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3 02:39:29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篇1

【Abstract】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we have fully realized the 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 is indivisible, and the manufacturing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manufacturing, we must ,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manufacturing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the main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current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P键词】制造业;科技投入;生产效率

【Keywords】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duction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S77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37-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是振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下,主要原因是大量低廉的劳动力及其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所带来的优势,因此,我国制造业仍然依赖于国际市场,整个制造业的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科技投入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主要从科技投入的四个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

2 培养相关的科研人员

科技投入对于制造业效率来讲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相关的科研人员,加强科研人员对制造业自主研发的训练,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1]。现阶段,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是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途径,我们可以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地引进相对成熟的技术,推动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科技投入量较少,制造业效率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2]。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地区差异,使得科技投入较为均匀,促进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科技投入促进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首先,我们通过科技投入,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主要是指自主研发投入。我国在培养相关科技人员的基础上,引导科研人员进行自主研发,从而加强制造业的创新。

3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达到科技投入的目的。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来达到投入要素的利用率目的。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可以通过培养先进科研人员,加强其自身自主研发能力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但是,自主研发时间较长不利于我们跟随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虽然现阶段笔者在电子信息或高端汽车等各个方面制造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然与世界领先技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我们在短时间内进入国外科学技术,有利于我们实现技术飞跃的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通过科学技术投入来实现制造业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实现科学技术投入的目的。只有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前提下,才能使得我国把握好制造业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资源污染的问题,只有我们在造业的发展得到有效提高,实现自主研发的最终目标,这对制造业的效率快速提高非常重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

4 科技投入

通过科研人员的培养或引进来达到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目前,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大,人才是整个产业竞争的关键内容,我们必须通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来达到竞争地位的提升目的,因此,技术效率提高必须通过相关科研人员的贡献才能实现。我国高端科技人才比较有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进科研人员或者培养科研人员的途径来达到科技投入的目的,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自主研发的科研人员界定为高端人才,只有不断通过科研人员的引进和投入的过程中才能使得制造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产品更新换代是科技人员共同劳动的结果。我国在进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我国的科研人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数量要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科研人员或引进国外科研人员来加强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不断地优化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解决科研人员竞争力的问题,实现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3]。

5 国外直接投资

可以通过国外直接投资来达到科技投入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合作是目前社会发展的一大主流趋势,因此,要实现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目标,必须要重视国外直接投资方式,只有我们在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前提下,才能够提高整个开放程度。我们必须加强制造业投资所带来的良好效应,促进健康积极的生长,这对于企业投资来讲非常重要,有利于带动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也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使得我国制造业能够跟随国际的主流趋势,在国际市场中所占地位逐步提高,实现科学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制造业新技术应用形式的研发。

目前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我们可以加强制造业自主研发力度的推动,通过国家颁布相关宏观科技政策,加强自主研发对于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从而加强我国制造业发展,占据国际竞争力的制高点[4]。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必须要重视科技对于制造业生产效率扶持的力度,推动自主研发政策的落实,鼓励我国科研人员不断地投入到自主研发的过程中,只有更好地配置相关资源,才能够提高我国科研效果,加强科技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最终目的,降低整个社会福利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们必须要重视技术引进策略,在加大自主研发投入的过程中,强化科技领域对于生产技术和专利成果的应用,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使得我国实现生产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减少经济资源的投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短时间内提高劳动制造业的生产率。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企业学习外国经验,追赶国际领先企业,使得我国制造业逐步走向国际化,摆脱传统的生产模式。只有推动科技人才的有效流动,鼓励科技成果进行创新,实现我国制造业不断转型以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6 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科技投入来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从而加强制造业生产效率与经济增长质量相互结合,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不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实现振兴我国制造业的最终目的,我们必须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过科技人员的培养,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不断的优化,才能够提高制造业发展的速度,缩小与发达国家制造业之间的差距,借鉴国外先进领先技术的前提下,对我国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制造业对于生活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郑陶,苏朝晖.科技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48-54.

【2】陈伟达,张宇.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67-71+127.

【3】李勇,S琳琳.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技术创新产出效果实证分析――来自医药制造业的证据[J].铜陵学院学报,2016(06):8-12.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篇2

大力发展文化科学技术,在文化科学技术的领域内攻尖端,攀高峰,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在发扬广大人民的冲天干劲的同时,如果能很快提高文化科学技术水平,那就如虎添翅,可以使我们的工农业生产能够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长。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例子是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的:比如全国先进生产者,济南第一机床厂共青团员马丽珍,就因为搞了技术革新,在今年元旦改进流星滚丝机成功,使螺丝的加工实现了半自动化,结果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一年零一个多月的工作量。著名的技术革新能手、重庆长安机器厂的青年铣工魏高厚,由于在元旦进行了十二项重大技术革新,一天就完成了相当于一年零两天的工作量。不难设想,如全国各行各业都能这样革新技术,掌握先进文化科学技术,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会以难以想像的速度向前发展,出现更大的跃进。大力发展文化科学技术的重大意义,还不仅仅限于能够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且是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共产主义要求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如果我们不从现在着手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将来共产主义的实现也将受到阻碍。显然,大力发展文化科学技术,应该说是我们国家的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既富有现实意义,又具有长远意义。

在过去十年中,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发展文比科学技术上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这就给今后文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现在,我们党由于有了更大的可能来抓这项工作,并已将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这就要求团的组织紧紧跟上,大力发动青年在这方面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团的组织必须充分认识今天所面临的这个新的伟大的历史任务,并且应该看到,党把攀登科学文化高峰的光荣任务,主要的是放在青年一代的身上。这一方面是因为青年最肯学习、最少迷信、最少保守思想;另一方面是因为青年是建设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将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差别的消灭,就要体现在青年一代身上。因此,我们团的组织必须用更大的力量组织青年学习文化科学技术。为了作好这项工作,除了采取各种组织措施外,首先要对青年进行教育。

第一、要教育青年深刻了解,掌握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必须政治挂帅,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这就是在于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而努力学习。我们应该认识:我们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备很多优越的条件,我们有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的物质资源:我们人口众多,有充足的人力;我们党和具有极高的马列主义水平和极丰富的经验,我们目前比较缺少的就是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我们要克服这薄弱环节,一方面既要普遍提高文化科学技术,同时还要攻尖端,攀高峰,掌握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青年向文化科学技术进军的道路,决不应该是只专不红的资产阶级的道路,而应该是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的道路。只专不红,学习文化科学技术为个人名利,那就不可能攀登文化科学技术的高峰,也一定不会给祖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

第二、要对青年进行破除迷信、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的教育。要让青年知道,文化科学技术并非高深莫测,攻占文化科学技术的堡垒,人人有责。很多青年,由于在扫盲和文化学习中,很快就脱了盲,对于能不能迅速地提高文化的迷信已经是打破了,同样,由于搞了技术革新,对于实现机械化的迷信,也已经开始破除,但是现在还有不少青年对掌握先进文化科学技术、攻下科学堡垒怀有自卑心理,往往觉得发展文化科学技术,攻尖端,攀高峰,是技术部门、少数专家、技术人员的事,而自己则不敢问津。应该让青年懂得:发展文化科学技术事业,既然是个伟大的任务,就不能光靠少数专家和技术人员。科学技术本是来源于生产实践,我们广大劳动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因此我们发展文化科学技术,也必须大搞群众运动,让大家都动手。在贯彻土洋并举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中,在技术革新等运动中,无数事例都说明,广大群众是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优异的才能。我们一旦把群众力量发挥出来,就可以出现文化科学技术的重大创造发明,就可以发掘集中广大劳动人民的丰富生产经验,为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开拓广阔的道路。还应该让广大青年懂得,发展文化科学技术应该是每一个青年的职责,行行都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革新创造、攻尖端。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即使我们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但只要我们充分依靠党的领导,善于向群众学月,刻苦努力学习文化科学技术,那一定能在猛攻科学堡垒的战斗中打先锋,作出重大的贡献。

第三、在教育青年破除迷信,敢想敢干的同时,还应该让青年们充分认识到在向文化科学技术的进军中,同样要发挥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把科学叫做堡垒,也就意味着它并不是轻而易举,一攻即破的。我们搞科学技术就是要不怕失败,失败了再试验。要知道在文化科学技术上的每一个成就,都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不经过若干次试验,不遭受点失败,不遇到曲折,这是一种臆想。为此,我们团的组织在这方面不仅应该鼓励胜利者,也应该鼓励暂时的失败者。青年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只要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即使遭受到严重的失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值不得大惊小怪,不应该采取泼冷水的态度。我们一定要保护青年在发展祖国文化科学技术事业上的任何一点积极性,不断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决心,这样他们才能永远在科学的大道上勇敢迈进。

第四、还要教育青年应培养自力更生的精神。发展文化科学技术,进行科学研究,革新技术,固然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但是,我们如果事事都两眼朝外,仰给于国家和别人的帮助,非要等到各种设备齐全,一切都让国家给自己安排好,等条件完全成熟才动手,那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态度:一切自己动手,没有设备就自己创造,没有原料就自己找,没有专家技术员,就自己学,遇到难题就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我们都能这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文化科学技术事业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篇3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科学;进化论;科学体制

中图分类号:G322.9;K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18-01

前言

在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洋务运动一直是专家学者们不可跨越的研究对象,也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专家学者对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以及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各种企业和失败的原因都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做了详细的研究。但是,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研究的著述还比较少,因此,本文正是着眼于这个角度,从洋务运动兴办的各种企业,以及在当时中国相关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以及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学体制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梳理。

一、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企业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残酷洗礼,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也使得当时的清朝政府意识到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这在当时的清朝政府内部中引发了巨大的争论,但是清朝政府将战争失败的原因仅仅归结于西方国家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换句话就是洋人有着坚船利炮。这就使得清朝政府内一些开明的官员和有识之士意识到,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挽救当时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当时以李鸿章、张之洞和左宗棠为代表的清朝官员在清王朝的支持下,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向西方国家学习。但是,这些代表学习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在民用科技方面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使得民营经济和企业长期得不到发展。洋务派官员开始培养人才,组织大量的人力资源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进行翻译和引进。除此之外,还设立新式学堂,培养大量新式人才,向西方国家派出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一)军事企业的创办。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之后,大清朝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坚船利炮的威力,先进的武器可以攻城破敌无坚不摧。因此,洋务派官员主张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购买先进的军事设备和强制弹药,聘请西方优秀的军事顾问和人才创立自己的军事企业,制造大量的先进枪支弹药,企图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持清朝的进一步统治。

(二)先进化工技术的引进。洋务派在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的过程中,意识到化学工业技术的重要性,随着西方先进化学制造工艺和技术的不断传入中国,洋务派开始创办相应的化学用品企业,生产基本的化工产品。例如,上海制造总局首先创办了生产硫酸的工厂。除此之外,在上海创办了生产火柴的工厂,并且能够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三)冶金技术的引进。中国近现代冶金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也是由洋务运动开始引进并发展壮大的,我国最早的炼钢厂就是由洋务派建立的,当时中国最大的炼钢厂也是由洋务派从国外引进的,当时企业的技术人员也是从国外聘请来的,由此可见,中国冶金技术的发展和壮大与洋务派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中国近现代先进思想的引进和发展

科学技术思想是决定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科学家是进行科学思想研究活动的主要主体,科学技术思想是科学家经过长期实践发展得出的结论,是探索自然与社会的具有指导性的思想理念。洋务运动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侧重于技术层面,而忽视了科学思想方面的研究与发展,这就造成了近代中国始终处于模仿阶段,而不能进行第一手的创新。虽然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入中国,例如进化论和机械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和思想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寻求变法图强提供了强大了思想依据。例如,当时影响最为巨大的进化论思想提出渐变的思想理念,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是一个不断变化向前发展的过程,这就极大了颠覆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对于上帝的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就是其中的代表,达尔文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中生物发展的必然律,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是生物演化的基本途径,

三、洋务运动下近代中国科学体制的发展

有学者提出,社会体制是人类在生存生活发展过程中,由于在共同的目标下组织起来,进行生产生活的活动的过程。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一个社会科学研究体制化建立的标志是科学研究机构的出现。而洋务运动时期的一系列科学活动是近现代中国科学体制化发展的初始阶段,例如,科学家和相关科学研究机构的出现都是科学体制的重要标志。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技方面巨大发展都为中国科学体制的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洋务派建立的近代新式学堂为培养新式科学人才提供了基础,科学思想的传播、普及科学的期刊和杂志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虽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某些不足,但是洋务派在促进中国近代科学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方面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结语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洋务派不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科学思想,从蒸汽船到新式炼钢厂的建立,再到火车和电灯,从微积分到达尔文进化论都是通过洋务派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洋务派传播先进科学技术思想不仅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也为中国社会未来的变革提供了思想源泉和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1] 梅雪.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 汤菊平.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06.

[3] 张睿.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状态及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4] 蒋洁.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J].传承,2014,03:140-141.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篇4

关键词:科技竞争 先动优势

早在1985年,Robinson and Fornell就提出了先驱优势(pioneer advantage)概念;此后有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进行了较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用来解释先动优势的理论基础有二:经济理论基础—用进入壁垒理论和企业效用函数来解释先动优势;行为理论基础—主要是用顾客锁定理论和消费者偏好理论来解释先动优势。先动优势的来源主要有:技术专有和技术领导,先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将为企业提供专有技术,从而为企业确立技术领导的地位,在产品和工艺创新中学习曲线下移中可以反映出先动企业将有更好的竞争优势;资源先取,先动企业可抢先获取或建立诸如声誉、品牌、企业文化、技术资源、专利,以及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等无形资产;成本优势,先动者有利于抢先开发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企业开发新的市场,良性循环为企业长期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竞争优势。

目前,在“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现代企业为获得持续性发展,逐步认识到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性。本文拟对企业科技竞争中的先动者优势进行探讨,以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制胜提供建议。

企业科技竞争力的内涵

先动优势理论在市场营销中多用来解释在市场竞争中,先进入市场者相比后进入者存在着哪些竞争优势。因此,在企业科技竞争中,先动优势理论主要解释企业优先研发和运用新技术能为企业带来哪些竞争优势。

企业科技竞争力是指企业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等科技活动,反映出该企业的科技总量、实力以及科技水平与潜力,同时,它反映企业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企业整体经济实力的推动能力,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协调作用。或者说,企业科技竞争力是企业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实现科技进步,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企业科技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科技总量、实力以及科技水平与潜力的综合表现。从企业科技竞争力的定义上分析来看,它包含着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分别是:企业科技资源、企业科技能力以及科技发展环境。

(一)企业科技资源

如图1所示,企业科技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企业内部具有的科技资源是企业科技竞争强有力的后盾,也是科技竞争的潜力所在。

(二)科技能力

目前,对科技能力的认识还没有统一,一般认为,科技能力仅仅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包括科学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科学创新能力是发展科学和运用其成就的潜力总和,它主要由科研队伍、科研单位、科研经费和信息等组成;技术创新能力是为了生产上应用而准备的研究、开发结果的总和。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9)认为,区域科技能力是一个区域在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产出、科技对社会的贡献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实力。可以看出,科技能力是支撑经济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

(三)科技发展环境

科技发展环境,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对企业科技的宏观调控和导向,并通过科技管理体制、运行和激励机制及相关措施,为企业科技发展创造的软环境,其中主要包括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

科技竞争中先动优势的来源

资源上,先动企业本着“先入为主”的地位优势,占据着资源先取的有利条件。先动企业比后动企业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有形资产,例如:最具价值和潜力的市场,大量优秀的高科技专业人才等;此外,先动企业还能获得比后动企业更丰富的无形资产,例如先动企业建立起来的声望、品牌、企业文化与组织结构,以及更为重要的行业经验等。先行企业对行业的捷足先登、对资源的优先获取有利于其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销售量。高产量不仅可以使企业利用规模经济,也可以使它积累学习经验,并最终使成本降低。

技术上,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使得先动企业拥有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持有更多的知识产权。因此,有利于企业率先建立起行业标准,对后来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得不面对的行业进入壁垒,这样,先动企业会获得更为持久的竞争优势。

环境上,先动企业的科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获得制度上的优势;而且,有利于先动企业与上游厂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保证自身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一定范围内加大了后动企业进入行业的难度。此外,先动企业更能够得到顾客的认可的喜好,不但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后动企业来说,增大了顾客的转换成本,为争得更多的顾客,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科技竞争中先动优势存在的条件

在科技竞争的动态过程中,从长期来看,先动优势不是一直存在的;从短期来看,先动优势的存在是相对于后动企业而言的。因而这种竞争优势是一个相对概念,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当中。先动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追随企业陆续加入该行业竞争中来的情况,社会对先动企业科技成果与后来者在该行业的科技成果的认可存在着惯性认识。先动企业相对后进入企业所拥有竞争优势的大小来源于差异化正负效应的净影响,先动企业的科技成果重要属性方面的差异化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同和青睐。微软公司出的办公软件OFFICE系列同国内有名的金山软件公司开发的WPS一度在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然而由于OFFICE系列较WPS系列开发更早,用户在使用了微软的产品后,就习惯于这样的软件环境,从而不愿意再使用新的办公软件。尽管新版本的WPS从某些角度来说更适合国人的办公习惯,某些功能更贴切国人使用,然而WPS一直都未能真正达到预期目标,以致后来得到政府的扶持,依然未能如愿。可想而知,一旦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支持,对后进入行业的企业将形成一道无形障碍。

先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使其在某个领域的技术处于明显领先的优势,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建立创新技术壁垒,获得竞争优势。当然,先动企业也可以利用技术上的差异来建立差异技术壁垒,阻止企业进入该行业。这种壁垒也直接将先动者和后动者区分开来,后来者不能模仿或者模仿不了先动者的科技成果,或者可以模仿但在很大程度上,模仿成本高昂,这样,先动企业才能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在数字视频行业,国内的家电厂商都受到了DVD标准的困扰,不得不向国外DVD联盟企业支付大量专利费来获得其授权。对率先进行DVD研发的企业来说,这种优势一方面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让企业获得了持久的竞争优势,为进一步的科技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良性循环,使得企业能够长期发展。

从先动者优势看企业科技竞争战略

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占得行业先机,获取先动竞争优势。今天,企业间的所有竞争,其本质表现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最新的科学技术,谁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否则,就要被原来成功的技术所累而导致落伍。”(美国,伯尼•埃伯斯)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自技术创新,其主要内涵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引入市场的过程。从技术创新的实现形态来看,技术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认为:“企业的本能就是要使自己的产品过时、变旧,如果我们自己不这样做,我们的竞争对手会迫使我们产品成为过时的东西。”领先在行业内推出新产品并及时地更新换代,企业就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占据行业领先地位,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可以看出,科技创新一方面成为企业自身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通过科技创新所建立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是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包括已经存在的和即将进入该行业的潜在竞争对手)的技术障碍,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自身的科技竞争防御力。

完善竞争战略的机动性,构筑坚固的竞争攻防体系。企业竞争战略要及时地根据企业间的竞争态势而调整。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开发或引进新技术时,企业处于“攻”的状态,是对行业内传统企业的挑战。在自己缺乏优势的领域,要注意保存和积蓄企业自身的科技实力,等到时机成熟,发动全面进攻。

当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先者时,将要面临竞争者的挑战时,企业就要合理制定防御性竞争战略,一方面要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摆脱这些原有竞争者的挤压,另一方面要提高行业进入门槛,阻止更多的企业进入到该行业。防御战略不仅仅是单一的防御,在现代企业科技竞争环境中,“以攻为守”的防御战略才是较为明智的选择。因此,企业作为先动者在行业建立起领先地位时,要总结原有科技竞争的经验,进一步发挥科技成果的效用,加大科技投入,为企业在下一回合的竞争中争的主动权,获得更为持久的先有优势。

科技竞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高瞻远瞩的制定竞争战略。竞争战略是对竞争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划,因此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科技竞争。竞争战略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时间在先,更主要的是预测竞争对手反应和改变需求或者竞争规则的能力。企业的科技竞争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看来,企业先进入行业可能会获得暂时性的先动优势,但从长期看,这种优势不会绝对的存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企业的长期发展靠的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产出的成果,那么企业就会被其他企业所赶超,被时代所抛弃。企业要不断寻求暂时性的领先,利用主动改变现状和规则所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出先动优势,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这样,企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企业就能一直占据着先动的优势条件,能够抢先一步占领行业的制高点,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取得长足的发展。

科技竞争要立足于企业自身能力的培养。无论采取怎样的竞争手段,科技竞争主要还是体现在企业间科技实力的较量上。企业加大对科研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力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强企业的科技获取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科技竞争力。因此,企业要着重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利用新型能源,采用先进工艺与技术设备,加强科学技术管理,推出高质量的科技产品。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篇5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 教学质量 机械类专业

0引言

先进制造技术f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ique,缩-~AMT)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资料表明,由于一些企业缺乏先进制造技术等产品开发与制造手段,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当前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关键课程之一。本课程是对以前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扩展,主要围绕先进制造技术的各主题,系统介绍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理念与装备技术。旨在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前沿技术,开阔思维拓宽知识面,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理念与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文中针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提高先进制造技术教学质量进行一些探讨。

1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1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事物的先进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先进制造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制造技术而言的。某种现阶段先进的技术若干年后可能会显得落后,甚至被淘汰。尤其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电子科学的发展及渗入融合到现代制造系统中,反映现代科学理论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智能理论与控制技术有机融合为一体,导致先进制造技术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因此,先进制造技术体系只有不断补充新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才能永远保持其先进性。

1.2多学科集成的特性

先进制造技术并不是指某一项具体技术,而是机械、材料、电子、信息、自动化、管理、环保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相互渗透,共同发展而形成的技术综合体。先进制造技术在性质上跨越自然科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和管理科学;同时又与技术科学和众多门类的工程技术相联系,是多种学科的集成。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人、技术、管理三者的有机结合。

1.3包含的信息量很大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庞大的科学技术体系,所以本课程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如在管理方面,先进制造技术包含准时生产(JI、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制造工艺方面包括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纳米技术、激光加工等;自动化技术方面包括柔性制造单-(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而且不同方向之间的联系不是太紧密,系统性不太强。

2提高先进制造技术教学质量的建议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车动力,如学生对先进制造技术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但当前很多学生由于缺少压力,对先进制造技术的认识不足,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习先进制造技术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和毕业。为此,首先需要从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性、用途等方面对学生加强引导,通过事实说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挖掘课程中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实地参观,接触先进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正如前面所讲述的,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但实际教学中出现一些教案很长时间不更新等现象。要想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教师应密切关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并将相关技术特别是应用性和市场潜力巨大的那些先进技术及时融合到教学内容中,从而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学习这门课,并从中得到终身学习的启示。当前获取相关资料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网络、杂志或电视其他媒体很方便了解到制造业中前沿技术:有条件的教师也可以多参加一些大型的相关技术及产品展览会、学术会议以拓宽视野和积攒素材。这样才可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很好地培养他们以动态的思维看待事物的习惯。

3)丰富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学思想。教师应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应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4)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考核方法主要表现在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两个方面。考试的形式采取开卷考试、上课讨论、演讲、大作业、平时查阅文献等多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定比例分别权重来决定本课程的最终成绩,这样可以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局面。考核的内容应尽量多涉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各个方面,知识覆盖面更宽。考核的内容更全面。另外,可以采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课程进行评价,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便教师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同时可以根据课程评价内容反映该学生对本课程的参与程度,将其当作考核学生的一种辅助方式。

3结束语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篇6

我们正处在学习的大好时期,我深刻认识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其实是先进生产力不断代替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而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科学技术。人类从最早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直至今天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一直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具革命性的有力杠杆。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科技是生产力的思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志则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这些重要论断,都深刻揭示出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党员要想在推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中发挥先锋队员作用,就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党员掌握现代科学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然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有关统计表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增长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但我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很低。因此,我们推动科技进步,发展先进生产力,广大党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第一,党员掌握现代科学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党员”。尤其在未来社会,成功将永远属于那些在竞争中比对手学习得更快的组织和个人。特别是科技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迅速变化,使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

第二,党员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之所以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和政党,归根到底因为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生命力,是因为这种社会制度代表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向。然而,建设社会主义是需要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理论的武装,就不能顺利地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经指出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篇7

1、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省中医院、省口腔医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西医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2、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新一代CT,800mAX光机,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PCR等新技术、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口腔科装备6台先进的全电脑控制的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铸造机、烤瓷炉、种植机、光固化机、超声波洁牙机等系列国产、进口成套的配套性设备,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配备介入治疗肿瘤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肛肠科购置肛门压力仪、肠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开展各种高难度专科医疗服务提供可靠保证。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待医院新建的综合楼下半年投入使用时,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

二、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市场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兴院,关键是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积极为科技人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全员素质方面,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注重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医院各级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工作。我们将根据我院卫技人员的现状和业务特点,分层次地制定全院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对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卫技人员、各科主任,继续教育的重点放在使他们了解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动态,重点安排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参观考察,对于各科中青年业务骨干则有计划有目的安排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由医院承担外出进修人员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学历层次较低的卫技人员,医院鼓励他们参加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2、抓好业务人员的基础培训。对中青年卫技只员从抓基本素质入手,通过举办基础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练习、书面考试等方法,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护理部门每年组织护士进行中、西医26项技术训练,定期组织“三基本”考试,通过组织“三基本”学习,训练和考核,巩固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提高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要求,较快地提高中青年医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三、重视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兴院

科学技术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动力,医院间的竞争最终是技术和质量的竞争。今后5年,我院将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和管理力度,使科研工作得到发展。各科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要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能

够独立设计完成科研课题,制定完善《关于论文奖励的规定》《关于科研管理的规定》,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别给予100至300元奖励,对有科研课题并取得科研成果者,将给予重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科研日臻完善,调动全院卫技人员积极性,促进我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篇8

一“软实力”(SoftPower)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Jo-sephNy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1〕按照约瑟夫•奈的理解,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而科学技术则属于“硬实力”的范畴。然而,不容否认的是,科学技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科技文化作为一种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当然也具有“软实力”的蕴涵与功能。

从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当今时代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其自身的科学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甚至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含量的文化是难以体现其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众所周知,科学技术作为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其实现路径:一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直接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作为“第一精神力量”,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影响,来发挥其功能,实现其价值,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2〕这可以说是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最简明的阐释,这种阐释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很有裨益。

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科学技术主导全球竞争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改变世界、开创未来的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结果是当今时代物质的极大丰富,从而为我们建设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历史告诉我们,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几乎都是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启蒙和先导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直接作用于现代化建设,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所体现的理性、公平、宽容、批判、创新、协作等精神,无疑也是推动这一进程中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变革的重要力量。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当然也就无所谓文化的现代化。事实正是如此,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而科学技术成果被广泛用于改善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最新工具,也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例如,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宣传思想工作的空间,丰富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提高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效率;多媒体和音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具有高科技含量和时代特色的文化精品大量涌现;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则使人们的文化交流更加便捷,促进了文化成果的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全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启蒙,不仅具有推动文化发展、提高人类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作用,同时也引导着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纵观历史,科学技术的每一个突破都不同程度地给宗教迷信以沉重打击,使人们的思想从各种禁锢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科学技术的每一个进步都以系统的知识形态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宝库,提高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今天,我们要建设现代化文化,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不可想象的。

从先进文化建设的角度讲,科学技术不仅是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文化得以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也是推进各种文化传统推陈出新、走向现代化、走向先进性的基础。今天,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理论、新的创造,大大丰富了先进文化的内涵,拓展了先进文化的发展空间,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明确了方向。因为,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只有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真理性认识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实践中所形成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成为先进文化永葆生机的动力和源泉。总之,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大发展的世纪,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层互动所产生的新的启示和理念,已经辐射和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的科学技术含量在增大,科学技术进步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

二其实,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极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的文化。科技文化作为一种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不仅提升了文化的科学技术含量,也增强了科学技术的文化气息,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文化软实力当然包含着科技文化的力量。

1.科技文化: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科学技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的属性。作为一种文化,科技文化所表征的是一种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亚文化系统,又以各种手段和形式作用于所有的社会文化,成为丰富多彩的诸多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共同载体。当今时代,科技文化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主导形式,成为社会文化旋律中最基本的、核心的频率。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早在培根的《新大西岛》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中就有充分的体现。《新大西岛》和《太阳城》都强调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形态,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文化价值,他们所描绘的“科学文化岛”或“科学文化城”的图景,实际上就是对科技文化的真情赞美。哥白尼开创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的出版,鲜明地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这种文化价值。正如M.克莱因所称赞的:“思想领域的这一成就,就其重要性、勇敢和宏伟的程度来说,远远超过了征服海洋的壮举。”〔3〕一般而论,科技文化表现为理论形态的科技文化和实践形态的科技文化。理论形态的科技文化既是人类观念地把握外部世界的思想成果,是人们对于外部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也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理性精神、怀疑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协作精神的最集中的体现。实践形态的科技文化(即科学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文化样式),是人类用区别于动物的方式改变外部世界、不断建立属人世界的活动中最具有人类学意义的部分。它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物质基础,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社会空间,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而且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类其他一切活动(包括道德、宗教、艺术等活动)的深度、广度和运作方式。

2.科技文化的软实力蕴涵及特质文化具有生产力的属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科技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化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科技文化软实力就体现在科技文化生产力的蕴涵中。科技文化是文化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文化生产力的助推器和孵化器,其软实力蕴涵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智力支持的科技文化软实力”,二是作为“精神动力的科技文化软实力”。〔4〕作为一种智力支持,科技文化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近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充分彰显了科技文化的这种功能,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这种功能更加醒目。作为一种精神动力,科技文化则通过自身的创新实践,不仅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提升社会风尚、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在科学技术社会化和社会科学技术化的历史变迁中,科学技术社会化过程使科技文化扩散到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社会科学技术化过程也使科学技术发展烙上了明显的社会印记。于是,科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自身的发展中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质。这些特质集中表现为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从静态方面来看,由于一定时期的科技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把科技文化看作一定时期的产物,科技文化在这个时期则呈现出相应的静态特质,如普适性、基础性和整体性等。从动态方面来看,由于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是动态的,与之相应,科技文化在发展中也呈现出自己的动态特质,如发展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

3.科技文化软实力的当代意义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的蕴涵和力量,科技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科技文化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水平,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之所以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科技文化丰富和提升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从整体上促进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的文化力量之所在,就在于它作为知识、思想、精神和方法综合体的文化形态,这种力量更具有本原的价值和意义,犹如轻柔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作用实在而明显、巨大而深远。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伟大力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科学技术首先看成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可以这样说,近代科学技术所具有的革命的、批判的伟大力量,正是科学技术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功能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科技文化在近代以来一系列社会和文化变迁中的伟大力量之所在。今天,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下,我们建设科技文化、弘扬科技文化、充分发挥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凝聚人心,激励人民,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科技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式,也是当代社会文化的主导形式。卡西尔曾经这样说过:“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它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才可能得到发展的非常晚而又非常精致的成果。……在我们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它是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是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的主题。”〔5〕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科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建设,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科技文化,着力提高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1.提高思想认识,让科技文化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和意志品格,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文化软实力的认同。因此,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的实现,首先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科技文化观念。客观地说,在我国,虽然科技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并不一定为人们所“真知”,科技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科技文化在我国尚未成为大众的文化,科技文化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尚未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对科学失之偏颇的理解,往往把科学技术只看作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具,对科学技术采取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态度,不要说是普通大众,就是领导干部甚至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也很少有人能够从文化的层面来理解科学技术,因而很难看到科学技术的文化力量。因此,为把科技文化的理念熔铸成我们民族的文化之魂,为让科技文化真正、切实地渗透和融入我国大众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而形成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体的社会文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牢固树立科技文化观念,在思想认识上把科技文化看作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科技文化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科技文化软实力的认同感。

2.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科技文化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科技文化是相对脆弱的,尤其是建立在近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科技文化更是匮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可否认,中国古代曾取得过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从春秋战国直到宋元明初,在将近20个世纪的岁月里,科学技术始终保持着持续的发展,特别是在数学、医学、天文学等理论科学以及冶金、纺织等应用技术方面遥遥领先于欧洲。然而,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这样一个让西方人只能望其项背的大国,这样一个曾经有过太多辉煌的科技强国,渐渐地失去了她作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地位。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确有值得我们自豪的丰富内涵,但这在逻辑上并不等于中国文化就一定优于西方文化,更不等于中国传统文化不需要吸纳科技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尽管曾发生如此有益的影响,也尽管有早期的一些成功,但科学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简而言之,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6〕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不容否认,近现代科学技术落后、科技文化匮乏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看来,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吸纳科技文化的过程。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如果不能吸纳科技文化、融入科技文化,就根本谈不上文化的现代化。诚然,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具有广阔的容纳空间,它允许并倡导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互沟通,不过关注的重点是人文文化,是思想道德问题,而不是科技文化,科技文化只是思想道德提升的手段。因此,要吸纳科技文化,把科技文化的理念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艰苦的工作。况且,“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质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科学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还占一定比例,科盲、半科盲人口更多。因此对于我们来说,科学技术的时代并未充分来临,后现代危机也不是当前最大的拦路虎,后现代的观点和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反对科学技术的呼声对我国的国情而言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奢侈的。”〔7〕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切实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科技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意见范文 下一篇:税收征收方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