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农民再就业调查

时间:2022-06-01 05:05:46

被征地农民再就业调查

【摘 要】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农业充分就业,笔者做了调查,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村;农民;再就业

一、被征地农民就业现状

(1)再就业意愿低。许多得到拆迁补偿款的农民安于享受,往往在短期内把有限的安置费消费完,互相攀比,买房、买车、买高档消费品,尤其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择业观念不强,不愿外出工作,缺乏对生活的长远规划,从而出现“坐吃山空”的现象。(2)工资待遇要求高。被征地农民对工资待遇的要求过高,对于被征地农民而言,他们的参照物通常是自己原来的收入以及周围本地人的收入状况,因此面对较低工资水平的工作时,他们的就业愿望往往不是很高。(3)劳动技能不足。大部分被征地农民只有初中以下学历,导致了大部分被征地农民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的体力型或经验型为主的劳动,缺乏一技之长,难以适应现代企业需要。(4)劳动收入微薄。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月收入基本在2300元左右,技工月收入基本在2000元左右,普工月收入基本在1300元左右,季节工多进行日工资结算,依劳动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基本在100~200元之间。(5)劳动强度过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二产业还是三产业,工作时间一般都超过8小时,特别是服务行业,工作时间甚至达到10小时之上,加班、加点现象极其普遍且没有相应地工资补偿。(6)就业不稳定。大多数被征地农民主要从事体力型劳动,劳动收入低,劳动强度大,能较长时期固定在一家企业工作的被征地农民比例很少,跳槽频繁,流动性大。

二、制约被征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

(1)就业观念落后。一般来说,城郊农民的生活水平要比普通农民的生活水平高,而且借助区位优势,生活水平提升较快,对劳动报酬的要求也比外来民工高,不愿从事苦、脏、累、险的工种,也有部分人习惯农村那种自由、自主的生活方式,不愿受企业劳动纪律的约束,从而错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市场竞争力不强。被征地农民人力资本较低,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被征地农民再就业的最大困难是文化素质过低和非农产业从业技能缺乏。被征地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尤其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用工需求。(3)就业信息获得量不足。被征地农民社会资本薄弱,严重影响就业信息的获取。被征地农民在本地就业,虽然人际关系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他们交往的对象大多数与其有类似背景,在职业类别和经济条件方面差异不大,从关系网络中获取的就业信息比较单一,因此被征地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具备优势。(4)企业管理不规范。大部分中小企业工资低,条件差,职工工资增长幅度较慢。有些企业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不力,拖欠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加班加点且不按规定支付费报酬现象经常发生,使职工产生对立情绪。还有一些小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不到位,职工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5)地理条件存在不利影响。规模化企业地域比较集中,岗位需求较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偏远地区,与此相对,被征地农民居住地则较为分散,农民实现就近就业极为困难。(6)企业岗位需求减少。企业拆迁导致岗位需求明显减少。

三、对策思考

(1)注重引导,提高就业意愿。加强被征地农民就业需要实现其知识、技能、心态、价值观的全面转变。被征地农民的工作热情往往来自于未来的压力,而并不是现实的压力,所以,在加强被征地农民技能培训之前,要注重对被征地农民的思想引导。(2)加强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依托装备制造学院人才实训基地、区职教中心等培训平台,积极开展被征地农民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加大培训投入、建立培训基地、创新培训手段、完善培训管理等形式,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网络体系,使具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被征地农民熟练掌握一项以上农业生产技能或非农产业岗位技能。(3)着眼需求,开拓就业岗位。一是拓宽就业渠道。为用工单位和被征地农民搭建沟通平台,切实加强与区内用人单位和街道基层平台的对接。二是自主解决就业岗位。在区内环卫、保安、执法特勤、公安协勤等公益性岗位人员使用上,优先考虑被征地农民,尤其是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解决他们就业难的问题。三是输出转移就业。进一步完善区人力资源市场功能,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免费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用工信息登记、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4)落实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大力倡导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被征地农民,此外,对被征地农民创办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创业资金扶持,为自主创业的被征地农民提供低利息贷款服务。(5)强化宣传,树立维权意识。广泛宣传劳动政策法规,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坚持专项整治,强化法制教育,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健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维权长效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素质教育,利用被征地农民业余学校的教育平台,开展对被征地农民法律法规、维权等内容的培训。

上一篇:收买被拐卖妇女的事后行为研究 下一篇:妨害公务罪行为对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