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的由来范文

时间:2023-10-17 10:50:33

复活节的由来篇1

在古老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军械库,是中世纪以来俄罗斯沙皇的宝库,同时也是服务沙皇需求的一个顶尖艺术殿堂。高墙内丰富的无价之宝数不胜数,其中要数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以法贝热等人为俄罗斯宫廷打造的珠宝最具艺术价值与地位。俄罗斯的珠宝艺术巨匠彼得·卡尔·法贝热(1846-1920)的珠宝艺术,今年在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庆典中,作为特别展览奉献给众人。

法贝热的艺术履历

1870年,卡尔·法贝热先生经留学德、意、法、英等国后,继承父业,专事制造装饰品。古语有云:“是金子总会发光。”到了1882年,法贝热的艺术品因工艺精美,被欧洲各国皇家争相购买,引起巨大轰动。

自1885年开始,法贝热珠宝被指定为亚历山大三世的皇室珠宝商。从此,法贝热先生和他的珠宝公司,每年为沙皇家族制作富贵奢华、别具一格的复活节彩蛋。工匠们在珠宝大师的带领下,年复一年地创作一颗颗由各种宝石、黄金、白银和钢铁等金属做成的艺术彩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彩蛋制作还仍然继续。但是,战争永远是残酷而不幸的。1925年,法贝热留下最后一颗尚未完成的复活节星座彩蛋,与家人乘上了前往拉脱维亚里加的最后一班火车,随后漂泊流离,终老于瑞士洛桑,留给后人的是无数美妙而惆怅的回忆。

罗曼诺夫王朝与复活节彩蛋

当俄国最后一个强盛王朝——罗曼诺夫王朝,步入暮年后,这个辉煌的艺术时代,法贝热先生以他制作的御用订制品来记录和描绘最后的两代沙皇家族历史。当然,在上海博物馆法贝热珠宝艺术展上,绽放光芒的是这四枚复活节彩蛋。

在西方,将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复活节”。当“耶稣复活,走出石墓”的时刻,也是庆祝耶稣基督复活的宗教节庆日。俄罗斯的复活节彩蛋,称为“pysanka”,是基督耶稣复活以及人类赎罪的象征。甚至在基督诞生前的时代,人们也视鸡蛋为富饶的象征,彩蛋本身意味着生命的开始与延续。

皇家复活节彩蛋,是卡尔·法贝热特别为俄罗斯皇室制作的。复活节是俄罗斯东正教教历中最重要的节日,它在俄罗斯文化中取得了更重要的地位。在俄罗斯帝国时代,复活节的庆典中包括礼拜、仪式、问候、宴请,同时人们有互赠复活节彩蛋的习俗,中空的彩蛋象征着“基督自他的灵柩中复活”的宗教含义,也为基督的复活,庆祝人类手足情谊和基督大爱温暖全世界的每寸土地。

目前存世的卡尔·法贝热先生为沙皇家族制作的皇家复活节彩蛋,总共有42枚。其中有10枚收藏于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内。法贝热离开俄罗斯以后,他的儿子阿加丰把最后一枚未完成的彩蛋和剩余的作品,都捐给了世界上最大的矿物博物馆之一——费斯曼矿物博物馆。

“亚速之回忆”号巡洋舰彩蛋

“亚速之回忆”号巡洋舰模型彩蛋,是克里姆林收藏中唯一一枚由亚历山大三世订制的。这枚彩蛋原是准备送给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皇后(丹麦公主格达玛)的礼物。后来它随着沙皇的儿子们踏上了前往远东的旅程。这次“遥远、充满困难却重要的旅途”持续了九个半月。

说起 “亚速之回忆”号彩蛋的得名,是以一艘著名的俄罗斯军舰“亚速”号的名字而命名的,它是俄国历史上第一艘被允许在船尾插上一面圣乔治旗的船。这枚皇家“亚速之回忆”号彩蛋的惊奇之处,在于其中用金和铂金制成的这艘巡洋舰模型。缩小版的船身立在海蓝宝石做成的“海面”上,前方有一个黄金拉环,以便于把它从鸡血石制成的“蛋壳”中取出来。彩蛋墨绿色的外壳给人深海的感觉,而与之缠绕交错的雕金卷花纹和镶嵌的贝壳则标志着恒动的自然之声。在工艺上实在是精致到每个细节,包括舰上的装备皆一一复制:铂金小船、锚和锚链、如蛛丝一般的金丝桅杆和微小的“亚速”字样都能用肉眼看到。而制作如此精良的“亚速之回忆”号巡洋舰模型皇家彩蛋,艺术风格上是所谓的“新洛可可风格”,这种风格有着华丽的装饰,非常适用于奢华饰金浮雕作品的设计,这枚“亚速之回忆”号彩蛋就是这种潮流的完美诠释。

泛西伯利亚火车复活节彩蛋

这枚有着跨西伯利亚列车复制品的彩蛋全称是“泛西伯利亚火车复活节彩蛋”,诞生于1900年。它是唯一一枚装有“惊奇机械装置”的彩蛋,火车可以被取出,通过一把小的金钥匙上发条来开动。在法贝热制作的60枚沙皇及其他四人定制的复活节彩蛋中,只有5枚含有秘密的机关,它们内部的东西可以被取出并发动。

法贝热可能对机械装置的关注度比完成精美的蛋壳更高。这是一枚令人惊叹的例子,工匠们在火车头内放置了一个复杂而有艺术性的装置,它还不到2厘米。当蒸汽火车头启动时,钻石制的车头灯和红宝石制的尾灯便会一闪一闪发亮。这列火车甚至还有五节车厢,车窗由莱茵石制成。车厢上刻有文字,只能用放大镜看到。

模型的惊奇之处是藏于这枚天鹅绒镶嵌的彩蛋内部。彩蛋外部饰以五彩的珐琅,在中间的宽银带上刻着带有跨西伯利亚路线图和铭文,未完成的铁路部分用虚线标出。这枚银色的彩蛋立在白色玛瑙做成的多面体支架上并覆有国家标志。彩蛋顶部饰有三面双头,戴着皇冠的金鹰,底部被三只握有剑和盾的镀金神兽支撑着,这些元素来自罗曼诺夫王朝的盾形纹章,这表明这条伟大的铁路是由两位罗曼诺夫家族的人——亚历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建造、监督并管理的。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条铁路的建造既是民族的又是整个王朝的工程。

宝光璀璨的艺术遗珍

法贝热的遗产是巨大的,在他的创作中,奢华的复活节彩蛋只是一小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复古主义在俄罗斯仍颇为流行,民族浪漫主义、新艺术,装饰艺术风格也在实用器物和珠宝首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引人注目的新艺术风格作品,是俄罗斯工艺大师接收到了来自东方的中国艺术元素影响,出现了龙纹玻璃架、饰有东方植物图案的银器、各式动物造型摆件等作品,这些精美的艺术遗珍足以说明设计师创作灵感的来源。

现在,当大家熟悉了“法贝热”之后,曾经的历史也许被遗忘,但这些精美的彩蛋,还有其他的艺术遗珍,使伟大的珠宝艺人在动荡的岁月用尽智慧,仍然一代又一代地延续梦幻色彩的艺术造诣。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复活节彩蛋

1904-1906年,俄罗斯圣彼得堡

此彩蛋是沙皇尼古拉二世于1906年赠送给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的复活节礼物。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是整个俄罗斯最重要的教堂,自中世纪建成后就一直是沙皇加冕礼的举办地。受到圣母升天大教堂的结构启发,这枚金蛋上由乳白色的珐琅彩、微雕圆顶、三联窗组成。透过其中的一扇窗子,能看到在一颗椭圆形玻璃上绘出的教堂内部结构。白色珐琅质的“1904”字样,能够在彩蛋下部的圆形金盘上辨认出来。

上了色的黄金和白银制成的基座是依照克里姆林宫的城墙和塔楼制作的,房顶是半透明的绿色珐琅。安有报时钟的救世主塔和钟塔各有一对,塔上有俄罗斯帝国和俄罗斯莫斯科城的徽章。塔门上方,还有喀山圣母与救世主基督的微型肖像。白色缟玛瑙材质的八面形基座内部是个八音盒,可以用金钥匙上发条来播放传统的复活节赞美诗。

这枚被视作象征着庇护在圣母升天大教堂的金色圆顶下,沙皇皇权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彩蛋,是军械库博物馆里(今克里姆林宫博物馆)收藏的法贝热公司制作的最大最奢华的复活节彩蛋(现藏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

喀山圣母像(复制品)

1899-1908年,俄罗斯莫斯科

这幅奢华的喀山圣母像采用镀银黄金材料为框,其上装饰着珐琅、钻石、祖母绿和珍珠。圣母与圣子的面部描绘生动。他们的衣着以珍珠拼成。雪白的珍珠象征两个人物的纯真与贞洁(现藏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

皇家星座彩蛋

1917年,俄罗斯圣彼得堡

由钴蓝色玻璃制成的两半蓝色中空的蛋体上镌刻着点点星辰,上半部分见到的是北半球的星座。这些星辰是由镶嵌在蛋体上的明亮式钻石组成的,最大的一颗是狮子座,也是阿列克谢皇储出生时正对的星座。整个蛋体立于水晶做的基座上。这颗彩蛋是为1917年复活节准备的,但未完成。当本件作品被送到博物馆时是分为三个部分,工作人员历经多年,才将其修复(现藏于费斯曼矿物博物馆)。

有柄勺

1899-1908年,俄罗斯莫斯科

这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银器,尤其是莫斯科银匠制作的那些,经常选择具有俄罗斯传统的民间故事为主题,并采用珐琅作为装饰。银器工厂和工坊以18世纪日常用器为原型制作了大量长柄勺、球形酒杯和罐等器物。这些新做的“日常用器”一般装饰精美,但并不实际使用,而是作纪念品和礼物送人之用。此类银器遵循旧时俄罗斯风格,并以掐丝珐琅为主要装饰。錾花并鎏金的银器表面焊有构成图案的银线,银线勾勒出的图案中填有多色珐琅。珐琅鲜亮的色泽和光滑的质感与鎏金底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现藏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

“亚速号之回忆”巡洋舰模型彩蛋

1891年,俄罗斯圣彼得堡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于1891年赠送给皇后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的复活节礼物。

鸡血石制作的分成两部分的彩蛋由铰链连接而成,并由钻石制成的洛可可式卷草纹装饰,搭扣处由两颗钻石和一颗红宝石装饰。巡洋舰部件是由黄金与铂金制成,而玫瑰式切割钻石做成舷窗,船的艉部刻有“亚速”字样,船的基座为模拟大海的海蓝宝石(现藏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

泛西伯利亚火车复活节彩蛋

1900年,俄罗斯圣彼得堡

沙皇尼古拉二世于1900年赠送给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的复活节礼物。

复活节的由来篇2

摘要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的康复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的使用。在7名举重运动员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根需要安排4次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力量和功能动作筛查(FMS)评分的测试。膝关节患侧屈伸的活动度增加;在角速度60?/s时,屈伸肌等速力量提高;FMS评分由12.4提高到15.1。通过康复训练,ACL术后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得到有效的改善;患侧的神经肌肉控制和肌肉力量的到提高;患者的动作模式中,不对称的动作模式得到改善。

关键词ACL 康复训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7名男子举重运动员,平均训练年限5.2±1.3年,平均年龄17.6±5.3岁。

(二)研究方法

根据康复训练的需要,安排4次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力量和FMS评分的测试。使用HOGGAN便携式肌力测试与关节活动度计侧量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利用CYBEX-NormT等速测试系铳测试60时的屈伸肌力量;利用FMS套件对运动员进行评分。通过SPSS11.0进行数据处理,显著性p

二、结果

在ACL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膝关节患侧屈的活动度由56?恢复到139?,患侧伸的活动度由151?恢复到170?。在ACL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在角速度60?/s时,屈肌等速力量健侧由165N・m/s提高到206N・m/s,患侧由60N・m/s提高到181N・m/s,双侧差异由63%缩小到11%;伸肌等速力量健侧由254N・m/s提高到311N・m/s,患侧由119N・m/s提高到280N・m/s,双侧差异由52%缩小到10%,

三、讨论与分析

ACL重建术后,最常见的后遗症就是活动度受限,尤其是全幅度膝关节伸的活动度受限容易被忽视[1]。同时ACL术后有多种因素影响髌骨的活动度,如沿着内外侧支持带的创伤瘢痕组织、脂肪垫的限制等。在恢复活动度阶段,首先通过手法推动髌骨改善髌骨的活动度;然后通过小强度、长时间的牵拉改善屈伸活动度;通过大约4~6周的康复训练,患侧的屈伸活动度基本上恢复正常。

其次,在第2周后进行神经肌肉训练,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负荷。而后,大约在16~20周之间,加入增强式训练。Hewettet的研究表明女运动员的膝关节损伤明显的减少[2]。大腿前后群肌肉是膝关节稳定的主要肌肉,其拮抗肌群拮抗比以及双侧差异情况可以用来评估膝关节损伤风险,同名肌肉左右差异应小于15%[3]。患侧膝关节肌肉力量变化屈肌、伸肌的力量都逐渐增长,同名肌肉双侧差异逐渐减小。

在康复训练的中后期,下肢肌力双侧差异小于15%后,逐步加入专项相关的训练,利用FMS测试,检查其动作模式中的不对称,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高。COOK使用深蹲测试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是否对称;跨栏上步测试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是否对称,同时还挑战了骨盆和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跨栏上步测试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同时还挑战了骨盆和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主动直膝抬腿测试可以评价在盆骨保持稳定、对侧腿主动上抬时,掴绳肌腱与腓肠肌-比目鱼肌的柔韧性以及骨盆的稳定性[4]。通过FMS测试,可以找出这些下肢存在的不对称。而这些不对称可能是因为活动度不足、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者神经肌肉控制不良引起。FMS测试过顶深蹲、跨栏上步、直线箭步蹲、主动直膝抬腿和总分均有所提高。通过专项相关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步克服对患肢的恐惧,逐渐建立信心。

四、结论

通过康复训练,ACL术后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得到有效的改善;患侧的神经肌肉控制和肌肉力量的到提高;患者的动作模式中,不对称的动作模式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Austin JC,Phornphutkul C,Wojtys EM. Loss of knee extension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effects of knee position and graft tensioning[J].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American Volume.2007(89):1565-1574.

[2] Hewett TE,Lindenfeld TN,Riccobene JV,et al. The effect of neuromuscular training on the incidence of knee injury in female athletes. A prospective study[J]. Am J Sports Med. 2000.27(6):919-920.

[3] Snyder-Mackler L.Isokinetics in Human Performance[J].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00.32(12).

复活节的由来篇3

邢彩云 南华骨科医院显微外科主任

陈 玲 南华骨科医院康复科主任

邢彩云:

“对于肌腱来说,一期修复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缝合连接就好,但是进入二期修复,可能就需要进行肌腱移植手术,而且治疗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四个月前,一位6岁患儿因右小指外伤进行了手术缝合治疗,拆线后家长发现患儿右小指呈弯曲状,无法伸直。随后来带南华骨科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发现患儿右小指指腹瘢痕挛缩明显,为改善手功能,进行了“右小指指腹瘢痕切除松解、Z型皮瓣成形+创面植皮术”。术后患指外观明显改善,予以石膏托外固定,预防感染,消肿等对症治疗,并在拆除石膏后进行了康复治疗。

一个看起来不算太严重的手部外伤,竟然让一个6岁小朋友经历两次手术治疗。对此,南华骨科医院显微外科主任邢彩云表示,对手外伤后的紧急处理要恰当,避免盲目捆扎、不当包扎、局部用药、保存断肢(指)方法不当、局部不加制动等误区,一旦伤害发生,到大医院手外科或者专科医院就诊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手是比较容易受伤的部位。一不小心被硬物夹伤,或被利器割伤、亦或是被重物压伤,更为严重的还有断指或者整个手部的损伤,即使是一处很小的皮肤割伤,如果处理不当,都可能发展为大祸根,留下终生残疾。”

正确急救是关键

由于任何原因导致的手部皮肤,血管,肌肉,肌腱,骨骼的损伤均称为手部外伤。其中,指骨骨折、肌腱损伤、韧带损伤、关节囊损伤、神经损伤、皮肤、软组织和血管损伤是手外伤当中比较常见的类型。手外伤后,一般会出现手部肿胀、出血、疼痛、畸形、手的活动受限、手的感觉异常等症状和表现。发生外伤后,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防止伤害继续加重的关键。

止血处理:按压伤口近端进行止血和局部压迫包扎止血是简便有效的办法。选用消毒敷料或干净的手绢、毛巾或衣服包扎伤口。“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手外伤,可以用双手拇指压迫手腕的尺动脉和桡动脉。如果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可采用止血带止血,不能使用非弹性的绳索、电线等。止血带的使用一般不超过1个小时,必须延长时间的,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2分钟。长时间扎得过紧会使手指缺血甚至坏死。在手外科,由于止血带扎得过紧、时间过长而导致手部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甚至截指的病例不在少数。如果是用橡皮管(带)时应在缚扎处垫上一层纱布,以避免勒伤皮肤。”邢彩云主任表示,放松止血带时要用指压法临时止血,松止血带时应缓慢松开,切忌突然完全松开。

如是肢体或手指完全断离,则应用干净塑料袋密封包装好后放置在冰块中,保持干燥冷藏。“千万不要直接把断肢放在冰中或者浸泡在任何液体中,这样会使断肢(指)再植成活率明显降低。”邢彩云提醒说。

临时固定防加重损伤:当手指发生骨折、不全离断时,用小木板、筷子、铁皮等对受伤手指做临时固定,这样固定还有止痛的作用。有时手指尚未完全断离,仍有一点皮肤及组织连接,其中可能有细小血管及神经,处理时务必小心,将断指复回原位,妥善包扎,防止血管受到扭曲或拉伸,有利于最大程度保留残存血运。

专业诊断很必要

邢彩云主任指出,一旦伤害发生,到大医院手外科或者专科医院就诊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皮肤少了可以植皮,软组织少了可以做皮瓣,肌腱少了可以移植肌腱,这些都是需要专业手外科医生来诊断和处理。”

因为诊断不及时,发生二次伤害的现象在临床上也是时有发生。“比如出现手外伤,发生了皮肤破损,出现肌腱断裂的情况,这个时候手还是可以活动的,但是关节的活动却受到了影响。手部肌腱大致分为屈肌腱和伸肌腱,屈肌腱有深、浅两组,如果深屈肌腱断裂,远侧指间关节则不能屈曲。以前就曾出现过患者手指被玻璃划伤后进行了简单缝合,而在伤口长好之后,却发现末端的指部关节无法活动,后来又重新手术进行修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每个关节的检查都非常重要。”邢彩云主任介绍说,“对于肌腱来说,一期修复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缝合连接就好,但是进入二期修复,可能就需要进行肌腱移植手术,而且治疗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康复训练不可少

“大多数患者认为,手外伤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手术做完就好了,其实不然。手术之后的康复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邢彩云主任说,手术仅仅是治疗的基础,要综合运用后期的功能锻炼,才能使手外伤手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手外伤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手指皮下组织、筋膜间隙、肌腱周围组织的损伤及肌肉、血管、神经的挫伤,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级感觉功能障碍。手外伤修复后,疤痕粘连可造成肌腱活动受限,甚至可使患肢肌腱、韧带挛缩、关节僵硬。综合康复治疗就是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手功能的恢复。临床实践表明,采用物理因子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促进肿胀消退,同时可以软化疤痕、消除粘连,对痉挛肌肉及其纤维有松弛作用,能缓解关节强直与挛缩,加速患肢功能的早日恢复。

运动疗法是恢复手关节和肌肉的主要手段。通过早期活动可产生挤压泵效应,使肌腱中心部位通过渗透而得到充分营养、使水肿减轻,可促进肌腱的应力重建,重建光滑的腱表面。通过早期的被动及主动运动建立新的运动模式,才能精确控制伸腕、伸指、伸拇功能,以保持关节活动和恢复肌力,能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萎缩。经过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被动和主动运动能有效减少肌腱与肌腱间、肌腱与骨间的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明显改善手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腱耐力训练和感觉训练及作业疗法不仅能改善失神经导致的继发性病理改变,而且对缓解感觉过敏和知觉再教育也有帮助。

知觉再教育是利用中枢水平的可塑性。通过对物品识别、认知等教育,把末梢神经损伤产生的感觉偏差在大脑水平进行修正和再构筑。

手功能的恢复关键是早期进行手的功能锻炼,早期有控制的活动是防止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应遵循时间由短到长、次数由少到多、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粗暴硬扳,以免造成损伤。手外伤功能障碍早期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有效限制疤痕增生和挛缩,是促进手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

6岁右小指外伤患儿康复病史

专科检查 :右小指稍肿胀,右小指指腹自近节中段至末节近端可见一“Z”字形手术疤痕,愈合良好,见色素沉着,压痛(+),右小指近节指腹见一约1.0×1.5cm植皮区,植皮成活,见色素沉着。AROM:右小指掌指关节屈曲90°,伸-20°,近端指间关节屈曲50°,伸-40°,远端指间关节屈曲50°,伸-40°,PROM:右小指近端指间关节屈曲70°,伸-30°,远端指间关节屈曲70°,伸-30°,余关节活动度正常。右手握力减退,右小指指腹感觉麻木,轻触觉及针刺觉减退。

康复问题 :1.右小指关节活动障碍;2.右手握力及右小指屈伸肌力减退。

康复计划 :行蜡疗改善瘢痕粘连,行关节松动改善关节活动度,行运动疗法加强肌力训练,持续伸直位夹板固定。

康复目标 :1.改善关节活动度;2.右手握力及右小指屈伸肌力提高。

康复治疗三天 :专科查体 :AROM:右小指掌指关节屈曲90°,伸-20°,近端指间关节屈曲90°,伸-20°,远端指间关节屈曲30°,伸-20°,PROM:右小指近端指间关节伸-10°,远端指间关节伸-10°。

康复治疗一周 :专科查体:右小指稍肿胀,AROM:右小指掌指关节屈90°,伸0°,近端指间关节屈曲100°,伸0°,远端指间关节屈曲30°,伸-10°,PROM:各关节活动度正常。

康复治疗10天 :AROM:右小指掌指关节屈90°,伸0°,近端指间关节屈曲110°,伸0°,远端指间关节屈曲30°,伸-5°,PROM:各关节活动度正常。

康复治疗12天 :AROM:右小指掌指关节屈90°,伸0°,近端指间关节屈曲110°,伸0°,远端指间关节屈曲50°,伸0°,PROM:各关节活动度正常。

陈玲主任提示说,患儿6岁,生长发育快,而且骨骼生长速度较快,康复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工程,需要家长配合,如夜晚伸直位制动。

肌腱创伤术后康复原则

1、掌心区及腕管以上肌腱损伤一期修复后,固定期按骨折后愈合期的原则进行未被固定的关节运动,修复的肌肉、肌腱保持静止,其附近未受损伤肌腱则积极活动,可减少粘连。肌腱愈合后做必要的关节活动度练习,肢体功能一般恢复较好。

2、掌指关节至近节指间关节区及腕管内肌腱损伤常切除指浅屈肌腱,只修复指深屈肌腱或行肌腱移植术,以减少粘连。术后于半屈曲位固定3周。固定期及固定去除后功能锻炼原则同上。

3、伸指肌腱损伤腕及手背伸指肌腱修复后不易产生粘连,如无其他合并损伤,一般不需特殊的康复治疗。如有粘连形成,康复治疗原则和屈指肌腱粘连时相同,即用油剂按摩,结合主动与被动的肌腱牵引。

4、肌腱松解术后须不失时机地进行肌腱活动度练习,防止再次粘连。松解术后切不可再行持续固定,也不可等待皮肤切口愈合。术后2―3天即应解开敷料,用主动及被动的伸指运动使肌腱向远端滑动,用近端肌肉的主动收缩使肌腱向近端滑动。主动运动要用最大力量。力求迅速达到松解手术中达到的活动范围并保持之。此时鼓励患者忍住疼痛坚持锻炼,并用镇痛药物理疗减轻疼痛。

5、肌腱移位术后康复治疗任务与方法大致同肌腱修复后,但移位肌腱在术后应发挥的功能与术前不同。例如腕屈肌腱背移后须经训练使移植肌腱的功能由腕屈肌转变为腕伸肌。这一转变可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则可加速其完成。训练方法是集中注意力,在视觉监督下试图用移植肌的收缩产生所要重建的动作,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肌腱被切断移位缝合,再长期固定必然引起明显的肌肉萎缩。因此,在移位前,待移位肌肉肌力必须基本正常,术前并预先训练加强,术后在协调训练的同时要进行肌力训练。

伸肌腱的损伤和修复

无切口的创伤通常第4―6周会有近端指间关节夹板夹在手指上,而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则能自由活动。夹板用以防止手部畸形。中节指骨有移位无开口的撕脱性骨折、轴向和侧向不稳定的PIP加上减少了的关节活动,以及以往的治疗无效等,都适合用手术治疗。此外,急性的开放式手术亦需要小手术修复组织。

术后康复近年来提倡早期但受保护的活动康复。手术后,手指固定在近端指间关节夹板中。夹板可每小时脱下以进行适量及防守性的主动运动,这时可以使用两块运动滑板,以提供滑面,有助伸展活动。

治疗伸肌腱损伤和修复的准则

屈肌腱损伤修复

位于手掌心的屈肌腱在工作时很容易受损伤或撕裂。最常见于厨房工作,或搬重物的劳动工人,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及运动员。深屈肌腱是最常局部受损的屈肌腱。肌腱的不完全损伤很容易在身体检查中错过,因此可能发展为完全受损的指屈肌腱可分为5个区域。

复活节的由来篇4

前言

康复的目的是使病人的身体、感官和心理功能恢复正常,当今社会经济使病人来弥补赤字,是一种不正常的治疗消费。一般来说,一个有运动型功能障碍的人由于手臂或腿的问题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性治疗。传统疗法是需要一个理疗师辅助患者做一系列重复和常规的物理运动,逐步增加肌肉锻炼强度,这种恢复过程需要的时间和费用都是比较多的。而康复机器人可以轻松的实现循环运动,机器人有很好的控制功能,它们可以很准确的重复和逐步增加力量练习,机器人这种更准确的辅助治疗被称为“持续被动运动”,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医疗中心,使患者也实现了许多康复目的。

CPM的概念在1970年代首次被引入后,在康复过程中患者有时移动四肢有一些突发异常反射,而传统的机器不能应付这种反射,因此有时不适合使用物理疗法。如果病人在机器辅助理疗过程中有一个不当的反射,这个不当的反射和机器给的负荷不符,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损害病人的肌肉或肌腱组织。正因为如此,需要一个智能设备,可以完成基于病人的四肢反射的康复过程中的实时反馈。康复机器人可以分为三组:

1) 帮助残疾人特殊需要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2) 支持移动性。

3) 帮助治疗师使患者进行重复练习(辅助运动机器人)。

1 国内外康复医疗现状

躯干和下肢承重能力下降是导致不能正常步行的重要原因[2]。近年来减重步行训练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用减重吊带使患者步行时减少下肢负重,借助于运动平板进行步行能力训练[3]。比利时布鲁塞尔Vrije大学开展了一项称为使用可调式康复训练机器人的运动训练,有效加快康复进程,提高了治疗效果[4]。下肢康复机器人还能够自动平衡人的一部分重力,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重心轨迹自动控制和重力平衡功能的重心轨迹控制系统[5]。东北大学研发的有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康复机器人。这种康复机器人为智能仿生腿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于此同时可用于研究人腿与智能腿之间的能否协调和能否对称的问题[6]。这种训练机是一种 被动式的医疗器械,它的训练是靠跑步机带动的被动训练。

2 人体下肢系统简介

设计下肢康复机构,前提是要使其符合人体运动学的自然规律。因此,在设计开始阶段,首先对人体下肢从医学角度出发,对人体下肢的关节进行必要的分析[7]。人体行走分为单脚支撑阶段、双脚支撑阶段和双脚支撑但有一脚处于冗余状态。通过这样的简化,人体的步态在机械结构上更易于实现。

人体下肢骨骼结构主要由趾骨、跗骨构架、腓骨、胫骨、髌骨以及股骨组成,构成三个关节:人体腿部总共具有7个自由度,包括两个球副关节,一个旋转副关节。其中踝关节有三个自由度,最为复杂。(1)踝关节是由腓骨、胫骨和跗骨构架所构成。踝关节有三个自由度,可以完成脚部的侧翻、旋转、翘起和弓背运动形式。(2)膝关节具有一个自由度,可以实现小腿的屈伸运动。(3)髋关节有一个球形关节,具有3个旋转自由度,大腿可以实现三种方式的旋转运动。如图1所示。

3 下肢康复机构初步设计

按照空间并联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

(1)

式中:并联机构自由度用字母F;活动构件

数为k;运动副数为g;第i个运动副的自由度数用fi表示;F0为冗余自由度数。此机构由16个活动构件,21个转动副,2个移动副构成,所以该机构的自由度为3。如图2所示。

该机构实际上是在两个垂直平面上的空间并联机构,可以看做是平面机构来简化计算和分析。该机构有三个驱动A、B是常数电机驱动,C是伺服电机驱动。该并联机构是由C伺服电机驱动的曲柄摇杆机构,用以实现膝关节的康复训练。A、B常数电机驱动的实现滑块的往复运动,用以实现踝关节的康复训练。

三个电机驱动,由A、B常数电机驱动实现末端D脚踏板的绕板中心的前翘起和后翘起的重复运动;由C伺服电机驱动实现D脚踏板在平面内的摇动。这两种运动可以辅助训练膝关节和踝关节。

4 结论

复活节的由来篇5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康复训练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因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及骨肿瘤等疾病需要实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全膝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可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的功能状态、消除关节疼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但手术有一定风险,术后并发症多。手术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假体的选择及精湛的手术技术外,正确及时的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也是获得理想疗效的重要环节。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笔者对27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7例,60~81岁,平均67 岁,男17例,女10例。其中双侧膝关节同时置换6例,单侧膝关节置换21 例。

2 结果

27例(100%)患者均对疾病恢复充满信心,所有患者9 d内均可下床活动,术后2周均可在助行器辅助下独立行走,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随访6 个月后参照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评分将临床疗效分为优(大于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小于59分)四级。27例患者评分均大于85分。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因该手术对于高龄患者有一定风险,有些患者对手术情况不了解,对手术效果产生恐惧及疑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智能等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效果,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识,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的配合。可以带患者参观成功病例,消除顾虑,增强信心。为患者播放人工全膝关节手术康复光盘,使其对手术有大概了解,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3.1.2 一般准备 ①了解病史:了解患者以往的过敏史、药物史、手术史及对麻醉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心、肝、肾功能情况进行评估;该手术多为老年患者且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术前对这类患者要针对相应疾病给予护理指导,并遵循医嘱进行调整;②术前3 d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为术后做准备;③皮肤准备:严格备皮,膝关节上下各20 cm 剃毛,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无破损,并用无菌敷料包裹;注意全身和局部皮肤清洁,观察关节周围皮肤的条件,如有皮肤破损、虫咬瘙痒、化脓性感染病灶、足癣等需治愈后才能手术;④按医嘱用药给皮试,备同型全血;⑤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必要时术前予以留置尿管,为手术做好准备;⑥对于过于紧张的患者,术前晚要适当应用镇静药,以保证充足睡眠。

3.1.3 康复指导 应加强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 s,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患者坐于床上,进行患肢的直腿抬高运动及踝关节抗阻屈伸运动,次数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每天重复2~3次。此外,还应教会患者如何使用拐杖行走,为术后执杖行走作准备。

3.2 术后护理

3.2.1 常规护理 术后禁食禁水6 h,去枕平卧位,下肢抬高15°,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轻伤肢肿胀,同时观察末梢血循环、感觉活动情况,如伤肢足背动脉的搏动、甲床色泽、足趾运动等。每小时测血压脉搏1 次至平稳。术后6 h可将床头摇起至患者舒适位,在可以耐受情况下指导患者行踝关节屈伸运动,每个动作5 s,然后放松,重复练习。术后伤口一般予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注意其松紧是否适宜,过松易引起关节腔内积血,过紧易引起血循环障碍,同时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如渗出较多时,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早处理。术后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色、质、量,每隔两小时挤压引流管一次,防止堵塞。活动膝关节时要夹闭引流管,一般24~48 h后引流液少于50 ml可以拔除。

3.2.2 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是感染与下肢深静脉栓死(DVT),此期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①预防感染:给予患者营养饮食指导,增强抵抗力;切断感染源;保持病室及床单的清洁,严禁探视,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动态观察患者体温;术后连测体温3 d,并按医嘱输液,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等并发症;② 预防健肢DVT:麻醉消退后即鼓励患者健肢的主动屈伸活动,陪护人员及护理人员给予适时的被动按摩;患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促进静脉回流;麻醉未消退即给予由足至大腿的按摩,术后1~3 d,按摩10 min/2 h;麻醉消退后即开始足趾的主动活动,做躁泵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抱大腿屈膝活动等,在患者能力及病情允许的范围内做到限时限量完成; 有条件者可以应用下肢脉冲静脉泵辅助治疗:2次/d,2 h /次。术后3 d在医师及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下床扶助行器行走。

3.3 康复训练

3.3.1 术后第1周 此期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力。①术后当天维持膝关节伸直位,用石膏托板固定膝关节,并保持足高髋低位;②术后第2~7 d患肢做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10 s,每组10次,每天10组;③患肢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高度,但要有10 s左右的滞空时间;④做患侧踝关节的背屈运动使该关节保持90°,该关节做环绕运动15次,每天2~3次;⑤应用持续被动运动(CPM)机给予患肢在无痛状态下的被动运动,起始角度为 0°,终止角度为20°,2 min内完成一个来回,每天4 h,1 周内尽量达到或接近90°。

3.3.2 术后第2周 重点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①使用Maitland 手法第Ⅰ级,在无痛范围内,由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有节律地来回松动关节;②患者坐于床上,以臀部为定点,患侧脚下放置滑板,并以其为动点,自主完成①的内容;③进一步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可在床上方固定一滑轮,用吊带一端托住患侧踝关节,另一端由患者控制,通过助力运动完成直腿抬高运动,要求患者尽量抬高患侧踝关节,另一端由患者控制,通过助力运动完成直腿抬高运动,要求患者尽量抬高患肢并保持高度,并逐渐减少手的帮助,向主动完成这一运动过渡;④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术后3 d在病情允许下可下地站立,并逐渐延长时间。此时重心在健侧,患侧不负重触地;第2周开始加强患肢主动运动,行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和进一步加强直腿抬高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⑤CPM 机使用角度增大至90~100°。

3.3.3 术后第3周 继续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加强行走步态训练,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①解除石膏托板后,了解患者平衡能力;②待病情允许,鼓励患者脱离拐杖在平行杠内行走;③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伸直膝关节作外展运动,踝关节呈90°,在此基础上做前后摆动练习;④ Maitland 手法第Ⅳ级;⑤卧俯位,主动弯曲患膝关节,也可由护士帮助完成;⑥在股四头肌训练器帮助下,弯曲膝关节,由90°开始,质量为1 kg,2次/d,每次15 min。⑦在跑步器上进行行走训练,患者目视前方抬头挺胸,臀部不能翘起;⑧在固定自行车上进行蹬车运动,坐垫由最高开始;⑨患者在此星期内尽量独立完成穿裤、袜等日常生活动作。

3.3.4 术后第4周~3个月 回家后继续功能锻炼,增加患肢活动范围、负重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功能锻炼时必须有家属陪护,保证患者安全。伤口愈合后方可洗澡,术后2个月调整座椅高度,避免坐矮凳。身体过胖会增加关节劳损,应适当减肥。定期理疗及复诊。①可在轻度倾斜坡面上独立行走;②独立完成穿鞋、袜、裤等日常生活之动作;③除了弯膝功能训练之外,还应注意伸膝的功能训练,如坐位压腿等;④上下楼梯活动,早期主要依靠拐杖上下,健腿支撑,患肢以下负重到部分负重,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待患者适应后脱离拐杖。

4 讨论

4.1 术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术前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术后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助于患者的恢复[1]。临床中证实此项护理工作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4.2 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术后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护理保障了手术的效果,并且对预防术后并发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3 术后康复训练是手术后达到良好功能的关键 康复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并做好手术前后指导。研究证明,CPM 有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避免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止痛剂的用量,防止粘连,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其周围的肌肉力量来维持[2],增加股四头肌肌力能够增强关节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加速膝关节功能康复。

4.4 康复功能锻炼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每个患者的心理、生理、膝关节具体情况及手术方式不尽相同,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训练强度和内容,制定不同的康复计划。此项手术患者普遍趋于老龄化,术后疼痛减少后,存在对功能康复不重视的情况;因训练的时间比较长,每日的训练项目比较多,同时训练时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膝活动范围受限等情况使老年患者意志下降、康复欲望降低,阻碍了康复计划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应加强心理诱导,对病情做充分说明,每日设立专人护士定时提醒、督促、协助其功能锻炼。参观其他人的锻炼及锻炼后的效果,通过效果好的患者与之交流锻炼体会,树立目标,增强信心。此类手术患者尽量安排在同一病房,可相互学习,共同锻炼,减少锻炼乏味感及孤独感。

4.5 康复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术后康复训练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软组织的修复也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因此术后康复运动强度和动作幅度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避免影响软组织修复。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加速膝关节功能康复。临床经验证明,出院后只要坚持锻炼,活动范围将继续增加,到术后1 年运动弧将不再变化[3]。医务人员同时做好定期随访,保证患者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杜精.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35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3):32-33.

[2] 顾晓园,张中南,侯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中华理疗杂志,1999,22(4):215.

复活节的由来篇6

永远的“莫阿依”

1722年4月5日,荷兰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率领一支舰队正在辽阔的中南太平洋海域苦苦寻觅着所谓的“未知的南方大陆”,负责望的水手突然发现远方的海面上有一个绿点,看上去像是陆地,他立即向舰长罗格文汇报。罗格文听到后惊奇不已,因为海图上显示这里没有任何陆地。罗格文立即命令船只驶向那里。待船只驶近后,他看到这确实是一个岛屿,于是便在海图上用墨笔记下了一个点并在黑点旁边注上“复活节岛”,因为那天正好是复活节。他可能不知道,他是在给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个岛屿命了名。

这是一个三角略呈椭圆形的岛屿,面积不大,还不到120平方公里,既没有一条河流,也没有多少树木,只有荒草在地上生长着,老鼠是该岛唯一的野生动物。

罗格文一行踏上这个小岛,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了。岛上山峦起伏,层峦叠嶂,拉诺・落拉科火山的身影在蔚蓝的天幕下显得雄伟挺拔,岛上有许多石块砌成的墙壁、台阶和庙宇。在该岛的南部,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石墙的残迹,石墙的后面耸立着几百尊气势恢弘、撼人心魄的巨大石像。这些巨大的石像面朝大海,排列在海岸边,上面还刻着人物和飞鸟鸣禽的花纹。这些石头人站立在巨大的石头平台上,脸部的表情十分生动。在拉诺・落拉科火山坡上,罗格文他们也看到许多这样巨大的石像,岛上的土著称这些雕像为“莫阿依”。

当来自欧洲的航海探险家们把发现复活节岛的消息向世人宣布后,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倒不是这个岛屿的发现,而是复活节岛上的为数众多的巨大石像,也就是土著人所称的“莫阿依”。“莫阿依”们站立在山坡上,怀着复杂而神秘的心情眺望着大海和陆地,它们是在怀念那些雕刻它们的神秘者吗?

每一位来到复活节岛上的游人都会被硕大的“莫阿依”所震撼,尤其是在太阳初升的时候,此刻,你会感觉到,“莫阿依”们的轮廓变得如金属一般富有质感,使你不由得陷入冥想,越是冥想,这种富有魅力的神秘感觉就越是强烈,尽管它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单调。当夕阳西下,巨大的黑色“莫阿依”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之中,硕大的身影长长地拖在地平线那瑰丽多变的背景上时,这种神秘的画面会给你留下更加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复活节岛的“莫阿依”是迷人的,这些巨大的“莫阿依”被雕刻得十分生动,形态不下几十种。有的庄严肃穆,仰望着无尽的天宇;有的似乎是在沉思默想,仿佛是在回忆那一幕幕不为人知的往事;也有的怒目而视,杀气腾腾,使人看了不寒而栗。

据统计,复活节岛的“莫阿依”共有430-440尊。这还不包括散落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尚埋在地下的那些“莫阿依”。目前,复活节岛上的“莫阿依”流落到世界各地的计有:伦敦一尊,圣地亚哥三尊,华盛顿一尊,法国巴黎莎约宫中还有一个从雕像上锯下来的“莫阿依”头颅。

“莫阿依”无言,“莫阿依”不语,永远的“莫阿依”如同一尊尊永恒的战工,凝视着太平洋的喧嚣,也守护着太平洋的秘密。

神秘南纬30°

复活节岛面积仅有120平方公里,相对手地球上的大洋和大陆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在各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上几乎都标出了它的位置。该岛的战略地理位置并非十分重要,它处于太平洋中心偏东南,属于南美洲智利的一部分,没有矿藏,土地贫瘠,为何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其实,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如此不懈地关注复活节岛,是因为该岛的诸多神秘现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同时也是因为这里恰好处在神秘南纬30‘的重要“神秘源”之十。

复活节岛到底有多么神秘呢?让我们来看看下列的现象吧。

复活节岛处于南纬30°线上,而南纬30°与神秘的北纬30°一样,历来就是一条充满神秘现象的集中地带。

地球的南北纬30°线上,历来是地质构造上的“多事之地”,地震频发,海难频仍。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这里常常是飞机、轮船失事的地方,人们都叫它“死亡漩涡带”。北纬30°线上,有百慕大、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国大陆之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这五个异常区。而南纬30°线上则有非洲东南部、澳大利亚西海岸、新西兰北部海区、南美洲东部和南太平洋中部五个异常区。如果人们把南部异常区和北部异常区在地球上标出来,就会发现它们在地球上几乎是等距离分布的。如果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划线,大们就会发现整个地球就会被划成20多个等边三角形,每个区域都处在这些三角形的接合点上。

既然古人无法在天空鸟瞰太平洋,因此他们就无法确定复活节岛是“世界的中心”,这样的逻辑推理一般来说是能够站住脚的。但是,复活节岛的土著居民一口咬定复活节岛就是“世界的中心”,因为他们的祖先是听他们的“创世神”说的,所以代代相传这个秘密。

为了解开这个谜,对复活节岛抱有无比兴趣的科学家、学者、考古学家、旅行家、天文学家穷尽了心力去解答。

在对复活节岛考察的过程中,考古学家以雄辩的证据证明了复活节岛的土著并非复活节岛的原住民,他们来自于复活节岛以外的波利尼西亚群岛。而复活节岛上神秘雕像出现的历史比复活节岛上的土著人的历史要早几千年。土著人之所以说复活节岛是“世界的中心”,是他们的神告诉他们的,而非他们的创造,那么,他们的神又是什么?创造这些神秘雕像的人又是谁?他们为何选择了复活节岛,眼神秘南纬30°有没有关系?

“人鸟”――复活节岛的神秘偶像

使复活节岛的研究者们感到意外的是,复活节岛居民所崇拜的偶像完全不同于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其他诸岛,而与美拉尼西亚群岛比较相像,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人鸟”的崇拜。

复活节岛上的小镇奥朗戈,对复活节岛的岛民来说是一座圣城。它位于复活节岛西南端的拉诺・落拉科火山口旁,是复活节岛岛民千百年来祭祀神灵的中心。离它不远的海面上有三座小岛,分别是莫多-依基岛、莫多-努依岛和莫多-卡奥卡奥岛。三座小岛上山石耸立,危岩叠嶂。一百年前,复活节岛上的岛民就在小镇奥朗戈和这些小岛上举行挑选“人鸟”的仪式。

挑选“人鸟”仪式,是由复活节岛上的各部族各自选派一名英武的勇士,渡海游到莫多-努依岛,端坐在岛上的洞穴中,恭候海燕的到来。复活节岛人虔诚地相信,海燕是伟大的神灵麦克麦克派来的使者。

第一个得到海燕蛋的勇士,将飞步跑到屹立在海边的山岩上,对等候在海边的本部族代表高喊:“快剃头!蛋是你的!”然后,他就会跃身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洗净鸟蛋,再用带子把它系在头顶上,划动双臂,游回到复活节岛上。

上岸后,他要拿着鸟蛋,飞快地跑到奥朗戈。按照岛上的传统,第一个把鸟蛋送到奥朗戈的人,不管是哪个部族的,他都会成为全岛的领袖,对全岛享有一年的统治权。他将被剃光头发和眉毛,被命名为坦加塔・玛努,即“人鸟”。而复活节岛的这一年就用他的名字来称呼,岛民们把他当作神的化身来尊敬。这种挑选“人鸟”的仪式,年复一年,代代相传,一直到1862年秘鲁海盗袭击复活节岛,最后一个“人鸟”死去,这种神秘的仪式才告终。

起初,到小岛上取鸟蛋的勇士是岛上各部族的首领,后来才改由各部族的勇士去。在岛上记载的坦加塔・玛努的名册中,像编年史一样把这些取到鸟蛋的首领的名字记了下来。在人们发现的一本名册上,记载着86位首领的名字,但它并不完整。1915年,人们在奥朗戈的山岩上发现了111幅手拿海燕蛋的“人鸟”画像,其中的五六幅被运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和其他城市的博物馆中展出。但岩画也不能代表挑选“人鸟”的总次数,因为这种神秘仪式很早以前就有了,具体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反正据考古发现,小镇奥朗戈在好几百年前就已经是一座有人居住的小镇了。

科哈乌・朗戈朗戈――复活节岛密钥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复活节岛,的确是一个充满着许多未解之谜的神奇之岛。那巨大的石像,那从海中升起又部分沉下的小岛,那岛上来历不明的居民,等等,已解未解之谜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和观光客纷至沓来。许多科学家穷其一生地研究探索,提出了许多很有见解却又相互矛盾的解释。科学研究越是深入,新问题越是层出不穷。有没有一把密钥能打开复活节岛的秘密呢?

或许有!

这把钥匙就是复活节岛上的独特文字――科哈乌・朗戈朗戈条板。

自从欧洲人发现了复活节岛,人们陆续找到了几十块刻有象形文字的科哈乌・朗戈朗戈条板。这些条板现在还保存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里,上面记载着复活节岛的往事。如果把这种文字解读出来,复活节岛种种谜团的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

可是,尽管科学家们费尽了心思,还是无法解读这些文字。就连通晓古文字的语言专家,面对这无人知晓的神奇天书也束手无策。于是,谜上加谜,科哈乌・朗戈朗戈条板又给人们出了一道难题。

1722年,荷兰海军将领罗格文发现了复活节岛,向,世人揭开了笼罩着它的神秘帷幕。48年后,1770年的12月15日,西班牙船长唐・菲力普・冈萨雷斯也来到了复活节岛。他绘制了复活节岛地图,在岛上竖起了3个十字架,宣布该岛归西班牙所有。当他让岛民首领在归属文件上签字时,他大吃一惊,原来岛上竟有自己的文字――首领们在文件上画了一些有象征意义的古怪符号。

1864年,踏上复活节岛的西方传教士埃仁・埃依洛第一个看到了上面刻有这种古怪符号的木板,岛民们管它叫“科哈乌・朗戈朗戈”,意为“会说话的木头”。

这一发现,顿时大大抬高了复活节岛的身价。考古学家、航海家、旅行者和探险家们纷纷涌上这个不大的孤岛,寻找该岛的古文化遗迹,想要解开这些谜。

1870年,俄国科学家米克罗霍・麦克拉依乘“勇士”号考察船前往复活节岛,但他并没有登上复活节岛,因为他当时身患重病,只能躺在船中。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无限的惋惜,因为复活节岛就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却没能登上这个小岛,去寻找岛上的各种奇迹――正是这些奇迹才使得复活节岛成了所有太平洋岛屿中独一无二的‘圣岛’。我更为遗憾的是,那些旅游者仅仅用惊奇或冷漠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奇迹,其中任何人都不想详尽而认真地研究这些艺术珍品。大概岛上除了巨大的石像以外,还可以找到虽没有如此巨大却更能引人注目的古迹。”

他说对了。人们不仅看到了石像,还看到了圣城奥朗戈山上的岩画、奇特的小木雕,还有刻写在木板上的象形文字――科哈乌・朗戈朗戈。

这是些什么样的文字啊!木板上面满是各种各样奇怪的图画符号,有的是大眼睛的奇特生物的头,有的是“人鸟”形象,有的是人形蜥蜴以及海豹、螯虾和各种昆虫,还有形似月亮、星星和山脉的符号。当然,更多的符号却让谁都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东西。

这些文字的书写方法也很特别,是所谓的颠倒回转书写法,即一行从左到右,下一行则从右到左;接下的一行又从左到右,每一行对前一行来说都是颠倒的写法。这种书写方法,同南美印加帝国之前的书写方法一样,又被叫做“颠倒耕田式”书写法。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因为,一般人只看到了复活节岛上的“莫阿依”雕像,却不了解那里还有文字――谁也不认识的天书。

可是,这些古怪的符号是文字吗?它又是怎样产生的?又是谁刻画在条板上的?而最重要的是,这种文字的意思是什么?

2004年,巴西语言学家德・曼拉教授声称,他已经成功地研究出了科哈乌・朗戈朗戈条板上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说:“若干年前,在太平洋的这一地区曾有一片广袤的陆地,后来这片陆地由于发生强烈地震而沉入海底。地震过后,幸存下来的只有复活节岛。”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复活节岛上的文字来源于印度,但古印度文字早在3500多年前就已经消失了,而复活节岛上的文字至少在上个世纪初依然有土著老人懂得其含义。

或许,哪一天人们真正破译了复活节岛上的文字,古老而神秘的“太平洲”历史就会水落石出,人们就能够找到人类那已经失忆已久的过去。

复活节岛,地球的肚脐?

考古学家们在复活节岛上考察的时候发现了复活节岛上有一些巨石人像的后颈部位竟然刻有古老的文字。荷兰海军上将罗格文在他的回忆录里曾经这样记述道:“我们登上复活节岛以后,在几尊巨石人像的脖颈后方发现了文字,在一些靠海的巨石人像附近还发现了许多刻满奇异文字图案的木板。”

公元1863年的时候,法国有一位叫埃仁・埃德洛的传教士来到了复活节岛,说这些文字是“魔鬼的可怕咒语”,于是就把岛上能找到的所有带奇异文字的木板一把火烧掉了。幸亏有岛上的土著人觉得可惜,偷偷地藏起了一些木板。这些刻有文字的古老木板,一百多年来被欧美考古学家、探险者从岛上带走的数量有多少,已难以统计,不过,如今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的这种带有奇异文字的复活节岛上的木板总共只有26块。

复活节岛上的这种奇异文字图案,到底代表了什么?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是。由于复活节岛奇异文字的存量太少,给古文字专家的研究带来了难度。另外,在复活节岛上,还有大量被刻在石头上面的鸟头人身的奇异图案。在个叫奥朗戈的小村子附近有一大堆曾经被人工打磨过的圆石,在这些圆石的头部,就刻有许多乌头人身的奇异图案。所以,有人也管复活节岛叫做“人鸟之岛”。

那么,复活节岛上的这种奇异文字到底是不是像有人所说的,系天外生命留在我们地球上面的信息符号?鸟头人身的奇异图案又代表了什么?这些难解之谜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探秘者纷至沓来,小小的复活节岛成了牵动世界的谜窟。

复活节岛上的人们管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叫“吉比・托奥吉・赫努阿”,意

思就是“地球的肚脐”,听起来觉得这种叫法非常奇特。可是,当人们乘飞机从高空往下俯瞰复活节岛的时候,就会发现,复活节岛上的人对复活节岛的这一称呼并不奇怪。原来,复活节岛正好在太平洋的中心地带,其近似椭圆形的矮矮的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也很像是人的肚脐,复活节岛上的人说他们居住在世界的中心,而世界的中心不就是“世界的肚脐”吗?

难道说古代复活节岛上的人们曾经从高空俯视过自己居住的地方7这好像不怎么可能。那么,是谁把这些告诉了他们呢?这又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科学家们经过考察研究后说,复活节岛早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也就是说在公元390-398年之间就有人居住了。当初,荷兰海军上将罗格文在他的回忆录里说,那些冲着石像做祈祷的人们当中,“他们有的皮肤为褐色,就颜色深浅而言,他们与西班牙人相似,但也有肤色较深的人,而另一些人则完全是白皮肤,也有皮肤带红色的人”。看起来,复活节岛上的居民不仅只有一个民族,而是好多个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那么,这么一个小岛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民族呢?他们又是怎么来到这个小岛上的呢?

古时候,人们没有先进的航海工具,也没有导航用的海图,要想漂过浩瀚的大海大洋抵达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也许有人会说,当初哥伦布和麦哲伦他们不就是在没有海图的情况下,穿过茫茫大海,发现了新大陆吗?可是我们别忘了,他们虽说没有什么海图,却有着庞大的船队呀,还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水手。如此说来,难道复活节岛上的居民是飞到这里来的吗?

有人说复活节岛上最早的居民是从其他太平洋岛屿上来的,是波利尼西亚人。不过,挪威著名的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却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说,复活节岛上有奇异的文字,可是波利尼西亚人从来就没有过文字的表达形式。这就是说,复活节岛最早的人一定是来自用文字书写历史的民族。后采,海尔达在秘鲁考察了一段时间,接着又在复活节岛上进行考察,他发现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跟秘鲁的蒂亚瓦纳科的石雕人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的脸上都有着明显的白人特征。

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孤岛,三角形的岛屿并不大,总面积不到120平方公里。岛屿的北海岸长16公里,西海岸为18公里,东南海岸最长,也不过24公里。岛上的最高点拉诺,落拉科火山海拔只有511米,比波利尼西亚诸岛的许多山峰都要低。

复活节岛是由三座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一座火山岛,除了难以解释的巨大雕像以及古老的文字之外,复活节岛上隐藏着许多惊人的秘密。

大约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一些完全可以信赖的船长不断报告说,他们在复活节岛一带海域发现了新的陆地,但这些陆地后来却神奇地不见了。

胡安・费尔南德斯和爱德华‘戴维斯曾在复活节岛一带海域里发现过辽阔的陆地,陆地周围还有零星的小岛,但等到罗格文海军上将于1722年发现复活节岛时,他只看到岛上起伏的山峦,周围已经没有任何陆地或岛屿了。

1802年,皮诺科船长乘着“波捷斯诺号”在这一海域里也发现了一座小岛,他把这座岛命名为“波捷斯诺岛”,并标在了地图上。这个小岛呈椭圆形,岛高120米,岛围1200米。但从此以后,谁也没有再看见过这个岛。1935年以后,海图上也不再标出这个岛了。

1912年,英国“格罗埃洛恩号”船长在智利瓦尔帕来索宣布,他在复活节岛不远处发现了一个岛屿,船上的所有官兵也都证实了这发现。但后来智利战舰“巴克达诺号”奉命前去寻找这个岛屿时,它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复活节岛是一个火山岛,它处在“太平洋火山圈”上,即太平洋海底火山地震带上,岛民们的神话和传说中都再提到,很久很久以前,复活节岛很大,后来大部分陆地沉入水中,只剩下现今这么大了。近年来的海底地质研究却否定了这一说法,因为复活节岛附近海域的水下并没有陆地沉陷的迹象,至少在至今万年之久的时间里,复活节岛都只有这么大。

复活节的由来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复习课;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的化学复习课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通过复习课,学生能够巩固学过的知识,将知识系统化,从而得到升华。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成为毕业班化学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复习课都是教师单方面把知识点讲一遍,而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在复习课上,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除了重复已学的知识点外就是做练习、听讲评,长此以往,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很多教师在多遍重复知识点后也讨厌上复习课。如何让复习课也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两节获得好评的复习课的公开课设计作为案例,来探讨什么样的复习课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一、教学案例

案例一: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节课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贯穿课堂,设计思路如下:

将碳单质比喻作“碳父”,“碳父”有两个法宝,一个是能够切割大多数物质,另一个是能够做电极或是铅笔芯,这两个法宝是何物质?(金刚石和石墨)。接着描述“碳父”还有燃烧的本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灭火,小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施毒,大小女儿分别是谁?(CO2和CO)。大女儿嫉妒小女儿的魔法比自己强大,心理不平衡,就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温室效应”。于是“碳父”把大女儿的氧原子夺走一个,使其与小女儿拥有一样的魔力,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述的描述,请学生将C、CO、CO2之间的关系用知识网络表示出来(即“碳三角”)。接下来由学生选择“魔法世界”编号,判断是谁施的魔法,并评价其“功”与“过”。魔法世界是由CO和CO2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组成,如主人下地窖取菜时晕厥死亡事件、碳酸饮料会喷出气体、氢氧化钙可以刷墙护壁、“干冰”可以人工降雨、“煤气”可以燃烧等事例,将这些事例编号,由学生抽出相应事例后进行解释,并对事例进行评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描述完后,请学生将碳酸、碳酸钙两种物质补充到先前总结的碳三角网络中去。

最后让全班学生参加“毕业典礼”测试:如何鉴别CO和CO2,测试结束后宣布学生由魔法学院毕业,将这节课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案例二: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复习课。大体设计思路如下:

先指出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废液是水污染源之一,接下来由学生完成练习题:A、B两班都用酚酞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废液缸中。(1)A班废液呈红色,废液中一定含什么物质?(2)B班废液pH

二、教学分析

这两节市级公开课上完后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对比后可以发现,这两节复习课的设计存在很多共同点:

1.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

案例一整节课是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考虑到化学与魔法有一定的共性,并与当下热播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相结合,情境生动有趣,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案例二将生活中的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谈论并解决难题,如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浓硫酸泄露的处理方法、厨房中调料的鉴别等,使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总结归纳

在知识点复习模式上,两节课都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过程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这在毕业班复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最后再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情境对知识点学以致用,这又是“把书由薄再读厚”的过程,从而使知识点得到升华。如案例一中先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写出C、CO、CO2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再让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三者间的转换关系,到后来再在原先网络图上再添上碳酸和碳酸钙。最终使五种物质的转换关系与涉及到的8个化学方程式,归纳为上图所示:

之后再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氢氧化钙为何可以刷墙护壁、煤气为何可以燃烧等生活中例子对知识点加以应用。案例二中也是类似的,先让学生讨论如何鉴别酸和碱,从而复习了酸碱相关的化学性质;而后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方法来总结归纳酸碱的化学通性;最后再根据贴近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应用这些知识点,如蚊虫叮咬了要抹何种溶液、浓硫酸泄露该如何处理等。教师设计题目要注意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使学生学习感觉更有成就感,对学习更感兴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3.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复习课很多学生懒于动手和动脑,对学过的知识缺乏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对复习课至关重要。案例一和案例二都是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尽量让所有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答,再由学生来纠正学生错误或是补充说明,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只是在一旁引导。这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复习课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使复习课能够很好地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4.课件制作简明、生动

复习课的课件切忌出现大量的文字,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应尽量做到简明,文字少、重点突出,同时尽量生动、活泼。上述两个案例的课件都比较简明、生动。如案例一中课件结合“三彩”课件制作方法,在进入“魔法世界”环节中,采用魔方上九个数字对应九个不同的事例,让学生抽选1~9之间的数字,点击数字后随机链接到不同的“魔法事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节课的课件页数都非常少,且每一页的内容都很简洁。

从上述复习课模式的共同点可以看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复习课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重复。要想上好复习课,备课很重要,无论在情境创设上,还是在结构设计、相应练习题的选择上,教师都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同时,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复习课才能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化学,同时提高对化学的兴趣,进而懂得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化学课,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好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潘红梅.走进新课程 关注课堂教学效益[J].化学教与学,2010,(06).

[3]李开祥.漫谈化学复习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5,(05).

复活节的由来篇8

毛先生的父亲去年不幸患了脑血栓,在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3个月,命虽然保住了,但却瘫痪了。这下可急坏了毛先生,于是他带着父亲跑了京城好几家大医院的康复科,可医生们都说:来得太晚了,现在才开始康复训练,很难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了。听了医生们的话,毛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住院期间,医生一再嘱咐,要静卧,千万不要动,所以在父亲生病住院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从未让他活动过。类似毛先生父亲情况的中风患者并非少数。北大医院物理康复科副主任徐本华告诉记者,在他们收治的中风患者中,大多是患病3个月后才来就诊的,由于已错过最佳康复期,所以均不同程度地留有后遗症。据调查,在我国,中风1年后的患者,能够得到早期康复训练的人不足6%,从未采取过任何康复措施的高达42.4%。中风病人究竟该不该活动?从什么时间开始康复训练才能避免残疾呢?

早期康复介入是预防残疾的关键

据统计,我国现有500~600万中风病人,他们中约有3/4的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北京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北大医院物理康复科顾问黄永禧教授说,其实如能施行早期康复训练,他们中大多数人可以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工作能力。他说,中风病人预防残疾的关键是及时治疗加早期康复训练。黄教授说,当发现家里有人突发中风时,病人家属应立即将病人送到有条件(如可做CT检查)的医院就诊,护送时让病人平卧,尽量少搬动和颠簸病人,争取尽早判明病因,对症合理治疗,以减轻患者脑组织的损伤程度。脑血栓患者如果溶栓成功,甚至可以不留后遗症。黄教授特别强调,患者一定要争取在发病6小时以内溶栓。黄教授说,不少家属认为只要将中风病人送进医院,住上院,吃上药,输上液,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可以说,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许多病人的残疾,严重影响了他们日后的生活质量。他解释说,中风病人常有肢体瘫痪,语言、认知等一系列障碍,如果不进行或不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极易留下终身残疾。因此,对中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只能算完成了疾病治疗任务的一半,更艰巨的任务是通过早期和持续的康复训练,使他们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功能。黄教授说,现代康复理论认为,对急性期的中风病人,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应同步进行,不能将两者截然分开。他还介绍了丹麦的一项实验,他们对1197例中风患者在急性期就开始康复训练,结果95%的病人患病6个月后功能得以恢复,80%的病人在发病6周内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有资料显示,中风患者如能在1个月内开始康复训练的,其功能达到生活自理者平均只需86天;1个月后才开始康复训练,则需要100天以上,有时效果还不满意。

康复训练切忌盲目

黄永禧教授特别提醒中风患者,切忌犯两个错误:一是一味长期卧床静养,导致肌肉和神经退行性改变,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给日后康复带来困难。这在康复医学上称为“废用综合征”。二是提倡早期康复训练,并非随意乱练,否则会引起“误用综合征”。比如中风病人脑损伤后,常常上肢屈肌张力高,甚至处于痉挛状态(手指、手臂向内屈曲,不能伸直)。有些病人由于不懂康复知识,在本应锻炼手和臂的伸展功能时,却使用一种练握力用的“橡胶圈”,拼命地练手的握力或用各种方法练习拉力,结果更加强化了屈肌,越练手指和肘关节越伸不直。他说,有些病人走起路来手臂屈曲,腿“划圈”就是这种错误训练的典型例子。

科学训练才能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北京市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偏瘫治疗中心主任朱镛连教授详细介绍了应用于病后至2周内的中风病人早期康复训练的一些规范方法。他说,中风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神经体征不再发展时,就可开展康复训练。脑出血病人在7~14天后也可以开始训练。

上一篇:三潭印月的来历范文 下一篇:货物运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