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0 19:12:46

句子成分分析

句子成分分析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 句子成分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32-01

《新课标》一直在微调,强调“轻语法,重应用”。可是正如一栋高大坚固的大厦,必然有坚固的基石和钢筋铁骨般的框架,而句法即句子成分就是那支撑文章的框架。

1 高中英语句子成分分析的教学现状

1.1教材方面

高一是初高中转型时期,初中的语法是零散的系统性不强,而高中语法却是支撑整个高中英语学习的脊梁。根据多年教高一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当从分析句子的成分入手,因为它是语法学习的基础。比如牛津第一模块3个单元讲的都是定语从句,有些同学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定语,更不用说什么是定语从句了。那么对于高二讲的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就更不明白了。

1.2学生方面

初中教学虽然进行了改革,可为了应试教育,还有因为学生的基础,还是以“填鸭式”和“满堂灌”为主。因此背单词和背词组就可以得到高分。到了高中就完全脱节了,很多同学很是困惑,在初中时背背英语就能考100多分,怎么到高中就突破不了60分呢?导致这样的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轻视了语法,轻视了句子成分,很多同学分不清什么是及物动词,什么是不及物动词,那就更不明白什么是主谓宾和定状补了。初中时流行这么一句话: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完全是Chinglish(中国式英语)。又如,“You Give Me Stop”(你给我站住)。这完全成了笑话了。

2 高中英语句子成分分析的教学策略

2.1学会分析句子成分,就能弄清高中语法中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如在高一讲解定语从句前,帮学生分析一下主谓宾,定状补,让学生能明确句子成分。在定语从句中需要考虑关系代词如:that, which, who, whom, whose 在句子充当什么成分。关系副词如:when, where, how 在句子充当什么状语为例。如果充当主语不能省略,充当宾语则可以省略。如:

This is the place(which is worth visiting ) which 充当主语不可以省略。

This is the place(I like best ). which/that 充当like的宾语可以省略。

反过来,学会分析句子成分在分析长难句或复杂句型结构时也能串联起来。比如说从句的划分,可以划分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以主语从句为例:What I said is right.从句子成分入手,what I said 从句充当主语,故称其为主语从句。且what 又充当said 的宾语。其他语法如: 倒装句,主语和谓语倒过来就称之为完全倒装。如果只有be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倒过来,则称之为部分倒装。假如不知主语和谓语动词,那就不明白什么是倒装句了。假如遇到省略句那就更糊涂了。如:

--What makes you so angry ?

--His leaving without permission. 这里省略了 makes you so angry. His leaving without permission 充当主语。

2.2学会分析句子成分能为作文提亮加分

在写作文时,适当运用关联词如:and, but, so, however, thus, at last, what’s more, in fact.等可以使文章紧凑。特别强调的是在中文作文写作时强调豹头凤尾,即强调重视开头和结尾。假如在英语作文中出现3到4句复杂句,就能为文章增色不少,就能得高分。如在开头用What puzzles you is actually a puzzle for many parents.(运用了主语从句)。在结尾时用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learn English well. (运用了倒装句)。

2.3学会分析句子成分,做单项选择题时就能做到剥茧抽丝,抓住主干

最近几年高考命题中,命题人通过添加插入语,限定词,定语从句,同位语等成分,增加了句子的复杂程度,造成学生的视觉差异,从而导致思维错位,从而导致思维错位,产生误导。如:It was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 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 that the hostess cooked such a nice dinner.其句型考察的是强调句( 由It was 知)。迷惑点就在于强调句中含有一个定语从句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 如果去掉,就剩下It was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 that the hostess cooled such a nice dinner.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2.4学会分析句子成分,有助于阅读的理解

对于高考中的阅读理解,考生普遍感到很难,那么难在哪里呢?除了大量生词篇幅较长,就是文章中含有复杂的句子结构,夹杂着大量的长句和难句。如:As part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s divided breast milk into smaller fractions made up of specific proteins via a number of filters --separating the proteins by size electrical charg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nd tested which of these fractions, when added to a tissue culture, prevented the cells from being infected by HIV.(引用)。这为一长句,运用句子分析法,剔除定语和状语(when 从句和by 引导的方式状语),主句就剩下:The researchers divided breast milk into smaller fractions and tested which of these fractions prevented the cells from being infected by HIV.这样答案就从出来了。

句子成分分析篇2

【关键词】标点符号 句子成分 语法教学

一、借助句子成分的划分,正确使用引号

①有诗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例①中后引号前面的标点到底是在引号外还是在引号内确实不好给学生道明白,若辅以句子成分的划分就简单了。

有诗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通过句子成分的划分句子主干就是有诗――曰――

很明显,“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充当了“曰”的宾语,主语是“”,由此可知,这是原创者在说,可见原文引用的是原话且完整,所以,句末标点句号应在引号内。

再如:②唐先生教宋词,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把词“吟”一遍:“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③长假过后,于丹授课的网络视频点击、下载量节节攀升,网友好评如潮,因“俗事”缠身而二十多天未写博客的易中天也为此“破例”开博,写道:“于丹真棒”!

例②句子主干为“唐先生――‘吟’:‘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其中““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是“吟”的原话,充当了“吟”的宾语,所以“!”应在后引号的里面。

例③“写道”的主语是“易中天”,“于丹真棒”是易中天写的原话,所以“!”应在后引号的里面。

④对李清照的诗,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倒是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⑤“两会”期间,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尽快启动修宪工作,并对宪法修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在整个修宪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严格依法办事。”

⑥他又付了五个里亚尔,就像把手放在圣经上为人作证那样,把手放在冰块上高声说道:“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发明。”

例④表面看引用的是李清照的原诗,并且具有相对的完整性,然而,缩句为:我更喜欢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见,李清照的诗作了“我”表意的一部分,因此,后引号前的“。”应放在后引号外面。例⑤例⑥后引号前的句号都属于这种情况,句号都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二、利用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判断说话的语气,正确使用问号

一个句子是问话语气还是陈述语气对于阅历浅的学生来说很难把握,若采用划分句子成分就简单多了。

如“他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一句中的问号的使用是否正确,学生不太好辨别。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找主干可知,从“有关部门”到句末的内容是谓语“知道”的连带成分即宾语部分,“知道”的主语是“他”,“他不知道”是陈述语气,可见整个句子也是陈述语气,因此句中的两个“?”都用错了,可改为:第一个“?”改成“,”第二个“?”改成“。”这样就将“句子中有疑问词不见得就是疑问句”这句话作了形象诠释。那么疑问词在句中的什么位置,句子才是疑问句?请看下面两例:

①他怎么知道这件事?

②怎么,他知道这件事?

例①中的“怎么”从语气上修饰“知道”,表反问。“知道”作该句的谓语。例②是一个倒装句,“怎么”强调反问语气,如果还原到句中,和例①就是同一句式。由此可知表疑问的词语修饰谓语,这个句子肯定是疑问句。

总而言之,通过划分句子成分可以有效地攻破标点中的疑点,澄清其难点,让模糊点清晰化,给学生一个明朗。

句子成分分析篇3

关键词:中考语文 阅读理解 词语 句子 理解 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3-0039-04

“理解词语的含义、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与“理解句子的含义、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中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两类题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7~9年级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强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但是,“理解词语的含义与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以及“理解句子的含义与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是几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往往容易混淆。下面,对此一一分析。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与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往往是解释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而不能生搬硬套词语在词典中的意思。理解词语的原则是“词不离句”,就是要在具体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2012年威海卷第15题“文章开头说‘我想跟社会爆炒高考有关’,请解释‘爆炒’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回答)。”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就可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其答案是“把高考的气氛造得十足(或者把高考锣鼓敲得惊天动地)。”

(二)赏析词语

词语赏析,就是分析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其表述大致有三种类型:

1.分析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妙处)。比如,2010年广安卷第15题“仔细揣摩‘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中加点词语‘吱’在文中的作用”,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就可以揣摩出加点词语“吱”在句子中的作用是“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扎进咸鸭蛋红油从中冒出来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2.分析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例如,2012年呼和浩特卷第15题“简析‘饭桌,院子里,浓荫下,摆正了。一桌锦绣!’中加点词‘锦绣’的表达效果”,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本句内容,加点词“锦绣”就可以理解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吃饭时饭菜的丰盛,同时也表现了一家人吃饭时喜悦的心情。”

另外,除了通过修辞手法来赏析外,还可以通过描写方法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例如,2010嘉兴卷第8题“结合上下文,品味句子‘梁子猛地一咬牙,飞快从袖简里抽出一柄匕首来,从小绵羊的颈部扎了进去,手腕一翻,利刃直捣颈骨,然后顺势向下一划拉……’中的加点词‘咬’‘抽’‘扎’‘翻’,指出其表达效果”,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就可以品味出四个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为:“运用动作描写,写出梁子杀羊时动作之快,下手之狠。”

3.分析重点词语在句子中表达的情感。有的词语突出的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例如2010年黄冈卷第28题“认真阅读‘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折断后,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的骇人之花’,体会作者在加点词语‘骇人’里所蕴涵的情感”,经认真阅读,揣摩出“骇人”在句子里蕴涵的情感为“作者对母鹰近乎残忍的教育感到极其震撼。”

(三)词语的含义与赏析的关系

综上所述,词语的含义就是解释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就是说这个词语意思是什么。词语的赏析就是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回答“美在哪里”的问题,也就是需要回答这个词语有什么好处,好在什么地方,美在哪里等。

但是,也有少数特殊情况例外,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如果该词语使用了修辞手法、描法,那么,该词语含义的理解就与词语的赏析大体相一致了。例如,2010年重庆卷第14题“理解‘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中‘面黄肌瘦’的含义”,因为用“面黄肌瘦”来形容一本小册子,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所以“面黄肌瘦”的含义就可以理解为“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这本小册子是老人的至爱,在长久的岁月中,小册子被老人翻得‘满目沧桑’”,这个解释就与词语的赏析基本相同了。因此,词语的含义与词语赏析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了,它们像两个有时相离、有时相交的圆,既有独立的内涵,也有重合的地方。如此分析,在解答这类题型的时候,如果词语没有使用修辞、描写,那么词义的含义就回答为“是什么”,词语的赏析就回答为“美在哪里”;如果该词语使用了修辞、描法,那么词语的含义与赏析的题就可以回答成基本一致的内容,省去赏析中分析词语表达的感情即可。如上例中的“一桌锦绣”一词,理解含义时,只要省去“表现了一家人吃饭时的喜悦心情”即可。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与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在中考阅读中,理解句子的含义或者对重点句子进行赏析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甚至比词语的理解与赏析出现的频率更高、难度更大,常常是阅读中用来压轴的题目。

(一)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的含义,往往就是解释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理解句子的原则是“句不离段”,也就是说理解句子的含义要在具体的语段中来理解,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理解,有时还要结合文章主旨进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句子的含义。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这是句子理解题型中较简单的一种。例如,2011年舟山卷第9题“下面的句子‘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他干什么?’话里有话,请根据语境,分别说出它们的潜台词。”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就可以弄明白该句话的意思为“郝奶奶怀疑这本书不是‘我’订的,她认为‘我’是个地位低下的人,不可能有这么高雅的爱好。”

2.有的句子具有双关义,或者说有的句子既有表层的意思,也有深层的含义,理解时,必须挖掘它的深层含义。例如,2011年铜仁卷第20题“选文第(16)段划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就可以弄明白该句的含义应从深层考虑,具体为“即使人生有再大的不幸,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这种句子也被称为哲理句。

3.通过对句子中重点词语、关键词语的分析来理解句子。例如,2011年义乌卷第9题“结合上下文,品味‘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的含义。”要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可以通过对一些重点词语的分析来实现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具体理解为:“‘一只只’‘小心翼翼’‘平放’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梨的珍视,充分地表现了父亲对子女深切的关爱。”

4.有的句子不仅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才能理解透彻。例如,请说说你对都德《最后一课》中句子“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的理解。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仅要结合上下文,还要结合文章主旨才能透彻理解,答案为“这句话用联想的手法表现了小弗朗士对德国侵略者的讽刺、嘲笑与轻蔑。”

(二)对句子进行赏析

句子赏析,就是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或者分析句子妙在哪里、好在哪里,或者对句子进行品析、鉴赏等。句子赏析,常见的途径有: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从表达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另外,还可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从句式的角度进行赏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进行赏析。下面逐一介绍。

1.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句子中有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它们用得非常好,赏析句子,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关键词进行分析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例如,2012年成都卷第10题“请对文中画线句‘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聚的眼光隔空交会’进行简要品析”,结合上下文,抓住一些关键词如“交会”“无边无际”“时空长河”“凝望”等就可以进行品析,具体品析为“‘交会’一词写出了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形象地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这种方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鉴赏方法,常见的修辞鉴赏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有的句子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赏析时先说出该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再分析它使用了该修辞手法后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例如,2012年德州卷第26题“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14)段画线句子‘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使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效果?具体分析为:“这个句子先设问后反问,突出了山泉不可比拟的灵秀、晶莹和活力。”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初中阶段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句子赏析常常从描写、抒情、议论的角度进行赏析。描写,从对象看,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包括肖像描写与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与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例如,2012年嘉兴卷第9题“文中画线句‘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为:“这个句子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又感到惊讶与无奈。”又如,2007年来宾卷第21题“本文语言生动,抒情真切,议论精当,富于哲理。请对第⑥段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作简要品析。”第⑥段分析为“本段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我”从山村走进城市后的生活感悟,论述了适应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或“本段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用五个‘家园如……’构成一组排比句,抒发了‘我’对家园的感激和牵挂之情。”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初中阶段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悬念、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赏析时,先说说被赏析的句子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分析使用该表现手法后所达到的表达效果。例如,2012年德州卷第27题“汪国真的诗《祝愿》:‘当你走上峰巅??走进了风光??也走进了风险??你要当心了??不要在这个时候晕眩??你还要警惕??悬崖在前边??风躲在后面……我的朋友??愿你??静似青山??动若波澜’与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经分析得出:“它们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再如,2007年广东卷第16题“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一处并作简要分析。”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找出铺垫的句子并作分析,得出:“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或“‘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5.从句式特点入手进行赏析。记叙文的句式有长句,有短句;有设问句,有反问句,有排比句……赏析中,常常出现的是长句、短句、设问句、反问句、排比句。赏析时,先说说被分析的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再分析它的表达效果。例如,2011年宿迁卷第20题“赏析文中画线句子‘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的表达特色。”经过分析:“该句用短句,突出时间的紧迫性,突出陈乐平动作的连贯性,表现了陈乐平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性格。照应文题。”再如,2011年江西卷第20题“琦君的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山水使人明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共享’语句,体会其特色。”经过分析,该句赏析为:“句式整齐,语言典雅有韵味,读来朗朗上口。”又如,2007年广州白云卷第19题“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语言的特色和表达效果。”经过分析,该段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为:“本段以设问开头,以反问结尾,中间以四个短句组成排比,形成强烈的语势,展现了作者那种君子坦荡荡的风范。”

6.从语言特点入手进行赏析。记叙文的语言,有的通俗,有的含蓄,有的朴实自然,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文白相间……赏析时,应抓住它突出的特点,分析它表达的效果。例如,2011年江西卷第20题“琦君的散文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语句‘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体会其特色。”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该句分析为:“本句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朴实,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再如,2010年广安卷第17题“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文中画线句‘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作简要赏析。”经分析,其赏析为:“句中的‘空头’是方言词,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作者‘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

(三)句子的含义与赏析的关系

句子成分分析篇4

关键词: 英语长句翻译翻译技巧

做翻译,最难处理的莫过于长句。所谓的“长句”,不单就句子的长度而言,更是指概念复杂、语法结构复杂、从句和修饰语较多、包含的内容层次在一个以上的复合句子。长句结构烦赘,不仅包括各种复合句,句子的各种成分都可以附有不同形式的修饰成分,所包涵的内容也就更复杂了,好比枝繁叶茂的大树,除了粗大的主干还有大树枝,大树枝又滋生很多枝节部分。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汉语是以分析形式为主的语言,句子结构比较松散,有时一个句子里存在不少并列成分,但并无连接词把其中的逻辑关系明显地表现出来;英语是以综合形式为主的语言,句子结构比较严谨,各个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明确彰显。英语习惯用长的句子表达比较复杂的概念,而汉语则不同,常常使用若干短句,作层次分明的叙述。因此,在英译汉时,译者要特别注意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将英语的长句分解,翻译成汉语的短句。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加大了长句翻译的难度,但在句子结构上毕竟还有相同点,大体上都有“主、谓、宾”的基本框架。有些译者一遇到长句就乱阵脚,句子看了几遍,也不知所云,明明每个单词都认识,但翻译起来却往往顾此失彼,无从下手。正因为英语长句结构复杂,如不认真分析句子结构,即使单词的意思都理解了,也无法给出正确的译文,因为译文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弄清了整个句子的结构,即能否抓住主干。毕竟无论是多么长而复杂的句子,都是由基本的成分组成的。

1.造成长句的原因

一般来说,造成长句的原因有三方面:修饰语过多;并列成分多;语言结构层次多。对于每一个英语句子的翻译,并不只是使用一种翻译方法,而是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运用,这在英语长句的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长句在科技性的文体中的出现极为频繁。译者切勿性急,更不要因为句子长而产生畏难情绪,一畏惧,心就沉不下来,就会产生浮躁,长句本来就复杂,假使再带着浮躁的心情,想辨清层次结构那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译者要沉住气,稳下心来,准确透彻地理解原文并消化它,要充分考虑汉语的特点,把句子的各种关系分析清楚。

2.分析长句的方法

在分析长句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1)找出全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从整体上把握句子的结构;(2)找出句中所有的谓语结构、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和从句的引导词;(3)分析从句和短语的功能,例如是否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等,若是状语,是表示时间、原因、结果还是表示条件等;(4)分析词、短语和从句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定语从句所修饰的先行词是哪一个等;(5)注意插入语等其他成分;(6)注意分析句子中是否有固定词组或固定搭配。

3.长句翻译技巧

(1)顺序法

当英语长句的内容叙述层次与汉语基本一致时,译者可以按照英语原文表达的层次顺序翻译,从而使译文与英语原文的顺序基本一致。例如:How well the predictions will be validated by later performance depends upon the amount,reliability,and appropria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used and on the skill and wisdom with which it is always interpreted.

分析:此句主语是“How well”引导的主语从句,谓语部分是“depends”后的两个并列介宾短语。此句可译为:这些预测在多大程度上为后来的表现所证实,这取决于所采用的信息的数量、可靠性和适宜性,以及解释此信息的技能和才智。

(2)逆序法

英语有些长句的表达次序与汉语表达习惯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这时须倒着译。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修饰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而英语中,许多修饰语常常位于被修饰语之后,因此翻译时往往要把原文语序颠倒过来。对英语长句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法进行前后调换,按意群或进行全部倒置,原则是使汉语译句符合现代汉语论理叙事的一般逻辑顺序。例如:In August 1974,the Institute was instructed to carry on its research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result of which did have usefulness for market forecast.

分析:英语原文中的“on the condition that”引导一个条件状语从句,结果在先,条件在后。但在汉语译文中,为了符合汉语的习惯,将条件提前,结果放后。可译为:1974年8月研究所接到指示说,如果研究成果能应用于市场预测,则研究工作可继续进行。

(3)分句法

有时英语长句中主语或主句与修饰词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翻译时译者可以按照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把长句的从句或短语转换成句子,分开来叙述。为了使语意连贯,有时需要适当增加词语,也就是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整个英语长句分解为几个独立的句子,顺序基本不变,前后保持连贯。例如:Long after the 1998 World Cup was won,disappointed fans were still cursing the disputed refereeing decisions that denied victory to their team.

分析:此题涉及被动语态、过去进行时态、定语从句及名词的数等翻译技巧。经过增词、转换、结构调整和句子切分,我们便可将以上3部分串在一起,可译为:1998年世界杯被捧走以后很久,失望的球迷们还在咒骂那些有争议的裁定,这些裁定剥夺了他们所支持的球队的获胜机会。

(4)综合法

综合法又叫重组法,指为了使译文流畅且更符合汉语叙事论理的习惯,在捋清英语长句的结构、弄懂英语原意的基础上,彻底摆脱原文语序和句子形式,译者用自己的话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原文的信息、含义和精神风貌。这是长句翻译中最难掌握的翻译方法,是对译者的外语和母语驾驭能力的一种严峻的挑战。上面讲了逆序法、顺序法和分句法,事实上,翻译时,并不只是单纯地使用一种翻译方法,而是要综合使用各种方法。有时一些英语长句单纯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的仔细分析,或按照时间的先后,或按照逻辑顺序,顺逆结合,主次分明地对全句进行综合处理,以便把英语原文翻译成通顺忠实的汉语句子。例如:People were afraid to leave their houses,for although the police had been ordered to stand by in case of emergency,they were just as confused and helpless as anybody else.

分析:该句共有三层含义:①人们不敢出门;②尽管警察已接到命令,要做好准备以应付紧急情况;③警察也和其他人一样不知所措和无能为力。这三层含义中,②表让步,③表原因,而①则是结果。按汉语习惯顺序,可译为:尽管警察已接到命令,要做好准备以应付紧急情况,但人们不敢出门,因为警察也和其他人一样不知所措和无能为力。

任何翻译都不是简单的工作,何况是长句翻译。翻译好长句非一日之功,译者在平时阅读过程中,就应着意培养自己分析长句的能力:把长句多阅读几遍,抓主要矛盾,先从一大堆单词中找出主句再找从句,关键是要找出主句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而关键之中的关键是找出谓语。因为一个长句中常有许多谓语动词,所以一定要分清谁是谁的谓语。再是分析主句与从句、从句与从句,以及各修饰语之间的关系,理清整个句子的层次,根据原句的逻辑关系,采用适当的方法,斟字酌句,用符合中文习惯的语句把全句完整地翻译出来。时间长了熟能生巧,长句翻译就不再是老大难问题了。

参考文献:

[1]黄珍.长句翻译几法[J].大学英语,1999,(11).

[2]杨战礼,赵娟.英语长句的翻译技巧[J].科技创新导报,2008,(30).

句子成分分析篇5

【关键词】蒙汉语;句法分析;短语对比

一、引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观察、认识和表述世界的方式和过程。语言既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文化精神外在化的呈现方式,又是外在客观世界进入人类认识视域的有效通道。一个民族的语言在整体上反映着本民族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蒙语与汉语是蒙汉两个民族人民的思维成果和文化心理在语言中符号化、外在化的结果。蒙汉语分属阿尔泰和汉藏语系,因此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在词汇、语音、语法以及修辞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蒙语和汉语都有各自不同的词汇系统。由于词汇系统不同,表现在两种语言词汇中就必然存在着很多差异。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蒙汉两种语言在构成新词及词义演变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蒙语与汉语在选择材料构成新词及词义演变方面所反映出的不同民族特色。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在这里我主要用内蒙古蒙古语中的句法特点、句法分析、短语的特点来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特点和短语特点进行比较借此得出蒙汉语的句法的不同,短语的不同之处。

二、传统的蒙汉语句法对比分析

通常比较习惯使用传统的句法分析方法。传统的句法分析方法,一是古希腊传下来的句法上“主谓宾” 、语义上“施动受” 的句子成分分析法,二是美国结构主义的层次分析法。词是描写句法结构的最有效的单位。句子是由词构成的而且,词又是比较稳定的单位,立足与词,就比较容易说明词在句中的职务。对汉语进行句法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

1.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通常被称为传统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汉语句法分析。传统的句法学认为,句子是表达完整的思想的,一个完整的思想是一个逻辑判断,而一个逻辑判断都有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所以传统的句法分析句子总是把句子分为两部分:主语和谓语。除了这两个中心成分之外,其余都是主谓语的连带成分和附加成分(定状宾补)。例如:“许多强壮的工人造一座长的铁桥” ,主语是“工人” ,“造”是谓语,“铁桥”是宾语,“一座、长、许多、强壮”是定语。汉语中传统的句法分析方与蒙古语中的划分句子成分方法大致相同。例如:巴图在饮羊。“巴图”是主语,谓语是“饮” ,“羊”是宾语。从这个例子看出蒙古语里划分句子成分时也像汉语少不了主要成分主语,谓语,连附加成分定、状、宾都能出现,唯独一点不同是蒙古语句法里划分句子成分时没有“补语”成分。

2.把层次分析法看作是对语段进行一种切分的方法

例如: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工地。(A)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工地(B)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工地,这切分方法里哪个符合切分的三原则:切分的直接成分必须能组合(语法规则允许)、成结构(成话)、不割裂原意。B切分违背了原语段中的意思,也不能按C和D切分,因为从功能上说,“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这一主谓结构不能带补语“往工地”也同样不能带宾语“工地”。其实,从结构上看,C和D的前一直接成分即均非结构体。

3.转换分析法

这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分析方法,在国内仅用于分析同义结构、歧义结构等方面,尚未见系统运用。例如:一锅饭 (供|够)十个人吃了。/ 一锅饭吃了十个人。

三、蒙汉短语特点对比分析

1.汉语短语主要类别

实词按与实词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短语叫“词组” 。词组根据各组成成分的词性、组合方式及其所形成的语法关系形式可以分为:偏正词组、书宾短语、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同位短语、兼语短语和连谓短语等。结构类型,主要用实词或虚词的名称来命名,实词与实词的组合包括:量词结构、方为结构;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包括:“的”字结构。

2.蒙语短语配列形式

蒙汉语的短语在结构上都可以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句子最终取决于短语的配列或集约形式,但是观察和分析短语又绝难离开句子这个最小、最基本的语言环境。所以举例大都采用完整的句子,将短语的结构在语际转换中的配列形式放在一个特定的句子中去观察。

(1)蒙汉语主谓短语,语序一般都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结构关系相当。蒙语主谓短语一般以主格形式出现,在与际转换中双语主谓短语相对应的情况较多见。蒙语谓短语在句子中大多充当成分句。例如:(做状语成分句)、(做定语成分句)、(做谓语成分句)、(做主语成分)、(做宾语成分句) 。汉语主谓短语在句中比较灵活,能充当主语、谓语、状语、宾语、定语、补语等。例如:外面空气新鲜。(做谓语)

(2)蒙汉语联合短语,其结构关系和功能特性相当,配列型式相似。

(3)蒙汉语述宾短语(汉语称之为)动宾短语,在此统一称为(宾述短语)均有两个部分组成,具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蒙汉语宾述短语内部结构关系是相同的,但语序不同:蒙语支配部分在后,被支配部分在前;汉语一般支配部分在前,被支配部分在后。蒙语:宾语+动词(谓语中心)例如:买书、对我们工作有力。

(4)蒙汉语定中短语一般都是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在语际转换中基本能对应。蒙语定中短语的中心词可以有形容词或名词充当,修饰语由形容词、形容动词、名词或副词充当。例如:这座山的景色美得令人羡慕。

(5)蒙汉语状中结构短语,其配列型式为:状语+中心语型。蒙语状中短语在蒙译汉中的常规配列型式具有多样化。蒙语中由时地名充当状语的状中短语在语际转换中与汉语主谓结构(存现句)对应。例如:掌声经久不息等等很多。

四、结语

语言对比是对两种语言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尤其翻译过程当中必须对两种语言的语法、文字、历史、习惯以及人的思维方式等要透彻的了解后才能完整的全面的进行对比。本文对蒙汉语句法的比较及对比从程度和结构上说是属于有不足遗漏得多,短语这个在句中最活跃、最关键的部分因知识和经验的缺陷没能完整的全面的对比。通过这次的初步对比分析发现不懂得,不明白的很多。而且关系到两种语言的语法分析,牵扯的知识量大,在日后的学习当中必须多加努力。

参考文献:

[1]陆俭明.《再论构式语块分析法》.《语言研究》,2011第2期

[2]吴竞存,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1982

[3]那仁巴图.《现代蒙古语》蒙文版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参,1982

[4]何莲喜.蒙古语词的多义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5]德力格尔玛.蒙古语语义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6]天晓.蒙古文化与语言研究[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

句子成分分析篇6

关键词:句法结构 语义关系 语义指向分析

现代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词类与词类之间界限较为模糊,且许多句法结构形式简单,语义兼容复杂,表意错综复杂,汉语句法上的结合关系与语义的结合关系存在着对应不一致的现象,具有内在性、隐含性、模糊性,这给汉语的句法结构分析带来一定的难度。将分析句法成分间客观存在的语义关系作为切入点,能有效揭示句法关系与语义关系的对应规律,从而较好地分析句法成分、指明成分中的词语类别及其整体格式。

一、语义指向分析的提出

语义指向是句法结构的组合成分的语义指归性,即句子中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与哪些成分有直接的关系,具体体现的是指向成分和被指成分一起构成的语义指向结构体。而所谓语义指向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句子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这一分析手段,以说明、揭示、解释句子中的语法现象。一个句法结构是由成分组合而成的,组成成分之间总是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而现代汉语句法十分注重组成成分意义上的联系,形式趋简,因而其组合成分也趋向“合一”、“隐匿”、“扣合”,句子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兼容”、 “趋同”、“潜隐”,整体表意致使组成成分“越位”,而与某一成分有直接语义关系的成分被隐藏,处于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却构成了直接的语义关系。但无论是形式多么简单的句法结构,抑或是形式多复杂的句法结构,总会承载着一定的语义,这样才能使人们有效开展交际。语义指向分析就是将组成成分的语义关系作为着眼点,通过对组成成分间客观存在着的语义关系的描写和解释,揭示出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对应规律,找出它可能具有的语义结构,并分解出它可能包含的语义结构体,此种分析方法非常适用于汉语句法结构分析。语义指向的理论认为指向成分和被指向成分这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语义结构体,因为可对语义结构体进行分析,找出指向成分和被指成分,并进一步分析这两个部分的句法关系,揭示出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对应规律。由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创造的层次分析法通过分析复杂短语结构层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立体地反映出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反映出词的组合能力,消除歧义,但这个分析方法只能揭示句法中的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出句法结构内部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且由于汉语意合性容易造成句法关系与语义关系的不对应现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容易产生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与语义关系对应又不对应的矛盾,语义指向分析指明句法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有效揭示句法成分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层次分析法暴露出的问题,合理地解释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从而使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的分析更为精密。

二、语义指向分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趋同现象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趋同现象是由于其组成成分构成的句法关系趋同而造成的,语义指向分析从分析成分的语义关系着手,能有效阐述这种现象。例如:“反对的是他/关心的是妈妈/扮演的是一个演员”,观察上面的实例,我们会抽象出这样一个格式:“V+的+是+N”。在这个短语中,“V”是动词;“V+的”为“的”字短语做主语,“是+N”作谓语,整个格式是主谓关系。在这个短语中,“的”和“是”常项,V和N是变项,语义关系取决于V和N的变化以及V和N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对句法格式“V+的+是+N”进行语义分析,可以主语部分“N”既可以是施事,也可能是受事。这时的动词“V”必须是二价或三价动词。如:“送、给、赠、租、发、分、交、传、递、赏、还”等。具体来说,当“N”是施事时,“V+的+是+N”可以转化为“N+V”,这时形成的句法关系是主谓关系。例如:“反对的是他”可以说成“他反对XX”,“关心的是妈妈”可以说成“妈妈关心XX”。当“N”是受事时,“V+的+是+N”可以简化为“V+N”,基本意思保持不变,这时形成的句法关系是动宾关系。例如:“反对的是他”可以说成“反对他”,“关心的是妈妈”可以说成“关心妈妈”。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就可以揭示出多义句法格式“V+的+是+N”的句法关系与语义关系的对应规律:

V+的+是+N= N+V(当“N”为施事,句法关系为主谓关系)

= V+N(当“N”为受事,句法关系为动宾关系)

由此可知“V+的+是+N”显现出来的主谓型句法关系实际上是主谓与动宾句法关系趋同的结果。

从理论上来讲,句法关系的有限性和语义关系的相对丰富性也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句法结构总是以一定的形式显现,构成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归纳起来有主谓、定中、述补、述宾、联合等关系。而一定的语义关系必须根据特定的句法关系,这样就会出现多种语义关系对应于一种句法关系,同样的句法关系表达不同的语义关系,当然出于语用需要,一种语义关系也可以用集中句法关系来表示,但抛开语用因素,人们往往还是倾向于前一种选择。

三、语义指向分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的潜隐现象

汉语语法重于意而简于形,因而现代汉语句法往往趋向简化,句法中的组成成分被隐匿起来,呈现出潜隐现象。尽管汉语句法结构具有趋简性的特点,但仍以表意清楚为宗旨,因而仍具备相应的语义关系。因而可分析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揭示出承担语义的组成成分,补充出可能隐匿的组成成分,从而试图揭示出语义关系和潜隐的句法关系的对应规律。例如:

女人豆浆,男人牛奶,一天一杯,强身健体。

其中的“女人豆浆,男人牛奶”是两个“N+N”型的句法结构组成的。按照常规习惯,人们倾向于认为“N”与“N”为偏正关系,但我们从句际言语背景“一天一杯,强身健体”来看,可得知“豆浆”与“牛奶”与其前面的名称形成的是受事与施事的语义关系。据此,我们可以补充出隐匿的谓词“喝”。以上例子可转变为“女人(喝)豆浆,男人(喝)牛奶,一天(喝)一杯,强身健体。”如此,语义关系和潜隐的句法关系的对应规律就不言自明了。

四、语义指向分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的扣合现象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的扣合现象指的是把句子中的相同成分扣合在一起,使之为另外两个或几个成分所共用的一种现象。例如,古龙的《金刀亭》里有一句:“贺兄,我找得你好苦哇。”这里的“找”为宾语性成分“你”和补语性成分“好苦”所共有,属于扣合现象。语义指向分析能分解出句法结构中可能包含的语义指向结构体,从而找出句中可能扣合的成分,以揭示出语义关系和潜隐的句法关系的对应规律。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语义分解法将上例分解为“这条沟淹小妞子”、“小妞子死”两个语义结构体。通过与“这条沟淹死了小妞子。”我们知道被扣合的成分是“小妞子”。从分解出来的语义结构体看,“小妞子”与“淹”在语义关系上是受事与动作的关系,在句法关系上是宾语与述语的关系;“小妞子” 与“死”在语义关系上是施事与动作的关系,在句法关系上是主语与述语的关系,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得以一一对应。

五、语义指向分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的成分越位现象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组合层次的一维性和语义关系的多维性的矛盾使得有的成分偏离了它原本应在的位置和层次,从而出现成分越位现象。采用语义指向分析句法结构,能找出这些“越位成分”与其他成分的语义指向关系,通过“移位”使它们“回归”到应该所在的位置和层次,这样整个句法结构的组合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和句法关系的对应规律就清晰了。例如:

“圆圆地画了一个圈”、“浓浓地冲了一杯咖啡”。据语义分析,“圆圆”“浓浓”分别与“圈”“咖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我们可以将“圆圆”“浓浓”分别移到“圈”“咖啡”前做定语。即:“圆圆地画了一个圈―画了一个圆圆的圈”;“浓浓地冲了一杯咖啡―冲了一杯浓浓的咖啡。”

这样组合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和句法关系的对应规律就一目了然了。

四、结束语

现代汉语本身的意合性特点造成句子形式趋简而合一,且语义上的兼容性也使句子变得繁复,句法结构往往形成一般与特殊、正规与异常、清晰与模糊同在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加大了对句法结构的研究难度。语义指向分析法能很好地解释现代汉语句法中的趋同现象、潜隐现象、扣合现象、成分越位现象,对多层面立体研究汉语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当然,任何一种理论或分析方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由于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时期较晚和研究者的研究理念不同,语义指向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对语义指向的本质及语义指向的范围等一系列问题缺乏统一的认识。同时语义指向分析本身是不自足的,它还需要和其他理论相结合,需要有相关理论的支持和补充,如:层次分析、变换分析及语义特征分析等。我们相信,随着语义指向分析方法的不断改进,能在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等诸多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福义.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张斌主编,范开泰,张亚军著.现代汉语语法分析[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崔晶月.层次分析法与语义指向分析法的关系.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

[4]税昌锡.语义指向分析论稿[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句子成分分析篇7

    关键词:分析结构;翻译;方法

    英语长难句可以是两个,或几个简单句合并一起的长句,可以是带有修饰性语言的复杂句子。这些长句由于其修饰性语言应用得较多或过长,也就增加了理解和翻译上的难度。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本人发现对如何翻译好英语长句一直让学生感觉困惑和难以理解。英语与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语法结构各自不同,但句子成分却有相通之处,即都有主语、谓语、宾语等。根据其相同点在翻译长句时,首先,不要因为句子太长而产生畏惧心理,因为,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句子,它都是由一些基本的成分组成的。其次要弄清英语原文的句法结构,找出整个句子的中心内容及其各层次意思,然后分析几层意思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再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正确地译出原文的意思。

    如何对英语长句进行分析。一般来说。造成长句的原因有三方面:(1)修饰语过多;(2)并列成分多;(3)语言结构层次多。在分析长句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1)找出全句的主干——主语、谓语和宾语,从整体上把握句子的结构,使句子简洁化。

    (2)找出句中所有的谓语结构、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和从句的引导词。

    (3)分析从句和短语的功能,例如,是否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等,若是状语,它是表示时间、原因、结果、还是表示条件等等。

    (4)分析词、短语和从句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定语从句所修饰的先行词是哪一个等。

    (5)注意插入语等其他成分。

    (6)注意分析句子中是否有固定词组或固定搭配。

    下面我们结合一些实例来进行分析:

    例:(1)(The union leaders)(declared)(that the ultimateaim of their struggle was to increase pay and improved workingconditions for the workers.)不难看出在这些括号里的词就是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句子可以简化为The union leadendeclared+that clause结构。抓住句子的主干后翻译时可先译主干部分。译成“工会领导人宣称……”再继续分析。我们知道该句共有三个谓语结构,它们的谓语动词分别为declared,was to increase pay,improved,这三个谓语结构之间的关系为:The union leaders declared+that clause结构主句,was to in-crease pay,improved,是宾语从句中的并列谓语。在做了如上的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对该句具有了一个较为透彻的理解,然后根据我们上面所讲述的各种翻译方法,就可以把该句翻译成汉语为“工会领导人宣称,他们举行罢工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工人工资,改善工作条件”。

    例(2)The pictures that linger in his mind,called up in amoment by such sensations as the smell of roses or of new mownhay,are of a simpler nature.很显然,斜体词部分The pictures.are,of a simpler nature这些词是主语,系词,表语,就是句子的主干。这个句子是主、系、表结构。通过对句子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把这个长的句子简洁化译成“…图画简洁自然”。再继续分析,斜体词pictures后的词that引起了一个定语从句,同时还作了定语从句的主语,从句中的谓语是linger。该句共有二个谓语结构,它们的谓语动词分别为:linger,is,而called up为分词短语,其它词还有介词短语等都作为状语修饰linger。

    这个句子译成汉语为:“那些闻取玫瑰花香或新鲜干草的气息,便会猛然闯入记忆萦绕心头的画面,其实并不复杂。”这里我们将简洁明了转译为“并不复杂”使句子更符合汉语习惯。翻译这样带有定语从句的复杂句子感到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汉语的定语结构局限性。它在形式上虽然很接近英语的定语从句,其载荷能力却相差很大,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再看一个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例(3)Before I knew it,I hadbegun my career in business-a time in my life that I feel waswasted.在这个句中,before引起了时间状语,主句为I had be-gun my career in business-a time in my life that I feel waswasted。主句中含有一个插入成分a time in my life that I feelwas wasted,还出现了that引起的定语从句,分析清楚复杂句子结构形式,句子可以为:“在我了解其真正含义前,我就开始了我的经商生涯——我认为,那是我一生当中的蹉跎岁月”。

    例(4)For a family of four,for example,it is more conve-nient as well as cheaper to sit comfortably at home.with almostunlimited entertainment available,than to go out in search of a-musement elsewhere.(85年考研试题)

    分析:该句中共有三个谓语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为:itis more convenient as well as cheaper to…为主体结构,但it是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为第二个谓语结构:to sit comfort-ably at home,并与第三个谓语结构to go out in search of a-musement elsewhere作比较。

    例(5)Although some experiments show that.as an object be-comes familiar.its internal representation becomes more holis-tic and the recognition process correspondingly more parallel,the weight of evidence seems to support the serial hypothesis.

    at least for objects that are not notably simple and familiar.分析:在Although引导的分句中,谓语shows后面跟着一个长长的宾语从句,从句中先出现一个插入语as an object becomesfamiliar,之后的内容是由and连接的两套并列的主谓宾。其实and前后就是两个句子,只不过作者省略了后面的句子中与前面相同的引导词that和谓语become。

    例句译为;“虽然某些实验表明,随着一个物体变得熟悉起来,其内心再现图像亦更具整体感,辨认过程相应地更趋于平行,但证据的砝码似乎在支持序列假设,至少是对于那些不甚简单、不甚熟悉的物体来说也是这样。”在句子中采用了复杂修饰、插入语、省略等。句子中有一个生词holistic,其实即使不认识,也能用合理化原则猜出它是后面serial的反义词、parallel的同义词,大约是统一、完整或同时的意思;其实只要能理解到其是与serial相反的意思即可。

    综合上述翻译方法,这个句子我们可以翻译为“譬如,对于一个四口之家来说,舒舒服服地在家中看电视,就能看到几乎数不清的娱乐节目,这比到外面别的地方去消遣又便宜又方便”。

    英语习惯于用长的句子表达比较复杂的概念,而汉语则不同,常常使用若干短句,作层次分明的叙述。通过对上述句子的分析,我们学会把长难句子简洁化,但只会分析句子是不够的,还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翻译,才能使英语长难句成为与汉语语言相符的句子。因此,在进行英译汉时,要特别注意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将英语的长句分解,翻译成汉语的短句。在英语长句的翻译过程中,我们一般采取下列的方法。

    1.按顺序直译法翻译。当英语长句的内容的叙述层次与汉语基本一致时,可以按照英语原文的顺序翻译成汉语。例:For instance,following the huge floods of 1998,(the govern-ment)(prohibited)(logging)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order to protect forests and reduce flood dangers,在例句中我们看到括号中的词语是句子的主干部分,for…,following…,in the upper…到句末这些词语都是状语部分是对整个句子进行补充,修饰的。分析完句子后再采用顺序法进行翻译,全句可译成“例如,在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为了保护森林和减少水患,政府明令禁止在长江上游伐木”。

    2.按语意倒序法翻译。英语有些长句的表达次序与汉语表达习惯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这时必须从原文后面开始翻译。

    例:Aluminum remained unknown until the nineteenth cen-tury.because nowhere in nature is it found free.owing to its al-ways being combined with other elements,most commonly withoxygen.for which it has a strong affinity.

    分析:这个句子由一个主句,两个原因状语和一个定语从句组成,“铝直到19世纪才被人发现”是主干句,也是全句的中心内容,全句共有四个谓语结构,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通常因在前,果在后,这样,我们可以逆着原文的顺序按汉语语义将该句翻译成“铝总是跟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最普遍的是跟氧结合;因为铝跟氧有很强的亲和力,由于这个原因,在自然界找不到游离状态的铝。所以,铝直到19世纪才被人发现”。

    3.按句意以分句方式翻译。有时英语长句中主语或主句与修饰词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翻译时可以按照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把长句的从句或短语化成句子,分开来叙述,为了使语意连贯。有时需要适当增加词语。

    例:All they have to do is press a button,and they can seeplays,films,operas,and shows of every kind,not to mention po-litical discussions and the latest exciting football match.(85年考研题)

    例句译为:“他们所必须做的只是按一下开关。开关一开,就可以看到电视剧、电影、歌剧,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文艺节目。至于政治问题的辩论、最近激动人心的足球赛更是不在话下。”

    4.直译法,意译法综合使用翻译。事实上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一个英语长句时。并不只是单纯地使用一种翻译方法,而是要求我们把各种方法综合使用。这在我们上面所举的例子中也有所体现。尤其是在一些情况下,一些英语长句单纯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方便时,这就需要我们的仔细分析,或按照时间的先后,或按照逻辑顺序,顺逆结合,与汉语语意结合,主次分明地对全句进行综合处理,才能把英语原文翻译成通顺流畅,忠实汉语习俗的句子。

    例:He said that he was assured by the State Departmentthat the U.S.is willing to normalize relations with his country.该句译为:“他说,国务院向他担保美国愿意同他的国家恢复正常关系。”

    另外,英语中一些固定短语的搭配及词义在翻译中是非常重要,下面就是一些常用的结构及其翻译all but:几乎,差不多as anything:非常地anything but:根本不apart from:除了but for:要不是by far:远不,……得多by no means:根本不bv any means:无论如何due to:由于except for:除了far from:远非in contact with:与……联系instead of:而不是onaccount of:因为on the basis of:根据only to:结果是might/may as well:还是……的好not so much…as:与其说……不如说not really:远不not to mention:更不用说let alone:更不用说no more…than…:和……一样都不no less than:简直是nothing less than:完全是cannot…too…:再……也不过分rather than:而不是owing to:由于It is assumed that:人们认为It is said that:据说It is learned that:据闻It is supposed that:据推测It is considered that:据估计It is believed that:人们认为It is reposed that:据报道It is well-known that:众所周知Itis asserted that:有人断言It is clear/obvious/evident that:很显然It can't be denied that:不可否认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须承认It must be pointed that:必须指出等,这些短语准确理解其词义在翻译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句子成分分析篇8

关键词:句法歧义 普遍方法 图形—背景法

英语中句法歧义主要是由空语类、修饰关系不明、省略不当和并列等引起的。针对这种现象,中外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探索出很多方法。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创立了直接成分分析法,转换生成学派提出了树形图法以及语义分析法。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两种方法。

一、传统分析方法

(一)直接成分分析法

例1.The fish is ready to eat.

深层结构为:(1)_____ is ready PRO to eat the fish.

按照(1)所示的深层结构,这句话的主语处在空缺位置上。Fish是从句中eat的宾语。Eat赋予fish题元角色。在表层结构中fish被移到主语的位置。因此,在深层结构中主语处于空缺位置上,它的题元角色是施动者。这样,本句话的意思就是:“某人(如Tom)准备好了,他可以吃鱼了。”

(2)____ is ready the fish to eat.

同样,在(2)所处的深层结构中,主语仍然处于空缺的位置。不同的是fish是从句中的主语。Fish是施动者。在表层结构中fish被移动到了主语的位置。所以按照这样的深层结构去分析,本句话的意思就是:“鱼准备好了,它可以吃点东西了。”

(二)树形图法

例2. David presented his talk naturally.

在图一所示的树形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副词naturally是修饰整句话的。所以这句话就理解为“大卫当然会发表他的谈话”。

在树形图b中,副词naturally处于动词短语之下,修饰的是动词短语presented his talk。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卫很自然地发表他的谈话”。

以上简单列举了两种传统的方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和树形图法对句法歧义句的分析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分析方法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分析句子。直接成分分析法就是拿到一个句子立刻分析它的结构成分特点,从而去寻求不同的句子成分。树形图法,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画出一个句子有可能的几种树形图从而得到相应的句子理解方式。

然而,我们知道,根据个人习惯或其他因素,不同的人会适当考虑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同一个句法歧义句。或者在分析一个句法歧义句的时候会尝试用最容易的方法解决歧义现象。但是有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句法歧义句分析法?通过观察及数据分析,笔者发现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图形—背景理论

丹麦心理学家Rubin(鲁宾)在1915年设计了著名的人面/花瓶图(the Face/Vase Illusion)。后来这个理论被用到认知的领域。研究者认为人们对一个事物的直觉理解往往包括优势和次优势,即图形和背景。人们倾向于在背景中感知图形。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不可能同时看到人面和花瓶。图形包含在背景当中的同时突显在背景之上。在认知的过程中,图形是最重要的成分而且是焦点,背景是参考成分。这样,我们试想可以将图形—背景图应用于句法学句法歧义句的分析中。不管是那些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的句子还是树形图法画出的句子,抑或是其他方法分析的句子,我们其实都可以在句中找到优势和次优势的成分,也就是图形和背景的担当,而且这个理论是普遍适用的。下面我们进行实例分析。

三、图形—背景理论实例分析

(一)空语类

例1. The fish is ready to eat.

实际上,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成分可以做主语。一个是the fish,另一主语处在空缺的位置上(如Tom)。如果我们把the fish看做是这句话的主语,也就是图形。把处在空缺位置的成分看做背景。这句话的意思是:“鱼已经准备好了,它可以吃东西了。”相反地,如果把空缺成分(Tom)看做图形、the fish看做背景,这句话就理解为:“Tom准备好的,他可以吃鱼了。”

(二)修饰关系不明

例2. The students see the professor in the class.

在本句中,in the class 是引起歧义的因素。有两个成分可以分别看做是图形和背景。如果the students 是图形、the professor是背景,这句话意为:“同学们在教室里的时候看到了教授。”反之就是:“同学们看到了教室里的教授。”

例3. They need more convincing suggestions.

More 是引起歧义的因素。当convincing充当图形、suggestions充当背景时。本句话译为:“建议已经很多了,但是他们需要更多有说服力的建议。”如果suggestions充当图形、convincing充当背景,意思就是:“他们还需要更多的建议。”

例4. I didn’t go to see her because she was ill.

在这个否定句中,如果我们把go to see 看成图形、she was ill看成背景,这句话否定的是我没有去。这句话就表示“她生病我没有去看她,也许她需要休息,我不想去打扰她”。如果she was ill是图形,这句话否定的是因为她生病。意思就是:“我不是因为她生病去见他,也是我是有重要的事情告诉她才见他。”

(三)省略不当

例5. I’m fond of sport as much as my son.

如果我们选择I为图形、my son为背景,这句话就表示:“我喜欢运动如同我喜欢我的儿子一样。”如果以my son为图形、I为背景,这句话译为:“我喜欢运动,我的儿子也喜欢运动。”

(四)并列

例6.He wrote long essays and books.

在本句中,如果把essays充当图形、books充当背景,此句话就译为:“他写了很长的散文,也许他写的书不是很长。”反之就译为:“他写了很长的散文和书。”

四、结语

相对于传统的分析方法,图形—背景法是一种新的探索分析方式。它也是句法歧义句研究方法上的一次突破。理论上说,图形—背景分析法拓宽了句法歧义研究的思想方法。当人们不知寻找何种分析方法时,不妨尝试一下具有普遍作用的图形—背景法。尽管这种方法还不是很成熟,它却提供给人们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参考文献

[1] Graeme Hirst.Semantic Interpretation and the Resolution of Ambigu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 Ungerer, F.&Schmid,H. 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 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2003(4):23.

[4] 廖定中,蒋澄生.英语句法歧义简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2):8.

上一篇: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范文 下一篇:现在进行时练习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