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与西施范文

时间:2023-11-23 17:13:27

范蠡与西施篇1

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商人,被誉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他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见好就收,为官场中人树立了一个既能入朝建功、又能下野善终的典范,被后世为官者奉为楷模;他辞官经商后三聚三散,为后世的商人们树立了一个迅速致富的典范,被历代商人尊为“商圣”。但是,在当时,其“辞官下海”并不为主流社会所推崇,甚至是违背了封建社会主流思想。中国封建文化强调为臣者一定要“忠”,而范蠡看到勾践阴险毒辣,一甩袖子就把君王“炒”了,实在为封建道德史学家不容;中国封建社会大多歌颂清贫隐士,而范蠡辞官后竟“下海经商”,成为商业巨贾,“不清贫”、“不检点”,这在整个重农轻商的中国封建社会里,自然是一反派人物。何况,他还拐跑君王的妃子西施,令其与他携手而去,让古代的史学家对他嗤之以鼻。所以,范蠡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建树,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相比虽毫不逊色,但却在正史中鲜有记载。

近年来,在人们对范蠡的质疑声中,范蠡拯救西施并与西施一道出走后表现出的那种高尚情操被粗暴否定,范蠡辞官经商后所创造的高超的经营理念被长期忽略,甚至连西施的结局和范蠡的祖籍也成了备受争议的问题。看到同乡人范蠡遭到一些人的戏弄和攻击,刘祖典觉得,他有责任和义务把范蠡的历史考证清楚。于是,他勤奋刻苦地广泛涉猎相关的史料,执著而坚韧写出了这本书。

书中,作者援引了大量的古籍史料,无可辩驳地考证了范蠡的治国之术、经商理念、精神情操、思想境界以及范蠡与西施的结局。作者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先后考证了范蠡“辞官”、“泛舟”、“经商”、“后代”、“墓地”、“祖籍”、“精神”、“价值”等引人关注和争议的问题,介绍了范蠡的生平业绩,论述了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思想及成就,评论了范蠡的理论思想与实践活动,阐述了范蠡对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提出了范蠡足智多谋、心系天下、胸怀宽广、思想高尚的观点,给了范蠡这个重要历史人物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范蠡以自己的谋略和智慧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功成名就后转换角色,弃官务农、经商,凭借对社会、对人民的关爱之心,为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作贡献,为社会献爱心,体现了儒道互补的人生哲学,展现了范蠡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书中,作者在引经掘典的同时,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以妙趣横生的笔触书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艺术的感染,领略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尤其是他写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语言流畅,感人至深,引人入胜。

范蠡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但他的思想中有不少闪光的地方,值得深入研究;作为一代商圣,范蠡的经营思想非常丰富,对于今天发展经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弘扬范蠡优秀的思想,有助于提升社会文明,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刘祖典写出这本集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文学性为一体的史学著作,是做了一件好事,相信这本书对于范蠡文化研究,是有参考价值的。

范蠡与西施篇2

突然间长街西首传来一阵吴歌合唱:“我剑利兮敌丧胆,我剑捷兮敌无首……”

八名身穿青衣的汉子,手臂挽着手臂,放喉高歌,旁若无人的大踏步过来。行人都避在

一旁。那正是昨日在越宫中大获全胜的吴国剑士,显然喝了酒,在长街上横冲直撞。

范蠡皱起了眉头,愤怒迅速在胸口升起。

八名吴国剑士走到了范蠡身前。为首一人醉眼惺忪,斜睨着他,说道:“你……你是范

大夫……哈哈,哈哈,哈哈!”范蠡的两名卫士抢了上来,挡在范蠡身前,喝道:“不得无

礼,闪开了!”八名剑士纵声大笑,学着他们的声调,笑道:“不得无礼,闪开了!”两名

卫士抽出长剑,喝道:“大王有命,冲撞大夫者斩!”

为首的吴国剑士身子摇摇晃晃,说道:“斩你,还是斩我?”

范蠡心想:“这是吴国使臣,虽然无礼,不能跟他们动手。”正要说:“让他过去!”

突然间白光闪动,两名卫士齐声惨叫,跟着当当两声响,两人右手手掌随着所握长剑都已掉

在地下。那为首的吴国剑士缓缓还剑入鞘,满脸傲色。

范蠡手下的十六名卫士一齐拔剑出鞘,团团将八名吴国剑士围住。

为首的吴士仰天大笑,说道:“我们从姑苏来到会稽,原是不想再活着回去,且看你越

宫要动用多少军马,来杀我吴国八名剑士。”说到最后一个“士”字时,一声长啸,八人同

时执剑在手,背靠背的站在一起。

范蠡心想:“小不忍则乱大谋,眼下我国准备未周,不能杀了这八名吴士,致与夫差起

衅。”喝道:“这八名是上国使者,大家不得无礼,退开了!”说着让在道旁。他手下卫士

都是怒气填膺,眼中如要喷出火来,只是大夫有令,不敢违抗,当即也都让在街边。

八名吴士哈哈大笑,齐声高歌:“我剑利兮敌丧胆,我剑捷兮敌无首!”

忽听得咩咩羊叫,一个身穿浅绿衫子的少女赶着十几头山羊,从长街东端走来。这群山

羊来到吴士之前,便从他们身边绕过。

一名吴士兴犹未尽,长剑一挥,将一头山羊从头至臀,剖为两半,便如是划定了线仔细

切开一般,连鼻子也是一分为二,两片羊身分倒左右,剑术之精,实是骇人听闻。七名吴士

大声喝彩。范蠡心中也忍不住叫一声:“好剑法!”

那少女手中竹棒连挥,将余下的十几头山羊赶到身后,说道:“你为甚么杀我山羊?”

声音又娇嫩,也含有几分愤怒。

那杀羊吴士将溅着羊血的长剑在空中连连虚劈,笑道:“小姑娘,我要将你也这样劈为

两半!”

范蠡叫道:“姑娘,你快过来,他们喝醉了酒。”

那少女道:“就算喝醉了酒,也不能随便欺侮人。”

那吴国剑士举剑在她头顶绕了几个圈子,笑道:“我本想将你这小脑袋瓜儿割了下来,

只是瞧你这么漂亮,可当真舍不得。”七名吴士一齐哈哈大笑。

范蠡见这少女一张瓜子脸,睫长眼大,皮肤白晰,容貌甚是秀丽,身材苗条,弱质纤

纤,心下不忍,又叫:“姑娘,快过来!”那少女转头应声道:“是了!”

那吴国剑士长剑探出,去割她腰带,笑道:“那也……”只说得两个字,那少女手中竹

棒一抖,戳在他手腕之上。那剑士只觉腕上一阵剧痛,呛啷一声,长剑落地。那少女竹棒挑

起,碧影微闪,已刺入他左眼之中。那剑士大叫一声,双手捧住了眼睛,连声狂吼。

这少女这两下轻轻巧巧的刺出,戳腕伤目,行若无事,不知如何,那吴国剑士竟是避让

不过。余下七名吴士大吃一惊,一名身材魁梧的吴士提起长剑,剑尖也往少女左眼刺去。剑

招嗤嗤有声,足见这一剑劲力十足。

那少女更不避让,竹棒刺出,后发先至,噗的一声,刺中了那吴士的右肩。那吴士这一

剑之劲立时卸了。那少女竹棒挺出,已刺入他右眼之中。那人杀猪般的大嗥,双拳乱挥乱

打,眼中鲜血涔涔而下,神情甚是可怖。

这少女以四招戳瞎两名吴国剑士的眼睛,人人眼见她只是随手挥刺,对手便即受伤,无

不耸然动容。六名吴国剑士又惊又怒,各举长剑,将那少女围在核心。

范蠡略通剑术,眼见这少女不过十六七岁年纪,只用一根竹棒便戳瞎了两名吴国高手的

眼睛,手法如何虽然看不清楚,但显是极上乘的剑法,不由得又惊又喜,待见六名剑士各挺

兵刃围住了她,,心想她剑术再精,一个少女终是难敌六名高手,当即郎声说道:“吴国众

位剑士,六个打一个,不怕坏了吴国的名声?倘若以多为胜,嘿嘿!”双手一拍,十六名越

国卫士立即挺剑散开,围住了吴国剑士。

那少女冷笑道:“六个打一个,也未必会赢!”左手微举,右手中的竹棒已向一名吴士

眼中戳去。那人举剑挡格,那少女早已兜转竹棒,戳向另一名吴士胸口。便在此时,三名吴

士的长剑齐向那少女身上刺到。那少女身法灵巧之极,一转一侧,将来剑尽数避开,噗的一

声,挺棒戳中左首一名吴士的手腕。那人五指不由自主的松了,长剑落地。

十六名越国卫士本欲上前自外夹击,但其时吴国剑士长剑使开,已然幻成一道剑网,青

光闪烁,那些越国卫士如何欺得近身?

却见那少女在剑网之中飘忽来去,浅绿色布衫的衣袖和带子飞扬开来,好看已极,但听

得“啊哟”、呛啷之声不断,吴国众剑士长剑一柄柄落地,一个个退开,有的举手按眼,有

的蹲在地下,每一人都被刺瞎了一只眼睛,或伤左目,或损右目。

那少女收棒而立,娇声道:“你们杀了我羊儿,赔是不赔?”

八名吴国剑士又是惊骇,又是愤怒,有的大声咆哮,有的全身发抖。这八人原是极为勇

悍的吴士,即使给人砍去了双手双足,也不会害怕示弱,但此刻突然之间为一个牧羊少女所

败,实在摸不着半点头脑,震骇之下,心中都是一团混乱。

那少女道:“你们不赔我羊儿,我连你们另一只眼睛也戳瞎了。”八剑士一听,不约而

同的都退了一步。

范蠡叫道:“这位姑娘,我赔你一百只羊,这八个人便放他们去吧!”那少女向他微微

一笑,道:“你这人很好,我也不要一百只羊,只要一只就够了。”

范蠡向卫士道:“护送上国使者回宾馆休息,请医生医治伤目。”卫士答应了,派出八

人,挺剑押送。八名吴士手无兵刃,便如打败了的公鸡,垂头丧气的走开。

范蠡走上几步,问道:“姑娘尊姓?”那少女道:“你说甚么?”范蠡道:“姑娘姓甚

么?”那少女道:“我叫阿青,你叫甚么?”

范蠡微微一笑:心想:“乡下姑娘,不懂礼法,只不知她如何学会了这一身出神入化的

剑术。只须问到她的师父是谁,再请她师父来教练越士,何愁吴国不破?”想到和西施重逢

的时刻指日可期,不由得心口感到一阵热烘烘得暖意,说道:“我叫范蠡,姑娘,请你到我

家吃饭去。”阿青道:“我不去,我要赶羊去吃草。”范蠡道:“我家里有大好的草地,你

赶羊去吃,我再赔你十头肥羊。”

阿青拍手笑道:“你家里有大草地吗?那好极了。不过我不要你赔羊,我这羊儿又不是

你杀的。”她蹲下地来,抚摸被割成了两片的羊身,凄然道:“好老白,乖老白,人家杀死

了你,我……我可救你不活了。”

范蠡吩咐卫士道:“把老白的两片身子缝了起来,去埋在姑娘屋子的旁边。”

阿青站起身来,面额上有两滴泪珠,眼中却透出喜悦的光芒,说道:“范蠡,你……你

不许他们把老白吃了?”范蠡道:“自然不许。那是你的好老白,乖老白,谁都不许吃。”

阿青叹了口气,道:“你真好。我最恨人家拿我的羊儿去宰来吃了,不过妈说,羊儿不卖给

人家,我们就没钱买米。”范蠡道:“打从今儿起,我时时叫人送米送布给你妈,你养的羊

儿,一只也不用卖。”阿青大喜,一把抱住范蠡,叫道:“你真是个好人。”

众卫士见她天真烂漫,既直呼范蠡之名,又当街抱住了他,无不好笑,都转过了头,不

敢笑出声来。

范蠡挽住了她的手,似乎生怕这是个天上下凡的仙女,一转身便不见了,在十几头山羊

的咩咩声中,和她并肩缓步,同回府中。

阿青赶着羊走进范蠡的大夫第,惊道:“你这屋子真大,一个人住得了吗?”范蠡微微

一笑,说道:“我正嫌屋子太大,回头请你妈和你一起来住好不好?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阿青道:“就是我妈和我两个人,不知道我妈肯不肯来。我妈叫我别跟男人多说话。不过你

是好人,不会害我们的。”

范蠡要阿青将羊群赶入花园之中,命婢仆取出糕饼点心,在花园的凉亭中殷勤款待。众

仆役见羊群将花园中的牡丹、芍药、玫瑰种种名花异卉大口咬嚼,而范蠡却笑吟吟的瞧着,

无不骇异。

阿青喝茶吃饼,很是高兴。范蠡跟她闲谈半天,觉她言语幼稚,于世务全然不懂,终于

问道:“阿青姑娘,教你剑术的那位师父是谁?”

阿青睁着一双明澈的大眼,道:“什么剑术?我没有师父啊。”范蠡道:“你用一根竹

棒戳瞎了八个坏人的眼睛,这本事就是剑术了,那是谁教你的?”阿青摇头道:“没有人教

我,我自己会的。”范蠡见她神情坦率,实无丝毫作伪之态,心下暗异:“难道当真是天降

异人?”说道:“你从小就玩这竹棒?”

阿青道:“本来是不会的,我十三岁那年,白公公来骑羊玩儿,我不许他骑,用竹棒来

打我,我就和他对打。起初他总是打到我,我打不着他。我们天天这样打着玩,近来我总是

打到他,戳得他很痛,他可戳我不到。他也不大来跟我玩了。”

范蠡又惊又喜,道:“白公公住在哪里?你带我去找他好不好?”阿青道:“他住在山

里,找他不到的。只有他来找我,我从来没去找过他。”范蠡道:“我想见见他,有没有法

子?”阿青沉吟道:“嗯,你跟我一起去牧羊,咱们到山边等他。就是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

来。”叹了口气道:“进来好久没见到他啦!”

范蠡心想:“为了越国和夷光,跟她去牧羊却又怎地?”便道:“好啊,我就陪你去牧

羊,等那位白公公。”寻思:“这阿青姑娘的剑术,自然是那位山中老人白公公所教的了。

料想白公公见她年幼天真,便装作用竹棒跟她闹着玩。他能令一个乡下姑娘学到如此神妙的

剑术,请他去教练越国吴士,破吴必矣!”

请阿青在府中吃了饭后,便跟随她同到郊外的山里去牧羊。他手下部属不明其理,均感

骇怪。一连数日,范蠡手持竹棒,和阿青在山野间牧羊唱歌,等候白公公到来。

第五日上,文种来到范府拜访,见范府掾吏面有忧色,问道:“范大夫多日不见,大王

颇为挂念,命我前来探望,莫非范大夫身子不适么?”那掾吏道:“回禀文大夫:范大夫身

子并无不适,只是……只是……”文种道:“只是怎样?”那掾吏道:“文大夫是范大夫的

好友,我们下吏不敢说的话,文大夫不妨去劝劝他。”文种更是奇怪,问道:“范大夫有什

么事?”那掾吏道:“范大夫迷上了那个……那个会使竹棒的乡下姑娘,每天一早便陪着她

去牧羊,不许卫士们跟随保护,直到天黑才会来。小吏有公务请示,也不敢前去打扰。”

文种哈哈大笑,心想:“范贤弟在楚国之时,楚人都叫他范疯子。他行事与众不同,原

非俗人所能明白。”

这时范蠡正坐在山坡草地上,讲述楚国湘妃和山鬼的故事。阿青坐在他身畔凝神倾听,

一双明亮的眼睛,目不转瞬的瞧着他,忽然问道:“那湘妃真是这样好看么?”

范蠡轻轻说道:“她的眼睛比这溪水还要明亮,还要清澈……”阿青道:“她眼睛里有

鱼游么?”范蠡道:“她的皮肤比天上的白云还要柔和,还要温软……”阿青道:“难道也

有小鸟在云里飞吗?”范蠡道:“她的嘴唇比这朵小红花的花瓣还要娇嫩,还要鲜艳,她的

嘴唇湿湿的,比这花瓣上的露水还要晶莹。湘妃站在水边,倒影映在清澈的湘江里,江边的

鲜花羞惭的都枯萎了,鱼儿不敢在江里游,生怕弄乱了她美丽的倒影。她白雪一般的手伸到

湘江里,柔和得好像要溶在水里一样……”

阿青道:“范蠡,你见过她的是不是?为甚么说得这样仔细?”

范蠡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见过她的,我瞧得非常非常仔细。”

他说的是西施,不是湘妃。

他抬头向着北方,眼光飘过了一条波浪滔滔的大江,这美丽的女郎是在姑苏城中吴王宫

里,她这时候在做什么?是在陪伴吴王么?是在想着我么?

阿青道:“范蠡,你的胡子中有两根是白色的,真有趣,像是我羊儿的毛一样。”

范蠡想:分手的那天,她伏在我肩上哭泣,泪水湿透了我半边衣衫,这件衫子我永远不

洗,她的泪痕之中,又加上了我的眼泪。

阿青说:“范蠡,我想拔你一根胡子来玩,好不好?我轻轻的拔,不会弄痛你的。”

范蠡想:她说最爱坐了船在江里湖里慢慢的顺水漂流,等我将她夺回来之后,我大夫也

不做了,便是整天和她坐了船,在江里湖里漂流,这么漂游一辈子。

突然之间,颏下微微一痛,阿青已拔下了他一根胡子,只听得她在咯咯娇笑,蓦地里笑

声中断,听得她喝道:“你又来了!”

绿影闪动,阿青已激射而出,只见一团绿影、一团白影已迅捷无伦的缠斗在一起。

范蠡大喜:“白公公到了!”眼见两人斗得一会,身法渐渐欢乐下来,他忍不住“啊”

的一声叫了出来。

和阿青相斗的竟然不是人,而是一头白猿。

这白猿也拿着一根竹棒,和阿青手中竹棒纵横挥舞的对打。这白猿出棒招数巧妙,劲道

凌厉,竹棒刺出时带着呼呼风声,但每一棒刺来,总是给阿青拆解开去,随即以巧妙之极的

招数还击过去。

数日前阿青与吴国剑士在长街相斗,一棒便戳瞎一名吴国剑士的眼睛,每次出棒都一式

一样,直到此刻,范蠡方见到阿青剑术之精。他于剑术虽然所学不多,但常去临观越国剑士

练剑,剑法优劣一眼便能分别。当日吴越剑士相斗,他已看得挤舌不下,此时见到阿青和白

猿斗剑,手中所持虽然均是竹棒,但招法之精奇,吴越剑士相形之下,直如儿戏一般。

白猿的竹棒越使越快,阿青却时时凝立不动,偶尔一棒刺出,便如电光急闪,逼得白猿

接连倒退。

阿青将白猿逼退三步,随即收棒而立。那白猿双手持棒,身子飞起,挟着一股劲风,向

阿青急刺过来。范蠡见到这般猛恶的情势,不由得大惊,叫道:“小心!”却见阿青横棒挥

出,拍拍两声轻响,白猿的竹棒已掉在地下。

白猿一声长啸,跃上树梢,接连几个纵跃,已窜出数十丈外,但听得啸声凄厉,渐渐远

去,山谷间猿啸回声,良久不绝。

阿青回过身来,叹了口气,道:“白公公断了两条手臂,再也不肯来跟我玩了。”范蠡

道:“你打断了它两条手臂?”阿青点头道:“今天白公公凶得很,一连三次,要扑过来刺

死你。”范蠡惊道:“它……它要刺死我?为什么?”阿青摇了摇头,道:“我不知道。”

范蠡暗暗心惊:“若不是阿青挡住了它,这白猿要刺死我当真是不费吹灰之力。”

第二天早晨,在越王的剑室之中,阿青手持一根竹棒,面对着越国二十名第一流剑手。

范蠡知道阿青不会教人如何使剑,只有让越国剑士模仿她的剑法。

但没一个越国剑士能当到她的三招。

阿清竹棒一动,对手若不是手腕被戳,长剑脱手,便是要害中棒,委顿在地。

第二天,三十名剑士败在她的棒下。第三天,又是三十名剑士在她一根短竹棒下腕折臂

断,狼狈败退。

到第四天上,范蠡再要找她去会斗越国剑士时,阿青已失了踪影,寻到她的家里,只余

下一间空屋,十几头山羊。范蠡派遣数百名部署在会稽城内城外,荒山野岭中去找寻,在也

觅不到这个小姑娘的踪迹。

八十名越国剑士没学到阿青的一招剑法,但他们已亲眼见到了神剑的影子。每个人都知

道了,世间确有这样神奇的剑法。八十个人将一丝一忽勉强捉摸到的剑法影子传授给了旁

人,单是这一丝一忽的神剑影子,越国吴士的剑法便已无敌于天下。

范蠡命薛烛督率良工,铸成了千千万万口利剑。

三年之后,勾践兴兵伐吴,战于五湖之畔。越军五千人持长剑面前,吴兵逆击。两军交

锋,越兵长剑闪烁,吴兵当者披靡,吴师大败。

吴王夫差退到余杭山。越兵追击,二次大战,吴病始终挡不住越兵的快剑。夫差兵败自

杀。越军攻入吴国的都城姑苏。

范蠡亲领长剑手一千,直冲到吴王的馆娃宫。那是西施所住的地方。他带了几名卫士,

奔进宫去,叫道:“夷光,夷光!”

他奔过一道长廊,脚步成发出清朗的回声,长廊下面是空的。西施脚步轻盈,每一步都

像是弹琴鼓瑟那样,有美妙的音乐节拍。夫差建了这道长廊,好听她奏着音乐般的脚步声。

在长廊彼端,音乐般的脚步声响了起来,像欢乐的锦瑟,像清和的瑶琴,一个轻柔的声

音在说:“少伯,真的是你么?”

范蠡胸口热血上涌,说道:“是我,是我!我来接你了。”他听得自己的声音嘶嘎,好

像是别人在说话,好像是很远很远的声音。他踉踉跄跄的奔过去。

长廊上乐声繁音促节,一个柔软的身子扑入了他怀里。

春夜溶溶。花香从园中透过帘子,飘进馆娃宫。范蠡和西施在倾诉着别来得相思。

忽然间寂静之中传来了几声咩咩的羊叫。

范蠡微笑道:“你还是忘不了故乡的风光,在宫室之中也养了山羊吗?”

西施笑着摇了摇头,她有些奇怪,怎么会有羊叫?然而在心爱之人的面前,除了温柔的

爱念,任何其他的念头都不会在心中停留长久。她慢慢伸手出去,握住了范蠡的左手。炽热

的血同时在两人脉管中迅速流动。

突然间,一个女子声音在静夜中响起:“范蠡!你叫你的西施出来,我要杀了她!”

范蠡陡地站起身来。西施感到他的手掌忽然间变得冰冷。范蠡认得这是阿青的声音。她

的呼声越过馆娃宫的高墙,飘了进来。

“范蠡,范蠡,我要杀你的西施,她逃不了的。我一定要杀你的西施。”

范蠡又是惊恐,又是迷惑:“她为甚么要杀夷光?夷光可从来没得罪过她!”蓦地立心

中一亮,霎时之间都明白了:“她并不真是个不懂事的乡下姑娘,她一直在喜欢我。”

迷惘已去,惊恐更甚。

范蠡一生临大事,决大疑,不知经历过多少风险,当年在会稽山被吴军围困,粮尽援绝

之时,也不及此刻的惧怕。西施感到他手掌中湿腻腻的都是冷汗,觉到他的手掌在发抖。

如果阿青要杀的是他自己,范蠡不会害怕的,然而她要杀的是西施。

“范蠡,范蠡!我要杀了你的西施,她逃不了的!”

阿青的声音忽东忽西,在宫墙外传进来。

范蠡定了定神,说道:“我要去见见这人。”轻轻放脱了西施的手,快步向宫门走去。

十八名卫士跟随在他身后。阿青的呼声人人都听见了,耳听得她在宫外直呼破吴英雄范

大夫之名,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

范蠡走到宫门之外,月光铺地,一眼望去,不见有人,朗声说道:“阿青姑娘,请你过

来,我有话说。”四下里寂静无声。范蠡又道:“阿青姑娘,多时不见,你可好么?”可是

仍然不闻回答。范蠡等了良久,始终不见阿青现身。

他低声吩咐卫士,立即调来一千名甲士、一千名剑士,在馆娃宫前后守卫。

他回到西施面前,坐了下来,握住她的双手,一句话也不说。从宫外回到西施身畔,他

心中已转过了无数念头:“令一个宫女假装夷光,让阿青杀了她?我和夷光化装成为越国甲

士,逃出吴宫,从此隐姓埋名?阿青来时,我在她面前自杀,求她饶了夷光?调二千名弓箭

手守住宫门,阿青若是硬闯,那便万剑齐发,射死了她?”但每一个计策都有破绽。阿青于

越国有大功,也不忍将她杀死,他怔怔的瞧着西施,心头忽然感到一阵温暖:“我二人就这

样一起死了,那也好得很。我二人在临死之前,终于是聚在一起了。”

时光缓缓流过。西施觉到范蠡的手掌温暖了。他不再害怕,脸上露出了笑容。

破晓的日光从窗中照射进来。

蓦地里宫门外响起了一阵吆喝声,跟着呛啷郎、呛啷朗响声不绝,那是兵刃落地之声。

这声音从宫门外直响进来,便如一条极长的长蛇,飞快的游来,长廊上也响起了兵刃落地的

声音。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剑士阻挡不了阿青。

只听得阿青叫道:“范蠡,你在哪里?”

范蠡向西施瞧了一眼,朗声道:“阿青,我在这里。”

“里”字的声音甫绝,嗤的一声响,门帷从中裂开,一个绿衫人飞了进来,正是阿青。

她右手竹棒的尖端指住了西施的心口。

她凝视着西施的容光,阿青脸上的杀气渐渐消失,变成了失望和沮丧,再变成了惊奇、

羡慕,变成了崇敬,喃喃的说:“天……天下竟有着……这样的美女!范蠡,她……她比你

说的还……还要美!”纤腰扭处,一声清啸,已然破窗而出。

清啸迅捷之极的远去,渐远渐轻,余音袅袅,良久不绝。

数十名卫士疾步奔到门外。卫士长躬身道:“大夫无恙?”范蠡摆了摆手,众卫士退了

下去。范蠡握着西施的手,道:“咱们换上庶民的衣衫,我和你到太湖划船去,再也不回来

了。”

西施眼中闪出无比快乐的光芒,忽然之间,微微蹙起了眉头,伸手捧着心口。阿青这一

棒虽然没戳中她,但棒端发出的劲气已刺伤了她心口。

范蠡与西施篇3

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嵇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道商之鼻祖。

人物思想

在春秋时期,范蠡的老师计然就对“低吸高抛”有过经典论述: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计然是范蠡的老师,名叫辛文子,是晋国逃亡公子的后代,是一个大经济学家,也是一个技术精湛的“相者”。范蠡将老师的经商经典融会贯通,著有《计然篇》,在《国语・越语下》中均有记载,但皆已流失。

范蠡用计然传授的方法,到山东定陶去经商,因为他认为定陶是天下的中心,与四方的诸侯国四通八达,货物交易起来十分便利。范蠡的方法是治理产业,但是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是苛求他人。他认为善于经营致富的关键是:能够任用贤人,懂得把握时机。在19年的时间里,范蠡三次赚了千金之财,两次都散给了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到了晚年,范蠡精力衰竭,把产业委托给了子孙,变成了家族式的企业。子孙们继承了他的产业,继续滚雪球式的发展,终于有了家财巨万。

范蠡具有深邃的经济思想:他认为物价贵贱的变化,是由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主张谷贱时由官府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其言论见于《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他的经济思想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范蠡认为,越国善蚕桑,齐国善耕锄,秦国善冶炼,赵国善土木,各国有各国的长处,经商就是促成各国的交流。在重农轻商的传统社会中,这样的见解难能可贵。他在经济上主张“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得时不成,反受其殃” 等观点,强调人们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要运用和把握客观规律,应用于经济现象的变化。范蠡运用这一经济思想治理越国,达到了民富国强,雪了国耻。在功成身退之后又用他的经济思想从事经商,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业巨富,史称陶朱公,“陶朱”便成为巨富的代名词。范蠡成为后世商人供奉的偶像,谓之“商圣”。

相传范蠡还是十六两老秤的发明者。据说当时为了设置秤的度量衡单位,范蠡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外加福禄寿三星,组成了十六两秤的“秤星”,告诫商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这种十六两秤,一用就是两千多年。在民间,范蠡被尊为财神。南方很多百姓家里敬财神,都是一文一武,武财神是赵公明,文财神就是范蠡。

作为商人, 范蠡还是我国重视消费者的第一人。他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为消费者谋”。民间流传,范蠡离开句践,携西施,隐居吴县,从事手工业制作。把乡人不买的竹子,以极低的价格收购,长的制作战塔竹,短的制作成竹扫帚。别人不买的芦苇以极低的价格收购,长的编成芦苇席,短的编成芦花扫帚。买别人不要的树垛,粗的制成贴板,细的制成棒杆。范蠡和西施将货物用船运到东桥售卖。有一位身穿粗布衣的嫂子一定要买一把好看的芦花扫帚,范蠡反尔不卖,众人不解,范蠡说:“这位嫂子家境贫寒,家地面潮湿,不适合用芦花扫帚。”有一位小孩买贴板,付钱之后转身就跑,范蠡叫住小孩,众人不解,范蠡说:“因为人多,为防止小孩迷失,叫住小孩。”并将多余的钱退给小孩。有一位老头买扫帚,范蠡收钱后,并不给帚,众人不解,范蠡说:“人多拥挤,老头体弱行动不便 ,故而收钱不与。”直到人散,才将最后一把扫帚给老人。

范蠡是水产渔业的祖师爷, 公元前473年春秋战国时代,范蠡在蠡墅隐居时,所著《养鱼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养鱼专著, 距今有24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成书于公元六世纪三、四十年代,,比《养鱼经》晚了200多年,其中就摘录了《养鱼经》的内容。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考证,根据古籍文献记载,得出两条重要论断:一是“中国是世界上池塘养鱼最早的国家,远在殷商时代即开始了养鱼。”二是范蠡《养鱼经》“是2400年前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专门文献, 也是养鱼的始祖,对世界养殖学史来说是有重要价值的文献。” 在这部书中,对养殖对象、建造鱼池工程、密养轮捕、良种选留及产子孵化等方面均有论述。 范蠡的《养鱼经》不论对我国历史上的养鱼业、水产养殖学或欧洲养鲤事业的发展,均起了相当的作用; 而且即使是今天,它对我国的渔业生产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据《三农纪》记载,春秋时范蠡离开越王勾践以后,涉三江,入五湖,在太湖一带养鹅致富。兴一国,灭一国,“兵圣”孙武没做到,“智圣”诸葛亮没做到。两人几乎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只活到五十出头。而范蠡却做到了,他不仅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还善于“保存自己”直到古稀之年,寿终正寝。官至相国、大将军,爵至上大夫,毅然辞去。伍子胥没有想过;文种没有决心;两人均被“赐死”。范蠡激流勇退,“悄然而去”,说出了“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敌国破,谋臣亡”的千古名言,是中国历史上主动辞官下海第一人。

范蠡与西施篇4

会稽山边,一艘乌篷船沿水顺流而下,船工老手,船速如箭,船上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衣衫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是楚国人范蠡,瞧他嘴角微翘,一副倜傥疏狂、胸有成竹的样子,实际上此时心里却是波涛翻滚。他与合伙人文种共同成立的新基金,正准备对一个重大项目进行投资,他要尽快赶到越地,完成最终的尽职调查。

彼时,吴越江南争霸。这两家企业因位置毗邻、业态相同,针对谁是区域市场占有率第一,以及全国大客户的争夺几近白热化。越公司虽有胜利,但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资源储备,营销网络还是商业模式的成熟度等,吴公司还是强过越太多,甚至于,吴击败过产值数倍大于自身的楚公司,大伤其元气,渐显问鼎中原市场的气势。

也正因此,各路风险投资家们早就开始对吴项目明争暗夺,范蠡知道,孙武基金和伍子胥基金两个成熟的投资机构已成功对其进行了两轮投资,并即将推上创业板。

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将私募股权投资(PE)与“资本逐利”这四个字联想在一起,这也是PE被称为“商业秃鹰”的原因之一。不能否认,资本的逐利性,往往令PE们很难下决心对企业“雪中送炭”,大多都是“锦上添花”,有时还可能是“落井下石”。

要做到“雪中送炭”不仅要果敢,更要考眼光和毅力。好的投资人给企业带去的绝不仅是资金,更有品牌营销的辅助、人脉资源的支持、市场先机的建议等等,甚至是精神信念上的支持。

从这个角度讲,这位一袖飘摇的范蠡就当属优秀投资人楷模。范蠡之才,在于能尽人事,也能知天命。

长线投资越公司

范蠡字少伯,少年有志、胸藏韬略。因而当宛县县长文种不再满足于仅仅当一个公务员,打算“下海”自己创立投资基金时,他第一时间就去请出了范蠡。

而当前局势是,吴公司如上市成功,势必会彻底吞并越公司,以进一步壮大实力。孙武与伍子胥两位知名投资人,已经接连在董事会层面积极运作此事多时,越公司岌岌可危。投资吴公司可能短期小赚,投资越公司却是遥遥无期可能血本无归,对此文种是有疑虑的。

范蠡到越后,对越公司现状一番调研,与越公司总裁姒勾践几次详谈,随即E-mail告诉文种,越的核心技术与拓展能力,不输于吴。同时机制更为灵活,士气更为高涨,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优质项目。

“最重要的是人。”在会稽的一个茶馆里,范蠡轻声对匆匆赶来的文种说,“我在越公司考察发现,越公司的员工对姒勾践的忠诚度非常高,可为其生亦可为其死。而姒勾践此人,长颈鸟啄,是坚忍寡情之相,成功的欲望非常强烈。他自己亲自跑市场,自家住草屋,平时连一口肉都舍不得吃,穿粗布衣服,但却能够对企业优秀员工折节以待,从不吝惜金钱,员工家有困难他也能倾囊相助。”

见文种频频点头,范蠡底气更足:“这个团队缺乏的是战略层面的思考建议与更优化的管理制度,而这些正是我们能带给他的。我们作为一支新基金,此时参与争抢吴项目,必然不受重视,即使有回报,也显短视。而现在正是投资越的好时机,机不可失,不如眼光放远一点,以十年为投资期,与企业一同成长,方能一举成名、名利双收。”

这番话说服了文种,随即他们以非常优厚的条件与越公司签约。在简朴的庆祝晚宴上姒勾践感动而谦虚地说:“越虽然是一个家族传承的百年企业,但我只是个从没出过国的农民,发展靠的是一腔热血与众志成城。我们一直期待着有识的投资机构给我们带来先进的发展思路与广阔的发展眼光,当然还有急需的资金和人脉资源,两位不仅能够雪中送炭,还对公司的发展提出很多真知灼见,我以后一定悉心听取两位股东的意见。”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三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但是,谁也想不到,随即发生的事情不仅让勾践自己扇了自己的耳光,还几乎断送越公司。

越公司翻盘上市

当姒勾践得知吴打算尽快出手强行并购越的消息之后,他做了一个决定,要先发制人。

获知这个决定的范蠡正在与文种共同拟定越的五年发展纲要,他连鞋都来不及穿好,就飞奔到勾践家里,苦劝他不要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先出手,反而给吴以口实和机会,但勾践却固执己见。

局势很快明朗,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只等勾践自动献上最后的资产。勾践这才悔不听范蠡之言,恳请范蠡想办法保全企业。

由于在投资之前就已对吴越形势有过清醒的分析,此刻范蠡逐渐冷静,他权衡形势,分析吴的弱点和越的机会,作为投资人他考虑的不仅是基金如何止亏,而是如何与公司共渡难关。

他提出三步策略:第一步,让勾践将公司的管理权全权交给文种,他与勾践则去给吴公司总裁夫差打工,内部兴商兴农、秘密搞基建,外交靠演技麻痹对手;第二步,他知道吴公司董事会秘书伯懿贪财,又因股权问题与投资方伍子胥素有矛盾,于是动用大笔资金贿赂这位夫差总裁的宠幸,为保存越公司和分化吴公司打下基础;第三步则祭出了九术之一的美人计,他将此前考察时在苎萝村遇到的德才兼备的美人施夷光请了出来,亲自教导后改名西施,送给夫差当小秘,令夫差大悦。

范蠡和文种的基金此时不离不弃,大大支持和鼓舞了姒勾践,让他看到企业复兴的希望。他在柴床上挂了一枚苦胆,每天尝一下苦味,警醒自己。对范蠡的建议言听计从,在吴公司与西施一起演起了范蠡导演的荒诞剧,完美迷惑了总裁夫差。

范蠡也提出了特殊时期的公司运营策略,鼓励农桑、存积谷物、重视商业、稳定社会。

经过近20年的秘密准备,范蠡和勾践终于等到了翻盘的时刻。吴公司创业板上市后扩张步伐过快,将公司竞争重心偏向老牌大型企业林立的北方市场,资金链严重短缺、基础空虚。越趁此机会,举全国财力反向并购吴公司,吴总裁夫差绝望自杀。越公司再接再厉,成功IPO,范蠡和文种的基金长线投资二十载最终实现了名利双收。

越公司上市后,范蠡坚持要按照协议退出,勾践苦苦挽留,搭档文种也想继续持有这个香饽饽。“人最难看清自己。”在20多年前的茶馆里,范蠡握着文种的手说,“作为投资人,对于在什么时机投入、什么时机退出、介入企业到什么程度都要有理智的态度,不逆天时。姒勾践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啊。”可惜,文种的犹豫不决害了他自己。

济水滔滔,江面上一艘画舫悠悠逐流。退出越的范蠡正在研究新的投资项目,桌台对面一位绝世美人正在将近日来考察所得登录造册,红袖添香,两人隔着烛光时而相视一笑,她正是范蠡在吴越惊心动魄的并购案中成功保护并带离越势力的浣纱女子施夷光,“卧薪尝胆”这部戏里最成功的女主角西施。

他们很快携大笔资金投资了齐公司,三年后退出,再次获利数千万。此时范蠡年逾古稀,携美眷一起搬到陶地,投资房地产并开展慈善事业,成为一代巨富,几近百岁无疾而终。

范蠡是投资奇才,他的成功首先得自“道德经商”,外道内儒,为儒商鼻祖。其次在于因时而动,超时以待,对投资的天时地利人和有独到而冷静的分析。

范蠡与西施篇5

无锡蠡湖公园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您来蠡湖新城游览,我是导游员小张。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蠡湖新城,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无锡因为濒临着美丽的太湖而著名,而蠡湖,就是太湖伸入无锡境内的内湖。相传25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战胜吴国后,功成身退,偕同美女西施隐居于此,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第一部人工养鱼的专著《养鱼经》,后来的无锡百姓为了纪念范蠡,称之为蠡湖。今天我们要前往游览的蠡湖新城,就是无锡为了打造山水城市形象、创建美丽家园,而在蠡湖的沿湖区域规划开发营造的一个由开放式公园、高品质居住区和各类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组成的集旅游服务中心和居住社区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型城市社区。

曾经几何,有关权威人士在评价无锡时这样说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人文、自然资源领先于无锡的寥寥无几,但无锡城建水平排名起码在20位之后。”这一遗憾,使得不甘于落后的无锡人清醒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2000年起,在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掀起了无锡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

面对未来的城市规划,无锡市政府提出了三城一中心的格局。三城即城中城、城外城和山水城。一中心是指以目前无锡市中心解放环路内侧以及火车站地区,面积2.5平方公里以内的中心商务区。这个区域商贸繁荣,区域内密集分布着商业零售、文化娱乐等设施,是城市的心脏部分。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扩大至周围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是城中城。这个区域以第三产业为主,分布着古运河风光带、崇宁路文化街以及东林书院、薛福成钦赐第和崇安寺地段。城外城位于无锡的东南方向,靠近苏州,规划范围80多平方公里,沿沪宁二级公路呈带状布局,目前已开始建设并基本形成“一区”(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园”(新加坡工业园)的中心格局。它是无锡经济新的增长空间,在无锡21世纪进程中发挥先导作用。无锡素来被称为“太湖明珠”,因此建设一座美丽的山水城体现了无锡的城市特色,它将是无锡未来重要的旅游区和居住社区。整个山水城的规划总面积约为320 平方公里,其中太湖的湖面约180平方公里,山地约60平方公里。其陆地部分形状就好象是人的两只手臂把太湖紧紧环抱胸前一样:从十八湾至马山为“右臂”,以度假休闲和观赏景点为主;从鼋头渚至军嶂山为“左臂”,以观赏游览和影视娱乐为主;而锡山、惠山一带构成腹地,分别作为游览无锡的区域和集中发展为旅游度假的各项配套设施的后方基地。整个山水城的规划建设体现了城市发展与景区间的共生、共存和共同繁荣的关系,通过向自然借景,设置公共绿地及大面积草地;整治河道水系,规划“城中河”,结合绿地、公建,突出“水”的特色,将由河湖、绿地组成的自然空间,与人文居住空间的巧妙组合,达到整个城市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有机融合,形成“天人合一”的完善境界。山水城的规划包括了马山度假区、蠡湖新城和滨湖新城三个区域。其中,围绕蠡湖规划建设的蠡湖新城就是这山水城中的核心地区。蠡湖新城位北至金匮路,东至青祁路,西以环湖路为界,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空间布局形态为以太湖大道和青祁路交汇处为中心的环形放射状,建筑高度由北向南依次降低,体现从高密度、大尺度开发的城市景观到自然形态的清晰转变,规划设计结合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特征,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集旅游、观光、居住、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型新城的典范。

今天我们主要要游览的蠡湖景区便处于蠡湖新城的中心地带。它西起犊山大坝,东至蠡湖大桥,总面积135万平方米,自2002年起,无锡市政府对沿太湖风景区进行了全面整治,经过退渔还湖、生态清淤、拆房建绿等一系列工程,这里的水面由6.4平方公里扩大到8.6平方公里,水质明显改善。如今,沿太湖9公里的湖岸线已建成无锡最大的开放式公园,散布着“水秀垂雪、宝界双虹、湖门溢彩、鹿峰流霞、渔岛晓月、西堤拂春、飞泉帆影、卧石醉波、鹭岛飞鸥、渤公含秋”十大景观,成为一个集自然、人文特色于一体的无锡都市中心观赏花园。从青祁路口的蠡湖大桥至犊山坝,一条长长的开放式景观带沿湖而建,不花一分钱就可让人饱览蠡湖美景,今天各位游客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哦。

好,我们现在的游览车已经来到蠡湖大道。前面这座横跨桥面的大桥,便是蠡湖大桥,它是中国第一座集拱梁、悬索和斜塔于一体的景观大桥——无锡蠡湖大桥,它于2004年4月21日建成通车,是我们本地建造的第一座跨太湖大桥,也是无锡打造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的重要标志建筑之一。蠡湖大桥全长750米,其中700米跨于水上,桥面总宽33米、设置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80公里,主桥净空符合7级航道通航要求。四座纵向倾斜50度的桥塔,远远望去,恰似在朦胧湖面上写就的无锡城市名的英文缩写“WX”,它就像一张支起的渔网,和四周优美的太湖风光融为一体,寓意无锡是个鱼米之乡。无锡一直是环太湖地区的旅游胜地,以往,从无锡城区绕道到湖对岸的最近路程有7公里,现在汽车只要短短2分钟车程。蠡湖大桥通车后,作为环太湖公路的一部分,打通了无锡各风景旅游区间的横向通道,到汽车站、火车站和飞机场也更加快捷方便,并使市区与风景区间的交通形成一个互通网络。在蠡湖大桥的右边便是环湖线上第一个开放式公园——桥头公园。占地300亩的蠡湖公园,有“春之媚”、“夏之秀”、“秋之韵”、“冬之凝”的四季花木林带。

前面这个广场是蠡湖广场。2003年无锡市城市重点工程“五路一桥”建成通车和蠡湖景区开放仪式就在这里举行,无锡市市委书ji王荣、市长毛小平和市里的主要领导都参加了典礼。“五路一桥”即兴源路、清扬路、县前西街、蠡溪路、环湖路和凤宾立交桥,它是无锡市拓展城市主骨架、完善城市路网,实现城市建设“南进北伸”发展战略的主干道工程,道路总长19.5公里,总投资9.28亿元,“五路一桥”和蠡湖景区部分景观的建成开放,加快推进了无锡特大型生态湖滨城市的建设步伐。

前面经过的无锡湖滨饭店是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国有四星级涉外旅游饭店,连续多年被评为无锡市最佳星级饭店,它拥有362间标准房及各类豪华套房,设有多种服务娱乐设施,曾先后接待过多位中外元首,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我们现在沿着蠡湖路前行,前面就是著名的蠡园。蠡园,是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它占地123亩,其中水域面积约五分之二,园内三面环水,以水景见长。而园内的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山水交融,尽显“假山真水”的无限情趣。1995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太湖·蠡湖烟绿》和1996年朝鲜发行的《太湖》邮票,都将蠡园作为其主景。邮票被誉称“国家名片”,上述两枚邮票的发行,更使蠡园遐迩闻名。

这里就是蠡湖景区第一个景点“水秀垂雪”。“鸬鹚出没鱼同患,却笑沧江垂钓叟”,明代诗人王永积在《五里湖》诗中赞誉蠡湖是垂钓的好去处。如今这里湖岸曲折,垂柳依依,湖水清澈,可以在这里忘情的垂钓,将一湖风光尽收眼底,让人留恋忘返。

这里是蠡湖景区的又一个景点“宝界双虹”。指的是由我国著名实业家荣德生、荣智健祖孙二人所建的新老两座宝界桥,犹如两条彩虹并列飞架蠡湖水面,将蠡湖分为东蠡湖、西蠡湖。桥的北头有一个亭子,亭中立了块碑,刻有“宝界双虹”四个大字,是我国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手书。老的宝界桥是荣德生老先生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六十大寿时将亲友馈赠的寿仪六万余元尽数捐出所建。因为以前从对面宝界山要到无锡城里来必须通过摆渡,交通不便,荣老先生的这一举动,为无锡百姓做了一件大大的善事,当时建造此桥时,一共用了173天,动用了3000筒龙潭水泥,桥身有60个桥孔,为了纪念荣老先生六十寿纪。桥宽5.6米,长375米,俗称“长桥”,又因为对面的山名叫“宝界山”,故又称为“宝界桥”。宝界桥的建立,为此后无锡环太湖旅游创造了先决条件。六十年后,1994年,由于鼋头渚风景区的发展、中央外景基地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的建成,宝界桥的交通拥塞问题日益严重,在此情况下,荣德生四子荣毅仁先生哲嗣荣智健又独力捐资3000万元,在老桥东侧10米处,再建新桥,桥宽18.5米,长390.74米,于1994年10月16日举行通车典礼。双桥落成后,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意,在蠡湖边上化为了活生生的人文一景,祖孙造桥,传为佳话。

过了宝界双虹,便来到了“湖门溢彩”。这是蠡湖景区的第三个观景点。湖门位于望湖桥堍。相传此处北望田野一派翠绿,南眺蠡湖水气蒸腾,隐喻湖门。景区内有激光喷泉、游船码头。一年四季,花卉怒放,伴着喷泉烟花,大有“潋艳连空云不雨,潇湘入眼画难图”的美丽景观。

沿着望湖路一路行,这里就是观赏鹿顶山的最佳点。这一带湖面开阔,水波荡漾,远眺座落在群山之巅的楼阁,仿佛置身水墨山水画中。为什么叫鹿顶山呢?传说南极仙翁的天鹿触犯了天规,被仙翁一掌打下了云头,仙鹿下凡时,看中了水草丰美的太湖,于是在湖边化成了美丽的山峰,永远守护着太湖。画中点睛之笔就是鹿顶山上的舒天阁,它高24米,为黄琉璃顶,三层八角四重檐,取意“四时有景,八方入画”。如果游客朋友您有兴趣,可以登阁远眺,太湖美景尽收眼底。“鹿峰流霞”是蠡湖景区的又一景点。

再往前行,我们便来到了渔父岛。渔父岛位于环湖路西侧,占地7公顷。是西蠡湖带状景区中突入湖中的唯一岛屿,同时也是整个西蠡湖景区最佳观景点。因范蠡隐居蠡湖,专注养鱼制陶,写成了中国第一部养鱼经,民间将他称为渔父,并将这个小岛取名“渔父岛”以表纪念。现在岛上刻有《养鱼经》,并有百步沙滩、演出平台等。“渔岛晓月”是蠡湖景区十大景点之一。

渔父岛与岸边通过一条湖堤相通。这就是西堤。西堤因西施随范蠡泛舟于此而得名。它长300米,两边桃红柳绿,一条长堤将里内隔开,形成动静、大小两重对比,“西堤拂春”又为蠡湖增添了几分秀美。

这里就是蠡湖景区的标志性景点“飞泉帆影”。高达120米的喷泉位于距湖岸400米的湖中,主喷120米,周围6只辅喷高40米,外有20只花瓣型裙喷,高30米。整个喷泉平台呈圆形,直径24米,净重60吨,全部采用不锈钢制作。喷泉的“心脏”是我国向丹麦订购的18台大功率泵机,喷泉分三个层次,中心从平静湖面冲出,如“蛟龙出海、一柱擎天”,第二层是6个40米高的可调式水柱,外层是6组如花瓣的裙喷。另外,在喷泉平台表面还将安装百余个喷头和300多套灯具。喷泉时,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各种造型,和湖岸边的栈桥、帆影一起,组成一幅壮观的画面,演绎“蠡湖之光”“绿色、生命、环保、人文”的时代主题,这里是蠡湖新城标志性的建筑。

位于喷泉东侧的是“卧石醉波”景点,是由太湖石组成的景区,太湖石讲究“瘦、皱、漏、透”。这里有上千块太湖石散卧湖畔,最大的有2米多高,重一、二十吨,这些湖石千姿百态,相映成趣,就像是“太湖七十二峰”的浓缩盆景,明代文徵明的《太湖》诗中有云“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之句。各位游客,今天我们可算把七十峰全游到了哦。

各位游客朋友,坐在太湖石景区中,望向湖中,可以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岛屿横卧湖面。大的一个,叫渤公岛。渤公岛位于犊山大坝处,是结合退渔还湖和蠡湖水环境治理工程设置的人工岛屿,面积约37万平方米,是为了纪念无锡治水先驱张渤而命名的,集调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有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贯通全岛,岛上设有科普馆,展示无锡蠡湖治水史料。岛上泵站主要是为了调节蠡湖与外太湖的水,远远望去的四座建筑物是四个16米净宽的节制闸,它可达到50米/秒的流水速度。“渤公含秋”是蠡湖景区的一个景观;另外,相比较下显得非常小的一个是鸥鹭岛。它距渤公岛百米,面积只有2公顷,是鸥鹭栖息的天堂乐园。岛上种有大量鸟类喜食的干果植物,开辟有浅水湾,繁殖水草、螺蛳、鱼虾,为鸟类觅食、栖身、繁衍营造了良好生态自然环境。有时可以看到鹭鸟击水,与飞鸥嬉戏的场面。“鹭鸟飞鸥”也是蠡湖景区的一个景观。今天,由于行程安排的关系,我不能带大家上岛游览,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为各位游客朋友作向导,带大家认识我们美丽的无锡。

范蠡与西施篇6

“陶朱公范蠡”何许人也?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的:范蠡辅越灭吴后,弃官经商,先到齐国,后定居于陶,自称陶朱公,曾三致千金。死后葬于此。

历史有记载以来,范蠡应该算得上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富豪。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大多“轻商重文”,这样一个富豪是如何诞生的?

辅越灭吴

范蠡,子少伯,楚国宛城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据传活了88岁。可以说,其88年的人生履历,是颇为传奇、曲折而令人击掌的,堪称旷世奇才。司马迁赞之“范蠡三迁皆有荣名”。李斯更是誉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史载,范蠡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少年有志,时人未知。《越绝书》里说他“一痴一醒,时人尽以为狂。然独有圣贤之明。人莫可与语。”《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称他“佯狂倜傥负俗”。

公元前511年,25岁的范蠡和文种离开楚国进入越国,越王勾践慧眼识珠,将他们纳入麾下。范蠡官至相国,拜文种为大夫。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时,在d李(浙江嘉兴)之战中大败,因伤势过重,不久死去。吴王阖闾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越王勾践即位的第三年,也即是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日夜筹备攻越、以报杀父之仇。勾践意欲先发制人,抢先伐吴。范蠡权衡利弊,力谏不可。但勾践一意孤行,导致灭顶之灾,伐吴的结果是仅剩残兵五千,在会稽被吴军包围得铁桶一般。勾践后悔莫及,一筹莫展,最后是范蠡审时度势,答应吴国的所有条件以求保全性命。

按照吴越双方议和的条件,勾践夫妇等到吴国为人质,昔日的国王、王后、上大夫尽执贱役。危难之际,范蠡主动随勾践同往,留下文种在国内发挥重要作用。

夫差欣赏范蠡的文武兼备,让他弃越归吴。一边是享锦衣玉食,一边是伴亡国之君,范蠡却十分坦然:“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说得有理有节,“臣在越国不能辅佐越王为善,以致得罪大王,不被诛灭,已是万幸。”

由范蠡导演,勾践出演了一出出的荒诞好剧,以迷惑夫差。一次在夫差病时,范蠡还指使勾践尝夫差之粪便,夫差不禁对勾践动了恻隐之心,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

勾践回国,卧薪尝胆。范蠡力谏勾践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先抓经济,继而亲民,稳定社会。施民所善,去民所恶。内亲群臣,下义百姓……短短数年,百废待举,百姓安定。

元气恢复后,范蠡重建越国都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给吴国看的,大城建得残缺不全,面对吴国的方向,不筑城墙,以迷惑夫差。

勾践自会稽之败后,范蠡的见识卓绝让他深为信任,对其言听计从。报仇雪恨的过程中,范蠡是运筹帷幄的灵魂人物。史载,勾践常问范蠡:“我们现在攻伐吴国可以了吗?”范蠡每次都说:“不行。”有一次勾践又问他:“可以了吗?”范蠡终于说:“可以了。”

20年磨一剑。公元前476年,范蠡建议勾践兴兵伐吴。公元前473年,吴军全线崩溃,勾践看到了20年前的自己。吴王夫差派出使者向勾践乞和,允许保留吴国社稷,而自己也会像当年的勾践一样倒过来为之服役。

勾践动摇了,这时范蠡站出来,陈述利弊,平复了勾践动摇的心态。夫差悔恨万分,此刻方想起当初未采信大臣伍子胥“今不灭越,后必悔之”的进言,遂蒙面自杀。

弃官从商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同样是一个出色的商业家,这在范蠡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范蠡向勾践辞职,在遭拒之后便收拾细软悄然逃走,乘舟浮海前往齐国领地,同时更改姓名,自称“鸱夷子皮”(鸱夷,指一种皮革制成的袋子),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耕于海畔,苦身戮力”。

懂得进退出处的分寸和君臣关系的微妙,这是范蠡的智慧。20年,足可以看清一个人的秉性与韬略。其时,范蠡早已将勾践看穿。《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认为勾践的为人,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因而他放弃任何幻想,进退有序,张驰有度,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激流勇退,避开了政治漩涡,机智地弃官从商。

范蠡选择地处胶东半岛沿海地带的齐国,并非偶然为之,齐国当时便是社会经济相当发达的诸侯国。没过几年,范蠡就积贮了数十万银两。

已经致富起来的范蠡并未摆脱从政的“阴影”,因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

乱世中已经看淡了政治的范蠡,仅仅“从”了三年间便又一次急流勇退,拒绝齐国人的高官厚禄,散尽家财,随身携带少量珍稀宝物,悠闲自在地离去。

一身布衣,两袖清风。范蠡第三次迁徙至一个叫做“陶”(今山东定陶)的地方定居下来,自号“陶朱公”,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看似率性,其实他是看中了这个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天下之中”,认为是最佳经商之地。因而,没出几年,又成巨富。

范蠡的经商诀窍,在于运用市场价格变化来掌握供求关系,采取“贵抛贱收”经营对策。据时而动,得失均衡。正如他的名言:“贵上极则反贱,下贱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范蠡与西施篇7

您用过称吗?

最早的称设计象天法地是十六两制式,面含有丰富的道德内涵,采用南斗六星的主生和北斗七星的主死,来作为秤杆的标记。一颗星就是一两重,十三颗星就是一斤,但人心也是杆秤,,败丧经商者的道德品质、称头上的追逐利者常为利而亡的奸商情况时有发生,在这个基础上,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并且告诫商人,

l 缺一两折福

l 缺二两折禄

l 缺三两折寿

将每个人自身的福禄寿和家庭的福禄寿,直接与这个称量是否公平捆绑在一起。

称的设计者就是范蠡,是河南南阳人,多说一句,中华文明沉淀至今,出现了十六位圣人,这个地区就占了四圣,分别是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和智圣诸葛亮,范蠡是四圣之中,集政经军民为一体的大家,而68岁离开政坛官场,“下海”经商的诸多案例,至今透彻人心。

我们看一下他的简况

公元前496年周敬王在位,吴越两国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导致两国结怨,连年战乱。公元前494年周敬王时期,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无锡太湖马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残兵5000逃入会稽山。

勾践穷途末路之际,43岁的范蠡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与之沟通内容鬼神泣:

l 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

l 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

l 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

l 扶危定倾,谦卑事之, 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l 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以上大夫身份,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 二、三年归国,他与同僚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用了三条就把吴国灭掉了,其中包括西施“美人计”。

范蠡52岁,吴再次伐齐,占于艾陵,越王君臣朝见吴王,君臣皆有贿赂, 进一步麻痹吴人, 促使夫差杀了能臣伍子胥。

范蠡54岁,吴、晋黄池之会,越师乘机袭击吴国,大败之,杀吴太子等,年底吴越讲和。

范蠡57岁,越兴师伐吴,兵至于五湖。

范蠡58岁,越伐吴,战于笠泽,越人在吴松江大败吴师。

范蠡61岁,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 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

范蠡63岁,越灭吴,夫差自杀。

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灭吴,成就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三 、范蠡68岁,知勾践为人可共患难,难同安乐,认为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遂变姓名为鸱夷子皮,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几年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拜他为相国。他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三年后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后第三次迁徙。

“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太平广记神仙传》”。

范蠡在无锡太湖一带自号陶朱公,宜兴制陶,五里湖养鱼,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特性,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的运营产业,几年经商又成巨富。

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四、范蠡88岁卒,留下了如下思想

军事---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称道并沿用。

政治---“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经济---“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这些极具前瞻性的思想,至今也有积极意义。

范蠡作为政经交融的能臣、人文交互的尖商,屡屡“弃官”“裸捐”。被人拜为圣、尊为神。活生生的一个老子《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理论的千年践行者、万世成功者。

附记:知子莫若父

司马迁《史记》记载,

范蠡一家离开越国,先在齐国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到了陶地。他认为陶地道路通畅,做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与自己的儿子一齐做了商人,没过多久就积累了丰厚的家资。

在陶地,朱公生了小儿子。小儿子长大后,陶朱公的二儿子因为杀人被楚国拘捕了。自古以来,凡是家有千金的犯人不会在闹市中被处死,因此,朱公决定派小儿子去探望二儿子,并让他带一千镒黄金。

小儿子即将出发时,大儿子说:“我是长子,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我去,却派小弟,说明我是不肖之子。”说完就要自杀。其母见状就对朱公说:“现在派小三子去,未必能救老二的命,但眼看老大说自杀就自杀,该如何是好?”不得已,朱公只好派大儿子去,并写了一封信要他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同时交代说:“你到楚国后,把金子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的吩咐,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

老大到楚国,依父嘱如数向庄生进献了黄金。庄生说:“你现在赶快离开,千万不要留在这里,即使在你弟弟释放后,也不要问原因。”老大口中答应,但并没有真的离开,而是偷偷留在了楚国,并用自己另外私带的黄金贿赂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由于廉洁正直而闻名于楚国,从楚王至下,对他都很尊重。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陶朱公的钱,以后全部还给他,千万不要动用。”

庄生找了一个机会入宫见楚王,以天象有变将对楚国有危害为由劝楚王实行德政,楚王于是准备实行大赦。接受了贿赂的楚国达官贵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大。他寻思,既然实行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那一千镒黄金不就等于白白给庄生了吗?于是他又返回见庄生。庄生一见他惊奇地问:“你没有离开吗?”长子说:“没有,当初我为弟弟的事情而来,现在楚国要实行大赦了,我的弟弟自然可以得到释放,所以特来向您告辞。”庄生听出了话里的意思就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取黄金吧。”老大暗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

庄生因为遭到长子的愚弄而深感羞愧,他又入宫会见楚王,说:“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议论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关在楚国,他家派人用金钱贿赂君王左右的人,因此并不是君王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而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楚王听罢大怒,于是他命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之后才下达大赦的诏令。

范蠡与西施篇8

关于范蠡,史书上多有记载:范蠡,字少伯,战国时期楚国人,越国大夫,著名政治家。他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完成了复国大业,功成名就。但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知道与越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于是审时度势激流勇退,携美女西施不辞而别,弃官归隐安度晚年。

范蠡到底居于何地,史学家颇有争议,有山东定陶之说,有苏州太湖之说,有山东肥城陶山之说。清代著名学者唐仲冕所著的《岱览》中记载:“越后扁舟至齐,止于陶,号陶朱公,即今肥之陶山也。”大量遗迹也足以证明范蠡曾隐居于山东肥城的陶山,从商十余年,当时的齐王请他到齐国为官,他婉言谢绝了。

从地理环境来看,范蠡隐居之处三面环山,远离闹市,山前有潺潺流水,优美恬静,很符合当时范公逃避政治漩涡的归隐思想;从人文环境来看,肥城民风纯朴,资源丰富,适合范公弃官经商;从历史遗迹来看,肥城陶山周围至今仍留有范公经商的村名,山下的陶姓、范姓、朱姓据说都是范蠡的后裔。

我对范蠡崇拜已久,他那脱俗超凡的思想境界令人叹服。在范蠡遗迹前,我驻足观望,古老的幽栖寺而今只有几间被风雨剥蚀的庙宇,正在兴建的大雄宝殿看似气势宏伟,但已没有沧桑岁月赋予的韵味。寺院中有欧阳石题的“范蠡祠”,屋顶是古老的青砖和琉璃瓦,屋檐前竖立着两根精美的石柱,石柱上刻有“赤心报国兴越竭能洁己,立志诛灭吴后独善知人”,文字仍清晰可见,是后世对范公的高度评价。范蠡祠是两间平房,门窗雕刻精细,工艺精湛,在范蠡祠门前有一块题刻着“范蠡归祠处”的石碑。据说此碑在“”中曾被破坏,后下落不明,“”以后被人们从农户的猪圈里寻了回来,遗憾的是已经断裂。在范蠡祠前,我凝心静神,追物怀古,穿越时空似乎看到了昔日陶山的繁华,感受到了范公的超人智慧和人生境界。

一条小路拾级而上就是范公墓了。范公墓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墓前有日本博士酒井敬献的“陶朱公金玉良言”石碑,共十六句:生意要勤紧,接纳要温和,议价要订明,账目要稽查,货物要整理,出纳要谨慎,期限要约定,临事要责任,用度要节俭,买卖要随和,欠款要识人,优劣要分清,用人要方正,货物要面验,钱财要清楚,主心要镇定。我细细琢磨,十分叹服范公的经营观念,难怪范蠡经营十余年就积累百万家财,被后人称为“商祖”。虽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的经营思想仍广泛流传,已成为国内外经营的宝典,对今天的企业家来说仍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登上几级台阶,来到墓前,石碑上用篆文刻着:“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孰与比伦。”传说这是秦朝封泰山归来,李斯闻范蠡墓在此而题书的。李斯虽认识到了范公的高明,却没有像范蠡那样去做,所以下场十分可悲。

探寻古迹,思古之情油然而生。范蠡遗迹虽然不像大寺庙那样保存完好,但依旧折射出古代文明的火花。踏寻范公古迹,徜徉于山水之间,我已被幽雅清静的环境所陶醉。

上一篇:何为人生范文 下一篇:学习和工作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