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出发范文

时间:2023-11-15 10:38:49

跟我出发篇1

关键词:话语标记 “我跟你说” 语用功能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我跟你说”这个短语有时可以看作一个话语标记,其出现与否不带来命题意义的改变。

有一些“我跟你说”独立成句,或者其中的“说”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其后跟着宾语、补语、时体标记等语法成分,去掉“我跟你说”后句子就站不住,这样的“我跟你说”不是话语标记,如(本文的例子引自北京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和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当代小说语料库,具体出处从略):

(1)李铁凑近朱大江说:“我跟你说个秘密,你可不许乱说。”

(2)她说:“望妈,我跟你说清楚,我和陈昆生的事,你可别介人。”

(3)我跟你说过,徐芾这个人物很让我着迷。

当“我跟你说”短语整体作定语,修饰其后的名词性成分时,这时的“我跟你说”也不是话语标记。如:

(4)她向总理介绍:“这一位,就是我跟你说的张佐良大夫。”

当“我跟你说”处于兼语句中,其前出现主语,且不能被去掉,这种情况下的“我跟你说”也不是话语标记。

(5)我妈老蹿蹬我让我跟你说,我老怕你不答应,弄得我怪没脸的,我就一直没说。

作为话语标记的“我跟你说”,去掉之后不影响句子表义的完整性。如:

(6)我跟你说,马缨花是个好女子。

(7)秦汉林的声音很急促,也很兴奋:“不,你开门,我跟你说,我已想好了加工报警式钥匙圈的计划呢。

本文主要研究固化为话语标记的“我跟你说”,而不研究具有实在意义的“我跟你说”。

二.话语标记“我跟你说”的句法位置

通过对语料库中符合话语标记“我跟你说”特征的用例进行统计,我们发现,在全部的123例中,位于话轮开端的有42例,居于话轮中间的有78例,附在话轮末尾的仅有3例,见表1:

表1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在话轮中出现的位置、次数及百分比

以上三种使用模式中,“我跟你说”是以位于话轮中间的情况居多,其次是位于话轮开端的情况,位于话轮末尾的最少。虽然并未发现“我跟你说”的句法位置与语用功能之间的联系,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还是以它在话轮中的位置为依据加以考察。

三.话语标记“我跟你说”的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出现在对话中,其核心功能是引起听话人对它所引进话语的注意,具有强调意味。

(一)“我跟你说”用于话轮开端

1.提出重要信息,强调性告知

当说话人预测自己要说的情况听话人不知道或未重视,常常会用“我跟你说”提示、提醒听话人注意。这里所要表达的信息,实际上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重要的信息,如:

(8)蒋寒很为难,小声说:“青青,我跟你说,你现在很危险。”

(9)郭燕:我跟你说,外边的门还没有锁上呢。这儿随时都有人进来打劫的呀。

这里的“我跟你说”可以去掉,不影响句子的语义表达,但是,加上“我跟你说”这个话语标记后,说话人意在提醒听话人,后面的信息是听话人不能轻视的信息。

“我跟你说”引导的说明性话语既可以是某种特定事实,也可以是事实的原因、理由,对自己情况的说明、解释。

(10)我说:“你不是不让我赔吗?”他说:“柳家旺,柳家旺,我跟你说吧,四块这是少的,你打的肯定不止四块,我就让你赔四块就完了。”

(11)大李∶我跟你说呀。我可不是挑拔你们离婚。这话咱可说前头。

例(10)中,“我跟你说”引出的话语是用来说明“赔偿四块钱”的理由,而例(11)则是说话人针对对方存在误解或可能存在误解时,加以明示性纠正。

2.提出自己观点,表态性告知

有时,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引出的是说话人对特定事实的态度、评议、判断,代表说话人的主观观点。如:

(12)看到雨杭并没有“消失”,就暗暗的松了口气:“我跟你说,奶奶不会再要你入赘了,这件事过去了,你快跟我回家吧!”

(13)她把孙子叫到身边,当着儿子媳妇的面,和颜悦色的劝告:“我跟你说,袁乐梅那档子事儿不成就算啦,也没什么大不了嘛……”

3.提出建议要求,告诫性告知

有时,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引出的是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建议要求。如:

(14)“我跟你说,爸,”儿子一副商量的口吻,“今儿等于过节,外面肯定热闹,灯也会开了,马路上又有花儿,备不住花丛里还有走马灯电动狗熊什么的,我给您把照相机装上卷儿,您出去照两张,溜达溜达……”

(15)母亲在北京看病,儿子在西安上学,母子通电话时,儿子哭了,母亲说:“我跟你说,妈好着呢!你别哭……我跟你说,你别想妈。”

例(14)“我跟你说”后面先说明理由再提出建议,例(15)“我跟你说”后面是先说明理由再提出要求。有时,“我跟你说”引入的话语语气强烈,这是说话人对受话人的警告,程度严重时就是威胁。如:

(16)“我跟你说,明白点!”老人突然大声地喊:“不要眼里没有老人……左邻右舍都知道……”

4.发出指令要求,命令性告知

有时,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后面引进的内容是说话人对听话人发出的指示、吩咐或命令。如:

(17)诶,我跟你说啊,你赶紧给我设计一套布景儿。

(18)我跟你说:再走近些。

(19)诶,我跟你说呀,麻烦您呢,再给我办一次演出证儿。

以上三例中,“我跟你说”后引出的都是祈使句,表示说话人希望听话人按照指令、命令行事,只有表述明确才能引起听话人的注意,才能保证指令得到正确执行。因此,说话人用“我跟你说”这一话语标记引进指令性话语以引起听话人的重视。

(二)“我跟你说”用于话轮中间

位于话轮中间的“我跟你说”最为多见,它位于话轮的不同小句之间,既可以承接前面的话语而来,又能引导后面的话语信息。因此它不仅具有位于话轮开端“我跟你说”的以上四种功能作用,同时它还用于说话人意识到自己前面的话语信息量不足,需要加以补充说明,这类属于重申性告知。如:

(20)“他不在,我跟你说他昨晚出去了没回来。”

(21)“高寒如果真变心了,我是不要活的!我跟你说,我宁可死掉,也不能失去高寒!我讲真话!”

有时,“我跟你说”后面引进的内容在前面出现过,这时的“我跟你说”是对这一信息加以重申和强调。如:

(22)“……喔,福尔摩斯先生,你一定救救他,一定救救他!我跟你说,你一定救救他!”公爵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他面孔痉挛起来,在屋内踱来踱去……

话轮中间的“我跟你说”经常标志着说话人在谈话中意识到听说双方原有信息的一致性可能会向不一致的方向转化。如:

(23)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家里还有个未婚妻!我跟你说,你对青青,是兄妹之情化为男女之情,我对青青,是男女之情化为兄妹之情!今后我就当青青是我妹你要有一丁点儿对不起她,我和你没完没了!

(三)“我跟你说”附在话轮末尾

话轮末尾追加的“我跟你说”一般指向前面的话语信息。当说话人说出一段话时,最关注的是听话人能否真正理解和领会他的观点意图,为了确保听话人足够重视自己的话语信息,说话人可以在句末添加“我跟你说”来提示提醒听话人注意。如:

(24)起明∶你见过我女儿吗?你最好是见见我女儿。我跟你说……

上例中,“我跟你说”用于祈使性语句后是说话人用来提示听话人:尽管你我的认识有所不同,但你要重视我提出的主张。

“我跟你说”用于感叹句后面时,则是使感叹的内容毋庸置疑。这一作用与居于话轮开端的“强调性告知”是相通的。如:

(25)等啊等啊,我都快神经病了!我跟你说。

(26)我真服了你这片嘴了!我跟你说。

以上我们根据话语标记“我跟你说”的分布位置和后续句的内容将其分成了五种使用类型――强调、告诫、命令、表态、重申,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人的语气强弱有别,但不管在何种类型中,“我跟你说”所起的作用都是强调和吸引受话人的注意。

四.话语标记“我跟你说”的变体形式

董秀芳(2007)指出,话语标记经常存在变体形式[1],“我跟你说”也有一些功能类似的变体形式,如“(你)听我跟你说”,“我跟你说”及其变体形式的后面可以出现语气词,如:“啊、呀、吧”等。例如:

(27)你不懂,为什么要脸红?我跟你说啊,对付男人,一步也放松不得……

(28)来来来。不是那意思。听我跟你说啊。你除了会做这个,刚才你说的这个,还会,会点儿别的吗?

“我跟你说”的变体形式与“我跟你说”基本相同,但“你听我跟你说”的语气较委婉,一般不用于指示或警告。

当听话人不止一个时,“我跟你说”及其变体形式中的“你”可以换成“你们”。如:

(29)“也许,‘弄丢’不算是个精确的说法,”矮人嘀咕着。“我跟你们说,在我们离开岛上的前一晚,我又赌了一次骰子……”

如果说话人要表示对听话人的尊重,“我跟你说”及其变体形式中的“你”也可以换成“您”,如:

(30)姨妈。你别哭了。别哭。别哭。我跟您说,有些事您得想开点。

有时,“我跟你说”及其变体形式中的“我”可以不出现。如:

(31)孙大总统(孙中山)都讲道理,你只是个小小的族长就不讲道理啦?跟你说,无理寸步难行!

“我跟你说”中“跟”的前面可以出现副词“还”或“可”,“还”表示后面的信息具有进一步追加的性质,但有时只是为了加强语气;“可”的出现也是为了加强语气,“我可跟你说”主要用于对听话人提出警告。如:

(32)小刘你不必说话给我听,我不吃这个。我还跟你说,你这‘婚’就是‘破’了,也全是你的事,赖不着别人。

(33)“小航,别胡闹啊!我可跟你说,简佳可不是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到时候你想分手就分手,你无所谓,可她不能再受到伤害!”

与众多变体形式相比,“我跟你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其规约化程度也是最高的,语义也最为丰富,有一些变体形式的“我跟你说”,只能用于郑重告知,不能用于指令、警告、提醒等功能。

五.从历时演变看“我跟你说”话语功能的形成

短语“我跟你说”出现时间并不早,大约产生于清代,用例也不多。如:

(34)阳伯踌躇了半天,忽然站起来,正对着郭掌柜,兜头唱了一个大喏道:“兄弟才短,实在想不出法子来。兄弟第一秒法,只有‘一总费心’四个字儿,还求你给我想法儿吧!”郭掌柜还礼不迭道:“你别这么猴急。你且坐下,我跟你说。”(清.曾朴《孽海花》)

上例中的短语“我跟你说”虽然是单独使用,却有实在意义,只不过所要说的对象因下文而省略了,其完整形式是“我跟你说个法子”。

作为话语标记的“我跟你说”在清代时期开始萌发,民国时期的用例也极少。如:

(35)老道吓得魂飞魄散,说:“仙姑不要生气,你听小道,我天胆也不敢拘你老人家。只因周宅请我来给工资治病,把仙姑请来。我跟你说,哈哈哈。仙姑,必是在深山幽谷之中修炼……”(清・佚名《济公全传》)

(36)“兄弟!咱们哥儿俩一见如故。我帮着你偷马怎么样?”“那我谢谢!我还没领教兄台您……”“我跟你说,你知道城里头钦差大人驻马了?”“听说了!奉旨的钦差年大人奔四川,开仓放赈。”(清・常杰淼《雍正剑侠图》)

不难发现,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实际上来源于表实在意义的完整小句“我跟你说X”。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我跟你说X”通常与后面的话语处于同一话轮内,而“X”与其后代表具体话语内容的语句形成同指关系,在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下,说话人完全可以直奔主题,直接讲那个事、说那句话,于是“X”成为羡余成分从原格式中脱落,使得原格式词汇化为不含宾语的“我跟你说”固定形式。这种结构上的冗余性使得“我跟你说”有了进一步虚化的可能。

“我跟你说”在虚化为话语标记的过程中,语言表达的“互动主观性”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谓“互动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注[2]。在脱落宾语的“我跟你说”中,当介词“跟”引进言谈者“我/你”时,言谈主语“我”与核心动词“说”结合的“我说”很容易呈现出从动作义向情态义的主观化倾向,而插入的介宾成分“跟你”突显了听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地位的非对等性,在主观化及互动主观化的作用下,说话人凭借这种非对等关系中的优势地位,以强调的手段,引导听话人重视并接受说话人的认知、主张。于是,作为典型话语标记的“我跟你说”正式形成。

“我跟你说”是现代汉语口语中表强调作用的话语标记,它是从一个意义实在的完整小句虚化而来,其演变的主要机制和动因是词汇化和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这反映出话语标记是反复运用的话语成分规约的结果。作为汉语口语话语标记的一例,“我跟你说”反映出话语标记的共有特征,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2]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

跟我出发篇2

【关键词】高跟鞋 文化内涵 历史变迁 发展启示

高跟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其存在远远超越了实用意义(图1至图7)。高跟鞋的发展变迁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尤其20世纪是现代女性高跟鞋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时期。

一、 西方20世纪高跟鞋发展的文化内涵

20世纪初是社会动荡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战争阴影的消退,人们开始放松自己。女性的裙子由战前的长至脚踝发展为短至膝盖,这时出现了后底窄小拖鞋跟,设计师把的凉鞋与高跟鞋结合起来,晚宴高跟凉鞋成了20世纪道德解放潮流的一种诠释。 高跟、细长和优雅的线条是这一时期高跟鞋的重要特征。

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一时期成为高跟鞋发展的重要时期。战争期间,人们不再注重穿着,高跟鞋的设计无足重轻,而鞋跟高而重的厚底橡胶鞋成为那一时期的高跟鞋代表。战争结束后,经济的复苏促动了时尚的巨大发展,钢钉技术改革了高跟鞋。战后初期,女性化被强调,社会鼓励女性回归家庭,女性极度需要一种方式来展示女性的性感美, 从而得到男性的青睐。这时,匕首跟、尖头、极细极高成为高跟鞋的主流,为时尚女性所推崇,极大地显示了女性的性感美。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曾经说过:“我不知道谁最先发明了高跟鞋,但是所有女人都应该感谢它,高跟鞋对我的事业有极大的帮助。 ”

细高跟的匕首鞋作为时尚女性必备高跟鞋的统治地位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了挑战。青年运动迎来了可爱风时尚,以短裙和低跟鞋为代表。迅速发展的妇女解放运动使妇女渴望平等权利,象征了压迫的高跟鞋被女性摒弃,因为它强化了关于女性的性别传统观念。无跟的芭蕾舞鞋、 方跟鞋和圆头鞋成为当时的时尚。

20世纪70年代涌现的无束缚的迪斯高文化再一次把时尚与性感结合起来。鞋跟越来越高,同时,高跟鞋重新回到男人时尚中,很多摇滚男明星在舞台上穿着极高的厚底鞋,梳着长发,以此表现出放荡不羁的时尚形象。而到了20世纪末期的八九十年代,女权主义的再次冲击下,更多女性开始在职场上与男性竞争。女性开始穿中性的服饰。这时候的高跟鞋折射出一种意识,即职业女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性感上都是激进的,甚至是控制性的。坡跟鞋一度流行,但最终被漏斗形塔状细高跟鞋所替代。

二、中国20世纪高跟鞋发展的文化内涵

中国是个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国家。辛亥革命后,裹脚制度废除,西方高跟鞋传入我国。我国开始了现代高跟鞋的历史。到了20世纪30年代,高跟鞋逐渐在上海兴起,以张爱玲为代表的上海洋派风情开始流传。高跟鞋与开叉旗袍相得益彰,掀起了中国现代的时尚美。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女性们产生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观念。这阻碍了高跟鞋的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年轻一代将叛逆性格和标新立异当作时尚,一部分具有叛逆精神的女孩为了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西方性解放的思潮理念下选择穿着这一对男性具有巨大诱惑力的经典高跟鞋。那时的中国,高跟鞋似乎被赋予了一种“邪恶的魅力”,象征着过分性感,以至于让大多数女性敬而远之。进入多元化的90年代后,中国高跟鞋的发展与西方并驾齐驱,中西方的高跟鞋在现代设计上逐渐融合。

三、高跟鞋文化内涵的启示

高跟鞋本身是一种文化,有着自己的语言。其作为女人外在穿着的选择,体现着女人的内涵、品位、追求和对生活的理解。纵观西方高跟鞋发展史,其变迁无不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变迁。我国现代高跟鞋设计几乎是对西方设计的全盘接受。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叛逆”大潮后,中国女性对高跟鞋的追求也逐渐归于理性,在高跟鞋的选择上也越来越趋于中国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上追求平和舒适的生活方式,于是与高跟鞋相结合的运动鞋和休闲鞋的设计成为了中国现代女性的时尚,从盲目跟随西方,追求性感美变为追求舒适感,而部分仍偏爱鞋高度的女性则选择了厚底鞋,即松糕鞋,而且底越加越厚,越加越高。现今,高跟鞋已变为职业女性在正式场合穿的职业鞋。

由此可见,高跟鞋诉说了文化的发展变迁,同时也大大的受文化发展的影响。我国的高跟鞋设计如何突破西方的框架,必须从中国特有的文化中寻求答案。中国在以孔孟之道为文化内核的思想指导下,对鞋的文化追求也力求稳重、平静,有助于形成安宁、融洽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文化的变革,高跟鞋产品作为释放载体会被人们短期内追为时尚。中国传统的纹饰图案造型体现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正如民族元素在2014北京APEC领导人服装中的成功运用一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高跟鞋设计中的运用也必将使中国高跟鞋文化领先于世界。

(注:本文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项目编号: JD2014-06 )

参考文献:

[1]李运河,王璐棍.西方鞋履文化历史变迁,皮革科学与工程,2008(4).

[2]姜舒文.鞋的型态文化论[J].装饰,1998(2).

[3]兰菲,高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周飞跃.鞋的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跟我出发篇3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跟风的内涵诠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跟风是指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在不经过分析、思考,缺少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的情况下,直接跟随或模仿重复他人作答的一种学习行为。所反映的是学生们分析判断等学习能力和主观意识的缺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有调查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跟风现象,且这种现象一直存在并持续发展着,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1.跟风的特点。跟风有着鲜明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分析跟风。①依赖性。跟风者放弃自己的分析思考,没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变得越来越懒惰,只能依附于他人,即便有时所跟的对象是错误的也不例外。②同一性。由于跟风者不切实际,盲目趋同、模仿他人,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致使跟风的最终结局是同他人保持一致。③选择性。学生对于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明了,因此他们虽然盲目的趋同、模仿他人,但他们跟风的对象多为学习能力较强,学业水平较高的那些。

2.跟风的分类。根据跟风学生的不同情形,我们可以把跟风分为两类,即完全型跟风和不完全型跟风。①完全型跟风。跟风的学生对问题完全不进行分析思考,从不进行判断,毫无见解。②不完全型跟风。跟风的学生对问题能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思考,能尽力去判断,但最终形成不了正确完整的见解,不能正确分辨。

3.跟风的背后。不管是何种情形的跟风,都是自己不主动回答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不想,或是不能回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问题设计不合理,以“满堂问”推进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不适应或讨厌问题;师生关系达成度不高,学生与教师背道而驰;由于遭遇挫折,体验了失败,致使学习信心缺失,底气不足,形成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感等等都是诱发学生跟风的因素。当然,这些只是客观的原因。从主观来讲,跟风的心理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早期就已存在依赖心理。加之中国的子女养育观念,独生子女等的现状,更加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于是其在生活和学习中过于依靠他人,迷信权威,跟风就自然发生了。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跟风的价值追寻

任何事物的存在总有其两面性,如三峡大坝,能拦洪蓄水,运用不好也能对下游造成安全隐患。教学中任何一种教育现象,不管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仔细分析,其都具有正反两面性,如何看待跟风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1.跟风,小学数学教学的绊脚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跟风因其趋同的特点,从众的心理,直接阻碍了师生的教与学。①影响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正确判断,影响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实施。②影响学生知识、技能形成与掌握,阻碍学生思维发展。③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制约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跟风,小学数学教学的推进剂。抓住跟风的本质,反其道而观之,详加分析,结合我们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法的选择上,我们又不难发现,其又有着有利的一面。①便于学生从同行者的角度理解、接受并掌握知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②便于小组合作、讨论、互助学习等形式的开展和实施。③便于形成并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习。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跟风的应对策略

人类的实践过程,就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跟风,既不能充分肯定,进行“次生跟风”;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剔除学生跟风的紧箍咒,还学生一个自由身

如果只简单地限制跟风,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跟风行为依旧会复发。面对跟风我们要从根本上加以矫正,消除跟风的环境。

1.有效设计提问,让跟风在主体处止步。新理念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又是学生跟风的主体,如果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学生单方面应付,就会造成课堂中的“跟风”。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我们应在提问这个主体上下功夫。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将知识点分解为若干细小问题,将整体知识掰碎揉烂,以此来推进教学。提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哪些是学生发展所需?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需?我们知道,按照问题中的思维深度可以把问题分为以下四类:记忆性问题,通过回忆相关知识就可以回答;理解性问题,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或说明事物与事物关系;应用性问题,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此四类问题在教学中的设计,要统筹兼顾,结构合理。围绕知识点、学生、教学过程等特点,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文章。同时,注意思维跨度,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从而能帮助学生走进知识,开发潜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摆脱跟风。

同时,提问还要有法,注意提问的时机、方式方法,决不能自顾不暇,不顾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行为。

2.消除跟风的生存心理,让学生唤起自我,重塑自信。失败、挫折所带来的习得性无助感是学生跟风的生存心理,一位伟大的哲人曾经这样说:“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可见自信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对跟风的学生就更为重要。自信,是一切成功的结实后盾,培养跟风学生的自信,能够使他们充分认识、提高自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把握教育的契机,找到一些违规行为背后的原因,关心和尊重学生,用恰当的教育情感,教育机智和教育理智选择具体的行为方式,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自信自强的种子。

为此,我们要做到:首先,勇敢面对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逃避,更不消极对待。要冷静分析现状,认真反省自己。其次,要确定适度的目标,使其体验成功的愉悦。再次,及时评价,注重跟进指导,逐步树立其独立意识及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同时,注意寓教于乐,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那么他慢慢会对自己充满信心的。

3.为学生塑造一个师与生的“百草园”,创造学生独立的条件。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安全的保证,是教学的前提基础。心理学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其学习体验也将得到很好的增强。因此,我们还要俯下身子,打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二)将跟风进行到底,在跟风中获得新生

跟风并不一无是处,跟风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存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跟风,更重要的是要沿着跟风的轨迹,寻找其内在规律,正确驾驭跟风,使其服务课堂教学,为我所用。

1.涅――将跟风引向死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是消极被动的受知者,而应是一个自觉积极主动的知知者,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何才能巧妙地使这些学生改变现状,由受知到知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自觉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于是我抓住跟风学生的心理,将计就计,既然你想跟,不妨让你跟到底。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及运用》时,学生已探索出了乘法分配律,由于跟风的学生一直处于跟风状态,他们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及运用,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者说他们只是知晓了分配律,但对于如何运用却不明了,依旧在跟,于是我这样做: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前面学生解答68×15+32×15的过程,然后出示一道与前题模式一致的一题73×25+27×25,要求学生照着前面的样子来解答,跟风学生反复观察前面学生解答的过程,慢慢地正确进行了解答。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写两道与我们做的这两题一样的题目,并进行解答。他们照着前面的样子,很快写出题目,解答完毕,效果很好,模式和前面的也是完全一致,都是a×c+b×c式。

这样,我让他们机械效颦前面学生,使他们在一种迷迷糊糊的情形下,将数学的思维方式、解题方法“效”进了头脑中。

2.蛹化蝶――在模仿中获得新生。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类的自然倾向,是人的本能之一。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塔尔德在他的著作《模仿律》中更是认为模仿是社会进步的根源,是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本原则,对于人类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事实证明,生活中人们通过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来掌握某种技能,获得某些知识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更是如此,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独立的发现和创造掌握数学技能形成数学思维,也是很难实现的。新课改以来,我们全力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建构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但通过教师必要的讲解,引导学生模仿理解,并进一步进行训练强化等直接的教学方法仍旧是实现教学目的有效方式,“模仿+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解决学生跟风问题上就显示其特有的优势。有句话说的很好,“数学思维是从模仿开始的”,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指出:通过模仿能使原有的行为巩固或改变,使原来潜伏的行为表现出现,出现新的行为动作。模仿让学生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实现从有形的数学知识到无形的数学思维的转化。但我们的模仿不能为模仿而模仿,绝不能机械的模仿,要避免模仿所给学生带来的思维定势,要在模仿的大树上嫁接探究的嫩芽。因此,我们要在让学生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更生――向数学的更深处漫溯。《课标》如是说:“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要给学生一支长篙,让他们由“跟风”到“跟自己”,向数学的更深处漫溯,揭示数学,让学生明白、感悟数学,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创新精神。

在《分配律》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这样进行拓展:

师:我们已经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了,但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它还有好多其它形式,如48×99+48、124×36+37×36+39×36、356×58-56×58。仔细观察,看看这几题与前面我们学习的有什么异同点?(学生们先是观察,然后开始小声嘀咕、讨论,慢慢地有同学开始发表意见)

生1:第一题与前面我们做过的题目不同在于加号后面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乘式,如果是一个乘式就行了。

师:哦!那可不可以让他变成一个乘式呢?

生1(马上反应过来,补充道):可以把后面的变成48×1,这样正好99+1等于100。

师:很聪明。那后面两题呢

生2:第二题可以变成两个乘法分配律,先把前面两个乘式计算,得到一个乘式,再同第三个乘式合起来又变成一个乘法分配律。(学生想的太好了)

生2(犹豫着):其实,这题我觉得可以把124、37和39先直接加起来,然后再同36相乘。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这题是表示124个36加37个36再加39个36,也就是124+37+39个36。

师:同学们,他说的对吗?(学生齐答对)是啊,他说的对极了。按照他的道理其它的题目也能这样说说吗?

接下来学生又把第一题和第三题说透彻,此处我紧扣主题展开教学,适度拓展,引导学生思索、探究。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深加工。至此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已经彻底被他们搞懂、弄清、钻透了。

跟我出发篇4

观点支持:

谢佩伦策划机构品牌导师

谢佩伦

中国天创营销管理策划中心首席顾问

杨健

杭州尚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尚阳

食品行业不乏采用跟进战略的品牌。两大食品巨头娃哈哈和达利都是跟进战略的大师。近两年中,盼盼、和其正等品牌的跟进非常引人注目。无怪乎就是其高调的推广方式和誓死一搏式的投入。跟进品牌无怪乎两种结局:一种是后发先至,徒弟成了师傅;一种是湮没在滚滚洪流中,人过无声。

2008年,和其正的品牌战略发生了很明显的改变。改变后的和其正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更实惠”,也“更大气”了。跟进战略的成败其实关键在于节奏的把控问题。就像跳舞,节奏把握的好,就可以独步舞林;节奏把握的不好,就功败垂成。

和其正的跟进与转型

饮料行业的巨大消费基础使达利早就觊觎已久。按照达利一贯的思路,总是选择有巨大发展潜力但仍有可为空间的品类进入。而凉茶正好符合这些条件,而且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

在诉求“怕上火”的王老吉成功后,达利的和其正高调出现在凉茶领域,品牌诉求“清火气,养元气”,产品包装、颜色也与王老吉极尽相似,完全是一个跟进者的姿态。尽管在后来,达利极力否认自己的品牌定位是模仿王老吉,但是几乎如出一辙的定位怎么也不能说服消费者:和其正比王老吉更好。和其正的相仿定位影响到了市场表现。2007年,达利对外公布和其正的年销售额超过了7亿元。但实际销售情况不如预期理想。

2008年,和其正进行了品牌战略转型,从以前的“清火气,养元气”改为“瓶装更大气”和“瓶装更尽兴”。包装从以前的罐装改为瓶装,瓶装又分大瓶装和小瓶装。颜色仍以红色为主色。这说明和其正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跟进战略,不断调整自己的跟进战略。换一种说法,以前的跟进太过于粗浅,不能够使自己的品牌对销量形成促进。

改变包装和定位后,和其正的目标更清晰、更明确,那就是开发大众消费和家庭消费,所以才有了“瓶装更实惠”和“瓶装更尽兴”。在餐饮场所,比王老吉更便宜、更实惠;针对家庭消费,和其正携带方便不浪费。

在区域开发上,和其正避开王老吉的强势市场,重点加大对王老吉弱势市场的进攻,目前已在山东、湖北、四川等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北方市场可以说是和其正的重点市场,虽然消费基础薄弱,但是仍有可为空间。

不光是和其正,达利的其他两个饮料产品定位也有所转变。优先乳从以前的“我是女生我优先”变为“营养吸收双优先”;蜂蜜绿茶变成了青梅绿茶,传播口号也从“达利园蜂蜜绿茶,顺其自然好上加好”变成“绿茶配青梅,天生是一对”。

转型是出于战略考虑

谢佩伦:做为和其正凉茶幕后的品牌策划顾问及“和其正”品牌的命名者,我想说:和其正绝非简单的跟风。事实上,在跟进战略这个问题上,和其正遭受了很多误解,认为他是跟风,是在帮王老吉做广告。

和其正首先推出“清火气、养元气”,其重点是出于中医的平衡、调和的原理,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和嘛。和其正的“清火气”与王老吉“怕上火”相同相和,这是秉承凉茶品类的共同特性与优势,但和其正的“养元气”与王老吉“不同”,这正是和其正不同凡响和超拔精妙之处。所以我们还有一句就是“中国凉茶和其正”,这是一个大的定位。我们要的不是广东的凉茶,而是中式的、更适合中国人的凉茶。这个占位显然更大气,抢占了一个制高点。品牌代言人选用陈道明,看中的就是陈道明“善养浩然之气”,要的就是那种清明内敛的气场与力道,那种气定神闲、不浮不躁的超稳定力,那种“内圣外王”的底蕴和信任感,那种“高度决定广度”的主流影响力和感召力。

但是,因为提到了“火”,而王老吉又成功在前,使得大家都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了这个字上面,而忽略了和其正的其他要素。因此我们对和其正进行了重新定位,推出了瓶装产品,商业战略也做了调整。跟进策略从一开始的快速紧跟变成了另辟蹊径。前期的紧跟策略帮助和其正打开了影响,为改变策略打下了基础。

应该说,达利主动来反省自己的战略上的失误,并及时做出调整,这一点很好。自己有痛创,就要不断去创新。达利明白完全的跟随是不行的,要保持自己的DNA才能成功。

改变是为了让自己更大气

谢佩伦:在跟进中,品牌要更加贴近目标消费群,找到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主张,就需要不断更新价值,就像可口可乐,总是在变换主题。和其正改为瓶装也是如此,改变就是为了更贴近目标消费市场,走出自己的路子,在接近中体现出品牌的个性特征。换句话说,改变是为了彰显个性化的气质,从而让自己更大气。

和其正推瓶装是有其战略考虑在里面的。瓶装的性价比要比罐装高。罐装在饮用上不方便、不实惠,而PET装相对来说则更适合现代人的消费需求。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做瓶装主要是处于战略要求,考虑二三级市场的购买因素。针对二三级市场,瓶装降低了成本,零售价也能降下来,但产品与王老吉一样,这样性价比就高了。因此,和其正推瓶装产品是根据目标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做的。这样的产品更适合把凉茶导入二三级市场,而且传达给消费者的是“我们的凉茶更大气”这样的品牌价值。

所以,我说,品类可以跟进,但价值不能跟进。因为每个品牌的价值市场不一样。王老吉的价值市场在一线城市,而和其正的价值市场在二三级市场。

瓶装如果被跟进,和其正就要再次改变定位。我们都明白,瓶装也是一个过渡性的、相对性的定位,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的定位。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有几十个价值主题,永远不停地更新定位。王老吉也是在做了两次定位后第三次才锁定“怕上火”。品牌定位要时刻关注最主流的目标人群,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任何品牌都不是一个价值定位走到底的。一个伟人,也是从不断的小胜利累积,从而达到大境界。

和其正前期启示:对跟进战略的误读是盲目跟随

杨健:尽管和其正并不想按照王老吉的路子走。但是,从市场的表现看,前期跟进王老吉时,很明显,完全是跟着王老吉的路子在走,比如产品定位、包装、投放广告、终端操作等等。都是一些很初级的营销战略。但是在操作一段时间后,事实证明,仅仅是表象上的跟随是不行的。

从和其正的品牌表现来看,其在初推凉茶时,对市场并不清楚,只是在盲目跟进,对王老吉是怎么做成功的不了解,同时也没有站在品类发展的高度来策划产品的上市策略,在市场上受阻是必然的。饮料和休闲食品不一样。如果你对领导品牌不够了解,市场分析不透、不深,同时资源再不够充分的话,很难只凭一个想法就成功。

这就是食品企业对跟进战略的误读。很多食品企业认为跟进战略就是跟随,就是领导品牌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跟着他就会成功,企业大多只是想懵一下试试。这种盲目的跟随必将导致品牌在投入很大资源的情况下收效甚微。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资源可以调动,那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尚阳:和其正前期的定位有些问题。一是系统的战略没有完成。从各方面来看,和其正整个策划案还没有系统的思考。二是品牌传播不够完整。“清火气、养元气”是非常有内涵的,但是给消费者的感觉跟王老吉没什么两样。即使做老二也要做个性化的老二,而不是模仿的老二。完全模仿只能成为老大的“儿子”,只有有了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诉求,有差异,才能成为老大的“兄弟”。三是营销的有效性需要反思。和其正采取高举高打的战略,广告、市场投入很大,但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这个问题还需要反思一下。

跟进战略的核心在于找到自己的价值

谢佩伦:我是主张品类跟进的。但是请注意,我说的是品类跟进,食品品牌切不可把自己的定位也跟进,品牌的核心价值主张不能跟进,这是品牌所特有的DNA。这是不能跟进的。比如今麦郎弹面的DNA就是“弹”,如果没有这个“弹”,今麦郎就没有自己的定位,更不可能在众多跟随者中脱颖而出。

跟进过程中,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独有的“魂”,找到自己的根基。自己的价值定位要足以分割一个市场,既要有差异性,又要有跟进性。同样做绿茶,如果做蜂蜜绿茶,肯定做不过康师傅,但加入青梅就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青梅生津止渴,酸酸的,口味很多人都喜欢,青梅就是达利园自己的核心价值。

杨健:跟进战略没有错,关键是跟进模式操作。企业不一样,操作模式也不一样,这个模式适合这个企业,但用在别的企业上就不一定能成功。一个企业的成功可能有很多的因素在里面,比如领导者的思路、政府支持、后续资金等等,如果只看到他广告打的有多火、终端做的有多细,这些浅层面的东西,简单跟随,很难成功。

再来说说和其正改瓶装。在没有品牌基础和独立的营销模式的情况下,单纯的瓶型改变难以打动消费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凉茶市场还不成熟,消费者喝凉茶大多是跟风,还没有形成一种生活方式。这时,别的企业切入时机还不成熟,毕竟会经过一个很长的成长周期。没有营销模式的创新很难成功。

跟进策略没有常规可循

谢佩伦:对于跟进战略的时机选择,我想这没有一个常规可循。食品企业要敏感注意市场,顺时而动。基本的原则要明白,在品类还处于小众市场时,不要跟进;当这个品类已经有了大品牌在前面做,并取得了成绩,但还没第二品牌时,可以跟进。

尚阳:要研究跟进战略,首先要明白:不是所有的跟进都成功。一个产品的成功是因为其成功满足了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通过反复探索,这些需求成长为显需求。当需求显性化以后,我再采用跟进战略,开发新产品,共同做大这个品类。这是符合产品发展规律的。

跟进的具体策略分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局部区域跟进。就像“石头、剪刀、布”。基本市场就是那个“布”,新进入的品牌就是“剪刀”,防守品牌就是“石头”。在各种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剪刀”可以剪开“布”,但是碰到“石头”就不行了,剪不动了。企业局部区域市场跟进不成功的原因无怪乎两点:一、遇到了“石头”;二、区域没有选择好。产品在进入导入市场前,定位更准,营销更到位,能占领这个区域市场。这是从“点”上切入的策略。

第二个层面是从“面”上切入的策略。就是企业也可以树立全国性品牌的概念,拉全局。但是避开与竞争对手的正面竞争,寻找差异化诉求。和其正采用的是从“面”上切入的策略,树立全国性品牌概念,拉全局。它需要做的就是避开与竞争对手的正面竞争,寻找差异化诉求,形成自己与其他品牌的区隔。

第三个层面就是认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在跟进前要想清楚:你是要做行业的老二还是老三?其实凉茶这个行业还是有可为的。王老吉已经拉开了这个市场,把消费需求拉了起来,在行业中占据了一个制高点,对其他品牌形成了压力。但是要做凉茶行业的老二也并不难。要找到差异化定位,找准主要开发区域,明确市场定位,很容易做起来。

当然,这三个层面只是一个角度问题,具体的策略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照搬别人的策略而成功。市场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就能成功。

同行借鉴:跟进首先要抛开老大的影子

谢佩伦:比如,达利的优先乳,诉求的“我是女生我优先”,他的价值锁定的是“女生”,实际上他切分的是营养快线的市场份额。营养快线是一个女生喝的乳饮料,优先乳同样也是切入的这个市场。因此,做品牌定位时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的价值市场在哪里,针对的是什么样的市场,什么样的消费者,考虑清楚我是谁,我为谁而生。

再比如,可比克做薯片时,已有几个巨头在那里,所以他的定位与一线市场完全错开,从二三线城市入手,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以周边市场影响一线市场、带动一线市场,在跟进的同时主导市场。

盼盼从小面包的跟进品牌变成主导品牌,在没有其他品牌具有决定性优势的时候一直在诉求他是最好的。清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传播力度再大一些,广告更强一些,很容易就从“黑马”变成“白马”。

在区域开发方面,和其正作为一个跟进者,因为有行业老大在前面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一上来就强碰强是不行的,要做到市场细分,要告诉消费者你的价值与别人不一样。其实和其正在福建的喜宴市场也是很强的。和其正的市场开发策略就是避强攻弱,“瓶装更尽兴”其实潜台词就是告诉消费者“我更实惠”。这样更容易讨得目标消费群的欢心,从而实现从“黑马”到“白马”的转变。

尚阳:娃哈哈可以称作是食品行业跟进战略的完美演绎者。其在跟进成熟品类时,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从而找到适合自己成功的路子。当年推出非常可乐、茶饮料是如此,近年推出营养快线、爽歪歪等亦是如此。

非常可乐:跟进首先要抛掉老大的影子。当年,可口可乐水淹七军后,中国人就开始思考做自己的可乐,并有了一些尝试。但大多失败而归。十年后,娃哈哈提出做可乐。经销商们建议,如果有一个便宜一点的可乐,避开两乐盘踞的城市市场,渠道下沉,必然能够取得一席之地。非常可乐出来后,第一年销售不太好。第二年做了些改变,一是改变了商标设计,更流畅、更洋气;二是添加了民族情节元素,在包装设计上做了创新,广告语改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在营销上,非常可乐也抛掉以前学习两乐的路子,开始走自己的路。一是爱国事件营销。二是利用春节做好节日营销。这样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跟我出发篇5

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以下简称为跟踪审计),是指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主要包括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部署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跟踪审计的需求。2015年5月,审计署印发《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施意见(试行)》规范跟踪审计,建立健全跟踪审计的长效机制,为提升跟踪审计质量提供了制度化保障。

但上述文件均属于一个总领性质,跟踪审计的政策规范依然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跟踪审计的规范化可以参考美国政府的绩效审计。

二、美国绩效审计发展历程

美国政府绩效管理发展历程:1993年《戈尔报告》提出解决美国政府的绩效不佳的问题主的出路在于必须摆脱那种驱使人只对规划负责的旧体制,创立一种激励人对结果负责的新体制。同年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全面规定了实施政府绩效管理的目的、内容及其实施进程,并着重鼓励行政管理中的放权与减少程序控制。

美国绩效审计的发展:美国国家审计署的工作也紧密服务于美国政府绩效改革,审计项目中绩效审计的比例越来越大,财务审计只占到工作量的10%左右,并于2004年7月由总会计办公室(Gener Accounting Office)正式改名为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Goverment Acountability Office)。新名称更明确地表明,其首要任务是提高联邦政府的绩效。

三、为什么我国开展跟踪审计可以借鉴美国的绩效审计

(一)绩效审计,即performance auditing,performance包含“履行,执行”的意思,实际上美国的绩效审计里面,有着非常多“履行;执行”方面的内容,GAO对大量军事项目的绩效审计,披露LCS,F-35等重大军事项目的最新进展及存在问题,实际上就是美国版的政策贯彻跟踪审计。跟踪审计从字面来说也是属于“履行;执行”,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主要体现为效率,结果体现为效果,过程和结果比较体现为经济,综合而言,跟踪审计就是一种典型的全面绩效审计。

(二)回顾美国绩效审计的发展,除了审计环境的规范,更主要是政府关注绩效,推动政府绩效再造,而需要审计提供保障。近年来,随着中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合规性问题大幅减少,审计迎来了新常态,正好为推行绩效审计提供条件。本届政府非常重视政府的绩效,这是《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出台的背景,也是该文强调跟踪审计,强调把绩效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的大背景。

(三)美国绩效审计是为美国政府绩效管理服务。美国政府绩效管理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与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各种条件也非常相似,如财政压力是政府改革的最直接动机,私竞争使政府绩效管理尤为迫切等……总理推动的政府改革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是中国版的政府绩效管理,同样需要跟踪审计作为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来护航保驾。

(三)公众期望剧增敦促政府更加关心绩效。随着二战后国家福利主义的兴起,美国民众逐渐普遍认识到政府活动对个人福利的巨大影响,对政府的期望也变得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公众的公民意识、纳税人权力意识的逐渐提高,公众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均衡提高教科文等公共服务的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的中心任务也从发展经济转为发展经济与惠民生为重。

四、美国绩效审计对我国跟踪审计的启示

(一)跟踪审计选择的政策范围从长远看应该有更广阔的审计视野。GAO对于一些将会出现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问题,会在其尚未形成危机前向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做出警示。GAP目前正在密切关注一些后果还没有被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完全意识到的事项,其中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反恐战争。GAO任务有责任在这些问题上发表独立的看法。目前我国跟踪审计主要关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这是与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相适应的,从长远看,审计作为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之一,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可以参考GAO的做法,主动去评估选择政策领域,充分发挥“免疫系统“作用,提前做出政策预警,防范于未然。

(二)跟踪审计应着重关注绩效问题,促进提高绩效。很多GAO的蓝皮书不仅反映联邦资金是否适当使用的问题,而且扩展到了联邦项目和政策是否达到了目标,满足了社会的需求。除了指出政府失误的地方之外,GAO还报告联邦运行良好的项目和政策,并说明有关的进展和提高。GAO经常向立法者和其他一些起主导作用的机构提供咨询,咨询的内容包括更新最佳实务和合并或淘汰不必要的联邦项目。这与《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跟踪审计要“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反映好的做法、经验和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把绩效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是一致的。

(三)跟踪审计的规范化应该立足于建立我国的绩效审计规范,而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跟踪审计,这一方面是跟踪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内在要求,也是跟踪审计指引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保证,更加是我国尚欠缺通用的政府绩效审计指引的需要。为了指导绩效审计的实践,GAO非常注重绩效审计准则的制定,早在1972年就发表被称为黄皮书的《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及职能的审计准则》的最初文本,即“公认的政府审计准则”,并进行了多次修订。笔者建议在我国现有的较为成熟的绩效审计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国外的绩效审计规范,特别是美国的绩效审计规范来制定我国统一的绩效审计规范,用于规范包括跟踪审计在内的绩效审计工作。

(四)政策根据审计的目标和针对机制体制提出的意见建议可以参考美国政府绩效管理,推动政府绩效改革制度化。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制度化,法制化,跟踪审计除了本身的规范化外,更加重要是是促进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推动政府向结果负责和顾客公民负责,促使中国的《戈尔报告》、《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出台和完善,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跟我出发篇6

事实上我们这一系列课程整个介绍下来现在就剩下最后两个阶段,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有关电销坐席的心态辅导,另外还有一个主题是有关电销坐席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两个主题就是针对我们电销坐席短期的辅导以及中长程的辅导。

像我自己过去在从事电话销售管理工作当中,我们也发现其实在电话销售管理当中人员管理的部分最常碰到的就是我们员工的心态或者是说他工作的主动积极性的问题。

心态辅导上面我认为更多要用到一些短期的心理辅导的技巧,中长期来说,我觉得就跟我们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了。是不是你挑到了正确的员工,员工进来之后你有没有给他一个很好的发展规划,让他自己主动积极地愿意在岗位上面去发挥出他自己的光和热。而不是说需要我们每天的去在旁边推一下动一下。

回到我们今天主题,在短期的部分来讲我们应该怎么做相应的这些员工的心态辅导。

首先我们认为在辅导当中其实还有几种不同的辅导类别,包括说针对销售技能的辅导,包括团队针对绩效考核的辅导,包括其它针对公司的一些大的政策的宣导等等。

今天想要跟大家沟通的更多的是有关心理跟心态上面的一些辅导。

从心理心态辅导上面来说,我们认为有两项要求是比较关键的。我们在做电销坐席辅导当中首先第一项要求是要有关怀,就是说我们出发点是要关怀我们的电销坐席员工,甚至我们要让他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关怀。

第二是要有帮助,同样的就是针对我们的电销坐席,要他能够感受到有帮助。不管是说关怀跟帮助,最终目的我们是希望能够改善我们的士气,改善他的情绪,最终得到工作绩效上面的提升。刚才前面讲了关键点是在于说今天我们的整个辅导,我们的关怀、我们的帮助都是要以坐席为中心的。过去我在现场做管理的时候,经常碰到我们的基层主管,包括我们的班组长,包括我们的经理讲到员工辅导的时候首先他就想到把员工召集起来,然后花很多时间在阐述我的要求,在讲我的理念,甚至来讲碰到业绩不好的时候,所有人晚上加班来检讨今天的业绩。这样一个方式我个人认为其实它更多的是满足我们班组长,满足我们的经理他个人的一些需求,甚至来讲他是为了应付更高一层主管对工作、对业绩上面的质疑,而不是真正从坐席的角度去出发。

如果你希望坐席能够真正得到心理上面的缓解,能够得到情绪上面的改善,从而能让他在工作上面步入正轨,我觉得首先第一点要做到必须是以坐席个人出发,以座席为中心。

从座席为中心来讲,我们接下来要讲什么时机是比较适合我们电销坐席去做辅导的。同样的就像我们说的,如果我从坐席出发,可能要考虑到新人跟老人之间的不同,一个新的坐席在什么时候他可能会需要这些心理上面的支持跟辅导呢?包括说在岗前培训的时候,因为可能在培训过程当中,我发现这份工作好像跟我面试的时候想象得不完全一样,或者是说今天在培训的时候我学习得非常顺利,但是等到真正跟团队实习了之后我遭受一些挫折跟打击了。我发现客户好像不肯接我的电话,我发现等到我真的开始跟客户讲话的时候我很紧张,培训班里面学到的一些技巧我都没有办法真正地应用出来,这个时候可能他会需要有人帮他做一些心态上的纾解。

同样的,像我们新人第一次上线,新人第一次打电话开始拜访客户,他第一天上班或者是说他第一次成交出单,还有就是他发薪水、转正等等这些比较关键的工作的时刻,可能都会需要我们做心理上面的一些支持。

另外对老人来讲,我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我可能工作有半年一年甚至两年以上的这种电销坐席。我在什么时候会需要辅导呢?包括说当他心态不好,经常有抱怨经常有牢骚,这样的时候可能我们需要做一些心理上面的支持跟干预。

同样的道理,当我在业绩不好的时候,或者有的时候我业绩很好,但是因为我业绩很好所以纪律性就差啦,合规性就差啦,或者我在团队里面开始不配合我们主管的工作等等,这些也会是需要我们去做心理上面的干预跟辅导的时候。

所以简单来讲,从辅导的时机上方面来看,我个人认为应该这八个字是比较重要的,就是‘时刻关怀深植信任’。到底什么时机是适合辅导的时机,还是取决于我们的每一位电销的坐席,因为每个人他的背景不同,他面临到的问题情况不一样,每个人心理面的感受其实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准备好,当我们坐席有需求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介入去做一些辅导。

第二个来讲所谓的深值信任这点也非常的重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跟信任其实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而且它需要花时间,不可能说今天我突然想到要跟你沟通了,我今天突然想到要跟你辅导了,我才开始来从头建立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那个时候可能就太迟了。所以一定要靠平常日积月累的相处,日积月累的对于关系上的建立,才有办法在关键时刻,在坐席需要的时候,提供给他真正需要的辅导帮助。

接下来这张投影片跟大家介绍有关心理辅导,心理上面一些干预的技巧。当然我们在做电销坐席现场团队管理,我们去做坐席的心态辅导,不一定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是专业的心理辅导师或是心理医生,可是一些我们在心理辅导上面常用的技巧确实对于我们在跟电销坐席去做沟通,确实对于我们在帮助他们舒缓一些心理上面的压力的时候能够带来一些帮助。

一般我们在做现场培训的时候,这些心理辅导的技巧我们会通过活动的方式能够让大家去练习起来而且能够深植在日常工作当中。今天因为形式的关系我还是简单用口头介绍一下哪一些是我们常用的心理辅导技巧。第一个就是建立信任关系,刚才前一张投影片我们提到过了,任何辅导的基础一定是要先有一个彼此信任的关系,否则他根本就不会听你要想说什么。

现场培训的课程当中经常会有一段视频播放给我们的学员观赏,里面是美国有一位教育家,她是在美国的一些小学中学服务了长达30年以上的一位女士,然后她在TED的一个学习分享会上面提出来一个概念:她告诉在座所有的从事教育的朋友,她认为作为教育家我们要去教我们的学生的时候,一定首先要明白所有的学生不会跟一个他讨厌的人去学习。所以换句话来讲,如果平常你没有让学员发自内心地接受你喜欢你,你在课堂上教什么东西学员其实都没有办法接受的。从我们辅导的角度来看或是销售管理的角度来讲也是一样的,不管是说你今天希望团队里面大家要有向心力凝聚力,大家要一起往目标冲刺做业绩,或者是说我只希望大家每天能够工作得很开心,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首先一个前提条件就必须对我的学员对我的班组长对我的经理要有一个基本的信任跟认可,这个我们认为是所有的辅导的第一步。

第二来讲的话是尊重,就是说我们对每一位销售坐席要打从心里面尊重他。所谓尊重他不是说他有任何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我不去做约束,或者是说没有任何的规范跟规矩,而是说今天不管我们的销售坐席,他的业绩好与不好,他跟我的个人关系亲疏远近,或者是我个人的一些喜好等等都不影响到我把他当作我的部属,然后我必须要尽全力的去关怀去帮助他,这个我觉得是基于对人对我们同事的一个基本的尊重。

第三个同理心,同理心指的就是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从他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每一件事情。比方说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坐席业绩不好,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辅导或者去做沟通的出发点是基于因为你业绩不好影响到我们团队的表现,影响到我被更高层的主管的批评,影响到我个人这个月的薪水了,所以我希望来找你沟通。

但事实上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想每一个人他都希望把事情做好,每一个我们的销售坐席都希望能够赚更多的钱,都希望出业绩,从他的角度为什么会做不来?为什么业绩不好?他面临到的问题是什么?当他发现周遭的同事都做得比他好的时候,他是不是会感到额外的压力?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能更容易地去跟他做一些沟通。他会觉得你能够了解我,我愿意跟你分享我自己的心情。接下来的话就是无条件的正向关怀,刚才我们前面讲的,除了我尊重他作为我的一个组员之外,今天不管他的业绩好坏,不管我是不是喜欢这个人,至少我希望给我们组里面每一个人同样的机会。不管是从心理辅导上面来讲或者从我们技能的一些辅导,或者是说公司给到的任何资源,我一定要做到公平无私,让每一个人觉得他都受到了平等的对待。

另外还有一项技巧我们叫做赋权或者是说灌能,英文叫做Empowerment。事实上是一个很简单的小技巧,我记得以前我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经常也会用这样一个技巧来教导学生,就是一般班上比较调皮捣蛋的小朋友,通常来讲他会让像这样的小朋友出来担任纠察小队长来监督其他的同学有一些不规矩的行为,或者是中午不睡午觉啦,或者是平常不听话。

这样一来往往对于这个喜欢调皮捣蛋的同学会有很好的矫正的效果,因为他必须首先要以身作则,不然的话他可能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去监督别人,而且当他更多在专注别人一些不好的行为的时候,他就更容易意识到我过去这些行为对其他同学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跟伤害。总而言之就是有很多同学或是我们现在的同事,很多时候他之所以表现不好,是因为缺少了表现的机会,缺少了领导的关注跟关爱。所以如果说我能够适当地分配一些工作给他,比方说在晨会上面邀请他来做分享,比方说在新人的部分邀请他一块儿来做培训,做传帮带,或者是说他有好的工作表现的时候,我们帮助他申请到大会上面做一些表扬等等。

这些我们相信都会对员工的心态改善还有他的士气的激励起到很好的帮助。

最后是一些具体的主动倾听的技巧,包括说我们在讲话的时候要眼神之间的互相的关注,要注意使用一些肢体的语言,包括说在讲话的过程中要适当地使用回应、复述跟小结,让对方确定知道我在听你讲话,而且我是很用心地在关注你的问题。还有就是在讲话当中我们要注意他相对矛盾的地方,比方说前后语意不一致的地方。

有些时候可能我们问坐席最近心情怎么样啊,生活各方面好不好,工作有没有什么问题。他跟你说很好都没有问题,过一段时间他又跟你讲可是我最近经常晚上睡不好觉,吃饭也吃不下,又瘦了好几公斤。这样子的表述可能就发生了前后不一致的地方,那我们要关注是否有情绪上面的问题。

另外有一些可能是我讲话的语意内容跟我的情绪彼此之间是不搭配的,这也是一种矛盾,比方说最近看你终于开始出单了,我们的新人最近感觉怎么样啊,是不是工作各方面比较上手啦,出单时候比较有信心了。可能新人给我们的回应是比较平淡的,我觉得很好,我也认为应该要出单了。

这个跟我们想象的新人上线出第一单,刚开始出业绩,应该很兴奋的情绪表达会是不一致的。这个时候可能我们要去主动关心是不是他在工作上面有其它方面的问题。

最后来讲的话就是要做好适当的赞美,我想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包括我们的坐席也是一样的。我们找到机会多给他提供一些赞美,当他今天有困难或是有问题的时候,自然他也比较愿意跟你分享,比较愿意找你寻求帮助。

除了我们作为班组长本身能够给他的帮助之外,剩下来我们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怎么去善用我们的一些辅导支持的系统。

我们认为虽然在工作上面大家每天花了很长的时间在一起,我们的班组长也希望能够从工作从各方面给我们的电销坐席提供援助,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任何一个人包括我们的电销坐席,每一个人其实身边都有他的社会关系,都有亲朋好友等等不同的支持。如果我们能善用他身旁的家人,他的朋友,甚至有一些专业的机构还有一些社交网络能够给到我们的同事更多的帮忙跟支持的时候,他就比较不容易发生心理上的问题。

什么意思呢?比方说家人的部分,之前我们在别的公司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针对我们的电销坐席,我们到每年过年前的时候,会请我们的总经理写一封表扬跟感谢信给到家长,表示说我们很感谢您的儿子或您的女儿在我们这边服务了一年的时间,他给我们公司带来了很多好的业务,跟同事相处得也非常好,我们也很高兴有这样的员工,更感谢家长培养出这样的孩子。我们会给他一些现场工作的照片,甚至有的时候会有一两百块两三百块的礼金给到家长。这样的一个做法就很容易争取到家长对于我们公司跟工作跟同事的认同。一方面提醒家长能够多关注我们的孩子,关注他在工作上面的一些情况;另外一方面来讲也拉近了家长跟公司之间的关系。所以当他产生了要离职的想法或者是心态上面不好对公司有一些抱怨的时候,这个时候反而这些家人还会帮公司来说说话。

另外来讲包括他身边的交友的情况,当然包括职场里面的工作伙伴之间的关系,这些也都对他的心情纾解有帮助。所以有的时候我们除了现场的工作活动之外,我们会在现场安排设计一些基于兴趣的这种小团体,比方说在我们之前服务的公司里面曾经办过员工俱乐部这样子的一些活动。

有些俱乐部它是基于体育的,我可能有足球社,篮球社,羽毛球社,每周我们提供一定的补助让他们在周遭去参加一些体育的活动。

或者我们有一些基于兴趣爱好的可能是电影观摩社,可能一两周我们会在公司里面提供场地,让他们放一些视频,放一些电影。我们也有办过敬老育幼的一些社团,可能每一两个月出去到附近的一些老人院或者是育幼院做一些社会服务等等。

这些其实都帮助我们的员工扩展他在公司每天的例行工作以外的这些生活。

最后来讲像专业机构的部分,有些公司它会加入EAP的这样一个计划,什么叫EAP?就是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员工帮助员工关怀计划。

一般来讲就是我们企业跟一些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去签约,然后他们可能每个月或是隔一两周定期地派心理辅导的专家到现场来驻场做一些讲座,甚至预约做一些员工的心理辅导。

另外他也会在我们的培训课程当中,在我们的员工辅导课程当中加入一些心理学知识的宣导跟提前的这些自我的心理辅导的教学。这些也都会帮助我们在现场去舒缓缓解我们员工的一些压力。总而言之,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整个坐席心态辅导是从内到外,从日常基本到一些特殊情况的环节的干预。我们能够给到员工的支持越多,能够拉到更多的资源形成支持的网络,我们的员工就更能保有健康的心态,能够产生更好的业绩。

跟我出发篇7

在美的意识形态中,主要意向是把女性人体分解成美的细部,主要是胸、胯股和小腹。这一意向必定会在时装别鲜明地表现出来。不仅如此,其实也只有时装能够贯彻这个意向,因为惟有服装能够强调或者摧毁人体的和谐统一。

要符合时代精神去表现女性人体分解而成的各部位的美,以前的手段已经不行了,必须设计出崭新的手段。这一手段也确实找到了,这就是高跟鞋。乍看来,高跟鞋在服装总体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它在这一领域却是最具革命性的成果之一。

高跟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强调人体部位的时代,我们至今还生活在这个时代,而且还享受着这个时代的成果,所以必须首先谈它。《漫画中的女人》一书谈到了高跟鞋对于显示女性人体的意义。其中说:高跟鞋代替了举止风度;肚子收缩了,胸挺了起来;为了保持平衡,得挺直腰,因此骨盆隆起了;膝盖的状态使步态更加矫健活泼;挺起的胸似乎更加丰满;胯股的线条更加挺拔,形状更清晰更具有弹性。

这些部位不仅显得更有活力,而且某些都位尤其是胸的活力同性生活有紧密助联系,所以它们对情绪的影响特别具有性。这种活力,不仅在看见活生生的女人时可以领略到,在观赏许多著名艺术品时也可以感受到。如果艺术家要强调这些特殊部位的美,或者这些部位的美是他们艺术再现的主要任务,那么,艺术家让脚采取的姿势总是完全符合脚穿有跟鞋的姿势。我们举出美臀维纳斯雕像或者鲁木斯的《三美》这样一些家喻户晓的作品,就足以说明。由此可见,人们是让高跟鞋的临时状态具有经常状态的样子。君主专制时代和它的寄生文化十分希望女性始终给人充满性活力的印象,所以这个时代找上了高跟鞋。为了说明高跟鞋造成的举止风度不同于中世纪或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可以举出那个时代大多数的时装画证明,特别是丢勒和荷尔贝因的画。

采用高跟鞋,出色地解决了时代的主要问题,即破坏人体的和谐,表现各部位的美。人为地突出胸和骨盆,等于是公开展览这些部位,其作用相当于标语;女性仿佛是在对男人说:请欣赏这些美吧,这是我身上最有意思的,是我最想叫你看的,等等。确实,男人首先看在眼里的正是这些部位,它们最吸引他的视线,他常常只看到这些部位。

鞋跟史中几个具体的日期,可以证明我们所谈的问题是君主专制时代特有的问题。16世纪末以前,人们只穿平底鞋。高跟鞋的出现,始于17世纪。不言而喻,高跟鞋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长期演变的最终结果。它的前身是奇形怪状的高跷鞋,据说是从摩尔人那里流入的。然而我们在其他国家也发现有类似的鞋子底架,例如在意大利,那里叫做Zoccoli。这种鞋子的底架有时极高(据说在威尼斯竟高达三十至三十八厘米)。

关于高跟鞋,人们最了解的目的,是帮助步行的人在污秽的街上行走而不致弄脏鞋子。必须注意,当时任何地方都没有人行道,街道甚至大多没有砌石子,最多只有几条大街才铺路面,其他的街巷一年四季泥泞不堪,一下雨,泥泞竟变成一大滩一大滩深水塘。我们知道各个城市的状况,说是常有马匹陷进泥坑,污泥漫到膝盖,有时牲畜和人掉进泥坑,竟死在里面。直到16世纪,住户还是随手把垃圾倒到门外;只有少数房子有厕所,人们一般就在街上大小便。所以即使在铺路面的街道上,也是污水漫溢,只有某些地方才能通行。到18世纪还是如此。从伽尼耶的版画中就可以看出。他有一幅版画描绘了当时常见的情景:一个强壮的小伙子把一位闺秀驮过雨后的污水,靠这谋生。

在这种情况下,鞋子的底架是必需品,它的应用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切同女装有关的东西都要被女性用于女性特殊的利益,这鞋子底架也成了更有效地突出某些线条的相宜的手段,利用这个手段,她能把自己的形象搞得更加高大从而更加辉煌。

最早的高跟鞋很笨,不仅有图画为证,收藏在各家博物馆里的17世纪初的鞋子实物更是叫人眼见为实。然而,很快出现比较精致的后跟。人们学会了使用他们为了实现特殊目的而发明的手段,并且让它物尽其用,所以直到今天还不断对鞋跟做种种实验。鞋跟一方面可以使形体看起来更加高傲更加威严;另一方面可以使脚显得较小。为此,只需将鞋跟稍稍往前移一些就行。这些手法越来越巧妙,越来越讲究。每个阶级每个集团都把鞋跟看做最能表现自身本质、自身特点的手段。上层市民阶级妇女的鞋跟不同于贵妇或娼妇的鞋跟。鞋跟最早宽而笨,逐渐增高,到后来高得没法走路,只能跳跃。

在路易十四时代,鞋跟高十五厘米。这个高度几乎保持到法国大革命。女士们穿这样的鞋子,给人以什么印象,从卡萨诺伐回忆录的一处记载中可以看出。卡萨诺伐说,他有一次看见法国宫廷命妇从一个房间跳到另一个房间,像一头头拱腰驼背的袋鼠。女士们如果想保持身体平衡,只能采取这样的姿势。

最初,男人和女人都穿这样的高跟鞋,因为他们都有同样的需要,不过,高跟鞋对于女人要重要得多,这大概是没有必要去证明的。虽然男人的鞋跟有时也极高,但只有女人的鞋跟才达到上述令人咋舌的高度,而实验者的注意力主要也是放在女人的鞋跟上。

高跟鞋主要是为仕女们服务的,它的盛行正是在君主专制时代,由此可以证明它是女性时代最主要的手段及最典型的象征之一。某个时期的鞋跟相对高度简直可以作为衡量该时期女性统冶强弱的尺度。女性在统治阶级社会生活中越是被人作为色情的化身而膜拜,鞋跟也就越高;当女性统治达到极点、无以复加的时候,亦即在路易十五时代,“及时行乐”、“我们死后管它发不发洪水”的原则成为唯一的宗教,此时鞋跟的高度简直叫人瞠目结舌。

面对这些无可怀疑的事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把女性扶上尊神的宝座,是发明鞋跟的必要前提。同时,鞋跟也证明了男子的失败,是他们自甘沦为奴隶,一心顺从肉体享受的愿望。

鞋跟后来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检验我们的说法是否正确。随着女性在社会和国家中统治地位的丧失,奇形怪状的鞋跟也必定会消失。事实也确实如此。不过不是永远地消失,当社会上又出现类似意向时,例如在第二帝国时代的法国,在靠色相来实现主要生活利益的集团和个人中,即在上流社会妇女和娼妓中,鞋跟始终高得可笑。把履行性享乐工具功能视为首要任务的妇女,或者愿意超常履行这功能的妇女,都一贯使用高鞋跟。

每当女性作为个人或阶级自觉地成为人的时候,她们总是会减小鞋跟的高度。因为只有这样,她们才会成为整体的人,而不再是胸、小腹和胯股的机械结合体,即不断作用于男子性情绪的性生物。

跟我出发篇8

关键字:跟腱浅层滑囊炎 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99-02

跟腱浅层滑囊炎(“pump bump”也叫Haglund变形,是个后足痛的常见原因,其临床表现为跟腱附着点附近会有一个疼痛的软组织肿胀?译者注)是跟腱的跟骨止点处和皮肤之间的滑囊炎症?它的作用是减少皮肤和肌腱之间的摩擦,摩擦可由于鞋大小和鞋型不合适或过紧造成的?尽管通常被误诊为跟腱炎,但是在病理学?发病位置和对治疗的反应上是与跟腱炎明显不同的?跟腱浅层滑囊炎的压痛和炎症位于跟骨正上方?而跟腱炎的压痛和跟腱增厚位于跟骨上3.81cm(1.5in)处?滑囊的慢性刺激可以导致跟骨后方钙化(Haglund畸形)?跟腱浅层滑囊炎很少导致患肢功能受限,并且不会直接导致跟腱断裂?下面将跟腱浅层滑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症状

患者在足跟后面出现疼痛和局限性肿胀?当描述病情时,患者会试图旋转足部以显示足跟后面的肿胀,或用手沿足跟后面进行揉搓?

“我找不到一双合适的鞋,我不能忍受足跟后面的任何压力?”

“足跟后面有一个肿块?”

“医生告诉我在我足跟后面有钙沉着,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处理,所以他让我来您这咨询?”

“我的足跟后面受伤了?”

1.2检查

检查足跟后面的滑囊有无局部压痛和肿胀?

1.2.1跟骨正后方出现局限性压痛和肿胀?2.54cm(1in)大小的炎症区域高出中线处足后跟表面约0.64cm(1/4in)?

1.2.2没有跟腱炎的体征,踝关节被动背屈拉伸跟腱时,疼痛加重不明显?

1.2.3抵抗踝关节等长收缩跖屈时疼痛加重不明显?

1.2.4踝关节关节活动范围正常?

1.3 X线检查

通常需要做踝部X线平片检查,但这并非是诊断所必需的?侧位可以显示出来自于跟骨后面的钙化?在大多数病例中,钙化的出现并不影响临床决策的制定或者长期结果,但接近 lcm长的钙沉着可明显引起压迫症状和影响行走?

1.4特殊检查

不需要做特殊检查?

2诊断

诊断以物理检查时发现肿胀和压痛为基础?为了区分是滑囊上面病变还是下面跟骨病变(应力骨折?骨骺炎或距下关节炎),偶尔需要进行局部麻醉阻滞?

3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减少足跟上的摩擦?减轻滑囊炎的炎症,并通过各种伸展锻炼来预防滑囊炎复发?可选治疗包括一些减少足跟后面摩擦的措施(大毡环?鼹鼠皮?皮肤保护膜?V字口网球鞋或者带垫的足跟套)?

3.1第一阶段 使用带垫的足跟套?鼹鼠皮?双层袜子或黏合性的皮肤保护膜,用于减少足跟的摩擦?

3.1.1推荐使用大毡环?

3.1.2当躺在床上时,建议使用羊毛做的足跟垫?

3.1.3建议不要穿带硬背的鞋子?

3.1.4建议穿V字口的网球鞋?

3.1.5建议减少行走和跑步步幅?

3.1.6建议在急性肿胀和炎症消退后,进行跟腱的被动伸展运动?

3.2第二阶段(症状持续3~6周的病例) 局部注射甲泼尼龙?

重复强调第一阶段的方法?

3.3第三阶段(症状持续8~10周的病例) 如果症状缓解不到50%,应在第4~6周时重复注射?

鼓励患者进行第二次注射,结合使用行走管形石膏?

3.4第四阶段(症状持续2~3个月的慢性病例) 对于大的钙化或慢性炎症,考虑请骨科会诊?

在跟腱全部刺激体征消除和柔韧性完全恢复之前,需要推迟全部活动?

3.5理疗

与减少摩擦?局部注射和固定相比较,理疗起的作用很小,冰敷能非常有效地缓解疼痛,因为滑囊位于浅表组织里,在皮下0.95~1.27cm(3/8~1/2in)处?跟腱的拉伸运动通常也是有益的?

3.6注射

使用进行局部注射通常用于明确诊断,并且能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联用,用于有效地缓解局部炎症?注射和固定(充气支具和行走管型石膏)联合使用可以改善严重病例或复发病例的治疗效果?

3.6.1 患者处于俯卧位,脚放在桌子边缘上,踝关节保持中立位?

3.6.2体表解剖和进针点 确定跟骨上跟腱的附着点?进针点在中线上,在肌腱附着处上面部分的正上方?

3.6.3进针角度和深度 进针角度应垂直于皮肤?深度在真皮下和有坚韧抵抗感的肌腱附着处之间,为0.64~0.95cm(1/4~3/8in)?

3.6.4麻醉 在皮肤上喷洒氯乙烷?将局部注射到皮下组织内(0.25m1)和肌腱的正后方(0.25~0.5m1)?

3.6.5技巧 采用特殊压力技术来准确地识别滑囊?将中线处的皮肤缩拢,有利于进针?进针到有坚韧抵抗感的肌腱处(进针时可感到组织抗力增加或当试图注射时压力增加)?使用常规的中等注射压力注射,然后再将针缓慢后撤,直到能够顺利注入?正确地注射后可见出现一个1角钱大小的局部隆起?注意滑囊内只能注射很小体积的药物?用最小的麻醉剂量来明确诊断?然后对患者进行再次检查?如果局部压痛明显缓解,注射0.5ml甲泼尼龙?应特别注意的是注射时感到有坚固的压力时提示可能注射到肌腱内了?

3.7注射后处理

3.7.1休息3d,避免全部不必要的负重?

3.7.2建议使用宽大足跟垫(双层袜子?毡环或厚魔术贴布),同时穿系带的高帮鞋,用来防止足跟受到直接的压力?

3.7.3使用冰敷(每4~6h敷15min)对乙酰氨基酚(1 000mg,2/d)来缓解注射后的疼痛?

3.7.4避免全部不必要的行走和站立,对踝部保护3~4周?

3.7.5建议减小步幅?“行走上下班时,宁可花更多的时间”?

3.7.6疼痛和肿胀消退后,进行踝关节屈伸的被动伸展练习?

3.7.7如果肿胀复发或症状持续,在第6周时重复注射?

3.7.8如果连续2次注射都失败了,并且患者还是主诉有足跟后部疼痛,则需要做X线平片检查,并请骨科医生或足踝外科医生来会诊?

3.8外科治疗

当滑囊的慢性刺激症状伴有长度>1cm的钙化时,需要进行外科治疗,将大的跟骨钙化取出?

3.9预后

下肢滑囊对鞋造成的压力和摩擦敏感,很难治愈,再治疗并不少见?症状轻微的滑囊炎对冰敷?减小步幅?减少肌腱上摩擦的措施(双层袜子?鼹鼠皮?皮肤保护膜?足跟套或黏合垫)和逐渐进行肌腱的伸展治疗反应不错?中度到重度病例通常需要进行皮质激素注射(甲泼尼龙),联用充气支具或短腿行走管形石膏3周?使用局部注射不能获得长期缓解的患者应做踝部的X线检查,了解跟骨的完整性和是否存在跟腱钙化?出现>lcm的跟骨骨赘的患者预后不确定,很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上一篇:旅游人范文 下一篇:雷声大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