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范文

时间:2023-11-22 11:37:03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篇1

王文康

俗话说得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她——刘文静,让我来说一说我和她之间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星期五,最后一节课是美术课,课上,邢文昊正在和刘文静闹,突然,一张小纸条掉了出来,上面写到:米、×××密、×××。原来是刘文静赛尔号上的号,我冷笑了一下,照着上面抄了个小抄,放学后,我马上跑回家,改了密,哇!是51级的巴拉龟,还有那么多精灵,下午到校后,刘文静大发雷霆对我吼,我身上的汗差不多全“没”了,“王文康,是不是你盗的我的号!”我想:因为刘文静知道我盗的号很多,我胡乱编了个密码跟她说,我要拖延时间,想个办法,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心想:不行,万一她回家说了这事,说不定哪天开家长会,家长们互通情报怎么办?这可把面子都丢光了。我实话实说告诉了她密码,“你不能改密码,我帮你练号。”“好。”

可是没过多久,她不仅改了密码,还冲了“超能NONO”,我真后悔给她,她不道守承诺,“言不信者,行不果”。唉!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篇2

在西周宗法社会,朋友与父子、兄弟等一样,也是诸伦中的一伦。由《尚书・康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可知“友”与“孝”一样,也是当时主要社会规范之一。但西周“友”的对象并不像后世那么广泛,仅是指有血缘关系的同族内的人。学者研究认为:“‘友’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在西周指族人,包括族内不同辈分的人。《左传・桓公二年》记晋师服言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襄公十四年》晋师旷说:‘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两相对比可知师旷的士之‘朋友’,即师服所言的士之‘子弟’。弟为平辈,子为晚辈。所以‘友,在其时不仅统摄族中的平衡关系,也统摄上下关系。晚辈属上下关系……故‘士有朋友,之‘朋友’不仅包括‘子弟’,还包括‘父兄’,士阶层如此,天子、诸侯、卿大夫亦然。是论在周铭中也能得到印证。”(查昌国《先秦“孝”、“友”观念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可见,当时父子、兄弟之伦从属于朋友之伦。“友”即指族内的父子兄弟,那么,“友”的对象便被束缚于血缘关系之中。

春秋以降,社会动乱,血缘关系松动,宗族趋向解体,个体家庭渐兴起,朋友之伦也随着发生变化。迄至孔孟之世,父子、兄弟便从朋友之伦中独立了出来。“朋友切切啤⑿值茆怡”(《论语・子路》),朋友之间可以相互批评,但兄弟之间不可以随便相互批评,而要和睦相处;“父子有亲……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父子之间讲求的是亲情,而朋友之间讲求的是诚信;“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孟子・离娄下》),以善相责是朋友相处之道,如果父子责善便伤害感情了。当时处理朋友关系的手段与处理父子关系的手段已经不同,说明父子、兄弟之伦已从朋友之伦独立了出来。

当父子、兄弟离开了朋友之伦,“友”的对象自然发生了变化。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郑康成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朱熹《论语集注》“朋,同类也”;“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荀子也说“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友也”(《荀子・大略》)。要成为朋友,第一个条件就是志同道合。“友”不再仅仅囿于血缘关系,普天之下志同道合之人都可以成为朋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与西周时期相比,孔孟之世交友对象明显扩大了,不再局限于血缘之亲,而且扩大到普天之下。

既然普天下之人都可相交为友,那么如何做到有所选择呢?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荀子也说“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身且加于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与坏人交朋友,不但不会长进,甚至连身家性命也会丢掉。荀子强调:“不可以不慎取友……取友善人,不可不慎,是德之基也。”(《荀子・大略》)“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交到好的朋友不但可以培养仁德,还能使自己接近于“礼”道;“孔子曰:‘……士有争友,不为不义”’(《荀子・子道》),“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孝经注疏・谏争》),人如果有敢于直言劝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应该做的事。也就不会远离好的名声;“孔子曰:‘故君子人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荀子・子道》)总之,交到好的朋友,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也可以培养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

交友必须慎重选择,必须选择有德行的人做朋友。但是,怎样才能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呢?

首先,我们必须选择有仁德的人做朋友。“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学说的基石,仁德是儒家最为看重的品德。“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花言巧语、面貌伪善、没有多少仁德的人,是不可以选为知己的。

其次,交朋友要选择君子。君子是儒家视野中有仁德的人,符合儒家“仁”的观念。“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是。”(《论语・里仁》)君子的首要标志是“仁”,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与仁德同在。此外,君子能够以义为原则,能屈能伸,变化自如,君子之争,“义之与比”(《论语・里仁》),怎样合宜怎样做。

君子不拘小节,可授以重大任务,却不可以用鸡毛蒜皮的小事考察;君子胸怀宽广却不怠慢他人,按原则办事却不伤害他人,能言善辩却不与人争吵,明察事理却不偏激,特立独行却不盛气凌人,坚定刚毅却不粗暴,柔和温顺却不随波逐流,恭敬谨慎却也从容不迫。

关于识别仁人、君子的具体办法,儒家先贤们也讲了很多。“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这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肯定得恰当,这是我的朋友,如果只一味奉承我,那就是贼害我的人;“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从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方式,就可推知他的为人;“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论语・为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考察萦绕在某个人身边的人,便也知道这个人是何等人了。孔子讲了一些有趣的话:“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这是考察人的简明方法。

如果识别出了仁人君子,怎样使其与己为友呢?

首先,一个人必须品德高尚,“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别人才愿与之为伍,谁也不愿意与一个品质恶劣的人朝夕相处。其次,要想别人与之交友,必须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待人要敬,要恭,要合乎礼节。“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 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再次,交朋友不能有所依仗,即“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只要有优秀的品德就可与之交朋友。“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孟子・万章下》),如果依仗自己的权势、富贵与别人交友。别人是不会心甘情愿地与之交往的。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古圣先贤们就提出了交朋友要以“忘势”为原则,体现了难能可贵的人格平等精神。

当以种种人格魅力赢得朋友之后,又怎样与朋友相处呢?

首先,要对朋友尽“忠”“恕”之道。“忠”道,即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对朋友事以“忠”道,即“己欲立而立友,己欲达而达友”。对朋友尽“忠”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忠告而善导之”(《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公治长》),要成全朋友的好事,出门要宣扬朋友的美德,“出而名不章,友之过也”(《荀子・子道》)。“恕”道,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对朋友事以“恕”道,也可推为“己所不欲,勿施于友”。“忠”“恕”之道,其实就是成“君子”之道,成“仁人”之道,成“圣人”之道,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学的精神品格。

其次,对朋友要讲诚信。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君子不亮,恶乎执?”(《孟子・告子下》),人是社会中的人,若不讲诚信就不会有一定的操守,如果连最起码的操守都没有,怎么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交友要讲求最起码的诚信,但也不能固执无原则地坚守信用。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nn然,小人哉!”(《论语・子路》)不管诺言的是非黑白善恶与否,只管自己笃行贯彻,是小人行径,君子不为。“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誓约合于义的就兑现,如果不合礼义则不必兑现,这正是儒家“权”的运用。

再次,对待朋友要宽容,不苛刻。“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子张》)只要朋友在大的节操方面没有严重的过错,细枝末节的缺点可以不予穷究。如果没有理想中的完美人物可与之交往的话,倒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忠心地劝告朋友要有个限度,热心地对待朋友不能过于烦琐,否则的话,忠心反而导致侮辱,亲密反而引起疏远。处理朋友关系时要重“和”。也就是恰倒好处。不过分。智慧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把握好度。

另外,要经常与朋友交流切磋,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朱熹《论语集注》:“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很明显,“以文会友”并不仅指拿着文章去会见朋友,其实质是与朋友相互切磋、交流思想。“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论语・里仁》),才能“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最终“道益明”、“德日进”。相反,如果仅仅关起门来埋头苦读,师心自用,则势必造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正义・学记》)。与别人交往时还要经常反省自己,尤其是当朋友关系出了问题的时候。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篇3

    一、 朋友的作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子贡问何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为牵扯到朋友的种类,很多话不及细说,下文再谈。

    二、 结交朋友的标准

    《论语》有关结交朋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朋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还有矛盾之处。

    首先,孔子认为,交友必须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只有这样才能见贤思齐,有道而正。这一点颇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其次,我们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我将孔子这六类人的对举看作是对第一条标准的具体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线。我觉得以上这两条标准非常符合孔子对“仁”的追求。从“恭、宽、信、敏、惠”这些“仁”的细目来看,“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实践“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渗入了他的这一标准。直、谅和多闻分别从立身、对人和学识三个方面对选择朋友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完备的要求。

    第三,孔子中庸的思想在交友观上也有体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相交,可这毕竟非常理想化,反映在现实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优势互补。这样,我们就可避免偏执。

    另外,《论语》中还有另两处相关的记载,我觉得更为重要。一处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这里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觉得,这一段语录对我们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谊是需要双方共同建立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群,能让人接受。要做到这一点,恭敬有礼是基本的条件。此外,这段话还扩大了选择朋友的范围,提出了与人交往应有的气度。我觉得子夏是相当有胸襟的。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容我成为他的朋友?同样,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成为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线,“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一点可以和另一处对读:子夏之门人问交友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如果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矛盾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三、 与朋友交往时的准则

    首先,朋友相交重在一个“信”字。曾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我觉得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没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来朋友。不过有时越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越难以做到,越难以做到这要求就变得越高。当一个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时他所达到的价值层面是最高的。

    第二,对朋友要宽容,在朋友有难或犯错时要帮助朋友。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朋友的价值在关键时刻最能显现出来。我想,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个忠诚的朋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抛弃对方。

    第三,要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乡党)。朋友关系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真正的朋友之间用不了太多客套。但那并不是亲密无间。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再怎么认同,两个人总还是不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两个人挨得越近矛盾就可能越大,就好像挤公共汽车。我们都需要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空间。从朋友间的交往来看,稍微疏远一点给双方都留出了余地。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距离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我们还可利用这种空间交更多的各种类型的朋友。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就能把握好交友的质和量。有的人只有泛泛之交却没有知心朋友,有的人只有少数几个知心朋友,交友面却很小。他们都没有处理好交友的距离感。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

    四、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关于颜回,《论语》有以下记载:

    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知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罕: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勤勉好学,学有所成,品行高尚,一生兢兢业业努力实践孔子学说的人。对他的记载有几处很值得玩味。一是孔子说他“不愚”。孔子并没用“敏”、“惠”等字眼,而用“不愚”,说明颜回资质并不特别高。二是说他对自己并没什么帮助,无论自己说什么,颜回都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孔子还是很看重这个学生的,颜回死时,孔子极度伤心,大呼“天丧予”。颜回也对孔子充满了感情,孔子受困时,他对孔子说,您还没死我怎么敢死。我觉得,对于孔子来说,颜回就是自己的翻版。他眼见自己的学生一步一步跟自己越来越象。面对这种情景,我想孔子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除了“天”以外,最知道自己的就是颜回了。颜回即使并不意识到自己了解孔子,他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已把握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和这样一个学生在一起,孔子应有一种知己的感觉,但孔子并没有过明显的表达,甚至还嫌不足,“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这可能是因为颜回太像自己了。只有在颜回死后,孔子才意识到失去颜回意味着什么,叹息道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并对学生说我不为颜回哭为谁哭?孔子是否觉得颜回之死意味着自己理想人格之死,意味着镜中自己的死呢?再也没有人可以像颜回那样勾起孔子的共鸣了。

    关于曾参,《论语》有以下相关记载:

    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篇4

现在的小朋友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能力较差;同伴之间缺乏友爱,更不知道怎样去关心、帮助、爱护同伴。为此,我设计了大班社会活动《快乐宝贝》,以“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认识,并将认识内化为行为”为活动理念,以“学会与人交往,掌握与人交往中的正确言行;体验、感受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快乐;尝试与朋友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为目标。并将活动分为三部分:

1、游戏《找朋友》――主动与人交往。

在活动引领幼儿进行“认识新朋友”的交往活动,体验认识新朋友的乐趣、与新朋友交往的乐趣。萌发幼儿交往的意识,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与技巧,对交往活动产生兴趣。

2、游戏《丛林探险》――关爱朋友、信任朋友。

在活动中引领幼儿进行“丛林探险”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体验朋友之间互相信任、相互关心、帮助的快乐。

3、拓展活动――生活中关爱朋友。

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引领幼儿体验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去关心、帮助朋友,从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形成正确与人交往的能力。

一、游戏《找朋友》

活动准备:欢快的音乐 来自不同班级的幼儿各5名

活动过程:

1、第一次游戏:主动与人交往。

游戏规则:幼儿自由选择新朋友,和新朋友一起交谈、游戏。

老师的引领:鼓励幼儿主动去认识新朋友。

2、游戏小结:提升交往经验。

(1)幼儿大胆交流自己认识新朋友的方法。

(2)老师总结:

用语言向朋友表示友好――“你好!”“你好吗?”“你叫什么名字?”“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

用动作向朋友表示友好――握手、招手、拥抱、亲吻、点头、微笑、敬礼……

3、第二次游戏:形成交往技能。

游戏规则:幼儿自由选择更多的新朋友,和新朋友一起交谈、游戏。

老师的引领:提示幼儿用语言和动作向新朋友去表示自己的友好。

4、游戏小结:再次提升交往的乐趣。

(1)幼儿自由交流与朋友交往的感觉:幸福、快乐。

(2)老师总结:拥有了朋友,就拥有了快乐。

反思:活动中幼儿通过体验-经验提升-再体验-形成能力;幼儿在前后两次游戏中行为的对比,让幼儿感受学会正确的言行,在与人交往中的作用。对正确的交往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也萌发了与人交往的意识,学习掌握了一些交往的技能、技巧。

二、游戏《丛林探险》

活动准备:布置丛林探险的场景(小土丘、障碍树、独木桥) 、 摄影机、眼罩若干(幼儿数量的一半)、音乐。

活动过程:

1、第一次游戏

(1)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结对,一个小朋友戴上眼罩,让朋友牵着小手一起去丛林探险,两个好朋友一起要顺利(不能撞上小土丘、障碍树、或掉进小河里)通过丛林的层层障碍,安全回来。

(2)教师引领: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朋友,他们的眼睛被蒙上了――看不见,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通过丛林里的层层障碍。

(3)幼儿进行游戏(播放音乐),老师用摄像的方式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

2、游戏小结:提升互助经验。

(1)观看幼儿的活动录像。

引领幼儿大胆交流:都有哪些好朋友没有顺利通过,为

什么?又有哪些好朋友顺利通过了树林,他们是怎样做的?总结自己或者别人关心照顾好朋友的经验:要用语言去提醒朋友,告诉他应该怎样走才不会撞在障碍树上或掉进河里;我们还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保护好朋友(扶着好朋友……)。

(2)老师总结:

当朋友遇到困难时;用语言去提醒、鼓励他,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他。

3、第二次游戏

(1)游戏规则:同伴间互换角色,两个小朋友结对,一个小朋友戴上眼罩,让朋友牵着小手一起去丛林探险,两个好朋友一起要顺利通过丛林的层层障碍(不能撞上小土丘、障碍树、或掉进小河里),安全回来。

(2)教师引领: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朋友,用语言去提醒、鼓励他,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通过丛林里的层层障碍(不能让自己的朋友撞上小土丘、障碍树、或掉进小河里)。

(3)幼儿进行游戏(播放音乐),老师用摄像的方式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

4、游戏小结:再次提升互助经验。

(1)幼儿自由交流互助、合作游戏的经验与乐趣。

(2)老师小结:

去关爱朋友和被朋友关心、照顾都是快乐的事,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地信任、相信我们的朋友。

反思:

活动中幼儿同样通过丛林探险体验-体验失败-经验提升-再体验-体验成功-形成能力;通过前后两次游戏中行为的对比,让幼儿学会了怎样关心、帮助他人。体验到了朋友间互助、互爱的快乐,也萌发了幼儿在交往活动中的初步合作意识。

三、拓展活动

将活动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当朋友遇到了困难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1、幼儿自由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2、老师总结:

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用言语去关心、去温暖、去鼓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他。

朋友因为得到了你的关心、帮助而感到高兴、快乐,我们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获得快乐。

教育感悟:

社会学习对于幼儿而言,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特别珍视自己通过体验获得的生活经验。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言:“个人的情绪经验愈是多样化,就愈容易体会、了解、想象别人的精神世界,甚至会有‘密切的情感交流’。”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篇5

1、把自己的缺点告诉你的朋友是莫大的信任,把他的缺点告诉他是更大的信任。——富兰克林

2、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是财富。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4、有了朋友的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着为了朋友,保护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侵蚀,也是为了朋友。——罗曼·托尔斯泰

5、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6、要是看见朋友之间出现不自然的礼貌时,就可以知道你们的感情已经开始衰落了。坦白质朴的忠实,是不用浮文虚饰的。——富兰克林

7、友谊,那是心灵的神秘的结合者,生活的美化者,社会的巩固者——罗伯特。布拉亥

8、性情大爽快的人朋友多,躯杆笔直的木材处大。

9、不信任朋友比被朋友所骗更丢脸。——英国

10、患难识朋友。——列宁

11、破坏水堤的是腐朽的树根,破坏友谊的是言而无信的人。——柯尔克孜族

12、要做真正的知己,就必须互相信任。——列夫·托尔斯泰

13、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们彼此交换生命。双方的声音笑貌在那里互相模仿,心灵也在那里互相模仿。——罗兰

14、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15、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16、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亮。——d.m.

17、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18、获得朋友的唯一途径,是要自己够得上一个朋友。

1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20、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英莎士比亚

21、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2、找到朋友的唯一办法是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23、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巴尔扎克

24、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25、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华盛顿

26、性情爽朗的人,身边总是有三个朋友。——哈萨克族

27、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巴金

28、朋友间最凶猛的瘟疫便是谄媚。——英国

29、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罗曼·罗兰

30、友谊是个无垠的天地,它多么宽广啊。——罗·布朗宁

31、我们要能多得到深挚的友谊,也许还要多多注意自己怎样做人,不辜负好友们的知人之明。——邹韬奋

32、过分的称赞会损害友谊。

33、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培根

34、挚友如异体同心。——亚里士多德

35、先人而后己。——《礼记》

36、正义的人朋友多。——欧洲

37、巨大的危险有这样的妙处,它能使陌生人中间的友爱显露出来。——法国

38、对所有的人以诚相待,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和少数人常来常往,只跟一个人亲密无间。——富兰克林

39、友谊好比一个分数,双方就是分子和分母。分子——分母失去对方,分数值就化为乌有。——佚名

40、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莎士比亚

41、懈惰的马路程远,吝啬的朋友远。——蒙古

42、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拉法特

43、要想吸引朋友,须有好的品性。——欧洲

4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45、唯有对人慷慨大度,赞扬人家的优美,我们才能赢得朋友。——艾佛林·恩德希尔夫

46、一个有才智的人,一般地说是很难与人相处的,他选择的人是很少的。——孟德斯鸠

47、友情与事业代表着人生两大乐趣,而要想拥有这两大乐趣,一是要开朗,一是要勤劳。——罗兰

48、悲伤可以自行料理,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你就必须有人分享才行。——马克·吐温

49、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图

50、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培根

51、缺乏真正的朋友及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培根

52、爱朋友,喜欢朋友,用诚意去对待朋友,但不要依赖朋友,更不要苛求朋友。能做到这几点,你才可以享受到交友的快乐。——罗兰

53、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儿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是可以立刻萎颓凋谢的。——大仲马

54、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巴尔扎克

55、讲到名望,荣誉、享乐、财富等,如果拿来和友谊的热情相比,这一切都不过是尘土而已。——达尔文

56、忠厚是友谊的桥梁,欺骗友谊的敌人。——维吾尔族

57、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另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赛罗

58、并不是仅仅在不幸之中才需要朋友,因为幸福的人也需要朋友来共享自己的幸福。——罗素

59、人与人之间必须靠耐性来维持和谐,友谊有如一朵小花,必须靠双方小心的培育。--佚名

60、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一同和你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61、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62、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63、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谚语

64、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到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65、只关心自己幸福的人,不能和他成为知己。——维吾尔族

66、我的朋友,你的语声飘荡在我的心里,像那海水的低吟之声,缭绕在静听着的松林之间。——泰戈尔

67、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68、要想有好朋友,首先自己要成为别人的好朋友。——武者小路实笃

69、用不存成见的心情和人交往,才可以交到朋友。——罗兰

70、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薛之情公读书录·交友》

71、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蒲松龄

72、友谊像婚姻一样,其维持有赖于避免不可宽恕的事情。——美国

73、我们的朋友比我们想象的少,却比我们认识的多。——霍夫曼斯塔尔

74、虚伪的迎合是友谊的毒剂,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藏族

75、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培根

76、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薄伽丘

77、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谚语

78、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根

79、顺利时结交朋友,逆境中考验朋友。——拉丁谚语

8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81、卑鄙与狡诈的开始,就是在友谊的终结。——欧洲

82、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加进人的智慧。——培根

83、朋友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真心对待的,我们来看看这些名人对朋友的格言。

84、人生在世,有个朋友是一种福气。——列夫·托尔斯泰

85、兄弟不一定是朋友,但朋友往往是兄弟。——富兰克林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篇6

“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都是大家想要的。然而,人生不会十全十美,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得也有失,有取也有舍,做抉择就是人生最常遇到的考验。虽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但是有些东西是一去不回的,就像生命、健康、时间乃至诚信等。

有这么一则故事,故事中的年轻人在渡河时被要求舍弃带到船上的宝物,于是年轻人把“诚信”给抛弃了,他把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看得比诚信都重要。但是,我的想法却与他不一样,我会放弃“金钱”,因为失去了金钱可以再赚回来,但“诚信”却不能。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要求人们立身处世以诚信为本,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信”的基本内涵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信可靠,忌说大话、空话、假话,也要求做事要诚实可靠。

我认为诚信是立人之本。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一事无成。孔子教导学生时,希望学生能做到博学多闻,即“文”;敦品励行,即“行”;尽忠守职,即“忠”诚实不欺,即“信”,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孔夫子对做人处事和学习的看法对我影响甚大。我常对自己说不可以撒谎,不可信口开河,因为一旦说了第一个谎言,就必须说更多的谎言来圆谎,而当谎言被识破时,大家都会离自己而去;一旦信口开河而又无法实践诺言时,大家会渐渐疏远自己。对我而言,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没有诚信就无法成为一位有修养的人。

诚信是齐家之道。

家人之间只有以诚相待,诚实守信,才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各家成员之间应做到“信者,无伪而已”,即不说假话,不做假,不自欺,也不欺人。我常与家人谈在校园里发生的一些事,聆听姐姐诉说公司里发生的一些小事,也与母亲聊聊她摆摊时遇到的各种事情。是“诚信”让我不必戴面具面对家人,让我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家庭温暖气息。

诚信是交友之道。

朋友就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会充满虚伪、欺骗,不再是君子之交,而是小人交友。在家靠家人,出外靠朋友,因此我十分珍惜任何一份友情。虽然我不至于为朋友两胁插刀、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但我可以与朋友坦诚相对,互相帮助。我坚持朋友之间应有“诚信”。

诚信是经商之魂。

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面“金漆招牌”。我常在放学后到母亲的档口帮忙,因此,我了解“诚信”对于一位小贩有多么重要,更不用说商家尤其是大企业家。“诚则信矣,信则诚矣”,只有诚实守信才会有信誉,有了信誉,生意方能兴隆。

综观而言,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以至营商,都是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见诚信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寓言中的年轻人把“诚信”抛弃是多么愚蠢的决定。寓言中的他不但不了解“有弃有取,有失有得”这道理,他也不知道“诚信”一旦丢弃是无法再寻回来的。“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是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亦是人的各种善行的根源。我们应当谨记慎行!

(指导老师;徐凌慧)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篇7

1、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2、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3、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4、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5、在欢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6、非其地而树之不生,非其人而语之弗听。

7、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8、道不同,不相为谋。

9、良友在身旁,地狱变天堂。

10、傻子们的友谊由于恐惧和贪婪,好人们的友谊由于一见倾心。

11、一个正直的人要经过长久的时间才能看得出来,一个坏人只要一天就认得出来。

12、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

13、故君子相求也,非特兴善也,将以攻恶也。

14、与人相处之道,第一要谦下诚实。

1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6、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17、亲戚是不可选择的,而朋友却可以。

18、交绝不出恶声。

19、我既找不到一个完全献身于我的朋友,我就必须有些能以其推动力克服我的惰性的朋友。

20、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21、过分了解或者过分不了解,同样妨碍彼此的接近。

22、近来者赤,近墨者黑。

23、与人交往,待人以至诚,才能换取真挚的友谊。

24、向四面八方低垂的细草,它们的根大拔不起。

25、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

26、在患难中的朋友才真是朋友。

27、上交不谄,下文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28、朋友越老越好,美酒越老越香。

29、交友的范围宜稍宽泛,各种人都有最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趣味的。

30、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

31、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32、友以义,不慕势利。

33、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34、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

35、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36、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37、伪装的朋友要比凶恶的敌人更坏。

38、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39、以酒交友,与酒一样,仅一晚而已。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篇8

一、班会目的:反思日常交友的行为,分清一些交友的误区,结交真诚的朋友。

二、班会重点:明白朋友的含义与分类、择友的原则,增强交友的能力。

三、班会难点:分清真朋友与假朋友、益友与损友,把握异性交往的界限与分寸,明确交友的原则。

四、方法:多媒体与讨论发言相结合,穿插小品与歌舞。

五、时间:十六周星期一第9节

六、地点:高一(4)班教师

七、班级:高一(4)班

八、班级背景:学生刚进入中学,对学校、老师、同学都比较陌生,很多人摆脱不了对初中学校、老师、同学的依恋;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高中生活不大适应,感到找不到好朋友,内心很孤独,整个班集体没有凝聚力,象一盘散沙;有个别同学分不清真朋友与假朋友、益友与损友的区别,讲哥们义气,参与了一些打架、斗殴事件;另外有些同学把握不住男女交往的分寸和尺度,表现得过分拘谨或随便。

九、参考资料:《高中德育》、《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异性交往与友谊》

十、课前准备:l、交朋结友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交友的情况并做好统计。

2、自己找有关材料阅读,并写出读后感。

3、分小组自编、自导、自演有关朋友题材的小品,并进行筛选。

4、由文娱委员组织设计、编排、训练赞美友谊的歌舞。

5、全班练习大合唱(友谊地久天长)。

十一、课后延伸:1、收集赞美友谊,珍惜朋友的名言警句、诗歌美文、优秀歌曲。

2、再次进行交朋结友问卷调查及统计,了解主题班会的收效。

十二、班会过程:

1、全班合唱(友谊地久天长)

2、引入主题:人生什么最温暖?不是寒冬的炉火,不是三月的春风,而是友谊。这种感情,能融化冰雪,胜过烈火,给人们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人的一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友谊,是贫瘠的一生,荒凉的一生,像没有绿色生命的土地,像没有枝叶和花朵的枯树。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3、实话实说

(1)请同学谈谈自己的一位好朋友,他(她)有什么地方吸引你?

(2)班内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

4、请思考并用简洁的话语写下朋友的定义

5、提供心理学家分析的六类朋友作参考:(1)、泛泛之交

(2)、学习、工作上有联系

(3)、功利重于感情

(4)、可信任

(5)、能交心

(6)、真正的知己

6、实话实说:在你的朋友当中,属哪一类的朋友最多?哪一类的最少?哪一类可以扩展?为什么?

7、请欣赏小品表演,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小品(1)清晨(班主任工作 )

(2)考试(前半场)

并思考:这种行为是朋友间应有的行为吗?这种行为是有益、还是有损于友谊?应怎样做才对?

小品(2)考试(后半场)

8、实话实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认为交什么样的朋友才有益呢?

9、分析孔子关于朋友的名言:“益友者三,损友者三,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明白孔子是以“人品”和“知识”这两个标准衡量朋友的,认清益友与损友的区别。

10、实话实说:你认为自己的择友原则是什么?

11、提供老师归纳的择友原则作参考:

择友原则:A顾全大局,能受委屈

B见多识广,终身受益

C志趣相投,互相体恤

D互助互补,共同进步

12、敏感话题:异性之间有真正的朋友吗?应如何把握界限与分寸?

13、仅供参考: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应心地坦诚,自然大方,应把握感情的分寸,要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庸俗,讲究仪表谈吐,讲究文明礼貌。

14、交友能力自我测试及鉴定:

请在你认为“是”的一项的序号上打“√”:

(1)、除了父母或兄弟姐妹,你是否还有一个可以互诉衷肠的知心人?

(2)、你有两个以上交了多年的老朋友吗?

(3)、除了同龄人外,你是否还有一些忘年之交?

(4)、当你遇到意外事故时,你是否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一个朋友帮你解难?

(5)、你是否每周一次到朋友家去坐坐?

(6)、遇到节假日,你是否常会想念朋友们?

(7)、朋友邀你去玩时,在一般情况下,你是否会找点诸如“最近我太忙”之类的借口婉言谢绝?

(8)、朋友遇到困难(如生病)时,你是否会主动去表示关心?

(9)、你是否经常用打电话或写信的方式,同远方朋友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

(10)、每过一段时间,你是否会增加新朋友

(11)、你交往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获得某种“方便”,而是纯粹为了赢得友谊吗?

(12)、你正忙时,恰遇朋友来访,这时你仍会热情接待吗?

(13)、除了赠送礼品,你还有更多增进友谊的方法吗?

(14)、当你遇到不幸或感到寂寞时,你会走出家门向朋友诉诉苦吗?

计分:一个“√”为1分,累计总分。

鉴定:总分如达到12分以上,说明你有很强的交友能力。9—11分,说明你有较好的交友能力。6~8分,意味着你尚能维持朋友的友谊。5分以下,意味着你的交友能力很差。

15、名言警句: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法)罗曼罗兰

16、实话实说:你认为朋友间应该如何做,才会让友谊地久天长?

上一篇: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范文 下一篇:革命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