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的青春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20 11:42:52

致我们的青春作文

致我们的青春作文篇1

青春,对于处在孩提朦胧时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意味不明的词,我们会写,也认识,却不了解。

只在偶尔的阅读中,看到这个词。

青春,对于现在刚褪去一些幼稚的我们来说,这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因为,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书写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感叹。

但我们仍没有深刻认识它,只觉它离我们十分遥远。

如今,它没有任何预告地进入我们的生命,在我们措手不及时恶作剧地笑着。

原来,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啊,青春。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你的含义都是不同的,不是字典上寥寥的几句解释,也不是几个简单的笔画。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出来。

“只有小孩子才不用顾虑任何事情”,已经记不得是在哪里看到这句话了,但我心里的一角记住了这句话,并始终认为这句话很对。

青春,你就像一个严厉而又慈爱的老师,牵着我们的手,褪去我们全部的稚嫩,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用事实来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

你会含笑注视着我们的成长,会用凌厉的眼神告诫我们不要犯错,也会严厉地给予我们终身难忘的惩罚……但最后,只有你轻声细语地将我们引回正道。

世界上没有比你更公正的老师!

你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也不会阻止我们因一时犯傻而犯下错误。有人赞美你,也有人怨恨你。但你始终不动摇,仍坚持自己的作风,从不因赞美而自傲。

世界上没有比你更“我行我素”的老师!

“嘿!青春!”

迈着轻快的脚步,你即将走到我的面前,请允许我问候你一句——

“以后的日子里,请多指教!”

致我们的青春作文篇2

那一缕阳光普照大地,透过松树的松针闪闪发亮。

转眼之间,我已长大在这14岁的时候,我开启了我的踏“青”之路。

我叫墨妍,今年已经14岁了。原本14岁是一个年度,可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年的暑假,因为这其中并不平凡。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中,和平常人一样,有一对爱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出去打工了具体什么我也不知道,唉~知道了有什么用呢?妈妈自然就是在家做家庭主妇了。对了,我还有一个弟弟,他叫墨成辉,每天和我作对,无理取闹。

我还有一个闺蜜,我们从出生就认识啦,她叫叶依轩,我会亲切地叫她:小轩。

和她在一起,我基本上不用担心任何事(所以这就照成了我特没主见的性格)我们虽然在不同的学校上学,但是这从来不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

转眼之间,我已结束了七年级的生活。开始了我两个月的愉快暑假,原本想好好的享受这个假期,可是//事事不如心啊。(妈妈也不作美)补习班——哎

“墨妍”,小轩来了“你在家吗?”

“嗯!进来吧”我从房间里出来,在大厅里便迎上啦她“找我什么是?”

我们坐在电视前,“我妈让我问你报补习班不报?咱俩一起”

“我不知道!”

最讨厌别人问我问题了,特别是我不知道的

“小轩,你妈让你报累?”我妈从屋里出来了。

“嗯,她说‘该升八年级了’让我好好预习。我想给墨妍一起去!就是不知道她去不去?”

现在该我发话了“我和你一起吧。你去哪补?”

“我也不知道啊,家这的不知道好不好?”

“那你回来找到了,通知我一声就行了。”“嗯”

致我们的青春作文篇3

也许已经漫长的望不到头的天边,一起分享着同一片天空、同一片云朵、同一个太阳。尽管也已奔向远方,但灵魂的故乡,心的故乡,在回忆里徜徉。

外面的太阳在闷热的气流中仿佛要炙烤着大地上的所有生物,它在考验着人的极限。前阵子刚下过一场大雨,这场雨把这座城市积沉已久的浮躁与埃尘从上至下好好洗涤了一下。现在放暑假,到上海。好不容易给这座沿海城市放水了一回,空气不再那么干燥。

这场雨使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多多少少会下那么几场雨,把你身上的叛逆又给淋了去。只知道痛快的在雨地里疯了似的张牙舞爪,现在想来,又或多或少的觉得那时的我们很孩子气,因为至少会疯会闹会撒娇。

如今的我们早已不如当初那般玩笑,现在的我们大概早就忘了什么是天真什么是无邪。因为在大家的脑子里已经装满了被这个世界被这个社会压迫的东西——那是理想、学习。

有时候会在学校忽然之间就回忆起小时候在乡下老家的事情,那会儿我有好多好多的朋友,应该说人缘不薄。最起码大家在相互玩的时候知道了各自的名字,很真实。现在有很多农村人都往城市跑,殊不知这世上最最纯净的莫过于那农村的原生态与清新空气。如果要我选,我选择留在农村,因为那儿有无尽的新鲜空气,还有绿色蔬菜,很天然。

年轻人都去城里了,就只留下老一辈的人守着那一份故土。一个个的老人相继离开,我只知道他们好像去了一个叫作“天堂”的地方。因为那儿有宁静有安详,因为那儿不用担心儿子会不会回来,女儿什么时候回家吃个年夜饭。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女作家七堇年在一本书中说过的一段话,那段话使我感触颇深。七堇年如是说:“在这个把回头看作软弱和耻辱的世界上。走的再远,也终究达不到想要的永远。走得再近,也终究回不到想要的梦境。人永远是一群被内心的遗憾和憧憬所奴役的生物,夹在生命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

我也已没有继续写下去的理由,总而言之,致儿时的我们永葆青春,再见!

致我们的青春作文篇4

——题记

转眼之间,暖阳高照的秋天已接近尾声,替之而来的却是一天更比一天凉抑或冷的天。春华秋实,在这个秋天丰收的季节,农家人都收获了谷满仓的喜悦,于是,欢声笑语就飘荡在这个美好得有点幸福的季节。

秋风微漾,让心靠近阳光,抵近它最后的余温。捧一杯热茶,依窗独坐,在浓浓的茶香里,把今秋最后一天的美景收入眼底,存藏于心底。唯恐稍不留神,一转眼再也不能看见。或许,眼前的季节,繁华得再美好,时光终会领着我们,走向远方,空负我们眷恋的心。

流年似水,流走了我们太多美好时光。无论我们多么虔诚地依恋她,把光阴以分以秒来珍惜,她却对我们的怜惜却视而不见,固执地前行。

一晃眼,青春已走远,我们已不再年轻。站在今天的路口,我们转身回望,一路的脚印深深浅浅,篆刻在过去难忘的时光……

那些年,我们都曾爱做梦,幻想无边际。总是梦想自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天使,总以为自己能让这个世界来个翻天覆地。那些轻狂的梦想就像夏夜草丛的纷飞的萤火虫,闪烁着暗淡的光芒。

那些年,我们也喜欢黑夜把孤独饮醉。趁着月朗星稀的夜晚,悄悄地把满满的心事放飞,当流星在眼前划过的瞬间,许下只有自己知道永远不能实现的愿望。

那些年,我们豪情万丈,我们以为朝阳为我们升,我们以为春花为我们开。热血在心中翻滚着浪花,我们装扮一新,趾高气扬地走过人头攒动的街头,人们会对我们浅浅的笑,淡淡的说,因为你年轻。

那些年,我们的心随春风蠢蠢欲动,有棵花树正在悄悄地发芽。我们也偷偷地暗恋上了她,喜欢她在心里制作甜蜜的滋味。那年寒风四起的冬天,吹乱了早已费心叠好的九十九封情书,看着漫天飞舞的白纸黑字渐渐消失在风里,那刻的心也真真实实疼痛了一回。

那些年,幸福的烦恼堆积在我们的心怀,也让我们彻夜未眠。迷茫中把苦涩悄然咽下,一直到心沉底,笑一笑后每天阳光还是那么的灿烂……

不经意间,美好的年华悄逝在昨天,青春在我们的身后扬手远去。我们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不再是无忧无虑把歌唱的年龄,不是太多的光阴等着我们可以随手挥霍。一场游戏一场梦,所有的幻想和梦像飘过的肥皂泡沫,最后破碎在风中。那些遇到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都只不过是这一路上短短一瞬间的插曲而已。

那些过去的时光,串联起我们永远不能复还的青春。如同我们在超市里购买的甜点,直到吃进肚里已消化了许久,它在嘴边的余味还让我们回味无穷。我们应该感谢记忆,感谢她把我们恋恋不忘的过往青春剪辑成片段,温情地丰富着我们的神经。每个剪影都在证明着,青春,我们曾来过。

在一个风起的日子,我们时常翻转着青春的扉页,在回忆里寻觅那里的春暖花开。飞扬在青春里的那份激情,如今不再涌荡我们的胸怀,化为溪水流淌心际,承载一帘的云烟。

在这秋的边缘,青春的回声还飘荡在耳畔,那种恋恋不忘的感觉终究难以割舍,却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程山水。我们在那里展翅学飞,我们在那里成长。犹如衍生的季节一样,不停的更换着年轮,丰硕的羽翼和朝霞落日一起成熟。

青春已渐行渐远,如今的我们满存信念,韶华倾付。举起的双手也能支撑一片天空的蓝。身处泥泞的路途中,我们也可以一直向前,风雨里我们也要翻山越岭,只因我们都是不悔的追梦人。

致我们的青春作文篇5

青春是精彩的,可有人也会把它弄得枯燥;青春是和谐的,可也有人把它弄得杂乱;青春是令人绚丽的绽放生命花朵的,可有人把它弄得令人唾弃。在我眼中的,青春展现给了我不同的两面,青春掌握在自己手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生八年级作文致青春600字,供大家学习。

中学生八年级作文致青春600字1青春是什么,青年又是什么?我听过无数种对青春与青年的阐释,然而那些阐释并不能让我真正的明白青年与青春为何,有何意义。

从此我便开始专注任何关于青年与青春的文字和句子。我也发现爱浮华的人青春字句里都饱含着浮华,爱虚荣的人青春的印迹里仍停留着浮夸。我们早已步入青春殿堂的人,前人的青春记忆能载入史册。我们的青春是否也能创造一段佳话铸成一段历史了。

有人说青春是向日葵。想象一下,湛蓝的天空下一大片一大片全是金黄的向日葵,它们在与阳光比赛,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难道这样的画面不触动你的心弦吗?青春是向日葵,生机勃勃,灿烂蓬勃。

有人说青春是雏鹰。它用尖叫撕碎天空,用双翼划破云彩,用爪子夺取星辰,用慧眼洞察人间,它是天空的霸主,是人间的使者。难道这样的画面不振奋你的心灵吗?青春是雏鹰,敢于拼搏,勇于斗争。

有人说青春是朝阳。天还只是蒙蒙亮,太阳从地平线上缓缓探出脑袋,一切都是那么静悄悄的,它不愿吵醒人们,一轮红日挂在树梢上,显得格外动人。难道这样的画面不鼓舞你的志气吗?青春是朝阳,朝气蓬勃,满含希望。

塞缪尔·厄尔曼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之泉在涌流

郭小川说,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真珠,石头要化成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份!

正因为青春是美好的,所以需要我们更加珍惜,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福,开始青春之旅!

中学生八年级作文致青春600字2在这条悠长的人生旅途中,青春像是一把油纸伞,帮我们遮蔽那一段人生旅途之中的风雨。

撑着青春的油纸伞慢慢前行,墙角挂着的绿萝带着一点点水汽拂过我的衣襟。一阵微风轻轻地从绿萝拂过的地方抚过。雨滴打湿了绿萝,然而却打湿不了我的诺言,浸湿不了我的旧梦。站在青春之路上,我们或许会迷茫会徘徊无助。青春很美,美得让人觉得渺茫。

我以为经历人生聚散匆匆,尝尽尘世种种烟火,就可以毫无怨言地承受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流年分明安然无恙,而青春还是那样无穷无尽,毫发未伤。

曾经,青春是那般美好,犹如一缕明媚的阳光,温暖地照射在我的胸膛;曾经,青春是那般美好,犹如一缕淡淡的清风,卷落了人世凄凉和尘世哀伤。山温水软的江南,有着那些我们永远不会忘却的青春容颜,那些青春的容颜,也许是我们自己的;也许,是别人的。烟雨迷离中,我感到惆怅。

青春就这样潇洒的走开,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等待中,悲欢过后,只留给我一个美丽的背影。经不起青春无休止的消遣,我学会了叛逆和隐忍,渐渐懂得了什么叫作“自命不凡”,什么又叫作“随遇而安”。

青春,让我感到莫名的惆怅,我以为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其实不然,我不得不对去年夏天说声“再见”。岁月太单薄,我还是太年轻,一时半刻收不回思念,红尘困住了我的流年,我感到无比的失落,那是无言的痛和内心痛彻心扉的惆怅。

青春太美,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守,日与月可以毫不相关,只是曾经许过地老天荒的城,在细雨中越发的清瘦单薄。人生太短,青春太匆匆,坚毅的心不让我半途而废,我起身准备流浪,只是此刻回忆也少了些岁月该有的韵味。我慢慢地走向成熟,走向沧桑。

复杂而忙碌的都市生活,让我们学会了狂欢,狂欢过后,不安,被一扫而空,可惆怅也伴随着寂寞破天而来;多少人的欲言又止,都被荒唐的心活生生地挡在了青春的门外,再怎么心高气傲的灵魂,最后却也找不到远走高飞的理由。有时候,寂寞是这样让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

曾经,我假装自己过的很快乐,眼中流露出肤浅的快乐,别人以为那是开心和幸福,渐渐地,竟连自己也觉得仿佛自己真的很开心。青春,其中有不为人知的酸楚,让我不敢靠近,却又不舍得离开。瞬间,我感到万分惆怅,那惆怅有风的依赖,却痛彻心扉。

青春太薄情,我的眼里噙着泪水,不是因为伤悲,也不是因为无情,而是青春带给我不能言说的痛和痛彻心扉的惆怅,更因为心有不舍。我感受到了青春神色不悦的怒意,这怒意,可以将我生生凌迟,我却不明所以,顿时失去知觉。恍惚中,我看到了自己惆怅的背影,在灵魂深处。人生飘忽不定,慢慢地我也学会了随遇而安。

花开花落,悲伤成海,只有青春仓促留下的痛,在深夜里深浅不一地呼吸着。

中学生八年级作文致青春600字3那急促的脚步,似乎正在催促着我们踏入青春的殿堂。蓦然回首,童年已成了美好的回忆。在这个美妙的季节,让我们用自己火热的激情,来拥抱属于我们的新天地——青春吧!

青春的我们,多梦。

望着繁星密布的夜空,我们有着青春的梦想,希望梦寐以求的流星雨赶快垂挂在眼帘,然后默默地许下一个埋藏心底多时的心愿。有时望着一泻而下的瀑布,我们会忍不住豪情满怀地吟咏起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时望着电视荧屏上动感十足的舞蹈和闪烁变幻的灯光,我们全身的细胞都会随之舞动,梦想着自己某一天也能成为生活中人人注目的焦点。

青春的我们,潇洒。

我们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我们生活在欢声笑语中,生活在被人羡慕的眼光中,生活在宽广的天地中……我们喜欢恶搞,“玩”着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肆无忌惮地将自己的“才华”展示给大家。我们会和老师如朋友一般,甚至称兄道弟。这既是我们的快乐,更是我们的潇洒。

青春的我们,努力。

我们有自己的目标,我们会努力奋斗。课堂上,我们是自信勤奋的学子,认真倾听,踊跃发言;课堂外,我们勇于展现自我而又不失团结友爱。我们都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不管最后结果怎样,我们至少曾经努力过,这就是青春的价值。我们珍惜着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尝试着学会宽容,努力维护着这份情感。我们懂得青春的世界不仅仅是用书本筑成的,更需要如温暖的阳光般的友谊,照亮青春的角角落落。我们虽然常有叛逆心理,但我们也愿意向亲人敞开心扉,我们也会努力,试着阅读、享受亲情无限的快乐。

青春的我们,幸福。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是未来的希望。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有着非常的机遇,我们有着良好的环境,时代已经为我们铺设下宽敞的未来大路。只是,成功的曙光还需要我们自己去迎接。

花园王国里开得最灿烂的鲜花,是为了献给我们的青春。我们拥有人世间最美的青春,朋友,何不把握住这难得的机会,好好地拥抱属于我们的青春!

中学生八年级作文致青春600字4青春是什么?青春是火一样的激情。是铜一般的意志;青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是“海阔天空独往来”的潇洒;青春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直着;青春是生命交响乐中最壮丽的乐章,是人生岁月中最宝贵的时光,我们怎能不热爱?我们怎能不珍惜?青春应该无悔。

青春是最美好的金色年华。人说童年是金色的,似乎每天都充满里金色阳光,我看不然。童年是不谙世事,心无杂念,应是纯洁透明的;而青春则是初入人生的百花园,五彩缤纷,新鲜浪漫,生机勃勃,这才是最美好的金色年华。人说壮年如虎,但去日苦多;人说夕阳最红,但以近黄昏。只有青春最勇敢,最富有,最年轻,你能以宁折不弯的气概对抗“能屈能深”的教诲,免于沉溺世故。因为年轻,你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缤纷的世界,发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清楚感叹。多么壮丽的人生。多么美好的青春。青春无悔。

青春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人生阶段。科学研究表明,人在20岁左右体力和创造力渐至顶峰,35岁之后就逐渐走下坡路了。古往今来,多少人在青春岁月咬住青春不放,勤奋学习,努力奋斗,创造了辉煌业绩。孔夫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创立儒学,光照千秋;诸葛亮20岁起辅佐刘备,指点江山,纵横天下;比尔盖茨二十多岁创微软公司,成了世界首富,饮誉天下;莱蒙托夫27岁英年早逝,却为俄国文坛留下传奇的《当代英雄》,流芳千古……青春多美好,青春多灿烂。青春有为,青春无悔。

诚然,青春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美日有黑斑,皓月有阴影,人生多挫折。然而,受点儿挫折何所惧,我们有火一样的激情和钢一般的意志;走点儿弯路算什么,我们有坚定的目标和输得起的时间。正如一首歌所唱“在身体对我们没问题的年龄,在熟输赢对我们都不坏的年龄,让我们无悔的迎接每一轮新的太阳。”

跨世纪的青年,热爱青春,珍惜青春,努力奋斗吧。

中学生八年级作文致青春600字5每个人都有青春,有些人是还没经历到,有些人是已经经历过了,还有些人正处在这个人生中最辉煌,最潇洒,最个性,最阳光的黄金时期,我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从小学到初中我发现所有的都改变了。不管是思想,着装,行为甚至说话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气息。所以青春是塑造你个性的关键时期。我曾想过我可以不要天真烂漫的童年,可以不要物质上的绝对满足甚至可以放弃青春以后的生活。但我不可以失去一个也许不富足但绝对绚丽多彩,也许不成熟但绝对超凡脱俗的青春。

这个时候的我可以尽情挥洒自由,让青春的色彩更加丰富,绚烂。我努力从平凡中找自己独特的个性,我喜欢和男孩子打成一片却讨厌女孩子那做作的行为举止,我喜欢做别人眼中不能做的事说别人眼中不能说的话,但绝对是建立在良心和道德的基础之上。我喜欢追逐另类,追逐别具一格,但我仍然热爱名族文化民族风俗。

青春在不一样的人身上被诠释成不一样的意义。在那些整日整夜都埋在书堆里的人来说青春是时间。说得好听点这时间是在为日后帮祖国谋发展做贡献为人类谋福利,说得难听点这时间是他们用来升官发财的资本。在那些整日拿着青春的号码牌玩乐过活的人来说青春是理由,是无所事事,埋葬时间的理由。可这种理由未免太牵强了吧。

我说青春该是泪水。这泪水每一滴都是最宝贵的。有些可能是和朋友一起完成某一项事情后欢笑的泪水,有些可能是经历暴风雨是自己流下的泪水,它会教会你成长,教会你勇敢。还有些该是和自己亲爱的人幸福的泪水。它会不断给你鼓励,支持你成为下一站强者。它更教会你爱,让你永不失笑容和温暖。

致我们的青春作文篇6

关键词:表现手法;叙述方式;青春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15-02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导演的处女作,真实地展现了一代人的青春感情和青春蜕变,主创的随性跳跃尽显青春的自由与动感之美,寓意青春伊始的肆无忌惮;影片画面颜色素雅至极,暗示青春的物品也是支离破碎并伴随着主人公飘浮的身体随风远去,充分展示出青春的残酷及其逝去后的无可奈何,同时该影片带有浓厚的怀旧情结。尽管如此,共同的青春感悟却能够“通吃”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电影中不按常理出牌的“青春逻辑”随处可见:面对郑微穷追不舍的爱情攻势,冷面的陈孝正出人意料地以“你神经病啊”回复之。该五字金句与剧中情绪形成强烈反差,不但让身置电影院内的观众捧腹大笑,也为大家送上了久违的青春鲜活之气。影片中看似不合逻辑的情绪更能让大家在观看结束后长久地怀念青春的可贵。该影片之所以能够在广大观众中取得共鸣和强烈的反响,不仅因为本身的剧情能够迎合观众,更因为影片的表现手法和叙述方式让观众回味无穷,同时影片所表达的青春主题更是值得我们深思。

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表现手法

严格地说,《致青春》是两个人的作品。导演赵薇的乐观、活泼以及小小的恶作剧心理,造就了影片的青春戏;编剧李樯的细腻和敏锐,成全了影片的心理戏。今天已经高度社会化的大学校园,过早地培养出了不少“成熟”的学生。但在20世纪90年代,校园之墙还是一堵防卫线。《致青春》花了不少的篇幅来呈现出走后的坍塌感,然而青春还有余烬之热,在催促着人们奔向理想。

看完电影后半部分的最大感受是,青春时期是最适合狂热表达感情的时候,而有过这种激情燃烧之后,就再也不会心生涟漪――看看郑微后来是怎么对待重新回来找她的陈孝正,看看韩庚饰演的林静如何对待他的追求者。

赵又廷与韩庚,一个为出身贫贱而自卑,另一个因看到父亲爱上郑微的妈妈蒙上心理阴影。在青春的两头,前面是童年不能承受之重,后面是中年无法面对之尴尬。唯有青春,唯有那段没心没肺、敢爱敢恨的青春,才是生命中最热情的岁月。但青春却如篝火,燃烧得越旺盛,成为灰烬的速度就越快。所以,形容青春用“终将逝去”这样的描述再合适不过。

按照目前电影市场最流行的喜剧元素来看,《致青春》一个也不少,甚至在年代感的营造、戏剧冲突的设置、角色表现完成度等方面,均体现出不错的水平。如果想在影院获取一场欢笑,《致青春》不会令人失望。赵又廷饰演的陈孝正呆板、严肃的外表与其孩子气的言行,制造了差异感很强的“笑果”;客串午夜电台主持人的韩红是令人笑到胃疼的“彩蛋”;男生宿舍里的糗事令人心领神会……

《致青春》完全可以采取《泰■》式的喜剧狂欢,把搞笑进行到底,最后来个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这样似乎更符合观众的期待。但这部电影还是试图把社会的切面呈现出来。在后来的情节里,《致青春》放弃了继续让观众笑,转而去思索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以及情感之于人的重要性。郑微以啤酒祭奠阮莞,陈孝正以回归救赎内心,林静以努力想换回爱的能力,朱小北以遗忘告别过去……他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无法用成败来形容。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于残忍之中奢侈地品尝点滴甜蜜。

《致青春》对于沉重部分的把握,不会影响到只想来影院找乐的观众的心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内心充满欢愉者,会通过这部电影得到欢愉;内心曾有荆棘者,也会得到些许安慰。影片在角色的情感过渡方面,有操之过急之处。在角色戏份分配方面,后半部分也有些吝于删减。

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叙述方式

两条“青春”线,关乎爱情和成长。

A:主线――人物:郑微、陈孝正、林静

这是段“三角恋”,莫名其妙开始,悄无声息结束,以至于这条线显得支离破碎。

郑微是女一号,在她身上你可以找到你自己或身边任何一位女性朋友的影子:直率、任性、有点小冲动,可以为了爱情厚着脸皮倒追男生。郑微的扮演者杨子姗有几分赵薇当年的影子,尤其是她与人争执的戏码,似乎重现当年闹腾的“小燕子”,而且在表演上更为夸张。

赵又廷饰演性格古板的工科男,也有太多的吐槽点。每当他念台词的时候,硬邦邦的语调总能让人出戏,“你神经病啊”之类的大吼也颇有“咆哮帝”的潜质。而他与郑微生情的情节很是突兀,虽说“女追男隔层纱”,但哪有被缠两次就爱上的道理?相比赵又廷,由韩庚扮演的林静至少每次亮相都自然流畅,只是他的戏份不多,差点沦为酱油党。

B:副线――人物:阮莞、赵世永、张开

有人看完《致青春》说,阮莞将是内地新一代宅男心目中的女神――长发飘飘、模样可人、善解人意,她可以不在乎同校有多少男生追求自己,心中只有男友赵世永,哪怕后者胆小怕事、出轨背叛。哪怕最后阮莞选择和只见过6次面的男人结婚,但她终究还是一个对爱情有念想的女人,最后一次与赵世永见面竟成诀别,永远停留在“青春不朽”。

张开送阮莞的满天星花束,是全片最抢眼的亮点,最后一束是放在了阮莞的墓碑前。看到这一幕,你会发现这个活跃在郑微、阮莞、陈孝正、许开阳身边的“配角”,才是衬托这部青春戏的“主角”,包贝尔的演出有喜感也有伤感,一场无奈没有结果的暗恋足以让观众唏嘘不已。或许,这条线才能真正诠释什么是残酷的青春。

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青春主题

《致青春》是一部成长电影,它有很多细节让70和80后的观众感觉很亲切。电影前半部分阳光复古,充满青春的朝气。特别是郑微对陈孝正的追求让人们忆起往昔,曾经也有过一个骚年。

青春里有几个词:大胆,叛逆,脆弱,单纯,梦想。郑微无疑是大胆的,对待爱情敢爱敢恨;小北是叛逆又脆弱的,为了大人们蔑视的小小自尊心,她会不顾后果地反击;阮莞是单纯的,她可以为了理想中的爱情付出一切;黎维娟是有梦想的,她跟陈孝正一样渴望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她们身上的这些放在青春里,显得那么的理所当然。

青春是一个人成长的永恒主题,它是爱情与梦想的记忆。与青春有关的故事,在个体成长中带有普遍意义,最容易触碰人的思想悸动,引起共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单从片名上就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致我们”带有鲜明的指向性,很容易让观众找寻到自己的影子,在“镜子式”的映照下,观众以一种主动积极的姿态走进故事,设身处地地跟随人物的情绪发展悲喜惆怅。而“终将逝去”又为影片奠定了感伤的基调,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爱情和梦想的故事,看似寻常,却在鲜活的生活记忆里打上了你我的影子,对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心灵冲击。

在当今时代,人们备受物质挤压,价值体系贫弱而精神逐渐流于空虚。虽然现实很骨感,美好的憧憬可能被岁月所蹂躏,纯真的心灵或许被物欲所遮蔽,但人们其实急切渴望获得一种精神依托,使情绪得到宣泄排解,使心灵得到慰藉、净化和升华。而影片中的生命永远昂扬着一种自由的意志,他们的生命也张扬着一种理想的精神。使接受者在观看和欣赏中从现实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将自我理想化。从而在幻想世界中重新获取失落已久的自我价值,使接受者以一种更为合乎人性的宽大视角,以主体意识对现实进行一次洗礼和透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认识了互动关系。

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导演对青春通透深刻的思考,契合观众的精神渴求,无形中“承担了大众艺术重要的焦虑、缓释、导愚、娱乐和教化的功能”。当主人公郑微在十八岁准备向林静表白时说:“我是谁,我是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有什么我得不到?”那只属于青春的勇敢和张扬,那只属于年少的轻狂与执着,细腻贴切地传达出主人公和观众共同的主观感受和精神体验。当郑微实践着“俘虏陈孝正终极行动攻略”,认定“任他恼我、气我、躲我和烦我,我自缠他、追他、黏他和不放过他”,百折不挠、如影随形地靠近她爱的男孩时,那似曾相识的心情,那刻骨铭心的记忆,谁不为之动容?优美流畅的语言,细致入微地描摹出那段时光里每个人都有过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脆弱和轻狂并举,悲伤与甜蜜同在。

四、结束语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从女主角进入学校,认识友人、追男生、陷入三角恋、欺骗被甩,再到小妮子毕业后同两位男友久别重逢,过程充满着老式言情剧的各种俗套,但胜在过程够丰富、够曲折和够精彩。剧本将“青春”继续生活化,但里面发生的每一件事,我们或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而且细节铺垫很隐蔽。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落幕了,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对青春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它教会了我们怎样成长,怎样面对挫折。青春是用来怀念的,在青春的光影里,爱情、友情和亲情,三情并立。多年后再回忆,一定是“道是无晴却有晴”。我们感叹一遇杨过终身误,也感叹擦肩而过即一生。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爱情,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孙桂荣.自我表达的激情与焦虑[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郭敬明.爱与痛的边缘[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8.

[5]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珍藏版)[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致我们的青春作文篇7

2013年中国大陆的电影票房奇迹中,改编自同名畅销书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无疑是非常抢眼的一部。在克服了很多不利因素(如雅安地震的影响还未消失,遭遇《钢铁侠3》等四部好莱坞大片的夹击等)后,《致青春》的票房一路飘红,最终获得了七亿的骄人战绩,导演赵薇也跻身为国内首位处女作票房过亿的女性导演。

作为辛夷坞的《致青春》原著的读者,在第一次看电影时,我很自然地对它的改编及其效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片的编辑李樯早已声名显赫,有过《孔雀》、《立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黄金时代》、《放浪记》等成功作品,获奖无数。从整体上看,《致青春》的改编成功保持了原著“暖伤青春”的风格。对此赵薇有过很高的评价:“电影就是一个梦,而李樯《致青春》的改编剧本,让这个梦来得如此彪悍、深邃、惊心动魄!”[1]这一评价应该不仅仅是客套话,李樯本人也承认电影对剧本的忠实很高:“这个剧本里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拍出来了,电影和剧本的吻合度有95%。”[2]可见两位主创人员是彼此引为知己的。

不过,坦率地说,如果单从电影的故事性和叙事逻辑上看,《致青春》的二度创作确实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有些地方叙事不清楚,情节不连贯,甚至有明显的漏洞。比如,在原著中,始于知青时期的、由乡间老槐树见证的、上一代人复杂的情感纠葛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它直接导致了郑微和林静长达七年的天各一方,也促成了郑微与陈孝正轰轰烈烈却无疾而终的恋情。但是,在电影中这条线索被删改到了潦草的地步,没有前因后果,没有来龙去脉,只有林静的一次回忆:一次他在街头“目击”了林父和郑母的“”,从此他的世界便坍塌了。这难免让人有些不明所以。如果这种简化一直贯彻到底也就罢了,但糟糕的是,在电影接近尾声时,林静和赵薇突然跑到了农村(知青点)扫墓,还在林父的乡间坟墓前忏悔许愿,那颗从未出现过的老槐树此时也神秘地出现了,而且镜头还不少,这不免显得有些突兀了。再如,电影在叙述校园生活时从容不迫、逻辑严密,但一旦郑微等人告别了校园,情节就多少有些生涩别扭,杂乱仓促:原著中,长袖善舞的老张毕业后凭借着好人缘,合伙开了一家建筑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电影却让老张在毕业后陷入了窘境,穷困落魄的只好放弃了建筑专业,开了一家生意惨淡的传记公司,最后不得已当了海归陈孝正的马仔。这一情节的改变,既不符合生活逻辑,也不符合情感逻辑,其中用意让人摸不着头脑。另外一个配角施洁从原著的中建公司总经理秘书变为了建筑学院的学生,一直对林静死缠烂打,寻死觅活,但在电影中她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混沌,她是如何爱上、如何坚守、如何绝望、如何糊涂的,完全没有展示。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是电影结尾,郑微在阮莞去世后大彻大悟:“这世上除了爱情还有别的”,转过身却冲动地向林静求婚:“跟我结婚吧,我会跟你相依为命的!”在知道了施洁的存在后,郑微却毅然拒绝了林静的爱,理由是:施洁是一个值得你爱的女人,她可以为爱以死相拼,片甲不留!我们应该惭愧,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现在我知道,其实爱一个人应该像爱祖国、山川、河流!好好爱她吧,她是一个被你忽视的花园……这样大幅度跳跃的情节和有些不靠谱的台词,让人啼笑皆非。这些不合情理的剧情的改编,和原著相去甚远,也导致了赵薇的处女作出现了一些让人遗憾的瑕疵。

不过瑕不掩瑜,即便如此,《致青春》仍不失为一部出色的类型片。《致青春》被媒体称为“内地十年来最好的青春片”,电影粗剪版被北京电影学院评为99分,创该校导演系硕士生毕业作品历史最高分记录,这可以理解为是人们对赵薇执导能力的肯定,对该片票房的褒奖,但最主要的应该是对其在青春片这一类型片的探索的认可。

青春片或青春电影是以年轻人的曲折人生经历为题材的电影类型,是世界电影中很常见的片种。[3]《致青春》的贡献不在于它在题材上有所突破,而在于它为中国大陆的青春片创造了更为浓烈、更为鲜活、更为丰富的怀旧风格和怀旧形态,更加符合目前的主流电影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在此之前,中国大陆还很少有其他的青春片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里说的“怀旧”(nostalgia),是现代人的一种无家可归的主观体验,一种在精神上重返家园(自然、自由、童年、过去、故乡等)的感受。[4]怀旧的特点有三:其一,怀旧不同于一般的回忆,而是有选择的回忆,是对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怀旧是一种“甜蜜的忧伤”,尤其包括温暖、喜悦、激情、诗意、价值、意义、友爱和单纯等等美好的东西;其二,现实的匮乏和缺失是产生怀旧的主要因素。怀旧经常发生在生活节奏和历史变迁节奏加速、急剧变革的现实中。在不可知的未来面前,人们通过“向后看”,感慨现实生活的不如意,通过对已然消逝的“黄金岁月”的怀想而找到安慰,寻求心理上的安全保护,以化解内心(如本能与道德之间)或外界(如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其三,怀旧的本质是审美。怀旧是“个人与自己的想象的浪漫纠葛”,[5]审美是怀旧最核心也最内在的本质。[6]怀旧文化经常集中地体现在审美领域,如影视、文学、音乐、服饰、发型、建筑、酒吧、日用品等。老照片系列丛书成为畅销书,校园民谣红遍华语歌坛,跳房子、滚铁环等体育活动卷土重来,“国民床单”微博走红,《年代秀》等节目荧幕热播……都是怀旧文化和怀旧消费的代表。在这股怀旧大潮中,《致青春》应运而生。

在《致青春》之前,中国大陆并不缺少怀旧电影,如《城南旧事》等,其中也有怀旧味道很浓的青春电影,如《暖》、《我的父亲母亲》、《孔雀》,《青红》,《红颜》、《向日葵》、《头发乱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山楂树之恋》等。同这些电影相比,《致青春》摆脱了以往“中国式怀旧”的历史沉重感,更关注青年的个体成长体验,以青春的理想主义、浪漫和梦想为主要怀旧对象,丰富了青春片的怀旧形态。

《致青春》摆脱了“中国式怀旧”的历史沉重,更关注新世纪前后青年的个体体验。所谓“中国式怀旧”,主要指的是第五代和新生代导演拍摄的青春电影的怀旧形态,它们要么与苦难等创伤记忆有着直接的联系,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要么暴露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阵痛,描绘出青年在社会转型期和过渡阶段中的迷茫与失落。这种怀旧形态对极左意识形态和现代性体验的再现和消费,影片所集中展示出的东方奇观,满足了全球化时代关于中国的想象,一度得到了国际影坛的关注和认可。[7]

《致青春》则不然,电影反映是上世纪90年度末(郑微等人是1996年级学生)到新世纪初这一时段。这一时期是先前的电影很少涉及到的。除了监制关锦鹏,《致青春》的灵魂人物和主创人员都没有超过45岁:辛夷坞出生于1981年代,赵薇出身于1976年,李樯出生于1968年,也正好是上述时间的亲历者。《致青春》的青春记忆,主要是象牙塔中的人生梦想和爱情故事,以及青年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致富、竞争、创业的现实故事。它的镜头多聚焦于个体成长中的经历,而很少深入触及相关的社会文化语境与生存环境。在《致青春》中,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熟悉的校园故事:炽热的阳光透过繁密的树叶照耀在朝气蓬勃的青春脸庞上,一股股强烈的青春气息如清风拂面,校园迎新、社团活动、翘课、上课点名、打游戏、唱港台歌曲、听山羊皮乐队、看、文艺汇演、求职、毕业散伙饭、公费出国、脏乱差的男生宿舍、电炉、丛林般的女生宿舍走廊、郑微等人的口头禅“我靠!”、64中分头、BP机、海魂衫、回力鞋和梅花牌运动裤……这些新鲜而逼真的校园记忆、生活细节和物件,营造出了浓厚的怀旧氛围,也唤起了当下主流消费观众对青春岁月的美好回忆,在青春记忆里找到并感动了自己。

《致青春》把握住了青春片和怀旧电影永恒的怀旧对象:浪漫、梦想与理想主义。在所有的怀旧中,对呼啸而过的青春的怀旧是永恒的,也是最持久的。《致青春》选择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上映,可谓是用心良苦。赵薇在拍摄《致青春》之前,虽然“希望这部电影不要拍成简单的男女爱情故事,而应当具备大时代和大画卷的特质。”李樯也声称要“把青春书写成史诗画卷”[8],但从全剧的效果来看,《致青春》的剧情并没有沿着两位主创的设想发展,并没有展示出明显的时间跨度,缺乏强烈的时代感,影片所表现出的主要是追求浪漫、激情和戏剧化的青春片的类型化特征。《致青春》的第一个镜头是郑微的梦境,用梦幻的色彩将观众带入了熟悉的童话世界:郑微在去大学的火车上开始做梦,梦里出现了城堡、水晶鞋、豌豆、公主、火柴、巫婆等童话要素。有意思的是,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也与梦想有关:在闪回中,电影揭晓了一个谜,热恋中的陈孝正为了满足郑微的一个心愿(和海豚亲密接触),用了善意的谎言,骗了海洋馆的驯兽师,让郑微如愿以偿,摸了心爱的海豚,海豚也亲吻了她的脸,影片定格在少女灿烂的笑容上。这两组镜头,正是怀旧类的青春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青年人最大的特点是理想主义。片中的女主角郑微,尽管莽撞,尽管被心上人骂为“神经病”,但仍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去爱,不问因由地去爱,不计后果地爱。青春时期的爱是不及代价的爱,不同于成人阶段的爱,不像“成年人的感情,放在天平上小心计量,你给我几分,我还你多少。”然而,当理想主义和梦想遇到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会怎样?男主人公陈孝正对此问题的回答可谓是经典:“首先要爱自己,我没有办法一无所有地爱你。”“我习惯了贫贱,但是没有办法让我喜欢的女孩子忍受贫贱。”青春终将散场,曾经的爱情、梦想、信仰可能会被击得粉碎。爱情的痛苦和现实的冷酷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致青春》中有这样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话:“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擦干了泪,明天早上,我们都要上班。”在这样感伤、无奈的内心独白中,童话的梦幻与想象,青春的悸动与张扬,爱情的美好与感伤,现实的无奈与苍凉,共同编织在一起,组成了一组组的青春物语。

在《致青春》一片中,青春如那颗枝繁叶茂的生命之树,闪烁着明亮的光彩和盎然生机。在电影中,每个人都想让青春不朽,然而只有早逝的阮莞的青春才永不腐朽。这一宿命般的情节不免让所有的观影人都唏嘘不已。对爱情的懵懂渴望,不顾一切的爱或不爱,青春的年少轻狂,青春的热血沸腾,这些共同的青春情感能够通吃各个年龄段观众,也成了青春片的票房法宝。

《致青春》为观众奉献了更为丰富的怀旧形态。根据俄裔美国学者博伊姆的观点,怀旧可以分为修复型怀旧和反思型怀旧。修复型怀旧强调返乡,尝试超历史地重建失去的家园。反思型怀旧多限于怀想本身,推迟返乡——有惆怅、嘲讽和绝望之感。修复型的怀旧自视并非怀旧,而是真实与传统。反思型的关注人类怀想和归属的模糊涵义,不避讳现代性的种种矛盾。修复型的怀旧维护绝对的真实,而反思型的怀旧对它提出疑问。[9]根据这一分类,《致青春》之前,许多怀旧青春片多是修复性的怀旧,始于深情回眸已逝的往昔开始,终于揭示出当今现实的匮乏而结束,如张艺谋对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概括:“为拒绝真情与真爱的世纪末唱一首带有怀旧回归色彩的爱情挽歌”。[10]《致青春》的怀旧形态更为丰富,其中有修复性怀旧,但也不乏反思性怀旧,它没有用过去的美好来强化现实的丑陋,也没有遮蔽过去的那些庸俗、阴暗、琐屑等负面特性。《致青春》中有两个细节耐人寻味。细节一:原著中的朱小北毕业后为了追随初恋到了新疆读研,后来一直读到博士,虽然爱情并不美满,但也功成名就。但在电影中她却由于被超市诬陷、学校不理解,一气之下打砸了超市,结果被学校开除,后来改名换姓变成了推广记忆法的儿童教育专家。细节二:原著中,追求郑微的富二代许开阳和情敌陈孝正并没有发生严重的冲突(这一点显然是一种对大学的复杂生活的回避),但在电影中,许开阳出于嫉妒,纠集了同宿舍的小胖等人,群殴了陈孝正,将其打得鼻青脸肿,也导致了陈孝正放弃了和郑微的约会,险些毁灭了陈和郑刚刚萌发的爱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两起暴力事件都是编剧增添上去的。这些改动,这可能更加符合青春期的大学生冲动、不计后果的心理,也打破了很多怀旧电影对青春的美化,不过于注重和张扬过去的美好和光明的一面。这样的怀旧形态,可以让观众重新体验到过去的生活感受,既对过去美好的一面充满了依恋,同时又发现和质疑了这种美好过去的真实性,怀旧因此变得开放、有张力。正如博伊姆所说:怀旧不永远是关于过去的;怀旧可能是回顾性的,但是也可能是前瞻性的。反思与向往、疏离与温情并行不悖。[11]

认同的焦虑和认同的危机在每一代人中都始终存在,每一代的青年人可能都会感觉到自己处在一个转型期,如我国学者所说:“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当前这样,人对于自身如此地困惑不解”。[12]对当下的电影主流消费群体(“70后”、“80后”、“90后”)来说,不论是青涩而热恋的初恋,还是步入社会后的无奈改变,影片的怀旧对象,恰巧覆盖了他们的人生阅历,或者正好是他们正在经历的。虽然没有经历那样的特殊岁月,但他们的生命同样充满挣扎和失落:学业、工作、竞争、婚姻、抚养孩子、养老的各方面沉重压力,让他们慢慢放弃了从前的梦想,无法浪漫,也难以浪漫。当他们来到电影院,相似的青春体验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怀旧中,他们能抛开眼前的郁闷,体会到些许放松和愉悦,得到一些补偿和自我满足行为。在电影为观众创造的白日梦中,观众们会在心里保留一块温暖的地方,留下明亮,直面苍凉。

怀旧类青春电影是过去和未来之间两种形象的重叠,过去与现在、家园与他乡、绮丽梦景与日常生活,共同为观众建构了一座温暖的精神小站,让他们在越来越快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中暂时停留。在创造和欣赏青春片时,观众借助怀旧和反思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宣泄,继续挖掘过去对于现实的种种可能性,从而暂缓了现实危机,保持了自我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这个意义上,《致青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接下来的怀旧青春片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还未上映的《光辉岁月》或者《初恋未满》等电影又将具有怎样的怀旧风格和怀旧形态呢?在未来,《致青春》等电影是否也会成为了人们的怀旧对象呢?这些都是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 本文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项目批准号:11&ZD022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重大招标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当代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受到2013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项目号CIT&TCD201304168)资助。

注释:

[1] 参见李樯的《致青春》剧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出版)腰封。

[2] [8]路艳霞:《致青春”编剧李樯:把青春书写成史诗画卷》,载于《北京日报》2013年5月6日。

[3] 胡志军、刘翔编著:《世界青春电影》,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第1页。

[4][6]赵静蓉:《怀旧:一种永远的文化乡愁》,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序言第2页,第25页,第 53页。

[5][9][11] [美]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怀旧的未来》,杨德友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导言第2页,第7页,第6页。

[7] 比如,田壮壮的《蓝风筝》获得日本第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最佳女演员奖,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获得第50 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顾长卫的《孔雀》获得第55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王小帅的《青红》获得第59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李玉的《红颜》获得第62 届威尼斯电影节欧洲艺术奖;小江的《电影往事》获得第13届德国汉堡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奖;张扬的《向日葵》获得第53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奖。详见储双月:《转型期语境下中国怀旧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年版,第104页。

[10] 陈垦:《倾注真情守住“本土”——张艺谋访谈录》,载于《大众电影》1998年第12期。

[12] [德]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李伯杰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致我们的青春作文篇8

[关键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创作风格;青春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媒介演化与艺术传播”(项目编号:CXZZ13_0141);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艺术学经典理论文献研究”(项目编号:2010JDXM002)。

2013年4月26日起,由赵薇执导的首部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称《致青春》)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该片根据辛夷坞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汇集了赵薇在圈内的众多巨星好友,强大的阵容齐力打造,使影片大获成功。上映16天票房业绩高达6亿元人民币之多,位居内地电影史票房收入总排行第14位,赵薇也由此获得“最卖座女导演”的桂冠。影片能有如此良好的社会效应,在于其艺术创作风格的别具特色。

一、似曾相识怀旧风

《致青春》名称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眷恋和不舍。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既美好又短暂,发生在青春时代的故事有甜蜜、欢笑的幸福,也有悲伤、失落的苦涩,终身难忘值得回味。影片的创作风格以似曾相识的“怀旧”风入手,直击主题,并将这股怀旧风贯穿于整部作品,勾起无数曾经怀揣梦想青年学子的集体青春记忆。

影片多次出现绿皮火车直接引发怀旧情愫。在交通运输还不很发达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绿皮火车是人们出行的首选,是直属于那个年代的背景色彩。此时它就如同时空穿梭机联接着现实与往昔,压缩时空距离的同时,牵引人们的思绪随同绿皮火车“况且况且”的律动声回归到从前。曾几何时,来自天南地北却从未出过远门的莘莘学子,怀揣着梦想,搭载富有青春气息的绿皮火车去求学,手里拎着大包、小包,亲人朋友一遍遍嘱咐叮咛,高兴而伤感地离别拥抱,依依不舍的挥手告别……如此熟悉的镜头正是青葱岁月的影像,真切地扣动着几代人的心弦与脉搏。人们仿佛又重回到那人生悲喜交集、难以忘怀的桥段,行走在那条即将通往成熟、幸福的必经之路上。

似曾相识怀旧风还体现于选景和情节方面。该片以青春为题材,大学是青春故事的发生地,场景的选取备受关注。该片辗转于南京十多所高校选景,对于南京观众,尤其是无数曾就读于南京高校的学子来说,增添了许多亲近感。开场部分东南大学庄严雄伟的穹顶大礼堂及宁静秀美的涌泉池,刚柔并济交相辉映,直接拉开了“重温旧梦”的序幕,南大的法国梧桐、南航的水杉、南理工中心花园、河海大学旋转楼梯……都是最易辨识的高校场景,这些熟悉的生活、学习场所如此真切地映入观众眼帘,美好的校园回忆也随同故事情节发展历历在目:入校报到时的情景、学长帮助学妹搬运行李、宿舍内外陈设、因使用电炉而导致停电、上课迟到编谎话、食堂排队打饭、激情澎湃的校园晚会以及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红日》等,一次次触碰观众的怀旧情结,重走青春之感油然而生。

以怀旧风格展开情节叙事,唤醒观众的怀旧情感是影片得以成功重要因素。观众随同摄像机所提供的画面、影像、人物、环境以及丝丝入扣的叙事链条,重新回到似曾相识的情景之中,其身份由现实生活的“我”逐渐向影片角色的“我”转换,观众的自我意识被消解,沉浸于“入片”状态。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这种“入片状态”,可理解为做梦与看电影的共同之处,都是欲望的满足,观众一方面清楚意识到自己是在看电影,银幕上的一切只不过是虚幻的影像,另一方面又像睡着了一样沉湎于影片中,以致把银幕上的一切都当做现实。[1]正是这样的精神状态,观众在潜意识中已将自己投射到影片主人公身上,不自觉将自己当做主人公,观众在与影片角色的同化的过程中,寻找重建自我,情感愿望获得了满足。观众对于电影的迷恋“是对不断满足自己欲望的观影过程的迷恋,正所谓‘看本身就是的源泉’(劳拉・穆尔维语)”[2]。

二、纯朴清新自然风

近几十年来,现代科技的发达使得蒙太奇技术无所不能,跨时空的画面、声音重组、对接,强烈冲击震撼着人们的视听与心灵。电影所呈现的虚幻真实,将人们带到超乎于想象,声、光、电全方位合力打造的奇幻世界中,观众的身心被电影所创设的强大“磁场”所吸引。“电影观众所特有的精神状态,那是一种和梦幻状态不无相似之处的精神状态。”[3]观众如此“入戏”,一次次体验着冲上兴奋热烈、神情激荡高峰的,同时也一次次经受着从虚幻回归现实、内心虚无的伤感。当饱尝过豪华惊艳的视听盛宴之后,观众更期待平淡素朴的家常便饭,以便能从中寻求到属于自己的真实体验。《致青春》就是这样一部能够带领人们回归本真、回归自然的影片,从内到外散发着纯朴清新的自然风。大学时代是人生最为美好而难忘的阶段,青年学子朝气蓬勃,情感真挚、纯朴而热烈,这种自然而然是和“朴”“真”联系在一起,未经人为雕饰、朴素无华、真实天然的美,是不同于满眼雕饰、错彩镂金的另一种风格。以纯朴清新的自然风格再现现实生活“本色”,是该片吸引观众的又一可圈可点之处。

该片立足于现实生活,以凝练而朴实的手法进行了高于生活的艺术处理,分两部分诠释青春内涵。故事的前半段,以较为轻松活泼的笔触描绘男女青年的爱情友情,充满了童话般的美好幻想:18岁的郑微如愿考取邻家大哥林静所在学校的邻校,当她满怀憧憬步入大学校园时,等待她的却是林静出国留学音信全无。失落中,与舍友阮莞、黎维娟、朱小北以及师哥张开结下深厚友情,富家公子许开阳疯狂的爱情追求未能打动郑微的芳心,却因一次偶然的误会与冷酷善良的陈孝正结为死敌,而后二人逐渐由冤家转为甜蜜恋人。感性的童话故事般的拍摄手法描绘郑微的美好想象,如同“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一样幸福。然而现实的残酷,需要陈孝正在爱情与出国二者中做出选择,最终郑微又一次品尝了被欺骗的苦果。多年后,蜕变为职场丽人的郑微,仍然需要面对命运的无常,林静和陈孝正同时再次走进她的生活,她该如何面对生活和青春赐予的抉择?而阮莞对赵世永的守候与执著也未能终成眷属且不幸死于车祸、朱小北因故退学后成为资深培训教师、黎维娟嫁给年长富商……影片后半部分,主要采取对比手法将乌托邦”式美丽幻想打破,而改以理性冷静的笔触书写着现实的种种无奈与苍凉,前后对比反差更映衬出现实生活的冷暖与悲欢。这部影片,没有华丽炫目的影像色彩、没有穿越历史长河的时空重构,更没有发人深省的人生信念,有的只是“暖伤青春”和“纯朴清新”的叙事方式,向观众传递诉说着青春岁月的多种可能,使观众在自然朴实的氛围中聆听青春“故事”,也许正是这种别样的“自然”为影片增添了赏心悦目的魅力。

三、热情朝气青春风

该片名称所体现的主旨为“青春”,不同时代对于青春内涵的诠释也不尽相同。该片摒弃了以往青春题材的戏剧影片所一贯奉行的使命意识,而代之以活泼轻松、热情朝气的现代青春。紧密联系时代反映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中心目标,德国诗人歌德认为:“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4]可见艺术反映生活是积极能动的反映。该片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对素材进行合理剪裁、组织、重组等一系列的艺术处理,真实再现了青年学子对待生活、爱情、事业、理想的抉择和困惑。影片还体现了尊重观众,“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当前观众审美需求变化频繁,各种大众传媒竞争强烈,只有充分考虑受众群体接受心理的创作,才会更富有实效性。该片从编剧、导演和演员,到受众等各个环节,都将青年学子视为创作的核心,体现了“创作――作品――接受”的统一性。

从影片创作团队来说,首先,该片的编剧辛夷坞是“80后”新生代编剧,近些年她写有多部以青春、感动为基调的作品,且都被影视公司拍成影视剧,被媒体和读者追捧为华语界的新感动天后,《致青春》作为代表作之一,本身就已是畅销小说,二度创作改编拍摄为电影后,更加立体鲜活地诠释了青春的内涵。其次,影片导演是近些年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知名度最高的演员、流行音乐女歌手赵薇,曾出演过《还珠格格》《少年足球》《情人结》《花木兰》《画皮》《赤壁》等影视剧,她是第一个在现代中国影、视界都拥有国际声誉和众多影迷,最高3D电影票房和电视收视率的超级明星,观众对于赵薇首次执导影片充满了期待,走进影院纯属自觉意愿的表达。最后,该片演员阵容强大,人物形象塑造各具特色:韩庚、赵又廷、杨子姗、江疏影担任主演,还有佟丽娅、包贝尔、张瑶、刘雅瑟等加盟出演,他们各个青春阳光,活力十足;加之韩红、杨澜、那英、张国立、李亚鹏等众多明星的客串,为影片吸引观众眼球,取得成功提供了优势结构组合。人物形象塑造上,郑微的敢爱敢恨、任性霸道又不失可爱,陈孝正的冷酷坚毅、对情感理智的艰难斟酌,林静的深沉、平静与慎思,阮莞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展现出年青一代不同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真实贴切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真情冷暖。

从受众群体来说,该片主要面向青年观众。青年观众是当下影院票房最大的接受群体,他们个性解放,思想活跃,与其相关的生活、情感、思想、心理等主题,最容易获得青年观众的心领神会和情感共鸣。《致青春》抓住了青年观众的兴趣,满足了他们心理审美诉求,因此会获得青年观众的青睐和追捧。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聚集着全社会文化素质最高的青年群体。他们纯真活泼、热情昂扬、风华正茂,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希望与力量,理应受到关注。大学时代的点点滴滴都是青春的美好回忆,曾在社会现实激发下所产生的兴奋与斗争、憧憬与向往、矛盾与取舍是青春时代的重要内容,通过电影艺术形式予以展现和诠释,正是青春文化的典型体现。

四、结语

无可否认,赵薇导演的《致青春》是一部相当出色的电影,怀旧、自然、青春的创作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影片还存在诸如:主题意义不够深刻、人物性格转换唐突、主观色彩相对浓厚、情节处理不够紧凑、在思想性和情感性方面缺乏足够的感染力和穿透力等问题,相对于其他历史、战争、武打、科幻等影片类型,在艺术处理上还显得有些稚嫩、青涩,但在目前国内电影创作环境中,关于青春题材的电影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致青春》的出现,无疑是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创新与开拓,极大地满足了广大青年观众热爱青春、眷恋青春的心理欲望和需求,在对于校园生活的关注、对于青春内涵的诠释方面是功不可没的。《致青春》如同一缕清风,为影坛带来了新鲜与活力,为青春类型的影片竖起了创新的旗帜。

[参考文献]

[1] [法]克里斯蒂安・麦茨.虚构的影片及其观众[A].电影与方法(英文版)[C].纽约,1976:589.

[2] 贾磊磊.电影语言学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100.

[3] [法]雷纳・克莱尔.电影随想录[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89.

[4] 歌德和爱克曼的谈话[A].西方文论选(上卷)[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474.

上一篇:成长不烦恼作文范文 下一篇:高一数学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