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碳生活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0-23 11:31:53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篇1

关键词: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理念;认知状况;调研

基金项目: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编号:10scx08)资助

作者简介:于 洋(1989―),男,上海崇明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财务管理大学生。

靳 磊(1965―),男,安徽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0016704

1 引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方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人类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一次变革,低碳经济与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息息相关。城市是碳排放最集中的地方,据统计,城市能源消耗已经超过全球能源消耗的70%。据权威调查显示,1999~2002 年间,每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经占到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 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1]。因此,在城市居民中倡导低碳消费观念,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对于促进低碳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城市居民对低碳理念和低碳消费的认知状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地区部分在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分析。

本次社会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对低碳消费理念的认知状况、了解低碳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倡导低碳消费理念的态度,以及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情况等方面。调查对象为上海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

在校大学生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组织部分,现代大学生活园区已成为城市不可忽视的重要消费群体。本次在校大学生主要选取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3所大学,即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3所学校被调查学生各占1/3,且以本科生为主。课题组利用双休日,在3所校园共累计发放2 120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2 064份。

社区居民主要分布于上海闵行区和徐家汇区,均为较为成熟的社区,居民构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居民构成包括三资企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民营单位职工,以及个体经营者等。课题组通过开展“低碳社区行”宣传活动和走访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 098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 085份。参与调研的人群中,男性为484人,女性为601人,其年龄结构见图1。

在本次社区调研中,18~29岁的80、90后年轻人占比为58%,他们中的大部分受教育程度均为大专、本科及其以上。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13%,这个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为高中、中专乃至初中、小学学历,一部分则为硕士及其博士学历(图2)。

2 城市居民对低碳消费理念的认知状况

2.1 在校大学生的认知状况

调查显示:63%的接受调查大学生对“低碳消费”这一概念比较了解或十分了解,这反映了超过6成的大学生青年关注低碳消费,但是也有36%左右的人只是“听过却并不太关注”,这说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对低碳消费的认知较为缺乏(图3)。

お2.2 社区居民的认知状况

在社区居民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低碳消费”在社区居民中还是有极高的“声誉”,绝大多数居民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了“低碳消费”的概念,如图4图示,占被调查人数的90.23%。同时,也发现在选择听说过“低碳消费”的居民中,绝大部分只是听过这个词汇,而不了解低碳消费的真正涵义和意义,说明社会公众对低碳和低碳消费的认知还不够深入。

3 城市居民获取低碳知识的主要途径

3.1 在校大学生获取的途径

调查显示(图5),“互联网和报刊杂志”是大学生了解低碳知识的主要途径,紧随其后的是户外公益广告和专题节目宣传。可见,网络媒体是大学生了解认知低碳的主阵地,影响力较大,这也符合信息化社会的实际。然而,通过专业学习了解到“低碳”的人数却远远落后于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其他渠道,这说明高等院校在传播低碳等新知识方面做的还很不够,如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大学生中加强低碳等新知识教育成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3.2 社区居民获取的途径

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多,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图6),通过互联网了解“低碳消费”的人次最多,高达789人次,占接受调查总人次的32.64%。其次,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渠道了解的人有559人,占总人次比为23.13%,接下来依次为“各类宣传活动”(477人,占19.74%)、“报刊与杂志”(347人,占14.36%)和“学校教育”(202人,占8.36%),而通过“亲朋好友”途径了解低碳知识的人数最少(43人)。说明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接受信息的最佳选择,甚至超出了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另外,“宣传活动”在帮助社会大众获取低碳新知识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

4 城市居民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

4.1 在校大学生的态度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图7),70.35%的人表示大力支持倡导低碳消费理念,17.83%的人保持中立,10.66%的人认为倡导低碳消费理念难以付诸行动,极少数人表示反对。总体看,多数大学生对于倡导低碳消费态度积极,表示支持并热情较高。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对倡导低碳消费还持中立或怀疑态度,说明普及低碳知识、在全社会树立低碳消费理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4.2 社区居民的态度

调查显示(图8),在接受调查的1 085位居民中,表示支持低碳消费,认为低碳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有820人,占76%;不支持,认为低碳会降低生活质量的有14人,占1%;表示中立,认为低碳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的有144人,占13%;对低碳消费表示不确定的107人,占10%。总体看,在社区居民中,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低碳消费最终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也愿意亲身参与低碳消费实践。但也注意到有一部分居民对低碳消费还缺乏了解,对低碳消费的态度也不够明确,甚至还有极少数居民认为低碳消费会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广泛宣传低碳及低碳消费的知识,对于提高居民的低碳意识、树立低碳消费理念有着重要意义。

5 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

5.1 大学生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

为了解目前大学校园及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状况,问卷调查表中设计了两项内容,一是对周围同学有无节能环保意识的调查,二是对所在学校水电资源浪费情况的调查。

调查显示,“有环保意识”的比例达到71.5%(图9),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有相当一部分同学(21.9%)偶尔会注意节能环保,甚至有少数同学(6.6%)从没注意节能环保。对所在学校水电浪费情况的调查中(图10),认为非常严重或有些严重的比例达到52.2%,认为“使用正常合理”的比例为39.9%,说明大学校园水电浪费现象较为突出,分析其原因除了管理上存在问题外,同学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在调查中发现主动关灯的人比较少等。这反映了一些高校对于节约用电还不够重视,大学生节约使用资源的意识还有待于加强。

节能环保是低碳消费的重要目的与内容,很多大学生对于低碳消费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从理念上的支持者,到行动上的实践者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并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低碳的倡导者。

5.2 社区居民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

为了解社区居民在低碳消费方面的生活实践情况,课题组同学在问卷调查的同时,针对一些人群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如在问卷中低碳生活的选项中,选择最多的两个分别是:“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如生活用水循环利用,选择低能耗电器等”以及“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分别占到86.2%和80.2%。愿意有计划地购物,适度消费,减少浪费占到了79.3%。愿意进行交换、捐赠、改造多余废旧品,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的占到了73.7%;愿意采购环保家庭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如用手帕代替纸巾占到了65%。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悄然发生了改变,大多数居民能够接受低碳消费方式,并愿意积极参与实践,并付出努力。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居民对于低碳消费的方式与技巧还不甚了解,希望能够在这些方面给予指导和宣传。

6 结语

从整个调研结果看,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城市居民,对于低碳消费理念认可度较高,但对于低碳消费理念内涵的认知还处在浅层次。对于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多数人表示接受和支持,但其低碳消费意识和低碳生活习惯还没有形成。对于获取低碳和低碳消费相关知识的途径,首先是网络媒体,其次是电视广播、报刊以及各种宣传活动等,但对低碳及低碳消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和全面。高校大学生对宣传倡导低碳消费理念有很高的热情,但缺少系统的低碳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平台,从而未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宣传作用。调查还显示,大学校园资源浪费现象和社区居民高碳消费生活习惯问题突出,改变传统消费模式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1)加大低碳宣传力度,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各种公共媒体和宣传渠道,以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全面系统的宣传低碳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传统消费方式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让居民真正认识低碳消费的内涵。积极宣传和引导,改变和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使城市居民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注意生活中的“低碳细节”,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珍惜能源,物尽其用。如,拒绝“一次性”消费、“便捷“消费以及“高能耗”消费,戒除“面子消费”、“炫耀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陋习。让低碳消费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逐渐养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和习惯。倡导“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的消费者责任,培育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2]。

(2)高校应加强低碳知识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低碳实践活动平台。高校应该成为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传播的重要阵地,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主旋律,低碳消费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根据办学条件适时增设相关专业,培养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或增加低碳知识通识类选修课程,以加强对学生的低碳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和低碳消费理念。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学团组织积极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等方面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低碳理念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

(3)发挥政府在倡导低碳消费模式中主导作用。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建立健全低碳消费制度体系,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产品推广扶持力度”和“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投入”等。政府应通过政策对居民消费进行合理引导,比如对水、电等能源类消费品的使用采取价格累进制,加强价格调控的引导功能;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法规来鼓励消费节能产品和使用节能新技术;加强对住房、汽车、装修等高档消费的政策引导,戒除炫耀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陋习,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政策层面鼓励循环产品的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等。同时,政府部门在低碳消费方面也应该做出表率,带头节能减排,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开支,不搞形象工程,戒除政府部门中的浪费现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殷 耀,赵仁伟.聚焦城市居民“低碳生活”[N].经济参考报,2009-09-08(7).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篇2

一、建立馆校双方定期沟通联系的交流机制

馆校共建涉及到双方单位,要使共建活动有序地开展好,必然离不开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为此,学校与低碳科技馆形成了开学初一起商定共建活动计划,学期末对共建活动进行总结交流的交流机制。双方互相把对方的活动有效地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计划中。在具体活动的开展中也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下去。同时通过共建这个平台,馆校双方辅导老师也有了一个交流的机会,大家在低碳教育领域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科技馆成为学校开展低碳教育的实践基地

1.依托场馆资源在参观体验中感悟低碳理念

低碳科技馆里面有三层展厅,每层展厅主题不同,内容丰富。比如一楼的儿童天地展厅,设立了低碳实验室、池塘奇趣、穿越丛林、田园历险和科学探索基地等项目。学生在玩、看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对低碳有了一定感悟。比如全球变暖展厅,它是低碳科技馆的核心展项,采用4D动感黑暗乘骑形式,充分利用了现场实景、立体电影、现场特技和多自由度动感轨道车等多项高科技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全球变暖后人类将面临的各种灾难,从而认识到低碳的必要性。低碳科技馆还有碳的循环展厅、低碳城市展厅、低碳科技展厅、低碳生活展厅,通过参观与体验学生对低碳的认识会一步步加深。

2.依托场馆资源在探究活动中深化低碳教育

除了常规展项外,低碳科技馆还为学生设计了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深入了解低碳。

(1)低碳科普实验公开课活动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也能更好的参与低碳活动。低碳科技馆为学生设计了“科普实验公开课”活动。“神奇的泡泡”就是是专门为低年级小朋友设计的低碳课程。科技馆的老师给小朋友们进行了生动有趣地讲解与演示,同时还告诉小朋友们泡泡水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制作以及如何制作。小朋友们领取了肥皂水后开始吹自己的泡泡,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泡泡飞向天空,这些泡泡也带着小朋友们对低碳生活的美好愿望。

(2)低碳科学拓展课程学习活动

低碳科技馆为学生精心准备了“航模”“趣味实验”“互动游戏”“低碳手工创意”等多种能渗透低碳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在双休日开展。学生可以通过学校联系,也可以自己进行预约,活动时间比较灵活。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较好地增长了低碳知识。

(3)主题科学课程体验活动

低碳科技馆为我校学生设计了“生活和能量”主题科学课程。首先,辅导员给学生讲解活动内容及要求,给学生下发《生活和能源》主题活动单,让学生在参观、体验等活动中填写好活动单。学生在低碳科技展厅参观各种各样和能源相关的展项,例如“智能电网”“能源2050”和“太阳能热发电”等。通过参观与辅导员讲解,学生了解到原来生活中存在动能、势能、声能、电能、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等,它们之间并不是独立分开的,经常在互相转化着。接着,学生来到全球变暖展厅,乘坐导览车亲身体验了全球变暖的情景。在整个探究和体验的过程中,大家手拿主题活动单,边思考边填写,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许多课本内外和能源相关的知识。最后,同学们来到了科学实验室,分组体验了“羊族大逃亡”“疯狂的水果”“摩天轮”和“太阳能车”拓展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又一次感受了能源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节约能源、低碳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学校成为科技馆普及低碳理念的教育基地

1.建立固定的校园低碳宣传阵地

为了更好地在校园中向学生普及低碳理念,开展低碳教育,我们在学校的科技长廊中建立了低碳教育专栏。该专栏内容由低碳科技馆负责,定期来学校展出有关低碳教育的宣传图板。在第一期的专栏中,一方面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情况,倡导学生在家庭进行垃圾分类,从而实践低碳理念。另一方面也介绍了低碳科技馆开展的一些与低碳有关的实践活动,邀请学生积极参与低碳科技馆的各项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渗透低碳意识。

2.邀请专家进校园传播低碳理念

低碳科技馆有着良好的社会资源,建立了科普专家讲师团。由他们安排专家来我校开展低碳教育的讲座,向更多的学生传播低碳理念。本学期在低碳科技馆的安排下原杭州市科协原党组书记洪芳柏高级工程师给同学们上了十分生动而有意义的一课。洪工程师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给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低碳生活,并从全球气候变暖的角度分析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同时,洪工程师也对同学提出了要求,希望我们的同学能从自己做起,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在生活中做到“低碳”。

3.指导学校开展好低碳教育活动

低碳科技馆拥有比较专业的辅导队伍,在开展低碳教育活动中非常有经验。为此,学校在低碳科技馆青少年科技辅导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开展了“碳排放计算”和“减少碳排放”活动。本活动在一周内进行,每个学生在家里进行碳排放计算,看看家庭一周到底会有多少碳排放。然后按照班级进行统计,最后全校的参与班级一起汇总。为了让每个学生更好的行动起来,学校还专门制作了活动手册,把需要学生填写的数据直接写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通过活动与计算,学生比较直观具象地感知了什么是碳排放,为什么要碳减排。

在“减少碳排放”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在家里一周内做到“七个一”和“三个多”。“七个一”指每周绿色出行一天、每周素食一天、每周手洗一次衣服、每周少看一小时电视、每周少搭一次电梯、每周收集一次洗澡水冲洗厕所、每周少喝一个瓶装水。争取每人每周减少20千克二氧化碳。“三个多”指花草多种养、垃圾多分类、户外多运动。我们在活动手册中编印了记载表格,要求学生一周后对家庭一周7天的碳减排情况进行计算与统计。最后汇总各班数据,汇总参加班级的碳减排情况。通过本活动,学生知道了碳排放是可以控制和减少的,低碳生活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篇3

【关键词】低碳消费;问卷调查;长株潭

一、问题的提出

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以CO2为主)排放。低碳消费是一种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消费。消费者作为实行低碳消费的最小单元,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许多消费者已经充分意识到低碳消费对于自身生活及城市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已从日常小事入手,开始培养科学的消费方式。但不容否认的是仍有部分消费者对低碳消费概念比较模糊,“过度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不良观念仍然存在。面对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消费已经成为建设两型社会,保护蓝天碧水的必要举措。有鉴于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长株潭消费者低碳消费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旨在为促进低碳消费、引领低碳生产、建设两型社会提供参考。

二、调查设计与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在2014年5月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长株潭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认知和态度、了解消费者低碳消费的实践情况以及影响低碳消费实践的因素等方面。样本选择上,我们选取了长株潭地区人流量大、商业繁华的10个商圈(具体见商圈分布),每个商圈驻点通过街头拦问的方式调查50个消费者,共访问500名消费者。样本涉及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本次调查回收的问卷共500份,剔除掉前后矛盾以及填写错误的问卷,统计出有效问卷486份,问卷有效率97.2%。数据统计处理采用Excel软件。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消费者对低碳消费持有积极态度,但低碳概念的认知比较欠缺

调查表明,对于“低碳和您的日常生活关系大吗?”和“了解低碳理念后,您会积极响应低碳消费吗?”,调查结果表明,68%的消费者认为低碳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说明他们对低碳生活的支持度较高,有27%的消费者觉得自己的生活和低碳“在某些方面有点关系”,而认为“关系不大,那是政府的事”只占5%;另外,对于在理解低碳理念之后,有80%的被调查消费者“会响应而且会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践行低碳消费,不过也有14%的消费者选择了“无所谓,只要不影响自己的生活”,更有6%的消费者选择了“不会,不想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这说明消费者对低碳消费持支持的积极态度,意愿上也希望践行低碳消费。

另一方面,81%的消费者通过各种途径只是听过或是知道低碳消费的少数内容,这些消费者还将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生态消费几个概念混淆起来,也基本未听说过碳足迹、碳标签等新名词。而只有19%的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相关含义和内容较为熟悉。对于“低碳消费是否会降低生活质量”,49%的消费者认为不会降低生活质量,30%认为会稍微降低,21%认为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这说明低碳消费在全社会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人们对于低碳消费的认识并不深入,绝大部分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仍然需要我们大力倡导低碳消费理念,广泛宣传、普及低碳消费知识。

(二)低碳消费实践度不高,是否实施低碳与个人收入和产品定价关系密切

1.日常生活习惯的低碳消费实践分析。

我们选取与消费者日常生活习惯相关的问题,如“是否经常使用环保购物袋购物?”、“是否对电子设备充电完成后拨离电源?”、“是否对家庭生活废水二次利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58%的消费者都“能经常使用环保购物袋”,也有42%的消费者明确表示为了方便而用一次性的购物袋;在使用完电子设备充电器完成后,63%的消费者“主动自觉拔离电源”,也有24%的消费者“偶尔能做到”,不过也有13%的被调查对象“做不到”;对于家庭生活废水的二次利用,有超过70%的消费者“不能做到”,位居榜首,不过也有25%的消费者“能做到”,也有5%的被调查对象“从来不做”。上述调查结果说明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低碳消费实践度较低,很多的低碳实践取决于是否会影响自身正常生活,是否方便、省事、省力。

2.购物方面的低碳消费实践分析。

有关“您购买东西是否会选择低碳节能型?”、“如果购买低碳产品,在对比同类普通产品,您愿意付出多少额外费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购买低碳节能型产品,“经常购买低碳节能型产品”的消费者占到41%,比重最大,“有时选择购买低碳节能型产品”的消费者为31%,“偶尔购买低碳节能型产品”的消费者占28%;那么对于购买的低碳节能型产品价格高出普通产品的“10%以下”,有54%的被调查对象能够接受,而价格“超过10%~25%”的,35%的消费者愿意购买,当然价格“超过25%",只有11%的消费者愿意支付。居上所知,要引导人们采取低碳消费实践除了宣传教育外还需要利用经济杠杆来调节控制,一方面可以鼓励企业实施低碳生产,以低碳产品替代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来鼓励消费者选择低碳消费,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低碳消费的健康发展。

(三)经济因素的考虑决定了低碳消费的普及程度

调查消费者践行低碳消费影响因素时发现,选择经济因素的人数占59%,其次是社会氛围占27%,个人意识占12%。消费水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决定着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关注和选择程度。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们收入两极分化较严重,多数消费者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来选择低碳消费行为。

对于低碳消费没有普及的原因,33%的消费者选择是对概念不了解,没有养成低碳消费习惯,其次是政府引导不够,消费者不知如何实践,占到27%,还有错误的消费理念影响了消费行为,占到19%。在此,我们必须承认低碳消费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仅仅依靠部分社会群体、企业和机构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广大消费者必须从自身出发,通过多种渠道深入了解低碳消费理念,并采取实际行动来践行低碳消费理念。

四、调查结论

通过统计分析本次调查问卷结果,对于长株潭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的现状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也发现了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知道“低碳”的人数较多,但清楚其内涵的人较少。随着近几年宣传力度的加大“低碳”一词已经深入广大消费者的心中,但是对低碳内涵了解深入的人所占比例有限,而且认识上还存在一定误区。此外,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在日常消费实践中并没有体现低碳消费理念。

其次,企业对低碳产品生产投入不足,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相关产品种类极为有限,而现有的低碳产品价格偏高,同时我国低碳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和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导致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可靠性存在疑虑。另外,低碳消费的传播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通过各种媒体传播,需要丰富其他途径推广低碳消费理念,如可以加强政府宣传引导。

五、对策建议

消费者消费方式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共同配合,在多方的共同推动下推广低碳消费理念,树立低碳消费观,构建生态、文明、健康的低碳消费方式。

(一)政府发挥指引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消费者和企业低碳化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长株潭消费者低碳消费的宣传力度,积极培育全民低碳消费意识,深入普及科学的低碳消费知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引导和帮助消费者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相关非政府组织需要通过大众媒体、公益活动等多种途径,面向消费者宣传“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等理念,增强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和刺激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问接促进低碳零售业发展。其次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政府应出台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实行低碳化生产,如制定奖励措施,对于开发低碳产品、高效利用能源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二)企业发挥自主作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低碳消费方式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给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必须在生产和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绿色环保和低碳革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低碳、节能、减排生产。此外,企业也是低碳消费产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只有企业提供了低碳节能的消费品,使公众在购买产品时有所选择,才能更广泛、深入地推行全民低碳消费战略。低碳产品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控制成本,使价格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三)消费者应该更新过时的消费观念,广泛参与低碳消费

居民应强化低碳消费理念,树立以过度消费、奢侈消费为耻,以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为荣的思想意识。加强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践行低碳消费方式。消费行为不仅要兼顾当代人的当前消费,而且要兼顾后代人消费需要的满足,当代人消费的增长要不影响后代人消费的增长。具体表现为减少便利性消费,拒绝高能源消耗;减少一次性消费,增强低碳和环保意识;减少奢侈性消费,避免大量消耗能源;减少高热量饮食消费,推崇膳食平衡等。

总之,发展低碳消费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模式的革命,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努力。在低碳消费理念的指引下,消费者选择低碳消费方式,践行低碳消费行为尤其关键。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低碳消费环境,共同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10).

[2]杜威.基于低碳意识视角下的低碳消费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5).

[3]赵敏.低碳消费方式实现途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1(2).

[4]刘华容.关于中国建设低碳消费模式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4).

[5]马振涛,胡建国.低碳消费政策分析框架与消费行为[J].生态经济,2015(9).

基金项目: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篇4

关键词:现代科技伦理学;低碳理念;环境伦理;利弊权衡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01

低碳理念作为一个新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面对当今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许多人寄希望于“低碳”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方案,努力宣传低碳理念,使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低碳理念顺应时代潮流,是解决环境问题的良策。不过,国内外也有学者指出这一理念存在的弊端,并对其真正目的提出大胆怀疑。这些正是低碳理念引发的现代科技伦理学思考。本文即以此为选题背景,分析当今典型低碳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探讨低碳理念的现代科技伦理学意义。

一、现代科技引发的低碳理念

(一)现代工业高碳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工业在现代科技的引领下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现代工业多是以化石燃料作为能源,这直接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虽然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不被算作污染气体,但是这类富含碳元素的气体排放会打破地球自然环境长期以来的碳平衡,由此引发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难题。其次,现代工业不仅有高碳排放,也有高碳需求,个别二次加工的工业产生大量原料与能源的浪费,这种浪费直接加剧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问题的加重使人们开始觉醒,意识到碳排放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了解决高碳排放问题并呼吁更多人对环境加以保护,低碳理念得以产生。

(二)现代科技的便利带来浪费

现代科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这种便利会时常让人在不经意间造成浪费,甚至还会被一些不自觉或低素质的人故意浪费。例如,现代科技发明了越来越多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塑料袋,塑料袋的确提供了便利,可是一次性塑料袋的生产也存在大量碳排放,免费塑料袋的普及更是一种浪费。

(三)现代科技的人性与自然追求

现代科技的最终目标是为人类提供更优质的生活。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意识到高碳排放存在大量负面影响,显然是现代科技错误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方向是追求健康、人性化,以及与自然相和谐。其实,现代科技对自身加以否定之否定,将其带来的现代工业高速发展与其自身本质上对人性与自然的追求辩证地统一起来。所以,低碳理念是现代科技发展中新的尝试。

二、低碳理念带来的伦理思考

(一)低碳的利与弊

当今世界由现代科技引发的高碳排放对地球环境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只有限制碳排放、合理控制碳排放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低碳理念的目的即是减少碳排放,其提出是有利于环境问题解决的。但是与此同时,许多人质疑低碳理念能否改善人生活,低碳理念意在限制人们的碳排放,这也限制了人们利用资源、享受资源的权利。人们也应思考是否以一味的节约来达到低碳理念的要求。还有理论提出,低碳理念时西方发达国家阻碍发展中国家的阴谋,这种观点也具有参考价值,告诫人们在面对低碳理念时要权衡利弊。

(二)环境伦理

高碳排放无疑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此时我们应该思考为了经济增长放弃优美自然环境是否值得。这就是现代科技带来的环境伦理思考。环境伦理指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和善意和解的紧密相关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作为文明的人类,在发展中应当遵循环境正义、代际平等、尊重自然的环境伦理原则,破坏环境既是对地球生态的破坏,也是对人类自身健康的不负责行为。低碳理念正是对环境伦理的遵循,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阴谋”论

有人提出低碳理念实际上是西方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阴谋,虽然该理论未得到证实,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明确如何践行低碳理念。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各国都不愿做出让步,这些现象直接反映了在低碳领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低碳理念也许是发达国家保护本国环境、限制他国发展的措施,在低碳领域,发达国家享有更多话语权。这一问题就是低碳理念引人深思的方面。

三、低碳理念的全新实践

(一)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在经济发展中,不仅仅注重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应注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争取达到以低碳方式达到同样的生产效率。

在经济发展和低碳理念发生冲突时,采用碳排放权交易、购买碳汇林等方式保证碳排放总量的减少。制定相关经济政策,重点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相关经济模式的实践和发展,用低碳理念指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只有人人参与,才可以将低碳理念传播开来。

推广节能灯、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都是生活中低碳理念的表现形式。例如中国颁布的“限塑令”,就是推崇低碳理念的一次实践。倡导公共交通也是低碳理念的体现,增设合理的公交线路、推进地铁建设,还应逐步改造公交车燃料系统,采用天然气等相对清洁的燃料,或采用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型客车运营。

(三)低碳技术研发

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为了实现低碳理念,许多新技术被研发出来,用以减少工业和生活中的碳排放。例如,汽车的动力回收系统和电动、氢动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重工业当中的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照明光源LED的普及;建筑设计中使用低碳环保材料。

四、结语

如今,我们在倡导低碳理念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低碳理念带来的现代科技伦理思考。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是低碳理念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低碳则又带来新的思考,只有以现代科技伦理学的眼光把握好其中的关系,权衡利弊,才可以获得发展与低碳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学川.现代科技伦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篇5

关键词:低碳生活理念;高职学生;培养分析

我国在建国初期由于历史原因,在初期的发展阶段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严重不足,这就使得我国的环境日益恶劣,温室效应、干旱、洪涝、沙尘暴等恶劣气候现象逐渐增多,因此人们对于低碳生活模式越来越重视,本文将主要针对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培养,浅析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提升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有所参考。

1.低碳生活理念以及高职院校教育现状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要推进性能源,但是,在使用化石能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正式造成温室效应等灾害性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推行低碳生活理念不仅仅能够降低化石能源的损耗,还能够启到环境保护的作用,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低碳生活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低碳的概念不断的延伸,逐渐发展成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产品,逐渐构成和完善了低碳生活理念。当前低碳生活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了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但是低碳生活理念大多停留在校园规划、建筑装修等相关专业以及学生自主的低碳行为中、低碳生活理念培养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于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培养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

2.培养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意义

化石类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当前化石能源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随着人们对于石油、煤炭等资源的依赖程度的逐渐加深,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化石能源,这就加剧了化石类能源的消耗速度。在不就的将来化石类能源将会消耗殆尽,低碳生活将会成为未来的必然走向,化石能源在燃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根本所在,当前温室效应所带来的的灾害时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找寻新能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需求,当前高职学生的低碳生活理念的教育还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人们对于低碳生活在处在自愿自发的状态,这就严重阻碍了全民低碳生活的推行。随着我国大学生扩招政策的落实和开展,我国高职学生逐渐增多,在高职院校中推行低碳生活理念时十分可取的,是推行低碳生活理念的有效方式。低碳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在进行低碳生活理念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具有完备的教学内容、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作为低碳生活理念的传授者,教师自身应当以身作则,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培养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其一,通过培养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能够让学生发挥出其带动作用,使其能够自发的使用低碳产品、注重低碳生活,通过培养学生的低碳生活理念,可以加大在社会上的宣传效应。其二,高职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价值观和生活模式,在高职学生中推行低碳生活理念,高职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其三,培养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可以为在社会上推广低碳意识的过程中启到一定的拉动引导作用,进而缓解当前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职业道德缺失的难题。

3.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有效方式

2.1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为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可塑性、思维模式的活跃性等特性,将当今社会中自然资源过度采集、异常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案例,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了解到温室效应的灾害,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阐述低碳生活的实际意义,进而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2.2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

高职院校的专业种类繁多,很多专业课程都会涉及到低碳理念,例如:室内装饰、汽车专业、化工专业、包装设計专业等,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低碳知识切入点,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低碳理念贯穿换和融入到相关知识中去,进而为培养和提升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奠定基础。

2.3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校园的文化风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观念,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进而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严惩,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低碳生活理念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大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力度。

结语:我国是人口大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化石能源,当前我国的碳消耗和碳排放的形式极为严峻,构建低碳社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走向,我国高职学生数量众多,在高职院校内推行低碳生活理念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校园带动社会氛围是十分可行的,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低碳生活必然成为未来的必然走向。

参考文献: 

[1]张丽萍. 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4(38):280-281. 

[2]柳冬梅,朱彩兰,丁钰琳,龚新艳,徐浩男. 高职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构建与实践[J]. 价值工程,2016,35(36):33-35. 

[3]髙吉仁,陈锋,李惠民,刘永记. 高职学生低碳生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3,(10):193-195. 

[4]冀会青. 高职学生低碳践行的调查与分析[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04):22-24+64.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篇6

中图分类号: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9-0315-01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惨剧。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低碳:是生活方式,更是生活态度“如果你乘飞机旅行XX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进入阅读:“低碳”之风席卷中国低碳生活=“勤、俭”

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详细“高碳生活”陋习害人害己生活中的陋习在不自觉地增加着地球的负担。宾馆内,有人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则高得让人流汗,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打印纸从来没有双面用过,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的。

社会的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大力倡导低碳环保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还面临着工业化和生态化的双重任务,但未雨绸缪,大力推动低碳环保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应,在生活层面,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已成为每个世界公民在建设生态文明时代义不容辞的环保责任。窗体顶端

低碳生活-措施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

低碳生活是低碳环保经济的社会基础,低碳环保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轨迹,就是一个从高碳时代逐步走向低碳时代的过程。发展低碳环保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环保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迈向生态文明的又一重大进步。

低碳环保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包含三方面内涵。首先,低碳环保经济是相对于基于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环保经济要降低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其次,低碳环保经济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环保经济就要促进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λ增长(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乃至负增长)。第三,低碳环保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要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因此,发展低碳环保经济要改变高碳消费倾向,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实现低碳发展。因而,低碳环保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

低碳环保经济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领域,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轨迹,就是一个从高碳时代逐步走向低碳时代的过程。从第一代能源薪柴,到第二代能源ú炭,再到第三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核能,就是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低效到高效、从不可持续向可持续、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环保经济的过程。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篇7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区域在中国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43′之间)进行,该区春玉米种植面积近70×104hm2,占全内蒙古的近1/3。试验地点的无霜期100~150d,年降雨量350~450mm,主要集中在7—8月。试验区为辽河灌区,土壤主要为灌淤土,土壤理化性状如表1所示。

1.2试验处理在试验地区选肥力中等[产量(10.50±0.75)t•hm-2]春玉米地块,种植密度设为3个处理分别为低密度60000株•hm-2、中密度75000株•hm-2和高密度90000株•hm-2。重复3次,共9个小区,小区排列采用随机取组;小区面积为:10×20=200m2。施肥模式为,肥料N:202kg•hm、P2O5:67.5kg•hm、K2O:67.5kg•hm-2和有机肥:22.5t•hm-2。N肥用尿素[w(氮)=46%]、P肥用磷酸二铵[w(P2O5)=46%,w(氮)=18%]、K肥用硫酸钾[w(K2O)=50%]、有机肥用牛粪[w(有机质)=14.7%、w(氮)=0.42%、w(P2O5)=0.22%]。施用肥料以基肥和追肥2种方式施入土壤(N肥1/4用于基肥,3/4用于追肥,其他肥料均用于基肥)。种植玉米品种为,金山27,田间管理同当地传统种植。

1.3土壤样品采集各处理分别于播种前和收获后采集不同层次(表层0~10、10~20、20~40cm)土壤样品,每个小区随机采集5个点位,现场混匀,放入塑封袋中带回实验室,4℃保存备用。

1.4分析方法土壤中有机碳(TOC)采用重铬酸钾-硫酸外加热法(GB8834—1988);活性有机碳(ASOC)采用333mmol•L-1高锰酸钾氧化法[12];轻组有机碳(LFOC)按照JANZEN等[13-14]的方法,采用比重分离法分离轻组有机碳:称取5g过0.149mm筛的风干样品于100mL离心管中,加入20mL密度为1.7kg•L-1的NaI溶液,超声波分离10min,5000r•min-1离心10分钟,上清液过5mm铜网,重复4~5次,收集铜网上物质,采用重铬酸钾-硫酸外加热法(GB8834—1988)测定有机碳质量分数;重组有机碳(HFOC)采用差减法TOC-LFOC[15]。微生物碳、氮采用氯仿熏蒸培养法[16-17],微生物生物量碳采用TOC分析仪测定,微生物生物量氮采用凯氏定氮分析仪测定。

1.5数据处理试验数据分析采样SPSS和EXCEL软件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种植密度对土壤总有机碳及其活性的影响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植物碎屑、土壤腐殖质、微生物和根系分泌物[1,18],以及施用有机肥料等。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农田土壤w(TOC)变化如图(1a)所示。收获后各处理不同层次土壤w(TOC)均高于播种前土壤。表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土壤呼吸消耗的有机碳量少于施肥及玉米残落物等输入碳量。各处理之间相比较,各层次土壤w(TOC)大小顺序均为低密度>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下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中密度土壤各层基本一致,高密度土壤碳质量分数最大值出现在10~20cm土层。不同种植密度下土壤w(TOC)的变化主要受玉米根系的分布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和玉米残落物的输入量的影响。土壤ASOC可以表征土壤物质循环特征,作为土壤潜在生产力和土壤管理措施变化引起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早期指标[12,19]。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农田土壤w(ASOC)变化如图1(b)所示。收获后各处理0~40cm土壤ASOC平均含量,高密度下高于播种前,中、低密度下低于播种前。高、低密度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ASOC呈下降趋势,中密度下10~20cm土层最低。0~10cm土层w(ASOC)大小顺序为高密度>播前>中密度>低密度;10~20cm土层w(ASOC)大小顺序为播前>高密度>低密度>中密度;20~40cm土层w(ASOC)大小顺序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播前。各土层ASOC占TOC的比例可见,20~40cm层收获后高于播种前,其他两层均低于播种前,可见较高的玉米种植密度有利于促进土壤中w(ASOC),中等密度下土壤10~20cm土壤w(ASOC)较低,可见,春玉米促进根系主要分布层(10~20cm)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消耗,促进深层土壤有机碳的活化。

2.2种植密度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LFOC是按照密度法分离出来的,主要包括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植物残体、小的动物和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周转速率、相对高的C/N比[20]和相对密度显著低于土壤矿物等特点。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农田土壤w(LFOC)变化如图2(a)所示。各处理不同层次收获后土壤w(LFOC)均显著高于播种前,各土层w(LFOC)大小顺序均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下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w(LFOC)呈下降趋势,中、高密度10~20cm土层w(LFOC)最低。LFOC在TOC的比例变化与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相同。土壤w(HFOC)变化如图2(b)所示,各处理不同层次收获后土壤w(HFOC)均显著高于播种前,各土层w(HFOC)大小顺序均为低密度>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下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w(HFOC)呈下降趋势,中密度各土层w(HFOC)基本一致、高密度10~20cm土层w(HFOC)最高。重组有机碳占TOC的比例收获后均低于播种前,各处理间高密度较大,中、低密度基本相同,各层次间差异较小。LFOC对土壤有机碳的周转很重要,是植物养分的短期储存库[21]。其大小和组成具有季节性波动,主要取决于有机物的输入和分解速率。可见玉米生长过程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碳的分解,同时随着玉米群体的增加加快了土壤呼吸消耗对有机碳的利用。

2.3种植密度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微生物生物量(MB)是土壤有机库中的活性部分,易受土壤中易降解的有机物数量如微生物生物体和残余物分解、土壤湿度和温度季节变化以及土壤管理措施的影响[22]。不同种植密度下MBC变化如图3(a)所示,各处理不同层次土壤w(MBC)收获后均高于播种前,中密度处理土壤w(MBC)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高密度和低密度处理最低值出现在10~20cm土层。0~10cm土层和10~20cm土层w(MBC)大小顺序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20~40cm土层w(MBC)大小顺序为高密度>低密度>中密度。土壤微生物熵(MBC/TOC)的变化反映了土壤中输入的有机质向微生物生物量碳的转化效率、土壤中碳的损失和土壤矿物对有机质的固定[23]。不同处理各层土壤MBC/TOC在0.014~0.026之间,0~40cm土壤均值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低密度下收获后低于播前,中、高密度下高于播前,各层次间0~10cm最高,10~20cm最低。可见种植玉米促进土壤中w(MBC),高、低密度下均降低土壤耕层w(MBC),而高密度促进深层土壤w(MBC),主要是因为根系群体的活力强度影响土壤TOC的转化。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是土壤活性养分的储存库,MBC/MBN能很好的反映微生物群落结构信息[24]。MBN变化如图3(b)所示。0~10cm土层低密度下收获后高于播前,中、高密度下低于播前;10~40cm土层各处理收获后均高于播前。各处理各层次w(MBN)均呈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处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w(MBN)呈下降趋势,中、高密度处理10~20cm土层w(MBN)最高,20~40cm土层最低。MBC/MBN在6.52~18.60之间,各处理0~10cm和20~40cm收获后均高于播前,10~20cm收获后均低于播前,不同土层间均为20~40cm最高,10~20cm层最低。

3讨论

种植密度通过调节玉米根系生物量和空间分布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根系主要通过影响微生物群体结构及其活性影响有机碳组分的变化,如图4所示,w(MBC)/w(N)与ASOC呈显著正相关(r=0.6810,P<0.05),w(MBC)/w(N)与LFOC呈显著负正相关(r=-0.6572,P<0.05),可见随着微生物活性的增加土壤w(ASOC)增加,w(LFOC)降低,主要是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具有活化作用从而促进TOC向ASOC转化,而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碳源主要为LFOC,微生物活性增强使w(LFOC)降低。另一方面,根系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也是土壤TOC及ASOC的重要来源[1,18]。低密度下玉米根系群体生物量较小,土壤呼吸强度相对较低对土壤中有机碳耗损较少,因此低密度下土壤w(MBC)较低,w(ASOC)较低,而w(LFOC)较高,TOC也相对较高;高密度下玉米根系群体生物量较大,土壤微生物熵高对土壤中TOC耗损较多,因此土壤中w(MBC)高于低密度处理,而w(LFOC)较低,但是由于密度过大根系出现早衰现象,因此w(MBC)低于中密度,大量根系脱落物使土壤ASOC和w(TOC)增加。中密度下微生物活性最强,w(MBC)最高,使w(TOC)较低。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在10~20cm耕层土壤,该层次微生物活性最高有机碳耗损最多,同时根系残落物及肥料输入也多,因此该层次w(TOC)升高,而ASOC和w(LFOC)较低,特别是中密度下w(ASOC)降幅较大;20~40土层根系较少,有机碳输入和耗损均少,但高密度下根系下扎使该层根系生物量增加微生物活性增强w(MBC)增加w(LFOC)减少,但该层主要为根毛区因此对TOC影响较小;0~10cm土层受玉米残落物影响较大,且根系活性较小,有机碳输入大于耗损,因此该层有机碳各组分均有所增加。

4结论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篇8

关键词:环保;生态保护;低碳经济;室内设计低碳经济理念已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我国经济已做好了向低碳经济结构转型的准备。节约资源、降低排放的目标不仅要在我国工业领域实现,在建筑、城市环境改造、居民生活领域也要成为基本要求。室内装饰行业需要积极响应,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在引导大众理性消费方面发挥作用,为人们缔造一个无害、环保、健康、生态、低碳的舒适生活空间做出贡献。

一、低碳经济理念的内涵

“低碳”一词来源于对于相应英文词组的直译,其内涵与字面意义相同,即更低的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在人类文明的前期,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与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利用不足,因为碳排放过量而导致的生态问题鲜有发生。随着工业革命发生后世界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炸,化石燃料被无节制的开采使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远远超出了自然界自我清洁的阈值,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借由科技、制度、经济的手段尽量减少对于化石燃料的消耗使用,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二、低碳经济理念在中国装饰设计领域存在现状

低碳经济理念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低碳设计方面。所谓的低碳设计,是指在方案设计之初到最后施工的整个过程中,秉承低碳经济理念进行设计,优先使用节能型材料与能源,以减少建筑能耗与减少碳排放为原则开展设计策划。其核心目标是为人们打造一个无害、环保、健康、生态、低碳的舒适生活空间。

低碳经济理念在中国装饰设计领域的起步比较晚,绝大多数在职的专业设计人员对于低碳装饰设计理念的理解还停留在空洞的常识上,缺乏具体的专业操作手段与方案。中国室内设计领域受限于传统文化认识,对于室内装饰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文化特殊性。例如,使用昂贵材料片面地追求奢华享受,漠视低碳号召把低碳设计理念当作与己无关的“麻烦事”,设计师队伍良莠不齐难以贯彻低碳设计理念,生产区动力不足可选择低碳材料品类少价格高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低碳经济理念在中国装饰设计领域存在现状堪忧。

三、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低碳理念的核心是节能环保。

室内设计中的低碳理念首先体现在通风,良好的自然通风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这样直接减少住户使用空调等电器的频率。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空调使用率提高,这样最直接的后果是室内环境变凉了,而我们的空气变暖了。设计师应该时刻用节能环保的低碳理念来设计我们的空间,要以通风设计为室内设计的首要部分,避免分隔再规划空间以后降低了室内的通风效果。例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空气潮湿,通透流动的空气对身体健康异常重要。由于房价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一般家庭是不具备这样的通风条件的,因此,通风采光是空间设计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尽量保留空间中原有的南北通风状态,极力改造室内空间中已形成的不良通风条件,在设计时争取最大化的通风采光弥补。只有解决好室内的通风采光问题,低碳经济理念就有了良好的开始,空调使用率的减少是对我们环境的爱护和贡献。

(二)低碳经济理念指导室内设计中灯光的选用。

室内设计中的灯光设计可以充分体现低碳经济理念。灯光是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室内设计,其外形的采用和效果直接体现了室内装饰的效果。设计师往往为了美观采用大量的筒灯和射灯,这样在提高了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用电量。有些暗藏灯在平时生活中并不实用,这样既浪费经济也浪费资源。空间中的过多造型设计、不合理的间隔墙体设计都会增加照明设备的使用。用华丽视觉的效果图引导业主大量使用装饰灯具更是不可取,设计师有责任在节能方面提高自身意识,多考虑自然采光、直接照明,将主要的活动区域设置到窗边,减少过多的造型设计使其起到点缀的作用;多用通透材料;多采用节能灯具淘汰现有的白炽灯。

(三)简练的装饰是响应低碳经济理念的体现。

对公共消费环境、家居室内进行设计装饰,是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体现。然而追求室内豪华装饰,过于繁杂的立面视觉造型变化则体现出经营者、设计师和大众盲目的一面,进而形成对装饰材料的浪费,对各种资源的消耗。目前大众认可的简约装饰设计风格是节约资源较为理想的形式之一。简约而不简单,其核心设计理念就是在看似平淡的空间环境中追求人对空间的体验,注重人对每个空间心理方面的感受变化,利用空间墙体的遮挡与通透,空间之间的穿插、错位,形成人在空间中的心理体验,对空间环境赋予新的设计意义,结果是将设计关注引申到探索空间的实质方面,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视觉上的变化。因此,无论是在办公、餐饮、娱乐场所等公共空间,还是在家居空间,少用繁琐装饰,尽量追求简单而又大方的效果,摒弃过于繁琐的装潢、繁冗的设计,减少过于沉重的色彩是对节约能源的又一贡献,也是低碳经济理念的重要体现。

四、结束语

建筑室内环境深刻的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是人们经济活动、生存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随着经济社会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拥有可以办公、生活的空间,而是对建筑空间的质量与舒适、美观程度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室内设计行业方兴未艾。庞大的装饰设计工程必然带来巨额的碳排放量,解决这一问题低碳经济理念必须优先树立。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引入低碳理念,是未来室内设计行业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其必须前进的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彻底贯穿低碳经济的理念,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为人们缔造一个无害、环保、健康、生态、低碳的舒适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丁铮.室内环境装饰的低碳理念与创新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4):86.

[2]杜肇铭.低碳经济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J].文艺争鸣,2010(6):48-49.

[3]李刚.低碳设计――室内装饰新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0(9):34.

上一篇:行政管理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下一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