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大王范文

时间:2023-09-29 11:47:31

漫画大王

漫画大王篇1

一部华人漫画风行五十年,可算文化奇迹,但不为人知的是,“老夫子”这一漫画形象涉嫌抄袭公案多年。早在2001年,“老夫子”就被指最早诞生于解放前的天津,作者名叫朋弟(原名冯棣)。这些年来,虽然京津两地文化界陆续做过一系列“为朋弟不平”的活动,但依然不能扭转“朋弟种树、王家禧摘果”的事实。王家禧父子方面则一直对这一质疑采取躲闪回避的态度。

香港内地先后揭发抄袭

1963年始,王家禧以长子王泽之名作笔名,在香港的报章杂志上发表“老夫子”系列漫画,主要角色有老夫子、大番薯、秦先生、老赵、陈小姐等,大受欢迎。1964年,香港吴兴记书报社发行《老夫子》单行本,之后又陆续在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等地出版单行本和套装,《老夫子》还被不断改编成电影、动画片等,风行至今。

1992年,香港出版人彭志铭(现在香港经营“次文化堂” )主编一本名为《漫画读物》的评论杂志,某天他忽然接到北京朋友寄来的资料。资料证明,香港著名漫画《老夫子》抄袭三四十年代天津老漫画家朋弟的作品。“我们一看,不得了,因为真的很多证据。”彭志铭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说。

彭志铭随后将资料悉数发表,得到的是小王泽的否认:“他还说我们是不对的、说谎的。”彭志铭说自己还看过王家禧给台湾《皇冠》杂志做的访问,追述自己如何创作老夫子的过程,“他每一句都说谎”。

1996年,作家冯骥才发现港台和海外竟然流行一部似曾相识的“老夫子”。冯骥才出生于天津,知道三四十年代的天津有过一个“老夫子”形象,作者名叫朋弟。1999年,冯骥才正式在天津《今晚报》上发表文章《朋弟的“老夫子”与王泽(即王家禧)的“老夫子”》,向世人明确说明:“老夫子”最早是由朋弟创作的,王家禧的“老夫子”是抄袭。

文章详细记录了自己发现王版老夫子的始末:“1996年我从埃及回国途经新加坡的时候,在书摊上到处可以看到一种名为《老夫子》的漫画图册,经友人介绍才知道‘老夫子’已经享誉四海。但是,这个‘老夫子’已经不是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天津漫画家朋弟的手笔,作者名叫王泽!我曾看过天津老漫画家黄冠廉的文章,指责这位自60年代起在香港发表了大量关于‘老夫子’的漫画故事的王泽,有剽窃朋弟之嫌,并且在香港《漫画读物》上用文字来表达心中的愤愤不平。王泽生在天津,原名王家禧,50年代在文化宫做美术干部,60年代到香港,开始在报端发表题为‘老夫子’的漫画故事。后来我翻看了王泽的《老夫子》,可以断定,在人物造型与性格设计上, 王泽确实搬用了朋弟的‘老夫子’、‘老白薯’等所独创的漫画人物。何况连名字‘老夫子’也是人家朋弟的!”

1999年底,藏书家姜德明也在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漫画》第六辑中发表《朋弟的“老夫子”》一文,指称香港“老夫子”是抄袭。2001年5月9日,《中华读书报》又发表谢其章的文章《谨防“漫坛赝品”》,持同样观点。

王家禧的风光与朋弟的凄苦

朋弟原名冯棣,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术专科学校,艺术创作活跃时生活在京津一带,作品多发表于当年的报刊如《新天津画报》、《庸报》、《益世报》、《银线画报》、《三六九画报》、《一四七画报》等。朋弟熟悉社会底层,漫画具有很强的市井色彩。由他创作的老夫子是一位遗老形象,充满旧事物与新观念的冲突。冯骥才称:“及至50年代在北京琉璃厂和天津天祥商场的旧书铺,花上一两角钱仍然可以买到一本旧日的《老夫子》,可见当时发行量之巨,流行影响之广。如今京津一带50岁以上的人脑子里大都印有老夫子那个笑话百出的形象。”又据《天津通志:文化艺术志》记载,1944年,重庆举办过一场《纪想曲》漫画展,观展群众达20余万人次,也曾前往。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朋弟的连环漫画《老白薯》、《老夫子》、《阿摩林》等。

随着时代变化,朋弟的创作环境也在改变。50年代后,老夫子的形象不再合适当时的社会环境,朋弟本人的创作也停滞了。1957年初,社会思想松动,朋弟画了一幅《白薯出土》,刊在《北京日报》上,但紧跟着开始“反右”,朋弟因此被批评,从此再不敢轻举妄动。1983年,朋弟孤寂地去世。

反观王家禧,他从60年代开始发表《老夫子》,70年代最受欢迎,80年代将漫画市场转战台湾。冯骥才这样概括王版老夫子:“虽然将老夫子后脑壳的发辫去掉,大腿加长了一些,还把老白薯的上衣换了一件,名字也改了一个字(把‘老白薯’改称‘老蕃薯’ ),但基本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却与朋弟笔下的人物全然一样,这就是王泽之所为了。”“王泽是毫无疑问的抄袭,我觉得这样挺的。承认一下原型来自朋弟的作品也没关系。他说他这个形象是原创的,但是我们都对比过了,帽子、坎肩、坎肩上那三个圆圈,全部都是一样的。”

率先在香港揭发抄袭的彭志铭并不认识朋弟,但是他听闻朋弟的晚年生活凄凉:“70年代是王泽最风光的时候,但那也是朋弟最苦、最惨、最悲哀的时候。有人把香港的老夫子漫画带给他看,那时候他已经病了,又没有钱,看到王泽的漫画,一句话都没有说。我听了感觉很苦。”

冯骥才甚至还在1997年见过王家禧一面:“我在大树画馆接待了一位来自海外的画家,他自称王泽。这位王泽先生说他曾在天津生活近30年,对津门感情尤深。谈话中才知道他居然就是海外《老夫子》的作者王泽。我当即问他:‘您认不认识朋弟?’他说:‘认识认识,很熟。’就此一句,随即便回避了这个问题。当时,我想到了黄冠廉先生那篇文章,并想起王泽在他自己的文章中一直讳言于‘朋弟’二字。为了避免客人难堪,我也跳开了关于老夫子的话题。”

朋弟后人“支撑不起”

2001年,冯骥才专门编辑并主持出版了《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为朋弟抱打不平》一书(西苑出版社2001年7月版)。书中,冯骥才精选出已故漫画家朋弟一生中的各类艺术作品,比较分析了朋弟和王泽的各个人生阶段,对二种“老夫子”在人物性格、造型等方面的雷同之处做了详细论述。

此书出版后,西苑出版社当时的社长兼总编辑杨宪金提出,按照原样出版一本《老夫子》,让关心漫画历史和朋弟的人掌握更确凿的依据。冯骥才赞同这样的想法,开始到处搜集朋弟作品。他的朋友曾在古玩市场发现朋弟的一幅水墨《老夫子像》。冯骥才在自己的画展上为观众和读者签名时,有人曾塞给他一个纸包,“说是送给我的礼物,还说这是你想要的”,冯骥才连那人的面目都没看清,回去打开一看居然是三本朋弟的原版原作:第一集和第二集的《老夫子》,还有一本是《阿摩林》(阿摩林为上海方言,傻瓜的意思)。综合这些资料,再加上冯骥才原本搜集的朋弟作品,西苑出版社最终得以重新出版朋弟的原版原作(西苑出版社2003年5月版),新版一律按照原版版式,内容不删不减,同时影印加刊了两份真迹手稿。

从1992年彭志铭最早揭发抄袭到1996年冯骥才发现其中蹊跷,“《老夫子》抄袭公案”最终在2001年到2003年发酵,轰动一时。冯骥才这样分析这桩惊人的“抄袭公案”发酵多年的原因:香港和内地隔绝,信息不通,使得王氏钻了空子;当时的人没有版权意识,不知道也无力捍卫自己应得的权益。

那么,最应捍卫《老夫子》利益的朋弟后人,今在何处?时代周报记者四处询问一个多月,一直没有结果。据为朋弟正名奔走的冯骥才和杨宪金说,他们也不知道朋弟后人的下落。

冯骥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年自己为朋弟出书,在北京的西单图书大厦搞签名售书活动,和朋弟的家属确有见面,并且告诉他们,这件事可以打官司:“当时的感觉,他们的孩子没有经济力量,而且也是无人出头,感觉他们的性格都不是很强。我当时就有点感慨,朋弟先生恐怕是后代无人,这个冤枉可能要背下去了。”

杨宪金如今已经退休,手上仍然有朋弟后人当年的联系方式,但是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联系方式已经都失效了,他曾托人打听多日,还是没有线索:“他们已经搬家了,电话也打不通。这些后人之间好像相互也不联系。”说起朋弟后人,杨宪金和冯骥才的感觉差不多:“感觉他们支撑不起来这件事。我和冯先生当时做了那么多工作,他们联系上这个联系不上那个的……。”

时至今日,仍“不便回应”

一边是朋弟寂寞去世,另一边是王家禧、王泽父子的《老夫子》一路风行。王家禧年纪渐大后,其子王泽接手漫画事业,开始给老夫子漫画灌注新的创作灵感,和新时代新事物结合:老夫子开始接触现代都市生活,遭遇堵车、逛百货公司。王泽也陆续尝试了跨领域的合作模式,除了被拍成电影、动画片,老夫子还开始代言广告,出现在食品、衣服和生活用品上。2000年,香港中国星电影公司联合导演徐克,拍摄了真人与3D结合的卡通片《老夫子2001》,谢霆峰、张柏芝主演。2006年,香港一份名为《悦读交享乐―全港学界悦读大行动二零零六》的调查报告指出,老夫子是香港中小学生最爱看的漫画。2007年,据《南方日报》报道,《老夫子》漫画是广州市小学六年级生票选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2008年,王家禧的“老夫子”原稿成为苏富比拍卖公司的全球首件漫画拍品。

时代周报记者联系王泽访问已近一个月,其公司给出的回复一直是“没时间”,而王家禧早已在美国养老,称不便接受采访。当记者引用媒体报道询问其公司公关人员时,对方回答:“这个新闻已经很久了,我们是不方便回应的。”记者一再询问有没有公司的官方说法,对方反问:“到底要针对什么澄清,解释什么?”最终,王泽公司的公关人员正式给出了邮件回复:“对于这陈年旧闻,我方不予回应。”

彭志铭说,老夫子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香港逐渐式微,随后转战台湾,抄袭之事“20年里都没有人在讲”。因为老夫子诞生50周年的种种纪念活动,《苹果日报》有记者就此事采访彭志铭。彭志铭当然重提抄袭之事:“那个记者很年轻,不知道这些事情,我立刻给他资料,然后在《苹果日报》刊登出来。”

之后彭志铭收到反馈,《苹果日报》的报道让很多年轻的香港漫画人震惊:“研究以前漫画的人知道这件事。但是更新一代的年轻漫画家都是玩游戏机、看外国漫画的,比较少关注这个事情。《苹果日报》登出这件事之后,他们很震惊。因为一直有人说《老夫子》是代表香港漫画的,现在告诉年轻人这是抄袭的、不能代表香港漫画,这没有道德,我们不承认。整个漫画界都感觉很震撼。”

漫画大王篇2

作者为尾田荣一郎。

尾田荣一郎,1975年出生。故乡在日本熊本县,日本著名漫画《海贼王》的作者。自1997年起,在周刊漫画《少年JUMP》第34期上开始连载代表作《ONE PIECE》。腾讯动漫收购了大陆的漫画网络版权,中文翻译是《航海王》。

尾田是集英社依赖的最强作者,在著名漫画杂志《少年JUMP》上长期顺位排在第一名的漫画家。

从1997年到去年2014年年底,《海贼王》在全世界累计发行了3亿2086万6000本,其中单纯在日本国内的发行量已经接近了3亿册。由日本漫画家尾田荣一郎创作的人气漫画《海贼王》被认定为全球“单一作者发行量最大的系列漫画,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来源:文章屋网 )

漫画大王篇3

海贼王为漫画作品《海贼王》中的人物哥尔罗杰,《海贼王》中讲述了拥有财富、名声、权力和这世界上一切的男人 “海贼王”哥尔罗杰,在被行刑受死之前说了一句话,让全世界的人都涌向了大海。时值“大海贼时代”,为了寻找传说中海贼王罗杰所留下的大秘宝藏,无数海贼扬起旗帜,互相争斗。一个叫路飞的少年为了与因救他而断臂的香克斯的约定而出海,在旅途中不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了以成为海贼王为目标的伟大冒险旅程。

《海贼王》是日本漫画家尾田荣一郎作画的少年漫画作品,在《周刊少年Jump》1997年开始连载。截止至2013年11月,发行量在全世界突破3、45亿册,是全世界发行量最高的日本漫画。漫画单行本的翻译版本在日本以外有3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相关商品在2012年度的市场规模约达1000亿日元,2012年在第41回日本漫画家协会赏获得大赏。

(来源:文章屋网 )

漫画大王篇4

这个榜单,使人们第一次将目光投向了一直默默无闻的漫画家,投向了新兴的漫画出版行业。也让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漫画并不是小儿科,这片新兴的市场上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事实上,出版单行本图书只是漫画作品产业链开发中最基础、最容易操作、附加值较低的一种模式。对于漫画作品来说,只要足够优秀,吸引了足够多的注意力,它便具备了涉足产业链开发,赢得更大回报的先决条件。

下面,本文将归纳一下优秀漫画作品产业链开发的几种主要模式,并力图总结出其中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经验。

一、漫画作品产业链开发的常见模式

1.出版单行本图书。

2001年,当猫小乐接受刚创刊的《学生广角》杂志的邀请,构思初中生阿衰的故事时,他不会想到,这部作品将会改变一本杂志和他个人的命运。

创刊伊始,《学生广角》卖得并不好,期发行只有1.5万册,年亏损170多万元。但它刊登的《阿衰online》却深受学生读者喜爱。2003年,《学生广角》考虑转型,更名为《漫画派对》,转而专做漫画。也就是在这一年,《漫画派对》编辑部决定将已经刊登的阿衰漫画结集出版,推出阿衰单行本图书。这一尝试性的举动,成了后来《漫画派对》杂志“书刊联动”经营模式的开端。

《阿衰online》单行本第一册首印2万册,很快便销售一空,不得不多次加印、再版。《阿衰online》成了《漫画派对》杂志的主打作品,一直连载至今。漫画中的阿衰在怕踢中学念初二,一念就是10年。而《阿衰online》系列单行本图书,则以每年4本的速度不断推出。到2011年4月,《阿衰online》单行本累计发行1800万册,刷新了国内原创漫画图书的发行纪录。《漫画派对》书刊联动发行总码洋也一举突破了4亿元。[2]

创造奇迹的并不仅仅只有阿衰。

2007年,创刊仅仅一年多的《知音漫客》推出了《偷星九月天》漫画单行本。《偷星九月天》是《知音漫客》的人气作品,几乎一直占据着《知音漫客》作品排行榜的头把交椅。事实再次证明,经历了市场检验的优秀作品,在进行产业链开发时更容易成功。《偷星九月天》单行本没有让人失望,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它的累积总销量便达到1700万册,为作者周洪滨带来1830万元的版税收入,并将其推上“漫画作家富豪榜”第三位,仅次于漫画大家庸和几米。[3]

类似的奇迹还有《乌龙院》。《乌龙院》系列漫画是台湾漫画家敖幼祥的代表作品,1980年开始在台湾《中国时报》上连载,风靡台湾20余年。2002年,敖幼祥与广州《漫友》杂志合作,开始在大陆连载《乌龙院》系列漫画。到2011年5月,漫友杂志社共推出《乌龙院》系列漫画单行本近百种,总销量超过4000万册,成为中国最畅销的漫画图书。[4]

将深受读者喜欢的优秀漫画作品结集出版,推出单行本图书,是漫画作品产业链开发中最基本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个模式。只要连载漫画形成了固定读者群,相应的漫画单行本图书在市场上的表现就会很抢眼。因此,几乎大多数漫画期刊在条件成熟时都会推出漫画单行本。

漫画单行本图书成本低,易于为市场接受,但是它的定价也低,局限于出版市场,销售空间有限,附加值也不高,只能成为漫画作品产业链开发中的入门级模式。

2.周边衍生产品开发。

1969年的一天,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正在为手头的一个新稿子挠头不已,家里突然闯进来一只小猫。灵感枯竭的漫画家丢下画笔,跟小猫玩了起来。这一玩就是几个小时,等漫画家回过神来,截稿时间已经迫在眉睫了。藤子·F·不二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无意间踢倒了女儿的不倒翁玩具——漫画家灵光一闪,一个全新的漫画形象诞生了,它就是结合了猫和不倒翁特征的机器猫“哆啦A梦”。不久,长篇连载漫画《机器猫》正式出版。这个可爱的机器猫,一面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1979年,因为一个叫近藤宏的人的出现,《机器猫》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近藤宏在香港创办了一家公司,专门从事日本动漫产品的授权。《机器猫》的极高人气,使近藤宏察觉到它的巨大市场潜力。在近藤宏的推动下,《机器猫》开始涉足周边产品开发。现在,这只头身比例失调,连耳朵都没有的猫,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招财猫,身价高达数十亿美元。[5]

所谓漫画周边衍生产品,即由漫画作品的名称、内容、人物、道具等为基础,开发生产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或者服务,比如各种模型、玩具、服饰、文具等。相较于单行本图书,漫画周边衍生产品显然具有更广阔的市场。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动漫衍生产品方面,仅中国就有超过千亿元的市场规模。[6]

因此,进行周边衍生产品开发,是优秀漫画作品涉足产业链开发的一种非常值得尝试的模式。在这方面,《机动战士高达》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漫画兴起了一股机器人热潮,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在漫画中大行其道。1979年,《机动战士高达》的诞生,标志着这股热潮达到了鼎盛阶段。随着《机动战士高达》的走红,“高达”(GUNDAM)几乎成了机器人的代名词。1980年7月,“高达”的幕后推手——日本万代公司推出了首个1/144比例RX-78-2高达塑料模型。这款产品上市后立即得到消费者认可。到1990年,仅仅这一款模型就售出了超过600万盒。

截至2007年,高达系列塑料模型(GUNPLA)总销量达到3.8亿个,平均每天销售3.7万个。以“高达”创造奇迹的日本万代公司,市值达到200亿港元,成为世界最大的玩具企业之一。[7]

3.改编动画片、电影。

如果说开发周边衍生产品是一条高附加值之路,那么将优秀漫画作品改编成动画片、电影,则是另一条更富有创意、回报更大的开发之路。

《名侦探柯南》是日本漫画家青山刚昌的作品,1994年开始在日本漫画周刊《少年SUNDAY》连载。时至今日,这部已经连载了17年的作品依然经久不衰。1996年,《名侦探柯南》电视动画片在日本播出,1997年,第一部剧场版电影上映。此后,《名侦探柯南》的电视动画片每年都会播出,剧场版电影每年都会上映。

漫画的热销,为动画片和电影聚集了人气;动画片的热播,又反过来吸引人们去购买漫画、观看电影。在这一系列产业化运作中,《名侦探柯南》取得了不俗的业绩。1997年,《名侦探柯南》第一部剧场版电影票房收入为11亿日元;到2009年,这一数字刷新到了35亿日元,在当年日本本土电影票房榜中名列第六。[8]

不过,跟改编自《蝙蝠侠》系列漫画的美国大片《蝙蝠侠:黑暗骑士》比起来,《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1939年5月,美国《侦探漫画》第27期中诞生了一个虚拟人物——伸张正义打击犯罪的超级英雄蝙蝠侠。随着时间的流逝,蝙蝠侠并没有被人们淡忘,反而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漫画英雄。此后,蝙蝠侠的故事出现在了无数漫画中,并被搬上大银幕。

让蝙蝠侠的人气达到顶点的,是上映于2008年7月的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这部好莱坞电影史上最卖座的超级英雄题材电影连续放映了231天,北美总票房达5.33亿美元,加上海外市场,它的总票房超过了10亿美元,是继1997年《泰坦尼克号》(18亿美元)、2003年《指环王:王者归来》(11亿美元)和2007年《加勒比海盗3》(10亿美元)之后,第四部全球总票房超10亿美元的电影。[9]

除此之外,人们耳熟能详的超人系列电影、X战警系列电影、蜘蛛侠系列电影、绿巨人系列电影,全部改编或者来源于漫画。漫画电影的大热,让电影公司认识到了漫画的潜力,美国漫画界的龙头老大Marvel公司甚至想把整个Marvel漫画世界都搬到电影中。在美国,据说现在有20部漫画改编的电影正在制作中,上映日期已经排到了2013年。[10]

4.游戏开发。

游戏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之一,市场潜力巨大。据《2011年度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446.1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了34.0%;同期国内PC网游用户达1.2亿人,同比增长9.1%;2011年,中国付费PC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6632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46.0%,预计随着游戏品质的增加,用户付费意愿还会逐渐增强。[11]

游戏跟漫画有着相通之处,二者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都能为受众提供一个幻想的世界。因此,将优秀漫画作品改编成游戏,也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将优秀漫画作品改编成游戏,无论是在韩日,还是欧美,都是十分常见的事,而且成效显著。比如由日本人气漫画《海贼王》改编的3DS游戏《海贼王:无尽的航海SP》(售价6090日元,约合人民币500元),于2011年5月26日发售后,仅仅一周,就取得了80488份的销售成绩,位居当周游戏销售排行榜榜首,而且销量远远领先第二位《特洛伊无双》(31428份,售价5490日元,约合人民币450元)。[12]

而根据另外一部日本人气漫画《七龙珠》改编的游戏《七龙珠Online》,甚至引起了一场权之争。

《七龙珠》是日本漫画家鸟山明的作品,取材于中国古代的龙珠传说和《西游记》,1984年开始连载。迄今为止,这部漫画在全球销售了超过1.8亿套(每套43本),是全球漫画销售纪录的保持者,被誉为日本的“国民漫画”。[13]

2009年,韩国Ntl-inc公司以《七龙珠》漫画为基础,开发了一款网络角色扮演游戏《七龙珠Online》。2010年1月,《七龙珠Online》在韩国上线,游戏刚公测,便进入韩国网络游戏排行榜前十位,上市时则达到同时在线人数7万人的纪录。随后,《七龙珠Online》在台湾以及港澳地区的独家权被红心辣椒娱乐科技公司拿下。

在中国大陆,《七龙珠Online》因漫画的高知名度也备受关注,腾讯、盛大、久游等公司在游戏后都曾积极接洽韩方,争夺这款传闻中费高达三千万美元的游戏。连中国特种计算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研祥集团,也将《七龙珠Online》作为争夺的目标之一。[14] 最终,盛大夺得《七龙珠Online》在大陆的权。据透露,其在《七龙珠Online》上投入的资金将达到上亿元人民币。

5.全产业链开发。

产业链之所以称为链,是因为其中包含无数环。漫画作品的产业链开发,既可以从各个具体的环切入,也可以走“一条龙”模式,全产业链发展。即漫画、动画、游戏、周边产品,全方位开发,力求受众规模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

在全产业链开发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漫画《游戏王》。

据日本公布的材料,在2000年度日本各界高额纳税者中,漫画家高桥和希以纳税金额10.9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300余万元)高居首位。

造就高桥和希如此巅峰的的代表作《游戏王》漫画于1996年在《周刊少年Jump》连载,2004年结束,单行本共38本,343话。

《游戏王》动画版于1998年4月4日在日本的朝日电视台播放,共27集,当年10月10日完播,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游戏王动画。

游戏王集换纸牌游戏,在展开漫画、动画开展以“Duel Monsters”为主线的故事后,《游戏王》被关注的程度迅速增加,日本玩具公司Konami有鉴及此决定将“Duel Monsters”中的卡片正式发行,并在亚洲地区以“Official Card Game”(简称OCG)命名,制定一系列游戏规则。

通常,OCG以小包装的形式发行,但为了减少新玩者的困难,亦会以盒装的形式发行,例如一系列的角色卡组集。日本Konami定期举行OCG相关的比赛,并赠送少量的卡片,最初的奖品,甚至有钢片制作的卡片。

自游戏王动画、漫画引入北美后,原来的OCG以YU-GI-OH! Trading Card Game命名发行对应的英文版本(简称TCG)。

至2009年,10年内全球游戏王正版卡片已经卖出近226亿张,总销售额约300亿人民币(生产成本仅为销售额的5%左右),作为最畅销的集换式卡片游戏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一纪录还将被继续刷新,随着动漫的联动效应,玩家群体将越来越庞大。

6.品牌形象授权。

毫无疑问,上述产业链开发模式的赢利能力都非常可观,但比起品牌形象授权,这些模式顿时黯然失色。可以说,品牌形象授权才是漫画产业链开发最高端的模式。

品牌形象授权,是指授权者将自己所拥有或的商标或品牌形象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权者使用;被授权者按合同规定从事经营活动(通常是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并向授权者支付权利金。

让我们从一只小狗说起。1950年,美国漫画家查理·舒兹开始连载他的漫画作品《花生漫画》(又名《花生》)。漫画的主人公查理布朗养了一只小猎兔犬,名叫“史努比(Snoopy)”。或许连漫画家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只小狗后来会风靡世界,成为全球最值钱的小狗。

《花生漫画》从1950年10月面世,一直到2000年2月停止发行,前后长达50年,在超过2600份报纸中刊登,被翻译成21种不同的语言,在75个不同的国家中有3.5亿个读者。史努比的创作者查理·舒兹也藉此收获巨额财富——不是稿费,而是品牌形象授权费。每年全球有超过2万种与史努比有关的商品及服务产品,包括婴儿服装、家用纺织品、卡通钟表、体育用品、数码产品、食品饮料、主题公园等,每年利润高达11亿美元。[15]

在时下这个消费时代,新产品层出不穷,一件产品或者一个品牌能够存活5年,便足以令人称道。而类似史努比、机器猫、米老鼠、凯蒂猫这样的漫画、卡通形象,却能几十年如一日,永葆青春。这便是动漫品牌的魅力,也是所有动漫业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漫画作品产业链开发的规律与经验

综上所述,从好作品到产业链是一条金光大道,对原创故事类漫画期刊来说,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历数优秀漫画作品产业链开发的各种模式,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但也能看到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版权是核心。

2008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投资1.3亿美元,拍摄了一部由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守望者》,计划次年3月上映。就在这时,福克斯却将华纳兄弟告上法庭。原来早在1991年,福克斯公司便购得这部漫画的版权。虽然1994年制片人大卫·哥顿获得了该漫画的购置权,但当时并未涉及福克斯在电影方面的利益规定,福克斯仍拥有该片的版权。最终,华纳兄弟不仅支付给福克斯一大笔费用,还不得不将《守望者》的票房收入拿出来跟福克斯分成。

一个作品再好,再具有开发潜力,如果版权不在自己手里,也只能望洋兴叹。对于漫画作品来说,只有将版权拿在手里,才能主导整个产业链的开发。

按照国际惯例的三步走战略来看,要想涉足漫画产业链,首要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要有一个平面漫画媒体平台。这个平台是基础,它的作用是吸纳足够多的成本相对较低的原创漫画作品,利用平台的优势确立漫画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属。同时,平面媒体直接面向目标市场,具有市场反馈和调整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尽可能多地开发、发掘出可能获得市场认可的优秀漫画作品。

2.作品策划是关键。

有了平台,还需要学会策划。能够在产业链开发中获得成功的漫画作品肯定都是好作品,但是反过来,好的、获得读者认可的漫画作品,不一定能在产业链开发中取得成功。很多漫画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连载数年长盛不衰,但是在产业链开发上,却仅仅只能出出单行本图书,无法更进一步获得更大收益。其中的原因,便是作品在创作初期缺乏系统性的策划。

一部漫画作品,在创作初期如果没有或者很少进行产业链开发方面的考量,其最终在衍生产品生产上将无法出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在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漫画作品的产品特性和核心价值,几乎在这部作品成形之日便被确定下来,而这些将对产业链利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在日本、美国,一部成功的商业漫画,在创作之初就会成立创作委员会,其中包括作者、杂志编辑、动画投资人、电视台、玩具生产商、游戏开发商以及产业链涉及的各行业代表。在这种模式下,一部商业漫画在诞生之初就为后面的产业链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因此,对于原创故事类漫画期刊来说,产业链其实始于作品策划。

3.发挥资本的纽带作用。

漫画期刊平台凝聚人气、吸纳作品,用专业团队按照产业链规律策划作品,这两点支撑起漫画产业的大鼎。但要想使这个鼎更稳固,还需要第三只足——资本推动。

从好作品到产业链,话说起来简单,要真正实现,却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机动战士高达》面世之初,一度因为人气低迷而险遭腰斩,但最终它却铸就了万代公司的万代基业。《机器猫》一开始大受好评,随之却遭遇经济大萧条,如果不是坚持,谁又能说它不会中途夭折呢?眼下仍在连载的《海贼王》,面世之初一连数年不温不火,但经过十几年的坚持,它成了红遍世界的“民工漫”(民工漫,网络用语,意为连毫无闲暇时间的民工一族都耳熟能详的漫画,广义上指代热门长篇漫画作品)。

无论是漫画作品还是漫画期刊,要想为市场接受,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运作过程。在这个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资本毫无疑问地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没有足够的资本投入,漫画作品的产业链开发只能停留在纸上。只有充分发挥资本的纽带作用,采取“谁投资、谁收益、谁担风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漫画期刊的主办者才能更从容地推广作品,布局产业链,在不断优化的动漫产业大环境中抓住机遇,把握住成长的黄金时期,不断发展壮大。

注释:

[1] 吴怀尧:《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华西都市报》2011.11.21

[2] 涂桂林:《〈漫画派对〉闯出书刊联动发展之路》,《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4.18

[3] 张杰:《漫画新天王周洪滨》,《华西都市报》2011.11.省略/Article/event/2011/05/02/13570523439.html

[5] 王传东、郑琳:《动漫产业分析与衍生产品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6]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3月 第1版

[7] 小李:《30岁高达不凡之路》,《中外玩具制造》2009年第9期

[8] 小鱼儿:《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银幕争锋》,电影网,

[13] 杨尧:《“七龙珠”口水中登场》,《生活新报》2009.3.13

[14]七龙珠OL角逐激烈再添风波,太平洋游戏网,

漫画大王篇5

2013年1月17日,全球领先的网络游戏综合服务商腾讯游戏与全球著名出版社株式会社集英社(Shueisha Inc.)以及知名游戏厂商株式会社万代南梦宫游戏(NAMCO BANDAI Games Inc.下简称“万代游戏”,东证所股票编号:7832)在中国杭州举办的会上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腾讯游戏基于其泛娱乐实体平台――腾讯动漫发行平台与集英社达成大规模版权合作,获得《火影忍者》等11部经典漫画的电子版发行权。同时,腾讯游戏与万代游戏合作,将著名漫画《火影忍者》改编成网游《火影忍者Online》,表明腾讯游戏推动泛娱乐战略的力度和决心。

11部正版漫画上线腾讯动漫平台

此次由腾讯动漫发行平家引入的经典漫画作品包括:《火影忍者》、《航海王》、《龙珠》、《阿拉蕾》、《圣斗士星矢》、《银魂》、《游戏王》、《网球王子》、《家庭教师》、《境・界》及《爆漫王。》。据了解,这是集英社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授权漫画电子版权,此次11部作品的批量授权也堪称是中国动漫界最大规模的版权合作。

会当天,《火影忍者》等11部经典漫画的电子版漫画正式于腾讯动漫发行平台上线。为了给动漫爱好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体验,腾讯动漫发行平台在PC端和手机端同时提供阅览服务。通过导入经典正版内容、提升阅读体验,腾讯游戏正致力于把腾讯动漫发行平台打造成中国读者首选的正版漫画线上阅读平台。

“动漫一直是陪伴我们的伙伴,是人们沟通情感的纽带和启发想象的钥匙。从这个角度,动漫与文学作品、电影、音乐、游戏一样,存在交融的空间。”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副总裁程武表示,腾讯游戏自去年开始系统性地推动泛娱乐战略,探索以IP授权为核心、以游戏运营和网络平台为基础而展开的多领域、跨平台的全新商业开发与运营模式。

作为腾讯游戏推出的首个泛娱乐实体平台,腾讯动漫发行平台一直在努力探索和打造一条以原创动漫版权为核心,贯穿出版、影视、网游、周边的泛娱乐产业链。2012年4月,腾讯动漫发行平台在中国文化部的见证下,与迪士尼、中国动漫集团签约,启动动漫创意研发合作;此次杭州会上又启动了与集英社、万代游戏的战略合作,继续向建立国际化、专业化的全球行业战略联盟的目标迈出重要步伐。

集英社常务董事铃木晴彦先生表示,“集英社十分重视中国动漫市场,希望通过此次授权,让集英社与腾讯动漫发行平台一起,第一时间为中国动漫迷带来原汁原味的、与海外发行同步的经典漫画连载作品。”

全球最专业和知名的合作伙伴、最具影响力的动漫作品引进、规模空前的版权合作,以及最新的产业理念,都意味着腾讯动漫平台已逐步确立了其在中国动漫界的旗舰地位。腾讯动漫发行平台的发展驱动力,一方面来自原创作者和原创作品,这与中国动漫产业盗版成风的大环境相比,成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优势;另一方面,是基于正版运营以及泛娱乐战略的IP运营与开发。这一定位和战略构思,被视为腾讯动漫发行平台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并使腾讯动漫发行平台被称为中国动漫产业链条的真正塑造者。这亦是全球各大动漫巨头所真正看重的。

关于腾讯动漫发行平台()

腾讯动漫发行平台,腾讯互娱在网游业务之外搭建的首个泛娱乐平台,是腾讯泛娱乐战略的核心业务之一。该平台致力于为动漫爱好者提供海量优质的动漫作品,为原创动漫作者提供施展才华的一站式服务,积极构建中国领先的原创动漫发行平台,打造中国动漫的梦想舞台。

关于株式会社集英社

漫画大王篇6

精彩且引人入胜

《ONE PIECE》(海贼王、航海王)简称“OP”,是日本漫画家尾田荣一郎作画的少年漫画作品。在《周刊少年Jump》1997年34号开始连载。描写了拥有橡皮身体戴草帽的青年路飞,以成为“海贼王”为目标和同伴在大海展开冒险的故事。另外有同名的海贼王剧场版、电视动画和游戏等周边媒体产品。截止至2017年6月,发行量在全世界突破4.1亿册,是全世界发行量最高的日本漫画。 漫画单行本的翻译版本在日本以外有3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相关商品在2012年度的市场规模约达1000亿日元。2012年在第41回日本漫画家协会上获得大赏。2015年6月15日,《ONE PIECE》以日本本土累计发行了3亿2086万6000本,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为“世界上发行量最高的单一作者创作的系列漫画”。

(来源:文章屋网 )

漫画大王篇7

与产业发展论坛举行

11月24日至25日,全国动漫教育与产业发展论坛暨“高校动漫实用型教材”编写会议在青岛举行。此次大会以动漫产业的商业模式与运营、动漫技术与国际化前沿趋势、产学研一体化的动漫产业与动漫艺术教育模式等为议题,结合中国动漫教育与产业发展案例分析,探讨了动漫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动漫人才培养方案。 (于千惠)

《中国动漫史》即将面世

日前,由河南小樱桃动漫集团组织的《中国动漫史》已编写完成,将于下月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面向全国出版发行。《中国动漫史》致力于研究中国动漫业的发展历程并探索其规律,分为“动漫准备阶段长达千年、漫画原本不是舶来之品”等10章,共计22万字。课题组由河南小樱桃动漫集团、河南省中原动漫研究院、河南省动漫产业协会、河南省漫画家协会相关专家学者组成,从课题立项到编写完成历时3年。

(李江梅)

第二届河南省

原创动漫画大赛颁奖

11月28日,第二届河南省原创动漫画大赛进行颁奖,对70件获奖作品和5个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奖金总金额30万元。大赛由河南省文化厅、教育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分为动画和漫画二大类别10个小类,共计31个奖项。在评审委员会认真评选和媒体公示的基础上,《太昊伏羲》《咔逗乐吧》《超感应纪元:2013》《小樱桃绘本漫画》等优秀作品从中脱颖而出,斩获大奖。 (牛兴侦)

动画版权抵押

成江西金融担保新方式

11月15日,北京银行南昌分行以江西泰豪动漫有限公司的动漫作品《阿香日记》形象设计版权为质押,向企业发放1000万元贷款,支持其后续动漫产品的研发创作。 (张彦)

珠海动画电影首登国际领奖台

日前,于洛杉矶举行的第八届中美电影节上,由珠海传奇动画科技有限公司制作完成的动画电影《大兵金宝历险记》获“金天使奖”。本届电影节共有150部优秀中美电影参展,10部优秀影片获得“金天使奖”,《大兵金宝历险记》作为国产3D动画电影荣列其中。

(李江梅)

“成就我的王朝”

主题创作大赛启动

由中央电视台新科动漫频道和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成就我的王朝”主题创作大赛于日前拉开帷幕。大赛提倡创意方式的跨界和超越,参赛者可以选择插画、漫画、动画、视频等不同表现手段。 (谷寅)

天津魔力动漫周末完美谢幕

漫画大王篇8

纵论动漫发展之路

做大做强游戏产业

本届动漫节动画讲坛以“势与变”为大主题,动漫板块主题为“‘内容为王’时代的动漫发展之路”,游戏板块主题为“‘互联网+’做大做强游戏产业”。众多国际大咖助阵,为动画讲坛带来了思想、艺术的精彩碰撞,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华裔导演王水泊,1999年凭借动画纪录片《天安门上太阳升》入围第71届奥斯卡提名,他带来了“试验动画/影像的教学与创作”的主题演讲;来自日本的Sayoko Kinoshita女士集众多头衔于一身,目前兼具国际动画协会副主席,日本动画协会主席,广岛动画电影节主席,资深动画导演和制片人等多重身份,她与大家分享了广岛动画节走向世界的发展历程;此外,曾参与创作了《哈利波特・死亡之谷》、《X战警》的特效制片人John Dietz,也在现场分享了如何用好莱坞手法创作中国大片。Animation Magazine董事长Jean Mesinger Thoren围绕内容为王展开讨论。

此次讲坛还邀请到了本年度口碑最佳、最受好评的国产优秀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监制金大勇以及千龙网战略治理办公室动漫图表语音发展中心主任杨明星,共同探讨动漫发展之路。讲坛上,国内外的业界专家现场传道解惑,为业界人士展示在全球视野下、在“互联网+”这个迅猛的势头下探讨动漫产业走势及机遇,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与会嘉宾提供了开放式交流与沟通机会。

“互联网+”新时代,是游戏产业最美好的时代,既面临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在国家政策引导、社会发展需求、受众体验等方面都要求动漫产业传递积极上进的正能量,靠“内容为王”抢占制高点。伴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出台,创新与创业成为了游戏产业发展的新驱动轮。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游戏产业背景下,如何探寻动漫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游戏产业,也是论坛专家与业内人士高度关注的焦点。本届动漫节动画讲坛的嘉宾就产业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新趋势等方面,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讲述“互联网+”时代大环境下,动漫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积极探讨推进动漫产业发展之路。

下午时段的纵论游戏产业环节则结合“互联网+”做大产业蛋糕,主要集中探讨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做大做强游戏产业。为此,主办方邀请了盛大游戏副总裁陈光,大众软件北京大软传媒副总裁陈子S,咪咕动漫总经理张燕鹏,翔通动漫研发事业部总经理杨曦傲以及灵游坊的COO陈明阳等代表,就如何做大做强游戏产业进行演讲。另外,咪咕动漫总经理张燕鹏从“互联网+”如何助力产业升级的角度和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随后,国际动画协会中国常务副秘书长李中秋主持的以“互联网+”寻找新机遇的头脑风暴尤其精彩,除演讲嘉宾外,还邀请了功夫动漫(中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潘伟加入讨论,现场互动,嘉宾精彩点评,深入地讨论了“互联网+”时代下动漫发展现状与新趋势,进行了一场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

厦门国际动漫节动画讲坛一直以“集名家精华,共论产业发展”为宗旨,以“演讲高规格,参会高质量”著称,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动画讲坛经过八年的精心培育,办出了特色、办出了优势,受到了在场专家、制作机构和观众的高度认可。动画讲坛的专业性、国际范,将有力地推动厦门国际动漫节成为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论坛性质的国际动漫节。

金海豚游戏开发大赛激励优秀创意

“金海豚游戏开发大赛”是厦门国际动漫节三大重要赛事之一,由厦门市动漫游戏产业协会承办、飞鱼科技、阿里云、白鹭时代等知名企业赞助举办,旨在吸引广大游戏开发者一起投入到游戏创作上,鼓励和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的同时,展示优秀游戏作品和挖掘游戏创作人才。本次大赛历时48小时,由项目发起人介绍项目并招揽团队成员,参赛者可以自由申请加入心仪的项目,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后在规定时间内共同开发出一个可供试玩的游戏DEMO。

本次大赛特别邀请了飞鱼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姚剑军、白鹭引擎副总裁康伯丞、阿里巴巴集团阿里游戏云刘英飞等重量级人物担任评委。

“金海豚游戏开发大赛”参赛项目达54项,报名人数超过260人。大赛共设一、二、三等奖,并提供丰厚奖金用于扶持和鼓励优秀的原创游戏开发团队。

上一篇:熊猫的资料范文 下一篇:白露诗句古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