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范文

时间:2023-10-13 17:50:30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篇1

第一章

第一条为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保障其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实施办法的通知》(*政发[2008]101号)和《关于印发**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劳社发[2008]64号)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内,有农业户籍,依法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在册农业人口,土地被政府批准征收的农民。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被征地农民,是指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全部或者大部分被依法批准征收、征用时具有本市市区常住农业户口的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人员。

第四条被征地农民按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享受待遇年龄时,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五条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工作,由市政府统一组织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用。对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不到位的,不得强行征地。各行政职能部门按各自权限分别负责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具体工作。市政府要将征地补偿支出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收支预算。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要确保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纳入征地补偿费用。

第六条按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确定的征地补偿费,在支付由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后,70%用于安置被征地农民的补助,30%用于持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安排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兴办村办企业和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等。

征地补偿费用不能满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统筹安排,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及社会保障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第七条市财政部门应当直接将征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拨付到社会保障、个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要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资金的筹集、划转等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的落实和监督。

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名单,及时办理参保手续。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将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政策延伸到被征地农民。负责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承办与管理工作。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

第二章参加养老保险人员资格的确认

第八条参加养老保险人员,按照被征地农民的年龄,划分为被征地参保人员和被征地养老人员。

(一)男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为被征地参保人员;

(二)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含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为被征地养老人员。

年龄计算时段以政府依法批准并《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为准。

第九条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资格的确认。对于土地全部或50%以上(不含50%)被征收的农民,由被征地农民所在的村民委员依据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参保人数确定参保人员,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讨论通过并公示一周后,由被征地村民委员会上报乡(镇)政府审核无异议后,报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第十条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资格确认后,视具体情况分为以下两类:

1、被征地后转为城镇户籍的农民,应按本办法为其办理相关的养老保险手续,是否参加、何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自行决定。

此前参加过农村养老保险的,应一次性将本息返还给本人。

被征地后进入城镇就业的,按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2、被征地后完全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土地但仍为农业户籍的,应按本办法办理养老保险手续。

此前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应继续参加,并按相关标准缴费。

第十一条村民委员会应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人员名单上报备案之日起30日内,持相关证件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办理参加养老保险的相关手续。市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核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手册》。

第十二条下列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1、土地被征收后,重新获得与原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土地;

2、已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享受征地安置费、土地补偿金后,户籍迁出本市辖区的。

第三章养老保险费的筹集与缴纳

第十三条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一)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征收所

得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二)政府取得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补贴。

第十四条具体参保人员确定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参保人员身份证号码,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和缴费记录,对个人缴费、村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分别记账。利息及其它增值收入计入相应基金。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一年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算。

参保人员有权查询个人缴费信息和相关政策。

第十五条被征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以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基数,设110%和130%两种标准(参保农民可自愿选择其中一种标准)。

根据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一次性缴纳10-15年的费用。

资金筹集比例设定为政府补贴20%、村集体补助50%、个人承担30%。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统一存入市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由市劳动保障部门依据当地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动适时调整缴费标准。

第十六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由市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市财政部门设基金专户存储。

第十七条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市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养老保险缴费额,委托申请用地的单位在土地补偿费中预留村集体补助的养老保险费,并存入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被征地参保人员和被征地养老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所需的费用,市财政部门按照被征地农民个人选择的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从财政土地出让金中转入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四章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被征地参保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从达到规定年龄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被征地养老人员,从缴费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十九条被征地参保人员和被征地养老人员以本人选择的缴费比例乘以当地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发养老金。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动,适时调整养老金待遇标准。

第二十条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征地农民,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手册》和居民身份证等相关材料,报被征地村民委员会由所在乡(镇)政府审核后,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领取养老保险金申请。经核准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办理养老金发放手续。

第二十一条被征地农民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季度编制养老金支付计划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用款计划,按月将所需资金划入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的支出专户,由银行代办机构发放养老金。

第二十二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市财政部门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安排资金补足,用于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第二十三条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在本办法实施前,已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其按照农村养老保险规定计发的养老金和按照本法规定计发的养老金合并,统一发放。

第二十四条已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后来又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本息一次性返还本人,同时终止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

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将其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本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其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予以保留,达到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五条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前死亡的,直接从个人和集体养老保险费中缴纳的本息,由指定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后死亡的,其个人和集体养老保险费缴纳的本息中扣除已领取的养老金,剩余部分由指定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六条被企业聘用或以个体劳动者身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可自愿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第五章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由市统筹管理。劳动保障、财政、审计等行政部门依法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内部审计等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应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金的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侵占和挪用。违者按有关财经纪律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条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基金及所得收益不计征税、费。

第六章就业服务

第三十一条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名单,及时办理参保手续。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将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政策延伸到被征地农民。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篇2

第一条为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皖政〔2005〕63号)文件精神,结合黟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对象为: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县城(含建制镇)规划区内,经县政府批准征地而失去法定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以二轮承包土地面积和人口为准)超过80%(含80%)且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含0.3亩),被征地时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满16周岁在册农业人口(含现役军人、在校学生、两劳人员)。

第三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对象确定的程序为: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本着自愿的原则,以户为单位,由户主提出书面申请,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讨论,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研究公示后,经县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报县人民政府确定。县劳动保障部门为确定的对象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手续,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卡》。

第二章资金筹集和管理

第四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由县政府、村(组)集体和个人共同出资筹集。县政府出资部分从土地出让收入等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列支,村(组)集体出资部分从所有被征土地村(组)集体留存土地补偿费中提取50%,参保个人出资部分自筹解决。

第五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设置3个档次,由被征地农民根据经济承受能力自主选择:一档3600元、二档5850元、三档8190元。缴费标准一经选定不再变动。

第六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由县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和有关乡镇统一征缴,实行收支两条线,由县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经办机构不得从社会保险资金中提取任何费用,所需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由县财政拨付。

第七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实行分帐管理,个人出资部分建立个人帐户,并按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第八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先从个人帐户中列支,个人帐户支完后,由县级统筹资金支付。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人员死亡,其个人帐户有余额的,可以继承,并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同时终止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不再享受其他待遇。已参加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如属现役士兵退役后安置在外地的、大中专在校生毕业后在外地就业的或户口迁出的,个人帐户余额一次性退给其本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随之终止。

第九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采取一次性缴费的方式,被征地农民应在土地被征后6个月内办理完毕个人帐户缴费手续,逾期不再办理。

第三章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条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并已缴清养老保险资金的人员,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县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批准后,从次月起,根据其缴费标准按月发给相应的养老保险金,被征地农民保险金根据缴费情况月发放标准为一档100元、二档130元、三档150元。

第十一条已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两劳人员”在服刑期间暂停领取养老保险金,服刑期满后的次月,恢复领取养老保险金,服刑期间的养老保险金不予补发。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二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资金一次性退给参保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随之终止。

第十三条鼓励被征地农民办理“农转非”手续,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办理“农转非”手续后,不再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资金一次性退给参保人。

第十四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县财政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另行制定,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故意隐瞒个人申报情况冒领养老保险金及其它违规挤占、挪用养老保险金的单位、个人,将依法追缴不当所得,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申请参保时尚在劳改和劳教期间的人员回归后可根据其本人意愿,及时按规定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手续,回归后6个月内办理完毕个人帐户缴费手续,逾期不再办理。

第十七条本暂行办法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篇3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以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保障其年老后基本生活为目的;坚持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多渠道筹资,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承担,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逐步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既别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又能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大帐户、小统筹储备积累式养老保险制度。

二、保障范围及对象

(一)在本县城镇规划区内,由国土资源部门统一征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被征地时享有第二轮土地承包权,被征地后人均农业用地在0.3亩以下,且年龄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的农民必须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后人均农业用地在0.3亩以上的部分被征地村,根据村集体的经济承受能力,可以参照本意见解决相应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

具体参保人员须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由乡镇政府核准后,报县政府批准,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单位统一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二)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不纳入本保险范围。

(三)16周岁以下的人员按征地补偿规定一次性发给征地安置补助费,达到就业年龄或学习毕业后,作为城镇新生劳动力,参加相关的社会保障。

三、保障形式

(一)被征地时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及以上的人员,应一次性缴足相应养老保险费用后直接进入养老保险,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二)被征地时已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尚未达到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人员,应一次性或逐年缴足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达到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后,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四、基金的筹集

(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坚持政府、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筹资额度原则上按参保人达到规定领取年龄后养老金待遇不低于当地城镇最低保障标准确定,筹资比例按政府承担部分不低于筹资额的30%,集体补助部分不低于筹资额的40%,个人缴纳部分不超过筹资额的30%。政府承担部分从土地出让纯收益中列支,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金中政府承担部分,由收缴土地出让金的同级财政拨付。对男60周岁、女55周岁及以上人员的保险费政府承担部分,应一次性纳入统筹帐户。对其他人员的保险费政府承担部分,原则上一次缴清,确有困难的,当地政府可作出预算,分次纳入,并按农保基金管理政策补足相应的增值部分。集体补助部分从土地补偿费中列支,一次性缴清。个人缴纳部分从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缴。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人员的保险金,予以一次性缴清。其他人员的个人缴纳部分原则上一次缴清,确有困难的,可与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协议分次缴纳,并按农保基金管理政策补足相应的增值部分。不能按时履行协议的,将个人缴纳的保险费本息退还本人,同时解除养老保险关系。

参保人缴纳保险费的计算公式如下:

缴费标准=12R[(1.025)m-1]/0.025(1.025)m-1×应承担的缴费比例

R:养老金领取标准;

m:分摊年限。参保人分摊年限为18年。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标准应适时调整。根据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化情况,需对筹集标准进行调整时,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调整方案,报当地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筹资标准调整后,新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应按新的标准执行。标准调整前已参保人员的筹集标准不变。

(三)各级政府要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风险基金制度。风险基金从土地出让纯收益中提取,提取比例不低于土地出让纯收益的5%,主要用于化解参保人养老金的调整风险和长寿风险。不足部分在当地财政预算中解决。风险基金在征地补偿时随时提取。

(四)对被征地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人员实行相同的领取标准,领取年龄每超过一岁,分摊年限减少一年。分摊年限最低不少于5年。政府承担和集体补助部分的筹资额仍按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不变。其他人员缴纳保险费,不分年龄段实行相同的缴费标准。

五、享受条件和标准

(一)被征地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按规定缴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的人员,从次月起,按月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其他人员,年龄每相差一岁,达到领取年龄时,养老金领取标准增加2.5%。

(二)参保人员享受养老金的待遇与缴费水平挂钩,根据我县现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月145元的标准,确定被征地人员月领取养老金标准为150元。

对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也可选择更高的标准。但提高领取养老金标准部分的保费完全由村集体和个人承担,政府只负担本级确定的缴费标准所需费用中政府承担部分。

(三)养老金待遇应根据我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化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需要调整时,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提出调整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四)参保人员养老金,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通过银行、邮局等社会化渠道及时足额发给参保者本人。

(五)被征地后,未达到领取年龄之前,生活水平达不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人员,由民政部门接照有关规定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六、与其他养老保险的衔接

(一)被征地农民在城镇各类企业就业,企业应为其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后又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员,根据本人意愿可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全部本息退还本人,也可经企业年金理事会同意,将个人帐户资金转入企业年金。

(二)被征地农民在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前,已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原个人账户不变,领取时可将相应的养老金领取额与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应享受的领取额合并,统一发放。

(三)参保人从本地迁往外地,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养老保险关系留在本地,达到领取年龄后按规定直接领取养老金,也可将个人帐户全部本息退还本人,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七、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级统筹,农保经办机构要在国有银行设立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户,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专户由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组成,同时建立风险基金帐户。个人缴纳部分和集体补助部分进入个人账户,政府筹资部分进入社会统筹账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风险基金直接纳入风险金账户。被征地农民应享受的养老金应按照基金筹集比例从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中支付。当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资金不足时,从风险基金账户中列支。

(三)个人账户基金按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根据农保基金政策执行。参保人员未到领取期死亡的,其个人账户本息一次性结清,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在领取养老金后死亡的,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承其个人帐户金额。无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可按有关规定支付丧葬费用。参保人员符合退保条件的,其个人账户本息余额一次性退还本人,同时解除保险关系。

(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风险基金由当地财政部门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当养老金发生调整或出现长寿风险时,财政部门应及时将所需基金划入养老保险基金专户。

(五)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除留足应支付的养老金外,应全部存入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基金专户,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保值增值、统筹账户增值收益和个人账户增值高于一年定期存款部分的收益一并计入统筹基金专户。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基金和风险基金任何部门都不得挤占、转借、挪用和截留,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不计征各种税费。

(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接照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规定,建立预算管理、财务、会计、审计等制度和严格的基金监管机制,增加养老保险基金使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七)县乡政府要设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由监察、审计、劳动保障、财政、国土资源、农业、司法等部门及所在乡镇工作人员和被征地农民代表组成,负责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风险基金的监督,每年对其进行专项审计。

八、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一)有关乡镇政府要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按照本意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实施细则,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

(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的主管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贯彻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统计和内部审计制度;对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养老金的发放和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进行监督。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对乡镇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负责参保手续的办理、养老保险基金专户的管理运营及养老金的支付工作。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篇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以建设小康和谐新为目标。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保障体系。全力维护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

二、基本原则

1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集体能承担。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政府能承受。被征地农民能接受。

2保障办法既有别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又能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

3统一制度。县级统筹。分级负责。

三、保障对象

城市(含建制镇)规划区内。失去全部耕地或大部分农用地的农业人口。经依法批准实施征地后。

城市(含建制镇)规划区外。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维持基本生产生活。当地政府无法安置的农业人口。经依法批准土地征收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法调剂。

四、保障形式

1被征地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一次性缴足应缴养老保险费用后。

2被征地时已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尚未达到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一次性缴足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达到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后。

3被征地时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人员。作为新生劳动力参加相关社会保险。按征地补偿规定一次性发给征地安置补助费。就业年龄后。

4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前。不再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五、统筹制度

1为符合保障对象被征地农民建立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市上制定被征地农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

2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统筹。集体补助一部分。政府承担30%资金从土地总费用中列支;集体承担50%资金从土地补偿费中列支;个人承担20%资金从征地安置费中抵交。被征地农民土地补偿费和征地安置补助费已经全部发给和部分发给农民个人的按当时资金分配的比例,按照个人缴纳一部分。政府承担一部分的原则筹集。筹资额度按参保人达到退休年龄后养老金待遇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由村社和个人分别承担,其中政府承担的30%从土地经营收益资金中列支。

3政府出资和集体出资部分全部记入统筹基金。不计征各项税费。个人缴费部分记入个人账户。

4被征地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终止。且符合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可选择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次性退给参保人。

六、基金管理

1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专款专用。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及时足额转入各县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专户。各县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由市、县区财政、国土部门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协同办理。要及时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上解同级财政专户,建立被征地农民个人帐户档案和相应的缴费证、领取证,确保被征地农民到达退休年龄后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2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除留足应支付的养老金外。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保值增值。统筹账户增值收益。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营。每年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应全部存入设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基金专户。计入统筹基金专户。建立健全基金监督和管理机制。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任何部门不能挤占、转借、挪用和截留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

七、缴费与待遇

1办理程序。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由个人申请。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公示后。并由国土部门审核办理相关缴费划转手续,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讨论审查。报县区社保经办机构审定缴费基数。财政部门设立专户管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退休年龄时,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退休。

2缴费基数与缴费比例。被征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为20%缴费年限按15年计算确定。被征地农民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每多缴一年,基数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纳。尚未达到待遇享受年龄继续缴费的其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月基础养老金增发5%

3养老保险金计发。被征地农民月领取养老保险金由月基础养老金和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4被征地农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根据国家今后出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有关政策适时调整。

5退休人员死亡后。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费标准由各县区人民政府制定。参保人员、退休人员死亡后应发给其法定继承人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属于个人缴纳部分的余额。

八、配套措施

1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就业。按照“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市场调节就业”方针。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把劳动年龄段内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劳动就业培训计划。分批次、有步骤地组织引导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并举。建立就业培训专项基金。提高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提供就业援助和创业指导,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务中介组织要积极向被征地农民提供信息,组织外出务工和劳务派遣。鼓励用工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就业,鼓励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2切实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障措施。对已转为非农业户口的被征地农民。要积极给予优惠政策扶持。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保留农业户口的被征地农民,符合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条件的要按规定纳入各项社会保险范围。对已灵活就业的被征地农民。努力帮助稳固就业和扩大就业门路。对生活困难。当地已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试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纳入相应保障范围。符合农村特困救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要采取农村特困救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式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3不断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办法。今后征收集体土地要充分考虑被征地农民的社保问题。要把被征地农民保险费用列入征收土地成本通盘考虑。二是被征地集体组织在征收土地补偿费用分配中。要预留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解决被征地农民无力参保和社保资金补助问题。通过不断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办法,不断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办法。一是新征收集体土地。要把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列为重点项目。三是土地储备经营收益中。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

九、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科。经办机构成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科,市政府办公室、宣传、建设、国土、劳动保障、民政、发改、财政、公安、农业、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管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统筹负责经办业务。各县区成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股(室)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股(室)市、县区要调剂增加事业编制,确保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2明确工作职责。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有关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审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年度计划,解决疑难问题。审批县区实施办法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督导工作进程。各县区政府负责本辖区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和统筹费用的调剂。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全面组织实施;国土部门负责基金代扣代缴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基金专户管理和基金运行监督工作;民政部门负责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救助和撤村建居工作;农业部门负责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变更、调整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参保时户籍及年龄的确认和“农转非”工作;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基金监督管理,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规范运行。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篇5

第一条按照《市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府发〔〕13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规定,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和民政厅联合下发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指导意见》劳社养字〔〕250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对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采取相关部门上门服务和联合办公的方式,县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本着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简化程序、节约开支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条新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以村集体为参保单位。新征地农民为参保人员。

第四条指具有县行政区域内农业户籍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本方案规定范围内的新征地农民。

第五条本方案有条件的可参照本方案参加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前的被征地农民和村集体。

第二章参保登记

第六条根据《试行办法》规定。新征地农民年满16周岁(含16周岁)以上的均可按规定参加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

下列人员不在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内:

重新获得调剂土地的土地被征收后。

已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享受待遇的

户籍已迁出本县的享受了征地安置费、土地补偿费后。

第七条参保人员、参保单位、社会保险部门各一份)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情况公示表》以下简称《公示表》一式五份,社会保险部门向参保单位发送《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三份。参保单位、县农业、国土资源、劳动保障、社会保险部门各一份)和《县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一式两份,参保单位、社会保险部门各一份)参保单位统一组织参保人员填写《申报表》并负责填写《公示表》和《登记表》

第八条公示期限不少于5日。公示表》内容须经所在村村民会议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履行公示。

第九条同时报县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后,参保单位将已公示的公示表》送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核准、报县农业、国土资源部门审核确认。携带《公示表》《申报表》《登记表》等材料,县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参保登记等相关手续。

第十条参保单位因分立、合并和解散等因素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的机构负责接管和办理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第三章基金筹集

第十一条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模式。筹集比例为3.5:3.5:3

新征地农民年龄在75周岁(含75周岁)以上的,其中.个人不缴费,村集体按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总额的35%缴费,并按规定享受政府补贴。

第十二条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以月领基础养老金215元为标准。政府按养老金月领基础标准定额补贴。缴费标准详见下表:

第十三条原有土地全部或超过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被征收并参加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和村集体须一次性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按实际征地比例缴费,政府按同比例补贴。

第十四条社会保险部门根据参保单位填报的申报表》和《公示表》核定新征地农民个人、村集体应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政府补贴金额。参保单位、农业、国土资源、财政、社会保险部门各一份。

第十五条个人和村集体缴费在参保单位报表时同时办理。农业、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在参保单位申请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后的2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划款到社会保险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并在划款单备注栏上注明参保单位名称或单位社会保险代码。

第十六条社会保险部门依据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的实际到帐金额。

第四章建立个人账户

第十七条参保单位足额缴费后。为其建立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十八条个人账户由新征地农民个人缴费、村集体缴费和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构成。

第十九条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由社会保险部门按照市政府规定的记账利率计息。

第二十条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主要用于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个人账户余额不足时。

第二十一条参保人员户籍关系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可保留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按规定享受待遇;如本人申请退出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由本人或亲属填写《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次性支付申请表》以下简称《一次性支付申请表》经社会保险部门审核批准后,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返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二条参保人员未达到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年龄死亡的由参保人员家属填写《一次性支付申请表》经参保单位核准后。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终止其基本养成老保险关系。

第五章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三条按规定足额缴费的参保人员。本人提出申请,经参保单位审核,报县劳动保障部门审批后,县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养老金的核定及社会化发放手续。参保人员从达到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年龄的下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直至死亡。

征地时本人年龄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含55周岁)以上的按规定足额缴费后,其中。经批准,从缴费的下月起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四条参保人员按以下方式核定基本养老金:

(一)征地时达到养老年龄人员。

(二)征地第二年及以后达到养老年龄人员。

(三)征地时75周岁及以上人员。

第二十五条新征地农民在达到养老年龄时累计征地面积不足三分之二的按下列不同情况核定基本养老待遇:

(一)个人和村集体能够按对应待遇档次补缴差额部分的政府补足相应补贴后。

(二)不能补缴差额部分的按个人账户及政府相应补贴金额为其核定月领基本养老金。

(三)本人申请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填写《一次性支付申请表》经社会保险部门核准后。

第二十六条参保人员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期间死亡的由参保单位或家属。社会保险部门申报。社会保险部门审核后,按城镇企业职工标准支付丧葬费,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七条参保人员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达到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暂缓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服刑期间的基本养老金不予补发。

第二十八条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被判处拘役。并参加以后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不享受其它待遇。被判处管制、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和监外执行期间的发给基本养老金,但不参与基本养老待遇的调整。因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期间,其基本养老金暂停发放;如果法院判其无罪,被通缉或羁押期间的基本养老金予以补发。

第二十九条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死亡和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或劳动教养的参保单位和家属须在20日内为参保人员办理基本养老金结算或停发手续。发生冒领养老金的社会保险部门责令其退还。

第六章管理和服务

第三十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联合办公服务包括参保人员资格的认定、征地面积比例的确认、养老保险费的划转、养老待遇的审批及核定等业务。

第三十一条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的具体操作。社会保险局开设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窗口,具体办理所属新征地农民参保业务。

第三十二条参加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后。符合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可根据参加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情况按相关规定转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三十三条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实行计算机管理。社会保险部门负责研究开发独立的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

查询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的参保缴费、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待遇等信息。参保单位和人员可通过社会保险部门提供的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语音、触摸屏等不同方式。

第三十四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手册》由参保人员个人保管。

第三十五条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参保单位负责对享受待遇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生存认证工作。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第三十六条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专户储存、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社会保险部门按照县政府规定具体负责基金管理和运营。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计征税、费。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篇6

一、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和政府、集体、个人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使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和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做到政府能承受、被征地农民能接受。

二、按照谁征地、谁保障及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出资的原则,足额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用于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补助,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落实,社会保障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用地。

三、征地时增加“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项目,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列入征地成本。社会保障费标准按每亩不低于2万元收取,所收费用统一列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专户”,用于符合领取条件的失地农民养老生活补贴和失地农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补助。不论任何项目征地(包括各级公益性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都必须确保此项费用落实。同时,市、县区财政每年要从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纳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财政专户,保证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资金需要。

四、市、县区财政部门分别设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专户”,单独建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户储存,专项使用,任何部门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财政部门负责将每宗土地提取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及时划入专户,并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财政补贴资金预算、筹集、划转和监督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的落实。

五、根据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对象的特殊性,对被征地后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失地农民,实行灵活多样、能适应不同需求的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将其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一)对男满60周岁及其以上,女满55周岁及其以上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部门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中支付养老生活补贴,个人不缴费,从征地批准的次月起,开始领取不低于100元/月的失地农民养老生活补贴。

(二)对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或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按年度给予一定的缴费补助,先缴后补。补助年限最长不超过15年。

(三)被征地农民进城自主创业,可自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以上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规定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四)对生活困难且符合低保条件的失地农民应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六、引导被征地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实施征地时,在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和三产用地指标的前提下,按照一定比例,在规划的商业地段预留三产用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创业就业,实现自我保障。

七、把被征地农民纳入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城镇就业服务体系。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指导咨询、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培训,促进就业。针对被征地农民文化偏低、技能单一、就业困难的实际,根据市场需求开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积极鼓励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为被征地农民开辟就业渠道,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按照省、市、县区三级各承担三分之一的原则,每年根据被征地农民培训和职业介绍情况,从土地出让有偿收入中安排足够的资金用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篇7

一、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近年来,天津市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一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征用农民土地数量也大量增加,1998―2003年上半年,农民被征用土地共17.56万亩,平均每年征地3.9万亩;失地人口12.1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25%。

农民土地被征用后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被征地农民就业难度大,就业率较低。二是农民失去土地后,原有的农村家庭养老基础也被打破,部分农民的基本养老失去保障。三是征地补偿标准偏低。没有考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需要,费用分配也不合理,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四是土地出让金与征地补偿费差价悬殊。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把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按照市领导指示,会同市农委、劳动局、规国局、财政局、民政局等部门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经过深入调研,充分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反复研究修改制定了《关于建立我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意见》,于2004年10月。市劳动局、财政局、规国局和民政局又分别制定了《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关于调整征用土地补偿安置倍数标准倍数的请示》和《关于被征地农民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四个配套文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文件体系。

我们制定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六条原则:第一条也是核心的原则是农民以承包的土地换取社会保障。保障对象即以此为基础确定。第二条是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政府能够承受,被征地农民能够接受。第三条是坚持统一制度,分级统筹。基本社会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征地养老由区县统筹。第四条是促进征地劳动力积极就业,从根本上提高生活水平。第五条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纳入征地费用。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同时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六条是市政府和区县政府从土地收益中拿出一部分,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缴费给予适当补助。既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时平衡农民的心理。

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

(一)“以承包的土地换社保”,使失地农民老有所养

在具体操作上,坚持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精神,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讨论提出保障对象,乡镇政府核准。做到征谁的地,谁参保;征多少地,解决多少人的保障问题,从根本上保护土地承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合理考虑特殊情况人员的问题,对按规定不纳入保障对象的人员,一次性发给适当的安置补助费,使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人人得到合理的安置。

(二)在制度设计上,设定的缴费和领取标准高于农村,低于城市,并考虑了自然增长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缴费和领取的养老金逐年提高,增长幅度与城镇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水平挂钩;不仅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而且可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互相衔接,为将来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网做好准备。征地参保人员就业后,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原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的缴费可与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折算,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根据条件可分别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或征地人员养老金,个人缴费余额一次性返还本人。

(三)妥善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根据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参照我市现行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规定,对参保人员和征地养老人员分别设定了两档缴费和待遇保障标准,待遇与缴费挂钩。具体缴费档次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根据实际情况讨论确定。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保障水平的需求,在制度中规定,有条件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为参保人员和征地养老人员增加补充养老保险,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三、主要做法

(一)保障形式和标准

我们把保障对象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分为参保人员、征地养老人员两大类,其中女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男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为参保人员,统一参加社会保险;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为征地养老人员,直接进入养老。

缴费标准分别设定两个档次,其中基本养老保险一档以缴费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最低缴费基数)的17%(2004年为132.6元)为缴费标准,二档以缴费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13%(2004年为101.4元)为缴费标准,一次性缴纳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分别按照享受保险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2004年为260元)和16%(2004年为208元)的比例计发。

征地养老也设两个档次,2004年的标准,一档为每月260元,二档为每月210元,一次性缴纳15年的费用,征地养老当年缴费水平与领取水平相同。

对于16周岁以下人员和已与城镇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并依法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人员,规定不参加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一次性发给不低于10000元的征地安置补助费。

(二) 保障资金来源

根据《土地法》和《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文,我们在文件中提出可以适当提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和倍数,保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市规国局据此在文件中规定,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可以提高到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具体倍数由区县政府提出,报市政府审定。

为提高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规定由市和区县政府对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征地养老人员的征地养老费按照缴费额的20%给予补助,资金从两级政府的土地纯收入中解决。为了应对未来的支付风险,我市还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准备金,从土地出让金的净收益中提取,标准是2004年每平方米5元,以后年均增长5%。

(三) 促进被征地农民积极就业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篇8

第一条为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根据《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省政府令第264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市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征收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应按本办法参加基本生活保障。

第三条柯城区、区人民政府和市本级分别负责本辖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组织实施。

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本生活保障的业务办理和待遇发放工作。

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就业管理机构负责被征地农民就业促进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核定参保人数,协助社会保障部门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收支管理。

农业部门负责征地补偿费使用、分配的监督和有关纠纷的处理。

林业、民政、监察、公安、审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该配合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相关工作。

第二章实施范围和对象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门实施统一征地时,年满16周岁以上的在册农业人员。

下列人员不列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范围:

(一)被征地时年龄未满16周岁的;

(二)已经就业安置或被录用到机关、事业单位的;

(三)已按月享受机关、事业单位离休、退休、退职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未满16周岁的被征地农民一次性发给其应得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不纳入基本生活保障。

第五条国土资源部门应根据批准征收土地的数量与其对应的人员核定应保人数,同时报财政、社保、乡(镇、街道)和征地单位。

被征地行政村根据国土资源部门核定的应保人数,提出拟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人员名单及有关事项,由被征地行政村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小组户主大会讨论后决定,具体办理名单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查,并在被征地所在行政村(组)或社区公示7天以上,确认无异议的,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土地征收完成交付后,持国土资源部门征地完成情况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生活保障参保手续。

第三章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第六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由政府、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个人三方出资构成。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参保个人共同缴纳23000元/人,资金从其所得的土地补偿费等项中列支。

对偏远地区或人均土地不足0.5亩,缴纳基本生活保障费确有困难的被征地行政村,可以适当降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参保个人缴费标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参保个人按上述标准的60%缴纳基本生活保障费。所得征地补偿费(不含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仍不足按60%缴纳基本生活保障费的,由当地政府或当地政府督促开发主体予以补足。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区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的补充意见的通知》(政发〔2004〕45号)规定参加基本生活补助的被征地农民,原缴费标准低于上述标准的,可以补足至60%,从补足的次月起享受相应待遇。

(二)政府补贴10000元/人,从土地收益等财政性收入中安排列支。

第七条政府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风险准备金制度,以充实社会保障风险准备金,应对未来的支付风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风险准备金,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参保个人缴费额与政府补贴的差额,从土地总收益等财政性收入中提取。

第八条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专户。基本生活保障专户由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组成。个人账户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参保个人缴纳以及增值收入组成;社会统筹账户由政府补贴和风险准备金以及增值收入组成。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参保个人缴纳的资金、政府补贴资金和风险准备金,应在基本生活保障参保手续办理完毕15日内,划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专户。

第九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为参保的被征地农民建立个人账户,并按同期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第十条国土资源部门应当根据年度征地规模,编制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及风险准备金计划报当地财政部门,当地财政部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交通、能源、水利等单项选址和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被征地农民相关的社会保障费用及风险准备金应当足额列入工程概算。

第十一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等部门依法对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收取、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财务和内部稽核制度。

第四章基本生活保障待遇

第十二条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后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经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同意后的次月起,可以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

月基本生活保障金标准为312元。

按60%缴纳基本生活保障费的,发给基本生活保障补助金。月基本生活保障补助金标准为230元。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起始标准按原保障和补助标准相应调整。

第十三条被征地时已经到达领取基本生活保障(补助)金年龄的,从办理基本生活保障手续并按规定缴纳基本生活保障费的次月起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待遇,直至去世。

第十四条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今后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调整参照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本生活保障补助金调整标准按基本生活保障金调整标准的70%确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半年调整的,基本生活保障待遇从月日起调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下半年调整的,基本生活保障待遇从次年1月起调整。

第十五条基本生活保障(补助)金由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按筹资比例支付,个人账户不足支付时,由统筹账户继续支付。

第十六条领取待遇前或在领取待遇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余额由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承;出国或去外地定居的,经本人申请并提供出国或去外地定居相关证明材料,其个人账户余额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十七条享受基本生活保障(补助)金待遇后死亡的,由所在行政村于30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享受基本生活保障(补助)金终止手续。死亡时未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费。一次性丧葬补助费标准参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丧葬补助费标准执行。

第五章相关政策衔接

第十八条现役军人(指义务兵和初级士官)、16周岁以上的在校生以及征地时未到达基本生活保障金领取年龄的“两劳”人员(劳动改造人员和劳动教养人员),待符合条件时再按规定办理参保手续。征地时已经到达基本生活保障金领取年龄的“两劳”人员,可以办理基本生活保障手续,其个人待遇从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次月起享受,且不享受服刑或劳教期间的待遇调整。

第十九条未到达基本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农民,在办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手续后可申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将原缴纳的基本生活保障费(含政府补贴)折算成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办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手续前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同时办理折算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手续。

第二十条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退伍军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折算缴费年限后,其在部队服役期间的军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第二十一条折算缴费后往前推算至16周岁仍有剩余年限的,在办理折算手续后退还与剩余年限相对应的个人账户部分;对年满16周岁时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往前推算的最早起缴时间至毕业的次月;复员退伍军人视同缴费年限和折算年限相加,往前推算的时间不得低于16周岁或全日制学校毕业的次月;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不得作为往前推算缴费年限的时间。

第二十二条原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其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额可按规定折算成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也可申请一次性支付。

第二十三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继续缴费至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含折算、视同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经本人书面申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后可继续按月缴费至满15年,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对不申请继续缴费的,按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有关待遇或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第二十四条被征地农民办理基本生活保障手续后到市区外就业的,分别按以下办法处理: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按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可申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将原缴纳的基本生活保障费(含政府补贴)折算成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后,再按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对暂不转移参保关系的,可以继续保留参保关系,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或基本生活保障(补助)待遇领取年龄时再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已按有关规定享受其他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的被征地农民,按不重复享受和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由本人确定享受其中一种。但是同时符合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可以同时叠加享受。

第六章培训与就业

第二十六条坚持市场导向和分类指导的就业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指导。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宣传、指导,引导被征地农民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积极创造就业条件,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切实解决和落实好他们的长远生计问题。

第二十七条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被征地农民,经就业培训后仍未能就业,生活确有困难且距领取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年龄不足5年的被征地农民,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结业证书,经本人申请,村委会讨论,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查,并在申请人所在行政村(组)或社区公示7天以上,确认无异议的,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同意,可以按基本生活保障(补助)金标准的60%发给生活补助费。生活补助费领取时间一次最长不超过12个月,累计领取时间不超过24个月。

生活补助费从社会统筹账户中列支。

第七章其他

第二十八条以弄虚作假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补助)金和其它待遇的,由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追缴有关当事人的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中,当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政府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

(一)不按照本办法建立和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

(二)不依法履行职责,造成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未能及时足额到位、发放的;

(三)未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障费用而批准征地的;

(四)侵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的;

(五)其它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

第三十条被征地农民按属地管理原则办理基本生活保障手续,用地主体与被征地主体不属同一行政区范围的,按被征地属地办理基本生活保障手续。

上一篇:案例教学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市场营销策划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