疗养康复护理学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9:35

疗养康复护理学

疗养康复护理学篇1

1健康教育的方法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健康。我们采用的健康教育有两大类:一类是正式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护理人员口头讲解、图文宣传、书面材料、示范训练等。另一类是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在我们日常护理活动中随机进行。两类方法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疗养员得到高质量的护理。

2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2.1健康教育使疗养员对自身疾病有一个认识健康教育可以使疗养员详细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诊断、发展、预后、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我院是以温泉疗养为主,主要收治军、师、团级老干部疗养,他们大多数都有高血压与糖尿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与降糖药物,对自己疾病知识缺乏,健康教育可以使他们了解在平时的工作中如何休息、工作、锻炼及注意事项,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2.2健康教育能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通过健康教育,使护理人员与疗养员之间相互了解,互相信任,护士正确地评估疗养员的情况,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根据疗养员的情况给予关心和照顾,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疗养员入院时的健康教育我院主要接待军、师以及团级单位的疗养首长,疗养员一入院应热情接待,认真测量各项生命体征,和蔼可亲地询问病史,并及时填写护理文书首页,做好收集资料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开始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①向疗养员做自我介绍,帮助疗养员熟悉周围环境,介绍院内各科室的位置、娱乐生活的安排和用餐地点以及其他注意事项。②介绍主治医生,了解疗养员对其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向疗养员讲解疗养院主要是采取物理治疗、矿泉治疗和功能锻炼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并说明物理治疗、矿泉治疗的优势。③教会疗养员正确使用室内的一切设施;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您将接受我科最好的护理服务;如出现什么问题可随时找到任何一位护士,您将得到满意的答复。

3.2疗养期间的健康教育疗养员入院第二天起一切都进入正式疗养程序,主管医生查房之后为每位疗养员制定出治疗方案,如需要做理疗的疗养员,护士应积极联系理疗科医生根据疗养员病情及病史为其制定两到三项理疗方法,此时理疗科与其相关科室的护士会根据理疗技师的治疗方案为前来治疗的疗养员讲解各治疗室的设施、性能及注意事项。在为其作治疗的时候要告诉疗养员什么感觉是正常的,什么感觉是异常的,做多少天是一个疗程。在治疗时要不停的询问疗养员的感觉,以免出现意外。在治疗的同时护士会把所有宣教内容及针对个人病情所应注意的事项都记录在健康教育实施单上,一个疗程结束时,要向疗养员讲解示范,在以后生活中要注意锻炼方式,达到相互满意。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①每周举办一次疗养座谈会,让疗养员畅所欲言,医护人员以热情真挚的语言为疗养员讲解所提出的问题。每周组织一次常见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及其相关的治疗与护理的专题讲座,满足疗养员期望掌握保健和强身及自我护理知识的需求。②利用娱乐、锻炼的方式。针对疗养员大都在60岁以上,所患疾病各不相同的情况,医护人员根据其性格、年龄以及病情安排参加娱乐、锻炼活动。一般晨练及晚餐前的锻炼多以动作缓慢的太极拳、木兰扇等为主,达到舒展筋骨的目的,自觉舒适为度。③利用护患交流的方式。责任护士以端庄的仪表、可亲的姿态、娴熟的知识和技能深入疗室,主动和疗养员谈心沟通[1],在医护人员指导监督下,使疗养员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

3.3疗养员出院时的健康教育疗养期间所有的健康教育内容均在健康教育实施单上记录,出院时要根据其在疗养期间所受到的健康教育指导及身体康复的程度做指导工作。疗养员出院时的健康教育:①询问疗养员整个疗养期间所进行的健康教育是否掌握,如没有掌握,应再给予讲解、示范、补充,直到其全部掌握。②向疗养员宣传防止疾病复发的知识,如有疾病复发迹象可随时来电或上网咨询。介绍活动与休息的关系,不可过量活动,嘱其回家后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③将健康教育全部进行的内容复述或提问,得到疗养员认同后,护患双方在健康教育实施单上签字并写出效果评价与病历一起存档。

4效果

通过健康教育,丰富了疗养生活,使疗养员对护理人员满意率增高;使护患关系得到发展、升华,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疗养员的自我保健意识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合理饮食、正确服药、科学运动的重要性,从而主动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5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

5.1健康教育欠深入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有些护士往往把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混为一谈,语言简单,甚至用疗养员听不懂的医学术语,不能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5.2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因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及临床开展健康教育是近几年的事,前几年毕业的护理人员在校学习整体护理知识不多,有关健康教育的图书、杂志也较少,更缺少健康教育的系统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些护理人员掌握了有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也缺乏教育能力及交谈技巧,从而不能对疗养员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5.3疗养员不愿配合疗养员的地位、身份、文化层次、习惯要求不同,因而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同。有些疗养员入院时,各项检查指标都正常,护理人员做健康教育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有些疗养员因了解自己的疾病,并对预后有担忧心理,情绪消极,不愿配合护理人员。

综上所述,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能力,完善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现代护理学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的技能,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能作出科学的判断,并全方位收集病人的资料进行整体的、多层次的相关动态分析,最终达到让每位疗养员满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兹阳.浅谈疗养院整体护理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34.

疗养康复护理学篇2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卫生类高职校开设的主要专业之一,目标是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及康复中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对增强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体现高职校所倡导的文化个性、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文化的内涵

(1)专业理念。专业理念是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实践中逐步建立、不断积淀形成的,是全体师生为达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它随着专业建设的深入开展而不断拓展和更新。通过专业理念的提升,正确指导教学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不断提升职业素养。(2)职业道德。职业道德首先要求学生热爱专业,遵守实训室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由此逐步养成其今后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其次是诚信作风培养,培养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第三,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培养学生在实训中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形成合力,提高实训成效,并逐步形成团队合作素质。(3)职业情境。职业情境就是在实训基地具有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能体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职业内涵。实训基地设计与医院康复治疗室工作环境相仿;具有与临床康复治疗工作相似的实训制度,使学生明确实训目的、意义和要求,保证专业实训有效、有序开展。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如康复功能评定、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比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实施

(1)精神文化建设。从培养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目标出发,吸收一线康复治疗的先进文化,将康复治疗工作岗位所倡导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救助伤残、关爱至上的人文关怀理念渗透于实训基地,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实训基地门厅、走廊、墙面等空间营造职业环境、传播专业文化,使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时潜移默化受到职业熏陶,逐步树立关爱伤残患者的理念,激发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认同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2)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包括实训基地的环境布置、实训设备、实训条件等方面,其重要特征是实训环境的真实性。实训基地按照目前医院及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的职业岗位建成仿真的工作环境,实训基地设施齐全、真实、先进,使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践时犹如置身于现实的职业环境中。(3)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实训基地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科学的管理制度能确保实训基地发挥最大、最优功能。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融入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流程,如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仪器设备保养和保管制度等,让学生提前认知康复治疗工作的岗位职责,并逐步形成一种工作习惯。同时根据学校实训基地的现状及学生的特点加强安全制度建设,确保实训场所安全和保护学生自身的人身安全。实训中,严格掌控操作流程,实训后,及时评估安全措施实施情况,在保护学生自身安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在今后工作时如何保护自己和怎样保护患者。(4)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的作用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要求学生要以一名准康复治疗师的身份进入实训基地实践,各项操作严格按照临床工作流程进行,如做到仪表大方、举止得当,按规定摆放各种治疗物品,仪器设备定期保养,仪器设备严格保管,操作前与患者沟通,操作中始终体现对患者的关爱,保护患者隐私等,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岗位的窗口,是学校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实训基地要吸收医院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构建与校园文化体系相融的实训基地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之成为能适应康复事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王燕,郭在云.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实训文化建设的思考[J].管理学家.2010(6):190~191

[2]周密,谭严,罗玉琳等.区域共享型护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实践[J].护理研究.2011,25(18):1586~1687

疗养康复护理学篇3

康复护理首先要完成与一般护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此外还要预防残疾,减轻残疾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康复护理除一般护理内容以外还有:

1.1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向相关人员报告。康复治疗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物理治疗、针灸、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按摩推拿等[1]。护士要与各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洞察和了解情况,提供信息,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以便使整个康复过程得到统一。

1.2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如偏瘫患者应预防挛缩畸形的发生,因为挛缩可阻碍康复计划的进展。所以在护理时,要矫正患者姿势,也可指导利用器械辅助矫正等。

1.3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康复治疗、训练技术配合康复医师及治疗师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例如偏瘫、言语障碍者,除言语治疗师集中训练外,护理人员应该利用每一个机会与患者交谈,使言语训练能随时随地的进行,使患者的功能更快得到改善。

1.4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康复护理的原则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训练患者进行自理,即“自我护理”。对残疾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以便适应新的生活,重返社会。

1.5心理护理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有其特殊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康复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同情患者,时刻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动态,及时地、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1.6病房管理康复病房不但是治疗疾病的场所,也是进行某些功能训练的地方。对设施和环境的要求与一般病房要有所区别,以便康复患者能在这个环境里使其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

2规范护理管理体系

2.1管理体系及康复指导康复医学科的护理管理是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在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科室设医生组、治疗组、护理组,各组设有负责人,护理组负责人直接对护士长负责。并成立病房康复医疗护理小组,对住院患者实施整体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医疗护理小组由医生、护士和治疗师组成。主治医生或总住院医师担任组长。对新入院患者,主管医生全面体检,进行功能评定和临床处理。治疗师协助主管医生进行功能评定和具体的康复治疗。护士除进行常规入院处置与常规护理外,也应该掌握患者的功能情况,了解康复治疗过程、方法,并负责患者简单的康复治疗、训练指导,以及实施患者的入院及出院等。

2.2学习与评定科室每周四下午组织召开功能评定会议,由主管医生报告病历,介绍病情及目前功能情况,训练目标及措施。每个患者人院后至少有康复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后三次功能评定。护士汇报护理评价、护理计划及健康宣教内容,大家进行补充讨论,以完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

3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

3.1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根据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紧张的现状,我们制定出合理细致的护理工作周、日程,对每项常规工作都规定了相应的时间,以便使护理工作既不与医疗工作相碰撞,又能按时完成全天的工作,这样既节省了人员配备,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能力。

3.2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训练和休养环境康复医学科病区,病房的建筑设施,已具备相当优越的环境条件,有中央空调,室温基本保持恒定,病房宽敞明亮,室内的通风、采光都能够达到患者满意的要求。环境只是一个基本条件,服务质量更重要,首先要求保洁员、护理员随时保持病房的整齐、清洁,送餐到床头,开水在室内随时可取。每周全病房更换床单并进行空气消毒l次,平时床单随脏随换。要求每日护士、护理员打开所有的窗户通风,并逐个整理床单位。安静整齐的病房环境也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治疗心情。

3.3强调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要求护士礼貌服务,有问必答,只要患者有疑问,就要回答,直到患者满意为止。有一些解释不清的问题,及时请教上级护士或医生。使用文明用语,即使患者或家属有不对之处,也应耐心解释,直至满意为止,绝不允许与患者发生争吵。根据日间病房特点,日间患者基本上是在做物理治疗,病房内基本无人,为避免患者物品丢失,要求病房内无人时将门锁上,护士随进随开。

3.4护士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培养

3.4.1护士素质的培养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表达、沟通能力,有意让护士主持工休会、护理查房、讲课等。引导护士的语言技巧,护士长、上级护士示范讲解、指导帮助。培养护士具有细心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3.4.2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不同形式开展业务学习,并使其制度化。业务学习是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水平的有效方法。①科室每周定期织织业务学习,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开始中职以上人员授课,以后逐渐扩大到全科所有人员都准备材料,参加讲座,其内容从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康复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护理方法和康复医学科常见病的诊断与康复治疗、护理到有关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从广度和基本的内容不断向深度发展,一人总结材料全科人受益。②要求护理组长参加科主任查房参加科主任每周一、三、五3次大查房。听取对新住院患者和疑难病例讲述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如何针对不同个体区别对待等。对新病种纵向讲述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功能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防措施等。及时总结每次查房的内容,并作好记录。坚持不懈地参加查房制度,可以提高专科业务水平,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修正和处理、从而提高护理水平,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③每月定期组织全科护理组业务学习,内容、形式不定,同时培养护士自学习惯,护士长、上级护士在每次学习后布置思考题,作为下次提问内容。为使护士能及时准确的评价患者的功能情况,要求护士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等,护士长经常提问或作为季度理论考试内容。

3.5患者的管理与健康宣教

3.5.1患者的管理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遵守病房的规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都提前安排好,使治疗得以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由护士长组织召开每月1次的病休座谈会,内容主要是强调和讲解各种规定和注意事项,同时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并予以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予以及时解决和处理。

3.5.2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康复特点,要求护士一对一进行宣教,入院和出院前各宣教1次,住院期间每周宣教l次,由责任护士来完成,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种及心理特征,进行口头、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转归。宣教内容包括环境、治疗程序及病区特点等,对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患者有针对性给予讲解,力求达到人人都能“三明白”,即明白自己的医疗费用、明白自己的病情和功能情况、明白自己做过什么检查及目的。3.6严格的护理考核机制在完善了工作程序和各项制度后,由护士长和负责人全面检查督促指导。遵照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控制标准,每周定期对病房护理工作质量、保洁员的工作均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利用周会反馈检查情况,并提出进一步整改措施。

4康复护理管理的效果

康复医学科经过逐步完善和强化护理管理、改进工作方法,使护理工作走向人性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工作也变得有条有序,处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管理模式。科室在加强医疗护理管理的前提下,医疗护理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2]。近年来到康复医学科来住院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床位使用率一直居高不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各种完善的制度与考核机制,可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促进学科的发展[3]。各级护理人员只要按制度、按规程工作,就能使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同时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与护理操作,直接影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疗、护理质量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前提,加强护理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要给患者做健康宣教,护士必须自己要掌握大量的专科知识。因此,提高护士的康复护理技术水平及基础理论水平是极其重要的。

5结语

疗养康复护理学篇4

【关键词】 疗养护理;十一五;实践与进展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new knowledge,theory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new achievement achieved in the army in recuperation nursing speciality since“Eleventh Five-Year Plan”,summarizing six aspects about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nursing speciality including transformation of nursing model,humanity nursing,healthy education,mental nursing,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ability.

【key words】Recuperation nursing speciality;Eleventh Five-Year Plan;Practice and progression

总后勤部卫生部李建华部长在全军疗养院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一五”疗养院建设总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疗养院环境园林化、疗房宾馆化、专科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把疗养院建设成为高中级干部的健康促进基地、特勤人员的疗养基地、慢性疾病的康复基地和保健人员的培训基地。”因此,疗养护理工作不仅要满足疗养员在健康检查、疾病矫治和景观疗养等方面的服务需要,还要在预防保健、健身锻炼及亚健康调治上加大力度,使疗养人员真正把疾病矫治、疗养度假、健康保健纳入生活质量的范畴[1]。“十一五”期间,疗养护理工作积极适应疗养院服务职能的转变,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实行系统护理管理、加强专业学习等方面的调整,使护理工作在新形势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转变护理模式,提升服务层次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疗养护理工作经过不断改进,实现了由过去单一的普遍护理向个性化、整体化的转变,使疗养员的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青岛疗养院实行“护士-服务员一体化全程服务”;峨眉疗养院积极推行“宾馆式管理,星级化服务”的护理模式,叫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服务口号。杭州疗养院空勤疗养区自实行整体护理以来,经过反复摸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仅使疗养员的满意度达到了98%,同时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工作兴趣和热情也更加高涨[2]。同时在疗区内导入“3H”护理服务模式,即宾馆式(hotel)礼仪服务、医院式(hospital)个性化护理服务、家庭式(home)温馨服务,并将其从医院模式改进至疗养院模式[3],得到了疗养员的一致好评。大连疗养院实施以人性化护理理念为保证的“5S”护理模式(人性化的服务语言、服务行为、服务环境、服务流程及服务品牌),并在护理岗位全面推行“四个一”工程:即一份入院告知书(慰问信)、一份满意度问卷、一份护理服务承诺、一次电话回访,让疗养员真正享受到了全程优质服务。

2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护理

社会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疗养员的需要和从前有很大不同。不再仅仅局限于吃好、住好、玩好,他们对于自己生理和心理、医疗和生活也更加关注,更加强调自我价值。另一方面,联勤之后,疗养院要向陆海空三军的疗养员展开服务,这就要求针对不同的疗养员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刘淑娟[4]从护理人员的素质、健康教育、服务细节等方面提出了人性化护理的措施。临潼疗养院在护理工作方面开展了“三领”、“三代”、“三关心”、“四勤”、“五心”、“七主动”等服务措施[5],并为疗养员送上入院欢迎卡、体检温馨提示卡、生日祝福卡等,使疗养员真正体会到了“一切为了疗养员”的真正意义。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疗养效果

健康教育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开展健康教育也是疗养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以前对其认识不充分,理论知识掌握不够,使健康教育工作起效甚微。近几年来,许多疗养院通过学习和实践,使疗养员感受到疗养一次,终身受益。空军北戴河疗养院采取多种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如集体授课、墙报、现身说法、观看录像、个别指导等方法,依据不同对象选取不同的方式,使老干部和特勤人员等改变了生活习惯,同时提高了疗养效果[6]。大连疗养院小平岛疗养区针对基层军官特点,不断更新健康教育手段,制作了“护士对您说”等宣教手册及多媒体课件放于军营网吧的“电脑桌面”上,方便疗养员随时查阅;并制作专题健康教育光盘,赠送给疗养军官,引导他们树立大健康观,学会自我健康管理。武汉疗养院首先从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入手[7],开展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等措施,使护理人员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疗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选择疗养员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宣教方式。同时,还对护理人员的语言能力进行了培训,根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4加强心理护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同时也要求有健康的社会心理状态。“十一五”期间,首部《特勤疗养学》专著问世。2007年,全军首次推行疗养院与特勤部队联合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对特勤人员的心理情况进行教育和指导。姜蕾[8]认为,疗养员从紧张的飞行环境中来到陌生的疗养环境,他们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友爱,因此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微笑、整洁的仪表、热情的服务消除这种陌生感,使疗养员尽快融入疗养环境。另一方面,要对疗养员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大连疗养院小平岛疗养区针对基层军官常年驻扎边防、海岛,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大等特点,开展了“相互认识”、“走向信任之旅”、“经验分享历程”等形式的团体心理疏导;并针对基层军官常年在外对家庭产生的愧疚心理,开展了“赞美妻子”、“一个军礼”、“军嫂座谈”等活动,做好家属的情绪调控,给予军官心理支持。青岛第二疗养院在疗养期间,向疗养员讲解了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充沛的精力,培养乐观的性格,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对部队发生等级事故以及家中发生意外的飞行员给予安慰,有目的地进行心理调适及心理疏导。同时,还从疗养环境、疗养服务、保健需求、文化生活、营养膳食5个方面对疗养员进行了问卷调查[9],并制定了改进措施。在工作中做到:环境温馨化、服务个性化、活动丰富化、健康教育随时化、疗养受益终身化。老干部保健疗养也是疗养院工作的重点内容。烟台疗养院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老干部入院时、住院期间和出院前3个阶段制定了心理护理措施,并根据老干部不同需要采用了不一样的心理护理[10]。

5重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化、数字化的疗养院是疗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版《军队疗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护理人员从过去大量的“案头”工作中解脱出来,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大幅度提高[11]。杨洁[12]较为详尽地说明了电子疗案的多种优点,提出了疗养院使用电子疗案的必然趋势。电子疗案可以储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记录CT、超声、心电图、脑电图等影像图片和动态图像,这样医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提取疗养员的信息,总部领导也可以更好地全面掌握疗养人员及疗养院的情况。北戴河疗养院建立了电子图书馆,电子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外文期刊整合服务系统、电子图书等软件的应用,使全院工作人员可迅速、快捷地共享图书信息资源,同时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学习热情[13]。另一方面,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也给护理人员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机会。通过远程教育网上授课等方式,护理人员可以在工作的同时掌握新的理论知识。

6突出科研,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是科研的灵魂,是疗养院持续更快更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医院相比较,疗养院存在科研基础较弱,科研人才较为匮乏,科研资金较少等问题,造成开展科研工作困难的局面。大连疗养院的《东北地区边、海防基层官兵亚健康状态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被批准为全军“十一五”基金课题;2008年,青岛疗养院的《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护理管理的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连疗养院的《脑卒中康复护理程序的应用》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009年,武汉疗养院东湖疗养区针对院内的实际情况,认清问题,找出对策[14],一方面加大科研能力培训和管理力度。通过举办学习班,提高相关的科研知识水平和科研管理能力,建立网上科研管理平台,从课题的申报、研究到结题整个完整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建立科研数据库,充分利用已有科研资源。另一方面,培养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在理论学习中,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更加广泛地了解和掌握多学科知识,尤其是与医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康复疗养护理学和管理学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以便于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在选题方面,以学科交叉结合部为主攻方向,如人文学科、康复学科、心理学科等都是护理科研的切入点。选题后与专科人员进行探讨,并依托高校和研究所等技术优势,提高科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他们的护理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获得发明专利2项;2006年,其《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膳食配备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考文献

[1]徐英美,潘霞.构建发展平台 不断创新疗养院护理模式[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28-30.

[2]白菁,李娜.空勤人员实施整体疗养护理的效果[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3):152-153.

[3]李艳平,李娜.“3H”护理模式在飞行员疗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2):728-729.

[4]刘淑娟.人性化护理在特勤疗养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2):137.

[5]刘新玲.加强护理服务与管理 提高疗养护理质量[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0):585-586.

[6]洪威,刘宁.几种护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尝试[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6):452-453.

[7]曹莉芬,赵晓红.疗养院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1):658-659.

[8]姜蕾.飞行人员疗养中的心理护理探讨[J].蛇志,2007,19(2):162-163.

[9]楚燕萍,单守勤,李桂粉.特勤人员疗养期间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2):738-739.

[10]王翰,栾春花.心理护理在老年疗养员疗养期间的应 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4):336.

[11]杨凌岚,陈平,何龙江,等.“军队疗养院信息管理系 统”在疗养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 疗养医学,2007,16(1):31-32.

[12]杨洁.电子疗案在疗养院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数字 医学,2009,4(2):24-25.

[13]李伯祥,任永红,王恩伟.疗养院电子图书馆的建立 [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2):186-187.

[14]刘莹,高亚洲,闫彩.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管理难点 与对策[J].中国疗养学,2008,17(7):395-397.

疗养康复护理学篇5

充分发挥环境和自然疗养因子的优势,学习国外先进的康复手段和方法,建立室外康复家园,设有休闲亭、石子路、独木桥、各式各样路面的行走小路、攀岩墙等,种植多种花草,环境幽雅、有助于患者身心康复。康复护士定期、不定期组织患者在室外康复家园进行活动,开展康复操、太极拳、日光浴、跳棋、扑克、踩石子等集康复锻炼和娱乐于一体的活动。

2建立开放式康复家园

开放式康复家园是根据患者的需求建立的室内课余康复家园,家园的设计满足了患者对课余康复训练的需求,场地宽敞、光线充足明亮、地面耐磨防滑,内有观赏鱼、绿色植物、音响、桌等设施。开放式康复家园的建立,让不适宜户外活动的患者,也能感觉到患者之间和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这里由护士带领患者做改良式康复操,督促指导患者的课余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在护士和家属的帮助下患者进行手指精细动作的练习如:串珠子、打结、缠毛线等,同时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使患者身心放松,缓解紧张的治疗带来的压力。晚餐后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打扑克、下跳棋、打麻将等娱乐活动,既锻炼患者的思维能力,又锻炼患者的动手能力,还能减少脑卒中康复患者长期住院带来的负性情绪[6]。

3定期组织护患联谊会和趣味运动会

在护理队伍中发掘护士各自潜能,并成立康复中心文艺骨干小组,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如元旦晚会、包粽子比赛、感恩母爱、情满父亲节、军民一家亲共庆八一建军节等一系列联谊会,在文艺节目中穿插趣味运动比赛,轮椅运球、插木钉、推轮椅、轮椅绕障碍、上下台阶等与平日康复治疗有密切关系的比赛,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更好地使其树立康复信心,为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4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

在为患者提供各种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护士转变角色站在患者的角度定期组织座谈会,鼓励患者家属参加康复小组评价会议,对患者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共同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

5讨论

5.1优质服务活动积极有效开展

患者满意度提高现代管理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在推进康复医学护理科学发展的建设中,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卫生部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夯实基础护理,让护士走近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惠民工程,顺应了护理工作的需要,让患者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7];另一方面坚持创新改革,结合康复专科特色,将成熟的科室康复护理文化深入到每个护士心中,促进护士持续落实好优质服务,自觉为患者服务。康复护士在中枢神经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在改善患者身体机能、负性心理状态,以及促进残疾患者尽快适应社会和回归社会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患者康复效果明显,满意度明显增加。

5.2促进优秀人才培养

创建医院特色品牌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技术水平需求不断提高,现代护理专业必须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国际化的大趋势[8]。先进的文化具有激励人奋发向上的作用,在进行实践的康复护理文化活动中,最大限度发挥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激发护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个性的康复专科护理服务。为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了新的理念,值得推广。

疗养康复护理学篇6

摘要:

目的:探讨自护健康教育对放疗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自护能力和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放疗致脑卒中患者148例,按照系统随机分类法将其分成自护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及康复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肿瘤科常规护理,自护组患者进行自护干预。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对康复知识掌握情况、临床疗效、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及综合功能情况。结果:自护组患者对疾病及康复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90.54%比74.32,P<0.05);自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P<0.05);自护组患者在干预6个月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脑卒中患者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时的FCA综合功能均不断改善,自护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对康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开展自护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和临床康复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态度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自护健康教育;脑卒中;自护能力;康复

接受放疗的鼻咽癌、肺癌、恶性脑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突发脑卒中的发病率不能忽视,且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不少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功能障碍或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1]。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规范,使得急性期患者的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但致残率却仍然高达80%以上[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生活和治疗的信心和意志。为此,本院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恶性脑肿瘤、鼻咽癌、肺癌接受放射治疗后突发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对治疗和生活的信心,开展自护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48例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突发脑卒中患者,其中,恶性脑肿瘤34例;肺癌70例;鼻咽癌44例。脑卒中诊断均依据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3],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或核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等检查证实,男性88例,女性60例,年龄最小为52岁,最大为87岁,平均年龄为(57.62±6.35)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均在8~15分之间,平均为(11.07+3.52)分。脑卒中类型:脑出血64例;脑梗死84例。按照系统随机分类法将其分成自护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GCS评分和治疗方案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及康复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肿瘤科常规护理,自护组患者给予自护干预。具体方法:由2名经验丰富的护师,依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分别制定个性化、阶段性的自护健康教育计划。

1.2.1良好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

患者入院后,积极主动地同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注意护理时良好的态度及言行举止影响患者,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急患者之所急,使患者产生安全感。

1.2.2讲述疾病知识,指导康复锻炼

向患者讲述有关疾病及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使患者能够明白,康复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院内的康复措施和护理时不可能完成的,患者的自护能力对疾病的恢复非常重要。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够理解并有学习的欲望,护师应当能够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病情,尽可能的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渴望,明确他们对于康复的愿望和需求。

1.2.3减轻患者的依赖心理,培养自护习惯

对患者分析目前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尽量纠正不正确的应对方法及心理,鼓励并支持患者主动地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开展正确的功能锻炼,科学培养患者的自护习惯。

1.2.4争取家属的支持

患者康复措施的实施需要有家属及社会的大力支持,除了给予关心和帮助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培养患者对治疗康复的信心,使患者能够克服抑郁、焦虑、依赖心强等负性情绪,尽早开展功能锻炼。

1.2.5提供持续的追踪及技术指导

针对患者自护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分别为其提供完全性或者部分补偿护理、健康教育支持及一对一的指导等服务,以便帮助患者能够培养良好的自护能力及习惯。

1.3观察评价指标

1.3.1康复知识掌握情况评定

干预1月后,采用自制的关于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突发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问卷内容涉及饮食、能否制定合适的康复措施、能否进行主动或者被动的肢体、言语等方面的功能锻炼、能否遵照医嘱规律服药、能否定期体检或者复查等方面。嘱患者独立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

1.3.2疗效评估

干预后6个月,按照我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估标准评定临床效果[4]。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较前改善≥9l%、残疾评定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较前改善约46%~90%、残疾评定为l~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较前好转约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较前好转≤17%。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及进步率之和。

1.3.3负性情绪评估

干预6个月后以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评估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患者的抑郁状况,评定标准:轻度:50分≤评分≤59分;中度:60分≤评分≤69分;重度:评分≥70分。以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评估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患者的焦虑状况,评定标准:轻度:40分≤评分≤49分;中度:50分≤评分≤59分;重度:评分≥60分。

1.3.4综合功能评估

以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估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的躯体和认知等功能,内容涉及18个项目,共108分。评分越高,提示综合功能越佳。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将所得数据导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SPSS,Chicago,IL)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多组间比较以F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自护组患者对疾病及康复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疗效比较

自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SDS和SAS评分比较

自护组患者在干预6个月后的SDS和S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FCA综合功能情况比较

2组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突发脑卒中的患者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时的FCA综合功能均不断改善,自护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近年来,恶性脑肿瘤、鼻咽癌、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病率一直不能忽视,其发病年龄多处于中老年阶段,临床上治疗方法各有不同,但由于多数患者合并有几种基础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长期的治疗使得患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因此,诊疗效果往往受到影响,致死率和致残率仍然是居高不下,给中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极大威胁。本院对放疗致脑梗死患者主要给予抗凝、手术、溶栓、降颅压、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及康复训练等方法治疗,对脑出血患者主要给予降血压、营养神经、降颅压、对症支持治疗及康复训练等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启动自护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取得显著成效。自护健康教育相比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更加注重康复治疗的持续性[5-6]。患者更加积极地自觉地持续参与康复治疗是保障自护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7]。因此,在本院开展自护健康教育过程中,尤其重视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其在康复过程中的需求,向患者讲述有关疾病及康复治疗的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辅导,争取家属的配合与支持,培养其对康复的信心,使其在住院期间和出院之后均能够更加自觉地坚持康复训练,提高临床治疗的成效。在本研究中,自护组患者对疾病及康复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率高与对照组16.22%(P<0.05),表明对患者进行自护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即患者能够将在自护健康教育中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在康复期能够予以坚持。患者疗效的提高能够进一步鼓励患者坚持根据自身病情,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并持续地付诸实施,改善患者悲观、抑郁、焦虑、过多依赖家属或医生等负性情绪[8-9],研究结果显示,自护组患者在干预6个月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较前均明显改善,亦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时的FCA综合功能虽然不断改善,但改善幅度明显受限,而且在常规护理干预3~6个月阶段,改善的幅度相对缓慢,考虑与患者出院后未能够持续康复锻炼有关。而自护组患者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时的FCA综合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说明患者出院后能够持续地坚持参与康复训练对疾病的康复而言非常有利[10-11]。

4结语

综上所述,对恶性脑肿瘤、鼻咽癌、肺癌接受放射治疗后突发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开展自护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和临床康复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态度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满晶,李秋洁.自护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自护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4):2863-2867.

[2]王爱丽,王燕,李保兰等.健康教育路径对1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13):1670-1672.

[3]蒋永会,尹建华,张莲花,等.自护理论安全教育对脑卒中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19):3036-3038.

[4]张香菊,刘爱民.自护教育在脑卒中康复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652-653.

[5]李野,唐玲,刘春蕾,等.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居家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9):1043-1046.

[6]周玉珍,张晓燕.自护模式的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8):1152-1155.

[7]吴航,赖美春,黎雪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及遵医行为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138-140.

[8]蒋运兰,王艳桥,冯玉,等.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自我管理项目的构建与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4,29(1):4-7.

[9]张振香,樊少磊,单岩,等.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连续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50-51.

[10]何爱娟,林碧娥,陈云芳,等.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锻炼认知度的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9):1426-1428.

[11]刘启纯.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513.

疗养康复护理学篇7

【关键词】涉核疗养;精细化管理;护理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及提出

在1911年,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该理念遵循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以最经济、最优化的手段和方法达到最理想的结果,实现对事物运行过程的科学把握[1-2]。该理念的核心思想是精、细、准、严。精是指管理过程要求专业化,细是指管理过程具体化,准是指管理过程准确无误,严是指管理过程严格无差错[1-3]。近年来,随着我军核导弹、核潜艇装备不断装备和更新,训战模式不断发展,对涉核岗位官兵生理、心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向涉核疗养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4]。

2强化涉核疗养认知及护理水平

涉核疗养在我军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许多概念和技术还在摸索阶段,涉核疗养体系也正是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而涉核疗养护理仍然有许多急需完善的地方。因此,针对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涉核认知水平,加强涉核疗养护理人才和队伍建设。首先,要针对涉核疗养护理人员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学习,准确理解精细化护理的内涵,将此概念深入人心,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推行将其潜移默化到工作的各个细节中,从而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其次,充分利用我院全军涉核疗养基地,通过举办涉核疗养培训班的形式,积极和全军其他特勤疗养基地开展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和完善涉核疗养护理水平;同时,邀请军医大学防原系医学专家进行专题辅导,提高涉核认知。第三,要加强护理人员涉核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全面掌握涉核疗养护理的内容和相关技能,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评价。第四,将涉核医护人员派往相应的涉核工作基地,增进医护人员对涉核工作的了解,准确掌握涉核人员职业病、常见病,科学制定相应的涉核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内容。

3精准把握涉核疗养官兵机体特点及疗养需求

由于涉核人员职业和作业环境的特殊性,生理和心理变化与其他兵种略有不同,对涉核疗养护理也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如何科学准确判断涉核疗养官兵的护理需求,对促进其身心健康、恢复战斗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由于涉核疗养员在疗养需求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如疗养设施、医疗需求、疗养生活、疗养安排、疗养效果等[5],涉核疗养护士尽可能采集他们在疗养过程中的合理需求,并通过科室尽量满足,不足之处要尽力完善。其次,由于涉核人员年龄、学历、文化水平、工作岗位等不同,对涉核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如核辐射防护知识宣讲、健康宣教等。第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涉核护理人员要能够准确认识并分辨一些具有职业特点的心理及生理细微变化,并采取对应护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护理。第四,要在涉核疗养实践中,准确掌握涉核疗养员基本生理、心理规律以及疗养需求,不断总结规律,并梳理成条,编辑成册,发放到所有涉核护理人员手中系统学习。

4准确采取优质涉核疗养护理措施

首先,不断优化并完善涉核疗养护理路径。从涉核疗养员入院、体检、疗养、出院、健康宣教、心理辅导等所有过程均标准化、程序化,并随时监控各阶段护理工作质量;成立涉核疗养护理及保障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其次,对涉核疗养员基本情况、生命体征、体检信息、健康素养等要全面准确的采集,有利于筛查常见疾病危险因素。目前,许多疾病强调零级预防或一级预防,也就是在出现患病危险因素之前或者患病早期就进行预防干预[6]。根据涉核官兵高脂血症、高尿酸、腰椎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等等高发,需要制定不同的健康宣教内容,帮助涉核官兵学会正确饮食、养生,尽早脱离危险因素,减少发病。另外,重视心理评估及疏导。涉核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对放射性损伤和推进剂的危害,尤其是突发事故容易产生紧张状态和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心理障碍[7]。涉核疗养护士应准确把握涉核人员心理活动,通过心理疏导、解释、安慰、心理暗示等方法,消除或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涉核人员维护心理健康[8]。

5进一步加强涉核疗养护理模式创新

目前,我军正处于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这将进一步加快我军军事的发展及战斗力的形成,也必将对新形势下涉核疗养护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就不能因循守旧,只有不断思考和创新才是唯一出路。第一,可以针对不同的涉核人员制定不同科研调查,真正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护理需求;同时为每一位涉核疗养员系统性建立一份疗养档案,包括生理、精神、心理等,无论在哪里疗养都可以使工作人员快速掌握其既往健康及疗养信息。第二,涉核疗养护理工作不应仅仅局限在疗养期间,我们应当通过基层调研,掌握涉核官兵的一线护理需求,将饮食保健、健康养生等知识延伸到他们的工作生活中,以更好地为官兵服务。第三,以涉核疗养需求为向导进一步改进疗养环境、疗养安排、疗养评价,不断完善涉核疗养员疗养效果评价体系。第四,不断完善涉核疗养护理全维管理模式。全维护理管理模式是按功能和时间维度划分涉核疗养护理管理模块的一种新护理模式,是在原有制度上的创新,对提高涉核疗养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稳定护理队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9-10]。在涉核疗养护理工作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是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优化和提高涉核疗养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也必将为促进涉核官兵快速恢复健康、提升战斗力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贝月.优质护理服务倡导精细化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36):260-261.

[2]王丽,孙亚丽.护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践[J].护理研究,2010(13):1196-1197.

[3]袁思维,李波.精细化管理在疗养护理服务中的思考和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10):955-956.

[4]徐奎诰.特勤疗养专业发展现状、机遇和展望[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4):299-300.

[5]侯建敏,赵颖,高媛.特勤疗养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1(6):559-561.

[6]刘晓洁,单守勤,汪涛,等.涉核人员疗养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杂志,2015,32(19):68-70.

[7]李娜.影响涉核人员康复疗养的护理问题及相应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5):405-406.

[8]白菁,张卫兵.特勤疗养全维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0(6):521-522.

[9]袁思维,李波.精细化管理在疗养护理服务中的思考和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0):955-956.

疗养康复护理学篇8

构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综合医院老年病科为衔接,以专业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专业化管理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重,下移,重点前移,逐步平衡城、乡老年的健康服务需求和质量,使城乡社区老人都能够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1,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2,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3.区、县级老年病医院专业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复、神经和精神康复、长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等专业方面发展。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多学科团队,对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疗保健进行指导,对家庭照料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4,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怠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医疗保健的需要,继“十五”规划成立五家老年病医院之后,“十一五”卫生规划中又有12家老年病医院挂牌,北京市老年病医疗服务联盟正在构建。建立北京老年病医疗服务体系,就是要完善老年健康评估标准和转诊规范,促进疾病管理向个案整合照料管理发展,加强老年病培训和研究,建设适应老年人医疗和照料需求的现代化老年医疗机构,真正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医学模式的转变。

上一篇:会计实操课程范文 下一篇:文物安全责任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