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论坛范文

时间:2023-10-12 22:53:05

老庄论坛篇1

文/杨菲

云南省昆明市第八次青少年发展论坛会于3月10日下午在市外国语学校举行。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会会长李庄,常务副会长曾汝弟和市社科联、教育局、团市委、司法局、老科协等分管领导和相关同志出席了论坛。

该论坛是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会发起、承办的全市性青少年发展理论交流的平台。李庄指出,青少年发展从来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看,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内在需要和时代课题;从青少年发展的角度看,是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第一步路”,实现健康成长发展的迫切需要。

这一论坛的举办,对推动我市青少年发展理论研究和青少年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青少年工作者提高了展示成果的平台,培养了一批青少年发展理论研究者,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将在青少年法治宣传工作中,结合新形势,提出新举措,争取取得新突破。

老庄论坛篇2

8月13~15日,融时尚和古典为一体的古城西安,因为2010香柏安・华山论剑・第七届中国美业领袖年会的召开而激情洋溢、喜庆昂扬。本届年会上精彩纷呈、无与伦比的十余场高端论坛,更是一次又一次地提升了年会高度,积淀了年会深度。

第七届中国美业领袖年会上的精彩论坛主要包括企业专场主题论坛、高端对话、养生论坛、整形论坛、美发论坛、管理论坛、SPA论坛、营销论坛等。每一场论坛都对本年度行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意义的策略与方法。论坛现场座无虚席、热情膨胀,一张张专注的面孔凝结的是一颗颗热爱中国美业的红心,一位位行业军师论道美业,铸就着中华美业的蓬勃盛世!

企业论坛

第七届中国美业领袖年会召开期间,在气势恢弘的建国饭店同期上演了诸多企业的主题论坛――香柏安企业主题论坛、蓓迪雅企业主题论坛、愫美企业主题论坛。热情高涨的活动现场、内容饱满的论坛主题、行业精英的倾情演讲,共同打造着中国美业的发展前景。

管理营销论坛

由业内知名讲师王勇刚主讲的《中国美业连锁研究与探讨》,为美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探讨,管理资料的无私分享,旨在推动中国美业管理与全球一流的管理实践接轨,为把中国打造成世界领先的美业强国而发挥着美业人自己的热量。由辽宁太阳谷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廷辉先生带来的《太阳谷的庄园生活》,更是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分享了营销理论的精髓。

中医养生论坛

在“张悟本伪养生”黑旋风之后,中医养生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桎梏。本届年会本着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引领消费者正确养生的原则,呈献了一台精彩的养生论坛。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心理医生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朝治主讲的《中医养生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常海沧教授主讲的《中国美容养生市场现状及盈利模式分析》等课题,就像是中医养生业的一场及时雨,给从业者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整形论坛

整形美容发展论坛绝对是本届年会上璀璨的一颗明星,重量级讲师曹伟、尹卫民、闫杰生、陈辉、王文军等,分别主讲《网络时代下整形美容行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美容医学咨询师专业力与销售力的辩证关系》、《整形行业的发展模式与境外资本对接》、《颜面部年轻化方略》、《大中型整形美容医院网络营销策略与方法》等课题,让与会者获益匪浅。同期举行的整形观摩团活动,让整形业参会代表们有机会一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科、皇家天使养生美容SPA会所等顶级整形美容机构及会所的风采,也让大会内容更加务实。

美发论坛

第七届中国美业领袖年会隆重推出了首届中国美发高端论坛,上海卡地亚总裁王腾先生、韩国李勋、西安X-21形象设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卫女士、陕西金地美容美发培训学员常务校长邵劲松先生、龙行天下发廊教育联盟杨玉龙先生、欧莱雅旗下美奇丝品牌西北区销售经理邓凯先生等均受邀到会,围绕美发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SPA论坛

老庄论坛篇3

摘 要:王蒙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坐标,到了90年代,他突然从以天下为己任转而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以老庄哲学自居,究其缘由,是本文的目的。本文试图借助于后殖民理论的视角和方法,以王蒙为例,展开对于中国本土文化身份的思考,从而阐释出,在王蒙身上,以追寻“本土化”的姿态,从而使得“东方民族文化身份”在后现代语境下得到了重新建构。

关键词:关键词:王蒙;文化身份;后殖民理论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混杂的身份: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危机

王蒙在《光明讲坛》的一个讲座上这样谈到:“全球化带来的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也使很多传统的道德和精神生活遇到了新的挑战、新的问题。全球化引起文化的焦虑,是指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感到有一种被融化、被改变的危险。首先你会失掉自己的身份”[1]。

诚然,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带来了“中心/边缘”的对立,这种对立造成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危机。后殖民理论提供了思考这一问题的独特视角。在后殖民理论中,西方的语言文字排斥着本土古老的语言及其所负载的一切文化成就,这造成了东方世界普遍的本土文化身份危机。

从王蒙的言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有一种强烈的“后殖民身份焦虑”, 法农也曾深刻揭示出这种“后殖民身份焦虑”,他说道:“本土知识分子的写作处于一种‘失语’状态,无法获得独立的地位,因而造成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2]。因为,经济技术发展引起的全球化也带来了所谓的文化冲突,中国的本土文化进入“失语”状态,产生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于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选择和融合下,从而呈现出后殖民理论家所分析的“混杂性”特征。

赛义德对后殖民时代文化主体身份的混杂性作了精辟的论述:“一切文化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孤独单纯的,所有的文化都是杂糅的、混成的,内部千差万别的”[3] 。我们知道,中国从未沦为一个彻底的殖民地,古老的华夏文明绵延至今,并且,中西文化的碰撞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刺激下进行着内在转化,像王蒙这样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就自觉地进行着外来文化的本土化工作。这样,在当下的后殖民语境下,本土文化身份的“混杂性”,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出来,这是在后殖民语境下谈论一切中国问题的前提。

二、双重身份:后殖民语境下王蒙的文化境遇

王蒙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但王蒙又不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文人,他又是一个具有“少共”身份的与中国近五十年的政治风云嬗变紧密相连的政治官员,从50年代初入文学界开始,他就承受着“文人”与“从政者”的双重身份。

90年代,王蒙遭遇了空前的困境,90年代中国的社会语境用王蒙的话来说,有三大点:“第一是从政治斗争意识形态斗争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第二是从自然经济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第三是知识分子从急于西化现代化向更重视传统本位的转变。”[4]。当人们不再关心历史的反思,不再专著于民族昔日的荣辱与灾难,性与金钱的欲望成为代的兴奋点的时候,西方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使得王蒙陷入了深深的身份认同危机。

在西方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像王蒙这样的的中国知识分子感到的困惑:中西文明随着改革开放又一次剧烈地碰撞在一起,既向往西方现代文明,又要守护政治意识形态和东方的理性、道义,进退失据中他们向何处安放自身?

自1984年,王蒙创作长篇《活动变人形》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王蒙探寻中国知识分子在本世纪以来所走过的身份认同历程。倪吾诚的痛苦正是西方文明在旧中国四处碰壁的结果,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冲击下,找不到自身的痛苦。

三、回归传统:“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重构

我们知道,“文化身份认同”一般表现为个体对于民族和民族国家的认同与归属,因此,在“文化身份认同”产生危机的当下,“民族文化身份”也存在着这种身份认同危机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90年代,王蒙就开始了“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重构。“东方民族文化身份”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本身包含几个关键性的基础概念,诸如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等。从90年代初开始,他汲取了儒家传统的特点,在90年代随笔《不设防》、《安详》、《再说安详》、《单纯》等作品中,都流露了王蒙对儒家和乐诚敬的理想人格境界的向往;王蒙亦写了一系列倡扬老庄哲学的文章,如《无为》、《逍遥》等;王蒙在他今年写的《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这部书中,更是大谈特谈“我的无为观”、“大道无术”的观念。一向积极入世的王蒙,与庄子原本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这个时候又谈起逍遥超脱的老庄哲学,呼应着老庄的召唤,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其实也真正凸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刺激下进入另一个层面,王蒙进行着外来文化的本土化工作,对“东方民族文化身份”进行建构,进入一种“新儒学”的建立状态。

庄子对王蒙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那恣肆、气势磅礴的文路就深有庄子之风。

王蒙在“光明讲坛”里也谈到:“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的国家。我有时候看《春秋战国》、《东周列国志》,最感动我的是那时候人们的道德观念,重义轻生。荆轲刺秦王,找到逃到燕国的秦人樊于期说:‘我现在要刺秦王,秦王不信任我。’樊于期一听就明白了,说“你要提着我的头去见秦王,秦王就会接见你。”当时一剑把自己的脑袋割下来了。你们看,这就是古人为了完成他们认为正义的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5]从这段话,我们也可以看出王蒙在骨子里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他身上浸润着太多儒家文人的气质。60年代远走新疆似要逃离现实的姿态、80年代《蝴蝶》的写作,我们似乎都能在他身上看到“儒家”之行为。在80年代以前,王蒙把自己的身份定义为传统人士向外的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即使后来受挫,他也始终保持理解和建设的姿态面对现实,到了90年代,在中国知识分子艰难找寻自身位置的时候,王蒙开始转身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汲取儒家文学养素,以追寻“本土化”的姿态,对抗外来文化的侵袭,从而重构“东方民族文化”身份。

王蒙从80年代从西方泊来“意识流”小说,到90年代转而归向中国传统文化,其实,从王蒙的身上,我们看到一种具有广泛的包容性的重组。因为王蒙知道,东方民族如果要重建民族文化身份,一方面固然要从东方学或东方主义等文化殖民的钳制中挣脱出来,另一方面,更应树立起一种面向未来、开放的民族文化意识。在王蒙身上,在全球化时代的后现代语境下得到了重新建构,它也是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据以与西方后现论进行平等对话的重要文化理论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蒙.光明讲坛.来源于光明日报,2006年第二期

[2] 法农 . 黑皮肤、白面具 [M] .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P132

[3] 赛义德 . 文化与帝国主义 [M] . 北京:三联书店,2003.P22

[4] 王蒙・世纪之交的文学选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牡,1998.P43

老庄论坛篇4

桐梓县中关村由中心村和关心村合并组成,村里一共51户,一条河流将村子分成两半,这里的木头房历史比较久,有着黔北民居的特色。当地村民都是徐姓,村子里主要产业是种烤烟,劳动力以五六十岁的老人为主。种烤烟特别辛苦,因此村民希望能够实现转型。

中关村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项目,当地政府有需求,想要打造一个村庄,让这个村庄能够成为贵州省发展乡村旅游、进行精准扶贫的一个示范。2015年的3月4日至7日中国乡建院到桐梓县考察,走访了近十个村子,基于区位、规模、以及人的意愿、能力、执行力等主客观因素,最后选择了中关村。

从2015年5月项目启动,短短一年里,中国乡建院团队就实现了许多“小目标”:15户民居及众多公共建筑得到改造,8座民宿设计并建成运营,500米长的河道加固与景观工程, 以及2座桥梁,2座传统木楼民居的示范利用,2000米的排水入地加生态化污水处理,500平方米的烤烟大棚变身大会堂,500平方米的儿童游乐场,村庙重建,村内连户道路全部通行......

团队驻村乡建的过程,就是与村民和谐互动、共同乡建的过程。乡建院团队在进行村庄硬件建设的过程,也围绕村民的需求进行社区营造:三字经讲堂、众筹儿童节乃至利用硬件建设的空闲时间教小孩画画玩游戏。这些都围绕着一个根本:人的转变才是美丽乡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

中国乡建院在中关村量身定做了内置金融合作社,较好地解决了想发展、缺资金;想借贷、缺抵押;想经营,缺理念的瓶颈问题。通过“自建自营、分红合营、收储经营”等方式,成功开辟了政府、村两委和村民“三方盈利”的可喜局面。

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在乡建中集思广益,今天的中关村已经旧瓶插新花,变了大模样。

中国乡村复兴论坛・桐梓站

11月10日-12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桐梓县人民政府联合中国乡建院共同主办的中国乡村复兴论坛・桐梓站游学探讨活动在贵州桐梓县中关村举行。14个省市县职能部门的相关领导,国内建筑设计、旅游规划及实践、乡村创客,全国各省市近30多家媒体记者,共370余人齐聚茅石镇中关村,亲身感受复苏中的原生态乡村建设成果和独特魅力,以高远的眼光、包容的态度、开放的理念,共同探讨如何努力打造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新环境”,寻求乡村复兴“新生态”。

老庄论坛篇5

2010年,在西泠印社的一次拍买会上,81幅陈子庄的龙泉写生作品拍出了1900多万的价格,这是当时陈子庄作品的最高价位,随后两年,成都相继的几次拍卖,都有不错的成绩,拍卖市场上陈子庄绘画作品价格的不断攀升,标志着他的绘画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即使如此,比起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好多名家,他的价格还是靠后的。诚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作品的价格,对于价格背后的陈子庄绘画的艺术价值却少有人能真正注意到。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掀起的陈子庄热后,有较长一段时间沉寂了下来。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就会发觉,长久以来,人们对陈子庄的理解有着很大的误区,大部分人对于陈子庄先生的绘画艺术并没真正理解,所以,对其艺术依然存在着不同的声音,肯定与否定并存,然而,对于艺术,这都不是客观的态度。我们当然不能用市场的拍卖价格来衡量陈子庄,但价格在攀升的现象足以说明陈子庄绘画艺术的影响力。马蒂斯说:一位画家最好的发言人就是他的作品。

其实,陈子庄的绘画作品,早就引起过当代国画大家潘天寿先生的注意。据子庄先生的门人田明珍先生介绍,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浙江美院的周沧米先生说他有一次把几张陈子庄的画拿给潘天寿看,潘天寿看后赞了句“有天份”,后来告别时,当走了二十几步又折回来说:“让我再看看。”良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后,潘先生准备到四川,并说一定要见见陈子庄,可惜,尚未成行,1971年潘先生便离世了,他们之间未曾蒙面也成了当代画坛的一大憾事。

应该说,陈子庄属于那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艺术家,在那个年代,不仅在中国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就是在四川也不多。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形势的需要,他也参加过许多文化活动,像在1958年时期,参加文化局举办的一些书画活动,在六十年代初参加四川省博物馆在人民公园举办的“五人画展”等等,虽然获得了一些好评,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们对他的绘画还是缺乏理解。他后来得以成名,更多地是从国外先得到广泛认可,再传进中国进而热到四川的,这个现象是很值得今天的我们反思的,为什么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而且是最传统的画家,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却不能认识,反而要外国人肯定了,我们才注意到他,这跟我们的艺术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个叫佘景宜的新加坡画商,收购了一大批陈子庄的作品,大概有二百余幅,那时,因国内对陈子庄先生的作品尚未认识,而这位佘先生却独具慧眼,他看出了陈子庄绘画的未来价值,当然,他用非常低廉的价格收购了这批作品,然而,正是这批作品在国外的面世,才造就了后来的陈子庄热;这批作品在新加坡经过佘先生宣传,迅速在新加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影响从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波及到日本乃至整个东南亚,特别是华侨收藏圈中,有“没有陈子庄的作品就不算真正的收藏家”乃至还衍生出“到了四川没看到陈子庄的画就等于没到四川”的说法。然而,在四川,把子庄先生的作品用来糊墙壁或用来垫衣箱底的人却大有人在,这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的事,笔者就在一个裱画师傅的家里碰到过这样的事,一个人把箱子拆了,抱着几块木板让裱画师傅给揭,画已经跟木板粘连在一起了,他说是陈子庄以前送给他父亲的画,只要能揭下来,给多少钱都可以。除了东南亚,这股热同样蔓延到了欧州,笔者曾遇到一个来成都教书的德国教授,我哥带着他找到我,说要购买陈子庄的画,他说在德国,中国的画家他们只知道陈子庄,我自然帮他满足了愿望。陈子庄的作品有大量在外面,这都是我们自己不珍视的原故。

其后,来自东南亚的大批收藏家来中国打听并购买陈子庄的作品,这才引起了国内相关人士的注意。在国内,子庄先生的老朋友吴作人、吴凡、任启华等到处奔走,写文章,大力宣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样,陈子庄这个名字才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当浙江美协准备给陈子庄办画展时,四川美协领导听到这个消息,便率先在成都举办了陈子庄的画展。通过一系列的展览活动,特别是1988年3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陈子庄遗作展,更是把陈子庄热推向了高潮,来看展览的人排起了长队,很多人是听到消息专程从外地赶来的,这在中国美术馆开馆以来,都是不多见的,据美术馆工作人员讲,来看画展的人竟然超过了之前的齐白石画展,可见其热度。其时,出于有利于宣传的需要,中国美术界居主流地位的是版画和油画,传统的中国画不受重视而被大家冷落,这种现象到今天依然存在,只是没那时严重罢了。自然,陈子庄的画也就被当着“野狐禅”一直游离于主流画坛的边缘,正如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如我之画风,蜀地骂我亦不少,都是过眼云烟。”

历史是公正的,时间能说明一切,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是不会埋没的,只是时间与机遇的问题,陈子庄自己就说过:“我死之后,我的画定会光辉灿烂,那是不成问题的。”(石壶论画语要)这是一种自信,既是对自己的自信,也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于是,报纸上有了“中国的梵高”的提法,这个说法引起了不少人的自豪感,但这样的提法实际上是很不正确的。梵高就是梵高,陈子庄就是陈子庄,他是中国的,他的艺术也纯粹是中国的,他们的身世固然有相似之处,都属于身后显名的画家,但艺术家之间的艺术成就的比较,是不能用身世来衡量的,这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一艺术家非要依附于某个名家才能存在似的,这种攀附现象当下很普遍,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这绝对不是正道。因为时代、地域、文化环境及政治背景等诸多因素都有较大差异,固然梵高的名头在世界范围内比陈子庄响,但这是跟艺术无关的事情,若陈子庄要靠硬攀梵高的大旗来装饰自己,这不仅是陈子庄的悲哀,也是几千年华夏文化的悲哀。其实,他们之间的艺术有相似之处,但绝对是对等的,这样的比喻其实就是对自身文化的自卑,是我们民族文化缺失的一种表现。

陈子庄与梵・高,同样都是情绪型的画家,在他们的画中都充分表现着自己的心境及丰富的感情,都有强烈的个人表现,只不过,梵・高的情感表现外延张扬,而陈子庄却是内敛含蓄的,这是与他们文化传承的不同而造成的,典型地东西方文化在绘画表现上的代表。如果说陈子庄是中国的梵・高,那么梵・高就是西方的陈子庄。由此可见,重拾文化自信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要的心理调整。由于20世纪初期,我们的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造成我们国力的孱弱而受到列强的欺辱,而当时许多有责任的学子却把这种耻辱都怪在了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上,于是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破坏,又引进了许多被认为是先进的西方文化来填补被破坏的缺口,这自然包括绘画艺术。然而,土壤的差异终就造成难以生长出优良的果实,橘枳之别,古有定论,事实证明,稼接来的艺术形式,总是带有青涩的味道。我们的民族特性突然受到全新的西方文化的切入而产生强烈碰撞,体现在艺术上就是个人意识的缺失,我们的艺术越来越变得庸俗而苍白,从而丧失了对自身文化的肯定,对我们的文化前途产生了迷惑,这样的现象几乎充斥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他写给门人的信里,就有这样的记录:“去过彭山写生,今春又去汉旺写生,唯汉旺山势颇佳,写了一些草稿尚未整理,大概可以画两幅大的六尺山水,小幅可能有十余幅。”

陈子庄笔下田园牧歌式的风貌是他对社会抱有的善良愿望,因为只有这样的理想境相才能躲避现实社会带给他的烦恼。

有人问他为什么把农村画得这样的美,他回答说:因为农村很苦,我想把农村画得很美好,就是希望农村能好起来。只可惜,他没能看到这么一天。

在《石壶论画语要》中有这么一句话:文人画大多画中无诗,靠画外题诗。似乎陈子庄并不承认自己的画是文人画。这句话若仅从字面理解,是不准确的,文人画自产生以来就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诗画一体。但文人画又有难以确定标准特性,故不易把握,又容易被滥用,陈子庄说的大概就是这一点吧。实际上,从笔墨情趣到画面构成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他的画就属于文人画。在他的画里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核,依然是传统的老庄思想为主调,辅之以儒家的人世关怀。他说:“我的思想体系是物我一体,爱己爱人的。无仁心,一切皆无。学艺术不为自己,也不只是为爱好,初则以之陶冶自己,然后逐渐扩大,想到国家、民族、人类。”(石壶论话语录)

60年代初,北京有位名家来四川搞交流笔会,当他画了画之后,四川陪同的许多画家都碍于名家在前不敢画,而陈子庄却旁若无人,提笔一挥,震撼当场。

当时,王瓒绪很赏识陈子庄,并给予了较高的礼遇,所以,王瓒绪对于陈子庄来说有知遇之恩,但随着政权的更替,局势所然,他向新中国投入了热情,有人认为这是对恩人的背叛,其实这是误会,历史的因缘,他又能怎样呢,他只能做出选择。然而,就情感而言,在陈子庄的内心里一定存在着巨大的隐痛,这种矛盾的纠结,是难以调和的。几年前笔者与曾经同陈子庄有过交往的老画家在一起喝茶时,问起过这个事情,老先生说当年陈子庄跟他说过一些这方面的知心话。这种纠结的情绪同样在子庄先生的绘画里得到体现,象有些花鸟画作品,有一种想挣脱束缚的情状,他的山水画那么祥和不也是一种希望能摆脱内心的惆怅而过着完全宁静生活的写照么。大部分人只看到了他画里的笔墨趣味,却少能读懂透过笔墨而宣示出来的痛苦。他说“我的花鸟画都是有意思的。”(石壶论画语要)虽然他并没说出来意思是什么,这是留给观者的谜语。

子庄先生的画大多画幅较小,四尺整纸以上的画很少。故有媒体说他是斗方名世,也有不少人附和说他不能作大画,这完全是臆断;笔者就曾见过数幅八尺以上整纸的大画,有山水,也有花卉。象《锦官城外柏森森》,还有宝光寺内的大幅荷花等。他的大画不多,是那个客观社会环境造成的。在那个物质馈乏的年代,作为被排斥在主流画坛之外的陈子庄,要得到一张宣纸是多么不容易,他为了能多画几幅,只能将其裁成小斗方,以慰自己的创作欲望。虽然在新中国诞生初期,他在四川省文史馆工作时,有不错的收入,但家庭负担较重,老妻因小儿的死又疯了,而的爆发,如雪上加霜,他的境况逾差,变得潦倒起来,而那时正是他的绘画进入成熟的时期。门人唐济民会点中医,时常给人把把脉,人家给他一点酒票肉票之类的东西作交换,他便拿去给老师,以解决一时的困难。所以在陈子庄的作品里有许多是苹果包装纸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他自嘲的一首诗里便表露了那时的心境:老来穷困莫矜夸,日坐矛斋是井蛙;门外苔深人不到,何曾桃李满天涯。

其实,画幅的大小并没有艺术上的差异,目前有人以画幅大小来作为艺术的一个评判标准,完全是受到了当前市场经济的左右,因为画价是按平方尺来计算的,大幅画有更高的单幅经济价值,于是许多画家一味跟风,结果假大空的作品大量充斥市场和各类展览,其中不乏所谓的当代名家,真是悲哀。须知,小幅画需要深厚的内在修养才能精致,才经得起把玩,而大幅画却需要博大的胸怀和充沛的气息,才能将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于纸上。

历史虽然给了陈子庄不公正的待遇,却成就了一个新的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在那个后来被称为浩劫的年代里,既然社会理想已不可能有所作为,子庄先生便沉下心来,把自己的社会理想全部装进了自己的绘画作品里。对传统的继承和探索,他总结出了能充分表现自己的绘画语言系统,行笔灵动静穆,用墨随机多变,造形天真烂漫,达到了心手相应神意相融的境界。从他的笔墨语言里,我们不难看到近代齐白石、黄宾虹的影响,而清初四僧、担当、梅清、元四家的脉络依稀可寻,他并没囿于前人的规范内,而能自出心机,奇思妙想,从而形成了简淡孤洁雅趣幽远的风貌。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子庄应该算早熟画家,五十余岁就有了自己的面目,观其画,可见其心已归于平淡,而平中见奇,却是陈子庄绘画风格中最突出的视觉感应。我赞成康定斯基的说法:绘画是各种不同世界的剧烈碰撞,它的目的是要在一个接一个的斗争中创造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就是艺术作品。

老庄论坛篇6

庄辰超,上海人,1976年出生。从上海著名的聚集数学天才的华师大二附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大学时和同学做了一套搜索软件并成立公司,成功找到百万融资后卖给了Chinabyte。接着,他和美国人戴福瑞做体育门户“鲨威体坛”,又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危机隐现之时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李嘉诚。随后,庄辰超去了美国,在世界银行任系统构架工程师。2005年回到中国,他与戴福瑞再度联手以120万元初始资金创办旅游垂直搜索“去哪儿”网。如今,去哪儿已成长为在线旅游业的巨人,市值超越200亿元人民币。

第一次创业

庄辰超的第一次创业要从他还是北大无线电专业大三的一名学生时说起。那时,国内IT行业正处在从无线电、电视向PC、数字通信转化的过程中,电脑从386时代,跨入奔腾时代,软件从DOS升级到Windows95,所有的热点都在PC上,PC更新的速度和现在的智能手机差不多,总是不断有创新的硬件和软件出现。

新的变革意味着新的机遇。这股变革之下,田溯宁、丁磊、张朝阳、王志东等走上了时代之巅,成为了行业内学习的楷模。和这些大佬们相比,庄辰超只是一个20岁出头的“愣头青”,虽然是个技术控,但要经验没经验、要资源没资源,这个浪潮到来之际他能做些什么?

“对了,我有技术啊!”庄辰超一拍大腿想起了自己的优势。互联网发展到后来,我们看到当时靠技术优势创业成功的人不在少数,而如果在现在,你说你技术牛就能成为大佬的话,这是会被大家笑掉大牙的。

年仅21岁的庄辰超很清醒地认识到,获取信息是人类最基本的刚性需求,而搜索引擎是获取信息最好的平台。他和朋友一拍即合,决定做搜索。

当时,美国有一家非常成熟的拥有搜索引擎技术的企业叫Verity,是全球500强企业的首选检索软件。而庄辰超做了一件类似今天小米手机基于安卓系统二次开发米柚系统的事,即以Verity软件为蓝本开发了中文搜索引擎“搜索客”。

这也使他与搜狐的张朝阳等并列,成为中国搜索引擎第一批产品的创立者。搜索客推出两年后的1999年,李彦宏才回到国内创立了百度。

只是后来,搜索客被卖给了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和人民日报合资创办的网站Chinabyte。

成为幸运儿

庄辰超在变卖了搜索客后,也进入了Chinabyte打工。也就是在这时,他结识了戴福瑞和彭笑玫,戴福瑞是当时Chinabyte的商务负责人,彭笑玫则顶着Chinabyte网站制作人的头衔,这两个人与庄辰超之后十几年里不曾分开,相互依靠,一路前行。

1999年夏天,庄辰超和戴福瑞等chinabyte网的六个同事,成为了鲨威体坛的早期创始人,庄辰超的职位是首席技术官。

庄辰超加盟鲨威后,CTO(首席技术官)的头衔并没有白给,他把在做搜索客时积累的经验,运用到鲨威体坛上。鲨威体坛就如同搜索客一样,最大的特点是汇聚了海量的资讯,以“资讯+图片”模式为主。就此,鲨威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鲨威体坛很快成为国内最大的体育论坛。

在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爆发之前,鲨威的管理层团队敏锐地嗅到危机的来临。在泡沫爆发之前,庄辰超开始接触买家接盘鲨威体坛。2000年8月,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正在四处扩张,以150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鲨威的全部股权。鲨威团队非常幸运,在最合适的时机把网站卖出了一个好价格。

鲨威卖出后,创始团队各奔东西。庄辰超去了美国,到世界银行谋得了一份技术开发工程师的工作。在此期间,设计开发世界银行内部网系统,并且成功应用,获得多项大奖。在2001-2004年世界银行工作的几年间,技术男庄辰超开阔了眼界,逐步培养了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去哪儿网”的成功

2003年底,一家名为携程的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让业界见识到旅游和互联网结合的魅力。2005年初,庄辰超启程回国,和戴福瑞、道格拉斯联合筹备公司,开始做去哪儿网上线的准备工作。

去哪儿网从创建开始,庄辰超和伙伴就选择区别于携程和艺龙的战略,“网站不涉足具体的机票和酒店业务,而是作为一个第三方的搜索引擎,来索引展示网络上已有的旅游服务。然后进行分类展示和排序,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关的产品或者服务。”

这时庄辰超在搜索引擎技术上功力,已远远不是搜索客时期的段位了。然而与早已上市的携程相比,去哪儿网似乎还是不够看头。

而真正对携程开始形成威胁,是2010年7月去哪儿TTS(Total Solution)模式的建立。TTS是去哪儿网自主研发的交易平台,是为航空公司、酒店、商开发的在线旅游产品销售系统解决方案。用户预订产品行为在去哪儿平台上完成,去哪儿网再将生成的订单传给商。这种模式相当于在线旅游的“中介”网站。

通过TTS,去哪儿网对机票商有了较强的控制力和话语权。这也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体验好了,更多消费者愿意通过去哪儿下单,而机票商也愿意在去哪儿卖票,而且拿出更多低价票吸引消费者,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不过由于在线旅游行业竞争激烈,尽管去哪儿网具有技术优势,但在资金和流量方面却处于劣势。2011年6月24日,百度宣布以3.06亿美元现金获得收购去哪儿61.05%的控股权。庄辰超个人持股仅占7%左右。

对于为何把自己辛苦喂大的“孩子”转手相让,庄辰超告诉记者,在当初的商业计划书里,百度的投资就是可能的发展路径之一。“大部分创始人会看见你的公司死在你前面。所以说,创始人控股并不那么重要,享受创业过程,让企业获得长远发展更重要。”

2013年11月1日,去哪儿网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当日收盘市值高达32亿美元,约为携程的一半,艺龙网的4倍。

找准位置盈利不难

上市可谓是去哪儿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可是上市四个月后交出的第一份全年财报净亏1.87亿,创下历年新高。但从一直波澜不惊的股价看来,市场对它的亏损并没有太多责难,毕竟去哪儿高达5倍的移动营收增长依然可以撑起其超过30亿美元的市值。

投资者在继续押注其增长的故事以及百度控股带来的光环效应,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看懂了去哪儿?

回顾去哪儿创办至今已近10年,庄辰超对于如何看待这10年的发展时不无惋惜之意。“我们基本上按计划在发展,但现在看还是比较保守。失去的机会远远大于抓住的机会。”

如果可以重来,他会选择在2009年一路激进:更早介入线下交易,更大规模扩充招聘团队,很多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也会更有力度。

在庄辰超看来,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它在一个社会运转中起到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你处于这样的位置,企业一定盈利。就像我们的机票业务,现在想不盈利都不行。”

所以,他关心的不是何时盈利,而是如何把事情做到足够好。

有趣的是,在庄辰超描绘的蓝图中,最终旅游行业就像Matrix(电影《黑客帝国》)。

“一个纯软件系统,一端连着所有消费者,一端控制所有旅游资源,每一个元素,包括每一个房间,每一张床,每一张机票的check-in,每一部汽车的位置,每个景点的刷卡进入,很多很多,一个系统就够了。同时系统会记录我个人的情况,大约知道我的消费倾向,给我一些合适的推荐,同时也知道我的旅行安排,并且作出调整。”

去哪儿网是靠Matching(信息匹配)来挣钱。“制胜武器,是通过技术和服务,将旅游产品供应商的产品信息和消费者的需求信息Matching得更好,为社会节约大量资源。”

“最大的牟利空间,就是理论与实践间的差距。”庄辰超的每句话,都不断凸显“技术”的分量。至于盈利不盈利这样的问题,他似乎更愿意交给COO和CFO去解决。

狭路相逢谁能胜?

现在,去哪儿与携程这两家同样上市的在线旅游公司频频被比较,在同一个行业里的两家看似性质不一样的企业也已经明里暗里开始展开竞争。人们也不自觉地就会把携程网创始人兼CEO梁建章与庄辰超进行比较。

梁建章大庄辰超7岁。2003年,梁带领携程网上市时,庄辰超还是世界银行一名普通的系统构架工程师。两人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迷恋技术,年少都被人称为“技术神童”;比如都是兄弟创业,梁建章与季琦、沈南鹏、范敏共同创建携程,被称为“携程四君子”,之后又带领如家上市,而庄辰超的创业一直是和同学和同事一起的;比如两人对外表现出的形象都是精英特有的儒雅平静略带羞涩……2006年,梁建章离开携程,后又在携程最危机的时候回归。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人口专家,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做教授,2013年初他在北大结课后,3月1日回归携程。虽是功成名就,但今日携程已非当日他所离开时的样子,霸主地位遭遇挑战。

有梁建章的部下评价他,毕生都在追求人生理想,希望为社会和人类做出有价值的事情,所以才会在携程顶峰时辞职去念书。即使是他认为创业以来最勤奋和卖力的阶段,梁建章的工作日程安排仍然早上六点多出门,晚上大概七八点钟回家。

而庄辰超则更多表现出了一名勤奋创业者和一名IT男的特质,百度收购去哪儿后,另外两名合伙人和多位公司元老都纷纷套现离开公司,但是庄辰超则毅然接下了首席执行官一职,并在之后多次对公司的股份进行增持。

性格、人生轨迹大不相同,如今却在同一个战场对垒。然而两位“天才”在商场上狭路相逢,一直纠纷不断。从早前的关于去哪儿挖角携程的“口水战”,到指责携程“霸王条款”,之后双方一度要“对簿公堂”,再到如今的携程怒斥去哪儿穿“马甲”优先销售直签酒店有失公平,因此下线其在去哪儿的酒店产品等等。

而从当时梁建章和庄辰超各自接受的采访来看,前者认为“一味烧钱的企业肯定是不能持久的”,并坚决要把价值战打下去;后者认为“守旧的行业老大总会被取代的”,并坚持要亏损以扩大规模。

老庄论坛篇7

??

??易中天的《品三国》,很多人的评论大多数来自《三国演义》,是来自小说,而易中天的解说则来自历史的真实,资料来源不同,结果肯定不同,这很正常,却引来很多争议,“三国”只是作品,读者的阅读是对作品的再创作过程,一千个人读它,就有一千个版本的“三国”。

??

??于丹的《论语》解读,更是褒贬不一,争论很大,也许,于丹的解读像速溶咖啡,缺少了研磨、熬煮的过程,有的只是浓浓的香味。但是,我很喜欢于丹的一句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快乐很简单,只是人为的让简单变为复杂,失去了单纯,也就失去了很多的快乐。

??

??王立群的经典解读——《孟子》,《孟子》最核心的观点有三点:第一,心性学说,第二,仁政学说,第三,强势人格。《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王教授说:“经典不是用来教诲别人的,经典的意义在于修身。”

??是的,人首先做好自己,其次才能影响他人。

??

??我喜欢“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因为这个节目汇集了各路专家,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先秦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先秦文化和历史知识,可是,有那么一些学者却指责教授专家的解读,说他们歪曲经典,解说的内容不伦不类,根本没有学术价值可言,对此节目不屑一顾。其实,大家完全没有必要争论,首先,这个节目叫做“百家讲坛”,而不是叫做“百家学术论坛”,其次,“百家讲坛”的观众群体是从小学毕业生到70岁的老者,从年龄到文化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异,“百家讲坛”里的教授在解说时想必力求通俗易懂,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广大的普通观众,而不是为学者授课,节目所满足的是一般人“知道一点”的需求,而不是学者“研究下去”的需求。

??

老庄论坛篇8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5―0030―02

一、论坛讲堂专家报告:经历“地震”

1. 庄浪县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聚焦内涵发展,持续推进改革,促进优质均衡。西北师大教育学院李瑾瑜院长《从“管学校”走向“办教育”――关于学校内涵发展》、浙江衢州市第二中学原校长徐建平先生《管好事情与管好心情》、兰州五中校长张忠苍《以爱育人,以文化人――关于学校文化建设》、兰州市五泉小学校长王丰《扬泉水精神,创润智教育,打造学校发展的新名片――学校特色创建的理念与策略》。聆听四位知名专家的精彩报告,分论坛各层次校长的热烈讨论,可以说,论坛是一次学校的交流,是一场教育思想的碰撞。论坛给我们带来的是启迪和激情,是思考和远望。

2. 庄浪县高中“名师讲堂”暨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活动主题是:聚焦课堂教学,传播先进理念,拓宽教学视野,提升专业素养。邀请湖北省襄樊市田家炳中学数学教师高慧明、西北师大附属中学历史教师许彩霞、浙江瑞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金锦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一中英语高级教师刘洋四位全国一线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通过同台献课、说课评课、专题讲座、传播名师课改中的先进经验和课堂高效的教学模式,让本县观摩的教师切受感受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3. 甘肃省2013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校长论坛。论坛主题是:共谋教育发展,同筑友谊桥梁。省教育厅王嘉毅厅长讲话,兰州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乘致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施晓光《反思与重塑:“新课改”视域下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兰大附中校长王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寻求提高高考绩效的新途径》两场专题报告,理论前瞻,开启视野,受益匪浅。尤其对兰大附中的参观进一步体会到学校并不在于大,占地33亩的校园规模,在推动高色多样、优质发展及科技教育创新改革方面仍然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这对我们学校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4. 全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会议先安排观摩了灵台县四所中小学校,校校有特色,校校有亮点,校校有学习借鉴、为我所用的经验。灵台县小学、初中课改的扎实推进,支撑了高中课改的顺利开展,推动了高中质量的提升。灵台县教育发展的喜人景象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推广借鉴。大会之后的第二天上午,听取了省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省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白春永先生题为《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创建优秀学校的思考》和西北师大附中王文槐副校长题为《卓越从这里起飞》的专题报告,我敬佩专家的丰厚学养,更为他们的教育精神所感动,白校长72岁高龄,两个半小时的报告,身教重于言教,本身就是教育工作者的榜样。

二、多层次考察学习:为之心动

对市内5所重点学校的参观学习,收获不小,感慨良多。

华亭县倾全县财力,利用两年时间,将华亭一中整校搬迁,在西华建成占地230亩,投资2.4亿元,功能齐全,设施一流,配套齐备,功能分区科学合理的具有现代教育气息的标准化高中。2013年春季交付使用,整校迁入新校址。华亭一中2013年高考重本上线230多人,二本以上上线突破600人大关,摘取全市理科第一名的骄人佳绩,发展势头良好。新课程实施和新高考已初见成效,备战2014年的高考师生誓词赫然张贴在教学大楼面墙上。高三月考成绩醒目公布,高三学生没有星期六,只有星期日的概念。

华亭一中纯粹是一所华亭大学。各功能室配备齐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历史和地理两个情境活动室让人耳目一新。地理演示室有60座桌凳,教室正面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后面是中国地形和世界地形模型立体挂图,采取声光电控制,管理教师为我们演示讲解了东北河流三大水系和成昆铁路线的有关地理人文知识。各类地球仪和地理实物模具直观生动。教室屋顶安装有四季星空图和不同季节星座的构成,让人置身这样的环境中真正体会到上可知天文,下可识地理。

泾川一中投资800万元建成高标准塑胶体育场。看台、跑道、足球场、沙坑、铅球场地一应俱全,投资30万元建成小型室内体育馆,羽毛球、乒乓球和室内训练基本正常开展。

静宁一中投资5000万元建成省内中学一流体育馆。“更高、更快、更强”昭示静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正值静宁一中为纪念校庆日而准备的一年一度的艺术节节目彩排,各班在体育馆不同功能教室紧锣密鼓地准备献礼节目。

其给人的突出感受是:一是学生综合文明素质程度明显提高,让人刮目相看。学生见客人、来宾、老师鞠躬致意问好,学生的校服大约是一套80元的运动装,青春活泼,充满生气。二是高一学生都要学唱、会唱静宁一中校歌,爱校尊师教育从入校进门开始养成。三是校园文化氛围的浓厚。静宁一中有三样东西是其他学校所没有,而静宁一中独有的:一是文庙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体育馆全省独一无二;三是质量绝对优势,已经成为静宁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

平凉一中新课程的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让人进一步体会到这所百年老校的厚重实力,办学与时俱进的“高度”“长度”和“宽度”是全市内涵发展的样板。

灵台一中让人感到:一是浓厚的高考宣传氛围,标语气势夺人,成绩榜示内容全面丰富;二是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三是学生宿舍整洁、餐厅饭菜种类齐全,服务至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四是入校即学,入室即静在这所学校不是仅仅停留在墙壁励志语和一般性口号上,而是真正滋润在学生的心田,化作现实的求学上进行动。

三、心动不如行动:该做什么

1. 高标准编制学校建设发展规划。全县四大班子联席会议上县委陈书记提出加快县一中建设和发展步伐。教育局围绕建设教育强县的目标,高标准编制县一中建设发展规划,逐年实施改扩建工程,不断提高县一中的办学水平和层次。主管领导多次亲临实地现场指导、协调、解决学校西扩征地进展事宜。充分体现本届县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我校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战略眼光。

教育局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地指导学校考察联系设计单位,研究制定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目前,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承担编制的《庄浪一中校园规划》已完成平面图、鸟瞰图和单体设计图,学校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美观。

2. 提质增效,争先进位,高考无退路。备战2014年的高考是一场保卫战,攻坚战。艰难时期,关键年份,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精神,咬紧牙关,背水一战。为此,学校成立了高考备考领导小组,实行“三包三定”:包班级、包学科、包学生;定任务、定目标、定措施。广泛动员高三师生,积极营造高考氛围,用高考师生誓词点燃激情,开发潜能,全力以赴,直到成功。

上一篇:讲规矩守纪律演讲稿范文 下一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