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范文

时间:2023-11-26 23:11:12

诉衷情篇1

我记得每天清晨,当校园里还弥漫着一缕缕雾霭时,她就抱着书,小手上戴副手套像个孩子似的躲到假山后面背书了,而我经常坐在咏泽园旁的石凳上呼吸新鲜空气,我始终坚信早起的人有新鲜空气可以呼吸,有的时候我也会带上书,坐在那里心不在焉的翻看。在那个时候我的脑海里都是她的身影,有一种想见而不敢见的 在这种 下,一种淡淡的惆怅无休止的侵扰我的心。

天渐渐亮了,升起的太阳慷慨的向大地洒下了柔和的橙光。大家都被一层金色所覆盖。很美!那些早起晨读的同学开始陆陆续续的回教室,她总是最后才走,有时候她发现了我,便跟我友好的打招呼,我感到很开心便同她一道回去,就这样崭新的一天开始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怀念!

转眼间菡萏香销翠叶残,她已经离开了学校,而我已经很久没去咏泽园了,今天早上路过那里时,却发现依旧有很多人在那晨读,咏泽园还是那么美,一切都还是老样子,没有变,只是我已经没那个闲情去逗留了!

是不是书看多了,就开始讨厌这种无聊消极空虚的生活了?

诉衷情篇2

含而不露 得尽风流

男女情爱,是为永世之题,吟咏歌唱,世代相继。情诗由来已久,如果从郑卫之音算起,已逾两千多年。有一类诗歌记述男女情事,香艳大胆,被称为艳词,为世人所喜。儒家并不禁欲,只要乐而不淫;道家也不反对,因为这本就是真性情。

艳词是从民间开始流传,最早被视为悝曲,较为粗俗直白。后来经过历代文人不断加工,不断发扬光大,遣词用句逐渐变得风雅香艳,喜欢含蓄的文人推崇不着一字,得尽风流。铁马长鞭,直来直往的作品为其不齿。一首好的艳词,是不能流于的,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话说,就是要“不离于正,不然,始而惑,继而溺,终而荡”,总之,虽无关风化,却最好不要伤了风化。一首高明的艳词,应该是含辞未吐,含而不露,就像美人的欲拒还迎,欲说还休,总是有加倍的、混合的诱惑,让人无限遐思。一旦落入俗套,露骨描摹,即便再精妙,也是等而下之。

这类含蓄的文人最为推崇南朝的艳曲,认为其最有味道,因为看似清淡含蓄,实则炽烈多情,千载之下,读来依旧让人心摇神荡,艳羡不已。南朝的艳曲喜欢用双关的词语,含蓄的表达自己的热情。比如那曲《子夜歌?夏歌》:“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看起来很清秀,很有生活情趣,其实这是首艳曲,需要读破双关。“芙蓉”便是“夫容”,“莲子”便是“怜子”(怜你)。这样把指代的词换过来,便是在月色下轻抚你的脸庞,夜夜都能和你温存。

缠绵悱恻 酣畅淋漓

有含蓄的文人,当然也就有不含蓄的文人,比如骨子里属于文人的宋徽宗,虽然有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可家花就是不如野花香啊,一有空便去“性私访”李师师,有一次激情燃烧后,还写了一首艳词,成了千古绝唱:“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含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忒颠犯,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环境、动作、声效等描述,无一不精妙。

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也好这一口,他所著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其直露大胆的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全赋多用俚俗之语,通俗易懂,讲解了男女的各个方面,被称为中国的“爱经”。关于新婚之夜是这样说的:“而乃出朱雀,揽红裈,抬素足,抚玉臀。女握男茎,而女心忒忒;男含女舌,而男意昏昏。方以津液涂抹,上下揩擦。含情仰受,缝微绽而不知;用力前冲,茎突入而如割。观其童开点点,精漏汪汪,六带用拭,承筐是将。然乃成于夫妇,所谓合乎阴阳。”

宋朝诗词则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宋诗“言理而不言情”,人称“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宋词则无所顾忌,可称为“被艳情充斥的世界”。写淫词最多的当属柳永,其《乐章集》差不多就是个艳词大全,一首狎妓词《凤栖梧》有“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其中“玉树”指美男,“琼枝”自然指美女,在这里比喻男女胴体,两者先“相偎”,再“春思”,继而“绣被翻红浪”,最后一句还被后代奉为经典之句,不断借用。

南宋周邦彦也有不少艳词,《花心动(双调)》一首与柳词相比,毫不逊色:“帘卷青楼,东风暖,杨花乱飘晴昼。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海棠花谢春融暖,偎人恁,娇波频溜。象床稳,鸳衾谩展,浪翻红绉。浓似酒。香汗渍鲛绡,几番微透。鸾困凤慵,娅姹双眉,画也画应难就。问伊可煞人厚。梅萼露,胭脂檀口。从此后,纤腰为郎管瘦。”这简直就是一整套马拉松式的激情戏——从前戏到渐入佳境,接着是高潮迭起,酣畅淋漓,还有落潮后灵魂出壳的神态,以及到激情过后的温存时,一直处于激动状态的男子此时才有闲暇细细观赏美女娇艳的面容。

到了元代,彪悍的民风让元曲里的艳词干脆就直来直去了,以白朴的《墙头马上》为例:“红绫被,象牙床,怀中搂抱可意郎。情人睡,脱衣裳,口吐舌尖赛沙糖。叫声哥哥慢慢耍,休要惊醒我的娘。可意郎,俊俏郎,妹子留情你身上。床儿侧,枕儿偏,轻轻挑起小金莲。身子动,屁股颠,一阵昏迷一阵酸。叫声哥哥慢慢耍,等待妹子同过关。一时间,半时间,惹得魂魄飞上天。”这个内容的直白程度,不用翻译也是清楚明了的。

点到即止 雅致艳异

看过了古代风情,再看看现代情词爱曲,时下漫天飞的情歌以大白话居多。衣履光鲜、蹬山地车的时髦少年高门大嗓地唱:忘记你我做不到,不论天涯海角,在我身边就好。还有更直白的如“牵挂你的人是我”、“跟你在一起真好”之类。既然唱比说好听,在语言上也该精致些吧?就像这一句:“相思已是不曾闲,更哪来工夫咒你。”倚门而侍的女子,恨他负心,怨他忘情,可是仍然辗转地想他,想他的时候,心思只有一脉温柔。写出这句好词来的人一定有古文功底,行文如此优雅,把爱恨交织的感情表达得如此不落俗套,让看到此词的男人,即使心肠再硬也不禁一软。

可惜,习惯了“速食爱情”的现代人,口中甜言蜜语不断,早已不耐情诗的温馨细致,也许,我们也该学学古人,用文字的魅力来挑动彼此的心,但要注意“淫”和“艳”有着微妙的分别,两者都是大旨谈情,粗俗过露者是为淫,而“艳”虽关风月却点到即止,给人的印象是雅致和艳异,不同的效果,只看用心何处。说到这里,又想起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时,怪他拿这“淫词艳曲”来欺负她,心里却觉辞藻警人,余音满口,说出口的责怪听起来也更像是。

诉衷情篇3

他存活23年的秘诀是什么?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章安君……

冲破阻力嫁给你,

笛声引领爱情前行

1990年5月的一天清晨6点,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的一辆公交车行至县龙潭公园时,突然发生了故障,驾驶员下车检查修理,22岁的售票员郑志女信步来到公园门口。

忽然,一阵低沉舒缓的乐器声传进她的耳中。郑志女立刻分辨出这是芦笛的声音。她的祖父会吹芦笛,她从小听到大,也能吹一些简单的曲子。可有谁会这么早来公园吹笛呢?在湖边,她看到了吹笛人,竟是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小伙子看见她,感到有点儿意外,马上停了下来。郑志女礼貌地打了个招呼:“早啊!”于是,两人就这样认识了。郑志女得知,小伙子名叫章安君,27岁,是开化县华埠镇人,在县文化馆上班,精通芦笛等乐器。近一年来,只要不刮风下雨,他每天早上都会来公园吹芦笛。

聊天中,郑志女问道:“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吹芦笛呢?”章安君笑着说:“在古代传说中,芦笛声能驱走黑暗中的猛兽,给人带来平安和幸福,是一种吉祥的乐器。”郑志女若有所思,又不解地问:“可是,你吹的曲子为什么这么伤感呢?”“这……”章安君脸一红,正不知如何解释时,驾驶员来找郑志女:郑志女边走边说:“芦笛我也会吹一点,有空我会再来听你吹。”

郑志女的工作是两天一轮班。第三天,轮到她上午休息,想起公园里遇到的吹笛小伙子,她心中一动,早早起床换上运动服一路小跑来到公园里,果然又见到了章安君。就这样,两人交流多了起来,从文学、音乐到人生理想,无所不谈。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的心里都有了对方……

9月的一天,郑志女休假时,章安君约她一起去做义工,去县里孤儿院为小朋友送书送画。当一大群孩子沉浸于章安君的笛声中如醉如痴时,站在一边的郑志女看到这一幕,一股温馨甜蜜的感觉流淌在心间……

相识半年后,郑志女含蓄地说:“我爸妈听说你会吹芦笛,都想见见你呢!”章安君的眼里闪过一丝激动,可立即又低下了头,支支吾吾地说:“我……我再考虑一下吧!”“你什么意思?和我闹着玩吗?”郑志女以为他敷衍自己,气得脸都白了。

突然间,章安君的眼里有泪光闪动。他深情地看着郑志女,充满愧疚地说:“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敢告诉你,我是一个换肾人。”“换肾人?”郑志女脸色顿时凝固了。在她的追问下,章安君道出了那场沉痛的生命之灾……

原来,1986年11月,章安君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被确诊为晚期尿毒症。1987年8月,在县团委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他做了换肾手术。手术后,章安君一直不敢奢望爱情。于是,他就常常去公园吹芦笛倾诉自己的忧伤。渐渐地,他又将内心丰富的情感转为诗歌和杂文,在国内文学期刊上发表。到1990年,他已经成为当地有名气的诗人、杂文家,还加入了浙江省作家协会。自从认识郑志女后,章安君的心弦被拨动了,可他一直处于要不要告诉她实情的彷徨之中……

郑志女心中一阵刺痛,同时也被深深地撼动了:自己一直以来竞没有发现他的异样。他不但没有被命运打倒,反而非常乐观、自信。这多灾的生命里,究竟藏着多大的能量和坚忍?想到这里,她的眼睛潮湿了,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羞赧地说:“生病不是你的错。要是你不介意,我愿意照顾你一辈子。”章安君听罢,脸上满是惊讶和激动。

听到这消息,郑志女的母亲却哭着劝她说:“你们可以做普通朋友,但你不能嫁给他。换肾的人,不但寿命受到影响,而且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个承受能力……”

郑志女有些犹豫,悄悄地去医院咨询医生,医生说:“外界对换肾人有太多的误解,其实他们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可以结婚生子,只是在生活饮食方面要多加注意。”但医生也实言相告:“目前国内医学界都认为,换肾人一般存活期很难超过10年,很多人活5到8年后就去世了。不过,国外倒是有奇迹发生,换肾人最长活了26年。”郑志女听罢,对医生说:“如果真的这样,那我认了。毕竟我陪着心爱的人在红尘里走一遭,也没有遗憾了!”

1991年10月1日,郑志女冲破重重阻力,披上了洁白的婚纱。新婚之夜,章安君百感交集中,竟说了句伤感的话:“如果我真的只能活10年,那我一定要让你成为天底下最幸福的妻子!”郑志女赶紧捂住丈夫的嘴,嗔怪道:“别说傻话!我就不信这个定数。事在人为,我要让你陪我一生一世。”章安君感动地将妻子搂在怀里,在她的耳畔说:“我答应你,一辈子吹芦笛给你听……”

心灵深处芦笛声声。

灾难岂能将生命冰封

对于换肾人而言,手术后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太多了,不仅要长期坚持服用抗排斥的药物,还要时刻注意别感冒,否则,一旦被感染引起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情况,郑志女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结婚后。她去书店买了相关的书籍,又找医生咨询了许多日常的护理知识,从各方面安排好丈夫的生活起居。有了妻子的悉心照料,章安君的免疫力越来越强。

1993年4月,儿子章川冰岛呱呱坠地,给了章安君无限动力。之后几年,章安君全身心地投入诗歌和书画创作中,1998年3月,在台湾中央图书馆举办了“石与诗的对话”大型艺文展。2000年,章安君又先后两次在宁波举办个人诗文书画展。让他们更加欣慰的是,2001年3月,儿子章川冰岛在浙江衙州市少儿书画比赛夺得一等奖。

2002年5月1日,章安君从南昌旅游回来后,突然感到心跳加剧,浑身没有力气。郑志女赶紧陪他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做检查,初步结果发现,他的血色素竟然不到5克,随时可能再引发肾衰竭。闻此,章安君悲伤地说:“该来的,终于来了。我恐怕挺不过去了!”郑志女失声痛哭。

因为骨穿报告要一星期后才能出来,章安君和妻子仿佛罪犯一般,等待那残酷的判决。一星期后,报告终于出来,诊断为“继发性纯红系再障”。医生说,这种病是因换肾后服用的抗排斥药物引起骨髓抑制不能造血,目前必须立即停服以前的抗排斥药,更换新的药物,但能否恢复正常还要看治疗效果。得知还有救治的措施,夫妻俩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可新的进口药非常昂贵,4000元一盒,每盒只能吃半个月。章安君根本吃不起这种药,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提前出院,回开化老家休养。因为情绪低迷,章安君几次晕倒在家中。

一天,章安君拿着一幅他心爱的画突然走到郑志女面前,欲言又

止。郑志女吓了一跳,再三追问下才知道,丈夫准备卖掉自己心爱的画筹钱治病。郑志女痛哭失声:那把熟悉的芦笛安静地挂在墙上,爱的承诺犹在耳边回荡,难道这一切这么快就灰飞烟灭吗?

郑志女思来想去,认为想把病治好,不能完全靠别人、靠进口药。为此,她每天都要跑去附近各大医院查找和丈夫类似病例的资料,一旦查到,不管再远,她都要亲自去看看别人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法。晚上回到家,她将丈夫和儿子安顿睡下后,又开始在灯下翻阅从图书馆借来的关于治疗肾病及并发症的书籍,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帮助。在饮食上,她尽量避免让章安君食用加重病情的一些食物,还经常熬红枣粥等补血的食物给丈夫食用。

有一天,她在县人民医院打听到一个消息,一名50多岁的老汉患尿毒症做了换肾手术后,不愿意和儿子一起住在城市,执意要回到开化县农村。现在已经过去12年了,老人家仍然活得很健康。

第二天一大早,她坐车前去寻找,希望能够得到老人的一些生存之道。但她没想到,道路崎岖,十分不好走,她下车步行了两个多小时后,才找到那个老人。仔细询问,却又很失望。因为老人每天的生活与普通农村老人没什么分别,吃饭、种菜、养猪,根本没有郑志女心想的那些治疗秘诀。见过了精神抖擞的老人,郑志女揣着一份惊讶和一份失望踏上回程。

临走时,老人被她对丈夫的一片至诚所感动,坚持走了两个多小小时送她上车。郑志女深感过意不去,但老人说:“我每天一大早都要上山里走几个小时,早就习惯了。”分别时,老人诚恳地说:“这些年来,我很少再去想这病,也没吃什么药,结果病也没再找我。你让他别多想了,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回家的路上,郑志女反复品味老人的这句话,心里渐渐亮堂了:老人生活在青山绿水间,生活极有规律,他忘了病,病也忘了他。

回家后,她将这件事告诉丈夫,章安君若有所思地说:“他说得有道理啊!我生病之后,每天坐在病床上如坐在蒲团上,参悟的都是生生死死和如何落实药费治疗,这样也不是办法。既然生命如此短暂,我就要抓紧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几天后,章安君又开始上班了,还是做以前的工作,教孩子们画画。业余,他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也获得了更多的奖项。此外,他每个月还带着妻儿去孤儿院、敬老院做义工,免费为老人、孩子画画。那些接受他帮助的人,都没想到他竟是正遭受着病痛折磨的换肾人。

充实中,章安君的血色素开始慢慢上升,脸上也逐渐有了光泽。

“反哺”之爱创奇迹:“嫁给你,谁说我不幸福!”

2004年9月的一天,郑志女突然腹痛难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滑落下来。章安君立刻拉妻子去县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初步诊断是患了卵巢癌。这一下,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又被送上了风口浪尖。

得知这消息后,郑志女心情抑郁,章安君却找不到安慰妻子的理由。有一次,朋友去医院看望郑志女,临走时,章安君又在医院门口流下了眼泪。朋友开导他说:“你这样下去可不行,你在外面哭,她每天也会背着你哭,情况会越来越糟糕……”

一语惊醒了章安君。是啊,自己的悲观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妻子!想起当初郑志女想方设法激励他,如今身为丈夫,自己却消沉下去,章安君觉得太对不起妻子了。可是,该怎样让妻子忘记病痛?

回到病房,章安君突然看见斜靠在床头柜前的那支芦笛。百感交集中,他轻轻地哼唱起那首两人都喜欢的《山楂树》。唱着唱着,章安君把芦笛递给她,让她尝试着吹出旋律。郑志女接过芦笛,循着记忆中的旋律,认真地吹了起来。一时间,两人都有了一种天荒地老、琴瑟和谐的感觉……

这样的快乐非常短暂,但章安君明白了一个道理:病魔虽然可怕,快乐却是它的天敌,只要不失去快乐,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绝境,也一定会有希望。每次妻子做完治疗后,他都坚持吹一曲芦笛给她听,然后再一起讨论曲子的内涵。见郑志女找到了一丝寄托,章安君有了很大的启发:越是困难艰辛,越是要制造快乐、忘记痛苦;这是不用花钱的良药,有了它,这个家才会有希望。

为了制造快乐,章安君特地请台湾的作家朋友托运回一面哈哈镜。他在哈哈镜前一照,胖得像个大圆球,郑志女笑得肚子都痛了。笑完之后,郑志女的眼睛湿润了:丈夫这分明是制造快乐哄她啊!

渐渐地,在丈夫的感染下,郑志女也从悲伤中走了出来。有一次,她对章安君说:“安君,我想通了,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消沉,而是要更好地活着,因为我的生命不是我的,而是属于爱我的人……”章安君高兴地说:“你想通了就好!”

当时,连章安君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快乐药方”竟是他们生命的一个转折点。两人总想着给对方带来快乐,哪怕是很细微的亭情,他们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彼此用乐观的情绪感染着家人。

2005年2月,他们的儿子章川冰岛的作品在菲律宾举行的中日菲三国少年绘画比赛中荣获三等奖,这事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个特殊家庭的故事在当地不胫而走,许多好心人纷纷伸出了援手。4月,杭州半山肿瘤医院妇科专家张医生被他们一家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主动找上门来,向他们传授了一些用气功调养身体的方法。调养方法其中一项就是要求他们每天早上找一个环境好、空气清新的地方打坐一小时。什么地方才有这样的环境?章安君和妻子想来想去,都认为家中空气不清新,只有公园比较适合!一想到去公园,夫妻俩都相视一笑,那一刻,他们都想起了初识的一幕……从此,章安君每天早上5点半准时陪妻子前往公园练习。每当妻子锻炼时,章安君就在旁边作画,有时灵感一来,还写上几首诗。

在陪伴妻子过程中,章安君日益奋勇,对待生死的心态越来越达观。伴随着这些,他的创作灵感如泉水般喷涌,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2006年11月,他的散文《爱梅说》获全国冰心文学大赛散文金奖;诗歌《清明》和《中国瓷器》,先后获得台湾第一届“彭邦桢纪念诗奖”创作最高奖和第三届“彭邦桢纪念诗奖”金奖!

就这样,几年下来,在创作和快乐中,章安君把生命越拉越长。更令人可喜的是,章安君把生命感悟全部融入了诗画之中,作品更加独具特色、堪称一绝。2008年10月,他的诗集《生死界碑》获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优秀诗集选拔二等奖。

2010年5月初,章安君和妻子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两人身体指标都很正常。医生兴奋地对章安君说:“章老师,像你这样一个换肾人能挺住23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置信。真不知道你是如何创造这样的奇迹的。”郑志女和章安君对视一笑,小声地说:“保密”。

诉衷情篇4

论文关键词 刑事诉讼 庭前会议 诉讼价值理念

2012年3月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庭前会议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该规定虽然只是原则性的,但也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突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对刑事庭前会议作了详细规定,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庭前会议的启动方式、案件适用范围和庭前会议要解决的问题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自此,庭前会议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被正式确立。但是,从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及司法实践来看,关于庭前会议制度的一些问题仍值得深入探讨,亟待在理论上予以补充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刑事司法实践,更好地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刑事诉讼权利,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威信。

一、我国庭前会议制度概述

庭前会议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订后新增设的程序。《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该条规定标志着庭前会议制度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正式确立。

庭前会议是法庭审理的准备程序,并不是法庭审理前的必经程序,它是人民法院在法庭审理前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或其他需要了解案件事实与证据的情况、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整理案件争点,为确保法庭审理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活动。

庭前会议对促进法庭审理的顺利进行和实现刑事判决的公平公正具有深远意义,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刑事诉讼价值理念。

第一,庭前会议有助于保证法庭审理的集中、顺畅和高效,提高诉讼效率。庭前会议程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由于程序问题没有解决导致的法庭审理屡屡中断、随意休庭或延长庭审时间等现象的发生,对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第二,庭前会议有助于提高审判的质量,促进法庭审理的实质化,避免走过场。 在庭前会议中控辩双方进行了充分的证据展示和意见交换,这些都大大强化了案件的实质审理,避免了法庭审理走过场。

第三,庭前会议有助于保障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权益,进而促进程序的公平公正。庭前会议程序让控辩双方都在场,避免了程序问题上法官的预断、专断,而对抗化、公开化和透明化,保障了诉讼程序的公平公正。

二、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立法现状及不足

(一)庭前会议制度的立法现状

2012年3月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庭前会议制度,之后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刑诉解释》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高检规则(试行)》也都对庭前会议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1.庭前会议程序的启动方式:依职权or依申请。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通过“召集”的方式启动庭前会议程序。由此可知,庭前会议程序可以由法院依职权启动,但是当事人及其辩护人是否可以依申请的方式来启动呢?针对这一问题,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均未明确规定。

2.庭前会议的主持者—审判人员or合议庭其他成员。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庭前会议的召集者为“审判人员”。但是此处的“审判人员”的具体身份该如何认定呢?是否只包括案件承办法官?合议庭的其他审判人员是否也可以主持?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此也未做出明确规定。这么重要的程序问题若是没有合议制度来保障,是很难保证整个案件的实体公正的。

3.庭前会议的参加者—被告、辩护人是否必须参加。《刑诉解释》第183条第2款规定:召开庭前会议,根据案件情况,可以通知被告人参加。该条规定用词是“可以”,而非“应当”。即对于庭前会议,作为重要的一方当事人的被告人是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的,而不是“应当”参加该庭前会议。而申请回避、管辖权异议等明明是当事人的权利,被告人不能参加该怎么进行申请呢?再者,在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时,是否可以召开庭前会议?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此也未做出明确规定。

(二)庭前会议制度的不足之处

虽然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庭前会议程序都作了规定,但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庭前会议程序的具体适用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刑事司法实践,促进司法的公平公正。我国刑事庭前会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庭前会议的适用范围过宽,未能体现庭前会议繁简分流原则。刑事诉讼法对于适用庭前会议的案件范围未作明确规定,《刑诉解释》第183条对其案件适用范围作了详细规定。但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一些审判机关对于没有必要启动庭前会议程序的案件也提出适用庭前会议程序,这种做法不仅有违庭前会议制度设立的初衷,也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国家司法资源,未能体现庭前会议程序繁简分流的原则。

2. 对庭前会议要解决的内容未作明确规定,违背其立法初衷。庭前会议是法庭审理的准备程序,其立法初衷就是确保法庭审理的顺畅、集中和高效,保障控辩双方的诉讼权利得到充分的行使。由于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明确规定庭前会议要解决的内容,导致司法实践中,有的审判人员利用庭前会议来解决案件的部分实体性问题,结果造成庭前会议成为一次开庭活动,这样不仅不利于案件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更不能很好地实现庭前会议制度当初的立法目的。

3. 对于被告人是否参与庭前会议未作区别规定。《刑诉解释》第183条第2款规定:召开庭前会议,根据案件情况,可以通知被告人参加。该条规定表明,对于庭前会议,作为重要的一方当事人的被告人是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的,而不是“应当”参加该庭前会议。但是,究竟哪些案件应当通知被告人参加庭前会议呢?在司法实践中控辩审三方可能会存在分歧,况且,对于某些涉及到被告人切身利益的事项,如果被告人不参加庭前会议也不利于其刑事诉讼权益的保护。

4. 对庭前会议形成的结果及法律效力未作明确规定。庭前会议的结果在刑诉法中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审判人员就庭前会议涉及到的与审判相关的问题是否有作出裁断的权力也未作出明确规定,这不但会影响到法庭的集中审理,还与庭前会议制度确立的初衷相违背。庭前会议的功能之一就是将控辩双方的程序问题在庭审之前解决,在开庭后尽量减少程序争议。但要真正地“解决”,就不仅要体现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上,还需要明确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法律效力,避免反复的无正当理由的提出异议和进行质证,影响了庭审的节奏和效果。

庭前会议程序除了存在以上问题之外,在制度设计上仍然有几个问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比如关于开庭时间的问题,最高院的司法解释竟然没有将此纳入庭前会议的讨论环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高检的司法解释规定了控辩双方申请延期审理可以在庭前会议上提出,而最高院竟然不允许,这就导致在庭前会议上开庭时间的问题和延期审理的问题竟然不作为讨论对象,这让人匪夷所思。

三、完善庭前会议适用的建议

一项新的司法制度只有经得起司法实践的检验,方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立法初衷和相应的法律效果。针对我国庭前会议制度在立法及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一)明确庭前会议的案件适用范围,避免被不当扩大

并非每个案件都要经历庭前会议程序,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应明确庭前会议的案件适用范围。同时,庭前会议的案件适用范围也不宜扩大。原则上,只有争议较大、证据材料较多、案情重大复杂、社会影响重大、法律适用困难的案件才有必要召开庭前会议。解决了重大的程序问题,就会有力地确保法庭审理的顺畅、集中和高效,同时兼顾庭审的质量和效率。

(二)明确庭前会议的内容,避免法庭审理被虚化而走过场

庭前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庭审之前将程序性问题解决,使控辩双方明确案件的主要争点,以便法庭集中审理与案件有关的实质性问题,使法庭审理更加实质化,避免庭审走过场。庭前会议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准备程序,审判人员不应当利用庭前会议来解决案件的部分实体性问题,避免庭前会议成为一次开庭活动。将与案件有关的实质性问题留在庭审阶段解决,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案件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也可以很好地实现庭前会议制度当初的立法目的。

(三)明确规定应当通知被告人参加庭前会议的情形及在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时可以召开庭前会议的情形

根据《刑诉解释》的相关规定,庭前会议解决的事项大都是控辩双方在程序上有重大争议的问题,像管辖权异议、回避、调取新证据、提供新的证据材料、申请非法证据排除、申请不公开审理等等,由于这些重大争议的程序性问题往往涉及被告人的诉讼权益,原则上必须通知被告人参加庭前会议,反之,则可以不通知被告人参加。另外,在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时,应根据案件情形来规定是否可以召开庭前会议。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没有辩护人参加庭前会议的情况下,使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保护,真正实现庭前会议制度的立法初衷。

(四)明确庭前会议形成的决定及其法律效力

从庭前会议制度立法初衷的角度来看,审判机关应尽可能地将各种程序性问题在庭前会议中解决掉,开庭后尽量减少程序争议,并将处理结果形成决定或记载于会议笔录,使之成为后续法院判决的依据。将庭前会议所形成的决定在刑诉法中作出明确规定,将审判人员就庭前会议所涉及到的与审判相关的问题是否有裁判的权力也一并作出明确规定,这不但有利于法庭的集中审理,还与庭前会议制度确立的初衷相一致。

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庭前会议形成的决定的效力并未作明确的规定。众所周知,作为一项新的制度设计,庭前会议制度所形成的决定或记载的会议笔录若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则它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控辩双方在庭前会议上达成的合意应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一般不得被随意推翻,否则庭前会议就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当然,如果庭审过程中一方确实有足够合理的理由能够证明,庭前会议中达成合意的内容违背自身意愿、发现新证据与新事实、与事实或法律不符的,均可以推翻之前的合意内容,并以庭审中重新认定的内容为准。

四、结语

诉衷情篇5

1、管仲和《管子》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世对《管子》的研究和评价。

2、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新闻学术界、业界以及广大受众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由于《周易》的博大精深,后世学者对《周易》的阐释是自行其说,莫衷一是。

4、由於劳资双方对於薪资多寡始终莫衷一是,导致这次和谈不了了之。

5、摘要在梭伦改革划分公民等级的标准问题上,学者们的意见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

6、摘要杨慎的卒年卒地,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展讨论以来,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7、同学对毕业旅行的方式议论纷紜,莫衷一是。

8、该理论问题非常根本、关键,而分支说和独立说的争议却始终莫衷一是。

9、如何突破公司目前的困境,大家意见杂陈,莫衷一是。

10、关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无行政许可设定权,理论界和实务部门莫衷一是。

11、已经开了两个多小时的会议,()双方代表还是莫衷一是,没有定论。

12、对黑哨行为应当如何定性,法学界人士各持一词,莫衷一是。

13、学界对于我国是否应当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也莫衷一是。

14、对於这起交通事故发生当时的情形,目击者人各异词,莫衷一是,使得获报前来的员警无从下手。

15、摘要关于明成祖迁都的问题,历史上议论纷繁,莫衷一是。

16、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7、尽管美国教育史学界对卡茨的公共教育观莫衷一是,但是他的史学方法论却倍受重视,并得到一致的肯定。

诉衷情篇6

我们党和政府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群众,都要依靠群众。群众的事情群众有权监督。

现在,有的地方和同志不习惯群众监督、怕群众投诉,碰上群众投诉,往往是“拖、躲、压”一起上。这样有什么用?就能解决问题?我看不是。你那个地方有问题,你的工作不到位,群众就有权投诉你。如果群众有意见有想法不向你投诉,把情绪积在心里,或者投诉了一、二、三次,你都无动于衷,他就不会投诉第四、第五次,就会对你丧失信心。我们有少数人,对“七大姑姨”的想法很在意,但对群众的合理要求,对群众投诉,置之不理,麻木不仁。这样的人,你还坐在主席台上部署工作,提要求,讲为群众谋利益,群众还懒得用投诉支持你,可能还会骂你!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评价是切实的。就拿我们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来讲,这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理所当然是群众的事情。你到大街小巷走一走,就会发现群众是多么热切希望把家门口打扫干净。有的“垃圾山”堆了十几年,这次把它弄干净了,群众就欢欣鼓舞,说是“了不起的事”、“为民造福的事”、“大快人心的事”、“共产党做的好事”。不少群众说,一把扫把,扫净了城市,也扫出了干部的好作风。前不久电视台采访一位买菜的大嫂,问她“城乡清洁工程”怎么样,她说:“自治区党委、政府真厉害,这个城乡清洁工程,是一箭双雕,一方面把环境卫生搞好了,另一方面把干部作风整好了。”这几句话讲得多好啊!我们的评论员文章也不过如此。

群众投诉是好事。群众向你投诉是对你有信心、相信你,说明你工作做得好。我们的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投诉是好事的理念,切实改变热衷于“报喜不报忧”的错误观念,把群众投诉看作是向群众学习的过程,问计于民的过程,改进工作的过程,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欢迎群众投诉,鼓励群众投诉,解决好群众投诉,进而化解怨气,凝聚民心,推动工作。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都要做到这一点,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健康有序推进,取得扎实成效。

(摘自3月19日《人民日报》)

诉衷情篇7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二)父母之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

(三)祖国之恩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长城》《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

(一)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式式的犯罪。 

(二)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三)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二)情感体验——感恩

1、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三)倾诉衷肠——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1、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如,教学《西湖的“绿”》,可以“我为西湖的‘绿’做贡献”为话题,引导小练笔或进行说话训练,2、深入角色诉衷肠,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每年扫墓时,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什么?”3、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穷人》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什么?”

诉衷情篇8

我们做题时当然可以逐个找到需要改动的文字,逐一修改,但如果文件有几百行,那么修改的工作量岂不是非常大!别着急,Word的查找功能可以帮我们轻松搞定!

方法一

定位行号 设置样式

Step 1 使用“格式项目符号及编号”菜单在第一段前添加项目符号。

Step 2 选中第一段,在格式工具栏最左侧“样式栏”内重新命名第一段的样式:如“样式一”,并按回车键确认,双击格式刷复制该样式。

Step 3 选择“编辑定位”菜单中的“定位目标:行”选项,在右侧栏内填入行号,分别定位到其它需要设置项目符号的段落,用格式刷分别粘贴“样式一”即可。接着,我们就可以通过样式查找,来添加“《 》”了。

Step 4 按Ctrl+F,打开查找替换窗口,单击“高级”按钮,此时“高级”按钮变为“常规”(如图3)。单击底部的“格式”下拉菜单,再单击“样式”子菜单,在弹出的“查找样式”对话框内找到“样式一”并确定,可以看到在查找内容栏下方出现提示“格式:样式:样式1”(见图4)。

Step 5 在查找内容栏内输入“?{3}”,并把“使用通配符”前方框选中。说明:此处“?”表示查找任意一个字符;“{3}”表示重复3次前一个字符,因为本例中词牌名均为3个字符,是查找内容的共同点。在替换栏内输入“《^&》”,含义是替换内容即为查找内容,单击“全部替换”即大功告成。

方法二

选区减法 设置格式

在Word中可以很容易给选区做加法,例如按住Shift键增加连续选区,按住Ctrl键增加不连续选区,Word中还没有一个快捷键可以从已知选区中减去另一个选区。

下面就通过两次查找实现选区相减解决题目中的第三个小问题。思路是先查找《 》及内部的所有内容,然后在当前选择范围内二次查找,去掉“《 》”,实现选区相减,最后一并对选区设置指定格式。步骤如下:

Step 1 在查找内容栏内输入“《*》”,含义是查找《 》及内部全部字符。并在“突出显示所有在该范围找到的项目”前方框中打“√”,单击“查找全部”,此时包含《 》及内部文字全部被选中,接着关闭“查找和替换”窗口。

Step 2 再次按Ctrl+F,打开“查找和替换”窗口(如图5),注意此时查找范围已由“主文档”变成了“当前选择范围”。接着,在“查找内容”栏内输入“[!《 》]”,含义为在指定选区内找除“《”、“》”以外任意字符,单击“查找全部”按钮,然后用格式工具直接设置斜体加下划线即可(如图6),当然也可用替换命令实现。

注:本文功能在Word 2003下调试通过。

上一篇:孟子三章范文 下一篇:严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