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诵读范文

时间:2023-10-22 06:07:30

心经全文诵读

心经全文诵读篇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32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以基础夯实为主,中年级教育让学生接触到我国的基础文学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高年级教学则主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赏析、理解、记忆等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敏感性,所以在中高年级阶段,加强语文经典诵读的方法则显得尤其重要。

一、经典诗歌诵读的概念及范围

传统意义的诵读概念相当广泛,主要包括读、诵、背三个方面。细分下来“读”包括有朗读、范读、齐读、自由读、听读和配乐朗读;接下来熟读成诵,“诵”包括朗诵、吟诵和诵读;最后才是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概念“背诵”。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讲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在读一遍后就要求背诵,而是需要学生经过反复的理解、熟读之后再朗朗上口。

二、经典诗歌诵读的目的及价值

(一)传承经典文化

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而诵读我国经典诗歌即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利于教学,利于培养学生习惯素养,还利于传播我国的优秀经典文化。让学生从小就有继承发扬优秀文化的意识,塑造学生的人格。

(二)健全学生发展

通过诗歌经典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钻研精神。通过经典诗歌的学习,提高识字能力、对语文的敏感性、提高个人写作能力,同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注重表达,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激发兴趣爱好的培养

通过诗歌文学的接触,能够培养学生对古文字的热爱和研究,激发学生对国学内涵的积极热情,这使得学生不但能够学习课本的内容,还能够让他们广泛研究相关联的经典作品。

三、经典诗歌诵读的方法及应用

(一)出声朗读

从早读开始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诵读,例如先全班齐读,共同吟诵之后,由课代表领头进行范读,可以根据录音进行,也可以让课代表领头进行全班朗读。最后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兴趣的、要背诵的相关篇章。只要读出声音、融入在班级气氛中,熟悉之后便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逻辑顺序,利于学生完成背诵。

(二)课堂朗诵

课堂上的诵读方式则更加多样,例如教师可抽问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诗歌或经典文章;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共同朗读,每人分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还可用玩游戏式的连接法来朗读诗歌。同时课堂朗诵还可以将学生分大组进行共同吟诵、小组内部背诵的方式等。

(三)理解式背诵

从教学的开始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内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理解,例如《泊船瓜州》这篇诗歌的教学,教师首先给学生描述写作背景,将画面感展现给学生。其次能够通过诗眼“绿”来体现整首诗的手法,形容词作动词,“又绿”二字的运用让诗歌有了韵律,灵动了起来。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又体现了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情,结合作者的情绪给学生进行指导,不断提出关键词,让学生潜意识里得到共鸣感受,这样在背诵时就能够想起关键词、关键的感情,从而更利于记忆。

四、经典诗歌诵读的策略研究

(一)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新课标对诵读的意见是“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方面逐渐增加难度。”不能够简单地评价“很好”“一般”“良好”这样大范围的形容,而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题材、阅读数量等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应该建立奖励体制,对阅读累积量多、朗读质量高的学生予以奖励,对富有感情、主动表现自己的学生予以表扬,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的正确指导

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人物,注重教师个人的阅读素养和习惯,具有大量阅读的基础并能够进行专业指导、兼并标准发音、正确的停连和重音、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身体力行和专业魅力才能够给学生更好的引导和帮助,用自己的言行指导学生并促使学生模仿,提高个人素质。

(三)注重氛围营造

能够多采用活动的形式带动学生的感受能力,通过配乐朗诵比赛、诗歌经典主题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带动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还可建立传统文化长廊来给学生创造经典文化环境。

(四)家长全力支持

家长的言行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家长的全力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训练,能够给学生营造更有效的学习氛围。在经典诗歌文化方面,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诵读、一起学习、一起背诵,建立经典诗歌的阅读笔记,时常翻看,父母还能经常提问自己的孩子并和他们一起收看纪录片、一起查找相关文人的资料等,这些形式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学生的思想意识。

心经全文诵读篇2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经典诵读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空前的热潮,这股热潮如一股旋风席卷大江南北,一时间整个教育界出现了拨反归正,回归传统的局面。可是,要使诵读经典真正达到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浸润孩子身心,为其终生发展奠基的目的,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光靠走走形式,摆摆花架子亦是不行的,我认为经典诵读的有效开展要走近孩子,联系实际,因区域制宜,因学校而异,更要因年级不同而有的放矢。下面我将针对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的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问题,我在任教学校的980余名三四年级学生中抽取98 人(10%)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一)诵读兴趣

(1)你喜欢背诵、阅读经典诗文吗?

(2)你对诵读课本以外的经典诗文的态度是怎样的?

调查结果显示21.43%的学生不喜欢背诵、阅读古诗文, 50.24%的学生态度一般,另有3.06%的学生持厌恶态度,对诵读课本以外的古诗文有兴趣的学生仅占22.45%,可以看出我校中年级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积极性普遍不高。

(二)学生诵读经典目的分析:

(1)你是否主动背诵经典诗文?

(2)你诵读经典的原因是什么?

调查显示57.15%的学生,即超过二分之一的学生以应试或应付检查为目的诵读经典,只有14.28%学生出于喜欢经典的内容(形式)的目的。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诵读经典缺乏内在动力。

因此我们要研究探索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良好诵读效果的诵读策略。

二、策略探索

(一)追根溯源,遵循诵读原则

(1)辅

经典诵读无论是作为校本课程还是兴趣班课程,都只是语文学科中的一部分,在经典诵读实施过程中它不能喧宾夺主。现在,有些学校或老师本末倒置,学生校内校外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诵读古诗文,晨读课上诵经典,甚至就连语文课也被挤占,小学生的精力毕竟有限,一学期下来,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二三十篇课文生疏至极,听说读写能力又怎会全面提高?因此,经典诵读首要的就是找准定位,合理安排诵读的时间和场合,由于目前经典诵读课程仍缺乏系统合理的设置,所以这种不求甚解的诵读不能代替语文课教学,它在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上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辅”是经典诵读的导向航标。

(2)趣味性

现在的经典诵读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缺乏诵读的原动力,这动力源自何方?兴趣。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付出时间和精力,因此经典诵读的实施需在“趣”上做文章。“趣味性”是经典诵读的持久动力。

(3)差异性

在经典诵读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标准的制定,内容的设置要有层次,有坡度,千万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为了得到“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荣誉而定硬指标,下死命令,强迫学生完成诵读任务,这样学生会心生厌恶,对诵读经典产生畏难甚至恐惧情绪,尤其是在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经典不久,这样做会影响他们今后乃至一生的诵读。“差异性”是经典诵读的黄牌底线。

(4)科学性

经典诵读的开展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学校和教师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思维、记忆力和心理特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诵读内容,安排诵读活动,这样能使经典诵读的开展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性”是经典诵读的有力保障。

(二)降低难度,甄选诵读内容

有人提出,小学中年级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从常识上讲,三四年级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科学上讲,这一阶段孩子的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从学习上讲,中年级的孩子已认识了不少字,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状态不稳定,这一阶段更是树立学生自尊心的关键时期,因此,经典诵读要尽量降低难度,多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对他们自尊心的树立大有裨益。

对于经典诵读内容的选择要以形象为主,兼顾抽象,宜少而精,忌多而杂。大抵来说可分为三类:

(1)通俗易懂的古诗文

在低年级诵读韵律较强的古诗文的基础上,中年级可给学生甄选一些节奏清晰明快,内容浅显易懂的古诗文作品,如《笠翁对韵》、《朱子家训》、《增广贤文》(节选)和《唐诗三百首》等,不必整本整篇诵读,教师可和孩子一起选择摘录其中的精彩内容,整理成自己的古诗文读本。

(2)故事性强的现代文学作品

现在的许多经典诵读读本多以古诗文居多,有的读本古诗文甚至占100%,其实现代文学作品中许多著作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由于这些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深受孩子喜爱,适合中年级学生看的有《杨红缨童话》、《一千零一夜》、《郑渊洁童话》、《叶圣陶童话》、《苦儿流浪记》、《海底两万里》、《骑鹅旅行记》和《爱的教育》等。

(3)浅显直白的儿童诗

儿童诗短小精悍,节奏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浅显,表述直白,这对逻辑思维刚刚开始发展的中年级孩子来说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搜集这样一些儿童诗,丰富学生的诵读内容,提高其诵读兴趣。

(三)务实求真,找准诵读策略

低年级经典诵读重在外在激励刺激,而中年级孩子自我意识萌发,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行为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在经典诵读中我们不但要下“外功”,而且更要用“内功”,这样才能找准中年级学段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

(1)指导诵读方法

小学中年级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三四年级的反复失败,就可能导致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是因为十岁左右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往往有很大的波动性,更容易消极地理解失败。也由于这孩子的自我概念更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所以他们的自我概念更易因为失败而变得越来越消极。为此,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如何记忆所学知识的方法与策略,如联想记忆法等,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记忆效果,获得成功体验,培养诵读兴趣。

(2)加强习惯培养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加强学习习惯的训练培养能提高诵读的效率。如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诵读经典,研究表明: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3)提倡传统素读

素读这个说法是日本人最早提出来的。日本人把我国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国际著名右脑开发专家、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也有详细的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既然素读如此有效,我们在经典诵读中亦可重拾传统教学之精髓让学生在诵读中纯粹地读,不求甚解。

(4)营造良好氛围

这里的氛围不单指校园和教师学习环境的布置,更重要的是要让诵读经典成为校园的“流行曲”,小学低中年级的儿童最喜欢模仿,模仿老师,模仿同学,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就比较有兴趣,就好像很多低年级孩子不一定喜欢上学,但人人都上学,他就非去学校不可了。所以一人读经典较难,如老师以身作则诵读经典,调动学生读经典,甚至召集邻居亲友的小孩一起读,在学校、班级营造人人争着读经典的良好氛围,那孩子们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

(5)创新诵读形式

学生的兴趣不是搞几次活动,评几个模范就能培养起来的。我在调查中发现,为了完成班级布置的诵读任务,老师们都坚信熟读成诵,所以各班诵读活动存在着诵读形式呆板、形式化一的缺点。基本上是老师领读,接着全体学生自己念一遍,再念一遍或两遍或多遍,然后或全体一起念,或部分人一起念,或个人念,你念他念,再跟着念,再一齐念……总之,就是反复再反复的多念,最后是把这些内容背下来,这样的诵读方式对于天性烂漫、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变成了一种桎梏。这样诵读经典,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因此日常诵读形式的创新迫在眉睫,我觉得诵读的古诗文节奏感极强,可以让学生手脑结合,边打节拍边读,有条件的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或网络的动画资源,直观呈现经典的美,让学生边看动画边诵读或先看后诵,只有不断创新诵读形式,才能让学生对诵读经典有持久的兴趣。

(6)提供展示平台

成就感也是兴趣维持的动力之一,为此,我们要给学生多提供展示诵读成果的平台,除了经常举行交流竞赛活动外,中年级还可以让孩子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诵读内容,平时随性而画,定期交流,最后整理装订,为每个孩子建立自己的经典图文集,也可以让孩子办手抄小报,将小报贴在教室或校园里供大家展览,让孩子在诵读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总之,当前的经典诵读不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样做的问题,身处其中,我们要加强研究,不断探索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这样才能使经典诵读这条路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王红顺.对当前经典诵读热的几点思考[N].教育周报,2010.

心经全文诵读篇3

(一)经典诵读

1、关于经典。

主要指的是在民族文化起源和发展中所形成的,而且是经过了一段较长的历史时间积淀下来的能够代表民族精神核心的东西,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生命,是能够反映本民族人类情感与智慧的某些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等。

2、关于诵读。

对诵读的界定主要是指通过对声调抑扬顿挫的吟咏,让人们熟读成诵。并在这样一种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精思细想,渐渐的体会到所诵读内容的情感与内涵。这一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是吟诵、朗读、熟读、背诵。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的价值意义

1.学科意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关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有关听、说、读、写全面结合的整体,各种能力之间有着关联效应。而诵读则是链接各项能力的一座桥梁,能够对语文能力中的听、说、读都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中学语文中进行经典诵读的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对经典的不断诵读,反复的咀嚼,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2.智育意义:承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文化是人类发展的社会基因,而民族文化则是民族的基因。优秀的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对传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进行人为的传授。每一种文明大都是通过“经典”来探索和继承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通过对“经典”的课堂教育能够让中学生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强大的吸引力,增强他们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进行经典诵读的教育对于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经典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品质和许多优良的道德准则。坚持经典诵读的长期教育对于学生行为举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经典的领悟能够学到更多为人处世的原则,从而实现陶冶中学生道德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的德育意义。

二、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经典诵读的途径探讨

(一)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诵读平台

在教育中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也一直被人们重视。在中学语文中开展经典诵读同样也需要环境的影响作用,学校要为学生建设一个良好的诵读平台,建立一个适宜的诵读环境。要将传统经典因素注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之中,比如在校园的橱窗之内定期贴出有代表性的文章,其中文章内容要做到题材多样,韵律感强,短小易记。还可以利用校园的广播在播放时段进行经典文章的诵读,从听觉上刺激中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另外,还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进行经典诵读比赛等在校园营造浓厚的经典诵读环境,也为经典诵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二)在教学资源上,要充分利用语文课本

中学的语文课本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的认真研究为中学生量身制作的,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有关经典的文章,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要学会运用这样一种现有的强大资源。首先,在教材的魅力的挖掘上。课本中收录了具有不同体裁和风格的文言文、古诗词等,这些文言文和古诗词不仅语言精练而且文辞优美,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可诵读性。另外,教师要在经典诵读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与引导,让他们更好的领略到其中的内涵。其次,培养学生从多角度领略经典的能力。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经典诵读的领悟也是各有不同,这时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不同的见解,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教师也要避免一味的使用标准答案来限定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给他们更多的进步空间。

(三)对中学生实施经典诵读教育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催生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教学中不再单一的依靠教师的口头讲授而是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的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对中学生实施经典诵读课程的教育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等,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和对经典诵读的听觉训练能够更好的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性,也能够更好的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学习经典的能力。

三、小结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生命,而其中的经典则是几千年来对传统文化发展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基础。面对现代的“快餐式”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开展经典诵读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急迫的现实需要。对中学生实施经典诵读的教育能够更好的培养他们学习语文学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能够培养和树立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总之,中学语文教育的经典诵读对于当代中学生的个人教育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稳扎稳打的落实,而且要长期坚持。

心经全文诵读篇4

我下定决心跟着陈琴老师学教语文,虔诚地复制、移植,带着“素读”教学法坚实地在语文课堂的土壤上默默实践。六年多过去了,“素读”教学法让我的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开学第一天,经典诵读神圣启动

新学期我一般接中、高年级的班。在新班级推行经典“素读”这一项艰巨的“工程”会碰到很多困难。人们说“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开学第一天至关重要。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总是在孩子们到校之前就已经整理好桌椅,清扫好地面,用温馨、舒适的环境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

第一个孩子走进教室,我把早已准备好的诵读资料发给他,带他诵读。第二个孩子走进教室,看到这样的情景,受了感染,很有默契地接过诵读材料也跟着读下去。孩子们陆陆续续都到齐了,几十个孩子齐声诵读。朗朗书声,是这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开学第一天,学校一般不排课,充足的时间里,可以带孩子们诵读一个大的篇目,比如《滕王阁序》《琵琶行》《长恨歌》。孩子们的读书声驱赶了假期的慵懒散漫,激情高昂地踏上了经典诵读的康庄大道。放学时分,为每一个孩子来一段诵读录像,拍几张诵读照片,并颁发诵读奖状,孩子们脸上溢满了兴奋、激动。这是一学期诵读活动神圣的启动仪式。

二、读经典,遵循“从难到易”的原则

在语文课堂里进行经典诵读,我是零基础起步。开始,我只是跟着陈琴老师走。陈琴老师的学生读什么,我也让孩子们跟着读什么;陈琴老师带学生读《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长篇巨制,我也跟着来,亦步亦趋,边学边教。我慢慢地有了一个重大的领悟:原来经典诵读遵循“从难到易”的原则,上路快,成就高,行动才能持久。

我是一个方向盲,在我们南昌的小小火车站都经常迷路。可是,有一次我独自到上海,站在上海宽广的火车站广场,按照指示牌终于搞清了线路,方向感瞬间就在脑子里建立起来了。起初我带孩子们诵读经典,其实也是一个方向盲,总觉得应该从易到难,应该从《静夜思》《回乡偶书》这样的小篇目入手,孰不知,小的篇章只能永远让你在一个小的平台上徘徊,就像井底之蛙,没有大的视野,是很难有大的进步的。“从难到易”是我在效仿陈琴老师后找到的一个突破口。

孩子们征服了大篇幅的文本,就好像抢占了高高的山巅,美景一览无余,前面的路一马平川,诵读就势如破竹。记得自己最初是带着三年级的孩子们起步诵读经典的,一开始就带他们把故事性很强的《长恨歌》背得滚瓜烂熟,当孩子们看到八百多字的长篇巨制都被自己烂熟于心,成就、胆识、气魄和豪情充盈全身,畏难情绪消失,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我清楚地记得,背完《长恨歌》《琵琶行》之后,拿起《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孩子们一个个自豪地说:“这样的诗,小菜一碟嘛!”我要孩子们看着注释自己读,自己背,两个星期不到,他们竟然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整本书上的诗词。这样的学习效率,如果没有亲身实践,是没有人敢相信的。

三、课堂,孩子经典诵读的训练场

经典文本内涵丰富,读这样的文字,确实要下一番功夫,但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单调、枯燥、乏味的“泥潭”。然而,陈琴老师的“能者领背”“拍手快读”“小组接力”……让孩子们一个个读得兴致盎然,把经典变得让孩子们乐于接受。对陈琴老师的创举,我是全盘照搬。不过,我用得最多的就是全班孩子开火车带读。比如说《弟子规》,第一个孩子读“弟子规,圣人训”,全班同学马上齐声跟读“弟子规,圣人训”。这样有个人、有集体,有起有和、节奏鲜明的读书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假如带读的孩子读错了,全班同学就会大声地读正确,读错的孩子自然就知道正确的读法了。更妙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有站起来读书的机会,老师只要偶尔来一两句鼓励的话语就够了。课堂属于每一个孩子,而且每一个孩子都要全神贯注紧跟“大部队”,否则,分心走神是要露出“马脚”的。

对于经典,我是半路出家,有些经典文本,我还是初次翻开,比如《道德经》,一直都没能坚持读完。用我的功力读完后再教孩子们读,我真的没有底气,因为,我这个当老师的并不会比孩子们高明几分。既然自己学浅难为师,为何不激活孩子们的能量?

陈琴老师主编的《中华经典素读本》上的《道德经》分为37课,我班正好37个孩子,我就让每一个孩子读懂背熟一课,然后举行了一个“《道德经》讲师招标会”。要求中标的要能带读,要能找到最好的白话翻译,要能做出课件。一部《道德经》化整为零,我这个功底浅薄的老师免了很多的备课琐事,也可以认真地跟着“讲师”的教学进度,抓紧时间进行学习了。

孩子的能量是巨大的,不可小觑。一个个小讲师站在讲台上从容镇定,课件做得精美漂亮,有图片、有名家朗诵,还设计了课文“镂空”背诵。因为每天都是全新的“老师”上课,每一个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期间,我这个老顽童就大胆地“剽窃”小讲师的劳动成果,偷偷地抓紧时间读书、背书。“老顽童”的进步也飞速啊!

“素读”教学法打开了我的教学思路,让课堂成为孩子们互帮互助的乐园,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现在,碰到难啃的“骨头”,每一个孩子都使出各自的能量,齐上阵,携手克服困难,真是酣畅淋漓。一读书,孩子们就提出要“开火车”,有时提议按座号读,有时提出按学号读。读书成了一种游戏,而且是全班孩子一起参与的游戏。每一次,全班无磕绊地读完一个文本,孩子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击掌祝贺,幸福溢满心间。

四、积分卡,经典诵读的动力系统

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为经典“素读”带来了不少乐趣。但诵读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而且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打持久战,也是需要毅力的。为了让孩子们保持强劲的诵读热情,我借鉴了管建刚老师作文教学中的动力系统。获诵读积分卡、争诵读小明星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动力源,还有好玩的“股票市场”,给孩子们的诵读增添了不少刺激。

开学初,我会设计像名片一样大小的各种积分卡,卡的正面印有美丽的彩图,上面写着分值,有10分、20分、50分、100分,背面是各种名言警句。积分卡就是班里的流通货币。当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积分,并能把积分卡后面的名言警句背下来,就可以用积分卡购买自己的愿望,如,漂亮的文具盒、有趣的图书、五彩斑斓的画纸……有了积分卡,课内诵读延伸到了课外,为孩子们打持久战注入了“强心剂”。

光读书,不检查,模模糊糊一大片,恐怕不行,可要逐一检查又太费时。在这样的矛盾中,背诵检查就变成了登台表演。早读课,能把头一天功课背出的孩子,分组站上讲台表演。每一次,都是整整齐齐一大排。上台的孩子们在卖力背诵,这都是诵读小明星不能错过的镜头,给他们来一段录像!之后,给每一个上台的孩子发放积分卡,这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肯定。

说到这里,一定有老师会问:这样做是不是有孩子会滥竽充数呢?不用急,还有一个杀手锏,名曰“股票市场”。十几个孩子在上面背书,下面还有几十双眼睛盯着呢。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蒙混过关,根本没有可能,因为下面的孩子要选择一个自己注意的对象,也就是自己的那支“股票”。当分组背诵结束后,先让孩子们把自己购买的“股票”亮出来,然后把刚才拍的录像投到大屏幕上。如果画面上果真如他所说,购买者就可以得到分值不菲的积分卡,可那个背不熟的孩子就要扣除一定分值的积分卡了。但是,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购买“股票”的孩子面前背出,就可以得到一张复活卡。所以,每一次的检查背诵,都是一场精彩的表演,都是一个充满刺激的“赌局”,也是班里最振奋人心的时刻。

五、心灵桥,经典诵读背后的私密空间

陈琴老师在她的书里、博客里、讲座中都提到过家校共读,但我一般是接手中、高年级的孩子,家长管教孩子的热情消退,再加之我所处的学校环境,根本就无法实施家校共读策略。难道让孩子在家里放任自流?那课堂上的诵读不就功亏一篑了吗?冥思苦想后,我说: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帮自己呢?

每一个孩子备一个小本子,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心灵桥”,把每天回家要诵读的题目抄在这个本子上。为了让他们回家后有充裕的时间读书,就不布置什么抄写、做练习册试卷、写日记这样的书面家庭作业了。因为,手上的作业太多,就会挤占了诵读的时间,诵读作业就成了形同虚设的空中楼阁。但是,诵读的作业,布置得合理吗?孩子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他们在家读书的情况,没有家长的反馈不得而知,这就只能全靠“心灵桥”帮忙。

每天,孩子们在家读书时得到的惊喜、产生的困惑,如读书的遍数,读书持续的时间是多久,难读的部分是什么,背下了多少字数,还有没有读了白话的课外书等,都用文字写出来,没有字数的规定,只要求真实诉说。没有了难度,孩子们当然乐意写。你看,孩子们在“心灵桥”上写道:

今天背《与朱元思书》很累很烦。我先读了十几遍,合上书,刚才读过的文字怎么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老师,我实在背不熟,心急如焚!

老师,我读了50遍《爱莲说》,终于能背诵了,一定敢上台表演。我又能得到漂亮的积分卡了,好期待呀!

老师,您在课堂上读的《狼王梦》这本书太吸引我了,我已经借同学的书开始读了。不过,我要读得快一点,还有几个同学在排队等着读这本书呢。

老师,昨天我上台没有背熟的功课,现在已经背熟,感觉真好!

每天,在“心灵桥”上,我都会读到孩子们这样真实的文字,这些有温度的字句是孩子们的内心表白。每天,每一座“心灵桥”上也都会留下我抚慰、激励、鼓舞的文字。有时,在“心灵桥”上放一张积分卡,小小的惊喜,带给孩子的鼓励是巨大的。理解、唤醒、激励、鼓舞,像潺潺的小溪,通过“心灵桥”不间断地流入了孩子们的心田。在“心灵桥”上,我看到了很多优秀孩子的艰辛付出,对那些内容翔实而且感动人心的话语,我会把小短文打到课件上,在班里,用饱含情感的语气读给全班孩子听,让他们亲眼看到鲜花绽放的背后是汗水在浇灌,成功的背后也有失败的教训。此时,感动会在班里弥漫,信念会在孩子们心间升起。有了“心灵桥”,懒惰、自卑在孩子们身上销声匿迹,强大的自我在内心站立,家校诵读落到了实处,读书、写作成了孩子们每天如吃饭睡觉一样必需的生活。

有了勤奋的品质,孩子们的诵读效果当然不用说。家长会上,孩子们展示诵读成果,整本的《大学》《道德经》流畅背出,几百字几百字的长诗不在话下。孩子们的表现,折服了所有的家长,惊讶、感动、感激写在脸上,记在心间,家长们开始积极支持、配合我的工作。

六年多来,我紧紧地追随着陈琴老师的脚步学教语文。蓦然回首间,发现自己复制移植“素读”教学法的过程,就是自己不间断的读书过程。在书的滋养下,我获得了智慧和灵感,教学成了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永远感恩陈琴老师,是她让我走出了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误区,是她让我走向讲台的步伐变得轻盈快乐,是她让我找到了语文教学之道――老师读书,再教学生读书。

“‘诵十万言,有诗书气;翔九千仞,作逍遥游。’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是语文教育的正道、大道。”来吧,让我们都跟着陈琴老师学教语文,“接续传统,开启未来”!

心经全文诵读篇5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20-01

自从全国中小学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课程”又成为有关中小学教育话题的热门词语之一。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笔者也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并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思路。下面,笔者谈几点做法与思考。

一、以古诗文诵读夯实人文底蕴――经典浸润心灵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古诗文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祖国丰厚的文化遗产精华。它既有传统文化魅力,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极高的道德价值。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升华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最佳“食粮”。

1 在心灵深处植下种子。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会为了一点点小事而争吵,他们心中缺乏真正的友情,缺乏对人的宽容与理解。有人曾经说过:“要让一块地不长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它种上植物。”

同样的道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洁净的心灵深处根植下经典古诗文的种子,让学生能体会到友情的可贵。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人心中的友情”古诗词专题诵读,让他们在诵读《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等诗篇中深人体会诗人和朋友之间淳朴而深厚的情感,感受到了友情的美好和重要。这类古诗词在教育学生坦诚相待,与人为善,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操更高尚。

2 在诵读活动中体会感情。当然,凭我们几次的诵读,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因为德育之难,难在日积月累。为此,教师应让经典古诗文诵读成为学生的常规活动,让他们每天可以沉浸在诗文中,时时感受到经典诗文带给他们的精神享受。

在平日里,教师可以每日利用采蜜本等形式指导督促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除了让学生读读、背背之外,也可以让他们写写心里的感想,写写生活中的困惑。除此以外,还可以在诵读经典诗文以后,在班里举行相应的一些活动,如在班级里开展经典诵读大赛,开展“我爱经典”的班队会,开展“比比谁做得更好”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真正体会经典诗文中所传达的感情进而夯实人文底蕴,提升道德情操。

二、以广阔平台拓展诵读渠道――诗文传承文明

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离不开环境,同样,为了使古诗文诵读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就需要为学生拓展广阔的诵读平台。

1 让“古诗文诵读”驻足于校园每一个角落。走进我们学校的校园,你会被浓浓的“古诗文”氛围所感染。教学楼的古诗墙是著名的诗人、词人的千古佳句,激发着师生的诵读灵感;宿舍迎接你的是古代诗人的经典名句,让师生饱览文化的胜地;图书长廊是古代诗歌的“聚宝盆”,摆设着种类齐全、名目繁多的少儿古诗读物、古诗画册及古诗卡片等,学生闲暇时间可以坐在那里美美地读,细细地品。

2 让“古诗文诵读”飘进每一个家庭。家庭“古诗文诵读”也是学校诵读的延伸。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校历来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通过家校联系单,唤起家长对读书的重视,采取“亲子诵读”策略,形成“小手拉大手,同读古诗文”的良好家庭诵读氛围。我们让“古诗文诵读”飘进了每一个家庭,以此来促进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有益影响。

心经全文诵读篇6

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提升文明素质

活动范围

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村(社区)都要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活动时间

2013年3月--12月

诵读内容

中华古典书籍、诗文;现代经典文章;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作品;具体与行业职能相关的经典作品。

活动安排

1、以诵读经典,创文明机关为主题,开展经典诵读进机关活动。把中华经典诵读作为党组织、工会活动的重要内容,把经典育读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相结合,通过统一学习、共同吟唱、举办诵读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诵读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阳高道德素质,树立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爱岗敬业精神。

2、以“诵读经典,建书香校园”为主题,开展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各中小学校要把育读活动科学地融入教学中,明确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通过晨读、早读、学科课、课外活动等形式开展经典,营造班班读经典,人人能吟唱,校校有比赛的诵读氛围,让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增强修养,塑造品格,健康成长。

3、以诵读经典,创建文明乡镇为主题,开展经典诵读进村社活动要把诵读活动作为文明村(社区)活动的重要内容,依托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阵地,结合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期,积极营造氛围,采取诵读讲座、小手牵大手等形式,全方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4、以诵读经典,塑文明企业为主题,开展经典诵读进企业活动,结合企业文化设,通过举办职工运动会等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增强诵读活动的持久性和影响力。

5、以“诵读经典,促家庭和谐”为主题,开展经典育讲进家庭活动,以诵读爱国、爱家的经典诗文为主要内容,把经典诵读进家庭活动与美德在我家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育家庭文化和树立家庭新风,弘扬健康温馨的家庭观,颂扬家庭美德,使广大家庭和家庭成员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进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得要意义。各村(社区)、各部门都要有活动安排意见。落实相关人员和经费,确保中华红典诵读开展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2、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村(社区)各部门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五进活动中,要与学习型党组织、机关文化建设要结合,与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相结合,与各类节日相结合,认真组织,多形式地开展诵读活动。

心经全文诵读篇7

背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形式,对小学生母语基础训练有重要的心理学价值。

1.背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苏轼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的“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即是强调在反复吟咏中加深理解。背是熟读的结果,学生对课文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诵读中既有诵读者感情的投入,又有诵读者的思维参与,因此,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直至成诵,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对文章的精义、脉络、文采也会融会贯通。

2.背能够帮助规范学生的语言。课文是经过选择、锤炼的文章,有的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课文的语言也是规范的书面语言。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规范化的语言,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原来不规范的方言土语和不良的语言习惯逐渐地被规范的语言所代替;久而久之,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3.背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背诵是有意识记的过程,学生通过反复熟读,能逐步加深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继而产生持久稳固的记忆,从而锻炼记忆能力。通过背诵积累的大量材料,不仅有储存的作用,而且有供检索的作用,长期利用这些积累起来的材料,可以发展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4.背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背诵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名篇,他们的材料库在背诵中被不断地充实,作文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意到笔随。郭沫若先生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极恰当地说明了背诵和表达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背是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回归,忽视对语言材料的背诵积累,语言训练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养成“日诵千言”的多读习惯、“虚心涵泳”的诵读习惯、“娴熟于心”的熟读习惯、熟读成诵的背诵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有限,课内主要应背诵语文课本。因为现行的每套语文教材都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美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渗透了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追求童心童趣和审美价值,有大量的美词佳句,题材、体裁也多种多样。课外,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背优秀古诗文,多接触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小学生会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不断反刍、发酵,这些优秀诗文、经典作品必将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和高贵人格的源头活水。

怎样背诵课文呢?我总结了10种方法。

1.尝试重现背诵法。阅读一两遍后,就试着背,若背不出来,就打开课本看,然后再背,直到完全会背为止。

2.整体背诵法。指导学生用整体识记来背诵,每次都把全文从头到尾地读一遍,直到会背为止。

3.分部背诵法。每次读课文的一段,会背了再读下一段,以此类推,直到把全文记住为止。

4.推理背诵法。找出课文中的照应关系,以便背出前面的就可以推出后面的。

5.寻找支点背诵法。指导学生寻找重要的字、词、句作为记忆的支撑点来进行背诵。

6.定时快速背诵法。背诵课文前,先给学生限定时间,后给学生规定数量,再加快背诵速度,但要做到快而不乱,快而不错。

7.“三抓”背诵法。借助“领头句”“关键字”“过渡段”来帮助背诵,以字带句,以句带段,反复背诵,直至熟练。

8.分层理解背诵法。对课文逐层分析,弄清它的层次、结构,读懂它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反复背,直到背会为止。

9.化整为零背诵法。把整篇文章分成几大段,每大段又分成几节、几层、几句,一层层、一节节背诵,由少到多,逐步积累,直到全部背出。

10.再现形象背诵法。背诵时,脑中浮现出课文中描绘的形象,让形象带出文句,经过多次反复,课文中的语言必能烂熟于心。

心经全文诵读篇8

一、目的和意义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的淘洗,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古典诗词短小精悍,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我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的同时,遵循“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的课程理念,采取“先试点研究,后全面推广”的工作策略,并于2006年推行了“中华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试点研究。在试点的基础上,我校尝试将校本课程开发课题化。2007年初,我校申报的课题《关于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双文”素养的研究》获批准立项为“十一五”A类重点课题,在总结、推广试点实验班级的基础上,将“中华古诗文诵读”确定为学校的必修类校本课程,编入课程表纳入常规管理。经过3年的苦苦研究,此课题终于在2009年9月结题并荣获科研成果一等奖。为了创建“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2010年初我校再次申报的诵读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双文”素养的深层研究》获批准立项,在第一轮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如何深化经典诵读活动,用经典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经典诵读上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打造书香四溢的校园。

二、措施和方法

1.校园经典诵读活动的模式

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宗旨是“两文相长”,即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得到提高,在教学上加强对学生古诗文的记诵、鉴赏、评析能力的培养,努力构建“诗化教学”模式:记诵(低年级)——鉴赏评析(中高年级)——尝试创作(爱好经典诵读的学生)。

2.集体吟诵和个别吟诵相结合

从课题实施之日起,学校便安排每节课前的5分钟为诵读时间,每天保证20分钟的课外诵读,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要求只诵读,不讲解,只鼓励,不强迫。

3.家校紧密配合

要使每一位家长更理解诵读经典的重要性,学校就要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讲座、报告让其深入其中,在亲子共读中指导孩子,使孩子的诵读方法更得当,效果更显著。

4.注重融合,把经典诵读渗入课堂

诵读与音乐相互促进,用音乐来辅助背诵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等很好地诠释了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学生兴趣盎然。

诵读与体育学科的结合也是行之有效的,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边玩边吟诗,他们玩得尽兴,背得尽兴。

除此之外,诵读还可以和美术、书法相结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理解来画一画,最好还能写上一首诗,这样,可以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5.精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学校极力做到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能育人,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

(1)构建“诗文廊”。我们建设了一个包含传统美德及经典古诗文文化的长廊。(2)构建“诗文栏”。我们充分利用板报,分年级定期出版以古诗文为主题的板报。(3)构建“诗文站”,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古诗文的内容。(4)构建“诗文台”,举办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活动,为师生创设施展才华的舞台,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相互交流,共同提高。(5)构建“诗人像”。学校定制了诗人的头像及名诗宣传板分别挂在每一间教室及走廊,让全体师生耳濡目染。

三、收获及成果

增加了孩子的识字量,让孩子尽快进入早期阅读阶段;提高孩子的读写能力,孩子接受的信息相应地宽泛了;提高了孩子的记忆力,各科成绩有所进步;改变了孩子的气质,使孩子的艺术修养得到提高,启发生命智能,开拓人生境界;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使他们掌握历史常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了较大改观,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上一篇:老虎和兔子范文 下一篇:老师的秘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