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手法范文

时间:2023-09-17 23:09:59

白描手法篇1

1、劳老师大约有四十五岁,中等个子,肤色不太白,虽然她有些发胖,但走起路来非常稳健。她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既严肃又慈祥;她穿着朴实,性格开朗,不喜欢张扬,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但她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是我最喜欢、最感激的老师。

2、灵妹的脸蛋圆圆的,有一头紫色的头发,脑门中间有一小撮刘海。她有两条棕色的浓眉,大大的绿眼睛上长着长长的睫毛。尖尖的小鼻子下面长着粉色的小嘴,可爱的小脸上每个地方都透着灵气。

3、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4、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5、我的好爸爸今年37岁,圆圆的脸上两条又黑又浓的剑眉使爸爸显得很英俊潇洒,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着慈祥的光芒。1米73高而魁梧的身材是我和妈妈的档风墙,爸爸的模样使我们感到幸福和快乐。

6、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不要,“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

7、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8、他有一颗冬瓜头,生气的时候脸一下子拉得很长,非常像马。他单独面对你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副善解人意的慈爱样子,同时不停地摇晃脑袋,远看像漂浮着的一个大灯笼。他的眼睛,你知道吗?大大的,灰黑色,很深邃,长在那张马脸上显得非常病态,他说话时喜欢对所有人乱飞媚眼,小心别让它撞到你,那会使你魂飞魄散的。他的胳膊啊腿啊细得像竹竿,衣服酷似床单披挂在身上,飘忽飘忽的,特别有神秘气质,这决定了我们在表演一切恐怖剧的时候都由他戴上假发来演女鬼。

9、她长得不算高,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五六岁。圆的脸,大眼睛,害羞起来脸庞绯红绯红的,额头发际有一块小小的青痣,看样子那是他妈妈留给她的标志。

10、在十字路口的中央,站着一位穿着警服的警察叔叔,他大约20多岁。他的额头稍微突出,水汪汪的大眼睛,黑溜溜的眼珠在眼眶里转来转去,无论转到眼眶里的任何部位都显得那样炯炯有神,可帅气了!

11、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起初,下的是雪粒,就像半空中有人抓着雪白的砂糖,一把一把地往下撒。不一会儿,雪就越下越大,雪粒变成了雪片,像鹅毛似的,轻飘飘慢悠悠地往下落,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天女撒下的玉叶、银花。那样晶莹,那样美丽。路边那些又细又高的柳枝,不时地晃动着身躯,把身上的雪晃落到底墒,可是它刚刚抖掉一些,马上又落下许多,渐渐地,大雪给它穿上了一件洁白无暇的外衣。夜2里,万籁俱寂,只听得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茫茫的大雪之中。()

12、有一位老者,他的脸是属于放在人群中并不起眼,虽然不起眼,但我认为他是最美的人。

13、听,那是黄莺在歌唱,它像一位熟练的女高音,唱出婉转柔和的曲子,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那雄壮的声音是谁哼唱的?哦,原来是一只老鹰,它的声音使人充满了力量。“知了!”一听这句话,就知道它是谁了,它是蝉,可是,难道它只会唱这首歌吗?许多虫、鸟的声音在我耳朵里汇成了一手独具特色的交响曲,它是多么另人陶醉、着迷!

14、我的班主任姓吴,名叫明珠。她教我们数学,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吴老师”。吴老师长着短发,嘴边总是带着微笑,显得很和蔼。

白描手法篇2

1、劳老师大约有四十五岁,中等个子,肤色不太白,虽然她有些发胖,但走起路来非常稳健。她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既严肃又慈祥;她穿着朴实,性格开朗,不喜欢张扬,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但她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是我最喜欢、最感激的老师。

2、灵妹的脸蛋圆圆的,有一头紫色的头发,脑门中间有一小撮刘海。她有两条棕色的浓眉,大大的绿眼睛上长着长长的睫毛。尖尖的小鼻子下面长着粉色的小嘴,可爱的小脸上每个地方都透着灵气。

3、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4、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5、我的好爸爸今年37岁,圆圆的脸上两条又黑又浓的剑眉使爸爸显得很英俊潇洒,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着慈祥的光芒。1米73高而魁梧的身材是我和妈妈的档风墙,爸爸的模样使我们感到幸福和快乐。

6、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不要,“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

7、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8、他有一颗冬瓜头,生气的时候脸一下子拉得很长,非常像马。他单独面对你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副善解人意的慈爱样子,同时不停地摇晃脑袋,远看像漂浮着的一个大灯笼。他的眼睛,你知道吗?大大的,灰黑色,很深邃,长在那张马脸上显得非常病态,他说话时喜欢对所有人乱飞媚眼,小心别让它撞到你,那会使你魂飞魄散的。他的胳膊啊腿啊细得像竹竿,衣服酷似床单披挂在身上,飘忽飘忽的,特别有神秘气质,这决定了我们在表演一切恐怖剧的时候都由他戴上假发来演女鬼。

9、她长得不算高,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五六岁。圆的脸,大眼睛,害羞起来脸庞绯红绯红的,额头发际有一块小小的青痣,看样子那是他妈妈留给她的标志。

10、在十字路口的中央,站着一位穿着警服的警察叔叔,他大约20多岁。他的额头稍微突出,水汪汪的大眼睛,黑溜溜的眼珠在眼眶里转来转去,无论转到眼眶里的任何部位都显得那样炯炯有神,可帅气了!

11、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起初,下的是雪粒,就像半空中有人抓着雪白的砂糖,一把一把地往下撒。不一会儿,雪就越下越大,雪粒变成了雪片,像鹅毛似的,轻飘飘慢悠悠地往下落,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天女撒下的玉叶、银花。那样晶莹,那样美丽。路边那些又细又高的柳枝,不时地晃动着身躯,把身上的雪晃落到底墒,可是它刚刚抖掉一些,马上又落下许多,渐渐地,大雪给它穿上了一件洁白无暇的外衣。夜2里,万籁俱寂,只听得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茫茫的大雪之中。()

12、有一位老者,他的脸是属于放在人群中并不起眼,虽然不起眼,但我认为他是最美的人。

13、听,那是黄莺在歌唱,它像一位熟练的女高音,唱出婉转柔和的曲子,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那雄壮的声音是谁哼唱的?哦,原来是一只老鹰,它的声音使人充满了力量。“知了!”一听这句话,就知道它是谁了,它是蝉,可是,难道它只会唱这首歌吗?许多虫、鸟的声音在我耳朵里汇成了一手独具特色的交响曲,它是多么另人陶醉、着迷!

14、我的班主任姓吴,名叫明珠。她教我们数学,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吴老师”。吴老师长着短发,嘴边总是带着微笑,显得很和蔼。

白描手法篇3

关键词:查慎行;诗歌;白描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号他山,晚号初白老人,康熙四十二(1703)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浙江海宁人。他是“清初六大家”之一,一生诗歌创作丰硕,著有《敬业堂诗集》五十卷,《续集》六卷,总量五千余首,为清初诗人之最。他的诗以纪游见长,善用白描,自然清新,被推为清代宋诗派的典范。白描,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来勾勒形象,不加彩色渲染。后被引入了文学领域,专门形容那种用简洁、朴素的语言描绘出对象的特征,不事雕琢、不作渲染的创作方法。查慎行的诗歌之所以能在清代甚至整个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与他运用白描法的精纯熟练是分不开的。

查慎行在《东木与楚望叠鱼字凡七章》其二中明确标举了自己的创作倾向:

插架徒然万卷余,只图遮眼不书。

诗成亦用白描法,免得人讥獭祭鱼。

从这首诗中拈出的白描,当是反对炫耀学问、堆砌典故之意,这恰和他本人的饱读诗书、满腹学问形成了对比。他虽强调以学问为“根株”(《题陈季方诗册》)、以学力养天资,却只把它视为诗人必备的修养之一,具体创作则藏弃学问、捐书为诗、重用白描。所以,讨厌“填书塞典,满纸死气,自淹博”(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的性灵主将袁枚十分欣赏查诗的这一特色。袁枚的《仿元遗山论诗》其五曰:

他山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

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龙眠?

在《随园诗话》卷八中又说:“查他山先生诗,以白描擅长,将诗比画,其宋之李伯时乎!”李龙眠、李伯时指宋画家李公麟,他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擅长以墨线勾勒、不施色彩的作画方法,谓之白描。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白居易《弄龟罗》诗曰:“白描高手,只是善达性情。”可见,在他看来,高明的白描是有益抒写性灵的。

除此之外,查慎行诗之白描,当还有不事文饰、不求浓墨重彩的另一层含义。他在诗中也频频给予自道,如《雨中发常熟回望虞山》云:

天工似嫌秋太浓,变态一洗归空鳌:波蒸云作朝雨,用意不在丹黄中。

大痴殁后无传派,此段溪山复谁画?老夫新句亦平平,要与诗家除粉绘。

借绘画之理道出白描之喜尚,因为在国画中,粉饰是与白描相对应的画法,“除粉绘”自然就是尚白描了。相近的说法与旨意还见于《秋花》一诗,此诗为查为仁的《莲坡诗话》所存,诗曰:

雨后秋花到眼明,闲中扶杖绕阶行。

画工那识天然趣,傅粉调朱事写生。

反对“傅粉调朱”的重彩,喜爱未经渲染的天然之趣。而在《自题庐山纪游集后》诗中,作者讲得就更直截了当了:“偶然兴至或留题,聊藉微吟豁胸臆。诗成直述目所睹,老矣焉能事文饰。”从论画转到直接的论诗上,清晰地表达了他不事文饰、白描出之的作诗之法。

白描法运用于查氏诗歌的各类题材中,尤以纪游诗成就最高。这些诗语言浅显通俗,朴实无华,如慎行自言,“我诗质直无夸辞”(《甘泉汉瓦歌为侯官林同人赋》),然又准确凝炼,含蓄隽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江南北风情各具的美景奇观,如那首广为传唱的五绝小诗《舟中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诗歌明白如话,朴素质直,寥寥二十字就把渔灯反照在风浪中如满河散星、随波闪耀的迷人夜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先静后动,以动衬静,又足见匠心。又如《淮岸夜泊纪所见三首》其三:

大星三五点,小星明复灭。

俯仰一青天,玻璃浑不隔。

无风之夜,星光明灭,平静的河面若一面大镜子倒映着青天繁星,使人无论俯身还是仰首皆能见到其美景,就像中间放了透明的玻璃似的。比喻贴切,情趣自具。

运用白描手法要求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现尽可能大的容量,所以查慎行的诗歌往往具有高度凝炼的省略技巧和以一当十的文字功力,突出本质,剔弃芜杂,然字里行间又留足余地,能充分调动欣赏者运用想象力和自身经验去填补空白,充实作品。如《青溪口号》其二:

桥坏笮系绳,水浅牛可跨。

牛背度溪人,须眉绿如画。

一个常为人忽视的生活小场景,却被诗人点染得生趣盎然。笮(竹篾拧成的索子)做成的桥坏了,为什么用绳子系着而不用笮来续补?诗的第一句就引发了读者的疑问,从而展开了对当地民风民俗的联想。然后诗的主角――一个骑在牛背上悠悠闲闲的渡溪人出场了。“须眉绿如画”一句又让人产生了无限联想:为什么须眉会变绿呢?是让溪水映绿的呢还是被两岸群山佳木染绿的?抑或是看久了绿水青山的诗人在阳光下的错觉?真是余味深长。

查氏运用白描法不仅准确逼真地再现了客观的形象与场景,而且能在形似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对象的内部,揭示其内在的底蕴与精神,做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给人风神飞动之感。如《晓发胥口》:

半浮半没树头树,乍合乍离山外山。

借取日光磨一镜,吴娘船上看烟鬟。

诗歌生动地描绘了晨阳照耀之下胥口美丽如画的景致,突出了它青山、碧水、画舫的水乡风情。而后两句对船上临水顾影的神情姿态的描摹更为整幅画面充注了灵动的气势和飘飘若仙的神采,真是妙不可言。

白描手法篇4

一是唯“朴实”是求。白描不要求华丽的词语,只追求朴实,自然。无论是哪一部文学作品,其白描手法运用得越多,就越接近现实,越接近真实。请看鲁迅《故乡》的开头景物描写的片段: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极其简洁的语言,描摹出了深冬景物的特征,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出作者内心深处深沉的悲凉。

二是唯“传神”是求。白描手法讲究将写作的笔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本质特征,一般运用几句话,几组词,以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可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画龙点睛,以少胜多,以“形”传“神”,进而收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如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片段:

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道“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

这一段描写,通过对这位伙计硬来兜揽生意的少许动作、神情和语言的描写,将他的职业及性格特点突出表现出来,虽着墨不多,但颇为传神。作家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人物的传神之处,而不刻意追求表面的艺术效果。

三是唯“个性”是求。白描手法作为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它主要的目的在于写出人物的个性,进而让读者能区别不同的人物。一般是抓住能反映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呈现出来。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的片段:

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

在这里,作家对年轻战士小陈的肖像作了描写。此处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将战士小陈的体态特征与战斗中留下的伤痕联结起来描写,突出表现他的勇敢精神及个性特点。

四是唯“情感”是求。白描手法旨在通过描写人物或景物,以体现作者特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就是通过描写的侧重点来体现的。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道: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到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白描手法篇5

黄蔼北:写人的记叙文要有想象力,主次分明又颇具感染力,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黄山松:我认为是细节描写。老师您常说,细节是记叙文开得最美的花。我总在想,怎样才能选择好的细节,使“花朵”有肥沃的土壤,从而开得最美呢?

黄蔼北:细节确实是记叙文开得最美的花。当然,要让花绽开,肯定要选好“土壤”。这土壤就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细节描写应该符合生活的真实。真实是我们行文的生命线,是良田沃土最丰实的“底肥”。我们在构思或者打腹稿时,就应琢磨自己文章的细节描写是否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和独特个性,是否符合特定的环境氛围。如我们描写身边的同学,就不能男的都“高大英俊,风流潇洒;读书勤奋,博学多才”。这显然是违背生活真实的。我们要观察和思考生活,在表达时不能照搬“写作锦囊”中的“名句”,要将生活实事求是地表现出来。

李丽:我接触过一位同学,他来自乡村,形象一般,衣着普通,说话也不是很利落,但一到考试场合,就显得斗志很高,激情澎湃,答题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其成绩在年级经常名列前茅。

黄蔼北:你描述得很好,里面就有独特的细节。因此,我要说的第二方面就是细节要典型。刚才刘子明同学说到文章“缺乏想象力”,其根源就是没有颇具典型意义的细节。因为典型的细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在叙事性作品里,我们就该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特有的精神面貌和鲜明的个性,以此来感染读者。

郑平:是的,比如描写老师,我们可以这样行文:“上课铃响了,刘老师两手空空,微笑着走进教室。我们很是疑惑,刘老师可是教语文的,没有课本怎么行?正在我们疑惑之时,刘老师微笑着说:‘今天我们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我先给大家背一遍全文――豫章故郡……’十分钟下来,那抑扬顿挫的语调把我们惊得目瞪口呆。要知道,刘老师已年近五十,能将‘课文’记在脑海中,其毅力令人佩服!”这寥寥百字的描写,来自于生活,又极其典型,没有虚构,没有夸张,却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瑞金:典型细节就是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的缩影”!可是,怎样才能在肥沃的“土壤上”让“花朵”开得更鲜艳夺目呢?

黄蔼北:精细描写、重点描写和白描手法,能使细节描写显得生动感人。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人物安排在具体的场景中,然后根据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展开对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心理、肖像等诸多方面的描写,使人物描写带动情节的展开,使人物描写凸显主旨。这里,我们可以以《荷花淀》为例说明,作者在开篇描写水生嫂月夜坐在院子里编席子等待丈夫回家的场景描写,就是典范。

丛敬:那么,“重点描写”又如何体现出来呢?

黄蔼北:鲁迅最喜欢描写人物时“抓住其眼睛”来做文章。这就是重点描写的表现。延伸开来,我们可以通过重点描写人物的脸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白描,即用不加任何修饰的、简洁的语言来描写人物,体现人物的个性。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毕肖。

元媛:运用白描手法进行环境描写,能把环境描写融入到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化之中,做到人与环境的相互融合。如《药》结尾的景物描写,作者描述了夏四奶奶、华大妈祭坟的情景,就准确地描摹出了环境的阴冷、凄凉,作者还巧妙地用红白相间的花环来暗示革命先驱不屈不挠的斗志,展现出暗淡情景中的一丝光亮。还有描写乌鸦飞上高空这一句,作者用白描手法,以乌鸦的形象来象征桀骜不驯、大胆抗争的革命者形象。

洪敬之: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写法类似意在传神的“写意画”,不刻意追求表面的艺术效果,而是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写法,可以收到“画眼睛,勾灵魂”的表达效果。

赵来霞:运用白描手法,能把故事情节中重要的生活场景、生活片段连缀起来。文章不对事件的原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孤立的单独介绍,而是把它集中在现实的场景中,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作者描写祥林嫂在祝福之夜死去的场景,就是封建统治者和礼教戕害社会底层妇女的真实写照。

白描手法篇6

关键词:白描 简要 朴实

说起表达技巧,大家最熟悉的要数比喻、拟人、烘托、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白描或许“有所闻”,不过在考场上想得起、答得准的就很少见了。

什么是白描呢?其实白描最先是中国画的一种基本手法,简笔勾勒,不着色,不画背景,相当于素描中的速写。借用到写作中,它就是以简要、朴实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对象特征或传达某种情态。它是描写方式中的“轻骑兵”。

简要,从本质上说,就是抓住要点;从形式上说,就是用语简净。试看两位名家对眼睛的描写:

1.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鲁迅《祝福》)

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玉,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院子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刘鹗《老残游记》)

前者为简笔,拈取动词贴切自然,属于白描;后者则相反,虽也着重写意,但用的是繁笔,以博喻和多角度描写突出眼神。《孔雀东南飞》“新妇起严妆”一段对刘兰芝作了精细的刻画,属于典型的工笔(细描)。

朴实,是白描的生命线。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说得直观点,就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修饰语,不用陪衬、烘染,尽量保留“原生态”。

3.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www.133229.CoM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陶渊明《移居》)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杜牧《阿房宫赋》)

同样是写生活场景,前者清汤挂面,如话家常,点到为止;后者则铺采摛文,大事渲染,穷形尽相。前者是白描,后者是铺叙。

根据以上的实例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白描在描写生活场景时,很接近叙述,但很有意蕴。如前例3。又如: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本诗描写因寻隐者而与童子对话的场景,除了隐去问话内容外,它就相当于“如实”交代。然而,隐者的仙风道骨、诗人对隐者的倾慕及寻之不得的惆怅尽在“白描”当中。

2.白描在描写人物乃至生活场景时,有时等同于细节描写。为什么呢?因为二者都要求简。具体说来,细节描写是抓住细小的言行举止或细微的神情事件来写出鲜明的形象,而白描要通过简净的语言来传达情态、突出特征,就难免借助细节。例如2006年湖北高考卷中《从阿尔卑斯归来》写到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老公羊看到了它们的石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那些在旅途中生出来而还从未看见过农庄的羊羔和极小的羔儿,惊奇地看着四周。”这里使用了“白描”(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老公羊、羊羔等,作者却只抓住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

3.赏析白描要注意领会意境,品出韵味,明确“白描不白”。试看2004年全国卷(ii)《老家》第九段: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家了。”

这里运用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了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人非,睹物伤情,深沉凄凉。)

4.运用白描要慎重。白描是不用技巧的技巧,巴金说,无技巧才是最高的技巧。功力不够,“白描”就流于平白、直白、白开水了。

练习:比较两首诗的表达技巧。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答案示例:《溪居即事》纯用白描,朴素自然,平淡疏野,得天然之趣。诗人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着的柴门,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动中有静,和谐而富有诗意,乡村生活气息浓郁。画面背后是一个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

白描手法篇7

【关键词】古诗词 景物描写 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的写景方式有:

一、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将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是动态描写的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做了不少文章。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二、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三、虚与实的结合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诗词重要的表现手法。诗词中的“虚”是指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像和空灵境界,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实”是指诗人描写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与实往往是相对的,虚实相生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虚写叱咤赤壁的周瑜:雄姿英发,年华方盛却卓有建树,实写诗人自己光阴虚掷,早生华发,“虚”“实”对比,有志报国与壮怀莫酬之情溢于言表。

再比如欧阳修《踏莎行》正是运用“虚实相生”艺术中“虚”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离别气氛,更好地抒感。上阕写实,通过仲春之融怡明媚风光反衬“行人”之离愁别恨。下阕写虚,想象描绘出一幅楼头思妇图:柔肠寸寸,千绕百转,晶莹的泪珠流过粉妆的双眼,画楼太高,且不要凭倚而望,行人在春山之春山外。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像来写愁思。妻思夫,夫念妻,画尽人间悲欢情。

四、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仰视、俯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杜牧的《山行》,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五、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洁明快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诗人没有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寓情寓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为千古绝唱。寒蝉、长亭、兰舟,这些景物通过白描勾勒出离别的不舍,离别时的心理冲突。“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道尽了恋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别情。自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言出离别甚于常时;而冷落凄凉的秋季又是白描手法的妙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六、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白描手法篇8

以往的素描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绘画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高校美术院系中已沿用多年,形成了规范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作画时在忠于客观对象写实性的基础上,作品必须达到主客观一致,画面强调素描造型的理性法则,重视对艺用解剖结构、形体特征的研究,要理解形体结构块面与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把握物体形象的美感,并能准确、生动地刻画出物象的基本特征等。这种素描方法需要学生认识和掌握透视学、解剖学等理论规律,还要掌握造型法则、艺术表现方法,并且要有熟练、高超地运用铅笔的能力。而现在的音乐专业大学生没有经过系统性的素描练习,素描基础十分薄弱,如果要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课程教学,并达到教学目标,就必须对以往的素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根据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确立一整套适合其特点并且易于其掌握的素描教学方法,并按照此方法进行系统的教学,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造型的表现方面,改革以往美院素描的造型方法,用最简练且行之有效的白描方法取代明暗素描、结构素描的形体表现方法,以解决音乐专业学生的造型表现问题。这种造型表现方法有别于美术院校正规、传统的素描教学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亦可形成音乐专业学生独特的绘画特点,并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这种用单线条勾勒形体特征的白描方法是极为简练的,它是绘画中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技法。改革传统素描的造型表现方式,用简易的白描方法进行教学十分适合音乐专业学生素描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在教授白描法时,首先要为学生讲授素描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基本造型规律。这些理论知识和基本规律是学习素描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更快捷地掌握素描的绘画方法与技能。其次,音乐专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造型规律后,还要学习最基本的素描打稿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物体的中轴线、水平线,在纸上定出物体的大体形象,再用铅笔浅浅、虚虚地画出物象的形体结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逐渐掌握此种打稿方法。音乐专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稿训练后,可以进行白描勾勒线条的练习。音乐专业学生在素描纸淡淡的铅笔稿上根据铅笔的痕迹慢慢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结构,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形体造型方法。在开始勾勒线条时,由于技术的生疏,勾勒出来的线条很可能比较笨重、粗大、不连贯,美感上略差一些,但经过几周的训练后,这种勾勒线条的方法就会慢慢地被学生掌握。在练习线条的勾勒方法时可以参考西方装饰画的勾勒方法,如果要求勾勒的线条更有美感,美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中国画的白描手法。我们在大量的中国工笔人物画、工笔花鸟画中都能看到这种线条勾勒方法的运用。中国工笔人物画、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条用中锋行笔,工整严谨,形态变化微妙,线条讲究匀、挺、劲、健、圆;其质感或庄重典雅,或洒脱飘逸,或刚健挺拔,或雄浑苍劲,或质补古拙,或圆润秀美。如要学习中国画的白描手法,学生可以在素描训练中进行一些工笔画勾勒线条的练习,首先用较薄而透明的熟宣纸罩在工笔白描稿上,然后用铅笔按照白描稿的线条痕迹进行勾勒,在掌握了工笔白描勾勒法后可以将其运用到素描形体结构的勾勒上。如果能运用得当的话,这样勾勒出来的素描线条将会带有明显的中国工笔白描的线条美感。

二、用平涂明暗的表达方式描绘物象,解决音乐专业学生形体造型的表现问题

传统的美术院校的素描造型十分注重明暗的表现。它要求学生按照光的照射形成的明暗光影,运用铅笔的线条和色调表现物象真实的立体感及其在环境中形成的空间感,通过黑、白、灰的调子根据光的规律体现物象的质感与量感。在形体刻画上,明暗调子要求统一,物象的细部与整体关系的表现要和谐,色调要求完整,表现形体要力求达到准确生动并完整地处理画面的艺术表现效果,在技法表现力上要有较强的形体塑造能力。这种明暗表现方法复杂而繁琐,并不适合音乐专业学生使用,所以要改革以往的素描方法,采用简易的平涂明暗调子的方法,解决音乐专业学生在素描形体塑造方面的表现问题。平涂明暗调子的方法和用线条白描勾勒的方法一样,是绘画中最基本、最容易掌握的方法之一,没经过绘画训练的初学者都能掌握此法,这也是远古时代居住洞穴里的先民进行绘画记事活动的方法。如,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内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壁画,洞穴岩壁上绘制了野牛、驯鹿、猛犸、野猪等30多种动物。在绘画表现技法上,使用苔藓或兽毛像笔一样起轮廓,再在轮廓中画上矿石色并用手指抹开或用兽毛吸矿石色并用手指抹涂。这些壁画使用简单的线条勾勒轮廓,再在上面涂单色表现物体的形象,并没有用深浅色调的变化和高超复杂的技法表现对象的体积感与立体感,这种方法是最容易掌握的。美术教师可以参考这些原始壁画的画法指导音乐专业学生进行素描练习。其实,用铅笔涂擦调子的方法塑造物象的形体,和原始壁画的勾填法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一种是用颜色填涂,一种是用铅笔涂擦。教师应当认真地指导和积极地示范,使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种铅笔涂擦方法。这种方法有别于美院传统的素描塑造方法,大大地删减了过多且繁杂的技巧,用最简单的涂擦调子表现静物的形体特征,具有原始、简朴的趣味。改革现在美术院校一直沿用的传统的素描塑造方式,取用简单而便利的平涂调子表现形体,这种方法更适合没有经过素描系统训练的音乐专业学生。在写生训练中,音乐专业学生的塑造方法是涂的方法而不是美术专业学生用笔排线的刻画方法,即沿着物象的轮廓线涂擦调子表现对象,把物象分解为正、侧面的二维平面图形。在训练中,美术教师要通过讲授美学法则让学生懂得图形的均衡、比例、节奏与和谐等形式美法则,让他们掌握画面的黑、白、灰调子和点、线、面的合理分布。教授学生涂调子时,教师要教会他们在静物轮廓中轻轻平涂调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把立体的静物变为平面图形的概念。涂调子时要由淡到浓,层层深入,用软铅笔侧锋平抹出来,抹涂局部细节的调子时要严谨,要有耐性、一丝不苟,调子表现要充分,层次丰富、对比强烈,笔触表现要求含蓄、和谐,不能琐碎、凌乱,发力不能过于急躁,否则就会破坏画面的效果。

三、用折分、组合、穿插平面构成进行素描创作,解决音乐专业学生创造力的表现问题

音乐专业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素描练习,谈不上素描创造力的表现,教师必须改革美术院校的传统素描方法,改用新的形式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笔者认为,可以借用西方现代派的表现形式进行素描创造力的训练。西方现代派艺术家追求表现自己的主观思想,在创作中以主观表现因素取代客观再现因素,他们对东方艺术、非洲和南美洲的原始雕刻、巫术面具等直率的表现方式发生兴趣,用虚幻、怪异的手法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艺术之路,注重艺术形式方面的探索或纯美感方面的表现。美术教师可以选取康定斯基的抽象构成法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分割法作为参考,让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的素描创作训练。如,用野兽派马蒂斯的勾勒线条、平涂色块表现客观世界,改变传统的写实画法。马蒂斯在绘画中主张多用大色块和线条构成形象,以求得单纯化的装饰效果,用简单的形式美创造出愉悦的感性世界。立体派的毕加索打破画中物体原来的自然形态,将其分解成若干形体的碎片,再根据主观的意图把立体形象组合成若干个多面观察的物象,构建出新的形体及其空间新秩序。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可以引导他们利用康定斯基、马蒂斯、毕加索、卢梭、夏加尔等人的绘画形式进行素描创作,取代以往的明暗画法和结构画法,对传统的素描画法进行改革;对有利于学生素描训练的打稿方法予以保留,并以此协助素描的练习。采用现代派绘画形式指导素描的创作,其实是用线条勾勒物象的形体,并在形体内部进行平面涂色,创造出具有平面构成形式作品的一种表现方法。在教授学生素描时,教师可多参考西方现代派绘画形式,把现代派绘画中用油画颜料勾、涂出来的线条和色块,用素描的线条和调子代替,多次勾勒线条表现对象的结构和形体特征,通过运用传统素描的打稿法,根据形体的透视原理,用线条表现形体结构的穿插及构成关系,并略加平涂的调子,形成画面黑、白、灰的平面以表现出形体的体积感,尽量减少光影的因素,以形成形体内外结构的纯粹美感。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改革传统美术院校的素描训练方式,淡化了传统素描的训练。如,淡化了质感、量感;淡化了空间感、立体感;强化了形体的轮廓线的表现;强化了黑、白、灰调子的分布与构成。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音乐专业学生对素描的简易掌握,还有利于他们个性特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也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他们绘画水平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上一篇:巧立名目范文 下一篇:保护地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