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的来历范文

时间:2023-11-23 22:04:40

三潭印月的来历篇1

各位团友,大家好。现在我们弃船登岸,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前面我们介绍过,水光潋滟的西湖上有三座绿岛,她们都有动听的名字,分别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小瀛洲是湖中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的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60%。南北两部分由九曲桥相联结,东西两侧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字,呈现大湖围小湖、岛中套小岛的景色。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和多变奇巧的布景艺术,成为西湖中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之一。

请大家先看上面这块匾额:“小瀛洲”。它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写。而这座歇山式敞轩是小瀛洲上的主要园林建筑。它原是清朝时期大官僚彭玉麟退省处,称为“彭公祠”,辛亥革命后被改作“浙江先贤祠”,奉祀明末清初四位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浙江籍学者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杭世骏。现在的建筑是1959年改建的。

穿过先贤祠,来到了九曲桥。这三潭印月岛上的九曲桥,有九转三十个弯,为全岛的中轴曲线。当我们在迂回多变的九曲桥上行走时,就会发现岛上湖中的美妙景致仿佛成了立体的画,流动的诗,使你有步移景换,小中见大的感觉,体会到这里美景层次丰实,游程突然延长,千变万化,出奇制胜。大家请看这块大石头,这是一块有名的太湖石。有人称其为“九狮石”,上面似有九只狮子,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这九只狮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

各位团友,请看这别具一格的三角亭,它造型别致,名为开网亭,取自佛教开网放生之意,同时也点出了早先此地是放生地的原意。再看左边,这个四角亭被称为“亭亭亭”,取明代聂大年诗“三塔亭亭引碧流,,之句。这开网亭和亭亭亭一高一矮,一东一西,相互呼应,互为衬托,选址精心,营造奇巧,十分讲究与自然的结合,是三潭印月岛上不可缺少的一组景观。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三潭印月的中心绿洲,这里的景观主要由粉墙、漏窗、竹径组成。请看这一截横列于两段曲桥之间的矮墙,中间有个圆洞门,上书“竹径通幽”四个字,落款是康有为。这粉墙内外景致各异,墙外翠竹千竿曲径通幽,墙内游者济济,俨然两处天地。墙上构图精美的漏窗,起到了内外互相渗透的作用。透过圆洞门两边的漏窗可见墙外竹影婆娑,清幽恬静,一条小径消失在竹林远处,使人感到“庭园深深深几许”。而回头一览这三潭印月岛中之湖,亭台倒影,尽在水中,奇花异草,映碧叠翠。假山曲桥,一静一动,虚虚实实,相映成趣,又是一幅生动的水景画。

我们走过九曲桥,迎面所见的分别是迎翠轩、木香榭和花鸟厅。在这里,放眼望去,水绿、树绿,亭台叠石都似被映成绿色,真有置身于绿色庭院中的感觉。而前面又是一座引你步步入胜、渐入佳境的九曲桥。曲桥中间那座朱柱黛瓦的四方碑亭就是御碑亭,当年康熙所题“三潭印月’’的石碑,就竖在此亭内。站在这座迂回多变的九曲桥上,我们环望四周,会发现这巧夺天工的三潭印月,不仅以园林称胜,而且还是座迷人的花岛。请看这岛上的绿洲、堤埂上栽满了各色各样的美丽花卉,岛中池塘内缀满了多种多样的睡莲、荷花,而岛上的幽径上又植上了许多摇曳的翠竹。此时此刻,你会觉得这全岛的空气都凝聚着花的清香。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我心相印”亭前。“我心相印”即“毋须言,彼此意会’’之意,是佛教禅语。“我心相印”亭两边有墙将湖面遮住。这个亭子很有个性,一边是粉墙,一边是走廊,在西湖景区里,恐怕是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亭子了。穿过亭子,我们看到在开阔的湖面上,有三座布置得十分得体的石塔。各位,游览三潭印月岛最使人忘情的就是这三座石塔。月光下,这里“玲珑塔底月轮悬”的美妙景观,曾列入南宋画家陈清波等人的《西湖十景图》。这三座石塔始建于宋元祜四年(1089年),当时苏东坡疏浚西湖,在湖中最深处立三塔作为标志。为防西湖淤塞,

还规定三塔之内不得种植菱藕。元代时三塔被毁,明朝万历年间在现在位置上重建。这三塔基本呈等边三角形,间距62米,塔高2米,造型优美,塔身呈球状,有五孔,饰有浮雕图案,塔顶呈葫芦状。民间传说这儿有三个水妖居住,因而塔形似葫芦以将其镇住。

各位团友,三潭印月历来是杭州著名的赏月胜地。每到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灯烛,孔口用白色薄纸蒙上,烛光从纸上透出,倒映于湖,又成水中之月,随着微波荡漾,似有无数个月亮在水中晃动。月光、灯光、湖光、月影、塔影、云影交相辉映,融成

一片极富诗情画意的景观,让人感到有一种奇幻之美。

三潭印月的来历篇2

三潭印月岛的前身是水凡保宁寺,北宋词家秦观《送僧归保宁寺》诗中有句云:“西湖环岸皆招堤,楼阁晦明如卧披。保宁复在最佳处,水光四合无端倪。车尘不来马足断,时有海月相因依。”可知岛上赏月由来已久。

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0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三潭印月景观富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

三潭印月的来历篇3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游玩过西湖,不知写过多少篇令人沉醉的文章,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而我也独恋那西子湖畔的一潭令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水……

美丽的杭州西湖不仅有美丽的白娘子和许仙的传说故事,清康熙、乾隆皇帝书写的御碑。还有为许多英雄、历史名人修建的纪念物,令人浮想联翩。有为推翻腐败的满清王朝而牺牲的民国女杰秋瑾;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和他儿子岳云。水浒人物武松、张顺,一代才女苏小小……

西湖的水是碧绿的,也许是周围环绕着层层叠叠的苍翠欲滴的树木的缘故吧,才使得这水那么的绿,使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春姑娘就住在湖底,摇动的水草呈现出翠绿颜色,闪亮闪亮的,太阳光一照,便活跃起来了,像一群舞者穿着闪亮的裙子在跳舞,舞姿是那样整齐。是那样优美,令人沉醉。

我们的杭州有十大景点那就是柳浪闻莺,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断桥残雪,雷峰夕照,花港观鱼,三潭映月,南屏晚钟,苏堤春晓。百看不厌的西湖十景,但又又几个人能具体谈谈杭州老十景呢,我先来谈谈杭州的三潭印月吧,有兴趣的杭州朋友一起来谈谈我们杭州的其他几个景点吧。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

湖堤两岸长满了柳树,虽然已经是夏天,柳树依旧像春天那样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枝条长得已经垂到了湖面,婉茹一个美丽的少女正在清洗她那长长的黑发,微风乍起,柳枝摆动,仿佛是风在弹奏悠扬的竖琴,放眼望去,一切都是绿,绿意,给人有回归大自然的气氛和清新的意境。绿!

三潭印月的来历篇4

“一体化”步履蹒跚

3月22日,春雨连绵,株洲与湘潭交界处霞湾换乘站人头攒动,一辆株洲15路公交车抵达换乘站,乘客们下车冒雨跑步换乘湘潭的21路公交车。

虽然这两路公交车相距不过数十米,但来往于湘潭和株洲间的市民却奔跑了多年。有乘客抱怨:“长株潭一体化喊了20多年,搞了些么子名堂咧。”

据《中国经济周刊》从湖南省有关方面获悉,湘潭和株洲两市居民期盼多年的公交对开,可望不久能够实现。今年2月,由湖南省发改委牵头的长株潭公交一体化方案设计小组,计划5月1日前拿出实施方案,相关大型问卷调查正在三市全面展开。届时,湘潭市21路公交车与株洲市15路公交车可望对开两市城区,并共用起点和终点。

这是长沙、株洲、湘潭三座城市不断融合的最新进展。随着三市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人们对这个有望成为湖南“核心增长极”的区域怀有更多的憧憬。

“大块头”需要“大智慧”

据国家统计局公开资料显示,湖南的城市化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会长沙,市区常住人口直至2005年底才越过200万大坎,无论城市规模及总体实力,即使在中部六省,与武汉这样的区域大都市相比,仍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

但是,如果把毗邻而居的株洲、湘潭两市组合起来,“块头”就大了不少。

3月2日,长沙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汪娟披露,2005年,长株潭三市GDP达2412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约36%,首次超过武汉174亿元;三市城市化率达4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位居中部六省前列。同时,2005年长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8.9%的人口、13.3%的国土面积占据了全省36%的一般预算收入、50%的国内外投资、74%的对外贸易。

这不仅仅是一个“1+1+1=3”的问题。

湖南省统计局的研究员认为,当长株潭城市群从一个低级平台向一个高级平台整合后,生产力要素的组合趋好、资源配置趋优、专业化分工趋强、发展成本趋低,三市均将获取成倍增长的“发展红利”。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长株潭办”)刘怀德处长对这个处于国家版图“南十字路口”的区域寄予希望,这位武汉大学毕业的博士指着墙壁上的中国地图激昂地说:“武汉以南,广州以北,1200多公里的距离之间,没有一座中心城市。同时,从东到西,依次是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在一个偌大的区域内也没有一个经济重心。无论是连南接北,还是承东启西,打造一个‘引擎’性的区域经济中心,对湖南乃至全国来说都至关重要。”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湖南人谈起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的一体化,往往是这样的开场白:“20多年以来……”

“20多年来一体化的推进,不是太快。应该说,步伐慢了!”长株潭一体化的“始作俑者”、今年77岁的张萍感慨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湖南本地的一些学者开始思考:如何推进湖南的改革开放和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

“湖南有一个非常稀缺的城市资源,这就是长株潭城市群。”1982年12月,湖南省政协委员张萍在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提出:“把长株潭三市经济整合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

“天然绝配”的长株潭三市,均位于湖南东北部,呈“品”字型分布,彼此相距不到50公里,湘江贯穿而过。除了地缘上的紧密,三市在社会、经济上也存在诸多联系。

张萍认为,湖南没有一个重量级的经济中心城市,省会长沙的综合经济实力当时在全国排位30名之后。如果三市整合,工农业总产值则可在全国中心城市中排第9位,城区工业总产值排第11位,在此基础上,“加强三市之间的经济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此论一出,反响十分热烈,得到了许多与会代表的赞同。经过多次调研与论证后,长株潭经济区进入实践阶段。

让湖南人“得意”的是,长株潭经济区构想的提出,比开发上海浦东的提议整整早了8年。然而,囿于当时人们认识和观念的局限,张萍提出的方案在实践不到2年的时间后便“夭折”了。

1985年的湖南省第五次党代会和1986年的省人代会,一些代表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长株潭是湖南最发达的区域,作为战略发展重点对其他地方太不公平。”

受“平均主义”和均衡发展等因素影响,从1986年底开始,湖南高层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不再过问,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形同虚设。在此后长达十几年时间里,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多停留在“坐而论道”层面上,尽管有计划、国土等部门做过相关规划方案,却被束之高阁,实际行动寥寥。

在1996的中共湖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上,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呼声”在当时三市负责人的推动下再次高涨。1997年,长株潭一体化专题会议召开,省市主要领导悉数参与,在这次湖南省“最高规格”的会议上,终于在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一重大战略抉择上达成了共识。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时过境迁之后,部分长株潭一体化的操作者还耿耿于怀。

一体化启示

与沿海先进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湖南人坐不住了。

1998年,遵循湖南省委、省政府“总体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主导、基础设施支撑”的思路,按照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五同”要求,长株潭一体化进入启动阶段。

往南,这是长沙朝“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地理走向。

为促使长株潭相向发展,三市城区逐渐靠拢,湖南省政府于2004年从长沙市中心南迁。以此为契机,长沙南拓芙蓉路,加快天心生态新城路网建设,加速与湘潭、株洲对接;株洲建设株洲大道,与湘潭对接;湘潭改造韶山大道、板塘大道,与长沙对接;目前,三市房地产“融合”概念风生火起,长株潭三地新城逐步崛起。

湖南省发改委介绍了“五同”的进展。目前,长株潭之间、长株潭与周边相邻城市全部实现了高速公路相连;长株潭新建城际高速公路进展顺利;长株潭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500千伏受端环网、220千伏双环网架覆盖三市;长株潭一体化金融电子网络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覆盖长株潭城乡的信息传输网络已建成;随着三市一批环保项目相继建成,环境同治也打下了一定基础。

“十一五”期间,长株潭将重点开发建设长株潭城市轻轨、湘江生态风光带、长株潭“绿心”保护等一大批重点项目。今年2月,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一个时期内,还将高度重视基础性工作、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

在产业发展方面,长株潭一体化以园区为突破口,优势产业聚集发展成效明显,形成了以中联、三一和长丰、一汽福田等为核心的长沙重型机械、汽车制造集群,以株洲电力机车等为核心的城市轨道制造集群,以湘钢、衡管等为核心的精品钢材制造集群。我国第钢铁公司――华菱集团董事长李效伟认为,随着一体化的推进,集团统一规划、统一资产、统一营销的经济运行成本也随之降低。

言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启示,张萍的兴奋也明显多于感慨。他说,“长株潭一体化基础设施的推进,至少在四个方面的工作有目共睹。”

一是作为区域经济的第一次实验,编制了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区域经济规划体系(包括产业规划、岳麓山大学城、“五同”、湘江生态建设等10多个规划);二是三市的空间布局缩小了;三是“五同”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湘江生态经济带这一主轴线的建设迈出了大的步伐。

三大主因制约发展

长株潭一体化在操作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社会期望差距较远。湖南省发改委认为,所谓“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不够”上。

一是整体实力提升不够,相比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长株潭优势产业链尚未形成,辐射带动功能不强;二是体制机制突破不够,行政壁垒、无序竞争阻碍了三地城市要素的合理配置;三是城镇功能拓展不够,城市公共服务滞后制约城镇扩容提质;四是结构调整突破不够,缺乏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湖南省一些厅局级单位负责人认为,一体化总体上还处于初始阶段,许多方面还刚刚起步,甚至还没有“破题”。另有部分专家直陈,没有切住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长株潭一体化尚处在“隔靴搔痒”阶段。

操作平台乏力

走进湖南省政府大院四号楼,一眼便可望见“长株潭办”的单位标识。

“长株潭办不是一个独立于其他部门或凌驾于长株潭三市之上的机构,而是设在发改委下面的一个协调部门。湖南省发改委的工作人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说,“目前,长株潭办主任由发改委主任陈叔红同志兼任。”

处级机构,3间办公室,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规划、协调、督促等日常工作都由这里的5位工作人员完成。

“一体化的政策、规划虽已颁布,但如何有效实施,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议而不决或决而不行的现象在一些领域比较明显。” 长株潭办的工作人员如此说。

湖南省政府官员也不讳言一体化存在“决心不足”“力度不够大”“措施不够坚决”等多方面的困惑。

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成员“规格”不可谓不高。一体化进入启动阶段后,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湖南省历任省长、常务副省长以及抓经济工作的副省长。

“一体化这么庞大的工程,它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操作平台。” 一些政府官员和专家分析,这种协调性的机构不是一级独立的利益主体,不可能按照中央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对三市进行指导,只能按三市作为地级市的“责权利”来协调,一旦受三市独立行政主体利益冲击,其协调功能立马失效。

部门利益难以平衡

在现行行政体制及部门利益分割的条件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难以推进。

拿老百姓盼了多年的通信同网为例,长株潭三地手机互通早就取消漫游费、长途费了,但固定电话的互拨仍按长途计算话费。

据张萍介绍,1985年就制订了三市电话同城化和全国三十多个城市的直拨工程建设计划,做了许多工作,中国电信方面也答应筹集第一期工程建设资金。但不久,一体化规划“夭折”,通信同网随之“搁浅”。

不同地区不同区号,这是一个国际惯例,目前国内也暂无先例。区号由四位升格到三位,中国电信对城市经济指标、城市规模、人口数量、教育科技、区位辐射等因素都将予以考虑。另外,国内已经形成或提出设想的城市群(含区域经济合作圈)多达40多个,一旦“开闸”,势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据了解,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大都市建设进程,咸阳市有关部门对电话区号调整表现出极大热情,外界据称“已拿到了区号,2006年1月1日前调整”,但至今未能“兑现”。乌鲁木齐和昌吉市实行一体化发展,费用虽然“统”起来了,但区号没有改变。南海合并到佛山改成南海区才统一了区号。海南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2001年5月统一了区号。

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方面诉说了他们的苦衷:设备改造需要上亿元的资金;最近几年的静态收入每年至少要少1亿多元;中国电信本身是上市公司,每年对下面都有指标考核,“总公司不发话,我们哪敢轻举妄动?”

长株潭三地通信同网至今还是一个梦想。

“喊”了多年的公交同城亦迟迟没有结果。

早在1999年,湖南即推出了公交同城规划方案。今年管理部门又计划在5月1日前拿出实施方案,虽然看到了一线曙光,但阻力依然不小。

湖南省建设厅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城市公交以非盈利为目的,属公用事业部门管理;而长途客运以盈利为目的,属交通部门管理。长株潭公交一体化,交通部门就“想不通”:他们的损失谁来补偿?

三市各有“算盘”

长株潭三市之间的利益亦难平衡,“官本位”时隐时现。

2005年3月,湖南省政府下发了《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暨“一点一线”地区发展职责分工的通知》(下称“通知”),就“长株潭”冠名工作、长株潭三市相向发展、组建长株潭商业银行、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整整一年的时间过去,组建中的长株潭商业银行无突破性进展。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的工作人员说,“一个公开的秘密:市属商业银行一般都是当地政府的‘钱袋子’。你要动他的‘奶酪’,容易吗?”

要实施长株潭三市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一体化也是一个难点。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陈晓红认为,“长沙的财政收支比株洲、湘潭要大,长沙要拿出一块来支持株洲、湘潭,这不太可能;而长沙又是一个吸纳资本的‘黑洞’,株洲、湘潭在这方面也有顾虑。”

“你们注意到没有,现在主要是省里面在谈,长株潭三市却各打算盘,谈完了就拍屁股走人。”张萍打了一个比喻,“这好比一对亲家问子女,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可是,子女却不搭边。”

三市结合点的暮云镇,目前在行政上属于长沙县。按照“通知”要求,“长沙县暮云镇划归长沙市天心区,由长沙市负责落实并组织实施,省民政厅负责指导和审批,2005年完成。”

“如果暮云镇仍在长沙县,交通方面该镇将按乡村公路建设。而划入天心区,该镇则按城市公路规划,符合交通同城的战略,也符合长沙南扩的发展要求,加快与湘潭岳塘区的相向发展。”长株潭办刘建华副处长如此评述其间优势。

但这项工作的推动又有来自长沙县的阻力。据参与此次划归工作的知情人士透露,原天心区负责人非常支持此次划归,后该负责人调入长沙县任“父母官”,便不再赞成了。原因是长沙县的经济基础很强,是全国百强县,现在说是要进全国前十强,不要划了。

湖南省工商局的一位负责人认为,连一些基本的规划都落实不下来,就把这三个城市扭在一起,即使命名为“大长沙”“长株潭城”“城”又有何意义?

呼唤体制创新

3月上旬,福建厦门、泉州、漳州等5市官员来长株潭调研;3月中旬,长三角城市群的部分操作者来湖南“取经”;紧随其后的3月底,长株潭办的工作人员也到了长三角。

城市群间的调研活动逐渐频繁。长株潭办工作人员透露,近两年来湘考察一体化的专家、学者和官员多达数十批,“基本上每一次互访,都谈到了体制创新的问题。”

与国内其他城市群一样,长株潭三市存在各自为政、利益分割、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结构趋同、资源浪费、地方保护主义、无序竞争等诸多令人“头大”的问题。

民革湖南省委的一份调研报告认为,“不从体制上动刀子,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流动的制度成本很高,到一定程度,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就会陷入停滞,甚至发生逆转。”

“墨-印”模式?

“要搞长株潭经济的一体化,就得先搞行政的一体化。否则,一体化永远只能是‘隔靴搔痒’。” 在《中国经济周刊》的调查中,一部分激进的学者甚至官员持此观点。

主张“先行政一体化”的这部分人认为,在现行体制下,当横向经济联合与行政区利益发生矛盾时而无法调和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采用的“墨-印”模式可以借鉴。“没有政府的主导和行政区划的调整为前提,要加快经济发展、激活区域热点、抢占改革先机将成为空话,一体化也将成为没有真实存在地点的‘乌托邦’。”

“墨-印”模式是指以墨西哥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走以政府主导的城市群发展模式,其特点是人口高度向大城市聚集,重心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城市群推进的速度相当快。

但更多学者认为,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只能循序渐进。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群大体上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漫长演进过程,是工业发展、社会分工和市场细化的自然结果。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强烈的赶超色彩,城市群推进的速度虽然快,但是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社会问题相当严重。

“一体化发展首先要解决各城市做什么的问题。”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说,如果城市没有自身的定位和专业化分工,即便捆在一起,也不过是“拉郎配”。

在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持“先搞行政一体化,后搞经济一体化”观点的城市群不少。他们认为,政府下不了决心的原因,与调整幅度太大,可能会产生激烈的震荡有重要关系。

湖南官方最近的一次表态,是湖南省发改委主任陈叔红在今年“两会”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长株潭一体化的过程,它不是行政的一体化,而是经济的一体化。

“乌昌”模式?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对区域经济进行了多年研究,他认为,“城市群是积量变为质变的过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经营城市,要在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前提下进行体制创新。”

朱翔对现代城市群的特性总结为“四要”。

一是要有发展跨区域的、可共同使用的基础设施;二是要有显著的经济联系、产业协作和科技文化交流,有比较频繁的人流、资金流、技术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传输;三是要有统一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或制度规范,形成共同的经济贸易市场;四是专业化分工要明确,做到特色突出。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城市群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城市群的推进也刚刚起步。珠三角城市群完成了部分规划编制工作,城际轨道交通取得了部分成效;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国内最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召开了几次联席会议、进行过一些协调,其发展规划也正处于编制阶段;其他大部分城市群推进工作处于规划探索阶段。

对于目前一体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且遇上“瓶颈”的长株潭城市群,朱翔建议,可设立一个由省政府牵头、超脱于三市之上、极具指导性的领导机构,能动用经济和行政手来协调三市的行动,以此消除行政区划带来的壁垒,比如“乌昌”。

2004年底,在不涉及乌鲁木齐市、昌吉州行政区划调整的前提下,乌、昌两地成立乌昌党委,以抓好米东新区的建设为“突破口”,坚持财政统一、市场统一、规划统一等原则,乌昌经济一体化推进顺利。

持同样观点的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课题组,他们认为,要对已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地区,由中央计划部门在城市群内设置派出机构,统筹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不仅要解决‘自下而上’的问题,还要解决‘自上而下’的问题,要将‘一个人唱卡拉OK’的局面转变‘大合唱’。”陈晓红认为。

综合改革实验区?

作为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在不打破行政区域的前提下,湖南决策者深知自觉推进城市群一体化的艰辛,但他们将城市群“进行到底”的信心从未改变。

湖南省常务副省长肖捷多次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如果长株潭都不能在中部崛起中得到发展,那么,中部崛起将成为一句空话。

为了解决体制“瓶颈”制约的问题,据了解,湖南正力争将长株潭城市群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同时,拟走“人大立法”的路线,争取国家设立长株潭综合改革实验区。

湖南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对“综合改革实验区”进行了解释,体制上大致界于深圳和浦东之间。中部要崛起,中部需要和国家其他地方同等的“待遇”,作为湖南重点开发区域的长株潭城市群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

据了解,目前,拟走“人大立法”走“综合改革实验区”路线的还有长三角城市群等。

目前情形是,长三角地区已是全国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其城市密度适宜,一体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建设部有关负责人透露,要通过未来几年的努力,倾力打造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专家分析,要与长三角同时进入国家的“笼子”,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的一体必须闯出一条路来,率先垂范,才有可能以二级城市群的“样板”入围。

两院院士、曾主持编制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城市规划的周干峙尽管也认为,正在推进的长株潭城市群如按规划进行经济一体化的资源整合,“后来居上的态势不容忽视”,但他又谨慎地提醒说,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领域不断拓宽,“从城市走向区域、整合发展城市群之风已蔓延到全国。”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体制“瓶颈”,在国内其他城市群中也普遍存在。张萍说,城市是凝固化了的历史,如果不进行协调,任其发展将付出及大代价。长株潭何去何从?国内其他城市群如何选择合适路径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历史都将对之进行公正的检验。

资料

城市群的有关改革与政策考虑建议

城市群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空间结构战略,也是在市场力量推动下的客观发展趋势,顺应经济规律所制定的发展规划将有极大的生命力,会得到市场的积极响应,结合我国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改革现行区域行政管理体制。以3千万人口为划小省的依据,中国可划成50个省区。由于省区的人口与地域规模小于城市群,可使城市群的跨地区发展更少受行政力量干扰。同时应取消地级市,统一变成省辖县级市。由于今后人口将大量进城,县的人口大幅度减少,许多县也应该合并。

2、财政收入实现“先集中、后返还”。按统一标准编制各省区和各县级单位的支出预算,由中央统一支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区域经济封锁,促进城市群的发展。

3、由于城市群是跨地区发展的区域经济,在已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地区,应由中央计划部门在城市群内设置派出机构,统筹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4、严格控制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容积率。目前中国城市建筑物的容积率平均只有0.75,而东亚地区普遍在1~2之间,中国因为可共城市化使用的土地比日本还稀缺,容积率本应更高,可考虑今后提高到2.5上下,为此要控制好地价,地价太低不利于提高容积率。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学会课题组)

城市群发展模式

城市主导型的“欧美”模式。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群大体上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漫长演进过程,城市化与城市群形成和市场化、工业化的互动过程,形成了工业发展、社会分工和市场细化的自然结果。

欧洲城市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方面也走过弯路。伦敦和纽约城市群都曾经污染严重,但是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政府主导型的“墨―印”模式。多数发展中国家走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群发展道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较强的赶超色彩,其发展模式也是在政府主导下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墨西哥和印度就是政府主导型城市群的代表。

“墨―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城市群推进的速度相当快,人口高度向大城市聚集,城市群迅速发展。但是城市群发展缺乏经济基础,社会问题相当严重。

制度主导型的“欧盟”模式。作为制度性一体化的欧盟在一体化的每个阶段都制定相关法律,成员国依此实施一致对内对外经济政策,经历了先经济后政治的一体化形式。

《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反映了特定经济部门的一体化。《罗马条约》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单一欧洲法案》对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列出了约300项立法,并规定了完成这些立法的时间表。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形成。随后,欧共体成员国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并于1999年实现了经济货币联盟。另外,欧洲还建立了超国家的欧洲议会、欧洲法院等,基本上形成了政治上的“欧洲联邦”。

但“欧洲大厦”的制度一体化并非牢不可破。2000年,欧盟提出了著名的“里斯本战略”,计划用10年时间在经济、就业、福利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全面赶超美国,但实施起来并不理想,被相关成员国认为是以牺牲“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为代价,片面追求“刺激经济增长”。

资料

“十一五规划”中对“城市群”的四点要求

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

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不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及有条件的建制镇,成为本地区集聚经济、人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中心。

资料

国外主要城市群

1、北美洲“波士华”城市群 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在沿海900多公里长、100多公里宽的地域上形成了一个由5个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超大型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90%。该城市群是全美的经济核心地带。

2、北美洲“五大湖”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包括美国的匹兹堡、克利夫兰、托利多、底特律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大城市以及众多中小城市,是北美洲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3、德国“莱茵―鲁尔区”城市群它延伸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5个行政区内,长116公里,宽67公里,人口1000多万,分为8大城市区域。是德国主要的工业中心,也是欧洲的工业重心,它的煤产量占德国的80-90%,钢产量占65%,工业产值占1/6左右。

4、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主要包括三大都市圈。即首都圈、近畿圈、中部圈,三大都市圈集中了日本工业企业的2/3,工业产值的3/4和国民收入的2/3。

国外其他一些主要城市群还包括荷兰“兰斯塔德”城市群、英国的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城市群,法国的巴黎―里昂―勒阿弗尔城市群、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城市群等。

国内主要城市群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和杭州为两翼,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逾7000万。面积占全国1%,人口占6%,GDP占18%,财政收入占20%。该城市群具有城市数量多、人口密度高、社会经济发达、城市之间联系便捷等特点,是世界上著名的超大型城市群之一。目前,长江三角洲已经形成水平较高的城市群网络体系,成为我国高水平和高效益的城市化地区。

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市县,面积4.2万平方公里。珠江三角洲是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城镇人口总数逾4000万人,城市化水平超过70%,是全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城镇总数达400多个。

三潭印月的来历篇5

五点钟摸黑起床,睡眼朦胧中开始前往宝岛的颠簸之路。第一次坐飞机,正好是窗边的位置,一直都喜欢坐在窗边,看外面的景色不断从视线中消失。伤感时会觉得无奈,人生就像这窗外的景色,飞快地流逝,你丝毫不能把握些什么,更无法与时间赛跑。但静静想来,何苦总沉溺于失去的落寞中,这只会让更美的风景擦肩而过。不如享受每一刻窗外映入眼帘的景色。

对台湾最初的印象是从飞机上俯视到的被分割得很破碎的片片陆地。总觉得在飞机上根本感觉不到那湾浅浅的海峡的阻隔,没有时间与历史的刻意分离,在空间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完全没有分割开。初下飞机,接连的繁体字招牌才提醒着我,这是台湾。

台湾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高楼林立,透过挡风玻璃,我看到路旁低矮连续的房屋。葱翠的树影掩映着这座城市清新的面孔,夏日的风里含着浓郁的现代气息,却也有丝丝缕缕能够触摸到历史的沧桑感。

台湾的天空蓝得疏朗,云朵挂在空中,像棉花。阳光洒在我的脸上,遗落暖意。漫步在“中央大学”时,吸引眼球的却是排得整整齐齐的单车。台湾一直有种规整之美,这种美的背后是否也正展示台湾人的素养?

初到台湾,印象最深的却是这样两个细节:在“中央大学”集中照相时,摄影师与我们隔着一条车道,然而,来往的车辆却特意停下来,示意让我们先照相,我们冲他们招手以表感谢,司机一脸灿烂。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但所有的汽车几乎同时停下来让路。我们能感受到台湾的热情,这种热情不是来自大声的吆喊,只是一阵等待,一抹微笑。

台湾,我来了。

[2009-07-16晴]交流心得

参观台中一中,第一感觉就是好奇。好奇台湾普遍实行的这种男女分校或男女同校分班的制度,在华附时觉得奥班是和尚班,但台中一中整座学校却只有美术班有少数女生,其他全是男子汉。这种教育方式是否更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呢?不得而知。以我们习惯的思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分性别教学无疑是缩小了交友圈,也不知道会不会培养出许多不解风情的柳下惠,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异性之间充满了太多的好奇,这种好奇甚至欲望因为空间距离的拉长而更加浓烈,不可阻挡。或者过多对异性的陌生使他们自然产生一种排斥感,就像一中的学生所说的“女生好怪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教育制度在台湾一直盛行不衰,也必有它的优点。台中一中的校长称,男女分校能充分发展异性不同的个性,这个观点还是相当中肯的。内地这几年也一直在讨论男女中性化的问题,尤其是“超女”时代李宇春的横空出世更让中性化形象推到潮流的浪尖。也许男女生较密的发展,甚至是“耳鬓厮磨”会导致某些正常的性别特征被同化,就如当下的男生相当温柔,女生愈加霸道一般。尤其是当代少男的男子汉气概的缺失更让人忧心。另外,防止“早恋”大概也是这一制度最大的优点吧。早恋,一个长期被抑止却又以强劲势力反抗的现象还是极度困扰着无数家长与老师,男女分校无疑会让学生少些花季雨季的情感萌动,而更专注于学业。当然,我想,怎样能让男女生互相取长补短,在保证充分交流中又保持个性发展应该是当前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只不过,我们尚且稚嫩,还没有能力去思考如此宏伟的命题。

台中一中的设备的确是十分齐全而又富有人性化。图书馆书籍的崭新自然会比华附图书馆书页的泛黄更赏心悦目。自习室的设计与图书馆的装置都相当精致,看得出来是教育部门投巨资的成果。台中一中的天文台也颇具特色,可见台湾对科技教育的重视。然而当该校的指导老师说板顶是内地制造的,但质量不好,常漏水时,我们还是觉得有几分刺耳。面对台湾很多精致而坚固的建筑工程,内地确实是该反省一下那么多“豆腐渣”工程出现的原因了。

总有一种感觉,台湾人很自豪,当然他们也有自豪的资本。台湾人会很热情地对我们说,台湾的小吃、水果都是最好的。尽管事实上,内地在这几年早已引进先进的栽培技术和新奇的外国品种,水果的种类可谓五彩缤纷,丝毫不比台湾逊色。当然,在与当地学生交流时发现我们还是有那么点自豪的资本。内地学生的表达能力显然比台湾学生好,台湾学生习惯爆发激情,希望旺盛的表达欲得以满足,但讲话时中心却不突出,逻辑有些混乱。而我们虽然表达得十分有条理,十分流畅,但固有的含蓄思想还是制约了我们的发挥空间,少有勇气去展现自我。我想这大概就是两岸学生学习成长环境与性格所决定的吧。

交流席间有个女生一直在说“你们中国……”,听着听着还是觉得难受。尽管出发之前学校领导已经不停地向我们重申过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文化交流,政治不属于这个范畴。其实,还是有不少台湾人对内地心存芥蒂,在心底里与内地决然分开,尽管两岸同宗同源,尽管他们说的是中国话,写的是中国字。“统一”,似乎是那么遥远的词语。不过,我们一直坚信,只要祖国越来越繁荣强大,台湾也必然会回归。

[2009-07-17晴]宝岛书香

要是去其他地方,书店是绝对不会进入我的漫游地图的。然而来到台湾,诚品书店却是必去的地方。

不知道为什么,诚品书店给我一种很不一般的感觉,完全超越了我对它的想象。走进它,觉得有书香扑面而来,但这种气息不是浓烈的,而是清淡的,略混着点咖啡的香味。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轻声细语,总觉得自己完全浸没于整座书店所弥漫的特有的书卷味中,酥酥地沉醉。

一改传统书店的沉闷,诚品给人的感觉又明亮又优雅。我喜欢书架的棕色,那种稳重的色系凸显古典之美,也让架上的每一本书都似乎有了种鲜活的生命。随手抽一本翻阅,便不只是欣赏文字,更像在探索书的灵魂。灯光柔和却不昏暗,静默地泻在书页上,暖意撩人。

时近黄昏,看书的人却不少。每个人都静静地捧着一本书,阅读一段人生,或者品悟一番感情。来回行走在店内迂回的通道中,似乎更让我有遨游书海之感,每每有寻到好书的惊喜,便如同觅到知己一般。或许,来诚品就是来找寻精神伴侣的。

从不觉得书香会溢满台湾,固有的印象中,金陵有雅士,北平有墨客,羊城近年也掀起了阅读浪潮。没想到,宝岛上也飘着浓郁的书香,并且这书香早已积淀了历史的味道。这书香不仅在诚品荡漾不已,还从店内流向店外,融入到台湾的寻常巷陌,融入到台湾的空气里。

走出书店,汽车从身旁呼啸而过,视线中尽是匆忙奔走的人们。或许,台湾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书香人文与现代动感和谐地交织在一起。诚品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台湾人放慢了脚步,轻轻地追寻心中不为人知的梦。诚品的24小时从不打烊,为台湾人创造了永恒的阅读世界,也就像架上的一本书,无论何时,总等待着她的知己。

我喜欢书香四溢的台湾,我深深地被吸入她的人文气息里。我能感受到她的心脏有韵律的搏动,我也沉迷她甜美的呼吸。这里的书籍太重,我无法带走,这里的书籍所散发的馨香,我只能沉浸,也无法带走。但是,我会带走我对这书香的迷恋,带走对台湾不寻常的印象。

假若能再来台湾,我定会再来诚品书店呼吸书香。

[2009-7-18晴]“故宫”印象

山青水秀的外双溪,淡蓝的琉璃瓦,米黄的外墙,洁白的白石栏杆,一阵古色古香的清雅迎面扑来。

“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当年在看《岩松看台湾》的节目时听到这样一句话,来台湾,最大的期待在“故宫”。

北京故宫的建筑世界第一,台北“故宫”的藏品世界第一。一道海峡,两个故宫,两段历史,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从历史天平上的一端来到了另一端。

总觉得时间太匆忙,两个半钟头的浏览完全不够。满目琳琅的匆匆过后竟是无尽的留恋。

以前听人说,台北“故宫”有一棵世界闻名的白菜,果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翠玉白菜确实是无比的璀璨,任何华丽的修辞都敌不过它自身的华丽。据说这白菜是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作原材料,白色的部分雕成菜帮,绿色的部分雕成菜叶,看起来鲜活欲滴。白菜上还有一只螽斯虫,象征多子多孙的期盼。导游介绍,这翠玉白菜是光绪瑾妃的嫁妆,白菜正寓意清白,代表了新娘的纯洁。然而细细想来又有几分伤感,瑾妃入宫后一直独守空房,无非是高高的宫墙内的一具艳丽的尸体罢了,没有爱,没有灵魂,只有悲哀。然而翠玉白菜并不能读懂瑾妃的命运,它的光鲜似乎愈加凸显了瑾妃的悲剧色彩。当然,作为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的精湛雕工艺术还是让我们叹为观止。

离翠玉白菜不远的是肉形石,这竟是一块天然的石头!但怎么看都像一块真的五花肉,色泽纹理都清晰可见,连皮上的毛孔都栩栩如生,乍看时真有种想要咬一口的感觉。同行的同学笑称,把白菜和东坡肉一起炒了!

刚刚从玉璨珠光的梦幻世界走出来,又走进山水字画的飘逸秀美中。正逢《千字文》书画展,只可惜时间紧凑,不能细细研究。印象最深的是文征明的四体千字文,虽没学过正统的书法,却也被深深吸引。文征明的字看来并不雄浑苍劲,反而有几分别致的温文,行书自是飘逸若流水,这是否与他的人生遭际有关?历尽坎坷,终成大器,少年时代的锋芒锐气却也早被消磨殆尽。我想,字若其人,字体的稳健与温婉也正是他久经磨砺而淡定超俗的心态的反映吧。

故宫里最为绚丽的展览群当属青花瓷。前些年,一曲《青花瓷》唱遍大江南北,也将那久远的制瓷文化带入我们的视线。“故宫”的瓷器太多,目不暇接,但每一件都有它自己的灵性,就算是匆匆地观览,也久久沉醉于它的清醇温润中。方文山曾说:“青花瓷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一种文化。”想想那流淌的釉水,婉转的笔触,泥与水之间的交舞将中国山水的纹饰淋漓尽致地演绎。景德镇青瓷文明在故宫得以延绵,惊赞声中仿佛又回到了千年之前中华文明的明丽繁盛时期,耳际似乎还响着那古老的窑炉旁工匠们制造瓷具的声音,过了千年又流转成那缠绵的曲音:“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我自小沐浴着潮汕文化,潮汕木雕可谓一绝。然而当我用放大镜去细细观察“故宫”里的象牙雕制品时,除了惊叹还是惊叹。有一个玲珑剔透的象牙圆球竟有十六层的镂空,每一层镂空中的图案都十分精美,若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有如此极品。而且还有如米粒大小的象牙被雕刻成一条小船,船里坐了6个人,男女有别,表情各异。可见中国古代的牙雕技艺是无以想象的精深。不过这时又想起当年听家乡的老匠人说,无论是木雕还是象牙雕,现在这方面的传人已是少之又少,不少独门技艺早已失传。不禁有些失落,当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不断撞击我们的视觉神经时,我们是否应该回望一下历史,温顾一下那曾经辉煌的传统技艺?文化的传承真的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要看我们的心。到“故宫”时一直都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骄傲着,同时也为不少古老的技艺在当前商品经济的冲击日益流散而痛心。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向来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媲美的,而她的传承需要我们的珍视与呵护。台北“故宫”与北京故宫一样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在台北“故宫”里,我能感受到两岸的根连得很紧密,两岸的文化不可分割。我们在赞叹祖宗传下来的珍宝时,也应该守护与传承这绵绵的文化薪火,不管在北京,还是在台北。

走出“故宫”展厅时,随手翻阅一下阅读区的资料。从中得知,台北“故宫”之所以得以储存这么多的国宝,并且大多数藏品历经千年而毫发未伤,都要归功于当年一大批保护国宝、使文物免受战乱袭击的文物守护者。他们护送大批的无价之宝跋涉万里,几经辗转终于落定台湾。在这迁徙中,大部分人付出的是几十年的青春,有些人甚至献出了生命。想到这,“故宫”之美便不仅仅在于藏品的绚烂、制作工艺的精湛,它更是中华儿女们守护文物的心血结晶。

故宫是一本很厚重的书,记载了中华悠远的历史,也呈现了中华璀璨的文化。它是个整体,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我希望看到一个完整的故宫,这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心愿。但愿不久的一天,翠玉白菜上的螽斯虫能飞越海峡,停落在北京故宫里,延续它多子多孙的神话。

[2009-07-19阴]荡舟日月潭

颠簸三个钟头,终于来到了日月潭。荡舟潭心,风吹乱头发,也驱散了刚刚的疲惫。

总是对小时候学的课文《日月潭》印象深刻,可真正投进日月潭的怀抱时,又像做梦一般。碧天,远山,绿水,浪花。我喜欢这梦一样的感觉,空蒙的微雨在空中密密地斜织着,摇曳的波光撩开一潭动人的涟漪。坐在船头,有想在梦里放声高歌的冲动,但很快,风的清凉又吹醒了我,我不忍打破她的宁静。

不想去深究日月潭的由来,也分不清哪里是日潭,哪里是月潭。我是相信日月同辉的,在日月潭,日和月不是隔天相望,而是依偎着,像一对情人,不分你我。也许是受到刚过境的台风的影响,船颠得厉害,我低低地望着日月潭的水,碧绿如玉。推波而起的水雾,幻化成日月潭娇美的容颜,温柔地抚摸着每一个倾慕她的游客。

登岸拜访玄光寺,在山顶上看日月潭,另有一番景致。我看到她的辽阔,目之所及都是一片清澈的绿,远方天水交接,寒山都披上蝉翼般的纱衣,烟雾朦胧而迷茫。暂且卸下心事,也歇了遐想,只求与日月潭对望,在这片沉寂中,细细嗅着她的芬芳,静静聆听风吹皱一潭碧水的声音。许是来这里的人心都放平实了,怀着虔诚敬拜佛灵。寺中求签的人络绎不绝,每个人脸上也都是平静与淡然。

同学说,这水似九寨沟,这潭如杭州西子湖。我没去过那两个地方,但是想来日月潭是独一无二的,她绝算不上西子,不过是素面朝天,有几分姿色罢了。但日月潭的魂在于她的气质,她的幽静却不沉闷之美,她的不同于其他景观之美。

“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不知是在哪听过的咏日月潭的名句,确实真切。走远了日月潭,总觉得还会走近,兴许在梦里,兴许在年华之黄昏,携所想携之人,肩挨着肩,静静地坐在船头,一句话也不必讲。细细凝望日月潭,凝望无言的日月潭。日与月交辉,相依为“明”,人生的尽头依旧光明无阻。

走出日月潭湖区,却无法作别心上之梦。徜徉在梦里,梦里有波光岚影,梦里有湖岛交间,梦里更有那一抹碧痕,那抹日月潭之绿。

[2009-07-20晴]飘渺阿里山

高山青,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唉!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可惜我不是男儿,可惜现在不是春天,若在阿里山的樱树下逢着一个带着阿里山香气的女子,樱花瓣落在女子的肩上,谁能抵挡此番美丽?

前往阿里山的公路盘旋向上,我始终在注视窗外,风景并不单调,单调的是漫长的时间。阿里山的弯比庐山多一倍,也许正验证了那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

下了车,只觉得山上凉意习习,我们太享受这种凉爽,混杂着阿里山特有的气息。

满目的苍翠,清风拂着茂密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一缕阳光穿过丛林,刺亮我们的视线。

生机盎然的林木令人心旷神怡,属于阿里山的清新扑面而来。

姊妹潭是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岚光山色倒影在潭中,似幻如真,仿若一幅意境清秀的水墨。我宁愿不相信那个凄美的传说,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对相依的姊妹。这碧绿的水应是上天恩赐她们的住所,而不是她们殉情时落的冷泪。简陋的茅屋散逸着古韵,飘逸的小桥绘着空灵,林木与倒影共舞。也只有在这里,所有烦忧才能真正消散,心灵得以舒展。

三兄弟树,四姑娘树,金猪迎春……名字也都如此容易引发一段遐思,想来大自然便是如此匠心独运,最美的作品于无意间便诞生了。

然而阿里山的历史却没有它的名字那么美。百年前日本人入侵,数以万计的珍贵桧木被掠走,望着那光秃秃的树桩,似乎在低低地诉说着过去。而我们看到“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时,气愤与骄傲交杂,愤的是日本人掠夺阿里山的木材竟还如此地立功碑,骄傲的是,我们的匠人在刻“功”时,将一旁的“力”刻为“刀”字,讽刺的意味毕现。

而更加撼人的是这样一幕,当地人这么描述:“三代同在一根株头上,株死复荣,后来,有一个奇异的种子,飘落在这根不死的枯树上,藉着枯木尚存的养分,它又长出第二代。当二代木的根老壳空之后,再经过300年,它又长出第三代,到如今,它依然枝叶茂盛……”一根枯木上却承载了三代的生命轮回,也许死亡从来都与希望共存。

其实在我眼里,阿里山的美很难用确切的言语来描述,它是缥缈的,有种从未揭开面纱的神秘感,游客也不刻意去探求它的秘密,就如同山间缭绕着的云雾,迷迷蒙蒙。但是我们显然是喜欢这种缥缈美的,甚至可以说是惊讶于这种缥缈美。在空寂的阿里山,云朵仿佛就在你的脚下,远处白雾笼罩着青山,仿佛仙境。

我愿放逐我的心随云雾飘荡,亲吻阿里山的绿水青山。■

临杰留言

古人有云,人活于世,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在书里纵观古今,又要在大千世界中开阔视野。令人高兴的是,陈琳琳有幸到海峡彼岸宝岛台湾走上一遭,我们有幸聆听她如水的文字和真切的感受。

三潭印月的来历篇6

潭门镇不大,只有3.2万人口,虽然不如相邻的博鳌镇有名气,但潭门人祖祖辈辈驾船远行南沙捕鱼,为中国守望着南海疆域。 最早给南沙岛礁取名的是潭门渔民,最早在南海长期从事经营开发活动的,也是潭门渔民。潭门人把南海视为“祖宗海”,他们是南海历史最直接的见证者。 在潭门,你能了解到最真实的南海。

不平静的休渔期

50岁的麦运飞,脸上带着老船长固有的沧桑。这个潭门男人,18岁就开始出海捕鱼,风里来浪里去,30多年了,几乎每年都会去南沙群岛三四次。即便是休渔期,他还是习惯在船上生活,而把年初刚在镇上买的商品房留给儿子住。

“对于我们潭门人来说,船就是家。”

“嘟嘟嘟”,麦运飞刚走下船,旁边紧邻的“琼琼海09031”号渔船的轮机启动了。老麦停下脚步,跟对面的3名船员大声喊着,“南沙那边风浪大,现在菲律宾寻衅挑事,要小心,一定要小心!”“琼琼海09031”的船老大是陈家3兄弟,他们要出海到禁渔范围之外的南沙海域。800海里,他们这艘410匹马力的柴油机动力渔船要开整整3天3夜。按照当地的风俗,出海前,要举行祭拜仪式,船长端出米酒和妻子煮熟的鸡、猪肉等祭品,在船头摆好,点上香,燃放鞭炮,烧纸钱,祈求此行平安顺利。出行前,家里的女人们都来到船上帮忙,并不多说话,只忙着做饭。全家老小围坐一圈吃个团圆饭,就算是为出远门的男人们饯行。

这个休渔期,潭门并不平静。

驱车从潭门镇北上,10分钟便到了该镇最大的渔村――草塘村。这个村1000余户、4000多人口,基本每户都从事与渔业相关的工作。草塘村呈长条形分布在海岸带上,全村耕地仅1800多亩,人均耕地还不足半亩,而且大多是海岸带上低产的砂质土壤。也正因此,潭门渔民将田“耕”到了茫茫南海。

“到南海的中国渔船,80%来自潭门,其中一半来自草塘村。”潭门渔业协会会长丁之乐说。

7月的午后小镇,街头难得看得见行人,太阳毒辣辣的。这里的男人此时都习惯躲进茶室,一盅凉茶、两碟点心,就是海南特色的“老爸茶”。男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拥挤的茶室里,近来讨论最多的,就是所谓的“南海仲裁案”,潭门渔民对菲律宾很气愤。

根据潭门镇官方的统计,自2000年以来,潭门渔民在南海作业被周边国家无理追赶、抓扣、抢劫、武装袭击的事件有117宗,被枪杀的有5人,受枪伤的有8人,被无理袭击和抓扣的数以百计,其中被菲律宾抓扣的渔民人数最多。

曾在菲律宾监狱受尽折磨的船长

潮起潮落,船来船往,潭门人世世代代在南海海域捕鱼作业,已近千年。

见到50岁的陈则波时,他正在自己的小店里给客人挑选贝壳饰品,笑声爽朗,皮肤黝黑,敦厚朴实。他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的中国渔船船长。

“三进三出”,说起自己被菲律宾囚禁的生涯,已从渔船上退休的陈则波,依然刻骨铭心。“1997年,我在黄岩岛北部作业时,第一次遇到菲律宾军舰。结果,我们一起作业的4艘渔船上的62名渔民,一同被拉到马尼拉坐牢半年。”时隔一年多,1998年又是在同一片海域,陈则波的渔船竟然被菲律宾军舰直接撞沉,船上渔民同样被带去马尼拉监狱。2012年4月,中菲在黄岩岛发生对峙事件,陈则波正在黄岩岛泻湖中作业时,被全副武装的菲律宾军警登上渔船扣押。

在狱中,菲律宾军警用棍棒毒打陈则波,强迫他在“认罪书”上签字。他被菲方的枪支逼着,上衣,暴晒于烈日之下。“每次毒打,我都咬着牙,坚决不在文件上签字。我只认识‘China’这个单词,我就反复说这个词。” 陈则波说,“在菲律宾巴拉望监狱生活很艰苦,天气热,吃不好。最主要的是没水洗澡,夏天天天睡地板。”

潭门镇渔民被别国非法拘禁扣押,在当地已经不是新闻。潭门镇渔船的船长们,许多人都在南海周边国家坐过牢: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帕劳……有时甚至是父子俩、兄弟俩同时坐牢,父亲在越南,儿子在印尼,哥哥在菲律宾,弟弟在马来西亚。

在陈则波的印象中,南海逐渐成为危险之地,是在1997年。这一年,我国重申南海U形领海线及其内之所有岛礁之。当年5月14日,菲律宾海军即在黄岩岛举行两栖登陆演习。

菲律宾在潭门渔民心中投下的阴影,在2000年达到顶峰。当年5月26日晚,“琼琼海01068”号渔船遭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冲锋枪扫射,船长符功武被击穿心脏,当场死亡。其余7名船员,被菲军扣押至公主港的巴拉望监狱。

在潭门,有过被外国囚禁经历的渔民们,谈起自己身边的人被抢、被抓、被杀,都很气愤。“我开了30年的船,能活到现在,算运气了。”陈则波说。

他们为南海4年来的巨大变化而高兴

“琼琼海09031”号渔船出海,“老轨”(轮机长)陈家栋在驾驶台熟练地打开北斗导航仪,无线电里潭门边防派出所的值班员,正向他提供最新的南海海上天气预报。

陈家栋13岁就跟着祖父下南海,“过去都是带着一只罗盘就起锚扬帆了,现在不仅是科技发达,政府对我们渔民的保障也做得越来越好。”

“过去每次出海都像是生离死别,现在就像是上班。”陈家栋说,随着近几年通讯科技的进步与南沙岛礁建设加快,基础设施保障服务功能加强,渔民们有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保护神”:北斗导航系统、卫星电话、南沙灯塔、医院、大型补给船、海上救助船……

2012年6月三沙建市,三沙市民大多来自潭门。他们驾船往返于大陆与海岛间,是4年来南海巨大变化最直接的见证者。

“在自己国家的渔政船边上捕鱼,再也不怕被欺负了。”陈家栋拿出手机,里面的照片大多是他在南海拍摄的,“南海变化太大了”。华阳、赤瓜和渚碧礁的灯塔,在不到1年时间内相继建成发光;美济、永暑、渚碧礁上的灯塔工程,也在做最后的收尾。陈家栋的手机桌面,是一张美济礁东头灯塔的照片。这座灯塔有60多米高,是南沙诸多岛礁上最高的建筑。“最漂亮的时候是晚上,灯塔发着白光,灯光射程20多海里,我们的渔船距离10海里之外就能看见,就像是一颗夜明珠。”

如今,南海岛礁多了渔港、避风锚地、航路灯标、渔业生产生活物资补给、通讯导航等渔业生产服务配套设施。陈家栋说:“我们渔民感觉在南海不再是孤独地冒险,闯海更有底气。”

陈家栋的二叔和两个表兄,上世纪我军进驻南沙前,都在一场风暴中遇难于永暑礁海域。“因为当时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也没有人帮助他们。而且永暑礁海域暗礁特别多,夜间摸黑行船特别容易触礁搁浅。”

记者获悉,今年新建的永暑医院已经通过验收,不久就将投入使用。潭门渔业协会会长丁之乐说,我国在南沙岛礁建设的灯塔和救援设施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保护自己的渔民,另外也为承担和履行海上搜救与救助、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等国际责任与义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和南海渔业资源的衰退,潭门渔民的收入其实并不理想。“1995年的时候,龙虾150元一斤,柴油3000元一吨,工仔和老板对半分账;现在柴油涨到了6000多元一吨,龙虾的价格反而跌了,工仔还要分到六成。”“琼琼海03099”的船主赵绪贤告诉记者,即便如此,潭门渔民很少有人卖船,“一方面是政府补贴让渔民不至于亏本,另外也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守着这片‘祖宗海’”。

“祖宗海”不能丢

南海,国际通用的英语翻译是南中国海,潭门渔民叫它“祖宗海”。潭门渔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而从17世纪末开始,他们就行船来到南海。

在草塘村,81岁的苏承芬是位德高望重的老船长。他13岁跟随叔父到南海捕鱼,“南海的各个角落我都去过,哪里鱼多,哪里可以抓到什么鱼,我都知道。”第一次潜到海底,苏承芬眼中的海底世界斑斓奇妙,“南海的海洋生物非常多,不仅仅鱼类有上百种,你一个晚上随随便便就能捞一筐海参。”

潭门渔民南海捕鱼最擅长的是夜潜,苏承芬也不例外。不使用任何潜水设备,用一根氧气管子就可以完成下潜――深度10~30米深的地方,都是他们作业的区域。这种潜水捕捞方式被当地人称作“下氧”,每天晚上七八点左右是黄金时间。“因为这时候鱼都‘睡着’了。”苏承芬笑道。

在苏承芬的记忆中,潭门渔民从来都是南海的主人,而菲律宾人和越南人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才出现,“渔民之间都很友好,我们还教他们潜水捕鱼的方法。”

在苏承芬家中,他向记者展示了家谱。从清代光绪年间起,他的祖辈就在南海进行捕鱼作业。“我的爷爷告诉我,即便是海禁最严格的时候,潭门人还是不断地下南海,因为只有‘闯海’一条活路。”

茫茫南海上行船,在那个既没有现代航海图也没有导航仪器的年代,如何能穿越岛礁密布、风高浪急的南中国海?答案全在“更路簿”里。

“更路簿”是我国古代沿海渔民航海时用来记录时间和里程的书。现存“更路簿”最早手抄本产生于明代,详细地记录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各岛礁的名称、详细位置、航向和更数距离。可以说,“更路簿”就是南海属于中国的铁证。

苏承芬家的“更路簿”,是他的父亲苏伟克整理的。“我小时候跟着父亲闯海,每过一小时左右,他就会拿出簿子铅笔,仔细记录。每次记录都很详细,一条航线最少要航行五六次,甚至十次八次,才能修改完成。上面记录着南海的每一个岛礁、珊瑚礁以及航线、里程、航行时间、岛礁和珊瑚礁水涨水落等,还记录了航行时的季节、风向、水流、云色。”

18岁那年,苏承芬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更路簿”。“这对我们潭门人来说比结婚还重要,一般‘更路簿’只会交给家里的长子。”一只罗盘一本“更路簿”,伴随苏承芬数百次行船南海,直到他68岁退休。

如今,潭门的渔船都已经用上了导航设备,北斗系统在南海上的精度非常高,而“更路簿”则成为收藏品被放进博物馆。

三潭印月的来历篇7

潭柘寺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它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

潭柘寺位于北京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其间,环境极为优美。

祈福

因为烧香灵验而备受皇家恩宠。康熙至光绪200多年间的皇帝,都曾来寺中敬香礼佛,官宦大员们也将潭柘寺作为进香的首选之地,以保官运亨通。

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又被回龙、虎踞、捧日、紫翠等九座山峰环护,为风水宝地。

祈福指南

木雕漆金的弥勒坐像。位于第一重殿天王殿内,可求工作顺利升迁。

“佛头”与“汉白玉观世音坐像”。佛头为元朝早期的石刻,与观世音坐像都位于寺内西面观音洞,每日这里香客不断,朝拜可求健康与官运。

佛祖释迦牟尼。位于大雄宝殿,宝殿上方有乾隆手书的额匾“福海珠轮”四个大字。

拜“石鱼”求平安。位于龙王殿前,据说石鱼是龙宫一宝,鱼身上划分出13个部位代表元朝全国13个地区,哪个地方干旱,用木鱼敲击鱼身相应部位,便可求雨。

活动

每逢初一、十五,潭柘寺会有祈福活动。

红螺寺

红螺寺位于京郊明珠怀柔区,始建于东晋,是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千年以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历届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据《帝京影物略》记载,元代年间,寺院的碧潭中两只斗大的螺蛎,色殷红,入夜放射光焰,照红山峦,主持僧认为是神仙显灵,便改名“红螺寺”。从此,寺名远扬,名僧云集。几百僧人,研习佛经,造诣高深,佛法超凡,当时全国共选出13位大师,其中就有红螺寺的一位祖配公大师。日本和印度等国的名僧和大师,也远渡重洋前来朝拜和取经。寺内环境幽雅,古木参天,经年常青,其中紫藤寄松、御竹林、雌雄银杏号称三绝景。

祈福

“男雍和,女红螺”,女子祈福可以选择这儿。另外,红螺寺也是求子灵庙。

祈福指南

红螺寺尾寺是观音寺,分前后两座,前一座是送子观音庙,可在此求佛降子。

红螺寺的文殊菩萨,可求学业。

卧佛寺

卧佛寺又叫“十方普觉寺”。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由于寺内有一尊巨大的睡卧式释迦牟尼铜像——卧佛寺由此而得名。铜佛头西面南侧身躺在一座榻上,左手平放在腿上,右手弯曲托着头部。

据说这是释迦牟尼的纪念像,旁边站着12尊小佛像,是他的12个弟子。他们的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像。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意思是得到人生真义也就得到最大自由。此外寺内还种有几株婆罗树,每逢春末夏初之际,白花盛开,花朵如同无数座洁白的小玉塔倒悬枝叶之间,别有情致。

据传,清乾隆元年郑板桥来京应试,骑马游西山古寺名刹时,曾拜访过卧佛寺的住持青崖和尚,之后郑板桥在仕途上便一帆风顺。

祈福

“卧佛”与“offer”发音相近,很多为求事业的人都来此烧香拜佛。因此去卧佛寺烧香请愿在申请出国留学和大学毕业找工作的人中已经流传了很多年。

卧佛寺与“留学”的渊源很早就有。去西方取经的玄奘法师算是古代最有名的“留学生”了,而卧佛寺的前身“兜率寺”就是玄奘归国后大兴庙宇时所建。

祈福指南

铜卧佛。建于元朝的此尊卧佛位于卧佛殿,相传是释迦牟尼在印度涅盘时的姿势,可求学业事业。

云居寺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的白带山下,它的石经山藏经洞及唐、辽塔群构成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一大特色,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是我国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九个藏经洞珍藏着浩瀚的石经、纸经、木板经,号称“佛教三绝”。

除了佛教三绝与千年古塔外,寺中还珍藏着令世人瞩目的佛祖舍利,为千年古刹增添了一份祥光瑞气。云居寺是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它特有的幽静环境、奇特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

祈福

云居寺第六层殿大悲殿,供的是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而观音像左右,是许许多多童子,他们是香客许下求子之愿,愿望实现后还回去的假娃娃。因为娃娃太多,殿外还设置了专门的“娃娃库房”。“童子伴观音”也成了云居寺独特的一道景观。

农历四月初八是浴佛节,云居寺的浴佛法会古来有之,值得称奇的是每逢浴佛节,云居寺都会下雨,从未间断。更离奇的是,有时周边晴好,只有云居寺有雨。

活动

浴佛法事。农历四月初八,持续时间5~7天。浴佛节又称佛诞节,是佛教的重要节日,由来是相传佛祖诞生时,有九龙吐水为其沐浴。浴佛的意义在于洗涤罪恶,灌入智慧。

端午节活动。农历五月初五,挂吉祥链、系同心锁;求取艾枝花环;登石经山取“午时水”(石经山圣水井,井内形状如观音菩萨的“净瓶”。据说是静琬等刻经人为完成刻经事业而凿就的水井,千年不枯)。

戒台寺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辽代高僧法均在此建戒坛,四方僧众多来受戒,故又名戒坛寺,寺内因拥有全国最大的佛寺戒坛而久负盛名,其规模在辽咸雍年间便已形成,人们称其为“天下第一坛”,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虽历尽沧桑,仍保存完好。它与泉州开元寺、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中国三大戒坛。

清恭亲王奕曾在戒台寺隐居10年。这里尤以松树出名,“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活动松、自在松、九龙松、抱塔松和卧龙松,合称“戒台五松”。每当微风徐来,松涛阵阵,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涛”景观。

祈福

三潭印月的来历篇8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奇异的风景在于险远。

龙潭山是吉林市的名山之一。它坐落在吉林市这片小小疆土的左侧,在风水先生眼里,它是典型地“左青龙”吉祥的风水标志,是吉林市这块风水宝地的地标,龙潭山的“龙潭印月”是“吉林八景”之一。

据说,早在20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就有人在龙潭山一带生活。西汉时期,龙潭山脚下建有夫余王国的都城,龙潭山成为抵御外敌的山城。后被高句丽人占领,将龙潭山城称为高丽夫余城。辽代龙潭山城,是女真人乌拉部的军事卫成,名曰:俄漠城。清代的庙会仅次于吉林的北山庙会,1754年乾隆到龙潭山祭龙潭。从古到今,先后在龙潭山一带发生较大规模的战役6次。龙潭山作为历史名山,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它是吉林地区几千年历史的见证。

在我眼里,龙潭山山势平缓,既没悬崖,也没奇峰,有宽敞的板油路铺到山的腹地,连接的石阶路伸延到山顶。游人借助各种样式的鞋,使出自己的力气,用沉重的肉体,踩出光滑的小路,似蜘蛛网遍布龙潭山。若剔除那些,“旱牢”,“水牢”的一些传说,此山毫无神秘可言。

龙潭山少有寂静的时候。深夜依然闪动着恋人的身影;午夜就有登山的脚步声,只有在连雨天,山林才得以清静。

黎明,晨练者纷乱的脚步敲打着山路、石阶;喉咙里发出的噪声是山间的主声调;从肺部里排出的废气笼罩着这座山林。

夏季,龙潭山不见古木参天,不现泉水溪流,不嗅百花香,林密草疏。

晨起,少有鸟儿鸣;过午,道家踪影稀。

冬季,龙潭山自然生长的阔叶林木,光秃秃的,山色灰蒙蒙的,偶有团状的豆青挂在树上。

日暮,少有鸟儿归林;寒夜,僧人不叩门。

我在吉林市已经居住三十年了,与龙潭山隔江相望,到龙潭山脚下,只有30分钟的步行距离,再攀登40分钟就能到达山顶,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却是我二十年前经常攀登的。

今日的龙潭山与往昔的状况相比较:树木显得茂盛;有了收取门票的业务;在早、晚免票的时间锻炼的人陡增;平日少见游人。

记得,那是三十年前的一春日,我推着自行车,沿着盘山而上的板油路,攀登龙潭山,很吃力,因为自行车后座上坐着我的祖母。

年近八旬的祖母,矮小体胖,身体却很硬朗,只是她小时候被裹了足,行路十分艰难,所以,她平日里是很少走路的,一生没有亲自登过山。

看看日头偏西了,我骑着自行车,托着祖母,下山了……

下山的坡路越来越陡,而且蜿蜒曲折,车速越来越快,自行车载着我和祖母,一溜烟的到了山下,还好,车没毁,人没伤。我热汗、冷汗出了一身。祖母却在身后若无其事地对我说:“大孙子呀!你说,这自行车吧!还是下山快呀!”

此次登龙潭山,令我记忆深刻,日后,我再也不敢骑自行车下山了。

父亲嗜酒,我随之。只要龙潭山不退绿色,遇有闲暇,我们爷俩便拿着下酒菜、拎着酒,找一块空地,铺上报纸,开喝。举杯行令,载歌载舞,颂词吟诗,半醉半醒的,直到太阳快下山了,我们才会兴致不减的离开龙潭山。

龙潭山是我恋爱、读书的好去处。

有时,我会躺在树下冥想:我以为,春日龙潭山的新绿,是松花江所染成,不然怎么会山水一色?我怀疑,秋天龙潭山脱下的衣服,又侵入松花江漂洗,要么来年春到,龙潭山怎么会依旧的新绿?我猜想,龙潭山一定有一只魔手,不然,它怎么能拽下云彩当被褥……

女儿出世后,龙潭山像磁铁般的吸引着我,节假日,或全家人,或与女儿,前呼后应,嬉戏的笑声、穿梭的身影在林间……

春来采集山野菜,夏日树下好乘凉,秋季寻找小蘑菇,冬天也要喊几嗓子,啊!我看龙潭山,四季都有好风景。

女儿出国已经十年,这期间祖父、祖母、父亲相继谢世,我所熟悉、爱恋的龙潭山,却不见了我的脚步。

今年“五一”节,女儿归来,女儿携我登龙潭山。我的手里既没有下酒菜也没酒,始终不离手的是一台照相机。女儿手里握的既不是雪糕,也不是野花,而是为我准备的一杯茶水。

我端照相机,透视窗里呈现女儿的桃花脸,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多个影像定格——女儿的趴、爬、坐、站、走、跑着长大瞬间的影像。不觉,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龙潭山上满目的草木青,伸展的山路,脚下松软的土壤,地皮冒牙的山野菜,抢先儿开的野山花,树上跳跃的松鼠,天空飘来的云儿,还有落在身上的几滴春雨……无不令我倍感亲切。

龙潭山杏花树已成林,花满枝头;龙凤墙还在,只是油漆已脱落;“水牢”的铁索,有的锈迹斑斑,有的光明铮亮,依然一个跟着一个弯过石桩;女儿已是待嫁的年龄了;我却步履蹒跚……

站在山上,暖风拂面,啊!春来,龙潭山依然年轻……

上一篇:广告用语范文 下一篇:复活节的由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