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将军范文

时间:2023-12-02 19:17:35

李广将军篇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今天背了这首王昌龄写的《出塞》,文中的飞将指的是西汉时代的李广。我不由得想起了有关“李广学箭”的故事。

李广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保卫国家,可他的武力样样都好,就是射箭不行,因此,他想向吉疾学箭,吉疾把手放在李广一晃,李广的眼睛眨巴了几下,吉疾对他说:“你还是回去吧。什么时候,你能目不转睛再来找我。”

李广回去练了一年,终于能目不转睛了。又去找吉疾。吉疾指着窗外的柳树,让李广一眼数清楚一枝柳枝上的树叶数,再来找他。

李广又回去苦练了两年,终于能数清百步之外的树叶数了。又去找吉疾,吉疾又把一条蜈蚣挂在墙上,让李广数清楚蜈蚣的腿数才来找他。李广回去后,又苦苦练了三年,抓遍了所有的蜈蚣之后,他还抓蚊子数蚊子的腿。三年后,他又去找吉疾,希望吉疾能收他为徒。

吉疾终于收下了李广。把自己的浑身解数都教给了李广,最后李广成为赫赫有名的神箭手。

李广将军篇2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旻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於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後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於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饹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於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於文法。

後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其後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馀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兒马,因推堕兒,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兒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於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後韩将军徙右北平。於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馀年,家无馀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居顷之,石建卒,於是上召广代建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广复为後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後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乡,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後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车,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後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馀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於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後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於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原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於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後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Я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广子三人,曰当户、椒、敢,为郎。天子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於是天子以为勇。当户早死,拜椒为代郡太守,皆先广死。当户有遗腹子名陵。广死军时,敢从骠骑将军。广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园壖地,当下吏治,蔡亦自杀,不对狱,国除。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馀,去病死。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禹有宠於太子,然好利,李氏陵迟衰微矣。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馀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於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馀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馀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馀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馀亡散得归汉者四百馀人。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後,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猿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卻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斥,数奇不封。惜哉名将,天下无双!

一、选择题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国别体断代史

【答案】 B

2.《史记》中记述先秦诸侯国以及汉代开国元勋世代相传的事迹部分属于()

A.本纪

B.世家

C.表

D.列传

【答案】 B

3.天汉三年,司马迁触怒汉武帝下狱受刑,是因为替谁辩解()

A.李广

B.卫青

C.李广利

D.李陵

【答案】 D

4.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班固

B.茅盾

C.鲁迅

D.李白

【答案】 C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自于()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韩非子》

【答案】 A

6.李广将兵的特点是()

A.行军无部伍行阵,幕府省约文书籍事

B.士吏治军簿至明

C.谨守法度

D.正部曲行伍营阵

【答案】 A

7.“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中“欲驰还走”的正确译文是()

A.想要骑马追赶

B.想要快速逃跑

C.想要放马奔跑

D.想要骑马加速往回跑

【答案】 D

二、填空题

1._________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答案】 司马迁

2.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__________,无韵之__________。”

【答案】 绝唱;《离骚》

3.《史记》中关于经济文化方面的专门论述部分是“__________”。

【答案】 “书”

4.“其身正,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

【答案】 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答案】因;做了

2.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答案】 依仗;屡次

3.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答案】 活捉

4.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答案】 同“阵”,布阵

5.“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答案】 许,左右

6.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答案】 而且;倘若,如果

7.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答案】 恰逢,正赶上

8.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答案】 到、往

9.广之将军,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答案】 缺粮断水

10.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答案】 被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答案】 李广的百名骑兵都非常惊恐,想要骑着马火速往回跑。

2.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答案】 士兵也大多乐意跟随李广,而认为跟随程不识很苦。

3.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答案】 现在的将军尚且不能犯禁夜行,何况是从前的呢?

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答案】 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倘若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呢?

5.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答案】 难道我的面相不应当封侯吗?是本来就命中注定的呢?

6.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答案】 我看李将军,老实憨厚得像个乡下人,嘴不善于说话。

五、简答题

1.李广性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 首先,作者描写了李广精于骑射,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善察敌情,巧于谋略,突出了他作为一代名将智勇双全的特点。在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以少敌多之战中皆可看出。

其次,作者还以较多的笔墨写李广的武德。李广体恤下属,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治军简易,宽缓不苛,大有古代良将之风。李广将兵,遇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李广为官廉洁,凡有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再次,李广虽有超群的武艺,过人的胆识,却备受排挤压抑,白首未得封侯。因为他质朴诚信,讷口少言,不懂阿谀奉承,成为当时朝廷任人唯亲,权贵贪功诿过的牺牲品。

2.本文通过李广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成功地塑造了飞将军李广机智勇敢、武艺超群,身处逆境而依然转战疆场,为国尽忠这样一个古代爱国将领的英雄形象。作者正是通过对李广这样一个悲剧英雄的刻画,表达了自已对一代名将的衷心倾慕,揭露和批判了汉统治者忌贤妒能、任人唯亲以及不合理的军功制度,对汉统治者对李广的不公正的待遇,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3.本文是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

【答案】用富于典型意义的细节刻画人物,是《李将军列传》的一大特色。作者很善于写小事,写细节。或用以强化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之更加突出,更加鲜明;或用以表现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真实可信。如写李广善射,一方面,对“广家世世受射”,“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作了简要的叙述介绍;另一方面,又抓住了一个尤为生动的细节:李广出猎,射矢入石,误以为虎,显示了他臂力的强劲非凡,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又如表现李广精于箭艺,作者写李广“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通这个细节,形象地说明李广精于箭艺的缘由在于乐此不疲。还有写李广斩霸陵尉这个细节,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李广不能容人的性格弱点,同时表露出司马迁对汉代下层官吏假权欺人的反感。

4.作者是如何采用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答案】 司马迁在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烘托映衬李广的形象。例如要表现李广的善射,则把他放到和匈奴射雕者的对垒中去写。先写匈奴射雕者技艺高强,三人便将中贵人带去的数十骑射杀殆尽;然后写李广亲自射杀二个射雕者,生擒一人。

再如,将李广和程不识对比来表现李广的善于治军和体恤下属;将李广和李蔡对比,写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而官运亨通,身为列侯,位至三公,李广人品、智勇、才略、威望无一不在李蔡之上,却总是“无赏”、“赏不行”、“官不过九卿”,白首未封侯。通过对比,更突出李广的性格特征,强调了李广功高赏薄的不公正待遇,进而揭露了汉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和不合理的军功制度。

六、分析题

1.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日:“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1)本段表现了李广的什么特点?

【答案】 (1)本段表现了李广善骑射的特点。

(2)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凸现李广这一特点?

【答案】 (2)作者采用了对比手法,用李广的射技与匈奴射雕者的射技作对比,来凸现李广善骑射的特点。

(3)为什么说这里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对比方法?

【答案】 (3)因为作者先写射雕者的射技远远超过中贵人及其随从,然后再写李广的射技又远远超过了射雕者,逐层对比,层比层进,所以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对比方法。

(4)这里主要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李广?

【答案】  (4)本段采用行为描写方法来刻画李广的形象。

2.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1)本段文字中哪些语句属细节描写?

【答案】 (1)细节描写的语句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2)李广射箭“中石没镞”表现了什么?

【答案】  (2)李广射箭“中石没镞”表现了李广臂力强劲非凡。

(3)从本细节中可看出李广怎样的特征?

【答案】  (3)从这一细节中可看出李广善射的特征。

(4)“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表现了李广具有怎样的性格?

李广将军篇3

拥护李宗仁拉来七个连建功勋

1921年6月粤桂战争再次爆发,桂军战败。黄业兴指挥的一部桂军慌乱地向玉林、南宁方向撤退。在日夜不停地奔跑中,不断传出黄部(黄是广东籍)粤军将撤向钦廉(当时钦廉一带归广东省辖)。当时任营长的李宗仁想,黄司令是广东钦县人,所部官兵也是钦廉人,将来免不了要受粤军收编,而自己统领这一营和另一营官兵多半是广西人,与其开往钦廉倒不如留在广西。一日,李宗仁经与部属商议,决定将部队开进玉林五属的六万大山中去。李宗仁属下的二连连长尹承纲又向李建议,为壮大力量为何不把黄业兴部另一营的何武等连拉过来。次日,李宗仁有意让黄业兴的队伍先走,自己的队伍跟在后面,并作了几次借口“休息”专门在路边等候何武。经与何武商谈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自然一说即合。何武又主动做其他几个连的连长工作,一下子拉来了陆超、李绍杰等7个连的全体官兵,使李宗仁的力量差不多增加了两倍,队伍近二千人。在六靖撤退时,李宗仁、何武等部有意识地把休息地选定在偏僻乡村附近,美其名曰“容易管理”,其实是故意让黄部走在前头,好脱离他们的监视。黄部退向钦廉后,李宗仁把何武等部共十一个连率领到玉林驻扎。后经联系,李宗仁暂接受粤军陈炯光改编,驻防玉林五属。李宗仁就任“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司令”,司令部下设两个支队,每个支队辖两个统领,每个统领辖两个营。第一支队司令是李石愚,何武任第二支队司令。后李宗仁收编了黄绍的部队,任黄为第三支队司令。李宗仁这三个支队就是新桂系崛起的最基本力量。

围剿旧桂系不听白指挥被免职

1922年5月,李宗仁鉴于广西的“自治军”日起,也换上“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黄绍、白崇禧受编于李宗仁后,驻容县、岑溪,1923年春夏后得粤军第一师李济深帮助向梧州发展,在梧州稳定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这时李宗仁又把番号改为“广西定桂军总指挥”,何武任第二纵队司令。1924年3月两军由分而合,但在商讨今后作战计划上双方分歧很大。“讨贼军”主张先讨陆荣廷,后灭沈鸿英;“定桂军”主张先攻沈鸿英,后伐陆荣廷。“讨贼军”意见以白崇禧最为坚定,“定桂军”意见以何武、陆超最固执,这也许是以后白、何矛盾的原因之一。后经疏通最后取得先讨陆后伐沈的大致意见。“讨贼军”留一部由黄绍留守梧州,另一部由白崇禧指挥溯江而上攻占平南、江口等,“定桂军”袭取贵县、桂平。两军集中贵县后又分两路向南宁围攻,于1924年6月占领南宁。

这时,两个不同指挥系统的部队混集在一起,问题接着发生。一是谁都认为原省财政、金融银行、军火库、军械厂等都是战利品,谁占就属于谁所有,因此,两军争夺抢占财物厉害。二是黄绍脱离李宗仁后自树旗帜,发展迅速,传说俞作柏曾向黄绍、白崇禧建议,将“定桂军”缴械,使“讨贼军”完全独立。这样“定桂军”各将领大愤,特别是第二纵队司令何武主张和“讨贼军”火拼。后李宗仁急电在梧州的黄绍速上南宁。黄绍到南宁后,经商议统一两军指挥,组织成立“定桂讨贼联军总司令部”,总指挥李宗仁、副总指挥黄绍、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白崇禧;“定桂军”总指挥李宗仁兼,何武仍任第二纵队司令;“讨贼军”总指挥黄绍兼,参谋长白崇禧兼。

在南宁军政统一后,两军商定统一战略,分三路进剿旧桂系残余势力,何武的第二纵队与钟祖培等部由白崇禧亲自指挥为右路军,围剿柳州韩彩凤残部。当时何武受白崇禧指挥就不大甘心而追问李宗仁。何武轻视参谋人员,认为自己身经百战,战功显赫,可独当一面,怎么反受白指挥。但李宗仁军令坚决,何也只得服从。柳州城墙虽坚,但韩彩凤认为孤军不可死守,即于8月中旬初退出,在上雷一带布防与白决战。韩是当地人,众部属都是其子弟兵,地利人和,且作战剽悍,韩部反攻势力猛烈。在军情紧急时,因何武不服调度,白部几致出现险情,后白将自己的卫队调上,经苦战才将韩部击败,彼此伤亡惨重。李宗仁在柳州检讨此次战役得失时,发现何武不听调遣,就问白崇禧。白以何武忠心耿耿,出生入死追随李多年,不肯明言。后经李一再追问才吞吞吐吐说出,并要求不要处罚何。李宗仁叫人将何武找来,说:“这次作战我已查出你不听命令,现在我要撤你的职,希望你交代。”何武说:“那我就回家种田去。”李宗仁随即将何武明令撤职,此事传出后,全军震动,上下都服李宗仁大公无私、赏罚严明。

爱国爱家乡多次请缨反蒋抗日

李广将军篇4

由此,人们皆为李广可惜:历文、景、武三朝,战功无数,却无法晋爵,一生都在太守一职徘徊。仍然是唐人王勃,评价李广时,写下了这样16个字:“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字里行间,盛满了惋惜之情。真相果真如此吗?历代文人骚客笑谈英雄时,难免带些感彩和个人偏执。其实,李广将军是真英雄不错,而没有封侯晋爵,又未必只是皇帝的错。

我们先说一个故事。

一次与匈奴作战,遭遇埋伏,李广被俘。他虽然设计逃了出来,但却是损兵折将了。按照当时朝廷的规矩,李广破了钱财,留下了人头,却贬为了庶民。几年里,如闲云野鹤一般,隐居山野,饮酒狩猎。曾有一次,李广从南山回到霸陵亭,时值深夜,城门已关。亭尉官大声喝斥,阻拦李广。李广随行说:“这是前将军李广!”亭尉官说:“今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是前将军!”亭尉官虽是饮酒了,但也算忠于职守,便留李广在霸陵亭留守一夜。不久,匈奴又犯汉朝边境,杀了辽西太守,败了戍边将士。情形紧急,皇帝再次起用李广,任右北平太守。李广立即请霸陵亭尉跟他一同前往,到了军中,便将亭尉斩于刀下……

李广身居高官,却记睚眦之怨,且用杀身之祸报于人,可见气度之小了。而如此气度,又怎能不会在疆场上骄纵傲慢呢?事实上,李广抗击匈奴,一生累有七十余仗,但小仗多,大仗少;战场上勇猛有余,战略上却难有可圈可点之作。如在雁门被俘一仗,便是轻敌所至,其结果被贬为庶人;再如北漠决战,单于逃脱,从表面看来,迷路是其原因,其实,骨子里还是李广不满卫青让其侧路进攻所至。一个将军不顾大局,不听指挥,其结局岂能不惨――最终不得不带着终身未能封侯的遗憾,以及“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的感叹,引刀自刭。

无疑,李广一生爱国,也一生悲壮;无疑,李广也一生仕途坎坷,一生壮志未酬。究其因果,难说不与他的小气度大骄纵有关。李广曾问史学家王朔:“是不是我相貌不配封侯或者是命中注定不能受爵?”王朔反问:“将军自审,平生是否做过违背良心的事?”李广答:“过去镇守西陇,我用诈术让羌人受降,后又将这800羌人坑杀。”王朔说:“最大的罪,莫过于用诈术;最大的祸,莫过于杀降者。这恐怕就是将军终不能封侯的原因吧。”其实,往直白里理解王朔的话,无非也是两层意思:你不能宽恕降者,这是气度问题;你坑杀降者,这是违背国家典章的问题,你还能要什么结果呢?

由此可见,李广的悲剧,其实是性格的悲剧。英雄皆有个性,但不能无限放大。大过了度,英雄的前头,恐怕就是末路……

李广将军篇5

10月16日,日军陆军部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向中国派遣军下达攻占南宁至龙州的作战命令。并告知,这次作战由华南21军配合海军作战。

11月13日,南海上空风云突变,黑云滚滚,海水怒号,巨浪滔滔,以第5师团为主力的日军乘坐70多艘航、船从海南岛三亚港启程,顶着暴风骤雨和滔天巨浪向广西钦州湾进发。

日军第5师团在日本陆军中属于精悍的王牌师团。原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中将是个强硬的少壮派军人,不久前调往中国派遣军任总参谋长。尽管这支部队在平型关、台儿庄战役中多次受挫,但经过补充、休整后又重整旗鼓,气势汹汹地向中国南海扑来了。

11月15日从钦州湾登陆,接着以三路纵队踏着李宗仁、白崇禧家乡的土地,浩浩荡荡地向北猛进。

11月24日上午,南宁失守。

11月26日,日21军司令官安藤吉将军返回广州,将在台儿庄会战中输给李宗仁的第5师团及台湾、近卫二个混成旅团组成钦县兵团,交由第5师团长今村中将任总指挥,全权负责南宁方面的防务。

日军攻下南宁之后,便立即开展策反工作。他们异想天开把坚决抗日的李宗仁、白崇禧也列入策反对象。

今村中将将李宗仁、白崇禧列入策反对象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原来他得到可靠情报,日军发动广西作战时,李、白二将军曾向提出请求,要求将桂系军队调回广西反攻南宁。于11月20日正式拒绝了白崇禧的的请求,将中央军调进广西。今村中将据此判断,是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广西省,这样一来势必引起蒋、白之间的明争暗斗。若海军航空队以南宁为基地,对西南各地加紧轰炸,将更会加深中央与桂系的矛盾,从而为日军的策反谋略带来极大希望。

今村中将选派在第5师团担任特务机关长的中井增太郎大佐前去策反李、白两将军。

中井大佐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中国许多高级将领和他是同学。他5年前曾受聘在桂系军队中担任军事顾问兼教官,与李、白的私人关系极好。 中井大佐见到李、白,使尽挑拔离间之能事,提出只要李、白搞倒,日本不但可以撤兵,并且可以帮助李、白扩建军队,建立一个与日本平等的政府。

李宗仁将军对中井的游说嗤之以鼻,并郑重地回答:“对于撤换,中国人并不把他当作回事,就像你们日本换个首相一样,中国实行中山先生的共和体制,只要人民不乐意,随时可以叫下台,而另选贤能。”对于日本方面的“诚意”,李宗仁说:“那是因为日本使出了浑身解数,无法打赢中国,所以用甜言蜜语来引诱破坏抗战。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近段时间来看,日本老是想吞并,而决不是公平合作,平等待我。对于中国人来说,与其让人吞并,不如抗战到底,使日本侵略者幡然醒悟,自行消除灭我中华的幻想。这场战争是由日本发动的,战争的停止当然也应当由日本提出。日本如果真有停止战争、恢复和平的愿望,中国将表示欢迎,但日本必须立即从中国撤军,恢复中国领土完整和独立自由。”

白崇禧将军则告诫中井大佐:“你们日本穷困潦倒的情况,我们并不是不知道,再打下去,中国的胜利是稳操胜券的,日本将自取灭亡。日本方面若真要谋取自救,就应该赶快悬崖勒马,彻底抛弃仇恨中国的政策,恢复中日友好。”

结果中井此行,碰了一鼻子灰,诱降不成,还讨了个没趣。

12月10日,今村中将恼羞成怒,决心对李、白两将军侮辱一番,一并报第5师团在台儿庄吃败仗之辱,以通电的方式公开发表了《致李、白将军书》:

一、大日本皇军占领南宁地方之唯一目的,即切断政权与法属印支之交通线;

二、我南宁方面大日本皇军对白、李两将军在广西省之建设及政令甚表敬意,因此将极力注意避免损害事绩,两将军沿下一般民众之生命及幸福,将尽力予以保护;

三、愿将军洞察世界大势,为促进东亚同文同种两民族之提携奋起前进;

四、将军若执迷不悟与日本敌对到底,则随时可举全部兵力来夺回南宁。我南宁驻屯军队将独立对抗将军50万军队,且有足够兵力、装备、航空力量及信心取得战争胜利;

五、对南宁战斗战殁之将军部下4200余名勇士,我军已予合葬于南宁中山公园,郑重供祭,尚乞安心……

李广将军篇6

汉族,陇西成纪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

后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唐朝诗人对李广多有赞颂。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飞将”即指“飞将军”李广。《滕王阁序》中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是为飞将军不能封候而感慨。

(来源:文章屋网 )

李广将军篇7

2、杨辅清(—1874),广西桂平人。1859年率军攻打叛变的韦志俊,夺回池州,因功封为辅王。1860年天京告急,率师回京破清军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与陈玉成,李秀成配合多次击败清军的围剿。天京失陷后,他仍率部在各地与清军作战,在晋江被捕,押解福州杀害。

3、李开芳(1811—1855),广西武缘县人。曾跟随西王萧朝贵攻打长沙,连下桂阳、嘉禾、攸县等地。1853年5月,奉命与林凤祥率2万太平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兵临直隶。后因孤军深入,后援不继,粮草匮乏,最终全军覆没。被清军所俘,押解至北京后凌迟处死。

4、林凤祥(1825—1855),广西南宁市武鸣人。曾任太平天国御林侍卫,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昌,林凤祥率先登城。3月攻南京,首破仪凤门。同年5月,奉命与李开芳率2万太平军北伐,一路所向披靡,兵临直隶。后因孤军深入,后援不继,粮草匮乏,最终全军覆没。被清军所俘,英勇就义。

5、李世贤(1834—1865),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忠王李秀成堂弟。1851年参加太平军,英勇善战。1857年在宁国府湾沚镇(今属宣城)歼灭清浙江提督邓绍良军。1860年与陈玉成等合力消灭清军江南大营。与黄文金包围曾国藩于祁门。后率太平军转战浙江,建立太平天国浙江根据地。在天京失陷后继续领导部分太平军反清,1865年被友军杀害。

6、萧朝贵(约1820—1852),广西武宣罗渌垌人。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忠王李秀成对其评价:勇敢刚强,冲锋第一。太平天国前期的战斗中,萧朝贵一直担当核心指挥的角色,军事才能誉满全军。不过可惜在长沙的战斗中,被炮弹击中,英年早逝。

7、石达开(1831—1863),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一生轰轰烈烈,屡立战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1855年率太平军取得湖口大捷,曾国藩差点因此役失败而投水自尽。1856年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并完成对南昌城合围,可惜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以至于功亏一篑。“天京事变”后,率军出走转战各地。1863年被清军所捕,身受凌迟酷刑,从容就义。

8、陈玉成(1837—1862),广西藤县客家人。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将领。1854年太平军进攻武昌,陈玉成表现勇敢,建立首功。1856年,解镇江之围。之后参与破江南、江北大营的战役。天京事变后,统领秦日纲部配合李秀成,积极作战。组织领导了著名的三河大捷,被封为英王。又与李秀成配合二破江北大营。1862年,因叛徒苗沛霖出卖而被捕,于河南延津就义。

9、李秀成(1823—1864),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将领。天京事变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1858年,三河大捷,全歼李续宾部湘军。1860年,二破江南大营,并攻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1864年,天京陷落后,李秀成被俘遇害。

10、杨秀清(1823—1856),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第二号人物。金田起义后,一直统领太平天国军务,指挥多次战役,所向披糜。杨秀清是一个战略天才,为太平天国制定了许多重大战略决策,为定都天京。1856年,他亲自指挥调度各路兵马,大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天京事变中,杨秀清被杀身亡。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直至灭亡。

李广将军篇8

用东西要付钱

1932年9月间的一天傍晚,由率领的红三军团从江西黎川进军资溪,当晚宿营在资溪乌石桐埠村。

之前,乌石桐埠村的地主老财们早已吓破了胆,纷纷外逃,并散布谣言:“红军一来共产共妻,是杀人放火的土匪”。使不明真相的群众也纷纷出外躲藏。

听到这些散布的谣言后,立即带领红军战士挨家挨户宣传,然而所到之处均未见群众。这时天色已晚,红军战士行军了一天没有吃饭,一位战士向报告:“老乡们都不在,怎么弄饭吃?”

不假思索地说:“饭是要吃的,用了老乡的东西要登记,按价付钱。”

顷刻间,红军战士们忙碌起来,有的担水,有的做饭,有的打扫院子,有的进行登记……

第二天拂晓,告知部下,将老百姓的院子打扫干净,水缸里盛满水,家具要摆放整齐,并留下条子和大洋。然后领着军团战士离开了乌石桐埠村。

红军走后,群众陆续回到村里,有识字的人拿着留下的条子念道:“老乡,我们烧了你家的柴,现在留下两块银洋,请收下,红三军团。”“老乡,我们一个战士不小心碰掉了树上几个梨子。今留下一块银洋,请收下。”……

望着这一张张条子和大洋,乡亲们感动得热泪直流,一位70多岁的老汉激动地说:“我们第一次见到像红军这么好的队伍,我们贫苦农民有希望了。”

痛惜彭敖师长

对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围剿”失败后,于1933年1月调遣30多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向中央苏区发起了第四次大规模“围剿”。

此时,受“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暂时离开了对红军的领导。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推行错误军事指挥,强令红军渡过赣江攻取南城、黎川、广昌,然后再攻打南丰。以为首的前方局成员,经过认真研究,电告博古,反对攻打南城、南丰。然而,博古等根本听不进去,并于2月4日以严厉语气电示:“此计划经中央局全体通过,请立即上报执行具体部署。”无奈,前方局于2月7日作出攻打南丰的部署,确定由红三军团担任主攻。

接到命令后,感到震惊,电告:“这南丰城易守难攻,我们才这一点家底,打得下来么?”在电话中为难地劝道:“彭军团长,这是中央的决定,命令都已下达了,还是打吧!”

南丰城位于江西东部盱江西岸,由陶峙岳第八师5个团重兵把守,城墙坚固,暗堡工事多,易守难攻。

2月12日傍晚,红三军团向南丰城发起了全面攻击,敌军凭借坚固工事进行顽强抵抗,激战大半夜,红军摧毁城外敌堡工事还不到一半,就已伤亡了400多人,强攻一夜至天亮时,南丰城不但未攻破,红军第三师师长彭敖和两个团长中敌弹光荣牺牲。与此同时,敌中路军第一、第二纵队急速赶来增援南丰守敌,企图将红三军团歼灭于南丰城下。

战况报告到红三军团指挥部,心如刀割。攻击一夜敌城不但未破,红军反而损失了这么多官兵,甚至连手下爱将彭敖师长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损失惨重。强忍着泪水,跺着脚骂道:“照这样打下去,三军团的老本都要打光了。”

前方局等成员,闻报战况后均悲痛难忍。鉴于增援之敌即将到来,企图从三面包围攻城的红三军团,战场形势危急,前方局未等请示临时中央和后方局,当机立断,命令红三军团撤离南丰战场。

南堡村歼敌记

1933年初夏,军第五师由江西抚州境内的南城县向资溪县推进。企图消灭在资溪的红军和游击队。

军团长奉命率领红三军团从资溪的乌石桐埠出发,连夜奔赴高田、南堡一线阻击敌军。

南堡村三面环山,村西面有一片开阔的稻田,是资溪通往金溪、南城的交通要道,也是敌我双方争夺的军事要地。

傍晚时分,红三军团行军到嵩市时,前方侦察员报告:“敌军已进入南堡村北,正在构筑炮台、抢修工事。”立即召开团以上军事干部会议,决定部队不宿营,全速向南堡村进军。

晚上9时,红三军团到达南堡村东南面,红二十师也由资溪经嵩市到达南堡。于是做出兵分三路歼灭敌军的战斗计划:正面由红二十师向敌军发起攻击;右侧由红三军团一部绕到敌军背后埋伏断其退路;左侧由红三军团另一部迂回到敌军左翼进行佯攻,形成一个钳形包围圈;县地方武装独立团和各地游击队全力配合各路红军作战。

战斗首先由绕到敌军背后的红三军团侦察排向敌军指挥所北面发起突然进攻,敌军突遭袭击,惊恐万分,龟缩在碉堡里用机枪向外扫射。与此同时,红二十师100人的敢死队向敌军碉堡指挥所南面展开了猛烈进攻,一个红军战士手抱炸药冲向敌碉堡,“轰隆”一声,敌碉堡被炸毁,红二十师趁机向敌军勇猛冲击,杀得敌人呼天叫地,狼狈向黄狮渡逃窜。这时,埋伏在敌军背后的红三军团战士立即向敌军发起勇猛冲锋,瞬间敌人溃不成军。剩余残敌抢先占领南堡村北面一山头,企图居高临下作垂死挣扎。然而敌军还未喘过气来,早已埋伏在北面山后的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像猛虎般地冲上山头。隐蔽在稻田四周的红军战士,亦同时向残敌奋勇追击,敌军全面处在红军包围中,纷纷举手投降。

南堡村一战击毙敌人100多人,俘虏敌旅长以下官兵1700多人,缴获敌军轻重机枪50多挺,各种武器lOOO余件。红军战士个个喜笑颜开。

太湖坪整编

1933年春,红一方面军在、指挥下,坚持的正确军事路线,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奉中革军委命令,军团长和政治委员滕代远率领红三军团来到乐安县太湖坪进行整编,把原小军小师按“三三”原则编为大师大团。整编后的红三军团为三个师,其第四、第五两个师准备开往中央苏区北部前线作战,第六师暂留乐安万崇一带进行军事训练。

7月1日,中革军委下令红三军团(暂缺六师)和第十九师组成东方军,由兼司令员、滕代远兼政治委员、邓萍兼参谋长、袁国平兼政治部主任。同时,中革军委指示:在福建的红三十六师,闽赣省军区和福建省军区所辖的红军各独立师、团、营,统归彭、滕两人指挥。

7月上旬,东方军主力红三军团第四、第五师和军团直属队共1万多人,在太湖坪举行东征誓师大会,司令员在会上讲话:“筹款百万,赤化千里,把红旗插到福建去,开辟新的根据地。”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在大会上强调:“巩固现有根据地。粉碎敌人即将发动的第五次‘围剿’。”

誓师大会后,东方军主力红三军团从太湖坪出发,进军至广昌县头陂地区集结,随后向福建宁化县进军,在宁化县泉上土堡打了入闽后的第一个胜仗,歼敌300多人,俘敌900多人。7月27日至31日,东方军又在福建连城

朋口歼灭敌军第三十八师3个团;8月,进攻福建沙县、将乐、顺昌、南平地区,开辟了闽北、闽中新的根据地。10月,东方军奉命回师江西,投入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

勇于承担责任

1933年10月31日,红七军团政委萧劲光奉命率领成立不久的红七军团北上金溪袭击敌军第四师,未能得手。11月2日,、命令红三军团迅速北上,会同红七军团消灭敌军第四师。

11月11日,萧劲光率领红七军团向金溪浒湾进军途中,西路军副总指挥薛岳电令敌第四、第八十五、第三十六师近两万主力前去夹击。当日夜,萧劲光见敌军来势凶猛,明知不抵,也只好硬着头皮命令部队,在浒湾八角亭、大仙岭、高山岭一带构筑战壕工事,与敌军进行殊死抗击,等待红三军团的到来。

12日晨,红三军团迅速赶来,与敌军恶战一天,不但未能帮助红七军团解围,自己反而陷入敌军重围之中,战场形势危急。代替指挥作战的红十四师政委彭雪峰,向躺在担架上正在患疟疾的请示:“只有撤出,再不撤,两个军团都要打光了。”含着泪说:“撤!”

13日上午,红三军团在遭受重大伤亡后,被迫撤出战斗,彭雪峰在撤退途中身负重伤。当日下午,红七军团阵地大部分被敌军攻破,萧劲光为了保留这支部队的基干,最后不得已下达了撤退命令。历时近3天的浒湾战斗失利,红三、红七军团伤亡达1200人。

浒湾战斗失利后,“左”倾中央想整,但不敢动他,就把战斗失利的罪名强加在萧劲光头上,撤了萧劲光的职,调往建宁前总审查。闻听萧劲光被处理,光明磊落的主动站出来,说责任不在萧劲光,由我来承担责任。然而,“左”倾领导根本不听,继续追查萧劲光黎川战斗失守责任,在瑞金召开公审大会,判了萧劲光5年徒刑,、军籍。得知萧劲光被判刑时说:“失去黎川是必然的,如果不主动放弃黎川就会被敌人全部消灭。”

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处分萧劲光。前委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也几次在判决书上拒绝签字。利用自己职位的影响,没有执行“左”倾中央他们的决定,把萧劲光调到红军大学当教员。长征时,萧劲光调任上级干部队队长。遵义会议后,终于恢复了萧劲光的党籍、军籍,撤销了处分,调红三军团任参谋长。

三次怒斥李德

1934年4月,军以11个师和一个炮兵旅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进攻。中革军委命令,以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九军团防守广昌,阻击敌军于国门之外。

4月初的一天,博古、李德来到红三军团指挥部视察。军团长拿出参谋长邓萍连夜绘制的《广昌县机动防御首长决心图》(作战图)给李德看。李德看了一会儿问:“这幅图是谁绘的?”听说是邓萍绘的,李德瞪着眼说:“有两个问题,一是阵地火力配备绘制得不详细,二是等高线与我那里的地图不一样。”忍住火气向李德作了解释。李德听后轻蔑地冷笑说:“看了这份有许多常识错误的作战图,我不得不遗憾地对邓萍提出批评,他的黄埔军校白上了。”听到李德侮辱邓萍,一身正气的第一次怒斥李德:“邓萍同志和我并肩作战6年,谋划了好多次战斗,你知道吗?红三军团从平江起义时的两千多人发展到今天的一万多人,离不开邓萍同志。他的军事才华,岂是你李德能够比的?”李德恼羞成怒,冲着大吼:“你必须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不准有一丝改动,否则后果自负。”

4月10日早上6时,空前激烈的广昌战役打响,红军指战员虽然英勇杀敌,但因敌军在数量上和装备上占绝对优势,红军消耗极大,伤、亡俱增。至23日,广昌城外的两道红军阵地均告失守。24日,博古、李德亲临广昌城北前线督战。此时向李德进言:“广昌是不能固守的,必须估计敌军的技术装备。”李德则认为夸大困难,缺乏信心是右倾。在场的杨尚昆政委见李德与顶牛了,提议去看看广昌城的地形。目睹广昌城易守难攻的地形,李德仍命令红三军团构筑“半永久性工事”,进行防御。刚正不阿的第二次大声怒斥李德:“在自己没有飞机大炮情况下,就算是有比较坚固的工事,在今天敌军的装备下,是不起作用的,如果固守广昌,少则两天,多则三天,红三军团12000人将全部毁灭。广昌也就失守。”杨尚昆见僵局出现,劝不要硬顶,提出个灵活办法。最终派出一个加强连进占工事。做了作战计划,才勉强得到李德“洋顾问”同意。

26日,博古、李德以前线总司令的名义下达了《坚守广昌的作战命令》。27日早晨五六时,敌军出动40架飞机和一个炮兵旅,对广昌城红军阵地进行了全面破坏性的轰击,吁江两岸敌军亦同时向广昌城发起猛烈进攻,广昌城一片火海。在李德所谓永久性工事里担任守备任务的一个营,被敌军炮火轰堵,全部壮烈牺牲在工事里,战况惨烈。当日傍晚,红军阵地几乎全线失守,广昌城已处在敌军东西北三面包围之中。27日晚8时后战斗停止,博古、李德约和杨尚昆去谈谈,并告知他们明天回瑞金。在广昌乌石岗红军临时指挥部。李德冲着责问:“你们是怎样组织反攻的?又是怎样组织短促突击的。”忠心耿耿的两眼喷火对李德第三次痛心地怒斥:“怎样去组织火力?你们的指挥从开始就是错误的,没有打过一次好仗。广昌战斗你们看到了吧!这种主观主义是图上作业的战术家。中央苏区从1927年开创到现在快八年了,红一、三军团活动到现在也是六年了,可见创造根据地之不易,‘崽卖爷田心不痛’,被送掉!”见李德没有发火,知道后面这句话没有翻译过去,于是叫杨尚昆翻译,李德听后气得咆哮起来,说是封建,是没有当上中革军委副主席,不满意。则对李德大骂:“你放屁,你懂什么战争,当个团长都不胜任!”李德扬言要对执行军纪。出乎意料的是,这次风波就这样过去了,未受到任何处罚。

面对十分危急的战场形势,博古、李德以前线总司令的名义了撤离广昌的命令,历经18天的广昌战役全线失利,红军主力于28日凌晨撤出阵地,敌军第十四、第六十七、第九十八师3个师于当晚进占广昌城,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陷落。

打他个下马威

1934年4月28日,广昌城失守后,率红三军团奉命从广昌境内的大寨脑撤到高虎脑布防,阻击敌军南进。

高虎脑战役打响前,军团长亲自来到担负坚守高虎脑和王土寨防守任务的红五师红十三团阵地进行战前视察,陪同视察的有红十三团团长王震和团政委苏振华。

站在高虎脑山顶上,对王震、苏振华说:“高虎脑地势险要,是构成整个防御地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敌人一定会死力争夺。我们要利用这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打他个下马威。”接着又详细地指出阵地应该如何配置,兵力应该如何使用,工事应该如何构筑。对的指示,王震和苏振华觉得很对很重要,一点意见也提不出来。立即警告他们说:“这样不行,你们应该自己考虑更好的作战方案,仗是要你们来打的。”

事后,红十三团立即着手进行紧张的战前各项准备,全团战士进行了10多天的讨论、演习,各项战前准备工作就绪。军团长隔一两天就来前沿阵地,检查每一个工事,每一个射击孔。在彭军团长的严格要求下,红十三团不断地修正、加固工事,在阵地前构筑了防御设施,埋伏了土地雷,做好了战前准备。

上一篇:捕蛇者说翻译范文 下一篇:睡前故事女朋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