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0:56:32

叉车实训总结

叉车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实训;仓储配送中心;作业流程;5S现场管理法;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182-03

随着连锁超市、便利店及电子商务的普及,仓储配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庞大,而目前这个行业的就业人群充斥着大量的初中毕业生或农民工,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严重地制约了此行业的发展。作为培养物流行业基层操作人员的中职学校,我们有责任为社会输送优质的、高素质的仓储配送人才。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投资近千万元兴建了现代物流培训基地,总占地面积39亩,投资近千万元,拥有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高仿真的物流模拟软件、可视化的业务运作流程、涵盖现代物流的各个环节。本基地拥有1000平方米的仓储配送中心、2500余平方米的物流机械设备、货物装卸实训区、700余平方米的物流运输、国际物流、物流信息技术、生产物流等专项实训室,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实训教学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我以仓储配送中心实训课程的开发为重点,谈谈我们的设计。

1 实训目标及指导思想:贯彻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本基地仓储配送中心拥有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输送与分拣系统、电子标签系统、RF系统、AGV小车、搬运车、叉车等多种现代化仓储配送设施设备,如何使学生在一个月的实训期内掌握如此大量的、复杂的设施、设备的相关操作,确实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经过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实训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学生作为企业的员工进行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掌握物流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

为此我们将塑造一个物流企业的运营环境,用5S现场管理法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工作设施设备、学会人际交往,能够承担责任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掌握物流职业岗位必备的操作技能,成为物流企业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仓储配送等具体业务的物流操作型人才。

2 实训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培养学生岗位操作能力

2.1 科学规划库房平面布局

本基地仓储配送中心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划分为自动立体库区、电子拣选库区与叉车库区三个储存区,为了协调物流方向,我们根据“U形”动线理论,规划了收货区、现场办公区、叉车入库区、叉车集货区、零货集货区与发货区等功能区,优化了库区运作(如下图所示)。采取这样的库房布局,可以使学生在训练中减少不必要的搬运环节、缩短搬运距离。

库房平面布局

2.2 合理设计入库与出库作业流程

在设计作业流程时我们重点考虑如何使其更加科学与合理,我们借鉴了苏宁电器配送中心的出入库流程并结合本基地仓储配送中心的布局特点,进行了出入库作业流程的设计,本文仅叙述叉车库区的出入库作业流程与电子拣选库区的出库作业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1)叉车库区入库作业流程。叉车库区是三个库区中最主要的储存区域,我们将此流程分为入库单据录入、入库验收、组盘作业、上架作业四步,分别由信息员、质检员、仓管员、叉车员四个岗位配合完成。通过这四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入库信息的录入技巧、验收作业的工作重点、手持终端、叉车的基本操作等,理解各岗位的基本职责和要求等。

(2)叉车库区出库作业流程。叉车库区是最主要的发货库区,叉车库区出库作业流程分为出库单据录入、下架作业、复核作业、出库作业四步,分别由信息员、叉车员、质检员、仓管员四个岗位配合完成。

(3)电子拣选库区出库作业流程。电子拣选库区主要是利用电子标签实现货物的分拣,此库区出库作业流程共分为出库单据录入、分拣作业、复核作业、出库作业四步,分别由信息员、分拣员、质检员、仓管员四个岗位配合完成。

2.3 统筹安排实训项目

为加强学生对具体岗位的适应性,使其达到仓储配送中心相应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要求,我们共设计了五个实训项目,包括物流设备的认知与使用、仓储管理系统的使用、入库作业流程训练、出库作业流程训练、分岗位综合训练,并根据实训内容的多少分别安排了相应的课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4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以上实训项目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

第一,能够从事信息员岗位工作,可利用仓储管理系统软件,生成入库单与出库单,并能够熟练使用针式打印机。

第二,能够从事质检员岗位工作,可进行入库验收与出库复核作业;学会对零散货物进行装箱及封箱作业。

第三,能够从事仓管员岗位工作,会使用手持终端进行组盘作业;可利用手动搬运车搬运货物。

第四,能够从事叉车员岗位工作,会使用手持终端,并能够驾驶叉车完成货物的上架与下架作业。

第五,能够从事分拣员岗位工作,会使用电子标签系统进行分拣作业。

3 实训方法:采用企业培训新员工的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与操作

3.1 利用5S现场管理法,规范学生行为

5S现场管理法起源于日本,5S即日文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单词,即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员工的品质,养成凡事认真、遵守规定、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文明礼貌等习惯。

在仓储配送中心工作现场内有出入库货物、周转箱、托盘、搬运车及单据等大量物品,学生经常会随手一放,不管是否会妨碍其他人工作。通过“整理”,使学生明白在办公室的桌面上的个人物品只能为实训手册、笔记本、笔;其他如水杯、书包等物品要放在柜子里,在现场要随时整理空周转箱、托盘的堆放、设备用完要及时归位、货物放入指定区域等;通过“整顿”,使学生明确各库区的货物、托盘、周转箱等摆放位置与数量,并进行相应标识;通过每日对办公室与库区的“清扫”,使学生能够自觉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卫生;“清洁”是每日由经理、副经理、组长等不定时巡视检查评分,使学生维持上面3S的成果;“素养”是指学生能够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2 利用晨会形式,建立学生团队意识

晨会可以沟通信息、展示自我,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激励员工学习先进、改进不足。我们借鉴国美电器门店的晨会形式,在仓储配送中心的实训课正式开始前安排10分钟晨会,具体内容包括组长(学生)汇报出勤情况,部门主管或组员谈训练体会;副经理(老师)总结前一天各部门训练情况、布置当天的训练任务;自我激励(喊口号、击掌)等。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对自己与其他团队的工作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并得到表彰和鼓励,同时使学生明确了工作中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对当天的工作有一定的方向性,并通过自我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现场指导方式,培训学生设备操作

由于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见过或使用过物流设备,如果只用语言描述设备的使用方法显得过于抽象,学生会不知所云,尤其像手持终端这样的设备,它的屏幕比较小,操作时只有一两个人能看清楚,显然直接讲操作,效果是无法保证的。我借助照相机按照操作步骤,拍摄其相关操作的照片、视频等,然后利用这些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讲解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让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到工作现场亲自进行操作示范,再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并在学生身边进行指导以保证其动作的规范性。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受到采用多媒体课件与现场指导方式对于培训学生的操作能力效果比较好,今后我们还准备利用多种变化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

4 评价方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

对于仓储配送中心实训课程的评价方式,要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主要从学生情感态度、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等多方面,对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性评价主要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我们设计的学生评价由实训表现与实训水平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训表现具体分为出勤情况、5S考核、团队精神等项目,权重分别为20%、50%、30%;实训水平按训练项目分别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等,权重分别为20%、30%、50%;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和评价方式,从我校物流培训基地仓储配送中心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刚开始的“站不住”到“站得稳”,从“坐不住”到“主动记笔记”,从“语无伦次”到“谈吐自然”,从“嘻嘻哈哈、马马虎虎”到“严肃认真、有板有眼”,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职业潜力,同时学生们也找到了自信。

由于实训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取得大量的实训经验,所以目前我们只能开设部分实训,但我们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我们将继续开发综合实训项目,如让学生建立仓储配送企业,经营书籍、文具等商品的实训项目,同时可服务于本校教师与学生,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不仅熟悉仓储配送等具体业务操作,还掌握一定的客户开发、促销、客户服务等技巧,全面了解企业运作,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登清.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苏俊.卓有成效的5S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叉车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流专业 案例教学法 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077-02

在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较好地促进师生互动,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考证成绩和叉车技能。在此,笔者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有益探索,以供交流。

一、在中职物流专业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因

案例教学法的重点,就是从实际场景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物流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需要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增强这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流实训室内进行案例教学,可以较大地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在物流实训室内,在真实的物流设备如叉车、立体仓库、货架、FRID射频系统等设备上,讲授实操的每个步骤。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典型案例,分析遇到的困难,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动手去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分析,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物流学科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中职物流专业中进行案例教学,可以较好地促进师生互动,形成良好课堂氛围,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掌握知识。在物流实训室内,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演“独角戏”的现象,让学生参与每个实操和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主动去寻找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其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整个学习过程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师生之间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让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开创新的思维方式,拓宽思考领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动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和巩固了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

中职物流专业具备案例教学的条件。案例法教学,需要较大的教学实验场所,需要具备比较好的教学设备作技术支撑。广西物资学校有全区中职教育系统中规模大、配备先进、设施齐全、模块设计合理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具体来说,学校的实训硬件设备1500万元,实训室面积25000平方米,具备应用案例教学的条件。利用教学实验场所和设备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培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考证成绩。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物流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考证培训

通过播放多媒体,让物流班的同学们认识和了解物流的相关专业知识,并对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前物流班参加物流员考试的通过率都不高,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简单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考证成绩。经过分析发现,只有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考证成绩和通过率。为此,引入了案例教学法,选择物流员考试中典型的案例,利用多媒体播放这些物流考证的案例,把案例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物流专业知识,强化专业知识与考证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引入,动手操作。根据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培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物流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专题培训:把考证题目进行归类,然后利用案例来进行讲解。在讲解中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如,物流考证试题中有一道多选题:

如果你是某饮料厂成品仓库的一名物流搬运工,如何在搬卸装运过程中,让饮料物品始终处在便于流通的状态中?备选的答案有:A物品树立放着,B物品放在托盘上,C物品分开放,D物品放在箱里。

教师带学生到实训基地的物流实训室内,在模拟场境中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按照这四个备选答案动手模拟去放置物品,最后通过比较4个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

分组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流的相关知识。上面的案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但这还只是开始,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一起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分析以上4个备选答案,分析后得出第2个答案才是符合让物体始终处在便于流通的状态中。通过讨论分析,同学们认识到把饮料物品放在托盘上,这样才随时方便搬运,方便运输。老师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如果把物流的物品都放在托盘上,是不是更便于搬运?于是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与操作能力,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想法来进行操作,作各种摆放,进行多种排列,并对各种摆放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科学合理的设置和安排,得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明白了处于便于流通状态中,物体才是最好的物流,即,把物品都放在托盘上。由此,学生们更加明白了物流中的便于流通的含义,也让同学们知道了这案例的目的性,即考虑学生学习此知识的用途,即其目的性――为以后在物流实践工作如何让物体始终处在便于流通的状态中,更好地提高物流的效率。

通过此次案例教学专题培训,同学们养成了自己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习惯,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

(二)应用案例教学法对物流专业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以物流叉车操作复习教学为例,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其学生进行叉车技能教学培训。

首先利用视频播放叉车的结构、前进和倒退等相关知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叉车的相关专业知识,加强对叉车的认识。然后引入案例,进行动手操作。老师提出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车站有一堆标注“危险品”的货物,如果你是一名叉车手,如何正确、快速、安全地开叉车叉取货物?

设置这个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如何针对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老师对学生进行组织与引导,在真实的物流设备叉车上,复习实操的每个具体步骤,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打开大多数学生的思路,使问题的答案多元化。让同学们分组开叉车,为了安全、快速、正确地开叉车叉取货物,寻找多种方法。具体做法是: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学生自己来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1)叉车手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快速、安全地开叉车叉取托盘?同学们在讨论中提出了多种方法,有的方法快,但不安全;有的方法看起来很快捷,但不正确;有的方法正确但不快。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比较、总结得到:为了安全、快速、正确地开叉车叉取货物,必须规范操作,只有在规范的操作条件下才能快速地完成任务。让同学们由此更加主动地去练习和掌握叉车驾驶和叉取货物的相关技术,如起步前准备、走规定线路等。进行动作步骤训练,作业单练习(上架指示单,移库指示单)叉运货物、带货绕桩、托盘码垛、入库停车等。(2)老师提出新问题:除了掌握以上步骤和作业训练方法,还要掌握什么方法?于是有的同学就会思考,提出还要进行心理渗透等训练。这样,通过案例教学法,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自己激发了学习电动叉车的积极性,主动地进行规范动作训练,主动掌握技术要领。(3)分组竞争,让学生通过现场竞争,找到各自的优缺点,并不断得到完善。这种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具体的操作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扎实地掌握叉车的相关知识,提高能力。

三、在中职物流专业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成效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取得了成效。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13年的物流运输员考试中,2012级物流1班参加考试的学生有36人,通过考试的有 29名,通过率达到83%。以前的2011级物流班,通过率只有50%。在第9届(2014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中,获得了3个项目的奖励。

案例教学的全员互动性、启发性,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因此,在物流考证上的培训上,讲解和训练的每一类型题目都尽量配有具体的真实的案例,通过案例进行教学,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训练中,根据不同的情况,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带领学生进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的思维扩大化、多向化,而不是局限在对概念某一单方面的理解上,训练学生进行多向思维,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案例教学可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但需要功能强大的教学实验场所,要有比较完善的设备做技术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时间和教学内容等关系问题上,我们在选择案例的时候,选择典型的案例,让这些案例能涵盖更多的知识点,并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中显示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解决日后的实际问题。

以后要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法,争取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应用。如果把区内开设物流专业的中职学校进行校间合作,充分利用教学与实训条件,应用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有望把学生的考证率提高30%,节约数亿的资金,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学生得到很好地发展。

【参考书目】

[1]刘金祥.论案例教学法[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2)

[2]王少非.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

[3]邓月仙,张宝,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西北医学教育,2011(04)

叉车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共享型;实训基地;实训指导教师;实训课

1 调查的目的

2013年3月份以来,我校实训基地共承担北京市10余所中高职院校近1000多人共114000人・课次的培训任务,并成功举办了2013年、2014年的北京市中职物流技能大赛。为了进一步发挥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校)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北京市物流专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对每期参训的学生进行了实训满意度问卷调查,以保证基地的有效运转和实训工作的正常进行,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

2 调查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活动主要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到我校物流实训基地参加实训的学生。课题组针对实训基地的课程、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质量、住宿条件等共设置了11个问题。此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89份,回收问卷875份,回收率为98.425%。本次调查中共有9所中职学校、4所高职院校和1家企业员工岗前培训的学员及1所外地学校学员填写了问卷。笔者以一名实训指导教师的角度对问卷中涉及的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实训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3 调查结果的分析

3.1 实训基地教学管理

学生对以下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从结果上分析,学生对我们实训基地的教学管理模式还是非常认可的。

3.1.1 实训基地教学管理

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很满意”占62%,“满意”占28%,“一般”占10%。

教学管理制度就是保障教学系统有效运行的组织形式和行为规范。用外延方式来下定义,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和教师教学的行为准则(教学常规)的总和。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我校物流专业是北京市中职物流专业课改的领头校,负责编写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标和教材,教师也经常参与市教委的教研活动,能有机会和专家研讨,对理实一体化的核心课程理解比较到位。根据现有设备,结合行业人才需求,设定了实训课程并编写了实训教材和学生学习手册。在对学生评价中采用过程性评价,其中包括教师评价、他人评价和自评的方式综合考评。我校实训基地的教学管理的模式是借鉴企业模式,给学生灌输“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理念,并利用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来约束学生的作业习惯,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岗位工作。

3.1.2 实训课的教学组织

在调查中“很满意”占68%,“满意”占27%,“一般”占5%,如图2所示,学生对实训基地的教学组织总体评价比较高。教学组织形式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互相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实践性教学是教学组织的一种形式,而实训又是实践性教学组织的重要形式。实训基地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做中教”和学生“做中学”的教学形式。另外还定期请企业专家到现场指导实训,使学生的作业标准得到更好的规范,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要求,增强就业信心。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3.2 实训课程设置

3.2.1 开设的实训课程

开设的课程充分体现了课程组织的纵向和横向的基本原则。调查结果见图3所示。“很满意”占65%,“满意”占30%,“一般”占4%,“不满意”占1%。

目前,我校物流实训基地现已开展的实训课有《仓储作业》《叉车作业》《搬运车堆高车作业》《单证实训》《运输作业》共五门课,这些课程都是根据物流典型职业活动转化来的。充分遵循了课程组织的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原则。所谓纵向组织是指将各课程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适合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序列,学科知识有逻辑演进的序列,技能的形成有先易后难的序列;而横向组织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学生能力素质的形成是经过多种课程内容整合形成的。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操作知识,专业课教师利用假期时间编写了《仓储作业》《叉车作业》《搬运车堆高车作业》《运输作业》的实训教材和学习手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有教材参考,从中学到理论知识,并通过学习手册的填写,巩固每天学习的内容。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帮助。

3.2.2 实训课的设计

在问卷调查结果中,“很满意”占65%,“满意”占30%,“一般”占4%,“不满意”占1%。

实训课需要设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实训效率和实训质量,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形成。实训设计的基本模式:实训目标确立实训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实训系统分析实训设计评价五个阶段。面对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实训指导教师不能以统一的设计方案来指导学生,因此要求实训指导教师的应变能力非常强,快速了解学生的情况,来确定教学设计。例如《仓储作业》36人的班级实训一周,每学习一项知识都需要时间去操作,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完成教材中所有的任务,这就需要实训指导教师及时改动教学设计,实训目标、任务及评价等需要重新调整,把相似的任务放到一块学习,否则学生操作的次数就少,甚至不能完成所有的任务;而对于14人的班级,则完全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操作。物流实训课是学生在操作相关物流设备的同时学到相应的物流知识,学生参与性强,通过反复训练掌握操作技巧,训练过程观赏性强,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更像一个竞技场,使每位学生的能量得到最大的释放。由于训练设备数量有限,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大量时间训练,这项的“很满意”占65%相对比较低,如图4所示。今后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合理地安排设备的使用,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等是实训指导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3.3 实训指导教师整体水平

这项评价“很满意”占70%,“满意”占25%,“一般”占5%,很满意一项是最高的,如图5所示,说明实训指导教师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理解比较透彻,并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我校物流专业在2008年就参与了北京市中职的课程改革,并作为物流专业的主任校。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练习法在物流实训课中使用频率是最高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学习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通过完成完整的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例如在《仓储作业》实训中“码盘作业”任务,首先提出任务“让学生完成不同规格的纸箱货物的码盘作业”,其次分析任务“码盘的方式和码盘的注意事项”,再次完成任务“码盘操作”,最后总结评价“每位学生操作值得肯定的要及时表扬,点出存在不足”。

另外说明我们专业实训指导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强,对于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做到因材施教。在专业课领导的带领下,教师们非常注重集体教研,同一门课的教师经常集体备课,做到教学内容和要求一致,特别是实训课,对学生操作物流设备有相关的动作规范要求一致。例如《叉车作业》的下车动作,规范动作是“做完停车动作后,环视叉车的左侧,无任何情况,左手抓紧护顶架上的上车把手,身体稍向右转,左脚踏上脚踏板,右手扶着座椅靠背,身体向右转动,右脚抽出,待右脚着地后,左脚向右脚靠拢,双手松开即可下车”;有些实训指导教师没有要求学生的规范下车动作,就会出现很多学生习惯直接从车上跳下来。在今年专家听评课中,我们专业课老师上的课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这是领导重视教研和老师集体备课的成果。老师们在教研过程中成长,并感受着物流专业课教师集体的力量、无私的力量。

4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

4.1 正视评价

这次调查中,笔者共选取了8所中、高职院校,在统计中,发现来自区县的学生打的各项分数偏高,而来自城里的学校的学生打的分数相对较低,说明我们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希望学校今后尽可能安排教师去兄弟院校参观学习,避免他人的短处,学习别人长处,提升自身的能力。为共享型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作出自己的努力。

4.2 大赛引领

在调查中,总体来说分数还是比较高的,有部分原因是北京市物流技能大赛激励。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每年都举办技能大赛,由我校承办此赛事。到我校来参加实训的学生很可能会成为本校的代表队一员来参加比赛。正因为有这样的吸引,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非常认真、刻苦,重视每个环节、每个动作的练习。例如在现代物流中心作业中,三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要求每位队员掌握整个流程的所有工作,但又各有所长,团队在完成一笔业务之后需要探讨:每个岗位的工作是否做到标准、每个环节的衔接是否流畅、设备的使用是否熟练、队员之间的配合是否默契等。只有经过大量的训练与磨合,充分发挥出团队的协调性,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物流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3 因材施教

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是很认可的,满意率比较高。如何做到让学生百分之百满意呢?学生在实训基地,经过实训指导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掌握相应的物流技能,针对不同的学生怎样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根据学生的素质来确定考核的标准。例如在《叉车作业》实训中,有些手脚协调不好的学生在操作叉车时,是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为了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对这些学生降低难度。在叉车倒库中,对于大部分学生要求在两分钟完成,而极个别同学则不限时间,能顺利完成就应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4 设备使用

在实训过程中,由于设备数量有限,如何安排学生实训是实训指导教师考虑的问题。例如《仓储作业》的综合流程演练中,库房的入库理货区、叉车库区、电子拣选区、小件存储区、流通加工作业区、出库理货区等都被三名队员占用,那么其他的学生应该怎样合理安排呢?可以这样解决:首先安排一组学生复位,其他组评价、练习堆高车、搬运车、码盘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相应的技能训练中去。

4.5 更新知识

这次调查中有一所高职院校参与了问卷的填写。在给这些大专生上课过程中,感觉到物流专业知识比较缺乏。今后我们实训基地还会接待更多的高职院校,作为转型的专业课教师,如何充实自身的物流专业知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目前我们专业课教师都通过研究生班的学习来补充专业理论知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真正做到“双师型”教师。

5 结 论

通过本次调研,使我们掌握了我校物流专业共享性实训基地在教学管理、实训教材和实训指导教师三方面的服务情况,针对调研中出现的问题,为我们实训指导教师今后的努力明确了方向。更好地为共享型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韩国春.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8).

叉车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F250-4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的是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强调实用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物流设施与设备不但是物流系统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完成物流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且从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来看,熟悉和掌握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功能、原理、操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合理选择与配置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能力,并具有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物流设备的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哪些应用能力,怎样来培养这些能力是这门课程教学的基本问题。但是,目前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设备不足,只能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上,而理论教学中课程内容枯燥、抽象,学生普遍缺乏兴趣;同时,由于物流设施与设备更新变化速度快,而理论教学又往往滞后于实际发展,造成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有所脱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不足,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面向学生的能力培养来改进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分析

1、课程内容理论枯燥,学生缺乏兴趣

目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内容主要介绍运输设备、仓储设备、装卸搬运设备、集装化设备等内容,其中许多涉及机械和传动原理,这些内容繁杂、枯燥,同时由于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较薄弱,形象思维较差,对机械设备运行原理等知识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2、校内实训设备不足

近年来,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非常重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实训设备,如我校购买叉车、货架、输送机、第三方物流实训软件等设备,搭建了物流实训系统平台,供学生实训教学使用。但是,仍无法满足这门课程教学的需求。因为,一方面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品种多。物流设施与设备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等七大环节所用到的硬件,学校不可能采购所有环节的设备。另一方面物流设备更新快。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设备的新装备、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学校实训设备不可能跟上实际的更新速度,甚至很多学校新购买的设备很快面临淘汰。

3、校外实训基地条件有限

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可以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普遍都是浅层次机械化的合作方式,由于企业时间、意愿的各类限制止步于参观和某一岗位环节的重复操作,无法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类最新物流设备、软件平台的操作和物流系统运行的全貌。

二、教学内容改革

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程度,针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围绕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分解成若干个项目模块,使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能力培养目标,具体设计模块如下:

模块一:运输设备,教学重点为汽车、火车。

模块二:仓储设备,教学重点为货架。

模块三:装卸搬运设备,教学重点为叉车、输送机。

模块四:流通加工设备,教学重点为分拣机。

模块五:集装单元化技术与设备,教学重点为托盘和集装箱。

模块六:信息技术,教学重点为POS机、RFID技术。

三、教学方法

(一)视频教学法

1、视频教学概念

视频教学是指可以应用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的视频、图片资源。因为视频技术能够将声音、图片、文字和影像等多维信息集成起来,老师通过收集相关视频,制作物流设施与设备的选择、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影像资料,使课程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以弥补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的不足,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视频教学法的优点

视频教学可以克服校内外实训设备不足这一局限性,作为实践体系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防止学生实践技能的严重缺失,扩大学生的视野,让理论知识与技能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现高职院校一般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这也使得视频教学增加了可行性。

3、视频教学法的应用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W目的,对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拟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设计。对每一项目内容进行深刻剖析,收集制作教学过程中需安排、用于展示或演示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应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步骤:

(1)提出问题。在视频播放前,教师需要针对视频播放内容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教学中,笔者使用了海尔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存取系统应用的视频案例,要求学生思考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功能及其优缺点,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播放视频。当视频播放到重要知识点时,老师可以边介绍。如上述案例中,当自动立体仓库设备在进行自动存货、取货、发货等功能时,老师可以边介绍相关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对自动化立体仓库功能的理解。

(3)讨论问题。看完视频后,针对之前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并最后进行点评总结。这种方式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二)校内实训教学法

校内实训室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载体,目前我校已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实训室,配备有液压叉车、托盘、货架、分拣机、输送机、第三方物流实训软件等设备,可用于物流管理专业基础技能的实训。例如,在货物堆码教学中,就可在校内物流实训室现场操作,采用项目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操演练。大体分为6步:布置任务――探索新知――制定方案――任务实施――评价总结――拓展迁移。具体如下:

1、布置任务:将堆放在地上的货物箱进行托盘堆码并进行紧固。

2、探索新知:教师讲解托盘堆码的方式及紧固方法,并进行堆码演示。

3、制定方案:学生根据货物特点选择合适的堆码方式和紧固方法。

4、任务实施:学生分组进行货物堆码紧固实操。

5、评价总结:由老师评定(50%)、小组互评(30%)、学生自评(20%)三方面进行评价总结。

6、拓展迁移:托盘堆码紧固后如何搬运?设置问题,引起思考。

利用实训室设备进行实操,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

(三)校外实训教学法

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参加物流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物流行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实践内容。我校长期与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进行深入合作,每期广交会都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到广交会进行顶岗实战实习,现场进行物品信息录入、操作液压叉车、货物堆码等工作,通过工作岗位的实战,学生能够将相关理论与职业技能相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的能力和习惯,强化职业岗位技能的训练。

结论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当今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物流设备更新很快,学校无法提供最新最全的设备。在这种形势下,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利用视频技术结合校内外实训,大大提高了物流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伍星华,陈培荣.地方本科院校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

[2]陈御钗,李春侠,徐昌平.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实践教学 探讨[J]. 职业时空,2009,(5) : 53 - 54.

[3]顾静.视频资源在高校物流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5,(34)

[4]梁川,田红英. 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3) : 88 - 90.

叉车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传统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般而言,重知识而轻技能、重学历而轻能力、重升学应试而轻素质提升,教学方法过分依赖书本、课堂和教师讲授,这种形势下,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难以实现,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到物流管理专业而言,重点是要探索建立行业特色、职业导向、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大力促进“三个对接”:专业与行业对接、教学与就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努力使教育教学所有环节充分体现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真正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为了使教师能够高水平的完成实践性教学项目,应坚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并重,打造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让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锻炼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在实践中成长,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安排老师指导学生定岗实习,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接受企业技能培训,了解学生的工作内容和环境,还可以让在校老师参加部级培训项目,利用培训的机会与其他院校老师学习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尤其是一些和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邀请相关工职人员在学校开办讲座等。

三、强化技能点教学

为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建议坚持提升职业能力这一主线,理论知识应以“够用”为度,把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摆在重要位置,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计应体现物流管理职业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导向;定位每门课程的技能点,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技能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变更和整合,并对技能点进行重新组合和排列;按照技能点的安排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边教学、边演练,实现“两室合一,学做合一”,真正改善教学质量。

四、改进教学方法

说教式的教学结果就是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多媒体教学手段本应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方法,但教学评估的结果显示,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被精美的图片、画面所吸引,并没有很好掌握、理解知识内容本身,学习积极性并没有得到真正提升。物流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改变“满堂灌”方式,多采用任务和奖励驱动方法,让学生动手找资料,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观点。实践课程则主要在实训室进行,让学生摸索,老师指导并测试学生掌握情况,在此过程中应强调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和平台,营造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学习氛围。

五、建设实训设施

在实际操作中,物流管理的实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例如,我校与通用物流服务商安吉汇通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但学生普遍反映上手比较困难,原因是学生既对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信息技术缺乏了解,又缺乏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如叉车证等。对我们在教学方面的启示是,物理实训室的建设迫在眉睫。除了要让学生认识叉车、货架、RF手持终端,还要掌握操作条码设计、检测和打印,以及利用信息时报技术处理物流作业的能力,针对他们就业的岗位特点,为增强就业竞争力,应组织学生报考“助理物流师”“叉车证”。同时,实训室可以采用开放式管理方式,全天候开放,由学生协助指导老师做好实训室运行管理、实验指导、维持秩序、器材供应等工作。小型和经济型的物流设施设备可以购买,大型、昂贵、特种的物流设施设备,则应积极利用其它学校或物流企业的资源,如组织学生到武汉阳逻港体验门桥式起重机、驳船、滚装船,去中百生鲜物流配送中心认识自动化立体冷库。

六、健全教学管理体系

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应着力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如通过督导听课、学生评教、末位淘汰制,督促任课老师的实践教学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总结经验,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一是由学院领导、督导组和教研室组成听课班子,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二是学生评教,学生是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感受者,每学期组织学生网上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并将学生测评意见和数据作为教学管理部门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末尾淘汰制,综合评教末位的老师,在年终绩效考核时,扣除一部分学时,屡次考核不及格的教师作转岗或待聘处理。

叉车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has brought the urgent demand of logistics talents. Warehousing,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ogistics, the lack of tal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resolved. How to keep abreast of the market and industry demand, cultivate the high-tech warehousing tal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relevant professional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will discuss the methods of cultivating warehousing talents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

Key words: high vocational college;warehousing;high-tech talents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168-02

0引言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给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一年多的时间内,我国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物流专业人才的紧缺仍成为制约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物流产业中的仓储企业,其人才紧缺问题更为严重,这一问题已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与业务的开发以及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作为紧贴市场和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结合物流业对仓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快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

1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业教育带有更明显的职业化特征,更强调实际应用及操作能力。针对这种特性,要根据人才的需求特性来确定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确定适当的专业口径。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模式,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仓储企业需求调查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强调与技术应用能力或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相适应,其深度与培养高技能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相适应;不强调知识系统性,而是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2.1 注重课堂理论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理论教学是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并通过图形、图表、声音、视频资料、教师教学录像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讲解装卸与搬运作业管理的时候,结合多媒体动画教学演示野蛮装卸造成的后果,通过滑稽的表演、幽默的语言,形象地展示了装卸与搬运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而对装卸与搬运作业全过程进行讲解,然后立即请学生对装卸与搬运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实际装卸搬运模拟操作,这时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准确表达及操作。趣味教学调节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中愉快的接受教育,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避免枯燥无趣,还可以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法,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以仓储管理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构建仓储职业岗位――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际仓储工作中一系列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解,通过细化的工作任务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学生通过对各项任务的逐一训练和掌握,从而具备或形成该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例如,以仓储岗位――仓管员为例,其具体的思路为:首先根据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或行业专家对岗位所进行的分析,将仓管员岗位能力分解成两个基本任务(技能),仓储作业和叉车驾驶技术;叉车驾驶任务还可拆分为更具体的五个操作单元:叉车组成及工作原理;叉车基本操作、叉车直线门洞标杆行驶;叉车“S”标杆绕行;叉车“8”字绕行等。叉车驾驶任务分解时要说明各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学生应当掌握叉车操作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根据具体的操作单元开发相应的学习指导书、学习教材及音像教学资料;最后,在训练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起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使高职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具备某种行业或岗位所需的技能。

2.3 强化校内外实训教学强化校内实训教学。利用仓储管理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实训。首先由教师进行示范性演示和操作,然后由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步骤。其最大的特点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式仓储业务操作,既是培养技能型仓储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校内实训中,学校配备模拟物流管理(洛捷斯特)的仿真教学软件,将企业的仓储实际业务在实验室中模拟,模拟货物的接运、入库、装卸与搬运、货物保管与养护、出库、盘点、验收业务,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融入了现代物流的新技术、新成果,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手、脑、口”并用,“教、学、做”合一。通过训练,学生了解货物入库作业、货物出库作业以及盘点作业等的基本程序,掌握仓储管理的基本业务操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使理论的知识变成了现实中可操作的程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对专业认知的主动性,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扩大校外实训教学。高职院校要与仓储物流企业协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参观,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的基本途径,是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的开始,也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过渡和飞跃。顶岗实习具有岗位性、独立性、有偿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学生边实习,边劳动,边承担劳动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约束了学生的行为和纪律,也使学生像在职员工一样,一方面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学生因此受到专门技能培训和适应社会锻炼。高职院校应当与仓储和物流企业间建立起互赢、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同探索培养仓储技能型人才的新路子。

2.4 建设仓储类精品课程,提升课程实用性通过建设仓储类精品课程,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改进教学质量、变革教学模式。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是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结晶,它必然体现该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精品课建设应始终关注对课程的研究与改革,使其在理念上、内容上和手段上始终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和领先地位。精品课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没有一支业务素质高、团队精神强、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必须十分注重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精品课程的质量。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仅指纸质课本,还包括与之配套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与录像、实验指导书、试题库等内容。

2.5 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形式高职教育是培养将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其突出特点是通过学习和技能训练,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考评学生成绩时就应带着工作实际问题来进行,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保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高职院校应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考评指标,可以包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各章节的内容布置的作业题、学生讨论和论文、出勤等情况评定平时成绩。把平时学习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在考核方面,强调职业能力考核。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使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考核与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在训练如仓库保管、商品入库、出库、验收业务时,直接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要求融通。

3结束语

仓储业的发展亟需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单位,要牢牢把握市场和产业需求,通过改革教学手段、加强实训实践教学、建设精品课程、改变考评方式等手段全面提升仓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玲,李怀湘,刘亚梅.《仓储管理》精品课建设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5).

[2]朱虹.仓储业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初探[J].中国储运,2005,(1).

[3]吴立鸿.仓储课程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7,(8).

[4]王贵生.谈高职高专《仓储实务》课程教学的方法[J].网络财富(理论探讨),2009,(10).

叉车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1.实践技能不够系统,且缺乏特色

物流业是一门综合服务性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及岗位较多,这使得很多技能操作之间并不存在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例如,叉车作业、分拣与数码字小键盘录入。因此,在培养物流岗位操作人员时,如果课程设置没有一条主线做指导,学生学到的技能是繁多且松散的。另外,物流业的性质也决定了物流专业实训课程设置上缺乏特色,像数码小键盘录入在会计专业中也有涉及,而叉车作业也只能模糊的界定为物流专业课程的范畴。

2.技能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

中职课程以教授学生岗位操作技能为主,但是由于物流行业为新兴行业,在行业标准上并没有像会计、食品等专业有统一的标准。例如,在出入库作业上,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是不同的。此外,对于实训操作项目,例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企业在操作要求上也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价方式,这对于实施教学的实用有效性上也大打折扣。

二、中职物流专业教学和管理改革措施

1.课程设置定主线

初学阶段以模块知识扩展训练为主———内容围绕主线以专题模块向外辐射;巩固阶段以任务教学为主———培养学生专项上岗技能。物流业涉及的岗位繁多,学校设定的课程要设定一条主线,打造自己的特色教学,对岗位角色进行分解教学和综合实训,在打造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向外辐射。例如以仓储课程为主,可以向配送物流或超市物流的岗位操作技能辐射,罗列出基本技能,相互重合处便是需要重点以多种形式培训内容,比如下表中阴影部分,对这部分内容每一项以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巩固阶段,将下面的模块融合在一起,设计出快递员收件、仓储员收货及超市理货等任务教学。打破“教室、黑板、投影仪”的教学模式,进入校内实训室、深入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在学生对设备或操作有一些认识的条件下实地开展理论教学。

2.课程设置要优先考虑德育教育,再以教授专业技能为主

尽管职业教育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但一方面,中职学校面向的生源的成长经历———基本是单亲、分流学生;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不是以单纯培养“生产机器”为目的,中职教育仍要将德育教育和心理辅导放在首位。从到企业调研的反馈结果中分析,现在学生缺乏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品德,缺少团队协作和责任心,这些对于学生的职业以及人生规划都是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品德教育应穿插到专业实训实践中,在专业课程结束的考核中加大德育考核的力度。例如,在练习利用分拣单进行分拣作业时,可以逐步加大订单中货物的数量,也可增加订单的发送频率,让学生在练习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如在学习单据填制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先学制单后学填单,即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使用,又能从中加深认识,这种德育教育的实施要比开设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实行有效。由于长期社会人群对职业教育偏见和职业教育的不正确定位,使得中职学校教育仍处在转型的起步阶段,而且转型速度比较缓慢。物流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新兴热门专业,受到国家充分的重视,然而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近十年的教学输出没有在学生就业时得到很好的体现,学习本专业学生规模逐年减少。物流行业发展的势头是值得肯定的,所以物流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上还要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经验,转变思想,才能进一步培养贴近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叉车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一、 师资力量的转变

2006年,我校首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87人,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却只有1人,其余3名教物流的教师是从别的专业转修过来的,当时教师们就是在摸索中前行。再后来教师们白天要是没课的情况下会去企业学习实践,晚上备课到半夜,牺牲寒暑假休息时间到别的学校去观摩学习,参加部级和省里、市里的一些物流管理专业培训,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另外,学校也非常重视对物流专业教师的培养,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招收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新招的物流教师都要经过严格审定,试讲通过后才能上岗,并定期组织学生对专业教师进行无记名教学质量评估,每次评估满意率都达到99%。到现在我校物流专业教师已经有8人。其中有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也有年轻优秀的青年教师,都是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最近几年教师们一直致力于研究物流,发表过很多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论文,做过物流方面的精品课程、教改实验项目等等。教师们学识渊博,上课风趣幽默,平易近人,耐心细致,是学生的良师和益友。

二、 实训车间的转变

我校2006年开设物流专业的时候,教师只能结合网络视频和图片来给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导致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差,就业率低。然而针对以上现象,学校于2012年建成了物流实训车间,买进了260万元的实训设备,其中硬件设备有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托盘货架、打包机、叉车、传输机、RF手持终端、手动搬运车、条码打印机、ERP模拟沙盘等等,软件系统有电子标签控制软件、输送与分拣控制软件、RF(无线射频)系统软件、组合式货架系统、在线拣选系统、叉车考证系统、阁楼作业输送系统、物流中心库存管理系统、物流中心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等。

有了实训车间以后,给学生开辟了新的活动空间,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场景,我们平时一般会安排10个学生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练习,轮流循环不同的岗位,最后总结讨论担任每个岗位后的心得与体会。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如仓库保管员、理货员、订单员、拣货员、补货员等来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流流程,为将来走上岗位储备“能量”。在课堂上学习理论,在实训车间亲自动手操作设备,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促使学生以一种主体参与的姿态进行具体的情景模拟,完成从旁观者到主导者的转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三、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转变

职业学校虽说是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但我校很早以前一直实行的就是在学校学两年理论知识,第三年再分配到相关企业实习。然而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学生分配到企业后大部分胜任不了自己的岗位工作,有的甚至适应不了自己的工作环境。有很多学生去企业实习才很短的时间便主动辞职离开公司,引起很多企业的不满,导致校企合作的不顺利。

直到五年前我校改变了古老的工学结合的方式,学生在校学习理论期间穿插着实践学习,不仅接受着实训车间的实际操作,而且要到合作企业去工作。

我校物流专业在校内实训条件基础上,与青岛海尔、海信、安普、海拓等众多物流公司合作,平时这些合作企业会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每学期学生也会到相关的合作企业去实践。学生进入企业后由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一线物流人员带领开展物流工作,进行专项物流训练。包括运输业务、货运、仓储配送业务、港口业务、物流信息操作等等,例如,学生可以在运输企业从事设备集装员、运力管理员、线路管理员、押运员等岗位;在货运方面从事单证员、操作员、跑单员、客服人员等。

叉车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PDCA 中职 仓储与配送实务 理实一体化

一、中职《仓储与配送实务》理实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中职物流最初因为没有丰富的图像、视频资料和实训条件,《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只能以理论为主,教材以文字为主,教学方法以老师的讲授为主,教学媒介也仅依靠黑板和粉笔。同时,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被动,学习方法主要靠死记硬背。如此以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部分中职院校也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同时有的院校也根据自身条件开始建设物流实训室。院校开始重视实践,纷纷加入了校内实践课程。《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也被许多院校分为了理论与实训两门课,先上《仓储与配送实务》的理论课,再上《仓储与配送实务》的实训课。老师先完成理论教学,再开始实训教学,教材逐渐图文并茂,教学方法也逐渐丰富多样,教学的媒介除了黑板、粉笔外,也引入了多媒体和实训室。老师可以借助文字、图像、视频进行理论教学,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训平台开发实训课程的校本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我们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离的。有的院校同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由不同的老师承担,甚至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如此,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都学习了,但理论和实践在时间上、内容上完全是分离的,从而造成了“理论教学没实践、实践教学缺理论”的现象,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学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近几年,我们开始注重“做中学、做中教”,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理实一体化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以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为依据构建课程内容,在教学环节中以任务为驱动,以技能操作为主线,以理论学习为穿插,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实一体化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灵活,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师生互动性,教学评价全面。理实一体化突出了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PDCA在中职《仓储与配送实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意义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PDCA由Plan、Do、Check和Action的第一个字母组成。Plan表示计划,就是要制定方针、目标、实施方案等。Do表示执行,就是根据制定方案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heck表示检查,就是对执行计划的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可取之处,明确不足之处。Action表示处理,就是根据检查的情况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进行完善,对失败的教训进行分析,并将失败之处作为新的问题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PDCA循环(如图1所示)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教学质量管理是对学校整个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在教学中的体现。课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要素之一。而PDCA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如果能将PDCA有效地应用到中职《仓储与配送实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可以使课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逐步实现深度对接,使课程改革由原先的“式的改革”变为“可持续性的改革”,使教学内容由“理论实践相分离”变为“理实一体化”,使教学评价由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从而从各方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PDCA在中职《仓储与配送实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计划—Plan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仓储与配送实务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鉴定的能力要求,结合学校的教学和实训环境分析学生应有的仓储与配送实务岗位技能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点,确定课程目标,利用关联图将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点整合为一个理实一体化的单项任务,再将各个单项任务根据合理的逻辑型整合为多个综合技能的项目,构建一个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以“WMS入库作业”项目为例,我们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资格要求将项目按操作顺序依次分为了6个单项任务,将每个任务中的技能要求和理论要求都列出来,并与物流师(仓储配送)四级的鉴定细目进行对接(如表1所示)。其他项目用同样的思路去分析。

表1 理实一体化项目分析

项目名称:WMS入库作业

任务 技能要求 理论要求 物流师(仓储配送)四级鉴定细目

1、在WMS中生成入库单信息,并下达入库任务 1、会利用WMS入库订单中正确进行入库信息的输入。

2、会利用WMS生成入库作业计划。 1、知道入库单的作用。

2、熟悉入库单的内容。

3、掌握入库单填写的注意事项。 1、台账的定义

2、台账的内容

3、商品入库凭证的名称

2、接货、验收 1、能进行接货准备。

2、能正确进行验收。

3、能根据验收情况正确填写验收单。 1、熟悉接货的流程。

2、熟悉验收的流程。

3、知道验收工作要求。

4、知道验收准备内容。

5、验收方法、验收内容。

3、验收单。

3、验收的异常处理。 1、接运差错处理

2、货物验收的定义、目的

3、组织验收工作的内容

4、货物验收的方法

5、验收工作的基本要求

6、验收准备工作的内容

7、数量检验的定义、形式、内容

8、验收中发现问题的种类及的处理方法

3、堆码、理货 1、能根据货品包装尺寸和包装标志正确堆码。

2、能够利用RF进行理货操作。

3、学会正确利用RF进行对货品和托盘的红外线扫描。 1、熟悉包装标志。

2、熟悉托盘的规格。

3、牢记堆码的要求。

4、熟悉堆码的方式与特点。

5、了解信息采集技术。 1、包装标志

2、托盘的定义、托盘的规格

3、堆垛法种类的名称

4、堆垛法种类的特点

5、条码的概念

6、条码识别技术的特点

4、入库搬运 1、能够正确使用手动液压叉车。

2、学会利用RF进行搬运操作。 1、掌握手动液压叉车规范操作要领。

2、了解搬运的作用。

3、熟悉装卸搬运的种类。 1、仓储设施设备。

2、仓库人力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

3、装卸搬运的作用与种类

5、入库上架 1、能利用手动液压叉车和RF进行入库上架。

2、能正确分配储位。 1、掌握手动液压叉车规范操作要领。

2、掌握储位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1、仓储设施设备

2、选择货位的原则、原则、方法

3、

6、入库确认 1、能利用RF正确进行入库确认。 1、掌握入库确认后库存的变化。 1、入库台账。

2、库存明细账。

课程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将我们的设计方案给企业和同行的专家进行审核,根据专家的建议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方案的改进,努力使设计的初步方案不偏离理实一体化的轨道,避免今后的反复大返工。

(二)理实一体化计划的实施—Do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设计方案确认后,老师要对每个项目和任务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任务背景、任务条件、任务要求、操作的内容和步骤、“做、教、学”的先后顺序等。同时,老师可以根据方案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习题集,根据教学设计详细进行课程课堂教学的安排,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甚至开发理实一体化的信息化平台。专业老师要根据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等教学方法、凭借多媒体、实训室等媒介进行“做中学、做中教”。此阶段,专业老师在授课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全面的、直观的、科学的教学评价等教学问题。

(三)理实一体化效果的检查—Check

在老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实施情况进行教学自我检查和学生反馈,将成功的经验保留下来,对失败的地方进行记录和反思。此阶段,我们要制定比较全面的教学指标(如学生上课参与度、教学任务完成度等)体系,设计一些检查表(Checklist)进行教学实施过程的连续的、动态的跟踪。根据检查表反馈情况进行理实一体化细节的分析与总结,如理实一体化整合的效果反馈表用来跟踪实践是否与知识点的衔接度;教学任务完成记录表用来记录各个任务的教学完成情况;学生考核评价表用来记录学生在每个任务中的态度、参与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情况;学生任务反馈表用来记录学生对于教学设计的评价等。

(四)理实一体化结果的分析与处理—Action

老师将每个项目或任务的检查表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与处理,从学习积极性(出勤、课堂参与度等)、学习的效率(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习惯)、考证通过率等方面信息分析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从教学完成情况(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等)的记录中分析教学的得与失,整理出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任务与项目,对于实施中失败的地方进行汇总,作为下次PDCA循环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仓储与配送实务》理实一体化不是将理论与实践简单的结合,而是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融合;不是一位专业老师的事情,而是我们物流专业全体师生的事情;不是一次公开课就能实现的事情,而是整个课程自始而终的事情;不是一次就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的事情,而是不断完善的事情;不是拍拍脑袋随意变动的事情,而是根据教学规律有步骤、有秩序地创新的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事情,而是随人才市场的变动而动态更新的事情。

PDCA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而课程教学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因此,将PDCA应用于《仓储与配送实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可以实现课程的可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等人才供应链中各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林晶. 浅谈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育[J]. 海峡科学. 2012(7)

[2] 刘志鹏 冉娟.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初探[J]. 中外教育研究. 2012(8)

[3] 姜芳禄. 建筑安全的PDCA循环. 安全与环境工程[J]. 2004(3) 第11卷第1期

[4] 唐仁春. 高等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策略研究[M].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3)

[5]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R]. 教职成厅[2012]5号

作者简介:师向丽,女,生于1978年,籍贯山西,2004年毕业于华北工学院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现为上海市贸易学校物流专业教师兼物流专业负责人,讲师,主要负责物流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通讯地址上海市云岭西路689弄170号,200333。

叉车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物流专业 实训教学

近几年,随着社会对物流业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各地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物流专业。各学校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和摸索办学路子,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如何进行实训教学一直困扰各所学校。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实训停留在观摩参观阶段;有的学校看见其他学校开展什么项目,自己也设法开展同类项目,但资金和师资难以解决;有的想走工学结合的办法,但选择合作企业是个难题,学生安全管理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物流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实训教学是中职物流专业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探讨实训教学的如何开展,有助于中职物流专业教学的健康发展。

1 问题的分析

任何问题的形成都是有其原因的,中职学校物流教育在实训教学上的困境应首先查找自身因素。

1.1 课程设置的盲目

中职学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参考高校做法是重要的手段。许多学校甚至完全照搬高校的课程体系,《供应链管理》、《物流运筹学》、《ERP系统》等等高深的课程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中。

复制高校的课程有害无益,一是否认了中职教育的目的,造成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同质化,让中职学校承担了本不属于自己而且是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二是否认了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基础差同时学习能力差是中职生不可否认的现实,照搬高校课程不但让学生觉得课堂乏味,而且让他们无所适从。

1.2 师资的缺失

物流专业是新兴专业,看重其良好的招生前景是各间学校共同的出发点。为解决师资问题,许多学校采取的是转岗培训的办法,原本一些从事其他教学工作的教师被推上了物流教学的岗位。

转岗教师虽然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但先天的不足,尤其是后天缺乏在物流企业工作的经历,使他们完全无法胜任实训教学的任务。

教师转岗解决了学校的一时之需,但弊病显而易见,不但实训教学无法开展,而且学校只能根据转岗培训的情况选择性开设课程。

虽然许多学校招聘了科班出身的物流专业教师,但科班出身仅代表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缺乏在物流企业工作的经历,缺乏实操能力依然是这些新教师自身不容忽视的短板。

1.3 考证的困惑

重视考证是中职学校的普遍做法。学校让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并将相应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专业教师教学成绩以及衡量专业教学质量的标尺。

许多学校将“助理物流师”定为考证目标,而且将考证通过率当做教学考核的硬指标。为完成任务,教师疲于奔命,学生忙于参加各种培训。根据助理物流师的报考条件,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是出发点,侧重操作能力考察是其根本要求。在校中职生参与“助理物流师”考试,将职业教育沦为“应试教育”,将技能训练变为“题海”训练。

拔高考证等级,学历和证书相脱节,后果是学生抬高了就业期望值,让他们不能正确对待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不能端正中职生应有的就业态度,至少对其当前是不利的。

2 问题的解决与对策

2.1 技能训练和课程设置从实际出发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实用人才,这是其自身特点和任务所决定的。因此,分析当前就业市场上的所需物流人才类型就显得十分必要。

总体上,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技工。他们主要从事如操作搬运装卸机械、驾驶叉车、理货、仓务等等的工作。由于物流行业普遍实现了机械化和智能化,从事此类工作必须获得上岗证。第二个层次是基层管理者。这部分人来自物流生产第一线,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熟悉所属行业的各项知识,比如客服人员、车辆调度人员、仓管员等等。第三个层次是中层管理者。这部分人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胜任管理岗位,属于企业的业务骨干。最后一个层次是高级物流管理者,属于行业精英。

通过分析可以明晰中职物流专业的培养方向。刚开始工作时,中职毕业生通常会在第一个层次就业。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快向基层管理者转型和发展,这是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应有的优势,也是学生就读职校的目的和愿望。

明确了这些,我们就可以知道,中职物流教育所应培养的技能是技工的技能,物流专业的实训教学必须以技工技能为基础,这是学生就业时的保证;而专业理论知识则是成为基层管理者时所需要的,这有助于他们尽快转型和发展。

中职生就业方面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基本是在家乡或学校所在地就业,因此技能培训方面注重“服务地方”就显得十分必要。

各地发展的情况不同,经济上也各有特点,物流业所需人才也不尽相同。如港口城市,需要报关货代人才多一些;工业城市则对仓储人才需要多一些;不发达地区需要仓储和流通加工人才多一些。因此,立足地方,根据当地需求,将技能培训和课程设置限定在当地优势产业的某个方面就成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可以有效解决如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学校设施与设备不足等等的教学中诸多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就业时有一技之长。

以笔者执教的广东惠州农业学校为例,2006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由于惠州是新兴的工业城市,社会对仓储类人才需求量大,2008开始学校将专业方向定位为仓储管理。在课程设置方面,删除了《供应链管理》、《物流营销》等内容,专业核心课程以《商品学》、《仓储管理》、《配送作业实务》、《物流单证实务》、《采购实务》等为主,技能训练开展了驾驶叉车、商品包装、单证制作等项目。驾驶叉车是仓储工作的核心技能,学校目前不具备教学条件,我们与具备条件的市劳动技能训练中心合作,由中心负责教学和考证。

2.2 校企合作从教师开始

许多中职学校有意识地进行了校企合作,但这一举措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原因出在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上。教师在进企业工作学习的这段时间,由于没授课,对学校没有“显性”的贡献,得到的薪资会很少。因此,多数教师不愿进企业工作学习。

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教师要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这是物流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所决定,也是中职教育自身的要求。中职物流专业师资普遍缺乏行业工作经验,他们不清楚理论知识在具体工作中运用,不了解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的运营模式。教师下企业锻炼是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

因此,校企合作应从教师开始,学校要给教师创造一切便利条件,让教师愿意进企业学习,让教师成为连接学校教学和企业工作的桥梁。

2.3 考证应服务学生就业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就业所必须的,重视考证工作无可厚非,但人为拔高考证层次无助于学生当前就业和日后发展。培养管理人才不是中职学校的任务,企业通常也不会录用中职生从事管理工作,因此选择考证种类就必须合理慎重。为学生就业服务是中职教学的宗旨,因此考证应坚持技工类证书为主,其他类证书为辅的原则。如可将叉车工证、仓管员等证列为必考项目,考虑到学生日后可能成为客服人员,也可引入普通话等级考试。对于物流管理员证,可采取提倡而非强制的做法。

摆正了考证的目的,技能训练才能落到实处,职业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上一篇:数车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国贸实训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