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12-07 16:59:46

曹冲称象的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篇1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

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

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曹冲称象的故事篇2

大象是1700多年前曹冲称的大象。他用的工具是石头、船和秤石头的小秤。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还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五岁的曹冲有办法: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真聪明!

金字塔是2600多年前古埃及托莱斯测量高度的金字塔。他用的是1 根木棍和1 把尺子,国王想知道已经盖好了的大金字塔的确切高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样测量。托莱斯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太阳光给每一个在场的人和巨大的金字塔以及插在地上的木棍都投下了长长的影子。物体越高,影子越长,可以用测量出的木棍长度、木棍影子长度和金字塔影子长度得出金字塔的高度,托莱斯十分准确地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托莱斯真智慧!

一分钱换一万块钱是贪财的的大富翁与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一个月内年轻人每天给富翁1万块钱,只要富翁第一天给年轻人1分钱,第二天给2分钱,第三天给4分钱,第四天给8分钱……,以后每天给的钱数是前一天的倍数。贪婪的富翁同意了,但结果是:30天富翁得到30万元,年轻人得到5368709元1角2分。数字变化起来真可怕!

这些故事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曹冲称象课本上学习过,后面两个故事是暑假我看课外书学习的,非常有意思,这样的故事我想还有很多很多。把三个故事放在一起,说明读书能开动我们的脑筋,开启我们的智慧,向聪明人学习自己也会变得聪明!

书真是我的好朋友!

曹冲称象的故事篇3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意在称赞曹冲幼时过人的智慧。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曹冲称象的故事篇4

一、巧与故事相联系,使知识生动化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如果儿童的世界里缺少了故事,就像菜里没了盐一样。课堂学习是儿童成长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数学故事就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本人经常把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编成精美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陶醉,又在故事中认知。例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是这样启发学生的: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

生:(期待地)想!

师: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生:(笑,接着大笑。)

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1:老师,你讲的故事真有趣!

生2:老师,你讲的故事怎么老是重复!

生3:老师,你讲的是循环故事吧!

……

师:这个故事怎么个循环法呀?

生1:就是老重复。

师:什么叫“老重复”?

生3:就是不停地那样下去,不停地重复。

生4:对,就是不断地重复。

师:这些重复的内容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吗?

生:语句排列的次序都是相同的,没有变化。

……

师:像上面这种现象我们数学中也有,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请打开课本,自学书上这段内容,……

把难懂的循环小数的概念融汇在诙谐有趣的故事中,由对难理解的字词的各个击破,到完全理解这一概念,故事功不可没,它变枯燥为生动,变难懂为形象,变无味为有趣。

二、巧与他科相联系,使知识整合化

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着的。数学知识与其它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曹冲称象》是把大象的重量用等量的石头替换,从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种称象的方法,运用了数学中的等量代换原理,蕴涵着转换的数学思想。那么学生是否会从这则故事中受到启迪呢?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师:同学们,你们的父母都很爱你们,很关心你们的身体健康。(示图)看,悠悠的妈妈为他订了一个月的牛奶,每瓶牛奶2.5元,七月份妈妈要付多少钱给牛奶大叔?

师:大家不要忙着算,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曹冲称象》,谁还记得这个故事的内容?

生:……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1:曹冲很聪明,他肯动脑筋。

生2:曹冲能称出大象的重量,主要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生3:曹冲能称出大象的重量,主要是他把大象的重量变成了石头的重量,这才把大象的重量给称出来。

生4: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这道小数乘法我们也可以把它变一变再做的。

生:(小组合作解题)

师:谁愿意说说,你把这题怎样变得好算了?

生1:我把小数变为整数算,这样我就会算了。

生2:不行不行,这样算,积就被改变了。

生3:还可以变回来的,把因数扩大多少倍,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不就得了。

生4:我听明白了,我也会算了。

生5:老师,语文上的知识也能用在数学上,真好玩!

……

学生在《曹冲称象》故事的启发下,把小数转变为整数,从而很快掌握了小数乘法的方法。语、数整合,教给学生方法,启迪了学生思维,大大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热情。

三、巧与生活相联系,使知识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而,经常从现实中寻找数学题材,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理解、巩固、运用数学知识,使不同的知识在运用中重组、深化,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学生认识了圆之后,我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限时一节课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10米的圆。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各小组先商讨方案:每人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大家讨论它的可行性,确定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再对这个方法进行优化;接着小组分工,各人分头去准备自己要用的东西;最后到操场画圆。比赛的结果是有一半小组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原因是:有的小组没有确定好圆心的位置,将圆心选在操场边上,导致圆只能画一半,等到发现时,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不过,不管成败,他们都有收获:胜利的小组欢欣鼓舞,个个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失败的小组也没有气馁,他们在失败的同时,吸取着自身的教训,总结着他人的经验,跃跃欲试地要求老师再来一次比赛。

在整个画圆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每一种方案的产生都是他们富有个性的思维与集体智慧碰撞的结晶。从半径的计算,到圆心的确定,再到实际画圆,其中要用到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也要用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是多么丰富和有趣!

曹冲称象的故事篇5

1.教学“反比例的意义”一课的导入

师(拿出20根小棒):如果我每次拿出1根小棒,多少次拿完?(学生思考并填写下表)

[每次拿的根数\&1\&2\&4\&5\&10\&20\&拿完的次数\&20\&10\&5\&4\&2\&1\&]

生1:20次。

师:如果每次拿2根,多少次拿完?

生2:10次。

师:如果每次拿4根、5根、10根、20根,分别几次拿完?

生3:分别是5次、4次、2次、1次拿完。

师:好的。每次拿的根数与拿的次数有什么关系?

生4:每次拿的根数与拿的次数的乘积是一定的,就是20根。

师:说的太好了。

……

[简析:上述课堂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小棒,使学生自然地说出“积不变”这一规律,从而揭示反比例意义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认识几分之几”一课的导入

师:我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生1:2块。

师:将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生2:1块。

师:我有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生3:半块。

师:半块,用一个数怎么表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

[简析:教师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地将教学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的引入

师:你们都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回想一下,曹冲称象的时候分几步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哪些工作?

生1:先把大象赶上船,在船上画上吃水线后把大象赶下船,再往船上搬石头到达大象重量的吃水线,然后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整个过程,他是用什么来代替大象重量的?

生2: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

师:为什么?

生3:因为石头可以分解,而大象是一个整体不能分解,称每块石头的重量相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师: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称“替换法”。

……

[简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既能把新课所需的数学思想——“替换”蕴含其中,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为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4.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的导入

师(多媒体播放中药房里的药柜图片):同学们知道放在什么位置吗?

生:第2列第3行。

师:那么多的药柜,第2列第3行到底是哪个呀?谁来找一下?(学生发现4种情况)

师:奇怪了,本来药柜只有一个,现在怎么出现了这么多个,是怎么回事?

师:看来,我们要准确找到药柜就必须知道从哪里数起,需要统一列和行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知识——“用数对确定位置”。

……

[简析: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片,用已有的经验找到药柜的位置,出现4种情况,使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要先找准参照点。由于对行、列的理解不同,确定的位置也就不同,使学生意识到要准确确定位置,“统一行和列的标准”非常必要。这样的课堂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曹冲称象的故事篇6

张世蔚

我国有句老话叫“久病成良医”,对这句话要正确理解,不能死板教条。

在过去只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年代,中医理论一直以中医经典书籍为指导,诊断靠望、闻、问、切,治病用中药。患病日久的病人对疾病的痛苦有切身体会,如果又肯学习,也会了解医理和方剂的原理;还有一些读书人对中医有兴趣,从书本学习相关知识,经常与医师切磋,这两种人都能对医师的诊断治疗提出自己的意见。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就有这样的水平,经常对御医为姐妹和丫鬟开的药方评头论足。但他不能开方治疗,如果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努力学习医学经典著作外,还要拜师学技,逐渐学会理、法、方、脉。也就是说,除了懂得医理外,还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才能成为良医。

现代医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要掌握生物、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外,还要经过病理生理、诊断学、药剂学等正规的医学教育,并通过临床实习,才能为人看病。而且医药学知识日新月异,即便是经过正规医学教育的人,长时间脱离临床,也是看不了病的。由此可见,“久病”不可能成为良医。患者切莫以为自己看了一些相关医学书刊,掌握了一些自己疾病的知识,熟悉了医生为自己提出的治疗方案,就可以自己为自己治病。因为疾病的变化异常复杂,而且也会有新的疾病出现,这是你掌握不了的;一旦延误诊治或治疗错误,悔之莫及。因此,有病还是要看医生。顺便说一句,除了不要自作主张外,也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未经过正规医学教育的“假医生”,例如张悟本之流。

久病成良医,成为自己疾病的好医生,实际上是要你做个明明白白的病人。首先要掌握相关的医学常识,这有利于你对正确治疗方案的执行;有疑问要问明白,对庸医的错误要抵制。这就需要多学习健康知识,并做到以下各点。

1 善于与医师交流。要使医师明了自己的病情,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希望和能够达到的目的;也要医师告诉你怎样调养和预防等。

2 要了解各种检查的目的和作用;药物、手术或仪器治疗的作用、副作用、适应症和并发症。

3 找好医师诊治。这样的医师德才兼备、认真负责、敬业和乐于助人。不仅能看好病,而且热心传授医学知识,可以不时领教。

4 建立自己的医疗档案。把门诊病历、所有检查报告、出院小结等,分门别类按先后时间存放好,时间越近越放在上,以备不时之需,看时一目了然。还可记下自己的心得和意见。

5 虚心学习。要结合自己的疾病向医务人员学习,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和书刊,这样能利于治疗、预防疾病和健身。

从曹冲谈神童现象

时仲省

《新三国》的热播,将全国人民带回了那个战火硝烟的三足鼎立之时,也又一次温习了众多成语故事。剧中曹操的儿子曹冲“辨察仁爱,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深得曹操的宠爱,被世人称为“神童”。曹冲虽然只活了13岁,但他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曹冲称象”连小学生都知道。

但是,把曹冲当“神童”看待,对他的成长是有益还是有害呢?我们知道,人无论再聪明,也是学而知之,而非生而知之。曹冲如此聪明,说明他的智商较高;但仁爱明理却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与他母亲环夫人的教导有关。环夫人出身贫寒,地位低下,深知底层人民的凄苦,也学得了许多百姓的聪慧,对曹冲会有直接影响。但曹冲成为当时知名的“神童”和受到曹操的特别宠爱后,就有可能欣欣然、飘飘然,不再努力学习,而且会更娇惯自己、自命不凡。聪明成了包袱。对他的健康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三国时有名的神童还有孔融、诸葛恪等,都有这样那样的性格弱点,与人难以正常相处,与当时社会环境格格不入,最后身首异处。

现在,人们对“神童”的追求、吹捧、宠爱,比起古代毫不逊色。有的10岁或12岁参加高考,获得了高分,经媒体挖掘,大肆炒作,“造”为“神童”,更激起了诸多家长的“神童梦”,憧憬着有一天,自家孩子也笼罩在“神童”的荣耀光环下。但是,这种狂热炒作的“神童现象”,经过时间的验证,并不一定都有一个似锦前程。虽有的成名成家,但也不乏之后平淡无奇、江耶才尽的。

专家们对此分析说,神童虽有超常的智商,但身体并口心理的发展还停留在孩子的层面,思维方式不完善,人际交往能力差,自制能力有限,独立生活自理能力欠缺,无法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现实生活中,很多“神童”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甚至个人基本生活都不能很好料理,只好中途辍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今家长的普遍愿望!但孩子的教育、发展理应遵循自然生长规律,只能循序渐进,如春风雨露般关爱孩子,正确教育孩子,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切不可片面追求孩子的文化课分数,让孩子“死读书”甚至“揠苗助长”,过早地“催熟”孩子,那样是“欲速则不迭”。

曹冲称象的故事篇7

一、让学生在激趣中迸射思维的火花

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教学“用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起问题冲突: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想变得与曹冲一样聪明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会变得与曹冲一样聪明。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智慧的内涵

马芯兰教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如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一课时,教材安排的是依次沿着画有红线的棱剪开,得到它的展开图。而我是这样安排的:布置学生课前准备好正方体,课上我让他们自己把自带的正方体自由展开,并标上各面的名称,然后把不同的展开图贴在黑板上。学生很非常高兴,很开心地动手操作。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容易得出了结论。

三、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诱学

特级教师钱守旺说:“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创造性的时候,学习过程便充满美的魅力,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当教师的教学设计富有创造性时,才能把学生带入创造之中,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研究性、实践性,学生的学习成果才能富有创新性。因为这个美感里面包含着对创造美的成就感,包含了对自身力量和价值的体验。”

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使内容变得鲜活起来

曹冲称象的故事篇8

[关键词]主动学习 故事情景 教学方式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30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在小学阶段,如何让孩子在有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更多的知识积累和广泛的运用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一、创设故事情景,沉入文本

小学语文课本按年段的不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集科学性、趣味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其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教材加入很多生动有趣的插图。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采用一种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曹冲称象》一文,讲的是曹操收到了一件礼物,是一头像,曹操想知道它的重量,却苦于没有办法,众门客都来献策,却没有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法。这时候,曹操的儿子曹冲说他有办法。他先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记下船身入水的痕迹,再把大象赶下船,把石头放到船上直到水痕的位置,再称石头的重量即可。教学这篇文章时,可以用故事化的情景来引入。首先,要搭建一个场景,主要通过教师的声音、动作等来实现。一个好的场景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过来,并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教学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用画笔动手“造出”当时的情景。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锻炼其动手能力。其次,可进行角色扮演,由教师简述故事梗概,学生扮演曹冲献计献策的过程。最后,进行配音,让学生融入故事中。配音对喜欢看动画片的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参与配音,会让学生对所学东西印象更加深刻。

二、改变教学方式,张扬学生个性

自入学之日起,教师就和学生之间存在了密切的联系。教师对学生的性格、学习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教师的性格更是一种最直接的元素,它是教师语言、动作和气质的直接引导。小学生的好动、活泼、好奇等性格特点都需要教师包容对待。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就有一个不成文的模式――先给课文分段,然后总结段落大意,最后总结中心思想。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教材辅助资料的出现,更是剥夺了学生在“段落大意”总结上的自我提炼。这对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很大的影响。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换句话说,教学就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把教材用活。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具有包容意识,允许多元化的存在,并给学生指导和建议,以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巧用多媒体,促进能力提高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的小学生对电子产品都不陌生。有些电子产品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毫无疑问的是,这些电子产品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传统课堂上引入多媒体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依靠互联网技术,把静态的图文故事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电子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已经得到普及,但是“怎么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大多数教师在使用时只是把它作为附件,代替了粉笔时代的手写板书,展示出来的多是大段的内容。大部分时间学生都是处于一种抬头看投影、低头抄笔记的状态。这样,不仅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更容易使学生滋生厌烦的心理。在互联网时代下,电子产品的有效、高效运用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

首先,使用电子技术的目的是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而不是使文字简单地从屏幕到笔记本的转换。因此,应以较少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内容原创。其次,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通过互联网的用户分析,查找小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在课堂上巧妙地融入课堂。最后,根据互联网的信息量大以及内容更新快、存储久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自己上网搜集、处理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总之,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是小学阶段每一个学生必要掌握的内容。但知识不是生硬的灌输,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一种引导、理解与实践。这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具有主动学习意识,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上一篇:民间故事大全范文 下一篇:好记者讲好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