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进的管理模式范文

时间:2023-10-17 11:27:37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篇1

一、先进制造模式实施的成本问题

先进制造模式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制造环境,通过有效地组织各种制造要素形成的,可以在特定环境中达到良好制造效果的先进生产方法。该方法已经形成规范的概念结构体系。先进制造模式实施在质量管理成本、客户管理成本、选择和执行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方面对现行成本管理系统提出了挑战。

(一)客户管理的成本

采用先进制造模式的企业最需要的是让它的潜在客户尤其是跨国公司相信,他们有着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为了达成这些目标,企业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让客户知晓其策略和执行能力,特别是与顾客密切相关的质量、技术和雇员三个方面:质量管理的第一步是让所有与企业有关的人员都能参与其中;在技术方面,一种“概念生产”的理念被贯彻和采纳,通过与顾客的协作发现产品改进的可行性;雇员方面最关键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

(二)先进的制造技术选择和执行成本

顾客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促使制造企业寻求革命性的制造技术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生产方法取代了过去大规模产品的生产方法。制造企业发现了灵活性在满足数个细分市场需求过程中的重要性,它能够使制造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内推出满足市场需求产品的同时兼顾生产效率和质量。灵活性是传统的制造方法向自动化和综合制造转变过程中的实质。与此同时,他们强调制造企业在推行自动化变革的时候应当依据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来区分对不同程度灵活性的需求。mohanty,r.p.(1993)认为,企业在选择和实行先进制造技术时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成功地实行先进制造技术就必须对这些问题有透彻的认识。他将这些问题总结归纳为:直接成本因素、试生产成本因素、人力因素、社会因素、战略因素和技术因素。

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常常伴随着巨额的投资和高风险。因此,需要制造企业在战略层次上给予相当的关注,而通过合理的程序进行选择和采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众所周知,制造企业通过先进制造技术采用可以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如采用灵活制造体系、半自动化电脑辅助设计以及使用机械化设备等。同时,他发现许多企业不愿意采用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的原因有:1.这些企业通常无法获取先进制造技术带来的好处;2.在实现这些昂贵、复杂的先进制造技术的过程中有许多困难;3.企业缺乏内在的技能;4.企业在使用计算机化系统时存在许多困难;5.先进制造技术的实现存在有多种途径;6.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通常要求技能不断的再学习和升级;7.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需要基层组织提供不同的支持。

(三)质量管理的成本

在先进制造模式下,企业必须致力于在整个企业的每个环节中提高控制成本、质量、运输的水平,以保持自身较强的竞争力。成本、质量和运输这三个方面相互支撑,最终以最高质量、最低成本、最可靠稳定的运输系统实现顾客满意的目标。一个完整的质量体系应该以对顾客需求的理解为起点,而以顾客的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总结为终点。整个体系的焦点是顾客的需求。对于制造业,就是要消灭浪费,预防质量问题而不是改正已经存在的错误。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关键是保证供应,而不是过量采购。

(四)设备维护成本

关于设备诊断和维护管理,有较多的论文和报告。比较典型的是1992年2月由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等国发起的一项eureka维护基准制定计划,这个计划制定了在各类制造公司设备维护的模式,主要的维护模式包括:1.考察设备维护工作的新领域;2.相互比较采取的措施和效果;3.确立新的设备维护目标。但是,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从1979年开始,美国的工业企业设备维护成本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仅在1990年因过度维护造成的浪费就已经和1979年的全部正常维护支出持平。随后又有一些学者提出诸如开发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神经网络模型、模糊控制和贝叶斯判别理论来进行制造业维护成本的决策。

一些学者(p.y.l.tu等,2001)在对香港一家先进的电子制造公司的设备维护成本进行研究之后发现,1.维护成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由于公司的许多制造设备是由复杂的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的,这些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成本非常高昂,其中的一些保养和修理工作不得不交由设备供应商完成,直接导致了高额的维护成本。(2)设备的意外停机对公司造成的高额生产延误损失。2.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该公司没有明确的设备维护目标,许多故障和紧急维修是可以通过预定的检修工作来进行预测和避免的。由于该公司缺乏设备维护方面的指导,有的设备维护过度,浪费了公司的资源,而有的设备由于维护投入不足,仍然经常造成意外故障。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可靠的维护成本控制综合系统并加以实施,帮助先进制造公司记录和跟踪公司的设备维护支出和因故障而产生的产量意外减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更为实际、高效、动态的设备维护计划预算,这种维护计划能帮助公司有效避免设备过度维护和维护不足之缺陷。

二、先进制造模式下成本管理系统的目标、特征、功能及层次

(一)先进制造模式下成本管理系统的目标

1.先进制造模式下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2.先进制造模式下成本管理系统的具体目标: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

(二)先进制造模式下成本管理系统的特征

先进制造模式下成本管理系统必须具有以下特征:1.信息与决策的相关性;2.成本结构的可视性;3.与战略成本规划、战术成本策划、作业成本控制、成本信息与核算的适应性;4.对先进方法的支持性;5.与财务账户的融合性。而现行的成本管理系统不能满足以上的特性,这样必然不利于先进制造模式的应用和发展,从而也阻碍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三)先进制造模式下成本管理系统的功能

1.列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支出;2.反映组织的成本结构和性态以支持成本管理系统的改进;3.支持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并明确管理目标;4.引导个人和团队行为,努力实现组织目标;5.为完成组织近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监控资源耗费;6.预警财务状况恶化;7.反映资源消耗的适用性;8.明确个人和团队对完成经营目标应负的责任;9.有助于分析客户、生产过程、产品和地区对营利性的不同影响;10.为不同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全景式的组织成本结构信息。

(四)先进制造模式下成本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笔者把先进制造模式下成本管理系统分为战略成本规划、战术成本策划、作业成本控制、成本信息与核算四个层次。1.战略成本规划是指企业在选择和确定竞争战略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成本战略进行构筑、设计、实施、控制和评价;是从行业维、市场维和生产维等方面对企业未来成本结构的一种预先设计;也是对企业未来战术成本策划的方向和标准进行定位。2.战术成本策划是指对日常作业成本控制中技术、方法和策略进行设计、实施、控制和评价,为解决人们所面临的各种战术性成本管理问题提供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它是在战略成本规划制定的方向和标准的前提下,从生产作业系统运行和优化层面,对产品或劳务的成本结构进行策划。3.作业成本控制是指在日常成本管理过程中,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策略对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进行设计、实施、控制和评价,解决生产过程中产品或劳务成本实际“筑入”的有关问题。它是在战术成本策划方案的指导下,对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进行实际“筑入”和控制。4.成本信息与核算是指企业应用成本核算技术以及相互关联的正规化、自动化的成套技术对成本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和评价,以较低的成本,准确、及时地为企业的战略成本规划、战术成本策划、作业成本控制提供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先进制造模式下成本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三、先进制造模式下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

为了解决先进制造模式实施的选择和执行成本、客户管理成本、质量管理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问题,使设计的成本管理系统能够接近罗伯特·s·卡普兰和罗宾·库珀所说的第四阶段成本管理系统的特征,即全面互联的数据库和系统、财务报告系统、整合的abcm系统、运营和战略业绩衡量系统。笔者根据对先进制造模式下成本管理系统的目标、特性、功能和层次结构界定,对其战略成本规划、战术成本策划、作业成本控制、成本信息与核算四个子系统拟进行如下设计。

(一)战略成本规划子系统的设计

战略成本规划子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为解决先进制造模式实施的选择和执行成本、客户管理成本问题,使设计的成本管理系统具有全面互联的数据库和系统、整合的abcm系统、运营和战略业绩衡量系统的特征,必须把企业战略成本规划作为企业战略资源规划的并行工程,运用企业战略分析技术和方法与战略成本管理技术和zz方法的集成以及战略成本规划模型的构建等手段,对企业的战略成本从行业、市场和生产层面进行“筑入”,以实现“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统一”的目标。

(二)战术成本策划子系统的设计

战术成本策划子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为解决先进制造模式实施的质量管理成本、设备维护成本问题,使设计的成本管理系统具有全面互联的数据库和系统、整合的abcm系统、运营和战略业绩衡量系统的特征,必须把企业战术成本策划作为企业资源总体分布的并行工程,运用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和方法与战术成本管理技术和方法的集成以及战术成本策划模型的构建等手段对企业将要生产的产品成本从生产工艺、生产作业和工厂布置层面进行“筑入”,以实现“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统一”的目标。

(三)作业成本控制子系统的设计

作业成本控制子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为解决先进制造模式实施的选择和执行成本、客户管理成本、质量管理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问题,使设计的成本管理系统具有全面互联的数据库和系统、整合的abcm系统、运营和战略业绩衡量系统的特征,必须把企业作业成本控制作为企业资源的具体分布的并行工程,运用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和方法与成本控制技术和方法的集成以及作业成本控制模型的构建等手段,对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从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作业中心责任成本形成和作业中心责任成本控制层面进行实际性的“筑入”和控制,以实现“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统一”的目标。

(四)成本信息与核算子系统的设计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篇2

(一)管理的专业化和民主化

经济管理的专业化对管理者要求较高,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具备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并且要具备实际管理经验,同时还要精通经济运行机理,熟知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在发展中国家是难以做到的,西方国家的经济管理决策是通过全员表决的方式,这种民主化的方式更先进、更人性化,使决策更加符合当今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便于决策的实施,而这种民主化的模式是发展中国家从僵化模式一点一点发展过程中极难做到的。

(二)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经济发展必然会要求经济管理科学化,同时,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也是企业高层领导对于管理者的要求,管理的整个过程和最终效果都是科学化的过程。在管理的模式和手段上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使之更加合理,更加规范化。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其自动化水平,经济管理过程中,数据繁多、运算复杂、易出错误,人工水平远远达不到这种要求,所以必须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以尽快在管理过程中求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如何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

(一)切实符合国情,体现中国特色

我国社会生产力在各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我国有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客观情况,这些都阻碍了我国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所以,发展我国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必须深入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且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想符合,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经济管理现代化。

(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我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但这些经验可以作为我国发展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但是仅仅参考这些远远不够,还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经济管理经验,同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进行有效地吸收、运化,帮助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

三、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一)改变管理观念,适应经济发展潮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管理观念上纠正以往认识不足的地方,彻底摒弃以往落后的管理理念,将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观念放到首要位置。放弃“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深入了解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改进经济管理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管理的能动性,让管理具备更强的管理权限,同时充分发挥管理的创造性;任用专业的管理人员,完善经济管理机制,逐步向国外民主化的决策方式靠拢,在经济决策方面要增强民主意识;应用最先进的信息设备,保证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加强管理机制的自动化水平。

(二)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

管理需求决定管理模式,想要弥补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就要应用科学的经济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不能适应这种发展脚步的问题也突现出来,缺少人性化就是经济管理中一项比较严重的问题。当今世界正在向多元化迈进,经济体系需要越来越多的创造性劳动,仅仅靠管理制度难以完成这种要求,所以就必须重视人的重要性。无论经济和科技如何发达,生产的本质依旧是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开展的。在经济管理中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同时以人为本的开展管理工作,深入分析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要求,并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如此一来,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为经济管理工作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民主化的管理方式

科学的企业和组织在决策模式上的重心是向下移的,这样的决策模式容易实现组织的核心价值,很多成功的企业在处理任命工作的时候,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并经过专业的分析反复论证决定的正确性,这样的做法其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任命的错误往往可能导致花上几年承担这个任命带来的不良后果。对于经济管理的重大决策也要充分的民主化,采取全员表决的方式,这种民主化的方式更先进、更人性化,使决策更加符合当今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便于决策的实施。企业和组织想实现获取最大化利益以及体现其核心价值,最关键的在于其能否实行民主化决策。

(四)由硬件管理向软件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经济管理中软件的作用日益明显,以往以人、财、物等硬件为主的硬件管理变得逐渐次要甚至被淘汰。软件管理指的是对学习及知识的管理工作,当前人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同时企业经济管理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也在不断改变。现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由此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优质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丰富的经济知识和有效的经验。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创新给企业带来活力,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经济管理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软件的渗透和支持,所以,软件管理是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团队协作

当前社会越来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组织,想要稳定、顺利的发展,就需要具有合作意识。主要表现在鼓励团队协作,建立团队激励机制,融合管理者和操作者的优势,激励并强调团队进行自我管理及组织工作。这种团队随着任务的出现而组成,随着任务的改动而及时作出调整,团队中所有的成员不保留地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之充分共享。目前这种新型协作方式正在逐渐被采用,效果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四、结论综上所述,我国要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学习最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手段,结合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广各种先进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相关管理渠道,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的职能,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篇3

(一)分工管理模式

科学合理的分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分工也是企业为了自身经济效益而实施的一种有利措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就需要科学的生存之道,简单的分工管理模式就是其重要生存之道,特别对于一些小规模的企业来说,这种管理模式尤为适用,因为其一般是靠生产力来创造价值,所以需要完善的分工管理模式作为支撑。

(二)集成整合管理模式

集成整合技术己经在社会中普遍使用,这种管理模式是通过长期发展完善而不断形成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很多都是技术资源先进企业,这种整合管理模式非常适合企业管理工作的进行,集成整合模式使整个公司间的交流变得紧密,交流的速度更快,这种模式非常适合现代信息社会发展要求。

二、新时期企业管理模式的创建

(一)企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应尽量利用已有资源,回收利用废弃资源

基础产业链的最终一环就是资源,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资源,尽量降低能耗,要避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企业应该要对这些污染进行及时治理,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管理模式发展也以此为目标,企业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先进性。生产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很多废弃物,所以在生产中也要注意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过程,这项工作也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如果企业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都不能重新利用,那会会对社会造成极大负担,所以这些环节都是企业应该注意的,只有各个环节都把握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目标才是真正的实现。

(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注意对生产过程进行无害处理

环境污染多数是由于企业产生的生产经营垃圾造成的,所以社会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很高,企业必须要最大程度的减少生产中的污染排放,生产经营目标不能不考虑无害化原则,生产产业链的最终环节是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这些废气物最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所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应该建立垃圾回收利用的目标,要对产生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严厉杜绝企业肆无忌惮的排放各种垃圾,这项内容也是企业一定要长期坚守的,坚持的,这样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重要意义。

(三)企业管理模式要注重企业内部职能完善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因素,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价值,企业要建立一套非常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定明确企业内部的职务分布,管理模式要符合企业自身情况,充分利用企业自身发展优势,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创造力,引进最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生产方法,不断增强企业的科技含量,使企业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新时期的市场经济形势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要想长足的发展下去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完善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生存之本,企业竞争力也会更强。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篇4

     现在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没有超出健 康就是没有病的范畴,或者说健康是身体处于一种完 好状态,因此,除一些狭义的健康模式以外,还没有见 到关于整体健康状况的健康模式。现在的健康定义离 不开疾病,有病就需要医疗,所以经常说到医学模式。 现在的医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医学模 式又叫医学观,现在倡导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 会医学模式[1]。

    1.1世界卫生组织(WHO)、有识之士对现在的医学模式提 出质疑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进行了一项国际研 究,4年后在1996年提出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医 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 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可供的边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 说:我国个人年均医疗费用的支出已由1980年的14.51 元上涨到2006年的512.5元,26年增加了30多倍,这还 是在有人得病不看的情况下。当医疗费用增长超过经 济增长,不管买单的是谁,其前景都是危险的。

以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人均卫生投 入最高的美国为例,1980~1990年美国的医疗费用从 占GDP的1.2%上升至11.5%,增长了近10倍,2006 年美国医疗费用已占GDP的16.8%。按这一趋势, 有预测认为,2028年美国的医保体系的费用将无法 满足。

奥巴马总统2009年6月15日在美国医学会年会上 发表演说时警告说:“现有医疗系统是美国联邦预 算的‘定时炸弹’,不改革……难免破产命运”。

    1.2问题的根源

    健康的定义所致。很明显,医学模式是跟着健康 定义走的。较早的健康定义为躯体没有病,对应的医 学模式叫生物医学模式。健康定义改进为躯体、心理、 社会适应都处于完好状态(即没有病)后,相应的医学 模式改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即现代医学模 式。尽管它比生物医学模式有进步,但因为健康的定 义没有超越“健康就是没有病”,相应的医学模式就必 然是以治病为中心,采取一切方法、不惜代价进行疾 病(包括心理疾病和社会适应问题)的治疗,医药费的 恶性膨胀就不可避免。

世界卫生组织分析认为,现在的医学模式是“错 误的医学目的,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

“考虑到医疗服务可以获得巨大利润,情况尤其如 此”。结果是,在疾病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看病贵和 过度医疗很难避免,并且会大大增加药源性和医源性 疾病。有报导说药源性疾病已成为列在心脏病、癌症、 肺病、中风之后的第五大疾病。美国每年因服用化学 药品而伤残、致死的人至少150万人。还有报导说,世 界卫生组织近年来统计,在临床发病率中,约有30%属 于药源性疾病。

    2健康新定义简介

    本文提出关注人体整体状况的健康模式新理念, 是基于笔者提出的健康新定义^,因此先简要介绍一 下健康新定义。

    2.1健康新定义包含严格定义和通俗定义两部分

    其严格定义是,健康是在不同健康活力和伤害因 素的共同作用下,人呈现出的各种状态的统称。当健康活力占主导时,称为健康好或健康水平高,当伤害 因素占主导时,称为健康差或健康水平低。它具有生 理、心理、适应社会、适应自然等方面的内涵。

它的通俗定义是:在某些特殊场合,“健康”的含 义只是定性地表示健康状态好或更好(表示更好时 可以加“更”字)。例如,祝您健康,就是祝您健康状 态好或更好。

    2. 2健康新定义(主要指其严格定义)与WHO健康定义(简 称原定义)的主要区别

    新定义含盖所有人,原定义很难找到完全满足条 件的人。新定义是基于立足人的宏观整体,重视微观 (现代医学),而且增加了中医“天人合一”的内涵。原 定义是查明各个局部是否全都处于“完好”状态,实 际上几乎不可能。

新定义包含从好到差(或差到好)许许多多的状 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把健康分成若干级,便于统 计、评价、比较、分析、制定健康发展规划等。原定义 只有一种状态,理论上无法分级。虽然可以加上亚健 康和病人共分成3级,但是由于理论的缺陷,在实践 中难以界定,不利于应用。

新定义中,健康是由健康活力和伤害因素来决定 的。它们的关系很像中华文化中的阴阳关系,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可以此消彼长,所以健康是可以变化 的。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或保持 自己的健康(水平)。这也在逻辑上为现在大力倡导 的重视预防、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等找到了理 论依据。原定义是身心的一种理想状态,无法改变, 现实中也很难找到。

    3新提出的健康模式

    根据健康新定义,健康涉及所有人,而且每个人 的健康水平都在不断改变。人们应当采取科学的方 法和正确的手段,尽量使健康状态向好的方向发展, 而不向或减慢朝坏的方向变化。这就是本文提出的 健康模式。

人们的健康(健康水平高)就是幸福、就是生产 力、就是财富。本文提出健康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全体 人民的健康水平。在此健康模式中,民众是健康的主 体,是增进健康的受益者,直接的参与者。只要向他 们讲明道理、教方法,并进行正确引导,充分调动他 们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丰富经验,发挥他们的聪明 才智和无穷的创造力,增进健康的目的就能够达到, 有利于“把我国建成健康强国”。

    4健康-医学新模式

    健康离不开医学、生理学的理论、知识,为强调医 学的重要性,并阐述笔者对医学模式的新观点,提出 了健康-医学新模式。

    4.1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

    健康管理的主要含意是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 况进行监测、分析、健康风险评估,给出提高健康水平 的意见、方法并予以实施⑷。健康管理是一门新兴的 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先进理念。有人说21世纪是健康 管理的世纪。这里要强调的是,健康管理一般不涉及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医 生的工作。

生活方式和行为对健康起的作用是60%,这就是 很多专家说的健康的60%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动用了几 乎全部的医疗资源和经费,对健康只起到8%的作用。 也就是说,如果通过健康管理,能提高20%的作用,对 健康的贡献就增加了 12%,是医疗贡献的1.5倍。而所 用的人力物力将远低于医疗费用。

   健康管理可分为对群体的健康管理、自己的健康 让别人(健康管理师或保健医生等)来管理、健康自我 管理等。群体的健康管理要靠组织和领导,自己的健 康让别人管理主要是官员和富人。对于普通百姓,最重 要的是做好健康的自我管理。

    4.2健康-医学新模式强调先进的医学理念

    医学的作用不能低估,但必须以先进的医学理念 为指导,西医强调治病救人为宗旨,白求恩、林巧稚、 南丁格尔等耳熟能详的、使我们敬佩的医护人员数不 胜数。他们不仅医术高,而且一心为了病人的高尚品 德应当发扬光大。“仁心仁术”是中医学的精神境界。

“仁”的意思是“仁者爱人”。它们都是强调医生要把 病人的病痛看作是自己的病痛,处处全心全意为病人 着想,用自己的高超技术解除病人的病痛。医生要为 人服务,而不是为病服务,更不是为钱服务。

重视疾病的预防。尽量让人不得病、少得病。中医在 2000多年前的《黃帝内经》就提出了 “治未病”。近年来, 

的科学研究;宣传投入1元钱的疾病预防可以节省8.6 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等。

中医重视人的整体性和与内外环境的和谐,崇尚 “天人合一”或称“天人相应”。追求人与自然和社会、 以及人体内部的和谐,笔者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这也 是健康新定义中增加了适应自然的原因。西方一些国 家近年来对“自然医学”越来越重视。相信人体本身的 自然愈合能力,整体化治疗原则,即人是一个由躯体、 精神情绪、心智、社会性和其他因素构成的整体。可见 这与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的思想是基本一致 的。

    4.3新模式要以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做支撑

    现在和未来,离开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必将一事 无成,涉及健康的问题也是一样。在医疗上,只要想一 下近年来我国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巨大成绩:基本消灭 了严重传染病,战胜SARS。使用先进的诊断方法和设 备使许多疾病能够很快确诊,研究出特效药、微创手 术有效解除病痛,现在迅速发展的精准治疗等,都是 人类的宝贵财富。

    目前以西医为主导的医学模式出现的一些问题, 不是西医采用了先进技术造成的,而是一些人为了谋 取利益使用了不正当手段造成的。例如,一些商家利 用医药谋取暴利,一些医生的金钱欲望使其故意多开 药、开贵药、进行过度医疗、甚至弄虚作假(如改化验 单)等。

在健康管理、科学养生方面,同样需要先进的科 学技术。健康状况的监测、分析、评估,制定方案、方 法并予以实施,都需要先进的医学仪器和计算机技 术。健康知识的传播、人们健康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现 代传媒。

    对于弘扬中医,笔者认为,第一是中医的先进理 念,要继续发扬。第二,现代医学(最好不叫西医)中 的许多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物理、化学、生物 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学科发展的成果,它们多数是 被西医先使用了,但决不是西医的专利,中医同样可以 使用。正如邓铁涛老教授所说:“过去认为医学只是自 然科学,是生物医学,现在才加上心理与社会,是一大 进步,仍不够。” “中医是天、地、生、文、史、哲、艺术 的综合体,多学科相合才能帮助中医之发展”》中医要 尽量吸纳、利用所有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使其得 到快速发展。同时也要警惕有人利用中医来谋取不正 当利益。

    4.4政府的先进组织、管理、支持和领导

    全体人民的健康,或许是我们遇到的最重大、最 复杂的问题。要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作为,没有先进的组 织管理、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没有与时俱进的实施 方法是不行的,没有大笔的经费同样是不行的。这些 都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所以政府先进的科学管理并 给予经费保障,是新模式实施的重要前提之一。

   5小结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篇5

关键词:项目管理;集约化管理;承包模式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146-02

一、“项目一体化管理团队”模式理想状态的优势

IPMT(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Team)是业主与项目管理承包商为完成项目而按工作职责分工组建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或称联合管理组),是一个一次性的、有特定目标的、临时的管理组织。一体化项目管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比较先进的一种管理模式,而在国内基本建设领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一体化是业主与承包商组织结构的一体化,项目程序体系的一体化,设计、采购、施工的一体化以及参与项目管理各方的目标及价值观的-体化。“一体化”首先应考虑各参与方包括业主及项目管理公司文化的兼容性并使得它们各自核心价值观统一及兼容,形成“一体化”的项目管理组的核心价值观及统一的项目目标。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及目标使每一个参与人员都发挥主人翁精神并把使项目成功所需要的知识、经验及技能带入项目。

“IPMT一体化项目管理”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在“IPMT一体化项目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投资方提出具备国际先进性和科学性,在国内具备适应性和可行性的项目管理模式,即“IPMT+X”模式。“IPMT+X”中,“X”可以是“EPC”或“PMC”或“BOT”。

二、“IPMT+X”模式的集约化思维理论

传统的项目管理,是将项目的决策阶段管理、实施阶段管理和使用阶段管理作为三个彼此分离且各自独立的系统。但是通过工程实践及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有机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决策阶段管理确定的项目的使命及主要目标,实施阶段管理确保项目的主要目标实现并为使用阶段管理奠定基础。故必须对决策阶段管理、实施阶段管理和使用阶段管理三个彼此分离且各自独立的系统进行集成化,寻找三个系统之间具有的内部联系。如此可以尽最大努力减少决策阶段对项目使命、目标订立的失误及偏差;可以尽最大努力减少实施阶段项目目标实现的失误及偏差;可以尽最大努力减少使用阶段出现的扯皮和遗憾。从而达到通过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实现增值服务工作,其核心任务是为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增值。如图1所示:

在项目的决策阶段管理、实施阶段管理、使用阶段管理进行集成的基础上,构建项目统一的目标系统;构建统一领导下的组织系统;构建统一的管理思想;构建统一的管理语言;构建统一的管理规则;构建统一的信息处理系统;形成项目全寿命集约化的管理工作系统。

如此,业主和参建单位对项目的认识相对清楚,目标明确。无论从事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工程承包、设计等工作的非业主人员,为满足客户需求的反应迅速、企业服务及产品适应客户需求的程度、企业服务优质程度、企业产品优质程度、价格适宜这五个方面奠定了基础,这也是集约化管理(IPMT+X)的理论基础。

三、“IPMT+X”模式的优势分析

出发点是站在投资方的立场,从项目管理模式为出发点,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总体性、原则性策划。总结工程领域的经验与教训,努力解决传统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或将传统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对项目的影响减至最小;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方的一般要求,为投资方提供一个适合本项目特性的项目管理模式,同时对我们可能为投资方提供的进一步服务进行阐述,以便投资方扩大选择范围。

下面将两个典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即DDB、业主+PMC模式与“IPMT+X”模式的要素情况比较分析,以“IPMT+EPC”为例,如表1所示。

由表1中的比较分析可见,IPMT在“X”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了业主的权益,同时,也进一步保障了项目目标的实现,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服务附加值。综上所述,“IPMT+X”的优势如下:

1.业主和项目管理承包商通过有效组合达到资源及特长的最优化配置。

2.业主可以直接利用项目管理承包商的人员及其常年积累的项目管理经验,同时又不失去对项目的决策权或参与决策。

3.业主把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交给专于此道的项目管理承包商,自身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专有技术、功能确定、资金筹措、市场开发及自己本身的核心业务上。

4.利用项目管理承包商的经验及体系,业主可以达到项目定义、设计、采购、施工的最优效果。

5.业主可以直接使用管理承包商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设施,而又不必一次投入太大。

6.业主参与人员可以从项目管理承包商得到项目管理体系化知识。

7.业主仅投入少量人员就可保证对项目的控制,不必考虑项目完成后处理多余人员的再上岗与分流问题,这也符合当前的国家政策,同时减少了同专业及同岗位人员的“恶性

竞争”。

8.有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非专业机构和非专业人员管理项目的状况。

四、“IPMT+X”模式的局限性

纵然“IPMT+X”项目一体化管理模式有诸多优点,同时也这种模式也将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各种项目中。但是,“IPMT+X”项目一体化管理模式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业主方要有意愿更多地参与到项目的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收尾过程中。比如目前一些商业投资项目,投资方可能更多地关心投资收益率,至于项目本身的运作过程,其并不干预,此时就不适合选择“IPMT+X”模式。又比如一些国拨资金投资的大型项目,“IPMT+X”模式从双方乃至多方意图的实现和统一,从项目启动、执行、收尾均有严格的管控体系、标准的操作程序和完整详细的资料档案,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对项目质量、项目进度、项目成本等比较其它管理模式均有更多的优势。也就是说,“IPMT+X”模式的适用性并非涵盖所有类型的工程建设项目,关系到业主是否需要全过程参与到项目。

其次,业主方持有的技术专利密集、项目保密要求较高的时候要慎重选择“IPMT+X”模式。一方面,“IPMT+X”模式本身优势之一是在多方共同决策时,可降低失误风险、提高决策效率,如果业主出于对技术保密、项目保密等商业或军事秘密的原因,不能够与承包商充分沟通进行交换信息,这样就有碍于承包方对整体项目的判断和控制,“IPMT+X”模式的优势也无从发挥,相反可能阻碍项目的进展,甚至影响项目的质量。当然,比如涉及军工项目,由具有相应保密资质的承包商与业主组建IPMT团队,也不失为一种妥善的解决方式。如兵器、航天、航空、船舶、核工业等大型央企,均配置有自己的设计院或工程公司,这些设计院或工程公司可能掌握了这些行业的核心技术,或非常了解熟悉业主的技术、诉求,此时就不存在保密问题,即使个别需要保密的技术专利由业主把持,但对整个项目的建设管理影响非常小。

参考文献

[1] 归如渊,杨光.国外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化工勘察设计协会,2006:7-40.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篇6

关键词 医院 后勤社会化 改革模式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都热火朝天地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医院内部管理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推进医院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必然需求。当前,国内一些大型公立医院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医院后勤管理经验,与国际知名社会后勤供应商通力合作,或与区域医院单位形成联合,打造区域性医院后勤服务集团,改变服务模式,引入市场竞争,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包括物业维护、能源保障、交通运输、被服洗涤消毒、导医服务等方方面面,体制内后勤管理充斥着各种用工机制,新旧管理体制混杂,后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面存在复杂而艰巨的困难。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医院本身的改革模式,在改革探索中扬长避短,是当前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医院后勤社会化的发展背景

医院后勤社会化的国内发展背景是当下国内体制深化改革,医院体制改革助推后勤社会化发展。另外,世界贸易的不断深入,使得社会化和共享服务中心的价值标准、经营理念在国内得到普及。其一,医院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源自社会学领域的内化(internalize),是医院后勤体制通过模仿、借鉴社会先进企业的高效管理方法、理念、态度来变革自身管理模式,或者直接把体制内的管理外包社会后勤供应企业,保障医院后勤服务效率的最佳。其二,20世纪80年代美国福特公司提出的共享服务中心模式(Shared Service Center,SSC)使得大型集团分散的管理形成集中、专业的分公司或子公司,之后这种专业服务型公司独立并承担起其他大型公司的管理工作,这种公司的崛起方便了医院后勤管理的社会化。

二、医院后勤社会化典型模式分析

(一)模式一:医院后勤服务实体集团化

医院后勤通过划分产权,实行后勤体制的实体化,以大型公立医院为领头,联合母体高校、区域医院单位,实现医院后勤实体的集团化管理,成立区域医院后勤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又按照物资配送、被服洗涤消毒、能源保障、导医服务等进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这种模式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具有诸多优点。首先,后勤服务实体化是对管理体制的颠覆,打破了后勤事业编制,在用人机制上更为灵活,人才的自由引入和竞争给企业成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是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一个突破。其次,后勤实体的集团化供职于多家医院单位,有利于提高实体经营水平和服务效益,使资源配置最优化。最后,这种模式使得医院单位成为甲方,监督、协调、考核后勤实体企业提供的服务,医院与后勤实体企业产权明晰。

这种模式打破了后勤管理的人事制度,会引起钟情编制内大锅饭员工的不满,形成改革阻力,如果在员工待遇问题上得不到妥善解决则会困难重重。另外,医院作为甲方购买作为后勤实体企业的乙方提供的服务产品,并监督乙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因权责不明确的扯皮。

(二)模式二:引入专门性企业进驻医院共同体管理

相对于模式一的医院一家独大,该模式将医院后勤服务需求分为几大块,面向社会专门性公司和企业公开竞标,引进实力雄厚的专门性公司进驻医院参与共同管理,提供医院后勤服务,打破医院一家独大的局势,通过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医院后勤的社会化管理水平。首先,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医院后勤的管理体制和固有程序,改变了医院垄断服务的地位,引入市场竞争来倒逼医院后勤单位提高服务输出水平,逐渐规范后勤管理、实现社会化。其次,进驻后勤单位的员工属于合同编制,而非事业编制,有利于医院后勤人事改革的企业化。最后,这种改革模式更为柔和,把医院后勤人事改革逐步推向社会化更切合实际,并且竞标分类承包容易操作,非常有利于解决中小型医院后勤管理落后的现状。

这种模式夹在医院后勤实体集团化和后勤整体外包模式中间,改革的不够彻底,分类招标承包由医院组办,容易形成贪污和恶性竞标,并且专制后的服务中心并没有完全参与自由市场竞争,而是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缺乏同行的竞争。

(三)模式三:整体外包给社会后勤供应商

这种模式是医院将服务项目和后勤职工全部移交给交接的企业,较前两种模式在后勤社会化、资产剥离和员工转制上执行的最为彻底。首先,这种模式完全实现了医院后勤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医院从后勤主管变为购买后勤产品,医院职能精简化,为医、教、研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限度地为医院提供更多的空间、资金和事业编制。其次,专业集约经营规避了事业单位冗杂的人力管理和人力资源浪费,医院后勤的产业化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最后,这种模式消化了所有原后勤部门的事业编制人员,实现了整体转制。这种模式改革最为彻底,阻力也最大,在全盘外包的时候容易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完全尊重市场需求也会遭受市场失灵的损害,危及医院正常后勤输出保障。

三、国内后勤社会化先行案例分析

上海市在医院社会化改革中变单位后勤为社会后勤,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和企业实体,鼓励医院间联合、医院与社会联合,并将后勤项目委托给服务好、质量优、信誉高、价格合理的专业服务公司。深圳市借助一流企业提供管理与服务,深圳市中心医院把能让社会承担的部分都拿出去,利用市场机制,获取全面、低耗、优质的服务,医院集中精力,做自己能管好、能做好的医疗工作。在福建省也有一些医院实行这种模式。例如,福建省闽东医院,该医院把一部分后勤业务交给社会服务公司,引进社会服务,增加院内竞争,促进了院内其他后勤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北大深圳医院从2000年开始就实行了全方位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将设备维修、医院安保、公共秩序管理、保洁、环境绿化、餐饮、洗涤等等全部委托给深圳众安康物业公司,不仅取消了原有后勤人员的编制,每年还节省后勤经费开支30%以上。

(作者单位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韦来平,孔秋枫.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监督与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 20(6):129-130.

[2] 陈春涛,蔡志明,卢祖询.关于建立现代医院后勤管理体制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2004,8(10):38-40.

[3] 赖爱华,陈烈平,顾君.医院后勤社会化现行集中模式利弊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8(1):10-13.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篇7

一、分析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传统藏品管理思维的限制

目前,在基层文物管理所的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中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只会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或管理思维来管理藏品,不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加强对藏品的保护意识,不会学习先进的藏品管理理念。同时,忽视大力宣传藏品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缺乏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的优势来更好地管理基层文物管理所的藏品等。

(二)藏品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偏低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往往忽视对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的管理,尤其不重视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其中,对于工作人员的藏品管理技术能力也不重视,同时,不能深层次地理解基层文物管理所的藏品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型策略的实施。

(三)忽视藏品的日常保护和修复

近几年,大多数人都不重视对藏品的日常保护和修复。本身在建立基层文物管理所时,管理所的结构不合理,忽视基层文物管理所内外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对藏品的危害,同时文物管理所的结构也缺少一些现代化的科学设计,因而大大减少了藏品的保存期限,使得藏品损坏的机率也大大增加。

(四)缺少创新型的藏品管理模式

在基层文物管理所的管理模式中,一贯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案,缺少创新型的藏品管理模式。例如,缺少先进的技术力量的输入,藏品的信息安全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等。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藏品众多,一些藏品的早期资料已经缺失,每个藏品没有自己特定编号,导致信息混乱。

二、浅析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的具体解决方法

(一)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加强藏品保护意识

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的基础要结合我国对藏品保护措施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藏品的保护意识。首先人们意识到藏品对国家的重要性,同时也要知道基层文物管理所对于藏品保护的关键性。尤其,对于基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学习先进藏品管理模式的积极性,勇于创新,不能一直只会运用传统的管理思维或者模式来管理现在的基层文物管理所的藏品。尤其是重视一些关于古代字画、书籍的基础知识,同时,知道藏品对于博物馆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然后,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基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学习如何更科学、合理地管理藏品,注重藏品的养护和修复,同时可以重视学习国内外在这方面优秀的管理经验,为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奠定基础。再者,相关部门要通过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等对如何加强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以及保护文物、藏品等进行积极的宣传,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到基层文物管理所的藏品对于我国文化研究、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二)加强藏品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和技术培养

我们要全面加强基层文物管理所的藏品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培养,从而为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奠定基础。文化方面:基层文物管理所要适量增加一些高科技的技术人员的引进。尤其,重视高薪聘请高学历的工作人员,提高基层文物管理人员的文化底蕴,加强管理人员对藏品的管理和养护。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地聘请国内外藏品方面的教授或者专家举行讲座,相互交流,加强基层文物管理所管理人员对一些藏品的识别能力、保护技巧能力以及运用先进的养护方式来保护藏品等。平时,基层文物管理所也要注重相关管理人员对于先进文化、技术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随着现在全球化的发展,基层文物藏品管理人员要注重自己本身的语言学习,最起码要掌握一门外语。每年可以派管理人员参加中外藏品交流大会,提高管理人员对于藏品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素质方面:基层文物管理所管理人员要拥有刻苦拼搏的学习精神、敬业精神、服务大众的积极进取精神等。同时,对于自己本身的工作要尽心尽责,认真负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技术方面:基层文物管理所要重点注重对文物管理的技术培养。首先,管理人员要懂得藏品分类。重点强调对于古代字画、书籍、碗、甲骨文等的分类。再者,基层文物管理所要对管理人员的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按照专业不同分配不同的岗位。同时,定期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三)重视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的养护和修复

在构建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时,我们要结合我国对于藏品的保护的内外环境,全面综合分析,重视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的养护和修复。第一,注重保护基层文物管理所所处的环境来保护藏品的安全性。所以,在建立基层文物管理所时就要注重周围环境,重点避开湖畔、河流等临水区域,尽量减少基层文物管理所受湿度的影响程度。同时注意避免矿区、市区等繁华的地区,时常保持基层文物管理所周围的环境干净、整洁,减少灰尘。尤其,在基层文物管理所的周围多种植绿色植物,保持环境良好,使得文物管理所空气湿度保持一定的范围。第二,建设基层文物管理所时,全面重视管理所本身的设计,尤其注重墙壁的设计,可以适当地加厚墙壁。其中,窗户一定要有严密的设计,最好是双层设计。其次可以将房顶设计成顶棚或者吊顶设计等等,这些都是为文物管理所养护藏品奠定一定的基础。第三,基层文物管理所一定要认识到文物保管方式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各种客观因素,考虑被损坏的藏品怎样进行修复。所以,管理人员首先要弄清楚藏品被损坏的原因,从而运用科学方法,使用不同的技术或者手段进行藏品的修复。修复时一定要遵守以下几点要求:尽最大努力保持藏品的原始形状,不可以掺和过多的杂质,如果保持不了原型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是否具有价值值得修复,对于无法拿定主意的修复藏品,一定要与自己的同事或者请问上级,是否要进行修复等等。所以,在进行藏品的修复时,对于技术人员是具有极高的技术要求的,平时要对于技术人员的保存管理方式及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加以重视。

(四)建立信息化、数字化一体的藏品管理模式

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全面建立信息化、数字化一体的藏品管理模式。首先,基层文物管理所要运用现代科技,完善整理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中的全部信息,同时运用力量和技术计算机先进管理技术,建立一体化藏品信息资料搜集库,并且统一管理基层文物管理所里面的全面藏品的信息代码。同时,全面保障藏品信息的安全性,对于计算机管理一定要设置密码,防止重要藏品信息的泄漏,并在计算机上下载360或者电脑管家进行定期杀毒,防止病毒或者黑客的侵入,保证藏品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另一方面,加强对藏品的搜集、整理、储存、输出、输入、管理的一体化,在保存和管理藏品的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再者,对于一些藏品的入账信息或者相关纸质材料要妥善保存,禁止管理人员乱改信息,以输入计算机中的信息为准,同时也要永久保存。另外,对于每一个藏品都要制定自己的藏品单号,禁止单号重复,同时要用仪器扫编号进行核对。另一方面,时刻关注全球对于藏品管理模式中先进技术的使用,汲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更好地建立信息化、数字化一体的藏品管理模式打下基础。

三、结语

由上可知,本人结合自己对于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展开了以上的探讨,分析了当前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新型的基层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创新模式等。重点强调了我们要重视基层文物藏品管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一体的藏品管理模式来合理、科学地管理它们。然而,本人所学的知识有限,就此问题并没有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借助本文引起大家对于此问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斌.博物馆文物藏品定名规范的再探讨[J].科技展望,2014(22).

[2]周泉.博物馆文物管理藏品资源汇集的完善措施[J].丝绸之路,2015(08).

[3]董琳琳.浅谈建立和完善近现代文物藏品档案的重要意义[J].科学中国人,2014(08).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篇8

关键词:PMC项目;管理模式;应用研究

PMC项目管理模式在西方的很多国家中,已经运行了很多年了,尤其是在大型的工程建设等项目中,获得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所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PMC项目管理模式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我国还正在处于一个引进和吸收的阶段。因此,为了能够使我国的企业能够发展的更好,我国加大了对其的研究力度!

1PMC项目管理模式

1.1概述

Projectmanagementcontractor,简称PMC,中文名称为项目管理承包。通过业主来确定其工作的范围,使其可以管理项目的全部过程,对于EPC等会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中的目标以及策略都是由业主进行确定的,它是作为业主的延伸机构,而项目管理就是有PMC负责的。

1.2特点

1)PMC项目管理针对工程总承包的方式以及交钥匙的工程,采用的是业主参与型的一体化的管理方式,从而区别的工程总承包的方式,和交钥匙的工程。

2)其管理更注重对商务的概念以及其增值等方面的重视。对于企业自己而言,要考虑到企业的信誉创造、品牌创造以及利润创造等,而业主的方面则需要考虑到起利益的方面了,还有就是要为业主着想,将项目的净现值提高。

3)PMC的资料管理与传统的工程管理中的内业管理有差异,其内业的管理重点主要是对资料进行收集、分类、归档等工作的,是属于静态的事后的管理。而PMC资料管理则是其项目沟通的依据,是不可缺少的工作项目之一。

4)风险意识一直都是PMC项目管理中所强调的内容,并且它还会制定和实施预防的措施等。

5)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要保证工序的质量,并且要严格的对工序质量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是PMC应用系统的管理思想。

6)PMC项目管理对于施工的管理采用的是动态管理法,不仅重视了最终的成果,还对过程中的成果进行了重视。

2理论依据

2.1系统性的原理

PMC项目管理模式对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等建立了一个信息网络的体系,主要是用于信息的传递和反馈的。而这个系统将组织的内外的内在关系连接成立一个具有互相作用和影响特点的系统。

2.2人本能动性的原理

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的行业中,人都是最活跃的最基本的那个因素,在管理中,人即使主体也是客体。

2.3组织的有效性原则

项目的经理会对工程管理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负责,并对其作出决定和指示。而项目的副经理则是甲方代表的地位,对重大事件具有决策的权利,以及对组织的工作还要进行监督和指导。

2.4动态相关性的原理

在PMC项目管理中加入ISO9002体系的要求、HSE的管理体系以及把以往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业内资料管理也变成PMC资料管理。这实现了主动的控制,创新和发展了PMC项目管理的模式,使其能够更好的将工程各方面的要求进行满足。

2.5控制反馈性的原理

对工程项目中的质量、投资、进度以及其安全等目标的控制就是PMC项目管理的基本的任务。一般情况下,要先进行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等的分析,然后将其解决或预防的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进行制定后,才能进行目标的控制。而PMC项目管理一直都是坚持的动态前馈的控制。

2.6效益最大化的原理

当企业将PMC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运用时,就要针对其工程项目的规模等方面,合理的进行管理人员的配备,不仅如此,还要将制度进行完善,利用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以及最有效的解决措施等,使组织的效益能够达到最大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PMC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并且在西方的许多国家中取得了显著地成果,并且被人民普遍的认可了。因此,为了再一次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引进了PMC项目管理模式,并且尝试将其与我国的工程市场相结合,从而使我国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工程市场的潜力,能够被激发出来,进而促使该行业的发展,并且通过该行业的发展再一次的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能够再一次的提升等。所以,通过本文对PMC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理论依据的概述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引进和运用PMC项目管理模式PMC起到一定的帮助。再加上我国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分析和磨合演练等,能够尽快的使我国的工程市场将这种先进的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进而使得我国的工程市场的潜力得到激发,使其的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并且为我国的经济起到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毅.PM/PMC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2]孔庆秋.PMC管理模式在高校园区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8.

[3]项毅.PMC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5.

上一篇:初中学生心理讲座范文 下一篇:市场营销策划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