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22 17:46:01

心内科的护理

心内科的护理篇1

1.1一般资料:我院心内科共设床位60张,其中普通病房床位36张,重症监护病房床位10张,特需病房床14张。护理人员共30名,主管护师有10名,护师有12名,护士有6名,护理员有2名。

1.2方法

1.2.1观念转变:实施优质护理的提前是转变观念。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具体执行方案,要求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参与,院内多次组织召开护士长会议,对优质护理工作进行宣传部署,护理部定期召开护士长的会议,掌握了解护理工作的情况和护理人员思想状况。同时采取有效沟通,为优质护理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1.2.2完善规章制度:对临床护理服务的工作制度及工作标准进一步完善,将对临床护理行为严格规范。完善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及岗位职责,对所有护理人员实施三基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增强沟通技能锻炼,完善护理工作操作技术的规程、专业护理常规和病情观察的要点。严格要求每名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专业疾病的特点、沟通技巧、病情观察及安全管理等知识技能。

1.2.3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工作模式,根据护理人员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急救技术的掌握程度、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与患者沟通技巧等能力水平对护理人员采取合理的分工和分层管理,然后根据心内科疾病的特点、患者病情、床位数及护理难度分别安排护理人员分管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每例患者均安排一名责任护理人员,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8小时包干制度,24小时负责制。责任护理人员服务的内容主要是病情观察、治疗、生活和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以及康复训练等,给予全面的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个责任组之间分组但不分家,在临床实践中责任包干,互相配合,护士指导护理员负责主要的基础生活护理。根据心内科的特点和人力资源情况对以往的排班模式重新调整,实施人性化、弹性化的排班。根据实际工作量进行灵活调配,在午间或夜间采取双人双岗制,确保基础护理在高峰时间段充足的护理力量,将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认真落实。

1.2.4护理质量管理:根据心内科特点,制订专科护理的记录单及表格模式,其内容要真实客观、立意突出,对患者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比较鲜明,充分表明连续动态护理的工作流程,便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接班,使护理服务更为规范化,将护理记录的书写时间降低。在心内科中建立质控小组,每月月末对出现的问题给予讨论、分析,并采取整改措施予以解决。护理部应组织专人进行不定期抽查。出院后对出院患者给予客服专人进行调查走访,并将患者的调查信息及时整理、归类,并将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给科室,及时予以整改。

1.2.5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每月评选出一名优秀护理人员,并给予一定奖励。初步实现垂直管理,由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分配机制、调配及绩效考核进行统一分配,护理人员所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护理工作的难易程度、夜班次数、绩效工资及患者满意程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给予公平分配。

1.3统计学处理:对实施优质护理和未实施优质护理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选用t检验,用X2检验法行最终资料数据处理,以P值小于0.05为统计学组间差异标准。

2结果

优质护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的合格率、责任护士病情的知晓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性明显,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将患者满意程度、社会满意度、政府满意度作为实践目标,临床护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将基础护理落实,完善临床护理服务,使患者满意程度有所提高的护理改革。通过实施优质护理与未实施前相比,心内科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成效。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治环境,而且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优质护理实施后,护理人员观念得到转变,心内科护理的规章制度得到完善,将基础护理的责任认真落实,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在心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心内科的护理篇2

关键词护患沟通;心内科护理;临床应用

随着现今医疗行业的逐渐完善,医院的护理工作要求的质量越来越高,我国卫生医疗行业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的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逐渐的提升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一种人与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在对疾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让患者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1]。实施人性化的护患沟通,不仅是医疗改革必然的方向,同时也是社会逐渐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及方式。我院选择2015年4~5月间诊治的44例心内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5年4~5月间诊治的44例心内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的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45~75岁,平均(48.2±1.4)岁。对照组所选的22例患者中,男16例,女6例;年龄40~81岁,平均(61.2±2.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所选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输液、给药等,不对其进行额外的其它护理操作。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操作,能够真正的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积极的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检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更好的完成治疗工作。医护人员应多到病房与患者交谈,缩短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掌握语言上的沟通技巧,多选择有助于患者康复的话,多说一些有助于恢复其自身身体的信息,早期排除其心理隐患,多倾听患者的心声,促进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在进行沟通过程中,让患者能够除了应用药物治疗外还需实施基础护理,尽量缓解患者的痛苦,另外还需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真正的实施有效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x±s)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所选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所选患者为81.8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8±0.6)d,对照组为(5.7±2.5)d;观察组患者中2.0%纠纷发生率,对照组为13.0%纠纷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类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组成的,交流的最好方式便是沟通,当患者进入医院寻求帮助时明,医护人员应通过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来解决患者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构建和谐的发展医患关系。内科是相对复杂的一个科室,对本科室护理人员来说工作难度也相对较高,在对内科疾病实施护理操作中,应将人性化护理措施放在首位。在实施护理操作中,需要贯彻落实服务质量标准,在健康新概念中充分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认真分析内科住院患者的需求,以此来提升护理制度及服务质量,最终达到患者的满意度。医护人员需要逐渐的扩展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实施人性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真正的落实护理质量,最终以良好的护患关系和强硬的技术操作赢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担负和法律责任和权利的双重压力,两者沟通相互认识和了解,通过相互之间的情感互动,相互照顾和承担责任,两者共同履行执行,进而实施有效的沟通[2~5],使患者在良好的护患关系中逐渐康复出院。综上所述,心内科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还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向爱萍.人性化护患沟通在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实施应用[J].现代养生,2014,24(04):145-146.

[2]米素敏.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0(S2):976-977.

[3]文桂芳.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32):528-529.

[4]徐燕武.临床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与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1,10(12):124-125.

[5]张小白.加强护患沟通避免护患纠纷[J].中国医药指南,2011,33(33):647-648.

心内科的护理篇3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内科;常规护理;护理质量

引言

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责,心内科作为重症病患的重要救治科室之一,风险性极高,多数患者病情复杂且发病较急,护理人员一旦工作中出现失误,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同时还会增加医患矛盾。为了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减少意外事件,打造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医疗工作顺利进行,部分医院在常规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以期对护理工作进行风险管控,提高护理质量[1-2]。本文旨在分析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选取84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前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30-80岁,平均(64.32±5.71)岁;病程5-10年,平均(7.21±1.34)年;其中心力衰竭15例、冠心病16例、心律失常11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9例、高中文化程度12例、初中文化程度6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例。对照组27例、女15例;年龄32-83岁,平均(65.11±5.43)岁;病程5-12年,平均(7.47±1.42)年;其中心力衰竭14例、冠心病12例、心律失常16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1例、高中文化程度10例、初中文化程度7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4例。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对象均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有精神、交流障碍及不良入院记录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以对比研究。1.2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选择常规护理服务,即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医嘱及医院规定为患者提供服务,按时提醒患者服药检查,记录患者的病情,根据其身体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方案,与患者沟通,缓解其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①组建专业团队,由医院领导干部和心内科医生、护理人员组织专业化监督团队,由科室主任负责,护士长统筹管理。②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重视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小组作业,提高工作人员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加大监管力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再教育,不定期进行考核。③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根据科室情况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简化工作内容,优化分工,制定奖惩机制,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便于其从严要求自己。④其他,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建立患者档案,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工作交接时切记告知对方重点注意事项,一旦患者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急救,尽可能降低风险事件。重视药物分配工作,做好记录。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质量评分(从医疗环境、服务态度、工作效率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各100分)、护理工作满意度(90-100分即非常满意、75-90分满意、60-75分一般满意、0-60分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及风险事件发生率。1.4统计学处理。本文涉及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用(χ—±s)和(%)表示计量和计数资料,用t和χ2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若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对医疗环境、服务态度及工作效率评分分别为(95.24±3.21)分、(92.35±3.14)分、(94.62±3.02)分;对照组评分分别为(84.36±3.65)分、(83.14±3.58)分、(87.36±3.74)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为92.86%(39/42),其中非常满意19例、满意15例、一般满意5例、不满意3例;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6.19%(32/42),其中非常满意7例、满意9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1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1例用药错误,1例患者跌伤,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76%(2/42),对照组为3例用药错误,2例高危药物外渗,2例跌伤,2例压疮,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9.05%(8/42),数据组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DepartmentofCardiovascularMedicine),主要治疗心肌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猝死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是该类疾病最大特点,部分患者生活难以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3-6]。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60万民众死于心血管疾病,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其高发群体,近年来民众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该科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剧了医患紧张的尴尬局面,影响医院形象[7-8]。医院工作繁重众所周知,心内科患者病情发展较快,且多有反复,工作稍有不慎便会引发风险事件,就以往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讲,多受制于护理人员、患者自身及药物三种因素。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责任意识有待提升。护理人员每天面对形形的病患,难免出现麻木心理,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时未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未告知日常注意事项,埋下安全隐患,像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压疮、跌伤等问题。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医疗设备时时在更新,部分护理人员故步自封,未及时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无法熟练掌握设备操作要领,会加大护理风险。就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多数为中老年患者,长时间承受病痛的折磨,入院治疗面对陌生的环境,患者难免会有抵触情绪,不听从医护人员嘱托,排斥治疗加速疾病恶化。此外,药物漏发、错发、剂量出错、外渗等,都会加大风险发生率。近年来,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也影响医院的公信力和患者及家属对医者的信任,加剧医患紧张形势。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当前部分医院推出了风险管理,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应急风险能力及责任意识,营造互相监督的工作氛围,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本文旨在分析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抽取84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对对照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在心内科开展护理工作时加入风险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能提高其工作质量,减少风险事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利于医疗工作顺利进行。总而言之,风险管理能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规范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小娟,李思静,黄宇美.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86-87.

[2]李红艳.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5):352-353.

[3]田艳华.浅析风险管理对心内科疾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6):133.

[4]陈瑞琴,林李艳,何丽影.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7(2):105-107.

[5]郭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1):4.

[6]梁海群.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20(1):117-118.

[7]罗永彬.浅谈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2(11):193-194.

[8]吴小平,谭建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89-90.

心内科的护理篇4

关键词:老年病人;内科疾病;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27-01

很多老年人随着年纪增长,会有孤单、消极的心理,特别是在患病之后心理会特别脆弱。作为子女或医护工作者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都要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加强他们的心理疏导对疾病治疗起着辅助作用,可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得更快。

根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临床护理中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产生满意的效果,为治疗工作提供最佳心理状态。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达90%以上。现将我院内科对待老年病人开展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经验的实施,进行全面的概括与总结其临床护理心得。现将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2012年3月~2013年1月我院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45位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和护理分析,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65~90岁,平均74岁。且研究的45例老年住院患者其病例特征、年龄及性别对其此次开展的护理经验交流及探讨无差异。

2 方法

医疗工作者对45例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对他们每个人的生理情况和心理活动做比较和分析。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将其分类并采取不同方法给予他们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关心[1]。

2.1 孤单无助感

这种情绪的患者一般都是家人没有在身边,缺少安全感而感到孤单和寂寞。儿女经常只顾忙工作,却对父母缺少关心,让老人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产生消极情绪。护理方法:遇到这种患者,医护工作者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温暖,还可以鼓励他们多和其他病人沟通,让他们也参与到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中来,可让他们的心情更开朗而有利于身体恢复[2]。

2.2 焦虑烦躁

此情绪一般都出现在病情比较严重且入院时间不长,而对自己身体情况缺少了解的患者身上,且还会对睡眠质量、食欲等产生不良影响。护理方法:医护工作者先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清楚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减轻其心理负担。还可以鼓励他们做一些比较轻松的运动以放松紧张的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改善饮食和睡眠情况[3]。

2.3 消极悲观情绪

很多到了一定年纪的老年人心理会变得异常的敏感和脆弱,认为自己已没有存在的价值而不好好地配合医生治疗。护理方法:医护工作者要让病人家属也相互配合,在生活细节上给予其更多的关怀和温暖。家属要对他们进行耐心讲解以配合医生治疗,还要鼓励他们顽强地和疾病做斗争。还可适当地让他们看看喜剧、听听精彩相声,使他们保持乐观情绪,促进身体健康[4]。

2.4 多疑,情绪波动大

这类老人如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适,就会觉得自己患了什么疾病,而一旦患了病,就会过分夸大自己的病情。这种多疑的心态导致他们情绪不稳而需要发泄出来。护理方法:对这类老年患者,医护工作者要利用专业知识,说服并鼓励引导他们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使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提高和脏腑功能相互协调。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理解他们,包容他们[5]。

2.5 恐惧心理

过分依赖别人存在恐惧感的病人多数是病情比较严重或是癌症患者。这类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情比较严重,害怕逝去生命,因此而产生恐惧心理,致使他们过分依赖他人,即使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想亲自动手,长期下来形成了懒惰个性,这样的心理状态不利于病人的身体健康。护理方法:医护人员对于患有比较严重或癌症患者要给予更大耐心,更多爱心,对病人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和他们交流要心平气和。对于容易产生依赖性的患者,要鼓励他们只要会做的事情要坚持自己动手,尽量不依赖于别人[5]。

3 结果

通过对患有内科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调查显示这45例患者和家属对这种方法的满意程度达97%。

4 讨论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护理意识也逐渐增强,传统的护理模式已被对心理护理等难度更高、更复杂化的现代护理模式所代替。通过实践证明,对内科疾病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相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整个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都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在不影响他们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都尽量满足,如不能做到或是违背健康原则的要求,应向其解释清楚以防有太多偏激的想法。医护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护理知识学习,提高同患者进行沟通的能力。通过交流,全面掌握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活动,让他们更好地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用更多的爱心,文明的言谈举止,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及高度的责任感去感化老年患者,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护理工作能力,体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桂香.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0):165

[2] Gloria Hoffman Wold.老年病人基础护理第3版[M].北京: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2

[3] 毛淑兰. 浅谈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 中外医疗. 2008(29)

[4] 闫玉玲,张艳丽,武斌. 老年病人常见心理特征与护理[J]. 中外医疗. 2009(31)

心内科的护理篇5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工作也必须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向系统的身心护理转变。神经内科患者发病后往往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其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任何能够引起患者情绪的事和物都能通过心理器官感受而作用于精神,从而增强治愈疾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达到配合药物治疗的目的,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起到很大的作用。如何做好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谈几点体会。

心理护理要有针对性

神经内科患者起病多突然,患者在短时间内从一个正常人到一个患者,不能继续从事社会工作和活动,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很多患者在心里上一时难以接受。患者的情绪特点是伤感、孤僻、抑郁、烦躁、易激动、自卑和自我为中心,尤其是伴有失语的患者表现更为突出。当想到自己将要长期卧床成为别人的“累赘”时,常会引起情绪异常、悲观失望。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针对患者不同的思想、文化程度、工作岗位、病情轻重等采取不同的措施,以真诚的态度与患者交谈,解释疑问,消除患者疑虑。要对患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急躁,不厌烦,精心照料,使之自觉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患者刚入院时,会产生陌生感,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需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以适应新生活。护士应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以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解释疑问,消除顾虑,使患者得以安慰,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护患间最初的信任感,对今后做好护理工作打下基础。在患者入院及为做检查和治疗、护理时介绍责任护士的姓名、病房的环境、同病室的病员、有关的工作人员、有关的制度、作息时间、治疗安排等,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适应医院的生活,满足患者被认识、被重视的需要,缩短护患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其精神顾虑,增加治愈的信心,使其自觉地配合治疗。

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

心理护理是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疾病初期患者常焦虑恐惧,因此,心理护理要以解释为主,以消除患者的忧虑,要注意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针对各种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具体分析、解决。①意识清醒的重症患者如偏瘫、截瘫患者,因精神上遭到很大痛苦,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应主动关怀照顾和帮助,鼓励患者坚持功能锻炼,坚定对今后工作和生活的信心。②失语的患者,要多接触他们,以了解他们的要求,主动热情体贴,并及早耐心帮助语言训练。③病情突变的重患者,如呼吸肌麻痹患者,大多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应注意观察病情,解释、安慰患者,消除顾虑、惧怕心理,并解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配合治疗。④对某些病情如精神因素导致病情恶化或复发者,可将某些允许患者知道的可能性告诉患者,并说明精神因素和疾病的关系,使患者自己能够摆脱不良刺激或处理好某些影响病情的因素,树立起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保持心理稳定,使其心情愉快地配合治疗。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神经内科患者常有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不能控制、生活不能自理的特点,患者常常性情急躁,悲观失望,顾虑多。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不能认为单纯靠药物和技术的处理就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如患者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不加注意,甚至可引起意外的危险发生。在实践中,就有这方面的教训:对一位患有呼吸肌患者做气管切开并使用人工呼吸机治疗时,因未及时做好病情解释,患者恐惧、烦躁不安,不能配合治疗,吸痰时摇头、乱动,致使达不到有效肺充气功能,耗氧量增加,以致病情一度恶化;另有一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经治疗病情已好转,但家属来接出院时,由于过度兴奋、激动,导致病情复发,再次出血。因此,责任护士要增强高度的责任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解释病情,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争取家属的配合

在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要学会从患者的目光、面部表情、神态、精神情感等变化中窥知其心理和思想的变化,要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理解患者的痛苦,关心患者的生活。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除自身因素外,还有来自家庭的原因。如有些患者由于得不到家人的照顾、理解和关怀,容易产生被人遗弃的不良心理。因此,在做患者心理护理工作时,要积极争取家属的配合,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卫生宣传,避免患者受到来自外界的不良刺激,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重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心内科的护理篇6

关键词 神经内科;心理护理;家属

1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日渐提高,护理工作也应逐渐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向系统的心身护理转变。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能力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悲观、恐惧等症状,如不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医疗护理措施,将对患者的早日康复造成不利影响。

2 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为了解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我们于2008年11月对入住神经内科的部分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1)失望悲观。部分患者有比较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后,机体部分功能丧失,又恐留有残疾,心理上受到沉重打击,继而产生悲观失望心理,本组8例患者有美满、幸福和睦的家庭,是工作单位的骨干,由于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担忧,心理上失去平衡,表现为沉默寡言、愁眉不展,对任何事都毫无兴趣,甚至产生轻生念头。2)焦虑急躁心理。患者卧床时间长,功能恢复不像自己期望得那样快,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觉得自己为家庭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情绪极不稳定,反复询问医护人员自己的病到底能不能治好。表现为食欲下降、烦躁不安、失眠等,有时要镇静药才能缓解症状。3)多疑心理。部分患者怕自己成为亲人的负担,怕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改变,从而对周围人的态度比较敏感,怀疑自己不再受尊重,甚至怀疑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敏感地审视周围的一切,产生孤独和抑郁的心情。

3 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3.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病人刚入院时,会产生陌生感,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需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以适应新生活。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以真诚的态度与病人进行有效的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解释疑问,消除顾虑,使患者得以安慰,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护患间最初的信任感,对今后做好护理工作打下基础。在病人入院及为病人做检查和治疗、护理时介绍责任护士的姓名、病房的环境、同病室的病员、有关的工作人员、有关的制度、作息时间、治疗安排等,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适应医院的生活,满足患者被认识、被重视的需要,缩短护患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其精神顾虑,增加治愈的信心,使其自觉地配合治疗。

3.2积极关切病人的心理活动

疾病初期病人常焦虑恐惧,因此,心理护理要以解释“保证”为主,以消除病人的忧虑,要注意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针对各种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具体分析、解决。(1)意识清醒的重症患者如偏瘫、截瘫病人,因精神上遭到很大痛苦,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应主动关怀照顾和帮助,鼓励患者坚持功能锻炼,坚定对今后工作和生活的信心。(2)失语的病人,要多接触他们,以了解他们的要求,主动热情体贴,并及早耐心帮助语言训练。(3)病情突变的重病人,如呼吸肌麻痹患者,多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应注意观察病情,解释、安慰患者,消除顾虑、惧怕心理,并解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配合治疗。(4)对某些病情如精神因素导致病情恶化或复发者,可将某些允许病人知道的可能性告诉病人,并说明精神因素和疾病的关系,使病人自己能够摆脱不良刺激或处理好某些影响病情的因素,树立起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保持心理稳定,使其心情愉快地配合治疗。

3.3争取家属的配合

在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要学会从患者的目光、面部表情、神态、精神情感等的变化中窥知其心理和思想的变化,要尊重病人的权力和隐私,理解病人的痛苦,关心病人的生活。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除自身因素外,还有来自家庭的原因。如有些患者由于得不到家人的照顾、理解和关怀,容易产生被人遗弃的不良心理。因此,在做病人心理护理工作时,要积极争取家属的配合,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卫生宣传,避免患者受到来自外界的不良刺激,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重视非语言交流与沟通

对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病人,可以通过病人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和动作,来判断表达的意图。如让病人采取点头、摇头、眨眼、握拳、等进行交流。及时给以解答,满足病人要求,减轻病人的负担与痛苦。同时使病人明确待呼吸改善拔管后便可以正常交流。

3.5注重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病室的环境对患者心理状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病室的环境包括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线及床单位等。病室清洁、整齐、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装饰典雅、光线柔和、安静无噪音,可使病人感到温馨宁静、有舒适感、心情舒畅,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4 讨论

心内科的护理篇7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42-02

内科系统以老年病居多,所以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在临床护理中,我们护理的对象80%以上都是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外,心理护理也尤为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记忆力减退,活动范围缩小,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改变,心灵上比较孤独,缺少心灵上的关心和支持。

1 老年患者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如下:

1.1 焦虑感 因为长期受慢性病的折磨,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力不从心。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应激事件如离退休,丧偶,经济窘迫,家庭关系不和谐等。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抗胆碱能药物、咖啡因、皮质内固醇、麻黄素等均可引起焦虑反应。

1.2 抑郁 主要原因有增龄引起的生理、心理功能退化;慢性疾病或因病致残导致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低血压症等等。

1.3 孤独感 主要原因有离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无子女或因子女独立成家后成为空巢家庭:体弱多病,行动不便降低了与亲朋来往的频率:性格孤僻或丧偶等。

1.4 自卑感 具体原因有老化引起的生活能力下降:疾病引起的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和适应环境能力的丧失:离退休后角色转换障碍,家庭矛盾等等。

1.5 多疑 由于老年患者认知能力下降,不易接受新生事物,故多有怀疑情绪。

2 针对老年患者存在的以上心理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多方面的努力

2.1要尊重老年患者:注意倾听患者说话,对病人过激言行应容忍,谅解,无论说什么都耐心聆听,这时对患者的尊重是对患者的精神安慰。患者对治疗或护理方面的内容有怀疑时应耐心解释,以解除顾虑,使其有安全感。

2. 2要热情周到的护理:热情体贴和蔼可亲的举止,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 痛楚。由于老年患者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情绪低落,固执,爱发脾气。对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倍耐心,热情,更加体贴,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就能增加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3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病程长、儿女因工作不能时时陪伴,精神世界孤独寂寞,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通过良好的语言,热情的态度和行为去帮助他们,避免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生活上帮助他们端水端饭,协助大小便,使患者感到温暖,受呵护。

2. 4稳定老年患者的情绪:主动向他们介绍病情,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稳定患者情绪,帮助病人建立不畏老不怕病的健康自我意识。安排老人参加集体活动,可起到调节老人情绪,克服孤独感的功效。鼓励他们热爱生活,心情舒畅。鼓励起老友,老同事及单位前来探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亲人,朋友,同事的探访有时仅几分中对老人却是极大的安慰。

2. 5为病人创造舒适优美的病房环境:病房宽敞、光线柔和、安静、安全。病床要低,被褥要轻,保暖,增加病人的舒适感。要创造条件,在病室墙壁上挂贴优美字画,以美化环境,使病人心情舒畅。

3 小结

心内科的护理篇8

1.1按能分组:在进行为期2个月的培训后,由护士长根据培训后考核的结果将科室人员分为机动组、监护组、药物管理组、日常组,各组各行其职。机动组负责病危患者的抢救和紧急情况的处理;监护组负责心电图及心电监护,阿托品,普萘洛尔试验,食道调波;药物管理组主要负责全科室的药物发放和管理,并及时记录和上报患者用药反应,针对不同的用药情况建立药品说明书,及时总结新症状;日常组则负责一些常规护理。各小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在管理上,我科室建立了三级护理管理制度,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和护士组成,护士长负责各个小组的护理质量,责任组长负责各组本组的执行质量,进行问责制。同时,根据岗位职责不同,奖金基点不同,并采取“优、良、差”的等级制,每个等级的奖金各有差异,通过奖金、岗位和奖金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励各个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士长会针对每周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全体成员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同时,护士长还会根据之前制定的标准进行奖惩,严格执行,奖罚分明。

1.2改善病区环境:为改善护理环境,我科室用为期1周的时间对各个病房进行了全面检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病床、走廊均统一安装护栏,卫生间安装扶手,并在起眼处挂“防滑、防摔、防压疮”等警示标识,防止患者发生坠床和摔伤的意外事件。保持病房安静,定时通风、垃圾及时处理,保持环境的整洁。对于新进患者由各组组长针对平时易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的讲解,包括日常注意事项、饮食禁忌、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1.3评价标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患者调查问卷满意度、院长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对风险效果进行评估。

2结果

通过1年以来的护理风险管理,意外风险事件3例,输液外渗1例,医患纠纷1例,满意度达到98.7%,相比前期的意外风险事件10例,药物错发2例,护理操作失误2例,医患纠纷3例,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医患关系和谐,科室人员工作热情高涨,总体业务水平大幅提升。

3小结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高风险因素,既有医院本身规章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也有护士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护理操作不规范的影响,更有患者不配合导致的意外事件,对此心血管内科必须从制度、人员、服务等各个不安全因素入手,形成一套全面的、客观的、系统的、合理的风险护理管理方案,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防范意外事件、减少护患纠纷。

上一篇: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范文 下一篇:农业经济的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