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知识大全范文

时间:2023-09-30 20:35:13

育婴知识大全

育婴知识大全篇1

【关键词】 婴幼儿;保健门诊;健康教育;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4-02

儿童保健门诊(Infant and child health clinics)是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为健康儿童保健[1],咨询所开设的,针对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常见疾病给予咨询指导和防治的机构。对保障婴幼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360例婴幼儿家长分别予以常规指导和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婴幼儿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咨询和治疗的婴幼儿共为1757例,随机选择360例婴幼儿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取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本组的3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婴幼儿均180例。据统计,本组的360例婴幼儿当中,共有男215例、女145例;年龄3个月至8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4.2±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本组的360例患者,均行常规指导,针对观察组的180例患者和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1 广泛宣传 首先,保健人员需要将婴幼儿保健知识通过健康专栏向患者家属进行传播,并且定期对健康专栏中的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进行更换和创新,让婴幼儿家属切实认识到科学地掌握和运用婴幼儿保健知识对保证婴幼儿健康发育和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婴幼儿家长的保健意识。

1.2.2 电话咨询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家属无法及时地获取婴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为此,我院婴幼儿保健门诊特设置了咨询电话,为婴幼儿家属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从而有效地拉近婴幼儿家属与婴幼儿保健门诊之间的距离,取得婴幼儿家属的信任,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同时为我院儿童保健门诊的发展和优化提供更多真实、可靠的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保健人员还可以向婴幼儿家属发放婴儿操光盘[2]、健康处方等包含育儿、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的光盘或宣传小册。

1.2.3 早期优育指导 新生儿期向婴幼儿家属选择新生儿的保暖方法,脐部及皮肤护理的方法,以及母乳喂养的正确方式,开展疾病预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3]。耐心、详细地向婴幼儿家长讲解和介绍婴幼儿常见疾病防治知识,指导家长按时进行计划免疫,从而培养婴幼儿家长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在婴幼儿发育和成长阶段,婴幼儿家长应该注意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障婴幼儿膳食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1.3 效果判定标准 婴幼儿家长在接受健康教育后,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婴幼儿家属对婴幼儿营养、心理、喂养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明确掌握并熟练运用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活动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据统计,两组婴幼儿家长在接受婴幼儿保健门诊服务和指导后,对婴幼儿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观察组婴幼儿家长对疾病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幼儿家长,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 结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保健门诊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地提高了婴幼儿家长的保健意识,深化了婴幼儿家长对保健知识的认识,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儿和婴幼儿疾病的发生,保障了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儿童保健门诊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值得更大范围地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琴,万娟,周静.小儿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在专科门诊行健康教育的初步实践[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西安:西安财经电子大学,2009:372-373.

[2] 易勤,黄仲麟.早期健康教育在基层婴幼儿保健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0,12(25):361-362.

育婴知识大全篇2

关键词:社区护理;婴儿家长;儿童保健;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点环节之一,更是儿童保健工作的关键性内容[1]。相关研究显示,在社区中对婴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户能够提高婴儿的接种率,降低患病率,本文对某社区中的84例婴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探讨对儿童保健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中某社区的168名婴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名。观察组有男婴49名、女婴35名;年龄在0~5个月,平均为(3.120.26)个月;婴儿家长84例的文化程度为:大学以上学历有21例、高中学历37例、初中及以下学历26例。对照组中有男婴51名、女婴33名;年龄在0~6个月,平均为(3.250.21)个月;婴儿家长84例的文化程度为:大学以上学历有19例、高中学历38例、初中及以下学历27例。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婴儿及家长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婴儿家长进通过社区中粘贴的宣传海报等方式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方法为:

1.2.1对本次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工作人员实施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儿童保健知识、健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调查问卷的发放等。

1.2.2健康教育的内容有 与观察组的采取同样的在社区粘贴海报的方式,发放各种趣味性的健康知识教育手册,在婴儿家属接下工作人员手册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家长在翻看手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疑问,护理人员此时进行具体的解答,以加强因而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对婴儿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的意义、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母乳的喂养和婴儿的营养指导护理[2],同时还有婴儿计划免疫的概念、重要性和安全性,疫苗接种前后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种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以及1类疫苗和1类疫苗之间的区别。

在本次活动中,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婴儿家长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定位等进行个性化的指导,除了传统的在社区循宣传角落张贴各种婴儿保健知识之外,同时利用接种集中的时间邀请本市的儿童保健专家进行讲座和知识宣传,在讲座的过程中可以向家属播放相关的知识录像组织家长在长进行讨论和交流[3],并就家长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护理人员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提供医院的咨询电话以便于家长随时联系,耐心细致的回答家长的疑惑。除专业的健康教育活动之外还可以定期联系婴儿家长进行活动,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平等、更加容易,护理人员在旁进行协助,鼓励家长分相自身的经验,对于正确和积极的部分要进行鼓励,而错误的地方则一定要指正,对于家长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但是影响到孩子成长与健康的一档要解释清楚,对于家长不理解的部分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权威的解答。

为家长提供可以进行健康教育的平台,与社区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约定好时间,通过门诊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儿童保健知识的讲解。对于部分身体状况较差的婴儿,家长会非常迫切的希望护理人员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护士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上门指导。与家长建立长久的联络,定期对婴儿的身体状况进行询问,关注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对于知识薄弱的地方进行针对性指导。保证家属能够理解和掌握,促进儿童的健康。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家长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回顾性分析婴儿的健康体检的参与情况、疫苗的接种情况等。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均录入到SPSS 16.0软件中采取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2值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组家长的得分评定为及格的有72名(85.71%),而对照组只有51名(60.7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3.385,P观察组婴儿定期参加健康体检的有80名(95.24%),对照组有63名(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3.581,P观察组患儿的1类和二类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2名(97.62%)和73名(86.90%),对照组为74名(88.10%)和61名(72.62%),对比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5.743和5.310,P0.05)。

三、讨论

相关资料显示,对婴儿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很好的改善儿童的健康水平。在本文中对婴儿家长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有效的促进其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健康教育对于婴儿家长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对于婴儿健康体检的参与率以及1类与2类疫苗接种率均会产生影响(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家长对知识的接受非常直接,不是以往形式主义的方式,教育不仅停留在口头说服上,还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加强可信度和家长的接受度。通过健康教育,婴儿家长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家长可以通过练习医院获得信息的反馈与互动[4],促进其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吸收过程中去;而对体检参加率以及疫苗接种率的影响的是家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二者对于婴儿健康发育的重要性,通过个性化的指导纠正家长的不正确认知,保证较好顺从健康教育知识的特性[5],在不断的科普和讲解过程中还能够增强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自觉的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体检。因此,在社区家长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彦,张德春,李胜玲,等.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6):1826-1829.

[2]周咏梅,童仲华.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29):274-275.

[3]赵晓燕,王青.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9):250-251.

[4]赵丽芳.健康教育在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中的作用探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17):96.

育婴知识大全篇3

[中图分类号] R1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4-015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for community infant parents participatio child health care by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400 cases of infant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according to the normal health educa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ccording to the new health education.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to master, infants physical examination, vaccination rates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New health education; Community infant parents; Child health care

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儿童进行保健的主要方面。婴儿年龄较小,各方面尚未发育完全,其抵抗力、自身免疫功能均较差。当有外界的病原入侵的时候,会发生感染,影响婴儿的健康成长[1]。婴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不实际[2]。因此,需要社区对婴儿保健知识进行宣传,让婴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参与到儿童保健中,提高婴儿成长质量。婴儿的健康成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一个民族得以振兴的栋梁。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婴儿的健康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提高儿童保健水平,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现将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男108例,女92例,月龄为1~10个月,平均(4.56±1.39)个月;婴儿家长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0例,高中或中专124例,大学及以上16例。对照组男104例,女96例,月龄为1~11个月,平均(4.77±1.56)个月;婴儿家长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58例,高中或中专125例,大学及以上17例。两组婴儿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根据社区工作要求,在醒目的地方张贴海报,为家长发放健康手册等,普及儿童保健知识。

1.2.2 实验组 采取新式健康教育: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婴儿家长讲解健康知识,可以发放健康小册子,电话咨询,开展讲座等。健康宣教:在社区张贴海报,向婴儿家长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提高家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3]。定期组织讲座和活动,让婴儿家长们进行经验交流,共同分享,提高见识。为家长们讲解疫苗接种及注意事项。根据家长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一对一的指导[4]。针对性指导:对于婴儿自身健康状况不佳,家长需要进一步进行了解的情况,可以上门指导。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询问婴儿的情况,指导家长掌握相关的知识,确保家长基本掌握。

1.3 观察指标

随访半年。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后,观察两组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掌握、婴儿参加体检、接种疫苗情况,两组婴儿家长掌握儿童保健知识评分情况及两组相关知识知晓率。

家长掌握儿童保健知识情况采用5分法进行评分,内容包括评分营养指导、疾病防控、生长发育和计划免疫几项,评分越高表示掌握度越低[5]。相关知识知晓率评估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疫苗接种、生长发育监测、常见病预防、母乳喂养和营养指导等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分为知晓和不知晓两种,计算知晓率[6]。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掌握、婴儿参加体检、接种疫苗情况比较

实验组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掌握、婴儿参加体检、接种疫苗率高于健康教育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婴儿家长掌握儿童保健知识评分情况比较

实验组婴儿家长营养指导、疾病防控、生长发育、计划免疫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实验组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健康教育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婴儿时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儿童的健康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早期教育[8]。大多数的婴儿家长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使得婴儿感染疾病的机率增加。传统的社区教育只能够进行简单的宣教,缺乏专业的健康指导。总体上来看,婴儿家长普遍缺乏儿童保健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婴儿定期体检和接种疫苗的情况,不利于儿童成长[9]。

对婴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婴儿的成长质量[10]。可以对健康教育的人员进行培训,尤其在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实施细则等方面,提高健康教育质量[11]。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生长监测的意义、营养指导、常见疾病的预防等[12,13]。可以根据家长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定期张贴宣传画、发放手册等。还可以进行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等。定期进行提问,了解家长的掌握情况。不同的教育模式,适合不同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家长。根据婴儿家长调查结果,对婴儿家长进行大致分类,可以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在发放手册、张贴宣传画的时候,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将最为突出的问题重点展示,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14,15]。

健康教育以系统、科学的方式对家长进行教育,增加了家长的信任度。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掌握、婴儿参加体检、接种疫苗率高于健康教育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育婴知识大全篇4

关键词:0~3岁;婴幼儿;成长发育

0~3岁是婴幼儿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了解周围环境,婴幼儿在出生后就开始调动他们所有的感官来感受周围的环境。他们通过看、听、闻、尝、摸等方式去寻找、去发现、去尝试、去探究,以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这些丰富的感知能力的提升,为婴幼儿时期的成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对婴幼儿成长发育情况的的探究,来指导家长如何合理、科学地在生活中纠正、改善和提高育儿方法。

1婴幼儿成长发育需要经历的过程

1.1感知觉发育 感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包括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感知觉的发育在胚胎阶段就开始了,直到婴儿出生后,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都是基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他们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慢慢了解到他人的意图和思想感情。

1.2语言和学习能力提高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婴儿出生后的哭是他与人交往的一种形式,在5~9个月时,他们能发出呀呀的声音,等到3岁时,婴幼儿已掌握了1000~1100个词汇,能够通过语言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1.3情绪的发育 2岁左右的宝宝已显示出成人所具有的大部分复杂情绪。幼儿期的情绪反应也主要取决于需要满足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一般宝宝的情绪都是比较积极的。宝宝喜欢不停地活动,而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得愉快。

1.4思维的发育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况的、间接地反映,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核心。婴幼儿的思维也就应为语言发展较迟而称之为前言语的"思维",这种前言语的思维是与手的抓握和摆弄物体动作的发展分不开的,这也是最初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

2婴幼儿成长发育各阶段的特点

在0~8个月,婴幼儿成长发育的初期,他们主要依靠感知觉来认知周围事物,这个时期宝宝的活动能量逐渐增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对身边的危险或什么是不该做的事还懵懂不知。家长要让宝宝懂得父母的语意和情绪变化,要让宝宝快乐地执行家长的指令。首先保证宝宝学习探索的兴趣,还要为宝宝创造安全的活动空间。另外,利用宝宝喜欢参与生活事务、乐于模仿的特点,对宝宝进行适度的引导,让宝宝快乐地执行指令,当然要控制指令的数量。而对于1岁半~2岁的宝宝,家长的核心育儿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为宝宝提供可以尽情发挥"创造激情"的安全空间,以积极的方法来应对宝宝的反抗行为。

8~18个月是婴幼儿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婴幼儿表现出能听懂成人的语言,并且作出相应的反应。父母在此时应保持经常与其互动,并且不要吝啬鼓励的言语,让婴幼儿能有更多机会学习和模仿,使得他们快速成长。另外,父母可以拿一些比较好玩的发声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或者播放一些"宝宝音乐",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如指认身体的部位、看图说话、拍手游戏等方式,来加强宝宝的语言能力。但是,语言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事情,需要每天重复与强化,那么婴幼儿语言就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合理、科学地提高育儿方法

每一个婴幼儿都会表现出自我意识情绪,如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婴幼儿如何处理每一个情景,不可强制其按自己的意志处理,或者对婴幼儿的任何情绪表现都不予理睬。婴幼儿一旦有了不愉快的事情,家长要设法尽快消除这种情绪,恢复他们愉快的心境。如果幼儿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就很可能引起某种神经性病变。例如,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要严肃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要速战速决。当孩子认识了错误并表示改正时,家长应马上收起严肃的面孔,使孩子尽快恢复正常的情绪。又如,当孩子受到什么委屈而很不高兴时,家长应设法转移孩子的情绪,即用一种孩子喜欢的事物去吸引他,使他注意这一事物,而忘掉不高兴的事情,转忧为喜,恢复良好的情绪状态。

培养婴幼儿思维的发育应该加强对婴幼儿的教育、学习和训练。有一条中庸之道既能允许宝宝冒险,又不会让他碰上大麻烦;既有助于他勇敢尝试,也能减轻失败带给他的压力;既为他设定了一个良好行为的坚实框架,也给他充分的空间而不至于伤害到他刚刚萌发的自主意识。能不能找到这条道路,取决于你是否了解宝宝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并非总是很明显的特征,同时也取决于你是否能不被表象所蒙蔽。在方法上要采取启发式,要结合婴幼儿具体的知识水平,引导他们自己去考虑问题,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父母要通过游戏活动或直观体验积极调动婴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发展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婴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育婴知识大全篇5

关键词:优质护理持续改进;岗位管理;规范化培训;示范病房

在开展优质护理的初期,母婴同室运用问题管理模式针对环境、护理模式和排班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的改进[1],但产科的医疗护理工作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肩负着维护母婴两代人健康安全的使命,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优质护理的纵深层次推进,激发护士能动性,提高护理内涵、专业化水平是产科护理管理人员思考的方向[2]。我科在护理部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推广母婴床旁护理,扎实做好特色健康教育,提高产妇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推行岗位管理,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为母婴提供温馨、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母婴区床位28张,学历组成本科生5人、大专生13人,职称组成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5人、护士8人,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0人、N3级4人、N2级3人、N1级4人以及N0级6人。平均年龄30.9岁,护龄10.8年,床护比为1∶0.6。

2 方法

2.1 存在问题 科室优质护理质量自查,存在以下问题: ①"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内涵没有落实到位;② "健康教育"没有体现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满意度较低;③ 护理人员在分层次培训内容及计划上不够详尽,落实不够到位;④岗位配置不合理,按照一级病房我科需配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2人、N3级3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

2.2 持续改进措施

2.2.1 成立科室优质护理质控小组 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优质护理质控小组,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计划;按PDCA循环分阶段完成实施计划。护理部随时指导、督促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2.2 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 突出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深入推广床旁护理,完善母婴床旁护理流程,鼓励新生儿父亲在住院期间陪伴照顾母婴,体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从细节入手,完善各种流程和制度如母婴入室告知、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等,充分尊重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各种权利;提供各种便民措施,如为产妇增添哺乳垫,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妇舒适度。

2.2.3 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母婴健康教育 实施母婴同室每日健康教育实施及评估记录单,制定每日健康教育内容计划,产妇及家庭健康教育掌握评估表,进行评估、反馈再评估、再反馈,切实使每一个产妇每天都能得到护士规范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规范专科健康教育内容,把核心知识上墙,制成专科健康教育处方、小册子提供给产妇及家庭。针对母乳喂养、新生儿常见问题进行预见性宣教如新生儿的安全护理、含接的技巧、新生儿胃容量、宝宝吃到足够奶水的表现、新生儿黄疸、低血糖、呕吐、皮肤问题等等,制作文字生动,产妇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并将风险意识、安全文化、知情告知融入健康教育指导中。

2.2.4 开展母婴延伸护理 把健康教育指导逐步延伸到出院后的家庭、社区,做好电话答疑、电话回访工作,对有特殊需求及未能独立护理新生儿的人群提供上门访视服务。

2.2.5 加强对特殊孕产妇 特别关注妊娠丢失、生殖助孕、未婚先孕、母婴分离等特殊孕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尤其是为丧子孕产妇孩子准备花提篮,充分尊重新生儿的个体尊严,并在其床旁悬挂玫瑰花标识,使每一位医护人员知晓。

2.2.6 进行岗位合理配置,规范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部及片区通过岗位的调配,使科室岗位配置达到优化组合:N4级1人、N3级4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每月的培训结果与月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2.3 评价方法 将实施优质护理持续改进的2011和2012年的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χ2、t检验。

3 结果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2011、2012年进行比较,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情况(见表1)。

4 讨论

4.1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深化了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体现了责任制的整体护理 "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即每一位责任护士护理产妇及新生儿时,对母婴进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外,还要对产妇及家庭一对一的进行康复、健康指导。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的连续、全程优质护理,实现了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参与和知情权,使母婴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针对性强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培养了产妇及家属自我照护及照顾新生儿能力,知晓并掌握更多健康教育的知识,促进产妇及家庭各自角色的转变,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实现了护理人员对母婴的"人文关怀";从而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P

4.2 合理的岗位配置,分层次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专业化护理质量 目前,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论工作年限、职称、能力水平高低干的是一样的护理、治疗,是对人力的一种浪费[3]。通过分层次的对护士实施全员培训,提高护士核心胜任力,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4]。通过系统和多种形式的制度化培训,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持续提高了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应急意识不断锻炼和演练,应对各类护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在工作中预见性的提早给予评估、观察、干预,从而减少或杜绝危重产妇潜在发生危险的倾向,使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也快速提高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罗宏.温贤秀.关晋英等问题管理模式在母婴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1)[J].护理研究杂志,2011,25(7):1749-1751.

[2]马晓伟.夯实基础,履行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5~8.

[3]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经验[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6):20.

育婴知识大全篇6

关键词:母婴同室;护理措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观察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oming-i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and care.Methods: A hospital maternity successful delivery of the 1132 cases for the study, were given rooming-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give quality car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the two groups at discharge knowledge of the rate of maternal feeding, breastfeeding rat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are. Results: The Knowledge of the feeding rate of 95.43, breastfeeding rates 92.44,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92.41 ± 10.58, were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feeding knowledge to grasp 83.92, breastfeeding rates 80.51,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85.43 ± 11.32, two 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rooming-in; care measures; quality care;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22-01

母婴同室是指产后将母亲和新生儿24 小时同处于一个房间里,并且与母亲分离的时间每天不超过1 h[1]。母婴同室是增进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有效方法,可增加产妇对婴儿抚育知识的掌握、并促进产妇的恢复及婴儿的健康。如何在母婴同室期间进行护理,为产妇提供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广大护理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问题[2-3]。笔者以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于我院成功分娩的113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母婴同室的优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于我院成功分娩的产妇1132例,年龄在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9岁;孕周在35~40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7.5周;经产妇256例,初产妇876例;单胎妊娠1003例,双胎妊娠者129例;新生儿评分>7分,符合母婴同室条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6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初/经产比例、单/双胎妊娠比例、新生儿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出院时对两组产妇的哺育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

2结果

母婴同室优质护理效果观察见表1,观察组的哺育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母婴同室可以增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方便产妇哺乳,同时由护士对婴儿的喂养、保暖、皮肤护理、新生儿抚触等进行指导,可增加产妇对婴儿抚育知识的掌握。在母婴同室期间,护士应为产妇及婴儿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使患者达到最大舒适,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等,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1入院指导:由责任护士耐心细致地为孕妇进行人院介绍,帮助其熟悉环境,同时评估对孕妇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及孕产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对母乳喂养知识、分娩知识、产后保健知识、婴儿抚育知识进行初步讲解,使孕妇为分娩做好准备。

3.2母婴同室的指导:根据每一位孕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产后健康教育计划,指导产妇母婴同步休息并按需哺乳,使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每天睡眠时间要达8~9小时;指导母乳喂养,做到早接触、早哺乳,产后半小时内即给新生儿哺乳[4],指导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并给予护理的指导,告知产妇在每次哺乳前清洁,并于哺乳后用乳汁涂抹;帮助产妇解决凹陷、开裂等问题,指导正确挤奶的方法;指导新生儿的保暖、处理大小便、皮肤护理、新生儿照料等问题,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指导产妇的产后生活方式,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指导及护理,包括饮食、洗头、沐浴、如厕等,要勤刷牙,防止母亲亲吻婴儿等动作时导致口腔细菌的传播;指导产妇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荤素搭配;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条件允许下可以沐浴;鼓励产妇适当活动,如抬腿、仰卧起坐等运动,生活尽量自理。

3.3出院指导:指导产妇出院后的母婴的合理营养,新生保健知识,产后避孕知识等,使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促进母婴健康。

通过对产妇实施产后母婴同室,并给予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显著提高了产妇对哺育知识的掌握,促进产妇及婴儿的健康,并提高了护理质量。参考文献

[1]蔡畅英. 母婴同室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16):138-139

[2]李雨利, 郑艳. 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 2011, 17(4): 5-6

[3]盛三妹, 杨烨. 广播及视频式集体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2011, 17(4): 28-29

育婴知识大全篇7

68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4-02

婴幼儿是小儿神经系统与心理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婴幼儿的可塑性较强,发展潜在能力较强。在这一阶段适当的刺激能够有效促进小儿心理神经的发育,对小儿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层儿童保健门诊服务不断发展,对婴幼儿保健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对婴幼儿保健中早期健康教育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婴幼儿保健工作对儿童发育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参加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系统化管理的婴幼儿50例,孕周为37-41周,胎儿出生时体质量为2500-3400g,在围产期均未出现合并症的高危因素。将首次体检时自愿接受早期健康教育服务,并能够根据指导进行保健训练的婴幼儿25例,作为观察组,将其余进行常规体检的婴幼儿2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婴幼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婴幼儿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入选时平均年龄为(38.8±1.5)天;观察组婴幼儿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入选时平均年龄为(37.3±1.2)天。两组婴幼儿的一般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差异不明显,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婴幼儿根据传统的标准体检模式进行体格检查。对照组婴幼儿接受早期健康教育服务,6个月前每个月1次,6个月至12个月每两个月检查1次,1岁至2岁每3个月检查1次。早期健康教育服务的内容包括:①早期教育,进行系统化训练方案的制定。由专业小儿保健医生进行项目教学与动作示范,根据婴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定,对发育相对落后或延迟的方面进行针对性强化指导。②健康教育:为婴幼儿家长开设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婴幼儿、母乳喂养、婴儿辅食添加与影响、早期教育、心理保健与疾病预防的内容。

1.3评价方法两组婴幼儿均在1岁时进行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质量。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单位以χ±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儿童1年后体格发育情况检测效果比较。研究组婴儿1年后体质量、身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育婴知识大全篇8

一、新型职业角色“婴幼儿专家”的兴起

“婴幼儿专家”的兴起和近二十年美国婴幼儿最新研究成果、婴幼儿生存状况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密切相关。这一新型职业起源于1995年“美国儿童健康保育”项目(Healthy Child Care America,HCCA)。该项目由美国健康与人力服务部下设的儿童保育局和妇幼保健局共同资助设立。HCCA以健康保健顾问方式提高全国儿童保育项目中的健康与安全,其目标是在全国的每个州创建一个儿童保健顾问网络,促使保健专业人员、儿童保育机构与家庭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以支持儿童保育环节的健康与安全。保健顾问可以提供培训、咨询、评估或制定健康政策等多种服务,最终达到提高儿童保育质量的目的。由于HCCA的工作通常聚焦0~3岁婴幼儿,所以一些州的儿童保健顾问就构成了婴幼儿专家这一新型职业的基础,并最终促成了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创建。

二、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创建

(一)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创建的动因

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创建是在脑科学研究最新成果推动下,美国各级政府重视并力图改善0~3岁婴幼儿保教质量的结果。随着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能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并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婴幼儿发展研究新成果认为,0~3岁是婴幼儿身体、情感、社会、动作和认知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已经是一名有能力的学习者了。尽管父母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但3岁以下婴幼儿在家庭之外接受的集体保育质量对于儿童的发展同样具有根本性影响。

美国儿童早期发展综合科学委员会研究成果《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中指出表明,0~3岁婴幼儿与看护人之间积极、丰富以及可预知的关系能够帮助婴儿形成安全依恋。如果儿童和家庭以及看护人之间的关系是互动、丰富和持续不断的,儿童就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为之后的学业成功打下良好基础。高质量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入学准备,推动数学和语言能力发展,提高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能力。这意味着,看护人的照料对婴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关键性影响。

然而,1995年由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经济和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苏珊・赫本(Suzanne Helburn)教授主持,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各领域专家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表明,美国的婴幼儿保育和教育质量总体状况令人担忧,包括科罗拉多、加利福尼亚、北卡罗来纳和康涅狄格四个州的婴幼儿保育中心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看护者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质量偏下,婴幼儿的活动不足,健康和安全存在问题,保育质量极低。

婴幼儿研究的新成果和婴幼儿保育质量低下,促使美国各级政府开始重视0~3岁婴幼儿保育和教育投入,着力提升婴幼儿保育质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和州在推动和支持0~3岁婴幼儿保育和教育质量方面推行了两项重大举措。首先,1994年克林顿政府设立了“早期开端”(EarlyHead Start,EHS)项目,为处境不利的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早期教育综合服务。其次,1998年国会授权“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CCDF)拿出部分资金资助低收入家庭0~3岁婴幼儿的早期保育。2010年,受CCDF资助的0~3岁婴幼儿约占全国接受该项目援助儿童的30%,哥伦比亚特区更是将48%的CCDF拨款投入到了3岁以下婴幼儿的保育资助之中。

(二)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创建的基本步骤

各州创建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步骤基本相同。首先,进行评估需求和前期准备。这一过程包括:思考本州对于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需求,以及现有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体系能够对专家体系所能提供的支持;收集人口统计、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信息系统、开端计划社区需求评估、家访项目需求评估、专业发展体系和QRIS等方面的资料。此外,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述评时要考虑一些关键问题:本州有多少0~3岁婴幼儿?多少处于贫困状态?这些幼儿的父母一方或双方都有工作的比例是多少?是否有充足的、并且获得资格许可的保育机构为需要得到保育的婴幼儿服务?这些地方的环境质量以及保育工作者的知识技能怎样等。

其次,设立要实现的目标,确定工作范围和重点。在进行这一步骤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有:建立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目标是提高婴幼儿看护者的数量,还是提高当前婴幼儿工作者的知识和技能;是仅仅与那些有资助资金的项目打交道,还是与所有的婴幼儿项目打交道;是否要帮助看护者达到质量评级与改进系统(The QuMity Ratingand ImprovementSystem,QRIS)的标准;是否提供个别化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等。

第三,编制可行性预算。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有多个资金资助渠道,当前已经创建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27个州均接受CCDF的婴幼儿专项资金进行运作。此外,有一些州还有自己的资金运作方式,如,北达科他州、俄克拉荷马州使用本州的追加资金,加利福尼亚州同时接受私人资金的资助。

第四,设计评估方案。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创建与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助者会要求通过项目评估知道他们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否值得。因此,对于协同工作体系的评估应该是构建该体系的关键问题。创建者需要设计评估以测评该项目的作用,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必要的调整方案。

三、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运行机制

(一)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管理

目前大多数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由州政府管理,少数由高等教育机构或其他组织管理。各州将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工作地点设置在某个机构或组织中时,通常会考虑全州有没有为婴幼儿从业者提供专业服务的组织,该组织是否能与所有的保育机构、婴幼儿从业者和早期保育教育社区协同工作,是否具备婴幼儿保育专业能力,是否有足够的灵活性、有发展和改变的空间,等等。

此外,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管理组织还应具备以下经验:具有监管项目并成功实施的经历;有一个核心化结构以监管项目实施记录;已经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范围的合作伙伴;具有稳定的财政体系与完善的问责管理体系;曾经为早期教育项目提供过专业服务且效果良好;拥有一支有资质的、知识渊博的工作队伍以实现既定目标;具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能力,能够对项目活动的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与测评。

(二)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服务范围

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有广泛的服务范围,能够为多个机构的0~3岁婴幼儿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包括公立保育中心,私立保育之家和政府的EHS项目等。当前27个州的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均为公立的儿童保育中心提供服务,26个州拥有为私立的保育之家提供服务的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21个州的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为EHS项目提供服务。

现在,婴幼儿专家越来越多地与本州的QRIS密切合作,共同改进婴幼儿保育环境以获得更高的质量等级认证。婴幼儿专家可以独立开展工作,也可以与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团队协同工作。他们的工作通常从质量评估开始,比如,采用《0~3岁婴幼儿环境等级量表》对政府资助的保育中心进行评估,采用《家庭保育环境等级量表》对私立的家庭保育中心进行评估。这两个评估量表虽面向不同的机构,但评估的内容基本相同,都包括38个项目7个分量表,分别对保育机构的空间与家具、个别照料日程、听与说、活动、互动、项目结构和父母与保育人员的状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三)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需要获得的支持

为了达到有效运作的目标,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需要得到管理者和早期保教领域中各种组织的支持。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经理作为日常工作的管理者,需要对婴幼儿专家的工作提出要求。如,针对新人职的婴幼儿专家制定职前培训日程安排,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考评,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支持其发展所必需的、适宜的专业发展机会。

婴幼儿专家通常在当地社区独立工作,因而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沟通、协调和提供支持的能力,以确保全州的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发挥有效功能。协同工作体系要为婴幼儿专家和那些接受专家服务的保育机构开发持续性的服务指南,包括从其他机构获取不同层次的技术援助、培训和咨询服务,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婴幼儿专家队伍解除困惑。这些创建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的州正在努力构建一种合作性的顾问模式,以便协调各种相同或不同的学科领域的专家,形成有效提升婴幼儿专家水平的正规体系,促进早期保教质量。因此,婴幼儿专家协同工作体系是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能够为婴幼儿保育者提供协调顾问服务的媒介,正逐渐受到各州的重视和推广,并在推动0~3岁婴幼儿保育和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上一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汇报范文 下一篇: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