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陆游范文

时间:2023-11-20 22:49:54

诉衷情陆游篇1

一、抓住正面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尤其是正面描写,古典诗歌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人物的正面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几个方面,虽然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不比小说人物刻画得细腻传神、形象丰满、完整全面,但是,诗歌是精炼的,每句话都经过了诗人的精雕细琢,诗人通过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笑容、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亦或是人物的语言、典型的细节,就可以刻画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思想情感。

比如,马戴的《出塞》:“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诗人通过外貌和动作描写,塑造了戍边将士英姿勃发、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猛、英勇无畏的形象。第一句“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第二句中的“冲”字是动作描写,展现了戍边将士勇往直前的精神;第三句通过“卷旗”这个动作描写,表现了将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再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第二句中的“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了诗人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第四句,作者想象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自己这个远行之人,借助他人的声音、语言,再次表现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分析侧面烘托手法

侧面烘托又称间接描写,分为以物托人、以人托人、以景托人三种。这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不直接对人物进行描写,而是注意环境、周围景物、周围人物等描写对人物刻画所起的作用,进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比如,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陆鸿渐隐居之地的环境、景色,后半部分写诗人不遇陆鸿渐的情况,整首诗没有一处着笔于陆鸿渐,却写出了他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脱放达的隐逸人士的形象。前四句中“野径”“桑麻”“篱边菊”“未著花”等景物描写表明了陆鸿渐居住的地方很幽静,颇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蕴。

另外,“”是“花中的隐逸者”,而陆鸿渐家外篱边未开的更凸显了他的隐士风韵。后四句中“无犬吠”“问西家”“山中去”“归时每日斜”,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再如,戎昱的《塞下 曲》:“北风凋白草,胡 马日VV。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首联是自然环境描写,体现了边塞地区苦寒的环境特点,目的是烘托边塞将士生活环境的恶劣;颔联中的“秋来”“夜后”通过交代时间侧面烘托了人物形象;颈联描写了边塞战士长期而艰苦的戍边生活,烘托出了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塞将士形象。

三、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对把握人物形象非常有帮助,所以学生要特别关注诗歌的题目和后面的注释,这些都会给出一定的暗示。

比如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深深地影响了他,他一生都在坚持抗金,无奈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使他壮志难酬。陆游晚年隐居山阴农村后,仍然心系国家,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却报国无门,在这种生活中他创作了很多爱国诗词,《诉衷情》便是其中一首。了解了陆游的生平和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学生就能很容易分析出作者是将自己的形象直接在诗中表现出来,通过一个被弃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诉衷情陆游篇2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诉衷情陆游篇3

一个动荡不堪的年代,一个风狂雨骤的清晨,一条风雨飘摇的船上,一声婴儿的啼哭打破了黎明的寂静。陆游出生在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他慢慢地长大,受到了家庭的文化熏陶,他爱上了读书。在那个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南宋,金兵入侵中原,许多爱国之士群情激昂的抗敌情怀给了他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他便立志报国。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陆游已长成一个雄姿英发的少年,20岁的他便写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之志。此时的他还沉醉于爱河之中,他与爱妻唐婉都擅长诗词,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对翩飞于花丛中的彩蝶。但好景不长,封建家庭虽然给了他良好的教育,但毁了他的爱情。由于他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他们夫妻离散了,伤痛欲绝的他,忿忿地写下了“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的愁绪……

弹指间,他已人到中年,在那段金戈铁马、豪情飞纵的军旅生活中,他的怀抱为之一开,写下了“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的爱国诗篇。当时的他看到了川陕险要的地势,觉得可用吴中作根本,以谋反攻收复失地,当时他向王炎(他曾在王炎手下当谋士。)提出了一些战略,充满信心的他,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陆游那拳拳报国这心,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南宋朝庭只求苟安,无意进取。他为“报国欲死无战场”而难过。不久,朝庭罢免了王炎,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欲罢不能的他只好抱着“不见王师出散关”、“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着收复中原失地的希望一点点破灭……在那个污浊不堪的官场上,他洁身自傲,发出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感慨……

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伤痕,是离愁、是国痛?被罢官的他闲居家中,已经62岁了,闲居乡村的他写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得到了孝宗皇帝的激赏,才又被起用为严州(今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新的职位虽不适合他,但他还是勤勉从事,正如他诗中所说:“怀民怀懔懔,谋已耻营营”那样。

到了82岁的老年,他还是怀着“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的永衰不竭的爱国热情。可是,可悲的是他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北望中原,失地难复,胸中那郁积如山的压抑和愤慨让他写下了“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千古名句。试问,除了陆游,谁能唱出如此高昂悲壮的曲调?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在85岁临终时写下的诗歌《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至死不渝。

诉衷情陆游篇4

一、诗,如何读?

诗词教学,读是它的主旋律。但是这种读绝不是单一、反复的读,它应该是盘旋环绕、回复上升的读;应该是有层次、有目标的读。那么,怎样细化读,让读成为诗歌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让读使诗词在课堂中化静为动,激活语言文字背后的隐性内涵呢?首先,教学中的读应该是层层递进的,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到理解意思的读,再到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悟情感的读,最后到有感情地诵读。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回复上升的朗读过程。

另外,每个环节的读,都应该目标明确,每一次读是为了什么,采取什么方式的读更有利于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宋词《诉衷情》一课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由练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读,读准字音、把握停顿、读出节奏。通过指名读来检测学生朗读情况,并通过有效的评价等策略实现本环节读的目标。接着继续自由练读,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让陆游单枪匹马驰骋疆场的画面、晚年“僵卧孤村”只有尘暗的貂裘、凄冷的梦境陪伴的惨淡的画面和鬓发斑白的陆游远望天山老泪纵横的画面一一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朗读相应的诗句,此时的读就已经不仅仅是对文字的准确朗读了,此时的读已经融入了学生对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的深刻体悟,对诗意的理解和对诗情的感悟都在这样的朗读中得到了升华。紧接着,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到整体,带着对词的深刻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让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完整、饱满地喷涌出来。最后,进行背诵、积累,实现有感情地诵读。

总之,要让每一次朗读都有目标、有提高、有不同,让整堂课中的读呈现一种环绕上升的态势。

二、意,如何会?

理解古诗词的大概意思是第二、三学段的重点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明诗意呢?

首先,要了解作者及其背景。古诗词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欣赏诗词,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所以,诗词教学中要重视“背景”的价值,了解古诗词丰富的“背景”资源。比如,与古诗词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词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身世,创作风格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近诗人,进而深刻地了解其诗作的内涵。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不了解宋朝抗元的那段历史,不了解文天祥起兵抗元、惶恐滩兵败、五岭坡被俘等人生经历,怎么可能真正地理解《过零丁洋》这首诗的意思以及作者悲愤的心情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呢?如果我们不了解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进犯的历史背景,不了解陆游一生屡被罢黜、二十余年被迫退隐家乡山阴的人生经历,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陆游壮志难酬的那份愤慨和那份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所以,要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之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背景和写作背景的习惯。

其次,要交给学生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具体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应该是我们的责任。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自然就理解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参考书下的注释;查阅工具书;联系诗歌的“上下文”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等。通过以上各种方式的自学和老师的引导,读懂古诗词的大意并不是难题。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一首诗、一首词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千万不要采用逐字逐词的理解,然后再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庖丁解牛”式的理解方法,这样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对整体的把握。

三、境,如何创?

中国诗词的丰富意象决定了它深沉的内涵和表达的含蓄。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如何把诗词的浑厚内在传达出来,让学生与它同呼吸、共命运?这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情景的创设。那么,如何才能创设合理有效的情境呢?

首先,可以通过一些直观的手段展示古诗的意境。例如,让学生依据诗意作画;由教师进行深情的范读,并配合古典名曲来激感,营造气氛;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乐曲及诗朗诵来激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与诗词亲和的画面;运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描绘、陈述,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

其次,还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读诗中想画,画中赏诗,凭借丰富的想象,让诗中画面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让学生的想象与文本、与生活链接,勾画出更丰富的形象。比如,在《诉衷情》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深厚、凝重的词意,想象成为生动、丰富的画面,通过三幅画面展现陆游的形象,并由此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感受其“北定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壮志难酬的无限愤慨。化言为画,化虚为实,使学生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然后,通过对画面的生动描述深情朗读,走进这首词,从画面中理解诗意,入境悟情。

四、情,如何悟?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古诗词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跨越历史的门槛,与诗人作心与心的交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体悟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呢?

首先,知人论世是悟情的基础。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杜甫爱国忧民,所以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惧欢颜”;王维追求隐逸,所以才有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那份宁静;陆游一心报国,所以才会发出“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慨叹。我们循着这些印迹,就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其次,朗读是悟情的重要手段。朗读是体会诗歌情感的基础,也是体会情感的手段,没有充分的读、多种形式的读、多个层次的读,就不可能有对诗词情感的深刻体悟。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

再次,品味语言是悟情的关键。古诗词情感的体悟,必须立足于语言感悟的逐步深化。随着对语言的感悟,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也不断升华内化。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语言的理解品味和情感的体验熏陶的关系。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在品味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比如,《诉衷情》中对“断、暗”等字的品味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陆游沉郁、悲苦心情的体会;对“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个短句的品味,目的就是深化学生对陆游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的体悟。所以说,品味语言和体悟诗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最后,想象是悟情的有效策略。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喜诗人所喜,悲诗人所悲。所以,想象是入境悟情最有效的学习策略。

诉衷情陆游篇5

??手摇香扇,身着锦服,目光如烟,望着四周,心中愁绪百结,仕途不顺,赋闲在家,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或者是抚琴落泪独自惆怅,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厌了亦倦了,心灰意懒了,无处排遣了,百无聊奈之际,迈着轻轻的步子,悠悠的走进沈园来,走进了一个让他伤感,让他怀念,让他痛苦,让他无所适从,让他肝肠寸断,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一个他永远都难以忘怀的地方。

??迈着悠闲的步子,轻摇香扇,随心而至,无目的,亦无方向,只是走着,悠悠的从绿柳深处走出个女子,手持绣绢,纤纤碎步,婀娜体态,窈窕身材,追着一只绕她飞行的蝶,脸上带着浅浅的妩媚的笑,羡慕它的自由,也羡慕它的美丽。

??抬头一看,两人的目光在瞬间相遇了,那温婉女子竟是陆游的前妻,陆游一生悲心之人――唐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在目光相会的那一刹那,天崩地坼了,时光倒流了,心弦撩动了,眼里的深意犹如让人参不透的禅意,是惊喜,是依恋,是惋惜,是怀念,还是怨恨?参不透,读不懂,看不明,抓不住,只是默默相望。

??感情是复杂的,然而,他们各自的身份却是简单的,如清水一杯。轻轻的她转身离开了,因为还有个爱深爱她的人,她的丈夫在等她,她是个有情有义的女子,满服诗书,一袖书香,礼仪之道,为人之则,她怎会不知?她走了,轻依莲步,头也不回的走了,轻举衣袖,揩干眼角的泪。而此时的陆游也是有妇之人了。

??原本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伤口会渐渐的平复的,把过去那些美好的往事与伤痛都可以连同那如梦般的婚姻尘封起来,彼此彼此不再相见,以前的感觉,如天边的烟云,渐渐散了,不着痕迹。但是这这场不期而遇,犹如突如其来的飓风,再平静的海面也会波涛汹涌的,陆游尾随而去,隐隐看见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在那水榭之中,两人细品慢尝,说几句情话,来几眼对望,情也深深,意也绵绵,碧水中鸳鸯戏水情欢娱,绿柳间黄鹂意缠绵。陆游转身,悄悄的离开了,他心如刀绞,愁肠百结,解不开,斩不断,理不清。

??只是两眼,汪汪的泪,深深的痛,望着那蓝蓝的苍穹,似乎想要寻找个答案。是啊他怎能不愁肠百结呢?他怎能不心如刀绞呢?他怎能不泪眼双流呢?他怎能不仰天叹息呢?曾经,他和唐婉不是那样吗,那样亲密,那样爱恋,那样疼惜,在花前诉衷肠,在月下吐真情,有说不完的爱恋,有诉不尽的情话。两个人曾许下山盟海誓,说要爱到海枯石烂,说要厮守到地老天荒,说要儿孙满堂。那些誓言犹在耳,只是佳人已成别人妻。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现了,在朗朗月光之下,唐婉柔柔把盏,浅浅淡淡的斟上一小杯,香袖遮面,慢慢喝下,将杯放下,给陆游斟上满满的一杯,深情款款的看着,眉目传情,秋波涟涟;两人曾在春光大好之时,手牵手,踏遍芳草地,看遍草中花,吟诗做赋,品茶论画,……那时是多么的让人眷恋不已啊,是多么的让人回首一回,痛一回啊!陆游沉在温柔乡中,忘了科举,忘了功名,忘了课业,那威严专横的陆母,雷霆大发,心中怒火犹如春天的雨,连绵不段,愤怒不已,于是将唐婉逐出陆家了!婉儿,带着泪,带着伤,带着简不断的留恋,带着舍不下的深爱,以袖拂面,离开了,离开了那个给过她幸福,给过她疼爱,给过她柔情的男人,离开了曾经欢欢喜喜,喜帕盖头,身坐花轿走进来的的地方,而今,她却恓恓惶惶的离开了,她一步一回头,泪如雨下。伤心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啊!

??心是痛的,爱如石坚,情如海深,无处倾吐,更无处寄托了,心痛不已,在沈园的墙上,挥墨泼毫,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词。共2页,当前第1页1〖作者:闪耀之星〗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悄悄的他走了,心却痛得快要窒息了,无可奈何的走了,流着泪,叹息,摇头。

??唐婉又何尝不心痛不已,一次邂逅勾起如烟往事了,虽说现在的丈夫对她是好的是无可挑剔了,但是陆游是她爱上的第一个男人啊,第一个给过她真正爱情的男人,第一个给过她男人的温柔的男人,她忘得了吗?本以为心的爱情会平复原来的伤口,但是这次邂逅让她心潮澎湃了,思悠悠,情悠悠,伤悠悠,恨悠悠,他们曾经的爱,浮在胸口,久久的散不开。

??一次她又到沈园,见到了陆游的那首词,她亦合了一首。

??《钗头凤.世情薄》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看啊,她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的心都要痛了。咽泪装欢,怕人见,怕人问,万千心事无可寄托,无尽愁绪无人能懂,于是在没人的地方,默默流泪,独自伤感,在一个人的世界中深深的呐喊,苦苦挣扎,抓着自己难受不已的心,那颗心被抓的鲜血淋漓,目不忍视,她被层层的忧郁压的喘不过气来,太重了,太深了,太沉了,她把泪都流干了把血都滴尽了,在士程面前却要装着笑脸。太累了,太苦了,一个柔弱女子被锁住了,那单薄的身子装不下许多愁,眼神深深的凹陷,犹如冬天的池塘,再也看不到秋水的痕迹,里面满是幽怨,满是痛楚,满是绝望,身体消瘦,弱不禁风了,十指如柴,没有一丝香玉的踪影了,脸象是被倒削掉了般,没有一丝血色了。终于,她承受不起这煎熬了,她心力交瘁了,如将要燃尽的灯盏,如一片飘舞的落叶,随风而去了,带着深深的怨恨,恨着那个社会,恨那封建的制度,带着她对陆游一生的爱恋,带着未能完成的心愿……

??我想,她一定是化作了青烟一缕了,因为她在时间被世俗锁住了一辈子,在她另一个世界,她需要的是自由了,无拘无束,天地之中任逍遥,紧握自己的爱情。

??被锁之人已随风而无了,但还有一个被锁之人却还活着。

??在陆游告老还乡之后,他又到沈园了,留了几首诗,那是写给唐婉的,也是写给他自己的,所爱之人已去了,爱还藏在心中。

??他的“怀旧沈园”: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又赋"梦游沈园":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在他85岁那年的春天。他又一次踏如沈园了。身体已是大不如从前了,不见年轻时的俊朗了,容颜变了,时光也老了,惟有他的情是不变的。

??他有作了一首: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爱情被无形的锁住了,但是他们的爱情是天地可证,日月可鉴的,只是他们都无法逃脱那把锁的束缚,流下千古的遗憾……

??只是鸳鸯依旧欢快的游着,幸福的厮守着,快乐的相爱着,留给世人永恒的羡慕。

??有情鸳鸯,无情锁!

诉衷情陆游篇6

答:不是。《述异记》卷下记载,鲁班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兰舟”作为船的美称,如“兰舟桂棹”。

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描绘杭州胜景的名句。“三秋”是秋季的三个月吗?

答:不是。词中的“三秋”是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三、陆游《钗头风》:“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你知道“黄滕”两个字的含义吗?

答:滕,原来是指一种绳子,作动词用,指用绳子捆扎。黄滕酒,即黄封酒,在酒坛的坛口上加封黄色的丝绢,是当时的官酒。

四、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里的“病酒”是指劣酒吗?

答:不是。“病酒”的“病”是指困乏、疲惫,因饮酒过度而产生的不适谓之“病酒”。

五、辛弃疾的名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常被人引用。其中“阑珊”是灯火辉煌的意思吗?

答:不是。“灯火阑珊处”的“阑珊”是指零落、昏暗。

六、辛弃疾《破阵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里的“八百里”是说行军走了八百里的路程吗?

答:不是。《世说新语・汰侈》记载:王恺有一头牛,名字叫“八百里猎”。一次,他用牛作为赌注,和王济比赛射箭,结果输了。王济杀了牛,将牛心烤了吃。后人即用“八百里”指牛。

七、陆游《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有人说“沧洲”应该写作“沧州”,对吗?

答:不对。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身老沧洲”的“沧洲”是指水边,古时隐者所居。

八、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问“次第”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意思吗?

答:不是。“次第”一词的意义在古代比较丰富,李清照词中的“次第”,是光景、情形的意思。

九、“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是李清照词中的名句,表达了一种雄健的气概。请问“蓬舟”是指用篷草覆盖顶部的小船吗?

答:不是。“蓬舟”,蓬草似的轻舟。

十、岳飞《满江红》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气欲凌云、声可裂石。请问“长车”是供长途跋涉用的车子吗?

答:不对。“长车”是指战车。

十一、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请问:“佛狸祠”是说有狸猫出没的祠堂吗?

答:不对。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打败王玄谟军以后,曾追击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十二、周邦彦《满庭芳》:“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有人翻译成:像春来秋去的燕子,飘过大海,寄居到长长的屋檐下。你认为有问题吗?

诉衷情陆游篇7

翻阅宋词,其实就是翻阅一部爱情史,温婉的、悲怆的、风流的爱情,一一展现在我的面前。那缠绵幽怨的爱情,一对对鲜活在宋词里,他们传奇的、浪漫的、忧伤的、悲怆的爱情,让我震颤与感动。我的目光,在宋词里寻觅,我突然看见陆游与唐婉,从八百年不堪的幽梦中翩然而至。

看见他们,我就会产生出莫名的伤感。我的记忆,突然回到了八百年前,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陆游与唐婉,他们时时牵动着我脆弱的情感,让我流泪,让我心酸,让我愁肠百结。

我不明白,两个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个意气相投的才子佳人,为什么最终不能走到一起。仅仅因为尼姑的一句:“八字不合”,就断送了一世的姻缘;仅仅因为两人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而耽误了学业而让恩爱夫妻转瞬之间变作劳飞燕,一个另娶,一个改嫁。

一滴清泪,从宋词里流出,流了八百年,缠绵悱恻了整个南宋文学史,流出了一个千古爱情传奇。

陆游与唐宛相识,始于少年时代,因为亲戚关系,两家交往甚多。唐婉自幼文静灵秀,善解人意,处处流露出大家闺秀的风范。陆游聪明好学,性情开朗,少年时便初显文采。两人年龄相仿,情意十分相投。两个天真无邪的少年,相依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瑕的美好时光。长期的相处,使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爱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萌芽了。

透过八百年岁月,我看到他们手挽着手,在竹林、花园里追逐,那也许是个夏天,我看见蝴蝶、蜻蜓在欢快地飞翔,还有几只鸟儿,在柳枝上欢快地吟唱;我看见他们倒映在池塘边的身影,相依相偎;我听见花丛中清脆的笑声和幸福的。我在俗世红尘里,静静地感受着八百年前的浪漫爱情。

青年时的陆游与唐婉都显示出非凡的才华,两人都擅长诗词,他们浪漫的爱情,是用诗词搭起的彩桥。两人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

俊男与美女,才子与才女,青梅竹马的一对男女,可谓是鸾凤和鸣。两人的爱情,不仅得到两家父母的认可,在亲戚朋友的眼里,他们又何尝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爱情,在人们羡慕中,开出了花朵。很快,陆家送去了传家之宝――一只精美无比的凤钗作为订亲信物,为陆游与唐婉订下了这桩看似美满的婚姻。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那个夜晚,皓月当空,花好月圆,天空中飘游着缕缕乐声,那是喜庆的乐声,那是爱情的乐声。突然,月光渐退,飘起了蒙蒙细雨,在沙沙的细雨声中,那美妙的乐曲,依稀透着若有若无的悲愁。

八百年前的雨,飘洒在我的意念里,飘洒在我的想象中,那丝丝缕缕的小雨,拍打着我的心,我感到雨的沉重,沉重得让我顷刻间生出无端的愁绪。我总觉得,悲苦的爱情,似乎与雨有着不解之缘。在这个夜晚,在丝丝小雨漫天飘洒的夜晚,是不是在预示着什么?然而,沉浸在爱情的喜悦中,陆游与唐婉并没有想到,他们的爱情面临着的结局。

也许,陆游与唐婉的一段令人伤感的爱情故事,一曲让人清泪满襟的悲歌,就是从洞房花烛夜的那场细雨开始的吧!

世上最美丽的是花朵,但美丽的花朵经不住风雨的摧残,一阵风,一场雨,风雨过后,便是凋零的花瓣。陆游与唐婉的爱情,犹如美丽的花朵,风雨来了,很快就飘落了,那片片花瓣,在风雨声中,如诉如泣。

婚后的陆游与唐婉,两人情深义真,伉俪甚笃,情爱弥深,在两个人的天地中,陆游犹如醉酒,始终没有醒来。沉溺于爱情之中的陆游,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一心盼望陆游金榜题名陆母,希望儿子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而眼下的状况,令她大为不满,多次责令唐婉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于是,责令儿子休妻。

唐琬无法相信,相爱是一种罪名。更让她无法相信的是,爱她爱得醉生梦死的表哥,竟然不敢违背父母之命,在一纸休书上狠心地签下了他的大名。当初订婚的一只凤钗,见证了他们相爱时的两心相依,两情相悦;又见证了他们分开后的各自寂寞,各自飘零。

周密《齐东野语》中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心心相印,生死相依的夫妻,只因“弗获与其姑”,却只能泪眼相望不相守,那曾经的生死相许,白头偕老,千山万水终不弃的誓言,被一纸无情的休书吹得烟消云散,从此寂寞梧桐,深深院里,空锁清秋。

其实,陆唐的婚姻悲剧,并不仅仅是担心儿子沉湎于儿女私情,忽视了学业。婚后的唐婉,一直没有为陆家生下一男半女,致使陆母大为不满。在封建社会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念深入骨髓,没有儿女,是不孝中的大不孝,这大概就是陆母逼儿休妻的真正原因。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所载,两人的婚姻悲剧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对于陆游的这种说法,我不能认可,也许,这是陆游对自己软弱与不负责任的行为的一种开脱。

休妻后的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无法斩断情丝。为了能有机会与唐婉长相厮守,诉说相思之苦,陆游曾另择别院,悄悄安置唐婉。然而,纸里总是包不住火的,陆母察觉此事后,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齐东野语》还记载:“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然事不得隐,竟绝之”。

陆母不满陆游与唐婉婚事的真正原因,早已尘封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不得而知,但两人劳燕分飞已成不争的事实。

多情自古伤离别。我无法想象,当唐琬含泪走出陆家大门时,那哀怨、忧伤的眼神是多么的无助;那孤独的身影是多么的苍凉;那一刻,是她一生的疼,透过八百年的时空,我仿佛看见花园里那飘落的花瓣片片殷红;我仿佛听见摇曳的竹林斑驳的碎片丢落了一地;我仿佛看见一滴清泪洒落在池塘里,溅起一朵朵浪花,化作泪雨。在“执手相看泪眼”里,我看见一朵娇艳的花渐渐枯萎,羽化成蝶。

我始终认为,陆游是这场悲剧主要角色。作为男人,陆游婚后长期沉湎于爱情的蜜汁中,不能自拔,荒废学业,这是悲剧的根源;新婚燕尔的陆游,在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亲近男欢女爱,疏远了母子之爱,使陆母在感情上难以接受;陆游与唐婉离婚后,迫于母命,很快与自己不爱的女人结婚,看似是孝道,实则是对爱情的背叛。如果陆游与唐婉离婚后,不急于结婚,不无情地斩断情丝,也许,他们终有破镜重圆,再续前缘的可能。因为一念之差,致使柔肠寸断,错成了红颜命薄;更让那牵牵绊绊,错成了千古遗憾!

唐婉在这场悲剧中,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对丈夫疏于督促。在那个时代,人们对出将入仕、光宗耀祖是十分在乎的,作为妻子的唐婉,只在乎与陆游的恩爱,而对陆游的前途漠不关心,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没能处理好婆媳关系,是唐婉的最大失误。婚后的唐婉,因为太多的花前月下,耳鬓厮磨,渐渐疏远了婆母之间的感情。在出现感情上的裂缝时,她没能及时沟通修补,最终酿成悲剧。

是啊!哀伤的叹息,只能在独守空寂,心愁千载无处叙的时候发出;眼泪,不适合在春花绮丽开放的季节里轻飘,只有在花瓣凋零的那一刻滴落。美丽而忧伤的唐婉,你发出的叹息是不是在寂寞的暗夜;你滴落的泪水,是不是在片片落红飘飞的那一刻?

谁来告诉我?

时光匆匆,沧桑岁月,转眼十年。此时的陆游已过而立之年,早已为人夫人父。而唐婉也在陆游另娶之后,嫁赵士程为妻。

那是一个春天,春天是个好时节,而这一天,天空中下起了如雾的小雨。我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的意念里,总会有雨出现在特定的环境里。是的,这一天必须有雨,没有雨的沈园,就没有陆游与唐婉的出现,没有雨的季节,就不会有陆游与唐婉的相遇。那雨,是愁绪,是哀伤,因为有雨,唐婉撑着一把小伞与丈夫赵士程来了。此时的唐婉,已与同郡士人赵士程结为连理,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作为读书人的赵士程,识书达理,性情宽厚。对于饱受感情挫折的唐婉,表现出少有的豁达与关爱。爱的温暖,使唐婉心灵的创伤渐渐平复。爱,似乎已开始萌芽。

对于赵士程,我是无限的尊敬,在对待唐婉的感情上,陆游与赵士程比,缺少了太多的勇气,我甚至怀疑陆游是不是真的爱唐婉。论家庭,陆家没有赵家显赫。而且陆游与唐婉结婚,唐婉是初婚。而与赵士程结婚,唐婉是二婚。赵士程能包容唐婉,关爱唐婉。陆游却不能,给唐婉造成了心灵的伤疼。

因为有雨,陆游来了。那个春天,仕途坎坷的陆游,带着愁绪,回到故里,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也许是为了排遣愁绪,在一个飘洒着小雨的春日晌午,陆游漫步来到沈园。我常想,那天为什么有雨,陆游为什么要来到沈园,来到沈园的陆游又为什么与唐婉相遇。如果没有这次相遇,也许,唐婉与赵士程将是一对恩爱夫妻,白头偕老。然而,他们相遇了,因了这次相遇,唐婉的心碎了。生命,像一片树叶,落地化泥。也许,这就是宿命。

在沈园,陆游在小雨中漫步,池塘边柳丛下,他看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用餐。隐隐看见唐婉与赵士程饮酒,玉手红袖,浅斟慢饮。多么熟悉的场景啊,十年前,唐婉不也是这样与他饮酒作词吗?可如今,他心爱的女人,却与另外一个男人饮酒。此时此刻,万般愁绪尽绕心头。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其实,陆游的这首词,写的不仅是伤感、内疚与不满,而更多的是懊悔。在感情方面,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却不能为她遮风挡雨。一个懦弱而可怜的男人,一首《钗头凤》又能说明什么?

当陆游凝视唐婉的那一瞬间,唐婉也看见了一个不该看到的人,那就是陆游。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我不知道,刹那间的对视,眼中饱含的是柔情、还是哀怨,是思念、还是懊悔?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陆游满怀伤感,凄然而去。

陆游伤感地离去了,可他是否会想到,他的这首词,勾起了唐婉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那个美丽而充满忧伤的女人,在沈园的粉墙下,一遍遍地读着他的那首《钗头凤》,失声痛哭,珠泪横流。情难却,心亦不甘。伤感的唐婉,把内心的痛苦、孤独、愤恨和哀伤,化作了一腔悲哀和幽怨: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凄清忧伤的《钗头凤》,说出了一代才女的满腔愤懑和哀怨。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

“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落叶之静美”。 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在痛苦煎熬中,唐婉日臻憔悴,悒郁成疾。终于,在秋风瑟瑟的季节,那个美丽的女人,带着无穷的心事和幽怨,带着对一个男人无尽的思念,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

唐婉走了,留下的是那阙多情的《钗头凤》,还有陆游后半生的疼。

一代才女,就这样,悄无声息,香销玉陨。而那个软弱负心的男人,却活在这个世上。我不知道,当他听到唐婉忧伤地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不知道,也无法知道,因为,我没有看到他写的词,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唐婉死后,带着内心的愧疚,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

岁月的年轮匆匆跨过了40个春秋。在唐婉仙逝40年后,陆游辞官回乡,回到家乡后的陆游,再游沈园。沈园,对陆游而言,有着太多的记忆,尽管伤心,但依然是他的眷恋。然而,沈园依旧,物是人非,昔日的场景,无法再现,触景生情,时年已经75岁的诗人,写下了《沈园》七绝二首: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其二)

四十年,挥手之间,却相聚无期,阴阳相隔。四十年,半世的孤单,半世伤痛。四十年,心有所牵,夜有所梦,梦醒却是一场空啊!

晚年的陆游,依然念念不忘逝去的唐婉。诗人常常做梦,梦里他与唐婉牵手倾谈,梦中两人饮酒作词,说不尽的缠绵,道不尽思念。梦醒后的失落,化为《夜梦沈氏园亭二绝》的诗句:“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陆游的晚年,一直沉浸在对唐婉的追忆中。唐婉,是他一生的疼;唐婉,是他一生的悔。只有在梦中,他才活得幸福;也只有活在梦中,他才没有伤痛。

陆游85岁那年,再次来到沈园,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牵肠挂肚的依然是沈园,梦缠魂绕的是沈园。沈园,因为那次意外的邂逅,成为陆游精神世界的寄托,铸成陆游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唐婉,沈园千古卓绝。不能不说,唐婉,是陆游失去爱情之后的美丽忧伤。在他85岁的一个春日,在沈园,陆游和唐婉作人世间的最后诀别: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那一首首词,是爱,还是追忆?是思念,还是情感的弥补?如果爱能够如此深沉,生死以之,以致在美人作土、红粉成灰后的几十年,还让诗人用将枯的血泪吟出“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怅然”的断肠诗句?我不知道,晚年的陆游,对当年的休妻,又该做何感想?

几十年,写尽追思与懊悔,写尽缠绵和依恋,写尽忧伤与愁绪,再也见不到那个美目流盼的丽人。只剩下一个人,寂寞孤单回望当年,多少恩爱,多少默契;多少香艳,多少情怀;只因为,一张纸,生离死别,阴阳两隔。

袅袅烟霞无声飘落,徐徐落日殷红如血。轻问一声:有多少的爱可以重来?在南宋的某个春天,在沈园,细雨如烟,绿柳成荫,泪眼相望之后,陆游,最终没有握住那双红酥手。

诉衷情陆游篇8

直到现在,我已经读过了很多经典的诗。有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对仗工整,句子优美的,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有情景交融,情真意切的,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每一首诗都好像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时代,和诗人一起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首我很喜欢的诗,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示儿》。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宋国北面的大片土地被金兵占领,国家分裂。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留下了绝笔诗,至死仍然牵挂着北伐能否取得胜利,祖国是否可以统一?诗一开始写的是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可以无牵无挂了,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腐败的国土还没有恢复,没能看见中国统一,他期望着在他死后统一可以实现。于是他嘱咐子孙到了那个时候别忘了要告诉他,因为他坚信有那么一天,他在地下也会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诗人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这着诗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临终前的情怀,诗读起来有些悲伤,但也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真情流露,使这首诗成为传颂千古的爱国名诗。

读着这首诗,让我想起了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阅兵式,整齐的队伍和强大的钢铁阵容,当时,我是那么的激动和自豪,在我的心里,我衷心的祝愿祖国的和平统一。

经典像是我一个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伴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经典像是我的好老师,教导我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经典陪伴我从过去走来,一路成长,经典也将会伴着我走向未来,不断成熟。

上一篇:奇幻旅程范文 下一篇:陈涉世家原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