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工程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09-25 13:34:36

桩基工程应急预案

桩基工程应急预案篇1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大城市的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一般而言,高层建筑都处在闹市区,施工场地又小又紧凑、工程规模又相对较大,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也不远,基坑开挖的深度与尺度又相对较大,因此最近几年,基坑支护工程在施工作业中不断发生事故,这些不仅成为各个部门应时刻注意的重大问题,而且也给工程施工方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显得尤为关键。

1 深基坑支护设计

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的临时性,造成主体设计和基坑支护设计脱节,目前市场有两种模式,一是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二是业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施工单位按设计施工,这两种模式反映了两种理念。前者是经济的前提下安全,后者是安全的条件下经济。在此,笔者倾向于后者,这是因为深基坑工程设计是应用勘察资料、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进行支护结构、降水、土方开挖方案、监测和环境保护方案等的综合考虑来系统设计,相对来讲,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对于相关资料、规程及软件的应用要准确一些,在安全性、环境保护等方面相对可靠与全面。

2 支护结构施工技术与注意事项

现主要针对基坑工程中常见的钻孔灌注支护、三轴深搅止水帷幕、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钢结构立柱桩的支护形式而言。

(1)SMW工法水泥浆比重是主要的施工参数,要严格控制,包括总量、分阶段核量、日常巡视等。

(2)SMW工法受工法限制,一般情况下直角转角做不好的话,最好改为圆弧转角。

(3)SMW工法在障碍物处要精心施工,冷缝处要覆盖加固。

(4)支护桩施工与止水帷幕施工的间隙期不宜过长,因为基坑止水帷幕本身是临时性的施工技术措施,其设计、施工参数与地质条件、支护桩、基坑深度、地下水位等参数密切相关;若间隙期过长,随着施工环境的变化及地下水位的升高,原支护桩可能降低支护作用,随着基坑长时间停工,有可能要重新施工支护桩与止水帷幕,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5)主体结构设计与基坑支护设计不是同一设计单位时,必须注意立柱桩是否与结构梁柱冲突,支撑标高是否满足结构施工的操作净空高度要求,基坑外轮廓尺寸是否满足地下室外墙施工操作面宽度要求。

(6)钢结构立柱桩是施工中较易忽视的部分,而立柱桩又是支护结构重要的竖向受力杆件。因此,应要求委托有资质的钢结构专业制作商制作,除进行钢结构的常规控制外,施工过程中尤其应当注意其方向性和垂直度的控制。方向性一般情况下应平行于主支撑的中心线;垂直度一般情况下应有可靠的洞口固定装置,以避免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并用经纬仪进行两个方向的垂直度较正。

3深基坑工程质量控制

3.1行为方面的控制

基坑支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应发挥专家们的集体智慧,方案须经过专家评审论证。对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预案等相关内容,在施工前要进行评审。

3.2技术准备工作

一个好的方案,一支好的队伍,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是基坑工程成功的关键。应从严坚持“先方案、后评审、再实施”的原则,坚决地制止无方案施工、不按方案施工的野蛮施工行为。基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土方施工方案、降水方案、监测方案、爆破方案、换撑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组成基坑工程的方案体系。

3.2.1施工组织设计评审

1)明确土方、支撑、监测、降水、换撑、爆破等专业工种的施工原则、施工要点及其界面交接、关系协调和逻辑关系。

2)强化总包管理,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3)明确基坑安全管理职责,成立由工程参建各方参加的基坑安全领导小组和基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施工单位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做好基坑安全管理工作。

4)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现场落实到位,以达到预控的目的。

3.2.2土方方案评审(挖土条件、挖土原则和挖土注意事项)

3.2.2.1土方开挖条件

1)工程桩、立柱桩、围护桩、三轴搅拌止水帷幕、降水管井按设计施工完毕。

2)工程桩承载力检测完毕,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3)监测单位原始数据采集完毕。

4)基坑土方开挖方案、基坑监测方案、基坑工程安全应急预案已报监理、质检等单位审查批准。

5)制定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实施细则。

6)现场施工道路,冲洗面、沉淀池、排水系统施工完成,能够满足出土和现场文明施工标准的要求。

7)与环保、市容、公安、交警、街道等部门的外部关系协调到位,相关手续办理齐全。

8)成立基坑工程领导小组,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行动。

3.2.2.2土方开挖控制原则

1)“时空效应”原则,通俗地讲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空间里挖土和支撑,严禁盲目和由于支撑未及时跟上而造成基坑周围土体长时间暴露而失稳。

2)“施工工况符合设计工况”原则:①挖土顺序要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②先对撑、后角撑、再边撑的支撑施工顺序;③支撑拆除前,换撑必须到位。

3)“用监测结果指导施工”原则:①监测数据要全面、准确、及时;②监测频率随工况加密;③报警值要科学确定,要用累计值和变化速率进行双控;④后期数据的处理图表化,直观反映各特征值的变化趋势;⑤监测情况出现异常时须及时调整施工情况或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4)支护体系施工质量严格按设计、按规定施工的原则。

5)从某种程度上讲,地下水的控制在基坑工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地下水控制工作。

3.2.2.3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1)做好立柱桩、工程桩、降水管井、监测点的保护工作。一方面要防碰撞,另一方面土方开挖要对称开挖,以免不对称开挖而形成的土压力挤压。

2)基坑周边严格限制地面荷载,栈桥使用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

3)严禁未经二级沉淀的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4)运土车辆满足城市市容管理要求。

5)做好土方、支撑(施工与拆除)、土建各工序之间的协调工作,挖土顺序、支撑施工顺序用网络技术体现其逻辑关系和时间节点。

4爆破方案评审

(1)爆破方案须经专家评审,并报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爆破单位资质符合要求。

(3)爆破批准手续完整。

(4)爆破条件具备:①底板完成;②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③换撑到位;④监测爆破前监测数据采集完成。

(5)爆破前现场准备完成:①防护设施搭设好;②做好居民协调工作;③做好交警、派出所、街道等方面的协调工作;④药库符合要求,安全保护措施到位。

桩基工程应急预案篇2

一、基坑支护及降水方案

本工程基坑宽约94.6m,长约176.3m,周长约579.03m,开挖面积约18109.63m2,开挖深度为10.91m~11.86m;基坑支护形式主要采用:支护桩、止水帷幕及预应力锚索。

护坡桩直径800mm,桩间距1.5m,共计387根。桩顶布置冠梁,尺寸为900mm×600mm。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共布置2道锚索。桩间采用挂钢筋网压筋喷射混凝土护壁处理,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地下水控制采用帷幕止水结合疏干井的方式,将地下水位降低至槽底1.0m以下,以满足基坑开挖干槽作业的要求。止水帷幕桩设计:在桩间设置φ1000@1500旋喷桩,有效桩长为14.00m。疏干井及应急井设计:疏干井及应急井直径均为600mm,井间距均为20~30m,疏干井井深14.5m,应急井井深18.0m。

二、CFG桩方案

1、2、3#楼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其中1#楼CFG桩共计400根、2#楼399根、3#楼400根,共计1199根。桩径400mm,有效桩长14-16m.

三、地基换填方案

桩基工程应急预案篇3

【关键词】铁路既有线;箱涵顶进;安全控制;组织措施

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是铁路改造的常见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多个铁路设备管理单位协调配合,牵涉面广,交叉作业多,施工难度大,危及行车和人身安全因素多。因此,施工中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技术手段,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从顶进涵施工的各阶段进行全方位控制,确保施工和行车安全。

1 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控制措施

1.1 编制科学、详尽的施工方案。科学的施工方案是顶进涵施工安全的源头保证,施工方案不合理必将给后续施工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施工无法正常进行或造成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在开工前对施工现场做全面的调查,对几种存在的方案做细致的对比分析,充分考虑施工的合理性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后确定既经济又能确保行车安全的最优方案。施工方案中应制定全面、可行、有效的安全质量保证措施,要有科学的施工工艺和精细的施工流程,尤其是线路加固方案,必须检算强度、挠度和稳定性,检算取值须准确,确保能满足安全行车。施工方案经各相关设备管理单位、施工配合单位会签后再按程序报铁路主管业务处室审批,获审批后的施工方案方能用于指导施工。

1.2 签订安全配合协议。为使施工和铁路运输、设备管理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施工和行车安全,施工单位在做好施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必须和各相关单位签订好安全协议及配合协议。协议中关键要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因为明晰的责、权、利是履行协议的基础,有利于各方完成各自的任务,规范好各方行为。

1.3 做好应急处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编制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是非常必要的。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起点。要针对顶进涵施工中存在的行车和人身安全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如高温胀轨、路基塌方等“量身定制”,实现应急预案的全覆盖,围绕突发事故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明确应急救援的职责、措施及程序。施工现场应按预案要求备齐应急救援材料,如道砟、枕木、钢轨、编织袋等,以备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抢修,从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最低程度降低损失和影响。

1.4 做好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工前,组织所有参与施工的职工、劳务工进行既有线施工安全教育是控制顶进涵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应组织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学习顶进涵施工工艺流程、安全措施、既有线施工安全规范、典型案例等内容,尤其是针对劳务工,应重点教会他们顶进涵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如何规避安全风险以及如何应对突发事故。培训的重点放在安全操作层面上,所有培训人员应经考试合格后能安排上岗。而特种作业人员应要求按国家规定参与教育培训。

2 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措施

2.1 设置有效的防护体系是确保行车安全和作业人员安全的首要条件,顶涵施工开始即应设置施工防护。自挖孔桩开始至拆除线路加固设备后恢复线路止,应设限速慢性防护。线路加固或既有通信设备、电气化设备改移过程中,限速慢性无法保证行车安全时还须设置封锁防护。 所有防护设置均应根据《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分别在常速、限速、封锁施工时正确设置移动信号牌,设置过程中重点要控制好防护牌设置的位置必须正确,设置的信号牌显示必须准确无误,同时要避免信号牌不能侵入列车限界,应安排专人对设置的信号牌进行定期检查。工地防护人员和驻站联络员的作业是安全控制的重点,应选派有责任心、安全意识强的职工担任防护人员,上岗时着装要规范,防护用品及备品应齐全且性能优良。驻站联络员按照施工计划负责与行车部门联系做好要点、销点工作,作业中要坚守岗位,熟悉掌握列车运行情况,并及时通知工地防护人员。工地防护员应做好超前监控,并及时向工地负责人及作业人员报告来车情况,督促人员及工器具及时下道避车。近几年来,有的单位已要求驻站联络员配备录音笔上岗,全程记录驻站联络员的上岗情况,此举具有非常强的可追溯性,很有现实意义,值得借鉴推广。

2.2 工作坑开挖。顶进涵施工往往需要开挖工作坑作为预制涵身的场地,施工过程中为力求减少顶进距离使涵身尽快就位,涵身前端大都靠近既有线,安全隐患大,因此要重点控制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和行车安全。首先要配合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做好管线的改移以方便施工,开挖过程中要确保既有线路基稳定,工作坑的顶边距最外侧铁路中心线不得小于3.2m的安全距离,靠既有路基一侧的边坡宜缓于1:1.5,遇地质条件差,工作坑位置受地方客观条件限制须靠近既有线开挖时,应根据土质、地下水情况、工作坑深度以及与既有线之间的距离等具体情况,经边坡稳定性检算后,分别采取降水、插打木桩、型钢桩及灌注混凝土桩等加强支护的办法,确保既有线路基不致于产生溜坍而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其次是要做好工作坑治水工作,疏干及降低铁路路基内的地下水是保证箱涵安全顶进的有力措施。有排水条件的要完善、疏通排水系统使工作坑内的水及时排出,工作坑排水困难时,则应在坑内设集水井,采用排水设备强排,要力求工作坑内干燥,尤其是在汛期施工,要预留排水能力,避免工作坑被水浸泡而影响工作坑壁稳定。

2.3 线路加固前组织开好施工预备会,尤其是牵涉到多个单位和多专业之间的交叉作业,预备会尤为重要。会上施工单位汇报施工前期工作情况、组织安排、施工程序、安全质量控制措施及有待各相关单位配合解决的问题,会上重点要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做好细致的安排,落实责任,以确保各单位、部门协调作战,以便安全顺利完成桥涵顶进任务。

桩基工程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 more and more high-ris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As everyone knows, any building must have a good foundation. How to solve the deep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high-rise security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The excava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characteristics,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construction; safety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基坑工程特点及现状

1. 因为地皮昂贵,地面建筑过于密集。使用空间被限制,为了合理的使用有限空间,建筑投资者不得不向地下发展。

2. 施工条件越来越差,市区内中建筑不仅密度大而且人口密集,地上与地下管线弥补,交通拥堵。让基坑施工越来越难。

3. 基坑支护种类众多,常见的有深层搅拌桩、排桩、地下连续墙、锚喷、土钉墙、拱圈结构支护等。

4. 基坑工程成功率较低,基坑支护一旦失效,会造成附近建筑与地下管线破坏,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深基坑工程的开挖

深基坑开挖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勘探的资料和水文气候情况,结合自身深基坑工程施工的经验和现场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坑的支护、 基坑的开挖、施工平面布置图、降水措施、施工监测布置等。开挖要综合考虑开挖过程中基坑的受力特点,不能局部一次开挖到基底,使开挖区土体侧压力急剧释放,引起坑壁侧向位移。除此之外还要有专项施工方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基坑的开挖施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尽量做到一边施工一边监测,并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随挖随撑,对称均衡,限时限量”的施工原则,杜绝野蛮施工和盲目施工,并对施工过程加强控制,保证基坑支护安全顺利地完成。承担施工的单位要严格按照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的施工规程和技术规范进行开挖,同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在土方开挖施工前要充分掌握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勘测报告、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设施的情况。对特殊土质更是要根据土质的不同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比如在膨胀土地区施工应避开雨季施工,在开挖过程中要充分关注膨胀土的特点,确保土体含水量的变化不大,从而使基坑支护尽可能受到土体膨胀压力的影响。在软土地区开挖时,分层深度不宜太大。这是因为如果挖土高差太大或挖土进度过快,就会打破土体原有的力学平衡,使其抗剪强度降低,使土体容易出现水平滑移,增大支护设施的额外压力,最终可能导致支护发生破坏而出现坑壁坍塌。

三、深基坑的止水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进行深基坑的开挖,地下水会对施工产生一定的危险。特别是在水源复杂地区,在制定止水方案时要充分掌握基坑周围环境地质水文资料,认真分析地下水的来源和成因。在大城市基坑周围建筑密集的情况下,切不可仅凭抽水降低地下水位。这样导致基坑周围土体排水固结引发的周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事故举不胜举。一旦出现这种灾难性的情况将大大增加处理难度。因此,止水要从防水、降水和排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深基坑的止水有许多方式,一般都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如有深层水泥搅拌桩连续墙、护壁桩水泥搅拌桩共同形成防渗墙、护壁桩高压旋喷桩组合防渗墙、地下连续墙、深基坑土钉与止水帷幕复合支护、单排桩结合止水帷幕、截水帷幕体系及复合支护等。止水帷幕是高地下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止水措施,其施工方法主要是通过高压喷射把水泥浆和含有化学成分的浆液注入到地下,降低土体含水量,增强土体抗剪强度的目的。浆喷深层搅拌法和粉喷深层搅拌法通过搅拌把掺加剂(液)和高含水量的土体进行混合,从而达到降低土体含水量、增强土体强度的目的。在浆喷深层搅拌法和粉喷深层搅拌法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搅拌桩的施工质量。通过合理计算确定水泥浆掺加量,一要保证桩体搅拌均匀;二要确保施工桩长达到设计深度后桩头部位还有浆,避免桩头处出现搅而无浆的情况。在土层情况变化较大的地区,施工要严格按设计进行,保证桩的搭接距离和桩身密实,杜绝空洞、蜂窝及桩头开叉的施工质量问题,避免出现因施工质量导致的止水失效。

四、深基坑支护施工的信息化

对基坑开挖进行实时监控是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根据施工监控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及时掌握支护工程的受力状态,防止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另一方面通过对地质情况的了解不断修正原有的认识和设计。开挖施工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向的位移;支护结构自身的裂缝和沉降;相邻建筑物和道路的裂缝、沉降和倾斜;基坑底部有无隆起的观测等。其一般是安排专业人员对基坑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根据基坑开挖期间监测信息,比照勘察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预期性状,动态分析基坑支护结构或岩土变形等情况,全面掌握位移变形量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及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对照报警标准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施工安全。监测体系一般有两套监测系统。一套是施工单位组织的自检监控,主要是监测桩顶水平位移等,这种监测的频率要求较密;另一套是由甲方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监测。一般部位每隔8~10m布设一个监测点,关键部位适当加密布设监测点。开挖基坑较深时,还应该测试支撑结构的内应力和支撑变形量,当所测应力达到设计值的90%或支撑变形量达到10 mm 时,要停止施工并采取防范措施。开挖后每天监测一次,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停止施工并加大监测频率,加强监测。要根据观测结果绘制出变化曲线图,反映所测目标的动态趋势,传递险情前兆信息。当出现位移量发生突变、位移量有增加趋势、位移方向改变等现象时,必须结合气象条件、开挖施工、地下水变化等相关的诱况,认真分析支护结构、地质特性、地下设施、临近建筑物等监测信息,再次计算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确定排除险情后再继续施工。

五、深基坑支护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施工技术方面分析

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施工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施工中发现的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或相差较大,仍按原设计施工;又如喷锚网支护施工遇流砂、软土层,因其自稳性极差,一旦开挖即刻坍塌,而又未能采取新的措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工程施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而监测等施工动态反馈

信息有误或反馈不及时,施工中盲目遵循原设计方案,开挖过程没有定期或根本没有对基坑的沉降量和位移量进行观测或未对所测资料及时分析、研究。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施工千变万化,未能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有效应急措施。如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边可能施

加的动荷载未加考虑,由于地下水处理不当,导致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屡见不鲜。地下水位降低了,对基坑支护有利,但对周边环境不利。如不采取降水措施,对保护周边环境有利,却对基坑支护不利,这种矛盾性,使地下水处理有一定难度。处理不当,易引发工程事故:如佛山某工程,采用双排搅拌桩止水加喷锚网支护的复合支护结构,由于搅拌桩止水效果不理想,基坑开挖至5 m 时开始出现漏水涌砂现象;开挖至8 m 时,涌水涌砂现象更趋严重,引起周围地面塌陷、开裂,工程无法继续施工,后在搅拌桩采取高压旋喷止水才解决了问题,但已大大提高了工程成本。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开挖和支护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两者缺乏协调,容易诱发工程事故的发生。基坑围护属临时性支护,由于维护不当可诱发事故发生。比如基坑放置时间过长,不利基坑安全稳定;基坑坡顶荷载超出设计要求,重型机械离基坑太近;未能及时构筑基坑排水沟和集水池,基坑内大量积水;锚喷支护中,锚杆头被当作脚手架或悬挂重物,造成锚杆失效;支护面层遭切断或被施工机械撞坏。

六、施工中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措施

1. 内容

常见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突发事件包括有:基坑内出现管涌、流沙等;基坑支护局部出现裂缝、沉降;工程所在地连续多日出现狂风暴雨;相邻工地降水、打桩、开挖土方对本工程的影响;开挖中出现地下障碍物妨碍基坑支护结构或止水帷幕等。在深基坑开挖施工中,要事先设立预案,发现有异常,即时拿出相应方案指导施工,并进行跟踪监测,验证方案是否有效, 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当预计事件发生后, 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解决。

2. 预防措施

在施工中一般做好以下预防措施。为确保止水质量,防止基坑开挖时漏水,止水桩施工前要对施工桩位及临近的障碍物进行逐一清除。为确保基坑不发生漏水和渗水现象,基坑开挖时,要做好桩间土的保护,如发现坑内漏水严重,要先在坑内封堵抢险,同时查明原因,进行整改。必要时可用高标号砂浆在桩间砌砖或在桩间进行挂网喷浆。为确保支护桩施工质量与桩周管线安全,在支护桩施工前,要查明下部管线并进行标注,开挖并架空处理靠近施工区的下部管线。为应对突发事件,现场要储备足够的钢管、水泥、木桩、草袋、水玻璃等物资和潜水泵、压浆机、注浆机等设备。一旦出现险情,马上采取措施控制其发展。为防止周围地下水降深过大,要事先做好灌槽和回灌井。

七、结语

桩基工程应急预案篇5

阜南县上堵口排灌站安徽阜阳23630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钻孔灌注桩事故的处理方法,以便在产生质量缺陷时,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弥补施工过程产生缺陷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事故原因;事故预防;处理方法

1 概述

在各类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钻孔灌注桩施工较大部分是在施工过程中不可见性较大的水下进行的,为了避免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经济等,我们必须避免在浇注基桩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确保桩基施工整体任务的完成。

桩基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诸多因素。质量事故出现后,对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结果不同,后期影响和后果也不同。根据本人2008 年在中岗大桥等几处现场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了解不同的基桩质量事故:测量放线错误;成桩中断或断桩(如砼灌注过程中导管进水造成断桩事故)事故;桩身质量自身缺陷(如混凝土离析、蜂窝、桩砼强度低、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钢筋笼上浮或下沉;灌注桩顶标高不足等都可造成钻孔注桩的质量事故。

在中岗大桥工程施工过程中,当施工至第23 号桩时,桩身浇灌完成时,在桩上端出现冒砂翻水现象。当时我们随即对此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应急方案,利用周围打围堰,进行抽水检查,发现在桩身上端之下2耀3m 处桩身夹杂泥土造成的。我们根据实情,采用预定方案,利用铲除、补浇、固定等方法处理好这一事故。

2 桩基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

2.1 处理前准备及满足条件

不同事故其性质和范围不同,而事故的判定、处理方案不同;要明确目的,确定目标,制定与事故相关应急处理方案;相关参建有关人员进行会商,并制确定处理方案。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法可行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施工进程,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2 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

成孔后,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不符之处进行分析、整改、解决,处理,才可进行下一阶段工程施工。

2.3 事故处理不能对已完工程质量或后续工程造成影响,不能在施工结束后对周围环境等造成影响。

3 桩基事故的常用处理方法

事故处理有接桩,补桩,扩大承载梁,修改设计方案,注浆加固法等多种方法。对于事故发生的不同原因及范围,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结果。

3.1 接桩法

当成桩后桩顶标高不足采用的接桩法在阜南方集大桥在2005年施工时就利用到,由于受天气、气候、场地等施工的各种恶劣条件影响下,我们停工15 天。当再次施工时,我们对桩头进行了处理、焊接后,再用比原桩身浇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浇灌至设计标高。由于各种原因而停止浇筑砼的柱桩常,在后续工程时常采用嵌入式接桩。

3.2 补桩法

在红旗闸拆除重建施工中,根据基础土沙层情况,而又增加了桥面宽度。经计算:红旗闸大桥由于桥梁桩基不能满足于桥梁更改后的承载力,施工时在3 号与4 号、9 号与10 号桩两处之间分别补桩,增加桥梁自身及过往车辆承载能力。

3.3 钻孔补强法,当浇筑桩身有局部缺陷时,对离析、蜂窝等质量缺陷清洗处理后再进行高压注浆。中岗大桥的基桩就有一处处理就是利用这种措施,随即补桩,既节省时间,又节省费用。

3.4 增大承台梁法

2014 年红旗闸大桥施工时,由于设计更改,使原设计的承台(梁)断面宽不能满足现有桥梁工程的技术规范要求,经有关人员会商,考虑到桩土共同作用及原设计桩承载力达不到现在设计要求,就采用扩大承载梁,补桩,桩位间距改变的方法处理;同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承载情况,在扩大承载梁断面宽度的同时,加大承载梁的配筋。

3.5 修改设计

一般工程不作设计更改,但当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时,可采用改变桩型的方法处理;灌注桩出现废桩等障碍时,可改变桩位方法处理。对于处理困难且耗资大桩基事故处理,其他处理方法结果都不能满足现有设计要求时,只能在自身重量及上部结构荷载上进行,这时减轻自身建筑层数或用轻质材料代替原设计材料,减轻上部结构荷载。

3.6 桩外注浆加固法

当灌注桩成桩后,发现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承载力,桩身完整性较好时,在桩的四周进行高压注浆,提高桩身摩擦力,从面提高桩的承载力,主要上部地质条件是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的地区。

4 结束语

以上浅叙的是笔者从事钻孔灌注桩事故处理时常用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均有实际运用,效果很好。但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是造福人类还是遗臭万年?关键在于事前预防、过程控制和事后检验,事后处理乃无奈之举,此文仅供参考,不可作为质量问题的借口。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刘金砺主编.桩基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J].1994.

桩基工程应急预案篇6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 施工技术 措施

一、工程地质概况及水文条件

根据建材广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区内与基坑支护相关的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1、人工填土层:以杂填土为主,局部为素填土。灰褐色、灰黄、砖红色,湿且松散,厚1.50~3.50m。

2、淤泥质土层:灰黑色,饱和,流塑,局部夹团状粉砂。本层场地分布较少。层厚1.00~5.70m,层面埋深1.8~3.0m。标贯级数为2~4击。

3、含淤泥中砂层:呈灰、灰黑色、饱和、松散状态,含少量淤泥,分选性一般,颗粒继配不均匀。仅少部分钻孔有揭露。层厚1.80~3.0m,层面埋深1.5~4.3m。标贯级数为5~8击。

4、淤泥质粉、细砂层:呈灰、灰黑色、饱和、松散状态,分选性一般。仅少部分钻孔有揭露。层厚0.80~10.0m,层面埋深1.6~7.0m。标贯级数为3~10击。

5、中砂层:呈灰、灰黄、灰白等色,饱和,稍密状,分选性较差,颗粒级配不均匀。层厚0.65~15.6m,层面埋深3.0~7.5m。标贯级数为9~12击。

6、粉质粘土层: 灰、褐红、灰黄、粉红色,湿,可塑状,韧性中等。分布较广,厚0.80~5.5m,标贯5-13击。

7、细纱层: 普遍分布,灰黄、灰白、饱和,稍密状,局部松散,分选性一般,颗粒级配不均匀。厚0.9-5.2m,标贯10-14击。

8、粗砂层:呈灰、灰白、灰黄等色,饱和,稍密至中密状,分选性差,颗粒级配不均匀。层厚1.50~11.8m,标贯12-24击。

9、粉质粘土层: 褐红、褐黄色,湿,硬塑为主,局部可塑,韧性中等。层厚0.95~6.4m,标贯13~23击。

本场地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和含水层迳流补给。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种。基岩裂隙发育,地下水具有局部含水量较丰富,富水性不均匀的特点。由于砂层厚度大且连通,透水性较好,地下水水量较丰富。在钻探期间得地下水位深度为1.50-2.40m。

二、基坑设计概况

1、基坑总面积约为17000,基坑周长约为600m,其中钻孔桩支护延长为419m,放坡1:2部分延长为172m,施工前场地应先平整,平整后最大绝对标高不得大于7.80,即相对标高-0.55.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8米。如果开挖深度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设计进行方案修改。

2、基坑施工应根据具体情况修改和完善设计和施工方案,即采用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3、本工程采用Ф1000及Ф800钻孔灌注桩作支护排桩,采用Ф1000单排搅拌桩作止水帷幕(其中南面放坡处平台及坑底采用Ф500双排搅拌桩)。钻孔桩的水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钢筋笼:纵向钢筋用HRB335级钢,fy=300Mpa,纵向钢筋的接驳应优先采用焊接,接口必须按规范要求错开。水平钢筋(螺旋箍及横向加劲箍)用HPB235级钢(fy=210MPa)及HRB335级钢(fy=300MPa),纵横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

4、Ф1000搅拌桩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为250kg/m,采用“唯一可变量”工法施工。

5、Ф500搅拌桩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比15%,四搅四喷。

冠梁腰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主钢筋HRB335,fy=300N/mm。

6、基坑安全等级二级,使用年限为基坑施工完成后一年,基坑周边顶面活荷载取20KPa。

三、施工技术与措施

3. 1 施工前的控制措施

3. 1. 1 分析地质勘察报告

施工前应对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认真分析研究, 根据挖土深度范围内不同土质的物理性能和地下水位情况( 特别是丰水期的水位情况) , 选择相应的土方开挖、支护结构及降水方案。基坑支护结构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及对基坑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变形进行验算。根据所制定的施工方案, 对全体施工人员作详细的安全与技术交底工作。

3. 1. 2 调查基坑周围的建( 构) 筑物

调查基坑周围建( 构) 筑物在基坑开挖前是否已经存在倾斜、裂缝、使用不正常等情况, 需通过拍片、绘图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 必要时要请有资质的单位事先进行分析鉴定。对于距坑边较近的地下管线应预先采取加固和保护措施。

3.2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 选择确定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 并组织专家组对方案进行论证评审。

l、深层搅拌桩采用“唯一可变量”工法及“四喷四搅喷浆法”进行施工。

2、基坑支护桩采用钻孔桩,土方主要采用机械挖运。离坑底及坑壁0.3米处土方必须由人工开挖。基坑支护桩全面施工前应进行试桩,并监测周围建筑、道路及地下管线,以确保安全,试桩后分两批跳钻施工,施工过程中应视地下水情况跳挖。

3、基坑土方在支护桩及桩顶冠梁完成后进行开挖,分东、西两区进行。施工时应密切配合好锚索、腰梁的施工,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为沿支护桩周边5米范围-1.7m深、全基坑范围-5.7m及-9.65m深开挖,开挖后及时完成锚索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基坑东、西区土方开挖应控制保持均衡,东、西两区土方高差可采用放坡处理(坡度按土质条件定),必要时用沙包或水泥砂浆护面,严禁超挖或大锅底式开挖。

基坑土方配置6台挖土机进行机械开挖,人工修边。基坑土方开挖时须密切配合好支护结构施工,利用时空效应原理,采用分层分区的方法开挖,挖土顺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施工顺序进行。为加快施工进度,按设计图设置汽车运土坡道,用于汽车直接进入基坑运土。

基坑土方开挖前设置降水井,将场地地下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500处。降水可对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的土进一步固结,截住基坑坡面和基底的渗水,增加边坡的稳定,防止基坑从边坡或基底的土粒流失,改善基坑的砂土特性,防止基底的隆起与破坏加快土方开挖进度。基坑土方开挖时,做好基坑内外排水:沿基坑顶四周外侧20cm左右,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宽0.3m,沟深0.3m,沟的三侧采用砌砖和水泥砂浆抹面,顶面设0.1m厚的人行钢筋混凝土盖板,排水沟内的水经过沉淀池后接入市政排水管中排出;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沿两侧开挖临时排水沟,每隔30~40m挖出一个临时集水坑,使基坑积水通过排水沟流入集水坑内,再用污水泵抽出坑外,排入基坑外排水沟。基坑内每层土方开挖的土层面,应挖成3~5%的坡面,形成自然泄水坡以防基坑积水。

坑底保留300厚土方作保护层,待底板垫层施工时再人工清底修边至基坑底,随挖随检测验收随捣混凝土垫层封底。

基坑土方开挖期间对土体侧向位移、基坑项面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邻近建筑沉降和倾斜、地面沉降和地下管线沉降和位移、地下水位等项目除了甲方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外,我项目部也要派出专人监测,同时与现场观察相结合,随时曾加检测频率,利于指导调整基坑施工方案或设计方案 ,确保基坑工程安全施工。

4、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5、砂、石、水泥、砌块及其它构件在场内适量堆放,主要采取边施工边运输的方式。根据工程进度计划,提早组织材料订购、质量检测、配方测试,确保材料按施工进度的使用量分批进场。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组织施工, 不得随意变更。需修改变更方案时, 应按审批后的方案进行施工。基坑坑顶边缘不得任意堆放土方、材料及设备, 特别是有振动作用的设备, 避免增加坑顶边缘荷载作用。加大边坡及支护结构的承载压力, 同时在坑顶设挡水设施, 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冲刷坡面。

3. 3 建立应急救援预案

深基坑工程施工因受内部水文地质和外部周围环境及气候的影响较大, 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 需对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分析, 施工单位还应建立和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从公司到项目部及作业班组的应急救援体制, 在人、财、物上全面落实, 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位, 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对紧急情况作出迅速反应。一旦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危及周围建( 构) 筑的安全、周边沉降开裂、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坍塌以及雨季影响等, 能快速及时起动紧急应急准备方案实施抢险救援, 防止事故进一步发展并得到有效控制。

4 结束语

城市建筑业深基坑工程规模不断加大,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地区。所以深基坑工程施工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 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隐患, 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 深基坑工程施工要根据其特点, 了解和掌握一切不利因素, 重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管涌、坍塌、开

桩基工程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溶岩;桩基;施工;防治

在桩基成孔过程中,溶洞危害表现根据严重程度主要为漏浆、塌孔和地面塌陷等。主要成因是当桩基穿越溶洞时,桩位处隐伏有溶洞、灰岩裂隙极易导致漏浆。因溶洞上直接覆盖层为透水性强的粉细砂层及卵石层,当溶洞顶板或侧壁岩层被击穿时,导致容积过大,桩基孔内泥浆面将急剧下降,造成孔壁受力失衡,护壁泥浆卷带粉细砂层迅速流失,导致塌孔,严重时造成地面塌陷。根据溶洞大小及填充情况等,选定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案。

一、五通义江特大桥桩基施工概况

五通义江双线特大桥位于贵广高速铁路广西桂林临桂县境内,桂林地区为世界上极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也叫岩溶地貌),全桥地势平坦,桥区不良地质为岩溶,岩溶较发育,地表较多为细圆砾土,桩基展示图显示全桥多处桩基有大小溶洞、串柱型溶洞及大小空洞。

二、施工中相关问题的处理过程与总结

(一)施工中相关问题的处理过程

1、塌孔处理

41#-5桩护筒标高182.646m,应钻孔深54.89m,桩基于2010 年3月24日开钻,于2010年4月3日下午钻至37.8m处遇溶洞突然漏浆,一漏到底,孔壁瞬间坍塌,钻机倾斜,现场及时调配机械抢险(见音像资料),分析为大溶洞或存在较发育裂隙,连夜抢险回填补浆后,等待处理方案。

41#-10桩护筒标高182.866m,应钻孔深54.91m,于2010 年3月29日开钻,于2010年4月3日下午钻至约20m处遇溶洞突然漏浆,一漏到底,孔壁瞬间坍塌,钢护筒沉入孔内,钻机倾斜,清水涌出,分析为大溶洞或存在较发育裂隙,江水涌入致平台越塌越大,连夜采用装载机、挖机及4台自卸车抢险回填后,等待处理方案。

41#-1桩护筒标高183.057m,应钻孔深55.301m,桩基于2010 年8月19日开钻,从2010年8月30日至9月3日在44米处溶洞4次漏浆,分别采用回填片石36 m3、28 m3黄土及采用40 m3砼封堵处理均无效,于2010年9月3日再次漏浆,造成卵石层孔壁大面积塌方,回填处理无效,分析可能为大溶洞或存在较发育裂隙,等待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

(1)对该处水中施工桩基,水流大,且洪水频繁,河道中卵石层沉积厚,溶洞多,地质复杂,对41#-1、41#-5桩基采用首先回填满孔位,再重新钻孔下双层钢套筒跟进处理施工后经检验全部为一类桩。

(2)根据现场的地质状况,对五通义江双线特大桥41号墩其余12根桩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双层钢套筒跟进处理措施,即先用直径2m护筒穿越卵石层,每桩平均约9~10.5m,而后结合两次塌孔埋锤位置均为37~46m,下1.8m钢护筒跟进至穿越最下层溶洞。

2、漏浆处理

五通义江双线特大桥48#-2、48#-5、48#-6桩设计桩长27m,桩径1.25m,桩底标高153.069m;48#-3、48#-7桩设计桩长23m,桩径1.25m,桩底标高157.069m;48#-4、48#-8桩设计桩长20m,桩径1.25m,桩底标高160.069m;48#墩位于岩溶不良地质地段,设计桩长范围粗圆砾土层较厚,桩基穿越多层溶洞、空洞及较大空洞,对较大空洞或填充物较差大溶洞采用钢套筒下底,对较小溶洞或填充物较好大溶洞采用充填黄泥夹片石处理。

(1)48#墩桩基从2010年9月开始施工,一直到12月中旬多次溶洞漏浆致粗圆砾土层塌方,未成孔。

(2)48#-6桩护筒标高184.6,应钻孔深为31.531m。于9月20日在钻至约17m处时遇溶洞突然漏浆,粗圆砾土层塌方,机锤被埋,停机等待处理方案。

(3)该处桩基施工因溶洞漏浆造成整个钻机平台严重的地陷。

处理方案:

(1)对48#-6桩基在粗圆砾土层钻进中下双层钢套筒逐步跟进穿越塌方严重的粗圆砾土层至土石分界。

(2)根据现场的地质状况,对五通义江双线特大桥48#墩其余6根桩基均设置直径1.5m钢套筒至土石分界;对48#-2先下设直径1.8m钢套筒至穿越粗圆砾土层,再下设直径1.5m钢套筒穿越多层较大溶洞。

(二)施工中相关问题的处理过程总结

1、塌孔的预防及处理

塌孔的防治:塌孔的防治预防在于“常看,常补“常看就是要求各地层地质情况做到心数有数,随时注意钻进情况,随时观察水位情况。“常补”就是当钻进松散粉砂土或者流砂中时,要及时补充较大的比重,粘度的泥浆,甚至可补充投入参有片石或卵石的粘土,此外,要有专人负责补水,以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

塌孔的处理:当孔壁局部坍塌,孔内水头无明显损失时,向孔内抛粘土,加大泥浆比重,下沉内护筒进行处理。另外溶洞内压力大导致充填物多次冲入桩孔内部。此类情况应采用砼封堵或加大钢护筒跟进措施。当遇溶洞、溶穴、溶槽,孔内水头突然损失造成塌孔时,如是小面积塌陷,且护筒无移位,除下沉内护筒外,可及时分层抛入片石、粘土块、袋装水泥、片石等,以填充和堵塞溶洞,回填至内护筒底部以上2~3m,然后采用中小冲程重新钻进。溶洞发育严重时,如连通特大型溶洞或连通地下河溶洞,上述处治措施均不能有效处理好,即使多次回填片石粘土等也不能成功组织漏浆;或者护筒变形,有较大横向位移,无法纠偏时,可拔出钢护筒,用粘土回填,并采用内护筒跟进穿过溶洞。内护筒跟进时应先采用孔径大于25cm的大钻头冲击到岩层,然后下放比孔径大20cm的长护筒到底,再换用正常钻头钻进。这样施工主要目的是防止在施工中继续漏浆造成土层再次塌孔。这种方法关键之处在于护筒的位置放样必须准确。

2、塌孔的预防及处理

塌孔的预防:(a)现场的应急:在成孔中,由于有的溶洞与地下暗河或其他溶洞相通,泥浆迅速流走,水头高度急剧下降,造成漏浆。在溶洞桩基施工中,要在孔边备足一定数量的片石和粘土,施工中挖机、装载机24h待命,一旦出现漏浆,要及时回填片石粘土;(b)方案的分析,塌孔的预防还要结合桩基展示图下部溶洞的分布分析漏浆的可能性,并结合上部地质构成及软弱程度做出初步的方案,从而降低塌孔的可能性;(c)加强试桩及工艺性试验,对方案的分析进行进一步论证,然后进行大面积施工,避免因方案不确定不成熟盲目施工导致单墩位大面积塌孔或大范围的塌孔埋锤情况,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冲击造壁,并且马上补水,防止水头高度继续下降。

漏浆的防治:选择优质的黄泥,其次结合漏浆的深度结合桩基展示图进行分析,确定溶洞大小,轻微漏浆采用单纯回填黄泥,然后冲击封堵,3~6m漏浆需结合漏浆的快慢确定漏浆处溶洞与桩体连接点的大小,漏浆慢而多,说明漏浆口较小或狭窄,可填充黄泥夹片石,若漏浆快而多,说明为较大溶洞或空洞,需进一步分析防治措施,可采用水泥夹片石夹黄泥的综合处理,或砼灌注封堵甚至对穿越较大溶洞及空洞采用的钢套筒穿越。

三、溶岩桩基施工处理方案的选择

(一)填充粘土和片石法

粘土和片石填充适用于高度6m以下全填充、半填充和无填充的溶洞处理,其方便、快捷,节省费用。采用回填片石、粘土处理溶洞时,钢护筒须穿透砂砾等透水层、坐在不透水层上,尤其是多层溶洞,以防止出现溶洞后孔内水头急剧下降而造成坍孔。

(二)钢护筒跟进法

溶洞的厚度在110m~310m之间,且为空洞的,先利用超前钻孔向孔内灌注混凝土干料,填满溶洞,在固结体达到一定强度后(215MPa)即可进行冲孔施工。混凝土干料将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如溶洞空间容积大、导水性强,则在混凝土干料中添加一定量水玻璃,灌浆孔平面布置见图1。

图 1 图2

(4)溶洞高在310

图3

(5)溶洞高大于510m(多层),且溶洞间距较大时,拟采用套内护筒法施工,即用内护简穿过溶洞的方法进行施工。护简长度L=h+2m(h为多层溶洞高),内护简内径应比设计桩径大20 cm左右,外径应小于外护简内径5cm左右,若遇第二层溶洞,第二层溶洞的内护简外径比上层内护简内径小35cm,见图3。

四、施工总结

桩基工程应急预案篇8

××工程下穿隧道基坑支护工程原设计于2010年9月出图,采用钻孔桩+内支撑,搅拌桩+内支撑等多种支护形式,原设计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进行设计,由于多种原因,项目于2013年4月才开工。但新的《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已于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新规程实施后,新规程对于软土深厚的基坑,要求增加按最下层支点计算基坑的稳定性验算和抗隆起验算。对比老版规程与新版规程,基坑的抗倾覆验算、抗滑移验算、整体稳定验算方面计算方法基本一致,标准稍有提高。但老规程是从支护底部验算抗隆起稳定性的安全系数为1.25(重要性一级);而新规程抗隆起稳定性的安全系数为1.80,标准提高较大。经过采用用新规程计算,本基坑部分段落按最下层支点计算基坑的稳定性和抗隆起验算不能满足要求。故需按新规程进行调整支护方案,对基坑的搅拌桩+内支撑改为钻孔桩+内支撑的方案,对钻孔桩+内支撑路段,采用加长钻孔桩穿过淤泥层的方式进行调整,对基坑两端采用增加水泥搅拌桩的方式进行止水。经过测算,钻孔桩:增加2500m,旋喷桩:增加9000m,搅拌桩:增加6000m,工程费用增加约500万元,造成比较大的变更(如表1)。

2各设计分项部门的沟通引起的变更

2.1征地线设计部门间或同部门同事间,因沟通不够,而造成设计上的变更,其实是最不应该,也是最可以避免的;××快速路工程越岭隧道,就是因征地用地线未与从事隧道设计的同事充分沟通,导致隧道顶仰坡及左右侧路堑放坡征地不足,但由于当地二次征地非常困难,故只能采用增加10m明洞的方式进行解决。

2.2预埋构件有些项目在施工招标时会拆分分为土建标、路面标、交通工程标等标段,但土建施工时却需先对一些预埋构件进行施工,如交通工程在桥梁的防撞栏需预留路灯底座,在隧道内需预埋监控设施(包括行人横洞、行车横洞、紧急停车带、疏散紧急电话和紧急电话等指示标志)、隧道供配电、隧道通风和隧道消防等设施的设备安装槽位及管道。如土建标没有相应图纸及数量,则需进行变更。

3设计疏忽或遗漏引起的变更

3.1高压线下的复合地基处理软基处理时,复合地基常用到的处理方法有:水泥搅拌桩处理、CFG桩处理、管桩处理等,但不管哪种处理方案,桩机机架都比较高,约有18~21m,若在110kV或220kV及以上高压线下施工,很难满足规范要求的6~8m的安全施工净空,故一般情况,高压线下设计都会考虑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处理。因现场调查的不够详细,或者由于设计中的疏忽,净空受限下原设计未考虑采用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或者是虽考虑了高压旋喷桩处理,但未对高压线两侧最外边线进行测量,导致处理范围计算不足,都会造成设计上的变更,因旋喷桩的造价比较高,约为水泥搅拌桩的3~4倍,故经常会引起较大的造价变化。

3.2遗漏由于设计的疏忽,图纸中也容易对一些数量遗漏,如主线两侧匝道顺接前方平交口,受标高限制,主线需挖下做桥,则需算挖方;另外桥墩处若是旧路,则需先挖除旧路路面;或软基处理路段下是旧路,如采用深层处理,也需挖除底下的旧路;另外挖塘埂回填、拆除旧构筑物等也是较容易遗漏的数量。

4总结

通过以上的小结,可见设计图纸是一项非常复杂兼细致的工作,涉及面广,稍微疏忽就容易发生错误,除此之外,路线超高问题、说明与图纸对应问题、横断面与土方的问题、排水标高设计问题、桥梁标高问题,构件尺寸问题,配筋中钢筋漏项问题,钢筋长度问题,及其它数量表中计算问题等都是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另外,桥梁桩位坐标的精准,也很重要的,若设计有误,施工单位又未能在施工时检查出,就很容易造成施工事故。

上一篇:金融专业科研课题范文 下一篇:电力工程改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