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爱为题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02 11:15:35

以关爱为题的作文

以关爱为题的作文篇1

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不会审题或审题不到位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想就命题作文的审题谈一谈自己肤浅的看法。为什么不谈谈江苏高考当下的热门――材料作文呢?笔者以为,材料作文经过提炼、概括,最后自拟题目,实际上已经由材料作文变成了命题作文。

淖芴迳侠唇玻我们在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字斟句酌,特别要关注每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你”限制了人物,“为邻”限制了范围。如果写成与“他”为邻,或者所写的内容不在“为邻”的范围之内,均属偏题。同时,命题者在命制题目时,总要肩负崇高的使命――选拔人才,所以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意志,要求考生尽量写出一个题目的深层含义――比喻义,而不是表层义。如全国卷高考题《树木・森林・气候》,从本义看,树木是最小的元素,它构成茂密的森林,茂密的森林通过自身的影响调节气候,气候变化了又会影响森林的循环系统和树木的个体成长。那么直接写树木・森林・气候,当然可以,但是得分不会很高,如果联系社会实际,挖掘出它的比喻义,我们就可以发现,树木・森林・气候的关系其实就像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优秀的集体离不开个人的健康成长,优秀的集体通过自身的影响来改变社会,文明的社会又会有利于集体的进步和个人的茁壮成长。所以,联系社会现实,写它的比喻义“个人・集体・社会”的考生,则会更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再如,江苏卷高考题《凤头・猪肚・豹尾》。由此可见:审题人人都知,各有巧妙不同。具体来说,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可分类如下:

一、类型法

题目常见的类型有:本义类和比喻类。本义类题目要求考生就题写题,因为题目没有其他的深刻含义。如:《小与大》v13年江苏高考题w、《人与自然的和谐》v13年江苏高考题w、《忧与爱》v12年江苏高考题w、《拒绝平庸》(11年江苏高考题)、《品味时尚》v09年江苏高考题w《好奇心》v08年江苏高考题w。而比喻类题目则要求考生写出题目的比喻义即深层含义,如《绿色生活》v10年江苏高考题w、《怀想天空》v07年江苏高考题w。《怀想天空》中的“天空”喻义为某个具体的地方,如:舞台、讲台等等;又如《我有我的滋味》中的“滋味”比喻为见解、看法、做法等。那么,如何挖掘比喻型题目的比喻义呢?我们一般是通过抓住材料里的提示语。例如,2005年江苏卷考查了话题作文“凤头、猪肚、豹尾”,从某种角度讲,这其实就是命题作文,允许考生只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角度来写。在材料中命题人对“凤头、猪肚、豹尾”做了相关注解、提示,如果我们抓住这段提示语我们就不难发现,本用来谈写作的道理,同样可以谈学习,谈生活,谈人生,谈事业。那么,“凤头、猪肚、豹尾”就可以比喻学习、生活、人生、事业等等开头像凤头那样亮丽、精彩;过程、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盈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响亮有力。

二、题眼法

命题作文题目大多有一定的题眼,如果我们能找出题眼并细加推敲,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并帮助考生快速打开作文思路。但指导学生如何去寻找题眼呢?

(一)在偏正式的短语中,中心词我们固然要写,但修饰限制性的词(定语、状语)更要重点写,因为它们是题眼。

如“我心中的歌”,“歌”是中心词,是写作对象,“我心中”是修饰限制性的定语,是题眼。换句话说,就是在写“歌”的同时,要重点关注“我心中”这三个字,“我心中的歌”一定是一件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感人肺腑或令人醍醐灌顶的事件。又如“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是修饰限制性的状语,是题眼,在写“跨过这道坎”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必须”这个词,所以写出来的作文一定要体现:为什么要跨?不跨会怎么样?

(二)在动宾式的短语中,宾语我们固然要写,但动词更要重点写,因为它是题眼。

如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题,面对学习压力的增加,面对社会竞争的激烈,面对名利的迎面扑来,童心、童真、童趣已经渐行渐远,因此,命题人直面现实,反思当下,命制了“找回童年”这道作文题。很显然“童年”是宾语,是写作对象,“找回”是动词,是题眼,正如材料中所说,我们要重点关注“找回”这个动词,换句话说,写出来的作文一定要反映:为什么要找回或是怎样找回的。

(三)在主谓式的短语中,主语我们固然要写,但谓语部分(包括谓语动词和宾语)更要重点写,因为它们是题眼。

如:“幸福不在别处”,“幸福”是写作对象,“不在别处”就是题眼,所以写出来的作文一定是幸福不在别的地方,它就在我们身边,它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三、化大为小法

2000年全国卷,命题人要求考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显然,对于考生这是一个较难完成的任务,因为角度太大,所以考生无从下手,或是流于空洞,写出诸如“某一节数学课,老师让我解一道数学题,本以为只有一个答案,结果同学们解出了好几个答案,哦,原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缺乏新意,很难收到老师的青睐。可是,当年有一位考生是这样写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

昭君说:“爱情是手段。”……

貂蝉说:“爱情是计谋。”……

杨玉环哭哭啼啼地说:“爱?这世间哪有什么爱呀,爱就是恨。君不见,长生殿上……”

不难看出,该考生聪明之至,在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前面悄悄地加了“爱情的”三个字,从而将写作范围缩小为“爱情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下子就打开了作文思路。

四、关系法

所谓关系法,就是分析题目的关系,一般用于关系型题目。关系型题目常见的关系有因果关系、目的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等。如江苏卷“忧与爱”,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必须弄清“忧”和“爱”的关系。那么,忧和爱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根据所给的提示,慈母之所以“意恐迟迟归”,是因为她对游子的爱;我之所以“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深沉的爱;生命处于忧患时之所以那么伟大、丰满,是因为神圣心灵中强烈的爱。我们不难发现,命题人一直在告诉我们这两者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因为“爱”,所以“忧”,明白了此,我们就能快速打开思路了。当然,学生如何才能快速打开作文思路,方法、技巧不仅如此,笔者只是抛砖引玉,浅尝辄止,恳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以关爱为题的作文篇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样的写作教学要求,自然会反映在考试命题中,“真情”类的作文因此而成为考试命题的永恒主题;而这其中,“亲情”类命题又占了相当的比例。它大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渴望关爱、理解万岁、和谐团结、感恩敬老等。

纪伯伦曾说过:“爱不仅使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我们的心灵因被爱而温润,爱犹如冬日的暖阳,让生活更加美好,让世界在和谐中鲜亮;我们的心灵因被爱而光彩夺目、活力无限,爱犹如春天的雨露,让生活更加甜蜜,让世界在爱心中亮丽。置身于爱中,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心灵变得更加博大和宽广,我们的生活因爱的导引而迈向和谐的正道!

同学们,你对“亲情”的理解是怎样的呢?请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篇文章,抒写你对这个词的深刻理解与感悟。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亲情”类作文命题,意在让同学们关注家庭生活、走进家庭生活、体察家人之间的亲情。选材一定要真实,并要有细节描写,要把家中的酸甜苦辣写出来,要把家人对自己的影响反映出来,要把家与自己的成长联系起来,要把“小家”放入“大家”之中,反映出时代对家的影响等等。写作此题时,不妨把课文《散步》《背影》《羚羊木雕》《吾家有女初长成》等文章拿出来读读、品品,也许会让你豁然开朗。下面我仅以“家是”为题来具体谈谈。家是什么,它是母爱、父爱孕育的温室,是生命成长的摇篮,是我们幸福的港湾,没有家就没有你我他,没有家,我们就会无依靠、无着落。家中的温暖、体贴、关爱、和谐、温馨、美好等,都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存在于我们生命的每一天,照亮我们前行的每一段峥嵘岁月,永不老去。写好此文的关键在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因此,选材时一定要捕捉生活中充满爱意的细节,以此来实写爱的深意。可拟题如下:《家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家是一条幸福的河流》《家是开往春天的列车》《家是牵挂》《家是拥抱月亮的手臂》《家是方程式》《家是一片绿阴》等等。在文章中可写尽家人之间的亲情,但都必须借助一个具体可感的载体,让无穷的爱意自然地流露于字里行间,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爱的力量,心中生出一片爱的绿洲!选材的独特,细节的真实,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以关爱为题的作文篇3

话题作文的特点:自由度宽,但不能离开话题。如果将原来的命题作文比喻为打乒乓球,场地很小的话,那么话题作文就像是踢足球,场地是很大很大的,但是踢足球也不能出界,所以话题作文因然天地广阔,也不能漫无边际地写,不能离开话题的范围,所以依然存在审题的环节。我有一次在我班布置了一道话题作文“责任”,有一位同学先以“太阳的责任是哺育万物,园丁的责任是照料花草,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儿女”开头,引出自己文章表现的中心父母的责任,然后列举一些生活细节表现父母对儿女的关心爱护,最后议论抒情:“父母的爱,像太阳的光辉博大深厚,儿女之心如寸草,健康成长,茁壮向上,才是最好的报答。”大家不难看出,这位同学的作文头开得不错,以类比形式提出:“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儿女”,紧扣话题,但是接下去的描写和议论却偏离了“责任”,转到“父爱母爱”上去了,整篇文章的中心也变成了歌颂父爱母爱的伟大,偏离了话题,最后只能判为四类卷。

话题作文如何拓展思路呢?话题作文提供了空间是广阔的、自由的,这就反而使人不知从何处下笔,感到茫然无措,兴棋难定了,这就要从话题的特点出发去选择思路,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下面以“九年级”话题为例,探求几种全新的思路。

1、一词经纬思路。全文以一个“忙”字立骨,通过“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组画面写九年级生活的忙忙碌碌。

2、剪辑式思路。全文分四大块,第一块:摘自琴的谈话;第二块:摘自芳的牢骚;第三块:摘自雪的作文;第四块:摘自泓的日记,四个板块经过剪辑,巧妙地拼合在一起。

3、剧本式思路。全文将镜头对准一天午休,用剧本式思路通过四科老师“切割”学生午休时间的故事来表达主题。

4、幅射式思路,全文以若干“九年级就是……”的句子展开,一小段锁定一个“点”,铺展出九年级生活的喜怒哀乐。

5、作息表思路。全文就是一张自己设置的“九年级作息时间表”,以此来透视九年级生活的一个窗口。

6、仿拟式思路。仿拟出若干首诗词,从各个方面来表现九年级学生的刻苦努力与不懈追求。这样,只要思路一拓宽,我们就能文思泉涌,佳篇迭出。

新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多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许多教师认为“话题作文”就应该让学生挥洒个性,只要不跑题就行,教师不必作过多指导,指导过多反而会束缚学生作文能力的自由发展。但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面对话题,不知如何选材,拿起笔来只是胡乱应付,写完后读一读,连他们自己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说紧扣话题了。

针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我深感引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学会选材。没有真心打动小作者自己的素材,他们哪里有那么多情感可抒写?他们哪里有那么多人生感悟呢?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话题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的过程,就是引导他们寻“米”的过程。我认为启发学生面对“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让“话题”插上翅膀飞翔在每个学生心灵的广阔天地中,去触及那些令他们感动的人、物、事、情、景……这样学生才会抓住真正优质的好“米”,做出真正美味的佳肴。 在指导学生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我首先启发学生展开“追忆联想’一回忆:你曾经感受到哪些人对你的爱?学生纷纷回答:有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的,有同学、朋友的,有老师的等等。接着我又启发学生展开“对比联想”一哪些人需要爱呢?大自然的哪些事物需要我们关爱呢?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有的同学说,街上的乞丐很可怜,他们最需要社会关爱:有的同学说大自然中的小鸟需要关爱……然后,我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从众多与“爱”相关的材料中选出令自己最受感动的人或事来写作。

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看,他们的选材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妈妈的爱”、“老师的爱”这一框框,能抓住许多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爱”这一主题,题材明显广泛多了。

八年级上册有篇话题作文是“桥”。在教学中,我抛给学生一块小小的砖石即:“相似联想”生活中有哪些情感也和桥一样起沟通和纽带的作用?结果引出他们心中缤纷的“美玉”,一座座无形的桥鲜明地凸现在学生作文中,它们是“友情”“爱心”“宽容”‘援助之手”……令老师目不暇接。

以关爱为题的作文篇4

关键词:理工类大学生 恋爱现状 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然而,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过于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性格内理工类大学生恋爱发展出现了一些特点,造成部分理工类大学生恋爱问题。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培养理性解决恋爱所产生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高等素质教育迫切需要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二、理工类大学生恋爱现状

理工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环境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近年来西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渗透与传递,传统的爱情观、两性观、婚姻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当今理工类大学生的恋爱状况需要关注。

1.理工类大学生恋爱需求更加突出。大学生年龄大多处于 20 岁左右,对异性的吸引逐渐增强,对恋爱的需求和渴望逐渐增强。然而,因专业所从事的行业领域,以及专业本身性质和方向性限制,理工类专业大学生与文史类大学生相比,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生人数远远高于女生人数;对爱情的渴望和现实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只能通过虚幻的网络世界来摆脱现实的空虚,迷恋网络游戏最终造成成绩下滑,甚至荒废学业。

2.理工类大学生恋爱方式日益公开化。理工类大学生思维不能像文科类学生那么活跃,对于谈恋爱也基本处于一种秘密状态。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开放和多元化,理工类大学生谈恋爱已公开化,在校内随处可见成双成对的大学生情侣,对别人的眼神和议论毫不在乎,甚至故意在同学面前秀恩爱。甚至理工类大学生恋爱已成为一种时尚,他们认为能谈到女朋友是有本事,谈不到朋友就会被人瞧不起。日益公开化的校园恋爱趋势,对部分同学学习兴趣和科研动力造成一定影响,理工类大学生已经不再泡图书馆,不能沉在实验室做科研,而是沉迷于卿卿我我的两人世界。

3.理工类大学生恋爱尺度日益扩大化,同居已经不再是理工类大学生羞涩的话题。理工类大学生恋爱方式日益公开化,恋爱中男女双方交往尺度更加亲密性,对婚前开始采取一种开放性态度,并对婚前表示支持或理解,甚至部分人开始认为多角恋爱是无可非议或不应干涉的。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可以接受并承认自己发生过,同居已经不再是羞涩难当的事情,理工类大学生恋爱尺度已经越来越大,交往方式也更加开放,甚至已达到了一种放纵的程度。恋爱尺度的扩大导致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甚至导致更多校园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4.理工类大学生解决恋爱问题方式更加激进,爱情暴力日益增多。恋爱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误解,解决恋爱中的情感问题时,文史类男生表现的更加圆滑和机智。由于理工科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习惯于一是一、二是二的逻辑思维,有时甚至会钻牛角尖,形成较为固执的性格,解决情感问题可能会比较偏激,以至于陷于情感问题而引起的冲突。在校园里爱情暴力屡见不鲜,不能理性解决情感问题最终留下的是双方或所有当事人生理或心理的伤害,因此理工类大学生开展恋爱教育和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三、对于理工类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几点对策

1.重视理工类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为学生情感奠定和谐底蕴。

各门学科中都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处事之道,要善于发掘,有意识地融入课堂教学。理工类学科性质和特点,具有程序化、规则化、机械化等特性,造成了理工类大学生情感特有的程序化和机械化特点,如思维方式简单、情感表达直接、社会化过程较缓等。在理工专业课程中,应有选择的加入一些文科类的课程,如文学作品赏析,影视赏析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调剂理工类学生多数的理论课程,使得学生的感性思维有所发展,提升学生对情感的品味,锻炼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互结合运用。教师过于关注向学生介绍知识的科学价值,却往往忽略了理工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社会价值的阐释和说明。这些都导致相当一部分理工类学生上课不愿积极发言、学习方法机械单一,而较少关注人生、思考责任等精神层面的发展和追求。

2.加强理工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恋爱本是婚姻的前奏,并非排除精神空虚的手段,同时恋爱也是一种责任。教育学生懂得自重、自爱、自立和自强,形成积极高尚的爱情道德观念,大学生之间校园爱情的美好之处是两人之间单纯的吸引,但这样的爱情也往往缺乏对以后的思索,忽略了经济、地位、职业、理想以及家庭等影响因素。大学生恋爱责任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广大的在校学生认识到恋爱并不是简单的男欢女爱,而是两个人、两个家庭以及两个未来的结合和相互依存。责任伴随着恋爱关系的确立而产生,以与对方组建家庭为目的,以为对方的未来付出和努力。因此,大学生在憧憬美好幸福恋爱生活的同时,也应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责任与挑战做好准备。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通过校园文体活动、学术报告、教育影片、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充实大学生活进而培养大学生知爱、懂爱、惜爱的优秀品质。也可以利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为大学生普及恋爱、性和性道德的知识,并开展相关知识竞赛活动来倡导文明恋爱,启发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从而远离只为满足生理或心理欲望的游戏式爱情。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展丰富多拆的校园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舒蕾宏远的学习目标或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参与各种有异议的校园活动中。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特征,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使得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在新时代显得愈加重要。新时期理工类大学生的恋爱观结合传统与现代互相融合,封闭与开放相互交织。正确的恋爱观不仅仅只包含恋爱道德,同时更需要大学生明确爱情与学业、爱情与责任的关系,学会在面对恋爱过程中的问题时,勇敢面对,理性解决。

参考文献

[1]赖雄麟.论美育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煤炭高等教育,2006,(1).

以关爱为题的作文篇5

论文摘要:张爱玲在1955年从香港到美国,1995年病逝于美国。创作基本上处于“枯竭期”。本文认为作家狭窄的题材、上海的描绘者、狼狈的婚姻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导致了张爱玲文学创作的“枯竭”。

   张爱玲在1955年从香港到美国,1995年病逝于美国,在40年时间里,创作基本上处于“枯竭期”,与20世纪40年代以小说集《传奇》成为“上海文化界的最畅销书”的张爱玲相比,简直判若两人,这两个时期创作的巨大反差引导着我们去探求背后的原因。本文认为作家的狭窄的题材、上海的描绘者、狼狈的婚姻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导致了张爱玲文学创作的“枯竭”。下面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狭窄的题材

    随着五四时期女性启蒙和妇女运动的蓬勃开展,一些关注女性及其命运和价值的女作家先后登上文学舞台。从冰心、卢隐、凌叔华到丁玲,再到萧红、苏青,虽然同为五四之后的女性作家,但是张爱玲在处理创作题材时,却有别于其他女性作家,正如夏志清所说:“张爱玲的《传奇》一书,概乎言之,写的是怨偶之间的残缺关系。换言之,作者翻来覆去所吟唱的,无非是不幸的婚姻。”张爱玲所有的小说都离不开婚姻恋爱这个基本主题,她认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张爱玲之所以如此处理小说题材,与她独特的身世和经历有关。

    张爱玲是名门之后,祖父张佩伦是晚清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父亲是典型的封建遗少,母亲是一位西方化的 现代 女性,与封建遗少的父亲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以离婚结束这段生活。父母离异后张爱玲受到继母的虐待,父亲将她软禁了半年,生病得不到医治。从父亲家逃出后,张爱玲在母亲身边生活了一段时间,然而母亲给张爱玲的感觉是遥远而神秘的。别人唾手可得的父爱和母爱,在张爱玲身上成为一种奢望。正是这种经历对她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养成了以审慎怀疑的态度注视周围人和事的习惯,贯以“苍凉”为底色描绘人间的亲情、爱情。

对于作家来说,“童年记忆在创作中表现为认知的独特性和生命表现的独特性,决定了作家对世界的独异的认知和发现。”张爱玲由于特殊的身世和经历,她笔下的亲情如同久置的食物一样发了霉,变了味。《金锁记》中的“七巧”是一位心里扭曲的阴险毒辣的母亲,她处心积虑地破坏儿子和女儿的婚事。《花凋》中川娥的父亲不肯花钱给女儿治病,母亲因担心被发现藏有私房钱宁愿看着女儿一天天病死。《半生缘》中的母亲受了金钱的诱惑,眼看着顾曼璐残忍地破坏妹妹顾曼祯的美好爱情,葬送了曼祯一生的幸福。《心经》中的许小寒与父亲的关系已超越正常的父女之情,母亲却仍然对此事装聋作哑张爱玲描绘的家庭是亲情缺失的,她笔下的爱情也撕去了温情脉脉的面纱,留给读者的是男女主人公的赤裸裸地算计和利用。《倾城之恋》巾内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爱情”是欲擒故纵、男挑女逗,自流苏想以最后的淑女资本换取婚姻中的物质保障,范柳原无非是想换个口味换个情人.最后两人因为战争成就了婚姻。《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明知乔琪乔有拈花惹草的习性,但为了能留在香港仍然决定嫁给他,乔琪乔为了心安理得的享用葛薇龙的钱而和她结婚,于是葛薇龙便沦为为乔琪乔弄钱的工具《半生缘》中的顾曼璐为了金钱嫁给有钱有势的祝鸿才,然而祝鸿才并没有给她想象的无风浪又有荣华富贵的港湾,留给她的只是独守空房的寂寞和孤独。

张爱玲从小生活在清朝遗老遗少家庭的环境里,耳濡目染的是遗老遗少的吃遗产、抽大烟、玩女人的荒淫无耻的奢靡生活。因此她塑造了很多遗老遗少的形象,将人物放在婚姻恋爱这个基本主题中去描绘。正如夏中义先生所说:“除手记外,作家主要靠记忆来储存素材的。作家对素材的记忆不像背数理化和外语单词那样冰冷,而会伴生一种明显的情绪氛匍。”张爱玲的优秀作品大多数都是在l943年写的,这年她写了八个中短篇小说。然而,有限的生活阅历和狭窄的题材范围是经不起喷涌而出的,张爱玲要想延续自己在美国的创作生命,必须拓展题材范围。然而,在美国,张爱玲将自己困于一个相对狭小的封闭性的生活圈子里,社交圈子极小。丈夫赖雅去世后,她便住进了“老鼠洞”,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因此,就张爱玲自己来说,那些“完不了”的故事,已经完了。

二、“上海的描绘者”

张爱玲曾说:“要迎合读者的心理,办法不外这两条:(一)说人家所要说的;(二)说人家所要听的”“将自己归人读者群中左, 自然 知道他们所要的是什么。要什么.此外再多给他们点别的——作者有什么可给的,就拿出来,用不着扭捏地说:‘恐怕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吧?”’张爱玲的作品既不描写抗e气氛也不反映民族情绪,而是关注都市的琐碎生活,将目光聚焦到世俗的“饮食男女”身上,是真正的世俗文化。

上海成为“孤岛”之时,作为英法的租借地.上海逐渐成为

西汉杨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每一部文学作品的生成,都是作家和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和对象相结合的产物:张爱玲关注都市的“饮食男女”,描绘日常生活的“鸡零狗碎”。张爱玲的以“饮食男女”、市民生活为其生存土壤的作品迎合了当时上海小市民的口味。上海并没有因为五四运动的冲击和主流文化的南移而改变它的文化进程,其主体仍然是生存于 现代 都市的普通市民。张爱玲“最讨厌的是自以为有学问的女人和自以为生的漂亮的男人。”她有强烈的“成就欲”:“我认为与其做一个中庸的人过一辈子清闲生活,终其身,默默无闻,不如做一个特另的人做特别的事,大家都晓得有这么一个人,不管他人是好是坏,但名气总归有了。”她的世俗化、实利化的思想适合当时的上海市民的心理,她的以“饮食男女”为体裁的作品切合了当时上海小市民的口味。

以关爱为题的作文篇6

发现真情,感受真情!播洒真情,用文章把“有情有义”的自我展现出来,是近年中考“真情挚爱”类作文命题的立意所在。考生只有将那些融入自己体验和感悟的真人、真事、真情变成流淌于笔端的文字,文章才能成为心灵的舞蹈、灵魂的歌曲。

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

(1)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2)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人类生活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现象,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有时是为了礼貌,有时是为了工作需要,有时是为了自我保护,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要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

“真情挚爱”类作文的命题方式及关注点

中考作文把“感情真挚”作为一项重要的评分标准,列在“符合题意”之后,位居第二。初中生笔下的真情,一般包括亲情(父爱、母爱、手足情、血脉情)、友情、师生情、思乡情、爱国情等,以及感动、感恩、快乐、幸福、温暖等。这些富含真情的关键词一直都是中考作文出现频率较高的立意核心,备考时必须格外留心。据不完全统计,往年真题全国各省市语文试卷中,全命题作文(含选题作文)占50%以上,研究此类作文命题后,我发现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1 在平凡生活中感受人间温暖

引导学生积极地感知生活冷暖,体悟人间真情,始终是中考作文肩负的重要使命。因此,这种导向也是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之一。仅以往年真题的中考命题作文为例,就有安徽卷的《――在其中》、自贡卷的《那个温暖的表情》、铜仁卷的《这也是一种美》、枣庄卷的《××做我的榜样》等,体现了这种命题意图。

2 在代际关系里读懂至爱亲情

由近年的中考“真情”类作文题可以看出,命题者非常喜欢通过关注考生表现自己的成长以及自己与亲人的关系的方式,检测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以“幸福”“感动”“眷念”“长大”“反思”等为立意核心的主题词,就备受命题者青睐。仅以往年真题中考作文为例,就有福州卷的《爱,还要会爱》、青岛卷的《我终于明白你的良苦用心》、巴中卷的《幸福在身边》、台州卷的《我会记得》、南通卷的《就这样慢慢长大》和衢州卷的《被爱的感觉》等。

3 在青春岁月里珍藏师恩友情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切入,在美好而又独特的青春岁月里提炼难忘的师恩友爱,体会真情的价值,也是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者集中关注的一个方向。比如,仅往年真题就有烟台卷的《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宁波卷的《你是我的一本书》、德阳卷的《一路上有你》等以“你”为命题核心的作文大放异彩。

4 在自由天地里敞开善感的心扉

以关爱为题的作文篇7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品德教育 平台建设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和长期的自我修养,才能养成和提高。90后大学生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各国文化思潮的影响,似乎成为了一个个矛盾体。他们知识丰富却缺乏深度,效益观念盛行却功利行为增多,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却显得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内心情感丰富但敏感而脆弱。90后大学生的这种特点,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要求,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以“大一学生品德养成教育、大二学生励志教育、大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侧重点的三线育人理念,积极探索一条培养和造就以“有爱心、守法纪、讲诚信、负责任、能自强”为品德特征的优秀高职生的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全过程。

一、以“大一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为主线”的平台建设

1.针对大一新生的特点,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以“爱心教育”为主题,着力培养学生爱他人、爱学习、爱集体、爱学校、爱祖国的品德内涵。通过大型品德养成教育主题讲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专家关于“爱心”的经典论述、学习当代中国人和优秀校友奉献爱心的典型事迹、研讨归纳优秀校友“爱”的特征等途径,解决学生从小到大在家长、学校的过度呵护下,不懂得关爱他人,甚至不知如何关爱他人的问题;解决学生不爱学习,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问题;解决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的问题;解决学生有报效祖国意识,缺乏报效祖国行动的问题。一是军事训练。一次磨练,一次升华。通过军训亲身体验军人报效祖国所付出的艰辛,感受“纪律”和“服从”对团队协作和集体生活的重要性。二是家书活动。一封家书,一次感恩。给父母写封家书,知恩、感恩、报恩。三是营造新家。一份理解,一个新家。保持和发展军训成果,同学之间相互理解、关心、帮助,建立“爱学习、守纪律、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和宿舍集体,营造一个新家。四是奉献爱心活动。一次活动,一片爱心。参加一次集体组织的奉献爱心活动或单独为他人做一件好事,从中学会关爱他人。五是新老生座谈会。一次交流,一次提升。听取老生介绍学习经验,了解大学的学习形式,转变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生活。

2.在学生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大一第二学期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着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照章行事、举止文明的品德内涵。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法纪”的经典论述、学习外国专家学者关于“法纪”的经典论述、学习当代中国人和优秀校友遵纪守法的典型事迹、研讨归纳优秀校友遵纪守法的特征等途径,解决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上课迟到、早退、缺课、旷课,夜不归宿,作风散漫的问题;解决学生法纪意识淡薄,打架斗殴,偷盗的问题;解决学生不讲文明卫生,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公开抽烟的问题。一是实现“四无”践行活动。一次重温,一次践行。重温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开展“知荣明耻树新风,实现‘四无’促和谐”践行活动,使学校校园成为无垃圾、无抽烟、无打架、无偷盗的文明校园。二是法制教育。一次教育,一次警示。举办法制讲座,通报违法案例,参观劳教所,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增强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三是争当文明舍员。一个争做,一个养成。人人为争做文明宿舍出份力,从按时就寝、按时起床等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提前5分钟到课堂。一个争当,一个作风。人人争当守纪标兵,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

二、以“大二学生励志教育为主线”的平台建设

1.以诚信教育作为学生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育主题,着力培养学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严格自律的品德内涵。采用诚信主题讲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诚信”的经典论述、学习国外专家学者关于“诚信”的经典论述、学习当代中国人和优秀校友诚实守信的典型事迹、研讨归纳优秀校友“诚信”特征等方法,解决学生行为与思想不统一的问题;解决学生夸夸其谈,说的多,做的少,甚至说了不做,学习不诚信的问题;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人对己双重标准,行为上急功近利的问题。一是远离舞弊行为。一次考试,一次考验。考试、测验杜绝舞弊,养成诚实守信行为习惯。二是人生诚信诺言。一个诺言,一生兑现。说到做到,杜绝说假话、做假事,遵时、守约,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三是学期学习规划。一个计划,一个总结。每学期初,以诚信做人、做事、做学问为目标,制订个人的学期计划,学期结束时对照计划认真总结。

2.以自强教育作为学生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教育主题,着力培养不怕困难、愈挫愈勇、积极进取、创业创新的品德内涵。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自强”的经典论述、学习国外专家学者关于“自强”的经典论述、学习当代中国人和优秀校友自信自强的典型事迹、研讨归纳优秀校友“自强”特征等途径,解决学生缺乏战胜困难,实现人生奋斗目标的勇气和信心的问题;解决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落差太大的问题;解决学生不善于创新思维,缺乏创业精神的问题。一是“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学校精神报告会。一次报告,一次激励。请本院自强之星讲奋斗经历,优秀毕业生讲创业历史,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强的精神。二是成立“海豚”义工服务队,组织学生参加义工组织帮助弱势群体。三是创新成果展。一份成果,一份自豪。自己动手,创业创新,展示技能特长,展出学习成果,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三、以“大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的平台建设

以关爱为题的作文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爱情专题;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在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促使他们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并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习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教学具有社会教育性的体现,也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实现多元并举的有益尝试。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更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敢于突破过去传统的方式方法,从大学生身边最热衷的事件,年轻人最希望涉及的话题作为切入点,无疑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更容易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在大学校园中的广泛展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作用就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这门课程与这项工作本身,应该说它兼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多元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大学生是成长着的一代人,此时正是他们走向成熟的最后一个发展期,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部工作的中心就是为了他们的健康发展服务。要使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与建设的生力军,就不能够就心理而心理,用纯粹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技术抽象静止、孤立片面地帮助大学生摆脱困境,这往往是难以奏效的。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只有从人的本质、从人的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状况出发去分析评价青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现象与问题,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帮助和促进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具备优良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锤炼其健康体魄,使青年人在大学期间得到全面的发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当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题中应有之义,从这一点方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异曲同工之效。通过学习训练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素养包括提升他们的政治思想素养,应该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在爱情专题教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一)在爱情专题教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般来讲,大学生的思想上能够认识和接受一些事物,都是和自身需要的满足状况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那些与他们需要的满足有明确关联的事物,对他们往往具有更大影响力和吸引力,更能够调动起他们的情绪,使他们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个青年学子步入大学会发现,像中学时代那种较为单纯的学习目标已不复存在,多元而又广泛的学习生活从此开始。可以说,大学的围墙早已经挡不住性、爱情等问题对学生的影响,爱情问题成为不少学生最喜欢探讨的热门话题和最愿意追逐的行动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我们开展了多次专题内容征集,爱情问题总是位列其中就是一个明证,很自然爱情问题也就成为了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要专题内容之一。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大学生心理适应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和需要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我们有意识地选择性与爱情作为一个重要的专题,努力延伸拓展这一话题,在加强健康爱情心理观引导的同时,也以这一主题渗透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诸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与责任、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人生的幸福与意义等问题。在我国现今的法律中,大学生能否结婚等问题已经纳入《婚姻法》,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使他们在对待爱情问题时能够获取良好的心理状态,并理应为他们开拓未来事业发展和终身幸福提供帮助。爱情有其自然属性,但它的社会属性使其从来都不是镜中月、水中花,脱离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大背景、社会思想理念发展之潮流,只能使爱情成为空中楼阁。

(二)对大学生性与爱情观念的疏理与教育

大学生作为青春后期的群体,可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自己关于性与爱情的一些意识观念,以进入大学作为契机,以前或明或暗、或有或无的爱情梦,在青年学子的谈资中、个人行为表现中已经明朗化、公开化。

作为青春后期的当代青年人经常称自己是“新新人类”,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对于性、爱情、婚姻等问题的观念超前、行为前卫。然而通过自己教学的实际,还是看到了在他们的“新”观念“新”行为背后依然隐藏着大量的“旧”的观念与行为。现列举教学实例两则:

(1)因学习的需要,几位学生到阅览室查阅有关性与爱情问题的有关资料,不料坐在他们身边的其他学生看着他们手里的书籍和资料带着异样的目光纷纷离开。周围学生的行为使我们的同学非常难堪,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深刻体验到了在高等学府这个知识的殿堂中,学习性与爱情知识是不合时宜不光彩的,通过正常渠道汲取这些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会接受到“特殊”礼遇的。

(2)一位男生在课堂发言中认为,在爱情的问题上不应该有过多的条条框框,“不求天长地久,但求一朝拥有”,这恐怕已成为眼下许多大学生的流行观念。

以上两则例证虽然不能代表所有大学生对爱情及有关问题的所有看法,但是还是可以帮助我们从这样的角度来了解今日大学生的相关思想认识。

在学生心理健康课的课堂互动讨论及课后交流中,学生们对于爱情专题内容的学习感触很深。学生们感到作为当代人,他们对爱情和性知识范畴的理解未免过于狭隘了,而正常的学习途径和渠道太不畅通了,以至于一些同学更愿意到网络上去搜寻些色情网站以填充自己有关知识的不足。近年来我国淫秽色情网站会屡禁不止,受害者大多数是青少年。由于缺乏宏观和有效的社会诸多因素支撑与指导,青年学子的爱情多表现得比较脆弱与飘摇,经不得风雨的考验。

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分析和看待爱情问题,我们认为爱情既是依附于每个个体的情感,也是整个社会人们思想认识水平、道德观和善恶美丑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条件、物质状况固然是爱情的前提与基础,但是人类爱情中从来都不可少了来自社会与精神方面强大力量的支撑。在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支配下,爱情中物欲成分越少,爱情就越高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爱 情提供给人的精神满足时特殊的、多方面的,是许多其他的精神满足无法替代的。同时爱情关系本身也包含着复杂的心理结构关系,不是随便拿一把钥匙就可以轻易打开这把心锁的。

一般来讲,恋爱中双方都要力争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包括心理状态和社会规范都要符合自己社会性别角色的要求,同时还要对异性的相关状态有所理解,这对于生活中的成年人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大学生虽然从生理年龄上已具备了最基本的条件,但是由于他们本身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还很稚嫩、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正面临许多挑战,性心理发育并未成熟、性的社会特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以至于对爱情所要求的性别角色扮演、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的承担并不十分明了,更谈不上通过个人爱情问题的处理达到对社会道德的弘扬以及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实现了。

三、通过大学生爱情价值观的提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大学生的需要

与社会大众一样,大学生的行为也是在相应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他们的思想接受某种事物,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那些与大学生的相应需要及利益的实现有明确相关的事物,对他们往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而如果大学生自身的需要被忽视,正常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和疏导,在生理、心理上没有得到必需的关怀和帮助时,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但不能得到完全的发挥,还会在内心中产生抗拒接受该种事物的内部障碍。

因此,为了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让大学生们接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从大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大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及其兴趣、爱好和各种实际需要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适应青年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教学平台与窗口,选择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爱情话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学习探讨,是我们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感与义务感既是爱情的基本条件,也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中的必有之内容,因此透过正确爱情观的教育本身就是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使心理学课程兼具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课堂是大学生们接受知识的主渠道,要结合课程实际将健康的爱情观及性文化观念充实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溶入到他们的思想政治的综合素养中。几年来,通过课堂教育教学,使大学生对爱情和性有关问题的许多误解从最基本的概念中得到澄清,将爱情观从单纯、狭隘的生理层面引发出来,多角度剖析爱情的心理层面、社会层面,使爱情所具有的高尚性、道德性凸显出来,取代传统误区中的低俗污秽,让大学生们追求和获取积极健康爱情有一个公正、光明的位置,避免大学生“无师自通”、自生自灭式爱情中的许多困扰与挫折,为他们当前的学习生活增力。

当前国家大力治理淫秽色情网站的泛滥,正好说明了我们对广大青年在这个方面进行正面教育与引导的必要性,在今天日益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摆脱空洞、教条一味地进行大道理的宣讲,让男女大学生得到他们生活中真正需要的健康爱情教育与引导是十分迫切的,这也是他们学会做人必不可少的人生一课,课堂上是可以有爱情的一席之地的。

(三)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性别角色观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爱情总是要依附于性的,即男女两性之中。从生理、心理、社会的不同角度来看,男女两性既存在共有的社会角色,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各自不同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当今男女两性大学生在性角色的形成与定位上既要有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一般角色,即男女大学生都应该具有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进取的精神;又要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具有比较鲜明性别特征的青年人。

我们努力追求的男女平等社会,应该是一个男性与女性享有同等机会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尊重和珍惜差异的丰富多彩的社会。这个问题在青年人处理爱情问题时显得尤其突出,我们认为男女平等并不等于男女无别,“因性施教”应该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爱情教育一个重要主题。我们应该顺着男女大学生先天的性别倾向来引导他们,让他们首先认同自己的典型性别倾向,学习并不断学会作为社会和家庭成员,男性和女性又需要分别分担什么样不同的社会角色。我们的爱情教育要使他们首先乐于做一个男性或女性,在一个性别差异客观存在的社会中,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无视这种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一视同仁、长期采取中性、无性别化教育,一旦在他们进入真实社会生活时,会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社会适应不良反应问题,给他们的爱情蒙上阴影,给他们未来家庭带来不必要的消耗,也不利于他们发挥好社会成员应有的责任。

(四)置身高雅文化氛围,陶冶出健康的爱情观

在我们的大学校园中,谈情说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既然不能堵塞,莫如更好得加以疏导。因此,提高大学生在性爱、爱情方面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导大学生胸怀高远的社会理想,创设丰富多彩的、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高雅文化氛围,从科学、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社会情操,有健康的人生观(含有健康的爱情观)就成为大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成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不可缺少的特殊使命。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的,为了今日校园中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未来能够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一筠,解读性的奥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上一篇:周朴园的长子范文 下一篇:暑期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