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孤求败的电影范文

时间:2023-10-13 07:02:22

关于独孤求败的电影

关于独孤求败的电影篇1

[关键词] 罗拉;孤独;奔跑

一、孤独的奔跑者——罗拉

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指导、弗兰卡?波坦特主演的《罗拉快跑》一经上映,便大放异彩,成为后现代电影创作的经典代言。影片以其反传统的剪辑、动感的节奏以及快速变换的画面在短短的90分钟内向观众呈现了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具统计,该片由平均时长2.7秒的1 500多个镜头转换构成,其中运动镜头所占时间长达70余分钟,在女主人公罗拉的奔跑中讲述了一个现实中不可能发生但又具有真实性的故事,这正是艺术创作的最理想境界。同时真正令影片留名青史的是其具有时代性、普遍性、深刻性的主题,即当人处于无法把握自身命运同时又不断地面临选择并与命运抗争之间的矛盾中时,就像本片的女主人公罗拉一样——一个“孤独的奔跑者”。

《罗拉快跑》讲述了一个为爱救赎的简单故事:女主人公罗拉的男友曼尼在为黑社会老大执行任务时丢失了10万克马后向罗拉求救,要求罗拉在20分钟内筹钱否则他将抢劫超市以避免被处死。但影片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单线结构展现,而是采用了三段并列式的结构进行假设,充满了后现代的游戏意味。第一次奔跑中罗拉因与曼尼抢劫超市而被警方射杀;第二次奔跑中因罗拉抢劫银行延误时间导致曼尼被救护车撞死;第三次奔跑中,曼尼成功追回10万马克的同时罗拉在赌场赢得巨款而化解危机。这种三段式并列假设的展开形式使影片充满了游戏色彩。首先罗拉的三次奔跑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与时间的可逆性,如同游戏玩家可以通过反复的游戏而提升熟练程度。如第一次奔跑中罗拉未向路过的救护车求助到经历了第二次奔跑中求助失败以及第三次奔跑时罗拉直接跳上救护车;又如在第一次奔跑中学习用枪到第二次奔跑时已经学会用枪。此外,路人奶奶、门卫叔叔与罗拉的先知般的对话均体现了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游戏性。《罗拉快跑》的这种具有游戏意味的三段式结构不仅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影像游戏冲击,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一个孤独的奔跑者的哲学解读及生存思考更应受到重视。

二、“孤独的奔跑者”的存在形态——孤独

萨特认为世界的荒诞在于人对自身的处境难以把握,并由此导致存在的虚无即孤独、不安和痛苦。同为存在主义思想家克尔凯郭尔也在其对自身“孤独”与“例外”的感受之中,认为个体是孤独的存在。这种个体的孤独在该片女主人公罗拉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首先,从影片情节设置角度而言罗拉是孤独的,她一直在不可知的命运中独自奔跑。第一次奔跑中罗拉向父亲求助,遭到拒绝,被迫与曼尼一起抢劫了银行,在逃跑中,罗拉不幸被警方击毙;第二次奔跑中罗拉仍然向父亲求助,但遭到拒绝后抢劫了父亲的银行,拿钱赶到时,曼尼却被急救车撞死。这就陷入了克尔凯郭尔所言的“致死的痼疾”之中,即一个人想超越自己的有限性而达到与无限的上帝融合为一的那种强烈欲望,因永远不可能得到实现而产生的绝望。在以上两次奔跑中,罗拉因筹钱失败、抢劫未遂陷入绝望,但影片中主人公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使时间逆转,超越现实生活中人存在的有限性而逃离“致死的痼疾”的诅咒。第三次奔跑中罗拉错过父亲,在赌场赢得巨款的同时曼尼也从流浪汉那儿追回了丢失的钱,两人解除危机,并成为富人。但这一喜剧结局并不能淡化罗拉作为个体存在的孤独感。尽管罗拉有男友曼尼,但与等候在电话亭中的男友曼尼相比为爱奔跑的罗拉是孤独的,筹钱的同时安抚曼尼的焦躁情绪,独自完成这个近乎不可能的任务。尽管罗拉有一位银行家父亲,但当她两次向父亲索要10马克时均遭到拒绝,尤其是在第一次奔跑中,从父亲口中得知自己并非父亲亲生,这一情节设置进一步强化了罗拉的孤独感。

其次,影片还从镜头的运用及背景音乐的选用上也凸显了这种个体孤独感。电影使用跟移镜头来展现罗拉的奔跑过程。罗拉多次在桥洞下、隧道中奔跑,景深处的罗拉被镜头前景处的桥柱遮挡得时隐时现,渲染了罗拉在无生命的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奔跑的孤独感。克尔凯郭尔批判传统哲学强调思想整体而牺牲个体的地位与尊严,是一种非人化的哲学。他注重个体从内心体验的角度品味人生。主观音乐在片中大量运用,如罗拉奔跑中的喘息声,使观众感受到导演汤姆?提克威相比人类器官能够视听到的世界影像更相信个体内心能够体察的主观真实。

关于独孤求败的电影篇2

九阴真经篇:第一部:《剑魔独孤求败》九阴真经出自剑魔独孤求败(原名:独孤)之父黄裳之手。当时黄裳为史官,为了给皇室修著道家思想的典籍,博览道家群书悟出《九阴真经》。当皇帝知道其身怀绝技时,派其剿灭当时刚从波斯传来的“明教”。从此便开始了独孤坎坷的一生。独孤在西域偶得“笑魔”玄铁重剑,练成自然神功。为救心爱女人香姑和完成笑魔的遗愿,与当时有剑魔之称的神秘女人比剑,输剑的刹那悟出无招胜有招的剑法。赢了这场比剑。一把玄铁重剑称雄于世,赢得剑魔美称。从此中原更没敌手。为圆其一败之梦想,其大弟子远走海外不知所踪。世人称其为剑魔独孤求败。创出《独孤九剑》,最终老死于幽谷之中。从此的80年间剑法失传。

第二部《华山论剑》:几十年后王重阳从深谷之中偶得《九阴真经》,其中所载武功威力极大,虽是武学正宗但太过阴损不想其流传于世,涂炭生灵引起武林浩劫。但最终他还是修习了。从此江湖流传出了这部奇书的消息。各派高手皆想染指。其中有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峰、南帝段皇爷,北丐洪七公。公平起见定于华山论剑,决定《九阴真经》的主人。最终王重阳一举夺魁。后王重阳因起义兵败在终南山建造古墓居住。后被其女友林超英逼出古墓在山上做了道士创建“全真教”。林超英死后王重阳到古墓祭拜,看到林超英所创的玉女心经将全真教的剑法尽破,王重阳录部分九阴真经于古墓中。同期,老顽童周博通身怀《九阴真经》,黄药师用诡计骗得一览,黄药师之妻有过目不忘之能。看后完整默背下来录于纸上,其也因用心过度心力交瘁而死。

第三部《射雕英雄传》:黄药师为念妻子《九阴真经》从没看过。后被黄药师两大弟子偷走,郭靖偶然得到秘笈而不知,由老顽童指导学会。郭靖中年以后镇守襄阳,为百姓造福。

第四部《神雕侠侣》:郭靖无意中遇到义弟之子杨过,并送其到全真教习武,境遇不好逃跑到古墓并定居下来,在古墓中偶然与小龙女习得当年的重阳遗刻《九阴真经》,后杨过断去一臂心灰意冷之时来到独孤求败埋骨之地。与独孤求败养的灵禽神雕结交,由灵禽悉心教导、海潮山洪练剑、雪花中练剑悟出无招胜有招的武学思想。经过日后的锻炼实践终于领悟《独孤九剑》精髓。最终杨过与小龙女这对神仙眷侣携手回到古墓。从此《九阴真经》《无招剑式》为古墓派武功。在本书结尾有电影没有演出来的那就是,,伊克西与天竺矮子从少林寺里偷出《九阳神功》将其藏于白猿的腹中,遭到觉原大师与少年张君宝的追踪。在华山之巅与众人相遇,最终没有搜出来,伊克西与天竺矮子带白猿离去。后来在一个幽谷中恋人死去。在《阴天屠龙记》里《九阳神功》将大放异彩。

第五部《风流老顽童》:在众人分散的时候遇到学艺归来的独孤求败的大弟子——白眉老人,当其知道独孤求败已死师愿难了时,毅然决定与独孤求败的传人杨过比剑,在这场艰难的比剑中杨过玄铁重剑里发出海潮的声音,他步入剑道殿堂悟出无招剑式打败了白眉老人。并得到先师独孤求败的遗物——碧潭剑。(此剑欲轻则轻,欲重则重,削铁如泥威力不下于玄铁重剑)当众人准备分开时捡到一个婴儿,这就是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杨思忘(原名琴思忘)这时蒙古攻打襄阳杨过将玄铁重剑熔开,铸成藏有《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的倚天剑和藏有《武穆遗书》的屠龙刀。给了郭靖跟黄蓉助其镇守襄阳。但天要亡送,襄阳最终失守,郭靖夫妇遇难倚天剑、屠龙刀不知所踪。武林中谣传: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而此时杨过的义子,神秘失踪。老顽童为寻找思忘也神秘失踪。后来竟一起遇到艰难,掉到了深渊中,其中还有一个女人,那是思忘的亲姑姑(后来证实没有血缘关系,思忘乃是其母亲与神秘组织的首领生的私生子)老顽童无聊便把《九阴真经》传给两人,思忘每天瀑布练掌,武功逐渐臻于绝顶高手之列。他自己还不知道他拥有最有威力的剑法——无招剑式。。。终于有一天找到出口,几个人冲入江湖,引起腥风血雨,秘密组织的有名人物死伤无数,都丧生在哪令人心惊胆寒的剑法骷髅使者、左右护法、左右判官。死的一个比一个恐怖。当思忘回到家时家里惨不忍睹,满地的死尸,看起来都是高手。还有唯一没断气的是那只活了不知道几百年的神雕,思忘得神雕授两颗阴阳活血珠内力大增,这个煞星从此吧江湖搞得腥风血雨。在血洗少林的时候被杨过所制止,告知其真相最终在昆仑山了解了一切的恩恩怨怨(儿女情长之事,本人一概不提)在中间的时候还提到了郭襄和张三丰,当时张三丰只能挡思忘10招,黄药师在此部小说中被玄冥神掌的创始人玄冥道士用火活活累死,虽被思忘所救,但在授完《弹指神通》后就死了。

第六部《小东邪不败》和《神命绝技阳顶天》:两本书是同一个时期。没什么可以讲的就是说了阳顶天怎么学乾坤大挪移取得教主之职,郭襄怎么为情所困削发为尼,两人终成一代大师。最后阳顶天死于光明顶迷倒之中,郭襄创立峨嵋派,张三丰创立武当派。

第七部《倚天屠龙记》此部小说大都看了,简单介绍。张无忌幽谷偶得《九阳神功》光明顶秘道机缘巧合习得《乾坤大挪移》,而周芷若将倚天剑、屠龙刀相撞揭开刀剑中的绝世秘密,习得旷世神功《九阴真经》,在屠狮大会上周芷若与张无忌开战,周芷若用美人计打败了张无忌(这小子真没用),后来九阴九阳共同破解金刚附魔圈,当救出谢逊时周芷若要施以毒手时,古墓传人(据我估计应该是杨过的孙女,但跟张三丰的年龄算起来,时间好像不太对头,少了10年左右)以弹指神通解围,正版的九阴白骨爪pk盗版的九阴白骨爪,盗版的还是不如原版的。周芷若心智受损,古墓传人飘然而去: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张无忌与赵敏游戏山水,浪迹江湖。

第八部《九阴九阳》:此部小说主人公乃大理段氏皇裔段子羽,当蒙古鞑子被朱元璋赶出中原时,赵敏之兄王宝宝和其手下数十名绝顶高手夜袭大理,把大理这个小国家给灭了,当时幸亏金龙寺的高僧相救才将他们赶出大理,当时情况危急段氏的家奴将尚在襁褓中的皇子段子羽就出来跑到中原。这名家奴是欧阳峰的后人欧阳九,受重伤被大理皇帝所救为报恩投身大理做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家臣。他知道大理与古墓派的渊源极深,就去古墓求《九阴真经》给小皇子段子羽修炼,但古墓派碍于杨过不得将其流落江湖的遗训很为难。就故意放松警惕让欧阳九盗走,段子羽把《九阴真经》和《蛤蟆功》修炼成功已经是当代少有的高手,意外遇到天师府的小公主张天师张正常之女因偷走明教圣火令而遭明教众高手追杀,少年护花,不惜与以拳和掌著称的殷野王殷天正对拳拼掌,受到一直与魔教不合的什么师太为其打通任督二脉。九阴白骨爪再现于世,掀起轩然大波,段子羽因保护张宇真颇受张天师的青睐,破例将从不外传的《天罡步法》教给段子羽。此时欧阳九奄奄一息,当张天师为其向天借命未成时其暗然而去。后来来到天师府习得独孤求败留下的《独孤九剑剑谱》与张天师之子张宇初和张宇清共同研讨终有大成,正在其感叹没有利器的时候那位什么师太将已经断为几节的倚天剑相赠,在天师府重新铸成,从此段子羽凭此剑驰骋江湖。煞星身怀《九阴真经》又有独孤九剑,掀起腥风血雨,此子以狠毒著称所到之处横尸遍野。为正义与张天师的十大徒弟血战,为情人与明教血拼到底,无意中冒犯明教圣女司徒明月,因其武功太高没办法报仇,司徒明月选择了同归于尽。世事难料他们一同跌入当年张无忌掉入的深谷,因与世隔绝两人情愫顿生,段子羽无意间发现《九阳神功》修炼之中发现自己武功日益退缩,木然惊醒他已经身有《九阴真经》再修炼《九阳神功》阴阳不能融合反而吞噬着他本来的武功,后来竟走火入魔,司徒明月献身阴阳融合,夫妻双修,不但度过这次危难,并且两人内功大增。后来张无忌深入皇宫想杀死朱元璋,有张宇初与段子羽护驾,张无忌未能成功,但此次战役凶险异常,张无忌与段子羽打成平手。后来段子羽查明当年家仇真相,到大理祭拜,从金龙寺的到被独孤求败誉为世界上最强的绝学《六脉神剑》和《一阳指》,杀死了仇人玄冥二老,在华山别院尽灭王宝宝一干人等,最后由天师府联合段子羽杀伤光明顶,张无忌与段子羽在次血战光明顶,近身肉搏,九阴九阳两大绝世奇功再现于世,周芷若从海外归来相助张无忌,司徒明月与周芷若用九阴白骨爪相互对战。当光明顶快要被灭的时候,活死人墓的高手伉俪并带来了张三丰。息事宁人(张宇初也害怕这位年龄过百的老神仙)。最后段子羽携四妻之手隐居昆仑。只在临走的时候把独孤九剑和九阴真经传给了风清扬那时候风清扬才12岁。。

第九部《大侠风清扬》:只要讲了风清扬二十岁左右的事迹,打败魔教十大长老,打败魔尊,剑术只在一流还不是绝顶,没有完全发挥出独孤九剑的威力,

第十部《剑圣风清扬》:魔教解散杨逍游戏人间,无意中的知姑苏慕容家藏有《北冥神功》的秘笈。寻找三年未果,被慕容老头发现,囚禁在地牢中,风清扬为了娶到慕容老头的孙女大闹慕容家,也被慕容老头关起来,风清扬与杨逍一见如故因为平生知己,两人一起逃到慕容家的酒窖中把慕容老头几百年的藏酒喝的一滴不剩,无意中两人发现了那部残缺不全的《北冥神功》(即为后来的吸星大法)两人参详有杨逍护法风清扬修炼,被玄冥二老的弟子打扰,杨逍一心两用,最终不敌身中玄冥神掌而死,风清扬修炼成功《北冥神功》又再周博通的后人那里的到当年杨过、一灯、周博通三人联合创出的《圆圆剑法》悟出独孤九剑精髓,无招胜有招,但最终最有威力的还是“无中生有”。与任我行相遇因为知己把酒言欢,后来才知道他是魔教新的教主,夜袭魔教与任我行、东方不败、向问天大战三天三夜未分出胜负。后因情所困和师门中事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隐居华山之巅。此时其剑术已达绝顶之巅世间在无敌手。后老死于墓穴中。

第十一部《笑傲江湖》:讲述华山逆徒令狐冲的事迹。基本都看过就不说了。值得说一下的是:《葵花宝典》这部神秘的武学秘笈到底出于何处,现在我仍然糊涂。

第十一部:《笑傲江湖》后转,不怎么好看。

第十二部:《血煞魔君》:讲述了罗天府的三大绝技,1、玄天明罡(以阳刚著称的无上内功是《九阳神功》的改进之作)2、鬼刀(又分实刀、掌刀、心刀练到心刀,杀人于无形,用意念杀人)3、无玄弓(共十二层其性质与六脉神剑相似,但威力比六脉神剑大得多,最厉害的一招“海波不平夜夜心”一次三道光剑,历史上无人能逃)

第十三部《射日英雄》:主人公是段拂,就说他怎么被炼成罗天府最牛逼的杀手,怎么报仇,唯一一点与金庸小说连载一起的就是,他无意中掉入风清扬的坟墓,得到那把绝世利器——倚天剑。

关于独孤求败的电影篇3

错失,是一种生活常态。“错”即错过,“失”即失去,错过了便会失去。而日常中,错失是一种生活常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以常态为题的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以常态为题的作文600字1地图上的河流都是弯弯曲曲的,水流为什么总喜欢走弯路而不走直路呢?有人说是沿途有大山阻隔,有人说是受地形影响,也有人说是气流、地球自转等各种因素使其无法走直路。其实这些都有道理,但说到底,是因为弯路才是常态。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人生亦是如此。

走弯路才是常态。

有人说娃娃刚出生的啼哭,是因为他不想来到人世间承受痛苦。这种想法不免悲观,但其也说明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人生大部分都必须走弯路。虽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走直线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河流不得不避开大山选择弯路,这样才能顺利地流向前方。同样,人生路上也充满着挑战与挫折,我们唯有沿着弯路勇敢地走下去,才能不断进步与成长。

走在人生的这条弯路上,我们难免会遭受各种挫折甚至失败,但是我们要相信正是弯路上的这些挫折使我们得以不断提高。因此,我们遇到困难不能气馁,而应执著地前进,直到取得成功。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路是何等曲折啊!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准备以城市包围农村的方针解放全中国但是很快以失败告终,他们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反省失败原因,采取正确的措施,走着荆棘的弯路不断向成功迈进。回想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漫漫征程,这一路是何等的艰险,何等的曲折,中国共产党正是沿着弯路不断挺进,最终才取得革命的胜利的消沉。

李白,他忠心为国,却屡遭贬谪;胸怀大志,却难以报国。虽曾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但更多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气!他追求出仕,却不屑“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谄媚;他一心报国,竟愿舍身从军为家园!愁常有,可心不变,他一生忠于自己的追求,仕途失意也好,醉酒迷离也罢,正是他执着追求,成全了永载史册的光辉。

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贫困虽是人人不愿过的生活,但有时却能成为奋斗的动力;痛苦虽然是人人都不愿经受的情感,但有时却能造就刚强的性格。

弯路,才是常态,只有走在弯曲的道路上,才能绽放生命的精彩!

以常态为题的作文600字2下午,班级内阳光明媚,沐浴在暖阳中,困意袭来。看看课表,一会儿是地理课,想想课前紧张的提问,便勉强打起精神把书从书桌里拿了出来翻看。

快上课时,老师走进班级,管理员打开课件,课件上有两个醒目的大字——河流。这便是今天的学习内容了。提问,上课,巩固……一切按部就班,叮铃铃一节地理课圆满结束了。

我有些慵懒,便趴在了书桌上,看着书上的图形,回想刚才老师讲的背图技巧,突然发现这些河流没有一条是接近直线的,脑子里自然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河流为什么直道不走,而偏偏要走弯路呢?直路不是更短吗?

思忖片刻,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常态,而走直路却是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是无法超越的,只能避开障碍,绕道而行。最终才能抵达终点。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挫折、难题,这是否也是一种常态呢?我觉得应该是,毕竟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人生本就没有一帆风顺的。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魔法师,也不是超人,既然无法避免,我们就要去面对,不悲观失望,不停滞不前,把遇到的bug看成是我们成长前行的另一种形式,这样我们也许就能像河流一样,遵循常态,面对常态,最后胜利抵达目的地。

把遇到bug看成是一种常态,努力面对,但不畏惧,不过分焦虑,这就是这节地理课给我的启示。

以常态为题的作文600字3曾经有过一个社会调查,真正的成功人士往往很少是那些交际场活跃人士或社交达人,像比尔盖茨,乔布斯等行业的开拓者大多数不善言辞亦或偏好独处。这个社会调查仿佛正印证了赫胥黎的话:“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因为孤独是开拓者的常态。

选择孤独,是回避无意义的社交。伟大的人偏好的这种孤独,既不是“山川在目,室迩人蕸”的被迫与无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僻和偏执。选择孤独是因为人是社交的物种,但又很容易受到周围人与环境的影响,这才有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千古名言。伟大的人喜好孤独,是不愿在频繁社交中消耗时间或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选择孤独是选择管宁割席断交的专心致学;选择孤独是选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优雅自在;选择孤独是选择“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清新脱俗。反观世上有许多人,曾经距人生之巅只有一步之遥,却都终难耐孤独寂寞遗憾终生。

选择孤独,是意志笃定的体现,是不被他人想法轻易左右,走属于自己的路的具体表现。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随波逐流盲目从众,或是迷信权威人云亦云都是阻碍人们向真理探索的绊脚石,许多人之所以失去成为行业开拓者的机会,就恰恰因为在所谓权威的话语声中敛声屏气,或是沉溺在人潮之中对前人所建所创趋之若鹜。而伟大之人喜好孤独,是因为他们不愿随波逐流,他们选择孤独,是带着王安石那“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勇气,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爱因斯坦大胆质疑牛顿的绝对空间时间理论,在这探索的路上他是孤独的,但也正是他开创了相对论,给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宇宙;蒙受上千次失败却执着要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是孤独的,但他最终被世人赞为“发明大王”;那个侃侃而谈扬言要改变世界的乔布斯是孤独的,但也正是这个狂人创立了载入史册的苹果帝国,也许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踩着别人的脚步走路,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开拓者选择孤独,是因为他们自信而又坚定,他们是真正的能坚守自己初心的人。

选择孤独,是选择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不难发现生活中总有一群人似乎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他们也许是抱着厚厚一叠书穿梭于校园间却对周遭事物不屑过度关注的学霸,也许是塑胶跑道上汗流浃背却又目光坚定的跑者,他们也许不拘言笑,但我却相信这些人的内心是充实而又快乐的,因为他们是怀揣着梦想走向远方的人,正如如梭所言“社交场中的闲逸是令人厌恶的,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他是自由的。”选择每天凌晨四点独自在球馆练习投篮的科比是孤独的,但这个偏执狂却靠着不懈努力成为了NBA历史上最伟大的湖人队球员;选择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是孤独的,但他却凭着牺牲精神硬是治理好了肆虐的黄河泛滥;选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是孤独的,但他却用文字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指明了无数青年中国人前进的方向。为何伟大的人喜欢孤独,因为他们走在风雨兼程的追梦路上,无暇顾及人世间过多花红柳绿。

一直十分尊敬那些为了经营梦想而把自己置身于孤独的环境中的人,形单影只难阻其披荆斩棘,筚路蓝缕难挡其开天辟地。他们身体力行向世人证明:孤独是开拓者的常态,人类群星只有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时才最为熠熠辉煌。我们赶上了“全民创新”的好时代,让我们做一个意志笃定追求梦想而耐得住孤独的人吧。

以常态为题的作文600字4凡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一航。

──题记

子贡曾经默立于尘世喧嚣之外,道:“愿有所愿。”孔子说:“生无所愿。”简短的四个字,却道出了生活的常态,人生而为一场战斗在遍体鳞伤中磨炼自己,何来“有所愿”之说?挫折乃生活的常态。

小时候摔倒自己爬起来,直面挫折是常态;失恋时放下过去开始新生活是常态;年老时享受着最后期限,了却挫折是常态。将挫折常态化,有什么能难得住自己呢?

挫折是生活的常态,把握机会创造奇迹。罗曼罗兰曾说过:“痛苦是一把犁,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犁破了你的梦想。”荒岛求生的鲁滨逊,在漂流荒岛时也曾失望过,悲伤过,麻木过,但他知道人生本就是与痛苦抗争,挫折才是常态,最终凭借自己的双手完成了原来未曾想过的事情。在时间将他遗忘的拐角,建立起属于他的世外桃源。

挫折是生命的常态,在逆境中成长,翱翔于九天之上。后来曾狂热的吼:“生命本来就是鲜血淋漓的战斗,不是你打败了挫折,就是挫折绞碎了你。”傲立于苍穹之冠的天空霸王──鹰,自幼便遭遇着难以言说的痛苦,在它刚能扑腾着翅膀勉强走路时,它们便被折断翅膀推下悬崖,只有此时与天争命的鹰,在奋力振翅中强化自己,才能翱翔于九天之上,扑向太阳。

人生之中当遭不幸,挫折是常态,顺利才是意外。霍金,一个因肌肉萎缩全身只能动数根指头的人,一个过早便被医生宣告死亡的人,而他却漠视生活给他的绞索,看清了身体给他的疼痛。他思索着时间的起源;他思索着宇宙的极致;他用仅能活动的手指敲出生命的乐章;他的眼看透了时光的洪流,追随着自然的极致。人生本多挫折,又有何惧?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说道:“我们背负的越重,我们离大地就越近。”如同那玉,经历了地火千年的考验,又进了冰雪霜天,方能晶莹如是,洁洁如镜,而成为君子的象征。

现在,让我们正视生活的常态,勇敢地生活,跟随着自己的心灵远行,生如逆旅,哪怕前方荆棘遍布,深渊回响。

以常态为题的作文600字5人生路漫漫,人们总在这条路上得到或者失去,也许得到的并非自己所想,失去的也并非自己所及,但这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孩提时,我是一个极度依赖父母的人,与父母的距离不能超过十厘米。那时我认为父母就只属于我自己,我想要的东西,想要做的事情,父母都得满足我。但当我能够自己摸索着走的时候,我才体会到了成长的不易与艰辛。一次次地跌倒与疼痛让未经受过磨难的我想要放弃,我哭喊着叫嚷着寻求大人的怀抱,但那时父母选择了放手,任我独自在地上哭闹,最后自己一点点爬起来继续往前走。那时我从父母的做法中懂得了有人相伴是福运,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步入校园,我有了一个个同学,也交到了一个个的朋友。但朋友之间总存在着误会与摩擦,我们往往会因为这些那些的小事情产生分歧甚至分道扬镳,但自己仔细回味时才发觉如果自己退一步或许结局便不是这样,可我总拉不下脸去缓解令人尴尬的关系,所以一直未找到一个和我志同道合,相互理解的知音。但在渐渐地成长历程中我明白了有人相伴是我的福运,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渐渐地我长大了,到了能够自我独立的时候,我住进了寝室,刚开始我对离开父母表示出了无比地喜悦,因为这样我就能摆脱了父母的“魔爪”,不用每天“魔音穿耳”,所以我对与同学们同住这件事情有着美好的向往。但渐渐地我觉得自己的生活仿佛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虽然我与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寝室中也总有笑声,但大家都有各自的心思,那便是思家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妈妈的“魔音穿耳”有了一种深切地怀念之情,对爸爸的严厉甚至还有想念之意。往日让我无比厌烦的细节此时都让我无比回味,因为那些琐事是父母对我浓浓的爱,是幸福的象征。由此,我明白了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终于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关于独孤求败的电影篇4

   《荒岛余生》这部电影,我本以为应该是部很老的电影,可一看,主人公的扮演者居然是汤姆。克鲁斯,不禁让我大吃一惊。

   这部片子是典型的人物性格转变推动情节发展的电影。主人公是个偏执狂,他对时间很吝啬,什么都要高效率。因此影片开始就举出一个“煮蛋器”的例子。但主人公的噩梦要来了。

   空难,主人公被扔在了一个孤岛上,一切都改变了。他不可能追求什么高效率了,甚至回家都成了一种奢求。没有办法了,他只能开始动用双手在这片完全没有人的孤岛上求生存了。

   这部电影甚至没有配角,因为和他一同度过这么多年的竟是一个排球,上面印有他的血印,但像个人。于是他便把那球当做自己的好朋友,是他的伴侣。他不孤单了,正如《龙族》中说的“没有人逃得过孤独,孤独才是真正的魔!”。主人公发现他们已经无法离开,他们真正的是血浓于水。

   他最终获救,一切就如同一场梦。可自己的头发却白了,一切物是人非。心爱的人已是人妻,父母也不在了,但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不再要一味的“快”,该慢就慢下来吧。

   结尾的时候,他身处荒原,但他自信满满,因为他已经知道了方向!

  电影《荒岛余生》观后心得体会

   最近在中央台电影频道看了电影《荒岛余生》,断断续续地看完,心里有说不出的震撼!《荒岛余生》的男主人身陷孤岛的四年光阴,是这部电影之中的重心,也是一个十分好的铺垫。男主人在孤岛经历过绝望和挣扎,历经千辛万苦之后重回社会之后的遭遇,影片能更好的突出展现出男主人在故事发生的一前一后的内心变化,并且透过这种强烈鲜明的比较,影片的思想被一点点的剥落,展开在我们的面前。当电影最后一幕定格在男主人彷徨的伫立在十字路口的时候,我感到深深的震撼,这部电影所传递给我们的东西蕴含了更多,也更深。

   主人公在一次速递中遇到了空难,潮水将奄奄一息的他带到了一个荒芜的小岛,他开始了鲁滨逊式的生活,整日以椰子和螃蟹为食。绝望、孤独,他甚至想到了死,唯一的伙伴就是血迹排球WILSON,唯一的浪漫就是用夜晚用手电筒照着自己未婚妻KELLY的照片。1500天同生命的斗争,让他选取了逃出小岛的尝试,但海水冲走WILSON将他击倒了。一艘大船经过,应对绝望,CHUCK只能发出痛人心肺的呼喊。而当他钻木取火成功时,期望与兴奋随着火焰越涨越高。我懂得了什么叫置死地而后生,处亡地而后存。我懂得了期望对人活下来的好处。

   人生充满变数,也许你日夜憧憬的理想在真正实现的时候失去了味道,就像CHUCK幸运回来之后应对的一切。身份吊销,女友已为人妻,美味的龙虾对他来说已经毫无感觉,一按就能够喷出的火苗曾是自己千辛万苦找到的“老朋友”,一切的一切以前都是愿景。如果我被抛到了连蛇鼠都不存在的荒岛,我要挣扎着活下来,但也许我没有活下去的潜质与运气。生命如此渺小,却又如此的执著与顽强,理念与信仰支撑着人的灵魂。生命的岔口,人生的岔口,生死关头,我们需要的是勇气与信心。

  电影《荒岛余生》观后心得体会

   下午,我观看了一部名叫《荒岛余生》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夕,一家快递公司的工程师查克乘坐的飞机因为暴风雨来临了,天空顿时变的雷雨交加,海面变得风号浪吼,所以在太平洋上空失控了,便紧急迫降。查克在危难时迅速的打开了一个救生艇,随后那架飞机爆炸了,幸好救生艇快速的向前漂去,他才死里逃生。历尽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查克漂浮到了一个资源贫瘠的小岛上。

   他独自一人被困在荒岛上渴了就喝椰子汁,饿了就吃生鱼肉。他想得到光明得到温暖还不想吃生鱼肉就只能使用古人钻木取火的方法取火,他钻了两天终于钻出火了,又加入了很多木头便生起了熊熊大火,那一刻他兴奋极了,仿佛看到了希望盼望有一天搜救人员能够找到他。这一等四年过去了,有好多次他都尝试逃离荒岛,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这些打击使他几近万念俱灰,但内心的另一面告诉他:我要继续呼吸。他重生了要活下去的信念,便再次精心改良了一只木筏。幸运的是这次他成功了,不光离开了那个荒岛还遇上了一艘客轮,好心的船长把他送回了他盼望已久的家园———

关于独孤求败的电影篇5

[关键词] 桑提亚哥;英雄;赵老嘎

“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在文学的海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老渔夫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形象展现出人类在面对敌人以及挑战时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既是海明威本人的人生格言,也是其笔下一系列硬汉形象的真实写照,是硬汉精神的最高境界。桑提亚哥是硬汉精神的完美体现者,他是一种寓言化的神奇英雄的化身,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精神,一种永恒的超越时空的压倒命运的力量。新热播的电视剧《中国地》描述的就是中国东北山村一个叫做清风岭的地方,在那里所发生的抗战史实。在这片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山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赵老嘎面临外敌入侵,家园遭难,挺身而出,带领全村村民英勇抗敌。他们由自发抗争,继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最惨烈、最艰难的拼死血战,保住了东北全境沦陷后,惟一未被日军占领的中国地,昭示了中华儿女反抗侵略的决心与勇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民族品格。而剧中主人公赵老嘎困境重重、孤独抗战的故事也完美演绎了我们中国的硬汉精神,可以堪称中国式的桑提亚哥。

一、困境重重的硬汉

《老人与海》叙述的是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由于年老体衰和“倒了血霉”的命运,陷入了整整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的困境。同行都远离他,连他惟一的朋友曼诺林也由于他的背运而被其父母强迫离他而去。他面对困难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相信凭借自己的经验,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捕到一条大鱼。第85天他又独自一人乘船出航到很远的地方竟捕捉到一条比他的小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可大马林鱼是鱼中豪杰:它机灵、沉着,“搏斗起来一点也不惊慌”,老人被它拖了两天两夜,还不断被它掀起的大浪摔倒在船上,被它牵走的钓索勒得背脊生痛,两手血肉模糊。当时老人只要割断绳索,就可以摆脱困境,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困难面前向困难挑战,在强敌和困难面前表现出了顽强的拼搏力和坚韧的毅力。口渴了就喝点冷水,肚子饿了就吃些生鱼,累得疲倦了就把钓绳绕在肩膀上打个盹儿,手抽筋了就咬牙忍住。老人凭借着自己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坚强性格,最终制服了大鱼,猎获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在归途中,老人再一次陷入了困境。当他高兴地返航时,在归途中又遭到了鲨鱼的袭击,被成群的鲨鱼轮番侵食。桑提亚哥拼出全力搏斗,最终还是输给了鲨鱼。当他回港上岸时,老人带回的是一艘空船和自己疲惫不堪的身躯,因为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骨脊。在电视剧《中国地》中,赵老嘎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在东北区几平方公里的小山村独自抵御着外敌入侵,保住了东北全境沦陷后,惟一未被日军占领的中国地。虽然赵老嘎和一批自发组织的农民军用血肉保住了善存之地,但是赵老嘎封建家长思想和莽撞粗鲁的性格使得他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激烈,使得子女和兄弟先后出走,使得他的抗日显得孤独和无助;同时赵老嘎与生俱来的山民思想使得他的抗日是“山外的事情我管不着,我只管这清风岭一亩三分地”,在缺少外部的支援和支持下,他的抗日更显茕茕孑立,困境重重。

二、孤独无助的硬汉

在《老人与海》中,作者没有交代桑提亚哥的身世,人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是否有亲人。只知道“他是一个独自在湾流上钓鱼的老人”。老人整整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村民们都嘲笑他,都躲避他,惟一与他相伴的孩子曼诺林,也迫于父母之命搭上了另外一条渔船,留下他孤单一个人。桑提亚哥以坚强的意志与凶恶的敌人进行了一场孤独的抗争。但他并不畏惧强敌,不抱怨命运,始终为制服对手而顽强坚持着。从与大马林鱼周旋,到对抗凶恶的鲨鱼,他的整个战斗过程都处于个人单独与强大的外力抗争的过程,即孤独战斗的硬汉。然而老人单独所面对的大海,大马林鱼,大鲨鱼,这些还不是最恐惧的,老人要面对的最大恐惧是精神上的孤独。面对茫茫的大海,面对无边的天空,老人无法不深深地体验这种一个人的孤独情绪。老人对着天空飞翔的鸟儿说话,对着海里游着的鱼儿聊天,这种情感的转移,正是他孤独的意象表现。终于他忍受不了这种“属于老年人”的孤独感,喊出了“要是孩子在这里该多好啊”这句震撼人心的呼声!在《中国地》中,赵老嘎身上存在着粗暴、专制、无理、愚昧的角色特征,受封建家长思想的桎梏,赵老嘎强迫自己的大儿子赵永志娶自己的兄弟杜二脑袋的女儿翠翠为妻,但是儿子赵永志已经有了自己中意的姑娘,便到沈阳把自己的心上人慧儿接到清风岭,准备结婚。可是赵老嘎思想封建,他让三爷批一下俩人的生辰八字。没想到三爷批了八字认为慧儿犯冲有血光之灾,赵老嘎让其妻和慧儿说出家中的无奈,劝说慧儿放弃这段婚姻。性格倔强的慧儿一气之下离开清风岭,当永志得知去追的时候,慧儿已被一群鬼子团团围住,被鬼子残害致死。赵永志抱着慧儿的尸骨回到清风岭,心里充满了对赵老嘎的怨恨,向赵老嘎举起了枪。赵永志带着对父亲的愤怒,离开清风岭参加了抗日队伍。永志走后,永清目睹家庭变故,深埋下对父亲的强烈不满,在面对父亲处处的压制下,他毅然出走,奔赴延安,走上了全新的抗日道路。两个儿子相继离去,子承父业的希望落空,使赵老嘎在那个封闭的小村庄中,倍感无脸与无助。在腥风血雨的与敌斗争中,他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赵老嘎家中的老四被敌人打死,小女儿被敌人炸死,还有老二、老三、大女儿他们也相继牺牲,这无疑是造成这个家庭的冷清,同时面对女婿的投日和三骨棒的叛变以及众乡亲对抗日的不理解,难免会使老噶内心中产生孤独与挫败感,面对这样的窘境,老嘎也如桑提亚哥一样,发出了“多年离家出走的两个儿子,也不来回家看一看了!”这样的感叹!

三、永不言败的硬汉

在大海深处,桑提亚哥与自然界中最凶残的敌人交战,他本来就毫无取胜的希望。然而,就是在这种使人感到绝望的环境中,凭借着这种惊人的毅力,老人在茫茫大海上与那条比他的小船还大的巨大的马林鱼周旋了两天两夜而不气馁,并且最终将其制服。但是桑提亚哥在归途中又遭到了一群贪婪的大鲨鱼的袭击。他想尽一切办法与血腥贪吃的大鲨鱼作了一场殊死的搏斗。鱼叉丢了就用刀子,刀子断了就用短棍,短棍被打掉就拽下舵把去打、去砍、去劈,打断又用裂开的浆把舵去戳。在这段时间里,老人与大鱼之间不仅仅是力量的搏斗,更是意志的较量。他面对厄运,既不抱怨,也不气馁,明明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失败,仍然坚持不懈地奋斗,以无畏的勇气和奋斗精神去迎接灾难。在他与大海的搏斗中,展示出人的高贵与尊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桑提亚哥是历尽磨难而永不言败的英雄,他面对生活的苦难和重压表现出了乐观态度、抗争精神,在他身上显示了人的精神力量: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自然,我们很容易在赵老嘎这个影视形象中,也能发现这种“永不言败,只可毁灭,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剧中,赵老嘎疼爱的小女儿被炸死,兄弟相继惨死,无数中国的村民倒在枪声炮火里,但是赵老嘎没有被伤痛所打倒,反而更激发了他对日寇的仇恨和乐观坚定的抗争精神。他一次次在失败中奋争,也实实在在地转变,为清风岭培养着继续斗争的下一代。最后,被俘的赵老嘎拉响了手雷,与日寇同归于尽,将这种中国的硬汉精神推向高潮。

四、虽败犹荣的硬汉

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桑提亚哥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作为渔夫,捕不到鱼,还能算是真正的渔夫吗?同时,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给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鲨鱼一次次向桑提亚哥袭来,他始终用尽一切手段进行反击,什么也无法摧残他英勇的意志,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一句 “我跟你奉陪到死 ”,夹杂在大海的咆哮声中,回响在我耳旁,生命到此境界,虽败犹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桑提亚哥是物质上的失败者,但是他的精神没有被摧毁,他的这种屡败屡战的硬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钦佩和敬仰。在《中国地》中,赵老嘎铁骨铮铮,面对日本鬼子疯狂进攻和屠杀,将生死置之度外,英勇无畏,大义凛然,是一个在日本鬼子屠刀下,誓死捍卫中国的民族英雄。他用他仅有的朴素的山民思想领导着村民们抗战,虽力争苦战,但难以为继,最后当日军部队进攻清风岭的时候,赵老嘎为了掩护乡亲们转移,只能带着极少数的人打鬼子,日本鬼子的步枪、机枪一齐开火,土地被掀起,山岩被炸裂。赵老嘎誓死抵抗,最后他拉响了鬼子腰中的手雷,在“中国地”的呼喊声中,随着连续的数声巨响,赵老嘎和侵略中国地的敌人同归于尽,将中国地染成了一座悲壮的红色丰碑。赵老嘎虽已逝去,但是赵老嘎的小儿子赵永清却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新的无产阶级战士,“青出于蓝胜于蓝”成为赵老嘎生命的延续,也成为中国抗战胜利的希望,赵老嘎虽败犹荣!

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人性却是强悍的。中国也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桑提亚哥式英雄,我们才有了最终的抗战胜利。无数个英雄们一次又一次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世人面前,不管他们挑战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值得我们永远敬重,因为他们为我们带来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和尊严,同时他们在抗争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顽强不屈的精神也值得世人千载相传,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 董衡.海明威研究[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 [美]海明威.老人与海[M].陈亦南,译.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3] 马丽丽,刘杰.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子精神[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04).

[4] 孟霞.《老人与海》与《闯关东》中硬汉形象比较及其启示[J].飞天,2011(08).

[5] 张伟平.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及其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03).

关于独孤求败的电影篇6

[关键词] 维戈茨基;形式心理学;影视改编;《赵氏孤儿》

时下文学名作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影视改编问题也伴随着一些大片、名片的上映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热点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影视改编的核心在于能否围绕着忠实于原著精神与超越原著有所创新这一矛盾上把握住一个合理的尺度,然而如何在操作层面上具体把握这一尺度呢?本文借用维戈茨基的形式心理学理论指出文学名作在影视改编时可供遵循的一种心理美学原则。

一、维戈茨基的形式心理学

维戈茨基是20世纪前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他在专著《艺术心理学》中通过分析作品结构的内在矛盾来揭示美感反应的心理机制。他认为,艺术的美感源自“激情矛盾”和“形式消灭内容”。“心理学中没有一个术语如此完满地表达审美反应的这一主要事实:即痛苦的和不愉快的激情得到一定的舒泄、消灭,转化为相反的激情。审美反应本身实质上就要以归结为这种净化,亦即复杂情感的转化。”[1]净化概念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认为悲剧的基本功能就是“借引起怜悯和恐惧以导致这些激情的净化”。 净化即由否定性情感向肯定性情感的转化,非审美情感向审美情感的转化。维戈茨基开创性地对净化理论做出了心理学层面上的新阐释:“审美反应包含着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的激情,这种激情消失在一个终点上,好像消失在‘短路’中一样。”[1]作品内容与形式引起的激情矛盾与感情的逆向运动,乃是净化的内在机制。

但形式和内容如何产生出了作品结构的逆向感情运动?形式和内容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维戈茨基所谓的内容和形式,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和谐统一观,也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形式决定艺术价值的形式至上观。他修改了内容和形式的概念内涵:内容主要是指来自生活的一些素材或历史事实,他称之为材料。材料对小说而言叫本事,对戏剧而言叫事件,对寓言而言叫故事。所谓形式则主要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安排以及叙事方式,比如情节对本事或事件而言即属于形式。内容携带的情绪多是生活情绪、非审美化情绪,而形式携带的情绪多是理想化情绪、审美化情绪。也就是说净化即用形式的激情去梳理、消化内容的激情,使之由非审美化向审美转化。

通过分析克雷洛夫寓言、蒲宁的短篇小说《轻轻的呼吸》和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维戈茨基指出,故事本事(内容)与作品情节(形式)之间具有异质对抗性,形式总是在不断努力地克服内容以致消灭内容。以众所熟知的悲剧《哈姆雷特》而言,事件本身(内容)是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莎士比亚对此传说材料所做的情节安排便是形式。按照本事的发展顺序,哈姆雷特应当在父亲的鬼魂揭穿谋杀真相后立刻去杀死当国王的叔父,这是一种直线式运动。但在《哈姆雷特》剧情中,情节的安排却干扰这种直线运动,制造曲线发展,于是就产生了事件与情节、直线与曲线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两种情感:一方面,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悲剧所走向的目标,即哈姆雷特为父报仇;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地感到,叙事情节在不断制造哈姆雷特行动上的延宕而偏离复仇的目标。事件本身是令人沉重的复仇凶杀,而情节安排所引起的效果与事件内容所引起的效果完全相反,结果使审美反应成为净化。读者经历了复杂的情感舒泄和转化,产生了高尚的情感和审美的愉悦。

正如有论者所言,“形式消灭内容强调的实际上就是主体的创造性和价值规约性。形式消灭内容体现出的是对生活的反抗,对人生的超越,对情感的净化,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因此,这种美学主张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命美学,它的最终目的,不是指向形式而是指向情感,指向体验,指向生命。”[2]

二、文学名作影视改编的叙事策略和伦理价值

所谓改编,无非是剧作家借助名作经典的号召力来吸引观众,借助经典的躯壳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与反思。贝拉•巴拉兹认为:“如果一位艺术家是真正名副其实的艺术家而不是个劣等工匠的话,那么他在改编小说为舞台剧或改编舞台剧为电影时,就会把原著仅仅当成是未经加工的素材,从自己的艺术形式的特殊角度来对这段未经加工的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而根本不注意素材所已具有的形式。”[3]

维戈茨基的形式心理学在叙事策略上为影视改编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心理美学原则。文学名作作为观众熟知的素材,在改编时导演编剧所思考的应当就是如何在当前语境以当下视角打破并阻碍其故事发展的顺序,重新安排情节结构,并在影片高潮时使两种逆行的情感短路,从而将复杂的生活情感转化为审美情感,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融合起来。叙事情节安排上的这种差异同时也符合观众观赏名作改编的审美期待心理。名作改编首先为观众的审美欣赏设置了悬念:一方面,观众是奔着名著改编去的,电影的核心成分――人物和主要情节被保留了下来,所以符合观众的观前期待视野;另一方面从文学到影视的媒介转换必然要求内容与形式上有所增删更改,给观众带来了预想的审美新奇感。

悬念的设置必然和人们的伦理价值取向有关。“悬念是观众对剧情发展中的因果关系不可预测的一种精神期待。在叙事电影中,如果道德、善行、好人一旦陷入困境,受到恶人的诋毁、攻击、诽谤、中伤、威胁、陷害、遇到危机、面临险境、遭受灾难,就会唤起观众的同情,为其前途、安全和命运担忧,这样即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悬念。”[4]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最早阐述了悬念与伦理的关系,情节安排中的“发现”与“突转”所产生的恐惧与怜悯之情就隐含着观众的伦理诉求。通过电影让观众产生强烈的道德焦虑是电影悬念叙事在价值维度上最重要的特点。影片中善与恶的对立、矛盾和冲突直逼观众的道德底线,电影在严峻的伦理考验中实现了对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关怀,成为最吸引观众观影兴趣的伦理诉求。

所以成功的影视改编必然是在媒介转换的基本诉求下,实现叙事策略和现代性伦理价值的融合,这种改编方法尤其适合于古代民间文学的现代改编。陈嘉上版《画皮》、马楚成版《花木兰》等都以现代伦理观念重新审视并成功改编了原素材。从其本事而言,《画皮》的发展顺序是遇妖、被妖迷、求道、收妖,任务的目标即揭露画皮真相并收妖;《花木兰》的发展顺序是替父出征、沙场征战、得胜归来,任务的目标是成长为巾帼英雄并凯旋。而从情节上看,改编后的影片都注重了阻碍任务目标的曲线发展。《画皮》是穿插了各种三角恋情,设计了人妖间的真情实爱却为道义责任而舍弃的纠葛;《花木兰》则是穿插了男女恋情,设计了为家国而舍弃爱,为爱而舍弃生命的情节。

三、电影《赵氏孤儿》改编的得失

民间传说中,“赵氏孤儿”的故事内涵主要集中在程婴和公孙杵臼托孤、救孤、抚孤、复仇这一快意恩仇的忠义精神中,因此电影《赵氏孤儿》以现代伦理观念把握历史事件中的人的生命情感,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这体现在陈凯歌以对个体生存的观照取代了宏大的历史叙事,为程婴设计了一种草根立场和平民心态。程婴以一个平民身份机缘巧合地卷入赵氏贵族的灭门惨案中得以被迫参与朝政大事,又在被权力威压的惊恐与欺骗中机缘巧合地救下孤儿而丧失自己的妻儿。至此,家破人亡的程婴将如何面对妻儿无辜惨死的生命?又将如何面对那个毫无半点血肉亲情却又害自己家破人亡的无辜生命?悲剧的突转令我们深切地同情这个软弱无力的民间好人,悬念的设置不免让我们思考他和孤儿未来人生道路的艰难处境。由此,我们也便理解了他后来荒谬的复仇行动:不顾托孤时的遗命而仅仅把赵氏孤儿当成报私仇的工具,以达到让敌人生不如死的目的。那种让仇敌痛彻心扉的诛心杀法,那句“告诉他,他(赵孤)是谁,我是谁”的直白将一个草根阶层深切的痛楚和狂妄的仇恨心态暴露无遗。遗憾的是,如同当初罹难的被动,之后的程婴仍没能把握住复仇这一生命主旋律的主动权。孤儿对仇敌的崇父心态也让他明白了起着人生导师和楷模作用的“精神之父”远比他这个细心呵护的“生活之父”重要得多。作为亲父,他没能保护住儿子的生命;作为本应守情重诺的“义人”,他违背了庄姬的嘱托;作为养父,他放弃了对孤儿成长道路和人生方向的指引,所以他由始至终都是一个失败者。遗憾的是,导演由于过于热爱故事的主人公而拔高了一个底层小人物的精神道德深度,所以导演所谓的宽容精神并非完全发源于程婴生命的真情实感,并非如他所臆想的是用爱而非灌输仇恨的方式对待赵孤,让后者免去了一个被绑架的童年,并接受了他的义愤。对程婴的人物形象塑造怎么看都觉得是出于导演的一厢情愿和他的人性理想。而且影片结尾,屠岸贾理直气壮地质问――“你有什么权利决定你孩子的生死?你又有什么权利让赵家的孩子为你报仇?”――也让我们有溢出了一个古代英雄或枭雄的基本伦理感觉的嫌疑。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诟病,主要原因在于影片叙事策略上的失败。虽然对原素材的发展顺序没有改变,任务目标也基本放在了揭露事实真相后的复仇上,但是改编后情节在制造阻碍任务目标的曲线发展上出现了失误。影片在交代复仇原因的前戏上的努力太过,前戏达到了影片总长度的一半,而且情节曲折生动,导致了后面复仇高潮的短暂无力。在揭露事实真相之前,一直到经历了林间打斗那场戏后,导演成功地表现出孤儿对屠岸贾的敬慕之情,所以孤儿在对认贼作父的接受上就表现出不相信的坚定态度。但经历了逼药救命的一幕后,孤儿又相信了事实真相并放弃了自己的复仇任务。由于导演想说得太多,以致在叙事情节上制造的曲线着力不够,所以孤儿最后成功报仇的结局未免来得太快了,导致高潮的失败。笔者认为,陈导如果采用田沁鑫戏剧版《赵氏孤儿》的结构手法,以一种非线性结构来交代复仇前因应能更深入到程婴饱受磨难的灵魂深处,或者对复仇前因的交代简略带过,而着重表现程婴对自己残忍复仇方法的反悔,交代赵孤内心的情理纠结以及程婴最终宽容地放下自己的如海深仇而成全赵孤、感化仇敌的结局,也许会更接近导演所谓的平民化的宽容精神和“好好活下去”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前苏联]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282.

[2] 蔡世连.黑陶白石之辩与形式消灭内容――兼谈维戈茨基的《艺术心理学》[J].济宁师专学报,2001(04).

[3] [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280.

[4] 王心语.希区柯克与悬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24.

关于独孤求败的电影篇7

   电影可能不是真实的,但可以反观生活,亦可作用于生活。就如同艺术,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

   看完《荒岛余生》后,有种想记录下来的感觉。不仅因为影片励志(对生活已然乏味的人应该多看看,其实生活还是很美好的),而且最后的爱情故事也是非常感人。影片讲述的是一次飞机失事使主人公查克只身流落到一个荒岛上,为了生存下来,他不得不学会捕鱼、生火、收集淡水,抓螃蟹等等。更加艰难的是与孤独为伴,对爱人夜以继日的思念更加地促发了这种情感,一个个孤枕难眠的夜晚都只能看看爱人的照片。好在,他自娱自乐的交了个好朋友——威尔森,他做事或者睡觉的时候威尔森都会陪伴在他的周围,他曾因长时间生不着火而心浮气躁,不过之后还是耐心地继续生火;也曾因绳子不够用而失落,在威尔森的鼓励下爬到高山重拾旧绳。威尔森就一直在他的周围,默不作声,却在无形中给予他力量,查克在和威尔森交谈,其实就是查克跟查克谈话,自己激励自己,打败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可以更好的生存下来。他一直未放弃逃离荒岛,但因装备落后被海水打了回来,甚至还因此受伤,直到他拾到被风吹到海边的破帆后,他知道机会来了。终于,靠这张破帆他冲破了海浪的封锁,驶向了大海,并最终得救。

   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后,一切都变得容易好多,他不用辛苦抓蟹就可以吃到比在岛上大的多的蟹棒,火可以很轻易地点燃,但这些都引不起他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他朝思暮想的爱人已为别人的妻子。曾经在岛上对爱人的思念给了他很多(我觉得不是全部)活下去的力量,给了他极大的信念去冲破海浪,但现在他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当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查克把一张凯丽的照片还给了她,这张照片在荒岛上一直陪伴着孤单的查理,排遣着他内心的孤独。影片告诉观众他们还是相爱的,而且很想在一起,但有些事就是没办法,只能按照规则来。在经历了生死和失去爱人的痛苦后,查克坚强而又理性地接受了这一切。

   我觉得影片至少说明了以下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得有耐心,即使是钻木生火的活,静下心来好好做一定可以;正常人都得交朋友,最好有在心灵上可以沟通的朋友。知己不必太多,得一两个便已足矣;成功者都需要自我的激励,尤其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激励不是别人的赠与,而是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只有心中有了目标和方向,人才有拼搏和坚持的决心和勇气;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轻易得来的东西往往不受人珍惜,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但也会改过,因为是人);正常人都需要爱;对生活要永远保持期待和渴望,因为在你的岛上,你永远都会不知道从海边会飘来什么东西,借用乔大爷的一句话那么就是:stay alive,stay curious。

   关于《荒岛余生》观看心得体会范文

   电影可能不是真实的,但可以反观生活,亦可作用于生活。就如同艺术,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

   看完《荒岛余生》后,有种想记录下来的感觉。不仅因为影片励志(对生活已然乏味的人应该多看看,其实生活还是很美好的),而且最后的爱情故事也是非常感人。影片讲述的是一次飞机失事使主人公查克只身流落到一个荒岛上,为了生存下来,他不得不学会捕鱼、生火、收集淡水,抓螃蟹等等。更加艰难的是与孤独为伴,对爱人夜以继日的思念更加地促发了这种情感,一个个孤枕难眠的夜晚都只能看看爱人的照片。好在,他自娱自乐的交了个好朋友——威尔森,他做事或者睡觉的时候威尔森都会陪伴在他的周围,他曾因长时间生不着火而心浮气躁,不过之后还是耐心地继续生火;也曾因绳子不够用而失落,在威尔森的鼓励下爬到高山重拾旧绳。威尔森就一直在他的周围,默不作声,却在无形中给予他力量,查克在和威尔森交谈,其实就是查克跟查克谈话,自己激励自己,打败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可以更好的生存下来。他一直未放弃逃离荒岛,但因装备落后被海水打了回来,甚至还因此受伤,直到他拾到被风吹到海边的破帆后,他知道机会来了。终于,靠这张破帆他冲破了海浪的封锁,驶向了大海,并最终得救。

   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后,一切都变得容易好多,他不用辛苦抓蟹就可以吃到比在岛上大的多的蟹棒,火可以很轻易地点燃,但这些都引不起他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他朝思暮想的爱人已为别人的妻子。曾经在岛上对爱人的思念给了他很多(我觉得不是全部)活下去的力量,给了他极大的信念去冲破海浪,但现在他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当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查克把一张凯丽的照片还给了她,这张照片在荒岛上一直陪伴着孤单的查理,排遣着他内心的孤独。影片告诉观众他们还是相爱的,而且很想在一起,但有些事就是没办法,只能按照规则来。在经历了生死和失去爱人的痛苦后,查克坚强而又理性地接受了这一切。

   我觉得影片至少说明了以下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得有耐心,即使是钻木生火的活,静下心来好好做一定可以;正常人都得交朋友,最好有在心灵上可以沟通的朋友。知己不必太多,得一两个便已足矣;成功者都需要自我的激励,尤其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激励不是别人的赠与,而是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只有心中有了目标和方向,人才有拼搏和坚持的决心和勇气;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轻易得来的东西往往不受人珍惜,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但也会改过,因为是人);正常人都需要爱;对生活要永远保持期待和渴望,因为在你的岛上,你永远都会不知道从海边会飘来什么东西,借用乔大爷的一句话那么就是:stay alive,stay curious。

  关于《荒岛余生》观看心得体会范文

   从前,有着布兰妮一家,这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家庭,有着聪明机智的马克斯,漂亮勇敢地马克斯姐姐伊莎,还有马克斯和伊莎的妈妈贝莉,马克斯和伊莎的继父克里斯,还有不属于这个家庭的船长费尼,他们同手协造了这个温馨的大世界!

   一天,布兰妮一家计划去加勒比海看海盗,这本是一件多么惊险刺激的事,但是,对于伊莎来说,这等于扰乱了她完美的暑假计划,但是,妈妈的决定,最后,她还是跟着去了。

   “什么?航海取消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布兰妮一家的耳朵里,他们尽力的让工作人员寻找,最后,他们坐上了一艘破破的船,叫做‘海上女皇’船长是一个半成熟的海盗,叫费尼,晚上,该休息了,费尼船长就与一帮海盗们打牌,费尼很有把握,正因自己手中的牌是满堂彩,但是,那帮海盗们在口袋里藏了四张A,这不仅仅仅是费尼输掉了许多钱,而且,还输掉了自己的‘海上女皇’。

   他逃之夭夭,但是,最后还是被抓住了,将布兰德一家亲自“送”到了一个橡皮艇上,想将布兰德一家送入鱼的嘴中,就在这个紧急关头,一场无情的暴风雨降临了,在他们清醒过来的时候,发现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孤岛,他们发现了一架旧飞机,和一个小“村庄”,克里斯发现了一个窟窿头,如果换做是我,我必须会吓傻的,但是,克里斯竟然原封不动的站在那,真是勇敢!

   哦!费尼来了,费尼一来,布兰德一家似乎都开始依靠费尼了,费尼带给他们太多的惊喜和快乐,他帮忙……

   这足以充分的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团结意识!他们的团结得到了上帝的认可,最后,他们同心协力,一齐打败了那群可恶的海盗,得意洋洋的乘坐着‘海上女皇’回到了故乡!

   《荒岛余生》和《鲁滨逊漂流记》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关于冒险,智慧和勇敢的故事。而不一样点是鲁宾逊是船沉没了,而布兰妮一家是遭受了一群海盗的袭击,最后是小小的马克斯救了他们。并且在《荒岛余生》里面还多出了一个团结。这样充分的证明出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也充分证明出了关键时刻,团结也是最为重要的。

   布兰妮一家的机智勇敢和求生潜质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荒岛余生》观看心得体会范文

   电影这个东西,好像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看过之后,你会有不同的感觉。昨天又重新看了一遍美国电影《荒岛余生》,其实说重新看有点惭愧,对于这部电影只是对一些片段有点模糊的印象,其他记忆全无。

   《荒岛余生》是由汤姆汉克斯主演,是2000年的电影。在荒岛中选择有两种生和死,生比死困难多了,而即使选择了生你也有可能死。亦如我们的人生,我们最终是殊途同归,只是在这条行进的路上,是怎样的选择。

   影片中最打动我的不是,在荒岛中主人公是怎么求生的、怎样生存的.,而是一些细小的片段。比如当和主人公相依为命的“威尔逊”离他而去的时候,主人公查克无助、痛苦和希望破灭。其实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威尔逊”是什么,只是一排球,是一只没法再普通的排球。这个排球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微不足的东西,而主人公心目中它就是救命的稻草,是活下来的精神支撑。这也表明人是群居动物,孤独生存的时候心中也是要有个伴的,不管这个伴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绝处逢生的事情很多,在查克的身上也发生了。当他万念俱灰的时候,生的机会来了,他被救了,回到了现实社会。但是这个现实社会已经和他离开时完全不一样了,爱人已是他人妻。人还是从前的那个人,曾经的爱也都还在,只是一切都无法回到从前,这比在荒岛求生还要孤寂,在人群中行走却已失去了方向。

   影片的最后查克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该何去何从。

   说说主人公查克的感情,查克有个非常相爱的女友凯莉。在最后一次出行的时候,他答应女友“除夕夜”肯定回来。然而乘坐的飞机无情的把查克抛在了太平洋的孤岛上,和漫无边际的大海为邻了。查克选择了坚持的活下去,为了心中的挚爱。

关于独孤求败的电影篇8

关键词:宇宙式的孤独 生命哲学 等待 欲望

电影《东邪西毒》终极版推出后一度受到观众的好评,片中巨大的明星阵容和荒诞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但大家在看热闹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下其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哲学内涵。笔者认为终极版告诉了人们如何生活,如何对待欲望的人生哲理。

爱人的孤独是一种得不到拯救的“宇宙式的孤独”

《东邪西毒》终极版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村上春树的“宇宙式的孤独”的滋味,体会到了村上春树的“宇宙式的孤独”的思想。自我和怯懦的欧阳锋隐居在沙漠,做着为他人寻找杀手的生意,孤星如命。欧阳锋的嫂子没有能够与自己相爱的欧阳锋在一起,孤芳自赏地生活着,只是因为没有听到欧阳锋亲口说“我爱你”,到最后绝望落寞地死去。最后她才明白“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我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人都没有在我身边”。这些话道出了她一生的孤寂,她无限深情地感叹道:“如果能够重新开始该多好!”一个绝色的女子孤单寂寞地度过了自己的美好年华,却没有一个能够真正欣赏自己的男人。等到她最后醒悟时,真是太晚了,因为人生没有“如果”。

表面上她有自己的家庭,但她却是孤独的,她的孤独是一种心灵的孤独,一种村上春树说的“宇宙式的孤独”。村上曾经追问:“为什么人们都必须孤独到如此地步呢?我思忖着,为什么非如此孤独不可呢?”他在《斯普特尼克恋人》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那时我懂得了:我们尽管是再合适不过的旅伴,但归根结底仍不过是描绘各自轨迹的两个孤独的金属块儿。远看如流星一般美丽,而实际上我们不外乎被囚禁在里面的、哪里也去不了的囚徒。当两颗星的轨道偶尔交叉时,我们便这样相会了。也可能两颗心相碰,但不过一瞬间,下一瞬间就重新陷入绝对的孤独中。总有一天会化为灰烬。”这也许就是欧阳锋和他的嫂子不能在一起,而只能选择孤独地过活的原因。黄药师爱着欧阳锋的嫂子,但是她却深深地爱着欧阳锋,所以黄药师知道在这场恋爱的游戏中,他一开始就输了。他一直孤独地恋着欧阳锋的嫂子,却因为得不到她的爱,而不断地伤害那些爱着他的女人。桃花孤独地在家乡等待着黄药师,慕容燕则极端地与自己的影子练剑来抵御黄药师带给她的孤独感。这些女人同样有着“宇宙式的孤独”,因爱人而孤独,因得不到爱而孤独。

执著于对生活的期待便产生了生命的等待

影片中的等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等待正好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偶合。柏格森认为生命是一种不息的、持续的、不间断的和不可分隔的过程,是宇宙的一种运动。而等待恰是生命中一种不息的、持续不断的、不可分割的过程。影片中的人物都把生命当做一个等待的过程,几乎每个人都是在坚持地、持续不间断地等待,而不去管等待的人能否来、期待的事能否实现。

弱女为替弟弟报仇,用一篮鸡蛋和一头驴子去求欧阳锋。遭到拒绝后,她并没有放弃,她一直认为会有人来帮她,所以她就坚持等待。最后,弱女终于等来了洪七,他为其弟报了仇,报酬只是一个鸡蛋。盲武士也在等待,等待马帮的到来,期望在自己的眼睛没有瞎之前,赚够足够的盘缠回家看桃花。因渴望马帮早些来,他每天都会在山头上等待。“花什么时间开是有时间的,马贼什么时候到却没有人知道”,可是盲武士还是持续不断地等待。盲武士的妻子桃花在家乡等待,等待着黄药师,谁知道最后等到的却是自己丈夫的死讯。欧阳锋的嫂子一直等待着欧阳锋来白驼山看自己,一直等到自己绝望地死去也没有等来自己爱的人。欧阳锋也在等待,像往常一样等待着黄药师的到来,但是今年黄药师却没有来。当他收到从家乡来的信,得知他一直等的人去世的消息后,他明白黄药师不会再来了。但是他还是继续地等,他在门口坐了两天两夜。当洪七的妻子在洪七不同意带上自己闯荡江湖时,她也是在那里等,等待洪七改变主意。

影片中的人物都是处于等待的状态之中,等待的结果不一定都是自己理想的结果,但是等待的信念充满了整个生命的过程。这个过程反映了每个人怎样面对自己人生的态度。这种等待不仅仅是一种无奈,其实在每个人的等待中都有着无穷无尽的意志、欲望、创造,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生活,充满了人对自身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渴望。

沉迷于美好回忆是支撑等待的动力

“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欧阳锋说这句话,正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当我们不能拥有时,我们把记忆珍藏在心中,以对自己过去美好的回忆来超越现实,来温暖自己。这正如海德格尔的把超越的希望寄托在一种特殊的体验――诗的回忆上。体验即诗,回忆即是诗。其实人本真的存在就是一种追思、忆念和应答,一种回忆。如果人们忘记了诗,丧失了回忆,人就忘却了自己的本真存在,无法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和自己生命的家园。把记忆刻在自己的脑中,这种回忆可以抵制自己的孤独和对抗现实世界的冷漠,这样自己的精神世界永远是充实的、温馨的。

“其实‘醉生梦死’只不过是她跟我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是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更清楚。”一段美好的回忆可以支撑一个人的一生,一段刻骨铭心的爱可以支撑一个人漠视周围的一切,暂时遗忘现实的痛苦。短暂的“醉生梦死”,也许对于慕容燕来说,正是姑苏城外的桃花林与黄药师相见的那晚经历,这个经历成了她一生中挥之不去的回忆,使她一直处于幻想之中,最后导致人格分裂。有时候她是男性的慕容,要杀黄药师;有时候她是女性的慕容,要保护黄药师,爱着黄药师。但是我们怎么能够说她是不幸的呢?她自己沉醉在自己的回忆里,认为自己是黄药师最爱的女人。正是这种回忆式的、虚幻的爱情使慕容自己不断地获得生命,暂时地忘我和迷醉。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认为幸福的方式,这也许就是每个人的宿命。

执著等待的生活态度来源于为“我”思想

影片中痴情男女执著的爱可能让每个观众感动,认为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是如此之真、之切、之深。细究起来,可以发现,影片中每个人物爱的都是他们自己。他们认为世界是以自己的存在而具有意义,认为自己是对方存在的依据。正如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说“世界就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只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入任何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叔本华的这句话突出了“我”的主体的核心地位,就是说只有当“我”存在时,这个世界才能存在,才能被表象。这个世界是一个完全依存于我的世界,没有我,世界的存在与否是完全无所谓的。“世界是我的表象”就是认为我是世界的主体,我的存在是最主要的。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欧阳锋的嫂子为了强调自己的主置,仅仅因为没有得到欧阳锋当面的爱情表白,为了报复就嫁给了欧阳锋的哥哥是多么荒唐。如果欧阳锋的嫂子不是那么孤寂地、狭隘地爱着欧阳锋的话,她就不会斤斤计较欧阳锋的“我爱你”那一句话,只是她觉得欧阳锋在心里没有把她当做是最重要的,因为她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欧阳锋的全部。就欧阳锋来说,看似爱其嫂,终身不娶,实际并非如此,他爱的人是自己,自己的虚荣心让他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低头。慕容燕深深地迷恋着黄药师,因为没有得到他的爱而孤闭自封,自己对自己的影子情有独钟,正是一种强调自我的表现。正是这样,最后成为鼎鼎有名的剑客“独孤求败”,她永远认为自己是最完美的。黄药师本质是一个最爱自己的人,一开始就知道得不到欧阳锋嫂子的爱,正如黄药师自己所言“每次她凝望着那小孩子,我知道她心里其实在想另一个人。我很嫉妒欧阳锋,我很想知道被人喜欢的感觉是怎样的,结果我伤害了很多人”。所以,他不停地追求着欧阳锋的嫂子,来满足自己不败于欧阳锋的心理。与此同时,他还不断地伤害着其他爱他的女子,他对慕容燕的调情其实是因为他在欧阳锋嫂子那里寻求不来爱情,找不到自己是第一位的存在,从而转向在与慕容燕的交往中寻找一种自我,一种对于自己是世界的核心,对象因我而改变和存在的感觉。

产生为“我”思想根源在于欲望

整个影片里处于感情纠葛中的人物正是因为爱自己胜过爱任何人,所以注定要一辈子孤独,孤独地等待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只好把与爱人的回忆隐藏在自己的心里,让这种回忆成为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动力。说到底,产生这些孤独的根源却是人经久不息的欲望。正如叔本华所说:“欲望是经久不息的,需求可至于无穷,而所获得的满足都是短暂的,分量也扣得很紧。何况这种最后的满足本身甚至也是假的,事实上这个满足了的欲望立即又让位于一个新的欲望,前者是一个已经认识到的错误,后者还是一个没有认识到的错误。”叔本华认为人的欲望是持续不断的,欲望源自人的需求,需求不止人的欲望就不会停止,所以人生充满了痛苦。人生是充满欲望的,若是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便会感到痛苦。若是欲望得到满足,却会为下一个欲望而痛苦,这样人生就是一个充满痛苦的过程。

片头字幕是这一思想的写照:“佛祖有云:旗未动,风也未动,是人的心自己在动。”正是这样一句话其实已经说明了影片中人物的困惑:人的欲望是人生苦恼的根源。“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但我知道他不会听,以他的性格,自己不走过又怎会甘心?”这是欧阳锋的独白,这个独白也道出影片各个人物在不断地追求欲望的满足,而忘记了对于生活本身的欣赏。影片中的人物因为自己的私利或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日后成为西毒的欧阳锋正是为了满足自己“我只不过不想别人比我更开心”的欲望,不断地让自己处于痛苦之中。最终成为东邪的黄药师为了满足“我很想知道被人喜欢的感觉是怎样的”这个欲望,不但自己伤痕累累,而且也伤害了很多人。其实在黄药师实现自己的欲望的过程中,他也有短暂的满足,他得到了慕容燕的心和桃花的心,但是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快乐,因为他内心的欲望是绵绵不绝的,正是这种经久不息的欲望使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

其实,生活本身是美好的,有合理的欲望是对的,这样也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但是不能因为一己的不合理的欲望,使得自己的人生处处充满痛苦。要学会忘记,学会放手,学会欣赏生活,这样才能缓解现代生活带给我们的压力,使我们人生的步调更加协调,心灵更加温厚。这也许就是影片带给人最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斯普特尼克恋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

2.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5页,273页。

(作者为商丘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艺术学专业博士生)

上一篇:用白醋洗脸范文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