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嫂当母”的由来

时间:2022-07-06 03:01:28

在安徽合肥包拯的故里,包姓人家对嫂子极为尊重。这是因为民间传说青天大老爷包拯是被其嫂子救护并一手抚养成人的,没有嫂子就没有后来举世推崇的包青天。其实,不是包拯被其嫂子救护收养,而是包拯的幼子包是由其长媳崔氏抚养成人的。

包公与元配夫人董氏生有二女一子。两个女儿分别嫁给硖石县主簿王向、国子监主簿文效,长子包却在二十来岁时就病故,留下妻子崔氏和一幼子。时年包拯五十五岁。不久,包公孙子又遭夭折。

包拯和董氏夫人,在痛失了唯一的儿子之后不久,又失去唯一的孙子,心如刀绞。但他们毕竟比较开明,不希望儿媳崔氏在包家守节,劝她趁年轻改嫁,重建一个家庭。

包公长媳崔氏,跟与“包公同朝的驸马陈世美”皆为湖广荆州人氏,其外公是当过三朝宰相的吕蒙正,有部叫《状元媒》的京戏,说吕蒙正为杨六郎(杨延昭)与柴郡主喜结连理充当月下老人。由此可见当时吕氏门阀之显赫。

崔氏想到公婆失去爱子宠孙,已经够悲伤了,若她再离开岂不叫二老更添一层痛苦?便说:“公爹乃天下闻人,我能代替丈夫终身侍奉公婆已心满意足了。”决意不去。正是这个崔氏,为包公的传宗接代立下了不朽之功。

崔氏不仅贤慧,而且善解人意。她发现年近花甲的公爹常为膝下无子嗣而长吁短叹,非常着急,便说服婆婆,请婆婆为公公纳妾。然而包拯执意不纳。崔氏只得暗示、启发董氏夫人身边的一个姓孙的大丫环,安排她近身侍候包拯饮食起居。孙姓丫环心领神会。

一日,崔氏发现已怀有身孕的孙姓丫环被并不知情的婆婆董氏打发回家了。崔氏安慰了这个丫环一番,叫她放心,一切由她作主。以后崔氏便背着公婆,暗里不断派人去向孙丫环嘘寒问暖、送钱送物。天遂人愿,后来孙丫环生下的竟是一个男孩,于是崔氏就偷偷地把孩子抱养在自己的房里。一年后适逢包拯六十华诞,崔氏把孩子抱到寿堂,献于公公面前,说:“这娃娃是公爹的幼子啊!”包拯大吃一惊,待问清原委,从来面冷如铁、不苟言笑的包拯也不禁开怀大笑,董氏夫人也乐得合不拢嘴。包拯当即给孩子取名包。这包就是包公唯一生存下来的骨肉。

包拯生于公元999年,卒于1062年。包拯去世时,包年仅5岁。崔氏陪着婆婆,抱着5岁的小叔子,护送包拯的灵柩由开封回到庐州(今合肥)安葬。刚将包拯的丧事办完,崔氏之母吕氏便从荆州赶到庐州,要崔氏随她一道回荆州再嫁。崔氏坚决不从,她说:“我已守节十年,如果想改嫁就不会等到今天了。”吕氏则好言开导:“前朝公主尚可改嫁,本朝虽倡导女子在家从父,出门从夫,夫死从子,可如今你夫死子亡,你独立寒窗空守寡,老了依靠何人,这还有什么节可守的呢?”

崔氏说:“母亲此言差矣,本朝不也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理吗?我从前没有离开包家,主要是为了公婆。现在公公虽去,但他老人家留下的骨血――小叔子年幼,包家的门户全靠我来撑持,我怎能在包家最困难的时候离去呢?”

时任庐州知府的张田闻之深受感动,亲自写了一篇《节妇传》呈报朝延。皇上大为惊异,传旨封崔氏为寿安县君。

包7岁时,崔氏为他延请启蒙塾师,教他读书识字,并把包的乳名改为包绶。

包绶9岁时,董氏一病不起。崔氏熬汤煎药,终日不离床头。董氏去世后,崔氏又一手张罗后事,修建墓庐,刻写墓志,把董氏妥善安葬在包公墓地。从此包家的门户便由崔氏一手掌管。这也就是民间戏剧与传说中误以为包公由嫂嫂抚养成人的缘故。

崔氏含辛茹苦将包绶抚养成人,又由她作主,给包绶娶了庐州知府张田的女儿为妻。张氏不幸早逝,崔氏再次主婚,让包绶与当朝宰相文博的小女儿文氏结为秦晋。崔氏将这一切都办妥当,就派人到开封一带去寻找包绶的生身母亲孙氏的下落,最后将孙氏接到庐州,让包绶母子骨肉团聚。

崔氏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仙逝,享年62岁。生前,包绶像待母亲一样孝顺她。她去世时,包绶正在都城汴京皇家最高学府担任国子监丞,闻讯连夜奔丧回庐州,披麻戴孝,为崔氏办了丧事。

包绶一生清苦守节,48岁时前往谭州任通判,在途中病故。

崔氏在庐州包氏家族和当时社会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长嫂当母”这句民谚便由此得来。可以这样认为,没有包门节妇崔氏,便不会有子孙繁衍分布天下的包拯后裔。

读者诸君,你别以为以上文字是笔者胡编乱造的传奇故事,笔者负责任地说,这绝非杜撰,而是见诸于历史文献的。它们来自于《宋史・烈女传》、《宋史・包拯传》、宋张田撰《宋故永康君夫人董氏墓志铭》等。另外,近年来出土的包拯《墓志铭》说得明明白白,包公有过三个女人,元配张氏、续妻董氏,还有“媵孙氏”。“媵”,就是“陪送出嫁之人”,当然也可以泛指“身边的女佣”。这包绶就是包拯年近六十时与媵孙氏媾合而生的孩子。包家的“香火”借以延续至今,靠的全是包拯次子包绶这棵独根独苗。可以这么说,包拯的所有子子孙孙,包括认包公为先祖的当代已故香港船王包玉刚等等,都是包绶传人。

包拯后裔总以为他们的老祖宗包拯与侍女媾合生子是件不光彩的事,于是为“尊者讳”,一直讳莫如深。笔者以为,这大可不必。在封建社会,有钱有势的人不但妻妾成群,而且还狎妓宿娼,包公仅仅与自己身边的侍女媾合,这丝毫无损于包青天正气凛然的形象。

(责编 要真)

上一篇:李白没有暮年杜甫没有青年 下一篇:是他,改变了世界交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