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士长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7 18:31:39

心内科护士长总结

心内科护士长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心内科;护理管理

医院整体工作水平的关键就是工作质量,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医院的整体竞争力,相对来讲,护理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即为护理质量,这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护理领域开始展开对质量控制相关内容的研究工作,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成为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本文针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心内科所收治的患者给予了基于护理质量控制系的护理方案,并将其与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未实施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部分心内科患者进行对比,总结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建立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对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探究,详细了解目前我院对护理干预知识和能力情况,并构建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与此同时,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心内科入住患者,与未实施护理心内科质量控制系下的护理干预开展详情对比,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前护理干预的情况,本实验还选取前几年不同时间段、年龄、性别及不同病情心内科住院患作为研究前基本统计资料。

1.2方法

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1.2.1成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由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成员共同组成的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成立4个护理质控小组,每组均有1名组长,组长由业务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师或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分别负责基础护理与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管理,专科疾病与健康教育管理,病区管理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质控小组成员根据护士的工作性质和个人能力进行分配。1.2.2质量控制内容。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等级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及我院护理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作为我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内容[2]。每项质量检查标准的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质量控制内容共有4个组8个项目,包括基础护理工作与危重患者的护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专科疾病护理与健康教育,病区管理工作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1.2.3培训质控人员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质控标准内容,掌握质控方法、质量检查标准,明确工作职责。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做到持续改进解决问题,同时发挥护士自我控制的责任心,形成人人参与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1.2.4质量控制方法。①护士长必须监控质量控制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细节,保障工作做到位;②科室质控组长质控:选择一名工作能力强、责任心重的护理人员担任质量控制小组的组长,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工作结果做出客观评价;③科室质控成员质控:质量控制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即为基础护理人员的本职工作,因此领导者应对护理人员提出严格人性化的要求,监督护理人员完成分内工作,提升整体质量控制工作的水平。1.2.5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分析。科室应组织质量控制小组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对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及时反馈工作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将工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护理人员,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善工作条件,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的安全系数[3]。

1.3评估标准

实验结束后,将实施前后的实验结果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对比,主要评估指标有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1.4数据处理实验结果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如果P<0.05,则表明实验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系后的护理质量,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明显优于未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系前,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多种因素均会对心内科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环境因素、质量管理方法、患者因素、管理因素等,要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就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着手,针对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并在护理服务中进行实践,检查实际效果,最后进行经验总结,使得护理质量管理进入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查效果、总结经验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提高其工作效率。由本研究可知,在心内科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杨育霞 单位:山西晋城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冯菁.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6):123-123.

[2]刘雅丽,刘秉芳,秦学玲.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体会[J].全科护理,2008,6(15):1391-1392.

心内科护士长总结范文第2篇

一月

1.做好年个人工作总结及工作总结

2.组织完成对护士长年终考核登录档案

3.制定年工作计划(包括进修、继续教育、分级培养、专科培训、三基三严、质量管理等)

4.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5.召开护士长例会

6.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7.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8.评选优秀工作者

9.启动护士长助理的计划,安排护理本科生来护理部轮转

10.开展以“温馨护理站”为主题优质护理服务竞赛活动的动员工作

11.总结医疗辅助运转中心工作,开始双休日值班

12.完成疾病护理常规的编写

13.大内科护理业务查房

二月

1.节前护理安全检查,安排节前护理人员值班

2.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3.召开护士长例会

4.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5.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6.护士长管理培训

7.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情况

8.大外科护理业务查房

三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4.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5.招聘护士的面试考核

6.组织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操作考试

7.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情况

8.心内科护理业务查房

年第二季度护理部工作计划

工作重点:组织“5.12”护士节活动及表彰大会,举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总结临床带教工作。

四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4.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5.“5.12”护士节活动计划,科室相关工作布置

6.妇产科护理业务查房

五月

1.组织“5.12”各种活动及表彰大会

2.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3.召开护士长例会

4.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5.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6.举办部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7.门急诊护理业务查房

六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4.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5.组织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操作考试

6.新分配护士的岗前教育

7.制定新护士轮转计划

8.总结实习生带教工作

9.组织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操作考试

10.大内科护理业务查房

年第三季度护理部工作计划

工作重点: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情况。

七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4.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5.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情况

6.举办部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7.自考本科生的理论答辩

8.大外科护理业务查房

八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4.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5.申请部级继续教育项目

6.加强护工管理和病人的基础护理,降低陪伴率

7.心内科护理业务查房

九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4.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5.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情况

6.组织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操作考试

7.节前安全工作布置及检查

8.门急诊护理业务查房

年第四季度护理部工作计划

工作重点:10.1期间安全,加强病房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总结“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经验。

十月

1.节日期间工作安排

2.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3.召开护士长例会

4.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5.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6.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情况

7.大内科护理业务查房

十一月

1.病房管理及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检查

2.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3.召开护士长例会

4.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5.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6.提交护理部用人计划

7.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情况

8.迎接省卫生厅质量管理年的督导

9.大外科护理业务查房

十二月

1.完成护士年终考核

2.各科室提交明年业务学习及培养计划

3.年终质控工作总结

4.总结开展“温馨护理站”的经验暨表彰大会

5.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6.召开护士长例会

7.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8.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9.组织年度医疗差错、事故及缺陷讨论会

10.心内科护理业务查房

心内科护士长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内科;患者;安全管理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所在[1],反应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心内科大多数为年老、心肺功能差、听力视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易发生摔倒、坠床、烫伤、性低血压等意外的患者。WHO总干事在2003年12月所作题为"保健质量:患者安全"的报告中,号召所有成员国家对患者安全问题给予最密切的的关注,采取切实的措施监控医疗差错和患者的安全问题,并加以相关研究,以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2]。我科多次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讨论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以降低护理工作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

1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患者因素:由于我科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自身安全意识不强、对疾病认识不足,易发生跌倒、坠床、冻伤、烫伤、自杀等意外。环境因素:如摇床的摇手使用后未及时归位、地面湿滑、床旁椅放置不妥、光线过强或过暗等易使患者受到伤害。药物因素:我科患者常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特殊药物,如使用不当或宣教不到位易使患者受到伤害。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欠缺,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安全感,护患关系的紧张,不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3]。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不够, 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

2安全管理对策

2.1做好入院评估 心内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患者安排在监护室或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护理人员应将急重症患者安排在监护室,相对较重的尽量安排在靠近护士站的病室,以便于及时观察病情和抢救,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留陪伴。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护理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保障护理的安全[4]。使用床头卡和腕带,有效识别患者。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心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较差、患者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以下重点环节的管理:①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管理:重点区域包括门窗、卫生间、开水房、病室床单元设施等,这些是患者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应设专人管理和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重点时段包括节假日、中午、夜间、患者起床、就餐等时段,这些时间护理人员相对较少且比较繁忙,对患者的关注相对较少,易发生意外。所以我科决定在特殊时段增加护理人员来协助工作,中午派4~5名护理人员上班,夜间采取双班,节假日必须排够上班人员、安排护理二线加强防范,避免患者发生意外;②做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心内科患者年老多病,抵抗力较差,易发生院内感染,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技术,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分类处理,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2.2加强重点患者的监护与管理 ①病危的患者:心内科常见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患者,护士必须将这些患者安排在监护室,便于及时观察和抢救。及时、准确、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严密观察其心理变化、治疗效果,协助生活护理。备齐抢救物品,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难免压疮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执行压疮风险评估与压疮报告制度,实施压疮防范的有效措施。②年老、基础疾病多、行动不便的患者:心内科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他们常伴有其他疾病,行动不便,易发生摔倒、坠床等意外,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应加强入院宣教,对患者实施跌倒坠床评估,根据分值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密切巡视病房,必要时留陪伴,防止意外的发生。

2.3心理康复指导 有效沟通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多数心血管疾病不易治愈,常反复发作或需长期药物治疗,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护理人员应实施责任制护理,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主动与自己主管病房的患者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患者,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患者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患者,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通过有效沟通帮助患者准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 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5]。

2.4药物治疗中的护理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药物治疗是减轻或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我科常用的一些扩血管药、利尿药、洋地黄类制剂等不良反应较大,因而必须详细向患者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控制用药速度和量, 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有醒目的标志,并有使用的限制[6]。用药期间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巡视、随时倾听患者的主诉,以免发生低血压、跌倒、洋地黄中毒、诱发或加重心衰及心律失常等意外。

心内科护士长总结范文第4篇

我院有开放床位85张在编护理人员568人其中护士56人护师165人主管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病床与护士之比为1∶.55。资料收集;资料来源为6年7月~7年1月护士长夜查房156次其中发现问题9例。对9例护士长夜查房时发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 果

护理问题的分类与原因见表1。

护理问题的分布:查对不规范、护士应急能力差主要发生在内科无菌操作不严、仪表不整主要发生在外科而急诊科主要是负责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经过近年的急救知识和技术操作的模拟训练、考核达到人人过关因此急诊科夜班护士问题较少;外科因大部分科室都有ICU或加强病房夜班护士人值班若遇危重病人抢救、疑难操作人互相协作完成但因外科工作量大护理人员随意性大无菌操作不到位、护理记录不规范;而内科大多都是一个人值班尤其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若遇个病人同时抢救就感到力不从心手忙脚乱。针对这些问题从8年1月开始护理部要求大内科夜班增加1名值班护士尤其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必须个护士值班病房护士长排班时做到新老搭配合理排班确保抢救病人顺利进行及时处理突况保证病人安全提高夜间护理质量减少护士工作超负荷现象减轻夜班护士的心理压力[1]。名护士值夜班确保了长期医嘱查对及时安全符合查对要求。

不同学历、职称与护理问题:夜班护士出现问题主要以年轻护士比例较大安全意识差临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差记录不规范。作为护理管理者在班次和科室人员的安排上应按职称、能力等分层次上岗特别是ICU、加强病房、急诊科等重点科室要建立培训后准入制度。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安排各个班次、各个时段的护理力量将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落实到各个时段实现高年资护师对低年资护士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及质量把关[]使低年资护士迅速成长起来。鼓励低学历和低职称的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及规范化培训以提高业务素质和经验成为有分析问题和理解能力的护理人员[]。

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

责任心不强和查对不严、慎独精神差导致夜班护士违犯无菌操作原则、巡视病房不及时、仪表不符合要求。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对全院护士的安全教育强调护理职业的重要性和危险性让她们充分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和防范差错的意识确保护理安全要将岗位职责、安全教育与规章制度、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三查七对强化安全意识认真落实好护理核心制度。

心内科护士长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内科;护士;焦虑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8-01

心内科病人的病情不易控制,经常反复,恢复缓慢。这对病人及其家属不仅造成经济负担,而且使他们的情绪易怒暴躁。在日常护理中,难免会与护士发生冲突,造成误会,给护士带来了心理压力。

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等组合而成。长期的焦虑心理形成应激反应。本文对一所县级市三级医院心内科的14名护士进行调查,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共14人,均为女性。年龄23到35岁之间,大专及以上学历:11人,职称:护士8人,护师6人方法:采用1.2焦虑自评表(SAS)对1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

14名护士的SAS结果,其中2例为中度焦虑,12例为轻度焦虑。造成焦虑的原因:其中护患关系(8例)工作压力大(3例)抢救病人(2例)医护关系(1例)

2.1 造成焦虑的因素

2.1.1 护患关系:心内科病人心情暴躁,易怒,病人及家属往往会将其恐惧愤怒的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无形中造成护士的焦虑的心理状态

2.1.2 工作压力大:心内科护士的工作量大工作负担重,对护士而言,心理上必然有紧迫感

2.1.3 抢救病人:心内科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必会出现抢救病人的情况发生。抢救过程中,要精神高度集中,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会对护士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而产生焦虑心理

2.1.4 医护关系:在抢救病人过程中,与医生配合不完美引起医生的不满。病人较多时,又因分工合作不明确,与医生发生口角,会给护士造成一定的焦虑。

3 对策

3.1 与病人建立信任互助的良好护患关系,护士可以站在病人的立场考虑,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迁怒自己。自身身体有疾病而造成的不良情绪我们可以理解,平时多听听病人的心声,多帮帮病人,可以达到相互信任的默契,可以缓解焦虑的心理

3.2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修养,改善心里应激能力,可以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剔除自身的焦虑因素

3.3 工作量严重超过个人身体负荷时,可以有护士长向护理部申请借调,请求增援,这样可以分担每位护士的工作量,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4 工作之余可以向医生多请教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与医生建立工作上的默契。这样无论在抢救中或者分工合作中,都能减少矛盾的发生,这样做减少了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发生

4 总结

心内科护士长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字:心内科 临床护理 实习生 带教方法 研究

心内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着重重视患者的情况,一旦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极易造成患者无法较好的进行护理,同时也会造成患者在日后发生较多的并发症,甚至会造成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由此可见,为了让心内科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复,就需要从护理人员方面入手,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但是目前对心内科临床护理人员培训的过程中使用的是传统方法,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使用,也就造成了目前心内科患者恢复情况不佳的情况。因此就需要使用一种全新的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进行对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进行培训。

一,传统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

传统的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上,往往是需要让护理实习生在护理过程中使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且带教老师在一旁指导,也可以让护理实习生跟随带教老师一起进行护理,并且在观看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对带教老师提出,由带教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但是这种方法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的护理实习生缺乏相关的经验,因此在护理过程中的效果并不好,同时如果只是由带教老师进行问题的解决,也无法较好的解决问题。而且一些护理实习生在观看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不注意观看的情况,因此在这样的方法下,带教的效果并不好。

二,“511”带教方法

(一)“511”带教方法的概念以及步骤

“511”带教方法的概念就是在带教过程中需要使用到5种制度,1个会议以及1本手册。5种制度包括理论授课、入科教育、课件审核、双向考评以及实际授课。1个会议是指座谈会。1本手册是指《心内科护士实习手册》。在实际的带教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课件的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需要由有着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审核课件的质量,将带教的目标进行明确。在入科教育的阶段,护士长以及带教老师需要对护理实习生介绍心内科的环境以及相关的纪律以及行为规范,同时也需要包括患者入院后的各种流程。在理论授课阶段,需要将心内科中各种病种资料进行整理,然后根据大纲的要求来对授课的内容进行安排,并且按照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来对护理实习生进行课程的讲授,也需要将心内科中相关的护理过程管理以及急症护理的流程进行指定,而且也需要定期或是不定期的为护理实习生进行带教工作。在实际的操作阶段,需要将心内科护理操作计划进行相应的制定,在这过程中主要是需要带教老师将各个项目进行有条理的安排,同时也需要跟进护理实习生的完成情况,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双向考评的阶段,当实习结束前,带教老师需要安排好相关的理论考试以及操作考试,对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在出科考试完成后带教老师需要对护理实习生的情况进行评分,然后护理实习生需要对带教老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评分,从而完成双向考评。在1个会议方面,则需要安排实习生座谈会,座谈会时间主要是安排在每周一的下午,护理实习生需要将上周实习的情况进行汇报,带教老师也需要提出参考意见,同时也需要安排好本周的学习目标。在1本手册方面,需要将专科护理方法、考核成绩以及师生互评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整理以及收集。护士长也需要对护理实习生的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 “511”带教方法的意义

“511”带教方法由于其高针对性、高计划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帮助护理实习生对心内科的护理知识进行掌握以及理解。同时在一些研究中,使用“511”带教方法进行学习的护理实习生的护理评分明显要优于使用传统带教方法进行学习的护理实习生。同时在“511”带教方法中的入科教育能够帮助护理实习生尽快地将心内科的工作环境熟悉,也能够稳定心态进行学习。而在理论方面的学习,可以锻炼护理实习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同时也可以调动起护理实习生的实际操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护理实习生进行学习。在双向考评方面,由于护理实习生以及带教老师会互相进行考评,因此就能够更好地发现师生间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规范。在座谈会方面,可以总结护理实习生在带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将自己出现的疑问向带教老师提出。而在手册方面,可以涵盖心内科所有的护理操作内容,就可以保证护理实习生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理论能力以及实践掌握的能力。而且通过以往的研究,使用“511”带教方法后,护理实习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到护理的方法,同时这些护理实习生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护理,对心内科患者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心内科患者的恢复。

三,结语

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好坏与护理人员有着巨大关系,因此对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511”带教方法由于具有高针对性、高计划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因此效果相比传统带教方法更加,在实际的带教过程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莲花.90后实习护理生不同实习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引导[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3):359-359.

[2] 张爱娣.心内科实习生临床护理带教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8):96-97.

[3] 张丽红,王会敏,周园等.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的创新与研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12):1050-1052.

[4] 钱秋月,宗永忠,潘红宁等.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6):501-503.

心内科护士长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内科;护理;带教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生实现理论向实际转化的必然过程, 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 是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和综合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1]。心脏内科是内科实习中代表性科室, 危重患者多, 遇抢救情况多, 在整个实习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将宿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1年~2013年带教90名实习护士体会总结如下。

1 教学前测评

1. 1 一般情况 评估护生的年龄、基本素质、学历层次, 所依据的教学大纲和轮转时间

1. 2 各种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了解重点各种基本操作执行情况如配药、测生命体征、铺床、肌肉注射吸氧、口服给药等。通过考核观察方式评估。

1. 3 思想道德职业修养情况 通过考核观察, 看实习鉴定方式评估。

2 安排临床教学路径 见表1。

3 教学程序

3. 1 岗前培训

3. 1. 1 熟悉教学环境, 在护生进入心内科第一天, 护士长或总带教负责介绍科室规章, 工作人员, 安排教学计划, 岗前培训, 出科考试相关内容。

3. 1. 2 制定带教老师, 实习生一般四周为一周期, 实习生尽量上一轮夜班。必要时制定两位老师, 负责白班和夜班专人带教, 避免实习时只会基础操作忽视专科能力培养, 因心脏疾病夜间变化紧急治疗多, 有利于提高护生更多专业知识。

3. 1. 3 重视出科考试 出科考试采取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形式。采取出科考试, 老师评价学生, 学生评价老师等方式综合评价实习教学效果, 分别填入表格, 综合评估教学计划, 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4 教学方式

4. 1 带教老师采用晨会提问、随讲、随示范、根据所管患者布置相关疾病内容学习, 第二天提问, 讲解。

4. 2 每周教学老师举办集体实习讲座, 出科操作演示, 组织同学教学查房一次。

4. 3 每周组织观看技术操作教学光盘如心肺复苏术, 22项基础操作光碟, 此项方法对护生进行技能培训, 它不但改变了以往示教操作枯燥抽象难懂的缺点, 视听教材还把对护士的思想意识, 仪表态度、言谈举止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图像清晰地表现出来[2]。

4. 4 全程跟踪带教 心内科的护理特点在于强调严密观察病情, 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具有抢救技能。制定老师全程带教, 做到“放手不放眼”。因此在临床带教中做到多讲解, 多鼓励, 多示教。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带教, 一是集体援课, 二是因人施教, 三是采用角色扮演法, 培养护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护生全面发展[3, 4]。

5 教学要求

师生互动, 实现教学相长, 相互尊重, 平等对待, 以人为本, 艺情带教, 每周开展一次师生座谈会, 面对面交谈, 护生汇报体会。

6 结果

90名实习生考试、对科室满意度调查表、取得较好成绩。随访至上班科室反应良好。

7 讨论

在护生新入科时, 护士长或总带教负责介绍科室环境专科仪器药物, 使实习生适应新科室, 增进对科室了解。

心内科介入术发展迅猛, CCU监护室危重者多, 护生接触时易手忙脚乱, 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 制定临床路径式带教以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具体, 目标明确, 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加强基础护理, 改进服务模式同时进行知识与能力扩展, 加强沟通能力及紧急情况应对能力, 从而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打下坚实基础[4]。

采取灵活多样的代教模式, 注重对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创造性和开拓性的培养, 改变以往传统的带教方法, 利用晨会教学、护理查房、学术讲座和定期组织学生观摩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等新式进行带教、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达到最佳带教效果[5]。

作者体会到实习带教老师作用非常重要, 因此带教老师做到业务技术熟练, 教学能力强, 时刻做到以身作则, 注重言传身教, 善于与护生沟通, 消除护生陌生感。作者认为:进行教学前评估, 制定教学路径, 实施全程跟踪带教, 教学方法多样化可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蓓蓓,李辉,李燕.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实践体会.全科护理, 2011,9(3):744-745.

[2] 潘峰,视听教材在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海南医学, 2010,12(11):151-152.

[3] 张妹.角色扮演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2008,06(12C):3368.

[4] 付强,朴元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吉林医学, 2012,3(20):4475-4476.

心内科护士长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CQI;心内科;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内科中老年患者居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发展快,需要的专业技术性较强[2]。往往对心内科护理工作需要更高的专业素养。如果对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不到位,不仅给患者和家属照成重大伤害和损伤,还会导致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不信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记录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心内科住院患者400例,2011年1月~2012年1月进行CQI护理,收集CQI护理后的住院患者40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成立CQI小组 小组共20人,由心内科全体护士组成,护士长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担任CQI组长,抽调护理部质量管理人员共8名组成CQI骨干人员,负责对示范病区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督导与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进入新的改进循环[3]。

1.2.2 CQI计划制订 CQI流程为确定问题-原因分析-制订目标-提出改进措施,依次进行循环[4]。

1.2.2.1确定问题 CQI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集中讨论,分析最近一年在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选择小组成员集中选择的问题作为主要改进问题,例如用药中面临的高风险因素;护士对药物的药名、性能等不熟悉;护士未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按医嘱要求的时间正确使用药物;对过敏史的核查不规范,有漏用药物等。

1.2.2.2原因分析 通过收集问题资料,分析综述出导致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打分,分析出3个主要原因,各原因比值为:管理不当:护士自身原因:药品管理不当=7:9:4.护士自身原因:

1.2.2.3制订目标 提高心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用药准确率达到95%,护士专业知识能力测试达到95%;不良反应报告率达到95%以上;

1.2.2.4改进措施[5] ①入职不久及初级职称的护士由于缺少经验,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够准确进行心电监护,能在抢救时做到有条不紊;而中、高职称护士可通过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新进护士进行言传身教,通过浅显的语言加以传授。而高护士临床经验丰富,更为了解心内科危、急、重的特点,可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避免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因素。②学习和掌握临床药物知识是护士日常工作的需要,是提升护理质量内涵的需要,更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需要。加强心内科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训练,灵活地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力求每项护理工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③定期举行药物知识培训,对于护士日常接触少药物,首次使用需对其进行加强学习,邀请有经验心内科熟练护士每月进行一次专题讲座。④每月进行小组会议,总结本月患者的治疗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对一步的工作做出持续的改进和提高。小组会议中,小组成员每月轮流进行一次主题汇报,主要包括学习的新知识、临床上发现的新问题、学习的新技术,通过向全体护士讲解,促进全体成员的共同学习,期间全体成员可自由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月末针对本月药物培训课程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可酌情进行一定的奖励,不通过者将继续学习直至考核通过。⑤加强药品管理,委派专人负责药物的管理,妥善保存、放置药品,每日进行药物的清点、统计,及时补充药物;对于易混淆药物需以显著标志进行提醒;关注药物的保质期,及时更换过期药物。⑥学习其他医院优秀经验[6],对护士采用弹性排班制度,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强度的排班。通过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避免了护士由于超负荷工作导致的工作失误。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护士的关系呵护,了解护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缓解护士由于紧张工作导致的暴躁情绪,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心血管疾病自身特点导致其发病突然,这就要求心血管疾病的抢救物品能做到第一时间获得,及时应用。心血管疾病抢救物品日常必须保存完备,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位存放。⑦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理解和支持患者由于就医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应以患者能接受的语言告知,使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1.2.3统计结果 所有统计在SPSS12.0软件上完成,组间比较采用进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投诉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数据可以发现,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投诉率明显下降(P

2.2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护理事故(P>0.05),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差错和一般差错的发生率均降低显著(P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年龄跨度大、治疗依从性差,由于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最具有高危险性,在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中始终存在护理风险。社会的发展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如何有效的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差错和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广泛用于质量管理标准化,是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围绕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和改进活动,最终目标是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工作效率[8]。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引入CQI质量管理模型,以期改进目前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在CQI实施过程中, CQI小组成员针对调查的问题,共同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积极予以实施,在完成一轮质量改进后,再次进行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这一情况我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质量改进。通过不断改进,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切实满意的服务。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的观察到,通过CQI护理患者的满意度达到极大的提升,而且事故发生率也得到了极大的降低[9]。

综上述,CQI使心内科护理管理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通过对护理安全的干预和管理,用药的护理行为更安全、更规范,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因此,CQI可有效运用于心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郁会.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4):798-799.

[2]聂雷霞,张敏,雷慧蓉,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367-369.

[3]苏颖杰,刘晓琰,崔敏,等.持续质量改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成效[J].医药导报,2013,32(1):31-33.

[4]薛水兰,黄荔红,陈世雄,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90-91.

[5]许风梅.心内科护理潜在风险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332-334.

[6]王燕.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临床探索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2):74.

[7]郑丽君.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2):157-158.

[8] 于海珍.心内科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4):164-166.

心内科护士长总结范文第9篇

【摘要】 探讨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策略。论文对患者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意外事故的防范、躯体合并症处理、院内感染的防控、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特殊药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护理安全紧急风险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掌握心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结果有效规避了心内科护理安全的风险,降低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心内科,患者,安全管理

1.患者的安全[1]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避免由于意外而导致的不必要伤害,主要强调降低医疗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设计、操作及其行为。心内科患者大多为年老、多病、心肺功能差、听力视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易发生摔倒、坠床、烫伤、性低血压等意外。WHO总干事在2003年12月所作题为“保健质量:患者安全”的报告中,号召所有成员国家队患者安全问题给予最密切的的关注,采取切实的措施监控医疗差错和患者的安全问题,加以相关研究,以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2]。为保障患者的安全,我科多次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讨论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使护理工作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安全得到大大提高。

2. 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1患者因素:由于我科患者多属年老多病、行动不便、心肺功能差、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冷热感觉不灵敏,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易发生跌倒、坠床、冻伤、烫伤、自伤、自杀等意外。环境因素:如摇床的摇手使用后未及时归位、地面不干燥、床旁椅放置不妥、光线过强、过暗等均易使患者受到伤害。药物因素:我科病员常使用强心、扩血管、镇静等特殊药物,如使用不当或宣教不到位易使患者受到伤害。护理人员因素:心内科急危重患者多,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3. 安全管理对策

3.1 做好入院评估:心内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病员安置在监护室还是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要求护理人员将急重症患者安置在监护室,除此之外相对较重的尽量安在靠近护士站的病室,以便于及时观察病情和抢救。护士根据患者情况留陪伴。患者入院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护理过程准确无误。确保每一位患者的安全。使用床头卡,危重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的标示制度。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心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以下重点环节的管理。①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管理:重点区域包括门窗、厕所、用水房、病室床单元设施等,这些是病员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应设专人管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重点时段包括节假日、中午、夜间、患者起床、就餐等时段,这些时间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或比较繁忙,对病员的关注相对较少,易发生意外,我科通过在特殊时段增加护理人员来协助工作,中午派2~3名护理人员上班,夜间采取双班或吊班,节假日必需排够上班人员加强防范,避免患者发生意外。②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心内科患者年老多病,机体抵抗力较低,易发生院内感染,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做好手卫生工作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3.2加强重点患者的监护与管理:

3.2.1病情危重的患者:心内科常见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患者,护士必需将这些病员安置在监护室,便于及时观察和抢救,强调工作中的预见性,要求准确、全面、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治疗效果,协助生活护理。抢救物资必需保持完好、成备用状态,以利于抢救急需,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执行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防止压疮的发生。

3.2.2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他们常伴有其他疾病,行动不便,易发生摔倒、坠床等意外,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应加强入院宣教,做好应有的防护设施,密切巡视病房,必要时留陪伴,防止意外的发生。

4. 心理康复指导:多数心血管疾病均不易治愈,常反复发作或需长期治疗,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精神负担,加上家属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部分病员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甚至想到自杀等不良行为。我们应积极让患者参与护理过程,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运用语言或案例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从心理层面上帮助患者准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3]。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药物治疗中的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药物治疗是减轻或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我科常用的一些降血压药、扩血管药、镇静药、洋地黄类制剂等不良反应较大,因而必须详细向患者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控制用药速度和量,且用红色标志标记,要求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加强巡视、随时倾听病员主诉、以免发生低血压或性低血压、跌倒、摔伤、洋地黄中毒、诱发或加重心衰及心律失常等意外。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科室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建立由护士长、科室安全管理员、护理组长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制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差错事故上报制度》,《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要求护理人员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日进行晨间提示,对重点环节、重点护理人员、重点时间、重点病员进行安全提示及检查,防止差错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科室每周召开一次护理质控小组会议,每月召开两次全科护士工作会,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安全隐患,对护理安全实现前瞻性和全动态管理。要求严重差错事故必须马上上报护士长,护士长在2小时内将护理事故上报护理部,严重差错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同时科室及时对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修改不合理流程。加强护士专业培训: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是护理安全的基础[4]。科室除按护理部要求的相关培训外,还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同时不断培训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护士的沟通能力,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使护理人员能较好的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和满足病员的需求,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加强对护生的管理:加强对护生的管理也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方面,对新进的护生到科时必须进行入科培训,详细交代专科的特殊要求,比如一些特殊药物,特殊操作,特殊疾病等,同时必须进行一些法律法规培训,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要求带教老师严格带教,认真执行放手不放眼,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小结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5]。做为医院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尤其重要,我科将安全管理运用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入手,通过对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员以及病房设施的管理,构建起了安全的气氛,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防范了差错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确保患者的安全。但护理安全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所以,要着力改变护理工作是护理人员的事的错误认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参与安全护理,充分体现患者及其家属的权利和义务[6]。

参考文献

[1]刘丽杭,党勇.患者安全的概念与措施.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5(12): 20.

[2]WHO. Quality of care: patient safety [EB/OL]. [2006 -11 -01]. http: //www. who.int/gb/ebwha/pdf-files/EB11337. pd.f

[3]张燕红,陈淑娟,郑宪萍,等.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7): 1-3.

[4]蒲菊芬.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32):

[5]缪微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9): 830-832.

心内科护士长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心内科; 临床用药; 安全; 护理

心内科患者常患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给药方案复杂,护士从执行医嘱到实施治疗的任何环节如出现失误都可能引起不良事件发生,作为执行者与观察者,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心内科护士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1.1 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 口服药物未按时分发,特殊药物未按要求发放,床头桌有剩余药品。易挥发药物未按要求存放。治疗室温度与湿度过高使药物变质。药物存放于药杯中时间过长,造成污染。同种药物名称剂量不同。肌注药物配伍禁忌不明确时进行配伍。过早配置药物破坏了药物的密闭状态,增加了细菌繁殖的机会,也增加了差错事故发生率。同一注射部位反复注射,影响了药物吸收,降低疗效。公用药品常规检查不到位,存放条件不正确出现过期或变质,成为潜在发生事故的隐患。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未分开放置,科室存放药品过多,急救过程中易发生差错。静脉用药未根据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输液单无核对标识,巡视单记录与实际不符或漏记。治疗室在消毒后操作前空气菌落数能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 ,违反操作规程,空气含菌量会随着护士不断进出治疗室不断增加,增加了输液反应。心内科输液组数多,但量少,护士为提高工作效率,将药物提前配好备用,影响了药物稳定性,易引起不良反应。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所含热源积累到一定量时,输入人体可发生热源反应。加药时,针剂外壁尘埃和微粒未擦净,或针剂消毒不当,碎屑被吸入药液,加药时针头如不锐将橡胶碎屑切下或在配药过程中注射器针头多次穿刺瓶塞,针头切下的胶塞,均可造成液体中不溶性微粒大量增加[2],护理人员静脉输液过程中手部不仅有微球菌属,棒杆菌属等条件性致病菌,还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所以重视手卫生是对患者生命安全负责[3]。如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周围浅静脉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中心静脉置管[4]。

1.2 人为因素 护理队伍年轻化,低年资护士缺乏慎独意识,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及敬业精神,工作中存在查对不严格,特殊药物指导不具体。护理人员对新药知识掌握不够,医院对药学知识培训力度不足。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环境不令人满意导致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科室公用药品多,未分类管理按要求放置。

2 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措施

2.1 明确药品管理职责 护理管理人员应对护士进行药品管理培训,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强化法制意识,规范药品管理,科室指定护士参与管理,每月定期全面检查科内药品,明确每月必查的药品及每班必须交接检查的药品,所有药品保证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放置,并按照药品的性质选择不同的保存条件和环境,如遇光易变质的药品使用棕色容器或纸盒包装,如盐酸肾上腺素,氨茶碱,维生素类等,片剂,针剂使用原包装,建立药品检查记录本,加强护士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护士长不定时检查,与奖金挂钩,同时加强对新药知识的学习,建立药物说明说文件夹,随时学习,及时掌握药物知识。

2.2 简化公用药品,完善药物保管工作 科室应建立合理药品储存基数,分类定位放置,定期清洁,高危药品使用红色标识,毒麻分类放置和管理。从静脉输液的规范化,药物配置,输液速度监控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常见的护理风险应急处理预案,特殊用药后的观察常规,制定用药实行双核对等制度,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规范管理,降低用药风险[5]。

2.3 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培训 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士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而非技术上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6]。科室每月进行护理安全分析,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和防范能力,建立奖励机制,加强护士间团结协作精神,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对患者病情,治疗,操作等主张多问一句话,多进行一次关注,有效唤起相互间有意注意,弥补工作中的漏洞,防范护理差错,避免视而不见,见而不知所以然的现象。通过互查与自查及不定时的抽查,护士长针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每周总结,每月考评,以此激励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自律能力,加强慎独精神。

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危重患者使用药物种类多,在用药过程中注意配伍禁忌,必要时开放2~3条静脉通路,注意液体输注前后的配伍禁忌,如丹参酮与左氧氟沙星,盐酸氨溴索等都有配伍禁忌,配伍后浑浊析出结晶可引起输液器头皮针阻塞。细化工作流程,合理安排给药时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分餐发药,餐前餐后分开发放,特殊药物详细交待,必要时当面服下,出院患者口服带药详细交待并列出出院带药用法,用量,加强患者童谣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外出患者应用温馨提示牌,静脉用药必须充分溶解,避免干粉残留和抽吸不尽,液体做到现用现配,尤其是抗生素,特殊用药过程中悬挂特殊药物标识牌,加强护士及患者的重视,输液卡实时记录,根据病情和液体要求调节输液滴速。工作中推行使用精密输液器,2000年国家要求输液器终端滤过器的滤除率应在80%以上,不但可以有效滤除不溶性微粒,而且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静脉炎和疼痛的发生,避免了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保证了静脉输液的安全,精密过滤输液器纳污能力强,过滤精度高,微粒滤过率达95%,药物吸附率低,可有效阻止微粒对人体的危害[7]。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学习专科相关知识,提高对患者用药疗效的观察。因心内科突发事件多,应急患者多,抢救机率高,采取弹性排班,新老搭配,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最大程度的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也体现人性化管理。

3 小结

安全用药是减少护理缺陷,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通过总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本科室对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用药从健全各项安全用药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入手,通过以上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构建了安全的气氛,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心内科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视程度,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有效防范了护理差错。

参考文献

[1] 陈秋云,何锦文,黄赛玲.不同静脉药物放置环境药液质量的对比研究 [J].海峡药学,2010,22(1):23.

[2] 付艳红,路凤清.控制输液微粒的有效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2):159-160.

[3] 刘永华,祝洪珍,李红芹.静脉输液操作护理人员手部病原菌污染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7(18):961.

[4] 赵晓辉,曹樱花.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及预防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36(15):39.

[5] 刘秀珍.临床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与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8(29):1231-1232.

[6] 吕彩霞.临床静脉给药中的安全隐患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3.

[7] 李慧,唐燕.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25):2449-2450.

上一篇:护理病例讨论护士长总结范文 下一篇:呼吸内科护士长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