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儿童范文

时间:2023-11-29 09:03:53

讲故事儿童

讲故事儿童篇1

关键词:童话故事;中班幼儿;叙事能力

叙事能力作为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今后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以童话故事讲述为媒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又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幼儿想听、想表达和交流的意愿,使幼儿在叙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本研究通过对4-5岁实验组幼儿进行童话故事讲述干预,探寻童话故事讲述对中班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能否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一、方法

1.时间

2013.7―2013.10

2.实验对象

鞍山市某幼儿园两个平行中班幼儿。分别为实验组与控制组,每班幼儿39人。

(1)测查工具:前后测的测查工具为四幅按照顺序排列、内容清晰、明确,表达一个完整故事情节的无文字图画。

(2)测查程序:由笔者担当教师,在安静的房间对幼儿进行单独测试。每名幼儿约1分半钟。使用统一指导语,在幼儿叙述过程中,不再提示。笔者对幼儿叙事内容录音。

3.实验干预

笔者对实验班幼儿进行童话故事讲述干预,为期12周,每两周一个童话故事。对控制组幼儿不进行干预。

4.叙事能力编码

笔者将叙事能力分为时间词语、连贯性、词汇运用、叙事长度四个维度,由三名评分者对其内部编码信度进行分析,且三名评分者评分具有较高一致性。

二、结果分析

1.两组幼儿前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各维度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运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时间词语P=.134,叙事连贯性P=.242,词汇运用P=.643,叙事长度P=.616,四个维度的t值伴随概率P值均大于0.05,因此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各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被试具有较高的同质性。

表1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维度\&t\&P\&实验组\&控制组\&时间词语\&1.577\&.134\&1.018(.072)\&1.146(.345)\&连贯性\&1.202\&.243\&1.066(.175)\&1.185(.383)\&词汇运用\&.502\&.623\&1.107(.192)\&1.145(.384)\&叙事长度\&.379\&.712\&1.219(.289)\&1.265(.410)\&]

2.两组幼儿后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在比较前测各维度差异性的基础上,对两组幼儿后测各维度进行差异性分析,进而检验童话故事讲述干预对实验组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是否产生显著影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表2 实验组与控制组后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维度\&t\&P\&实验组\&控制组\&时间词语\&2.743\&.462\&1.068(.179)\&1.220(.384)\&连贯性\&2.376\&.899\&1.151(.276)\&1.223(.428)\&词汇运用\&1.526\&.006\&1.548(.437)\&1.327(.385)\&叙事长度\&1.454\&.025\&1.552(.532)\&1.314(.506)\&]

从上表可以看出,时间词语、连贯性的P值分别为.462, .899,均大于0.05,因此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词汇运用P=.006

3.实验组前后测、控制组前后测比较

为了进一步分析干预后的对比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前后测、控制组前后测分数进行比较,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检测。如表3:

表3 配对样本t检验

[\&t\&相关系数\&均值\&标准误\&置信下限\&置信上限\&控制组前后测分数比较\&-1.923

(0.072)\&0.894

(0.00)\&-0.4578\&0.1527\&-0.6383\&0.0244\&实验组前后测分数比较\&-10.862(0.038)\&0.656

(0.00)\&-3.8462\&0.3752\&-4.5203\&-3.2459\&]

注:括号内为统计量对应的伴随概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检验t统计量值为-1.923,伴随概率为P=0.072>0.05,前后测得分的均值差异较小。表明二者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由P=0.072

实验组前后测得分均值差为-3.8462,差异较大;检验t统计量值为-10.862,伴随概率为P=0.038

三、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经过12周的干预,在两班级具有同质性的前提下,实验组幼儿在后测词汇运用、叙事长度方面较控制组有明显提高,叙事能力较前测相比有明显提高。控制组幼儿在后测有一定提高,但是提高的不显著。

笔者认为,与控制组相比,以童话故事为媒介进行讲述,对于促进幼儿叙事能力发展具有一定的成效,且童话故事作用于幼儿叙事能力各维度发展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样本数量较小、实验时间较短、由于教师由笔者本人担任,教学方式可能还不够娴熟,没有达到最佳的引导效果。

四、建议

1.重视童话故事对4-5岁幼儿语言发展的价值

童话故事一直以来受到幼儿的喜爱,它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牵动人心的故事人物,丰富而优美的句子和词汇,恰恰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倾听童话故事,对幼儿语言发展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且4-5岁幼儿处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如果能够重视童话故事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珍视其价值,将对幼儿入学后的学习、理解、交往能力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幼儿园应重视童话故事讲述在幼儿园中的应用,针对4-5岁幼儿,培养其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为童话故事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更加广阔的平台,挖掘并讲述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童话作品,引导幼儿养成愿意向他人叙述童话作品的良好习惯,并组织游戏活动便于幼儿吸收新知识,增添语言学习的趣味性。

2.幼儿教师应针对不同叙事维度选择相应童话作品

在童话故事的选择上,教师需进行一定的考究。童话故事的题材多样,有描写人物的也有描写动物的,小班、中班幼儿较喜欢小动物的故事,教师在选择时可适当加重比例。在培养幼儿叙事能力的童话作品选择上,教师需要针对叙事能力的不同维度,选择相应维度表现突出的童话作品。在笔者对童话故事进行的四个维度划分中,会针对每个维度的特点,选取童话故事。例如训练幼儿词汇时,笔者会选择语言优美、词汇表现丰富的童话作品,例如《灰姑娘》,在该作品中,有对人物内心,故事背景等方面细微的刻画,用词准确优美,适合幼儿体会语言的丰富多彩。

3.重视叙事能力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

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今后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要想拥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既需要具有喜欢表达、交流的动力,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逻辑思维能力。叙事能力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渠道,幼儿教师或家长应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丰富幼儿叙事内容。而通过童话故事,幼儿能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培养倾听能力,在与成人交流互动中,利用幼儿对摄入信息在头脑中的加工整合,在不断讲述的过程中,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讲故事儿童篇2

关键词:童话 幼儿 语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74-01

1 童话的教育功能

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童话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些故事有的是歌颂勤劳,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诚实。童话中的主人公,有的是普通人,有的是王子公主,更多的是动物形象。这些主人公形象特点就是正直和邪恶的一目了然。

在歌颂真善美方面,中国有《金斧子》,一个小孩将砍柴刀落进水里,神仙捞上来金斧子,银斧子,他都诚实地拒绝了,只要自己的铁斧子。外国童话方面在情节和人物方面要丰富得多,像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灰姑娘》《青蛙王子》《森林里的三个小仙人》,故事中有对立的人物,一正一邪,像《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和继母,一个代表善良,一个代表邪恶。而善良的人都是单纯、热情,与人为善。而邪恶的一方则是贪婪的,诡计多端的。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面对纯洁善良的人丝毫没有被感动。但经过种种努力,最后都是善良的一方战胜了邪恶的一方。

在歌颂勤劳与勇敢时,格林童话也是人物丰富,用对比的方式来描写,像《金鸟》《乌鸦》这些童话中,都是通过兄弟之间的对比,大哥二哥做事没有恒心,半途而废。但弟弟却不畏艰险,最终完成了使命,虽然遭到两个哥哥的掠夺和陷害,但最终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这些故事由于有曲折的情节,又有奇妙的幻想色彩,通俗易懂,因而深受幼儿的喜爱。通过对孩子讲述这些故事,可以将道德观念植入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知道懂礼貌、勤劳、诚实的重要性。除了有教育功能之外,通过讲童话故事,还可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同时通过讲述童话,也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有效利用童话的方法

利用童话教育幼儿,首先家长要明白语言交流对幼儿语言培养的重要作用,不能只顾自己享受休闲时光,将孩子放在电视机前,这样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有严重影响。

2.1 利用童话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利用童话教育幼儿,最好养成睡前讲故事的习惯,这样时间固定了,孩子在睡前就会有所期盼,大人忘了,孩子也会提醒。

家长应该是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因为讲故事需要模拟各种神态,有绘声绘色之感,这样能加深故事的印象。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可以在讲述中停顿下来,向孩子提问,接下来会怎么样呢?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有漏洞,适时指出来,然后家长再说出下面的情节。这样的提问不能持续出现,一个故事只能问一两次,问多了就会影响故事的连贯性,反而让孩子感受不到听故事的乐趣。

2.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述童话故事时,不仅自己要会表达,还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刚开始接触童话故事,不可能一下子记住故事情节,因此只能让孩子进行局部记忆。

所谓的局部记忆,指的是童话故事中的儿歌部分。格林童话中,很多故事就有儿歌组成部分。像《狼和七只小山羊》中的“小羊乖乖,把门开开,你是谁?我是你妈妈!”《白雪公主》中的“小镜子,小镜子,世界上最美丽?”《莴苣》中的“莴苣莴苣,放下你的头发让我上去!”《灰姑娘》中的“回过头来瞧,回过头来瞧,新鞋子里血直冒,真正的新娘没找到!”这些儿歌语言质朴、短小易记,又朗朗上口,在故事中反复出现,推进了故事节的发展。很多幼儿往往通过记住儿歌,才能进一步记住故事情节的。因此,在讲述中,可以引导幼儿努力去记住儿歌,并且时时来拷问一下,这样来提高幼儿的记忆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3 培养幼儿的记忆力

童话故事由于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可以藉此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具体方式是家长先讲述童话,第二天让孩子把听过的复述一遍,这样孩子在听故事时就会认真听,认真记。在复述时,对于遗漏的部分,家长可以装着不经心地样子问一下怎么过度的,这样孩子就会迅速记住。

在幼儿复述过程中,要培养幼儿模仿能力,像模仿动物的叫声,模仿不同年龄的语气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

如果每天复述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可以让幼儿将听过的童话讲给爷爷奶奶听,爷爷奶奶听后多夸奖几句,这样孩子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家长讲过一遍之后,在复述时,故意漏掉重要的情节,让孩子来补充,这样也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总之,要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必须要不怕麻烦,不能每天讲个故事就算完成任务,对于那些处于低幼年龄的孩子,一个故事要反复讲几遍,他们才能明白大意。

3 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利用童话时应注意的事项

利用童话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从幼儿牙牙学语开始,一直贯穿到小学一年级,这样才能使幼儿的语言表达得到有力衔接,家长和教师要做好长期准备。

对于童话的选择也要和幼儿成长相匹配,在低幼龄阶段,要以动物主人公为主,故事要求短小;到了三岁之后,可以讲格林童话中故事情节复杂一些的故事,让孩子进行复述。到了幼儿园大班,除了童话,还可以讲一些传统文学中的选段,像《水浒》中的故事因为可以根据人物独立成章,可以作为故事讲给孩子听,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和教师首先要熟悉一些著名的童话故事,然后根据内容来进行安排,做到循序渐进。最重要的是在实施中要保持持续性,不能三天打~两天晒网,这种持之以恒的品德也能影响孩子的道德形成。

参考文献:

[1] 赵玉环.幼儿在童话阅读中想象的现象学研究[D].宁波大学, 2014.

[2] 王海澜.幼儿的叙事及叙事能力发展特征分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7).

讲故事儿童篇3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更多经典的、优秀的儿童故事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故事不仅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且对学生精神成长的作用巨大,它使孩子求真、向善、尚美,使孩子具有自由的想象力、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情感力,使孩子内心柔软、细腻而丰富……儿童故事教学要有儿童的立场,要有审美的视角,要摈弃教化冲动。儿童故事阅读过程中强调审美情感并不是挤兑语言的发展,反而是在促进语言的发展,是在实现审美能力培养和语言发展的双赢。

一、阅读儿童故事的选择方向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而低年级孩子年龄比较小,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读物才适合自己,所以自己在选择阅读故事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从性,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还可能使孩子出现“偏食”现象。因而,教师和家长必须指导孩子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能理解的,并且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读物,来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

1.根据儿童特点和兴趣推荐书籍

低年级的孩子持久性比较差,比较适合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的读物比如童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一些儿歌等,耳熟能详的有《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各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推荐阅读儿童故事

一本好书要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是要联系读者的生活情感,脱离生活实际的书籍很难让人亲近,更不要说深入阅读了。儿童故事更是如此,尽管在其中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童话故事或者神话故事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那正是孩子尚未成熟的心智对未来美好生活实际的向往,反言之,它也是孩子生活实际的憧憬表现。因此,我们在选择推荐的时候,不要脱离了儿童世界的界限,要联系他们的生活,推荐阅读和他们紧密结合的,让他们有浓厚兴趣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可以来自于民间故事,也可以是儿童文学中叙事性很浓的作品,比如《伊索寓言》、《皮皮鲁传》等等。

3.根据孩子需要推荐有一定知识性的儿童故事

光靠学校里老师教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孩子的要求的。所以必须向他们推荐有一定知识性的书籍,比如《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等包容各方面知识的注音读物,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父母、老师无法给予的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让儿童故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1.静静地听故事

记得我小时候听故事的时候,多余的,老师什么都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打开故事的话匣子,我们就能立刻被老师吸引过去了。静静的教室里,到处充满的都是故事本身的曲折氛围,还有我们和主人公共鸣时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因此,我想,要让孩子们听得进故事,必然先要练就当初老师的本领,在语言表达,动作配合,还有表情烘托中让我的学生为我所吸引!哪怕没有高科技多媒体声色的配合,也能让我的学生被我独特的表现深深陶醉。好在有先前情感丰富的基础,每每在班上讲故事的时候,我只是保持住那安安静静的环境,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从孩子们的脸上感觉到:他们听进去了,他们很有兴趣,这些故事有作用了!因此,要想让孩子爱上故事,要想让故事有作用发挥,必得老师先练成讲故事的功力!就算是徒口,也能惟妙惟肖展示故事的精彩!

2.用心地讲故事

聆听一段时间的故事以后,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对故事的喜爱特点,在班级举行讲故事活动,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讲给其他同学听。这样类似于故事会的形式能激发学生对故事更大的喜欢,也能帮助学生积累得更多!因为要想讲好故事,就必须去找恰当的材料,而且要进行选择,这就需要他们用心地阅读大量的儿童故事。

3.巧妙地用故事

将孩子们带到故事的天地中来,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利用他们由故事迸发出的兴趣全面地学习语文,培养素养。因此,知道了那么多的故事,还可以在恰当的时机用用它们,也是重新回味思考那一瞬间的感动、思考或者恍然大悟。

课堂上,我们领着孩子阅读故事,体味故事,感受故事中丰富的人物形象,思考曲折诱人的故事情节传递出来的深刻道理;课堂下,我们安安静静沉浸在故事天地中,完全地身临其境,享受故事阅读的幸福;回到家中,我们继续和爸爸妈妈一起手持故事书,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故事的魅力感染着所有的人!当然还有故事汇报会,人物形象交流会,故事演绎展示会,种种种种,因为儿童故事,我们爱上语文,提高素养。

讲故事儿童篇4

 

关键词:柏拉图 儿童文学 

    柏拉图是西方首先提出学前教育的人。柏拉图重视儿童的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给儿童讲故事及精选故事材料。 

柏拉图认为游戏对政治有着影响,认为儿童的游戏与邦国的政治与法律是有关系的。如果给儿童安排同样的游戏,用同一种游戏方法,使儿童喜欢同一种玩具,那么国家的政治制度就会稳定、持久而坚持下去,就不会被破坏。因为,这样培养的儿童认为事物是不变的,构成事物的秩序也是不变的,这样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可是如果不用同样的游戏,并且经常变换游戏方法,那么游戏就会被破坏,儿童就会对不同的玩具感兴趣,产生好奇,即会喜新厌旧的。这样,每个儿童都有不一样的想法,都有不一样的兴趣,经常变化,求新,求变。那么,一个国家也就有危机了。因为,改变游戏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儿童的生活方式,就会对他们思想和心灵产生影响,让他们以为事物是可以变化的,事物的秩序也会变化,这样慢慢发展到以后,就会不尊重古道和原有的固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如果每个儿童都这样,那么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危机了。所以,他坚持要给儿童安排同样的游戏,使用同样的游戏方法,安排同样的儿童文学内容。以利于形成统一的思想,稳固而持久的思想。以利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权的巩固。 

可见,柏拉图很重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甚至把游戏放在很高的位置上。柏拉图形成这样的教育思想其实是与他的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的。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他认为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理念世界。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常变的、不可靠的;而理念世界是恒定的、不变的、可靠的。物质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在柏拉图的心中理念世界是完善的,是恒定的,不变的。所以,他希望社会的制度、社会的秩序等也是恒定的,不变的,这样国家才会稳定,才会稳固,才会持久下去。那么这就需要统一的,同样的游戏内容,同样的文学教育内容。 

柏拉图还重视给儿童讲故事,并且要精选故事材料。通过讲故事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柏拉图认为有一些故事是不能,也不宜给儿童讲的。比如希腊神话中,马拉诺斯、克罗诺斯和宙斯这些天神彼此阴谋陷害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神们的自相残杀,神门的不好的,甚至是丑陋的一面。他认为这些故事会对儿童会造成不好的印象,而且这些不好的印象会在儿童发展的早期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不利于他们的以后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应该讲那些反映神门正面的、光明的、正直的、善良的、真诚的光辉的一面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会陶冶儿童的心灵,有益于他们的成长。“应该尽量使孩子们开始听到的一些故事必定是有道德影响的最好的一课”。他甚至认为,通过精选出来的故事对儿童进行教育,远远胜过用双手去矫正他们的身体。而且还提出对那些编写故事的人进行审查,审查通过了的故事才可以讲给儿童。 

我们说柏拉图《国家篇》等中的关于儿童文学教育内容的规定的教育思想具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利于国家的稳固;给儿童讲故事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精选那些反映神的光辉的、光明的品质与道德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的纯正的思想与品质;另外,就是提倡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心灵。但是,他在游戏中过于强调一致性,统一性,而忽视变革,忽视求新,求变。这不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应该注意到儿童的兴趣、爱好、个性的不同,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思维,求新思维;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是有阶级性的。把游戏放到了很高的位置,把游戏与国家的政治与法律等紧密的联系起来。为了培养有利于国家稳定的人,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为维护政治统治的稳固而严格统一教育内容。无疑不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这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里的具有局限性的一面。

讲故事儿童篇5

一、 提供阅读环境

新西兰儿童专家与作家多箩西・巴特勒说:“把幼儿的书放到他够得着的地方。从他降生起就试着给他看书,封面要鲜明清晰……”儿童渐渐长大,儿童的图书角落也要随之扩大,从一个抽屉到一个小书架……为儿童的早期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 听故事内容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对儿童来说,再没有比听故事更为重要的了。家长可以选最合适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还可以有意识地教儿童讲故事,儿童通过听讲故事,不仅记住了故事的内容,领会故事所含的思想感情,而且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听讲故事能帮助他们较快地掌握语言的连贯性,步入学习艺术的大门。

三、 读背优秀作品

让学生利用童年时光背诵一些文学珍品。实际上是为他们预先储存了一笔精神财富。因为那些经典作品中关于理想、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等的见解,在潜移默化中必然会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左右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 巩固阅读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巩固儿童的阅读效果,家长要提供儿童更多的讲话机会。如:家长利用做家务活的时候,和儿童闲谈要好的朋友;在街上,引导儿童看看说说路边的树,从树干、树枝说到树叶;和儿童一起逛超市时,要儿童用词语形容一下眼前场面,从而深刻理解“琳琅满目”、“高楼大厦”等词,孩子的语言因为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巩固变得精彩而富有变化。

总之,儿童吸收和储存了足够的语言信息,才能够转化为完整的表达能力,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讲故事儿童篇6

1、使用绘本故事的方式有问题

绘本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一种材料。其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能吸引儿童的兴趣,在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多种能力。而绘本故事是很多学生喜欢选择的讲故事的材料,喜欢将绘本讲给儿童听。然而,大多绘本的文字虽描述和解释了画片,是故事的线索和内容,但如果只按照现有的文字讲给儿童听,儿童只能接受到来自听觉的故事描述,接受到的内容简单且短小,缺少绘本故事更多的背景等相关信息,对绘本故事的内容没有较全面的了解,没有将绘本故事的价值发挥出来。更不用说那些绝大部分是图画而只有少许的几个字的绘本,如《母鸡螺丝去是散步》。因此,使用绘本作为故事讲述活动时,应尽可能的呈现图片,让儿童能将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整合在一起。

2、故事提问不当,很难紧扣或升华主题。

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中故事中,讲述了一只蛀牙的鳄鱼在看牙医的过程中和牙医之间的对话和心理过程,对话语言上呈现重复的特点。学生在故事讲完后,一般会这样提问:“小朋友想一想,鳄鱼明年还会来吗,为什么?”,“鳄鱼和医生的对话有什么样的秘密?”。这样的提问基本上没有将这个绘本故事的核心内容升华出来。在这个故事结尾的问题处理上,可以用问题“如果你是牙医,你会怎么告诉鳄鱼保护牙齿”,“如果你是鳄鱼,你会怎么做来保护牙齿”等紧扣绘本主题的假设性提问来调动起儿童的思维和参与性,同时提升故事的主题和实现绘本的意义。

二,开发运用绘本方面

1、绘本开发不足,只作为绘本故事使用

在绘本运用过程中,除了把绘本作为一个故事材料使用外,还可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中某环节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使用,做到开发和利用绘本开展教学活动。如在《吃掉黑夜的怪兽》绘本故事中,如果直接利用这个绘本讲故事,那么可以在故事导入时用“如果没有黑夜会怎样,小朋友们来听一听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来进行。那么这个绘本就直接被原版运用作为讲故事的材料使用。学生在使用该绘本时,基本上也是按讲故事的方式原版运用故事内容。然而,仔细分后后会发现这个绘本故事不只这一种用途,可以做成一个语言活动或科学活动,以“如果没有黑夜可不可以,为什么?”或“如果没有黑夜会怎么样等”来作为活动的任务导入,将其作为语言活动、科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的材料来使用,作为围绕主题的讨论材料。

2、绘本故事话题开发与运用不足

有的绘本除了利用绘本内容来开展领域教学活动外,还可以利用故事的话题来开展教学活动。《小房子大房子》讲了一个老太太她独自一人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她有四只动物。有一天她感到房子太小了,于是请聪明的老爷爷帮他想办法把房子变大。老爷爷想了个办法,让老奶奶每次带一只动物进屋,老奶奶每带一只动物进屋都会发现原本就挤的房子更挤了。老爷爷再让老奶奶依次把动物一只只带出去,每带一只老奶奶就感觉房子大一点了。到了最后,老奶奶觉得房子变大了。学生在使用该绘本时,通常都是设计成将该故事讲给儿童听或者是呈现绘本内容带着儿童一起看,故事讲完后,儿童很难体验到为什么房子变大了,且会受老爷爷的影响会认为方法只有这一个。基于这样的问题,《小房子大房子》可以考虑充分运用绘本故事的话题———将小房子办成大房子来作为教学活动的任务来做成一个美术或综合活动。如,可以用“老奶奶觉得自己的房子太小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把房子变大,小朋友们有什么样的方法呢?”引入教学活动,根据目标偏向设计为某教学活动,如用“请小朋友们把想到的方法画下来等”将其做成美术活动。

3、运用绘本方式不足,缺少开发绘本的动机和能力

绘本除了可以直接运用绘本故事、将绘本融入到教学活动的某个环节、抽取出话题外,还可以利用故事的剧情来开展教学活动。在绘本《咕叽咕叽》中讲了一只从小在鸭群里长大的鳄鱼在被鳄鱼同类嘲笑它虽然是鳄鱼但是却像鸭子一样走路,又被要求帮助鳄鱼同类捕捉鸭子,而这只鸭群里长大的鳄鱼却不想,它想当一只鳄鱼鸭,于是它想出了将石头而不是鸭群丢下桥的方法。学生在使用这个绘本时,往往都是按着故事内容走下去,缺少对绘本内容的再分析在思考,缺少对绘本开发的动机和能力。这个绘本故事的剧情有起有伏,可以利用剧情转折的地方设置后续活动,让故事发展到鳄鱼鸭遇到了难题,让儿童想想如果自己是咕叽咕叽,有什么办法来帮助鸭群,可考虑用多种方式让儿童歌将想法表现出来,如用语言、用绘画,甚至可以考虑是否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将想法表现出来。

4、绘本归类积累不足、不同类型分析不当

学生在使用绘本过程中,缺少对同主题内容的积累、对同题材绘本的处理策略迁移。在绘本的分类上,按主题可以分为情感类、品格培养类等等,在使用绘本过程中应该要做到随时积累,归类整理这一点。如,《我爸爸》,那么与这个主题相关的绘本就有《我妈妈》等一系列绘本。学生在讲绘本时,缺少搜集、整理、归类意识。如在学生讲完《勇敢的克兰西》后,被问道还有哪些绘本与它相关时,学生基本不知道还有哪些与它相关,比如《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有些绘本很适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能起到很好的与儿童互动的作用,如发展观察力类的绘本。在对《谁吃了我的大饼》绘本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这是以发展儿童观察力作为主线的绘本,可以将活动设计为让儿童通过逐一观察大饼上牙印的形状来推理和判断是谁吃掉大饼。在同类型绘本《谁在我头上嗯嗯》等绘本中也可以分析后发现仍然是以发展儿童观察力为主的,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成和儿童互动,发展儿童观察力。但在这两个绘本的使用过程后,有的同学直接将其作为一个绘本故事讲完,没有挖掘出这个绘本的价值和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开展。而有的绘本却不适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但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硬要设计成让儿童观察,没法吸引儿童又没法紧扣主题且教学活动节奏混乱。

三,结语

绘本作为可以让活动更精彩的材料,在利用绘本讲故事过程中,除了提与主题相关的描述性提问外,还应多用与绘本主题相关的假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让问题紧扣主题,升华主题。在开发和利用绘本中,要注意分析内容看其是否能够很好的和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要多思考绘本可以怎样用的更活。

讲故事儿童篇7

【关键词】儿童;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50-02

儿童文学家秦文君女士曾说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以简单有趣的文学形式,揭示生活的真相,回答世界是怎样的,呼唤全人类共同的道义。[1]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一代一代传承着东西方关于善良、真诚、独立、感恩、勇敢、探索等价值观。因此,儿童文学阅读一直是儿童教育中备受重视的内容。在很多欧美国家,儿童阅读推广都上升为国家工程。

如今,我们进入了新媒体传播时代,阅读的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各种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出现,在让人们便捷地获取阅读资源的同时,也轻而易举地得到许多良莠不齐的碎片化网络信息。有专家认为,我国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缺乏儿童文学元素,儿童阅读结构失衡。[2]有家长认为,孩子学业负担太重,缺少阅读时间。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孩子在选择阅读资源时缺乏引导,满足于阅读一些娱乐性、时尚性太强的网络碎片,而真正能带给他们心灵滋养的儿童文学作品却无人问津,,尤其是国外原版优秀儿童文学。

作为全民阅读中心的公共图书馆,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筛选、推荐和引导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作为外文阅览室的图书馆员,笔者觉得有责任把国外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推荐给更多的中国孩子,引导孩子走进斑斓浩瀚的文学世界。可是,长期以来,在这个被“浅阅读”信息占据的时代里,外文阅览基本是少数成人读者的专属,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跨越语言隔阂、亲近世界优秀文学作品呢?

基于此,笔者近两年来以英文原版儿童文学书目推荐、与国内外教育专家和机构合作开展儿童英语读书会活动、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等三种方式,在原版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的推广上做了一些新的实践尝试,而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外国儿童文学,外文原版作品也渐渐被儿童读者所关注。

一、英文原版儿童文学书目推荐

文学作品的筛选与书目推荐是图书馆馆员最基础的一项工作。自2010年以来,随着图书馆外文原版图书购书经费的增加,图书的进书数量及种类也在逐年上升,儿童绘本、文学作品等越来越繁多。为了适应不同年龄层、不同英语程度的小读者的需求,笔者对英文绘本进行了筛选,并按西方图画书分级理论和儿童语言学习规律,把所有英文儿童绘本从易到难分为三级,并制作了英文启蒙绘本读物书目。

M管英文读物的分级能满足一部分英语初学者的需求,但对于有更深层次阅读要求的小读者和家长来说,就显得不够了。因此,笔者参考了在国际儿童文学领域获得成就的书作,整理出百部终生受益的儿童文学作品书目,以及获美国纽伯瑞奖、凯迪克图画书奖、金风筝奖、英国卡耐基奖、澳大利亚年度儿童文学奖、爱尔兰文学奖等文学奖项的专题作品书目。有了专题书目的引导,小读者在找儿童文学阅读资源的时候,就能有的放矢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在整理书目的过程中,笔者也进一步了解了部分获奖作品及作家的成就,为今后的深度推荐打下了基础,也能了解到最新出版的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及时补充馆藏。

自2010年至今,外文阅览室已经设立了含分级阅读绘本、获奖儿童文学作品、儿童科普图书三个主题的英文原版少年儿童图书专架,共有近3000册图书。

二、与国内外教育专家、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儿童英语读书会

即使是用不同语言写出来的故事,也能引导孩子走进五彩斑斓的阅读世界。2014年6月至8月,阅览室与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州奥布里奇植物园的教师志愿者Elisa Zinda合作,举办了每周一次的暑期儿童英语读书会。参与读书会的孩子主要年龄在5-10岁之间,大多没有英文基础。笔者与外教商定了亲子、植物、动物、情绪、昆虫、旅行等6个主题,每次围绕一个主题,挑选3-4部绘本作品与孩子们分享。外教从始至终不讲一句中文,仅在她认为需要的时候,笔者才配合做些中文翻译。

外教用生动活泼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描述故事内容,孩子们沉迷其中。如她在讲述《和爸爸在户外玩耍的一天》(A wild day with Dad)和《我很生气》(I am so mad)这两本故事书的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跟着她学小猴子摆手、学袋鼠跳,跟着她做生气时的表情。外教声情并茂的讲述引发了小朋友们阵阵笑声。

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增加了英文绘本阅读的趣味性,让儿童读者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与作品中的主人公一同经历故事的发展。这不仅帮助儿童理解作品主题,也让他们在阅读、模仿、想象中慢慢学习英文阅读。

此外,每讲述完一个绘本故事,外教会穿插与主题相关的儿歌或互动游戏。比如,外教在讲完《饥饿的毛毛虫》这个故事之后,把毛毛虫演变的四个生命阶段制作成四幅填图卡片,请孩子们给卡片涂色。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很快地记住了毛毛虫生命演化过程的四个单词。为了让孩子们巩固每次读书会学到的新单词,笔者与外教商定,每次读书会结束之后,按照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从故事中挑选10个单词,制作成彩色单词卡,让家长帮助孩子加深记忆。在气氛活泼的英语环境里,孩子们对单词的领悟能力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很轻松地就能记住。

讲故事儿童篇8

关键词:艺术教育 儿童绘本 绘本题材

一、什么是儿童绘本

儿童绘本是以“绘画”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故事读本。故事性是绘本的重要特点,通常主题为虚构的故事情节。书中的绘画与文字共同构成书籍主题内容的表达主体。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应强调图画与文字的内在紧密关联。所以,绘本与我国传统的黑白印刷的“小人书”、有摄影图片或写实手绘图画的知识百科书、含有少量插画的儿童文学读物等比较有很大差别。绘本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及审美性,无论从主题内容的编写,还是绘画风格的选择到最后的成书,每个环节都应是经过精心的设计。绘本在阅读时会给读者带来轻松感,使读者打开思维想象的空间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熏陶。

儿童绘本最重要的特点是儿童阅读的适合性。不仅书籍形态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而且其题材内容要符合儿童的心理世界。这样,书籍才能与儿童进行沟通,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在阅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

二、儿童绘本的题材选择

书籍作为信息的载体,其内容是实质、核心。再好的封面设计如果没有真正的内容也是华而不实的。经常从网上购买图书的朋友可能偶尔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翻开买回的书发现内文内容空洞乏味,随便翻翻后不会再看。

好的儿童绘本首先具有吸引儿童的题材。什么样的题材对儿童具有吸引力呢?通常要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题材。就拿艾瑞克·卡尔创作的经典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饥饿的毛毛虫)一书为例,这本书首次出版发行的时间是在1969年,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四十多年当中这本书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目前依然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畅销绘本。故事讲述了由树叶上的一个小卵变成的一只小毛毛虫,它感觉很饥饿,通过爬啊爬啊地寻找食物、吃掉食物,长啊长,变成了蛹,最后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书中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这本内文只有十四页的绘本,把一个卵变成蝴蝶的经过利用绘本这种直观的有趣的方式讲得清楚明了。通常2~3岁的儿童喜欢简洁的重复及偏爱情节简单的故事,用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讲2~4岁的孩子是处于前概念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特点就是会用自己确立的简洁符号对事物加以概念认定。书中 “毛毛虫” 的形象简洁、生动并且在整本书中从头爬到尾反复出现,非常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所以这本书受到世界各国孩子们的喜爱。

故事主人公是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儿童绘本题材表达成功与否的关键。故事主人公由谁来扮演,儿童会接受并喜欢呢?首先我们举一些不同故事主人公的例子。意大利的马可·坎帕奈纳的《我不想睡觉》(图1)中的小老鼠,亚历山大·荣格的《没头没尾的故事》(图2)中的小蚂蚁与大象,大卫·香农的《大卫,去上学》(图3)中的淘气小朋友大卫,马克斯·维尔修思的《难过的弗洛格》(图4)中的绿色小青蛙弗洛格,等等。

这些主人公虽然具有各自明确的个性特征,但总体看来又有相似之处,他们或者是比较弱小的“小老鼠”“小蚂蚁”“小青蛙”“小朋友”等,或者是体积庞大的“恐龙”“大象”“小熊”等。笔者曾经问几位4~5岁的男孩长大后想做什么,有趣的是,回答几乎很相似。他们的理想是长大要做大巴士的司机或大吊车的驾驶员。这很可能与这些孩子的亲身体验或视觉经验有关,如坐过大巴或亲眼见过大吊车等。这与儿童的直觉判断有关,“他们是靠直觉想象而不是靠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之所以这几位儿童会怀有这样类似的理想,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能够驾驭那样的庞然大物是件最了不起的事。同样,儿童会接受并喜欢体积庞大的形象是因为儿童在心理上会认为它们了不起或被体积庞大的形体征服,另外弱小的形象会在儿童心理上产生同情心或者与其心理上达到同构及共鸣。

故事语言在讲述方式上要让儿童接受,前提是需要使儿童产生认同感。如马可·坎帕奈纳的“迪普的成长故事系列”《我不想睡觉》、《我不想吃饭》等等的“我不想……”全都是一些可能会在儿童身上出现的情况。马可·坎帕奈纳以第一人称“我”为绘本命名,符合儿童“以自我为中心” 的特点。这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的阶段。儿童在这一时期,仍然锁在自己个人世界的概念中,他尚不能完全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上,他局限在自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中”,皮亚杰认为处在直觉思维阶段的儿童呈现出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表现在儿童在交谈中大量使用“我要”、“我想”、“我必须”等等词语。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及教育家加德纳在4~7岁儿童对艺术的理解的研究中,讲到“有些儿童称一幅画好看‘是因为我喜欢它’”。因此,以“我”做主语讲故事,容易快速达到儿童认同并得到他们的喜欢。

三、儿童绘本的图画表达

“图画就是一种编了码的现实,犹如基因中包含人的编码生物类别一样。所以,图画总是比话语或想法更概括、更复杂。” 并且“图画在内容上比语言更为丰富”。 这就是图画阅读的奇妙之处。孩子们跟随图画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中,就像松居直所讲“孩子们期待打开图画书的封面后,能看到另一个奇妙的世界,他们可以忘我的走进那个世界,进行快乐的体验和历险,最后合上书时又回到现实中”。

先设计好文字表达的主题故事,再找插图画家配上图画,这样的情况需要两种工作者进行深入沟通。图画要紧跟文字表达的主题故事,插图画家需要对故事充分理解才能对其主题有明确的把握。另一种情况,图画与文字的创作由同一人完成。这时创作的顺序也许恰好相反,创作者或许会从形象思维开始,从主人公形象到图画表达的故事之后再配相应文字。经典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饥饿的毛毛虫)一书的创作过程就是从形象思维开始。艾瑞克·卡尔在2009年为纪念这本书出版四十周年的前言中讲到此书的创作情况。其灵感来源于偶然的一天他拿打孔机在一叠纸上打孔玩,看到被打在纸上的那些小孔,他画了从孔中钻出的小虫,这个被涂成绿色的小虫后来成为毛毛虫的形象,直到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绘本。

不管是怎样的创作过程,形式与内容达到统一才是美的。图画选择什么风格,完全取决于故事情节的需要,适合故事要表达的主题就是合适的选择。国外有太多这样的优秀绘本,例如英国作家大卫·卢卡斯的《爸爸和我》(图5)。它讲的是一只感觉无聊的小熊叫醒正在睡觉的爸爸。爸爸带他外出散步,用从地上随便捡来的小树枝他们画了好长的线,线条通过添添加加变成梯子的形状,爸爸和他爬着梯子上了月亮的故事。《爸爸和我》故事情节简单,只是爸爸与小熊平常的一次外出散步,绘画使用褐色、灰色及灰蓝色三种线条,形成了极其简洁的风格特点。单纯线条的表达,让我们感觉到纯真与质朴,好像是小熊自己画下来讲自己的经历。这样的题材与简洁画面风格的结合很容易让3岁左右的孩子接受。虽然题材的表达完全使用简洁的单一线条,但是故事却带给儿童真实感。所有的孩子都会像小熊一样偶尔感到无聊,常常因为某个事物引发丰富的想象。同时这本绘本让大人对孩子有更多的理解,要满足他们的快乐其实就是这样简单,只是家长陪他们做点什么,孩子就会自己凭借他那天赋的想象力创造出太多的乐趣。

儿童绘本中图画表现手法的多样形成了多元化的绘本风格。如荷兰作家马克斯·维尔修思独自创作的“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系列(图6)简洁的风格。图画是简笔画手法,这部儿童绘本被西方艺术家誉为“简笔画世界的杰作”。如英国女作家佩特·哈群斯独自创作的《母鸡罗斯去散步》的装饰风格(图7)。如墨西哥的插图画家马第尼斯的《你很特别》的写实风格(图8)。如《月亮,生日快乐》的拟人风格(图9)等等。不同的绘画风格形成不同的审美趣味,图画的风格决定书籍的整体风格及文本的风格。笔者通过与儿童共同阅读上面提到的这些儿童绘本,发现如果抛开故事情节不提,单纯从儿童绘本的图画来讲,年幼的儿童偏爱简洁的、装饰的风格,大一些的儿童认为具体风格不重要,他们更加看重绘本带给他们的整体感觉。

总之,儿童的思维特点是非逻辑的、跳跃的、基于个人直觉判断的。我们要为儿童绘本找到好题材,就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进行思考,用孩子们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儿童绘本才能让孩子们走进故事世界去感受书籍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加】居伊·勒弗朗索瓦.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第九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美】加德纳. 智能的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美】加德纳. 艺术·心理·创造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作文范文 下一篇:如何做品牌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