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文案范文

时间:2023-12-09 16:35:32

七七事变文案篇1

一、活动主题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二、活动时间

6月277月15日

三、活动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四、活动内容

1、大力宣传本次活动,每班在7月4日前出一期主题为《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纪念七七事变78周年》的黑板报。

2、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纪念七七事变78周年》主题班会活动。各班在7月7日班会时间组织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这段抗战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先烈,继承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3、举行《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纪念七七事变78周年》演讲活动,初定7月8日下午举行演讲比赛,每班选派2名同学参加,地点在多媒体教室。演讲内容要求紧扣主题并且体现学生们继承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信念。

望各班及相关单位积极组织配合,开展好本次教育活动。

七七事变文案篇2

(一)文字长度与结构的变化

草案与七八年宪法(即现行宪法)比较,在文字长度和结构方面,有三点重要变化:

一、草案共有一百四十条,一万四千七百字左右。七八年宪法共有五十九条,六千二百字左右。

二、草案强调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把七八年宪法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提前为第二章,将原第二章“国家机构”调为第三章。

三、草案第三章“国家机构”部分,比七八年宪法增加了两节,即: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第四节“中央军事委员会”。

(二)序言部分有哪些重要修改?

重大的、原则性的修改,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限于历史条件,七八年宪法很不完善,有不少“左”的、错误的观点、口号和表述方式,如“经过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坚持无产阶级下的继续革命”等等。草案的序言剔除了这些“左”的内容,正确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二、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六中全会的精神,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载入宪法序言并贯穿于整个宪法的各个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这是我国近代历史基本经验的总结。

三、七八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坚持无产阶级下的继续革命,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草案删除了其中的“左”的内容,明确规定今后我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根据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对七八年宪法序言中关于“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我们一定要,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的表述,作了重要修改,改写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还在总纲部分写了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法律规定的新条文。

五、明确规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个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这是七八年宪法没有的。

六、新规定了关于宪法的法律地位,庄严申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工、农、商、学、兵、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实施的职责。

(三)总纲部分的重要修改是什么?

根据新时期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新的特点,草案的总纲部分(共三十一条),比七八年宪法的总纲部分增加了十二条。重要的修改和补充,有以下八点:

一、把“无产阶级”修改为人民民主。我国的人民民主是无产阶级的一种具体形式,这样规定更符合我国国情和阶级状况,以避免对无产阶级的歪曲和滥用。

二、充实了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规定内容,增加了各级国家权力机关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相应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条款。

三、第五条是七八年宪法没有的,这一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我国走上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轨道的重要标志。

四、对我国的经济制度,增加了许多合乎实际的原则规定,主要有:在规定全民所有制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的同时,也明确指出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劳动者个体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各有其优越性,都是社会主义经济所不可缺少的;我国允许外国在中国的合法投资和中外经济合作;强调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禁止任何个人和组织利用任何手段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计划;规定国营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等等。

五、把七八年宪法关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三条扩展到六条,并且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一项长期任务增写进总纲。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反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这一规定对于广大青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第二十条对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规定,比七八年宪法的规定更周全、实际,新增加的主要内容有:国家举办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级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对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等。

七、为了激励广大知识分子,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知识分子,扩大知识分子的队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八、草案改变了七八年宪法关于体制的规定,按照政社分开的原则,规定设立乡政权,保留作为集体经济组织。这既有利于改进和加强政权工作,密切政权同群众的联系,也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扩大了哪些公民权利,新规定了哪些公民义务?

十年内乱时期,公民的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人格尊严备受损害,基本权利横遭践踏。草案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比七八年宪法作了许多原则性的补充和修改,从原来的十六条增加到二十二条。

七七事变文案篇3

[关键词]《七宗罪》;后现代;传统宗教元素

一、引言

众所周知,西方电影作品多呈现出浓郁的宗教思想,例如美国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历史内容多数都与圣经文本的大范围辐射息息相关,可以说圣经是众多西方恐怖题材电影最为重要的宗教文化来源,在1995年由美国导演大卫・芬奇拍摄的电影《七宗罪》就是一部极富震撼性的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作品。在我们的思绪深陷于宗教杀手近乎变态的杀人连环案件中,是不是需要去反思谋杀案背后的内涵呢?

我们感受到的宗教色彩只不过是这部电影的表面现象,其深度的思想即为后现代主义意识,导演试图用宗教手段对于现实社会的人性、神性进行无情的鞭笞与拷问。这种无情的颠覆没有依靠充满血腥的杀戮镜头,而是借助电影中独特的镜头语言来表现,去猛烈地冲击了观众的视觉感受与内心。

二、电影《七宗罪》故事梗概

一部电影,七种罪行,在1995年上映的美国电影《七宗罪》是由擅长拍摄心理恐怖作品的导演大卫芬・奇创作的,由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凯文・史派西等美国一线演员扮演主要角色,整部电影约127分钟,故事以罪犯约翰・杜制造的系列连环杀人案件为主要线索,叙述了警察沙摩塞与米尔斯所破案的过程。这部作品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剪辑奖的提名等奖项。

《七宗罪》拍摄模式摒弃了原有手法,不再像传统电影一样罗列故事的发展情节,而是以两个警官的视角来为观众呈现了七个连环谋杀案。由摩根・弗里曼饰演的沙摩塞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老警察,在这个混乱嘈杂的城市环境中工作了几十年,而一个星期后他就要脱下警服退休了,由于一生中经历了数不胜数的案件,因此早已习惯了冷眼看待刑事案件与发生的罪恶。而由布拉德・皮特所饰演的年轻警察米尔斯血气方刚,脾气暴躁,但是怀揣着满腔热血主动请缨来到了这个城市,与沙摩塞一起来调查这起系列杀人案。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由最开始二人的水火不相容到最后沙摩塞决定留下帮助米尔斯破案,两人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但是米尔斯的高傲与冲动性格却冷却了他与沙摩塞的合作关系,甚至也成为他最终悲剧结局的导火索,即成为杀人凶手约翰・杜的受害者之一,当已经脱下警服的沙摩塞亲眼看到因为愤怒而枪杀了约翰的米尔斯时,两行热泪潸然而下,不禁感叹这个世界充满着罪恶,或许天真纯粹也是一种罪过。

演员凯文・史派西饰演的杀手约翰・杜冷峻睿智,以天主教中列出的七项重大罪行设计出了一套连环杀人案,对社会邪恶进行了挑战。他不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来费劲地折磨受害者,并且也会将自己的手指皮肤剥下以防留下作案指纹,作案现场不会留下一丝线索,堪称完美。杀人凶手约翰・杜就像是魔鬼的化身,许多无辜的受害者成为他屠刀下的牺牲品,并且他也能够代表西方宗教惩戒领域内的正义力量。在美国当时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每天都有贪婪、懒惰、傲慢、欲望、嫉妒、愤怒等情绪出现,也时常有许多生命在这些罪恶的引诱下逐渐颓败、灭亡。就像电影中代表了正义的警察米尔斯也因为在失去妻子的愤怒情绪下慌乱失措,用手枪击毙了约翰・杜,可以说他的愤怒与冲动破灭了光明的泡沫。在警察局中,被关押的约翰・杜神态自若,表明愿意舍弃生命来周密地计划“七宗罪”,可以说影片创作者所设计的这样的剧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也能够呈现出原罪的不可抗拒的性质,深化了电影背后的主题,让观众在127分钟后依旧回味无穷。

仅《七宗罪》这个片名就很值得观影者反复体会,利用西方“七”的神秘与诡异,渲染了故事情节的沉重与黑暗。观看影片前就引发了观众无数联想。而整个故事的安排可以说迂回曲折、扣人心弦,并且融入深厚的哲学思想,发人深省。

三、电影《七宗罪》对人性与社会性的沉重拷问

故事讲述了处事十分冷静的杀手约翰・杜认为自己受到了神的旨意,“我必须要选择,我是被上天所选中的”,并且是以宗教中的七大死罪――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嫉妒来作为作案依据,去顺应着“审判―拯救―布道”的缜密逻辑关系来疯狂作案。其实,在天主教中这七种原罪表示了人们的七情六欲,是每个自然人都会具有的内心情感与欲望。所以,根据这样的“原罪说”就能够认为每个人类个体都是有罪的。所以,每个人活着除了不断忏悔就再没有其他的救赎方式了,而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强迫性的忏悔和折磨。就像沙摩塞所说的,“他的这种以赎罪为借口的说教,就像是一种强迫性的忏悔”。而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学说可以从根本上来抹杀掉人性,而按照约翰杀人的理由,那么所有人都应当被杀死,而不只是电影中被夺去生命的那八个被害者。就像影片中约翰所说的,“我们在每个街角、每个家中都能够看到死罪”。

电影将杀人狂取名为约翰(John)是有着深层次寓意的。在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John并不是一个具象的名称,在美国法律中是一个代号,专指案件中不能示名的原告,是一个广泛的名称代指意义,有着不确定性。在电影中将这样一个名字安在主角身上,就类似于鲁迅笔下的阿Q,其背后的寓意能够告诉我们,他并非一个特例,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每个人都很有可能是与约翰一样的杀人狂。

电影中除了主线索是以八个命案来串联起七个人物类型的原罪之外,也融入了诸多压抑、残酷的拷问人性的对话与场景。电影一开始的场景就是设在了黑暗的房间中,警官们围着一具尸体在进行对话,“邻居听到了他们对骂几个小时,而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之后听到枪声响起,冲动酿成了大祸,看到隔壁的情况就知道是有多么的冲动。”案件的起因是一对夫妻吵架,妻子气愤不已用枪打死了丈夫,而一个在外面遛狗的男人意外被人杀死。“一个男人在街上遛狗,但是却遭到了攻击,被凶手抢夺了手表与钱包,他倒在街上……杀人凶手用凶器刺穿了他的双眼。”美国政府的许多联邦官员会为了一己私利而向外人兜售秘密信息,例如沙摩塞对FBI销售相关的图书阅读者的大量信息,约翰会花费大笔金钱专门从分局买到了米尔斯家庭的相关信息,进而导致了兰西被杀害。可以说,整部影片中充斥着人性中的“罪恶”。

并且,电影中也深入地表现出了社会性的“恶”,例如人们排斥汲取知识。当沙摩塞对图书馆中彻夜玩牌的警察们说,“各位,我确实不懂,你们坐在书籍的海洋中……面前就是知识的世界,你们此时在做什么?彻夜打牌而已!”但是警察们却嘲笑地说,“我们是很有气质的,甚至放个屁都有墨香!”在大城市中,人们逐渐学会了少管闲事,而女性群体所谓的防范意识就是遇到犯罪分子时不要大喊“救命”,而是要大喊“失火了”。在喊救命的时候没有人管,但是要救火却出来一堆人。而这就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恶”,对传统理性进行不断否定、消解与颠覆。

四、电影《七宗罪》的黑色主题及象征

“黑”最早由法国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而《七宗罪》完全可以称之为新一代的“黑”。就像电影名字一样,《七宗罪》主题就是关于罪恶,尤其是指其中的七起案件。在天主教中,这些罪恶是不能被饶恕的,因为它们会为人们的灵魂升华带来巨大的屏障,关于这点在许多宗教书籍与电影中都进行过介绍与详细描述。这部影片对现代社会与传统天主教义中所描述的罪恶概念关系进行探索,尽管这些罪似乎一直存在着,但是对于约翰来说,是必须要被惩戒的。沙摩塞在深入破案过程中,发现凶手约翰不断犯下罪行只不过是为了宣扬某种训诫――在现实社会中充斥着许多冷漠与平庸,而真正的罪恶依旧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世界之中,但是我们不去关心这些罪恶并不是因为它们早已消失,恰巧相反,按照约翰的观念,“我们在每条街道的街角,甚至每个家庭中都能够看到关于致命的杀戮,但是我们却能够忍耐,因为这种罪恶是普遍存在的,是微不足道的”。总之,将约翰的训诫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罪自身就是一种惩罚,按照他的话就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例如电影中肥胖的男人自身因为饮食过度而没有多少时日,即便多吃一点也会让他七窍流血而亡。金发一直从事的是桃色交易,遇到不安好心的客户也是迟早的事情。

然而电影中并不是所有凶杀案都能按照这样的逻辑来解释,影片背后还隐藏着更为深入的主题,即善与恶并不是绝对的,两者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以约翰谋杀艾伦为例,艾伦平时以贩毒、性犯罪为主要生活来源,一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罪恶之人,但是在约翰眼中却认为艾伦是一个懒惰之人。电影中并没有任何片段表现出艾伦是一个懒惰之人,一直到约翰将其抓住,然后在床上困了他一年。因此,从深层来说约翰是在制造罪行而不只是寻找罪行。为了能够体现出自己是从善的人,那么他就努力去创造出善的反面,并且加倍惩罚。善,必须要在主观意识中感到自身为善,而实际上也需要罪恶来佐证。

从结局来看,现实社会中出现的真正罪行并不是天主教中所描述的七种罪行,当今社会中最突出的一种不同的罪就是冷漠。在电影《七宗罪》中,也正是因为人们的冷漠才让约翰想要用惨绝人寰的杀人案件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更为重要的是,冷漠是这部作品中释放恶性成功的客观条件,假如世人没有那么冷漠,那么约翰就不会在一次次犯案中获得成功。

五、结语

美国电影《七宗罪》由大卫・芬奇导演,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等主演,给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案与两个智勇双全的警察破案过程。电影《七宗罪》包含了诸多后现代元素,如现代社会的现实和贯穿于文化领域的传统宗教元素。充满了大卫芬・奇惯有的阴郁、忧伤、哀愁的镜头语言基调,并且能够借助不同场景的灯光布置与摄影技术的巧妙应用来构建出这种压抑低沉的氛围。大卫・芬奇曾经说过,“选择这样做是为了能够让观众拥有和主演拍戏时候一样的心情与内心感受,具有一种不安定的情绪或者是体现出一种偏执狂的意味。” “我想让观众能够用未必愿意的方式投入于我的电影作品之中。我想去嘲弄观众在影院中随着灯光逐渐变暗而看到20世纪福克斯标志出现之后,内心怀有的期待。因为观众总是在期望着什么,而我的兴趣就是来对其嘲弄,而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导演的思想本身就具有强烈的颠覆性,而这部电影也正是通过描绘阴暗、潮湿、肮脏、混乱不堪的背景环境,连环命案以及剧中角色的切身感受、观众视觉感官所受的震撼来拷问现实社会中的人性、社会性以及神性,对于传统宗教权威进行嘲弄与颠覆。就像周浩所说的,“好莱坞的后现代主义影片会取笑一切严肃,去调侃所有神圣,甚至去嘲笑所有固有的规则”,而这也恰恰是电影《七宗罪》中后现代主义的最深度体现。

[参考文献]

[1] 何辉斌.基督教的罪及其在悲剧中的表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05).

[2] 赵华.电影《七宗罪》的宗教链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3] 刘岩.从电影《七宗罪》解析当代美国文化中的宗教情结[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4] 廖然菲.圣经文化与现代西方电影[J].文学教育(下),2009(08).

[5] 张莹璐.《七宗罪》中的宗教情结[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5).

七七事变文案篇4

[关键词] 《七宗罪》;罪;宗教意识;意识形态

 从《七宗罪》看当代美国宗教意识

在略显灰暗的背景下,在一个凶杀现场,主人公米尔斯警官出场,第一次亮相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米尔斯的急躁和萨默赛特的平和,导演的第一个桥段就为整个剧情的最后高潮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在飘摇的大雨和晦暗的光线中,镜头马上就进入了七宗罪的第一宗罪暴食(gluttony)的案发现场,身材硕胖的死者头趴在一个盛着面条的碗里,柜子上放着很多意大利面酱,手脚被捆绑着,额头被枪口压得红肿,可以看出是被人强迫大量进食,法医证实他死于胃肠内壁涨破及内出血,这恰恰对应了但丁在《神曲》中对暴食的注释——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囤积过量的食物。

在街头报纸的头条和记者的簇拥下,进入了第二宗罪贪婪(greed)的案发现场,城市最著名的辩护律师高德被杀,地上用鲜血写着“GREED”,凶手给了高德一把刀,由他自己来割下一磅肉,在枪的威胁下,高德被迫割肉而死。萨默塞特说高德是个声名狼藉的律师,这就暗示我们,这是一个为了得到佣金而不择手段的律师,迎合了但丁在《神曲》中对贪婪的注释——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为之贪婪。

由高德案件的线索,由于高德为维克多做过辩护律师等原因,自然而然引出了第三宗罪懒惰(sloth),在床上躺着一个皮包骨头的将死者,旁边放着一年来的照片,由于卧床一年导致肌肉和脊柱退化,医生说:“地狱在等着他。”卧床一年的实际情况虽说非出自主观意愿,但是却客观上没有任何劳动,没有任何付出,这符合但丁在《神曲》中对懒惰的注释——懒惰及浪费时间。

在第三宗罪发生之后,警方找到了凶手的住处,接到凶手打来的电话:要改变计划。导演利用这个桥段来为后四宗罪的顺序作了铺垫,从萨默赛特写在警局黑板上的我们可以看到七宗罪分别是:①暴食;②贪婪;③懒惰;④嫉妒;⑤愤怒;⑥骄傲;⑦淫欲,但这并不是导演眼中七宗罪的顺序,因此在这里很合理地进行了顺序的改变。

接下来,仍然在雨中,发生了第四宗罪淫欲(lust),死者是个,嫖客在凶手的威胁下杀死了,在警局里瑟瑟发抖的嫖客几近崩溃,米尔斯在盘问妓院老板时,问道:“你喜欢你的工作吗?”妓院老板非常正色地回答:“不,一点都不,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导演在这里揭示了美国社会中民众无奈的生活心态,只能去为了生存而被迫做那些不喜欢做的事情。用一个的死去对应但丁在《神曲》中对淫欲的注释——不合法礼的。

警察局接到了凶手的报案,进入了第五宗罪骄傲(pride),一位女士左手中粘着安眠药,右手中粘着电话,旁边放着一幅非常漂亮的相片,鼻子被割掉,让一位以自己容貌为荣的女士自己选择或打电话求助或服药自杀。漂亮的女士自然会期望别人来关注自己,正因为诸多人的关注造就了骄傲的心理,这符合但丁在《神曲》中对骄傲的注释——期望他人注视自己或过度爱好自己。

第六宗罪和第七宗罪接踵而至,在路上,凶手不断暗示米尔斯警官会成为自己七宗罪计划的一部分,最后,在荒地里,他告诉米尔斯自己如何嫉妒他拥有幸福的家庭,一方面表达出嫉妒之罪,另一方面彻底激怒了米尔斯警官,最终完成了七宗罪。这一则迎合但丁在《神曲》中对嫉妒的注释——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当然这里的资产并不仅仅局限于钱物,也将精神层面上的财富包含进来;二则迎合了但丁在《神曲》中对愤怒的注释——源自憎恨而起的感觉,复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赋予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亦被归作愤怒。

在剧情安排上,主线是约翰的接连杀人、萨默赛特警官与米尔斯联手破案;副线则是从萨默赛特与米尔斯妻子翠丝的友谊为主展开。翠丝是影片中惟一的女主角,之所以设置这个角色,更多的是为了将整个剧情串起来,表现在对三位男主角具有各自的意义:对于米尔斯来说,翠丝是青梅竹马的伴侣,有着深厚的感情,从米尔斯拥抱翠丝的那个片段可以看到,在这种浓浓亲情和爱情的铺垫下,最后一幕米尔斯愤然向约翰开枪的剧情安排显然合乎人物性格。但是翠丝对于米尔斯又有着深深的担忧和不安,以至于她向萨默赛特透露自己在犹豫是否要腹中的孩子,正因为她对于米尔斯存在着这种感情以及对于城市的陌生,萨默赛特走入了他们的生活。同时,翠丝也成为米尔斯和萨默赛特之间矛盾的调解者,邀请萨默赛特到家里做客这是一场很重要的戏,让萨默赛特了解了米尔斯的家庭以及性格的另一面,尤其在翠丝和萨默赛特的大笑中将米尔斯和萨默赛特的不和消除了。对于约翰来说,翠丝几乎唤起了他对正常人生活的向往:“今早在你走之后,我拜访你家,我尝试去过普通人的生活,但没成功,所以我拿了纪念品。”在此部影片中,翠丝是惟一的女主角,也是最善良最没有反抗能力的人物,寓意了平民在暴力面前的无助。

影片中,故事发生了七天,七宗罪带着七次惩罚,七次下雨,甚至于结局也是被罪犯刻意定在了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七”是导演精心编制的信息:这是宿命的罪与罚,而每次罪行过程出现的大雨则象征了天意和惩罚,暗示了凡有罪者都将受到上天严厉的惩罚。“seven”在宗教上是个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可以在旧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正如在《启示录》第十二章第三节写道:“有一条大红龙,七头,也戴着冠冕……而七宗罪的惩罚分别用肥胖者、律师、毒贩、、自恋者、“布道者”、警察这些社会不同阶层人士来表现,绝非偶然,是导演刻意选择的结果,是用来揭示当代美国社会的现状。在《七宗罪》中,约翰以宗教名义进行的凶杀只是一个表象,而约翰最后在指认路上所说的话更让我们震撼:“无辜?你在开玩笑吧,一个死胖子,胖得已经无法站起来,你若在街上看到,会跟朋友一样嘲笑他,如果你正在吃饭时看见他,他会令你无法下咽。而你们应该感谢我选中那个律师,他穷其一生用谎言来赚钱,想尽办法去帮助杀人犯和犯逍遥法外。那个女人内心丑陋,以至于失去美丽的外表就无法活下去……”约翰的“讲道”方式虽然非常血腥,但的确引起了民众的注意。“你也只有在这个堕落的人世间,才能说罪人是无辜的,但那正是关键,我们在每个街角都会看到死罪,我们容忍……现在不同了,我立下了榜样……”从中世纪开始到现在,讲道的宗旨是固定的,即赎罪,但是约翰讲道的内容已经将善行变成了血腥暴力,讲道的方式从感化到强迫赎罪。美国的意识形态基础是美国人的宗教意识。所谓“天赋人权”中的“天”,就是指上帝;所谓“人人平等”,是指在上帝面前平等。美国价值体系中这些核心观念,离开了对神的信仰,简直就是无本之木。美国人十之八九都相信上帝存在,可能比中国人里无神论者的比例还高。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美国是宗教色彩比较浓厚的国家。

从《七宗罪》看当代美国意识形态

在西方,启蒙运动孕育了理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崇理性思维成为思想领域的主宰,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在更加坚定地肯定人类自身的同时,开始逐渐轻视。到了近代,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理性摧毁了精神,人类认为掌握了科学技术就可以实现一切。诚然,西方社会的文明进步依靠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并促其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可是,理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束缚自身的枷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金钱及其他利害而变得越来越紧张,如萨默赛特所说:“一个男人去遛狗,却遭到攻击,倒在人行道上之后,歹徒持利器刺他双眼,已无法理解人们在想什么。”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导演有意改变了七宗罪的排序来警示人们:在当今美国的七宗罪的严重性顺序已经发生变化。但丁在《神曲》里根据恶行的严重性顺序排列七宗罪,其次序为:①淫欲;②暴食;③贪婪;④懒惰;⑤愤怒;⑥嫉妒;⑦骄傲,而电影中出现的七宗罪的顺序为:①暴食;②贪婪;③懒惰;④淫欲;⑤骄傲;⑥嫉妒;⑦愤怒,如果仅仅作为一部历史剧或者传记电影,那么,导演自然会更多遵循七宗罪的顺序来安排剧情,但是作为一部揭示现实的电影,导演需要根据当代美国宗教中的特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整个七宗罪的顺序,尤其作为法治社会,执法者处于自身的憎恨,利用职权进行复仇,这被导演作为最后一宗罪,不仅仅使整部电影显得张力十足,也表达了民众希望社会更加法治化、希望仇恨真正能够通过法律得到解决的渴望。

宗教意识的变化总是和社会意识相关,美国宪法规定政教分离,宗教势力不能直接干预政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宗教对政治的影响潜移默化,无所不在。从最开始萨默赛特破案时,旁边警探所说的:“这又不是新鲜事,只要打个报告就可结案……你为什么总是问这些鬼问题,你即将退休……老婆杀父,死都死了,其他的都跟我们无关……”再到罪犯约翰在寻找最后两具尸体路上所说的:“要想让别人听你说话,你已经不能仅仅拍拍他的肩膀,而必须给他以强有力的震撼。”直至最后萨默赛特说:“海明威曾写道,这世界是个好地方,值得为它而奋斗。后半句我同意。”从这些角色的嘴里,导演表达了对美国社会中种种现象的不满。

影片通过三个主要的人物展示了三种不同的救赎之道:萨默赛特警官,作为一个老练的警官,熟知世间太多的罪恶,同时也磨炼出一颗置身事外而且冷漠的心,他的救赎之道即是漠然,甚至于通过退休来解脱自己,但是他仍然无法真正将自己用冷漠完全封闭,因此他仍然在尽力去救赎;米尔斯警官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位与邪恶浴血奋战的正义战士,但是他的急躁,他对于家庭、妻子的疏忽也造成了自身无法真正去完成救赎;第三个人物约翰,他的救赎则是要通过血腥残忍的杀戮来警示世人,他认为自己是被神选中的人。这三种救赎方式被导演视为美国具有代表性的救赎之道。

通过不同的结局,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美国社会中,想通过凶手约翰式的救赎和米尔斯式的救赎都是不可能的,只有萨默赛特式的救赎,看似平和甚至消极,却更适合当今美国社会。在影片中我们不仅仅看到个人的救赎,也提示给我们世界的救赎是需要通过对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来实现,例如萨默赛特警官可以通过找线人去得到FBI的内部资料,FBI可以监视别人的隐私,凶手通过金钱得到米尔斯的资料,这些罪在影片中并没有得到救赎。

总之,导演通过精心安排剧情,排列七宗罪的案发顺序,对于了解当代美国宗教意识以及意识形态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但丁.神曲·炼狱篇[M].田德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86.

[2] 杜丽燕.爱的福音——中世纪基督教人道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18.

[3] 戴维·芬奇.七宗罪[J].世界电影,1997(03).

七七事变文案篇5

一、巧认“七巧板”,激发幼儿的兴趣 

七巧板中不同板块的形状和颜色都是吸引孩子的切入点。起初,我们尝试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然后,再让孩子们认一认不同板块,并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给不同的板块起名字,如把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分别叫大三角、中三角、小三角,还有的孩子以颜色来命名;接着,我们让孩子们跟着找一找,拿一拿,说一说,就是老师(或一个幼儿)出示哪个板块,孩子们也跟着找到相应的板块,并说一说,如“我找到了红大三角”;最后,我们给孩子想象创作的空间,拿出一个板块,看看像什么,一起学一学。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中,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认识了“七巧板”,在动手动脑中享受到七巧板活动的快乐。 

二、巧玩“七巧板”,增强幼儿的能力 

1.利用“七巧板”开展拼图游戏 

利用七块板,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拼凑法来拼搭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如拼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的多角形等;拼成各种事物图形,如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船桥等;拼成数字、符号等。 

进行拼摆图形时,教师可先示范拼摆,让幼儿观察、尝试模仿,从中了解七巧板的用法。活动中,为了在拼摆图形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选择游戏时配有朗朗上口的歌谣,课件或者小游戏,帮助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当幼儿念歌谣时兴趣高涨,心理情趣得到满足,幼儿就会自主快乐地进行活动。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选择配有朗朗上口的歌谣更为适宜,更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得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中自主学习。当幼儿能娴熟地拼图时,可以让幼儿自己去独立拼摆,创造一些新图案。 

这个游戏能帮助幼儿深入了解所学图形的特征,培养幼儿感知、想象、判断、发散思维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创新意识。 

2.利用“七巧板”开展创作游戏 

幼儿在用七巧板拼图的基础上,教师可创造性能利用自制的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基本图形让幼儿尝试进行构思,创作出各种具有特色的图案。活动前,可带领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有色卡纸自制图片,让幼儿思考、想象要拼什么样的动物或图案,如何拼摆,锻炼幼儿在拼图时能从某一复杂的具体事物的外形特征中进行简约、概括、抽象出基本特征,同时拼摆出来,并让幼儿说说所拼的是什么图案,怎样拼摆出来。对幼儿所拼的有特色的图案,可及时展示给幼儿看,并多加鼓励和肯定,以增强幼儿活动的自信心,激发创作意识,体验成功。 

3.利用“七巧板”开展合作游戏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创作富有故事情节的图案。如四个孩子摆弄四副七巧板,赋予孩子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同一小组的孩子可以拼出数十幅七巧板图片,连成一幅幅的连贯图画,几只猫、一条狗、一间屋、一个树林,即可说出一段美妙动人的故事,可讲给小朋友听。孩子们在合作中进一步地激发了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价值,从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合作竞争,加强幼儿的合作精神。 

七巧板还可以引导小朋友辨认颜色,培养艺术鉴赏能力,领悟图形的分割与合成,增强小朋友的手部智能、耐性和观察力。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就一定能让七巧板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三、巧借“七巧板”,培养良好的个性 

1.利用言语激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虚荣感,包括孩子,因此在开展民间益智游戏中,教师运用鼓励性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使幼儿更为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并维持对活动兴趣的持久性。对于幼儿来说,鼓励性语言在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使幼儿心理得到满足并能快乐地进行游戏。除此以外,幼儿的能力、兴趣、性格等方面均有差异,所以在众多幼儿中,总会有能力差、对活动不感兴趣、自卑、内向、孤僻的幼儿。教育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在开展民间益智游戏中,我们也注意到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于这些幼儿多关注,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例如:群群小朋友在拼摆七巧板时总是比别人慢半拍,他的性格又比较内向,所以拼摆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会向老师求助,老师发现后主动去接近他,多言语鼓励,让他慢慢找到自信,通过几次的接触和老师的肯定,现在的他进步很大,遇到问题已经知道主动寻求老师或小朋友的帮助。 

2.搭建互动平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七巧板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环境,让幼儿自由参观,边看边思考。如孩子们欣赏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案进行自我创作之后,教师可让他们离开自己的位置,自由地去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与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每个小朋友都充分地欣赏着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来自同伴最多的外部信息,同时自己的作品也被其他人欣赏着。在欣赏和被欣赏中反思评价,思维碰撞中促使自己的第二次创作更具新意。再次创作后和同伴再交流创作成果,介绍创作思路,满足每个孩子被欣赏、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幼儿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同时对自己的学习也更加自信,孩子间的交往也促进了其良好个性的养成。 

在七巧板游戏中,教师还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的主动性等。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七巧板游戏不仅仅能满足幼儿自身活动的需要,还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我们要勇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幼儿,让孩子在七巧板活动中焕发生命的潜质。 

七七事变文案篇6

王莉最初接触到帝七秀液体壁纸,跟自己的装修经历有关,半年前王莉买了套房子,买完房子后的首要问题当然就是要做装修了。在做墙壁装修的时候,她就想把各个屋子的墙壁都布置成不同的样子。但是当时她所能想到的也就只有两种方法,要不刷上不同的颜色,要不就干脆贴壁纸。但是让王莉没有想到的是,按照自己所提出的这两套方案,到建材市场跑了两天都定不下来,不是效果不理想,就是费用太大了。为此,王莉和老公很苦恼。

周末的时候,王莉和几个朋友到刚开业的融兴度假村去散散心,一到那就被那里的墙壁吸引了,简直跟她想象的一模一样,非常漂亮,看起来是壁纸,一摸又不是。王莉赶紧找到度假村的负责人了解情况才知道这个是液体壁纸,韩国技术,品牌叫帝七秀。于是,王莉要到了帝七秀的全国统一热线(400―7360888)。

一个电话打过去,帝七秀总部的工作人员给她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马上安排总工程部的人员给她的家装工程做了详细的安排,仅仅两天的时间王莉的理想就变成了现实。乔迁之后,免不了三朋四友的过来做客,大家都夸他们的新家漂亮。把这个王莉呀高兴得合不拢嘴。

一些朋友们到向王莉家参观后,纷纷打听这墙面用什么做的了。都感觉像艺术品一样。王莉的老公是搞建筑的。一看这个情况就跟她说这可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老公的话提醒了王莉,一直赋闲在家的王莉就有了经营帝七秀液体壁纸的想法。起码从自己的亲身经历看,帝七秀的产品是值得信赖的。

随后,王莉在网上查询了产品相关资料,资料显示:帝七秀的液体壁纸属于水性涂料,可以摒除使用过程中的墙面胶污染和刺鼻气味,从而保证产品的环保性和使用中的安全性,被专家称为绿色环保涂料。不仅国家推荐,消费者也特别青睐。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莉与帝七秀总部取得了联系,在得知当地尚没有产品经销商后,她马不停蹄的赶到位于武汉的帝七秀公司总部,公司总部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并向她介绍了更多关于液体壁纸的专业知识。原来帝七秀的这种“液体壁纸”也称为壁纸漆,是结合壁纸和乳胶漆特点于一身的一种环保水性涂料。这种涂料以深海贝壳为原料,通过专用的模具和工具,经特殊工艺涂抹在墙面上,就可印制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纹理。而且帝七秀液体壁纸既有壁纸的图案特征,又有墙面涂料成本低、寿命长的优点。上百种图案配合不同的底色及施工方法,就可以变化出上千种不同的墙面装饰效果。目前有七大产品系列,几百种图案可以供顾客自主选择。而月,它独特的装饰效果和性能更是任何涂料和壁纸所达不到的。另外,帝七秀液体壁纸的价格更是比普通壁纸要便宜很多。这在竞争中也是非常有优势的。

在公司展厅,王莉被帝七秀液体壁纸个性化的图案,错落有致的纹理,典雅华丽的质感,任意调配的色彩所折服。同时,王莉还了解到,帝七秀液体壁纸不仅图案多样,产品系列非常丰富,而且帝七秀的液体壁纸还有一点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它非常符合现代人追究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

更让王莉心动的是由于帝七秀施工简单,不受场地的限制,则可广泛用于园林景观、主题公、宾馆、别墅、度假村、游乐场、停车场、广场、餐厅、咖啡厅、酒吧及各种娱乐场所的室内墙面装饰,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产品新颖,市场巨大,可最让王莉关心的还是投资费用,公司经理向王莉详细介绍了投资帝七秀液体壁纸项目所需的费用,最低不到2万就可以开起一家帝七秀液体壁纸服务中心,而且总部免费赠送等值的产品,另外还免费赠送一些开业用品,在的后续经营中,还可享受到总部提供的广告费用补贴等。为了抢占市场先机,王莉当即签下了。并安排自己的两个表弟到公司,直接接受一些相关的施工培训,由于帝七秀操作非常简单,没过两天他们就完全掌握了所有的操作技术。

随后王莉就赶回了老家,在总部的建议下,选好了店址,并依照公司提供的方案做了好装修。不到1个星期的时间,王莉的帝七秀液体壁纸服务中心隆重开业了,而仅仅过了3天,帝七秀公司总部就给王莉介绍了5千平米的工程,这对没有从商经验的她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单凭这项业务,王莉就轻松收回了所有投资成本。

万事开头难,开了头之后就不难了。由于帝七秀液体壁纸不仅独具个性,而且健康环保,能够满足不同场所的墙壁装饰需要,因此王莉很快就承接了当地的酒店、个人居室,还有娱乐中心的墙壁装修工程,由于施工期限紧,技术人员少,王莉只好给帝七秀总部打来求救电话,没想到第二天,总部就派出了2名专业技师帮助,莉在合同期限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所有工程。通过这些样板工程的建设,帝七秀液体壁纸的名气经过客户的口口相传在当地迅速彪升,电视台、晚报的记者纷纷报道了帝七秀液体壁纸的神奇魅力,一时间,王莉的业务电话几乎被打爆,忙得不亦乐乎!

王莉高兴地说,她很感谢总部推出的“一店三铺”的经营模式,为她带来了很多业务。原来帝七秀总部除了会将全国的电话订单按区域分配给经销商,还有一个销售渠道就是经营商可以建立网上店铺配合实体店销售,这样集合线上线下,区域内区域外的所有消费商机,等于拓宽了专营店的客源渠道,花一份钱就开起了三家店,进一步提高各专营店内的销售利润。

产品独特加上经营方式灵活,王莉店里的生意别提有多好了。除了附近的人来店订单之外,总部的一店三铺经营方式也为她带来不少的客户。店里的装修工程单都排到明年2月份了,经营收入更是翻着跟头的往上涨。

细心的王莉发现,最近每个星期都会有一、两位想投资帝七秀的投资商到他店里来考察专营店的经营情况。如今,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王莉的事业越做越大,她不仅签下了区域总,店里的工人也发展到几十个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临近采访结束时,王莉说希望更多像她一样的朋友能通过帝七秀液体壁纸涂料这个桥梁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过上好日子。

七七事变文案篇7

内容提要: 《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对“偷税罪”进行了全面修订,但修订后的罪名至今没有公布,尤其是修订后的刑法第201条同第202条及第203条因罪名表述上引起的冲突更加明显。因此,在深入分析该修正案及相关条文的基础上,重点整合了与之相关的涉税罪名.大胆提出将原来的“偷税罪”更名为“逃避纳税罪”,进而将“逃避纳税罪”和“逃避追缴欠税罪”合并为“逃税罪”;并将扣缴义务人主体从“逃避纳税罪”中分离出来,新设“不履行扣缴义务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七)》)于2009年2月28日公布,其中第3条对“偷税罪”进行了全面修订。应当说,此次刑法修订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立法政策,无论在罪征上还是法定刑上均较修改前要好了许多。但修改后的罪名至今尚未公布,尤其是修订后的刑法第201条同第202条及第203条因罪名表述上引起的冲突更加明显,故本文在系统分析修订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与之相关的涉税罪名。

一、将原来的“偷税罪”更名为“逃避纳税罪”.

在我国,“偷税罪”最早出现在1979年《刑法》的第121条:“违反税收法规.偷税、抗税.情节严重的,除按照税收法规补税并且可以罚款外,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显然,此时将偷税罪同抗税罪规定在同一个条文中。1992年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1条对“偷税罪”的概念予以明确:“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薄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1997年《刑法》增加了“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构成偷税的内容,如此形成了《刑法修正案(七)》前的我国刑法“偷税罪”的全部内涵。

1997年《刑法》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于1997年12月9日和1997年12月25日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其中均将《刑法》第201条规定的犯罪确定为“偷税罪”的罪名。此次在《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中十分明确地将我国沿用近30年的“偷税罪”的罪征表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其中“逃避缴纳税款”的表述十分明确地表达了使用30年的“偷税罪”从此有可能修改为“逃避缴纳税款罪”的意图。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刑法修正案(七)》第2条第1款、第3条、第5条、第6条和第14条,虽对刑法有关条文作了修改,但均不涉及对某一犯罪本质特征或者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比如只对某些犯罪的法定刑作了调整或者只对某些条文的罪状作了补充,因而原有罪名可以不做修改。”{1}甚至也有学者认为,将“偷税罪”改为“逃避税款缴纳罪”也会引起另外的问题:一是罪名不简洁,二是容易与《刑法》第203条的“逃避追缴欠税罪”相混淆{2}。但我们认为,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的规定,将原来的“偷税罪”改为“逃避纳税罪”(即逃避缴纳税款罪)的罪名再恰当不过。主要理由表现在:

一是符合立法的基本表述和含义。原《刑法》第201条第1款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这里“偷税”的表述和含义十分清楚。而《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将《刑法》第201条修改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显然,将原有的“偷税”二字删去,取而代之的是“逃避缴纳税款”。这些表述和立法含义的变化是再明显不过的,因此我们认为,将“偷税罪”更名为“逃避纳税罪”不仅表述更加准确和确切,尤其符合修改后的立法表述和含义。

二是符合立法的基本精神和原意。除上述我们分析的立法条文字面意义上的符合性和确切性之外,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罪名上的简单改变,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立法者在观念上的巨大变化,体现了我国当代社会的基本立法精神,甚至缘于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划时代的社会价值理念。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偷”是指将别人的财产秘密占为己有,具体到税收问题上,应缴税款源于纳税人的合法收入或财产,之所以发生“偷”逃税款行为是由于纳税人没有依法履行缴纳税款之义务,故有学者认为“应将这种行为与平常概念中的盗窃行为加以区别”{3}。从原来偷税罪的要件看,其重点不在于财产或税款在法律上所有权的变化,即不在于纳税人从国库窃取财产,而在于其“偷偷摸摸”、“弄虚作假”,《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将“偷税罪”改为“逃避纳税罪”,其目的也是为了回归到这个基点上。也就是说,“偷偷摸摸”、“弄虚作假”只是表面的一些部分行为现象,而真正的行为或主要犯罪行为是逃避缴纳税款,这才是本次刑法修改的基本立法精神和主要的立法原意。

三是有利于同抗税罪的行为特征相区别。如上所述,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补充规定》第1条对“偷税罪”的概念予以明确,尤其是从罪征上同“抗税罪”的概念严格区分,甚至设置了“数额加比例”和“次数”既是罪征又是量刑区分依据的附加条件,并被1997年的《刑法》所吸收。当然,在1997年《刑法》中增加了“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申报的手段”的新内容,从而构成了《刑法修正案(七)》前“偷税罪”的基本罪征。显然,《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中第1款采取叙明罪状概括兜底的方式,规定了“逃避纳税罪”中“欺骗、隐瞒手段”的基本罪征,这不仅区别了原条文中的“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表述,且确保了该罪名行为特征的周延性。这样的兜底条款既可保证现实存在的各种逃避缴纳税款的复杂行为全部囊括其中,又避免了采取列举方式叙明罪状存在的种种弊端,还为将来可能出现新的逃避纳税方式留下法律的惩处空何,这在立法技术上也实在是高明之举。

诚然,《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第3条第1款中仍将纳税人“不申报”作为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方式之一。对此我们认为不慎妥当,因为如果将所有“不申报纳税的行为”均定性为“逃避纳税罪”的罪征,未免使刑法的惩罚范围过宽。只有当纳税人对税务机关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而不进行纳税申报的情况下,税务机关才真正无法进行税款追缴,因而这种行为也才具有最终的刑事可罚性,以致最终真正体现刑法的公正性。

二、合并“逃避纳税罪”和“逃避追缴欠税罪”为“逃税罪”

众所周知,除原《刑法》第201条规定的“偷税罪”和第202条规定的“抗税罪”外,在我国《刑法》第203条中还规定了一个“逃避追缴欠税罪”。尤其是《刑法修正案(七)》颁布后,对修订后的《刑法》第201条规定的“逃避纳税罪”和第203条规定的“逃避追缴欠税罪”,我们实在看不出两者在本质含义上有什么不同?因此这里想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将修改后的《刑法》第201条“逃避纳税罪”的罪名直接确立为“逃税罪(tax evasion)”[1],并将《刑法》第203条“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内容全部纳入“逃税罪”的罪名与条款之中,从而组成更大范围上的统一的“逃税罪”的新罪名。

显然,《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第1款中取消了“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规定。我们理解,这主要是因为“拒不申报”实质上是对税务机关管理权的公然抗拒和挑战,通常表现为公开性,这与逃避缴纳税款行为所具有的欺诈性、隐蔽性的本质特征全然不符。也就是说,“拒不申报”实质上是一种抗税行为,只是我国《刑法》第202条规定的“抗税罪”是“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显然,《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的修订从根本上将“拒不申报”等“抗税行为”从原来的“偷税罪”中清除出来了,故我们认为,被清除的“抗税行为”(即除采用“以暴力、威胁方法”以外的抗税行为)应在《刑法》202条规定的“抗税罪”中有所体现,以防止立法出现真空。而且,纳税申报和纳税是完全不同含义的两个概念,即使违反了纳税申报义务也并不一定就必然违反纳税义务。因此我们建议,对于一般性的不申报行为,无论办理纳税登记与否经查证确实达到逃避缴纳税款数额标准的可以以逃避纳税罪进行处罚,但如果确经纳税机关书面通知而拒不申报且情节严重的就应通过修改抗税罪的罪征以抗税罪论处。并根据目前我国《刑法》202条规定的“抗税罪”存在的不足,将修改前《刑法》第201条中规定的“拒不申报”等“抗税行为”纳入其中,这样使得我们的“逃税罪”和“抗税罪”的罪名、罪征更加明确合理、科学准确。

实际上,“逃税罪”的罪名并不是我们现在的首创,早在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草案(初稿)》第61条中,就专门规定了“逃税罪”和“抗税罪”两个罪名{4},如此整合可以说是对我国“危害税收征管罪”罪名的基本回归。也就是说,鉴于《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将《刑法》第201条规定的“偷税罪”修改为“逃避纳税罪”,再考虑到其与《刑法》第202条所规定的“抗税罪”在罪名关系上的处理,以及《刑法》第203条所规定的“逃避追缴欠税罪”在表述上的近似或易于混同,当然也考虑到个罪名划分上的科学性和表述上的准确性,我们认为,应将修订后的《刑法》第201条及第203条规定的内容整合为“逃税罪”。故此我们建议,将2009年2月28日修改后的《刑法》第201条进一步修改为:

“纳税人、税务人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或转移、隐匿财产等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涉税累犯罚金数额在5倍以上10倍以下。”

“对多次实施前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本条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且接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5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与2009年2月28日公布的《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或修订后的《刑法》第201条相比,我们这里主要进行了以下修改:

一是在犯罪主体上增加了“税务人”而去掉了“扣缴义务人”。之所以增加“税务人”为逃税罪的主体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税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税务人大量出现已成为必然,而随之出现的税务人逃税或伙同纳税人逃税的案件也屡见不鲜,故如何从刑法意义规范他们的行为也就成为一个非常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2];(2)纳税人和税务人在社会分工中是相互独立的不可互相替代的,而且两者都是逃税罪的主要险群和对象,由于过去没能将税务人纳入逃税对象,故司法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无能为力的尴尬与困惑。之所以去掉“扣缴义务人”,就是因为其和纳税人及税务人不是一种类群,实际上在《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或修订后的《刑法》第201条所描述的扣缴义务人的偷逃税行为更像是渎职、失职或贪污,而非偷逃税款,故我们认为其应单独成罪,而不应混同于偷逃税罪之中。

二是在罪征上选用了“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和“转移、隐匿财产等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如上所述,这显然是一个叙明罪状的兜底条款,包括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内容,实质上也属于逃税的实质内容和范围,故一并规定在逃税罪当中。

三是在数额上采用的是“数额较大”,而取消了一切“比例”。这完全是为了规避“数额加比例”标准给司法操作上带来的许多麻烦和困惑,更是为了彻底解决该罪在定罪量刑中出现的偏差和不公,使未来的逃税罪更好贯彻和操作。

四是在罚金倍数上我们除继续沿用1倍以上5倍以下外,并对涉税累犯增加规定了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金倍比。我们注意到,在《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的罚金刑修改中取消了具体的罚金倍比,这或许是考虑和担心逃税罪错综复杂的具体情况,不好将罚金刑规定得过于僵死的原因。但许多学者认为在《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中取消罚金上下限规定不妥,如此将会在司法实践中给法官产生无所适从或者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后果{2}。具体理由是,刑罚的目的除了惩治罪犯外,还应当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得到相应赔偿,逃避纳税罪是一种典型的贪利型犯罪,罚金刑的正确、公平适用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对本罪没有规定罚金刑的上下限,那么法官对犯罪人判处的罚金就不一定十分均衡或一致,也就难以在司法实践中真正做到公平和合理。而且我们在“3年以下”的法定刑中设定了“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此可以对那些轻位阶法定刑的犯罪人根据其具体情况灵活适用刑罚,以最大可能地减少关押率,甚至提高罚金刑的国库收入,因此是十分科学合理的。总之我们认为,过于灵活的罚金刑会使得逃税罪中的司法操作太过任意性,尤其是我国目前还难以一下子摆脱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和多方面形成的对司法工作的干扰,包括法官素质和对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等因素,适当规定和限制倍比就目前的司法实际工作需求看还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对待逃税罪累犯的问题上,为了进一步加大罚金刑的力度和增强罚金刑的威慑力,也是需要适当配备和规定较高倍比的罚金刑的。

三、将“扣缴义务人”的“逃避纳税行为”确立为“不履行扣缴义务罪”

在整合现行《刑法》第201条“偷税罪”及《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逃避纳税罪”和第203条“逃避追缴欠税罪”3条第2款规定的“扣缴义务人”的所谓“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包括这些“扣缴义务人”不履行“扣”的义务和不履行“缴”的义务等情节严重的行为也都纳入犯罪和刑事处罚的范畴,而增设另一个新罪名“不履行扣缴义务罪”,以此作为“危害税收征管罪”中的一个新罪名,或者放入“贪污罪”或“渎职罪”中独立成立一个新罪名。如此做的原因是,从法律关系上讲扣缴义务本不同于纳税义务,前者是人受税务机关委托以税务机关名义办理各种税款征收业务的单位或个人(扣缴义务人)的义务,具体包括“扣”和“缴”两项义务;后者是纳税人(包括单位和个人)根据法律规定按时按量向国家申报和缴纳的义务,具体包括纳税申报义务和纳税缴纳义务。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刑法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诈手段不缴税款的行为视为偷税,这是不妥的。”[5]既不科学,也不准确。另外,现行《刑法》第201条第2款和《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第2款均未对扣缴义务人“不扣”或“少扣”税款的行为规定刑事责任,而扣缴义务人“不扣税款”与“不缴已扣税款”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无本质不同,故没有任何理由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上述整合修改后的《刑法》第201条第2款规定的“扣缴义务人”的所谓“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增设“不履行扣缴义务罪”,实乃对“逃税罪”犯罪主体的一个基本清理,也是对“扣缴义务人”行为性质乃至对我国刑法中涉税罪名的一个科学界分。

故我们建议,将“不履行扣缴义务罪”作为《刑法》第203条的新增加罪名。内容是:

“扣缴义务人不履行扣缴义务,不扣不缴或者少扣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涉税累犯罚金数额在5倍以上10倍以下。”

“对多次实施前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虽然这里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新增罪名,但其构罪主体在《刑法》第201条和《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均有规定或体现。如上所述,根据扣缴义务人的实际身份和真正行为性质,其行为罪征并非逃避缴纳税款,而是渎职、失职或贪污。故我们认为,将其强行放入逃避纳税罪中是极为不妥的,应从逃款罪中分离出来,使其罪名真正独立。尤其是不履行扣缴义务罪中,不仅包括过去的偷税罪中的“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而且包括了“不扣或少扣”,显然这些在修改前的《刑法》第201条和《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均未涉及。包括对其罚金刑倍数的规定,以及对累犯专门规定的高倍比的罚金倍数也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关于《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第3款中“免除刑事责任”的规定,我们始终是持赞同态度的,如上所述可以说这是此次刑法修订充分体现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的一大亮点。其中的“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我们认为,应参照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11月5日公布的《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将其修改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书面通知后”。其中的“除外”规定也应参照《解释》中的涵义,将其修改为“但是,因涉税罪构成累犯或者5年内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如此表述,一方面使该罪的主观要件仅限于故意,并使其外延更加明确;另一方面还可使该罪的堵截要件更加全面,且可避免由于变换提法而使得司法操作无所适从。此外,免责条款不仅有效解决了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合理衔接,而且充分实现了设置该罪名的最终立法目的,甚至切实保障了国家税收征管制度的贯彻执行和国家税收任务的足额完成。有资料显示,美国每年因偷逃税而实施民事处罚的案例有500万起左右,所罚款项达到数百亿美元,而因偷税罪入狱的案例却不足2000起;瑞典一年查处偷逃税案件60万起左右,最终获刑的不足600起{3}。因此,如果在我国刑法中对逃税罪的罚金数额定得过高,许多企业将不堪负重而倒掉,不仅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同时也会使得国家税源减少,这显然不符合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经济的总体目标。从另一个方面讲,也只有放宽逃避纳税罪的定罪量刑尺度,对将其前置条款作为刚性规定,才能真正克服其目前立法字面上很严厉而执行起来却很宽松的不正常现象,从而建立起务实严肃的税收管理刑事法制。因此我们认为,虽然刚刚修订,但为了使我国刑法典涉税罪名更加科学规范与设置更加合理,建议应当寻机继续修订。

 

【注释】

[1]既简沽又科学规范,同时还能对应于英文tax evasion,便于对外交流。甚至符合人们的一般语言习惯,因为无论是作为专业词汇还是日常用语,“逃税”的涵义和名称都在社会上大量使用。

[2]虽然可以按照共犯来处理对于税务人与纳税人相勾结的逃税行为,但对其自行决定的逃税行为无论如何刑法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应增设税务人为逃税罪独立的犯罪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七七事变文案篇8

第一章总则[文秘站网文章-文秘站网帮您找文章]

第一条为规范村务的民主决策内容、程序和方法,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提高民主管理村务的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的有关规定,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动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民主决策村务,必须坚持党领导的原则;必须坚持与党的政策、路线、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的原则;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三条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是村民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的执行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召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执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的决议、决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报告工作,接受村民的监督。

第二章村务民主决策的程序

第四条民主决策村务,必须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提出方案。一般由村“两委”、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也可以由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或三分一以上村民代表提出。

(二)民主决策。方案提出后,经村“两委”会议研究,按照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的职权范围,确定需提交哪一种形式进行民主决策。

(三)做好会议记录。内容包括:参加会议的人数、主持人、记录人,会议的议题;会议讨论时的主要意见、表决情况和形式的决定、决议。会议结果后,记录人对会议的资料进行整理,并立卷存档。

(四)公布决策结果。利用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向全体村民公布。

(五)依法组织实施。方案通过后,由村委会依法组织实施。涉及工程项目,如基建、荒坡地开发、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山地、企业、鱼塘、铺位等村集体资产的承包项目及其续期的承包项目、新增(附设)的项目工程,均实行公开招标。

(六)依法管理和监督。在实施过程中,村委会要加强管理,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要参与全程的监督,并自觉听取群众意见,强化群众监督,减少村务管理工作的失误。

(七)公布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将执行和落实情况通过公开栏等形式向全体村民公布,让村民知晓。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在执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决决定和决议时应明确责任,分工负责,保证决定、决议的有效实施。执行中需作出重大变更和修改的,村民委员会应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第三章村务民主决策的形式和内容

第一节村民会议

第六条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七条下列事项,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一)依法选举、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审议决定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辞职请求。

(二)决定聘用本村财会人员和其他村务管理人员;决定本村享受补贴人员及补贴标准。

(三)听取、审查和批准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收支计划和执行情况报告;审议决定本村建设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以及有关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其他重大事项。

(四)审议决定本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工程和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承包方案及其新增(附设)的项目,村集体资产的承包方案及其续期和新增的承包项目,决定村集体经济收益的使用。

(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决定由村民出资出力等“一事一议”的具体事项。

(六)审议决定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各项补偿费的使用和宅基地分配、计划生育指标安排的方案。

(七)决定对村级财务和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

(八)制定和修改本村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并报镇政府备案。

(九)撤销或者改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议、决定。

(十)审议决定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其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委员会主任主持。

第九条村民会议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清点到会人数;

(二)符合法定人数,宣布开会;

(三)提出会议议题或方案;

(四)讨论和审议;

(五)表决与通过;

(六)宣布会议的决定和决议;

(七)会议主持人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

第二节村务公决

第十条村务公决是以户为单位或18周岁以上的村民,通过投票表决村务大事的一种方法,是在村民会议不便召开或不能召开的情况下,由村民对村中大事直接行使决策权利的一种形式。

第十一条村务公决主要行使第七条村民会议职权的第二至第十项涉及的事项。

第十二条村务公决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村“两委”联席会议对公决议案进行研究;

(二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别召开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初步讨论;(三)利用村务公开栏、明白纸等形式把要公决的事项或方案向群众宣传;

(四)制定公决表决票主要内容应包括:公决事项、同意、不同意等栏目;

(五)表决前由村干部或村民小组长把表决票分送到户或村民,村民应在同意、不同意、弃权栏目上签名;

(六)公开唱票、计票。公决结束后,由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村务公开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和村“两委”成员组成的计票小组进行唱票、计票;

(七)当场公布投票公决结果并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

(八)村民委员会将村民投票公决结果报镇政府备案。

第十三条组织实施。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三节村民代表会议

第十四条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代表、村民委员会和居住在本村的各级人大代表参加。

第十五条村民代表会议经村民会议授权可以讨论决定第七条村民会议职权的第二至第七项涉及的事项。

第十六条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委员会主任主持。

第十七条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会议成员参加,所作决定须经村民代表成员的过半数以上通过。

第十八条村民代表会议按照村民会议程序进行。

第四章组务民主决策的程序、内容和形式

第十九条村民小组组务民主决策的程序、内容和形式,以及组务公决的程序等参照村委会一级执行。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根据中办发[20__]17号文件规定,除发生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外,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形成的决议不得随意更改,如因情况发生变化确需更改的,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要形成书面记录并妥善保存。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与处置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附则

上一篇:诚信漫游记范文 下一篇:开学第一课主要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