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的村落作者范文

时间:2023-10-08 23:43:14

草虫的村落作者

草虫的村落作者篇1

《 草虫的村落 》 有感

2008、3、26

当我读完《草虫的村落》后,感觉自己好像身临其境,有点乐而忘返的感觉。 整篇课文 以优美的笔调,把平常人们忽视了的草虫世界描写得情趣猛然, 让人一种很好的享受!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以比喻和拟人来描写草虫们。在文章的开头,写得很自然, 对我们这些生长在城里的小朋友真的好有吸引力, 不禁让人想 认真细致地 看下去, 越看心情越放松,越看越有兴趣 , 好象 进入 了 一次奇异的 世界 。

深入生活的 作者 在 细致的观察中,发现了粗大的森林,不仅如此,还认出了某只黑甲虫的爱人;接着又发现了洞穴的村子及街道小巷和教堂。“甲虫的音乐家们,全不注意这些,它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子。于是,优美的音韵,便像灵泉一般地流了出来。”这句话饱含深情地赞美了甲虫富有灵性的聪明才智,写出了花色斑斓的甲虫的妩媚多姿,也写出了虫子们懂得欣赏美的一面。

草虫的村落作者篇2

冬虫夏草是一种很名贵的中药,是真菌寄生在蝙蝠蛾越冬幼虫的虫体上,菌体和虫体的复合体。在东部,虫草通常生生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牧场或者高山峡谷里疏松的土壤中,冬季,冬虫夏章菌的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蛾幼虫体内,使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夏季,积雪将融未融时,真菌的茎长出虫体,露出了地面,附近的村民就纷纷前来寻找这能给他们带来不少收入的野生作物。每年的5、6月份,在东旺乡,这个香格里拉下属的地方,大约有3000名的村民会来到他们位于海拔4500~5000米高山上的临时住所里。这些人日复一日地趴在地上寻找虫草,而那些已经有了些钱的人则不用这么辛苦,他们直接向村民收购虫草,再拿到大城市去卖,村民们把他们叫做老板。

虫草在中药中已经使用了好几个世纪。在古代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享用,他们常常用它来作为补肾的药物。而现代医学也验证了虫草对肾脏的作用――减轻毒性物质对肾脏的损害。实验还证明,虫草能调节免疫系统、降低胆固醇,还有治疗支气管炎、哮喘以及各种慢性病的作用。

1993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中国的女子长跑运动员打破了三项世界纪录之后,她们的教练将她们的胜利归功于服用含有虫草的滋补药品。这时,西方人才真正注意到了这种神奇的植物。从此,西方的运动员也逐渐开始青睐虫草,药品和保健品公司也用虫草为原料开发了一些保健食品。

虫草的生意经

但是这些和虫草密切相关的村民却不知道这种植物的神奇功效。在被问及的时候,他们只知道这东西对眼睛有好处。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作用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东西非常值钱。

村民们平时种植麦子,也养些猪、牛、羊,有一些灌溉良好的村庄还能种一些苹果、梨和核桃,增加了一些收入。但是生活很艰难,因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很少,也不肥沃,而且种这些东西也赚不了多少钱。村民们的收入主要还是靠初夏采虫草和盛夏采松茸带来的。他们用这些换来的钱给孩子上学用,或者用来添置一些家用电器,比如电视机什么的。

虫草的收购价格大约是每条4~10元人民币,价钱是由它的个头和质量决定的,越直,越少污点的就越好。而如果城里的收购价格下跌,这里最大的虫草也卖不过6元人民币。我“虫草之旅”的同伴,一位做虫草生意的中间商次仁已经收购了不少虫草准备到城里去卖,他告诉我,如果价格不好,他会等一段时间,看看价格还会不会上涨。如果价格最终上涨,那么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中间商在每条虫草上赚到的钱大概在1块钱左右。现在,次仁的口袋里已经装了4000多条虫草,看来他可以小赚一笔了。这些中间商们会聚集到香格里拉将他们的大部分虫草出手。香格里拉并没有一个交易中心来聚集这些买卖人,所有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关系网做生意。

这些虫草最后会到达上海、广州那样的大城市,出现在高档药店和商店的架子上。虫草也已经打开了自己的国际市场,特别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最后的价格肯定会让那些村民和商人吃惊。比如在首尔,40克的虫草售价大约是33美元。

而那些没有关系网的人常常会在街头四处转悠,为他们的虫草寻找买家。在虫草的收获季节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些留着长头发,戴着牛仔风格帽子的男人常常在香格里拉最大的百货公司门口坐着,这些人面前的篮子或铺着的报纸上摆着他们的虫草。他们中的一些人是从北边的山里来的,坐了两三天的汽车或者货车才到这里,寻求赚一些额外的收入。一个男人向我推销起他的虫草来,每条7块钱。而在他身后的百货公司的货架上,放着虫草的盘子前面竖着一条标签:每公斤2.6~3.2万元人民币。大约就是20块钱一条。

虫草的身价如此不菲,难怪那些能找到虫草的地方――通常属于一个或者几个村子――会被其主人严密地看管着。我也曾经到过这样的一个地方,村子里的居民可以随意去这块地里找虫草,但别的村子来的人就不能进入这里,除非向村里交50块钱才能来这里“淘金”。而从东旺乡以外来的人则要交300块钱。

既然有利益,这些邻近的村子之间就肯定会有矛盾。十年前,两个村子之间就发生过很激烈的械斗,6个人在这场争斗中死亡。此后,警察和县政府的官员被专门派到这里来保证村民们不会越界和打斗。情况现在似乎好了很多,看起来大家都心平气和地专心于自己手里的工作。

寻找虫草

丹增是一个和尚,有时候也做虫革的中间商。他邀请我和他一起去挖虫草的地方转转,从村民手里收些虫草。吃过酥油茶和麦饼的早餐,我们一同出发了。在山边的一片平地上,几个身影趴在地上,脸几乎贴着地皮,一点点地扒着地上的草寻找虫草那细小的棕色的芽。虫草的芽只有几毫米露出地面,只是颜色和旁边的草芽有一点区别,必须非常仔细才能找得到。

我和次仁到达他们的工作地点时,正好赶上这些“猎虫草人”休息,他们便让我们一起坐坐。其中一个叫占堆的男人从怀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方便面袋子,里面装着四条虫草,这就是他工作两个小时的全部收获。“今年不是个好年,找到的虫草特别少。最多的时候有人一天能找到20多个呢!”占堆说, “不过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只有四个,三个,最差的连一个都没有。”占堆告诉我,今年收获的虫草少是因为雨水太少了,只有在雨水的滋润下,虫草的芽才能够长出地面,这样一来,人们就能更容易地发现虫革了。经过一夜的雨水,昨天还光秃秃的地面就会长出许多虫草的芽。

走到山那边的地里,我们碰上了另一个找虫草的人,她告诉我们她今天发现了5条虫草。丹增看了看她的虫草,谈了谈价格,就把她的这几条虫草买了下来。又一个找到虫草的村民过来了,但是他并没有找丹增卖他的虫草,而是走向了旁边的一个中间商。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不找丹增,丹增告诉我,挖虫草的人都是和自己的熟人或者亲戚做生意的。我又问他价钱会不会对卖方产生影响,但他说,价格起不了多少作用,因为在这个地方做虫草生意的中间商给的价格大同小异。

走过这片繁忙的工作场地,我们来到两个大帐篷前。一个作为商店,另一个则是饭馆,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面条就从里面端了出来,放在我们面前。找虫草的村民和中间商就在这样的帐篷吃饭,买些简单的东西。这些餐馆和商店的主人通过驴子和骡子把商品和食品驮到山上,他们靠着这些虫草商人和找虫草的村民生意做得也很红火。这里还有一个医生,他在一个石头的小屋里开了个诊所。

太阳快要落山了,找虫草的人开始陆陆续续地回到了他们的帐篷里。女人们已经先行一步回去了,点燃了篝火,在火上的大锅里煮着面条,有的则在火上烤着麦饼。在这些辛苦一天的人吃饱之后,他们会在帐篷之间散散步,和邻居比较一下各自找到的虫草的个头,聊聊今天的收获。

在回我们自己的宿营地的途中,我看到一群男人在激烈地争论着虫草的价格。不过争论很快就平息下来,一根烟开始在他们之间传递,关于虫草生意的讨论渐渐变成了笑话和故事。

草虫的村落作者篇3

虫草成为乡民的“摇钱树”

虫草用藏语讲叫“么”,意为“佛祖给藏民的一种恩赐”。藏民在采挖虫草前都要统一烧香,祈祷今年光景更好、来年长出更多虫草。

对于东旺乡的藏民来说,每年的5月份几乎成了盛大的节日。在海拔5000米的高寒山区,人们将舞厅、台球桌,甚至麻将室都搬上了山,采挖虫草的山俨然一个灯红酒绿的大型集市,因为在采挖最旺的那一个月,山上最多容纳了3万人。

东旺乡纪委书记孙建军说,东旺乡虫草生长分布范围非常广,虫草资源特别丰富,全县6个乡(镇)均有,在河西段最多。东旺乡的虫草茎粗尾细、体形饱满、形体逼真、色泽美观,属虫草精品。

全乡总人口6000余人,上山采集虫草的大约有30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0%。平均年产虫草30余万棵,约占云南总产量的70%,产值近千万元。每年虫草收入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0%以上,是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成为香格里拉的特色经济。今年东旺乡的产量在20余万棵,销售收入也会达到数百万元。

小小虫草,让东旺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在当地,虫草采集交易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每年的虫草采集季节,大部分农牧民会有组织地前往产地采集,然后以虫草换取现金。

藏民们介绍,一般虫草采挖是在夏至时节,一棵虫草最佳的采挖时间应该是草芽发出来不超过10天。因为10天以后,虫草就会慢慢腐烂,所以一年中大规模采挖最黄金的时间只有半个月左右。

第一眼看到55岁的汪秋,就被他右手指上戴着的那颗镶着红宝石的黄金大戒指所吸引。“我15岁开始挖虫草,到后来成为小老板,40年的生活和虫草紧紧相连,如今虫草还是我的主业。估计在未来的日子,它还会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虫草将一道道皱纹刻上我的额头。”

汪秋是藏族,他的家就在东旺跃进村阿布村民小组。15岁那年,上小学五年级的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在暑假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挖虫草的经历。

大人们准备好了奶渣、酥油、牦牛肉等食品和必需的生活用品后,先用骡子驮着上山,汪秋和同学们则背上用牦牛毛专门缝制的披毡从东旺乡出发,向海拔更高的山峰挺进。因为虫草都生长在3800―4500米以上的高山上,路途极其艰险。大约50里的山路,汪秋和大部队走了一天后到达了目的地。他看到那里满是矮小的灌木草甸。

根据老师的指点,汪秋趴在草丛中,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可能出现虫草的地方。也许是没有经验,第一天汪秋毫无收获。第二天一大早,很有信心的他更加认真地趴在草丛中,到了下午,终于看见面前有一棵草动了一下。伸手过去一摸,果真是虫草的“草尖尖”。在老师的示范下,他拿特质的木锹从旁边小心地挖下去,剥去泥土,一棵虫草就躺在他手心里了。

这是汪秋挖到的第一棵虫草,当时能卖1分钱。那天,他挖到两棵虫草,卖得2分钱,都交给老师当学费了。汪秋和同学们在山上住了15天,他一共挖到30多棵虫草,收入不到4角钱,而挖得最多的大人,有100多棵,能卖1元多。

随后的岁月里,汪秋每年5月份都去挖虫草,挖得的数量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他觉得生活有了希望,开始盼望每年的5月早些到来。

1979年,虫草涨到每棵4角钱,家境贫寒的汪秋也早已辍学在家。1982年,27岁的汪秋发现,山上交易的价格要比香格里拉县城低很多,很多人到山上收购后拿到县城卖,能赚到不少钱。于是,他在信用社贷款4000元,开始了“老板生涯”。他在虫草山上4角钱一棵买下,10天后拿到县城可以卖5角一棵。那一次,他就赚到了400元。

从此,汪秋从一个采挖虫草的小伙子,转变成了一个买卖虫草的商人。“这辈子注定断不了和虫草的缘分了!”

云南虫草价格40年涨了1万倍

虫草一直被视为珍贵的中药材,价格向来昂贵,那么近年的价格真正名至实归吗?

昆明村中药材专业市场一位姓彭的老板说,虫草的价格每年都在涨,现在可以说是最高位。价格暴涨的原因除了市场供不应求,主要原因还是炒家在炒作,从虫草产区到消费城市,其间需要经过多级经销商的周转,层层囤货、层层加价,就把价格一轮又一轮炒上去了。

正如彭老板说的那样,在香格里拉市场上,超过20万元/公斤的虫草很少,只有少数土特产店里的虫草能达到这个价。而在昆明市场,多数特级虫草价格都在20万元/公斤以上,最高的能达到46万元/公斤。

可是,采挖虫草的藏民又获得了多少利润呢?经过走访虫草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虫草价格上涨了,而采挖虫草的藏民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其实也吃了不少“哑巴亏”。虽然现在香格里拉县东旺乡的村民也用上了移动电话,每年产虫草的季节,藏民们在山上就可以直接和大采购商联系。可是,这也只能了解到中间商的价格,在终端市场的价格还得由二级市场说了算。

东旺乡跃进村普丁社的洛桑达瓦,每年五六月挖虫草的季节,他都要同村民一起上山收购虫草。“今年的虫草价格还比较稳定,刚挖出来的能卖20―30元一棵,大约80―120元一克(3―4棵一克)。这也是通过电话得知外面的市场价格。”

在洛桑达瓦家里,他拿出了库存的虫草。这些虫草分上等和普通两个等级,都是今年他从山上收购来的,收购价20―60元一棵。

问到如今虫草价格已在高位,为什么还要储存这么多时,他说:“虫草的价格谁也说不清楚,就像股票一样,也许上午和下午的价格都不一样。”

当听说昆明零售市场去年的虫草最高卖48万元/公斤时,做了近10年虫草生意的洛桑达瓦显得有点失落:“这也许是少数,或许是找准了时机才能卖这么高,在香格里拉从来没有过,最高不过20万元/公斤。”

虫草采挖带来的问题

在价格飞涨的同时,虫草数量也出现逐年减少的现象。

香格里拉东旺乡的虫草以优越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在全国小有名气,它在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了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为了杜绝无序采挖虫草,在“虫草季”时,青海和都出台了相应的《冬虫夏草采集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采集虫草必须持有采集证。青海还提出了“外禁内限”的原则,对本地采集虫草的人员通过征收草皮税和发放采集证的方式加以限制。而作为云南省生产虫草最多、品质最好的东旺乡,对外来采挖虫草者只收取部分山本费。另外,现在村委会已经培训村民上山挖虫草一定要将挖开的地方用原土回填,尽量少破坏自然环境。同时,采挖结束后还统一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等举措,但东旺乡附近的“虫草山”生态破坏还是很严重,最明显的现象就是虫草数量逐年减少。

在香格里拉县格咱乡农科站工作的赵霞称,冬虫夏草采挖缺乏科学性,且过度开采,已对冬虫夏草的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在采挖季节,每个产地,每天都有成群的人爬过每一寸土地寻找冬虫夏草。过去对寄主虫体空瘪的冬虫夏草是不采集的,现如今不管冬虫夏草生长在什么时期,见到就采,哪怕虫体腐烂,仅剩子实体,也采集,这使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产量逐年减少。

赵霞说,群众普遍反映,虫草越来越少了,而采集队伍是越来越多了。调查发现,在1988年左右,每人每天可以采挖800多棵虫草,而2007年每人每天最多也只能采挖60棵左右。虫草虽然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但目前的采挖方式已对其生长环境造成了破坏。“一般冬虫夏草的采挖工具是镢头和小铲,人们为了不伤虫体,采挖时常将虫体周围的草皮连土一起挖出,然后将草皮和土抖落后取出虫草,极少有人会将草皮和土回填。这样一来,挖一棵最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左右草皮。如以香格里拉(东旺)地区为例,每年大约3万人挖虫草,每人每天平均挖6-10棵,采挖期为50天左右,那么每年破坏的草皮面积为4万平方米,加上被践踏、车碾的草地,一年破坏的草地面积约在10万平方米。”

赵霞说,在摸清分布与产量的基础上,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并加大监管力度。在主要产区应建立虫草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应采取各种可行性措施,制定合理的采挖时间,设立禁挖区,如同设定“休渔”那样实行“休虫”期制度,以保证香格里拉冬虫夏草的可持续发展与开发利用。

天价虫草,市民需理性消费

随着“秋补”时节的到来,9月的虫草市场就像头顶的太阳一样火热,无论是虫草产地还是终端市场,其价格都可以用一个“高”字来形容。

汪秋、洛桑达瓦等均表示,他们基本上每个月都要不定期服用虫草,而且基本是吃新鲜采挖出来的。他们认为,虫草主要对眼睛视力好,还对心脏、肾脏有滋补功能。

草虫的村落作者篇4

关键词 干栏式建筑 寄生虫 居住环境

中图分类号:TU746 文献标识码:A

1 干栏式建筑的特点

干栏式建筑主要有木瓦、石木瓦(草)和石砖木瓦(草)等几种结构,以石木结构为主,是由竖柱和木梁为构架的上中下三层盖瓦(草)简易楼房。四周墙壁一般由木头(板)、竹子(片)或泥浆、砖头、石头围建。底层主要功能是饲养牲畜、堆放柴草肥料和杂物。二层为厅堂、卧室、厨房等日常活动场所,其楼板用木板或竹片搭铺,整体呈“凹”形,工艺简单粗糙。三层多为木制楼板,主要用于储藏谷物和日常杂物,起隔热作用。屋顶盖瓦或茅草,其“人”字形结构便于排水、遮挡日晒并保护木制外立面不受雨水侵蚀。屋前沿下常备石缸、石磨、石臼等。

干栏式建筑的优点:一是可以减少地面的处理工作,放火烧荒后即可建房,满足居宅防潮抗洪、防虫、防野兽的实际需要,也解决了西南方气温较高而需降温、通风的问题。二是冬暖夏凉,视觉通透。三是建盖房屋的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建造方法简单、经济。此种住宅最大的不足之处是二层没有专用厕所,人们直接从楼板缝往下层拉大小便,各种垃圾杂物与畜禽饲料也从楼板缝往底层扫,一层卫生条件极差,使猪肉绦虫、蛔虫等寄生虫有繁殖、感染的机会。

2 干栏式建筑居民的寄生虫危害及防治途径

2.1 干栏式建筑环境中寄生虫的流行因素

(1)养殖方式及粪便、垃圾处理不善。一是部分地区采取放养式养殖牲畜,干栏式住宅人群习惯从二层往下层解便甚至随地解便,猪有机会吃病人的粪便。二是有的地区厕所与畜舍相连,由于厕所管理与使用不当,使猪在畜舍也有机会吃人的粪便。三是带有蛔虫卵的垃圾扫到肥料中,未经堆沤,虫卵仍成活,感染到蔬菜或别的食物。以上因素,使寄生虫在人或动物体内得以感染。

(2)居民食用习惯及烹调方法不当。部分居民生吃水生植物,或喝生水,或半生食猪牛羊内脏,有些居民常食用凉拌菜,这也是寄生虫感染的途径之一。

2.2 寄生虫的繁衍危害

猪肉绦虫又称链状带绦肉虫、有钩绦虫。当人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后,囊尾蚴在小肠受胆汁刺激而翻出头节,附着于肠壁,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孕节随人的粪便排出,猪吃到含有孕节和虫卵粪便后,虫卵孵化成幼虫,并随血液转移到猪肌内上形成囊尾蚴寄生。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夺取人的养分,日子久了,会使人出现营养不良、贫血和消化不良等病症。幼虫如果寄生在人的脑里,就出现抽疯;寄生在眼里,眼会失明;寄生在猪体上,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经济价值。

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到各种食品,被人误食后感染,从卵发育成虫。被感染后,人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饥、脐周阵发性疼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

2.3 干栏式建筑环境中寄生虫的防治途径

2.3.1 改善居住环境

一是采取人畜分居的方式,即转变畜禽饲养方式,提倡畜禽圈养与人居分离办法。同时圈舍要保持干燥,光线充足,通风良好。舍内及周围环境要勤打扫,勤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减少人畜共患疾病。二是要修建专用厕所。在不改变建筑面貌的情况下,使用砖混结构修建底层的地面和专用厕所,提高建筑内部的卫生条件和舒适度,便于科学处理粪便,改善人居环境,使人畜脱离感染寄生虫的环节。三是粪便和垃圾要集中处理。有条件的居民要建立沼气池,将垃圾及牲畜粪便、作物秸秆等投入沼气池,用产生的沼气烧水、煮饭和照明,实现改善卫生条件和能源再生利用的双赢。不具备建立沼气池条件的居民,则将人畜粪便及垃圾集中堆沤,通过高温将虫卵杀死后,才用于农作物追肥,以切断寄生虫生存链,减少再次浸染。

2.3.2 加大卫生宣教力度

发动和引导干栏式居民群众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广泛宣传普及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使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日常教学中,笔者除了向学生普及卫生知识外,同时要求学生向农户宣传粪便管理知识,让农户了解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是防止粪便污染、切断蛔虫传播的重要措施,同时也让农民明白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的问题,又让绝大部分虫卵失去感染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3.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是勤剪指甲,坚持饭前便后洗手,杜绝感染来源。二是不喝生水,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肉、虾、蟹,不吃米猪肉,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防止“虫从口入”。三是避免手、脚等处皮肤与有寄生虫潜伏的潮湿土壤、农作物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2.3.4 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一是医疗部门要提高寄生虫病的防治水平,研究和改进寄生虫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和方法,提高寄生虫病防治水平。二是动物监测部门要加强猪肉、牛肉等肉的监测力度,保证群众饮食安全,使市场上出现的“米猪肉”越来越少,避免动物疾病发展为人体疾病。三是引起权威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是市、县政协委员,为减少寄生虫病的危害,曾就西南边境地区村屯厕所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的问题提交了一份政协提案。提案如实反映了笔者的调查研究情况,并建议以广西边境设大会战、农村茅改瓦和危房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为契机,推进沼气池和民居厕所建设,加速人畜粪便高温腐化处理,消灭寄生虫体,减少寄生虫病的危害。提案上交后,各级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市、县党委政府派出工作组深入调查研究,并向上级反映情况,形成整改方案。更让人注目是新华社记者于2010年深入那坡县百省乡水弄苗族村屯调查采访,收集整理边民居住的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资料,在内参资料如实反映西南边境地区的民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情况,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记者所反映的情况得到中央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做出重要批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落实改变边境地区的民生问题摆上了重要的工作议程,各级领导和科技工作者深入边境村屯调查研究,落实扶贫工作,把改变民居环境为突破口,重点进行了茅改瓦、改厕、沼气池建设,使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繁衍得到了控制。

3 当地干栏式建筑居民寄生虫病的防治成效

草虫的村落作者篇5

1试验概况

老黑山村位于桓仁县东部五里甸子镇,海拔804m,自然条件湿润温和,无霜期150d左右,年降水量850mm左右,地面坡度10°左右,土壤为沙壤土。17个品种分10个小区栽培,每个小区选择三四个品种,一行一个品种,每个品种3行,株行距3m×3m。树形选用低干丛状形,留三四个基生枝做主枝,自然开心形。栽植第3年见果,4年生平均株产0.5kg,售价30.00元/kg,每666.7m2(栽植74株)收入1110元。5年生平均株产1kg,每666.7m2收入2220元。6~10年生平均株产4kg,每666.7m2收入8880元。

2适宜品种

经过10年的试验研究,在引进的17个平欧杂交榛子品种中,筛选出抗寒、抗病、丰产、适宜桓仁县栽培的品种8个,即‘达维’‘玉坠’‘辽榛7号’‘辽榛3号’‘辽榛9号’‘平欧210’‘辽榛8号’‘辽榛4号’,可耐-38℃低温,5~7年生树3年平均666.7m2产200kg左右,8~11年生3年平均666.7m2产400kg左右。9年生‘达维’最高株产12.5kg.

3栽植技术

3.1苗木繁育

经过多年的试验,创新了苗木繁育方法,即土压木屑法。此法不用油毡子,用木屑也少,省工,繁苗成本低,病虫害减少。具体方法:在桓仁县繁苗时间为6月20日—7月10日。此时基生枝已半木质化,首先把基生枝距离地面20~25cm以下的叶片全部摘掉,离地面1.0~1.5cm处用细铁丝绑上(松紧度以铁丝环刚好绑住基生枝不脱落为宜),在铁丝环向上10cm范围涂抹生根剂,然后覆盖25cm厚湿木屑,呈馒头形,用锹拍实,最后上边覆盖3cm左右的湿土,拍实即可。

3.2建园

3.2.1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质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层厚度50cm左右,坡度20°以下,排水良好的地段建园。土质粘重、内涝、通透性差的地块不宜建园。整地时间以秋季为好(春季宜可),挖长宽深均为40cm的栽植坑,每个坑施腐熟农家肥10kg左右,然后填表土,高出坑沿,呈馒头形。经过一冬的雨雪和冻融,坑内土壤已沉实,有利于保墒,提高栽植成活率。

3.2.2栽植时间与品种配置

栽植时间在4月1—20日。每个地段选择4个以上主栽品种(筛选出的8个适宜品种)进行栽培,授粉树可选B-21、‘平欧210’‘辽榛3号’。主栽品种按1∶1的比例配置,主栽品种和授粉树按4∶1配置,栽植时4株主栽品种和1株授粉树循环栽植。

3.2.3苗木质量与株行距

苗木标准要求达到一级苗,即树干高60cm以上,地径粗0.6cm以上,侧根6条以上。栽培密度3m×3m,每666.7m2栽74株;或2m×4m,每666.7m2栽83株。2m×4m的,11年后可以隔株去株变成4m×4m;若是3m×3m,11年生基本郁闭,不利于管理。苗木栽后及时定干,高度40~50cm。榛树极易在根部产生大量萌蘖,消耗养分,不利于树体开花结实及正常生长,结果树发出的萌蘖要及时剪去,做到随见随剪。

3.3田间管理

3.3.1整形修剪

栽植第2年在主干上留三四个基生枝作主枝,其余枝全部剪掉。第3年每个主枝上选留二三个枝作侧枝,多余枝全部剪掉。树冠培养成开心形。修剪时间在落叶后至萌芽前。

3.3.2施肥

施基肥时间在秋季落叶后至上冻前。在树冠垂直投影挖环形沟,宽深均为40cm。一般二三年幼树株施腐熟的农家肥7kg左右,4~6年15kg左右,7~10年20kg左右。随着树龄增长适当增加施肥量。春天树体萌动后可以适当追肥,肥料以复合肥为主,二三年生幼树株施0.3kg左右,4~6年生0.6kg左右,7~10年1.0kg左右。施肥方法同上。5月初开始喷叶面肥,以磷、钾肥为主,一般每隔半月喷1次,连续喷五六次。

3.3.3中耕除草

园内出现杂草要随时铲除。目前普遍采用除草剂,虽然节省人工,但长期使用会使土壤板结,不利于榛树生长。最好人工除草,增加土壤透气性。

3.4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是白粉病,一般在6月下旬发病。3月中旬—4月中旬(开花前)喷1次石硫合剂,6月上中旬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也可喷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均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虫害主要有榛实象鼻虫和金龟子。榛实象鼻虫成虫产卵前的补充营养期及产卵初期(5月中旬至7月上旬),用60%DM合剂300倍液对榛园全面处理,共喷二三次(间隔15d),毒杀成虫;或用50%氰松乳剂和50%氯丹乳剂,二者以1∶4的比例混后再用其400倍液喷洒,毒杀成虫。于幼虫脱果前及虫果脱落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地面撒施4%DM粉剂,每公顷用药22.5~30.0kg,毒杀脱果幼虫。金龟子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危害期),在树冠下撒施30%甲胺磷粉25~50kg/666.7m2,使其与土壤混合,成虫上树危害时人工振落,钻入土中触毒死亡。

3.5适时采收

榛子一定要适时采收,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过早榛子不饱满,影响产质量,过迟销售价格受到影响。采摘时一定要分清品种,好坏分开,单独包装,优质优价,提高收入。

草虫的村落作者篇6

摘要从使用技术及安全两方面提出了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农药使用的安全与高效。

关键词农药;使用;存在问题;对策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生物产品及制剂,其对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防治作物病虫草害、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然而,在农药的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现 总结 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使用技术的问题

一是使用对象不正确。每一种农药都有其使用对象,若错用则会造成药害,或无法产生效果,而且浪费人财物力。例如,杀虫剂不能治病除草、调控作物生长,单一防除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对双子叶杂草无效,单一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农药对真菌性病害无效等。二是使用方法不当。每种农药剂型不同,其使用方法不同,同一种药剂防治的对象不同,其使用的方法也可不相同。例如,颗粒剂只可撒施,烟雾剂在保护设施栽培中熏蒸使用,乳油可以喷雾、拌种、拌毒土,触杀、保护型药剂必须喷药均匀周到等。有些农药需要二次稀释,有些农药需要加增效剂、避风、避雨、避高温和低温、避干旱(或干旱增加水量),有些农药需轮换、交替使用,有些农药需要混配施用,以增加药效与安全等。三是使用时期与剂量不当。每种作物的病虫草害,都有最佳的防治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则效果差或出现药害。有些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有些病虫害要达到防治指标,防治才 经济 、安全。每种病虫草害的防治在不同的时期,有时剂量还不相同,如作物苗期用药量就要取低限,应灵活运用。四是不注意使用安全间隔期。每一种农药在每种作物上都有安全间隔期问题,不按照农药间隔期使用,会使农药残留增大,甚至给作物造成药害。

1.2安全问题

农药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施药者的意识、习惯以及植保器械质量、操作者的施药技术等造成的安全问题。一是人畜禽安全问题。有的农药施用者认为现在的农药基本上都是高效、低毒、农药,不注重个人安全防护,对施药后的作物不安插悬挂安全标志,不注重保护人畜安全。另外,存放、运输中也不注重安全。二是农产品安全。农药过量使用、不按照安全间隔期使用、不按照高毒农药禁用、限用规定使用,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含量严重超标,给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带来隐患。三是生态环境安全。超量、超范围、频繁使用农药,及农药废液、废水、废包装乱倒、乱扔、乱弃置,给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很大威胁与破坏,有的直接造成危害[2-3]。四是作物药害。不按照有关农药使用的规定、技术要求使用、混合、配制农药并处置废弃农药及其包装物,使用后的器械不按规定冲洗,都易造成药害。五是植保器械安全使用。包括植保器械本身质量及其操作者技能、作业质量。例如,植保器械跑、冒、滴、漏与雾化效果和作业质量差等,也存在安全隐患。

2对策

2.1加强农药知识和政策的培训工作

农技推广部门要利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推广农药方面的知识和各项政策、规定,提高农药使用者的素质,逐步改变其意识与习惯。农药的使用技术性要求较强,对于推广这些技术,应与科技下乡、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小麦、玉米、水稻高产创建、粮食振兴计划、无公害农产品监测等项目相结合,进行宣传、普及、示范与引导,使农药的使用达到安全、经济、有效。

2.2推广新型、实用、优质的植保器械及其操作技能

一是做好引导、示范。二是相关部门做好植保器械使用方面的技能培训。三是国家政策支持,给予相关 企业 优惠政策,并继续落实植保器械购置补贴、扩大补贴范围。四是大力扶持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国家的政策支持十分重要,如合作化专业 经济 组织中的植保专业队,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无偿提供的植保器械,对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植保专业化防治,既是现行条件下适应广大 农村 种植业缺少知识型、壮劳力防治病虫草害这一背景下的市场经济的要求,又有利于示范、引导、推广植保技术,使用好农药,推广新型实用的植保器械。

2.3完善农药生产流通及其执法监督

完善农药生产与流通全程及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监测监督及其信息的体系建设,以及有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执法力度,并规范执法行为。一是生产厂家、农药经营者的执法监督。要做到禁用农药停止生产与销售,高毒农药限制销售,并搞好跟踪服务。二是农产品生产、加工者的执法监督。要逐步建立农产品监测监督及执法机构,完善各种配套体系建设,落实市场、生产、加工基地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监督与执法工作,相关信息,共同监督[4]。

2.4多部门联合,共同协作

与工商、环保、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共同搞好服务的同时,制止违法行为。比如,同一种农药,多种商品名,而其有效成分的中文通用名标示不显著,或者仅用 英文 通用名,群众不易搞懂,而且包装华丽,成本加大,造成群众负担增重,应进行纠正;对一些农药废旧包装物应专门集中处理;杜绝假冒伪劣农药进入农业生产领域,规范农药标签的使用,依法管理农药。

2.5做好病虫草鼠监测,推广安全高效农药

业务部门要搞好病虫测报与病虫草鼠的抗药性监测,做好农药使用的示范、引导及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应用工作。要做好新农药及其新剂型、新植保器械的试验、示范,做好病虫草鼠的测报与抗药性监测,指导病虫草鼠的防治,同时普及农药知识应用农药。

政策支持,推动高毒禁用、限用农药的落实与替代,搞好低毒、高效、经济农药的研制开发与推广工作。由于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相对使用高毒农药而言,其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农业生产、加工者不易接受与承受,这就要求国家给予研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单位和个人财政补贴与优惠政策,并要求加工企业面向国内销售的农药实行简包装,减少生产成本,以促进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应用。

3 参考 文献

[1] 周真,路奎远,于辉,等.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药 科学 与管理,2010(4):18-21.

[2] 宋仲容,何家洪,高志强,等.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712-14713,14750.

[3] 何丽华.农药废弃物管理: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j].江苏农村经济,2008(3):41-42.

草虫的村落作者篇7

关键词:植保工作;现状;发展;对策;益阳市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92-03

植物保护是对农作物病虫草鼠进行监测,科学分析后制定合理防治方案,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其危害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履行着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重要工作职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时效性和广泛的社会性。植物保护工作包括农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综合防治、风险评估、植物检疫以及农药管理等方面,其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责任重,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为使植保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笔者对本市植保工作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 植保工作现状与问题

1.1 农业有害生物种类多,发生面广,危害重 益阳市历年来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尤其是近年来,受气候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灾害日趋严重,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现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第一害。

1.1.1 有害生物种类增多,主要病虫发生为害加重 据统计,我市粮、棉、油、麻、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作物常年危害的病、虫、草、鼠达100余种,给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棉蚜、棉叶螨,油菜菌核病,蔬菜霜霉病、小菜蛾、菜青虫、豆荚螟,农田杂草千金子、稗草、鸭舌草,农区害鼠和洞庭湖东方田鼠等主要病虫草鼠发生频繁,危害程度加重。

1.1.2 迁飞性、突发性和毁灭性病虫频繁暴发,成灾机率大 稻飞虱、纵卷叶螟“两迁”害虫连续大发生,并表现出迁入时间早、峰次多、虫量大、世代重叠严重。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枯・黄萎病、斜纹夜蛾、烟粉虱、茶尺蠖、茶毛虫等病虫暴发机率大。

1.1.3 次要性有害生物迅速上升为重要灾害对象,危害加重 湖区杂草千金子已超过稗草的发生与危害程度,成为湖区第一大恶性杂草,并向山丘区不断扩展。稻曲病、棉花角斑病等次要病虫发生频率加快,开始成为每年的主要控防对象。

1.1.4 境外危险性有害生物和新的病虫传入机率高,威胁加大 柑桔大实蝇自2003年传入我市安化以来,扩散迅速,目前已分布在我市四个区、县(市),面积达678.5hm2,对各地柑桔产业造成巨大影响;稻水象甲、葡萄根瘤蚜、扶桑棉粉蚧、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柑桔小实蝇等检疫性对象已在我省其他地市发生,特别是稻水象甲、扶桑棉粉蚧已在我市临近地区发生为害,随时有传入我市可能;远东螟近年来连续在我市沅江大面积为害棉花;主要由白背飞虱带毒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2009年在我市晚稻田大面积发生为害,造成较大的影响。

1.2 植保工作服务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以老、弱、妇、幼为主,其文化程度偏低、观念陈旧,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差、速度慢,加之农业有害生物监控对象多、植保技术推广面对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植保体系发展不够,严重阻碍了植保技术推广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1.2.1 传统技术和手段难以满足当前需要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作物区域布局、种植结构、栽培制度等方面出现了大的变革,农田生态系统变化明显,对农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植保技术以粮棉油主要农作物病虫监测与防治为重点,监测、防治对象及种类相对稳定,而现代农业出现作物品种、结构多元化,农业有害生物复杂多变,常发性病虫发生加重,次要病虫向主要病虫转化,新的有害生物和检疫性对象不断出现,传统技术难以适应,甚至成为盲点,对其发生和防治规律需进一步探索研究。由于植保队伍结构和知识老化,适应性差,创新能力不足,加上高效药械更新滞后、用药水平不高、病虫抗药性上升、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等问题日益突出,给病虫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而植保现有的技术手段却与现代技术存在明显的不适应,在目前农村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下,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受到了很大局限,影响了防治效果。

1.2.2 传统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对外经济交流加速,人们的农产品安全意识增强,对植保工作提出了既要有效控制生物灾害,又要切实保护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安全的新要求。传统植保观念是以保产为中心的数量植保,以单一化学防治为手段的产中植保、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经济型植保,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在观念上向保证农产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环境安全和人畜安全的“绿色”新型植保转变,只有注重经济、生态、社会三重效益,在观念上更新进步,才能探索和推动植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植保体系建设不完善,发展滞后,问题多

1.3.1 体制不顺,人才缺乏 植保工作涉及到广大农村、农户和每块土地的各种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防控,要想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一个完善高效的植保系统网络。过去的植保网络从市到县到乡镇,各级都有植保技术人员从事植保工作,病虫信息、防治技术能通过网络有效地传递到村到户,但随着乡镇机构的改革,农技干部的人、财、物均由当地政府管理,致使县植保站对乡镇的业务管理和对接难以实现,出现植保网络断层,严重影响植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市乡镇普遍存在财政困难,无法承受“七站八所”人员经费的沉重负担,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大量缩减人员编制,有的把多个部门组合成一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农技人员一般只留3~5个,甚至一人,其他人员则转向农资经营等行业,造成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同时,在岗农技人员常被抽调从事政府的其他工作,影响了植保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体制不顺,管理很难到位,在农药管理与农药应用技术指导上严重脱节,农药市场混乱,假冒产品、乱开处方、乱报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效新型植保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同时,由于人员缺乏、管理脱节,重大生物灾害暴发时,难以迅速有效地大规模组织控防,造成措施不到位,防控效果差。

1.3.2 经费不足,精力有限 各级植保站由本级财政拨付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甚至没有,绝大多数靠其他创收来补充,植保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严重阻碍了植保事业的发展。乡镇植保人员待遇更难保证,没有公用经费和其他专项来补充,部分地方实行差额拨款,只得通过经营创收或其它途径解决,对植保工作精力有限。村级植保工作则基本于空白状态。

1.3.3 队伍不稳,结构偏老 一方面,植保专业人才岗位不稳定,经常换岗或调任其他单位。据桃江县统计,从1979年至今的30多年时间里,22名植保干部中离开植保站的达15人,占68.2%;二方面,植保工作人员中真正专业对口的比例低。专业人才难进,非专业人员比例大,有的在某时段里甚至全为非植保专业的人员;三方面,由于编制原因和人才的流失,导致目前各级植保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偏老。市、县植保站在岗的70名干部中年龄40岁以上的56人,占80%,部分县植保站已10a以上未引进过一名大中专院校的植保专业人才,造成植保体系人才青黄不接。

1.3.4 条件不好,设备落后 部分县级植保站基础设施落后,虫情测报灯、电脑、照相机、试验室、检测设备、观测场地、交通工具、劳保用品等数量少、质量低,甚至没有,植保技术人员工作全凭一双腿跑、一双眼看、一双手做。特别是山区地域辽阔,土地分散,植保技术人员没有交通工具,下乡调查和指导非常不便,加上仪器设备和测报手段落后,大大降低了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乡镇一级情况则更差,安化县共有23个乡镇农技站,有固定办公室的7个,仅占30%。

1.3.5 意识不强,困难较大 植保工作公益性强、责任大,但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做好了不引起人的注意,出了差错负面效应明显。公共植保意识在部分地方仍显淡薄,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低,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对检疫执法工作的忽视和抵触,部分地方为发展当地经济,出台一些不利的地方准则和规定,降低了检疫执法的权威性,影响检疫工作的正常进行。

2 植保工作可持续发展对策

2.1 探索植保机制建设,强化体系内部管理 一是应明确植保植检站的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三项工作职能,以整合技术、人力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实行乡镇农技人员的编制由农业部门统一管理体制,配足经费补贴统筹安排,逐步实现村级配备植保专职人员,并纳入村干部名额,安排一定的工资待遇。三是鼓励基层植保技术人员担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顾问,定期培训,建立由专业化防治队队长为村级植保信息和技术负责人的基层植保服务网络。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植保工作环境 一方面要增加对植保植检站的建设投入,特别是要完善市、县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设,添置各种设备,建立工作试验室和病虫观测场,配备植保专用车辆,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植保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乡镇植保机构专用办公场所,配备电脑、数码相机、测报灯、摩托车等设备和工具。

2.3 稳定植保专业队伍,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病虫的监测、预报、防治和植保技术的推广,需要一支稳定的植保专业队伍。一是各级财政要确保植保机构的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并全部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稳定植保队伍;二是选拔水平高、素质好的植保专业人才,充实植保专业队伍;三是优化人才管理政策,吸引植保专业人才,改善人员结构。四是要提高植保专项经费投入,加大专业培训力度,促进植保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提升植保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

2.4 把握植保技术导向,建立市场监管机制 一是要建立市场准入监管制度,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前须在当地进行试验示范,经植保部门评估审查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二是要把好产品与技术的市场宣传关,由植保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方可进行宣传,实现植保技术、产品与市场管理的有机结合。

2.5 创新植保服务模式,明确植保发展方向 按照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性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植保服务新模式。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是适应农村经济形势变化、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方向,各级政府和部门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在注册、融资、税务、工商登记、机械配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快速推进和发展。同时,要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技术和手段的综合利用,形成科学配套的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体系、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以有效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推动植保工作可持续发展。

2.6 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加强部门之间协作 植保工作作为公益性、服务性的工作职能应得到高度认识,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积极协调,确保气象、媒体、财政、科技、保险、通讯、交通、邮政等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实现部门间对接服务,体现“公共植保”理念。

草虫的村落作者篇8

关键词:核桃;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72

随着核桃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做好核桃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重要,也是延长核桃丰产期,增加核桃单株产量,提升核桃品质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也对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姚县核桃栽培的现状

大姚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州西北部,地处金沙江中游,总面积4146km2,县境内最高海拔大白草岭3657m,最低海拔1029m。由于高差悬殊较大,形成了以北亚热带气候为主,亚热带与温带气候并存的立体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全县年平均温度15.6℃, 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5.5℃,全年≥10℃的积温4875℃。全年日照时数2518.4h,平均每天日照6.9h,日照百分率56%,年均降雨量796.8mm,年均蒸发量为2714mm,约为全年降雨量的3.4倍;平均相对湿度为65%。6―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干湿季分明。由于立体气候明显,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宜核桃生长。

大姚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在数百年的核桃种植历史中,经多年的自然生长和人工选育,形成了“大姚三台核桃”优良品种体系(通常称三台核桃)(Jug lans sp)。这种核桃树属于亚热带落叶乔木树种,较为喜光,耐湿热而不耐干冷,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500m地带。但以海拔1800~2200m、水肥条件好的沟沿箐边、田边地角等地带生长发育状况最好。由于核桃对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应性广,栽培管理比较容易,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受益时间长,因此在全县11个乡镇均有栽培。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山区农民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过去无人问津随手栽种的核桃树已成为大姚山区农民的“摇钱树”、“养老保险”和“绿色银行”,核桃产业已成为大姚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亿元产业。2013年,全县23.5万农民人均核桃现金收入达2800元,其中8个核桃主产乡镇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已达5000元以上,三台乡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已达1.2万元。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了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很多农民主动在住房、饮水、行路、用电、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加大投入,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一些昔日边远、贫穷的“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上访村”变成了“稳定村”,“村”变成了“文明村”。“一棵核桃一亩田,一个核桃一度电”成为了大姚核桃的真实写照,一批又一批“城里有住房、山里有基地、收入有保障”的核桃大户不断涌现。

做好核桃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延长核桃丰产期,增加核桃单株产量,提升核桃品质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做好核桃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工作,将为核桃人工选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优化核桃种质资源,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建议

2.1 常见病害的防治建议

核桃黑斑病。及时防治核桃害虫;核桃展叶时及落花后喷1:0.5~1:200倍的波尔多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核桃炭疽病。注意及时清除病僵果、病枝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可减少病原;发病重的核桃园于开花后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15d1次,连续防治2~3次。

2.2 主要虫害防治建议

防治虫害应根据不同害虫及其在各个阶段不同的生长习性,危害方式和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及时、准确地采取化学或物理的防治措施,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天牛。防治方法:该虫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树干内因此防治十分困难,其预防和防治措施有:及时剪除被害枝集中烧毁;成虫羽化出洞时(4月中旬―5月中旬)进行人工捕杀或用乐果1000倍液、溴氰菊脂1000~2000倍液等农药喷洒3~5次;在核桃树发新叶时用注射器抽入或用棉花蘸以上药物塞入虫空内,同时用泥巴堵住洞口杀死害虫;在秋冬季节清除林地杂草和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保护天敌(如啄木鸟等);木蠹蛾类。防治方法:在冬季或春季将有越冬幼虫的枝条彻底剪除烧毁,夏季在低龄幼虫为害初期,发现枯死枝及时剪下集中烧毁,加强中耕管理,适时翻耕和施肥增强树势,加强树木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在 5―6月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或杀虫灯诱杀成虫;对于幼树或人够得着的虫害枝可用28%浓氨水1:3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5倍液,或磷化铝片剂从幼虫侵入孔注入,再用稀泥堵塞虫孔;在4月中旬―6月下旬成虫羽化期用菊脂1000倍液或辛硫磷500倍液等低毒农药喷洒2~3次。

3 结语

上一篇:厦门英语翻译范文 下一篇: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