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事越王勾践范文

时间:2023-11-01 16:18:16

范蠡事越王勾践篇1

关键词 《浣纱记》 范蠡 入世智慧 出世超脱

《浣纱记》第一次成功地将水磨调用于舞台,也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编写的剧本。它开拓了昆山腔传奇借助生旦爱情抒发兴亡之感的创作领域,辞藻细腻婉约、清扬别致,“罗织富丽,局面甚大”(吕天成《曲品》)。在宏大政治背景下敷设范蠡、西施曲折爱情故事的同时,还刻画了范蠡这一典型古代文士的文化心灵,凸显了范蠡在出世人世间游刃有余的智慧。

入世智慧

《游春》一出开始便介绍到范蠡形象:生性倜傥,颇具侠气,“长习权谋之书”,善于用兵。同时介绍到范蠡后悔自己“长年无成”,渴望在“邦家多故”之时建功成名。家国处于危难之际,范蠡心系国家、积极投身其中,透露出一代文士自觉的家国担当和入世情怀。

通观吴越之争、越国由几近覆灭到复仇复兴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范蠡足智多谋、忠君忠国的品性。越国失利之后,范蠡向勾践进献了一系列计策。当勾践困于会稽山、绝望懊丧之时,范蠡提出一面坚守、一面求和,又劝勾践躬身做夫差使役。“君请为臣,妻请为妾”,他敏锐地洞察出伍子胥、伯豁的差异,深谙“小人易亲,君子易退”的道理,并以“以退为进”的方式开始了复仇之路。在吴国3年,范蠡与勾践及其夫人“共患难”,不时以言辞给予两人精神安慰。在《送践》、《养马》、《越叹》、《问疾》等出中,范蠡不断劝慰勾践休要悲伤,鼓励其忍受凄凉处境和一时艰辛,以蓄势待发。“英雄泪,休浪弹”、“丈夫志,游子颜,要峥嵘莫悲叹”等都是范蠡劝慰勾践的言辞,从中透露出范蠡的果敢、隐忍、刚硬以及对复国的坚定信心。范蠡劝慰勾践的言辞,也是对自己的劝诫和勉励,更是家国危难之际刚强坚韧心性的写照。相比于亡国后勾践的沮丧和在吴国时的怨念,范蠡比勾践多了一份面对苦难困境时的坚忍和果敢,表现出更为可贵的人格品质。范蠡不仅给予勾践精神支持,还频频施计,最典型的要数劝勾践问疾。正是恰到好处的问疾,为勾践赢得了回到越国的机会,为越国复仇奠定了基础。《送践》一出中吴国泄庸说到,“今上大夫范蠡达于机微,习于困苦,吴厅之事一以委之,必能佐主周旋,不负臣举”,一语道出范蠡忠勇智谋的品性。

范蠡敢于陪同勾践赴吴,一方面表现出他非凡的勇气,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对自己的判断和决策有着充分的把握和信心。他的信心透露出他对政治兴衰更替、君臣微妙关系的深刻认识。从《被围》一出,范蠡向勾践提出以退为进的计策时,就显出他非凡的政治眼光和高妙谋略。范蠡深知“吴王虽在强盛之时,安知其非败亡之兆”,熟稔命运成败转瞬即逝,实时格局没有长久的道理。当吴王赦免勾践,令其回国时,范蠡看到了意料之中的“天心渐转”。他“笑颠倒几年豪杰”的背后透露出他对历史趋势的前瞻性,对成败的淡然处之,尽显智慧。

范蠡归国后,并没有忘记复仇大计,反复叮嘱勾践勿忘国耻。他身上透露出越文化坚忍顽强、报仇雪耻的抗争精神。在复仇过程中,范蠡又屡屡献计,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范蠡之计有4:先是向吴王进贡美女,以女色令其炫目,不整朝纲;再是繁衍生息,10年生聚;三是连通齐、晋、楚,谋求诸侯之援;最后是以钱易粮,还以蒸熟的毂种,进献神木,耗其钱粮。范蠡凭借政治远见和军事谋略,在内政外交方面为越国复兴奠定了基础。

出入之际

“出世”与“入世”是古代文人政治性格和自然性格使然,全剧以生旦爱情寄兴亡之叹,折射出范蠡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同时也象征着个人情爱与爱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双线交织,扩充了范蠡作为忠臣贤士细腻婉转、寄情山水的另一面。

在越国复兴的过程中,西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西施与范蠡的情爱与越国兴衰紧密相连,成为剧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全剧对范蠡、西施的爱情着墨不多,写两人爱情的仅有《游春》、《捧心》等6出,全剧西施出场的仅11出。西施人吴与范蠡有着直接关联,范蠡的主动推荐和拜访是促成西施人吴的直接原因。

范蠡举荐西施,将灭吴大计寄托在西施一人身上,似乎显得有点不近人情。在国家危难之际,范蠡深刻地认识到个人享乐与献身国家不能两全的矛盾,明白“为家国者不顾家”,最后果断地牺牲小我,包括自己的爱情来成全越国复兴计划。西施面对范蠡的入吴请求有所犹豫、悔不当初时,范蠡显得非常理性,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西施“暂时抛闪休]愁”、“勿用悲伤”、对吴王要“竭力将无作有”。同时,他对两人今后相逢团圆有着理性的期许,并在理性中流露出对西施的真挚感情。《别施》中叮嘱西施“不忘故乡恩义之情”,表明“区区负此盟,愧平生”的无奈与愧疚,虽然言辞甚少,但足以表明范蠡心声。

范蠡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在贞节观念方面不同于传统男子形象。吴亡越霸后,范蠡并没有抛弃西施,而是与她欢会成亲,然后双双泛舟五湖,表现出一种重视有共同理想的爱情和摆脱世俗贞节观念的思想倾向。范蠡冲破了“失节事大”的传统观念束缚,显出可贵的品格。

出世超脱

全剧以《游春》开篇,以《泛湖》结尾,首尾相连,凸显范蠡爱好自然的心性。西施的美貌如同春日旖旎美景一般勾起了范蠡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于是两人在若耶溪边定下姻缘,互托终身。范蠡对自然美的追求有着一种超脱的素质,“为爱溪山最深处,令人忘却利名心”。除此之外,范蠡的淡泊名利还体现在他对祸福成败有着通达的体悟,明白“受祸者未必非福,得福者未必非祸”,这与道家的福祸相依思想如出一辙。

不仅如此,范蠡的超脱思想还体现在他对时事政治格局、历史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体认,对吴越兴衰有自己的预见。越国复兴、治定之后,范蠡毅然请辞,归隐山林。他深知勾践的性格,明白“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功成身退之后的范蠡更具有一份超越尘世的情怀。《泛湖》一出写得尤为精彩,通过生旦轮唱将范蠡的心境表露无遗。此时的范蠡多了一份超然物外的洒脱和淡然,“笑燕齐楚共齐”,感叹兴亡凄惨。“富贵似浮云,世事如儿戏”写出了范蠡的出世超脱。

范蠡事越王勾践篇2

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不知疲倦地从政治军,务农经商,创造了人生的辉煌,为历史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激流勇退的人生智慧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向来是中国最佳励志故事。这是一段中国人无比熟悉的往事。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有一个异常关键的人物――范蠡。范蠡与文种相偕入越,被越王勾践用为谋臣,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韬略,协助勾践彻底击败吴王夫差而雪耻复国,继而助勾践北向称霸中原。如果没有范蠡,就没有吴越争霸的一系列故事,没有一个重新站起来的勾践。

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表现了他的人生智慧。庆功会上独少范蠡,原来他隐姓埋名,逃到齐国去了。临行前他给另一个功臣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高鸟己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越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文种没有看透勾践,没听范蠡的劝告,结果被勾践杀害。

毫不夸张地说,范蠡之于勾践,不亚于姜子牙之于周文王,张良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刘备。但范蠡不仅是姜子牙、张良、刘备,他在展示自己杰出的政治才能、力助人主成就霸业之后,还成就了一番个人的伟业。

在对范蠡的评价中,多在范蠡善“谋略”这一层面上。如班固《汉书・古今人表》中范蠡被列为九等人的第三等――智人。上面是圣人和仁人。智人,即有智慧有谋略之人。三国时刘邵在《人物志》中则把范蠡列为术家。说:“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把范蠡作为谋略家看待。

唐代诗人汪遵有一首《五湖》诗,对范蠡大加赞扬:

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从政治家到一代商圣

范蠡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摆脱勾践后,没有享受清闲,而是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他首先到齐国务农。《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到齐国后,范蠡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带领全家人,“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范蠡究竟干了什么而迅速致富?根据以上记载,首先是种庄稼,但海边土质不会太好,估计范蠡除了种植外,还经营其他产业。比如,利用海上资源,晒盐和捕捞海产品。还可能经营其它副业,包括养殖业。

值得一提的是,齐王得知范蠡在齐,曾请他到朝廷任相,范蠡起初答应,但到任时间不长就辞职离去。他认为“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

后来范蠡到陶(今山东肥城),当时陶地交通便利,为天下之中,士农工商贾五方杂处。范蠡到陶改名朱公,人称“陶朱公”。范蠡在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商业经营上,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智慧。

范蠡商业经营的最主要目标是“人取我予”,即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与时令、季节的关系也很密切。他能把握时机,能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东西,当然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范蠡运用农业丰歉循环论,调节物资,进行“待乏贸易”,具体说,就是“夏则资皮,冬则资(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所谓待乏原则就是让货等人,不要让人等货。要准备别人所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制高点,占据优势。

范蠡经商,不仅善于抓住时机,并且不追求暴利。《史记》记载,范蠡“侯时转物,逐十一之利。”这是非常人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而且薄利多销,不求暴利,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必成大富。这是范蠡成功的秘诀之一。

在齐地,他从事农业和海上经营,到陶后,除了经营农产品还倡导多种经营。他曾向鲁国穷士猗顿传授致富经验:子欲速富,应当饲养五种牲畜。他还提倡养鱼,《齐民要术》记载的《养鱼经》传说就是范蠡所作。

范蠡经商,讲究诚信为本,他和计然提出一套“积著之理”,就是贮存货物的原则。他说:“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重视货物质量,资金要流通,不图侥幸获利。

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慈善家

范蠡经商思想中最可贵的是“富好行其德”。《史记》记载,范蠡在齐致富后,就曾“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后来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但是他把钱又分给贫穷人和远房兄弟,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范蠡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慈善家。范蠡富有,凭借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不搞,没有假冒伪劣,他又如此慷慨地回报社会,古往今来,这样有爱心的善良商人只恨其少而求其多!

范蠡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成为成功的商人,其子孙继承他的事业,不断发展,拥有了巨万家财。巨万即万万,亿万也!可谓中国古代劳动致富的典型,第一富翁!后来人称成功的事业为“陶朱事业”。

范蠡无论从政、治国、经商都是成功者。范蠡既拥有古代儒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也有道家顺应自然大道的豁达人生观,儒道互补,外道内儒,顺应自然,所以他无论是在从政还是经商中都保持了心态的平和、淡定。

作为一代商圣,范蠡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范蠡搞经济不是盲目出击,而是精心选择地点,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以求最好的经济效益。他离开越国后,来到齐,具有良好的从事生产的条件,为范蠡致富奠定了基础。

范蠡充分利用齐地的资源和环境,带领全家人艰苦奋斗。他从越国的上将军一变而为普通的劳动者,在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仰慕高官厚禄,而范蠡坦然改变身份,埋头苦干,劳动致富,对传统观念做出了大胆的挑战,仅此一点对后人的启迪是极其深刻的。

其次,范蠡经商思想中最可贵的是“富好行其德”。他多次把钱财分给贫穷人和远房兄弟,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范蠡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智慧致富,又慷慨回报社会。其精神境界值得颂扬!

范蠡事越王勾践篇3

朱金华

甲午初夏,微风习习,万木葱茏。商於古道——商南范蠡民间文化研究会采风组一行来到河南淅川县境,因故乡与千年古镇荆紫关毗邻,发源于秦岭流经商山的丹江河水汇于斯,与此地谋面,总有一种亲切感,恰似久违的益友重逢,有万语千言想倾诉。就在县城脚下,那尊汉白玉雕像,尽显一代政治家、军事家、实业家风采。多少次从身边路过,不识那个“蠡”字,淡化了对这座园林的探究。直到有一天,说范蠡来过商南,便对这位古贤有了深层次了解,形象在眼前高大起来,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生于公元前536年的范蠡,出生贫贱,博学多才,与好友文种不满楚国政治黑暗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实现兴越灭吴的政治抱负。功成名就便急流勇退,泛舟五湖,遨游四方。致富后没有变成守财奴,也不故作矫情,而是仗义疏财,惠及民众。有了这些超然之举,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出仕越国之前,范蠡正当青春年少,游历四方,增长见识。丹江一岸,与宛地三户邑(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同属楚地,相传公元前517年初夏,范蠡驾舟逆江而上,原打算溯源秦岭,舟行至陕西商南境内红鱼口,遭遇连绵阴雨,山洪暴漫丹江,舟不能行,弃舟登岸,一路向西,来到距现今商南县城5华里的任家沟,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核桃、枇杷、梅子、杏子、板栗,一年四季,嘉果满枝,清香四溢,居住日久,与当地山民建立深厚友谊,教农夫改良农具,深翻土地,产量大增。不忍别离,怎奈好友文种多次催促,回到宛城,一道去了越国,在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无论是在吴国寄人篱下尴尬境地,还是驰骋疆场叱咤风云,抑或富甲天下得意之时,都未忘记任家沟这个令他向往的地方。至于70余岁后归隐山林,是否回过任家沟,便不得而知了。

范蠡博学多才,常人所难企及。他有敢于担当的高贵品质,当越王勾践将要带着妻子赴越国当奴仆,本欲带文种前往,范蠡自告奋勇愿随越王同行;他有超乎寻常的智慧,在夫差生病时,范蠡指使勾践尝夫差粪便,以迷惑夫差,进而对勾践动了恻隐之心而不杀之;知进退,曾告诫好友文种,越王为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正可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灭吴后,范蠡隐退,辗转到齐国,拜为相国,才三年,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相印,散尽家财,一身布衣,三次迁徙至陶,操计然之术,经商成巨富,成为儒商之鼻祖。文种未听其劝阻被越王逼之自刎,范蠡知进退安享天年。

范蠡生于楚,长居吴越,足迹遍及天下。至陶经商,看重的是陶地居天下之中,东临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交通便利,人烟稠密,物产丰富,最宜经商。

范蠡事越王勾践篇4

1、苎萝山。一间茅屋。里

一名年轻产妇痛苦,大汗涔涔而下。

孩子终于哇哇落地。

2、屋外

万里晴空瞬间狂风突起,空中日与月相叠,天地一暗。

树上一排飞鸟惊慌逃窜。

3、吴国宫殿。

百官齐集殿内。

伍子胥:臣观天象,日升月落。日乃人君之象,月乃阴类,阴进阳衰。大王之后必有女子乱国之祸。

片名。字幕。

十七年后。

4、浣纱溪畔。

一女子村野装束,却掩不了她的国色天香。她就是西施。

西施一边浣纱,一边临水照照镜子,扭动一下腰肢,她发现自己的妩媚之态,脸上掩饰不了兴奋。

不远处一位女子,也是仪态万方,她就是郑旦。

浣洗好了,西施用一个篦,把凌乱的头发梳理好。浓密的黑发随风飞扬。

一条蛇阴森森地从她背后窜出来。

西施专注地装扮着,浑然不觉。

不知何处,一双手迅雷不及掩耳地把它抓起,并干掉它。

西施受惊,浑身酸软地捧住心口,乏力地喘气。

郑旦飞快奔来。她看到一个优雅而沉敛的男子。他就是范蠡。

郑旦:不好了,姐姐的心痛病又犯了。

范蠡一把抱起西施,上了马车。

西施在朦胧中,接触到一双惊诧秀逸的眼睛。

5、茅屋。里

西施悠悠地缓过神来,她又看到那双秀逸的眼睛。

四目相接,二人都有说不出的异样感觉。

西施:多谢恩公相救。

范蠡:西施姑娘没事了?

西施(惊喜地):你知道我的名字?

范蠡微微一笑:西施不过是你的绰号,你的本名叫施夷光。

西施:你是谁?

范蠡:我知道关于你的事。——因为我是专程为你而来。

6、马车。里

西施:郑旦,我们真的要进宫么?我怎么感觉不到一丝喜悦。

郑旦:姐姐,苎萝山的男人都太平凡,他们只会白白辜负我们的美貌。一个出众的女子嫁给一个凡夫俗子,不是太浪费么?

7、车外

西施掀开帘子,探出头去。

此时,范蠡也探出头,接触到西施明艳的脸。

西施知道,脸上露出惊喜,但她没有回眸。她娇羞软弱地别过头去。范蠡有点心猿意马。

8、郊外。

百姓听闻美人要来,都出郊外争相观看。一时间道路为之闭塞。

9、越国宫殿。

西施、郑旦上殿参见。

红颜花貌,交相辉映。满朝男人屏住呼吸。

勾践正襟危坐,目光放至她们身后。

西施抬头,看见一个高高在上的男人,她有点紧张。

勾践威严地:二位美人居住别宫,使乐师教之歌舞,宫中礼仪。待技艺学成,献入吴邦。

西施,郑旦瞠目结舌,差点昏厥。

10、别宫

十几个女孩,有的泪流满面,有的惊慌失措,有的强忍泪珠。

郑旦没有哭,脸色苍白。手里紧握一个发簪。

她突然发狂地,乱挥乱刺,任何人都拦截不住。

一个男人挡在她面前,捉住了她的双手。

他的手里划出一道口子。鲜血汩汩流出。

范蠡:郑旦,既然进了宫,就不能逃避了。

郑旦:你这个骗子,你为什么骗我,为什么?。

范蠡任她发泄。

郑旦终于双臂瘫痪,躺在范蠡的怀里哭了起来。

范蠡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安慰着。

他抬头,看到西施站在后面,用一种冷漠的眼光望着他。

三年后。

11、后宫。

被选入宫的女子排成一行,等待勾践的检阅。

勾践只单独留下西施,喝令所有人退下。

勾践:施夷光,你知道寡人为什么只挑选你留下?

西施不安地望着他。

勾践:在这么多女子中,只有你,让寡人有种软弱无力的感觉。夷光,你真是越国无与伦比的珍宝,像你这种出众的女子,注定要成大事的。为了越国的百姓,你忘记自己是一个女人,而是去完成一个“男人”的使命吧。

西施:我的使命是什么?

勾践:竭尽所能去迷惑夫差,击溃他的雄心壮志。

西施低头不语。

勾践:你心里是不是有另一个男人?

西施一时语塞,连忙摇头。

勾践步步紧逼:你是不是在想范蠡?

西施恐怖地:你怎么知道。

勾践:进宫之后,你对我的漠视使我渐渐地知道。一个女人对面前的强者无动于衷,除非她心里装了另一个男人。我说得对不对?——夷光,与国家的利益相比,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

西施思绪混乱,低首沉思。

勾践的目光逗留到她身上。

西施略带哀愁的眼睛,细白的面容,浓密的长发,纤巧的身子,不知不觉地让勾践产生一种冲动。

他猛地把西施扯进怀里。

西施又惊又羞,满脸疑惑。

勾践喘着粗气:与国家的利益相比,女人的名节更是微不足道。

勾践扯断她的裙带。

西施挣扎。

勾践迅速地把她压到身下。

西施:大王,不要——

但她躲不过了。

勾践进入她的身体,如一头野兽般。

西施缓缓闭上眼睛。脸上是愤怒、受辱的表情。她咬紧牙根,不发出一丝。

勾践气喘吁吁:寡人是越国的人中之龙,你是越国的绝代佳人,我们的结合应是完美无缺的。

西施一阵恶心。

12、别宫

暮色四合。残红侵扰着宫内的宁静。

西施眼中满是绝望。

她对着镜子,梳理着头发,换上了崭新的白绫裙子。

13、一宫女惊叫:不好了,西施姑娘上吊了。

14、别宫

西施自眩晕中苏醒,她的目光彻底绝望却没有悲哀。

越夫人:西施,要死也等想明白了再死。

西施保持沉默。

越夫人劝道:一个女人要为自己的命做主。你青春美貌,这是一个女人最大的资本。

西施万念俱灰:美貌于一个绝望的女人又有何用?我只是任你们摆布的一颗棋子罢了,死不过是早晚的事。

越夫人恨恨地:西施,你没有了——势成骑虎。你这样寻死觅活地给谁看?你以为别人会可怜你么,笑话!当初我在越国受的苦,你一生一世都吃不完。你还没开始呢,就寻死上吊。越国没有你,也照样完成光复大业。

西施看到命运的眼睛,在某处冷冰冰地注视她。

她竭力大叫一声:不——

声音尖锐而刺耳,整个宫殿的角角落落都听到了这个女子发出的拒绝声。

15、越国边境。夜

西施凭栏看着满天的星星。

天上的星点缀在迷茫无际的黑幕上。她盯住它们,很久。

范蠡出来,关切地:西施,夜凉了。

西施:我们走了多远了?

范蠡感伤地:明日就到吴国。

西施的泪涌了出来。离别的愁绪勾动她心里最初的感情,它一下迸发。

西施哽咽地:我要走了,范蠡,我要走了。

范蠡用尽气力拥抱西施入怀:西施,从今后要你独自一人承受命运的诡异实在太不公平。你要耐心等待,等我回来,西施,我对你的感情这一生一世都不会变。

黑暗中,一双充满恨意的眼睛盯着他们。

16、吴国宫殿

范蠡:贱臣勾践感大王不杀之恩,无以回报。故搜罗二位美人,侍奉大王。

夫差看见西施、郑旦,顿时惊艳。

百官中走出一个浓眉、双目深邃的男人。他就是伍子胥。

伍子胥眉目凛凛地望了西施一眼:大王,夏亡于妹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此乃古训。女色从来都是亡国之物,大王万万不可接受。

范蠡脸色一变。

西施微怒,但马上微微一笑:大人所举皆是历代暴君。贱妾素闻大王乃英明圣主,岂可与他们相提并论?

夫差哈哈大笑。

伍子胥欲再言,夫差不耐烦地挥挥手,退朝。

17、后宫

大木桶冒着水汽。

水面上漂着花瓣。

两个侍女不停地把花瓣洒入桶中。

西施用花瓣擦洗身体。

西施出浴。侍女用毯子裹住她。

18、吴王寝殿

侍女们把西施置于夫差前,退出。

夫差托起西施的脸,更是惊艳。

西施眼前掠过勾践的脸,身体微微颤抖。

夫差兴奋地:你怕我?

西施妩媚一笑,扑到夫差怀里。

他猛地掀开西施裹着的毯子。

帐幔低垂,檀香袅袅。

交欢过后,西施无尽的妖娆。

夫差痴迷地:你要什么,寡人赏给你。

西施:贱妾什么都不要,贱妾只要大王的恩宠。

夫差又一次冲动。

19、后宫

西施用嘴递给夫差一枚鲜果。

夫差吞了下去。

西施搂着夫差的脖子,用地眼光望着他。

(画外音):伍大人求见。

伍子胥走进,凛然看了西施一眼,眼里闪出不屑与蔑视。

夫差:寡人昨夜做了个怪梦,今日心神不宁。梦中有两只黑犬,一只向南嗥,一只向北嗥;有两把钢锹,插于宫墙之上。此梦不知何意?

伍子胥:黑为阴类,大王日后必为女子所累;钢锹插墙,乃越兵入吴之象。大王此梦不祥!

西施一沉吟:大王,贱妾对梦中之事却另有一番看法。

夫差惊奇道:爱妃对梦也有研究?

西施微笑:两犬向南北嗥叫,大王威望将伸于诸侯,公锹插于宫墙,农工尽力,国家昌盛之象。贱妾贺喜大王。

夫差哈哈大笑。

伍子胥不甘地:大王,自古忠言逆耳。大王如今听取妖言,他日越国兵进,你意欲何为?

夫差不悦地:寡人心中自有分寸,你退下吧。

西施在旁,傲慢地盯着伍子胥。

20、伍子胥府

伍子胥自语:夫差不听我言,吴国迟早毁在他手里。唉——

(画外音):施娘娘驾到——

伍子胥一惊。

西施:伍大人身体不适,贱妾特意奏请大王来探望。

伍子胥冷冷地:多谢娘娘。

西施微笑:大人与大王情同父子,贱妾来探望理所应当,不必拘礼。

伍子胥冷颜相向。

西施盯着伍子胥的眼,好久,他的眼睛才没像刚才那么凶悍。

伍子胥:施夷光,你真是个可怕的女人,夫差迟早毁在你手里。

西施做了个委屈的表情:一个女人仅仅因为长得美丽,却要不停地遭受世人的毁谤,我宁愿不选择美貌。我不过是一个没有野心的女子,所求的也无非是一份安定的生活,伍大人又何必咄咄逼人呢?

西施几欲泪下。

伍子胥不再言语,思绪有点晃悠不定。

西施柔声地:贱妾听说伍大人不是吴国人。

伍子胥:臣是楚国人。

西施柔声地,放出媚态:你看,我们两个都是异乡人,孤苦飘零,难道不应该彼此相扶相持么?

西施的脸慢慢贴近伍子胥的脸。

伍子胥喘息相闻。

突然,他大喝一声:凭你也想来诱惑我!

西施笑着走开:伍大人,你不也是个男人吗?

伍子胥盯着西施的背影,满脸羞愧,眼里闪出怒火。

21、后宫花园

郑旦形只影单在花园徘徊。

一阵秋风,吹散满树落英,倾向郑旦一

范蠡事越王勾践篇5

范蠡事越王勾践,深谋20多年之后,终于灭了吴国。越国称霸,勾践拜范蠡为上将军。但这时候

范蠡看出勾践不是一个可以共患难的人,不顾他的威胁,偷偷乘船离开了。到了齐国以后,范蠡改换姓名,自谓鸱夷子皮,在海边辛辛苦苦地耕种劳动。没多久,身家就涨到数十万,成大富翁了。齐人听说他的厉害,想拜他为相。范蠡喟然叹道:受这种尊重,不是一个好兆头。于是,他把相印还回去,把钱财散给亲友,拿一点值钱的宝贝就云游去也。

到了陶这个地方,范蠡认为这是天下的中心,交通便利,可以致富。他便候时转物,专作物流业,没过多久又富可敌国了,天下称其为陶朱公。

世人只知范蠡辅助大老板勾践打败吴国,只知他赚取了天下第一美人西施的芳心,却不知他后来成了天下第一有钱人,其审时度势、功成身退的胆色,非一般人所能及。

然而,范蠡到底是一个借助战争的胜利扬名立万的政治名角,哪能不使点儿诈、不坑点儿人、手上不沾点儿将士百姓的鲜血?汉代开国功臣陈平就曾自叹: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看来,我的后代也不会有好结果,就是因为我多阴祸。的确,没过两三代,陈平的曾孙就因为掳掠人妻被弃市(弃市,在闹市中心被公开斩首,以儆效尤),封地被收回。范蠡的同事文种已被“飞鸟尽、良弓藏”了。唯有范蠡,天下的好事都落到他一个人身上,最终,轮回落到了他的子孙身上――他的儿子们都不成器,甚至不得好死。

到了陶地以后,范蠡生了个小儿子。十多年,他的二儿子杀了人,被关在楚国。范蠡叹道:“这是他罪有应得,但他好歹是我儿子,不能让他弃市。”他赶紧让他这个十几岁的小儿子去解救,并给小儿子备了一辆牛车,里面装着黄金千镒。没想到大儿子坚决要去,还说:“我是家里的长子,你不让我去,却让弟弟这样的小孩去,你不是把我当成不肖子了吗?”范蠡不理他,这个大儿子气得要死要活的。范蠡的老婆也说替大儿子说话。他实在禁不住两个人的软硬兼施,不得已答应了,写了一封信给以前的好朋友庄生,还吩咐大儿子把钱都给庄生,什么都听庄生的,什么都不要管。大儿子起身时,又私自带了一些黄金。

到了楚国,大儿子看到庄生家很穷,他按吩咐把书信和黄金给了庄生;不放心,又把私下带的几百金献给楚国贵人,傻乎乎地以为人多力量大。庄生收了钱。事实上,这个人非常廉洁,收下钱,只是表示他一定会好好办事,让范蠡放心而已,庄生打算事成之后分文不动地还回去。

庄生去找楚王,说:“现在某个星宿出现了,要害楚国,你要以德治国啊,这样就可以免灾了。”楚王一向很听庄生的话,就宣布大赦天下。那个受了大儿子贿赂的楚国贵人赶紧告诉大儿子:“天下大赦了。”大儿子一听,我弟弟都被赦免了,那我把钱给庄生,不是白给了吗?赶紧回头找庄生,把千金讨了回来。庄生觉得被人出卖了,又跑去找楚王说:“前些天大王因为以德治国,大赦天下,没想到百姓都议论说陶朱公范蠡的儿子杀了人,仗着有钱买通大王左右贵人,大王为了这个范公子才赦了天下。”楚王大怒:“有钱人又怎么样,还能摆布我不成?”最后,天下都大赦了,唯独这位范公子不赦。大儿子只好抱着弟弟的尸体回家了。

有人或许要说了,范蠡不是很能干吗?怎么连儿子都救不了?其实,在这件事上,他也同样没有丧失他的知人之明和判断力。大儿子回到家以后,大家都哭成一团,只有范蠡在苦笑:“我早知道大儿子会害死弟弟的。他从小跟我一起吃苦,知道钱来得不容易,所以很看重钱;小儿子从来没吃过苦,不知钱从哪里来,也不在乎钱。我就知道大儿子会心疼钱,什么也干不了,我心里已经对他回来报丧做好心理准备了。”

范蠡事越王勾践篇6

后世人常用“卧薪尝胆”的故事警醒自己,其用意并非强调报仇雪耻方面,也不是当真要挂起苦胆来尝一尝,而是比喻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刻苦自励,激励自己奋发图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卧薪尝胆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卧薪尝胆的故事1前496年,吴国还是把越国彻底地打败了。越王本人也因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不久就死去了。

越王在临死的时候,嘱托他的儿子,一定要为他报仇雪恨。

越王的儿子勾贱,牢牢地记住了他夫亲的话。他日夜操练兵马,时刻准备报仇雪恨。吴王知道这个消息后,又马上派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又再次被打败,这一次,越王勾践也被吴王抓到了吴国。

为了消除吴王对他的疑心就假装者很老实的样子,吴王实在可怜,他就决定放他回到越国。图鉴回到越国后,每天都急着想报仇,为了不断磨砺自己报仇的坚强意志,他果断地离开了宫殿,睡在柴草上。每次吃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觉得苦的时候,就大声对他自己说:“勾践!你难道忘了越国的耻辱和仇恨了吗?”十月国强大起来,他不但亲自种田生活也十分可以,对那些有才能的人非常尊重,而且对老百姓非常的爱护,这样越国很快就强势了起来。与此同时,还有想方设法为吴王夫拆送去很多美女和金银财宝,结果吴王以为他真的不想复仇了,也就放松了戒备,后来勾践实现了自己的计划,振兴了越国。

卧薪尝胆的故事2春秋时期,我国南方有俩个邻近的小国,吴国和越国。它们经常打仗,势力相当,始终难分胜负。不过,公园前496年,吴国还是把越国彻底地打败了。越王本人也因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不久就死去了。

越王在临死的时候,嘱托他的儿子,一定要为他报仇雪恨。

越王的儿子勾贱,牢牢地记住了他夫亲的话。他日夜操练兵马,时刻准备报仇雪恨。吴王知道这个消息后,又马上派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又再次被打败,这一次,越王勾践也被吴王抓到了吴国。

为了消除吴王对他的疑心就假装者很老实的样子,吴王实在可怜,他就决定放他回到越国。图鉴回到越国后,每天都急着想报仇,为了不断磨砺自己报仇的坚强意志,他果断地离开了宫殿,睡在柴草上。每次吃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觉得苦的时候,就大声对他自己说:“勾践!你难道忘了越国的耻辱和仇恨了吗?”十月国强大起来,他不但亲自种田生活也十分可以,对那些有才能的人非常尊重,而且对老百姓非常的爱护,这样越国很快就强势了起来。与此同时,还有想方设法为吴王夫拆送去很多美女和金银财宝,结果吴王以为他真的不想复仇了,也就放松了戒备。

几年以后,越国攻打五谷攻入了吴国,国都吴王夫差也成了阶下囚,构建终于爆了他的愁。

卧薪尝胆的故事3勾践回到了越国,大臣们一见,又是高兴又是伤心。勾践对他们说:“我是个国破家亡的奴才,要不是大伙儿这么尽心尽意地出力,我哪儿能有回国的一天?”范蠡说:“这是大王的洪福,哪儿能算是我们的功劳呐?但愿大王从今往后,时时刻刻记住在坟头石屋里的苦楚,这样,越国才能出头,我们的仇准能报的。这是我们做臣下的和全越国人的愿望!”勾践说:“我决不叫你们失望!”他就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兵马,自己很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想办法救济穷苦的老百姓。这么一来,全国的人个个欢喜,恨不得把自己的能耐全都拿出来,好叫这受欺压的弱国改变成为一个强国。

勾践唯恐舒服的生活消磨了志气。他把软绵绵的褥子撤下去,拿柴草当做褥子。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先尝一尝苦味。这就叫“卧薪尝胆”。因为这回遭了亡国之祸,人民大批地被屠杀,人口减少了,他就订出几条奖励生养的条例来。例如:上了年纪的人不准娶年轻的姑娘做媳妇儿,男子到了二十岁,女子到了十七岁,还不成亲的,他们的父母要受一定的处罚;快要临盆的女人,必须报官,好派官医去照顾她;添个小子,国王赏她一壶酒,一条狗,添个姑娘,国王赏她一壶酒,一口猪;有两个儿子的,官家给养活一个;有三个儿子的,官家给养活两个。赶到种地的时候,越王亲自拿着锄头在地里干活,为的是让庄稼人好提起精神,加劲种地,多打粮食。国王的夫人也老出去,看望看望养蚕、缫丝、织布、纺线的妇女们。没有事的时候,自己也在宫里织布。穿衣、吃饭,处处节省,为的是给吴王夫差进贡。夫差见勾践月月有东西送来,非常满意。

这时候,夫差正打算起造姑苏台。越王趁着这个机会,预备了几根又长又大的木料,打发文种送去。夫差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木料,非常高兴。大材不可小用,姑苏台得照原来的设计加高一层,还得往大里开展,才能够高矮合适。这么一来,工程可就大了。苦了吴国的老百姓,没黑天带白日地干着,还得经常挨打受骂。”

勾践叫文种和范蠡向吴王进贡美人儿。范蠡说:“托大王洪福,我找着了一位又精明又懂大义的美人儿。她叫西施。她情愿舍出自己的身子,去给大王报仇。”越王就派他送去。夫差一见西施,把她当做下凡的仙女。没有几天工夫,夫差就当了西施的俘虏。有一回,夫差对她说:“今天越国的大夫文种上这儿来借粮。他说,越国收成不好,打算借粮一万石,过年如数归还。你瞧应该怎么办?”不用说,西施劝他答应了。

文种领了一万石粮食,回到越国,把这些粮食全都分给穷人。这一来,全国的人没有一个不感激越王的。转过年来,越国年成丰收。文种就挑选了顶好的可以做种籽的粮食一万石,亲自还给吴国。夫差见勾践不失信,更加高兴了。他把越国的粮食拿来一看,粒粒足实饱满,就对伯嚭说:“越国粮食的颗粒比咱们的大。咱们就把这一万石当做种籽。这一来,咱们的庄稼就更好了。”伯嚭就把越国的粮食分给农民,叫他们去种。到了春天,吴国的庄稼人下了种,天天等着新秧长出来。等了十几天了,还没出芽。他们想,好种籽大概要比普通种籽出得慢一点。就耐着心又等了几天。没想到全国撒下去的种籽全霉烂了。他们没有了主意。末了,只好再用自己的种籽,可是已经误了下种的时间。这一年的饥荒算是坐定了。吴国的老百姓都怪吴王和伯嚭不顾土地合适不合适,就冒冒失失地用了越国的种籽。他们哪儿知道越国送去的粮食,原来都是已经蒸熟了、又晒干了的呀!

越王勾践听见吴国闹饥荒,就想发兵。文种说:“还早着呐!一来,伍子胥还没走;二来,吴国的兵马全部在国内。咱们还得等个机会。”越王只好耐心等候机会,趁这时候扩大军队,操练兵马。

伍子胥听说越王勾践操练兵马,就去见夫差。夫差听了伯嚭的话,叫伍子胥别再多嘴。夫差要去征伐齐国,伍子胥又出来反对。夫差一心想当霸主,哪里肯听他的,亲自带兵进攻齐国,打了个胜仗。他洋洋得意回到吴国,文武百官全都道贺。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得了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那才是大灾祸。”这种泼冷水的话,夫差听也听不进去。他恨透了伍子胥,又经西施一说,就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宝剑,让他自杀。

夫差杀了伍子胥,拜伯嚭为太宰,打算会合中原诸侯当个霸主。公元前482 年,夫差发兵又打败了齐国,大军到了卫国的黄池[ 在河南省封丘县西南],约会诸侯来开大会。晋国、卫国、鲁国害怕了,承认夫差为首领,订立了盟约。

吴王从黄池大会回去,到了半道上,一个跟着一个地接到了坏消息:越王勾践已经发大军打进吴国去了。吴国的士兵知道国内打了败仗,加上远道的劳累,已经没有打仗的精力了。越国的兵马是经过好几年训练的。两边一交手,吴国的兵马就象秋天的树叶子经大风一刮,给打得七零八落了。夫差只好派伯嚭去跟越王求和告饶。伯嚭带着好些贵重的礼物跑到越国的兵营,跪在勾践面前,央告求和。范蠡对越王说:“吴国还有实力,不是一下子就能灭了的。”勾践就答应了跟吴国讲和,跟着退兵回去了。

公元前473 年[ 黄池大会之后9 年],越王勾践带着范蠡、文种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吴国。吴国的兵马一连气打了几回败仗。伯嚭抵挡不住,领头投降了。吴王夫差逼得走投无路,拿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说:“我还有什么脸去见伍子胥呐?”说着就自杀了。吴国的将士到这会儿有的死了,有的逃跑了,剩下的都投降了越国。

越王勾践进了姑苏城,坐在吴王夫差的朝堂上。文武百官向他朝贺。吴国的太宰伯嚭也站在那儿,捻着几根七长八短的松针胡子,等着受封。勾践对他说:“你是吴国的太宰,我哪儿敢收你做臣下呐?你怎么不跟着你的国君去呀?”伯嚭低着脑袋退了出去。勾践派人把他杀了。勾践大赏功臣,单单短了个范蠡,原来他埋名隐姓,跑到别国去了。临走还给文种留下一封信,劝他说:“飞鸟打光了,弓箭就没有用了;兔子打光了,就轮到猎狗给煮来吃了。大王在患难的时候,用得着咱们。现在他得了势,只怕咱们的威信超过了他。您也赶快走吧!”文种可不怎么真信他这些话,可是心里不很舒坦,就害起病来。有一天,勾践亲自去探望文种,留下了一把宝剑。文种拿起来一瞧,喝!原来就是当初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宝剑。他这才后悔没有听范蠡的话,只好自杀了。据说范蠡是带着西施一同跑的,后来经商发了大财。那个有名的大商人陶朱公就是范蠡。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接着带领大队人马渡过淮河,在俆州[在山东省滕县,俆shū]会合了齐国、晋国、宋国、鲁国的诸侯。当初中原诸侯最怕的是楚国,自从楚国给吴国打败了以后,就转过来怕吴国。如今吴国又给越国灭了,他们只好听从勾践的了。这么着,越王勾践做了霸主。春秋时期在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五霸之后,又兴起了吴越二霸,就是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的故事4《卧薪尝胆》是春秋时期的吴国与越国的一场战争而引发的一个故事,它有许多地方可以帮助我们。

上次我的数学考试不太理想,爸爸虽然没有责骂我,但我的心里十分难受,好几天都没有好心情。做作业也没有往日的劲头了。妈妈看着我这个样子,说:“一次考试不理想你就被打败了吗?你对待学习不够认真刻苦,这样的失败是必然的忽然,好好想想你该怎么做吧。”

我静下心来想,忽然,我想起了我读过的《卧薪尝胆》这本书,勾践在吴国受辱,回国后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率领三千精兵打败了吴王。我现在只是小小挫折,怎么能轻易放弃呢。我要学习勾践、伍子胥一样的人物,用我的努力去战胜敌人,拥抱成功。在后来的考试中,我虽然没有拿到满分,但比起之前有了大幅的进步,我会继续努力,战胜困难,像勾践一样勇敢无畏!

《卧薪尝胆》是一个真正令人懂得道理的故事!

卧薪尝胆的故事5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喝着咖啡,读着一本记载着五千余年间,曲折动人的历史书——《上下五千年》。

翻开目录,忽然有一个故事题目吸引了我,《卧薪尝胆》,咦?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呢?我翻阅了词典:比喻以柴草为卧具,经常尝胆的苦味。那么,为什么要经常尝胆的苦味呢?于是,我便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读到这里,我不禁怔住了!越王能忍受住屈辱吗?他身为一个国王,能够当奴仆吗?于是我好奇地读了下去: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架车,舂米推磨。读到这里,我真想对勾践说:“勾践啊!你能忍住屈辱吗?你会坚持吗?”

就这样,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读到这里,我觉得勾践夫妇能忍住三年的累活,太棒了!他们夫妇俩忍辱负重,把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尽力克制自己,这是多么的伟大啊!

回国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没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反败会稽的耻辱。经过二十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这篇故事我看完了,我非常感慨。越国终于成功了!终于灭掉了吴国!我情不自禁地想对勾践说:“勾践!你太棒了!我为你骄傲,虽然你忍受了三年的屈辱,但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打败了吴国!”

范蠡事越王勾践篇7

适可而止是一种人生智慧。范蠡出身贫贱,因为不满楚国的政治黑暗,投奔当时的越王勾践。后来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成了吴王夫差的阶下囚,范蠡一直不离不弃,追随勾践左右,帮助勾践谋划复国大计。经过一番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勾践韬光养晦,趁机打败吴王,复国成功。范蠡也因此功成名就。但是范蠡没有被眼前的名利冲昏头脑,他深知“飞鸟尽,弹弓藏”的道理,于是在事业到达人生巅峰的时候,急流勇退,携西施泛舟太湖之上,好不惬意。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后来还成为儒商之鼻祖,为世人所称誉。范蠡可谓深谙适可而止之道的聪明人。与之相对的就是大臣文种,过于贪恋名利,结果落得一个被赐死的悲剧下场。适可而止,我们的人生才能优雅地转身。

适可而止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艺术。在人际交往中太过热情让人无所适从,太过冷淡又让人无法接近,这就需要我们在交往之时做到适可而止。比如在一些宴会场合,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友好,会给来宾敬酒,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不断的劝酒、进酒,只会让来宾感到很不适应,增加他人的心理负担,有的甚至因为被劝酒过多而出现不适送进医院的,好事变坏事,这样就很不好了,如果适可而止,既表明心意,又让来宾心理舒服就是艺术了。在与别国交往的过程中,我国也是遵循了这一宗旨,既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又不搞政治结盟,适可而止,这样就能维持一种和平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实乃政治交往的艺术。

适可而止是一种理性的姿态。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游戏日益风靡。作为一种生活的调节、身心放松的方式,本无可厚非,但是很多青少年深陷游戏世界太深,以致无法自拔,造成学业荒废、身体受损,乃至产生一些心理疾病、社会问题,这样就不可取了。任何事情一旦失去节制,往往就变成坏事。理性的生活取决于我们的自我调节和把控。适而可止,我们的人生之路才能走得平稳。

适可而止,人生之花才能香远益清、芬芳动人。

范蠡事越王勾践篇8

范蠡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商业鼻祖,生活于距今2500年左右的春秋战国之际。关于范蠡的籍贯,据史书记载是“楚国宛(今南阳)三户人”,“三户”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境内。在范蠡的一生中,有三件事成就了他的人生辉煌:一是辅佐越王勾践报仇雪耻,完成了灭吴兴越大业;二是及时功成身退,创造了经商治产致富兴家的商业奇迹;三是与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首西施之间的爱情传奇故事,使他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彩多姿,至今不少影视剧仍津津乐道。虽然据学者考证范蠡不可能在灭吴后带着西施逃跑隐藏,也不可能与西施生活在一起,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普通老百姓的民间传说却宁可信其有。从文献典籍记载考察范蠡的人生经历和历史功绩,特别是他在当时风起云涌的斗争中所展示的政治、军事、外交智慧和经商致富的成功实践,可以发现他具有非常鲜明的思想特征和智勇双全的人物个性,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用了相当篇幅叙述范蠡的事迹,尤其对范蠡离越后精于谋划的商业智慧多有赞扬:“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史记》第五册,第1756页)从范蠡在经商治产实践中的商业精神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勤劳实干。“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这说明范蠡在逃出越国后经过一段非常艰苦的岁月,全家辛勤劳作,精打细算,父子“苦身戮力”,终于勤劳致富。存在决定意识。对于这段艰苦的创业经历,在范蠡及其家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人生态度。如范蠡在评价其长子营救少弟不忍弃财而致少弟丧命的原因时说:“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因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二是富民修德。范蠡认为,君王的治政之道,在于强国富民,切忌奢侈腐败。“越王问范子曰:‘何执而昌?何行而亡?’范子曰:‘执其中则昌,行奢侈则亡……臣闻古之贤主、圣君,执中和而原其终始,即位安而万物定矣;不执其中和,不原其终始,即尊位倾,万物散。文、武之业,桀、纣之迹,可知矣。古者天子及诸候,自灭至亡,渐渍乎滋味之费,没溺于声色之类,牵于珍怪贵重之器,故其邦空虚,困其士民,以为须臾之乐,百姓皆有悲心,瓦解而倍畔者,桀纣是也。身死邦亡,为天下笑。此谓行奢侈而亡也。”离开越国后,在自己的经商实践中,范蠡不仅自己勤劳致富,也帮助周围的老百姓共同富裕。他在“致产数十万”之后,“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致富后不忘行其德,是范蠡所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三是形成特色。经商治产,不仅要会“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还要善于利用地利条件,发挥地域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在这方面,范蠡是非常成功的。从他“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的经历看,有人认为这是在从事盐的生产。大量生产食盐,在当时应当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垄断性行业,是名副其实的特色经济,否则不会那么快的就“致赀累巨万。”

四是讲究诚信。范蠡“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以及“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的行为,都是他“富而好行其德”的诚信表现。不仅如此,范蠡在具体的经商实践中还把诚信理念作为重要信条。“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史记・货殖列传》)这里的“与时逐而不责于人,”《索隐》的解释是“谓择人而与人不负之,故云不责于人也。”由此可见,范蠡是深谙经商中讲究诚信之道的,中国传统商业中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正是这一原则的生动体现。

上一篇:忧伤的文章范文 下一篇:普法教育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