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油化工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03 06:31:27

对石油化工的认识

对石油化工的认识篇1

充分、合理、安全地使用石油地质电子档案要实现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此,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石油地质档案信息管理的需要;其次,依据石油地质档案处理流程来进行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最后,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石油地质档案的安全。在石油地质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首先是应注意石油地质电子档案安全性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石油地质电子档案涉及范围迅速扩展,数量也急剧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确保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安全。其次是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由于从石油地质档案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缺少程序化管理系统,不能实现系统间的直接链接,目前无法保证石油地质档案电子文件元数据完整归档,多数石油地质电子档案与其相对应的纸质石油地质档案之间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储存石油地质电子档案选用的载体不耐久等原因,影响了石油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从而影响了石油地质档案的真实性。

二、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

建设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与方法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新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等不断出现,提出了一些石油地质档案基本理论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如石油地质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与石油地质档案工作体制的变化问题、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鉴定问题、石油地质电子文件数据管理问题、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的问题、石油地质档案工作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等等。对这些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新技术运用所引发的理论问题,石油地质档案管理部门都必须做出理性与科学的思考。

三、提高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的设备需要人来操作,石油地质档案工作信息化需要人来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多元化知识背景才能适应要求,现代化知识将成为每一位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知识构成的要素,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石油地质档案工作队伍的结构和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成果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大量运用,迫使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理论、文化和管理等有关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档案学等学科的知识,它们对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具有直接作用。其次,全面掌握石油地质档案专业知识,如具备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目录学、档案自动化管理以及档案著录、标引、检索、编研、复制、修裱等有关档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从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看,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掌握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分析与研究、提供高层次档案信息服务与咨询等三方面的能力。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上级石油地质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选送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深造,进行离岗培训,还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办法,互帮互学等建立复合型人才群体和梯队型人才结构。

四、提高石油地质档案

工作者的信息安全素质,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安全化对于信息化环境中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管理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安全是现今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研究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有利于拓宽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保护领域、发展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完善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促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随着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的改进,新领域、新种类、新载体石油地质档案不断出现,给档案工作者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深刻认识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石油地质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即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要认识到石油地质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性,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未来,深化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完善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综合功能,更新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改革服务方式,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使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促进企业科研生产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五、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

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石油地质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推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进程的理想目标是在建立良好的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实现石油地质档案信息的公开与石油地质档案信息最大程度的利用。对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这一目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石油地质档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应用程度的变化,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理论所面临的创新与发展要求也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认识长远并立足当前,认真解决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当前和今后都会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六、总结

总之,在信息化条件下石油地质电子档案已经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档案部门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模式,就能够建立有效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为油田企业生产经营和科技发展服务,为国家石油战略资源安全服务。

对石油化工的认识篇2

关键词:石油科技史;科学与人文;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N09,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046-02

作为科学技术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石油科学技术史是石油类高校根据行业特色所开设的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主要研究石油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预示未来石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等内容。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石油类高校尝试在专业教育中渗透石油科技史的教育,并逐渐在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中开设石油科技史课程,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打破专业的局限,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这些尝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肯定。具体来说,石油科技史教育在石油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一方面,通过了解中国的油气开采技术曾创造出领先世界的光辉成就,教育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具有非常辉煌的历史,石油科技史也不例外。我国曾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之一。自秦汉时期起,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开始采集、利用石油和天然气。以钻井技术为例,西汉时期 “世界第一井”――邛崃火井是世界公认的开发天然气的第一口井。进入宋代庆历年间,四川的少数民族发明了卓筒井,其“冲击式顿钻凿井法”领先美国750余年,开创人类机械钻井的先河,是世界钻井之父。中国早在明代正德年间就在乐山打出了第一口油井,而在300年后的1859年,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第一口工业化油井――德雷克井才开始开凿生产石油。通过古代石油科技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油气井开发技术曾经独步全球,必然会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忱。

另一方面,系统讲述在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中,石油科技人才历经艰辛和曲折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热情,继承和发扬热爱祖国的传统。油气资源开发无疑是个艰苦的行业,然而,石油科技史上翁文灏、李四光、孙越崎、黄汲清等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在国外完成学业后,放弃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献身石油事业,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做出了表率;解放后,为了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中国石油工人和科技人员发扬“为国分忧,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教学实践表明,石油院校的学子们正是受到这些石油事业先辈们的鼓舞,才有今天“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响亮口号,真正体现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后化石能源时代”的今天,油气的需要不断增长。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对外能源依赖越来越大。面对这一挑战,在石油类高校中进行石油科技发展史的教育将会激励学生把爱国主义热忱转化到实际的专业课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去,依靠以石油地质为中心的一系列相关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采收率,减缓油气资源的枯竭的过程。

二、有助于把人文精神融入石油专业教育

在实践中,石油科技问题往往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相关联,纯粹的科学技术问题几乎不存在,学科体系的割裂及对人文精神的漠然将成为石油人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的“短板”。近年来,以工科为主的石油类高校十分注重将人文精神融入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体系之中,通过石油科技史教育力争在两种文化之间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避免成为马尔库塞所言之“单向度的人”。

正如美国在《2061计划》中所提到的“科学不只是大量知识的凝聚,也不只是一种积累知识、验证知识的方法,而是一种融入了人类价值观的社会活动”,石油科技史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强调科学技术不仅仅是智慧上的训练,它还是精神上的训练。在石油科技史教育中,要求学生既要学习石油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发扬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技伦理观念,又要对石油工业形成和发展中的科学技术进行自我批判,接受对科学技术的反思。

石油工业诞生以来,涌现出大量中外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通过他们为科学事业不畏艰难的卓越事迹,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承,还要领悟包括求真精神、探索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在内的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使得从事科学技术的石油人才把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石油科技史教育学生要重视人的价值,在进行科学实践时,要意识到自己从事工作的社会意义和道德责任感,致力于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必须平衡发展才能培养出钱学森所说的“政治可靠、道德纯洁、文理兼顾、古今融会、中西贯通的全才”。

事实上,科学本身也来自于人文,只看到科学技术的成果,却没有看到人文价值之所在,与其说是科学与文化分裂,不如说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裂。培养21世纪石油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既要努力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要重视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石油类高校中,石油科技史课程就担任了这一文理交叉的教学任务。实践表明,科学与人文只有并驾齐驱,才能有创新人才涌现、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有助于形成“纵向认识”,总结科学研究方法,激发创新精神

大学生通过专业教材习得在当前语境下已经“定格”的客观真理,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勾勒出石油科学技术知识“进化”的完整路径。正如恩格斯所说,随着知识的演进,“永恒的自然规律也愈来愈变成历史性的规律了”。石油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体现了知识的流动性。通过石油科技史的讲述,突出知识更替的阶段性,让学生认识到曾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在解释问题上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以及在后来知识体系间的竞争中,一种理论如何完全或部分取代之前的理论。唯有如此,才能在大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石油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纵向认识”。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生成模式并非是单一的,科学界普遍认同的是“有机成因说”,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推进,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发生在地壳深处的油气无机合成机理具有很强的可信性。“无机成因说”若成立,石油和天然气将不再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引发世界石油科技人员的广泛兴趣,投入到幔源油气的研究工作之中。在实践中仅凭教材的规范去探索自然界,必然带来僵化而片面的认识,是知识的进化的阻力。

学习石油科技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形成的脉络,在形成“纵向认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有效的科学方法,打破固有的、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激发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这也是石油科技史现实意义的体现。石油科技史通过宏大历史场景的展现为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思想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丰富的例证和生动的说明。20世纪,石油工业迅速从“煤油灯时代”跨越到“汽车、飞机时代”,进而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这其中,石油科学技术功不可没。在学科发展的幼年时期,引入其他学科创立起石油地质学、石油地球化学、石油地球物理学,在此基础上找到了一大批背斜油气藏;板块构造理论的引入石油勘探,发现了一批新油田;信息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准确地搜集、处理和分析地质信息,有效认识“地下黑箱”的复杂结构。这说明,新技术的出现不是单一技术的成就,而是以“学科群”的组合为特征取得突破的,在未来的石油科技发展中,大学生的眼界不应局限于某个专业领域内,而应当进行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研究,为未来的石油科技革命打下基础,而这正是我们在学习中需要训练和掌握的科学方法。

创新能力的出现得益于纵向思维的形成和科学方法的掌握,同样的资料由不同的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大学生能够通过重复使用前人的办法解决问题获得一定程度的专业素养,培养常规性思维能力,夯实学科基础。但石油科学技术自诞生以来就是一门不断创新、不断打破前人论断的年轻学科,我们必须从科技史教育中了解创新的生成、发展和实践过程。协同学的创始人哈肯认为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应当超出系统的部分特性,而从整体上综合地理解、掌握系统。在今天,这种理论创新的勇气和传统同样十分重要,我们应当把过去的“显微镜”改换成“望远镜”,地球系统科学要求与研究对象保持适当的距离,从微观转换到宏观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地球,才能认识到整个的地球系统,才能更为透彻地了解油气的生成和运移的全过程。地球科学所研究的物质世界具有漫长历史,只能依靠不完整的地质数据和现存的地质现象去探索、推测和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常规性思维常常会陷入僵局,众多地质理论都是创新性思维的硕果。

石油科技史充满了科技方法和科技创新的丰富史料,通过对历史的整体把握,回到科学技术创生的语境中探究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轨迹,挖掘宝贵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再回归到现实语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将这些方法进行整理,在实践中加以利用,是石油科技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四、有助于认识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石油科技史教育并不仅限于“内史”的考察,石油科技社会史、“外史”的研究同样重要。象牙塔内埋头书本的石油学子也应反思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石油科技史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为什么中国石油技术领先于世界,而近现代的石油科技成果较少?油气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健康、伦理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受害者。

以环境问题为例,新的事实表明,随着石油与天然气的需求剧增、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增大,油气资源开发过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力也随之加大。有些技术事故的发生甚至是科研人员无法控制的,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正说明了这一点。这是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特征在石油科技领域中的反映。科技发展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两难进行反思,并结合自己的学科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知识就是“权力”,今天的大学生们即将接力未来的石油科技,他们该如何使用手中的“权力”?对于这一问题,石油科技史同样从正反两方面给出很好的提示。在美国,一直大力推行能源独立政策的奥巴马政府于2011年重新开放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东部及阿拉斯加部分海域多个油气田的开采,然而,石油勘探会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破坏原始海岸线,国家也没有应对北极发生重大泄露的措施,因而陷入了经济利益与生态平衡的困局。在中国,南海地区的可燃冰被封闭在海底的低温高压环境下,采掘时一旦甲烷气体喷出而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开发和利用可燃冰也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包括温室效应、海底滑坡、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我国决定在技术成熟之前暂停可燃冰的开采。比较中美两国油气资源开发中的战略选择,启发学生思考未来的油气资源开发科学和技术的趋势。通过教师对于石油科技发展利弊的分析,学生对科学技术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分辨科学技术的价值偏向,理解国家大力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绿色石油科技”的政策,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塑造。

综上所述,作为科学技术史和石油工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科技史教育绝不仅仅是石油科技相关课程体系的丰富或者对于其他主干课程的补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将其列为石油类高校专业基础课之一,并不断寻求与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接轨的有效途径。在培养石油人才的过程中,石油科学技术史的教学与研究对于石油人才培养和石油工业发展必将产生独特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国盛.科学史的意义[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1).

[2] 傅诚德.近代石油科学技术发展史对我们的启示[J].石油知识,2000,(1).

[3] 陆勇,童鹰.论科技史教育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对石油化工的认识篇3

关键词:新形势石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一、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及其对内部控制的要求概述

石油企业是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能源和生产资料的部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于能源需求的巨大缺口、全球能源危机以及石油价格不断飙升、石油生产加工运输的成本不断攀高等情况下,旨在加强石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流程监督和控制并防范相关潜在经营风险为目标的内部控制对于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其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另外,2009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由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对作为上市公司的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石油企业必须转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念,将内部控制提升到新的高度去认识,在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风险较高的环节和领域的具体细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层次和制度安排,充分利用权责利机制对内部控制进行控制、监督和激励,利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和各环节、流程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同步协调沟通。

二、当前石油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石油企业目前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中处于有限竞争的行业,且其资金实力一般比较雄厚、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比较巨大以及具有良好的和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接轨的先进管理经验,这为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基础,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存在较大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石油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机遇分析。我国的石油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问题所面临的机遇主要是内部控制所需的基础和条件起步较好,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的石油企业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其对于国家各项财政税收法律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较好,这为内部控制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二是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和企业的职工业务素质文化修养水平较高,为内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职工认同度;三是石油企业一般和国际企业管理制度及做法相接轨,其法律税收财务政策执行力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基础较好,为内部控制实施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第二,石油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挑战和存在问题分析。石油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缺少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尤其对于内部控制的监控和预测作用认识不足;二是在内部控制的具体做法上控制的主体、控制的手段以及控制的效果测评和反馈上都存在一些不符合内部控制精神和石油企业特点的做法;三是在内部控制中对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整合协同效应缺乏具体措施和力度。

三、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及对策

根据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于内部控制要求的阐述,在分析了目前石油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的基础上,参考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知识和理论,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石油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就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提出如下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高层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理论修养和认识,特别是结合其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增强和利用内部控制对于相关风险防范和化解的作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层要认识到内部控制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其不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或范畴,而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对于石油企业目前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具有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监督作用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实践证明,它对于石油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发现感知和识别相关风险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帮助经营管理层进行各项决策。

第二,石油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要结合行业特征和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具体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层次结构,优化其控制内容、控制手段和控制过程监督的梯次配置,同时建立具有内部激励效用的内部控制方面的权责利配置机制。石油企业的产品特征和业务特点是石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在石油企业实体业务细分基础之上的内部控制其层次和配置应该是立体的,能够覆盖到其业务经营的相关主要环节,并根据其业务权重效率配比情况进行有重点、有选择地合理配置显得十分重要,另外施过程中要基于权责利明确划分和协调为基础进行统一部署、统一规划。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将石油企业各环节、各职能部门甚至是各业务网点的内部控制的职能进行有效的融合和无缝衔接,提高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共享力度和信息实时传递和综合分析利用的水平。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对于分散在石油企业各个环节和流程上的内部控制的职能和机制具有低成本、高效快速实时响应等方面的优势,它可以有效减少石油企业各个业务链条上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综合利用效率低下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协同效率和高效快速响应机制的建立。

四、总结

石油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应该针对自身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优势和对于自身不足和缺点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对于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规避潜在风险的认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层次结构;在内部控制的权责方面进行合理的优化和布置;建立持续的具有激励作用的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体制并完善配套机制,同时在电子商务信息化背景下,内部控制的环节和内容引入和融合信息技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协同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叶树满. 浅析国营大中型企业建立内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J]化工之友, 2006,(09)

[2]谭英,王爱秋. 抚顺石油化工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实践[J]当代化工, 2007,(01)

对石油化工的认识篇4

Abstract: Our school is a only multidisciplinary regular higher university taking oil and petrochemical as characteristic,in the northwest region,and takes petroleum spirit education as the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tries to cultivat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personnels with the concept“study oil,love oil,dedicated to oil”. This paper taking petroleum spirit education as the basic point,expounded briefly connotation of petrochemical spirit education and its specific mode,and discussed preliminarily the theory of petrochemical spirit education in our school.

关键词: 石油精神教育;石油精神教育机制模式;构建

Key words: petroleum spirit education;petroleum spirit education mechanism model;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219-02

1石油精神教育的内涵

石油精神是我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也是我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支柱,它主要包括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两个内容。其中,铁人精神是指在本世纪60年代初大庆石油会战时,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广大职工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老黄牛精神”。而大庆精神简而言之是指“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其本质内涵主要体现以下四种精神品质:一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三是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四是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依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我校将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共同组成石油精神,并且使其成为我校强而有力的“软件”文化力,支撑着我校精神文化的面貌。

依据我校多年石油精神教育的实际,我们可以将其概述如下:石油精神教育是指学校教师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理论基础,以课堂、主体班会、文艺汇演、校园网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持续不断的“灌输”,最终,使之内化于心,在学生心理形成具有鲜明石油石化特色的行为习惯的育人过程。

2石油精神教育机制的构建

2.1 从纵向来看,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石油精神教育多年不断线,这是我校石油精神教育的长期特色一方面,从我校的发展历程看,我校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恢复学院阶段。我校于1980年恢复学院,当时办学条件异常艰难,师资力量薄弱,当时部分学生并不认同学校的发展,学院领导和老师深入学生中,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讲石油工人“三老四严”的优良传统,讲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鼓励同学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并且使同学们逐步树立起“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优良品质。第二阶段是学校划转为陕西省主管阶段。2000年,我校被划为陕西省主管,学校在办学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出现了如何发展的方向问题。经过几轮讨论和研究,学校上下一致认为,坚持石油办学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坚持以石油精神为我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主流方向。学校在结合“两课”教学和《石油工业概论》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现实的石油精神教育。

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学制来看,我校石油精神教育坚持四年不断线。其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工作中突出石油精神教育。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校领导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学校在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工作中狠抓石油精神教育,让学生一入校门就了解并逐渐理解石油精神。一方面,学校以军事训练为载体,以培养和提高良好品质为重点,将石油精神“三老四严”、“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等优良精神品质渗透到军训中,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纪律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如在军训中,将石油主干专业所在的连队命名为“铁人连”,并且积极组织学生在“铁人”塑像面前缅怀“铁人”的先进事迹,用“铁人”精神鼓舞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刻苦训练,立志成才。另一方面,学校在入学教育中以班会和讲座等形式向学生灌输石油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明白石油精神的实际内涵,并且深化对石油精神的理解。如2004年,我校在全国高校中首家将“铁人”塑像矗立在校园中,使“铁人”精神成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我们深入开展以成才观、学习观、事业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素材,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第二阶段是在二、三年级时进一步深化和内化石油精神。在认识和理解石油精神的基础上,学校和院系加强对学生的石油精神教育,并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和院系以深化石油精神为出发点,积极调动一切可行的办法加强石油精神教育。如举行“石油精神”主题班会等活动,使学生把握石油精神的实际。第四阶段是坚持学生就业教育和石油精神教育相结合。在石油精神教育的长期熏陶下,绝大多数学生树立起“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思想,学校通过就业教育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石油单位去,扎根基层,勇于开拓,用自己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服务我国石油石化事业。为此,我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2004年到2007年四年间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地区的统计资料表明,石油石化行业占50%左右,而奔赴西部就业的毕业生2005届为45%,2006届为68%。

2.2 从纵向来看,我校石油精神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我校石油精神教育的现实特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基础,反过来,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有效进行。因此,理论和实践只有有效地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功效。我校石油精神教育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髓,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将石油精神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挖掘了石油精神的内涵和实际效果。

从理论上看,我校认为,石油精神的理论学习是整个石油精神教育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石油精神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我校在石油精神教育过程中尤其注重理论学习,并将石油精神理论学习摆在整个石油精神教育的首要地位。其具体操作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充分发挥“两课”和《石油工业概论》课程的独特优势,对学生进行石油行业的正面教育。②聘请全国高校知名学者和石油单位领导以学术报告或讲座的形式来我校进行现场演说,以提高学生对石油精神的正面认识。③以晚会或辩论赛等方式紧紧围绕“石油精神”主题开展一系列紧张而又激烈的校园文化活动,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石油精神的正确理解。④由学校和各院系领导就“石油精神”专题展开一系列讲座,以加强学生对石油精神的认识。⑤以主题班会的方式,由各院系辅导员和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和学习石油精神的实际内涵,并且要求学生写出深刻的心得体会,以提升学生对石油精神的认识。

从实践上看,我校先后同大庆油田、长庆石油勘探局、长庆石油分公司等数十家单位合作,建立了一批以石油传统教育和科学教育为内容的素质教育基地。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延安精神,每年派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学生干部深入大庆、辽河、长庆等油田企业,与石油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场学习石油精神等,参观“铁人”博物馆,学习“铁人”事迹,并与“铁人”生前所在的1205钻井队红旗党支部座谈交流学习“铁人”精神经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石油精神教育。另外,我校还专门组织学生到长庆、吐哈、塔里木等油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眼目睹油田职工在艰苦条件下艰辛创业、忘我工作的情况,了解新老校友的创业精神和成长历程,使其深受石油精神教育。

综上所述,我校石油精神教育机制模式以纵横方向为两条主线,以点带面,以面带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工作机制。从纵向来看,石油精神教育坚持常年教育和四年不断线教育相结合;从横向看,石油精神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体来说,石油精神教育作为我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一个系统的长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予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M].石油工程出版社,2007,(6).

对石油化工的认识篇5

关键词:石油地质研究;特征;规律

所谓特征是指与其他人或事物相区别的性质或点的集合,而规律则是指事物发展中的本质联系,这两个概念在定义上有所区别,但是在实际的石油地质研究中这两个词却被广泛用作对地质要素进行描述和认识,所以在某些研究中它们常常被混淆。只要在定义上理解这两个词,那么在平时研究中就可以很轻松地判断出由这两个定义衍生出的各种说法,即特征往往是片面的,而规律是全面的,如一项学说在被最终完善前它是特征,而当其被证明符合所有或绝大多数情况时就是规律。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地质结构的演变、沉淀、移动等进行了解,也就是寻找它们的特征和规律,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对于石油的开采有重要的影响,而基于石油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对于石油地质研究的特征规律认识必须得到重视。

1对石油地质研究的特征与规律探寻

1.1沉积特征与规律

很多人认为石油开采就是直接打井开采,其实不然,石油所在地质结构在不停地变化,所以开采工作也必须随之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细微的也可能是巨大的,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掌握其变化的规律才能高效率地开采石油。而对地质结构变动规律的探寻过程就是对规律的寻找过程,其中根据不同时期探寻到的不同现象就是特征。如在20世纪七十年代的胜利油田的勘探工作随着对砂岩的认识逐步加深,勘探技术和制图分析、对沉积规律的认识都在提高。而在之后对于其他相似地区的地质勘探也采用了这方面的经验,虽然在某些现象上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类似的地方,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认识就会从沉积构造的特征转化为规律。

1.2构造特征与规律

对任何事物的探究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石油地质勘探也不例外。因为地质运动的相似性,在地质构造方面所得到的结论都是相似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毫无进步,再对这些构造进行分析的同时对于构造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最初的凹陷理论是背斜理论,有逆牵引、塑性拱张等背斜,随后进一步发展了花状、调节、反转等构造,为我国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和规律的理论知识再添一笔。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引下,我国对于盆地和凹陷的形成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裂谷的形式、构造的成因等。上述这规律都是由诸如东营凹陷背带等一系列的背斜结构的认识特征不断演变发展而来的。

1.3油藏特征与规律

在石油的地质研究中,对于油藏的特征规律研究一直都是重点内容,不光是因为对油田的油藏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使采油更具有效率,更是因为通过对油藏规律的探寻寻找新的油藏,在实际意义上更大一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循序渐进的,开始是对成藏要素和油气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源控论就是这样条件下的一种理论,在此基础上继续对油藏的成因进行分析,由外及里,逐渐探究到了油藏形成的本质规律。油藏的特征和规律没有可比性,后者是在前者的探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理解,在对新油藏和油田的开采的作用比油藏特征大得多,并且在研究方式和内容上也复杂得多。基于油藏规律的重要性,要加大学习力度,从基本理论和特征学起,并加强自身的实践学习能力,为油田的发展做出贡献。

2对规律的认识

所谓认识规律,即在不断认识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内在联系和本质总结和推理,使其能够符合现在的发展趋势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油田地质研究的规律探寻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一点,如从东营凹陷的的分析中可以从油藏分布的特征中逐渐找到油气聚集的规律,这对于油田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认识规律的过程中,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阶段性,因为在规律的认识当中,需要不断地对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也就使得到的规律充满阶段性,这就要求研究人员保持足够的理性和认知,明确对规律的阶段性进行区分认识;而认识规律的思路无非就是总结,在总结特征所表现的现象和内涵后进行推论,在把握各种特征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得出规律性的知识,而实际的石油地质研究也就是应用了这个思想,以点及面,从全局出发寻找一个突破口,在分析典型事例的情况下分析其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最终得出普遍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王永诗.石油地质研究中的特征与规律浅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3):1-5;111.

[2]于凡.石油地质研究中的特征与规律浅析[J].化工管理,2015(35):136.

对石油化工的认识篇6

石油企业的人事行政管理的主要理念是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薪酬福利和技能培训等服务项目,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员工工作环境,构建石油企业发展的相关文化,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但是,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当前的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油企业的人员结构不固定,人员流动性很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较少。第二,石油企业的员工队伍经常出现辞职和旷工的现象,这使得其他在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工作积极性不高。第三,石油企业缺乏完善的薪酬机制,这使得员工工作倦怠。第四,石油企业在对员工的考核、奖励等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第五,石油企业的整体合力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2在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迅猛的发展,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发展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石油企业的市场发展环境时刻在变化着,石油企业在不断加快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步伐。在石油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这就需要石油企业相关的人事管理人员要耐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向员工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不仅要将员工的思想政治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还要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要把这两个方面相结合。很多石油企业出于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和加强石油企业的人事管理的目的,建立了利益机制。利益机制在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虽然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但是利益机制并非万能的,它无法解决所有的人事纠纷,更无法解决道德和思想层面的问题。对于石油企业中发生的人事纠纷的事件,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化解利益冲突和石油企业内部的人事纠纷。利益机制与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种互相完善和互相补充的关系。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它代表的是石油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既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员工去执行,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关心员工的心声,尊重员工的意愿,主动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服务,使石油企业的任何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人情味,实现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思想政治工作在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人员在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并且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思想政治工作在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执行纪律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和搞好工资管理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等。

3.1执行纪律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在石油企业中,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石油企业的员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正确和积极引导员工培养正确的思想认识,使石油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培养员工争当模范的积极性。执行纪律指的是对违反纪律的石油企业的员工实行相应的处罚和进行批评教育。执行纪律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和维护石油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对违纪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一般情况下,在石油企业中存在很多的违纪现象,如:上班迟到、比规定时间提前下班、没有经过企业同意私自在外面找活干等,不需要对违纪员工采用强制的办法进行解决,只需要进行说服和批评教育即可。但是,由于每个员工的认识和思想水平存在差异,对违纪的态度也不一致。有的员工在严重违纪后不接受批评和说服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管理人员势必要对员工进行纪律处分以增加其压力,通过对员工进行处罚来改变员工头脑中的错误想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还可以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是执行纪律的基础。在执行纪律的过程中,一定注意防止绝对化和片面性,掌握好政策的界线,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行政处罚在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是一种对石油企业的员工进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正确运用好行政处罚有利于做好行政人事管理工作,能让员工通过行政处罚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吸取教训并进行改正。违纪的员工通过接受行政处罚,接受思想教育,从而认清是非,努力完善自己。在石油企业的日常人事行政管理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些员工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对公司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公司对员工要进行处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掌握好处分的这个度,在实施处分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调查,做到公平和公正,绝不能带有私人感情,随意对员工进行处分,处分要按公司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办。因此,要坚持将执行纪律与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把教育作为主要的手段,不能随意惩罚员工。在执行纪律的全过程,始终要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惩罚是石油企业用来教育员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对员工进行惩罚时,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石油企业所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职责就是要在维护和执行企业纪律的过程中,要耐心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的疏导教育,使有过违纪行为并接受过处罚的员工,将自己所犯的错误转化为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动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工作。在整个的执行纪律的过程中都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在执行纪律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执行纪律是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实践,我们可知,执行纪律必须严格、认真,不能走形式敷衍了事,但是要做到符合实事,以理服人,让接受处罚的员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心甘情愿地进行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处罚的积极作用。

3.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石油企业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改进产品质量,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和物质增长需求的基础上,寻找企业最好的发展点,实现企业经济的健康高效发展。石油企业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制定和完善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并且将制定的规章制度投入到实践中,不断修订和补充,使其日益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建立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在石油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作用。在石油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不管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得多么完善,多么好,它依然需要依靠员工的自觉性去执行。要想让员工具有高度的觉悟,自觉按石油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办事,需要努力实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转变员工的思想,加深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意识。在员工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纠正员工的不正确的思想,如:无政府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等。贯彻落实石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忽视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撇开思想政治工作,单纯实行各项规章制度,这是行不通的。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需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只有做好了员工的思想政治,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3.3搞好工资管理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工资管理是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的内容。运用效益工资的杠杆原理和加强工资管理的力度,以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转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使每一位企业员工都能认真工作。但是,就石油企业目前的工资管理的现状来看,弊端很多,这就使得企业员工的思想非常保守,他们把社会主义与平均分配这两个概念捆绑在一起,认为只要工作时间一致,不管工作量多还是少,对工资没有任何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较低。针对这种情况,现代石油企业需要对员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转变员工的观念。石油企业的领导可以建立一种以效益工资为基础的奖惩机制,对整个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行调控。石油企业在实行效益工资对石油企业员工的工资进行管理时,应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在实际的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中去。思想政治工作在石油企业进行工资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很好地发挥效益工资的积极作用,对员工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不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工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员工效益工资的发放,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依据企业员工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对员工进行按劳分配。这样一来,效益工资就能起到奖惩的作用,使勤奋的人获得的工资多于懒惰的人。第二,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它的落实力度。对石油企业的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员工的共产主义作风,反对“一切向钱看”的思想,通过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员工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将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相联系,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第三,效益工资要遵循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原则,同时还应尊重技术,教育职工要将国家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凌驾于个人自身利益之上。对位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以此来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对石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石油企业要想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就必须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一旦被相关工作人员所忽视,那么石油企业的经济手段在企业中也将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将经济手段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有利于调动石油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石油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对大量的工作实践进行总结,我们发现,石油企业的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依赖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才能使石油企业的人事行政工作有效地执行。石油企业应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力度,使思想政治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以推动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4结语

人事行政管理工作是石油企业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石油企业的人事行政管理工作,有利于石油企业日常工作更好地开展,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高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本文从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在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意义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作用的体现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在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我国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石油化工的认识篇7

关键词:石油企业 基层文化 发展战略 建设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079-01

对于企业而言,在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实,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如果想要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石油企业而言也是如此。在对石油企业基层文化进行把控的环节中,不能刻意提高石油企业的凝聚力,需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为石油企业带来有形或无形的财富[1]。

一、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的正确内涵

石油企业基层文化是石油相关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沉淀中形成的,是石油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对石油基层文化建设内涵有一个正确的把控是很重要的,具体来讲要做好下几点:

1.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是石油企业获得效益

从生产经营的角度来说,石油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重要支撑因素,所以石油企业必须将发展生产作为经营的核心。所以在对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出发,需要借助当前改革的趋势,对员工的传统思想观念进行改变,使之可以树立起爱岗敬业、崇尚竞争的观念。通过对企业文化进行积极的宣传,改变传统的企业意识,从而使得石油企业可以重视生产力的提高,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通过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素质

由于石油企业的生产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所以做好石油企业职工的相关工作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决定石油企业发展最为主要的因素。对石油企业职工素质方面的提高,不仅仅是科技文化方面的提高,更是对职工职业理念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提高。所以在进行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的同时,对石油职工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真的可以通过“加强石油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素质”,就可以为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不竭的动力。

3.做好石油企业基础文化建设,加强党政工作建设

石油企业基础文化涉及到很多的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只有将日常细小事情处理好,才能对基础文化建设进行真正的落实,这就需要石油企业的党政相关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相关工作,进行统一协调布置,齐头共进,做好多个部门的共同配合。

二、如何进行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

由于石油企业的基层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特有的一项工程,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对石油企业进行基层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入手,才能够切实保障基层文化建设的落实:

1.坚持构建个性化的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

如果想要构建个性化的石油企业基础文化,那就需要做到从石油企业的实际出发,不但要认清国内石油企业发展的实情,还应该认清国外石油企业发展的实情,从客观出发,对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有个良好的认知[2]。由于很多的石油相关企业,虽然面向市场的竞争,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会直接参与到竞争的过程中去,从本质上来讲,石油企业即是成本中心,承担着产生利润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即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思想的挑战,所以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下,应该从石油企业的实际出发,对自身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从上而下集思广益,从而形成自身特色的基层企业文化建设。

2.坚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由于石油企业在国家经济方面的特殊性,导致其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联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密切传承。只有对传统的文化精髓进行传承,才能使得优秀的传统得以传承。在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势下,传统的铁人精神需要一直得到发扬和继承,并在发展的同时,对现有的时代精神进行融合,使之现代基层文化的建设能够和传统的文化精髓进行融合,赋予传统优秀文化新的生命力。

3.树立坚持长久的文化建设观念

由于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而是长久复杂的一个工程,所以对石油基层企业文化进行构建的过程,应该进行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文化的建设和其他建设不一样,需要逐步的积累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以在对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靠先进理论的指导,运用科学的指导思想,层层落实,知道如何做、怎样做,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得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可以顺利的进行。

4.企业管理干部的示范作用

虽然石油企业的基层文化建设是面向最广大基层职工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管理思想的精髓。所以企业管理者需要做好对石油企业基层文化的传播和示范工作。不但应该做到,自己在工作中的自觉性要高于普通职工,而且应该把具体的企业文化化作生产中的动力。所以石油企业相关管理干部,应该在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在实践中做到先进文化理念的实践者,在实践工作的过程中有所建树,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做好带头示范作用,领导普通职工一起进行基层文化的建设[3]。

三、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石油企业基层文化的建设和实施,能够让石油企业的管理工作和石油企业的文化进行紧密的结合,这样做不但对石油企业基层的职工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具有不同价值观职工的企业认同感。具体来讲首先通过对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可以较大范围的调动石油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改善工作环境和范围,提高工作效率,使职工树立起主人公的思想,这就是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对职工的激励作用。其次通过基层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使得每一个石油基层职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并且还可以接受石油企业的相关帮助,这样就可以为他们排忧解难,并且更好的解决处理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

四、结束语

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对于石油企业来讲,企业基础文化代表着企业的软实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对石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的不断总结和发展,使之可以成为推进石油企业发展的利器。

参考文献

[1]薛明.浅谈石化企业加强基层文化工作与和谐发展[J].投资与创业,2012,(7):41.

[2]王晓宇.营造和谐向上文化氛围促进现代石油企业的发展[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5,(1):95-95.

对石油化工的认识篇8

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及查阅相关的资料,现总结出当前时期下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石油企业安全意识十分淡薄,忽略安全生产

浮躁以及形式化是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一个典型表现。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某些企业不顾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短时间内取得高效益,对改善劳动条件的资金进行最大程度地挤压,从而使得石油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预防石油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关键就在于提高人们的安全认识水平,在完善以及强化安全管理的同时,必须对石油工程现场工作的每个环节或细节加以夯实。一个企业,毫无安全意识的人极少,但是安全意识淡薄的员工却大有人在。

2.忽略安全管理的有效作用

石油企业属于一种危险程度较高的行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强调安全生产的概念,然而由于工作时间比较紧凑,石油工程作业任务重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石油企业完全忽略了安全管理,直到发生事故后才开始追究责任,使得安全管理长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保证企业平稳以及高效地完成每年的安全生产任务,我国政府于2002年颁布了第一部全面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的法律法规,即:《安全生产法》,该部法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已经有法可依,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化建设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对促使石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势必会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3.石油工程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说教多,但理论联系实践少

作为风险较高的石油企业,应该对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重要性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这个方面所做的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改进。自1997年开始国内石油行业便陆续了关于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等多个行业标准文件,这些标准性文件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内石油企业的健康以及安全管理水平,大大推动了国内石油企业尽快构建以及实施HSE管理体系进程与步伐,节约了大量的企业成本,改善了企业的形象。同时,国内率先构建HSE管理体系的部分石油企业在这个方面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二、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策略分析

基于当前时期下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加强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势在必行,具体策略如下:

1.积极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以安全文化为基础,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能够很好地提高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应该对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给予高度地重视,可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等,在企业员工生活区设立人性化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栏,对安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风险、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各个细节、注意事项等进行详实地宣教与讲解。在这样理想的宣教氛围之中,可循序渐进地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加以强化,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可有效地减少习惯性违章,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纪律。同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能时刻牢记安全生产规则,在石油工程安全生产中将安全意识完全融入其中。

2.符合人性化的根本需求

安全生产是保障石化企业长久生存以及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管理工作是其工作的核心内容。根据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的本质特征可以得知,人性化管理应该集中对员工的基本需要、员工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员工的工作激情以及员工对企业的态度、职责等加以体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可采用安全事故积分管理制度,将员工的各项违章行为进行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分类,如可按照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蓄意及严重等级别的违章类型。总体而言,应该遵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样就能够很好地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3.加强应急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注意突出抓好应急预案的实战性演练及编制,各家石化公司及企业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定,分类及分级健全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响应预案等。根据相关规定向当地政府及有关分管部门上报,做好与地方政府的良好衔接及联合预演。

4.强化制度约束

在实际的石化工程安全生产之中,应该将人性化管理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其中,首先应该注意加强制度上的约束力。很多石化企业管理人员往往会陷入误区,即他们经常认为只需要进行安全生产就可以了,不需要加强人性化管理,也不需要制定具体的人性化管理制度,认为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形式化的管理模式,对管理制度也不够重视,甚至在管理制度实施、落实之后很难将其落实到位,并对制度置若罔闻,不仔细对待等,从而给安全管理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对人性化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反思。根据石化企业所具备的特点、生产工艺以及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等,制定较为完备的安全生产人性化管理制度,对于工作人员的各类生产活动进行切实有效地约束,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且主动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保证石油工程生产的安全性,从而提高石油工程生产的效益。

5.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工作若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还是需要管理者所采取的有效手段及一线员工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但是,由于一些管理者综合素养较差,制定工作计划粗枝大叶,工作内容在安排时也缺少这缺少那的,在工作现场仅仅是形式化的检查、粗略的根据制度进行,从而造成工作上所出现的各种漏洞,从而对石化工程安全生产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因此,应该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1)定期地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各项学习,如讲座、培训等,不断强化员工队伍的业务素养,并设立监督组确保各项培训工作落实到位;(2)将遵守纪律作为员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3)在对员工进行培训过程中,还应需要将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至实际的培训过程之中,使其职业道德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树立员工主人翁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时期下加强石油工程安全生产势在必行,对于实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出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加以控制,使人性化管理渗透到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上一篇: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范文 下一篇:劳动教育教学成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