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大全范文

时间:2023-11-01 21:08:48

同义词大全篇1

关键词:等义词,定义,区分

 

语言中最活跃、最丰富、发展最快的部分是词汇。词汇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任何一种语言的丰富和发展,都无例外地需要从方言词、古语词、行业语词甚至外来语词中汲取营养,所以语言中的词汇是异常丰富和多彩的。科技论文,区分。在纷繁复杂的词语中,有一类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例如:龙眼-桂圆 番茄-西红柿 水泥-洋灰 父亲-爸爸 生日-诞辰 岔道-岔路 仿制-仿造 别离-离别 海拔-拔海。这类词意义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就是等义词。

一、有关等义词定义的讨论

在当今的语言学界,等义词是个有分歧的概念。学者们大致上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认为理性意义相等同、附加意义有细微差别的词是等义词。比如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说“(等义关系的词)意义几乎完全相同,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相同,不过使用起来在风格、情趣、色彩等附带因素方面有点区别。”1周荐说:“等义词语也罢,同义词语也罢。它们的‘等’和‘同’,都只能理解为是蕴涵了差异的,大致上的。”2两种说法的基本精神是相通的,都认为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完全相同、附加意义存在细微差别的一组词。

第二种认为等义词是理性意义与附加意义都全等无别,可以互换而不影响表达的词。科技论文,区分。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认为有等义关系的词,“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意义都相同,在语言中通常可以换用。”3谢文庆将外来词、方言词、词素颠倒词等三组同义词对比后说“这样的词,在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用法上都能画上等号,可以在任何上下文中毫无区别地互相替换。一般把它叫做‘等义词’。”4这些学者都是从言语层面来讨论等义词,认为等义词是可以在任何上下文中互换使用的。

第三种则认为词与词之间全部义项相等者是等义词。有学者说:“(等义词)不仅所有的义项都相同,而且所有的附加意义(即语体意义、感情意义、风格意义、时代意义、地域意义、语法意义)也都相同,可以无条件互换。”“具有等义关系的两个词的意义全部重合”,“即使个别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这些义项也全部相同。”5葛本仪先生也认为“完全同义词是指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这类同义词在语言中也被称作等义词。”6这一类观点主要是认为等义词的所有的意义、义项都必须相同。

以上陈述了关于等义词定义的三种观点。王力先生曾经提出“所谓同义,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那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不是说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那个词的所有意义都相同。”7这表明判断词与词之间是否存在等义关系,也是看一个词的一个义项同其它词的一个义项是否相同。上述第三种观点认为等义词的所有义项都必须相同,这并不符合汉语实际情况。事实上汉语词汇中也存在如“功夫-工夫”、“礼拜-星期”等,在某一义项上构成等义关系的词。并且,在文中,作者认为“自行车”和“脚踏车”地域意义不同,不是等义词。但是又认为“江米-糯米”、“端午-端阳”等词存在等义关系,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上述第二种观点认为等义词是在任何上下文中都能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表达的。这些著作中举到了这样几个例子:铁道-铁路、自行车-脚踏车、盘尼西林-青霉素,认为两个词在任何语境中都能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如话剧《陈毅市长》中就用了“盘尼西林”,而我们现在一般只说“青霉素”,很少用前者。还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就没有使用“铁路”,“上海自行车厂”就没有使用“脚踏车”。这些说明,上述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自由替换,它们实际上还是存在细微的差别。

所以二、三说实际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赞同第一种观点。周祖谟先生在《汉语词汇讲话》中把同义词分为完全同义的等义词和意义稍有差别的近义词。对等义词的来源周祖谟归纳为:(1)书面语和口语的等义词(父亲-爸爸);(2)从方言吸收来的等义词(太阳-日头);(3)因外来语而产生的等义词(星期天-礼拜天)。在构成上,周祖谟认为构成的成分相同,但前后顺序不一样的同义词一般都是等义词,也有个别不是,如“动摇”、“摇动”等词。8由此可见,周先生也认为等义词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完全相同,也会存在语体色彩等方面的区别(如:父亲-爸爸)。在“同义词=等义词+近义词”公式中,很多人都把等义词看成了上述的第二或第三种,故认为等义词是汉语词汇中的赘疣,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是非本质部分。这样的观点不符合汉语实际。科技论文,区分。

二、等义词的定义

词的意义就是词所表示的意义,而一个词所表示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科技论文,区分。比如“书”表示“装订成册的著作”的意义,还表示“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等”意义。词义包括着词的词汇意义(也叫概念意义或理性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部分。词汇意义是词所表示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意义,有的著作中也称为概念意义,这是一个词意义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法意义是指词的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词的语法意义是语言中词的语法作用通过类聚之后显示出来的,所以它是一种更抽象、更概括的意义。色彩意义是指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色彩的意义,这种意义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是互相联系,互为一体的,它们共同充当词义的组成部分。其中,词汇意义是最主要的,它决定着词汇存在的可能。

研究词语意义之间的关系,就应该从研究词义着手。笔者认为语法功能相同是词语之间具有同义或等义关系的前提,词汇意义相同是词语之间具有同义或等义关系的决定条件,色彩意义则是附属条件,不具有决定性。所以,词与词之间存在等义关系是指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等义词即指词汇意义(概念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如果两个或几个词语之间语法意义不同,就不具备等义或同义关系的前提条件,如果词语的词汇意义不完全相同,那也不能构成等义关系。

三、等义词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1.等义词与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

在同义词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三个概念纠缠不清的争论。有人认为同义词既包括意义相同的词,又包括意义相近的词。有人认为真正意义的同义词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同义词就是指的意义相近的近义词,故直接用近义词来代替同义词。还有人认为应该将同义词和近义词区分开来,划清二者的界限。以往的研究总是在三个概念之间纠缠,没有区分好各个概念的内涵。

等义词是语法意义、词汇意义完全相同的词。一般意义上的同义词就是等义词,故在文中不再采用同义词一说。近义词是语法意义相同,词汇意义相近(即大同小异)的一组词。从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角度可以将词分成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

等义词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都相同的词。近义词则是语法意义相同,词汇意义存在细微差别的词。科技论文,区分。下面列举几对等义词和近义词来比较它们的差别。以下各例子中的解释均来自《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版)例如:

第一组 成绩:工作或学习的收获:学习~|~优秀。

成就:①事业上的成绩:辉煌~|事业上的~。②完成(多指事业)~革命大业。

第二组 优良:(品种、质量、成绩、作风等)十分好:~的传统。

优秀:(品行、学问、成绩等)非常好:~作品|成绩~。

优异:特别好:成绩~。

第三组 仿造: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这些古瓶都是~的。

仿制:仿造:~品。

第四组 常:时常;常常:~来~往|我们~见面。

常常:(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他工作积极,而且~受到表扬。

第一组中“成绩”和“成就”都是指“做事的成果”,但是“成绩”指一般事情如学习、工作中所得到的收获,而“成就”则指重大事情上所获得的巨大进展和优异的成果。二者在词汇意义的本质方面有很明显的差异。所以,“成绩”、“成就”是一对近义词,而不是等义词。第二组中“优良”、“优秀”、“优异”都表示“好”的意思,但是词汇意义中的程度状态不同。三者的词汇意义所表示的程度呈递增状态。故它们不是等义词,而是近义词。

第三组“仿制”、“仿造”都是“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的意思,词汇意义完全相同,并且词性都是动词,语法功能相同。科技论文,区分。所以二者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都相同,是等义词。还有第四组“常”和“常常”都有“事情发生的频率高”的意思,可以说“我们常/常常见面”,并且二者都是副词,语法意义相同,所以二者是等义词。从上述例子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等义词与近义词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的词汇意义一定是相同的,没有细微的差别;后者的词汇意义肯定会存在一些差别。

2.等义词与言语等义词的区分

言语等义词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依赖于一定的上下文,而形成的所指相同的词。词所指的意义相同是言语等义词同等义词的共同点,但是言语等义词必须依赖于语境才能存在。例如:

他走了,永远地去了。一名优秀的检察官牺牲了,一位好公仆安息了。

例句中的“走”、“去”、“牺牲”、“安息”都是指的同一件事情——“死”。词所指的内容是相同的,互相之间构成等义关系,在语境中构成言语等义词。但是离开了语境,“去”与“走”“牺牲”“安息”就不能构成等义关系。再比如:他忽然倒了下去,过了一会儿又突然站了起来。句中的“突然”和“忽然”在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这一意义上相同,在充当状语的语法功能方面也一致。但是,“忽然”是副词,“突然”是形容词。二者在词汇意义上也有区别。二者只是言语等义词。再比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中“聪明”本为形容词,词汇意义为“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才智”为名词,词汇意义是“才能和智慧”,但由于“聪明”活用为名词且词汇意义向“才能和智慧”靠拢,这样二者意义是相等同的,在具体的语境中构成了言语等义词。还有一个人指着一束菊花说“这花真好看!”,这里的“花”就是“菊花”的意思,也就是说上位词借助于语境,用来指称下位词。上下位词在语境的帮助之下变成了所指相同的词。以上这些言语等义词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才存在的,对语境的依赖性特别强,如果离开了特定的语境,这种关系就不存在了,所以言语等义词具有很强的临时性。在研究等义词过程中,言语等义词因受语境的限制,不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不纳入讨论的对象。

3.等义词与异体词的区分

区分等义词与异体词,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确定两个或几个词到底是一个词(即同一个词的不同词形变化),还是几个词(即意义相等的词)。异体词是语言中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文字形式不同的一组词。异体词的区别主要在于外在的表现形式不同,读音和意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都是相同的。但是异体词是一个词的不同表现形式,不能看作是几个词。等义词主要是语法意义、词汇意义完全相同,文字形式上肯定不同,读音上没有限制,色彩意义上也没有一定限制的一组词。等义关系是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属于一个词的外部关系的研究范围。异体关系是在同一个词内部,形体差异的表现,属于一个词的内部关系的研究范围,即异体词并不构成新词。

区分等义词与异体词是确定等义词范围的难点之一。有人认为:“要判定一组语音语义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形究竟是一个词(异体词)还是几个词(同音同义词),关键要看它们在意义上是绝对的相等还是仅仅相近。如果它们之间在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语法功能(包括词性、句法特点等)以及适用范围上存在着哪怕很细微的差别,因而在交际中各具其特有的价值,那么就应该认为它们是同音同义词。”9用这个标准确实可以将一些等义词与异体词区分开来。比如“记录”和“纪录”意义完全相同,读音也完全相同,《现代汉语词典》把它们作为一对异体词。再比如:吩咐-分付 订单-定单 人才-人材 烦杂-繁杂 漂浮-飘浮 笔画-笔划 子棉-籽棉 甲克-夹克等等,是异体词。异体词的意义相同,主要是形式上的对立。等义词是研究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与异体词有着本质区别。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上册[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周荐.等义词语的性质和类别[J]. 天津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5.

[3]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册[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4]谢文庆.同义词[M].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5]侯敏.试论等义词及其规范问题[J]. 语文建设,1991.

 

同义词大全篇2

关键词:语义学 同义词 辨析

一、引言

同义词在整个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英语的词汇极为丰富,并形成了复杂的体系。既有一词多义,又有同义。英语的同义词丰富多彩,使人们在语言交际的表达中更加生动、具体、富有表现力,但也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困难。因为,在英语语言中,意义完全相同的同义词极少。多数同义词除了具有语义上的细微差别外,还有着语体和感彩等方面的差异。如果交际者不了解同义词间的差异,随意地使用同义词,会使人感到用词造作,甚至影响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为了使语言交际者更好地理解英语同义词,准确地运用同义词,本文将从语义角度对同义词进行简要辨析。

二、同义词的类别

广义上的词义可分为基本与特征意义。词的基本意义指词的一般涵盖性的意义;词的特征意义指词的具体的事例性意义。同义词可分为完全同义词和相对同义词。所谓的完全同义词指的是两个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里都可以互相替换而不改变其文体的、情感的意义和内涵。在英语里,完全同义词很少,仅出现在专业术语里,如:磨擦音spirants/fricative.

任何形式上的差异都标示着意义的不同。我们平常所讲的同义词指的是在大部分语境里可以替换的词,即相对同义词,如:big/large;refuse/decline等。这些词的基本意义相同,但都有其特征意义。

三、同义词的特征意义

与其他语言相比英语有最庞大的同义词,它们有相似的基本意义,但在许多方面体现出各自的特征意义。其具体表现如下:

1.语义强度差异

英语语言中的一些同义词,虽然字面意相同,但在语义强度方面却有着差别。一个词的语义可能比另一个词更加强烈。例如,在decline,refuse,reject这组同义词中,虽然它们都有拒绝的意义,但它们的语义强度不同。Decline表示委婉谢绝邀请、帮助等,是本组词中最礼貌的用词。Refuse属最常用的词,其语气比decline强。Reject语气最强。试比较:

a.She declined the offer with thanks.

b.We had a press pass but were refused admittance anyhow.

c.The judge rejected the prisoner's appeal for a new trial.

又如,在同一语境中,如果表示令人愉悦,可爱的容貌时,可以用beautiful或pretty。一般认为,beautiful达到了“完美”的程度;而pretty指“外貌俊俏、讨人喜欢”,它们在美的程度上存在差异。

2.语义重点差异

词的意义具有理性和内涵意义。以国家一词为例,英语中的country,nation,state,land的理性意义大体相同,但其内涵有别。如country侧重“国土”;nation侧重“国民”;state侧重“政府”;land指更具文学和感彩。因此,根据表达需要,适当选词。

3.感彩差异

英语词汇中,有些词具有一定的感彩,如英语中昵称honey,dear等都带有亲切的感彩,而cheat,bore等词却具有贬义的感彩。虽然有些词的词义相同,但在感彩上却有所不同。如:small和little都指“小的”。Small无感彩,而little却带有小而可爱的意义。在表达不舍得用钱的一组词(如thrifty,economical,stingy)中,thrifty意为“勤俭节约”;economical是中性词;stingy是贬义词,意为“小气”。

4.搭配及位置分布差异

有些词,虽然意义相同,但在搭配时却有所差异。在表达一群的概念时,英语有a group of,a flock of,a herd of,a pack of,a school of 等,这些词的选择根据习惯来使用,a group of students,a flock of sheep,a herd of cows,a pack of wolves. 在表示坚持之意时,insist 后接on,而persist 则接in. 有些同义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如asleep和sleeping都指睡着,asleep在句中作后置定语,而sleeping则作前置定语。例如:the sleeping boy./the boy asleep.

四、结语

英语同义词是众多学习者在英语词语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大障碍。了解它们在语义强度、语体色彩及感彩等方面的差异,将有助于学习者拓宽有关英语同义词的知识面,更好地欣赏文章作者细腻及精确的用词,在交际中能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出正确的词语。

同义词大全篇3

关键词:词缀;定义;性质;分类

在《语法讲义》中,熙先生认为 “初”、“第”是前缀,“们”、“着”、“了”、“过”是后缀,并把“着”、“了”、“过”作为动词后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些都应该是助词,不能算作词缀,我也认为不应该将他们看作词缀。要弄清楚他们是否为词缀,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词缀,词缀有什么性质,然后才能识别他们,判定他们是否为词缀。在这方面的讨论很多,我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词缀

下面比较各位学者对词缀的定义: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另有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 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 又叫词缀。”[1]张斌《新编现代汉语》:“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做词缀。”[2]胡裕树《现代汉语》:“词缀是附加部分,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3]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认为:“语缀(词缀)就是语义上完全虚化的不独立语素即黏着语素, 它不仅是词根的附着成分, 也可以是词或短语的附着成分。”[4]张静《汉语语法问题》认为“词缀是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的词素, 这种词素很抽象, 永远不能以原义独立成词, 构词时位置固定, 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前, 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后。”[5]

各位先生对词缀的定义还有分歧,但在位置固定和意义虚化这两点上看法一致,所以有必要对词缀的性质进行分析。

二、词缀的性质

(一)词缀的位置固定。

许多学者对词缀进行过研究,对词缀的性质,怎样鉴别都有一些分歧,但在词缀位置固定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说:“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因此所有的不定位语素,我们都不把它看成是词缀。”[6]朱亚军认为:“词缀必须是定位的虚词素,它只能放在其他词素之前或之后, 如‘老’、‘阿’、‘初’、‘儿’、‘子’、‘头’等。表示实在意义的词素在构词时,其位置灵活多变,既可出现在其他词素之前,也可以出现在其他词素之后。”[7] 例如“自”,既可以在另一语素之前,如“自爱、自救、自杀”,又可以在另一语素之后,如“私自、独自、擅自”,都是“自己”的意思,可见“自”不是词缀。例如前缀“阿、老”,不单独成词,永远附着在词根语素之前;后缀“子、儿、头”,也不单独成词,永远附着在词根语素之后。

(二)词缀的意义虚化。

虽然一直以来将意义的虚化作为判断词缀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意义虚化的程度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带有很大主观性,这就造成了各家对是否将意义虚化作为词缀的判定标准这个问题有了很大的分歧。马庆株、杨锡彭、胡裕树等学者都不否认词缀含有一定词汇意义,认为词缀不一定意义完全虚化。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严定义词缀,将意义的完全虚化作为判定词缀的一个标准。向烈认为意义虚化是词缀的主要特征,它只表示次要的理性意义、感彩或附加的语法意义。熙先生也认为词缀与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关系,我认同这一观点。我们只有从严定义词缀,将意义完全虚化作为判定词缀的一个必要条件,才能排除主观性,正确识别词缀,减少当中的不确定性。

(三)词缀是附加式合成词的构词成分,是语法平面的一个构词法单位,不能归入基本复合结构类型。

词缀属于附加式构词方式,是“词根+词缀”的构词结构,但定中、联合、述宾、状中、述补、主谓等结构类型都属于复合式构词方式,必须满足“词根+词根”的结构。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提到:“真正的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6]这就表明,词缀只能与词根结合构成新词,不能构成词组。所以如果一个语素和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满足基本复合结构类型,这个语素就不是词缀,反之则是语素。例如

1.桌子,狮子,袖子,刷子

2.自觉,自动,自私,自发

例1.中“子”就是词缀,它黏着在前面的词根上,位置固定,并且与前面的成分没有修饰关系,所以是词缀。例2.中的“自”明显与后面的成分有修饰关系,应该是复合词,而非词缀。

(四)词缀粘附于词根上,属于构词法范畴。

构词法单位与构句法单位相对,构词法中的单位是词素,构句法中的单位是词。词素中的虚义成分是词缀,词中的虚义成分是虚词。词缀和虚词是不同层次上的虚义成分。例如:

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例1.中的“忽”是形容词,意思是急速;加上“焉”构成复音词“忽焉”,变成副词,意思是急速的样子,使动作更形象。例2.中的“焉”是“始一反”的句尾语气词。它是构句法单位,是词,也就是我们说的虚词。例1.中的“焉”是词缀,例2.中的“焉”是句尾语气词,它们的性质不同,所处的层次也不同。古代经史注释家一直把它们视为同物,称作“辞也”或“语助”,掩盖了构词法与构句法的区别,也掩盖了构词法意义与构句法意义的区别。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到,有些语缀(主要是后缀) 的附着对象可以不仅是词根或词,还可以是短语,例如劳动模范们;还有划入助词的了、过、的等。把前缀、后缀总称为 ‘语缀’,就可以概括不仅是词的而且是短语的接头接尾成分,连助词也可以划入其中。

可见,吕先生所谓的“语缀(词缀) ”就是语义上完全虚化的不独立的语素即黏着语素,它不仅是词根的附着成分,也可以是词或短语的附着成分。目前很多学者将助动词也归为词缀,也就是将词缀等同于吕先生所说的语缀。但我认为严格意义上的词缀应该是附着在词根上的,《语言学纲要》中说:“前缀、中缀、后缀都是粘附在词根之上的附加成分,所以它们又称为前加成分、中加成分和后加成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构成新的词。”[8] 也就是说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的,是属于构词法的。那么,语缀也就超出了构词法的范围了。

另外,很多学者还提出了其他一些性质,比如语音弱化、能产性、单向高搭配性、标记词性等等,但这些性质都不具有普遍性。以上我所归纳的四点性质是词缀都具有的,对于判断词缀实用性更强。但并非具备其一就是词缀或者全部具备才是词缀,需要用这几个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位置固定,意义完全虚化,不能归入基本复合机构类型,粘附于词根之上是必要条件。

三、现代汉语中“缀”的分类

在现代汉语发展的过程中,单是“词缀”这一概念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词汇问题,如果将现代汉语的“缀”分为“词缀”、“类词缀”、“语缀”,很多问题就变得清晰了。

(一)词缀。

综合各位学者的定义以及以上对词缀性质的分析可以得出,词缀是意义完全虚化,粘附在词根上表达语法意义或色彩意义的定位不成词语素。

(二)类词缀。

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词缀也不例外。汉语的词缀多从实词和实词素虚化而来,都要经过从词根到词缀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所以词缀的意义虚化程度也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的词缀意义已经完全虚化,有的还带有一定的词汇意义。那么,那些结余词根与词缀之间的构词语素怎样处理呢?朱亚军先生根据定位性原则,再结合语义的虚化程度,将汉语词缀划分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两大类,认为典型词缀除了具备汉语词缀的基本性质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其词汇义已完全消失,再也不能以其在合成词里的意义独立成词或用作简称了。类后缀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是指那些介乎词素与词缀之间的语言单位,它既不是十足的词,又不是十足的词缀。与典型词缀相比,它或多或少地还保留着原来的词汇意义。朱亚军先生提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这一对概念符合汉语实际,但这样就使 “词缀”成为了“典型词缀”和“类词缀”的上位词,这就给词缀的判断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其实朱亚军先生所说的典型词缀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与类词缀相区别,这样就解决了那些意义没有完全虚化的语素,将其划入类词缀这一类别中。在汉语中意义完全虚化的典型词缀很少,占主体地位的是类词缀,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类词缀的大量存在是汉语词缀的第一个特点。”[9]

(三)语缀。

在研究词缀的过程中,有很多学者将着、了、过等一些助词归入词缀,按照分析总结的词缀的性质来看,助词属于构句法范围,粘附于句子或短语上,虽然意义虚化,但都不能看作词缀。很多学者之所以认为助词是词缀,源于吕叔湘先生关于语缀的定义。我认为构词法和构句法属于不同范畴,不能将其归入一类。但是如果将助词归入“缀”,就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连那些不安于位的助词也不愁没有地方收容了。”这样看来,建立“语缀”这个类别是有必要的,我们将语缀定义为意义完全虚化,粘附在词或短语上的不成词语素。这样就可以使词缀与语缀区别开来,并且对于词缀性质的研究也就清晰了。

由此看来,将现代汉语中的“缀”分为“词缀”、“类词缀”、“语缀”是有必要的,对我们研究现代汉语中的“缀”有很大帮助。

四、《语法讲义》中“词缀”的问题

在讨论完词缀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之后,再来分析《语法讲义》中关于词缀的一些疑惑就容易多了。熙先生认为汉语的前缀有“初”、“第”、“老”。按照以上归纳的词缀的性质, “老”是前缀,但“初”和“第”不是前缀。朱先生在说中写到,“初——附加在数次‘一’至‘十’的前边,表示旧历每个月的前十天”,“第——附加在数次前头表示序数。”[6]根据词缀性质的第一、第二点,“初”的位置不固定且意义并未虚化,比如 “月初”、“年初”、“初一”、“初十”,并且“初”都表示一个月的前十天这个实在的意义。“第”虽然位置相对固定,但词义并没有完全虚化,还含有表示序数的意思,它是助词,并非词缀。

另外,熙先生还认为“们”、“着”、“了”、“过”是后缀,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这也是不正确的。首先分析“们”,它可以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复数,比如“同学们”、“劳动模范们”,“们”就不符合只能黏着在词根语素上这一性质,所以“们”应该是助词而非后缀。再看“着”、“了”、“过”,正如周祖谟先生在《汉语词汇讲话》中说的,“‘们、着、了、过’之类都是词形变化的附加成分,跟构词成分不同。”[10]并且他们一般附着于短语之后,并不一定附着于词根,称他们为“词缀”就不恰当,将它们称作“语缀”更为恰当。

对词缀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进行研究之后,熙先生《语法讲义》中词缀划分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但是词缀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复杂的语法单位,我只是通过对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研读,提出了对词缀的性质和分类的看法,我认为将词缀、类词缀、语缀进行区别,是有利于我们对汉语中词缀的深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 胡裕树. 现代汉语[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4] 吕叔湘.吕叔湘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 张静.汉语语法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6] 熙.语法讲义. [m].商务印书馆,2005

[7] 朱亚军,田宇.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j].学术交流,2000(2)

[8]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9]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 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11] 曹翔.汉语词缀的性质论略[j].焦作大学学报,2010(2)

同义词大全篇4

【关键词】主体参与意识;英语;词汇教学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都要以一定的词汇量为基础。然而,多年来学生因为记不住单词而词汇量不足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调查发现,许多教师还没有改变强迫学生死记单词的传统做法,也没有帮助学生走出“记了忘,再记还忘”恶性循环,更没有把主体性教学、尤其没有将主体性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意识引进课堂。笔者认为,广大英语教师如能将主体参与意识贯穿于词汇教学中,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甚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都有很大价值。反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词汇教学研究,词汇应包括词音、词形、词义等方面的内容。本文重点探讨主体参与意识下的英语词形和词义教学。

一、主体参与意识下的英语词形教学

(一)信任和鼓励学生

主体参与意识指导下的英语词形教学得以应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只有学生的自我概念提高了,才能和教师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总是对学生缺乏信任,即使有所鼓励也往往言不由衷。19世纪英国兴起过“导生制”,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思想。它是由学习好的同学担任指导者的一种教学形式,一部分学生扮演“小教师”的角色,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国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也提出过“小先生”的教学思想。英语教师可尝试把这些“教中学、学中教”的教学思想引进英语词汇的词形教学中,这种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的做法可大大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大大加强英语词汇的词形教学效果。

(二)尊重差异

只有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正是主体参与意识在英语词形教学中的客观要求。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对单词词形(即单词拼写)的记忆能力当然也不例外,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很多英语课本中的单词表把单词区分为接受性(receptive)词汇与表述性(productive)词汇,就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对于接受性词汇,只要求会辨认,即会发音,了解词义,不必准确拼写出来;对于表述性(productive)词汇,则应全面掌握,当然也包括准确掌握词形(即拼写)了。很多英语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他们要么要求学生只掌握表述性词汇,要么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所有单词。这样前者就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感受不到一点学习的难度,也就失去了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而后者,学困生们则不能达到全面掌握所有单词的要求,他们会担心由于学习成绩落后而掉队,进而失去归属感(即心理安全的需要)。提升学生需要层次的基本条件是满足当前需要,有些学困生连最低层次的需要(心理安全的需要)尚且不能得到满足,他们也就不敢奢望更高层次的需要(表现的需要),这就大大损伤了他们主体参与的兴趣。

还有一些英语教师为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在学习新单词时盲目加进很多近义词、反义词、派生词等,如在学习courage这个单词时,这些教师就可能会加入以下单词encourage、discourage、courageous、brave、bravery、coward等一大堆单词。搞得学生晕头转向,记忆单词的兴趣荡然无存。这种盲目“开花”式的词汇教学法也是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也许对一些词汇量较大的同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在课堂上面对所有的学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严重错误的。

理解了尊重差异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就会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学习者个人差异包括哪些方面呢?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新研究表明,影响外语学习特别是影响外语词汇学习的个体差异主要包括年龄、语言潜能、动机、认知风格、性格等。英语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这几个方面的不同,对词汇教学采取合理的方法;力图兼顾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的需要,促使学生由低层次需要向高层次需要提升,形成课堂上合理的主体参与比例,而不要把课堂变成少数学生主体参与的舞台。

二、主体参与意识下的英语词义教学

词义作为词汇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搭配义、派生义等。其内容的丰富性也就决定了词义教学的重要性和难度。笔者认为,词义教学相对于词形教学而言,更加依赖于主体参与意识。

传统教学中死记词汇表的做法往往费时费力而徒劳无功,因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每一个外语的单词和母语的单词等同起来,而且把它从语言和语境中孤立开来。单词是不可能孤立地学会的,单词的意义只有通过语境才能学到。要想记住意义就必须在多种使用场合去接触它,就好比要记住一个人的面孔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他一样。语境在语用学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对于要表达的意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语用学就是研究语境特点如何决定或影响句子的解释的。谈到语境,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自创语境和已供语境。所谓自创语境就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语境。比如在词义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某单元单词进行归类,然后分开不同角色进行专题谈话。在组织角色扮演练习时,教师必须先粗略的提供一个语境和多种不同的身份,然后让学生稍做准备,再在班上表演。可以让几组学生都做准备,然后全班来评议哪一组表演得更好一些。讨论本身也是一种练习。

这种一定语境中的角色扮演需要同学之间即不同角色之间密切有效地合作,而合作正是主体参与的重要形式。这样我们也就把主体参与的理论与词义教学的实践联系起来了,使词义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

所谓已供语境指的就是我们的课文本身和课外阅读材料中所提供的语境。课文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语境,“该课的每一个生词在文中是如何使用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带着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去阅读课文,一起发现问题,然后展开小组讨论,最后再由教师作评讲,这样一种主体参与气氛很浓厚的课堂环境不仅能改善词义教学的效果,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适当增加课外阅读量也是主体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我们认为与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宗旨的英语课外阅读不同,以扩大词汇量为宗旨的英语课外阅读应该少用回答问题的任务形式,而应多用复述原文的任务形式。复述任务针对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时间重现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信息,使之尽可能及时地发展为长时记忆信息。经验告诉我们,复述有效地把词汇和语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了词义教学的主体参与力度,是很有效的熟记相关词汇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3]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海华,孙智.词汇知识框架与词汇研究[J].外语教学,2007(3):

同义词大全篇5

1.怎样理解“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义?(2012年高考重庆卷第14题)

2.解释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2012高考全国卷第15题)

面对这种考查“含义”或“含意”的高考题,笔者和同事们曾花费大量时间,试图找出答题思路的不同。结果是,费了力没讨到好。难道“含义”和“含意”可以混用?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阅读文学类文本・鉴赏评价”有这样的表述:“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说明》中,同样的位置,却表述为:“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同样的语境,一个用“含意”,一个用“含义”,是不是二者真的可以互换呢?要解开这些疑问,我们需要首先辨析“含义”与“含意”的区别。

一、词义侧重点不同

这两个词中不同的语素是“义”和“意”。《说文解字》:“义,己之威仪也。从我羊。” “义”的古字写成“”,所以说“从我羊”,“己之威仪”意思是“自己庄严的容止”。由此来看,“义”的本义是指“仪表、外观”,后来引申出“善、美”“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合理的主张和思想”“意义、意思”“用来周济公众的”“拜认的亲属关系”“假的”等义项(《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含义”中的“义”当取“意义、意思”这一义项。现代汉语中常用这一义项的词还有“广义、狭义、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顾名思义”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词语中的“义”字,都偏重指词语本身含有的客观意义。所以《现代汉语同义词辞典》(刘叔新主编,天津出版社1993年版)解说“含义”具有“‘所指的意义客观而确定地存在’的意味”。

“意”,《说文解字》:“志也。从心、旨声。”其中的“志”意思是“心意、志向”,是指内心的想法,所以“说文”说它“从心”。有趣的是,含有“意”这一语素的词语如“意得、意气、意识、意志、意会、本意、任意、词不达意”等,都指向人内心的主观情感。当然,“含意”也不会例外。所以,“含意”的侧重点应是指“含有的主观上的意思”,即指“内心的想法”。《现代汉语同义词辞典》(刘叔新主编,天津出版社1993年版)解说“含意”:“侧重于意思是什么,意味着什么;所指的意义除代表某种事物对象的内容外,还包括、甚至着重地指暗示或提示的意思、倾向、感情态度等;有‘须主观加以捉摸、理解’的意味。”

二、使用对象不同

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含义”为“(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深奥。也作涵义。”“含意”的解释为:“(诗文、说话等)含有的意思:猜不透她说这话的~。”

我们发现,“词典”中对两个词的适用对象进行了区分,“含义”的使用对象是“词句”,“含意”的对象是“诗文、说话”。但这种划分并不明确,因为“词句”不是诗中的就是文中的,要么就是说话中的。“词句”和“诗文”或“说话”是从属关系。

有没有可能《现代汉语词典》的“诗文”指的是整体,即指整首诗、整篇文,而不指其中 “个别”的“词句”呢?从实际应用来看,我们不说“这首诗的含意”或“这篇文章的含意”,涉及整体时,我们常说“这首诗(这篇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所以,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

《现代汉语同义词辞典》把“含义”的用法界定为“常为语言学的分析、表述所用”,虽然它没有明确“含意”的使用对象,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对“含意”的解说中加以推断:含意常用于文学性作品以及一般论述类文章或者口语表达,因为它们的语言常含有暗示性或主观倾向、感情态度,需要我们“主观加以捉摸、理解”。

那么,结合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同义词辞典》的解说,笔者认为“含义”的使用对象应该为“语言学分析、概念”,“含意”则适用于“诗文中的词句或说话”。

各地各版《高考大纲》的“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理解”一项,都对“含义”和“含意”的使用对象做了严格区分,全部表述为:“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种表述中所蕴含的区分,完全符合两词的意义及使用特点。

综上所述,“含义”是指科学性、概念性词句中蕴含的客观性意义;“含意”则是指蕴含在诗文中的词语与语段中的作者的主观想法与情感,或者是话语中说话人的主观意图。

笔者认为,本文开头列举的例1:“怎样理解‘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义?”其中的“含义”应该为“含意”。例2“解释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中使用“含意”是正确的。同样,2012年四川卷中“14.根据全文概括‘柴禾’的含义”中的“含义”也应改为“含意”。这样在答题时,顺着《现代汉语同义词辞典》解说“含意”的几个方面思考就可以了。而《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说明》(2012版)中“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含义”改为“含意”更恰当。

“含义”和“含意”有不同的使用环境,也有不同的侧重和特指,因而在高考题中不可混同使用,以免造成考生及教师们的困惑,使其质疑高考题的权威性以致失去对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参考资料:

张丁乙《“含义”与“含意”辨》,《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4期。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

同义词大全篇6

语义场理论打破了传统语言学对于词义孤立、零碎的考察方法,对词义系统宏观的研究将为我们提供丰富而全面的语言知识1。但由于语义场内部义位彼此性质不同、关系不同、联系复杂,因而对于语义场的最小子场的划分也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探析汉语语义场的最小子场划分的标准。下面我们主要从语义场的划分标准、对比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语义场的划分标准

关于语义场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给语义场下的定义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他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其中划分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和反义义场这五大类。贾彦德先生对语义场的定义为:若干个义位中含有相同的表彼此共性的义素和相应的彼此表差异的义素,连接在一起,互相规定、互相制约、互相作用,那么这些以为就够成一个语义场。他划分出十个最小子场。但是这十个子场的划分是有一定的逻辑基础,他是从义位的角度,通过对比各义素的关系来划分的。周国光对语义场的定义为:一组在语义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的词项构成的聚合体叫作语义场。他以心理学的实验材料为依据,将语义场划分为十三个最小子场,以此建立词汇语义系统中各种语义场的模型,并对语义场的逻辑基础和场中的语义关系进行描述和分析。

由此可见,对语义场的定义不同,其划分的语义场类别和数量也就不同。《现代汉语》中是关注词义共同特点划分出来的类。而贾彦德是根据义位中义素间的共性和差异来划分的。周国光则是以心理学的实验为依据,从认知的角度来分出的。他们的划分都有自己的依据,三者所用的划分标准也不一样,所以说语义场的确定按照不同的原则和方法可以有不同的种类,甚至同一个词语的义位可能被列入不同的语义场。其中经常使用的有三种划分原则:逻辑原则(概念原则)、语言学原则和成分原则。逻辑原则是特里尔划分语义场理论模式时坚持的一个标准。他认为“概念语义场首先是某个概念范围结构或者概念范围。该概念场在语言中有相应的词汇场”。本文试着将现有的语义场以逻辑学原则为标准来重新整理一下。

二、语义场的对比及分析

1.语义场划分的对比

关于语义场的研究,多半是应用上的研究。如语义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或者是帮助学生建立心里词汇的网络。也有些是微观的研究,如探析一个语义场的历史演变。对于语义场的划分类型和类别的研究并不太多。从收集到的论文来看有划分为六个(《从语义场的类型看语义的模糊性》韩晶晶)、七个(《探析语义场的类型》滕静)以及十三个(《语义场的结构和类型》周国光)。虽然都划分出不同类型的语义场,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谈到到对于语义场划分的依据。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比这些分类各异的语义场,找出其分类中所共有的语义场,试着找出其分类依据。

《从语义场的类型看语义的模糊性》中把语义场分为分类义场、序列义场、换位义场(即关系义场)、矛盾关系义场、两级义场、同义关系义场六类。《探析语义场的类型》中分为类属义场、序列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多义义场、构词义场七类。在《语义场的结构和类型》中分为十三个,分别为同类语义场、同体语义场、同集语义场、层序语义场、循环语义场、同心语义场、典型语义场、家族语义场、重合语义场、对义语义场、同属语义场。《汉语语义学》中以义位及义素间的关系为依据,划分为分类义场、部分义场、吮吸义场、关系义场、反义义场、两极义场、部分否定义场、同义义场、枝干义场、描绘义场。

通过对比可以得知,这些分类中,其共同的语义场有类属义场、关系义场、顺序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由此可见,这五个子场的划分,也没有太大争议。但是除此之外,他们划分中不同的部分,却五花八门。因此我们有必要试着从中找出逻辑基础,评析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

2.语义场划分的分析

在思维体系中,概念之间存在着五种基本逻辑关系,即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其中全异关系包括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其中前四者是相容关系,最后一种是不相容关系。

关于反义义场的划分,有的是划分为同一层次上的两个义场——矛盾关系义场和两极义场(《汉语语义学》贾彦德)。但有的是在反义义场这个大的义场下再划分出来两个二级子义场,分别是互补反义义场和极性反义义场。(《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但是从逻辑的角度来看,应该分为两个一级子场,因为在逻辑中不相容关系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是同一层级上的。所以,在应该把反义义场分为矛盾义场和两极义场。贾彦德也分了两个义场,分别是反义义场和两极义场,他所指的反义义场就是矛盾义场,虽然分类是科学的,但是这个名称有点不恰当,应该改为矛盾义场。

同义义场的划分,大多数人都是将等义词与近义词划分到其中,但是从逻辑上的相容关系来看,等义词与近义词逻辑基础是不同的,等义词是全同关系,它的外延完全相同。而近义词则是有部分重合,大同中也有小异。所以周国光在《语义场的结构和类型》中以重合语义关系划分出来重合语义场,以叠交语义关系划分出来叠交语义场。也就是将同义义场中的等义词和近义词划分开来。所以是有一定的逻辑根据的,这个划分比较合理。我们可以举例来论证其合理性。例如“今天晚餐做西红柿炒鸡蛋。”与“今天晚餐做番茄炒鸡蛋。”等义词是无论在什么样的语境中都可以同等对换,并且不影响和改变句义。然而,近义词如果在同一语境中有能交换的也有不能交换的。能交换的交换后有的句义变化不大。例如,“我看见了北京电视塔。”和“我望见了北京电视塔。”这两句交换了不影响句子的理解。但有的交换后干脆就是不成立的说法。还是以“看”和“望”为例。可以说“看书”,但不能说“望书”。因而,等义词应该从同义关系义场中划分出来。

关于顺序义场,贾彦德的定义是:表数目、季度、月份、学位、度量衡单位、考核或比赛名次等的义位。他提到“一、二、三……”的顺序关系一目了然,有的顺序义场义位间不是单纯的顺序关系,而是反映了等级。如军阶、职称等。在此可以看出,贾先生已经有意识将序列和等级划分出来。但是在周国光的划分来看,他将顺序义场分为,循环语义场和层序语义场。他是一一种封闭和非封闭的性质来划分,循环义场有一种封闭性,如表示月份、星期等单位。非封闭的为层序性质的。但是他将“一、二、三……”这样的序数词放在层序语义场中是不太合适的。通过对比得知,是将顺序语义场划分为等级语义场和序列语义场还是划分为循环语义场与非循环语义场。周国光与贾彦德的分类有分歧。要解决这个划分的问题,接下来就应该从语义场各个义位间的关系来分析。通过封闭与非封闭的标准来划分,表示时间、季节、节气等时间概念的词可以放入循环语义场,那么表示数字的非封闭的可以放入层序关系义场中。但是表示数字的并不具有等级关系“一”和“二”与“军长”“师长”义位间的关系也完全不同,前者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是数词。后面则是一种等级。前者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而后者是交叉的关系。因此根据义位间的关系来看,顺序义场以义素间是同一层面上的并列还是不同层次上的等级关系分为“序列义场”“层序义场”这两个子场较为合理。

贾彦德所划分的枝干义场和描绘义场,是按照词的义素间同属的关系划分出来的。周国光给同属语义场定义为:一组词项,如果包含着相同的属性的语义成分, 形成同属语义关系,那么他们就会以此为基点形成同属聚合。用这个定义就很好解释贾彦德的枝干义场和描绘义场应该都属于同属义场。例如,在枝干义场中贾彦德举例“仍、甩、投”虽然用的方式动作不一样,但是都是围绕着一个基点,这个基点就是“使东西离开手”。在如描绘义场中“笑哈哈、笑嘻嘻、笑眯眯、笑盈盈、笑呵呵”这么几个以义位的基本义从理性上反应笑这种行为。虽然描绘的方式有不同的,有着重视觉上的有、有着重程度上的。但无论怎么样的都是以笑这个行为为基点聚合的。因而,这两个义场都可以归为同属语义场。

以上是比较有争议的义场的划分,而分类义场、关系义场及部分义场是大部分人都比较认同的义场。先来谈谈分类义场,它属于相容关系中的包含关系,也就是种属关系。人类学家与语言学家在对多种语言的研究中发现了类义结构也就是词义所表达的义位之间有一个种类属与分类的关系类属义场的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它是逻辑关系中相容关系中的一种。上义词和下义词在语义的概括范围上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下义词的语义概括范围包含在上义词的语义内容上,下义词的语义则蕴含着上义词的语义2。那么分类义场的逻辑基础是相容中的包含关系。

关系义场中的词一般是成对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形成一个对立统一体。关系义场的逻辑基础是交叉关系,因为他们中有彼此表示共性的义素,也有彼此表示差异的义素。这个义场因此没有争议地划分出来了。

部分义场也有称为同体语义场,是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义场。它和类属义场有相似的地方,都有层次性。如类属义场中有表示种概念的词,也有表示属概念的词。而部分义场有表示整体的词,也有表示部分的词。表示整体和表示部分的词就构成整体和部分关系,他们之间的逻辑基础是分解关系3。而表示部分的各词之间的关系又是一种同体关系所以也称为同体语义场。

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清楚看到以前的划分有其合理的地方,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以上述的分析为根据整理得到以下义场。

汉语的最小子场可划分为①分类义场②关系义场③部分义场④矛盾义场⑤⑥两极义场⑦等义义场⑧近义义场⑨同属义场⑩顺序义场(序列义场与层序义场)。一共分为10大类,11个语义场,其中顺序义场下面有两个子语义场序列义场和层序义场,它们与其他九个义场不是一个层面上划分出来的。在此的划分也许还不够全面和细致,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宗明.逻辑与语言表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 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戚雨村.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6]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7] 周国光.语义场的结构和类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8] 滕静.探析语义场的类型[J].语言应用研究,2006.

[9] 韩晶晶.从语义场的类型看语义的模糊性[J].考试周刊,2010.

注释:

① 李绍芳.基于语义场理论的词汇学习策略探究[J]文史资料,2005,(5):83.

② 周国光.语义场的结构和类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7.

同义词大全篇7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缅怀革命先烈 重温入党誓词为使州检察院广大党员和检察干警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发扬传统、坚定信念,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在党的94周年华诞之际,州检察院机关党委组织党员干部与泸定县检察院一道在泸定纪念碑举行了庆党日活动。

预备党员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重温入党誓词范文:党员心中要有党每一位党员在入党的时候,都庄严地向党宣誓,要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到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

关于国民党入党誓词全文中国国民党入党誓词:总理(指国父孙中山)立承先启后救国救民之大志,创造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宏规,领导国民革命,兴中华,建民国,於今全国同胞,皆能一德一心,共承遗教者,斯乃我总理大智大仁大勇之所化,亦即中国列祖列宗所遗天下为公

通用入党誓词下面我宣布,入党宣誓仪式现在开始!仪式进行第一项、奏《国际歌》。全体起立。 坐下!第二项、请党委组织委员xx同志宣布参加宣誓的预备党员名单;第三项、预备党员宣誓。请参加宣誓的预备党员到台前列队,面向党旗,举右手(握拳过肩)宣誓。

新版入党誓词2篇本文目录新版入党誓词最新版入党誓词全文一、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

主持词入党誓词4篇本文目录主持词入党誓词重温入党誓词主持词15年重温入党誓词仪式上的主持词经典重温入党誓词仪式主持词同志们:我县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64名在川东xx刀匪大暴动xx血腥事件中,英勇就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参加征粮工作的地方干部,

践行入党誓词3篇本文目录2019践行入党誓词重温入党誓词 践行为民服务公司重温入党誓词践行“三严三实”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七一”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党性教育,7月1日上午,县政务服务中心(投资促进局)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庆七一、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入党誓词新版一、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党章规定的誓词进行入党宣誓,应在支部大会上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以后才能举行,因为支部大会通过接收党员的决议,必须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才能生效。

重温入党誓词范文4篇本文目录重温入党誓词范文15年重温入党誓词体会关于企业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入党誓词:做合格党员各位党员同志:明天就是我们党的90华诞,在党的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局(馆)党总支全体党员,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来到这苍松掩映庄严

践行入党誓词范文3篇本文目录践行入党誓词范文重温入党誓词 践行群众路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温入党誓词阿克苏市即将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为突出对群众的感情、立场和态度这一主题,连日来,全市各单位、部门纷纷组织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践

标准的入党誓词范本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为你全方位理解入党誓词党章规定的入党誓词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党员重温入党誓词4篇本文目录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的意义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发言稿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的意义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昨日,武警广东总队佛山支队官兵唱红歌、读红书、学先进、重温入党誓词,以多种形式庆祝建党90周

重温入党誓言 坚定理想信念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在校园上空回荡。

最新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誓词全文入党誓词,是党组织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名党员对党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和保证。党章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这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必经程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表现了入党的庄重性和严肃性。

党章入党誓词4篇本文目录党章入党誓词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写入党章党章第六条规定的入党誓词内容党章入党誓词的内容根据《中共额济纳旗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学习党章党史,重温入党誓词,践行服务宗旨专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为牢固树立党员党章意识,

精选不同时期的入党誓词参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一大和二大上,分别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纲领》和《章程》都对党员的言行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并在以后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上,对党章不断进行了修改,从而对党员的要求作了进一步

大学生重温入党誓词心得体会当我刚进大学的时候,我的有些想法很不成熟,对于入党这个概念也比较迷惑,不知道自己应该持一种什么态度来对待。大一的时候盲目地跟从别人,他们写入党申请书我也写,那时候觉得入党离我还很遥远,所以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那

国民党入党誓词4篇本文目录国民党入党誓词最新共产党和国民党入党誓词关于国民党入党誓词全文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入党誓词赏析总理(指国父)立承先启后救国救民之大志,创造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宏规,领导国民革命,兴中华,建民国,于今全国同胞,皆能一德一心

迎七一 重温入党誓词为响应局党组开展迎七一、学先进、促发展主题系列活动的要求,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天津福彩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天津福彩中心组织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共同追忆红

党章规定入党誓词的内容是什么?党章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这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必经程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表现了入党的庄重性和严肃性。它是党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预备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

新党章的入党誓词意义新党章的入党誓词高度概括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表达了党员对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时必须面对党旗庄严承诺的,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和遵守的。

党员入党誓词3篇本文目录党员入党誓词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心得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的意义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

重温入党誓词,为党旗添光彩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经典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是新党员在入党时对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同时也是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1982 年9月6日,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了入党誓词的内容,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

重温入党誓词:唤醒党章意识入党誓词,是党员对党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鲜红党旗,右手握拳,一字一句许下铮铮誓言。重温入党誓词 唤醒党章意识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历史沿革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是新党员在入党时对党和人民作出的庄

践行入党誓词3篇本文目录践行入党誓词重温入党誓词 践行群众路线重温入党誓词 践行为民服务苍松翠柏、沧桑古仪。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铮铮誓言回荡在北京天文馆和北京古观象台的上空。

预备党员入党誓词范文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最新入党誓词全文解析【2017最新入党誓词全文】《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

重温入党誓词,说说心里话向党说说心里话承诺:知晓党纪党规、敬畏党纪党规、严守党纪党规,让党纪党规真正成为防止以权谋私的紧箍咒、坚持秉公用权的护身符,我承诺:学党章,尊党章,守党章,强化党章党规意识,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

5月份共产党党员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5月份共产党党员入党誓词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关于入党誓词范文3篇本文目录关于入党誓词范文关于国民党入党誓词全文关于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心得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4月18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梁源富,县政协主席王昌国,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开文等在家的县四套班子领

经典共产党誓词内容精选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预备党员入党誓词4篇本文目录预备党员入党誓词预备党员入党誓词范文预备党员入党誓词范文欣赏最新预备党员入党誓词一、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

最新预备党员入党誓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全体新党员同志们:我和各位新党员来到了风景如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集中营,在这里进行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我感到万分荣幸。

新党员入党誓词4篇本文目录2019新党员入党誓词最新党员入党誓词4月份最新党员入党誓词新党员入党誓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全体新党员同志们:我和各位新党员来到了风景如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集中营,在这里进行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我感到万分荣幸。

最新入党誓词4篇本文目录2019最新入党誓词最新入党誓词范文最新的入党誓词内容最新入党誓词入党誓词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

最新党员入党誓词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全体新党员同志们:我和各位新党员来到了风景如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集中营,在这里进行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我感到万分荣幸。

最新入党誓词一、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精选重温入党誓词意义例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4月24日上午,市委第十六督导组组长、马牧镇人大主席赵永磊,市招商引资领导组副组长刘正良、市招商引资领导组办公室主任崔晓东带领市招商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到李寨镇抗大四分校旧址参观学习,缅怀

七一重温入党誓词3篇本文目录2019七一重温入党誓词七一重温入党誓词心得七一重温入党誓词7月1日上午,阿克苏地区公安局特警支队组织全体党员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 争做优秀党员的宣誓活动。此次活动既是对建党93周年的献礼,也是对党员的一次精神洗礼。

“三严三实”学习座谈会重温入党誓词根据科党支部统一部署,成型系党小组全体党员及科其它基层党小组长,于7月9号下午在科办公室一号会议室,举行了以三严三实为题的学习座谈会。

新党员入党誓词尊敬的局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进行新党员的入党宣誓,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这是新党员加入党组织的必经程序,也是新党员向党表明心声和接受教育的一次极好机会,具有特别的意义。

同义词大全篇8

同义词是什么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的一组词语,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而等义词的意思完全相同。

同义词辨析方法

1、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2、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3、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4、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行辨析。如“衣服”与“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5、从对象的不同去辨别。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6、还可以从普通话和方言来辨别。如“讨饭”与“乞丐”,分别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爸爸”与“父亲”,分别是旧词与新词;如“薪水”与“工资”,分别是外来语与本民族词;如“盐”和“氯化钠”,分别是常用语和专业术语

7、可以从词语搭配进行辨别。如“发挥”与“发扬”。

8、缩减,清华大学和清华。

上一篇:毕业诗范文 下一篇:三个小金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