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故事范文

时间:2023-11-28 01:58:04

灰姑娘故事

灰姑娘故事篇1

1、灰姑娘是一个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原在欧洲民间广为流传,后来才由法国作家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1697)和德国的格林兄弟(Jacob et Wilhelm Grimm,1812)加以采集编写。在许多种语言包括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瑞典语,甚至汉语(叶限)、斯拉夫语、凯尔特语中都有不同版本的类似故事。

2、灰姑娘的形象可以上溯到很早的时期。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Geographica》17,1.33)曾在公元前1世纪记叙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腊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这被认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洛多庇斯当时正在溪水边洗衣服,突然一只鹰飞过将她的鞋子攫去并让鞋子掉在了身在孟斐斯城的法老的脚下。法老随后要求国内所有的女子试穿这只鞋子,看看是否合脚,最后找到了洛多庇斯。法老爱上了洛多庇斯并娶她为妻。这个故事后来也见于克劳狄俄斯·埃利安(Claudius Aelianus)的《史林杂俎》(Various Historia)中。

3、《灰姑娘》最为流行的一个版本出自法国作家夏尔·佩罗。这个版本中新增了南瓜、仙女和水晶鞋。曾有人认为,佩罗版本中的灰姑娘穿的原是松鼠毛皮做的鞋(“pantoufle en vair”),只是在故事被翻译成英文之后,鞋子被误当作是水晶做的,导致了水晶鞋的出现。这个版本灰姑娘最终原谅了两个姐姐。

(来源:文章屋网 )

灰姑娘故事篇2

关键词:“灰姑娘”型故事 起源 跨文化传播 比较研究

“灰姑娘”的故事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童话故事之一。美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斯蒂・汤普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一书中曾经指出:“也许全部民间故事中最著名的要算《灰姑娘》了”。[1]在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这个故事出现了345种大同小异的版本,随着研究和搜索工作的不断展开,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可见灰姑娘故事是经得住时间与地域的考验,深受各国人民所喜爱的。西方关于灰姑娘的最早文本记载是出现在法国人佩罗的《古典童话及神话故事》,1792年经过翻译以后在广大的英语国家流行。19世纪初被格林兄弟收录进故事集中,近代以来这一故事又被反复地搬上荧幕。灰姑娘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历史悠久,1932年,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詹姆森,发表了《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三个讲座》。书中首次提到了“灰姑娘”型故事在中国的记载是出自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支诺臬》上篇的《叶限》。《叶限》中讲在秦汉二朝之前有一个吴姓洞主娶了两位妻子,其中一位妻子早死,留下一名女儿,她的名字是叶限。叶限聪明伶俐,擅长淘金,深得父亲的喜爱;但在父亲死后,叶限受到后母的虐待,后母经常叫她到危险的地方伐木或到深水的井打水。一天,叶限得到一尾两寸长、金色眼睛的金鱼,便拿回家里饲养,金鱼一天一天地长大,只得把它放到池里饲养。而只有叶限每次走到池边的时候,金鱼才会浮上水面伸出头来。叶限的后母骗了叶限的衣服后,穿上它走到池边,然后杀死金鱼,更把它烧来吃。叶限发现金鱼不在池里,放声大哭。忽然,天上神仙降临,安慰叶限,并要她把鱼骨堀起,藏于家中;那么,向它祈祷的愿望都能实现。于是,叶限得到不少金银珠宝、华衣美食。到了某个节日,后母参与盛会。叶限待后母远去后,亦悄悄跟上,还穿上翠绿色的纱纺上衣和一双金鞋子。后母所生的女儿认出叶限,后母看见叶限后亦起疑心;叶限害怕给她们发现,便匆匆回家,途中遗留了其中一只金鞋子,由其他洞人所得到。后母回家后,发现她抱树而睡,才没有追究。洞穴附近有一个名为“陀汗”的强大岛国,一名洞人把金鞋子带到陀汗国售卖,于是国王命令全国的妇人试穿那只鞋子,发现她们全都不是那只鞋子的主子。后来陀汗王找到叶限,并发现她能够穿上金鞋子,国王便娶她为妻,然后与叶限带着鱼骨一同回国。而叶限的后母及姊姊则被飞石击中而死。陀汗王回国后,将叶限册封为王后。回国后的第一年,陀汗王非常贪心,常常向鱼骨祈求财宝,虽然都如愿以偿,但到了第二年就不灵光了。国王把鱼骨葬于海岸。后来,陀汗王出征讨伐作乱的士兵时,打算将那些金银珠宝都用作军饷,但在一天晚上,那些金银珠宝都被海浪冲走了。这就是中国版本的灰姑娘也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早的关于灰姑娘的故事版本。

虽然故事的最早文本出现在中国唐代,但是故事的起源是否是在中国还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分为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为故事由欧洲发源并流传到亚洲;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由亚洲发源并流传出去的。第一种观点的支持者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据格林童话里记载灰姑娘的名字叫做Aschenbrode. Aschenl的意思是灰,即是英语的Asches。而在中国的版本里姑娘的名字叫做叶限,被认为是Aschen的音译。此外法文文本中,姑娘穿的鞋是毛(Vair)做的,但是古法语在后来已经不通用了,因此导致英国的翻译者错误的译为玻璃(Verre)做的,再后来又变成了水晶鞋。中国的版本中鞋子是金子做的,所以被认为是有欧洲传过来的痕迹。除此之外,欧洲起源说再无别的证据来支撑。另一种观点亚洲起源说研究者代表丁乃通反驳了欧洲起源论的观点,他认为在现代广西和广东一带的方言里叶限的发音与Aschen相差很大,而且翻译错误也不足以说明问题。蓝鸿恩,农学冠等中国学者主张灰姑娘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广西一带,至少叶限的故事是岭南文化背景下的产物。[2]李道和先生进一步申论唐代叶限故事不仅与古代岭南地域文化密切相关,而且与古代中原主流文化特别是多种孝子故事相关。[3],丁乃通在《中国和印度支那的灰姑娘型故事》比较了21个中国异文和9个印度支那异文后,认为叶限故事可能是一个越南或越人的故事。中国学者王青经过详细考证之后,将丁乃通的结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认为故事的发生地在苏门答腊,说明此故事应该是从苏门答腊等地转输进入越南,然后再进入中国广西境内,并由段成式在9世纪笔录了下来。我认为以上的种种考证可以确定《酉阳杂俎》中记载的《叶限》故事是源于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而且更进一步的说,可以确认“灰姑娘”型故事的发源地至少应该是在东南亚的。

论述完了“灰姑娘”故事的起源和流传以后,对中国,法国,美国和德国这四个国家的四种灰姑娘的故事做一个对比研究。这四种故事的主题大致是一致的,就是女孩受到后母的虐待,在神力的帮助下获得了圆满结局。但是由于各国的生活状况以及文化习俗的不同,可以发现从微观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这四种故事代表了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比较这些故事有助于研究文化交流,因此具有一定的意义。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对比:

(一)人物

“灰姑娘”故事的人物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有灰姑娘,王子,后母,后母生的两个女儿。父亲则是在有的故事中出现,有的故事中只是一笔带过。把四个故事放在一起,比较其中出现过的人物,可以发现很有趣的问题。

首先父亲这个形象在中国和美国的两种故事中,都是一笔带过的,在故事的一开始就交代了父亲离开了人世,女儿跟着后母生活。在法国版本的故事中父亲是一个绅士,前妻过世以后又娶了一个傲慢的女人,但是他却完全听命于那个女人的摆布。而在德国的故事中,父亲是一个有钱的富人,但是他却很冷酷,他比后母出现的次数还要多,但是对女儿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这些细微的差别就可以分析出四个国家对男权形象的不同定义。在中国和美国,父权形象是根深蒂固的植根于我们思想中的,一家之主都是男性。只有当这个父亲去世了以后,掌管家庭的一切权力才由母亲来接管,女儿才会开始受到后母的虐待。而法国,可以看出是一个浪漫而又尊重女性的国度,在法国有一种思想就是女人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就出现了父权形象在家庭地位中的缺失。在德国的故事中,父亲在家庭中的形象和地位更加重要,甚至比继母出现的次数还要多,但是父亲在家庭中却略微显得冷酷,除了满足三个女儿的要求带回他们各自想要的东西以外,却没有更加痛爱自己的灰姑娘。

其次故事中出现的次要人物也有差别。中国版的故事中出现了很多“洞人”他们是替叶限打抱不平的,他们用飞石击死继母和两个女儿并把他们埋在石坑里命名为“懊女冢”。可以看出中国对因果善恶报应的信服和那种强调集体力量的社会价值。法国版的故事中,还有一系列次要人物,有高级理发师、贵妇人、高级裁缝、试鞋官,公主以及宫廷小姐等。这些人物都在国王的宴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调了这些人物的存在,不难看出法国是一个很重视个人价值实现的民族,各个阶级都是平等存在于社会中的。法国一直主张的就是“自由,平等,博爱”。德国与美国的版本中,没有次要人物的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动物和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一点上就被凸显出来。

(二)情节

“灰姑娘”型故事的情节发展大部分上是一致的,后母虐待接受考验获得神力的帮助身份验证与王子结婚。但是在各个母题中还有一些差别。

首先在接受考验这个部分上,四个故事结合自己国家的情况选取的考验各不相同。中国古时候打水劈柴是每天生活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大多数地区都是山路,所以叶限要去很远很偏避的地方打水砍柴就是对她的考验。法国人喜欢社交与舞会,所以要精心打扮两位姐姐就是法国版故事中的考验。德国人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各种豆类食品,所以灰土中捡豆粒就是一种符合德国生活的考验。美国版的故事中,灰姑娘和继母们住在父亲留下的城堡里,所以每日的清扫,服侍后母和姐姐们就是对灰姑娘的考验。以上每个考验都是与自己国家的生活相符的。

其次在神力帮助上也有差别。中国是用鱼骨来代表神力的,德国的故事中是用榛树和白鸟,而法国的故事和美国的故事中都是神奇的教母。由于中国版的灰姑娘是记载于唐代的,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最晚在唐朝就已经接受了佛教的影响。佛教的东传,间接的带动地区的民间故事也会随之向东流传。所以当这种文化遇见越南文化的时候就发生了两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就使这种“灰姑娘”型故事与“鱼类献宝”的故事互相融合。美国和法国故事中,教母的出现说明了与他们的有极大的关系。他们的基督教信仰以及接受洗礼的风俗让他们相信并在一定程度上祈求教母带来庇护。德国故事中的动物与植物做为神力的出现,又一次证明了德国人民和自然交流并有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倾向。

(三)结局

中国的结局是后母及其两个姐姐被飞石击中并被洞人埋在了石坑里,还被命名为“懊女冢”。可以看出是大家集体对她们做出的惩罚,表现出了中国浓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而且叶限的故事相比较其他国家的故事而言还增加了婚后生活这一部分内容,当叶限与陀汗国王结婚以后,国王得知了鱼骨的神奇魔力就经常向鱼骨祈求获得金银珠宝,最后他无休止的欲望和贪婪的念头毁灭了他幸福的生活。这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知足者常乐”以及不要过分地贪婪是相呼应的。所以在中国的“灰姑娘”型故事中不仅肯定了善恶的价值,又对贪婪的人生欲望进行了批判。法国的故事结局是王子与灰姑娘结婚了,同时灰姑娘的两个恶毒的姐姐也各自嫁给了宫中的贵人;法国是注重个人主义的国家,所以十分肯定人的价值,无论好人坏人都要给予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所以就不难解释这种结局的出现了;德国的故事结局是对恶人有了一定的惩罚,白鸟啄瞎了继母的眼睛,虽然没有让人物再出场但是起到了告诫人们的目的和意义。告诉人们一定要相信恶有恶报的社会规律;美国最后的结局就是灰姑娘与王子幸福的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坐上了奔向幸福的马车,相拥亲吻给我们心中留下浓浓的暖意,用一个幸福的结局预示我们要忘却那些不幸福的过去,这与美国人的乐观,开放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是分不开的。需要强调一点就是美国版的灰姑娘中,灰姑娘是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获得幸福生活的。神力的相助只是一个催化剂,灰姑娘在自己的真爱面前选择了抗争,她勇敢地反抗继母,反抗被邪恶压倒的命运,最后因为平时的善良在很多小动物的帮助下战胜了邪恶的继母。

经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整理成这样一个表格:

通过“灰姑娘”型四种故事的最后比较可以总结出各自国家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还是推崇向善与和谐的,集体主义的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法国极其重视个人价值,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在“自由,平等,博爱”中实现着他们的个人价值;德国是一个严谨而又勤劳,整洁的国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直是他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而美国是一个独立进取,不相信宿命论的民族,他们认为相信命运的人是不开化的和幼稚的,他们强调的信条是自立,自强do―it―yourself,这才是他们认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有效路径。

关于“灰姑娘”型故事的研究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方面,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和研究这一主题。

参考文献:

[1]王青.“灰姑娘”故事的转输地―――兼论中欧民间故事流播中的海上通道[J].民族文学研究,2006(1):16.

[2]刘晓春.灰姑娘故事的中国原型及其世界性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1997(1):97-103.

[3]丁乃通.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明. 陈建宪,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Alan Dundes.Cinderella[M].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8.

[5]Roo th.Anna Tradition Areas in Eurasia [M].//Dundes,Alan Cinderella:A Folklore Casebook.New York:Garland Pub,198.

[6]张中载.《灰姑娘》拿女人的脚和鞋做文章[J].外国文学,2003(5):98―99.

灰姑娘故事篇3

【关键词】 鹅妈妈的故事;夏尔・佩罗;灰姑娘;另类解读

在17世纪的法国上流社会,十分流行“短篇故事”这一文学形式。夏尔・佩罗将那些在法国和欧洲大陆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搜集起来,经过自己的语言加工,变成了而今的《鹅妈妈的故事》,其中包括:《小红帽》、《灰姑娘》、《蓝胡子》、《驴皮》等名篇。“鹅妈妈”在西方国家就是传说中的童话和儿歌的作者,而法国著名的童话作家佩罗的童话集就起了《鹅妈妈的故事》这样的名字,其实作家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是“鹅妈妈”讲给孩子们的。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认为,《鹅妈妈的故事》并非是简单的童话故事,它最主要的是起到教化作用。同样地,法国哲学家Marc Soriano曾这样评价佩罗:“他是最被人忽视的伟大古典作家。人们只看到了他的童话,却未留意他的童话版本的不同之处。”尽管在大体故事内容上,佩罗版的《灰姑娘》与中国的《叶限》,德国的《辛德瑞拉》有相似之处:女孩受到后母的虐待,借助神力以及一只鞋的线索,最终获得美好生活的故事。但在夏尔・佩罗《鹅妈妈的故事》中为我们描述的灰姑娘形象,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善良纯真,在某些方面恰恰相反,显得心思缜密,顾虑周全,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形象。本文将以《灰姑娘》为例,试分析佩罗笔下Cendrillon与众不同的形象。

Cendrillon是灰姑娘的法语名字,由cendre和souillon构成,而“cendre”在法语中是“灰”的意思,这样取名是因为灰姑娘工作后躺在炭灰上休息,总是脏兮兮的;souillon是“”的意思,是两位姐姐对灰姑娘的蔑称。灰姑娘还有另外一个外号,叫Cucendron(cu是cul的意思,即中文的“屁股”;cendron和cendre一样,都是“灰”的意思),也是她俗气的姐姐所取的。无论是“Cendrillon”还是“Cucendron”,我们都可以从中体会出灰姑娘在这个家庭地位的卑微与处境的艰难。

在《鹅妈妈的故事》里,灰姑娘的父亲是一个绅士,前妻过世以后又娶了一个傲慢的女人,但是他却完全听命于那个女人的摆布。即使灰姑娘是他的亲身女儿,父亲也对那个女人施加孩子身上的虐待无动于衷。这明显可以看出法国是一个浪漫而又尊重女性的国度,他们有一种思想就是女人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就出现了父权形象在家庭地位中的缺失。法国的后母性格要复杂一些。“她不能容忍这个女孩子的好品质,因为这样的好品质使她自己的两个女儿显得越发可憎了。”这一句的描写很有深意,这个继母知道自己的女儿不招人喜欢,而靠着折磨灰姑娘来得到自己心理的满足。这说明这个继母还是懂得常理的,只是不想或者无法去改变现实而已。而仙女教母不明缘由的出现,使人相信生活的奇迹会不期然地到来。某种程度上,教母填补了灰姑娘心中一直缺席的母亲的位置,她不仅使灰姑娘赢得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爱情,而且使灰姑娘在她的关爱中获得情感的慰藉。除了主要人物外,还有一系列次要人物,有高级理发师、贵妇人、高级裁缝、试鞋官,公主以及宫廷小姐等。这些人物都在国王的宴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调了这些人物的存在,不难看出法国是一个很重视个人价值实现的民族,各个阶级都是平等存在于社会中的。法国一直主张的就是“自由,平等,博爱”。

灰姑娘并不傻:在《鹅妈妈的故事》中,灰姑娘并非仅仅是传统观念上的逆来顺受。相反,灰姑娘很懂得如何在逆境中保护自己。比如,当两位姐姐为了参加王子的舞会而前往理发店时,询问灰姑娘的意见。灰姑娘不仅没有因为自己无法参加而故意使绊,相反她为两位姐姐挑出了世上最好的发型讨姐姐欢心。当姐姐开玩笑似的询问灰姑娘“是否会去参加舞会时”,灰姑娘表现的很识趣“姐姐们别取笑我了,那不是我该待着的地方”。又比如,灰姑娘在仙女教母的帮助下,华丽地出现在舞会上,但她并没有刻意躲避姐姐们。相反,她直接选择挨着姐姐坐,还把王子赠与她珍贵的柠檬和橙子送给两位姐姐。当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灰姑娘仓促跑回家中,为了不使继母和姐姐们发现,她装作在大树底下乘凉小憩。当继母一家回来时,故意询问一句“舞会好玩不?怎么才回家,我都睡了好一会了……”边说便打着呵欠。当姐姐们兴奋地向灰姑娘描述她们在舞会上认识一个异国公主非常漂亮,还把珍贵的柠檬与橘子赠与她们时,灰姑娘并未表现出丝毫的喜悦,她镇定地询问那位异国公主的名字,表示自己从未认识这样的漂亮公主。灰姑娘甚至还向其中一位姐姐借她的舞会衣服。想试穿感受一下舞会的气氛,结果显而易见当然是拒绝。灰姑娘自己也明白,她一点也不难过,因为她的目的不过是转移话题罢了。灰姑娘的所有举动,无不体现出一个懂得保护自己,努力为自己的未来争取机会的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女性形象。这也反映了法国人对于女性的尊重和赞美。

事实上,17世纪的法国,被誉为“优雅社会摇篮”的沙龙盛行。沙龙大都由贵族妇女主持,这个时期的许多杰出成就都与女性有关,以致于有人说17―18世纪是女性主导法国社会生活的世纪。这些宫廷贵妇们举止讲究,追求风雅。佩罗的故事正迎合了她们的喜好。整个《鹅妈妈故事集》中,每个故事的后面都加上了诗体的“道德劝解”。在《灰姑娘》的末尾,故事的伦理教化意义更是昭然若揭,“美丽的女士们,善良比锦衣华服/更能成功赢得男人的心/总之,如果你想要得到幸福/高尚才是真正来自天国的礼物”。字里行间,可以很明显看出忠告的对象不是小孩子,而是上流社会的少女们,告诫她们如果想像灰姑娘Cendrillon一样得到王子的青睐,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像她那样善良无私。从这个方向上理解,灰姑娘的复杂似乎变得情有可原。

参考文献:

[1]张中载.《灰姑娘》拿女人的脚和鞋做文章[J].外国文学,2003(5):9899

[2]钱淑英.中西“灰姑娘故事型”的叙事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3]赵婷.“灰姑娘”型故事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中国、德国和法国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

灰姑娘故事篇4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

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

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中国老师如何讲灰姑娘的故事

上课铃响,学生、老师进教室。

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拉长音)

老师:今天上课,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预习了吗?

学生:这还要预习?老得掉渣了。

老师:《灰姑娘》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它的作者是谁?哪年出生?作者生平事迹如何?

学生:……(小声)书上不都写了吗?不会自己看啊?

老师:这故事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学生:得,这肯定要考的了。

老师:好,开始讲课文。谁先给分个段,并说明一下这么分段的理由。

学生:前后各一段,中间一段,总共分……

老师:这一段的描述非常的生动,用词很准确。大家回到家里抄5遍,然后背下来,下节课我要检查。

学生:哎呀,又背?!

老师:不多,就一小段。

学生:还有其他科要背呢……

老师:开始讲课了,大家认真听讲。谁来先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注意听,总结一下本段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学生:(朗读)

老师:说到这里,大家注意这句话。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是明喻还是暗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学生:(n人开始睡觉……)

老师:大家注意这个词,我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不如作者的好?

学生:(又n人开始睡觉……)

老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段话如果和那段话位置换一换,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我又不是你,我怎么会注意到啊?(又n人开始睡觉……)

灰姑娘故事篇5

[关键词] 影视文学 灰姑娘情结集体无意识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35

近年来,影视文学的发展越来越迅猛。电影、电视自是不用说,而网络的迅速崛起,使影视文学成了受众最广的一种文学艺术样式。而影视文学中最常用的故事情节无外乎两种结构模式:一种是灰姑娘的故事情节,另一种则是英雄美人或才子佳人的故事,而二者又往往会融合在一起出现。在一些经典的影视剧中,剧作家们都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把灰姑娘故事运用到了剧情当中。尽管“灰姑娘”式的故事模式一再被重复,但总是历久弥新,总是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让现实中的男女再次领略到了灰姑娘的无穷魔力。

灰姑娘原是德国格林兄弟童话《灰姑娘》中的女主人公。她虽拥有女人梦寐以求的美貌和美德(纯洁、温柔、善良、勤劳),但她的遭遇却是不幸的。灰姑娘受尽了恶毒后母和异母姐妹的歧视和虐待,后来在神灵的帮助下,参加了国王为王子举办的舞会,由于灰姑娘要赶在晚上12点前回家,慌乱中丢失的玻璃鞋被王子所得,王子正是凭着这只鞋才找到了灰姑娘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这种具有“女主人公受虐待—参加某种社交活动与男主人公有交集— 男女主人公经过重重波折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三段式”结构的灰姑娘故事,大约有500多个版本流传于世界各地,我国也流传着许多此类故事,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收录在晚唐作家段成式的《酉阳杂记》续集《支诺皋》部中的《叶限》①。这些灰姑娘故事经过时间和历史的积淀,灰姑娘式的爱情模式已成为人们潜意识中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纠结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灰姑娘情结。概而言之,在人们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幸福的存在,那就是与一个财富、地位甚至包括力量、智慧等方面都高于自己并可以依靠的人共组家庭,过着幸福的生活。这种集体无意识在现代影视文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传统灰姑娘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母题原型,在现代影视文学中也不断被重复和超越,这是因为“文艺是在不断地突破原型而又终归要受制于原型中演化的”,“原型的传承与突破,是文艺发展中相辅相成的规律现象。一方面,原型的反复性昭示着人们对于某些永恒的主题、某些终极主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人类的文艺又是在不断地试图超越原型模式,以满足人们的不断变化的精神需求。”②随着时代的变迁, 现代社会赋予了灰姑娘情结新的内涵。而灰姑娘情结在影视文学中主要表现为作家运用“灰姑娘”这一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再创作。

一方面,在影视文学中,灰姑娘式的人物形象不断出现。一是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塑造 “灰姑娘”式的人物形象。上世纪90年代初好莱坞就率先模仿《灰姑娘》创作出了现代版的灰姑娘故事《风月俏佳人》。编导们有意把女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具有傲人美貌,社会地位却十分低贱的形象。她的遭遇比灰姑娘更加凄惨,但经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美貌和真情赢得了百万富翁的爱情。《风月俏佳人》与《灰姑娘》相比,我们不难发现,两位女主人公同样拥有傲人的美貌和善良的性格,但也同样有着悲惨的遭遇,并且两人都经历重重波折才获得幸福;二者无论是人物性格,还是故事情节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韩剧《玻璃鞋》仿照《灰姑娘》进行创作的思路更加明确。剧中虽然没有出现晶莹剔透的玻璃鞋,但却以“玻璃鞋”为剧名,可见编导们是有意把观众引入一个灰姑娘式的童话情境中去。众所周知,王子正是凭借那只“玻璃鞋”才找到灰姑娘,完成美好姻缘。玻璃鞋已然成为了灰姑娘的代名词。所以,人们只要看到或听到“玻璃鞋”这三个字就自然而然地把它与灰姑娘联系在一起。这部电视剧在情节方面虽有不少变化,但总体而言,还是属于灰姑娘的故事范畴,尽管结尾不像《灰姑娘》那样以大团圆结局,但编导们却给广大观众构建了一个如假似真的现代灰姑娘故事,让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绮丽梦想在“童话”中得以实现。

二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无意识地塑造了一些“灰姑娘”式的人物形象。虽然他们不是有意为之,但就创作的结果而言却是殊途同归,创作出了“灰姑娘”式的人物形象。例如电影《哈利·波特》的男主人公哈利就有“灰姑娘”的影子。小哈利失去父母以后,在亲戚家受尽歧视和虐待,但他和灰姑娘一样,并没有产生阴暗心理。他热爱生活、善良、有同情心;他坚毅忍耐、勇敢面对现实;他还很诚实,热爱自己的师长和朋友。这些正常性格使得他更具有亲切感,不像扭曲的性格会导致观众的厌恶和惧怕。虽然哈利的遭遇以及良好的品德与灰姑娘非常相似,但小说原作者J·K罗琳并不是有意把哈利写成一个灰姑娘式的男主人公。首先,哈利是一个小男孩,遗传了父母的魔法,这是与灰姑娘最大的差别;其次是由于情节的需要,罗琳女士只是纯粹在写哈利的不幸遭遇,这样才促使他离开家去魔法学校学习。无独有偶,写出来的哈利却有了灰姑娘的“味道”,这说明作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无意识地运用了灰姑娘的创作模式。

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对灰姑娘故事模式和人物的反拨和超越,即作家有意识地偏离、改变和修正这一叙事传统。③文学创作是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现实生活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现代灰姑娘故事中,我们只能隐约看到灰姑娘的影子了,看到更多的是赋予了时代气息的“灰姑娘”及其故事情节,不仅有了新的变化而且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先从结构模式来看,虽然大多灰姑娘故事还是传统结构模式,但有的剧作家结合社会现实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这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价值,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韩剧《玻璃鞋》。该剧一改传统灰姑娘故事原有的结构模式,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最后结尾都与之迥然不同。女主人公在与姐姐寻亲的路上失散,发生车祸失去记忆,被育有一女的车主领养;姐姐却非常幸运地找到了身为大企业家的祖父。长大后的姐姐一直在寻找妹妹的下落,阴差阳错,车主的女儿知道后就李代桃僵认了亲。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女主人公却成了姐姐的下属,并同时爱上了同一个男人;而男主人公却是一个小混混式的人物,他深爱着女主人公并为之痛改前非。经历重重波折后,两姐妹相认时,女主人公却患上了白血病,男主人公对其不离不弃,共抗病魔。女主人公在成功移植骨髓后,与男主人公共结连理时,男主人公却因救她而遇害身亡。这部作品一改前人的传统结构模式,另辟蹊径,给观众留下了更加凄婉的回味。女主人公本是千金之躯,但由于命运的作弄,成了灰姑娘式的人物,受尽苦难不说,最后连自己最爱的丈夫也遇害身亡。结局也许并不完美,但正是这种缺憾美反而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回味和深思,产生的效果也与以大团圆结局的传统灰姑娘故事大相径庭,显然在结构模式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和发展。

现代灰姑娘故事不仅在模式上有所突破,而且在人物形象特别是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上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比之童话中粗笔勾勒的灰姑娘,影视文学中的灰姑娘式的女主人公显得更加鲜明生动,富有时代感。如果说《风月俏佳人》只是在身份上有所突破的话,那么偶像剧《流星花园》对女主人公的刻画便是对传统灰姑娘形象的一次颠覆。她既没有傲人的美貌,性格也不温柔,表现出更多的是现代女性的那种乐观、勇敢和顽强;她富有正义感,不委曲求全,用女主人公自己的话说就是:她就像一颗杂草,便要发扬杂草的精神与恶势力斗争到底。她就像钻石一样,自始自终散发着人性的光芒,这是传统灰姑娘所不及的。这是因为“传统社会颂扬的是伟大的英雄,是史诗般的光辉人物;而现代社会所欣赏的是有个性的平凡个体” ④。与传统社会的整齐划一相比,现代社会更为自由、宽容;文化的交流融合,消解了传统的刻板严肃,展现了个味的生活方式。传统总是给人一种责任感,一种意义的深思;而现代社会,快乐似乎更为人们所看重,表现了现代人追求个性,诉求宽容的社会心理。这是现代社会对灰姑娘和灰姑娘情结的一种反拨和超越,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灰姑娘故事篇6

[关键词]灰姑娘 神力 玻璃鞋

[中图分类号]J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066-01

爱情是电影中永恒的旋律,爱情片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却是十分杂糅,我们很难指出有哪种固定的模式是爱情电影中一定会出现的。有一种模式,却在好莱坞屡试不爽,每每虏获观众,即“灰姑娘”式的爱情电影模式。“灰姑娘”的故事,在西方最早是1636年由巴西尔以《辛德莱拉》为篇名记录成文的,到了19世纪,德国格林兄弟将灰姑娘的故事编入其著名的童话故事集《格林童话》。“灰姑娘”故事在世界各地也有多种文本,这些故事形态各异,文化内涵复杂,但其构成故事的基本情节单元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元素:继母虐待,神力相助,有缘盛会,验证身份,喜结良缘。这类电影最有代表性的是《风月俏佳人》,其他的还有《王子与我》《曼哈顿灰姑娘》等,本文也主要以这三部影片来探讨这类“灰姑娘”类型的爱情电影。

一、“灰姑娘”人物原型的“再生”

男主角多是富翁、政客或身居高位,他们与“灰姑娘”有很大的社会阶层与地位的差异。童话中的灰姑娘除了追求爱之外,在人生态度上却是一个消极被动、一味等待别人救赎的弱小者。在现代“灰姑娘”式爱情电影中的女主角是积极进取、独立、自主、有理想的现代女性,比如说《王子与我》的女主角是个医学系的高材生,她最大的理想是去非洲参加医疗救助工作,如果没有王子的出现她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并不需要依附于某个男人来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童话“灰姑娘”表现的是男权社会统治下女性地位的卑微,女性通过男性的救赎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传统童话故事相反的是,在现代的“灰姑娘”式爱情片中,不是女主角陷入无望的境地等待英勇的男人来拯救,而是男主人公在遇到女主角前陷入困境之中,等待着女主角的救赎。在这些电影中男主人公在遇到女主角前都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麻烦,或陷入某种困境中无法挣脱,或是终日忙忙碌碌失去人生的意义。《风月俏佳人》中的爱德华因为对父亲的憎恨,走上了“收购有财务的公司,然后拆掉它出售”的赚钱道路,这样的赚钱方式让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创造价值,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但是在遇到薇薇安之后,他被薇薇安的天真、率直打动了,并且被薇薇安所带来的真正的爱情改造了,他决定不再拆散老莫斯的造船厂而是入股帮助他走出困境。

二、“神力”化作“人”力

童话里灰姑娘得到了榛树、小鸟(即神力的化身)的帮助,小鸟给她一件金丝银线缝成的裙子和一双玻璃鞋。灰姑娘顿时变成了一个美丽而又高雅的女孩。她使舞会上的人们为之倾倒,更获得了王子的青睐。在现代“灰姑娘”式的爱情电影中也设置了类似的角色。比如说《曼哈顿灰姑娘》里玛丽莎的身边就有几位这样的“助推者”,儿子、好友、经理都是玛丽莎和克里斯关系发展的“助推者”。儿子泰无意间在电梯里遇到了国会议员克里斯,克里斯邀请泰一起去散步,克里斯见到了偷穿了客人服装的玛丽莎,被玛丽莎深深吸引,并且误把玛丽莎当做饭店的客人。后来,在好心经理的帮助下,玛丽莎的身份才没有被发现。在接到克里斯的舞会邀请后,朋友们帮玛丽莎准备了参加舞会的服饰,舞会上玛丽莎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克里斯向玛丽莎表白了自己的心意。帮助者由神变成了人,这样“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从奇异的幻想走向了理想的现实,在保留童话奇幻色彩的同时,又增加了现实的时尚元素。这样,既体现了民间文化的传统意蕴,又显示了现代生活的审美理想。

三、“玻璃鞋”的巧妙置换

在童话里灰姑娘借助神力得到了一双“玻璃鞋”,这双“玻璃鞋”帮助女主人公克服难题并最终为她带来幸福的神奇力量,也是王子用于识别女主人公的物件。在现代电影中,编导们巧妙地把“玻璃鞋”置换为精美的服饰。服饰是人在社会交际关系中出身、地位、财富的象征符号。人物尤其是女性要想在金钱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漂亮的服饰就是他们的敲门砖。以《风月俏佳人》为例,薇薇安在第一次跟随爱德华进入饭店时,一身轻佻的打扮招来了众人的怪异眼光。之后微微安为参加豪华晚宴第一次购置衣物,来到一家名牌商店,还是因为打扮受到店员的冷落并被赶了出来。最后还是好心的饭店经理伯尼找来了女装部经理帮助薇薇安挑选衣物才使薇薇安摆脱了困境。当焕然一新的薇薇安出现在爱德华面前时,爱德华眼前一亮。薇薇安跟随爱德华赴宴、听歌剧时,没有人知道她曾是站在街边的,她和那些衣着亮丽的上流社会的女性似乎没有任何差别。

灰姑娘故事篇7

关键词 简・爱 原型 “灰姑娘”

“原型”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自柏拉图提出这一概念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原型是指反复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灰姑娘”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原型,也在不断的被世界各个民族模仿和超越。《简・爱 》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原型。

《灰姑娘》是一个广受欢迎的童话故事,在世界各国的文学中都有踪迹可寻。1883年,玛丽安・考克斯出版了“灰姑娘”故事集,记录了三百四十五个类似的灰姑娘故事。1951年,瑞士A.B.露丝搜集了七百多篇灰姑娘故事。很多批评家和作家都认为《简・爱 》的文学体裁应归于灰姑娘模式,如狄更斯。在他看来,夏洛蒂・勃朗特把灰姑娘结构用于描述她的主人公简・爱的自我发展。

1简・爱对灰姑娘原型的继承与模仿

1.1相似的人物性格

灰姑娘故事中,面对继母和姐姐们的虐待和百般折磨,灰姑娘没有用恶毒的方法报复她们,而是认真地帮姐姐梳妆打扮,毫无怨言地干着家务。善良勤劳的灰姑娘最后得到了魔术的帮助,获得了幸福结局。

简・爱与灰姑娘相似,她也是个善良诚实的姑娘。在盖茨海德府,里德舅妈和她的儿女们时不时的就虐待和折磨简・爱。里德太太对简・爱十分冷漠、残忍,甚至把她关到闹鬼的红房子里,使得简・爱大病一场。最后,里德舅妈把她送到罗沃德孤儿院。当简・爱的叔叔写信来寻找简・爱时,她竟然说简・爱已经死了。但是,简・爱原谅了她。当里德太太病危时,简・爱放下一切恩怨,跑来照顾陪伴她,直到最后。简・爱主动与舅妈修好,说“……我很愿意爱你。现在我诚恳希望同你和好,亲亲我吧,舅妈。”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对每一个人都很好,每次当庄园主人罗彻斯特先生遇到麻烦时,她都帮他处理难题。后来,简・爱从叔叔那里继承了巨额遗产,她坚持和她的表兄表姐妹们均分了。所有这些行为,都展现了简・爱那颗善良、诚实的心。

1.2相似的人生经历

灰姑娘的人生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灰姑娘母亲去世,父亲再娶,灰姑娘受到后母及其女儿们百般虐待;在老婆婆的帮助下,穿上华丽的衣服和水晶鞋参加了王子的舞会,王子与她一见钟情,但是午夜十二点,灰姑娘就得离开舞会;王子通过灰姑娘落下的鞋子,找到她并娶她为妻,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夏洛蒂・勃朗特也赋予了她的主人公简・爱类似的人生经历。简・爱出生不久,父母就去世了,由好心的里德舅舅收养,临终前把她又交给了里德太太,在这里简・爱受尽了舅妈和她儿女的折磨,之后在孤儿院又过了八年地狱般的生活。直到她到桑菲尔德庄园才受到了尊重,遇到了她的王子。由于疯妻子的存在,简・爱逃跑了,后来她的表兄圣・约翰向她求婚,她才意识到自己爱的是罗彻斯特先生。于是,简・爱返回庄园,与罗彻斯特结婚,并且给他生了个孩子,一家人过着幸福开心的生活。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夏洛蒂・勃朗特的女主人公对灰姑娘原型进行了继承与模仿。但是文学原型又是不断被重复和超越的。

2简・爱对灰姑娘原型的突破与超越

“原型的传承和突破是文艺发展中相辅相成的规律性现象,一方面,原型的反复性昭示着人们对某些永恒主题,某些终极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人类的文艺又是在不断地试图超越原型模式;以满足人的不断变化的精神需求。”所以,夏洛蒂并不是对灰姑娘原型进行简单的模仿与继承,她赋予了简・爱丰富的历史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1)女性形象的突破。传统灰姑娘都是漂亮、温顺、善良、诚实、善于牺牲自我……

简・爱这一角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女性形象。她不漂亮,性格也算不上温柔,甚至是具有反抗精神的。简・爱不仅敢于反抗舅妈的虐待、表兄的殴打,还对孤儿院校长进行了反抗。简・爱也不喜欢打扮,“啊,先生,绝不要管什么珠宝!我不喜欢听见提到它们。给简・爱带珠宝,这听起来很不自然而且古怪。我宁愿不要它们。”

(2)女性角色的转变。在灰姑娘故事里,灰姑娘默默忍受着继母和姐姐们的虐待,直到王子的出现,娶她为妻,灰姑娘才脱离苦海。王子是灰姑娘的拯救者。

而在《简・爱》中,简・爱简・爱敢于反抗压迫,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天使。而且她总是帮罗彻斯特先生解决问题,甚至嫁给了残疾了的并变穷了的罗彻斯特,成了他的左右手。简・爱反而成了男性的拯救者。

由此可见,简・爱的持久魅力来源于她自尊、自强的独特人格。夏洛蒂很好地运用了灰姑娘原型。

3夏洛蒂写作的动机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维多利亚时代,社会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但是女性远远没有实现与男性的平等。所以,灰姑娘童话对那个时代的妇女来说,仍然是最美的梦想,她们依旧希望自己嫁个“白马王子”。因此,灰姑娘故事也成了夏洛蒂体裁的首选。

其次,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本人的人生历本身就是一个灰姑娘故事。对简・爱的描述实际上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愿望。夏洛蒂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牧师家庭,很早母亲就去世了,为了帮父亲照顾弟弟妹妹,她曾经做过学校教师和家庭教师。在《简・爱》中,很容易发现男主人公身上有明显的埃热先生的影子。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现的爱情,作者把它赋予给了简・爱,最后梦想成真―有情人终成眷属。

夏洛蒂・勃朗特巧妙地运用了灰姑娘原型,表达了自已的愿望,也使《简・爱》这部小说魅力永存。

参考文献

[1] 程金城.原型批判与重释[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 Jung,C.G.“Archetypes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1.

[3] [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郑海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灰姑娘故事篇8

可能大家会笑话我,长这么大了还喜欢看童话故事,但是我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因为童话是一个令人神往又充满奇异色彩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有了灵性,花瓣上睡着可爱的玫瑰花精灵、森林里住着挥舞魔棒的小天使、海底里沉睡着的美人鱼、草原上生活着的百合姑娘……各种鸟儿、动物、植物都会说话,都会表达情感。在童话的世界里可以满足我的好奇心,可以让我想象的翅膀更加丰满。它就像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照亮了我的童心;就、像大海上的导航灯,引导我进入浩瀚无边的快乐世界。所以我认为看童话故事并不可笑,如果你是认为看童话是可笑的,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的童心已经没有了。张晓风曾经不是说过吗,“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这篇童话讲的是:年幼丧母的灰姑娘备受继母和两个姐姐的欺凌,在家中沦为女仆一般的角色。有一天,皇宫的使者送来了参加舞会的邀请函,得知王子将在舞会上选择一位女孩作为王妃,两个姐姐兴奋不已,然而她们却和继母一起无情地拒绝了灰姑娘同去参加舞会的请求。待继母与姐姐们走后,灰姑娘已经去世的亲生母亲突然幻化成的精灵出现了,在她的帮助下灰姑娘穿上了妈妈生前的礼服,她的双脚也变得闪闪发光。精灵警告她:在心中要保持简朴,如果忘记了这一点,闪光的亮片就会瞬间消失,失去光彩。王子看到了灰姑娘,为她心醉神迷,父亲也认出,精灵就是灰姑娘生母的化身,两个年轻人的舞步跟随着父亲和母亲的舞步,沉浸在深深的爱意当中。午夜,灰姑娘匆匆离开舞会时,一不小心将水晶鞋掉在了舞会上,王子捡到了灰姑娘的水晶鞋,利用水晶鞋找到了灰姑娘,虽然经过许多挫折,但是最后王子和灰姑娘还是在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

当大家都在为灰姑娘嫁给王子并过上幸福生活而欢欣时,我却对这个故事有了不同的看法。

不知道大家在看的同时又没有仔细想过,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灰姑娘最后到底是不是幸福。故事自始至终都没有人问过灰姑娘到底同不同意嫁给王子,只是王子认为灰姑娘是他喜欢的人,所以就娶了她。或许灰姑娘并不同意呢?或许她只是单纯的想去参加舞会。或许也只是想看看王子到底长什么样子而已,她并没有说过想与王子在一起,并没有说过喜欢王子,一切都是王子与作者的一厢情愿罢了。王子和灰姑娘是不是真的在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了呢?可能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结局是如何。这样写只是为了给我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幻想罢了。

是谁说灰姑娘与王子跳舞就要和他在一起?是谁说灰姑娘是王子要找的人就一定要和王子在一起?是谁说只要穿上了王子心爱之人的水晶鞋就要与他在一起?灰姑娘有她自己选择的权利,不是吗?为什么王子要娶她,她就一定得嫁呢?她也可以有选择的权利,不是吗?为什么不让她表态就让她嫁给王子呢?或许灰姑娘刚嫁给王子之时的确是很幸福,但是谁又能保证灰姑娘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一定幸福呢?她对王子并不了解,难道不是吗?两个互相不了解的人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他们两人的性格也许并不适合在一起,也许王子的父母在灰姑娘嫁过去之后会不满意她,如果真是这样,灰姑娘会幸福吗?正是因为当初众人并没有给灰姑娘选择的权利,所以导致灰姑娘可能下半辈子也不幸福,这责任谁负呢?王子还是作者呢?不,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所以谁也付不起这个责任。是因为那是灰姑娘的幸福,是灰姑娘的一生。

灰姑娘你真的幸福吗?你真的甘愿一直如此吗?你真的不知如何反抗吗?还是因为你的反抗没有用。是因为他们是皇权贵族,还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贵族的生活,不愿再过清贫的生活呢……

众人的愿望并不能取代个人的意愿,就像我们并不知晓灰姑娘是否幸福,请给我们多一点空间,请给我们多一点选择的权利,不要用你们的那一套方法来管我们,因为我们用不惯也不想用,所以请允许我们为自己的未来做主!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请不要用你们的想法来捆绑我们。我们是一个有志气的青少年!

上一篇:英文情书范文 下一篇:沙与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