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曼先生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07 16:06:44

沃尔曼先生的问题

沃尔曼先生的问题篇1

第二“红衣主教”

联盟历史最优秀的教练,根本不用争论,是“红衣主教”奥尔巴赫,也只能是“红衣主教”奥尔巴赫。也许球迷们还会喋喋不休拿菲尔・杰克逊出来说事儿,但这一类争论根本没有意义,杰克逊手上永远是王牌筹码,执教的球队中,不论六冠王公牛,还是三冠王湖人,都是云集了NBA最优秀的球员的顶级球队,即便距离而今最近的一次夺冠,科比・布莱恩特外加加索尔、拜纳姆双塔在手,也足够有翻天覆地的能量。奥尔巴赫则不同,老爷子执掌波士顿凯尔特人期间,波士顿不象洛杉矶那样坐拥大都市与美钞两大优势,主要依赖奥尔巴赫知人善用,他用来缔造王朝的绝大多数球员都是选秀后培养(其中不少于半数还是选秀时候不怎么被看好的菜鸟),这一份从草根挖掘黄金的底蕴就绝对能凌驾在菲尔・杰克逊之上。

截止到1982年雷德・霍尔兹曼退役,他取得的696胜,是历史上仅次于“红衣主教”奥尔巴赫938胜的第二胜场主帅,看看这一份惊人排名,就该知道霍尔兹曼的历史地位。

霍尔兹曼的起点相当低,最初接触执教岗位,源于他效力密尔沃基老鹰队(现老鹰队前身)的年头,当时的霍尔兹曼身兼球员与主帅两个职位,自然,这种匪夷所思的“兼职”在当代篮球根本找不到类似情况,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却有迹可循。在多数世人看来,霍尔兹曼着实不是当主教练的材料,他为老鹰队带来83胜120负的战绩,怎么看都没有优秀主帅的潜质。话得说回来,绝大多数顶级主帅,都有一段执教生涯刚开始阶段的蹒跚,除非极少数际遇极好的菜鸟主帅能遇到一支非常卓越的球队,方可能短时间内奠定自己的权威地位,否则跌跟头总是在所难免――该逻辑本身就存在不可破解性,试想一下,一支球员阵容基础极好的劲旅,没事儿换帅做什么?也就是说,通常来说菜鸟主帅接管一支劲旅的概率非常低,只有少数偶然事件可能促成此境况,譬如原主帅有点三灾六病被迫离职而球队总经理心急火燎之下又找不到合适的补丁人选,万般无奈之下随手抓一个助教团队的人物顶缸,心里打的算盘的是一结束赛季立刻再换一位资深主帅。偏生这一位过渡性主帅还执教到风生水起,这种情况下才可能诞生菜鸟主帅迅速走红的路线,可谁都想像得到,这谈何容易?诸多巧合得糅合在一起,还得菜鸟主帅有相当的才能方有可能顺水推舟。

言归正传,雷德・霍尔兹曼在老鹰队的“双重身份”并不稳当,他在1956―57赛季前33战输掉19场后,被丧失耐性的老鹰队勒令卷铺盖走人。这一次收拾行李回家种地的感觉显然不会有衣锦还乡的光鲜,霍兹曼的背影满是口水印迹,密尔沃基媒体与球迷都把他看作球队失利的罪人,而霍尔兹曼也在这一次心理打击中颇受创伤,他仍然热爱篮球事业,却对篮球主帅岗位敬而远之,因为霍尔兹曼已经了解到执教岗位的残酷,这一块篮球战术板拿在手里与握一块热炭没什么区别,每一次决断都可能让主帅走向欢呼,或者下岗。

大隐隐于市

就算不打球也不当主教练,霍尔兹曼也没可能离开篮球领域,这注定是他一辈子的职业,就如同无数篮球先驱一样,霍尔兹曼很小时候就知道,除了这一块篮球场,再也不会有第二块阵地值得自己挥洒汗水与智慧。赋闲的霍尔兹曼总算还有几分人脉,纽约尼克斯主帅安德鲁・勒万与其交厚,三言两语就说服尼克斯管理层给霍尔兹曼一份首席球探的工作。

那年头的球探,并不好做,没有互联网,没有视频,球探们得亲自到各个大学去观察分析每一位菜鸟的技战术特点,这就意味着偶然性存在以及预判性失误概率的提升。霍尔兹曼倒是非常喜欢这份工作,既能到处跑接触球员,又能施展他善于解构球员技术特点的专业技能,还不存在主帅那样动不动就可能失业的危机,于是乎,在这一个岗位上,霍尔兹曼任劳任怨一干就是十年。请读者们注意,请别把这十年看作霍尔兹曼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期。就是这十年,这令霍尔兹曼在纽约尼克斯形成相当不错的口碑,和对管理层日趋熟悉了解,更重要的是球员领域的信任感――霍尔兹曼担任的是首席球探职务,他的最重要工作就是为尼克斯考察菜鸟,随后写新秀分析报告给管理层并且给出自己的建议意见,由于他的力荐,尼克斯先后选取威利斯・里德与沃尔特・弗雷泽,别怀疑你的眼球,这里的威利斯・里德与沃尔特・弗雷泽就是日后1970、1973年为尼克斯夺冠立下卓越功勋的两大元老。这两个小伙子成为一线巨星后,对有着提携之恩的霍尔兹曼念念不忘,颇有几分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该伏笔将为霍尔兹曼上位执教作出重要准备。

1967年年底,尼克斯主帅迪克・马奎尔被解雇,球队总裁奈德・埃里森急切需要寻找一位能迅速搞定球队更衣室凝聚力而且熟悉整支球队文化氛围,还得有卓越比赛阅读能力的主帅接任,在听取球员们意见时,球队两位大佬威利斯・里德与沃尔特・弗雷泽不约而同写下雷德・霍尔兹曼的名字。1800年前,诸葛孔明与周公瑾不约而同在手掌写下“火”字,将“火烧赤壁”的死亡套索挂在曹孟德的脖子上;1800年后,威利斯・里德与沃尔特・弗雷泽不约而同在纸上写下雷德・霍尔兹曼,则把胜利的光环固定在了纽约麦迪逊。

奈德・埃里森总裁找霍兹曼谈工作,球队总裁奈德・埃里森毫不隐讳邀请霍尔兹曼就任主帅职位,霍尔兹曼也有几分犟脾气:我不干!提到霍尔兹曼的拒绝,理应不会是摆架子玩儿“三顾茅庐”的把戏,估计霍尔兹曼也没看过《三国演义》,没理由知道昔日卧龙岗三分天下的传奇,那霍尔兹曼缘何放弃扬名立万的机会呢?这里可能存在两大因素左右事态:第一,如同霍尔兹曼自己所表述的那样,他喜欢球探这一份工作,该理由站得住脚,因为霍尔兹曼喜欢篮球,在一个熟悉的工作岗位做了10年何苦换岗?第二,应该是霍尔兹曼不愿对外表述的背景,十年前密尔沃基老鹰执教失败,可能会给霍尔兹曼带来些许心理阴影,他可能不想再接触成王败寇的高风险岗位,希望安安静静做自己喜好而熟悉的球探工作。谁都想象得到,主帅岗位更容易获得名利,霍尔兹曼对名利没有欲望?对,一点没错,霍尔兹曼这位仁兄远远比嘴上挂着“禅宗”,手里拿着千万美元合同的杰克逊更有视金钱如粪土的觉悟,除了最基本的生活配置,他对物质欲望淡泊到透明的地步,一个段子可以说明问题:二十多年后,老迈的霍尔兹曼居住在纽约长岛,他并不缺钱,可霍尔兹曼居所电视机都是黑白的,他的衣柜只有一模一样的9件外套,能简朴到如此地步的人,如何会把名利放在眼中?

于是,尼克斯总裁奈德・埃里森开始漫长的思想工作,可霍尔兹曼何等强硬的脾气?老子就是不从!漫长的谈判口水开始滔滔不绝……

别不识抬举

中国京剧中,常见的一个场景,恶霸强抢民女后一脚把民女老夫踹倒在地,此时此刻,百分百的经典台词会从恶霸口中吐出“赫!不识抬举!”(还得拉长音)寥寥几个字,将欺男霸女的思维方式勾勒到惟妙惟肖。而在1967年年底,奈德・埃里森总裁就恨不得五花大绑把霍尔兹曼抓到主教练办公室再恶狠狠扇一个脑瓢接着补一句“赫!不识抬举!”。

这事儿该怎么说?纵观NBA历史,还没有过任何一位主帅继任者能像霍尔兹曼这样不识抬举,而且脾气又臭又硬,好话说尽不为所动。简短而言,奈德・埃里森磨破嘴皮子花费口水若干公斤后,霍尔兹曼就像得道神仙一般悠闲地回复一句:不从!时间长了,显然政委工作能力也不怎么优秀的奈德・埃里森终于暴走,他拿起了当权者最有利也是最简单的一件武器:胁迫。按照霍尔兹曼的回忆录描述:“当时,我接到了通知,告诉我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马上去主帅办公室报到,第二个选择是,自己收拾行李准备另外找饭碗。”

这一下,霍尔兹曼有点措手不及,他完全没想到事态会如此进行,没错,霍尔兹曼压根儿没打算当主帅,他老觉得一旦走上主帅岗位,某年某月某一日就可能在浑身臭烘烘的口水味道中凄惨离去,这不是霍尔兹曼想要的结果。逻辑的矛盾在于如果霍兹曼还“不识抬举”,估计连最后的挣扎都可能省略,埃里森先生的耐性差不多到头了,给出的态度是你要不就服从革命工作安排,要不就回家种地。

霍尔兹曼不想失业,他把篮球看作终身信仰,一辈子就希望为篮球事业付出,而霍尔兹曼更不想离开纽约,过去的十年,他已经在纽约建立了不错的生活人脉关系,能轻车熟路在纽约大街小巷出没。

最终结果就是――“不识抬举”的霍尔兹曼在埃里森恶狠狠踹了一脚之后恍然了解到自己没有其他选择,于是乎,一脸苦相的霍尔兹曼开始纽约的执教生涯。很多年后,人们会知道没有雷德・霍尔兹曼,尼克斯不会有1970、1973年的总冠军,也会知道,没有雷德・霍尔兹曼,威利斯・里德与沃尔特・弗雷泽不会有而今的历史地位,可在霍尔兹曼愁眉苦脸签工作合同时,他没想过如何冒进工作,脑子里面全都是如何不犯错误免得快速下岗,这不能不说是生活给篮球历史增添的一个相当可读的幽默,也是霍尔兹曼精采绝伦一辈子中,最有趣味性的一个桥段。

沃尔曼先生的问题篇2

关键词: 克里斯塔・沃尔夫 文学观 浪漫派

一、引言

克里斯塔・沃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作为一位持人本主义观点、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一直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工业文明的危机等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思考良多,思考结果在基本立场、个人感情和写作主张上和浪漫派都很接近。所以她很自然地成为重新评价浪漫派大军的一员,在理论和文学创作两方面都为浪漫派在前民主德国的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思想立场――对现代文明的怀疑

要讨论沃尔夫的文学观,就不得不先介绍这位女作家的生平。沃尔夫的童年在法西斯时期度过,青年时代又赶上社会主义建设,所以站在两个时代的交口,她有意识地整理她在纳粹时期的童年,这成为她最初写作的原动力(如小说《童年模式》)。整理记忆本来就是一个梳理经历、寻找自我的过程,这便是她提倡写作要“回归本心”(Zu-Sich-Selbst-Kommen)[1]的深层次心理原因。浪漫派回归内心、向内看的写作要求与沃尔夫的需要相吻合。

同时,沃尔夫的“回归本心”在更宏观的意义上指的是人类本身,指的是人要寻找自身的完整性。她在表述自己为何写作时说:“在我的写作中,当然流有恐惧和悲伤,恐惧着在工业社会中力量被分为有用和无用,以及人类抛弃无用的需要和愿望去追求有用之物,悲伤着着分离和截断的后果。今天艺术也许是唯一的号角,同时也是观望人类完整本性的唯一试验场。对于我来说,写作更是一种自我尝试。”[1]沃尔夫呼吁的,是重新寻找、塑造人的完整性,而这一完整性,必先建立在对理性、科学、技术、工业等文明进程里程碑的反思上面。这和浪漫派对工业化的恐惧和崇尚非理性的态度一致。启蒙开启了现代文明进程,所以由浪漫派观点反思启蒙问题自然成为沃尔夫思考的中心。

沃尔夫相信,要改变曾经的文明进程里程碑开始束缚人类的现实趋势,要实现人的自由,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国家完成。她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如果它还有意义而且把自己当回事的话――必须帮助让我们自己创造的器械和工具的使用人性化。但这就是说,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允许技术和经济沦为自身目的而最终毁灭。我坚信,这一未来的任务只能在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解决。”[1]

沃尔夫深怀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解放。她认为,真正的文学和社会主义之相同之处就在于: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文学任务就是:唤醒僵死的心灵,激发起人们的勇气,去实现梦想,找到自我。沃尔夫认为,在人还没有找到自己之前,他不能得到平静。由此可以看出,沃尔夫认为由启蒙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对现代文明的怀疑表明了她反思启蒙的立场,她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克服现代文明的弊病,实现人的全面自由。

三、文学主张――“主观真实性”

在文学主张上,沃尔夫对浪漫派的写作手法甚为推崇,她提倡的“主观真实性”(Subjektive Authentizitaet)的写作原则与浪漫派提倡主观主义、倡导写个人感受的观点不谋而合。“主观真实性”的写作原则也和沃尔夫的文学观紧密联系,即文学要帮助人实现自我;而要实现自我,就必须先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这就要求作家必须向内看,写对现实的主观感受。

“主观真实性”的文学主张对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反映论”发起了强烈冲击。传统的现实主义概念是以卢卡契的人道主义文学遗产观、规范的整体观和有机形式观为基础的现实主义认识论,具体表现在:“艺术作品应当用正确、成比例的方式反映决定所塑造这段生活的所有重要客观规律,使它本身显现为生活的整体。”[2]“反映论”将文艺功能界定为认识。沃尔夫的“主观真实性”反对这种机械地描写事物,反对按照给定的主题和文艺任务去塑造人物,她更强调文学活动中作家的主体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她认为,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与镜子和它所反射之物之间的关系不同,文学和现实是在作者的意识里相互融合的,所以,作者是极其重要的人。

“主观真实性”的写作原则就是:在写作中,作者介入材料和事件的重构;这样表现的真实不是不客观的,而是经过作家加工改造之后更加真实的。沃尔夫认为,评价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优劣的标准应该是文学的效果:能否感动人、震撼人。“至少从效果上可以知道,有一种效果指标:人们还是会被文学震撼、感动、影响。引起这种效果的,既不是‘生活本身’,又不是事实信息,而是真理”。[1]从这个意义上说,主观真实比“反映论”的呆板描写更能够激起读者的共鸣,因而更符合时代要求、更加成功。

四、文学创作的现实导火索――比尔曼事件

沃尔夫浪漫派文学观的具体创作体现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茫然无处》是她此时最为著名的小说,而比尔曼事件正是这部小说的现实导火索。

沃尔夫生于1929年,在二十岁时加入前民主德国共产党,六十岁时退党。这两个时间点耐人寻味,1949年是前民主德国成立之时,1989年是其分崩离析之日。沃尔夫人生中最鼎盛的年华与前民主德国同步,虽然有人质疑,但她在前民主德国时期曾与秘密警察的合作,在东德之后又抨击政府监视艺术家、限制文艺自由发展,有前后矛盾、虚伪之嫌,但是不可否认,沃尔夫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崇尚人类能在其中实现自由的社会。她希冀人能够发展得更为完善,而在此过程中社会能够给个体以帮助。作为作家,沃尔夫充满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写作要对社会发挥影响,通过创作,作家才能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为社会作出贡献。事实上,沃尔夫也一直满意自己的角色和作用,直至1976年比尔曼(Biermann)被开除国籍动摇了她的信念。1976年前民主德国作家比尔曼在西德境内的科隆发表言论,抨击社会体制,因此被开除国籍。当时,前民主德国的作家纷纷发表言论声援比尔曼,沃尔夫正是第一批在致社会公开信上签名的作家。这些作家随后都遭到各种惩处:拘禁、监视、处罚或者禁止出版作品等。沃尔夫也被解除了在作协中的职务,由此陷入了一场精神危机。她觉得自己从社会的主人变成了受排挤的边缘人,于是深深感受到了社会对个体的压抑和禁锢,以及个体的渺小无力。《茫然无处》的写作正是这次精神危机的直接产物。沃尔夫称:“《茫然无处》我写于1977年。这段时间我觉得有必要研究失败的前提,即对社会绝望与文学中的失败之间的关系。”[1]

沃尔夫这样回忆自己被边缘化后的感受:“1976年是我们文化政治发展中的一次转折,外部标志即是比尔曼被开除国籍。这导致不同领域的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文学工作者)的分化:一部分作家开始明白,他们自认为可以负责和正确的直接参与建设不再被需要了。我们曾经在民主德国生活,因为我们希望在那里工作、参与社会生活。完全地被抛入文学使个体陷入一种危机,一种生存的危机之中。所以我开始着手整理贡特罗德和克莱斯特的生平传记。”[1]由此可以看出,沃尔夫对浪漫派的关注在于追寻个体与社会的分裂如何而来,而这种分裂又何以影响到人的生存,尤其是如何影响人类中间最为敏感的知识分子。

显然,沃尔夫以浪漫派时代影射了前民主德国的社会状况。浪漫派时期是工业社会的起步期,而20世纪70年代的前民主德国已经步入工业社会,浪漫派时期已显端倪的弊端更加明显:从思想层面上说,工具理性和科技至上造成心脑失衡、人的心灵关怀受到忽视;从现实层面上说,物质大为丰富,而个体自由发展的空间却遭到限制、精神无所着落。由此可见,沃尔夫进行浪漫反思的现实基点就在于看到了两个时期的相似性,并以浪漫派时代讽喻前民主德国的社会弊端。

五、结语

从思想立场、文学主张和作品实践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沃尔夫的文学观和文学创作和浪漫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对浪漫派的接受和重新评价是克里斯塔・沃尔夫文学之路的重要关口,由此丰富了沃尔夫的文学思维,构建了她的作品王国。

参考文献:

[1]Christa Wolf.Die Dimension des Autors[M].Band I,2.Aufl.,Berlin,Weimar,1989.

[2]Wolfgang Beutin;Klaus Ehlert;Wolfgang Emmerich(Hrsg.)[M].Deutsche Literaturgeschichte,Stuttgart,1979.

沃尔曼先生的问题篇3

但不是谁都能够遭遇英雄辈出的年代。在最初报名参加今年选秀的144名美国本土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球员中,NBA的球探们已很难找出真正出类拔萃的人物。尤其是在令美国人趋之若鹜的“中国龙”姚明和本土黑人后卫杰森威廉姆斯退出选秀之后,没有人还能说清谁才是众望所归的状元秀。不论是经过NCAA锤炼的球员还是那些充满梦想的高中生,都不具备足够的实力令选择他们的球队产生质变。

自1980年以来,每到一个10年的中段,选秀中就会出现大批耀眼的明星;而在每两个10年之交时,选秀中便星光黯淡,这已成为NBA选秀的规律。奥拉朱旺、乔丹、巴克利、斯托克顿、尤因、马龙、穆林这些巨星都在1984和1985年进入NBA,从此构筑出一个辉煌的年代;随后在1994到1996年间,大狗罗宾逊、杰森基德、格兰特希尔、艾弗森、科比、马布里、阿伦相继出现,成为21世纪NBA的代表。与他们相对,1980年的状元乔卡罗尔、1981年的状元马克阿圭尔、1989年的状元埃利森、1990年的状元拉里约翰逊、2000年的状元马丁几乎渺不可闻。

从二十年之前开始,斯特恩开始向人们推荐了体育界最好的一个表演。能够让我们看到那些令人尊敬的总经理,为了一个抽签的结果而像个小孩子一样兴奋,就好像赢了一次博上全部身家的一样。

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中奖者一样,能够获得头号选秀权的人会为了自己的幸运而不知所措。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幸运,能够在靠前的选秀位置上得到尤因,奥尼尔这样的选手。奥拉沃坎迪这样的水货状元也经常出现。

选中奥尼尔,带来的是总冠军。选中夸梅・布朗,带来的则会是永远的嘲讽。下面让我们看看NBA历史上的水货状元。

1989年首轮状元秀 佩维斯・科里森

在那个时候,挑选科里森几乎是一件不需要思考的事情。这位号称永远都不会紧张的球员带领着他的大学球队拿到了1986年的冠军,而且成为了整个比赛中最为耀眼的球员。但是在进入NBA之后,伤病却一直困扰着科里森。他在国王队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首个赛季就是在伤病名单上度过的,仅仅打了34场比赛。在一个赛季之后,国王队将科里森交换到了华盛顿,他在1991-1992赛季平均每场拿到了20分和11.2个篮板,成为了进步最快球员。但是在那之后,他的状态又急剧下滑。最后在科里森的11个NBA赛季中,他缺阵了超过400场比赛,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1990年状元 德里克・科尔曼

2000年夏天,德里克・科尔曼从裤兜里抽出一张百元大钞,那是一笔微不足道的罚款。对科尔曼这样的有钱人来说,100美元算不了什么,这位1990年的新秀状元依然是夏洛特黄蜂的主力大前锋,当时他的球队刚刚在季后赛第一轮中被76人淘汰,但那不会影响他的收入。

第36区法院的约翰・佩里法官接过那张绿票子,确认它是干燥的。38岁的科尔曼依然矢口否认自己曾在底特律的一家餐厅当众小便,但当时的目击证人不下数十个。这100美元并不是科尔曼接受的惟一惩罚,此前另一位法官还勒令他必须为底特律的贫困儿童开办免费篮球训练营,外加半年缓刑。

NBA球员犯事已不是新闻,但科尔曼犯事的方式却算是最有创意的之一,在此之前,还不曾有哪个身高2.08米的黑汉在一家高档餐厅里当众方便。一年后科尔曼被换至费城后,曾在无意中哀叹道:“真不幸,在现代社会里我无法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科尔曼说的是自己的球员身份带来的诸多不便,但他的话完全可以被曲解。在15年的NBA生涯中,科尔曼曾因酒后驾车、行为不检、非法侵入、故意伤人等种种罪名惹上是非,而1999年8月7日凌晨的“小便事件”注定是其中的华彩乐章。

位于兰多夫街1435号的芭蕾餐厅是一家高档的意大利餐厅,据该餐厅的经理拉尔夫・阿波尼回忆,科尔曼是与轻量级拳手托马斯・赫恩斯和当时的步行者后卫杰伦・罗斯一道到餐厅就餐的。这三个底特律同乡喝了不少龙舌兰酒,当醉醺醺的科尔曼要求再来一瓶时,侍者有礼貌地拒绝了他。

接下来的故事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来自阿波尼、所有在场的侍者和顾客,他们向警方宣称科尔曼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朝餐厅的西南角走去。在那里,科尔曼停住脚步开始小便,尿液在餐厅的高档木地板上四处流淌。芭蕾餐厅报了警,并要求科尔曼赔偿2.5万美元。

“我怎么会做那种荒唐事?”科尔曼事后说,与他在一起的赫恩斯和罗斯也替他分辩,称科尔曼当时把一杯酒泼在裤子上,他只是想站起来擦裤子。负责调查这一事件的本尼・拿破仑警长回忆道,科尔曼在接受警方的现场询问后,就与同伴跳上自己的本特利敞篷车扬长而去,正在为这桩咄咄怪事暗笑的警察竟忘了因酒后驾驶给他开罚单。

在近一年的调查和审判后,科尔曼终于招架不住了,他委托自己的律师詹姆斯・芬博格向法院宣称自己“记不得当时发生了什么”,并表示对芭蕾餐厅的指控放弃答辩。不过芬博格也对法庭的判罚尺度提出了异议,他声称科尔曼刚在社区服务中掏出20万美元,为哈金斯中学翻修了篮球场和网球场,因此对他的处罚应酌情减轻。

科尔曼的放弃答辩无异于认罪,4年后他回到自己的成名之地底特律,还以38岁“高龄”卷入去年11月奥本山宫那场轰轰烈烈的群殴,并被联盟停赛一场。直到1月5日被活塞放弃,科尔曼只为家乡球队打了5场比赛,他留给这座城市的更多回忆,还是那个当众解裤子撒尿的恶汉。

1994年 格伦・洛宾逊

总决赛首战后,当所有马刺球员在更衣室里疯狂庆祝时,有一个人在角落里默默地做着祷告,他不愿去破坏欢乐的气氛,而队友们也不愿打扰他―――所有人都知道,失去母亲是怎样的痛苦。

这位球员就是“大狗”格伦・罗宾逊,他是1994年的状元秀,在NBA的11年,他平均每场能得20.7分,曾两次入选全明星阵容,今年4月4日,他以自由球员的身份加盟马刺,曾经的全明星现在不过是马刺的板凳球员。

对于“大狗”来说,本赛季很不顺利。上赛季,他场均得到16.6分,是76人的二号得分手,去年夏天的训练,罗宾逊非常努力,奥布莱恩在76人上任之初,对他也非常赏识,还说大狗是训练营中的MVP.不过,因为肘部和脚踝受伤,罗宾逊错过了几次训练,因此与奥布莱恩发生了争吵,并被长久地列入伤病名单。今年2月24日,76人把他换到黄蜂,一周之后,他被黄蜂裁员。

“我一生只热爱两件事,一是打球,一是我的母亲。”这是罗宾逊在加盟马刺后,对波波维奇的告白。他知道自己在马刺不可能每场打30分钟,但他愿意为自己的第一枚戒指奋斗。“大狗”非常努力,队友布伦特・巴里说:“他非常职业,不用教练说他就能知道该做什么,他是真的在为总冠军奋斗。”

就在此时,更大的不幸向他袭来,罗宾逊只比他大16岁的母亲克里斯汀・布里奇曼,被查出身患深度肺癌。那之后,队友们在罗宾逊的脸上,就没有看到过笑容。

克里斯汀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即使是在与癌症战斗时,她也知道自己的儿子真正需要什么。罗宾逊回忆道:“就在她去世前一天,妈妈让我回到球队,她不想让我错过任何比赛。

在母亲的恳求下,“大狗”直接飞往西雅图,参加了和超音速的第六场系列赛。但赛后仅一天,克里斯汀不幸去世,在母亲的葬礼上,罗宾逊发誓,一定要拿到NBA的总冠军。所有人都对他深表同情,活塞的“标准人”哈姆是罗宾逊的大学校友,他说:“我告诉格伦,如果克里斯汀能在天堂上看到比赛,她一定会为儿子的表现而骄傲。”

“大狗”会用一枚总冠军戒指结束悲苦的一年吗?这还是一个疑问,不过他说:“我是在为妈妈打每场比赛,上帝保佑她的灵魂。每当走进球馆时,我都会想起她。”

1995年 乔・史密斯

在效力雄鹿之前,乔・史密斯曾经无限忠诚的向往着明尼苏达森林狼。史密斯也曾因为非法合同被迫离开森林狼队一个赛季后重新归队。但森林狼还是和他续约,新合同为6年3400万美元。这也用完了森林狼队450万美元的工资帽余额。

史密斯当年年满26岁,曾效力于活塞队,平均每场比赛得到12.3分和7.1个篮板球,两项数据均名列活塞队第2位。

身高6英尺10的史密斯1994年从马里兰大学毕业后被金州勇士队选中,1995-1997赛季效力于勇士队,1997-1998赛季效力于费城76人队,1998-2000年的2个赛季效力于森林狼队,但在2000年10月因为NBA认定他和森林狼队的合同违法被迫离开森林狼队。森林狼队也被罚款300万美元,并被剥夺5个首轮选秀权,其中1个后来被还给森林狼队。森林狼队老板格莱恩・泰勒禁赛期9月才到期,另一位老板麦克黑尔完成7个月的禁赛返回球队。

史密斯在勇士队的第2个赛季即1996-1997赛季平均每场比赛得到职业生涯最高分18.7分,但1999-2000赛季在森林狼队时平均每场比赛只得到9.9分。

1998年 奥拉沃坎迪

2003年7月当他的经纪人通知他即将成为明尼苏达森林狼队一员时,迈克尔・奥拉沃坎迪只能想到凯文・加内特。当提到森林狼队的时候,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他。毕竟,“KG”就是球队的特权人物,是球队“最大的门票保证,”也是森林狼队的核心和灵魂。

奥拉沃坎迪将他本赛季早期的某些成功归功于他的总经理和导师麦克海尔。“他对我的影响很大。麦克海尔传授给我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发挥了作用。我们的总经理能够每天穿着短裤在球场上指导我们,实在是好极了,大多数的总经理并不会这样做。”今年2月奥拉沃坎迪对他的左膝做了手术,今年夏天还还和麦克海尔一起训练了两天。但是到9月份时,奥拉沃坎迪仍然觉得膝盖疼痛,所以在常规赛开始前他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实际上他错过了森林狼队的整个季前训练营。奥拉沃坎迪每天都和麦克海尔一起单独训练,在10月29日常规赛开打之前,他总共只和全队合练了三次。过去的经历证明了身高7英尺,体重270磅的奥拉沃坎迪并不是一个容易受伤的球员。在效力快船队的前四个赛季里,奥洛沃坎迪总共只缺席了9场比赛。但是一年前他的膝盖出了问题并且始终没有百分之百的康复。“伤病已经耗尽了我的耐心,但是有耐心也是一种美德,”奥洛沃坎迪说。“我必须忍耐。我想这样做让我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受伤,因为我非常自信我作为一个篮球运动员的能力。”

30岁的奥拉沃坎迪在效力快船队五年期间总共打了323场比赛,他对自己和队友们为球队作出的贡献感到骄傲。在这323场比赛中,奥洛沃坎迪平均每场上场30.4分钟,得到9.9分8个篮板1.6次盖帽。很明显奥洛沃坎迪还没有发挥出状元秀应该拥有的潜能,而大多数的大个球员并没有花费几年时间就做到了这一点。“在我效力快船队的第一年,我们经常取得胜利,感觉非常自信,”奥洛沃坎迪说。“我们的防守特别好,我们的进攻也组织的非常犀利。但到我在快船队的最后一年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球队在谁要留下,谁要走人这些问题上出现了混乱。进入上个赛季时,我表示我们能够赢得任何一场比赛,我有这样的想法,而且我也觉得有这样的想法非常重要。你必须拥有精神上的支撑。我从来没有在一场比赛前有过我们将会输球的想法。从来没有过,我想这就是我自己给自己的好东西。”

现在他周围的环境完全变了,附近没有大海,只有10000个小湖,没有赛季期间的海滩放松,只有划船和凿冰钓鱼。从阳光充足的加利福尼亚到冰天雪地的明尼苏达,这种地理上的变化几乎和球场上的人员变化同样巨大。在内线奥洛沃坎迪总是守在加内特侧翼,斯普雷维尔在他旁边,卡塞尔组织全队进攻。无论他向那看,都是全明星级的球员。“这里拥有更出色的球员,”奥洛沃坎迪说。“今年球队换来了几个重要的球员,包括我,斯普雷维尔和卡塞尔。你看看我们周围的队友,看看我们这些球员具有的能力,就会感受到一些必须获胜的压力。能在一支过去三四个赛季每年都能赢下50场比赛的球队效力非常让人高兴。现在我们必须越过那个障碍,成功走出季后赛第一轮。这就是我觉得自己对球队最有价值的地方。”和森林狼队以前的中锋内斯特洛维奇相比,奥拉沃坎迪并未感到有压力。“内斯特洛维奇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球员;这种比较不会影响我。我给予他最好的祝愿,我关注的只是这支球队。唯一一次我需要关注他的时候就是我们打马刺队的时候。”

同样地,奥拉沃坎迪也没有感觉到状元秀带给他的压力。“我不会考虑这种压力。我明白这是加内特的球队。我能作出贡献,让球队走上胜利之路。对于我个人,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耐心和健康。”

2001年夸梅・布朗

树挪死,人挪活。5年前,一个名字叫做杰梅因・奥尼尔青年通过转会成功的上演了乌鸦变凤凰的奇迹。5年后,同样的奇迹是否可以在同样富有天赋夸梅・布朗身上上演,这的确值得人们期待。5年是一个转折点,布朗在奇才度过了极度失意的4年,第五年,改变了环境的他如果再不能打出像样的比赛,那么等待他的只有平庸的人生。

夸梅・布朗虽然被人们戴上了“水货状元”的帽子,但在他离开奇才队的时候,还是受到了哄抢,尼克斯、火箭和湖人都对他表示出了浓厚兴趣。毕竟,他才只有23岁,相当于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球员,而他在这四年中经历的锻炼绝非大学联赛可比。但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球队都看好了布朗过人的身体素质与篮球天赋,他们仍然相信他还是那块未能雕磨出来的璞玉。

与杰梅因・奥尼尔相比,人们会发现二者是如此的相似,无论身体条件还是技术特点,乃至就连当初的那股高中生球员特有的青涩都宛如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1996年,小奥尼尔在第17顺位被开拓者队选中,之后他声称如果自己再等上一年加盟,那么1997年的新秀状元将不会是邓肯;2001年,夸梅・布朗也说过这样的傻话,他信誓旦旦的对飞人陛下说:“乔丹先生,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如今,这句话成为了笑柄;2000年,小奥尼尔因为得不到上场时间决议离开开拓者,来到印第安纳打天下;2005年,夸梅・布朗也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同奇才教练埃迪・乔丹矛盾重重,甚至拒绝参加球队的训练,在奇才重返季后赛的当口,被球队禁赛;2002年,小奥尼尔终于打出水准,成为全明星球员;2007年,夸梅・布朗……

高中生球员的青涩,的确是联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其背后蕴含的巨大潜能还是会令众多球队铤而走险。

时至今日,人们不禁怀疑,难道布朗真的是联盟历史上最大的“水货状元”么?那么他又如何能入得了乔丹的法眼,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高中生状元?其实,夸梅・布朗的确拥有良好的篮球天赋,但只因为他的技术过于“全面”,而缺少了特点。再有,他从奇才队开始成长,球队的教练团的记忆中难免会留下他当年“幼稚”的回忆,会多机会布朗在无缘无故中便丧失掉了,再加上自己的不够成熟,导致了矛盾激化,恶性循环,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换个环境,对布朗来说也许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成功培养了科比这样高中生球员的湖人队。

布朗清楚有无数人在背后指责他,说他是“历史上最差的状元新秀”,和他一样难受的还有他的母亲。从小家境贫苦的布朗是由母亲乔伊斯一手带大的,而且布朗有7个兄弟姐妹,为了能给小夸梅・布朗买一只篮球,乔伊斯甚至在圣诞夜还出去给富人家做清洁工。在夸梅・布朗当选状元秀的那天晚上,他紧紧地抱住了自己的母亲,“我会证明给你看,你的儿子是最棒的!”乔伊斯的眼泪滑落到了布朗那套崭新的西服上,他相信他和家人的幸福生活都将很快到来。布朗的那句话在今天听起来真的有些难受,布朗一直都想做到最好,而且也一直很努力,可惜他始终都让人感觉欠缺了些什么。当然,布朗也为乔丹而感到愧疚,他知道很多人都将责任归咎给了乔丹,因为是他钦点自己成为状元秀的。“我只想说,我没有做到最好,我想我让他失望了。”和很多年轻的球员一样,他们一直都把伟大的乔丹视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布朗也不例外,他还把自己和乔丹一起晚餐的那件事情记到了自己的日记里。

相比坎普、加内特等之前的高中生球员,伴随布朗成长的更多是怀疑和否定。这也难怪,谁让他是第一个当选状元秀的高中生呢?

不过布朗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历史上最差的状元秀,至于别人怎么评价,他管不着,但至少布朗从来不会这样看不起自己。“我一直都在努力地证明自己,”布朗说:“可是伤病一直都困扰着我,我想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发挥。”

这话倒确实不假,布朗的右腿膝盖、大脚趾都受过伤,而且还不轻。对于一个内线球员来说,腿伤是致命的,如果下肢力量欠缺,那意味着在篮下将难以立足。但如果把伤病拿出来作为自己能力的挡箭牌,布朗的话或多或少让人觉得他是在逃避。

回顾联盟历史上最近十来年的状元秀,只有布朗和现森林狼的奥洛沃坎迪能背上这“史上最差状元秀”的称号,除此之外,别无他人。“大狗”罗宾逊、乔・史密斯虽然已经江河日下,但至少他们有过让人信服的过去,这一点,夸梅・布朗和奥洛沃坎迪从来不曾拥有。

乔丹在几年前还一直为布朗撑腰,“夸梅需要的是时间,他身体条件很好,而且也很努力。”可是,现在看起来,乔丹更像是在为自己曾经的举动圆场,毕竟布朗是乔丹自己相中的状元秀,即便华盛顿的球迷不责怪他,他自己也会觉得难堪。好在布朗并不是那种死要面子说大话的人,能力不行,他选择沉默,让别人尽量不将目光放到自己的身上。他不像奥洛沃坎迪那样嚷嚷“自己是天才,是射手,要队友将球交给自己”,他知道这样会让人对他更加反感。只有在接受一些媒体的专访时,布朗才愿意说些什么。在去年夏天,当奇才宣布安托万・贾米森将加盟球队时,布朗说:“我知道自己将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球队希望能有更大的进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可惜,布朗还是未能如愿,奇才一天一天在进步,可他自己却依旧稳坐着场边的冷板凳,相信他自己也不愿意将这些归咎为是伤病的影响,但除此之外,他还能找到什么理由呢?谁愿意说自己就是历史上最差劲的状元秀呢?而谁又愿意一上场就遭到主队球迷的嘘声呢?

其实,是不是联盟史上最烂的状元对于如今的夸梅・布朗来说,似乎已经显得并不是最重要了。现在摆在布朗面前的是,他必须坚强起来,证明给别人看。

在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三岁看老”,布朗虽然不是三岁的孩子,但在他进盟已经第四个赛季的时候,他还没有改变自己“低能”的模样,没法不让人觉得心灰意冷。上赛季布朗的表现只是比自己的菜鸟赛季好了一些,无论是得分还是篮板,这名历史上的第一个高中生状元都在退步。

由于上本赛季奇才得到了前小牛的全能前锋贾米森,这更让布朗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在他受伤期间,埃迪・乔丹总是让贾米森顶到原本属于他的大前锋位置上去,协助休斯和阿里纳斯两人进攻得分,同时贾米森场均8.7个篮板也给了中锋海伍德强有力的支援,这让奇才的攻守都变得相对均衡。等到布朗伤愈复出,他也只能给贾米森或者海伍德打替补,而且经常是出现在一些“垃圾时间”里。

沃尔曼先生的问题篇4

德国,一个本不应该被忽视的电影国度。这里曾是表现主义风格的发源地,“乌发”(UFA)电影公司享誉全球;这里曾诞生过弗立茨・朗、恩斯特・刘别谦、比利・怀德等多位电影巨匠,对民族电影的起步和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缔造贡献殊甚。二战后,作为战败国,德国被同盟国联合管制,民族电影工业也在战火中丧失殆尽。即便如此,六七十年代,“新德国电影”和赫尔佐格、法斯宾德、施隆多夫、文德斯为首的一批天之骄子还是让我们目睹了日耳曼电影传统迸发的能量。但是好景不长,进入90年代,德国电影再一次陷入沉寂,市场完全被美国好莱坞控制。在这个紧要关头,三十出头的导演汤姆・泰克沃的浮现便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德国目前唯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青年导演,面对振兴民族电影的重任,他肩上的担子可真是不轻。

少年老成:“非学院派”新贵的崛起

泰克沃1965年生于德国的乌伯塔尔,据说,动画片《彼得・潘》(Peter Pan,1953)是他幼年接触的第一部电影。当时,一个梦想在他心中油然而生:“如果我也能创造一个彼得・潘那样的神奇世界该多少好啊!”这个幼时的梦想,对他一直影响至今。《彼得・潘》中梦幻的、天真的场景使他深深着迷,意大利电影大师维托里奥・德・西卡的《米兰的奇迹》(Miracle in Milan,1951)同样让他感触颇深。9岁时观看《金刚》(King Kong,1933)是另一次重要的观影体验,当时的泰克沃便意识到,“电影只不过是人造的玩意罢了”。同时,这部影片开始让他对恐怖类型产生了兴趣,包括詹姆斯・维尔的《弗兰肯斯坦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和约翰・卡彭特的《万圣节》(Halloween,1978)在内的一批恐怖片成为他最好的电影入门教科书,并陪伴他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期。

11岁时,泰克沃便开始拍摄超8电影。他承认,这在当时纯粹是一种粉丝式的狂热心理驱使,完全以重拍自己喜欢的影片为主。由于缺乏独创性,泰克沃很长时期内得不到任何资助。尽管如此,他在中学期间还是锲而不舍地拍摄此类影片。后来,一次造访柏林的旅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和自己家乡相比起来,那里简直就是电影的天堂。每天晚上,泰克沃都会从租赁店抱回一堆电影经典,如饥似渴地观看学习。不过,观影打下的良好基础似乎并没有对他从事专业学习起到什么作用。中学毕业后,他几乎申请遍了所有的欧洲电影学校,均以失败而告终。无奈之间,他又去了柏林,在影院寻觅到一个电影放映员的工作。或许,这也是一个接触电影的好窗口。

1987年,野心勃勃的泰克沃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创建Moviemento电影公司。同时,他开始钻研电影剧本,并为电视台采访、拍摄了很多德国著名导演。这些人都是他崇拜的偶像,从他们的身上,泰克沃看到了作为电影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与风度。但是,泰克沃拍摄自己电影的愿望却迟迟没有实现,直到某日他遇到了制片人罗莎・冯・布劳恩海姆。布劳恩海姆强烈地建议泰克沃从恐怖类型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拍摄自己的影片(这和法国新浪潮的电影作者们是何等地相似!)。譬如,她提议泰克沃用一种夸张的方式记录下他和自己女朋友的争吵,并以此拍成一部短片。果真,不久之后,一部名为《因为》(Because,1990)的影片诞生了,并获邀参加了巴伐利亚北部的豪弗电影节(Hof Film Festival)。这是泰克沃第一次携作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影片获得了观众的笑声和赞许,也成为了泰克沃电影事业中的分水岭。

为了传达一种强烈的个人真实,同时也是对形式实验的挑战(现在他依然如此),泰克沃拍摄了另一部短片《尾声》(Epilog,1992)。不料,不仅反响寥寥,还让他背了一屁股的债。从今天的角度看,这次失败仍有它的意义――泰克沃和他的摄影搭档弗兰克・格雷布由此获得了重要的技术体验。不久,泰克沃获得了媒体巨头德国公共电视传播公司(ZDF)的资助,这也使得他得以拍摄自己的第一部长片《致命玛丽亚》(Deadly Maria,1993)。这部电视电影还是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恐怖片对他的影响,但是泰克沃把故事改造成了一出浪漫情节剧。与众不同的故事和鲜明的视觉风格一时间在业内掀起波澜。尽管公众对这个小伙子还是知之不多,但是许多电影节的评委已经牢牢地锁定了泰克沃。最终,《致命玛丽亚》在超过100个电影节上放映,并在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甚至巴西的电影院中上映。对于一部电视电影来说,这显然是一次十分不错的肯定。

《罗拉快跑》:读图时代的里程碑

1990年参加豪弗电影节时,泰克沃结识了史蒂芬・阿丹特,当时此人也在柏林拍摄自己的影片。后来,两人又先后借助ZDF的资金进行长片创作,相同的创作经历让他们很快成了好友。1994年,他们俩伙同沃尔夫冈・贝克尔(《再见列宁》的导演)、瑞士出生的导演/演员丹尼・利维创建了新的电影公司X Filme Creative Pool。这个公司后来拍摄了泰克沃迄今为止的很多重要作品,譬如《罗拉快跑》(Run, Lola, Run,1998)、《公主与武士》(The Princess and the Warrior,1999)和《天堂》(Heaven,2002)等等。公司最大限度地为保障导演的个人意志,并为其提供资金担保。于是,这批导演被称为德国影坛的“X一代”导演,泰克沃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早在拍摄《因为》的时候,泰克沃便经常思索一个问题:一次小小的偶然性与因缘际会,能否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甚至是生存或死亡?这个想法,最终引导他拍摄了成名作《罗拉快跑》。这部颇具实验风格的电影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巨大轰动,并成为了多元媒介时代影像生产的新的里程碑。我们甚至可以在此妄下断言:《罗拉快跑》多方面的革新意义将注定使其成为泰克沃此生最伟大的作品。

《罗拉快跑》的故事说起来十分简单:参与贩毒的男友曼尼将黑帮老大的钱无意间弄丢,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罗拉为了拯救男友,必须在20分钟之内搞到10万马克,她到底能不能成功呢?故事分为3个平行段落进行讲述:①劳拉没有借到钱,与曼尼抢劫超市,自己最终被警察击毙;②劳拉没借到钱,在父亲银行抢到钱,曼尼被车撞死;③罗拉赢钱,曼尼幸运地找回钱袋,两人成为富翁。这三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样的,罗拉扔下电话,飞快地下楼,奔跑着去找钱。只是由于一些偶然性的出现(比如罗拉在楼道里被狗吓绊了一跤,抑或是碰上了婴儿车耽误了一点点时间),造成了结局的截然不同。这和泰克沃最原初的思考是完全吻合的:一丁点的时间错位改变了人的一生。

如果影片仅仅如此,也许算不上新鲜,因为类似这种叙事不乏前例:从早期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盲打误撞》(1981)到韦家辉在《一个字头的诞生》(1997)中都给与了十分精彩纯熟的阐释,而和《罗拉快跑》几乎同时诞生的英国影片《滑动门》(Sliding Doors,1998)更是与之惊人地相似。但《罗拉快跑》的超越之处,在于泰克沃真正整合了多样的媒介形式,从而在本质上改变了电影的本性。从叙事上看,影片就像是一出RPG闯关游戏,当“Game Over”屡屡不幸降临时,主人公罗拉又会毫不气馁地拨倒一切时空顺序,从头再来,直至最后赚到十万马克,胜利通关。同时,泰克沃在影片多处使用呆照快速切换,用来传达人物未来命运的丰富信息。此外,动画、磁带录像、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也被泰克沃一股脑地穿插在一起,对此他表示:“我的宗旨是给影片的每一个层面以特定的美学界定。例如闪回的场景总是用黑白胶片,因为周围的世界随时会因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带有人为的假定性;至于劳拉和曼尼在场的现实世界,则用35mm胶片。”

《罗拉快跑》制作花费了350万马克,可它仅仅在美国就拿下了730万美元的票房。IMDB网站有报道称:“电影院仿佛变成了一个‘迪斯科舞场’。新一代的美国孩子,他们不是坐在座位上,而是站在座位前。他们在纷繁快速的影像和剧烈激荡的音乐中与《罗拉快跑》共振。”这是真正读图时代的先锋作品,是游戏、广告、动画、电视、照像揉合而生的新影像语言。看看罗拉的形象:绿裤子、蓝上衣、红头发。特征突出、色彩鲜艳、对比鲜明,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愉悦,不正是广告卡通人物的真实再现吗?然而,正是这个虚拟的人物,负载了当代都市人的普遍情感。正如泰克沃所言:“这部片子的地点可以轻易地设在北京、赫尔辛基甚或是纽约,但唯一会改变的只有背景,非关情感的轻重。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像罗拉。”

《香水》:徐四金与谋杀案的奥秘

《罗拉快跑》诞生后,很多影评家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其中,很多影迷和论述都注意到了《罗拉快跑》与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盲打误撞》精神内核的一致性。当然,泰克沃的原意也许仅仅是在一个游戏/广告的层面阐释人物,而并非想将故事上升到一个抽象哲学的层面。但是,不期然的是,“电影哲学家”基耶斯洛夫斯基竟然主动“找上门来”。这位执导过《十诫》《两生花》《三色:蓝》等诸多重要作品的大师,原本在1994年拍竣《三色:红》后宣布息影。后来又耐不住寂寞,创作了以《天堂》《地狱》《炼狱》为名的“神曲”三部曲。1996年3月,大师在华沙去世,但“神曲”三部曲的拍摄并未随之终止。2002年,泰克沃接拍《天堂》;2005年,波黑导演丹尼斯・丹诺维奇(《无主之地》导演)接拍《地狱》,这些均是对基氏的致敬之作。

《天堂》上映后,评论众口不一,争论的焦点在于泰克沃是否延续了基氏原作的精神。其实,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而若想在一部作品中丝毫不留下自己的印迹,更是件不靠谱的事。此后,泰克沃在三年时间里只拍摄了一部短片《真实》(True,2004),娜塔丽・波特曼应邀主演,影片在2006年被收录到名为《巴黎,我爱你》的合集中,这是由22位国际导演共同创作献给巴黎的礼物。其余时间,泰克沃潜心投入到古装巨片《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的筹拍工作中来。影片史无前例地投入5000万欧元巨资,这是迄今德国国内耗资最大的影片。

《香水》改编自德国当代文坛巨擎帕克里克・聚斯金德的同名作品。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此书时,特别给作者译了一个颇有中国味的名字:徐四金。徐四金1985年推出该书后,震动欧洲文坛,大卖1500万册。书中离奇的故事,扭曲的人性,美妙的细节让读者手不释卷,而电影制片人更是挤破了头想获得小说的改编权。不过,所有人都吃了闭门羹,因为徐四金本人根本就没打算出售。直到2001年,制片人伯恩德・艾辛格千辛万苦才说服了徐四金,以1000万欧元的惊人高价拿下了电影改编权。这之后,无数导演从艾辛格面前走过,马丁・斯科塞斯、米洛斯・福尔曼、蒂姆・波顿、雷德利・斯科特……相比之下,资历尚浅但冲劲十足的泰克沃的出现,让导演的人选最终有了着落。

沃尔曼先生的问题篇5

他成为2010―11赛季年度最佳新秀的最大热门

但他也将遭到另一位留级状元的挑战

布雷克・格里芬,因伤留级的2009届状元

两位状元将在新赛季一决高下决定新人王的归属。

格里芬,沃尔无疑都是天纵奇才,在两届选秀大会上,他们都是无可争议的头号球星,早早预订了状元位置。

叱咤风云

格里芬在2009年选秀大会上的风头,恐怕比新科状元沃尔更为强劲原因倒也简单,他比沃尔来头更大,拿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篮球运动员能拿到的所有奖项。

格里芬大学时期就读于俄克拉荷马大学,大一时期正逢罗斯、比斯利称王称霸,菜鸟时期格里芬场均14.7分9.1个篮板可圈可点。第二年格里芬便开始了他的统治,赛季伊始他在连续6场比赛中上演极其火爆的演出;首战11投9中得到24分18个篮板次战20分19个篮板6次抢断;之后四场比赛分别揽下25分21个篮板、35分21个篮板,32分15个篮板、18分21个篮板。格里芬让俄克拉荷马球迷如痴如醉,他的强势演出让俄克拉荷马大学男篮以12连胜开局。

格里芬大学时期代表作发生在2009年2月14日对阵德克萨斯理工大学,这场比赛格里芬出战31分钟22投16中,罚球10投8中得到40分23个篮板,这是他在大学时期第一次得分超过40分,同时创下了得分和篮板之最成为校史第三位能在单场砍下40+20个篮板的球员 前两位分别是威曼・迪斯戴尔(迪斯戴尔同时也是著名的爵士音乐专业人士,入选过爵士乐名人堂,2009年因患癌症逝世)和埃尔文・亚当斯。对手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教练帕特奈特在赛后说:“你们看过电影《终结者》吧?这个小孩有点像,他在球场上没什么面部表情,他只是打球,然后把每个对手都当做沙拉・康纳《终结者》中机器人的追杀对象)他只是接管比赛,把对手全部干掉。”

大二赛季,格里芬场均22.7分14.4个篮板,总共拿到30发两双距离大卫罗宾逊保持的NcAA两双纪录少一次但他创下了Big12赛区的历史单赛季总共抓下504个篮板球。格里芬的统治力征服了NCAA,让他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奖项:奈史密斯奖、约翰・伍登奖、奥斯卡・罗伯特森奖,全美第一阵容,美联社年度最佳以及各大媒体的颁奖。而快船的前任总经理迈克・邓利维在刚抽到状元签,谈及一个月后的选秀大会时说:“没悬念,我们会选布雷克・格里芬,他就是状元。”

和格里芬在大学时期独占鳌头有所不同,沃尔在NCAA就读的肯塔基大学人才济济,肯塔基在2010年选秀大会上输送了五位首轮新秀,其实力可见一斑。

2009年11月17日,沃尔开始了他在肯塔基大学处子秀,对阵迈阿密大学,沃尔在最后0.5秒急停跳投绝杀对手,全场比赛沃尔得到19分5次助攻3次抢断。三天后沃尔又拿到21分6次助攻,第三场比赛更是送出21分11次助攻6个篮板,且只有两次失误。2009年11月24日,他又用罚球帮助球队拖进加时赛,全场得到23分:12月1日,沃尔在26分钟的上场时间送出14次助攻;12月9日,沃尔首次出现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球馆打球,拿到全队最高的25分6次抢断,并在最后时刻得到全队15分钟得到12分,帮助球队击败康涅狄格大学,肯塔基凭借此役排名在美联社上升到全美第三。2009年1 2月30日,沃尔单场刷出16次助攻(仅上半场就11次助攻1次失误),打破了尘封17年之久的肯塔基校史记录,连詹姆斯都亲自到场观看他的比赛,高度赞扬了沃尔在NBA的未来前景。

沃尔的球风酷似罗斯,无论是进攻方式还是身体素质,但他是比罗斯更愿意传球的后卫,他被视作罗斯和基德结合版,和格里芬相比,他不是用数据统治NCAA,而是用传球和胜利统治对手。这位大一新生以241次总助攻数打破了肯塔基校史纪录,大一赛季沃尔场均16.5分6.5次助攻4.3个篮板。

一时瑜亮

由于位置的不同,进盟的时间不同,格里芬和沃尔很少被用来直接比较,但当人们在预测年度最佳新秀,两位状元就不可避免地要被拿来比较。ESPN曾在8月份召集了93位专家进行投票预测,结果沃尔以48比23的优势获胜。

只闻新人笑,谁见旧人哭,大概可以形容格里芬在和沃尔对比中的境遇,沃尔在休赛期先发制人,给球迷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占据了主动位置:他拒绝出席有“体坛奥斯卡”之称的ESPY颁奖典礼,一心扑在夏季联赛中,沃尔说:“ESPY是一个很棒的机会,我很想出席,但未来还有很多机会,现在我只是一名菜鸟,我必须和我的队友们在一起,利用每一次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沃尔确实在用他的言行和比赛征服球迷,今年夏天他成为了拉斯维加斯夏季联赛的MVP,场均得到23.5分7.8次助攻,不过很多人可能忘记了2009年拉斯维加斯夏季联赛的MVP是谁,对,布雷克・格里芬,场均19.2分10.8个篮板。

沃尔在夏季联赛的成熟,乐翻了奇才队,他在季前赛的表现同样没有辜负管理层的期望。首战对阵小牛队,沃尔14投6中得到21分9次助攻4次抢断,更惊人的是他一人制造了1 1发罚球,率队险胜对手。第二战骑士,沃尔前9投竟然一球未中 但他在下场前8分钟内砍下12分,另外还送出9次助攻,帮助奇才击败骑士获得两连胜,赛后美联社将其形容为“闪电般的速度”,但由于自己16投5中的糟糕命中率,沃尔给自己打分只给了C或者D。

季前赛第三战面对德里克・罗斯,这是极具话题性的对位,选秀时多数人将沃尔视作会传球的罗斯,无意中也在贬低2008届状元不会传球 结果罗斯在这场季前赛中罕见地打了31分钟,罗斯拿到18分5个篮板5次助攻,沃尔则有11分6次助攻,公牛最终击败奇才。这场比赛也引来两人的共同恩师:约翰・卡利帕里。罗斯赢下了两人的第一次交锋,他在赛后也惺惺相惜地说:“这是次挑战,我知道可以防守像他那么快的球员了,下次我就更有信心了。”

几天后对阵老鹰,沃尔迅速调整状态,他拿到19分7次助攻,对位詹宁斯他又送出15分11次助攻;和尼克斯的比赛中他又拿到19分5个篮板6次助攻,这位菜鸟的稳定出乎寻常。

如果说沃尔的稳定令奇才惊喜,那么格里芬在季前赛的演出则足以让快船球迷疯狂了。揭幕战对阵开拓者,他在22分钟只拿到9分7个篮板,表现中规中矩。次战格里芬迎来大爆发,23分钟内7投7中得到18分13个篮板,他和克里斯卡曼联袂统治了,快船以以1 20比88大胜国王。

第三战面对疯狂跑轰的勇士,快船全队只投出37.8%的命中率,但格里芬依旧势不可挡,15投10中得到23分9个篮板4次助攻,惟一的瑕疵是他的罚球,10罚只有3中。在墨西哥的表演赛中,格里芬面对邓肯、布莱尔砍下13分17个篮板,可惜快船惨遭马刺绝杀。

此后10月15日面对掘金,格里芬13投7中,

罚球12罚10中得到24分14个篮板4次封盖赛后队友戴维斯高度评价了格里芬的表现:“他在赛场上就是野兽,他的错位进攻很难防,他一直很努力的训练,现在他迫不及待地释放自己,他在季前赛真的打得很棒。”对爵士格里芬又拿下17分14个篮板,季前赛6场比赛场均16分12个篮板。

未来基石

在现代篮球中,大多数状元往往是球队未来的建队基石,这个很好理解:一般获得状元签的球队都是战绩在联盟垫底徘徊,只要刚刚摘下的状元不在菜鸟赛季就露馅,那么短期内球队还是愿意以他为核心重建。

对华盛顿奇才来说,约翰・沃尔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过去几个赛季,奇才队一直仰仗三剑客打江山,事实证明三剑客最佳战力也不过是季后赛次轮,而且在大多数时候所谓的三剑客都是残缺不全的,阿里纳斯因为各种原因禁赛,养伤,巴特勒也是个病号,于是管理层在2008年休赛期“犯傻”之后大彻大悟,决定拆散三人组,在送走巴特勒、贾米森后,只留下实在脱不了手的阿里纳斯,如今沃尔落户华盛顿,阿里纳斯只能靠边站。

奇才在选秀日摘下沃尔,全队上下对其的追捧堪称罕见,奇才召开了一个球迷盛会欢迎沃尔的到来,甚至提议当天将永久定为“约翰・沃尔日”,而大将军阿里纳斯也站出来表示愿意给沃尔让路:“我要教会约翰(沃尔)处理比赛的细节,这里是NBA,很少有球员能在一直留在一个城市,现在这个城市是属于约翰的,我不会跟任何人竞争,他是蝙蝠侠,我是罗宾当初我来华盛顿的时候・拉里(休斯)也站在我身旁协助我 而现在我应该站在一边,让他成为球星。”

同样情况的出现在洛杉矶快船,格里芬在2009年摘下状元时,洛杉矶球迷无不弹冠相庆,这支球队的历史是灰暗的 他们几乎从未取得过真正的成功,11年前球队曾经摘下过状元,但他最终成为NBA鼎鼎大名的“水货”:奥洛沃坎迪。

格里芬大学时期的野兽级表现征服了洛杉矶球迷,前任主教练邓利维在选秀大会前一个月就透露快船一定会选择格里芬,“没有任何悬念”。而在格里芬加盟的新闻会上,邓利维再次不吝赞美之词:“他有查尔斯・巴克利的爆发力和篮板能力,也兼具邓肯的体型和控球技巧”,邓利维将格里芬和两位天王巨星媲美,足以见快船对格里芬的期望之高。

格里芬、沃尔,两人不仅是天赋异禀,同时性格乖巧,又部属于“体育馆老鼠”的训练狂人,这一点在状元们身上更是难能可贵。当格里芬在新秀赛季开始前报废,这位天之骄子痛苦万分并发誓用加倍的努力来弥补快船的损失,快船的助理教练马克 埃瓦罗尼如此评价格里芬:“格里芬是我见过的训练最刻苦的球员他非常积极,你见到他就能明白为什么他能当上状元,不仅仅是天赋,还有他在球场上的勤奋。”

而当奇才乃至全美上下都在对沃尔赞不绝口时,沃尔同样保持了他的谦逊和勤奋,他对阿里纳斯非常礼让,对于“状元”这个头衔沃尔至今都没很好地适应:“我现在仍然会有梦想成真的感觉,有时候当我坐在酒店里,想起这些事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而《华盛顿邮报》的迈克尔・李在观看沃尔的训练后说:“我目睹了沃尔的训练,非常刻苦,几乎都没有停下来喝口水或者佳得乐,一位年仅19岁的孩子如此卖力的训练,真是令人震惊。”

谁更胜一筹?

在前面曾经提及,ESPN召集的93位专家中,有48人将最佳新秀的票投给了沃尔,而只有23位给到格里芬,那么两人在最佳新秀的DK中,究竟谁更占优?

首先要问的是,想要拿到最佳新秀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其实条件只有一个更好的数据。大多数新秀能在第一个赛季就获得重用,并打出耀眼数据基本上他们所处的球队战绩也就乏善可陈。所以,很少记者在选择年度最佳新秀时,会去参考球队战绩。

因此,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展示两位状元的实力了。而这里边又有两个因素在左右奖杯的归属:一是球队的阵容结构,二是球员的位置。

格里芬是快船的核心吗?格里芬肯定是球队的未来核心,但他是不是球队2010-11赛季的核心就要看他本人在经历大伤后恢复到了几成功力,更何况他是一个一场职业比赛都未打的菜鸟。另一方面,就以“刷数据”来说,快船的阵型并未给格里芬多少方便,这支球队的前场阵容实际上非常有竞争力;中锋克里斯・卡曼上赛季入选了全明星赛,他的身后有德安德雷・乔丹,大前锋位置上,格里芬身后则有“魔鬼筋肉人”克雷格・史密斯。毫无疑问,这些人的存在对球队竞争力大有稗益,但在另一方面会“有损”格里芬竞争最佳新秀,最起码卡曼的存在会分走格里芬的篮板数,快船也不会将格里芬视作内线的惟一进攻选择,卡曼,史密斯都是不错的进攻球员。沃尔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他的身旁有阿里纳斯,一个同样需要球权的速度型控卫,从球队大局考虑,沃尔不可能像前几年的罗斯、埃文斯那样长期将球霸占在手。

而从位置的角度考虑,沃尔则占据了上风。在NBA有个普遍的观点,就是内线的养成要比外线的培养更加缓慢,勒布朗、安东尼、韦德可以几年内速成,但霍华德、波什却需要几年的磨练就是这个道理。外线球员长期霸占着球权,而内线进攻则需要外线的配合传球,两方面都在限制着内线球员的快速养成。

从历史的角度看,过去5个赛季,最佳新秀都是颁给了外线球员:保罗、罗伊、杜兰特、罗斯和埃文斯。另一方面外线球员的数据多数体现在进攻端,而内线球员的作用虽然更为全面,但数据也更“隐形”,举例来说,2008年的年度最佳新秀中,罗斯、梅奥分居第一、第二,但实际上那个赛季的布鲁克・洛佩斯在效率上超过了罗斯和梅奥,只不过由于球权不足、数据不够抢眼罢了。

从这些非球员本人能控制的因素上看,沃尔确实占得先机。

状元演义

历史上,两届状元在同一个赛季亮相的机会并不多见,一方面是因为身为状元,肯定会受到球队的尊重,球员就很少出现拒绝报道等主观因素干扰,多数情况是因为球员本身遭受伤病等不可抗因素导致拖延首演日期。此前的例子只有三例,而非状元的留级生则多数集中在国际球员和次轮新秀,比如彼德诺维奇、库科奇、吉诺比利,萨博尼斯,斯托贾科维奇、斯科拉、大z、基里连科等,次轮新秀则有史蒂芬・杰克逊、兰比尔这样的代表,当然也有拉里・伯德,丹尼・费里这样的异类,他们身为高顺位的美国本土新秀,却因为个人坚持己见而在新秀赛季没有向老东家报到。

话题回到状元对决身上,历史上前后两届状元在同一个赛季起跑此前出现过三次:1975年的大卫・汤普森和1 976年状元约翰・卢卡斯,1 987年状元大卫・罗宾逊和1 989年状元佩尔维斯・埃里森、2007年状元格雷格・奥登和2008年状元德里克・罗斯。

汤普森缺席新秀赛季的原因是最特殊的,1975年,“天行者”汤普森被NBA的老鹰队用状元签选中,但同时他也被ABA的掘金队用状元签选中(现掘金),掘金队虽然在工资上给的不及老鹰,但他其他额外的福利上更加优越,汤普森以“老鹰对我轻视,不够诚意”为由拒绝了NBA。转投ABA联赛。一年后ABA解体,汤普森也自动转成NBA球员,失去争夺最佳新秀资格。而1976年的状元卢卡斯。被火箭选中后表现平平,年度最佳新秀被布法罗勇敢者(现快船)6号秀阿德里安・丹特利摘取。“单打王”该赛季场均20.3分7.6个篮板。

大卫・罗宾逊的情况又有不同。罗宾逊由于就读的是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因此他在1 987年被马刺选中后必须服两年兵役,事实证明,马剌的等待物超所值。罗宾逊在新秀赛季场均得到24.3分12个篮板3.9次封盖1.7次抢断,帮助马刺多赢35个胜场,最终他拿到了92位评委的所有票数(当时每人只有一张投票),荣膺最佳新秀。而1989年状元埃里森则是个悲剧人物,职业生涯只短暂的爆发过一个赛季便因伤病沉沦。

沃尔曼先生的问题篇6

2009年3月3日,前法国外交部秘书长杰勒德・艾勒拉(Gerard Errera)加盟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担任其国际顾问团特别顾问;3月4日,拥有超过25年领导及投资经验的前CDP技术风险投资(CDP Technology Ventures)高级合伙人迪迪尔・班齐(Didier Bench),以中间市场投资基金顾问的身份加入银湖投资(Silver Lake);3月13日,在加拿大联邦公共服务领域担任过要职的前贝尔加拿大电子集团(BCE Inc)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萨比亚(Michael Sabia)在Caisse养老基金身处困局时担起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重任,为该基金摆脱困境带来希望……

目前,全球经济陷入困境,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更是“腹背受敌”。此时有经验的投资家的加盟无疑对公司来说有如及时雨般重要。与此同时,全球私募股权投资业内发生的最大改变是,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与出借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很多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需要与银行之间就协议、合约、重组等问题进行商讨。但是许多公司并没有合适的谈判人才,因此,目前有很多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正在积极招揽相关谈判、重组方面的人才。专业的重组人才能够辨别哪些银行处于比较好的状况,他们有能力判断出银行已经做了什么,以及银行未来能够做什么。专业的重组人才能够成为出借方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间的桥梁,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

有丰富投资者关系经验的阿曼达・麦克里斯托(Amanda McCrystal)于近日被私募股权投资公司HarbourVest Partners揽入麾下,为其旗下管理的一支上市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FOF)HarbourVest Global Private Equity管理投资者关系和对外沟通联络事务。

尽管经济衰退、市场低迷,但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投资家、背景深厚的企业家、精明的谈判家,还是善于表达的公关经理,都在这一个跳槽季中表现活跃。

逆境中的扩张机会

2009年3月17日,摩根大通(JP Morgan)宣布两位新董事总经理加入,一位是前渣打银行家维比翰・潘纳狄克(Vibhav Panandiker),另一位是来自龙科创投(DragonTech Ventures Management)的Cathy Zhang。摩根大通方面表示,此次新成员的加盟是考虑到在市场低迷时期,亚洲市场仍存在重要的潜在机遇。此次经济危机波及全球,很多市场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不少西方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都看好未来亚洲地区的发展机会。

除了亚洲,北美也是私募股权看好的地区之一,2009年3月6日,罗伯特・雷德曼(Robert Redmond)以副主席的身份加入麦格理资本(Macquarie Capital)美国公司,此次任命是麦格理集团持续扩张其北美顾问及资本市场平台的重要战略步骤。雷德曼是一位在多领域有丰富经验的高级顾问,在他任职于雷曼兄弟的14年当中,参与了多宗大型并购上市交易的顾问工作,其中包括黑石集团的上市,第一数据公司(First Data Corp)的并购,华纳唱片公司的并购,以及亨氏集团的首次及第二次公开发行等。此外,雷德曼还创建了雷曼兄弟的金融投资者业务(Financial Sponsors Business),并在促使雷曼兄弟成为美国乃至全球多领域行业以及杠杆金融业务领先者的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麦格理资本美国公司的总裁兼CEO提姆・毕绍普(Tim Bishop)表示,雷德曼的经验与麦格理集团独特的平台相符,即将全球资本平台和客户利益与顾问、资本市场以及重组服务相结合。雷德曼的加入显示出麦格理集团意图成为北美顾问及资本领域领先公司的野心。之前麦格理集团就有在市场低迷时期进行扩展以增加市场份额的成功经验,在目前环境下合理配置资本并获得盈利是使得麦格理集团加速扩张的重要因素。

同样为了持续扩张而招募新丁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还有阿布扎比投资公司(Abu Dhabi Investment Company,ADIC)和四方集团(Quadrangle Group)。

沃尔沃集团(Volvo Group)前企业融资董事安德斯・真奎斯特(Anders Ljungqvist)和高盛资深投资专家泰瑞・奇摩尼特(Thierry Gimonnet)加盟ADIC显示出,今年ADIC将把工作重心放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第三方基金管理业务方面。ADIC首席执行官库德斯(Nazem Fawwaz Al Kudsi)表示,在当前艰难的投资环境当中,公司对能够引领企业方向的高级人才有着前所未有的需求。

西格德・斯图艾克(Sigurd Strack)、霍华德・马格里斯(Howard Margolis)和塔沙・沙(Tushar Shah)三位董事的加盟为四方集团资产管理部的扩张添加了更为充足的动力,这三位董事分别在房地产、公开市场和私有市场投资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四方集团资产管理部首席投资官爱丽丝・鲁斯(Alice Ruth)认为,这三人的加入对四方集团的持续成长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对未来业务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高管难逃裁员黑洞

原公司陷入困境是另外一个促使大家跳槽的主要原因,在公司出现更大问题之前离开,无疑能在自己的简历上留下一笔不算难看的记录,被辞退与主动离职对于寻找下一份工作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

为缩减开支、减少冗余,2009年1月前荷兰银行(ABN Amro)旗下的北欧并购公司ACC Capital Partners辞退了三名后勤工作人员,成为继2008年12月以来第12家裁员的知名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尽管此次ACC裁员的人数并不算多,但这体现了目前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中削减过剩人员的趋势。其他裁员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有3i、黑石集团、凯雷集团和HgCapital等。此外,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也开始削减私募股权投资方面的专业人士,从2008年12月至今,至少有超过550名专业投资人员被解雇。

之前的快速扩张和此次遭遇经济危机是导致如今大量裁员的主要原因。以黑石集团为例,根据公司出具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黑石集团全球员工总人数为1340名,其中包括90名高级董事总经理,与2007年底相比增加了320名员工,其中高级董事总经理增加了25人。2008年底,黑石集团不得不解雇70名员工,相当于黑石集团总员工数量的5%。

大型收购基金利用过多债务,以过高的价格收购大公司,并超额募集资金从而获得巨额回报使得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性不复存在。这使人们对大型收购基金产生了严重的不满。而目前中型基金市场中低债务水平和交易价格的吸引力越来越凸现出来,很多大型基金开始转做中型市场,因为它更为灵活,同时可以发掘别人还未发掘的交易能力。一系列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型基金开始转做规模较小的交易,面对严重压力的英国著名私募股权投资公司Candover便是其中的一员。近期公司决定将去年成功募集的30亿欧元中的大部分返还给投资者。面对重重压力,Candover不得不采取缩减公司规模的行动。

Candover董事总经理兼执行委员会成员查理・格林(Charlie Green)在公司做出裁员决定之前主动递交了辞呈。格林在一份声明中表示,Candover投资公司将大规模缩减并重组Candover 2008基金,之后Candover伙伴公司(Candover Partners)也将进行缩减。因此,他希望借此机会离开Candover。

难逃经济危机波及的不仅仅是处在火线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实体公司也受到了重创。据福特汽车2008年财务报表显示,沃尔沃公司2008年全年的汽车销量由2007年的48.2万辆降低到35.9万辆,总收入下跌至147亿美元,税前亏损额增加至14.65亿美元。因此,福特汽车做出了出售旗下沃尔沃品牌的决定。由于全球汽车市场环境急剧恶化,沃尔沃公司2008年裁员总数达到16255人。如此大规模的裁员与变动使得公司高管们也开始纷纷寻找下家。

今年年初,前沃尔沃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埃普(Fredrik Arp)加入欧洲并购公司Candover,担任北欧地区投资高级顾问,同时对Candover现有投资组合公司和潜在投资对象提出建议。埃普在全球营销及财务领域有超过28年的工作经验,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对于消费品、耐用品、工业、传媒及医疗技术等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并在实施重要的市场再定位战略、业务管理,以及并购整合等方面业绩卓著。

Candover董事总经理约翰・阿恩(John Arney)表示,公司非常高兴埃普能在经济循环期加入,他在商业以及领导领域丰富的经验对Candover来说都是无价的财富。此外,沃尔沃公司企业融资董事安德斯・真奎斯特(Anders Ljungqvist)也于3月初离开,加盟阿布扎比投资公司,担任金融部主管。

沃尔曼先生的问题篇7

关键词:《梅丽迪安》;种族观;黑人性;种族身份

艾丽斯·沃克的第二部小说《梅丽迪安》讲述了一个发生于美国南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描绘了主人公梅丽迪安,一个南方小镇的黑人妇女,结婚、生子、离婚、送儿等人生历程,并以梅丽迪安投身民权投票运动,号召非裔美国人参加民权投票选举为故事结局。小说无论在形式、风格和人物塑造方面都不同于她的其他小说,它充分反映了沃克关于美国社会尤其是美国黑人社会的种族观。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国家,种族经验成为了美国人生活的主题之一。托尼·莫里森指出“种族(Race)已经成为了一个隐喻,一种比身体政治和生物种性更具危险性的指涉,是掩饰权力、事件、阶级和表现社会衰亡和经济分化的所指。它不再只是划分阶级的科学而简单的方法,而成为了深深植根于人们头脑中的关于某人属于某个种群的意识形态。”正是基于这点,沃克对黑人所面临的种族困惑,妇女问题和身份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探讨如何通过跨种族关系的确立来建构黑人的种族身份。

一、“黑人性”和“白人性”问题

“黑人性”(Blackness)和“白人性”(Whiteness)是由黑色(Black)和白色(White)两词演化而来的。“黑色”根据《韦泊斯特最新美语词典》被定义为:“邪恶的,正义的反义词;丑陋,美丽的反义词;黑人的,忧郁的,快乐的反义词;阴沉的,黑暗的,光明的反义词;道德败坏的,它包含有与纯洁、天真、高加索人种、肤色白皙、明亮无暇等白色定义相反的一系列含义。”任何具有消极意义的事物都与黑色相联系,而任何具有肯定意义的事物都与白色有关。在蓄奴制时期,肤色较浅的黑人主要从事家庭劳动,如当厨师、仆人、管家等,而肤色较深的黑人主要从事重体力的田地劳动,如种植、收割、伐木等。“黑人性”和“白人性”具有相似的区别,但其内容有所不同。正如罗斯·弗兰肯斯博格阐述的:“白人性”是指一种结构优势、种族特权,是人们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所采取的立场和角度,也可指一整套无标记或未命名的文化惯例。相对的,“黑人性”由于其本身是由白人发明和定义的,主要是指黑人是谁,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和在此过程中的切身感受。它并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人类劣根性在黑人他者身上的移植。托尼·莫里森领导了一场针对英语语言的非种族化运动,她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黑人方言的他者化作用,黑人人物对白人人物的突出力量和黑人性和白人性所产生的工具效应。沃克沿袭了这一理论,她颠覆了以往白人作家阐述种族差异的技巧和传统,力图从黑人特有的经验来重新定义黑人性和白人性。

黑人之所以遭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就是因为人们用黑人性的概念来描述和定义他们,他们反过来又用这些概念来威吓和拒绝与他们拥有同样黝黑面孔的人们。梅丽迪安被特里曼称为“非洲女人”而感到深受伤害,因为特里曼称呼她为“非洲女人”,实际上是指涉她是丑陋的,邪恶的和肮脏的。梅丽迪安对自己被拒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是对他人认知的敏感和意识,是黑人性的表现。她的多愁善感和悲伤情绪使她拒绝与黑人男性特里曼的交往,并决心打掉这个不负责任的男人的孩子。作为民权运动的参与者,特里曼关于黑人性和白人性的观念总是处于摇摆不定当中。一方面,由于深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他很自然地接受了西方美学对金发碧眼的白种人的推崇和对非裔美国人特征的否定;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接受白人将黑人男性定义为有“性和暴力倾向的”。他首先抛弃梅丽迪安去追求白人妇女莱恩,在享受完莱恩的白人性之后,又遗弃莱恩重新回到梅丽迪安身边。开始追逐梅丽迪安的黑人性。特里曼的文化教育和革命口号与他对待黑、白妇女的不负责任之间的不一致性实际上宣告了他的白人至上和男权至上的价值观。同时,他的不同选择也与当时的时代特征息息相关。六、七十年代当民权运动高涨的时候,他参加游行,被殴打,被逮捕,他积极呼吁改变黑人生存现状并愿为之付出生命。民权运动带来了黑人和白人一定意义上的平等,他认为他与白人男性一样,拥有探索白人女性身体的平等的权利。因为在此之前,白人女性的身体对黑人男性来说一直都是“神圣领地”,征服她们就意味着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特里曼选择了白人妇女同居。十年之后,当民权运动陷入低潮,他的信仰发生了转变,开始追逐黑人权力运动(Black Power Movement),崇拜身材臃肿,乳房丰满的黑人女性。黑人性让他不可抗拒地敬佩起黑人女性,因为她们是“孕育新时代勇士的伟大的巨人”。后殖民学家弗兰兹·法农从心理学的角度阐析了这一过程:“当黑人接触白人世界时,特定的感知过程就发生了。当他的心理结构不够强时,他的自我就会崩溃,他行事起来就不再积极,目标也他者化了(即披上了白人意识的伪装),他者的身份同样给了他生存的价值。”

二、妇女问题

沃克对将黑人妇女看作“世上的驴子”的带有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做法深感不满。她成为了众多遭受性迫害和母性传统桎梏的黑人女性的代言人。她们包括怀孕的野孩子,被鼓励参与投票的乡下妇女,因杀死自己孩子而坐牢的13岁女孩等。她对所谓的理想女性的神话和淑女风范进行了驳斥,萨克逊大学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是一所教授女孩们如何遵守正确的社会规范的大学,就象歌中唱到的:“我们谦逊纯洁如飘雪,我们审视衣着,言行,与社会规范一致。”这所大学的女生被像小孩子一样对待并被要求成为淑女,学校通过让她们学习如何烹制法国食品和制作英国茶等,培养她们的服从性和爱家。换言之,为了不成为麻烦制造者和不稳定因素,黑人妇女被灌输了白人社会的所谓淑女风范和价值观,以使她们融入已有的社会结构。玛丽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违反萨克逊大学规范的后果。年轻女孩玛丽怀孕了,由于害怕寻求帮助她将事实掩盖起来。当她最后独自在塔楼生下小孩后,她将婴儿肢解并试图在厕所冲走。可是她被训导员抓到并被痛打。父母觉得没脸见人把她关在了房间里,三个月后她上吊自杀了。这个事例表明不受婚姻和母性责任约束的性是会受到包括死亡在内的严厉惩罚的。玛丽莲·欧珊的死亡也向读者展示了施于女性的来自丈夫和社会的惩罚。欧珊的丈夫亨利将妻子描绘成理想的女性:孝顺的女儿,乐于奉献的妻子和受人尊敬的母亲。在她寻求婚外性自由之前,她要什么有什么。她丈夫发现她偷情后,亲手掐死了她,打死了她的情人,并把他们一同扔进了盐湖。当她在湖里浸泡了多年以后,据村民们反映,他“原谅”了她并将她拿出来展览。沃克措辞严厉地批判了以木乃伊形式展览的所谓白人妇女的行为,指出无论肤色黑与白,遭受性别虐待的女性所受到的压迫和剥削不仅来自她周围的男性,还来自限制她们自由的整个社会。

为了获得个人性的自由,女性必然要经历丧失财产和怀孕的困扰。特瑞女士是一个老处女,她与房屋粉刷工产生了短暂的爱情,因为害怕怀孕会令她丧失农场和家族荣誉,即使已经超过了生育孩子的年龄,她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她的妹妹劝说她性不一定会导致怀孕和损失。梅丽迪安也通过告知特瑞女士她未怀孕,不必因为害羞和担心失去继承权而失去性自由,打破了小说中黑人女性被剥夺性和财产的怪圈,重新建立起女性与自我和南方社会的关系。与西方视域中黑人女性是性玩物的观点相反,特瑞的与众不同的性经历与菲则·梅的“泛灵论”思想有吻合之处。“伤痛的快乐”将小说中大部分妇女受性剥削的痛苦经历和命运与菲则·梅的受神启示的性的狂欢融合在一起。小说将特瑞女士疼得在地上打滚的情景与被打的狗的表现相类比,表达了沃克的黑人女性遭受性虐待的历史境遇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具有同等性的泛灵论观点。菲则·梅是沃克认为唯一在性自由方面采取积极态势的人,她通过在神圣蛇形坟地与自然界的交流获得了性主体的快乐,这也是梅丽迪安在种族等级关系中无法逾越的,菲则·梅的平等,互不压迫的两性关系为其他黑人女性摆脱生活困境指明了方向。

三、跨种族身份的建构

民权运动带来了黑人与白人的平等,使种族间诸如友谊、爱情和斗争等关系的产生成为可能。对于种族间关系的探讨,沃克既超越了同耐代的托尼·莫里森,又超越了她的第一部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她的第一部小说主要探讨了白人至上论对黑人社会内部所造成的影响,而在她的第二部小说《梅丽迪安》中,虽然白人至上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在民权运动的背景下,黑人和白人不再以对立的力量出现。沃克认为种族问题和妇女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种族关系的突破就在于确立新的跨种族身份,而跨种族身份的确立主要通过跨种族友谊和跨种族婚姻两种途径。

1、跨种族友谊

人们普遍认为要避免种族间的客观化就要通过种族间的同情。这种同情作用既发生在白人妇女和黑人妇女之间,又发生在印第安人和黑人男性之间。这种关系的建立成为种族进步的一个缩影。梅丽迪安和莱恩之间的友情亲似姐妹,一半是因为莱恩对所受压迫和不公的了解,另一半是因为她们对南方和南方黑人的共同热爱。她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佐治亚洲为选举游说时。一开始,双方对彼此都充满好奇,因为梅丽迪安从未交过白人朋友,她所有的关于白人的知识都是从母亲和祖母那里听来的。她母亲认为白人既懒惰又轻率,她对他们没有好印象。但是莱恩与众不同,她冒者巨大危险参加了民权运动,但却遭受了家庭抛弃的结果。因而梅丽迪安对莱恩的喜爱更多地缘于她的勇气。莱思与特里曼约会不久,特里曼开始与梅丽迪安同居,但不久他又回到了莱恩身边。梅丽迪安认为特里曼离开她是因为她的黑皮肤,但她很快发现他离开她并非肤色问题,而是因为她不是处女。当特里曼询问梅丽迪安并得知她结过婚并有小孩时,他以他不是她的初恋为由,离开了她回到了莱恩身边。而当梅丽迪安得知这些,尽管很伤心,她恢复了自信。当特里曼婚姻破裂再次找到她时,她断然拒绝了他。从一定意义上说,尽管莱恩夺走了特里曼,梅丽迪安并未迁怒于他。相反,她认为特里曼爱上她让她更相信浅肤色比深肤色更受欢迎。这种跨种族的同情更突出地体现在莱恩被强奸后。当梅丽迪安看到莱恩成为了黑人男性错置的种族仇恨的牺牲品时,她安慰她,与她一同看电视,一同睡觉。在这章的引言当中,沃克通过一个女人为了拯救另一个女人杀死了一条龙,最终也拯救了她自己的故事暗喻了梅丽迪安和莱恩关系的关键所在:双方彼此理解,相互帮助。她们共同得出结论:由于性别因素是造成妇女苦难的主导因素,所以女性应该跳出家庭和女性角色的小圈,投入到更广阔的社会大家庭当中。

黑人和印第安人相似的历史境遇使得双方的交往有了共同的基础。尽管他们都被剥夺了财产和应有的权利,被排除在种族隔离的南方社会制度之外,神圣蛇形坟山还是将这种关系历史化了,它使梅丽迪安清楚地意识到她生活在历史关系而非自然关系当中,而且这种关系是有望改变的。希尔先生非常关注印第安人的命运和他们创造的文化价值,他并不象希尔女士那样把种族隔离看作是上帝的意愿,他高度评价印第安人的生活,因为“它是受自己的意志支配的生活。”希尔先生耕种的土地曾经是印第安人的公墓,于是他决定把这六十亩的农场还给印第安人“长刀”先生,一位被描述成“流浪者,哀悼者”的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的人,他说他在二战中杀了很多敌人,尤其是意大利人,那就是他流浪的原因,“他在找寻理由和答案,任何让他的历史观不至于崩溃的答案。”但“长刀”先生还是将土地归还了希尔先生,他因此对这位印第安朋友更加充满敬意。非裔美国人和本土美国人历史命运的相似性把他们连在了一起,而且他们共同保存着非洲人和古老美洲人的传统理念:世界万物起于心。沃克再一次表明同情可以使个人超越种族的界线,达到种族双方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2、跨种族婚姻

《巴尔的摩太阳报》认为《梅丽迪安》“是对于黑人和白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爱情与谅解的可能性的热情洋溢的肯定。”这种跨种族婚姻之所以备受关注是由于种族婚姻一直是美国社会的敏感话题。沃克写《梅丽迪安》时,她本人也经历了一场跨种族的婚姻。她的丈夫是北方犹太白人,一位积极参加民权运动的律师,她指出他们的婚姻“……是一场几乎没有受到家庭和社会支持的婚姻,虽然在密西西比州它持续了七年时间。”在她的短篇故事《劳拉》(1978)中,她描述了一段民权运动时期黑人妇女与白人男性的婚姻。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婚姻的想象性因素多于现实因素,因为它的社会背景是种族隔离的南方。在这则故事中,沃克力图尝试改变黑人女性与白人男性的历史关系,因为在奴隶制时期,黑人女性一直是白人男性的性侵犯对象,“他们中一部分是由于性而喜欢黑人女性,另一部分人把强奸黑人妇女作为他们获得经验,进入成人世界的手段。”而故事中安妮与劳拉的婚姻是真正建立在彼此相爱的基础上。

在《梅丽迪安》中,沃克将这种种族婚姻的尝试又进了一步,她不仅描述了黑人女性与白人男性之间的婚姻,如巴拉卡,卡特里姆和兰达夫凯等,他们作为政治和电影明星都娶了白人女人为妻子,而汤母·汉森也与白人妇女同居多年;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沃克展示了犹太白人莱恩与黑人男性特里曼之间的爱情与婚姻。比起白人男性与黑人女性之间的历史关系,白人女性与黑人男性之间要复杂得多。白人妇女对黑人男性来说一直是一块禁地,即便是在奴隶制废除之后,为了保护白人妇女,白人社会仍然可以用私刑或以私刑相威胁来惩戒那些企图强奸她们的黑人,因而小说中出现的“无辜”的乡村黑人男孩第一次见到莱恩时,充满了惊慌和恐惧,认为她是“单纯而纯洁的死亡之神。”特里曼与众不同,他来自北方,富有社会经验,他对白人妇女的兴趣恰恰缘自白人妇女是禁地的神话。他决心打破传统,向白人世界挑战。但他对莱恩的爱并不含有根深蒂固的种族仇恨,而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尝试的心态。他们的结合印证了民权运动主题曲《我们战胜困难》的歌词“白人和黑人在一起”,被看作是民权运动的伟大成果之一。出于政治性的需要,当民权运动转向黑人权力运动时,黑人男性需要重新定义自身的“黑人性”,黑白婚姻又注定要走向末路。沃克不失时机地指出如果给予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种族间的婚姻是有成功的可能性的。

四、结语

沃尔曼先生的问题篇8

[关键词]金斯伯格;《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追寻;惠特曼

[中图分类号] I1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17-03

一、引言

艾伦・金斯伯格(1926-1997)既是美国诗人也是20世纪60年代“垮掉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生活中的他强烈反对军国主义、物质主义、性压抑。他本人也因作品《嚎叫》闻名,在该作品中,金斯伯格强烈谴责美国资本主义的毁灭性。而《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是作者闲游加州超市时的所思所想所作,也是“垮掉一代”的主要作品之一。与《嚎叫》一样,《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重在对美国的批判。作者更多的是从社会的消费方面与惠特曼时代的消费进行了比较,意在批判战后美国的物质主义,他本人向往自由,却倍感孤独。本文将重点围绕“追寻”这一主题来探讨惠特曼对金斯伯格本人以及其诗歌的影响。

二、诗歌详解

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

艾伦・金斯伯格

今夜一想到你我就思绪联翩,沃尔特・惠特曼,因为我漫步在树荫下的小巷里心事重重地举头眺望那一轮满月。

饥饿,疲惫,为了采购意向,我走进了灯红酒绿的水果超级市场,幻想着你在这逐一挑选!

多美的鲜桃,明暗交加多么诱人!整家整户在晚上逛市场!走廊挤满了丈夫们!妻子们在鳄梨堆前挑选,孩子们对着番茄不转眼!――而你,加西亚・洛尔加,你站在西瓜堆旁寻思什么?

我看见你,沃尔特・惠特曼,没有子女,孤独年迈的穷文人,翻弄着冰箱里的冻肉用目光对杂货食品店的伙计示意。

我听见你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谁剔出的猪排骨?香蕉多少售价?你可是我的守护神?

我跟着你在一排排五光十色的罐头架中穿进穿出,猜想商店保安准在我们后面跟踪。

我们一起来到宽敞的过道在寂寞中奇想品尝洋蓟,拥有每一种冰冻美食而无须从收款员面前经过。

我们要到哪儿去,沃尔特・惠特曼?一个小时后商店就要关门,你的胡子今夜可指何方?

(我翻动你的诗集梦见我们在超级市场上的奥德赛式的冒险顿觉奇怪荒唐。)

我们可要整夜穿行在凋索的街道?树影重重斑驳,家家户户熄灭灯火,我们俩都会倍感寂寞。

我们可就这样漫步梦见美国已失去的美好的东西从车道上那蓝色汽车旁走过,返回我们那冷清安静的小屋?

啊,亲爱的父亲,灰胡子,孤独年迈给人以勇气的教师,当卡戎停止摆渡,而你登上烟雾缭绕的河岸伫立着凝视渡船在幽深的忘川河波涛中消失,在你心中美国将是何等模样?[1]

从形式看,《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是一首不规则的散文诗。无论是诗节还是韵律,这首诗都没有遵循传统的诗歌形式。这首诗形式上好比绵延曲折的演讲,需读者一口气读完才能体会出作者的语调。这一风格归功于惠特曼,他创作的《草叶集》正是以此种风格写成。摩根评价金斯伯格的这一风格是来自于“他对惠特曼长句风格的熟知”(Morgan,2006:206)。此后金斯伯格逐渐在自己的所有作品中采用了这一形式。在重复与押头韵方面,沃尔特・惠特曼以名字或“我们”的形式几乎出现在每节诗的开端,最后一节则是以“父亲”形式出现。惠特曼的重复暗示着在物质社会中金斯伯格对他的追寻,“我们”和“我”的反复出现象征着金斯伯格在精神上急需惠特曼的指引与鼓励。

从该诗第一节中读者得知金斯伯格正在想象惠特曼的存在。他自己身处“头疼”“饥饿”、“疲惫”状态,不能以传统方式看待世界。通过金斯伯格对自身状态的描写可以得知他本人对世界已感到身心俱疲。在超市的寻找中,他幻想着惠特曼是自己精神的源泉。事实上,惠特曼是金斯伯格文学创作与精神方面的榜样。金斯伯格在自己诗歌的很多方面都模仿惠特曼。他在诗歌中写到他在“灯红酒绿的超市购买意象”实际带有讽刺意味。因为一个人不可能“购买意象”,尤其是在超市。但是通过商业背景下寻找诗歌方面的鼓舞恰好揭示了该诗的主题:在物质世界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加西亚・洛尔加这一意象让人意外但却非常重要,因为洛尔加像金斯伯格一样是深受迫害的同性恋作家、诗人兼剧作家,他在西班牙内战初期深受格拉纳达分子的迫害。金斯伯格则是一位赞同同性恋的诗人,因此遭到社会的反对。惠特曼与洛尔加作为同性恋诗人中的先驱可以缓解金斯伯格精神方面的疲惫,作为同性恋一员,他面对的是社会对他的不解。贝特西・厄基拉在《惠特曼――政治诗人》一文中指出,金斯伯格在这首诗中提到惠特曼是为了表明惠特曼时代的美国与金斯伯格所处的1955年的美国截然不同(Betsy Erkkila,1996:189)。在贝特西・厄基拉看来,此处的“美国”并非实指,而是诗人想象中的一个地方。

在这首诗中,金斯伯格通过一系列事件阐述自己对惠特曼的追寻。在第二节中,作者直呼惠特曼并想象其存在于美国现代生活中。超市中惠特曼提出一系列问题表明二人所处的时代已截然不同。接着金斯伯格想象他们被商店保安跟踪,此处意在暗指惠特曼对作者的影响。商店保安可视为代表传统道德的统治力量,是所有文化中诗人抗争的对象。保安的跟踪表明二人行为违背主流文化。两位诗人未付款便品尝商店的美味意在强调金斯伯格的幻想:自己在诗歌与社会方面与众不同,无需关注结果。他坚定地追随惠特曼,蔑视社会传统,而惠特曼是他的向导。

诗歌第三小节以询问惠特曼将走向哪里开头,因为“一小时后商店将要关门”。此处,金斯伯格并非实指商店即将关门,而是暗指美国改变自身成为开放、包容社会的时间不多。虽说美国有大熔炉之称,金斯伯格与惠特曼的行为还是有背传统。惠特曼的胡子暗指道德指南,金斯伯格将其视为向导。整首诗中唯一带括号的一行诗向读者指出作者所思来源:他正在阅读惠特曼的《草叶集》,一切感想皆因阅读此部作品而发。此行同时也暗示他在超市闲游是受惠特曼的影响,他想寻找与体验惠特曼的世界却令他失望。自己的作品不如惠特曼的作品,因此他感觉自己的超市幻想荒唐可笑。

金斯伯格怀念逝去的美国,即惠特曼《草叶集》中所描述的美国。金斯伯格以与惠特曼灵魂对话,询问他去世后的美国情形收尾别有用意。他将惠特曼置身地狱之门。(卡戎是希腊神话中将新近死亡的灵魂横渡忘川河送往地狱的一位老船夫,忘川河即为忘记之河。)金斯伯格似在询问惠特曼崇尚个人主义与精神自由的美国是否被人遗忘。诗歌最后一幕惠特曼伫立河岸凝视着船只消失意在强调金斯伯格的伤感之情,一连串的问题向世人道出了美国的今非昔比。

三、追寻

在西方文化中,追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拥有丰富的内涵。1955年金斯伯格完成了作品《嚎叫》,同年又完成了一首较为简短的视觉诗《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此诗完成之际恰逢惠特曼《草叶集》出版一个世纪。惠特曼对金斯伯格影响极深,这点读者很容易从该诗字里行间感知到。字里行间的那种追寻,使金斯伯格的孤独感跃然纸上。惠特曼是美国19世纪的一位诗人,既是现代诗歌之父,也是金斯伯格的文学偶像。金斯伯格借助超市背景寻找想象中的惠特曼,写作风格、形式也受惠特曼的影响。诗中惠特曼的多次重复暗示着金斯伯格在物质世界中对他的追寻,“我们”与“我”反复置首象征着金斯伯格急需指引与鼓励的迫切心情。

在《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中,金斯伯格的追寻源自于惠特曼诗歌中所歌颂的对美国民主的愿景,因此惠特曼多次出现在该诗中。诗歌中括号语的出现表明金斯伯格是在想象中闲游超市,《草叶集》是激发他想象的源泉。但是金斯伯格对惠特曼愿景的实现并不自信,还有很多担忧。他给加州超市这一实际场景赋予了象征含义,这与他生活在以物质主义为主的工业革命密切相关,这是一个与惠特曼时代不同的社会。《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既是对惠特曼作品的致敬,也是金斯伯格对脱离20世纪50年代主流社会孤独的一种宣泄。虽说金斯伯格生活的时代与惠特曼的时代相去甚远,但二人都从诗歌的角度评价了各自的时代。超市中的景象折射出20世纪50年代的人们更多的是注重、追求物质生活,而非精神生活。诗人跟随惠特曼的步伐闲游商场。第一节诗歌中金斯伯格召唤惠特曼在月圆之夜走进自己的思绪来缓解其自我反思的痛苦。夜晚的超市人潮拥挤,作者在人群中寻找惠特曼的身影,最后在冰箱旁发现了闲逛的惠特曼。在诗歌的第二小节,作者直呼惠特曼其名,并将其想象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一员。惠特曼的询问暗指二者生活的世界已截然不同。诗歌第三小节则以另一严肃的问题开头,再次强调了金斯伯格远离美国主流社会的孤独感。诗歌最后一问直呼惠特曼是一年迈却给人以勇气的教师,“啊,亲爱的父亲,灰胡子,孤独年迈给人以勇气的教师,当卡戎停止摆渡,而你登上烟雾缭绕的河岸伫立着凝视渡船在幽深的忘川河波涛中消失,在你心中美国将是何等模样?”读者从中可以感知惠特曼已经将周围的世界视为即将通向地狱的世界。在金斯伯格看来,美国仍是一充满贪婪、物质空虚、使人倍感孤独的世界。也许他不能精确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肯定急切地想对那个时代进行评判”(Marisa Anna Pagnattaro,1999)。金斯伯格终身崇拜惠特曼。在完成该诗多年后,金斯伯格在1984年于河北保定完成的诗歌《我是如此的热爱惠特曼》中再次肯定了他对惠特曼的崇拜。金斯伯格生活在以人文主义为传统的世界,期寄惠特曼那样的民主远景(Marisa Anna Pagnattaro,1999)。正如刘树森评价所言,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使得金斯伯格成为一名批判派诗人,而惠特曼却习惯于赞扬世界(刘树森,1997:43-50)。

四、结语

金斯伯格意在通过《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揭示这一主题:在物质世界中寻求精神的慰藉。此诗深受惠特曼影响,惠特曼是他现实世界的领路人。虽说惠特曼《草叶集》已发表一个世纪,但他的风格、思想依然对金斯伯格有很深的影响。因此,《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中四次出现惠特曼名字,这恰恰表明在物欲横流的美国,金斯伯格渴望追寻惠特曼并得到他的指引与鼓舞,倍感孤独的他在想象中渴望慰藉。因此,比较两位诗人诗歌的风格、创作、主题的异同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文楚安编著.金斯伯格诗选[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

[2] Erkkila, Betsy. Whitman the Political Poet.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1996.

[3] Marisa Anna Pagnattaro.Critical Essay on“A Supermarket in California”[J]Poetry for Students Vol.5.Detroit:Gale Group,1999.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Web.9 June 2012.

[4] Morgan,Bill.I Celebrate Myself:the somewhat private life of Allen Ginsberg.[M]New York:Penguin Group 2006.

[5] “Overview:‘A Supermarket in California’.” Poetry for Students.[J]Vol.5.Detroit:Gale Group,1999.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Web.9 June 2012.

上一篇:宠物店经营范文 下一篇:怎么贴对联才正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