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灾害的防治范文

时间:2023-09-21 17:44:59

水旱灾害的防治

水旱灾害的防治篇1

【关键词】防汛抗旱减灾,挑战,对策

引言

水旱灾害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量级大、频率高、灾情重。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防灾减灾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和抗旱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不断完善对策和措施。

一、当前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取得的成绩

当前我国的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在制度、体系、法规、领导及应急保障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也极大的提高了防灾减灾的水平,下面作者就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1.1 工程体系不断完善,防御能力明显提高

我国自1998年大水以后,中央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基本形成了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大中型灌溉供水设施组成的拦、排蓄、分引、灌相结合的防汛抗旱丁程体系。大部分地区遇到中等干旱工农业生产和生态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发生流域性洪水和特大干旱时,凭借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能较大程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1.2 法规制度渐成体系,依法防控保障有力

近年来完成了对防洪法配套法规防汛条例的修订,颁布了抗旱条例,修订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意见》《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已上报国务院待批,“蓄滞洪管理条例”也在抓紧起草。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工作管理制度,如《国家防总应急响应工作实施办法》《防汛抗旱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办法》《防汛抗旱突发险情灾情报告工作考评实施办法》等,为防汛抗旱的规范化、法制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1.3 预案体系日趋完善,防控响应及时规范

根据防洪法、防汛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各级防汛抗 旱指挥部先后台了防汛抗应急预案以及流域防御洪水或洪水调度方案,编制了城市防洪、防台风、山洪灾害防御、蓄滞洪区运 、水库防洪抢险、抗旱预案、重点江河枯水期水量调度等专项预案并不断修订完善。

二、新时期我国防汛抗旱减灾面临的挑战

2.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时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也即以人为本。现代社会一场严重的水旱灾害死伤几百人、上千人,任何政府都无法向人民交代,何况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更不能因水旱灾害发生重大人员伤亡和大范围、长时间供水中断的情况。因此,水旱灾害防御必须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防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防洪保人民生命安全、抗旱保生活用水放在工作的首位。

2.2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同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以洪涝、干旱为主要特征的水矛盾更加凸显,并将长期存在强台风、雨、特大洪水、特大干旱发生的频率加大,发生的方式不断变化,特别是局部强降雨和突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的发生几无前兆,给防御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2.3 粮食安全的形势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同,近年来,我国粮食已连续7年增收。但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一旦发生大范围的重大水旱灾害,粮食紧平衡状态极易被打破,从而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世界粮食市场价格上涨。在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人借旱灾大肆炒作,放大灾害的减产预期, 加剧粮价波动,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物价水平.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引发社会和经济问题。

2.4 高度现代化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对现代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化本身抗御水旱灾害的局限性和脆弱性也日益显露。因此,现代化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类对现代化产生很强的依赖,这种依赖一旦因水旱灾害而失去,必将产生大的灾害,甚至引起大的社会动荡。

三、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对策

整体性、互惠性和长远性是人与自然的基本特征,其落脚点是对人类利益和自然利益的共同追求与维护,但是它所追求的总目标不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顺利、更迅速,而且是找到一条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道路。根据这个基本思路,本文作者提出以下水旱灾害关于防汛抗旱减灾的对策。

3.1 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防汛抗旱减灾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国家必须要大力支持,国家要加大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同时,要加强水资源调控和配置工程程建设,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抗旱保障能力。

3.2 要把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

洪涝灾害不断造成的危害和人们长期从事防治水旱灾害的斗争实践证明:要治理水旱灾害必须掌握洪涝与旱灾发生规律,强化政府在减灾中的主导作用。自然灾害总是难免的,工程的防御应有一定的标准,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开发活动的增加,致灾的因素还可能进一步增加,国民经济发展对减灾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当前应特别重视建立强有力的减灾组织体系,制定出稳定的为社会效益服务的投入政策,包括来自国家、部门 、地方以及非政府的集资,鉴于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把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修作为一项经济再生产的过程,建立专门的资金渠道,保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按一定的合理比例稳步增长。

3.3 防灾减灾有赖于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各方面都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防灾、抗灾、减灾。针对近期和远期的各种难题组织科技攻关,推广运用行之有效的现代科技成果,力求取得更好的减灾效果。在防治灾害的工程性措施中,大力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抓紧现有设施装备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希望国家科技主管部门能将治理淮河、长江等重大科技问题列入国家科技攻关和推广计划,进行多学科地综合研究,科技减灾的效益是投入最小效益最大的工程。

3.4 树立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战略思想

水旱灾害的形成与气候、生态、水利和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有关。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要完全根治江河、消除水旱灾害,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建国以来 我省开展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对于保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并显著减轻了洪涝灾害的损失程度。城镇与农村减灾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的关系,加强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对水旱灾害不仅要防,还要“避”和“减”以求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3.5 要提高全民防治水旱灾害的意识

水旱灾害危害千家万户,要使水旱灾害的损失减到最低限度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的重视、关心和积极参与。历史的经验证明,遭遇同等的水旱灾害时,抗灾意识强,有防灾准备的地方灾害的损失较小,反之则损失重大。提高全民的避灾、防灾、抗灾、减灾意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基本任务,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水旱灾害。

提高全民防治水旱灾害的意识,除了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以外,建议将防治水旱灾害的内容列入教育课本,使人们在青少年时期了解与水旱灾害作斗争的重要性及方法。在灾害多发区推广和绘制洪水风险图,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识,促进防决策科学化,保障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魏志敏.纵观河北的水变化初探西部大开发的水问题[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6,94(1).

2、李国英.维持河流健康生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年第2期.

水旱灾害的防治篇2

关键词:基层;防汛抗旱;瓶颈

中图分类号:U698文献标识码: A

自古以来,我国就受水旱灾害的侵害,一直致力于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多发,尤其以洪水和干旱灾害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防汛抗旱工作的进展,将其视为重点项目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防汛抗旱工作已取得巨大突破,但由于新时期里灾难频发,情况越来越严重,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使得国家 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如今的防汛抗旱工作已遭遇瓶颈期,需要不断的改进。

一、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

随着全球气候异常,我国洪水和干旱等灾难频发,使得防汛抗旱工作有了新的挑战,国家和人民对防汛抗旱工作有了新的要求。

目前,我国防汛抗旱工作需要以稳为主,进行提早预防,准备紧急预案,加强防洪抗旱的教育宣传力度,做好动员工作。密切关注江河、水库和城镇的洪水隐患,做好防洪工作,以保障人民的安全,保护好重要设施不受洪水的破坏。满足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确保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关注旱情,将洪涝干旱灾害给人民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

我国防汛抗旱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责任制,做好防汛抗旱的准备工作;建立健全的预案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灾害预报,提高灾害预警水平;要重视防汛抗旱的物资储备工作,派专人管理,能及时应急;加强应急工程的建设,确保应急工程的质量;完善防汛抗旱工作的监督机制,做好防汛抗旱的检查工作;实行汛期值班制度,密切关注汛期变化,及时提供防汛信息;加强抗旱工作,做好水资源调度工作。

二、防汛抗旱中的瓶颈

(一)保护人民生命的瓶颈

近几年,由于洪涝干旱灾难的多发,灾情严重,使得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胁。在自然灾害的面前,我国防汛抗旱力量还十分微弱,因洪涝抗旱而丧失生命的人民不在少数。面对这种情况,我国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虽然我国防汛抗旱工作已不断完善和改进,但自然的不可抗性,使得防汛抗旱工作有些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因此,为保护人民生命,减少因灾害而丧生的人数,基层防汛抗旱工作必须有新的突破,加强预防和应急工作。

(二)生态治理上的瓶颈

我国目前仍是以经济建设为发展重心,在发展经济建设时,忽略了环境保护问题。甚至一些经济的发展是以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进行的,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而防汛抗洪工作在生态环境的治理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基层防汛抗旱工作缺乏生态治理的技术,无法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中的问题。

(三)应急管理上的瓶颈

应急管理是防汛抗旱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洪涝和干旱是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突发性,难以正确的预测,因而,在洪涝干旱灾难发生之前,就必须进行预案的制定,做好应急准备,以防不时之需。但目前来说基层防汛抗旱在应急管理工作上还不够完善,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进行预警,也缺乏预防备案来应对突发问题。其在物资准备上还有所欠缺,导致发生危机时,物资不足以满足需要。

(四)管理模式上的瓶颈

在基层防汛抗旱工作中,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一味的建设应急工程却忽略了建成后的管理工作。而且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管理监督力度不够,现有的管理模式已无法进行有效地管理,使得其在进行防汛抗旱工作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何转变管理观念,调整管理模式,已成为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课题。

三、解决瓶颈的对策

(一)对洪水进行科学预防

对洪水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是我国防汛抗旱工作中的重点部分。

实现洪水的有效控制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建立适当的防洪工程标准体系。所指定的防洪标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结合我国洪水灾害的实情和特点。在实施防洪工程时,要注意其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要加强对江河、湖泊的治理工作,更新河道整治技术,加快堤坝建设的进程。有效管理水库,确保水库运行安全。

对洪水进行有效控制,要求建立符合当地状况的洪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按流域划分水资源,进行科学调控和合理利用,有效利用洪水的水、沙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洪水来合理调配河流水、沙,以维持河流水沙的平衡,有效利用洪水来对江河湖泊的水质进行改善。

(二)构建干旱风险的工程

对于抗旱工作来说,建立干旱风险管理体系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管理,改善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建立健全的国家抗旱组织指挥体系,壮大抗旱队伍,完善抗旱的法律法规,严格贯彻执行;要建立抗旱风险预测系统,加强对干旱灾害的预警,绘制干旱风险图。

构建干旱风险工程,要求对旱情进行跟踪报道,进行统一的指挥工作,对发生干旱灾害的地方立刻采取应急措施,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及时提供准确的灾情,保障应急支援和物资的准备工作,加强对抗旱救灾的宣传和教育,对抗旱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防汛抗旱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快法律管理体系的建立。要对防汛抗旱进行分级管理,细化分级管理,落实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在抗旱方面,要建立自治区、盟市海的旗县的三级抗旱服务组织。

结束语

面对我国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层防汛抗旱工作需要突破瓶颈,加强管理,以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各部门的共同重视

基层防汛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是需要各单位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完成的。基层防汛抗旱工作需要有县级政府、上级部门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以促进基层防汛抗旱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改进技术,建立制度,充足物资。因此,这就需要防汛抗旱工作的上级领导给予资金、项目、设备和技术上的支持。各县级政府需要按防汛抗旱管理条例给予部门预经费的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各人员的特点将其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辖区内的镇、办事处、社区要从安全角度,配合好县级水利部门工作要求。真正落实防汛抗旱的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智吾.坚持科学防控发挥制度优势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J].中国水利,2012,(14)

[2] 张志彤.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1,(6)

[3] 程松园.抓好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工作[J].管理学家,2012,(1)

水旱灾害的防治篇3

自今年5月1日起,我县已全面进入汛期。为了扎实抓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地区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对当前防汛抗旱工作安排如下。

一、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

防汛抗旱工作重于泰山,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必须警钟长鸣、高度重视。一方面,受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和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点滴”效应天气造成的暴雨、冰雹灾害和干旱灾害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我县河流防洪标准较低,水利设施不配套、渠系不完善、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致使山洪灾害影响范围较广,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不强。因此,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对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汛情灾情的严峻形势要有清醒的估计,对防汛抗旱各项措施要有周密的部署,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常备不懈,在思想上早准备、工作上早部署、措施上早制定、责任上早落实,全力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努力降低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强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要突出抓好防洪隐患排查。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防患未然、防大于救、防救并重的思想,立即组织力量对全县防洪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尤其要按照“查细、查实、查严”的要求,对城镇防洪设施、各类病险水库、水电站、在建水利工程、工矿企业、中小学校、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地段的隐患进行排查整治,切实做到不留漏洞、不留死角、立查立除、确保安全。

(二)要突出抓好病险水库和水电站安全度汛。病险水库和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历来是我县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薄弱环节。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务必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严防死守、杜绝险情,确保病险水库和水电站安全度汛。同时,要集中一切力量,调动一切因素,利用一切资源,抓紧抢修去年以来的水毁灾毁工程,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加快在建水利工程建设进程,努力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三)要突出抓好城镇防洪安全。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树立城镇建设与平安保护并重的思想,迅速组织力量对城镇河道、排洪渠、排污沟等进行行洪清淤,坚决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洪涝灾害。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河道违章建设、乱采乱挖和乱弃废渣等侵占河道、侵占排洪渠和排污沟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水事秩序。同时,要扎实抓好农村集镇、自然村寨和中小学校等重点区域的隐患排查治理,针对不同重点地段和重点部位的实际,制定严密的防汛方案,落实有效的除险措施,确保不发生险情和灾情。

(四)要突出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我县地质灾害隐患比较多,一旦发生暴雨灾害天气,就会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抓紧组织人员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环境复杂的集镇、村寨、学校、工矿企业、交通干线等地段进行排查、监测和整治,并通过建明白墙、发明白卡、树立警示牌、明确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等方式告知广大群众,让群众知灾、识灾,关键时刻能避灾,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要突出抓好工矿企业尾矿坝、灰渣坝安全防范。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煤矿、非煤矿山和火电厂等工矿企业尾矿坝、灰渣坝的管理,明确监管职责和企业的主管责任,制定扎实有力的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抽调专门人员进行监测管护,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尾矿坝和灰渣坝立即进行除险,保证不发生安全事故。

(六)要突出抓好抗旱减灾工作。就我县干旱灾害易发的现实,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早作准备、全面安排、强化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巩固和维护好去年大旱期间建设的各类应急水源工程,因地制宜兴建小型蓄水、引水、提水等各类抗旱设施,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着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切实加快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同时,要针对近几天气温高、部分地方旱象露头的实际,立即组织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指导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尤其要注重把握气候变化,及时调剂、调运好种子和种苗,做好各类生产物资的充分准备,一旦气候好转,抓紧组织抢墒移栽烤烟、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保证高质量地圆满完成各项农业生产任务,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

(一)要强化领导责任。各乡镇必须把防汛抗旱工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作和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研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第一线,加强检查督促,切实做到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以极端负责的精神、极为扎实的作风、极其细心的工作,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全力抓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二)要强化监测预警。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和汛情的发展变化,随时分析会商,有效增强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尤其要加强局部突发性灾害的预测预报,准确分析影响时间、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及时预测发展趋势,并预警信息,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继续做好防雹防雷等灾害预测防范工作,适时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努力减少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国土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群防、群测、群治。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短信、无线通信等各种途径,及时传递雨情、水情和灾情,及时向广大群众灾害预警信息,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

(三)要强化协调配合。防汛抗旱工作是一盘棋,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事。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步调一致、服从指挥调度,切实担负起防汛抗旱保民生工作的职责任务,真正形成防汛抗旱工作的强大合力,着力把防汛抗旱各项工作抓好抓实。同时,要注重发挥武警和消防官兵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协调,有针对性地制定抗洪抗旱抢险的各项应对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水旱灾害的防治篇4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旱灾害;辩证关系

1 我国发生的水旱灾害状况

我国是水旱灾害多发的国家,几乎每年都有水旱灾害的发生。2012年7月2日内蒙巴彦淖尔洪灾、7月22日北京房山区、河北涞水野三坡、7月23日四川泸州水灾、7月26日天津水灾、7月28日新疆和静、8月4日大连水灾、8月4日湖北十堰等地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

2 水土流失是导致水旱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我国多地多时段发生水旱灾害,虽有气候异常、降雨集中等“天灾”因素,最关键的是河流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增加了洪水中含沙、含泥量,加快了洪水下泄的速度,减少了洪水汇集的时间,增加了洪水的破坏力。

水土流失使河床升高、库容萎缩、湖泊变浅,河湖库等危害,水工程的分洪、延洪、蓄洪能力降低甚至丧失。暴雨一来,瞬间汇积成流,洪水泛滥;雨水一过,无可用之水,旱象连续,田地干裂。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旱涝等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超过两个三峡水库的静态投资。据资料报道,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每年有50亿吨泥沙流入江河湖泊。

3 水旱灾害加重水土流失

水土损失是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是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四项自然因素必须同时处于不利状态,特别是坡陡、暴雨、土松、无植被状态下,水土流失才能发生与发展。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处于有利状态,水土流失就可以减轻甚至制止。

旱灾害发生时,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墒情不足以维持植被生长的需要,植被、作物等等因旱导致死亡、腐烂。洪涝灾害发生时,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周围水分过多,不能生长甚至死亡。遇到强降雨径流,随水移动,使土壤失去了植被保护,加剧了流失强度,土壤养分降低甚至丧失,植被生长不良,植被生长不良又会导致水土流失的强度加强,形成恶性循环后,最后植被不再存在,形成剧烈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泥石流,高强度的水流连泥带石,冲击力非常大,破坏性强。但如果那个地方植被比较好,树根扎下去了,就能固定住,水不容易下来,下来也不容易带走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4 减轻水旱灾害、水土流失措施建议

国家对水患治理高度重视,提出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强调“中上游地区要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行封山育林,防止水土流失,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首先是治水与治土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坡地耕种问题。陡坡开垦坚决停下来,以退耕为契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实行农、林、牧结合,果、茶、药并重,产、加、销一体,山、江、湖齐治。大力发展坡改梯和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产量和复种指数,不能实行退耕和坡改梯的地方,要限期改顺坡耕作为等高耕作、沟垄种植,研究和推广有利于蓄水保土的农艺、农耕措施。

其次治水与兴林相结合,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以天然林保护为契机,推动我国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促进有林地区经济结构的大调整。要健全森林功能,扩大生态公益林的比重,增强防护林体系的投入力度和管护措施,科学布局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风沙防护林、公园景观林、建设用材林和经济林、薪炭林,在江河的源头、两岸、库周、湖畔建立永久禁伐区或有限禁伐区;要改善林种结构,实行乔、灌、草立体种植,多树种混合交叉,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协调发展,建设稳定、长期、永续的森林资源体系。

再次,治源与治流相结合,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干支流上游拦蓄工程建设的力度。一头是把住洪水和泥沙的来源一关,在上游地区以小流域为单位,打破条块分割,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耕措施齐上,山上植树种草“戴帽子”,山坡改梯修渠“系带子”,山沟修库建坝“穿鞋子”,使水下山而土不下山,水出沟而泥不出沟。特别是要把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山地灾害切实重视起来,列入水土治理的重点工程。

5 结论

水旱灾害的防治篇5

关键词:新时期;防汛抗旱;成效;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6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如何进一步抓好防汛抗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始终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重点就新时期下如何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浅谈几点看法,敬请批评指正。

1新时期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

1.1 以人为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头等大事,努力减少洪涝和干旱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威胁,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工作中需要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线,把防洪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抗旱保供水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洪水资源,通过洪水管理和全面抗旱,最终实现人与水的和谐。

1.2 人水和谐。我国一些地方的防洪工程治理给人们的启发:坚固的堤防,幽雅的环境,体现“人水和谐”的理念,强调地域性、现代性、文化性而淡化工程痕迹,达到了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的境界。建设水利工程体系,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又发挥人水相亲的平台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正是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渴求。

1.3 应急管理。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时期国家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速,如何强化预案预测预警工作,适时推出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已成为各级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成为检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防汛抗旱工作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大江大河治理的保证期望值越来越高,同时大量的中小河流、山洪等灾害却频繁发生,而且公众对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更为关注,防汛抗旱工作影响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

2 存在的问题

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相比,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汛抗旱工程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的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保障体系与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的技术水平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预测预报和监测能力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不相适应。

3 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措施

3.1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

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是对我国传统治水思路的历史总结和升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两个转变,必须把确保人的生命安全、饮水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在工作取向上,要改变人水对立的传统模式,尽快树立起人水和谐,洪水也是资源的新理念,既要防止水伤人,又要防止人伤水,尽可能地利用雨洪资源;在工作措施上,要改变单一防守、单一抗旱的传统模式,做到既注重防守,又注重给洪水出路,不断提高洪水的可控可管可用度;在抗旱中要不断优化配置水资源,尽可能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兼顾生态用水,不断拓宽抗旱领域。总之,要通过大力推进两个转变,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线,理性协调人水关系,承担适度风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洪水资源,通过洪水管理和全面抗旱,最终实现人水和谐,尽可能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全面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

坚持夏汛冬防,夏灾冬治,把防洪抗旱工程作为冬春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方面,要坚持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山区抗旱水池等工程的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另一方面,要全面排查现有水利工程险情隐患,并结合汛前、汛中检查出的问题,以抢险的精神抓紧险工险段的整治,绝不允许有险不整,带险入汛。最后在整治工程明险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消除工程隐患,对影响防洪安全的水井、钻孔,要坚决予以封堵;对影响工程安全的蚁穴,要灭杀处理,以防后患。通过全面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和各类工程整险除险,不断提高抗灾减灾的综合能力。

3.3增加适应洪水的能力减轻灾害损失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审视防汛抗旱的思路和做法,克服传统的缺陷和不足,采取综合措施,科学调度洪水和抗旱,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承担水旱风险,规范人类行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条件的现实告诉人们,无论洪水灾害还是干旱灾害,往往大大超出人类控制能力,完全控制洪水、彻底消除洪水灾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洪旱情面前,需有更为理性地规范人类自身调控洪水的行为,并且努力增强自身适应及承受洪水风险的能力,以赢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在强调依靠工程手段消除洪水风险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增强人类社会自身适应洪水的能力,减轻灾害损失,且从总体上削弱其不利的影响。

3.4着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各地要按照《防洪法》和《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组织管理,逐步建立起机构健全、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程序规范的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各级防办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调动各成员单位参与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作用,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权责明确、步调一致的联动机制;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修订完善各类预案、集镇应急供水方案和加强工程用水调度为重点,增强防汛抗旱的应变能力;要继续加强各级防办能力建设,及早理顺防办机构,开展防办规范化建设,使之与所履行的职责相适应,绝不允许出现汛前凑班子、汛后散摊子的现象;要努力增加防汛抗旱的经费投入,制订、完善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各项制度,做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要关注防汛抗旱的社会属性,更加注重调动社会力量,研究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大力推行洪水保险、旱灾保险,逐步完善防汛抗旱社会化保障体系。

4 结束语

水旱灾害的防治篇6

一、灾害基本情况

㈠气象灾害

1、干旱灾害。今年6--7月份,我县降雨明显偏少,气温偏高。6月18日到7月4日,全县大部分地区近30天高温无雨,总降雨量只有历史同期平均值的7%,为10年来同期最少,致使全县12个乡镇186个村、20.2万人不同程度受旱,影响农业生产和工业企业正常运行。全县农作物的受旱面积达27.93万亩,其中重旱19.95万亩,损失粮食产量9515吨,损失油料产量588吨,损失烟叶产量18460担,损失柑桔产量15918吨,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元。同时,因干旱缺水全县有614万千瓦水电装机不能正常发电,比去年同期减少发电量40%以上,因缺电致全县水泥厂、金属硅厂等重点企业不能正常生产,造成经济损失4300万元以上。这次旱灾损失较严重的是茅坪、泄滩、沙镇溪、梅家河、周坪、杨林桥等6个乡镇。

2、暴风雨灾害。7月上旬,全县多次出现强降雨,先后发生了“6.30”、“7.10”、“7.15”等暴风雨灾害,特别是7月8日至10日的持续强降雨最为严重,这次暴风雨导致全县农作物受灾15.37万亩,绝收面积1.73万亩,冲毁耕地1815亩,因灾倒塌民房37户、78间,其中倒光28户、62间,同时造成九畹溪旅游公司、板桥河水库施工现场的部分临时设施被洪水冲垮,两河口镇太平河流域颜家台段、郭家坝镇文化村、西坡村的部分河堤被冲毁。全县公路出现大小坍塌512处,完全中断交通的6处,其中水田坝乡对外交通全部中断。这次突发性暴雨还诱发了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杨林桥镇和尚岩出现岩崩险情,两河口镇谭家河朱家坡发生滑坡险情。据统计,因暴风雨灾害,全县12个乡镇的14.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其中水田坝、两河口、杨林桥受灾最为严重。

㈡地质灾害

今年1—9月,乡镇上报各类地质灾害(含险情)10处,总规模达600万方,涉及屈原、水田坝、两河口、郭家坝、周坪、杨林桥等6个乡镇、10个村、330户、1362人、851间房屋,紧急转移134户、402人,县政府决定实施搬迁安置105户、316人。

上述地质灾害中,按乡镇划分,屈原镇1处,水田坝乡1处,两河口镇2处,郭家坝镇3处,周坪乡2处,杨林桥镇1处。

按时段划分,其中1—4月份发生2处,5月份发生1处,6月份发生2处,7月份发生3处,8月份发生2处。

按类别划分,滑坡险情8起,涉及8个村的219户、1016人、584间房屋;危岩体2处,涉及2个村的111户、346人、267间房屋。

今年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险情有:郭家坝镇王家湾、莲花沱滑坡险情,杨林桥镇和尚岩岩崩险情。王家湾滑坡体位于郭家坝镇擂鼓台村,滑坡体前缘高程140米,后缘高程370米,分布面积约31.9万平方米,总体积约223万方,共危及75户、529人、230间房屋(含王家湾小学师生298人),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国耀、省教育厅厅长路钢等领导到现场指导救灾,决定对受威胁最严重的22户、62人和王家湾小学实施搬迁重建。莲花沱滑坡体位于郭家坝镇楚王井村,滑坡体前缘高程位于135米以下,后缘高程560米,纵长约1200米,横宽250-460米,滑坡体总方量约1200万立方米,该滑坡体曾于2004年7月和2005年3月发生大范围变形,今年8月25日,滑坡体后缘局部地段出现新的变形。险情发生后,县救灾办组织县国土资源局、移民局、房管局到现场踏勘,并请省市地质专家到现场对滑坡体进行科学论证,目前已将受严重威胁的14户、32人全部实行紧急撤离,加大对滑坡体的专业监测。和尚岩岩崩位于杨林桥镇赵家山村,属2000年省地勘院调查的全镇15处重大隐患点之一,该危岩体2004年10月曾出现险情,当时已将危害严重的一孤岩人工剥除,在一定时期内比较稳定。自今年7月9日以来,受长期干旱和持续强降雨影响,危岩体变形加剧,该危岩体后缘形成长约60米,宽5--53厘米的裂缝,裂缝将危岩体所在的山脊切割成三面临空的鹰嘴岩状,危岩体与母岩有脱离迹象,共危及97户、298人、225间房屋和两家企业,险情发生后,省市县领导和地质专家到现场踏勘,决定将险区内的76户、231人先期实施搬迁安置。

二、主要工作措施

㈠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领导责任制落实

全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救灾指挥部,调整充实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县救灾办、防汛办、防雹办“三办”值班合并,统一办公,负责主汛期间全县灾情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检查督办等。从5月1日起,县救灾办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办公室内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专人负责值班、专班负责现场救灾,同时,加强了信息传递工作,与县委办、县政府办保持联系,加强了服务协调工作和检查督办工作,确保了各项救灾措施的落实。

县人武部、公安局、气象局、移民局、民政局、水务局、交通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卫生局等相关单位分别成立了防汛抗旱救灾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县人武部、公安局、卫生局还分别成立了防汛救灾应急分队。

各乡镇都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防汛抗旱救灾机构,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了岗位职责,并以文件的形式上报给县救灾办。水库、电站、旅游风景区以及各厂矿企业也分别组建了防汛救灾机构,落实了责任人,明确了责任,制定了防汛预案。

在县防汛抗旱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县救灾办具体负责,把全县各级、各单位的防汛救灾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全县群测群防重点险区险段责任人及联系电话、省市县33处重点灾害点防灾预案、中小型水库渡汛方案汇总,并编印成工作手册,便于查阅,方便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㈡规范和完善了救灾预案,基础工作扎实

一是对每处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都建立了灾害基本情况登记卡,填写了灾情的基本情况、救灾措施等,通过一张登记卡就可以反映灾害的基本情况。

二是每处地质灾害都有国土部门的应急调查报告和具体的处置意见,并督促有关乡镇和单位把救灾处置意见落到实处。

三是所发生的灾害险情都有统计表,涉及的总方量、人口、房屋、灾民紧急转移、搬迁安置人数都如实填报,便于汇总掌握全县的基本情况。

四是按国土部门统一规范的模式和要求,对全县33处省市县地质灾害点重新编制了科学的防灾救灾预案,做到了基本情况清楚,撤离路线明确,救灾方案可行,操作性大大提高。

㈢加强了防汛抗旱工作,做到防汛和抗旱统筹兼顾

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从早着手,提前准备,早部署早落实,并做到防汛和抗旱统筹兼顾,坚持两手抓: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全县所有水库、堰塘、电站的防汛岗位职责,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二是自5月中旬以来,组织技术人员分别到各乡镇对全县的水库、堰塘和电站进行了经常性安全防汛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渡汛。

三是编制了水库、堰塘和电站的防汛调度方案,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进一步完善了防汛抗旱预案和重点水利设施反恐怖预案。

四是始终按照“防大汛、抗大灾,防大旱、救大灾”的基本要求,防汛和抗旱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编制了秭归县抗旱预案,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该留的坚决留,该弃的坚决弃,科学管理,节水抗旱。

㈣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全县863处地质灾害点的预警监测网络,明确了群测群防责任,向灾区群众发放了防灾避灾工作明白卡。

二是5月20日至6月5日,全县组织4个工作专班,对全县12个乡镇群测群防点、专业监测点、县级以上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和二期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以及近期出现明显变形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了灾害点的稳定状况、防灾预案、监测人员和监测实施情况,确保监测措施到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三是6月24日,全县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救灾工作督办会,各乡镇负责群测群防的工作人员和分管防汛救灾工作的领导参加,会议传达了中央、省、市有关防汛抢险工作的重要精神,就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防汛抗旱工作等基本知识进行了集中的培训和指导。副县长郑之彪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2006年全县重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责任状,并对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四是由县救灾办和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根据乡镇合村并组后的实际情况,对全县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点进行核实,整理了地质灾害监测管理及基础资料,进一步规范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五是高度关注每处地质灾害险情,做到有险必查,现场踏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建议,编印地质调查报告。对王家湾、莲花沱、和尚岩等重点灾害点派专人指导现场监测,确保了准确监测、及时预警。

㈤加强了气象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一是强化气象信息预报服务工作。按照“主动、及时、优质、周到”的要求,汛期天气预报和中长期气象趋势预报。今年汛期,共常规中长期天气预报1000多份,汛期预报200多份,制作专题气象信息31期,重要天气报告26期。同时,加强了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为泗溪、九畹溪旅游公司提供气象安全保障服务。

二是认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今年汛期以来,县气象局把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救灾、服务全县国民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工作早安排,人员早培训,高炮早检修,设施早到位,并落实了人影工作的安全责任制。同时,抓住有利时机,科学组织防雹增雨作业,降低灾害损失,特别是“7.7”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全县持续近一个月的旱情。从4月9日第一次作业到8月13日最后一次作业,全县共开展人影天气作业75站次,发射炮弹3326发、火箭弹7枚。

三是加强空管协调,确保安全作业。为了争取空管部门对我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支持,县救灾办、县气象局先后多次与空管部门协调关系,赢得了他们的理解,为人影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㈥各部门密切配合

每次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都是亲临现场,靠前指挥,救灾办积极协调,加强督办,县人武部、公安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水务局、移民局、农业局、卫生局、烟草公司、电力公司等相关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投身于抢险救灾工作之中,帮助灾民生产自救,抗灾保丰收。

“7.10”暴风雨灾害发生后,民政、农业、交通、水务等部门组成四个专班迅速赶到两河口、郭家坝、归州等受灾严重的乡镇,核实灾情,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各乡镇也组建了由乡镇领导带队的救灾工作专班深入各村检查灾情,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抗灾自救。  

杨林桥镇和尚岩发生岩崩险情后,县公安局、武警中队、移民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林业局、气象局等单位都派人到现场参与和服务于救灾工作,确保了灾民在规定时间内紧急转移,确保了灾区的社会稳定。

三、主要体会

㈠领导重视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前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农村、库区重点险区险段,查看灾情,慰问灾民。同时,专题研究灾民搬迁安置工作,确保灾民正常生产生活。

㈡责任落实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关键。在今年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中,县、乡及县直各单位、重点水库、电站都签订了防汛抗灾工作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各级各部门都把防汛救灾工作纳入了主要的议事日程,使防汛救灾工作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㈢检查督办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保证。县救灾办对每处地质灾害的处理结果定期进行跟踪督办,县水务局定期对重点水库、电站的安全渡汛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县民政局对全县灾民搬迁安置进行检查通报等。通过检查督办,确保了各项救灾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了灾民的根本利益。

㈣部门配合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基础。在今年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服从大局,积极参与抗灾救灾工作,这是保证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四、存在主要问题

㈠灾民搬迁安置难度大。今年因地质灾害需搬迁安置灾民126户、383人,其中已经安置的82户、252人,未安置的44户、131人,特别是杨林桥镇和尚岩岩崩险区和郭家坝镇王家湾小学搬迁重建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杨林桥镇和尚岩险区的97户、298人一期安置对象76户、231人中,已安置的仅42户、126人,新房在建的12户、43人,安置没有启动的还有22户、62人。郭家坝镇王家湾小学重建工作仅完成场平,地面建筑刚刚启动,预计到明年初才能建成使用。

㈡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我县是地质灾害重度分布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繁重,但全县地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一遇多灾并发,专业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灾区,客观上影响了抢险救灾工作。

水旱灾害的防治篇7

关键词:防汛抗旱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防汛抗旱是我国政府每年都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这种自然灾害由于其不可避免性,使得人们很是头疼。近些年来的防汛抗旱问题更是严重,因为人们肆无忌惮的对环境进行着破坏,使得生态系统变得不在平衡,致使水旱灾害频率上升,其造成的影响也是越来越严重。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减弱水旱灾害的影响,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却不足以改善全国的整体水旱灾害现状。因此,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努力的改进。争取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一、关于防汛抗旱能力与基本问题

1.防灾减灾基础体系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大江大河部分干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低,全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城乡供水保证率不高,还有2 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

2.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与有效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洪涝灾害监测站点不足,预测预报能力偏低,预警不够及时。此外,旱情监测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比较滞后。

3.防汛抗旱保障能力与社会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防汛抗旱经费投入渠道单一,水旱灾害救助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会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洪水干旱保险还停留在研究层面。防汛抗旱社会管理相对薄弱,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偏弱偏少,抢险和抗旱服务能力普遍不强。

4.防汛抗旱技术水平与现代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防汛抗旱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防汛抗旱工程设备与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效率。

二、关于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发展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出现了,只不过那时候的人们不这么叫罢了,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近些年的事情。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其发展历程。

1.古代人适应水的阶段,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古代的人们适应水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人们属于冷兵器时代,没有先进的生产力,不能构建坚固的水利设施,致使当汛期和旱期来临的时候没有任何办法。对于这个阶段人与水的关系,我国古人有许多论述,大多数的论述内容都是,水是一种变化无常的事物,我们无法控制它,我们只有了解它的习性,然后去适应它生存,因为我们离不开它。在古代也有著名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案例,那就是大禹治水。总而言之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人类主动并力图将其暴露程度降低为零,回避水旱灾害,从而减小风险。

2.近现代人逐渐控制水的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等到了近现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大型机械,可以建设一些水利工程,来防治水旱灾害了。同时,人类改造自然的意愿和能力在增强,特别是人口增加后,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对水进行控制,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来改造河川、调蓄洪水、发展灌溉和供水等。技术的不断进步,需求的不断增多,使得人们的野心开始不断变大。人类在这个阶段认为大自然是可以战胜的,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无限度地改造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此时是人类在降低自己易损性的同时,试图通过各种强有力的工程措施,将水旱灾害的危害性减小到零,从而减小水旱灾害风险。

3.现代人和水和谐共存的阶段,人们经过上一个阶段与水的接触,人们开始发现水是不能够征服的,真正的生存之道就是与水共存,一起和谐发展。在这个阶段里,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不可能将水旱灾害风险“危害性”、“暴露程度”、“易损性”的任何一个风险因素减小到零。相反地,应当采取综合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小水旱灾害风险,实现水早灾害管理的最大效益。于是我国人们开始从各国学习先进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工作,争取早日走上,人水和谐、水旱灾害综合管理的道路。

三、关于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流程

所有工作都有自己固定的流程,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也是如此。目前主流的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流程主要是以下几个步骤。

1.风险识别,水旱风险管理就是风险识别工作,该工作主要是对潜在的各种威胁进行系统的认真的归纳整理,并分析产生不利事件原因的过程。该步骤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出风险的来源、范围以及特性,然后形成文档报告,以便后面工作的开展。

2.风险评估,这里所谓的风险评估,指的就是根据某种灾害所导致的损失的历史资料的记载,然后再根据上一步的风险文档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这一工作中,主要利用的工具有概率统计、洪水风险图、资产评估法、水文水力学法、历史洪水类比法、地貌学法、专家调查法等。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中间步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工作期间,会对上面的俩个工作内容进行综合的分析整理,然后把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及其他因素的风险指标值,综合成单指标值,以表示该地区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的程度,并与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可接受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该地区的风险等级,由此确定是否应该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

4.风险处理,风险处理顾名思义,就是指对某种不利事件进行科学的预防,尽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的一个过程,可以说该步骤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风险处理的主要任务是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佳效益的总目标。当面临风险时,主要思路为采取转移、接受、化解、规避和分担等各种风险处理手段,从这些手段中,选择适当内容,形成最优处理方案。

5.风险管理结果评价,风险管理结果评价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最后一步,该过程的主要工作是对以上每个步骤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每一步骤的可行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档案记录,以便于以后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地说,对于某一地区或流域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以上工作流程是逐步进行的,但每一步工作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防汛抗旱、水旱灾害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和抗旱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不断完善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宁.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与水旱灾害管理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2)。

[2] 刘宁. 进一步提高科学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J]. 求是,2010(08)。

[3] 刘宁.堰塞湖应急处置实践与认识[J].水科学进展,2010,21(04)。

[4] 刘宁.舟曲白龙江堰塞排险与应急疏通减灾工程管理认知[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01)。

[5] 刘宁.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与水旱灾害管理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2)。

[6] 刘宁,杨启贵.唐家山堰塞湖应急除险技术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06)。

水旱灾害的防治篇8

1、坚持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放在首位。由于近期降雨较少,全镇旱情加重,人畜饮水已发生严重困难,为此,各村、各单位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通过临时设立抗旱应急水源组织群众拉运送水等方式,最大限度保证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的正常供给。

2、结合春耕生产,坚持以水定植,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特色优质作物面积,发展高效、节水、耐旱作物面积,以缓解受旱的被动局面。

3、各村、各单位要通力合作,及时掌握旱情动态,为科学指导抗旱抗旱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今年抗旱工作取得新成绩。

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

1、切实落实防汛责任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村、各单位要把防汛抗洪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确定责任人,明确职责。各村委会主任为责任人。各企业厂矿长为企业防汛责任人。镇镇府将分别与各村、各单位责任人签订防汛责任书,责任到人。同时各村、各单位要确定责任性较强的1--3名村、组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为联络员,保障上下汛情及时通报,最大程度减少洪灾损失。

2、切实落实防汛责任制。各村、各单位要认真做好防汛值班制、防汛通讯管理制,严明工作纪律。灾情发生后,防汛责任人要及时通报灾情、组织抢险救灾,同时核实灾情,如实反映灾情和损失,严禁虚报、漏报或不报,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处理。

认真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

各村、各单位要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十六字防汛方针,集中时间,抽调人员,以汛前、汛期、汛后分别组织开展全面细致的防汛安全大检查,督促落实各项安全度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检查中防汛责任人要亲自带头清查管理范围的部分建设项目工程中存在的违章弃渣、弃石挤占河道过水断面,人为造成新的洪水威胁的现象。各村各单位企业要按照“谁设障、谁清障”的原则迅速组织人力物力机械设备等积极疏通河道,确保河道引洪畅通。

着力抓好防御山洪灾害的工作

上一篇:重症医学科小讲课范文 下一篇:防治地质灾害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