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描写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16 05:46:53

肖像描写作文

肖像描写作文篇1

关键词:肖像描写;精确;生动;形象;内在精神

无论是写人的文章还是叙事的文章,一般都需要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而笔者发现学生对人物肖像描写概念模糊,描写不得要领。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写人的文章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来反映文章中心的,而人物的肖像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也是进入他人心灵世界的重要通道。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阅历、社会地位以及个性特征,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所以肖像描写成为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之一。那么,到底什么叫肖像描写?应该怎样进行肖像描写呢?

所谓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肖像不仅指人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还包括人的表情、仪态、风度、习惯特点等。肖像描写的技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应主要抓住以下三点。

一、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学生作文中的肖像描写,往往是容貌、表情、年龄、身材、衣着面面俱到,甚至写容貌时细到头发、眼睛、鼻子、嘴巴、脸蛋、皮肤等各个方面。结果费了好大的工夫描写得特别细致、具体,结果给读者的印象还是非常一般,人物毫无生机、个性。原因何在呢?就在于没有抓住特征。那么,怎样抓特征呢?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善于发现描写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即其所特有的、能区别于他人的地方。如“齐腰的长发”“眼皮上的黑痣”“额上的疤痕”“麻秆似的身材”等。这些都会给读者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第二,要注意在肖像描写时与该人的爱好、习惯特点挂钩。我有个学生就曾这样描写一个人:“……一把泥青壶整日不离手,后腰上总插着一个一尺来长的烟袋锅。”如果学生真能抓住这两点,要写出人物的特点,我想也就不是太难了。

二、要以反映人物的内在精神为目的和出发点

老舍说过:“人物的外表要处,是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这就是说肖像描写不必求全,只要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就可以。如果想塑造一个勤劳的农村妈妈,那么在进行肖像描写时,就不要写她有“白皙的双手,时髦的服饰”,如果想塑造一个淘气、调皮的小弟弟,就不妨从他的“歪戴帽子,满脸满手的水彩,手上总拿着一个缺了只胳膊的奥特曼”等方面描写。冰心在《小橘灯》中,就对小姑娘有这样的描写:“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着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这段描写,表现了小姑娘的幼小、瘦弱和她的贫穷,暗示了她生活处境的艰难,为下文写她勇敢、镇定、乐观的精神做了铺垫。毕竟,逆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我的学生掌握了这点,便有了下面的描写:“她,已年过七旬,矮瘦的身子,背有点驼。如银的头发随着寒风凌乱地粘在刻满皱纹的双颊上,一双浑浊的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枯枝一般的胳膊,一双肮脏而又粗糙的手使劲地拖着塞满垃圾的蛇皮袋子……”对于这段描写,即使我们不看文章其他部分,也可从中明显体察到这位老人的悲惨命运。所以,写人物外貌,应是由你所要塑造人物的内心精神所决定的,应使其蕴涵一定的思想意义,以形传神,为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服务,而不是孤立的、游离于主题之外的。

三、要动静结合

同学们作文中的肖像描写常常是静止描写得多,很少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处境、心情不同而写出动态的外貌。若能从变化中刻画外貌,人就写活了。最典型的是鲁迅在《祝福》中的描写:初来鲁四老爷家时,她“顺着眼”“眼光分外有神”;第二次来鲁家“她眼角带些泪痕,眼光也没先前那样有精神了”;最后,“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通过对祥林嫂眼睛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这个人物的悲惨命运。再如,他对闰土的两段描写:小时候他“紫色的圆脸,活泼泼的”,到了中年,除了过早的衰老以外,还刻画了他痛苦得不觉得苦了的麻木的灵魂―“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这就写出了痛苦的人生经历对闰土物质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摧残。

总之,成功的肖像描写应抓三点:找特点、以塑造人物内在精神为目的和出发点、动静结合。当然,这三点并非肖像描写的全部技法,但笔者认为,指导好学生能真正从这三点去把握人物的肖像描写,文章中再需进行肖像描写时,对他们来说,亦不算难了。

作者简介:

肖雪,女,1973年5月生,陕西长安,本科,就职于西安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肖像描写作文篇2

其实,我们的教材就是最好的“活水源头”,许多经典名篇都是我们教学的典范。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努力挖掘教材并作为指导和写作的范本,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不是就能得以调动?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学科中,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出:“语文教学要学会整合教学资源”。所以,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多年来,我们语文备课组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再通过仿写实践训练,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这里我浅谈巧用语文教材资源学习“肖像描写”的策略与方法。

一、老师引路――从课文中抛砖引玉,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为主体,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也给我们提供了多种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从教材中挖掘写作训练资源。教材是教与学的凭借,语文老师应该练就一双慧眼,凭着对语文的高度敏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灵活巧妙地挖掘、生成、提炼教材中的有效资源,使之成为有价值的读写结合素材。对于观察能力的培养,依然以坚持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为主旨,从课文中抛砖引玉。学习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学会描写人物的肖像,对写作是很有帮助的。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特征,同时结合情节发展从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人物的命运。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鲁迅作品中肖像描写的例子可以了解到肖像描写在记叙文和小说中的重要性。老师出示了两幅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的人物图片: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讲解分析,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人物的高超之处,学生大有受益。由此可见,要写好一个人的肖像必须下很大的功夫。

二、学生仿路――画中寻趣,巧用漫画图片,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

1.让个性肖像描写在多元解读中飞扬

心理学家杜拉认为:人们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模仿”为阶梯,吸收模仿对象的相似因素和有用经验,作为自己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在指导学生作文中,不同的学生对写作知识掌握的快慢确实存在差别,这是因为不同学生学习中的理解过程和练习消化过程长短不一。写作能力的获得和其他领域能力的获得一样,遵循从认识理解到模仿再到拓展运用的发展规律。如果能够坚持让学生模仿阅读教材中的写作方法,对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2.让漫画进课堂,练笔新滋味,激情飞扬

“兴趣教学”有多种教学方法,我认为“游戏教学法”在中学教学中是很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千人一面,毫无特征”是中学生作文肖像描写的通病。虽然教师在作文课堂上没少指导,但始终收效不大。于是,笔者设计了一次“猜一猜他是谁”的肖像描写活动――做游戏:猜猜他们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猪八戒)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哪吒)

同时,老师也请学生自己动笔,开展猜猜我是谁的活动。这样不仅是一种作业,也是一种新颖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参与中提升了自己人物描写的写作技能,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三、学生行路――合作探究,让学生的笔端绽放出含笑的玫瑰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肖像传神的人物比比皆是:有颈带银项圈的闰土;有着像浓墨书写的隶体“一”字胡须的鲁迅;孔乙己身上的那件长衫;祥林嫂的那一双眼睛;别里科夫的“套子”……无不淋漓尽致地显露着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际遇。著名作家果戈理说:“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常言道:“画鬼容易画人难。”鬼只要狰狞可畏,就算鬼气森森了,可人却不是这样,纵然像模像样,只要少那么一点儿“神气”,便不能够传神。所以,传神是写人的焦点和难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物的肖像可以显示人物的身份、经历、性格、特征。因此,肖像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让人物面目清晰,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们需要恰当地掌握一些传神的技巧。

总之,通过小组的点评和训练,不少学生在作文中有了发现美的眼睛,描绘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对人物肖像描写的能力大大提高。

通过近年来对教学课题的研究和尝试,我的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有所增强,学习效率有所提高。我从课题的实践中悟出:教给学生方法,把“肖像描写”的精彩舞台让给学生,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将会焕发出一片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肖像描写作文篇3

关键词:素描法 高效课堂 案例

描写是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借鉴美术中的素描手法进行描写训练,是打造作文教学高效课堂的一种好做法。

一.案例描述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外貌,然后把老师的肖像画一画,最后在画像下面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生:观察。绘画。写作。

师: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态、姿态等进行描写。如何描写鲁迅的肖像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一面》中的一段文字(出示课件):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隶体一字的胡须;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左手捏一枝黄色烟嘴,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穿着牙黄羽纱长衫。

生:阅读。

师:这段文字具体描写了鲁迅先生的脸、胡须、头发、长衫。作者之所以描写这些内容,是因为鲁迅先生的这些方面与众不同。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先生从骨子里透出的顽强精神,黄白的面孔则是他为人民呕心沥血的表现。

师:请同学们再阅读老师写的下水文(出示课件):

王老师眉毛像倒“v”,眼睛像三角形,鼻子像老鹰的嘴,胡须像隶体“一”字。耳朵像扇子。身材高大脊背宽阔,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不是朴素,而是赶时髦。

师: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也就是说要写甲人物与乙人物的不同之处。这段文字具体地描写了王老师的那些特征?

生:这段文字写了王老师的眉毛、眼睛、鼻子、胡须、耳朵。他的长相真是很特别的,看起来很丑陋的。

生:这段文字还写了王老师高大魁梧的身材特征,写了王老师衣服的特点。王老师穿衣服还很讲究的。

生:一读这段文字,就知道描写的是我们的数学老师,王老师的长相很像漫画,丑了点,但很有趣。

师:那就请同学们根据这段文字,把王老师的肖像画出来。

生:画王老师的肖像。

师:这段文字对王老师的外貌特征作了比较全面的描写,同学们一读就知道写的是教我们数学的王老师,说明这段文字写得很真实。描写人物外貌,既可以全面描写,也可以选出最有特色的一两处进行描写,请看咱们班编辑的《优秀作文集》中的一段描写(出示课件):

李老师的头发很特别:正面看,头发又黑又厚,显得年轻精神。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时,后脑勺光秃秃的,几根长发怎么也遮盖不住微红的头皮。我们曾偷着议论,正看老师像叔叔,背看老师像爷爷。

生:这是写我们英语老师的。

生:这段文字中,只写了李老师的头发,没有写眼睛、鼻子、嘴巴和衣服等。

生:因为老师的头发最特别,最有趣,所以只写头发。

生:老师刚才讲了,描写的时候,可以把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进行全面描写,也可以只写一两处。

师:看来,同学们还是读懂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李老师的头发用漫画的方式画出来。

生:画。

师:请同学们选定一个很熟悉的人物,先把这个人物的肖像画出来,再进行一番外貌描写。

生:画肖像。写作。

生:老师的额头上有五道皱纹,他笑起来,皱纹像起伏的波浪,更像跳动的五线谱。老师的个儿不高,有160公分吧。老师瘦瘦的,我背过他,大概有90斤。

师:你的描写充满情趣,你写了老师的皱纹,写了老师的身高与体重。老师的皱纹在你的眼里是美丽的波浪和欢快的五线谱。你背过老师,看来你和老师很亲切。你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展示画像。

师:画得太好了。

生:浓眉毛;大眼睛;山鼻子;猴嘴巴;我们的老师少头发

师:呀!你不但把老师的特点用最精妙的词语描写出来了,还采用了和其他同学完全不同的表达,这种儿歌形式真是很有创意的。

二.案例评析

肖像描写作文篇4

关键词:高中教材;由读到写的知能迁移;读与写的关系

高中阶段的小说教学有两个单元,在这两个单元的教学目的中是把学习小说的语言和作文紧密的联系起来――分析、鉴赏、把玩小说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学习课文与语言表达相互影响、相互进行、相互提高的最佳境界。这样学文与写文便不再是分离的,从而导致学习小说不再是是空泛的,写作过程中不却是无物的。那么,如何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建立学生的写作意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探究:

一、 从肖像描写透露人物命运入手。

肖像描写是我们写作最先接触的的一种写作方式,学生对于肖像的范围仍只囿于人物的脸型、身高、胖瘦、服饰等等。而有意图的肖像描写不只是给人物画像,不只是凸显人物外表,更重要的是给人物的心灵画像,凸显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祝福》中鲁迅先生对祥林嫂两次来到鲁镇的肖像进行描写,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再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鲁迅先生却用相同的语言去描写:“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不同的是第一次“两颊却还是红的”,第二次“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白头绳,乌裙”是戴孝,“夹袄、背心”是春装,两次丧夫的事实,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在象征着希望的“祝福”“春天”遭受着人间最悲惨的打击:,也在祝福声中死去,在春天两次丧夫。这样看似单调、重复的肖像描写,但却在这才更真实的地投射出人物命运的悲惨性。此例说明,肖像描写不只是表层意义上的“象”,更是深层意义上的“象”;不是越繁琐越华丽越好而是越能揭示文章主旨,越能起暗示作用越好。因此,我们在阅读中不仅从肖像描写中参悟作者的意图,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对肖像描写中也多思考一下。这样写,我要写作的目的这样写真的达到我的表达意图吗?这样,肖像描写定能走出只囿于表层的窠臼,变得简洁而又出彩。

二、 从景物描写分析隐含意图入手。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的最好表达。景物包含作者情感的寄托,好恶的判断,不会太过直白。也使我们明白对景物隐含意义的挖掘并非仅仅是获得一些景物描写的纯粹写作技法,而是从气氛到情感到主旨。那么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隐意”如何挖掘才好,?仍以《祝福》为例。开头对鲁镇环境的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个环境却不同于新年的光景,晚云“灰白色,沉重”,爆竹“钝响”渲染了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为后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又如:“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阴暗”、“一团糟”渲染鲁镇祝福前夕忙乱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谁又会去关注一个“谬种”的生死呢!,从气氛到情感到主旨是对学生人文精神情感的培养过程。因而,明白了景物描写对于气氛、情感、主旨的作用,在写作中,就会下意识地进行景物描写。就能达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恰到好处的效果。

三、 从心理描写探查人物意识入手。

“心理描写”指的是人物的理性心态,“意识”指的是自觉意识,两者常常是互为因果的;现实生活引发人物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又导致人物行动。探查心理描写,不仅是为了把人物的“言语”、“行为”“、意图”尽可能的展开、联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小说阅读意识。《祝福》中,“我”与祥林嫂对话关于魂灵的有无的对话,“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那么,也有地狱了”“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中,无不清晰的透露出她的思想、她的心理。也让我们读懂这些话语“蕴含了她的性格与悲剧之间的因果关系: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心理,想见到儿子,又怕再嫁真的会下地狱的后果,祥林嫂性格中顽固的赎罪感和深信不疑的封建迷信思想使她最终在自我忏悔中死去。那么,我们在写作中,是否也应该“话”不在多,点睛就行?

四、 从对话描写揣度人物神情入手。

对话描写是小说刻画性格、揭示人物思想、探照人物心灵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的方法。因此,如何从人物的对话中揣摩出人物的内心,也是走进作品内部的一条捷径。《祝福》中鲁四老爷的话很少,只说了“可恶”“然而”。但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的形象却呈现在我们眼前。祥林嫂被婆家人劫了去,才知道原来祥林嫂是违背了婆婆的,虽然她很能干活,勤劳善良,但在封建礼教下却是大逆不道的,于是她所以的“善”,所以的“好”,自然一笔勾销了,“可恶”便只能是他冷酷地给与祥林嫂了。“然而”是转折,无奈而无能,更不敢触动封建礼教。鲁四面对“违背礼教”地祥林嫂和出尔反尔地卫老婆子,不但不能改变眼前地事实,而且离了她们生活上会寸步难行,由此可见,鲁四一类地“仁义道德”者是多么地虚伪与软弱。从揣度人物神情入手,可以窥见人物的内心。我们写作时,何不尝试?

五、 从行动描写窥视人物性格入手。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塑造什么样性格的人物就表明作者对社会、人生有着什么样的态度。《祝福》中祥林嫂逃跑到鲁镇反对再嫁的背后是“从一而终”的封建道德,去庙里捐门槛是出自封建夫权下的精神恐怖,问“我”魂灵的有无,怀疑灵魂。她始终以封建礼教的是非为是非,正是这种“从一而终”封建道德伦理观念,无情地绞杀了她的精神和肉体。也足见作者对封建礼教和愚昧、自私、冷酷的社会环境的厌弃和憎恨。祥林嫂这样的“行”,是由她的思想指导的。因为,“心动”不一定“行动”,但“行动”必定是“心动”所致。所以,我们写作中,人物描写中的行为,一定要遵循这个原则。

把小说中的这些细节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研析,把文本学习同写作紧密联系起来,既努力夯实了语文的基本功,增强了阅读的愉悦感,又明白了“读”与“写”的关联,以及对语言的最起码的鉴赏和运用,我们一定会在写作上有长足的进步。(作者单位:四川平武县平武中学)

参考文献:

肖像描写作文篇5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肖像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张彦远所说的“成教化,助人伦”。这种功能在许多方面都有体现,最明显的是它所描绘的对象,无非是历代帝王名臣像、当朝帝后像、臣僚雅集图、圣贤佳士画像。我国古代历朝的统治者图画功臣和圣贤肖像以作褒扬,平民和儒生在瞻观这些肖像画时而生敬仰之心,从而达到教化之功一而且在艺术批评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的描述。孔子的儒学艺术批评观对中国肖像画的影响很大,儒学思想在传统的美术批评中主要体现了人物肖像画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形成了兴成教化的儒家艺术批评传统,并且成为中国艺术批评中重要的价值取向。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叙画之源流”篇开宗明义的写道:“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中国人物肖像画受儒家观念的影响比较深,肖像画历来受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其原因就在于它能直接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秩序。肖像画的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作品所描绘的对象上。纵观中国肖像画历史,所描绘的对象无非是历代帝王名臣像、当朝帝后像、臣僚雅集图、圣贤佳士画像。我国古代历朝的统治者图画功臣和圣贤肖像以作褒扬,平民和儒生在瞻观这些肖像画时而生敬仰之心,从而达到教化之功。即使是庶民像和家庆图,尽管没有前几种类型那样十分的明显,但其功能仍旧是在于教化的目的,慎终追远,孝思不贵,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儒家兴教化的传统在这里依然存在。wwW.133229.cOm文人行乐图尽管在形式上比较自由,然而在肖像的描绘上还是要摆出一幅儒家文人的谦谦君子之风,传统礼教规范仍在隐约发挥作用,“成教化,助人伦”应当是传统肖像画的主要功能。当然,我们说“成教化,助人伦”是传统肖像画的主要功能,并不否认传统肖像画还有其他的功能,“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是统治阶级的主观意志的表达,在客观上还存在着肖像画给人们呈现的审美功能,以及在当时照相术之前起到留存形象的认识功能,但在传统肖像画领域这些功能没有它的社会教化功能表象的明显,这里我们只是针对它的社会教化功能作以简单的概述。

一、肖像画的教化、鉴戒功能在我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宋.裴胭《史记集解.殷本纪》,引刘向《别录》,记载商初宰相伊尹画“九主”(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的肖像来劝戒成汤。可见肖像画在商初就己具有重大的劝诫作用。最古老的历史典籍《尚书。商书.说命上》记载:“高宗梦帝妾予良弼,乃审厥象,稗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爱立作相。”商王武丁有求贤爱才的愿望,就请画工画影图形,结果在傅岩找到了正在筑墙的“说”,就拜为宰相,使国家大治。这说明在我国上古时期肖像画的社会认知功能就己经确立。《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i,有尧舜之容,莱封之象,而备有善恶之状,兴废之戒也。”这更进一步说明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追写历史人物肖像用以教化的方式,起到鉴戒贤愚的作用,并具备了相当的写实水准。

肖像画在汉代十分的受重视,吕后曾命画师画出开国元勋列侯的肖像,然后按功绩的大小依次陈列于高庙之上。司马迁曾经见到过这样的画像,在《史记.留侯世家》中描述见到了张良的画像:“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此图,状貌如妇人好女。”两汉时期有多位皇帝画功臣肖像挂在宫中,以示纪念。汉宣帝时画霍光以下到苏武共十一人的画像陈列于麒麟阁。东汉明帝将二十八位开国名将的肖像陈于南云宫台。汉灵帝除了将德高望重的多朝元老的肖像悬挂于宫禁之内,而且还将出身低微的文艺人才乐松、江览等三十二人的肖像在鸿都门学与孔子及七十二贤弟子像悬挂在一起,以示文艺与经学同传于孔子。(参见《后汉书》)这些功臣、圣贤像旨在歌功颂德,发挥“成教化,助人伦”的功用。这时也非常流行个人肖像画,其目的均都是表彰缅怀的意思。

唐代初期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和《步荤图》是典型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杰出作品。尤其是《步荤图》的绘画样式对后代长生及其重大的影响,它是一幅重大政治事件为背景的人物故实肖像画,唐太宗与录东赞的肖像刻画的生动直至,但其主要目的还是表现唐太宗的丰功伟绩和雍容大度的领袖风范,旨在歌功颂德。至今一些表现领袖的作品还受到它的影响。宋代统治者也十分重视肖像画的教化作用,两宋时期存留下来的肖像画主要以帝后圣贤像居多。人物肖像画的鉴戒和兴教化作用被统治者深刻认识,成为实施统治、教育朝臣的重要工具之一。

元明清时期的肖像画创作逐渐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状况,也日趋的民间化,但这时期的帝后、臣僚、圣贤像依然是主要的题材,能代表这一时期的肖像画水平的还是一些帝后、臣僚、圣贤像。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元代帝后像》,画面朴素真实,很好的体现了蒙古人的面貌特征。刘贯道绘的《元世祖出猎图》,此作品技艺精湛,形神兼备,很好的描绘了元世祖睿智、大度的形象。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明代的《圣君贤臣全身像》册、《历代圣贤半身像》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历代名臣像》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帝后像》轴27幅,《明代帝后半身像》册(上、下册)共35开,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多幅明代皇帝立轴肖像。这些帝后像旨在表现帝王超群不凡的容貌、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威慑天下的气势。另外,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名人肖像》册共12幅,除了徐渭的其他11人都是浙江地区著名的官员,笔法极其写实,人物的个性也十·分鲜明。这些宦绩图的主要功能重在表彰政绩,留影则居于次要的位置。这套肖像画册无论是笔法技巧还是对人物个性的深入刻画都对以后的肖像画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关于肖像画教化功能的论述大量存在于艺术批评和文学作品之中

孔子的儒学艺术批评观对中国肖像画的影响很大,儒学思想在传统的美术批评中主要体现了人物肖像画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形成了兴成教化的儒家艺术批评传统。三国时期的大文豪曹植在《画说》中写道:“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节死难,莫不抗首;见放臣斥子,莫不叹息;见摇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我们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曹植指的图画是指人物画,尤其是肖像画,肖像画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儒家兴教化在中国古代画论中的集中体现,由于不同的肖像描绘,所引起观众不同的情感反应,从而使观众受到启示。曹植把这种功能归乎为“存乎鉴戒”。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讲“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这是儒家兴教化、鉴戒贤愚思想在魏晋时的自觉运用。

古代画论中人物肖像画的“明劝戒、著升沉”的儒家教化思想经曹植肇始、谢赫的发扬,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代张彦远把图画的兴教化的功能提到了与六籍同功,与四时并运的地位,唐代又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鼎盛期,人物肖像画是承担这种功能的主要载体。他在《历代名画记》中说:“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唐代裴孝源在《贞观公私画史》序中说:“盖以照远显幽,作列群像。自玄黄萌始,方图辩正。有形可明之事,前贤成建之迹,遂追而写之。至虞夏殷周及秦汉之代皆有史掌。虽遭艰播散而终有所归。及吴魏晋宋世多奇人,皆心目相授斯道始兴。其于忠臣孝子贤愚美恶,莫不图之屋壁,以训将来。或想功列于千年,聆英威于百代。乃心存豁迹,默匠仪形,其余风化幽微感而遂至。”裴孝源认为画家把忠臣孝子画于四壁,其目的是风化幽微、以训将来。其教化功能不言而喻。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集。画题》中说:“画之有益如是。然后重画,然则自帝王名公巨儒相袭而画者,皆有所为述作也。如今成都周公礼殿,有西晋益州刺史张牧画三皇五帝。三代至汉以来君臣贤圣人物灿然满殿,令人识万世礼乐,故王右军恨不克见。而今为士大夫之室,则世之俗工下吏务眩细巧,又岂知古人于画事别有意旨哉。”郭熙对古人所描绘的君臣圣贤人物表示赞赏,认为古人画画别有意旨,体现了一种伦理大道,而对当时的文人追求纤巧的作风不太满意。明代吴宽《鲍翁家藏集》论道:“古图画多圣贤与贞妃烈妇事迹,可以补世道者,后世始流为山水禽鱼草木之类,而古意荡然。”(《中国艺术论集》岑家梧编著考古学社1949年)他认为古画多画圣贤、贞妃烈妇,主要作用是“补世道”,即对社会的道德风化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有对肖像画的教化功能进行描绘的。汉朝王延寿作《鲁灵光殿赋》写道:“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叙。恶以戒世,善以出后。”晋朝何晏在《景福殿赋》中写道:“图象古昔,以当蔑规。椒房之列,是准是仪。观虞姬之容止,知治国之按臣。见美后之解佩,悟前世之所遵。贤钟离之说言,赘楚樊之退身。嘉班妾之辞荤,伟孟母之择邻。”王延寿和何晏在作赋颂殿时,都将人物肖像画作以特别记颂,人物肖像画的兴教化的功能可谓深入人心。

肖像描写作文篇6

[关键词]课堂;高效;二次备课;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8-0049-02

以学定教,即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的起点,选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科学地贯彻“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呢?下面以《列夫・托尔斯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二次备课为例,谈谈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一次上课――山重水复疑无路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学校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后,主备、主讲了《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第一次备课,我将这篇文章确定为“主题型”文本进行教学,并据此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①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②品析精彩语段,了解文本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表达效果。③感知列夫・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上课时,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简介了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接着配乐激情范读了文章的精彩段落,然后在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赏读了精彩语句,并围绕精彩语句和段落的分析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整堂课上,学生在教师预设的一个又一个问题的牵引下疲于应付,被动接受,老师讲得费神,学生听得费劲。课堂缺少同伴间的交流与展示,也没有课堂生成的资源和内容,气氛十分沉闷,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回到办公室,我不断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二、二次备课――柳暗花明又一村

晚自习课,我带着不解和疑问,来到班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作品,无法与作者和教师产生情感共鸣,因而也品不出托尔斯泰的伟大:二是感觉文章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很独特,很有趣,但体会不出这样描写妙在何处。通过问卷调查,我知道了课堂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于是,回到办公室,在第二次备课时,我把这篇文章确定为“写作型”教学文本,并据此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①学习本文通过传神的肖像描写和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技巧。②了解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并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托尔斯泰的相关作品。

第二天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是结合视频音频等资料,教师讲名人故事,学生猜人名,了解人物背景;二是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研读人物肖像,体会这样描写的妙处;三是引导W生细读课文体悟情感,结合关键语句的品析,感受文学大师深邃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四是拓展运用,尝试为身边的同学描肖像画,并组织开展“猜猜他(她)是谁”的展演活动。

实际教学中,开课伊始,学生就被托尔斯泰的精彩故事吸引住了。托翁在不幸人生中勇敢抗争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为接下来走近人物做了很好的铺垫。在研读人物的肖像描写时,教师设问:“作者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你们想象中的样子吗?他面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为什么全部用贬义词?”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将学生思维的触觉引向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努力抓住文中的语句进行品析、探究,思维深度超出了课前预期。在体会写作妙处、学习肖像描法时,我又采用改句、换词、调顺序等方式引导学生品读,着力让他们自主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及欲扬先抑表现手法的精妙之处。在反复的朗读与比较中,师生共同归纳出了肖像描写的几点要诀:描肖像,抓特征;细观察,序在心;巧修辞,印象深;合身份,显品性;词句间,溢感情。同时总结出“欲扬先抑”手法运用时应注意的两个方面:巧用过渡层次清,铺排渲染落差明。整堂课上,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与作者交流,跟文本对话,和主人公谈心,既感知了文章的内容。又体悟了文章的情感,走进了主人公的心灵,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最后的课堂拓展练笔,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用生动的文笔为同学描画出一幅幅传神的“肖像画”。他们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以至于下课铃响了仍意犹未尽。

三、课后反思――“以学定教”出高效

《列夫・托尔斯泰》的二次备课与上课,让我明白了:一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基于学生认识的模糊点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节选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三作家》,作者用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对于广大热爱托翁及其作品的读者来说,从文中读出的是满溢的崇敬赞美之情。阅读过程中,如果联想一下托尔斯泰的经典作品和他毕生的抗争过程,我们的内心会与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然而,我们的很多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过托尔斯泰的作品,对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十分陌生,仅仅凭借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的有限资料,学生一下子难以对托尔斯泰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也难以品出他的伟大。因此,将“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无疑是不当的。那么,这篇文章中,哪些地方是学生的疑惑点、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呢?从课后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中人物肖像的描写很感兴趣,尤其是对文本前半部分用大量的篇幅写托尔斯泰外貌的丑陋,却没有降低他在读者心中的高大形象的原因感到疑惑。这正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着力点。因此,在第二次备课时,经过教研小组的反复探讨,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把这篇文章确定为“写作型”的教学文本,重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和效果看,我的这种以学定教,重构和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理念和方向是正确的。

总之,综观上面的两次教学设计,第一次将文本确定为“主题型”文本,力图挖掘出文本的教育价值,但因学生对文本及人物的陌生,教学以失败而告终。第二次教学,笔者选择了“写作指导”这一核心价值。把它作为“写作型”文本来挖掘。课堂上,教师不再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如何伟大,而是着力引导他们品读语言和写法,学习本文肖像描写的精妙之处,体会并把握本文欲扬先抑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肖像描写作文篇7

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显在读者眼前,还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高尔基曾说,“在对成千上万人的观察中,应该选取最主要的东西,并且学会用语言最充分、最鲜明地描绘人的内心,描写人的感情和思想。”可见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是何等的重要。人物的外在表现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确而形象地刻画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态与内心世界有机统一起来。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等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其特征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比如孔乙己又脏又破的长衫、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等,都有力地凸显了一位被封建文化所毒害的文人形象。

不幸的小偷

庞启帆

卡尔失业了。他想找一份新的工作,但这并不容易。一段时间后,他已经无力支付各种各样的账单,向别人借钱也借不到。

卡尔在家待了几天。每天,他都透过窗户看着邻居的房子。一位老教授独自一人住在那所大房子里,房间里面摆满了古老的家具和花瓶。卡尔想:“我为什么不去偷一个古代的花瓶呢?这样我就可以卖很多钱了。”

卡尔每天都仔细观察教授的行程。他上午10点钟离开家,下午4点钟回来。他养着一条狗,卡尔经常来到教授房子前的栅栏边,逗那条狗玩儿,或者给它一块肉吃。和狗混熟后,卡尔觉得行动的时机到了。

卡尔家的地窖里有一把老枪。那是他曾祖父留下来的遗物。卡尔虽然不想用枪,但以防万一,他觉得还是带上为好。他想把枪藏在外套下面,但枪太长了,所以他就用锯子把枪托锯掉了。

第二天,教授在10点钟准时离开了家。卡尔马上开始行动。他带上那把老枪,翻过教授房子的栅栏。那条狗朝他冲过来,卡尔马上扔给它一根大骨头。然后他用一块石头砸开窗户。窗户不高,他轻易就爬了进去。

进到屋内,卡尔的眼睛都看花了。墙上挂满了油画,架子上、地面上摆满了各种小雕像和花瓶。卡尔对艺术不是很懂,他不知拿什么才好。就在这时,他听见了脚步声。门开了,有人进了屋。

是教授。他忘记拿一份重要的文件,所以中途折返回来。卡尔惊慌起来,掏出那把老枪。教授进到房间,发现了卡尔。“你到我家来干什么?”他生气地问。

“我没有偷任何东西。请你让我走,否则我会开枪。”卡尔大声喊道。

“用这把枪?”教授问道,然后开始大笑起来。他居然一点儿也不害怕卡尔。

教授接着说道:“你用这把古董枪杀不了我的。它应该在博物馆躺着。”

“它真是一把古董枪?”卡尔问道,“那么它能值多少钱?”

“17000美元。”教授说道,“但现在你可能只能卖到10美元。”

“为什么?”卡尔问。

教授答道:“因为枪托没有了。”

(选自《特别文摘》2014年第6期)

1.全文是如何表现“卡尔的不幸”的?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肖像描写作文篇8

本文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显示了莫泊桑在人物描写上的卓越才能。在学习时,应着重体会作者从人物肖像、言谈举止、神态等多方面描绘人物的方法。作者善于捌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的抒情议论,很好地表现出入物的性格特征,阅读时也应好好体会。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指明学生回答作者的基本情况(可联系《我的叔叔于勒》)。

二、指导阅读“自读提示”,掌握课文的重点

三、学生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1.给疑难字词正音正字。

魁梧简陋魅力义愤填膺

2.解释下列词语。

魁梧简陋魅力局促义愤填膺空前绝后

四、学生垃朗读课文

五、组织讨论

1.作者写了几个人物?其中写谁的肖像描写最多?其次是谁?明确:四个人物: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写左拉的肖像描写最多,其次是都德。2.作者写人物的语言,有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

明确: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而只是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着重描写他们谈话的声调仪表,评论他们的口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作者在进行行动描写的时候,谁写得详,谁写得略?

明确:福楼拜、左拉的行动描写较详,都德的行动描写则一笔带过。

福楼拜是最活跃的中心人物,着墨较多。左拉的坐姿较为特殊,因此也有较多笔墨的描写。

4.以写左拉为例,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讨论明确:写左拉,抓住他体质较差,不善言谈的特点。如“他爬了六层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

描写左拉的肖像时,随处议论点出了他的性格特点:“朴实但很固执”,“聪慧和坚强”,“坚毅”,“十分滑稽和戏谑”。

6.指名学生概括:作者是如何写屠格涅夫的?

六、小结

作者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就告诉我们,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特点,有所侧重,人物形象才能栩栩如生。

七、布置作业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下一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