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6 23:48:58

叉车安全管理

叉车安全管理篇1

关键词:叉车;改进;安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241

1 叉车管理改进必要性

笔者所在公司共计有260台叉车,作为物料、设备搬运的主力,每时每刻穿梭在企业各个场所之间。修造船企业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各个施工场所的人员密度以及施工场所之间人员的的移动率也很高。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面合理限定人员和叉车的区域、轨迹等是个难题,这个难题解决不好,极易发生叉车致人伤亡事故。除此之外,叉车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1)叉车自身问题:叉车自重大(8-14吨),惯性大,耗油量大、视线盲区大(门架遮挡驾驶员视线);(2)叉车功能设定问题:由于生产流程、物流运输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叉车功能变成物料转运、长距离运输;(3)叉车管理问题:叉车数量较大,交通资源有限,在其交通管理、人员管理、培训和监督方面存在不足;(4)叉车事故频发: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多次发生叉车致人死亡事故。

因此对叉车实施管理改进迫在眉睫。

2 管理措施

笔者通过①调研叉车管理现状;②召开专题会,研讨改进措施;③管理改进措施试运行、修订调整,确定最终方案;④管理改进措施宣贯、推行;⑤管理改进措施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等手段,对叉车管理进行了升级、固化:

2.1 规范叉车作业管理制度

(1)重点区域专人引领:叉车进入码头、船台、坞边等人员、设备、物料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及叉运超长、超宽、超大物件时,必须有专人引领。引领人手持醒目标识引领叉车行进,并负责提醒周边人员、提示驾驶员路况等信息,并指挥叉车在定置区域规范摆放物件。

(2)避免叉车长途叉运物件:叉车定置管理:限定每台叉车作业区域,不允许超区域作业,叉车功能回归以装卸为主。定置管理范围最长距离单程不超过200米,避免叉车长距离行驶。运输以拖头、平板车为主:用平板车、专用拖头来专门负责物料、设备的运输,减少和杜绝叉车作为长途叉运工具。为杜绝拖头、平板车无计划无限制行驶,所有的运输计划都需要提前报送,临时增加的需要权限审批,此举除了降低交通风险,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计划性。

2.2 升级叉车功能、加强作业监督

(1)GPS:通过GPS记录叉车运行轨迹及参数,从而监控叉车不超速行驶。GPS记录并储存叉车运行轨迹及参数,可以在现场回放也可以拷贝数据到办公室回放,并且叉车超速时可以自动报警提醒驾驶员;(2)视频监控系统:所有叉车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叉车驾驶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监控,并建立监控信息回看制度,杜绝违章作业。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监控驾驶员安全操作情况,监控信息可以现场回看也可以拷贝到电脑上回看;(3)封闭高速挡:通过封闭高速挡限制叉车性能(限定最高车速),确保叉车不超速行驶。封闭高速挡后,叉车最高时速不超过12公里,从本质上限制了叉车行驶速度;(4)叉齿旋转器:叉齿旋转器可以实现叉齿3600旋转,可以大幅度提高倾倒垃圾斗的效率。常规倾倒垃圾斗的作业顺序是:从运输车辆上叉下垃圾斗―垃圾斗摆放到倾倒点―叉车后退、前进―用叉齿挑翻垃圾斗―挑起垃圾斗倒出垃圾(垃圾斗口向下)--放下垃圾斗、用叉齿翻转垃圾斗(垃圾斗口向上)--将空垃圾斗叉运到运输车辆上。叉齿旋转器倾倒垃圾斗的作业顺序是:从运输车辆上叉下垃圾斗―旋转叉齿1800倾倒垃圾―回转叉齿--将空垃圾斗叉运到运输车辆上。

2.3 统一厂内交通管理措施

(1)高峰禁行:在上下班人流高峰期间(早、中、晚),码头、坞边等生产区域及主要道路限行并安装醒目的限行标志。除此之外,高峰时段安全部门、行政部门在各主要生产区域及主要道路执勤,监督车辆禁止行驶、指挥交通,有效避免人车同流;(2)设置安全红线:将叉车在厂区内严重超速行驶(超过限定速度50%)行为设定为公司级安全红线,触碰安全红线人员办理离职手续。超速行驶是交通安全最大的隐患,所以对超速行驶的管理也要采取雷霆手段,从制度上堵住超速行驶的缺口。

3 管理效果

3.1 降险增安

(1)限制了叉车最高时速,提升本质安全。叉车最高时速分区域分别限定为5公里/小时、10公里/小时,降低车速,增加驾驶员观察、反应、应急处置时间,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撞击能力,从而提升本质安全;(2)强化了对驾驶员的监督,杜绝违章操作。通过引领人、GPS和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测速装置,加强对驾驶员违章作业的监督,从而杜绝违章作业,减少事故隐患;(3)增加了驾驶员的辅助视角,规避叉车自身缺陷的风险。引领人作为驾驶员的第二双眼睛,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视角,保证了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规避了叉车自身缺陷带来的安全风险。

3.2 提效降耗

减少叉车长距离运输、提高叉车倾倒垃圾斗效率,降低燃油消耗。以倾倒垃圾斗为例:

3.3 低故障省费用

叉车设计工况就是装卸、短途搬运,不适合长距离行驶。因为长距离行驶,每年叉车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故障率非常高,维修成本居高不小。改进后叉车工况趋于合理,同时减少叉车作业时间,降低故障率,节省维修费用。

4 结束语

上述改进措施管理措施上简单易行,技术改造项目也属于一次性投入,后续维护成本微乎其微,属于典型的低投入高收效,并且效果具有可持续性,在笔者的集团公司开展一年多,效果显著。

叉车安全管理篇2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设计安全设施

1前言

城市道路系统多为网状结构,其主要特点是道路网密度高,路网节点――交叉路口数量多,交叉路口已成为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近年来各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混乱、交通阻塞、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等交通问题,很多是由于交叉路通干扰严重及交叉路口通行能力极度下降造成。如何充分发挥现状道路系统的交通功能,提高道路交通效率,目前应是各城市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这项工作的重点是对道路实行科学有效地交通组织管理,而组织管理的重点又是对道路交通能力起控制作用的道路交叉节点的处理,尤其是城市干道系统的主要交叉路口。对这些主要路口规划设计实施科学的交通组织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主要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从而提高路网的整体容量,为此在交叉口渠化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并充分考虑交通网络的系统性,提出科学的交通组织管理手段及其实施方案。本文就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方法予以分析探讨。

2平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

2.1 交叉口过大,缺少必要的渠化

城市道路车道数的多少,直接影响交叉口面积。交叉口面积过大,容易导致车辆行车轨迹混乱,冲突增多;另外,交叉口清空时间随着面积增大而相应增加,造成信号周期过长,并造成相位间隔时间的浪费,降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这类交叉口应进行进一步渠化改造。

2.2 行人过街安全设施不足

很多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设施设置不足,缺乏二次过街设施,当交叉口较大时,弱势群体(老人和儿童)过街就比较困难,在一个行人信号周期不能顺利通过,容易造成人车冲突,并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另外即使在行人信号绿灯期间通过,行人仍有可能同转向车流冲突,使得行人过街缺少安全感。

3 道路平交路通特征

通过交叉口的车辆由于受到交叉口几何及交通条件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运行特征是速度和延误。车型种类的结构对交叉口通行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一般具有以下车辆运行特征:

1)公交车、小型汽车比例较大;

2)行人、非机动车的干扰较大,但安全度较低。

4 平面交叉口的改善设计

平面交叉口的改善设计立足于改善平面交叉口的道路条件和交通管理条件,达到解决和处理交通安全隐患、减少交通冲突点的目的。交叉口的安全改善设计通常包括:减少车辆与行人的冲突点数量,使冲突区域减少到最低限度;分化冲突点,给予主要车流优先权;控制车速,保证视距,提高通行能力和为驾驶决策提供信息质量等。以下就渠化设计、行人过街安全、交通控制设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4.1 渠化

4.1.1 明确分隔交通流,分流交通冲突区域

明确定义所有冲突的交通流,尽可能地把有冲突的交通流分隔开来,主要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进行分流。时间上主要采用信号灯周期的不同相位进行分隔。空间上主要是物理分隔,采用各种渠化交通措施,包括:路面标线、设置分隔带和交通岛(导流岛)等措施,将对向车流、直行和左右转弯车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车流和人流等分隔开,使之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确保了主要交通流的优先通行权,避免了不同交通流之间的一些不必要冲突,使车辆、行人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4.1.2 设置转向车道

设置转向车道能够使转向车辆提早与直行车辆分离,并为转向车辆提供一段缓冲空间以等待合适的转向机会,这样就能减少转向车辆与两个方向直行车辆之间交通冲突的数量和严重程度。

或通过拓宽交叉口、挤压出口道或增加中央分隔带来实现。左转、直行、右转进口车道数设置应与相应方向的交通量相协调,并与出口通行能力相匹配。在左转或右转车辆多时,可在邻近交叉口的路段内分别增设左转或右转专用车道,以保证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

4.2 行人过街安全设计

交叉路口行人的通过方式是影响其安全水平的又一个关键因素,根据交叉路口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组织好行人交通是保障交叉口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1)在设有行人通道的交叉路口,渠化交通应与行人交通安全结合起来,尤其是设置位置恰当、形状合理的导流岛、中央隔离带,不仅能对渠化交通起到关键作用,而且能对行人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2)人行道长度超过20 m时,应设置行人安全岛。行人穿越时间过长,与机动车流发生冲突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虽然有时设置行人安全岛意味着占用一定空间,但是合理的设计可以给车辆和行人带来双重的便利。

3)信号灯相位保证。如果有较多行人穿越,应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提供安全的通道。对左右转交通较大的路口,应设行人过街专用相位,即单独的与车辆没有冲突的相位,以完全避免与机动车流冲突,确保行人过街安全。

4)建设行人立体过街设施。立体过街设施的设置能彻底地实现人车分流,消除大部分的人车冲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行人的违规行为,从而间接地减少车辆的不必要延误,增加通行能力,确保行人过街安全。

4.3 交通控制设施

对于一些已建交叉口,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但又无法对其进行土建改造时,采用交通控制设施对其进行改造可以非常有效地达到预告、警示、限速、减速等目的。比较常用的是交通标识、交通信号、减速设施。

1)对多个交通冲突时,驾驶员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动作,从而造成交通事故。通过交通控制设施例如在交通量相对较大的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限制交通冲突点的数量,给驾驶员一个相对简单的道路环境,能够大大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2)交叉口信号控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道路的通行效率。在交叉口控制方案当中,必须根据交叉口的几何特性、交叉口渠化和交通流特性等因素,寻求合理的相位相序成为信号控制方案。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有些大城市仍然采用传统的单点信号控制,交通延误很大,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各个交叉口独立工作,不能根据线状、面状交通妥善进行协调适配,很容易导致多个路口严重堵塞。由于各交叉口的特点不同,所采用的控制信号也应不同。目前各城市已具备了基本的交通设施,在昼夜利用现有交通设施的前提下,应根据交叉口的特点来选择信号控制的类型。平面交叉口的安全设计除了考虑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出入口车道数的确定和车道宽度的选择,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半径,交叉口的拓宽设计(拓宽车道数、拓宽位置选择、拓宽长度计算等),人行横道和人行道的确定等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可参归一般交叉口设计方法进行。

5 结束语

叉车安全管理篇3

【关键词】公路工程;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交通信号

一、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交叉通安全是整个公路安全的重要部分,相关部门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保障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然而,由于受到规章制度、资金、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叉口位置不当

主要表现为交叉口位于几何纵横线形上,容易造成视距不良,导致行车困难,驾驶员在行车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2)交叉口设置不合理

交叉口设置不合理主要发现为交叉口的面积过大或者过小,车道分配不合理,宽度不适当,转弯车道长度不够,或者是交叉叉角度比较小,转弯半径不合理,视距过小,没有设置相应的交通保护设施或者设置不当,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另外,加油站、公交站点离交叉口过近,没有设置合理的车辆疏通渠道,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容易诱发交通安全事故。

(3)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

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具体表现为路权不明晰,相关部门没有认真履行应尽的管理和维护义务致使交通标志牌受到遮挡,标志、标线不明晰,磨损严重,不能发挥应有的指示作用。或者是必要的交通标志缺乏,位置设置不恰当,夜间反光性差,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4)交通信号设置存在缺陷

交通信号灯的可见性较差,离交叉口的距离较远,或者亮度不够,高度、大小不合适,难以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给车辆行驶带来不便,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二、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改善策略

为了应对当前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存在的问题,为车辆的安全通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交叉通安全存在的不足,结合交叉口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以下改善策略。

2.1明确平面交叉通安全改善的目标

明确相应的目标,为车辆安全通行营造安全、通畅、舒适的环境。根据交叉口的具体情况,改善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明确分配交叉口的路权,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更好地行使管理职责,降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混杂情况;降低车辆和行人冲突的恶性程度和路线冲突区域面积;提高驾驶员素质,使车辆平稳到达交叉口;为行车安全通过交叉口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2.2进行合理的交叉口几何设计

按照交叉口车辆通行数量和需求改善其几何设计,如果有必要,还需要重新设计交叉口几何线形,适当调整不合理的车道和路肩宽度。主要路口设置中央分隔带,合理设置其宽度,消除视距三角形内的不利因素,视距三角形内不得停车。根据交通量的具体情况,对车道进行适当调整,增加专用转弯车道,为车辆通行创造有利条件。

2.3改善交通标志标线存在的问题

要合理和正确设置交通标志标线,重视对标志标线的维护、检查和更新。交通标志最好采用悬臂式或者悬挂式,以更好地发挥指引作用。在无信号交叉口设置必要的停让标志。危险交通环境前方应该设置警示标志,增大标志尺寸,重复设置重要标志,更正不正确的导流线和交通标志,为车辆的安全顺利通行提供正确的指引。

2.4完善交叉通信号设置

在事故多发区无信号交叉口安装信号装置,对信号灯进行升级和改造,按照交叉通量的具体情况,对信号灯进行合理配置,调整交叉口清场时间,引导车辆平稳到达交叉口。设置专用的左转或者右转相位,调整信号灯高度,增大信号镜头尺寸。信号灯最好设置为悬臂式或者悬挂式,安装两个并排的红灯从而提高视距,为车辆通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川。交叉口前方最好设置闪光灯标,并为行人过街安装专用信号灯。

2.5设置相应的保护设施

主要包括: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设置相应的保护设施;为行人提供交通安全岛,增加行人过街横道线,让行人优先通行;设置专用的行人通道,非机动车通道,减少行人与非机动车辆以及机动车辆之间的冲突,确保交通安全。

2.6完善相关的交通规章制度

例如,加强对交叉口的交通管理,安排交警执勤,安装电子眼,加强对通行车辆、行人的管理工作,做好交叉口的排水工作,重视防滑处理,增加相应的照明设施,并重视路面的管理和维护,为车辆安全通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具体实例分析

3.1某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现状分析

某公路交叉口为纵横交错,约90的交叉角。周围行人少,距离交叉口西进口处80m有一个小的十字交叉口,东进口和北进口之间有一个小山丘。东西进口路面宽约为15m,南北进口路面宽约为13m,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车道。交叉口车流以机动车辆为主,大型货车占很大的比重,并且有少量摩托车通过。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交叉口位置不当,北进口在省道纵坡上,车辆容易超速行驶,引发交通事故;交叉口面积很大,缺少渠化设施;进口道没有设置停车线,信号装置的距离超过100m,尺寸偏小,驾驶员往往看不清信号灯;南进口路面有破损情况,平整度较差,并且晚上缺乏照明设施。

3.2具体的改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改进策略:北进口增加坡度警告标志与减速标志,提示驾驶员减速行驶;交叉口内增加渠化诱导线,在交叉口进口增加停车线,缩短停车线之间的距离,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清除人行横道线;增大交通灯尺寸,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方便驾驶员看到,以更好地发挥指引作用;修整南进口不平整路面,确保路面平整;增加夜间照明设施,为车辆行驶发挥引导作用。

3.3改善效果分析

通过采取上述改善措施,该交叉口的行车环境有了改善,为驾驶员行车提供了有利条件,确保了行车的安全,大大减少了交通安全事故,赢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可为这一类型交叉通安全的改进提供借鉴与指导。

四、结束语

必须保证在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的未来,对交叉通安全问题需要仔细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改善对策,为车辆的安全通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策略,同时还结合具体实例对改善策略和改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并为确保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的实际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然而,改善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除了采取上述措施之外,还需要提高工作人员和驾驶员的素质,并注重经验的总结,结合交叉口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水平,为车辆的安全通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苏展,郭云开.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对策[J].公路与汽运,2007,(1):46―48.

[2]李应南.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评价及对策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0.

叉车安全管理篇4

【关键字】道路交叉 渠化交通 交通设计

一、渠化交通的概念和作用

渠化交通指的是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把不同行驶方向和车速的车辆分别规定在有明确轨迹线的车道内行使,避免相互干扰,从而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道路交叉通管制的目的就是缓解交通拥挤,使车辆通过交叉口时平顺畅通,从而提高其服务水平;减少和消除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渠化交通是道路平面交叉交通管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渠化交通具有分离冲突点;控制冲突时的交通流线角度;压缩交叉口内不必要的路面铺装控制交通路径,指示交叉地点;为主要交通流向提供优先通行条件;保证过街行人安全; 保护转弯车辆;提供设置交通标志的场所;阻止车辆驶入禁行方向;控制车速等作用和优点。

二、渠化的目的及渠化时应考虑的因素

(一)渠化交通的目的

在交叉口处渠化交通是为了达到以下交通目的:分离冲突点;控制冲突时的交通流线角度;控制交通路径,指示交叉地点;为主要交通流向提供优先通行条件;保证过街行人安全;保护转弯车辆;提供设置交通标志的场所;控制车速等。

(二)渠化交通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为达到上述目的,渠化交通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各种因素:

1.人的特性。人的行动有习惯性;希望行驶短捷路径方向;人的反应及采取措施需有足够的对间;有选择正确行动的能力等。

2.交通特性。渠化的交通能力及交通量;转弯交通情况;行车速度;车辆的几何尺寸及行驶特征;公交车辆的运行情况;行人及非机动车的数量及行驶状态;以往交通事故发生情况等。

3.交叉处的几何及物理条件。交叉口的总面积;可能冲突的区域;交叉处相交道路的交叉角度;交叉口各向交通的行车视距条体;变速区段的长度;道路纵坡、横断面形式及路面类型;沿路的交通设施及利用情况;交通岛的数量、大小及形状;交叉处的照明条件等。

三、渠化交通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渠化交通设计的原则

作交叉口渠化交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交叉口所具备的不同的交通、几何及物理等条件,应尽量减少交叉口车辆可能冲突的路面面积,交叉口内路面铺装面积过大时,车辆及行人通过交叉的路径选择灵活性也大,这样反而增加了车辆及行人在移动中冲突的范围,使通过的危险性加大。使用渠化措施压缩路面面积,使车辆及行人通过交叉时的路径单一且集中,这可有效地控制冲突范围,在较小的冲突范围内,人们可准确地判断并采取应急措施,从而增加安全度。

要加大交通流的交叉角,车辆交叉通过时,其交叉角度越接近直角越有利。这是因为:冲突可能面积减小。当交通流垂直交叉时,其交叉点确切、固定,因而可控制在很小范围内,使车辆通过交叉点的时间最短。而交角越小,实际交叉过程历时越长,可能产生冲突的机会越多,易判断被交叉车辆的通过速度。车辆在通过交叉的过程中,总是一方利用另一方的车间距穿插通过,为确保通过的安全性,应保证交叉处可使驾驶人员正确判断对方车速,而判断车速的有利位置是在车流的垂直方向上。要减小车流的分、合流角度,当车流不是交叉,而是分流、合流或进行交织时,渠化设计应使其分、合流角度尽量小。遇特殊情况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决定。

(二)渠化交通注意事项

在平面交叉使用渠化交通的管制措施来处理交通时,如渠化岛设置得当,可取得相当好的效果。对交叉的交通进行渠化时,应充分考虑交叉处的道路交通条件,进行精心设计,应注意以下事项:应通过对通行能力和安全性等的充分分析后,再确认进行渠化的必要性,且忌在交通条件不适当处使用渠化;渠化后的车道宽度要适当,过宽会导致车辆并行或强行超车而诱发车辆碰撞事故;渠化交通岛要有足够面积,且数量要尽量少,避免交通分、合流点集中,以便于驾驶人员判断;渠化路径应符合人们习惯,尽量方便行人与车辆,不使导流岛成为车道上的障碍物;应具有良好的视距和照明,对交通信号和标志提供良好的视认条件;对渠化方案应先以临时形成实施,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固定式渠化。临时渠化可在路面上摆放物体构成。

四、渠化交通的设计方法

在进行交叉口渠化交通设计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收集和测量交叉口有关资料。道路几何条件:车道数量、宽度、缘石转弯半径。相交道路条件:主次关系、各道路沿线土地利用条件。交通条件:主要交通方向、各向交通量、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用地条件:现有交叉面积及可能最大用地面积。交通管制方式:有无交通分隔及交通限制(如限速、单向交通,限制左转弯等),有否交通信号控制或拟实行交通信号控制等。

2.拟定渠化方案。根据渠化原则和交叉的实际条件,对每一条相交的交通流进行详细研究,提出对策方案,并综合形成总体渠化方案。

3.绘制渠化交通方案图,并在纸上研究行驶通过条件。

4.拟定渠化用交通岛的几何尺寸。

5.在现场作临时性渠化,检验渠化实施效果,在此阶段要求设计者跟踪调查,并将结果反馈,修正渠化设计方案直至合理。

五、设计实例

渠化交通前的交通条件是:A方向的主干道路到达交叉后分为B、C两个方向,从而形成Y形交叉。但由于交叉处还有一条去往D方向的支路,所以形成一个变形的Y形交叉。由于B、C方向道路的交角较小,故交叉面积较大,且未作任何交通渠化。交叉在渠化前,由于交叉面积大,且有D方向道路连入,行人和车辆通过交叉无任何约束,交通相当混乱,经常发生交通事故。C道路去往方

向的右转交通,由于转角大而相当困难。渠化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改善C道路去往B方向的右转交通条件、压缩交叉面积、明确各向交通通过交叉的路径、解决行人过街问题。具体渠化交通方法:1.设导流路解决C道路去往B方向的右转交通。2.在交叉内设交通岛压缩交叉面积,减少交通冲突区域。3.通过路面划线进一步明确通过路径。4.结合渠化设置人行横道,方便行人过衡,并减少行人对车辆通过交叉的干扰。

所以很适合的解决了前面所写的交通问题。

参考文献

[1] 江辉锋,刘洁. 浅谈渠化交通在道路交叉口的应用[会议论文] . 2002

[2] 窦瑞军,卜跃. 渠化交通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与管理, NO.5, 2007, 47-49

[3] 张华旗,班亚云. 渠化交通设计及其发展. 工程建筑[J]. 2014. 315

[4] 孙明正,杨晓光.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通空间规划设计方法[J]. 城市交通. 2006, VOL4, NO.3, 47-52

作者简介

裴俊杰:男,1995年12月,河南安阳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学生

叉车安全管理篇5

关键字:交通冲突;交通安全;交叉口;公路

中图分类号: C913.32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但促进了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也带动了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上升,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社会问题。一般情况下同等等级的公路上车速较城市道路要高,因此事故的严重程度要高于城市道路。本文借助交通冲突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公路平交通冲突特征,并提出交叉口的安全改善措施。

2 交通冲突技术简介

2.1 交通冲突的含义

交通冲突是指交通行为者在参与道路交通过程中,与其他交通行为者发生相会、超越、交错、追尾等交通遭遇时,有可能导致交通损害危险发生的交通现象。交通冲突技术则是指依照一定的测量与判别标准,对冲突发生过程及严重性程度进行定量测量与判别,并应用于安全评价与预测的技术方法。

2.2交通冲突严重性

交通冲突可能导致交通事故,也有可能因避险成功而未发生事故。这取决于交通冲突的严重程度。冲突严重性的界定方法有两类:

1) 空间距离法:用交通冲突距离界定。交通冲突双方之间冲突距离越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交通冲突可能性趋于无穷大时,即发生交通事故。

2) 时间距离法:用交通冲突时间作为判定指标,综合反映交通行为者避让事故所需空间距离、速度及转向能力,当时间距离小时,表现为车辆距冲突点距离小或车速较高。

两辆汽车的冲突可分为三种模式,正向冲突,交叉冲突,追尾冲突,分别代表两辆车在冲突点上的相对角度分别为135°~180°,45°~135°和0°~45。显然,车辆的速度、质量和冲突角度都是影响冲突严重程度的因素。

2.3交通冲突数量及严重性影响因素

2.3.1交叉口冲突点数量影响因素

(1)交叉道路条数:平交口冲突点数随着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成几何级数增加。

(2)交叉口左转交通流:左转交通引起的冲突较为严重,可通过渠化设计减少左转交通的冲突点。

(3)交叉口的信号控制:交通信号控制可以从时间上可分离冲突车流,从而可消除冲突点的实际冲突现象。典型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条件下冲突点数如下表1:

表1交叉口不同控制方式冲突点数统计表

(4)混行交通:机非人混行会形成更多的冲突点。

3 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3.1公路平交通特性

1)几何设计缺乏良好的指导。我国相关规范对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指导很简略,造成实际应用大量的无渠化平交口,是造成冲突的重要根源。

2)交通冲突多而集中。公路平交通密度高于公路路段,因此冲突点明显集中于公路平交口。

3)街道化问题严重。公路建成运行后,附近村庄的商业活动逐渐转移到公路两侧来,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穿越行人流,导致了机动车与行人的冲突。

3.2公路交叉口的微观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几何形式的影响。交叉口主要有十字型、T型、Y型、环形等形式,但也有一些畸形交叉口,车辆、自行车等在其中运行时容易判断错误而形成潜在冲突点。

2)视距的影响。公路平交口的视距三角形内应避免有障碍物,使交通行为人提前观察到冲突的可能性,可为驾驶人提供足够的操作反应时间,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性或危害程度。

3)交通安全设施不足。公路平交口的交通安全设施有时并不完备,尤其缺乏针对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和穿越通行的安全设施。

4 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方法

本文主要对机-机、机-非和机-人三种冲突类型,分别提出公路交叉口安全改善的措施。

4.1机动车—机动车交通冲突改善

1)渠化交通流,分离交通冲突区

通过路面标线、交通岛和分隔带等物理隔离措施,将各交通方式的运行空间明确划分,尽可能分离所有冲突交通流,使之各行其道,避免不必要冲突。

2)改造为环形交叉口

环形交叉口可避免直接交叉、冲突和大角度碰撞。在交通量不大时较平交口有明显的优势。但在非机动车和行人较多、坡度较大或交通量趋于饱和的交叉口不适合设置环形交叉。

3)进行信号控制

当无法在空间上分离冲突交通流时,实行信号控制可在时间上分离冲突交通流,在交通量较大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4.2机动车—非机动交通冲突改善

目前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是和机动车同样的运行方式,即遵照同样的交通信号控制。其冲突特征如图1所示。

a) 左转非机动车与本道路机动车冲突 b) 直行非机动车与右转机动车冲突

图1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冲突

为减少机-非冲突,可根据非机动车灵活性强的特点,通过规范非机动车行驶轨迹,实施非机动车和行人一体化,将非机动车限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运行。

1)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由于非机动车和行人都属于非机动化的交通方式,对新建、改扩建公路交叉口,非机动车与行人在一个空间内运行,两者遵守相同的交通管理方法和交通控制信号,这样能集中冲突点,改善交叉口混行程度。

2)非机动车二次过街:对左转非机动车,采用直行+左转二次过路方式,非机动车从人行横道上与行人共享通行权,右转非机动车辆严格按照靠公路交叉口右侧行驶通过,具体如图2示意:

4.3机动车—行人交通冲突改善

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运行特征较为相似,机非冲突的改善措施同样可应用于行人冲突的改善。结合步行者的交通习惯,在人流量较大的公路平交口,可通过交通渠化设施强制规范行人的交通秩序。

1)加设行人隔离护栏:通过隔离护栏,强制隔离行人与机动车,减轻交通混行状态。

2)公路边沟改设人行道:将公路交叉口范围内的边沟加设盖板,间接拓宽交叉口车道数,并加设隔离护栏或标线。

3)设置立体过路设施:若过路行人量很大,且机动车流量也很大,可设置行人天桥或地道,能彻底解决人机冲突问题。

5 结语

本文借助于交通冲突技术,以公路平交通冲突分析、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安全改善对策为主线,探讨了平交口主动安全改善的方法,不是以事故发生的事实为基础,而是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基础进行安全改善,能大大提高事故预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克列斯特·海顿, 张苏(译), 交通冲突技术[M]. 西南交通大学, 1994.

[2]管晓伟. 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06.

[3]刘德武.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与管制[J]. 公路与汽运.2002, (6): 60~62.

[4]吴艳.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性评价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2008.

[5]刘红.混合交通条件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研究[D]. 哈尔滨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

叉车安全管理篇6

关键词: 城市道路 交叉口 交通 改善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汇集了来自多个方向的车流与人流,是道路使用者转换行驶路线的枢纽,在城市道路网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交通事故最集中的地方。主要原因是来自多个方面的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穿行其中,交通冲突严重;驾驶员在通过平面交叉路口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包括读取交通指示、遵循交通控制、实施转向、避开行人和非机动车等,每个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对交叉口的设计考虑不够充分,导致交叉口先天不足;此外,我国平面交叉路口尚未认真考虑为行人及非机动车驾驶员提供足够的安全保护设施,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一、交通流通行环境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方面的缺陷导致现有许多通行能力研究成果不能很好适用我国。主要表现为:交叉口与路段交通相互干扰严重;交叉口内部各股交通流也相互干扰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情况:

(1)交叉口进出口道拓宽、交叉口进出口道附近存在公交停靠站或路边停车、路段有公交专用道等因素引起交叉口进出口存在短车道的情况。

(2)交叉口间距较近或快速路上、下匝道临近交叉口, 造成交叉口上游或下游存在交织段的情况。

(3)主要道路上存在较多居住小区机动车进出口、单位机动车进出口和停车场车辆进出口等进出交通的情况。

上述各种情况在一定的交通流综合作用下, 可能对交叉口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在道路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 交通流构成

在我国道路交叉通流构成中, 混合交通现象严重, 主要体现在:

(1)车型混合严重。不同车型组成的比例变化较大, 各种车辆的动力性能又相差较远, 导致各种不同型号的车辆的运行速度、启动加速度和爬坡能力等都有较大差异。单纯地将其他车型以线性的方式换算成标准车, 无法与真实的交通流状况相符。在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中, 应将大车和坡度的影响组合考虑, 并且在计算大车换算系数中结合大车率及大车位置进行考虑。

(2)交通方式混合严重。机动车通行空间与非机动车通行空间在交叉口缺乏明确的划分, 导致交叉口内部各种交通方式混行, 严重影响了通行效率和安全。

二、交叉通改善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多数城市道路交叉口中,由于对道路路段、路口的几何设计、信号配置及路面构筑物等因素缺乏整体的考虑,交通工程设计不够协调,从而对交叉通产生不利影响,使之成为路网交通的瓶颈。从调查情况看,此类问题在城市道路交通阻塞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合理、迅速地解决这类问题,对于缓解路网压力、疏解地区交通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城市道路交叉通改善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 适当增加交叉口进口车道数,进一步明确车道功能;

2选择适当的车道宽度,合理组织行人、非机动车穿越路口;

3改善交叉口信号配置;

4强化交叉通管理措施,减少绿灯损失时间;

5合理布置和安排交叉口附近公交站点及公交线路,减少对主线行车的干扰。

三、交叉通安全改善对策

交叉口安全改善,就是针对与交叉口相关的各种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改善交叉口的安全性能。交叉口安全改善包括对进入交叉口的路段和交叉口本身的改善。虽然交叉口安全改善往往只着眼于交叉口本身,但是交叉口的改良效果,不仅改善交叉口的性能,同时与道路整体的交通状况的改善相联系。因此,在了解平面交叉口事故成因之后,针对造成交通事故危险的因素加以系统考虑,提出多种治理措施,各措施之间相互配合,从而发挥较好的作用,以期达到降低事故与危险程度的功效。

1工程改造

工程改造就是根据交叉口的功能和需求,采用工程建设的手段对原有交叉口进行改造。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变道路线形。保证在距平面交叉口前的相当距离能看清路口的存在、交通信号、停驶的车队等。

(2)重新设置交叉口的几何线形。对不合理的车道和人行道宽度进行调整,增大或减少路缘石半径,使其与车辆的行驶轨迹匹配。

(3)设置左转弯专用车道。左转弯专用车道可以与专用相位配合使用,如果没有左转弯专用相位,左转车也可以利用左转弯专用车道等待穿越空档。左转弯专用车道可以通过利用中央分隔带等拓宽进口道的方式获得,也可以在多车道进口直接通过车道功能划分获得。设置左转弯专用车道时,要防止直行交通误入左转弯专用车道,因此,应当采用线形、标线加以限制。

(4)设置右转弯专用车道。右转弯专用车道一般应用于右转弯交通特别多的场合和锐角交叉右转弯交通多的情况。

(5)设置右进右出渠化岛。为了减少平面交叉口处的冲突点并减轻冲突程度,在正常交通流不利用的区域设置适当的右进右出渠化岛,规定车辆的行驶位置,诱导车辆按正常方向行驶,为行人提供避车场所。

(6)交叉口前提前掉头,清除视距三角内的不利因素,合理布置中央分隔带宽度,架设人行天桥或修建地下人行通道及立交桥等。

2完善道路标志

道路标志及时提醒道路使用者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单行道限制、车行方向以及潜在安全隐患等,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规范交通、减少交通事故、便于交通管理的作用,对道路交通安全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正确设计及完善道路标志。如对标志进行定期维护、检查和更新,避免新旧标志同时出现;调整人行横道线和停车线位置;修正不正确的标志和标线;消除绿化、广告牌、宣传牌等对信号灯、交通指示牌的影响;在危险环境前方设置警告标志,增大标志尺寸,重复设置重要标志;增加机动车导流线;完善警告、禁令、指示、指路标志及各种道路划线。

3交通控制

交通控制就是对交叉口的交通流进行合理引导,使交通流在空间和时间上重新分布,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主要包括设置行人过街信号、将行人较多或交通事故较多的无信号交叉口改造为信号控制交叉口、设置限速标志、安装“电子警察”、加强对交叉口的人为控制。

4增加安全设施

在交叉口及附近设置安全设施,不仅能起到防止交通事故的作用,还能为交通畅通发挥积极作用。在进行交叉口安全改善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交通安全设施或对其进行改良:

(1)在路幅较宽、行人较多的交叉口设置立体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人行过道,将横穿车道的步行者及自行车等从机动车交通中分离出来,从而保证步行者及自行车的安全。

(2)在无信号且视野不好的交叉口设置反射镜,以补充交叉口使用者的视线。

(3)在人行横道以外的人行道边设置防护栏或低木植树带,防止行人随意穿越交叉路口。

(4)在交叉口出口道一侧,尽可能设置公共汽车安全岛,防止公共汽车占据一条车道,造成行车排队等。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日渐增大,各大城市对旧城改造及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也不断扩大,通过强化交通管理,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交通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城市机动车辆增长太快,交通需求远大于供给,以致城市道路网负荷过大,城市交通日趋拥挤,道路交叉口经常出现车辆排队等候现象,高峰期间更是拥挤不堪。道路交通的拥挤不仅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还产生了大量的废气排放和噪音,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加剧。

参考文献

[1] 姜晴.城市道路交通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33)

[2] 赖香忠,方雄师.道路设计安全问题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3] 曹建新.浅谈城市道路设计[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8(08)

叉车安全管理篇7

【关键词】城市道路;畸形交叉口;交通改善;措施

直角相交的四路交叉口是城市中最理想的交叉口,然后由于历史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老城区在路网建设时缺少科学的规划,其道路走向存在不合理性,后来伴随着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走向不合理的道路则逐渐演变成畸形交叉口,虽然这种交叉口数量有限,但是它确是阻碍城市交通运行的最大障碍。外加受到周边已经开发完全的土地的制约,很难改善。我国城市道路中畸形交叉口中普遍存在混合交通流矛盾点。因此,本文对于城市道路中畸形交叉通改善措施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畸形交叉口概述

畸形交叉口是受到历史、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的不规则的交叉口。在畸形交叉口中,不同方向道路的中心线相交的角度差距较大,不同方向道路相交的横纵坡度很难保持协调,因此,在转角位置形成较大的剪刀差,造成车辆行驶视野不明亮,交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交通运行能力不高。按形状能够将畸形交叉口划分成三路不规则、四路不规则、道路错位相交和多路相交交叉路口,这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畸形交叉口,其示意图如图1。

图1城市畸形交叉口示意图

2 城市道路中畸形交叉通运行现状

2.1 几何形状不规则

由四条道路相交构成的X型交叉口和由三条道路相交构成的Y型交叉口,由于某一方向转弯半径较小,制约了车流运行状况,造成交通流不通畅,进而影响了整个路口的交通运行能力,增加了车辆行驶延误。还有由多条道路相交形成的环形交叉口与其余几何形状不规则的交叉口之间存在较多的矛盾现象,这会对整个路网的交通运行构成威胁,影响行车安全;

2.2 道路等级不对称

畸形交叉口相交各条相交道路的等级不一致,有些交叉构成X型,有些构成Y型,这对交通流的运行情况产生严重影响,导致交通流不通畅,有些还会出现矛盾现象;

2.3 所占空间面积不合理

城市道路畸形交叉口所占面积不合理是导致其交通流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历史、早期规划缺少合理性的影响,导致交叉口所占面积不合理,较小或者较大;

2.4 交通条件复杂

因构成畸形交叉口的道路等级各不相同,其伸展方向也不相同,导致汇入交叉口的交通量分布存在差异性。

3 城市道路中畸形交叉通改善措施

3.1 工程改造

3.1.1 改善道路走向和宽度

改善道路走向的宽度,使其趋于规则化,进而获取优良的物理线型指标。这要求进行大面积拆迁,且需要较多的成本投入,会给周边交通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即便畸形交叉口几何线性规则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时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应对其进行适当地渠化;

3.1.2 改善交叉口视距

及时清理畸形交叉口周边所有影响交通视距的障碍物,以此来改善畸形交叉口的视距。

3.2 交通渠化

3.2.1 渠化原则

(1)满通流特征

满通流特征,这是组织设计交通流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车种、走向和速度不同的车辆和谐运行;

(2)分散矛盾点、减小矛盾范围

组织设计交叉通流时,应尽量分离车种、走向和速度不同的车辆,以此来减小不同车流之间的影响。保证不同车辆运行线路清晰简单,各个交叉点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一旦交通流交叉,应尽量将其渠化成直角交叉或者与直角相似。交通流合流时,应从较小角度切入;

(3)充分利用道路设施空间

在有限的道路资源的基础上,尽量满通运行需求是交叉口组织设计的切入点,进而缓解交叉通运行状况,充分发挥交叉口集散和改变车流运行方向的作用,达到城市道路利用最大化,促进城市道路交通的稳步、高效发展;

(4)饱和度平衡

饱和度是评判交叉口服务状况的主要标准之一,如果饱和度较大,则说明交通需求量和道路通行能力相近,发生交通流阻塞的可能性比较大,甚至会出现交通拥堵,引发交通事故;如果饱和度较小,则说明交叉口道路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2.2 渠化方法

(1)交通诱导

设计交通岛或者安置物理隔离设施等,以此来诱导和分离不同的交通流,分散矛盾点,减小矛盾范围,从而增强道路畸形交叉口的交通运行能力,增加安全性;

(2)交通管制

科学设计信号配时方案,合理制定限制管理。为降低畸形交叉口的混乱度,可以限制转弯,实施大型车分段运行或者科学规划路旁停车;为缓解不同车流间的矛盾,可以装设搭接相位。

3.2.3 交通组织优化

交通组织优化具体是指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中,采用分时段、分路况、分车种和分走向的原则利用道路,增强道路的交通运行能力,保证道路交通的稳步、高效进行,其中交通渠化也是组织优化的手段之一,另外,还包含以下几方面:

(1)对于复杂且多条道路相交的畸形交叉口,特定方向的交通有出路的,可在某个支路上设置单行线,以此来简化复杂的交通流向,缩减矛盾点;

(2)如果城市道路畸形交叉口内部具有较大的面积,且满足环形岛的设置要求,则可以将其改建成环形交叉口,以此来增加交通安全性,降低车辆延误。

4 结语

在各个城市中,或多或少地均能看见畸形交叉口的身影,它是现阶段交通管理与控制中的核心和难点。畸形交叉口是在城市的发展中演变形成的,虽然它是交通运行中的盲点,但我们不能将它作为新时期发展的累赘,应把它看作一笔宝贵的财富进行保护和利用。我们应在保证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稳步进行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畸形交叉通改善措施,科学规划交通流的组织手段,全面改善城市道路中畸形交叉口的交通状况,达到畸形交叉口安全、有效运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姬利娜,张金伟,亢凤林等.城市道路畸形交叉口的交通改善方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6):1185-1188.

叉车安全管理篇8

一、平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

结合近年来交通工程建设与使用的情况调查来看,道路平交口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交通安全,如:道路平交口面积大,并严重欠缺渠化的设计,道路平交口的面积越大,车辆行驶至道路平交口处时车轨迹就越会混乱,车与车之间冲突不断增加;道路平交口对向车道两端的距离过长,人行横道也就会变得很长,而在信号灯的有限时间内,按照正常新人速度很难在固定的通行时间内顺利过道,加大行人的危险性;道路平交口处交通管理控制缺少合理性、有效性,在道路平交口范围内,相关的机动车、非机动车通信信号设施较少,导致行人与车辆随意性大,车流量、人流量混乱。

二、道路平交口的交通特征

道路平交口处的交通特征主要有:车辆流动性强,车辆类型多,尤其是公交车、小型汽车非常多,并且临近道路平交口处常设有公交站点,因此行人流动量也非常大,道路平交口交通混乱,非机动车干扰明显,无论是行人、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其危险性都非常高。

三、道路平交口的交通工程改善措施

改善道路平交口是提高交通道路安全的重要途径,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针对如何改善道路平交口设计进行研究,并从交通安全管理、交通通行组织等方面进行科学改进,以此提高道路平交口设计的科学性,下面是对道路平交口交通安全管理与道路平交口交通组织设计两种改善措施进行简单探析。

1、平交口的交通管理方式

平交口常用的交通管理方式主要有主路优先交叉、停车让行控制交叉、无优先交叉和信号灯控制交叉4种。道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有明显差别的2条道路相交或交通量较大的T形口,采用主路优先交叉的管理方式;交叉口视距不良时,采用停车让行控制交叉的方式;相交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时,采用无优先交叉的方式。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采用信号灯控制交叉的方式:①交通量均大的同等级道路相交:②道路虽有等级区别但交通量大,主路优先易出事故;③主路交通量大,无足够间隙供次要道路车辆行驶。

2、平交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1)设置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车种和不同行驶方向的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各就各位,分道行驶;平交应保证进出口道车道数的均衡,原则上出口道车道数大于等于进口道的车道数;进口道直行车流在交叉口范围内不改变驾驶方向。

(2)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实行交通管制,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左转;变左转为右转。

(3)渠化交通组织

渠化交通,即通过设置交通标线、标志和交通岛等,引导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的一种方法。在此方面,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①渠化非机动车禁驶区和非机动车左转弯停止线;②进口方向设置机非隔离设施;③设置交通岛对交通进行组织管理;④在平交口一定距离范围内扩宽行车道,以便让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分道停候和行驶;⑤完善标志、标线。

(4)行人交通组织

平交口是行人和车辆汇集的地方,容易产生交通阻塞现象。因此,除了合理布置行人横道外,还应该把交叉口转角处的人行道加宽,同时,尽量不要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的出入口设在交叉口处。除此之外,在过街人行横道比较长时,应当在人行横道线中央设立行人等待区,供行人二次过街使用,确保行人过街的安全。

四、实例应用分析

本文以某市转盘道路平交口为例,依据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所列举的道路平交口的交通工程改善方法,对该平交口进行改善。转盘道路由东路、西路、南路和北高速4条公路相交,采用无主路优先交通组织方式,环岛采用花坛结构。

1、平交口存在的问题

该平交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环岛路段的标线及标线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②车辆在环岛范围内超速行驶,特别是从北路和西路进入环岛的车辆;③发生事故的外地车辆所占比例较高,与指路标志信息不明确和设置位置不醒目有关;④减速震荡标线距交叉口(危险源)越近,震荡标线道数设置反而越少,影响车辆在交叉口路段的降速;⑤交叉口入口路段未设置停止线;⑥标志之间存在遮挡现象(比如人行横道指示标志与让行标志均采用单柱式,标志间距离过短)。

2、平交口的优化设计

(1)设计思路

完善路段标志、标线的设置,完善指路标志信息和设置位置。

(2)设计方案

西路段设计方案:进入交叉口采用二级阶梯限速,分别限速30km/h、50km/h;拆除指路标志,并在距人行横道线90m处新增一个单悬臂指路标志;为更好地指引车辆行驶,在西路往南方向新增一单立柱指路标志;西路进入交叉口设置9组,每组3道震荡标线;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停车让行线。

(3)南段设计方案

进入交叉口采用二级阶梯限速,分别限速30km/h、50km/h;拆除指路标志,并在距人行横道线90m处新增一个单悬臂指路标志;为更好地指引车辆行驶,在南路往东路方向新增单立柱式指路标志;南路进入交叉口设置9组,每组3道震荡标线;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停车让行线。

(4)东段设计方案

进入交叉口采用二级阶梯限速,分别限速30km/h、50km/h;為更好地指引车辆行驶,在东路往北路高速方向新增一单立柱指路标志;东路进入交叉口设置9组,每组3道震荡标线;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停车线和禁止变换车道标线。

(5)北高速段设计方案

为更好地指引车辆行驶,在北高速往西路方向新增单立柱指路标志;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停车让行线;指路标志和预告标志路名信息变更。

上一篇:七一表彰范文 下一篇:农村教育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