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征战地范文

时间:2023-10-22 13:28:23

由来征战地篇1

5天前,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在缅甸落成,部分国共抗战将领后代到场敬献花圈。这是除当地华侨外,第一次由中国人去缅甸修建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学者认为,这种情感认同对于加强海峡两岸交流、拉近两岸关系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70多年前那场抵抗外侮的战争,就是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最终赢得了胜利。

中国远征军,这是一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这是一场迟到许久的纪念。

那些所有曾经为保卫今日这个繁荣强盛之国家付出过,无论是牺牲的还是健在的、有名的还是无名的、将军还是士兵,都是英雄,都值得我辈崇敬和永远铭记。

本报记者 胡非非 发自重庆

“我是(原)新一军军务处的,蒋银洲!”

“我是(原)66军军部参谋处的,杨光熹!”

……

当两位中国远征军老兵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光已飞逝70余载。曾经的青涩少年,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唯有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依旧是沸腾的。

就像70年前10万中国远征军将士高唱《满江红》走出国门,抗击日寇,2013年1月19日,重庆罗汉寺,10位远征军老兵以同样悲壮的方式,迎接中国远征军仁安羌之战202位阵亡将士英灵回归。

5天前,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在缅甸落成,部分国共抗战将领后代到场敬献花圈。这是除当地华侨外,第一次由中国人去缅甸修建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学者认为,这种情感认同对于加强海峡两岸交流、拉近两岸关系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70多年前那场抵抗外侮的战争,就是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最终赢得了胜利。

中国远征军,这是一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这是一场迟到许久的纪念。

那些所有曾经为保卫今日这个繁荣强盛之国家付出过,无论是牺牲的还是健在的、有名的还是无名的、将军还是士兵,都是英雄,都值得我辈崇敬和永远铭记。

并且,现在正是我们弥补的时候,我们亏欠他们的实在太多。

我们惟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英魂归来

1月19日,腊八节。重庆,阴冷。

比侍弄一尊精致的瓷器还要谨慎,舒宏舰和罗亮小心翼翼地将“中国远征军仁安羌之战202位阵亡将士灵位”抬离中国远征军网工作室,启程前往罗汉寺。

起灵!

这是一尊高1.2米、重达40公斤的大灵牌,正面底部用缅文镌刻“中国军魂永垂不朽”,灵位正中间镶着一块上好的缅玉,由缅甸华侨黄联邦用上等花梨木制成。

此前,听说是给中国远征军制作灵牌,黄联邦执意不收钱,并且坚决否定了舒宏舰所说的60厘米的原始设计高度。他说:“远征军的灵位不能小!”这一度让灵位在昆明机场转机时因为超重无法登机,最后取掉外包装才得以成行。

罗汉寺门前,伴随着哀伤的音乐,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默默注视着这支奇特的送灵队伍。

战友们早已在此迎候。这一天,中国远征军网原本只邀请了6位远征军老兵,最后到场的却有10位。

战争对于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来说,就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这些从昔日那场燃烧了大半个地球的战火中存活下来的老兵,希望能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中见一眼昔日的战友。尽管他们并不相识,但身为远征军,他们曾有过同样的热血和激情。

唱中国远征军军歌!敬酒!敬礼!恭迎仁安羌战役202位战友回国!

悲壮的《满江红》响起,这些佝偻而微微颤抖的身体仿佛被重新注入了力量,倔强地挺立。所有人血脉贲张,眼含热泪,放声高唱。

歌声依旧嘹亮,军礼依旧英武,一如70年前他们以同样的方式义无反顾地从这座饱受屈辱的“陪都”城市出发,奔赴缅甸抗日前线。

罗汉寺的僧人为战死异国的勇士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祭祀法事,以超度这些在外漂泊了70余载的英灵。

202位英烈随后被送往重庆华岩寺。再次有成百上千的群众自发前来悼念。

寺庙方丈道坚大师率合寺僧众以最高规格出门迎灵,仪仗夹道,焚香诵经。这完全超乎送灵的志愿者之意料,他们原先只是希望对方能允许他们将烈士灵位暂时安放在寺里。

道坚大师说,抗日将士回到祖国,理应获得隆重礼遇,受到应有尊重。惟其如此,方能感染、教育更多国人,让大家都知道,为国捐躯者,民众不会忘记他们。当国家和民族再次遇到危亡时,大家才会像他们一样舍身赴难。

出家人同样有社会责任感,有民族大义,上马要能杀敌,下马要能念佛。华岩寺素来有爱国传统:抗战期间,寺院部分禅房被腾出来,供国民政府机构办公使用。日军飞机曾多次对此进行轰炸,均未能得逞。寺里的一些僧人还被派上过战场。

闻者无不动容。人们落泪,鼓掌,叫好。

道坚大师亲自为202位英烈诵经、安灵。离散多年的儿子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温暖怀抱,安息!

负责此次送灵的中国远征军网主编舒宏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按照计划,灵位将在华岩寺供奉一段时间,供海峡两岸爱国人士祭拜。而后择期送往湖南,让英烈魂归故里—仁安羌战役阵亡将士大多为三湘子弟。

至此,从筹划、运作到完成,历时数年的迎接仁安羌战役202位阵亡将士英灵回国,终于告一段落。

而对于舒宏舰等所有关注中国远征军的海内外民间人士、专家学者来说,关爱老兵,这仅仅只是开始。

“我的团长我的团”

“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团长龙文章对手下弟兄们说。

这也是已故湖南籍抗战将领刘放吾的愿望。这位原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上校团长曾经努力想把自己的子弟兵带回家乡,但惨烈的缅甸战场却让他的很多兄弟永远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1941年底,中英结成军事同盟。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殖民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尤其是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中国组建远征军,并于1942年3月开始陆续开赴缅甸战场参战。

4月7日,日军常胜军33师团制定周密作战计划,对仁安羌以南的马圭发起进攻,企图攻占缅甸的重要产油区仁安羌油田,并歼灭西线英军主力。

14日,包括英缅军第1师在内的三支英军部队放弃马圭防线,向北撤退。

17日,英缅军第1师主力被日军阻截在仁安羌拼墙河南岸,陷入重围,粮尽水绝,弹药奇缺。刘放吾奉命率113团于当日傍晚抵达拼墙河北岸,连夜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激战,次日肃清敌军。

19日的渡河攻击战更加惨烈,中日双方军队近乎肉搏,阵地三度易手,到处尸山血海。至午后,日军终于被击溃。

据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战报记载,仁安羌之战,113团共毙敌700余人,解救英缅军第1师7000余人,英军俘虏及美传教士、随军记者等500余人,被誉为“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

而113团自己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全团800多人,阵亡204人,伤亡总计500多人,其中三营营长张琦为牺牲的最高军官。

仁安羌战役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主动出击的大胜仗。中国军队以少胜多、以寡救众,不仅挫败了日军在仁安羌油田被破坏前攻占油田的战略意图,打破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而被解救出来的英军,后来成为日本历史上在陆战中遭到“最惨重失败的”一次战役—英帕尔战役的主力。

仁安羌捷报传来,“陪都”重庆处处张灯结彩,百姓燃放鞭炮庆祝。

英伦三岛为之震惊,各反法西斯同盟国予以赞扬和表彰。而仅仅在三个月前,傲慢的英国人还对中国盟友严重缺乏信任,一再推诿阻挠,拒远征军于中缅边境。

此后数十年,由于种种原因,仁安羌战役逐渐淡出国人的记忆。而在那场战斗中阵亡的将士,尸骨无还,甚至连名字也鲜为人知。

战时急于撤退、转移,牺牲者或被草草掩埋,或暴尸荒野。有史记载的,只有张琦的遗体被带走。不过途中由于天气炎热,遗体无法保存,最后无奈采取了江葬。

张琦的女儿张锦兰一直渴望能在有生之年到父亲江葬的地方祭拜一下,终未能成行。张琦的孙女此次听闻仁安羌阵亡将士灵位回归祖国,失声痛哭。原定1月19日在罗汉寺的灵位超度仪式她要到场,却因家人身体不适遗憾错过。

目前大陆关于仁安羌战役的唯一一份原始档案保存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台湾方面,由于1955年原新38师师长孙立人的“兵变”案,关于新38师和后来的新一军的相关资料大多被当局查禁、销毁。

2010年,舒宏舰到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询,关于中国远征军滇缅印作战的史料非常有限,提到将士名字的更少。并且,经过仔细核对,他发现由于统计错误,仁安羌战役阵亡将士实为202人,而非204人。

阵亡将士中,目前能查到并且确认姓名的只有五位,他们是:张琦、顾纪常、李耀林、欧阳章和欧阳美福。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他常说‘我把家乡子弟带出去,没带回来’。”2013年1月13日的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落成仪式上,刘放吾之女刘伟华女士追忆父亲。

这成为刘放吾心中永远的痛,晚年每念及此,郁郁不已,无限悲凉。

为了不该忘却的纪念

中国抗战胜利50周年时,重庆人周先生到美国拜访二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的遗孀陈香梅女士,并邀请她到远东反法西斯中心重庆参观。

“她问我为什么中国远征军这段历史在国内很少被提到,甚至被误解。”周先生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陈香梅认为所有为中国抗战作出过贡献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这样才能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这让这位中国公民、重庆市民感到羞愧。

2005年,周先生开始创办中国远征军网,并于2007年上线。他希望通过网络向民众传播中国远征军这段不该被忘却的历史,也为海峡两岸健在的远征军老兵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联络感情。

2007年初,获知周先生正在策划一本关于中国远征军的小说,刘放吾的儿子刘伟民先生专程从美国飞到重庆,提供了大量关于远征军尤其是仁安羌战役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英缅军司令部手令、缴获的日军军旗等。

这些资料在国内极为罕见,让周先生意识到关于中国远征军还有很多事实尚未厘清。提起远征军,不是只有野人山、大溃败、死亡、白骨累累等,还有中国军人的血性、勇气、智慧和胜利。

刘伟民说他只想把历史的真相还原给世人。

周先生提议为仁安羌战役阵亡将士修一座纪念碑,获得刘伟民的赞同和支持,包括赴缅考察、建墓立碑等各项费用,均由他来承担。

这也是父亲刘放吾的夙愿,他一直希望能为死难的兄弟做一点事情。

2011年11月,舒宏舰和同事罗亮入缅考察,沿途所见深深刺痛了两个中国青年的心:从缅北到缅南,日本人几乎在他们每一个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都修建了慰灵碑,“连那些极为偏僻的小村落都有”。在仰光,他们甚至为战马立碑。触目惊心。

最让舒宏舰无法接受的是,在仁安羌,一块日本墓碑上赫然用中文刻着“忠烈香千古”。“他们是侵略者!是战犯!怎么能说‘香千古’?应该是‘臭万年’才对!”舒宏舰后来在重庆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依然愤愤不平。

二战同盟国英国在仰光也有两座气势恢弘的国家公墓。

反观同为同盟国、战胜国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的墓碑几乎全被推倒、夷平,断壁残石,哀魂遍野。同样触目惊心。

滇缅抗战史专家,曾十多次进入缅甸考察的戈叔亚亦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了这一点。

由于社会地位不高,当地华侨对此也无能为力。甚至有的华侨后代已经不知道还有中国远征军、仁安羌战役这些历史。

“我们如何对历史负责,如何对得起英雄?”舒宏舰感到痛心,“我们真的应该为他们做点事了,亡灵需要得到尊重!”

仁安羌战役纪念碑从选址到打通各个环节再到最终获得缅甸当局许可和宗教界支持,舒宏舰等人跑了大半年,动用了海内外一切关系。

最终确定在仁安羌战役中战斗最为激烈的501高地上建碑,并于2012年10月破土动工。

建碑过程中经历颇多困难。工地偏僻闭塞,只能坐马车或牛车前往。现场没有大型起吊设备,12块汉白玉石碑每块重量都超过1.5吨,只能靠人力往陡峭的山坡上抬,当地力工足足干了一周。

其间,当地华人华侨提供各种便利,鼎力相助,他们说这是长中国人志气的事。

时常有英国人来参观,他们对于当年中国远征军对英军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已,赞叹说为英雄立碑显示了中国人对待同胞、对待生命的态度。并且,纪念碑不只是一座建筑,更代表了一种精神力量。

建碑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缅甸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固有印象,他们并不喜欢在这个国家经商的中国人—这些人只是有钱,道德品质却很成问题。

仁安羌大捷纪念碑举行落成典礼时,很多华侨到场帮忙。带队的翻译阿甲对《中国远征军》小说第二作者舒莺说:“我们是来尽义务的,不是来赚钱的。”

阿甲说,爷爷常对后辈说你们生在缅甸,要爱缅甸,但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这位第三代华侨有些难过,说中国越来越强大了,每年有那么多大老板到缅甸做生意,为什么很少有人去拜祭我们的英雄呢?

艰难的寻找

“这场战役伤亡过百,其中202人战死沙场,家父在世时一直念念不忘……这是中国远征军建立的第一座纪念碑,旨在招魂,意在安宁……”

2013年1月13日,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落成典礼上,致辞的刘伟民百感交集。作为老兵代表受邀到场的原113团警卫班长李玉昆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多名抗战将领的后代参加了典礼,并向先烈敬献花圈。

在戈叔亚看来,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对于加强海峡两岸交流、拉近两岸关系有着极大意义。“情感上有认同,当时抗战就是国共合作、一致对外。”他说。

纪念碑依缅甸佛塔形式建成,以塔载碑、碑塔合一,共七级。这符合仁安羌战役的“救援”特征—佛家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碑高约15米,塔身共四面,分别刻有碑名、战史、参战将士名录、战役评价以及刘氏后人的祭文等。

纪念碑底部则埋放了一抔取自重庆云岫楼的香土,以及一枚军用指北针,寓意“让英雄知道回家的方向”。

回家,这是多少在外漂泊英魂的渴望。

据说,那些无家可归、四处游荡的亡灵常为此悲伤哭泣。尤其是在缅甸这种尊崇佛教的国家,在中国人看来非常“迷信”的事,被演绎得分外传神。

在缅甸考察期间,戈叔亚、舒宏舰等人不止一次听当地华侨提到“闹鬼”的事。尤其是在二战中死人最多的密支那,据称晚上时常会听到打仗时的枪炮声、厮杀声等各种声音,如临其境。

当地人说,这是因为亡灵没有得到超度,所以才会跑出来哀号喊冤。

2012年12月28日,仁安羌202位阵亡将士灵位制成后,舒宏舰请当地的高僧为阵亡将士做一场招魂法事。高僧称他看到很多中国军人哭着跑来找他,说他们被抛弃了。舒宏舰请高僧转告亡灵:我们没有忘记你们,是来接你们回家的。

二战期间,同样是一个信奉佛教的东方国家,日军很多部队都有随军僧人,对战死者进行超度。日军极少有丢下同伴尸体的,一般都是火化后带着骨灰离开。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国力恢复并显现,开始给一些东南亚国家提供大量援助,一定程度上缓解并减轻了与战争受害国的矛盾。

正是从那时起,日本厚生省组织搜骨团,由二战老兵带着墓地分布图前往这些国家寻找战死者遗骸,并大量修建墓地。仅从缅甸,日本人就带走了23000具尸骨,为在该国阵亡军人的12%。在一些遗骨未找到的地方,则原地建造墓碑。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遭遇日军重创,以失败归国。战死将士基本原地掩埋,几未修建墓碑。第二次入缅,基本是打完一仗修建一个墓碑,总计建了十多个。

战后,远征军墓碑遭到大面积破坏。而直到最近十余年来,国内才陆续有人开始关注远征军。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缺乏相关资料指引,很多远征军墓地已经无法找到,尸骨更是鲜有存在。

戈叔亚2001年在缅甸考察时获知,在一位远征军老兵的组织下,当地华侨历尽艰难终于修建了铜鼓战役纪念碑。此外,亦有台湾人士到缅甸调查,有意修建远征军纪念碑。

2011年,受戈叔亚委托,缅甸华侨从密支那和西宝两个远征军墓地总共才挖出19具骸骨。有些人去缅甸寻骨,看到类似墓地的地方很兴奋,挖下去却是蚁穴。

2012年年初,缅甸南坎一间寺庙因扩建要占用远征军墓地,提出只要中国人肯出资,就帮忙挖遗骨。国内某基金会拿出100万元,准备将遗骨运回云南松山进行重新安葬。

戈叔亚陪同前往南坎,“当时听说那里有几千具遗骨,结果只挖到一个头骨。”

这让他们极为尴尬。毕竟,基金会的钱款是募捐而来,如何向公众交代?

在戈叔亚看来,目前要大规模搜寻远征军遗骨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去哪里挖,谁去挖,资金由谁出,当地是否会同意,最后又能挖到多少,这些都是问题。”

戈叔亚揣测,中国官方对此的态度是原地修建墓地—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为抵抗外侮战死的将士实在太多太多。

当然,官方可能不会干涉民间团体或个人出资去国外寻找烈士骸骨、修建墓碑。

老兵不死

1月19日早上,71岁的周仲康早早就来到了罗汉寺。听说这一天要迎接中国远征军仁安羌战役阵亡将士灵位回国,他决定来看看,代表自己的父亲。

2011年1月7日,周仲康的父亲周治钦,一位远征军老兵,安然离世,享年97岁。“没病没灾,是老死的。”这让子女多少有些欣慰,虽然他们曾经一度憎恨父亲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前途。

作为曾经的一名军医,后来的诊所医生,周治钦一辈子救死扶伤,自信没干过什么坏事。这让他在后半生遭遇不公时倍感冤屈。当然,像很多远征军老兵一样,他最后被恢复了待遇,获得了经济补偿。但仅此而已。

除了解放初期一些战友来家里玩过,周治钦至死也未再见过自己的战友。甚至在子女面前,他后来也绝口不提自己的经历,生怕引发事端。

如果不是近年来一些关爱老兵的媒体和民间组织的不断寻找,可能很多像周治钦这样的远征军老兵最后都会默默终老。

根据关爱老兵志愿者的统计,目前大陆能确定身份的健在远征军老兵有四五百位,主要集中在云南和四川两地,其他如重庆、湖南等省份还零星散落着一些。

凡是被找到的老兵,基本都得到了关注,生活已经不成问题。不过这些昔日的军人最看重的还是荣誉,他们渴望得到尊重、认同。现在来看,这来得迟了一点。

现年89岁的老兵蒋银洲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不过精神状态还不错,他乐于参加一些宣传抗战老兵的活动。2012年重阳节,国内某网站在重庆李子坝举办了一个“听老兵讲故事”的活动,蒋银洲受邀参加,高兴得不行。

与蒋银洲同龄的杨光熹一直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事。这位黄埔军校19期的老兵说没考虑过自己的身后事,现在只是要好好活着,活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能给国家做点贡献,就尽量做一点。”

2005年,国家曾为抗战老兵颁发勋章,但原军人中只有军官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士兵得到了这份荣誉,普通士兵则没有。这让一些老兵感到委屈,觉得不被承认。

中国远征军网曾有热心人尝试向有关部门建言,希望对于抗战老兵不论官阶,一律授予勋章,对未获得勋章的老兵予以补发。但此后一直未获回应。

就像一棵秋天的树,树叶不断飘落,枝丫慢慢凋零。近年来,随着衰老和疾病的不断袭来,陆续有一些老兵去世,剩下的越来越少。

“国家欠他们的,现在不补偿,什么时候补偿?”舒宏舰对此感到无奈,“快到抗战胜利70周年了,到时候还能剩下多少老兵?我们还能为老兵做些什么?”

他希望能借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这个良好的开端,唤起更多人对中国远征军、对抗战老兵的关注。下一步,他和自己的团队计划在缅甸建造中国远征军国家公墓,尽管这可能困难重重。

在他看来,唯有对历史的尊重,才是对自己的尊重。

由来征战地篇2

随着近期的“攻城略地”、“龙脉争夺战”等活动相继推出,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在《征途》的战争系统中,这种大规模集团军式的战争已经开始走到了舞台的中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跨区海战,《征途》团战的首演

最初的“大海战”只能在本区参加,它不能算是真正的“集团军作战”。但到《征途》开放“跨区海战”之时,各个服务器的玩家们竟然在没有官方的任何导引下,自发地组织起超大规模的跨区作战。

以当时楚国的“大海战”为例,整个电信各个区的玩家,在“烽火群儒”楚国的带领下,各个区的楚国玩家,集中到一起,统一行动,转战各区,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内,就横扫了10多个服务器。

攻城略地,《征途》团战的巅峰

历经多次战斗洗礼的玩家们,早就有了一定的战斗素养。玩家的成长、成熟,为“集团军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攻城略地”――这个《征途》规模最为宏大的跨区大战也就顺利拉开了帷幕!

“攻城略地――全区帮会夺城战”,是以全区所有帮会为作战单位,以争夺“城池”为形式的一个新型帮战系统。与以往帮战体系不同的是,交战双方不再是同一服务器的“熟人”,而是毫不相识的“外区人”。他们所争夺的“城池”也不仅仅代表输赢之间的荣誉,更是关乎到每个帮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这种对未知敌人的挑战,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一下子把广大玩家的热情推到了顶峰,全《征途》各大服务器,毫无例外地自发地进行了帮会重组。重组后的帮会,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实力都成倍地增长。这就使得每一次夺城战几乎都成了两个服务器之间的战争,规模之浩大,战斗之激烈,完全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龙脉争夺、《征途》团战的飞跃

从某个角度来说,“龙脉争夺战”要比“攻城略地”更复杂一些。因为它将《征途》十国玩家共分为两个不同的阵营:“蓝方阵营”是由本区第一强国及其盟国组成,“红方阵营”是由其余国家共同组成。也就是说,每个作战单位的组成变得复杂了,不再是一个帮会或一个国家,而是由不同国家的玩家共同组成。

试想,平时根本不在一起,甚至根本就不认识的人一下子被拢到一起去打仗,在组织上该会有多大的难度啊。不过,也正是这种“非硬件”上的难度,使得游戏的可玩性一下提高了。盟国之间,或是非敌对国之间该如何沟通与配合,就成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同时,这也使得比赛的变数增大,惊喜或意外的事情更容易发生,让玩家们体验到战争的真实性。

每周二、四的19点――21点,分属红蓝阵营的玩家在“龙脉”地图里,为了争夺“龙脉资源”而火拼,体验那种不同帮会、不同国家之间同仇敌忾、协同作战的过程,其精彩程度,一点不亚于“攻城略地”。

由来征战地篇3

2、《中国远征军》

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由董亚春、杨军执导,由演员黄志忠,张丰毅,柯蓝,李玥等主演。主要讲述讲述了200师和新38师两支传奇之师为代表的中国远征军在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野人山大撤退、滇西大反攻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悲壮经历。

3、《远征,远征!》

《远征,远征!》是由吴斌执导,张丰毅、沈培艺、王姬、曹操、张世会等人主演的近代革命题材电视剧。该剧讲述了1941年随着滇越铁路被切断,日军横扫东南亚的战略图谋昭然若揭,半壁沉沦的中国连接外界的唯一血脉滇缅公路岌岌可危的背景下,赋闲在家多年的滇军中将段仲仪奔赴前线的故事。

4、《生死归途》

《生死归途》是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发行的抗日战争连续剧,由虎子执导 ,石钟山编剧,孙逊、朱泳腾等主演。2011年5月19日在广东南方经济频道播出。 该剧改编自石钟山的小说《中国血》,主要讲述了中国远征军东北营与日军在中缅边境的丛林里追杀与反追杀的故事。

5、《滇西往事》

《滇西往事》是北京世纪润禾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战争题材电视剧,由沈悦执导,周一围、朱宏嘉、孙宁及王正军领衔主演。该剧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滇西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引领滇西民众保家卫国的抗战故事。

6、《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出品的战争题材电视剧,由康洪雷执导,段奕宏、张译、张国强、邢佳栋等领衔主演。该剧改编自兰晓龙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1942年期间中国各地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故事。

由来征战地篇4

2016年的初秋,记者来到位于大别山北麓河南省罗山县的何家冲,探访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

从罗山县到何家冲,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一路道路蜿蜒,两侧丛林密生。何家冲的红色记忆主要由何氏祠、红军医院、银杏树等三个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构成,它们虽然历经了80多年的沧桑变化,但焕发出来的红色印记毫不褪色。

到达何家冲“闪闪红星门”这一标志性建筑时,晴空万里。但据说,当年红军从何家冲出发时,是在一个雨天。距红星门不远,古朴的明代建筑何氏祠映入眼帘,这里就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军部旧址。

当年,红二十五军曾在设于此的军部机关召开重要会议,进行长征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

走进祠内,机要室、值班室、会议室仍保持着当年的样子,珍藏在展柜里的油灯、大刀、文件袋,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诞生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原属红四方面军一部分。红四方面出大别山后,留在根据地的红军武装和地方游击队重建了红二十五军,并于1934年11月16日从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被同志赞誉“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

在何氏祠左边200米处,走过“长征路”,红色的路标指向誓师广场。广场上,那棵树龄800余年的银杏树依然枝叶繁茂,成簇的绿色白果密匝匝犹如水晶葡萄。树下,两个“脚印”格外醒目,上书“红二十五军出发地标志(白果树)”。当年,红二十五军就是在这里冒雨集合,迈出长征第一步。

80多年前,这棵银杏树是何家冲附近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树下的石磨盘和旁边的红军井,一起见证了当年千余将士慷慨激昂的斗志。老人们还记忆犹新,出发那天下着大雨,但依然浇不息战士们的一腔热血。

1934年11月16日晚,刚刚整编完毕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全体将士共3000余人,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领导下,集结在村头的大银杏树下,高举着“中国工农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此出发长征,北上抗日……

一支神奇的部队

何氏祠依山而建,罗山县遂利用祠后连绵起伏的山势修建了一条模拟长征路。山高不过三百多米,总长大概两千多米,路不是荆棘路,桥也非铁索桥,但时高时低曲折蜿蜒的山路,让人走一段便气喘吁吁,不由对走过万水千山、历经九死一生的红军将士肃然起敬。在这条路上,记者在当地人的介绍下,对红二十五军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

红二十五军是长征中唯一有发展的红军部队。1935年7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建议,并经中央同意,从红四方面军抽调3个整团共3800人补充给中央红军的第一军团、第三军团。闹分裂后,党中央率第一、三军团改称陕甘支队,继续北上。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边区时只有7000多人,其中约2000人还是从红四方面军补充进来的。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时共有2980余人,长征途中创建了有50万人口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是长征途中各主力红军所建立的唯一一块较稳定的根据地。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主力4000余人继续西征北上,到达陕北时还有3400余人,留在鄂豫陕根据地的红七十四师也发展到2000多人,两部合计5000多人,比长征出发时的人数多了将近一倍。这些部队后来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红二十五军是长征中装备好、战斗力强的部队。1932年11月红二十五军重建后,长期处于10多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清剿”之中,在频繁的战斗中锻炼出一套机动灵活的战术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以一次次的胜利消灭了敌人,壮大了自己,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长征出发时几乎是清一色的东北军武器装备,每个连有6挺轻机枪,还有崭新的马步枪,以至于在长征途中的一些地方武装、地主围寨的家丁误把红二十五军当成了东北军。红二十五军在多次战斗中以少胜多,有时能成旅成师地消灭敌人。如袁家沟一仗,全歼陕军杨虎城部警备第一旅;劳山战役中歼敌东北军一一师师部和两个团4000多人。劳山和榆林桥战斗后,红二十五军几乎每个班都配备了机枪,这在当时红军部队中算是数一数二的。红二十五军北出秦岭、威逼西安,一度攻占嫡系胡宗南部的后方基地天水城,迫使企图拦截中央红军北上的于学忠、毛炳文两个军在西进途中行动迟滞,敌胡宗南部也从川甘边调兵回援,从而有力地配合了红一、四方面军的长征。在被称为陕北根据地“奠基礼”的直罗镇战役中,由原红二十五军改编的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也是战斗的主力,歼敌2个团,击毙敌师长牛元峰。

由于红二十五军战斗力强,从1933年起,东北军先后有10多个师与红二十五军作过战,被消耗很多;红二十五军到鄂豫陕边区时,东北军有8个师、西北军杨虎城有几个旅攻打红二十五军,都大吃苦头。张、杨深知红二十五军的战斗力,所以在发动西安事变时,指名要求中共派徐海东率部南下,保卫西安,准备抵抗亲日派的武装进攻。有趣的是,东北军进攻红军被消耗殆尽的几个师的番号被取消,其中一一五师、一二师的番号在抗战初期都给了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

红二十五军是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红二十五军主力于1935年7月16日离开鄂豫陕根据地,艰苦转战2000余公里,于9月15日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成为长征中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队伍。9月18日,与陕北红军第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全军团7000余人。红二十五军因军容雄壮,武器好,成为军团的主力,原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成为红十五军团的军团长和政委。10月间,又以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的胜利,迎接党中央和陕甘支队的到来,为中央红军能在陕北落脚站稳奠定了基础。

9月18日,党中央率第一、三军团北上到达甘肃南部的岷县哈达铺镇,从的报纸上看到了军进攻陕北红军的消息,这为党中央确定陕北为红军长征落脚点,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9月22日,在哈达铺会议上宣布成立红军陕甘支队,向陕北挺进。9月27日,党中央在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11月上旬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并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中央红军刚到陕北时,人困马乏,物资非常困难,只好向红十五军团借2500元钱。徐海东不但从十五军团7000元“家底”中拿出5000元支持中央红军,还决定从每个连队抽出3挺机枪及其他枪支、弹药若干;从供给部、卫生部抽出部分好的衣物、布匹、医药用品;集中部分在劳山、榆林桥战役中入伍的红军战士,经过训练后,调配红一军团。此举受到中央领导的称赞,称红十五军团“真是雪中送炭啊!”

长征中,红二十五军纪律严明,政策水平高,统战工作做得好。红二十五军在战斗中缴获战利品很多,因为补给充足,在长征途中不需要打土豪、进地主围寨,不实行没收政策,不征粮派款,不用民夫,而且还保护工商业和小商贩,所需粮草一律以通用的银元购买。所经围寨,都事先给寨主头目和沿途地方武装写信,晓以抗日救国的民族大义,促其中立,从而减轻了前进道路上的阻力。部队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进入宁夏回族地区后,专门规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还帮助回民劳动,为回民群众治病施药,吸收回民参加红军和革命工作,得到回民的称赞和拥护。后来,当中央红军到达这个地区时,回族群众不仅不害怕,不躲避,反而高高兴兴带上水果、食品,燃放鞭炮,热烈欢迎红军。连连夸赞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

红二十五军还非常重视敌军士兵工作和统战工作,争取了不少东北军官兵在与红军对阵时对天放枪,或拖枪给红军,甚至参加红军,做红军的宣传员。高福源等被俘的官兵经过教育而被释放后,回到原部队去做争取抗日工作,对后来争取张学良、杨虎城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与红军建立“三位一体”的统战关系及发动西安事变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红二十五军是长征中一支最年轻的红军部队。1936年刊登在《共产国际》第七卷第三期上的题为《中国红军第二十五军底的远征》一文开头就写道:“最堪注意的就是这支队伍差不多没有年逾十八岁以上的战斗员。从前的鄂豫皖苏区里,遭受异常残酷的恐怖,那些在战斗中牺牲者的孤儿,那些在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远征到四川的红军战斗员的子弟,便在这种恐怖条件下建立起游击队,从游击队变为现在以‘儿童军’著名的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指战员绝大部分是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青少年,还有少数八九岁的小娃娃,他们跟着自己的父兄,经历了不平凡的长征历程,在红军长征的“摇篮”里长大成人。如二二三团供给处的熊发龙曾当过六安县乡苏维埃主席,长征出发时把八九岁的儿子装在布袋里背着行军,一直由同志们轮流背到陕北。来自六安县的“红小鬼”明道和,1932年冬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川陕时,在商洛山区生病走不动路,流落到柞水县当了一户农民的“干儿子”,隐姓埋名和一群小娃娃一起放牛。听说红二十五军到了商洛山,明道和就串联了十五六个放牛娃连夜赶了几十里山路,参加了红二十五军。这支“儿童军”年龄虽小,但斗志旺盛,战斗力很强,每次战斗,年龄稍大的指挥员都带头冲锋,军首长更是身先士卒。

喋血长征路

走过英雄桥、勇士崖、红军井,“长征路”的每一处,都会引出一段历史记忆……

1934年11月16日夜晚,红二十五军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全军在省委和程子华、吴焕先等军首长的率领下,从罗山何家冲出发,踏上了艰难而曲折的漫漫征途。11月底,红二十五军到达方城县独树镇附近,准备从七里岗通过许南公路,进入河南西部的伏牛山区。这时正遇寒潮,风雨交加,战士们衣着单薄,冻得连枪栓都拉不开。敌军一一五旅和骑兵团抢先到达,封锁了公路,把红军四面包围起来。军部的一个参谋主任贪生怕死,骑着骡子边逃跑边叫道:“我们被包围了,过不去了,各自逃命吧!”一时间,少数人思想出现了混乱。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吴焕先一手拿枪,一手拿刀,站在公路上振臂高呼:“冲上去顶住敌人,这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决不能后退!”随后,他举起大刀,高呼“共产党员跟我来”,率领战士冲上去和敌人展开白刃战。红军战士在政委带领下,奋勇向敌人冲去。就连没有武器的脚夫也拿着扁担参加了战斗。经过血战,红二十五军打退了敌人的阻击,杀出重围,绕道通过许南公路,胜利进入伏牛山区。这次战斗过后,吴焕先表彰了作战英勇的同志,痛斥了那个参谋主任临阵脱逃的可耻行为,对其执行了枪决。

进入伏牛山区以后,省委看到该区反动围寨很多,创建根据地比较困难,决定率领部队继续向陕南挺进。在过拐河时,吴焕先指定韩先楚部抢占河边的一个寨子。此时,敌人也从另一条路上奔袭而来。红军手榴弹、长短枪一齐开火,打得敌人狼狈逃窜,全军安全过河。这是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上危险的一步,虽然全军上下已疲惫不堪,但由于吴焕先的深谋远虑,指挥得当,才化险为夷。12月初,红二十五军在吴焕先、程子华率领下,粉碎了敌人4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长驱千余里,从铁锁关胜利地进入陕南地区。尾追的敌人全部被甩在后边。在行军途中,吴焕先骑在马上不是看报就是读书,到达宿营地就察看地形,布置警戒。他和各级政治工作人员不断地鼓舞部队的士气,对于部队从罗山到陕南的胜利转移,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进入陕南后,红二十五军先后与阻拦的军多次激战,粉碎了“围剿”,开辟了鄂豫陕根据地。吴焕先先后任鄂豫陕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等职。在此期间,吴焕先十分关心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四方面军的行踪。他说:消灭敌人两个团也不如缴获一部电台,有了电台就可以听到中央的指示了。打出终南山以后,红二十五军从缴获的报纸上和交通员带来的信息中,获悉红一、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合,并有北上的动向。吴焕先和省委其他同志认真研究了斗争形势的重大变化,召开了鄂豫陕边区省委会议,决定带领红二十五军向甘肃方向挺进,策应党中央与主力红军北上。同时决定红二十五军北上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留下郑位三、陈先瑞等领导同志,继续坚持陕南地区的斗争,巩固和发展这块新建的革命根据地。

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抵达甘肃省泾川县境时,敌人一个团突袭而来。时值大雨倾盆,河水猛涨,红军先头部队过河后难以回援,后卫部队背水作战。吴焕先见情势危急,高声喊道:“同志们,绝不能让敌人逼近河边!压住敌人就是胜利!”随即亲自带领100余人攀登陡崖,插入敌人侧后,与敌人展开激战,敌人一个团1000余人全部被歼。战斗中,吴焕先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8岁。

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胜利到达陕北,成为最先完成长征的红军部队。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后,和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立在陕北,奠定了基础。那些如同吴焕先一样年轻的红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披荆斩棘,英勇奋战,赴汤蹈火,一往无前,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催人泪下的青春凯歌!

由来征战地篇5

原军委主席曾指出:“做好征兵工作,把优秀青年送到部队,是搞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军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地动员和征召优秀青年参军,源源不断地为部队补充新鲜血液。”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征兵工作对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一、我国现行征兵时间的弊端

《征兵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全国每年的征兵人数、要求和时间,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征兵命令规定。我国近十几年征兵时间一般为冬季,即每年10月份征兵命令,其间进行兵役登记、体格检查、政治审查、审批定兵、交接新兵、运输新兵等工作,新兵到达部队时间为12月中下旬,次年元月1日正式开训。

(一)征兵时间中的隐患影响部队战备能力

军队有其特殊性,就是必须保持持久不间断的战斗力。没有战斗力,或者战斗力不能持续,一段时间强,一段时间弱,甚至很弱,就可能在未来战争的处于极为不利地位,而我国现行的征兵时间中的隐患对军队的持续战斗力存在着非常大的影响。

如图1所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战备能力可表示为:L=f(t,n),t表示士兵的训练时间,n表示士兵的数量。简单分析如下:12月份年度应征入伍的新战士还没到部队时,服役期满退役的士兵占28%,义务兵改选士官的占6.3%,义务兵和士官要参加晋升培训的占18%,在位士兵大概只有50%,所以战备能力在12月底直线跌至50%;考虑到老兵退伍之后,以及一部分干部转业离队,原来的战斗编组被打乱,战备能力会继续下滑;在新兵1月份入伍后,虽然部队人数上升,但新兵基本不具备执勤能力,战斗力只能缓慢上升。到新兵完成入伍阶段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分队训练,形成战备能力时,大概要到8-9月份。从此时至年底老兵退役,大概只有3-4个月部队具备完全作战能力时间,占全年时间的25%-30%。对士官编配比例高的兵种来讲,情况可能好一些。但总体上讲,在一定时间里,部队是不具备完全作战能力的。

(二)不利于征招高素质的新兵

信息战争对士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军人要面对各种任务的挑战,需要表现出适应力、创造力、准确的判断力、高超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大量事实表明,军队的质量建设,除了体现在军队的政治性质、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外,官兵文化水平和作风纪律的优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兵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战斗力强弱的重要环节,而兵员素质的诸多方面与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都要依靠兵员的文化素质为之奠定基础。所以,文化程度应该成为对应征公民的起码要求。现在各国军队对补充兵员文化程度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

以美军为例,为了招募到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兵员并将不合格者拒于军队之外,新兵入伍要经过严格的智力考试。据统计,近几年新兵(包括国民警卫队首次服务人员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者占95%(全国18-23岁的青年中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占75%左右)。陆军士兵中3%具有学士学位;军官98.2%具有学士学位;41.2%具有硕士学位,1.2%具有博士学位,空军和海军的平均文化水平略高于陆军。

近些年,我国应征入伍新兵的文化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具有较高学历的适龄青年没有应征入伍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价值观念有所变化,国防观念淡薄,不愿当兵;不正之风尚存,想当兵当不上;军人的待遇长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优抚标准不高甚至不落实,部队已缺乏吸引力,等等。但有很重要的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征兵时间滞后于教学和毕业分配时间。

我国每年冬季征兵,10月份才开始动员令,真正登记体检一般要到11月上中旬才开始。这个时候,与我国高考录取时间相差两个多月,与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时间相差三个多月。一是由于衔接不紧,造成相当一部分高学历适龄青年流散到社会,打工、经商、入学复读和委培;二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扩大了城市职业教育规模和高等院校招生数量,可征集的高中毕业生数量日趋减少。同时,征兵时间又晚于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时间,大量毕业生已分流到这些单位。报名应征的人数相对较少,只能在文化素质较低的适龄青年中征集新兵。

(三)造成征兵困难

在近几年的征兵工作中,“征兵难”的现象开始出现。从理论上讲,我国适龄青年基数很大,为什么出现征兵难?原因多种多样,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利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部分适龄青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防观念有所淡薄。再加上就业途径拓宽,大学毕业生和高中应届毕业生,一般在七八月份就找到工作。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他们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去工作。两三个月后才开始的征兵,对他们来说已变得毫无意义,他们不会放弃工作转而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回家乡应征上。基于对机会成本的考虑,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兵役,况且我国对逃避兵役的处罚也不力。

结合表1分析如下:在社会劳动成本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前提条件假定如下:应征入伍的青年在整个社会中属于中等文化水平,有中等的技术能力或潜力,应征入伍地是一个中等收入水平城市,役龄公民和士兵对自己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刺激有着恰当的反应,即满足“理性人”条件。假设某青年A是满足上述条件的青年,那么我们看A将要应征入伍的收益和成本情况。由表可以得出,如果A应征入伍,在物质上=职业转换成本+(工资收入+第二职业收入)-(士兵津贴+退役金),几千倍大于0。在精神上=降低爱情质量+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战争和危险任务)。因此在预设的条件下,A的应征入伍热情不会高,不希望到部队服役,便出现征兵难。

以上考虑的是在社会劳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某人的应征入伍比较,现实社会中,社会劳动成本是不断增加的,而士兵收入基本上是不变的。因此,应当对成本变动条件下的兵员条件情况予以分析(如图2所示)。

e表示从军的净损失,C表示役龄公民从军应征积极性。在C1(C1≈0)之前,e迅速下降,原因在于大部分役龄公民是理性的,对自己的利益损失反映非常迅速。C1-C2段曲线比较平衡,虽然此时损失在继续增加,但毕竟有人由于对经济刺激不敏感,而对自己即将拥有军人身份感到非常自豪,精神上的收益还足以支撑他们较高的应征积极性。C2-C3段曲线斜率较大,因为在损失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应征的荣誉感已不足以支撑应征的积极性,在此时还保持积极性是因为职业转换,或迫于生活的压力(如社会失业率高),或是畏于法律的惩罚。在C3以后,曲线几乎是平直的,这是因为:许多应征的青年或是社会竞争的彻底的失败者,或是那些对军队有特殊感情的人。

因此,在义务兵役制条件下,应征入伍有着明显的利益损失,自愿应征人员数量小于兵员需求量,随着社会劳动成本的增加,役龄公民的应征积极性会降低,当出现征兵难时,必然导致兵源严重萎缩,不仅会给军队带来负面影响,更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损失。

二、调整现行征兵时间设想和由此带来的好处

(一)设想

征兵动员令时间调整为:6月10日。6月10至8月中旬进行兵役登记、体格检查、政治审查、审批定兵等工作。9月1日进行新兵交接和运输,9月10日新兵全部到达部队。9月11日正式开始训练。

(二)调整后带来的好处

1、有利新老兵交接后战备能力保持。调整后,新兵从9月11日进行入伍阶段训练,至12月份老兵退伍时,训练时间近3个月。此时的新战士,已完成入伍阶段训练,适应了部队生活,掌握了一定的军人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战备执勤能力,补充到战斗班排后,不会使战备能力下降很大。到次年3月份部队开始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经过干部骨干传帮带,新战士将很快具有军人应有的素质。在5月份左右,部队便具备了完全战斗能力。

2、有利于招收高素质新兵。现在我国高考时间为6月6日,高考之后,大量毕业生处于等待高考成绩状态。如果改征兵动员令时间为6月10日,经过广泛宣传动员摸底,在高中毕业(高考分数公布)之际确定预征对象,可及时将落榜的高中毕业生纳入预征范围。我国大学生毕业时间一般为7月初。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此时进行征兵,可吸收大量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6月10日征兵动员令,征兵时间同我国教育时间衔接紧密,可保证高中和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者,一出校门就到部队,不仅保证了教育的连贯性,也有利于应征入伍者本人的发展,提高军队官兵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新兵输送安排为9月1日至10日,一是考虑到此时大学开学,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且体检、政审合格的学生,在上大学还是参军入伍问题上,有充分的考虑时间;对那些高考落榜且各体检政审合格的学生,在应征入伍还是复读,或是找其他出路问题上,也有充分时间进行考虑。二者不会发生冲突。二是考虑到那些体检政审不适合入伍的毕业生,可立即去选择自己适合的工作,不至于耽误其更多时间。三是考虑此时输送新兵,可以避开国庆长假客流高峰。四是考虑应征进藏新战士入藏安全及入藏后对气候适应等问题。

三、调整现行征兵时间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现行征兵时间的调整,带来的好处是方方面面的,但也有两个问题不得不考虑:一是经费问题;二是训练场地问题。

(一)经费问题

每年应征入伍的新战士大约为××万人,如果将征兵时间调整为9月初,就会出现新老战士共在同一个部队的局面,突然增加××万新战士,最大的问题是伙食保障,同未改变应征时间相比,要多三个月新兵伙食费,大约××万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解决方法:进一步有计划、分步骤裁减军队员额,压缩军官数量,军队数量保持在180万,官兵比例1:5。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战斗力的强弱不是靠数量,而在于质量,这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在此不过多赘述。裁减军队数量后,就可以有更多的经费来保障新战士。

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保证全面持续战备能力而拿出××万元来保障新老兵员轮替期间多出来的伙食费,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

(二)训练场地问题

在现有条件下,部队训练场地本来就比较紧张,如果新老兵同时存在,训练场地肯定紧张。训练场地得不到保障,训练质量就成问题,战斗力就不会有大幅提升。

解决方法:一是充分利用各师、旅教导队。据笔者所知,全军各师、旅教导队利用率并不是很充分,主要在年初或年末用于军事主官集训、指挥士官集训,时间都较短,大部分教学资源在平时处于闲置状态,完全可以把新入伍战士的部分训练任务交给他们来完成。二是充分利用各军区乘员训练基地。各军区乘员训练基地的规模都较大,主要用于乘员进行专业学习,从3月初新战士下连到10中旬为止,其余时间也处于闲置状态。在新战士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的条件下,乘员训练时间长达七八个月已完全没必要。如改变或缩短乘员训练时间,军区乘员训练基地完全可以完成全区1/2新兵训练任务。三是裁军后各大军区可将留下的营房、训练场用于新兵生活和集训。

我军现行做法是,新兵应征入伍后,分散到各师(旅)团,从战斗班排抽调骨干对其进行管理训练。这样做,既耽误基层正常训练,也不利于基层集中精力办自己的事情,还不利于基层稳定。征兵时间改为9月10日后,应征入伍新兵的训练也应相应改变,新兵到达部队后,可集中在这些场地全方位完成入伍训练内容,到12月老战士退伍时再补充到相应部队,保持战斗力的持续性。

综上所述,调整现行征兵时间不是一个小问题,事关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也关乎社会安全稳定问题,军队要为社会分忧,要利用国家发展教育成果,把大批人才吸收进来、利用好,就必须对现有的征兵时间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丁忠超.新时期征兵工作概要[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相农.中国军事经济改革研究[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

由来征战地篇6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革命先烈一步步走过来、一仗仗打出来的。忠诚的信仰、坚定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支撑着这支平均年龄25岁左右的队伍进行了380余次战斗,爬雪山、过草地,翻越座座大山,跨过条条大河,冲破围追堵截,坚定地走向未来、走向胜利。我们今天再次重温长征历史,再次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中央革命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

长征开始后,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处于不利地位。由于连续苦战,红军人数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中共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中央红军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迁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运动作战,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主力随后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6月中旬,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原在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为向川甘边发展,于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了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向西转移。5月初,8万余人开始长征。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5000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

毛泽东等人于9月10日继续北上,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第十五军团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日—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陕北奠定了基础。红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纵横11省,行程25000里,故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1935年11月开始长征,于1936年6月底行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第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由来征战地篇7

电影级游戏画质与超强PK打击感结合

绚丽、出色的游戏画面及光影效果,称得上是奇迹系列的重要标志。在画面这个“第一印象”的塑造上,《奇迹世界2》同样使出了十成功力。逼真的光影效果、细腻的人物皮肤纹理以及经过动态捕捉实际演算的人物动作,为该作带来了近似大片的画质。

《奇迹世界2》不仅采用了时下最先进的3D引擎,还应用了包括LightMap在内的多种被运用于单机大作的3D技术。譬如,LightMap技术可以将环境的照明效果自动计算并直接体现到地图之中,且几乎不会对游戏流畅度造成任何影响;HLSL Shader技术,可以营造出更逼真的画面效果,例如水波等等。而由大师打造的连篇乐章也进一步烘托了拉齐恩大陆的奇幻氛围,更别提电影级游戏画质与自由竞技结合带来的爽了。

据悉,在《奇迹世界2》中,为了满足玩家们对于PK切磋的需求,特别开放了自由竞技区域。任何想参与竞技的玩家都可以进入此区域与其他玩家进行自由对抗(甚至同队、同公会成员也可以互相攻击)。在此区域中PK不会带来任何惩罚和复仇记录,且PK战败的掉落率和普通区域相同。

种族与职业设定

在种族、职业方面,《奇迹世界2》走的同样是多人物、多职业的路子,游戏拥有五大职业。如:铁血狂战士;可变身为龙的骑士;掌控四大元素魔力的贵族魔法师;擅长远程突袭的精灵混血后裔圣射手;拥有黑暗力量的暗影。值得称道的是,在设定这些人物的时候,游戏采用的也是符合东方人审美标准的唯美外形!令人眼前一亮的型男美女相信会深得男、女玩家们的喜爱。无论任何职业,都有男女性别以及多种外形可供选择,打造自我个性。

狂战士

经过难以置信的艰苦磨练。突破人类极限的狂战士。能够在战斗中灵活挥动巨大的长刀与沉重的巨斧,以压倒性的力量攻击敌人。在每一个最紧要关头他都能够发挥使反抗军绝处逢生的重要作用,在与帝国的斗争中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

龙骑士

英俊潇洒,骁勇善战的年轻骑士。双手持剑或持起长矛时的样子,高贵优美得仿佛一幅画卷,当真正的力量爆发时,他可以化身为人龙的形态,激发出无可限量的战斗力量。身为龙骑士必须记住:如果要成为大陆上真正的王者。必须首先战胜淹没了自己的自负感。

圣射手

崇尚自然,能与精灵沟通的战士。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成长的他们温柔、善良。但面对敌人时却能够展开比猎鹰还要敏锐的利爪。比离弦的箭还要快速的攻击来歼灭敌人。守护大自然的秩序与和平,对圣射手而言无论何时都是首要任务。

魔法师

掌控水,火,风,地四大元素,擅长利用自然界一切元素力量的战斗者。他们以身体的脆弱为代价,向自然之神换取了强大的攻击力;当魔法师出现在战场时。无论谁都会体验到收割生命的恐怖。

暗夜

习惯了黑暗,将黑暗当做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潜伏在黑夜中的暗杀者。他拥有锋利的匕首与闪电般迅捷的魔剑,无声无息地隐藏在黑暗屏障下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想要挑战反抗军的人,若漏算了暗影,必将自己立于最危险的境地。

可以自由订制的绚丽装备

提到《奇迹》系列,绚丽多彩、精致绝伦的各式甲胄、武器,相信为不少老玩家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映像。《奇迹世界2》同样拥有种类众多、经典耐看的各式装备。其中包括高性价比,大众化的精良装备、远古装备、幸运套装;也有符合高端玩家身份的黄金装备、暗黑装备以及神圣装备。玩家还可以通过制造、强化、分解、打孔、镶嵌等多种方式自由订制属于自己的套装。

值得一提的是,玩家拥有高品级的装备并不意味着可以在各个区域为所欲为,而是需要根据各个地图的生态环境特征和元素相生相克的规则来选择和更换装备。据悉,玩家在各个野外地图里击杀怪物首领就有可能获得一个蓝色箱子,使用箱子就可以开出各职业独一无二的炫目地域套装,在相应的地域环境中游刃有余。而且地域套装在防御属性以及装备要求上都高于其他普通装备,无论是练级、任务,还是PK、副本,地域套装将会让玩家更胜一筹。

一圆飞行梦的翅膀及空战体系

能够自由翱翔于天际,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现实中我们制造出飞机,实现了我们伟大的飞翔之梦。在《奇迹世界2》中,每个人都拥有机会获得华丽的翅膀,实现日夜渴望的飞之愿望。

《奇迹世界2》的翅膀有一系列外型和颜色方面的选项,不同类型的翅膀还是玩家实力的象征!提到翅膀和飞行系统,就要一提“z轴”这个术语。对游戏设定有一定认识度的玩家都知道,在网络游戏中要实现真正的飞行,人物需要按照三维坐标“X,Y,Z”轴进行移动,但在多数网游中,人物进行的依然只是平面移动,所谓的“飞行”不过是一种视觉假象而已,但《奇迹世界2》的飞行系统却是真正意义上的飞行!游戏中,玩家只需装备翅膀就可以自由飞行,并且可以随意控制飞行高度,甚至悬空漂浮在云层中俯视地面。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里的翅膀不仅仅是飞行工具和身份的象征,网禅在打造飞行系统的时候还赋予了翅膀空中战斗的能力,玩家可以在翅膀状态下进行空中战斗,还可以利用翅膀进行俯冲攻击。据了解,在俯冲攻击方面,该作采用了精确的动作捕捉技术,配合游戏中的实时模糊、2倍镜视角拉伸等特效。整个俯冲过程都极具感官冲击力。

飞艇

除了翅膀以外,可以纵横于两块大陆间的飞艇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游戏设定。据了解,飞艇在《奇迹世界2》开发初期就不仅仅被定义为移动的空中堡垒。玩家进入其内部之后,可以在复杂的舱体内进行冒险、任务等操作;而飞艇宽阔的甲板,也可以满足上百名玩家聚会的要求。此外,制作团队还表示将来会为飞艇增加更多的内容,把飞艇打造成为玩家梦寐以求的婚礼场所。

飞龙

作为《奇迹世界》的故事延续,《奇迹世界2》里有一只名叫卡尔伯斯的火红巨龙。因为它背叛了龙族从此无论是人型还是巨龙形态都只剩下一只手,一叶翅膀。曾经很多人梦想着能将这只巨龙收服为坐骑。应玩家的要求,卡尔伯斯终于在《奇迹世界2》中飞上天际。从官方公布的游戏截图来看。卡尔伯斯是可以成为玩家的坐骑的,不过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将其收为坐骑需要达成的条件,到底是要占领整个大陆还是成为等级第一人才能获得坐骑卡尔伯斯,看来还有待时日来证明。

精彩激烈的各式对抗舞台

之前已经提到过,游戏特别开放的皂由竞技区域可以尽情满足PK迷们无差别对战的愿望。不过这一设定和游戏中的领土争夺战、区域征服战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领土争夺・王者之战

争地盘!打天下!这是每个决心征战的公会的伟大使命。苍茫大地,问谁来瓜分《奇迹世界2》的广袤大陆,坐拥万亩领土,享受怪物臣服、众人敬畏的目光,成就一方霸主的巨大野心?《奇迹世界2》将领土战争的激烈战况发展至白热化程度,用最血腥残暴的战争挑选出最具资格的王者。拥有的领土越多,公会每个成员获得的利益就越大,还可以在公会专属领土中进行不受公会以外人员打扰的挑战BOSS、采矿等活动。这是公会战的最终归宿,这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荣耀所在!

区域征服・成就极限

每一个人的内心总有渴望歌舞升平的和谐一面,也总有追求征服世界的野心一面。在征服世界之前。先来征服区域吧!庞大的区域征服系统分布于《奇迹世界2》的每一个角落,挑战BOSS、完成任务、收集各种物品,您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将被系统记录在案,区域征服的版图是对您所获得的成就的肯定。当您每完成一个成就时,还有丰厚的奖励以示鼓励。另外,通过完成关卡还能获得成就勋章,可以合成一些实用的宝贝哦!

提到区域征服。这里着重说明一下所谓的区域征服系统(AC系统)。玩家可以通过对各区域地图的探索,完成对各区域特定物品的收集、区域首领和幸运怪的猎杀等方式达成区域探索的完成度。而随着AC达成率的不断提升,可以获得的奖励将越来越多,从某种角度而言,AC系统便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成就体系。

玩家可以在游戏中通过按下“J”键来打开AC窗口,在AC界面的上方可以选择不同的AC类别,并可以像任务一样筛选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的部分。另外,区域征服也和游戏里的任务一样有类别之分,目前主要分为“常规地图的区域征服”、“特别内容的成就任务”这两类。其中,常规地图包括布拉齐恩大陆的六个地图区域(野兽森林、地下城、冰风谷、火龙谷、失落之城和魔族城堡)以及塞利安特大陆的四个地图区域(东方绿洲、精灵栖息地、堡垒亚斯山脉和生命峡谷)。事实上,整个游戏的主线也是按照地图的顺序来进行的。

珍世宠物迅猛战骑

除了华丽的装备、高贵的翅膀、战火燃烧的领土战争之外,各色宠物和战骑也为《奇迹世界2》带来了诸多特色玩法。游戏中,玩家可以击败BOSS将其炼化成身边的宠物,最圣洁珍贵的独角兽、最孤傲勇猛的夜刃豹、最强悍忠诚的剑齿兽都成为玩家征战沙场的战骑。

提到战骑,顺便一提该作的各色马匹设定。游戏中的马匹称得上是布拉齐恩上古魔兽中最为普通的坐骑,而越是高级的战马,其奔驰的速度也越快。另外,玩家还可以跨着战马进入关卡副本,让挑战关卡的崎岖之路变成坦途。

伊瑟琳骏马:最普通的伊瑟琳战马。漂亮的红褐色皮毛足以托显它的神骏,自然也能带来无法想像的刺激。

黑王马:如夜般漆黑的色彩,宛如从黑夜而来的王者,而它也正如这名字一样,成为黑夜中划破敌人阵营的闪电,助您成为王者。

天马:白色,是最纯洁的色彩,正如奇迹世界2上难得一见的天马。据说,如果有足够的战斗作为洗礼,它将进化至最终的完美形态――肋生双翼,额生独角,成为传说中的独角兽!

据悉,在炼化、升级等系统的配合下,玩家还可以培养出融合了父辈、母辈优点的四星新型战宠。

其他各类趣味玩法

除了上面介绍到的这些内容以外,华丽的技能、充满魅力的魔盒系统等玩法也为《奇迹世界2》带来了诸多乐趣。在技能设定方面,《奇迹世界2》比较偏重于各色职业在团队中的配合作用。不同职业独具特色的能力,譬如:伤害输出、控制场面、祝福祈祷、负面诅咒,都要在团队中才能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奇迹世界2》的魔盒设定就更为有趣了,魔盒类似于一个炼化的小世界,玩家可以将各种物资放入小小的魔盒里,在方寸之间变换出无限的可能!玩过《暗黑破坏神II》的玩家一定已经发现,魔盒系统和该作中的“赫拉迪克方块”非常相似,事实上,魔盒的灵感也确实来源于此。另外,通过魔盒系统,玩家还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分解、制造、融合等功能,至于通过魔盒可以变幻出什么宝物来,就有待玩家们在《奇迹世界2》里发现了。

由来征战地篇8

在“持久自由”行动之后,美国又与盟国发动了旨在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政权的“伊拉克自由”(OIF)行动。

在准备实施“伊拉克自由”行动期间,部署于迪戈・加西亚岛基地的第40空中远征联队因增配B一52H而增强了实力。第40空中远征联队主要抽调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的飞机和人员。弗洛伊德・卡朋特上校担任该联队指挥官,他的副手分别是第40远征行动大队指挥官乔治・加格农上校以及第40远征维护大队指挥官卡伦・威尔海姆上校。第40空中远征联队的B-52H飞行部队为第40远征轰炸机中队,该中队指挥官为蒂莫西・雷中校。从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飞抵该基地进行增援的B-52H配属于第7空中远征联队,该联队部署于安德森空军基地,指挥官为乔纳森・乔治上校。第7空中远征联队所属B-1B和B-52H既参与打击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又担负在实施OIF行动的同时对中国和朝鲜进行威慑的任务。

美国驻欧洲空军组建了参加OIF行动的B-52H部队:驻英国费尔福德空军基地的第457空中远征大队。该大队由丹尼尔・恰尔奇安上校担任指挥官,他此前担任部署于米诺特空军基地的第5轰炸联队第5行动中队的中队长。第457空中远征大队的人员主要抽调于米诺特空军基地,该大队的空袭力量包括第23远征轰炸机中队,核心力量为第5轰炸联队所属第5轰炸中队,即由罗伯特・巴西安中校指挥的14架B-52H。第457空中远征大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作战传统的部队,其前身是在二战中战功显赫的美国陆军航空队第457重型轰炸大队。

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美军及其盟国一直在伊拉克北部和南部执行“禁飞区”任务,曾多次与伊军防空力量交火并有效削弱了其实力。在准备实施OIF行动期间,联军加强了对伊军防空体系的打击。到此次作战行动从3月19日正式开始实施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已经掌握了伊拉克领空的制空权。B-52H从2003年3月21日开始实施空袭行动,其重点是伊拉克一系列战略性指挥、控制和通信目标。“震慑”战役目的是使伊拉克政权陷于瘫痪,并对其领导人实施“斩首”行动。在迪戈・加西亚岛基地,10架B-52H参与了第一波次空袭。这既是首次由同一架飞机装载JDAM和CALCM,也是AGM-86C CALCM Block 1A和AGM-86D CALCM Block 2的首次实战运用。8架B-52H从费尔福德基地起飞参与了第一波次空袭。在“9・11”事件后曾渴望参与作战行动的蒂娜・施耐德军士长在费尔福德基地担任夜间转移起飞线的管理员,她当时已确信B-52H即将参战。当巴西安上校担任机长的编队长机因为机载电子设备发生故障而取消任务后,由杰森・霍顿上尉担任机长的序列号为60-0060的B-52H(绰号“铁蝴蝶”)被指定为编队长机。

外界无法弄清“震慑”战役的成效。显然,此次战役并未使伊拉克政权分崩离析。然而,它通过削弱该政权控制军事力量的能力,为导致其运行陷于瘫痪且士气严重受挫起到了相应作用,并有助于美军和英军地面部队的快速推进。在此次战役中共消耗153枚CALCM;第40远征轰炸机大队所属第40远征轰炸机中队发射75枚,第457空中远征大队所属第23远征轰炸机中队发射78枚。

“震慑”行动结束后,B-52在与地面部队密切配合的情况下担负封锁和近距地面支援任务。与阿富汗的情况类似,此前10年内在B-52H机载电子设备和精确制导武器方面的投入,加之该机本身具备的载弹量较大且航程较远的性能特点,使它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仍然是一种能够发挥巨大威力的武器。第40空中远征联队为美国陆军第5军团以及第1海军陆战队远征队(I MEF)提供支援,这两支美军地面部队从科威特推进至伊拉克境内。第457空中远征大队与分别部署于“哈里・杜鲁门”(CVN-75)号和“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CVN-71)的第3、第8航母舰载机联队(CVW-3、CVW-8)进行协同,为在伊拉克北部实施作战行动的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军队及其库尔德“自由斗士”盟友提供支援。

绰号为“山茱萸”30的B-52H充分展示了该型轰炸机机身的坚固程度及其机组人员的高超飞行技能。2003年3月30日,一个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机组驾驶序列号为60-0015的B-52H从迪戈・加西亚岛基地起飞,机组人员包括威廉・维南斯少校、格雷格・安德森少校、查尔斯・贝利少校、帕特・麦克格莱德少校以及莱恩・汉弗莱少校,该机挂载了12枚GBU-31(V)1型JDAM和27枚Mk 82型通用炸弹。该机在飞往伊拉克的途中进行第一次空中加油后,7号发动机因出现故障而停车。虽然该机满载弹药,但机组人员仍决定在飞行性能下降的情况下继续飞往预定目标。当该机飞抵巴格达以南100公里的空域时,遭到敌军猛烈但缺乏成效的防空火力攻击,而机组人员得知计划为其提供防空火力压制的编队(由F-16C战斗机和EA-6B电子战机组成)已被取消。“山茱萸”30此时依靠自身的防御机载电子系统,单独对巴格达的“超级导弹截击区”(Super MEZ)进行突防。当该机接近目标时,几枚地空导弹向它飞来,但都缺乏引导。“山茱萸”30随后向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麦地那师”阵地投射了12枚JDAM。

当该机离开目标区域时,又有2枚导弹对其进行尾追攻击。电子战军官通过信号识别判断它们是SA-3型地空导弹,飞行员迅速向左转弯进行规避机动并向下俯冲610米。在离开威胁空域15至20秒后,机组人员感受到一次巨大颠簸。它虽然像是一次爆炸,但机身没有受损,原因仍然是一个谜。此后,“山茱萸”30担负了空袭伊军弹药库的任务,它必须以盘旋方式再次突破“超级导弹截击区”。在向目标投射Mk 82后,“山茱萸”30离开了伊拉克领空。在进行返程空中加油之前,8号发动机突然停车。机组人员面对在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空中加油的挑战,而且一侧机翼下的两台发动机停止运行。在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该机在迪戈・加西亚岛基地安全着陆,机组人员完成了这次长达16小时的飞行。

在OIF行动中,CBU-105型SFW首次参战。2003年4月1日,序列号为60-0007的B-52H(呼号“投掷”35)从迪戈・加西亚岛基地起飞,机组人员包括机长斯托克顿中校、副驾驶克鲁克斯中尉、雷达领航员萨拉・瞿尔上尉、领航员伯内中尉以及电子战军官基姆上尉。该机挂载了16枚CBU-105B/B以及27枚Mk 82型炸弹。在进行两次空中加油后,“投掷”35与l MEF的1名地面前沿空中控制员取得联系,后者向前者提供了一座预定加以摧毁的伊军弹药库的

目标参数。此时,“投掷”35的OAS系统失灵,迫使翟尔和伯内采用雷达定位参数重新进行校准。在与前沿空中控制员建立联系15分钟后,“投掷”35将它装载的所有Mk 82炸弹投射至该弹药库。

此后,|MEF的1名前沿控制员请求“投掷”35空袭伊军一支装甲纵队。霍尔上尉为实施此次轰炸选择了2枚CBU―105B/B,并在计算投射点投下武器。这些炸弹在WCMD尾部控制装置的引导下下降,在预设高度打开并投射10枚BLU-108B/B型弹药,这些弹药此后又各自投射4枚子弹药。80枚带降落伞的子弹药采用红外传感器搜索目标,并在探测到目标后将爆炸成形弹丸射入伊军装甲车辆较薄的顶部防护装甲内。该装甲纵队的半数车辆被摧毁,幸存者向美国海军陆战队投降。“投掷”35还有14枚CBU-105B/B可供使用。1架E-8C“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向该机提供了位于巴格达地区的一支大规模装甲力量的参数。“投掷”35向其投射了4枚CBU-105B/B,随后返回迪戈・加西亚岛基地,整个任务历时16小时。

在OIF行动中,序列号为61―0021的B-52H在安装“利特宁”II吊舱后配属于第457空中远征大队,该机机组人员是接受特种训练的预备役人员。2003年4月11日,该机从费尔福德基地起飞前往伊拉克,它在弹舱内挂载3枚GBU-12D/B“宝石路”II型激光制导炸弹,并在机翼下挂载16枚CBU-103型集束炸弹和1具“利特宁”II型目标瞄准吊舱。该机呼号为“小平面”32,它在飞入伊拉克领空后便开始用机载目标瞄准吊舱搜索位于摩苏尔与叙利亚边境之间区域内的敌军部队。机组人员此后飞向位于伊拉克西北部提克里提的萨赫拉机场,并突破了一个由SA-2和SA-8地空导弹组成的MEZ防区。弗洛伊德中校使用吊舱发现了位于萨赫拉机场的一座伊军指挥中心并获取了目标参数,麦克唐纳上尉发射的1枚GBU-12D/B将其摧毁。舒尔茨中校随后驾驶“小平面”32进行转弯机动,并用剩余的2枚GBU-12D/B攻击了其他目标,之后又对目标投射了集束炸弹。

2003年5月1日,伊拉克境内的主要作战行动宣告结束。截止当时,B-52H在OIF行动中共出动280架次,之后仅少量出动。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联军目前仍在伊拉克与反叛分子进行游击战,但固定翼飞机的空中支援行动主要由战斗机、攻击机而非轰炸机实施。

NASA任务

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的科研试飞活动中,使用轰炸机作为研究飞机的发射载机已成为惯例。载机作为研究飞机的第一级,可使后者在达到极限速度或高度的过程中节省燃料。第一种载机是波音公司的B-29(用于发射XS-1,第一种超音速飞机)。B-29、P2B-1s(美国海军赋予B-29的代号)和B-50在上世纪50年代均作为载机承担过发射任务,但NASA和美国空军试飞中心(AFFTC)需要一种载重量更大的高性能载机用于发射由北美飞机公司研制的x一15(设计以高超音速飞至外太空边缘的飞行器)。最初,由康维尔公司研制的B-36被选为x-15的发射平台,但该机当时已被列入美国空军的退役计划,因此由B-52取代。

首架加入x-15试飞项目的B-52A,其序列号为52-003(绰号“3号球”)。北美飞机公司将该机改装为NB-52A,主要项目包括在右侧机冀下方加装一个用于挂载X-15的挂架并进行相应的结构强化处理;采用固定式副翼并在右侧副翼为x-15的垂直尾翼留出切口;拆卸攻击和防御机载电子系统;加装飞行员发射仪表板、发射人员工作台、照相机、保形油箱以及x-15系统界面。此后,1架RB-52B(序列号52-008,绰号“8号球”)加入到NB-52A的载机行列。前者与后者一样,在制造完毕后由美国空军交还波音公司作为测试飞机,从未部署于作战部队。“8号球”按照类似于NB-52A的结构改装为NB-52B。这两架飞机转交AFFTC并参与了x-15项目的整个试验过程。当x-15试飞项目于1968年终止后,NB-52A也随之退役。

在x-15项目完成后,NB-52B仍然留在AFFTC为NASA/美国空军联合实施的升力体(无翼飞机)科研项目提供支持。该项目试飞了5种不同型号的飞机――M2-F2、M2-F3、HL-10、X-24A和X-24B,最终于1975年完成。升力体项目完成后,美国空军将NB-52B正式租借给NASA所属的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DFRC),该中心位于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由于NB-52B与此后在美国空军服役各型B-52的零部件通用程度较低,因此该机的适航性对NASA维护人员构成了巨大挑战。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异常出色,使NB-52B持续飞行30多年。在此期间,NB-52B在空中发射了多种不同的特殊飞行器。2004年11月16日,该机执行了最后一次任务,在空中发射了第3架X-43A型Hyper-X高超音速飞机,该机安装了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机,创造了采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9.6马赫的绝对速度纪录。2004年12月17日,“8号球”正式退役。

上一篇:如何去爱范文 下一篇:踢出一个未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