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移动通信的了解范文

时间:2023-10-13 17:02:02

对移动通信的了解

对移动通信的了解篇1

关键词 移动通信 课改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性质、课改定位及方向分析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通信和电子相关专业近年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计算机通信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课程知识在通信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通信和电子专业的其它课程不同的是,移动通信技术涉及许多软件和硬件知识,跟实际通信过程联系紧密,并且随着通信行业的大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中技术、术语日新月异,概念、术语、缩略语繁多。根据笔者的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现就移动通信技术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段、内容选取、技能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课改浅谈,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2 明晰教学目标,注重技能培养

现今,高职院校在讲授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时,大多沿用了本科通信工程专业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侧重于移动无线网络原理的介绍,而缺少现行移动通信设备的学习使用等移动通信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因此,由笔者教学经验得出的总结就是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移动通信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强的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设计、建设及运行维护人员。

3 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思路

3.1 加强多媒体动画、视频录像等辅助计算机教学手段的使用

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的抽象理论内容的理解过程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授课内容,并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在讲述移动无线网络接口协议与信令工作流程时,把接口协议组成和信令工作流程做成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其工作机制有一个形象化的理解,加深学习记忆,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在讲述移动通信设备的施工安装过程时,通过播放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施工过程视频录像,使学生详细了解施工安装过程中可能会碰到问题,并熟悉一些施工过程专业术语、缩略语等,这对于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升有很大帮助。

3.2 以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如果教师一味讲理论会让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学会“多替学生着想”,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授课内容。比如:在讲述移动通信网络协议标准的工作过程时,可以通过引用生动的比喻或者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例子来进行辅助说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讲述移动无线接入网的工作原理时,将2G的GSM与2.5G的CDMA95相联系,与WCDMA、CDMA2000、TDSCDMA相比较,突出3G网络的优势;在讲述移动通信分层信息传递的实质时,跟两位语言不同的哲学家的交流过程相类比,说明其工作过程的相似性;在讲述移动数据交换工作原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这三种交换工作过程联系与区别的理解,可以选择大家熟知的电话和邮政这两种通讯方式来进行比喻说明。

3.3 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

技能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述移动通信网络相关概念时,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充分感觉到工作实践少不了理论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讲述天线信号覆盖问题时,可以结合灯光等常见实物的工作状态来类比性讲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在讲述信令协议格式时, 通过演示电脑抓包分析软件的使用过程,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信令网络各层协议单元的报文结构,从而使学生突破对抽象协议“摸不着、看不懂”的感觉,而对信令协议有一个全面具体的掌握;在讲解无线网络控制器和基站主设备的电路单板配置时,使用组装电脑的例子来讲解,使学生了解RNC和NODEB的硬件配置就跟个人电脑配置相似的,根据用户要求包括规模大小、功能类型等去备置硬件单板,以完成整机安装。

4 适当选择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移动通信技术涉及很广的知识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讲实践中,要合理选取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多讲一些跟工作实践结合密切的知识点,而少讲实践中不用或者少用的内容。比如:对于大多数通信专业学生来说无线电通信方面的知识是难点,因为无线电通信理论性太强,而高职学生毕业后很难从事无线电通信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就是说这方面的知识跟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联系不大。因此该部分内容不应成为课程重点;由于在移动通信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天线覆盖范围等,因此在讲解电磁波和天线内容时,就要突出其传播特性以及电磁波辐射和天线覆盖的工作原理,还有掌握天线工作参数等;在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方面着重讲授我国现行3G所用的三种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基站的组成设备为例来深入讲解基站设备的工作原理;在3G网络关键技术部分,可以重点介绍接口协议与信令流程。在RNC系统结构部分,重点掌握RNC和NODEB系统的硬件及功能组成、各个单板的功能作用、数据流向、配置和组网。在无线网络设计方面,重点掌握无线室内室外分布覆盖系统的解决方案,无线勘测等。

5 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实操技能

在课程学习中期或者末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电信运行商移动通信主机房进行参观见习,对应理论课程学习内容,详细掌握一些实际运行的移动通信设备的组成及其工作状况。对于课程实验的开设,需要充分考虑与移动通信工程实践的结合,以达到让每一个实验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效果。在课程安排中增加实验学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议设置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学时比例为1:1(即理论授课32 学时,实验32 学时),并在暑期或大三下学期安排三个月的生产实习或六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习单位中掌握一门移动通信类的就业技能。通过加强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确实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对知识的实操应用能力。不仅使其掌握从通信线缆制作到布线施工,再到3G无线接入网的硬件连接和测试,并完成对RNC、NODEB硬件单板的基本备置,而且掌握了利用网络管理系统OMC的配置和管理,最终完成整个移动通信网中核心接入网设置的全过程。

6 结论及展望

总之,课程改革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要从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不断突出教学重点,不断加强实践环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实操应用技能,并为其后续的学习升造或者工作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教改项目:通信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编号:200910

参考文献

[1] 张舵.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教育探索,2007(9).

[2] 包晓蕾.高职《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革与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3(2).

对移动通信的了解篇2

【关键词】 移动通信 智能天线 应用研究

一、前言

对于移动通信设备而言,天线是关键核心部件之一,在移动通信设备的正常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天线在信号传输质量和信号传输速度上都难以满足通信要求,研发新一代适合移动通信设备的智能天线成为了必然选择。当前,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得到了应用和普及,对提高移动通信设备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结构原理来看,智能天线具有定向和形成波束能力的阵列,主要是采用相应的处理技术,利用数字信号,产生定向波束,确保用户信号可以通过固定信道到达定向位置,并通过零陷或旁瓣抵制干扰信号。所以说,智能天线相当于空间滤波器,通过发射机与接机相连,发射高增益波束,既可以抗干扰,也可以增加通信距离。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DOA(波达方向)和波束成型。当前智能天的技术属于附加领域研究,其功能远远没有被完善,有更为广阔的开发空间。

二、智能天线的特点及作用分析

2.1 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信号

在移动通信中,干扰信号的产生原因较多,如果不能有效屏蔽并抑制干扰信号,将会影响移动通信的整体质量,使移动通信的信号受到严重影响。智能天线的研发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对干扰信号产生了有效抑制,不但提高了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质量,还满足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要求,达到了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目标。

2.2 抗衰落性较好

在移动通信中,高频信号衰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信号衰落之后不但会影响通信质量,也会影响移动通信设备的通话效果。而智能天线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智能天线通过控制信号接收方向,采用分级技术,抑制了高频信号的衰落,提高了高频信号的传输质量,满足了移动通信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好的抗衰落性。

2.3 能够有效实行移动定位

相对于传统天线,智能天线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有效的移动定位,对移动通信设备的具置进行跟踪记录,保证信号传输的畅通。目前这一功能依靠2个以上的信号传输基站即可实现。智能天线提供的移动定位功能对提高移动通信的功能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分析

智能天线通常包括多波束智能天线和自适应阵智能天线。它是由N个天线单元组成,每个天线单元有M套加权器,可以形成M个不同方向的波束,用户数M可以大于天线单元数N。智能天线的划分是根据其天线方向图形状的(图1)。

多波束天线利用多个并行波束覆盖整个用户区,每个波束的指向是固定的,波束宽度也随天线元数目而确定。随着用户在小区中的移动,基站相应选择不同的波束,使接收信号最强。因为用户信号并不一定在波束中心,当用户位于波束边缘及干扰信号位于波束中央时,接收效果最差,所以多波束天线不能实现信号最佳接收,一般只用作接收天线。但是与自适应天线阵列相比,多波束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无须判定用户信号到达方向的优点。

基于智能天线的优点,目前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设备中得到了全面应用,在提高移动通信效率和通信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移动通信设备能够满足基本的通信要求,同时有效促进了移动通信的发展。为此,我们应对智能天线的应用有正确认识。

四、结论

对移动通信的了解篇3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 信息交换 安全性分析

一、引言

移动电子商务简单的说就是指通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和掌上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完善组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可高效地与用户接触,在整个商务体系中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移动电子商务由于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移动电子商务的模式目前主要有两种:SMS模式(Short Message Service)即短消息模式,WAP模式(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是在数字移动电话、因特网及其他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机应用之间进行通信的开放式全球标准,它是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如何有效的保证信息交换的安全性和正确性,防御黑客对交换信息的截取和攻击,以及确认交易数据的可靠性,就成为了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移动电子商务信息交换的安全性要求

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更加薄弱,传输承载的交换信息更易受到窃取和攻击。移动电子商务信息交换的安全性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的保密性

保密性就是要保证双方电子商务交易有效信息的不被窃取、非法储存和使用,保证整个交易通道的严密性。

2.身份的认证性

指交易双方都能正确鉴别对方的身份,能防止他人的假冒行为。身份认证可以鉴别通信中一方或双方的身份,从而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网络的资源与服务。

3.信息的正确性

指电子商务的交易数据和双方认证数据没有丢失或被篡改。

4.交易数据的可靠性

指交易双方对交易的内容包括合同、单据等在事后都能进行有效的确认。进行交易的双方都要能够在事后确认进行过的交易,即对交易本身及交易合同、契约、或交易的单据等文件的抗抵赖性。

三、信息交换过程安全性分析

移动电子平台的安全性,是决定整个商业运营整体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机制,移动电子商务网中的各种商业活动将无法顺利进行。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如下:

1.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不安全性因素

移动电子商务信息交换涉及到移动终端、信息中心和内容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这一过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就有移动无线接口、移动网络和移动客户端3方面的不安全性因素。

(1)无线接口中的不安全因素。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站与固定网络端之间的所有通信都是通过无线接口来传输的。而无线接口是开放的,任何具有适当无线设备的人均可以通过窃听无线信道而获得其中传输的消息,甚至可以修改、插入、删除或重传无线接口中传输的消息,以达到假冒移动用户身份欺骗网络端的目的。(2)网络端的不安全因素。网络端主要是指无线传输线路、网关部分、Internet有线传输线路。在有些移动通信网络中,基站系统与移动服务交换中心之间的通信媒质就不尽相同,相互之间的信息转换就有可能导致移动用户的身份、位置及身份确认信息的泄漏。(3)移动端的不安全因素。移动端包括移动终端和内容服务器。移动终端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用户身份、账户信息和认证密钥等方面。例如不法分子取得用户的移动终端,并从中读出移动用户的资料信息、账户密码等就可以假冒用户身份来进行一些非法的活动。

2.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安全威胁

通过对以上各种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可知对于移动电子商务信息交换的安全威胁可以分为多种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目前存在的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信息的截取和窃听。如果没有采取加密的措施或加密的强度不够,攻击者就可能通过截获装置截取数据、获取信息,经过分析,获得有用的信息,如银行账号、用户密码等。(2)信息的篡改。当攻击者熟悉了过程的网络信息格式后,会通过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网络传输的信息进行中途的修改,再发往目的地,从而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如肆意篡改购买商品的货号、价格等,或删除、插入错误信息。(3)非授权方的非法访问。访问者未经授权,即可读取主机的敏感商业数据,使用系统得资源,享受为被授予的权利等。(4)信息的假冒。攻击者掌握了传输数据的规律或解密了商务信息后,就可假冒合法的用户或假冒商家来欺骗服务主机,从而获得用户或商家的机密信息。(5)交易的抵赖。交易双方中的一方在交易完成后否认其参与了此交易。比如用户在选购了商品后否认选择了某些商品而拒绝付费,商家卖出的商品因为价格差的原因而不承认原有的交易或收到货款后拒绝交付商品等。(6)拒绝服务的威胁。此种威胁以网络瘫痪为目标的攻击破坏性很大,造成危害的范围很广,而攻击者本身的风险却非常小,甚至可以在袭击开始前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攻击者可以通过删除某一网络上传送的所有数据包的方法,使网络拒绝为用户服务;还可以通过邮件炸弹的方法使系统性能降低或崩溃,从而达到拒绝服务的目的。

3.安全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实现目标

要达到一个安全实用的移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必须解决以上的种种问题,竭力满足如下几方面的要求和目的:具有身份认证功能、能够识别信息的完整性、能够监测出重传攻击、可以保留交易证据、保证信息的机密性、)较低的通信费用、较好的端到端信息传输的保密和较高的容错能力。

四、移动电子商务信息交换安全性设计

1.移动电子商务交易模型安全性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电子商务系统在安全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为了实现移动电子商务所提供的服务,同时保证其上信息交换的安全性,结合现有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现将就各安全要素及其可能的安全威胁提出如下安全性解决措施:

(1)信息的截取和窃听。其关系到的安全要素是交易数据的保密性原则。现有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措施可以采用交易信息加密的方式来进行处理。(2)信息的篡改。信息的篡改牵涉到的安全要素是信息的完整性原则。基于现有的安全技术可以采用报文摘要的方法来解决此种的安全威胁。(3)非授权方的非法访问。访问未经授权而可以获取重要的商务信息所关系到的安全要素是信息的授权性原则。要解决此种安全威胁,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就包括防火墙、动态密码等。(4)信息的假冒。其关系到的安全要素是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的可验证性。针对这种威胁所采取的解决措施有数字证书技术。(5)交易的抵赖。其与安全要素信息的认可性相关。数字签名技术就是用来解决商务交易中的抵赖性问题。数字签名技术可以有效地判断出信息的发送方,因为它是通过发送方私钥进行加密的,因而可以解决交易抵赖的安全威胁。

2.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模型

针对移动商务交易安全性解决措施,将其应用到移动电子商务,可总结出一种基于签名和加密方法的安全移动电子商务信息交换的模型。模型主要是针对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商务信息交换。其对照安全交易体系主要是实现信息传输安全和安全信息认证的功能。模型的具体执行流程如下:

(1)移动终端向内容服务器发送注册要求;(2)信息中心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3)信息中心的认证机构生成用户证书发送到移动终端,并将用户证书按移动终端标识保存到数据库中;(4)内容服务器为移动终端产生公私密钥,并将私钥按用户标识发送给移动终端,用户标识和私钥保存到数据库中;(5)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选择相应的商品,并对交易进行签名,随后将用户标识、交易信息、摘要信息、数字签名和证书一起发送给内容服务器;(6)内容服务器依据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标识号,先和数据库保存的用户标识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向信息中心的认证机构请求用户证书,否则拒绝服务;(7)信息中心的认证机构根据标识号将用户证书发送给内容服务器,用户证书由信息中心来进行产生、存储和验证;(8)内容服务器使用用户证书鉴别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交易信息是否可信;(9)核实后,内容服务器用公钥将用户的交易订单进行解密工作,判断摘要是否正确,以确保给移动终端。

五、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展望

伴随着移动计算和信息访问需求的日益增加,移动安全必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下一代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必将与无线和有线通讯网络实现无缝、高质量的集成,支持任何WAP兼容的手机的访问,有效解决WAP网络端到端的安全性问题,为用户的交互提供简单、透明的操作方法,以有利于内容开发者为无线因特网提供更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刘生:电子商务安全问题[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沈郁:基于WPKI的WAP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3,6:30-33

[3]王宏:移动商务中的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1,3:17-18

对移动通信的了解篇4

关键词:移动通信;卓越计划;课程改革

0 引言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截至11年底,中国拥有近10亿的移动用户,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得通信专业的学生面对着无限的可能和机遇。移动通信作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基础课的后续专业课程,其本身就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因此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课堂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技术背景时,应该注重理解而非简单记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提问、探讨。在开设移动通信这门课程时,可以借助网络课堂平台,打破空间、时间的约束,还可通过多媒体、仿真实验及虚拟实验的结合,提供一个进行综合实验、实习的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完成相应理论知识概念的同时,能够初步具备相应的工程意识。如此,既能够响应教育部发起“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号召,也能使毕业生、学校和企业获得共赢的场面。

1 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前人在《移动通信》课程改革上付出过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基于前人的成果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认为应该从市场需求和产业链出发来讨论移动通信课程的改革。目前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1)大多数教材都是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而且一些知识也比较陈旧,不能及时的适应市场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吸收先进的技术。2)很多教师是刚毕业的学生(研究生、博士),且没有工程经验,难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移动通信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3)没有实践环节,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到对以后工作有用的经验和知识。

2 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针对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适应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下面将具体阐述。

2.1 结合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

作为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移动通信”既是通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又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练习、实验,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通信系统一般问题的分析方法。

此课程基本上是大四阶段所要学习的。所设专业课较多,课时较少,针对实际情况,结合课本把相应的课时分成几个专题来进行介绍讲解。如移动通信的概述、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等等。并插入案例讲解(包含乡村、城市),案例分析及网络优化综合专题。让学生了解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完成规划、新建调试以及优化全过程。

2.2 课程形式灵活多样

要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课方法。因此,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如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教师在对某个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应尽可能找出具体的案例,因为结合案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尽可能把所涉及的各种器件、设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还应采用现场教学、讨论课等来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学生课下搜集移动通信的发展状况,整理后和老师、 同学们一起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方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它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为了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实验室的设备充分利用起来,我院已建成先进的有线通信平台,在平台基础上开展《宽带》、《程控交换》、《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着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先进商用设备,将教学与就业距离拉近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设置一些相应的课程设计或者让学生以现有的设备做毕业设计,以此来锻炼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而开发出新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并在建立3G移动通信仿真实验系统的基础上,与“Com-Way 3G移动通信仿真实验系统”相配套学习,让学生更加全面、直观的学习和掌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技术。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通信模块的编程,搭建一些简单的移动模型,这些实践并不限定时间和场所,更具备灵活性。移动通信无线维护平台,配置1套华为DBS3900基站平台(含BBU单元、RRU单元)及配套安装设备,可让学生动手安装、调试移动通信无线侧设备。利用通信平台现有条件,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入实验室进行综合性实验或仿真设计,取得成果的可申请创新学分。这种形式的上课方式,与书本的理论知识结合易为广大学生欢迎。

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相结合,再辅以重点课程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对课程内容实现融会贯通,在后续的专业综合实训中,运用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的相关知识,依据岗位职责进行模拟岗位实训,加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2.4 突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不断地跟踪和了解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以前的教材只能让学生对通信系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对此可从市场需求和移动通信产业链的角度出发(设备运营维护等),确保学生的思路清晰,就业方向明确。

如今社会注重能力,具备较好理论基础的同时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是企业所渴望的。随着3G在中国的全面启动,中国将面临巨大的移动通信人才缺口。以3G发展为契机,行业将由封闭走向开放。为了在就业方面给予学生帮助还可以带学生到相应的通信行业单位去参观实习,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不至于到时候不知所措。

3 结束语

根据新形势下通信技术的发展引发的人才需求分析,笔者平时就比较注意通信行业的职位需求,然后再平时教学过程中,穿插的介绍给学生。保证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当前市场需求一致,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培养符合无线通信行业需求的专业网络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卓秀钦.“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

[2] 肖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11.

[3] 李蕾,滕志军,陈晓娟.《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3).

[4] 陈可中,赵剑锋,周春等.《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增刊).

对移动通信的了解篇5

[关键词]密钥 电子商务 加密 移动

一、移动商务安全概述

移动商务就是在交易活动中用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作为支付载体,通过短信、WAP、IVR等方式,使用移动话费或使用信用卡作为支付资金,完成购物、缴费、银行转账等商务活动。通过手机、网上购买游戏卡、移动梦网和手机支付水电费、燃气费等商务活动,移动商务组建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尽管移动电子商务给工作效率的提高带来了诸多优势,但是安全问题仍是移动商务推广应用的瓶颈。由于无线设备的内存和计算能力有限而不能承载大部分的病毒扫描和入侵检测的程序,有线网络安全技术手段不能完全适用于无线设备。移动设备是电子商务应用的新接口,但它们的安全功能却受到严重限制。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主要存在三大方面的问题:(1)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包括终端易被盗用、加密能力弱和移动信息易被拦截等方面。(2)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3)服务网络的安全问题。

二、移动商务的安全需求

在移动商务系统中,通信会话开始之前的安全协议就是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主要考虑一下安全需求。

1.双向身份认证,主要指移动用户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相互认证身份,这是安全通信中最基本的安全需求。

2.密钥协商和双向密钥控制,主要指移动用户与移动网络之间通过安全参数协商确定会话密钥,而不能单独由一方确定,保证一次一密。

3.双向密钥确认,主要指移动用户与移动网络系统要进行相互确认,确保对方和自己拥有相同的会话密钥,以保证接下来的会话中经过自己加密的信息在被对方接收后能够进行解密。

4.相关数据的不可否认,主要指移动通信中的某一方对自己发送或者接收到的某些数据在事后不能进行抵赖。

5.相关敏感数据的机密性,特别用于用户的身份信息,即身份信息不能以明文形式在网络中传输。

6.协议尽量简单,目前移动通信系统的带宽受限,以及移动通信终端的计算资源有限,所设计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应该保证尽量简单、计算量小、通信量小。

在具体的安全需求分析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来设计满足其中上述部分安全需求的协议。

三、移动商务安全的解决方案

从安全需求出发,常用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密技术,即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常用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IDEA和AES,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椭圆曲线加密体制等。

2.个人防火墙是保护本地系统或网络,抵制网络攻击的最主要的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潜在破坏性的侵入。防火墙具备防止外部攻击、防止内部信息外泄、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等功能。

3.严格的用户鉴权,为了确保移动环境中的安全性,强烈要求应用“双钥”鉴权。

4.单一登入,鉴权支持可实现单一登入功能,因此用户可以使用该环境中的所有服务和应用,无需进行进一步的用户可视鉴权。

5.无线PKI技术,可通过部署无线公共密钥基础设施技术来实现数据传输路径的真正的端到端安全性、安全的用户鉴权及可信交易。

6.授权,用来管理和集成用户接入控制及授权信息,并在必要时对用户接入加以限制。

7.安全流程,了解风险、构建正确的结构以及部署适当的安全控制是件大事,且必须通过结构化流程加以管理。

四、总结

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保障移动电子商务安全也是目前急迫需要解决地问题。我们不但要从技术要去是实现信息加密、数据过滤、用户授权和无线PKI技术等问题,还要具备完善的法律条例双管齐下。对于移动终端,尽量减少中病毒的机会,发现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处理,时刻保持安全意识,促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放心地享受便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洋.电子商务安全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2]李艳.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策略研究[J].甘肃科技,2005,(6).

[3]甘悦.浅议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2).

[4]周明,黄元江,李建设.电子商务中的安全技术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

对移动通信的了解篇6

    伴随着用户的快速增长和电信市场的变革,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经历了完全垄断、双寡头垄断和多寡头垄断竞争等阶段。2008年至今呈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网络运营商共同分享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三寡头垄断局面。关于移动通信产品定价问题,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运用博弈理论分析运营商在竞争过程中的定价策略,根据应用的博弈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应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的支付矩阵分析双寡头移动通信市场中运营商的定价策略(张会新,2008;傅四保,2006;张洪渊、江承金,2003;潘文文,2005),得出运营商不断降价,最后陷入“囚徒困境”的结论。第二,运用动态博弈对移动通信市场的产品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子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吴永涛(2002)运用Cournot模型和Stackelberg模型,求解两种博弈状态系的纳什均衡常量,并进一步构建战略式博弈,认为先入企业具有“先动优势”,具有较低的边际成本,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新进入的企业需要大规模募集资金,快速构建并扩大通信网络,而新进入企业要扩大市场占有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第三,运用完全信息静态Bertrand价格竞争模型对双寡头的移动通信市场中运营商的产品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彭英,2006;廖红伟,2009;柳学信,2003),指出当两寡头达成价格联盟时的均衡价格和利润高于两寡头竞争时的均衡价格和利润,但由于企业的非对称性等原因的存在,价格联盟很难实现。随着中国电信的进入,2008年至今,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呈现三寡头共享市场的垄断局面,传统的双寡头博弈模型已经不符合中国移动通行市场的实际竞争情况,因此,应采用三方参与的博弈模型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问题。由于三寡头竞争博弈无论在其博弈结构还是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纳什均衡求解都比双寡头博弈复杂和困难得多,在现有的价格竞争理论研究中,关于三寡头价格竞争博弈较少,而针对移移动通信市场的三寡头博弈研究则更少。目前发现的只有两篇,LivioCricelli(2002)在完全信息动态条件下,通过构建含有代表生产体系、规模效率、资本折现等因素的利润函数,结合最优控制理论求取纳什均衡解,估计新运营商进入市场对利润、均衡价格和分享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影响[11]。FangChen、JunHaiMa、XiaoQiangChen(2009)通过构建三个线性差分方程,建立基于有限理性的Bertrand模型,并使用动态系统的分支理论求解系统的稳定均衡解,运用数值模拟来显示Lyapunov指数对初始条件敏感性和依赖性。在LivioCricelli(2002)中忽视了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而FangChen、JunHaiMa、XiaoQiangChen(2009)中没有考虑移动通信产品的互联互通问题。本文沿用了LivioCricelli(2002)关于网络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率的假设和产品价格选择问题博弈分析方法,通过研究产品间的替代效应,修正了产品的需求函数;在完全信息静态条件下进行单期博弈,剔除规模效应、折现率等因素的影响,简化了成本函数;运营运用完全信息静态Bertrand模型对三方参与的产品价格选择问题进行研究。

    二、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移动通信市场作为电信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一直倍受关注。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从1994年的156.8万户发展至(2002年20600.5万户)2010年12月底的85900.3万户。本文以中国电信产业的几次拆分重组为分段,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进行分析。

    1.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1987年至1994年的垄断时期。1987年11月,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商用,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正式起步。1988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有首批的700户,突破为3000户,1990年达到18万户,1994年迅速增加到157万户,但由于供给和效率等方面的约束,使得移动通信市场运行初期,相对于固定电话,移动通信服务的价格较高,主要用于满足商务等高端需求。1994年7月,中国联通正式成立,中国电信产业进入双寡头时代,也开启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双寡头垄断竞争的开端。双寡头竞争使得效率得到改进,入网费和资费大幅下调,移动用户数1994年起,以每年91%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99年至2002年期间,信息产业部推行了非对称的发展战略,对中国电信企业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移动通信业务归中国移动经营管理,大力扶持新成立的中国联通,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呈现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两次拆分重组,一方面,促进了电信业务的快速发展,服务质量大幅改善;但另一方面,优势企业和弱势企业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并没有实现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中国移动相比于中国联通在用户数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08年5月,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进入市场为契机,中国电信业进行了第三次拆分重组,至此形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共同分享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局面。

    2.第三次重组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竞争力分析重组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主要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相互竞争。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无论在用户数量还是市场占有率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处于主导地位。在重组后的一段时期之内,中国移动将继续占据市场优势,中国联通由于历史等原因处于弱势,再次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的中国电信则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势头。下面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竞争力进行分析。首先,在3G业务推出后,运营商的业务定位方面。中国移动自3G牌照发放起,推出以“引领3G生活”为口号的“G3”品牌。依靠2G时期积累的巨大优势,中国移动拥有全面的客户品牌,即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3G业务对于中国移动而言,是对原有业务的延伸和提升,不需要依靠3G业务去吸引新客户而推出独立的客户品牌。因此,中国移动将“G3”作为业务品牌与“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三大客户品牌融合。(见表2)中国联通在合并网通后,借助网通的固网业务,依靠原有的移动业务着力打造“沃”3G品牌。3G业务对于中国联通而言,是吸引新客户、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中国联通的3G业务采用全球超过70%都在使用的WCDMA技术,成熟的WCDMA产业链、WCDMA手机以及国外成功的商用经验都是中国联通的优势所在。中国电信作为移动通信市场的新进运营商,大众对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没有充分的认知。因此,中国电信利用以往的固网、宽带优势,提出“互联网手机”概念,打造“天翼”移动业务品牌,突出自身在宽带和移动融合方面的优势,重点宣传“天翼”在宽带、移动互联网融合应用上提供的服务,走差异化之路,没有特别强调3G概念。其次,在移动通信业务规模方面。从表1所知:中国移动的用户数遥遥领先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几乎是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总和的三倍;中国移动的通话总分钟数为24413亿分钟,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分别为3766、263.7亿分钟,三家运营商的业务规模相差10倍多;对比中国联通只有246分钟/户/月的MOU值,中国移动的MOU达到492分钟/户/月,且显示出较大的增长空间;中国移动的ARPU值几乎是中国联通的两倍。综上分析,在移动业务规模方面,中国移动远远超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业务成熟度也与后两者拉开了距离。最后,在盈利能力方面。从表3所知:2008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全业务运营商的经营收入分别为:4123亿元、1489.1亿元、1868亿元。中国移动的净利润为1128亿元、利润率为27.36%;中国联通剔除C网出售、小灵通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为143.3亿元,利润率为9.7%;中国电信剔除小灵通减值等因素,净利润为200.66亿元,利润率为10.7%。就发展质量而言,除中国移动外,其他两家运营商都低于国际综合运营商15%左右的利润水平。可见,在2008年第三次重组后,虽然中国电信业的竞争结构得到优化,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博弈分析

    本文沿用Bertrand思路,主要研究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三寡头的单期决策,即以当期利润为目标的厂商决策,此时厂商的决策包括产品的选择、价格的制定、权衡定价策略等问题。厂商决策面临的消费者分为多种类型,本文将消费者定义为匀质消费者。匀质消费者是指厂商面临的消费者只有一种,消费者的偏好特征、收入水平等都比较一致,对于产品性能、消费数量的价值评判和支付意愿等较为相同,因此,厂商具有单一的需求函数。

    四、结论

对移动通信的了解篇7

【关键词】移动通信;核心网;优化方法;重要性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移动通信网络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随着4G技术的出现,当前的移动核心网已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为了解决移动运营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对移动核心网进行优化,使移动通信网络处于健康的状态,使移动业务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

一、核心网优化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核心网优化主要是对移动无线网络进行优化,其包含在无线网络优化内,无线网络优化是当前移动运营商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最难的工作,运营商不仅要重视无线网络优化,也要注重核心网的优化,只有无线网络和核心网优化到位,移动运营商才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才能满足用户当前对网络的需求。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软交换网络优化就属于核心网优化范畴,通过软交换核心网的优化设计,不仅能丰富用户的网络需求,也为移动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移动核心网络优化的目标主要是使网络结构趋于合理、网络升级方便,便于集中维护和管理、大容量和高集成度、增强网络安全性、核心网全部实现软交换和VOIP、业务支撑能力增强等方面,交换核心网的优化,也为用户提供了多功能的语音服务和多媒体信息服务,因此,核心网优化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核心网优化,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移动运营商面临的问题,包括:1)针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状况,通过优化可以对其全面的进行分析和评估;2)可以全面掌握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情况;3)对于通信网络中的常见故障,如连通3G网络系统的常见问题,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的问题,进而解决网络中所存在的问题;4)优化、调整通信网络结构;5)配合无线网络的优化和解决其他网元的常见问题;6)增强网络安全性,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网络;7)确保通信网络安全运行;8)充分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网络通信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二、移动核心网优化要点、优化方法探讨

1、分组域、电路域核心网优化

对于3G网络系统,其网络整体结构主要包括分组域、电路域等两部分,3G系统核心网优化就是要对分组域和电路域进行优化,通过对电路域核心网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从而解决当前存在的网络瓶颈现象,减少网络资源的浪费,并对网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从而改善网络性能,以满足用户对网络的需求。对于电路核心网网络优化,其主要是对移动应用业务的优化,首先,需要对移动网络性能进行调查;其次,对网络阻塞、信令网、移动业务路由等进行分析;再者,观察网络负载分担情况;最后,规划、调整网络结构,生成各种分析报表,若检测到网络性能、业务性能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应对移动应用业务进行分析,寻找移动业务与手机终端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网络速度和减少延时,从而提高移动应用业务性能。

对于分组域核心网网络优化,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和识别移动通信网络性能,从而找出网络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网络中的瓶颈问题,减少网络资源的浪费,最终改善网络性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分析分组域核心网网络中,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网络拓扑性能优化;2)分组核心网络配置分析;3)调查分组核心网络性能,分组核心网络性能分析;4)网络设备、移动业务容量分析;5)分组核心网络安全性分析;6)移动业务模型分析;7)生成分析报告、优化建议。

对于3G网络系统的分组域移动应用性能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分析移动网络中的应用业务,从而对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检测业务端到手机终端的性能,然后研究3G系统的带宽、保丢失率、延时性是否支持手机终端的需求,若发现业务性能不是很好,应大力开展移动应用业务优化工作,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移动业务性能。总的来说,联通3G网络系统核心网网络优化充分体现了电信网和IP网络的特点,通过对信令网、业务路由进行优化,从而实现3G网络的综合优化。针对核心网业务质量优化,如短消息业务,其中包括MM、MSCMP、ALRMAP等移动管理模块,首先需要建立MM连接;其次,需要通过MM层发送CPData消息,MSCMAP接收消息后,需要与VLRMAP交互;最后,将VMS C收到的消息转发给SC,MM收到消息后,将CPData发送给MS。

2、系统配置的改善

对于同样的网络拓朴系统,假如对其设置的参数不一样,也会引起系统的负荷分配不均,给系统的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理论条件下,在开启交换机的时候对整个系统展开科学的安排,把相同局向的信号和话路平均分配给不同的模块,同时也对模块进行同样的反向操作,这样就能很好的实现系统的运行。不过在真实的环境中,还是会出现模块负荷不平均的问题,最严重的还回出现所有的局向的信号都集中在一个模块上。因此,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们也应改对系统设置进行认真的改善,比如通过平均负荷、变动局向信号、对模块的容量进行紧急扩充等手段,改善系统设置。这样做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率,而且也对整个系统有了透彻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3、网络标准和参数的调整

网络标准可以表现网络质量的高低,对指标做出调整可以提升核心网的质量。交换平台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信号的接通。中国联通对接通情况进行考核的标准是系统的接通率,其制定的标准是交换机(包括端局、关口局、汇接局)建立呼叫总次数和试呼总次数之比。接通率的高低可以有效的反映一个电信部门的服务质量,所以中国联通主要从影响接通率的交换机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着手提出了如下优化方法:1)保证信道、中继、设备完好率;2)规范局数据、缩短接续时延;3)录音通知提示准确、合理;4)分析七号信令消息,保证信令链路完好。通过以上方法提升信号呼叫成功频率,减少掉话、呼叫失败事件的发生。

4、局数据的改善

局数据主要为漫游使用者提供呼叫功能和其他服务,因此,其设置情况对漫游呼叫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参数的设置对整个系统的交换功能都存在非常大的影响。现实的真实情况是网络规模大,使用的设备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对局数据的形式和制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而引起的漫游呼叫失败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加大对局数据的监管力度,让局数据的制作过程更加规范,加大对局数据的解析,降低对漫游和呼叫IP的限制,可以极大地提高漫游服务质量,提升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形象。

中国联通在这方面主要是通过对DPC+SSN寻网方式和GT寻网方式的调整来进行局数据的改善,针对外省的服务,则主要通过分配号段的方式来加以区分。

另外,对局数据的改善还包含对号码解析形式的调整和号码传送格式的调整,对路由器参数进行调整以及对无用信号的清除。对局数据进行解析的原则是越粗略越好,要把最大范围内的相似号码搜索到一个表格中进行解析,这样不但可以简化解析数据资料的程序,而且可以除去一套数据资料需要多次制作的麻烦。同时还减少了漏掉或者是做错的可能。在局数据进行传输的时候,要让信号的传输尽可能规范,从而从根本上降低上降低对数据的解析。调整路由器的参数设置,让数据传输直接到达路由器,提升其使用效率。另外,还要加大对无用信息的清理,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增加系统的使用空间,增加系统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让数据的表达更清晰明白。

三、 结束语

移动核心网络的优化方法和重要性,是每一位交换机维护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掌握有效的优化方法不仅能提升移动核心网的维护水平和网络质量,同时也是直接影响用户对运营商网络感知、影响电信运营部门业务收入的一个主要因素。移动核心网络优化是一项技术不断更新且更切合用户需求的优化工作,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各种新业务需求及业务也快速上升,全程全网保证业务的稳定和业务量的逐步增加也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而移动核心网络的优化方法和重要性也将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郎睿.天津电信3G核心网优化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2]李志斌.无线网络核心网优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对移动通信的了解篇8

移动BI真正迎来了春天。

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节奏太快的时代。很多企业领导者在旅行、吃饭、喝咖啡……等时候,都在挂念着企业运营的情况。

移动BI为他们实时了解企业运营情况,并及时做出决策提供了可能。

引领BI变革

早在2008年左右,国外就有媒体撰文提出移动BI已经整装待发,因为人们对无处不在地获取关键商业信息,并据此作出决策的需求早就已经存在。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年代,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强,企业决策者需要随时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自身企业的运营情况,并据此做出决策。

大型软件供应商SAP、Oracle和IBM早已在过去几年就加入了移动商务智能领域,为其商务智能软件提供iPhone和黑莓的移动版本。

然而,美国Forrester的一个研究报告表明,由于安全问题和智能手机对此类应用的限制,移动BI的普及一直非常缓慢。移动终端操作不方便、移动BI功能本身不够理想、信息安全性难得到保障等因素,导致移动BI市场并没有跟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爆发。

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状况都有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在意识到移动BI的商机以后,包括SAP、IBM、微策略、SAS等在内的大部分BI供应商都提出了移动BI战略,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其解决方案。

如今,随着市场条件的成熟,产业环境的完善,以及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就绪,移动BI真正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

施勤指出,移动BI的部署并不会增加用户太多的IT投入。比如说,客户在购买微策略的移动BI时,只需在部署BI系统时,在购买传统账户的同时购买移动账户即可。

2010年5月,在Aberdeen的调查中,23%的受访公司表示,现在已经在使用移动商业智能了;31%的受访公司表示,计划至迟明年部署一些移动BI。

Gartner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13年之前,33%的BI功能将通过移动设备获取。

“以应用为中心的新一代移动BI是BI的最新变革,引领着BI的发展。”微策略高级产品经理苏春园认为。

施勤指出,尽管移动BI本身不会直接给微策略带来很大的收益,但是拥有移动解决方案却使得其产品更受客户的青睐。

得益于移动终端发展

早在好多年前,微策略就已经开始考虑移动BI的发展,并且开发了能够支持黑莓的移动BI产品。用户可以通过黑莓来查看业务数据,看到仪表盘的展示。但是那时候的黑莓以及其他移动终端的屏幕太小,操作也不方便。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移动BI的进一步发展。

移动BI市场能够重新触发,首先得益于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苹果iPhone和iPad颇受用户的青睐,其中很关键的原因是其操作模式的人性化。苹果的这种做法,正在受到市场的效仿,操作的人性化正在成为移动终端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施勤认为,这一趋势势必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引导出新的应用需求。而移动BI的需求,则在这一趋势下不断放大。几年前,Aberdeen集团的分析师David Hatch就在其报告中指出,BI是移动应用的最好的实践。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也在加强与企业软件供应商的合作。据悉,苹果公司可能会和IBM、SAP、、微软和甲骨文进行此类合作。

Forrester的报告显示,真正的分析BI应用程序需要一定数量的屏幕空间在单一的小屏幕上展示、互动和分析相关的信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移动BI应用程序需要让用户通过使用特定的分析操作和数据互动。Forrester表示,像iPad这类平板电脑可以让解决可用性问题,从而帮助用户真正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获得信息。

用友华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峰则表示:手机独特的操作体验是PC无法取代的,硬件厂商在智能手机上加大了投入,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会部署在移动终端上,移动BI作为企业级的一个重要应用将会迅速得到普及,而且移动BI将会带动企业信息化走向深入应用。

国内市场开始启动

在我国,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对BI的需求逐渐凸显,以及移动应用条件的不断成熟,用户同样对移动BI提出了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几年来企业对BI的应用需求不断提升。国际金融危机、原材料涨价、民工荒……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企业管理者需要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借助BI系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为企业决策服务成为一个共识。

用友华表公司对100家企业客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企业对移动应用有需求;客户对移动BI、移动审批需求最为强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高层用iPhone\iPad取代PC作为办公终端,他们希望将商业智能部署在移动终端上。

《中国计算机报》所做的一个小型调查显示,13%的用户已经部署了移动BI;26%的用户上了BI后,正在计划部署移动BI;17%的用户尚未上BI,但是计划在上马BI时部署移动BI;32%尚未上BI,暂时没有部署移动BI的计划;只有13%的用户不打算部署移动BI。

京奥港信息技术部部长谢星亮近日撰文称,移动BI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当各种业务管理系统运行平稳,能够保证数据及时、准确以后,企业最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些分散的数据集中在一起,为企业战略落地和高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自然就会想到BI。而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最终BI肯定是要展示在移动设备上,让领导随时随地可以洞察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关键KPI指标。

青鸟软件(现更名为博雅软件)能源事业本部在帮助国内某石油销售公司部署微策略的BI产品MicroStrategy9.0时,就采用了移动BI解决方案。这样,决策者可以随时灵活查看iPad上展现的仪表盘,从而对成品油配送管理、油库存储量管理等做出正确的判断。

改变工作方式

用户之所以对移动BI提出了旺盛的需求,就是希望借此来提高业务效率,对市场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移动BI的应用,还可能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

施勤举了保险公司客户经理业务变化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以往客户经理卖保险的时候,起码要跟客户见三次面。第一次见面是向客户介绍其产品,同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之后,他需要回去将相关的险种详细情况打印出来,对比不同险种之间的优劣,形成建议书,在第二次与客户见面时提交给客户。客户在确定要购买的险种时,客户经理还要带上合同,在第三次见面时签订合同。而现在,客户经理可以在第一次与客户见面时,通过安装了BI系统的移动设备向客户介绍产品,了解需求,在第一时间帮助客户分析,并完成合同的签订。施勤说,在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机会越来越珍贵的今天,借助移动BI改变工作方式所带来的效率的提高,对保险公司来说非常难能可贵。

引领信息化深入应用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在我国,很多CIO都愁于企业决策者往往不是IT系统的使用者,很难切身感受到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好处,而且对信息化的重视难以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而BI则是最能让企业决策者看到信息化所带来的价值的应用,因为决策者可以通过BI系统直观地了解企业的运营状态。但是,企业决策者往往很难总坐在电脑前,因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并没有像CIO们所想象的那样经常去看BI系统中的数据。

而移动BI,能够让决策者随时随地掌握企业的运营状态,成为他们日常必备的管理工具。当企业决策者借助移动BI经常体验到BI系统的价值后,他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也将更进一步,促使他们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力度。

据介绍,用友华表的一家客户就是如此。该公司CIO将桌面业务系统的权限都开放给CEO,发现CEO很少上这些系统。这让CIO很头疼。后来他发现用友BQ具有移动应用的功能后非常兴奋,因为通过用友华表BQ移动版,CIO就可以将CEO想了解的数据直接推送给他,促使CEO走上信息化之路,这对后续的信息化推进工作将大有裨益。

“BI系统是CIO十分欢迎的系统,因为它可以让企业CEO亲自体验到信息化的价值所在。移动BI的推出则加快了CEO应用商业智能系统的速度。”苗峰说。

与此同时,施勤指出,移动BI还能激发用户对BI本身的需求。施勤在接触一个拥有潜在BI需求的企业时,向该企业老总演示移动BI应用后,该企业老总对他说,能不能只上移动BI,而不上BI平台。后来施勤跟他解释,要上移动BI,必须先有数据,这就需要他们先上BI平台。可见,移动BI可以促进企业部署BI。

SAS公司还认为,SAS Mobile将价值和洞察力带给移动中的用户,包括那些外出的销售代表。他们时刻关注付款延迟、产品延期交货或收入与目标报表等通知。

另外,用友华表还针对中小企业用户提出了移动应用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将财务系统上的数据整合后展现在移动BI上,使得中小企业不用上BI平台同样可以获取BI应用。

企业决策者对移动BI的应用,还可能给CIO带来新的压力――系统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企业决策者作为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很快就会发现。

关注四大因素

尽管从表面上看来,移动BI只是BI系统上增加一种终端,但是由于移动BI所面对的用户群、应有环境都有其特殊性,因此,移动BI产品不可能等同于传统的BI产品,界面直观性、易操作性、安全性、易安装性等BI功能以外的四大因素可能决定着一个移动BI产品的受欢迎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BI没有迅速推广开来,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供应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过于关注移动BI的功能,而忽略了这些因素。

界面直观性

施勤指出,在做移动BI的时候,如果只是将传统PC终端上的东西搬到移动设备上,显然是不可行的,而是要根据移动终端和应用所面向的用户进行优化。

比如说,移动BI的一类关键用户是企业的CEO,应该把没有必要的内容去掉,而只体现PKI、仪表盘等关键信息,因为老板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那些价值不高的东西。但同时应该附上可参考的执行条件,因为CEO可能在查看这些信息时立刻做出决策,施勤补充说。

除此以外,由于移动终端的应用会受到流量的限制,因此对移动终端所显示图标有所改变。

易操作性

之前,企业应用很难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文字输入等操作非常困难。为此,供应商在其移动BI解决方案中,都尽量减少了输入等复杂操作,尽量选用点击、下拉等操作来满足业务需求。

iPad和iPhone之所以能受到极大的追捧,很大原因就是其操作的人性化,使用户几乎不用学习就可以轻松应用。正因为如此,供应商们更愿意将BI部署在iPad和iPhone上。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移动BI所面对的用户可能是CEO等企业高层决策者,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学习如何操作移动BI,因此易操作性应该是考核一个移动BI产品好坏的关键因素。

施勤在向记者演示其移动BI解决方案时,基本上没有输入任何文字或数据,只是在iPad上进行触摸和拖拉,就可以获取展现形式各异的BI信息,并进行相关的操作。

除了让用户更加容易地通过移动设备获取BI信息以外,供应商还在信息交互方面做了考虑。比如说,在微策略的产品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把相关信息发给需要的人。

易安装性

在实施移动BI的时候,CIO不可能指望很长时间拿着他们的CEO的移动终端来安装。因此移动BI的安装一定要简单快速。

据了解,SAP BusinessObjects Mobile 只需数日即可完成部署,而安装则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而来自用友的资料也称,用友BQ移动版仅需在开发平台通过简单的重命名和拖放操作,即可轻松完成门户模板的切换和布局调整。

安全性

之前移动BI不能被用户广泛接受,还有一个原因是用户对放在移动设备上的数据的安全性有担忧。因为BI系统上运行的数据很多是关系企业机密的重要数据,运行在移动终端上的信息的安全性几乎成为用户首先关心的问题。J. Gold Associates的首席分析师Jack Gold指出,直到供应商能更好地解决安全问题并开始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程序,移动BI是不太可能获得广泛应用的。

美国451 Group分析师Chris Hazelton认为,一个组织在给员工配备移动设备访问企业关键数据之前,必须确保有方法来管理应用程序,以及当设备丢失或被盗时如何删除上面的敏感数据。

现在,供应商在设计移动BI解决方案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SAP宣称,SAP BusinessObjects Enterprise 内置了更高级别的企业级安全机制,可有效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漏。

而用友华表副总经理董国杰介绍,用友BQ商业智能平台移动版对安全进行了严密的部署:数据传输及离线内容均进行加密处理,严密保护数据安全;登录时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后,才可进入用友BQ商业智能平台移动版查看数据分析内容;通过权限管理,可以严格保证每个用户只能查看和使用有权限访问的信息;通过安全机制,全面控制各类安全隐患,即使临时离开或手机丢失,也无须担心数据泄露。

链接

三个领域疾呼移动BI

在吃早饭、等候航班等零碎时间,通过移动终端就可以了解业务状态,获取业务预警……从而对业务做出判断,对市场做出反应。移动BI的应用,让管理决策变得更加实时、方便,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在以下几个领域中,移动BI的需求更为迫切。

实时了解业务状态

这类应用主要面向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市场节奏比较快的零售连锁、餐饮、快速消费品等行业的企业决策者。因为这些行业的企业决策者需要随时根据业务状态,特别是新产品推出后的市场反应情况等来做出决策,对市场做出快速的响应。

一个典型的应用是,某连锁餐饮企业CEO在推出新的菜品后,要在每天的14点和20点就餐高峰期结束后,看到各个门店的业务变化,从而对新推出的菜品做出评价,并据此作出进一步决策:如果业务量显著增加,就可以扩大这一菜品的推广力度;如果业务量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出现下降的情况,则应该停止对该菜品的推广。

当然,并不是只有上述所提到的行业的企业决策者有这种需求。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能随时了解自己企业的业务状态,只是这些行业的需求更为迫切。用友华表BQ移动版为此还支持推送定制,根据用户的角色、工作习惯和企业运营特点,为每个用户推送专属的“经理报”或“总裁报”或“董事长报”等。

随时作出决策

这类应用主要面向的用户群有两类:一类是随时需要从BI系统获取数据并进行比较,为客户提出建议的直接与客户接触的保险、金融等行业的一线客户经理;另一类是需要经常获取足够数据共同做出决策的部门。

如今社会节奏太快,市场竞争激烈残酷,机会稍纵即逝,使得这些行业的一线客户经理需要用最少的时间来赢得客户,否则很有可能这个客户就成为竞争对手的客户。所以他们需要快速地获取客户所需的所有信息,帮助客户快速做出判断。

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股份公司运营着法兰克福机场等机场。六七年前,该公司应用了BI系统,旨在一天24小时内每5分钟向员工提供各个机场的数据,其中包括航班起飞、到达时间、乘客在安检口的等待时间、航班延误原因等。然而以往参与航空公司讨论的那些经理们,通常不携带笔记本电脑到会议室,往往要回到办公室拿航班延误的数据。2008年,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股份公司部署了移动BI,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登录BI系统访问这些信息。那些开会讨论的经理们现在通过使用黑莓手机马上就能找出航班延误的原因。越快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能越迅速地解决问题,这些经理们没有时间停下来查找信息寻找答案。

及时得到重要预警

这类应用主要面向的用户是企业决策者和关键的业务人员。

国外有咨询公司指出,大多数员工对在移动设备上通过交互式的报表和仪表板得到大量的数据不感兴趣,这部分人群想要的是当发生重要事件时通过触发器和警报通知他们立即采取行动,而不是通过钻取获得一份月度销售报告。例如,一个销售人员更希望当一个重要客户取消大量订货时得到警告通知。对他们来说,确定总体的销售趋势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对时间敏感的业务,而一个取消大订单的客户却要求他们立即采取行动。

SAS最近的SAS Moble强调,当关键绩效指标数据发动变化时,客户可以收到相应的提醒通知。而用友华表BQ移动版也可主动将报警信息发送到用户的移动设备上并做出提醒,以便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重要事件的延误。同时,用友华表BQ移动版可对关键指标设定预警或警告阈值,主动将预警、警告信息推送到用户的手机上,让用户在第一时间获知此事,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BI供应商移动策略集萃

今天看来,移动BI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各个BI厂商都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推出了自己的移动解决方案,为其BI软件提供iPhone、iPad和黑莓的移动版本。据了解,这些供应商已经在积极探寻支持其他移动平台之道。

IBM

IBM收购了BI供应商Cognos后进入了BI领域。2010年10月,IBM推出了Cognos BI平台的更新,其中包括对移动设备的支持。Cognos可以支持苹果iPhone和iPad,还有BlackBerry设备、Symbian手机和Windows Mobile设备。

SAP

SAP对移动应用的期望值,似乎比一般的管理软件供应商都要高。据了解,去年5月SAP收购Sybase,很大原因就是因为Sybase有着较成熟的移动解决方案。近日SAP推出的SAP BusinessObjects 4.0,其中一大功能就是针对移动设备的BI功能:SAP利用Sybase的无线平台给予用户一个综合的移动BI平台。据了解,SAP移动BI解决方案SAP BusinessObjects Mobile 支持广泛的移动设备,包括 BlackBerry、Windows Mobile 等。

微策略

2010年9月,微策略软件有限公司在中国其全球新推出的移动BI技术。一个月后,微策略公司宣布第一批基于其移动BI技术的中国本地化应用已经完成。据悉,微策略公司的移动BI解决方案MicroStrategy Mobile充分利用了iPhone和iPad特有的功能,为移动用户提供经过优化的直观商务智能。MicroStrategy Mobile继承了MicroStrategy 9平台的核心功能,为移动应用提供一个企业级的基础平台,包括:高性能、全面的安全性以及支持成千上万的大规模用户操作应用。

SAS

今年3月初,SAS表示将联合移动BI供应商Mellmo公司把分析应用程序植入iPhone和iPad中。该项合作将进一步促进苹果公司和企业软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特别是BI供应商。SAS最新的SAS Mobile结合了SAS软件的BI功能与黑莓设备、苹果iPhone和基于Windows的移动设备的便捷性,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的显示屏浏览以交互式图表显示的商务信息。当关键绩效指标数据发动变化时,他们还可以收到相应的提醒通知。

用友华表

上一篇: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下一篇:防止电磁辐射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