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动画片范文

时间:2023-10-19 22:39:16

讲故事的动画片

讲故事的动画片篇1

风光别样入目来

我们经常说制片要“画面为王”,画面表现永远是制片的第一要素,也是党教片所应首要考虑的命题。毕竟,随着时展,目前社会已经从“阅读时代”过渡为“读图时代”,图像化表达越来越成为观众的最爱。动画本质上是种梦幻视听元素,能够营造出新颖别致的画面效果,自然能极大提高画面表现力,从而让党教片的画面欣赏性得到切实加强。

具体原则:1. 必须根据主题需要以及叙事需要来选择是否使用动画以及使用时长。因为动画其实是“再创作”而非“原创作”,是有一定演绎加工的,在真实性原则上体现得有些薄弱,而党教片的基础就是真实性,因此切不可舍本逐末,滥用动画。2. 动画所反映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即“动画”只是形式而并非内容。

专题片《赤脚“飞天”路》,讲述的是农民工党员刘荣生在组织的关怀下成功创业的故事。全片制作完成后,我们感觉和以往的典型事迹片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常规的人物拍摄那一套,画面不大出彩。为了丰富画面效果,我们从片名受到启发,刘荣生的成功就是“飞天”,那何不做一段模拟他在天上飞的动画呢?既扣准了主题,又丰富了画面。结果这段动画每次播放时,都会引来观众会心的笑声,不仅加强了对主题的理解,而且普遍觉得“好看”。

水清月明映云开

我们制片时会遇到这种情况:用常规的实拍画面,总感觉交代不清楚故事。毕竟,镜头实拍和事物存在本身是有区别的,再周密的镜头也不可能完全表达某一事物的特点。那么这时,在叙事上具有绘制感、想象感、运动感的动画就能起到作用了。所以在很多时候,或者为了讲述以往发生的而如今又确实无法补拍的故事,或者当前叙事进程用实拍画面来表现时容易显得繁琐不清(比如错综复杂的工作环节或技术流程),此时采用动画手法来辅助叙事,就能使故事的叙述更加完整、清晰。

具体原则:1. 动画的作用是为了澄清叙事,因此必须严格围绕叙事主线来采用,如与主体叙事关联不大,应不采用;2. 动画本身的表现形式应简洁明了,表现内容应短小精悍,否则反而会影响叙事清晰度。

专题片《调解人生》讲述的是“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彭光珍的感人事迹。其中讲到了她调解一次交通肇事案,而如何来表现这场交通肇事案就成了难题。首先,时间太久远,没有相关的监控视频可作为素材;其次,如果模拟拍摄来个情景再现,用真车、真人来模拟无疑是不现实的。于是此时动画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我们采用动画的形式来还原当时的车祸场景,清晰地反映了车辆避让不及时,继而相撞、侧翻等过程,保证了叙事的清晰度。

亦谐亦庄风趣生

幽默夸张是动画永恒的主题,也由此,生动趣味是动画永恒的效果。试想下,通常我们在看动画时,是不是脸上都带些轻松惬意呢?这就是动画所带来的视觉享受。在制作党教片时,如果能合理运用动画形式中的幽默与夸张元素,从而制作出生动趣味的画面,那正是“寓教于乐”的最恰当体现。

具体原则: 1. 应根据全片总情境来选择是否应用。如果全片带有悲壮、沧桑等气氛时,尽量不要采用动画,以免冲淡全片的整体气氛。2. 必须注意,动画形象本身带有夸张性,因此在表现正面人物或进行正面叙事时,应把握好这个夸张的“度”,不要形成搞笑甚至诋毁的效果。

专题片《突破重围》讲述了红军在中央苏区反“围剿”过程中灵活运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故事。为了增加片子的生动性,我们在讲述红军采用“运动战”的战术打击敌人时就制作了动画,幽默夸张的动画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的游击战术;同时对敌人的表现也采用了动画处理,充分表现出了敌人作战时的愚蠢和溃败时的狼狈;最终红军战士们为战斗胜利而呐喊欢呼的动画形象,则显得极为煽情。

连得群峰叠翠嶂

党教片讲的都是“好故事”,而且还要求我们要把这“好故事”“讲好”。故事要讲好,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叙事结构。结构安排得不好,故事就会显得乱,片子就会像地基不稳的房子一样立不住脚。动画对叙事结构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不同叙事片段中,出现衔接过渡的画面。因为如果用实拍画面,会浪费不必要的笔墨,显得“枝重干轻”,而如用几幅动画来做个“过场”,以衔接叙事片段、推动叙事进程,就是个巧法子。

基本原则:1. 用以衔接的动画宜短不宜长,简单地交代完信息就可,不要喧宾夺主。2. 动画的内容要包括上一叙事片段的总结和下一叙事片段的提示,以免显得突兀而失去了衔接作用。

专题片《嬗变》是讲述宁都县通过扶持电商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片。既然是工作片,那么这项工作的各个阶段自然而然就成了片子的各个叙事片段。这些片段如果用实拍画面来衔接,一是感觉没什么可说的,毕竟要说的内容都在片段里体现了;二是如果用简单的画面配解说词来过渡,画面既不好选,也不会有什么实质的内容。于是我们就在各叙事片段中用动画来做“过场”,生动有趣的动画简单而从容地衔接了全片的整体结构。

缓溪急流自有度

党教片必须有好的剧情节奏,才能使观众始终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党教片让观众感觉“看着累”,其实就是节奏没把握好,该快该紧的时候不张,该慢该松的时候不弛。当然,调解剧情节奏的方法很多,但动画无疑是其中一种比较省力或说“讨巧”的办法――在制片时,把动画画面作为实拍画面的“调和物”,通过它和实拍画面所实现的对应、互动,从而起到调节节奏的作用。

具体原则:1. 一般而言,实拍画面负责“张”,动画画面负责“弛”,通过动画的适时出现和时间长短,来不断调解观众的观看节奏,从而完成增强全片剧情节奏感的任务。当然,有时编导也会反其道而用之,即实拍画面主“弛”,动画画面主“张”。但总而言之,这种片子节奏感的调整,是通过动画画面与实拍画面的间或出现来完成的。2. 动画画面的张弛度,必须是与实拍画面相对立的,否则就失去了出现的意义,自然也完成不了调节节奏的使命。3. 动画所造成的“张”或“弛”的效果,要靠形式和内容来共同完成,即画面要紧张,所反映的内容也要紧张或正好相反,很多时候,还需要其他制片元素的配合来实现,比如音效等。

专题片《喜看宁都新面貌》是一部工作片。为避免工作片的枯燥,我们决定以实拍画面和动画画面相互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制作。片中除了采用交通、城市建筑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实拍画面来表达经济社会的发展外,为了防止观众“观看疲劳”,适时插入了鲜花盛开、蜜蜂忙采、蝴蝶飞舞的动画画面,来舒缓下节奏,同时辅助以轻快的配乐,使得全片节奏“极为舒服”。

讲故事的动画片篇2

关键词:图片;幼儿教育;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73-01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教工作者们在如何增强幼儿的语言意愿,提高语言能力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有许许多多的手段和形式,而巧用图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其中重要的方法。

一、常用的方法

1.听说法。指以幼儿自己以看、想(猜)、说为先。然后,听教师按画面内容、故事情节进行讲述,帮助幼儿准确地观察、理解画面内容,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恰如其分地描述、编讲图画故事。

2.听讲法。指在听教师讲述故事、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着把感知、理解的词句、词汇与画面内容相对应,模仿学习成人语言。既模仿又创造性地编讲故事。

3.说看法。指根据教师有关故事名称、角色、情节的启发式提问,幼儿边观察图画内容,边思考讨论故事情节。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看清、看懂画面内容,学习编讲比较清楚、完整、合理的故事内容。

以上三种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必须有机会的结合来,教师应及时地把看讲教学中传递的看、听信息转化为幼儿所能理解、掌握的新的认识结构,并使幼儿愉快、轻松、主动地通过“讲”、“做”表现出来。

众所周知:创设良好的心理、物质环境是开展看图讲述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能力的前提。适宜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增强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指出幼儿的教育作用更为明显,它需要幼儿主动地去观察图片,然后,积极地思考,再主动用语言进行讲述。这就更需要我们创设温暖、宽松、愉快的环境,提高幼儿讲述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最佳的语言发展效果。

二、利用图片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运用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在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两大幅画,色彩鲜艳、形象可爱且包含着故事内容,并可根据季节或故事情节来变换画面。墙边还有一块绿色的“蘑菇地”,一朵朵形态各异的蘑菇背面的小图片吸引着孩子们来看看、玩玩、讲讲。过一段时间,孩子们还会发现,这些小图片就变得不一样了,不断更新的图片始终让幼儿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1.巧用图片设置情节。图文并茂的图书最能吸引幼儿,但新中班的孩子看书时往往出现这种现象:一下子翻到中间,又一下子翻回前面,看了些什么却不知道。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挑选了几个短小、有情趣、画面色彩鲜艳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机的介绍图书,有意识的让他们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页构成的,画面非常好看,需要一张一张仔细翻看。同时,通过儿歌《阅读歌》帮助他们掌握阅读基础技能。现在,幼儿普遍对图书产生了浓厚、稳定的兴趣。我又在语言角中放置了许多适合他们翻阅的图书,孩子们可在区域活动和自由活动时饶有兴致的挑选、翻看,创设了一定的物质环境后,良好的心理环境也应注重。如:当孩子看书时不强制他看这本或那本,也不规定长时间的阅读。有的孩子能力较差,就耐心的引导他从简单的或自己已讲述过内容的书看起,还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幼儿与他同看一本书,启发他们互相交流,从而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2.巧用活动室激发学习兴趣。每周我们有一次到信息活动室活动的机会,活动室所提供的内容丰富,不仅有图书,还有电视录像、耳机听赏等。极富有童趣的动画故事让孩子们看的目不转睛。他们在这里自由的选择、观看、听赏、讨论,活动室成了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有时,外出散步活动,风和日丽的天气,有树有花的景物,神态各异的人们。川流不息的车辆等都是让幼儿观察的对象。这是,孩子们的心情比室内更为自由和放松,他们会仔细地观察,随心所欲地讨论,潜移默化地获得一些词汇和语言。

3.巧用“看图讲述”本身的优势,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看图讲述”顾名思义,是以图片作为评价物的讲述活动,它可以是印制的优美的教学图片,也可以是教师绘制的,也可以是拍成的照片,也可从幼儿画的或贴的,凡此种种,这些图片本身都给孩子以形象的视觉刺激,因为这图片记录的都是一瞬间的事物,迫使孩子要联想,图片事物发生之前之后,图片之内的情节,更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知、理解和讲述图片的内容。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看图讲述”教育活动之外,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如布置一些故事的图片、幼儿的照片。用旧图书贴贴、讲讲,让幼儿学会翻看图书,等等,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地,无拘束地讲述。只有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才能使每个孩子都有较多的机会讲述,才能全面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看图讲述不仅在语言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口语,在美术活动中也是如此。就拿美术活动“夏天找凉快”为例,此例活动主要是利用幼儿自己绘制的图片进行讲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提出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夏天有哪些有趣的事呢?你在夏天会做什么?”用这些问题直接导入主题,和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孩子本身最喜欢夏季,因此对教师的提问反映相当激烈,马上回忆起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很自然投入的画了起来。画完讲述时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画发挥想象。如:李宇翔说:我画的是这样的,今天天气真热,可是我要出去玩,我就找到一棵大树。因为大树下有阴凉的地方,我到那里去不会很热的。我在大树下玩拍皮球的游戏。崔笑杰说:今天我画了游泳,天气热了,我去游泳,旁边还有我爸爸,因为小孩不能一个人去游泳。这无疑又给孩子提供了机会,让他们轻松的运用了已有的经验讲述,从而表达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

讲故事的动画片篇3

关键词:看图讲述;兴趣;学习体系;阅读空间

我们中班幼儿的讲述,存在着讲述空洞、枯燥,许多孩子不愿讲述,不肯讲述,不会讲述的现象。审视我们使用的省编新教材,其中有关看图讲述的内容极少,不能达到幼儿的学期目标。因此,如何提高中班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让孩子对其产生强烈的讲述兴趣呢?我在本班以40个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构建主动学习体系

1.建构讲述支架

中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够完善,需要提供讲述的脉络和支架。减少讲述时因为缺少帮助而降低幼儿讲述的热情和兴趣。帮助幼儿梳理讲述的要素和线索,出示6要素图标(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怎样了)。幼儿明确了讲述的要求和图片内在的联系及故事发展的缘由后,讲述就变得容易多了。当幼儿在愿意讲述、能够完整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幼儿如何用上好词好句。

2.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讲述图标支架后,可要求幼儿结合提供的图示图标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建立评价表格,讲述中达到一个图标画做一个标记,评比谁的五角星最多。在竞赛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完整讲述能力和兴趣。

二、创设好书阅读空间

1.好书推荐活动

通过教师向幼儿介绍国内外著名的幼儿读物。我园建立了亲子阅览室,里面有教师收集的多种图书,这些图书图文并茂,让幼儿翻看的过程中观察图片。引导幼儿通过结合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让幼儿在熟知的故事中逐渐结合图片能自己讲述。

2.好书分享活动

鼓励幼儿把自己家中的图书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大多数幼儿都会讲自己图书上的故事,因为他们的妈妈已经给他们讲过很多遍了,让幼儿把自己耳熟能详的故事讲给同伴听,这是件容易做的事情。与此同时在讲述的过程中幼儿能体会到讲述的成功,这时候老师要及时地表扬和激励。鼓励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做小老师给同伴讲故事。

三、开辟丰富的语言环境

1.创建丰富的语言区

语言区是幼儿练习语言,提高语言能力的最有力的场所,如何让语言区成为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快乐天地呢?我将幼儿画的画添置在语言区,还提供一些废旧的图书和画报,让幼儿自己做小作者。通过剪剪、贴贴和讲讲,幼儿从中体验做小作者的快乐。

2.好词好句陈列墙

寻找幼儿讲述过程中出现的好词好句,教师加以整理,呈现在活动室的墙面上,走廊上,激发幼儿收集好词好句的动力,促进知识共享,同时也美化了活动室环境。

3.讲、画有机结合

孩子们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并能够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绘画。我们开辟了“图书加工厂”,让幼儿把想法画下来,制作成一本本小书。幼儿把画中的内容通过语言讲述给同伴听;也有的幼儿把自己画的画挂出来,让其他幼儿猜猜他画的是什么故事。在此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去推敲绘画者的用心,这很好地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图片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设置“故事大王”专栏

幼儿在家也能在家长的帮助下结合图片讲述,家长把幼儿的故事用文字的方式或者是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教师把幼儿讲述的故事刻录成磁带、光盘、MP3,每天午睡前、起床后、就餐时播放给幼儿听。幼儿在欣赏自己与同伴的故事过程中,自信不断得到提高。

讲故事的动画片篇4

紧跟热点话题

兴趣是引发关注的第一步。党教片的选题应尽量从当今社会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入手,选择那些人们关心的、感兴趣的、想要了解的内容,将其凝练为片子所要拍摄的选题以及所要阐释的主题,这样观众才会有观看片子的欲望。

具体来说:一、要认真分析,广泛调研,去弄清现今基层党员群众的关注点,他们到底想了解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选题。二、要跟上时代潮流,去规划选题。要使每个选题都具备时代气息,真正让观众感觉是“发生在今天的故事”。三、在选题具体策划时,注意不要刻意追求“高大上”的风格,将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上去灌输、去指导、去命令,而应该采取一种平等、亲切的态度去表达主题,营造出沟通、交流的气氛。

《驻村那些事》是讲述“以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组”为代表的驻村干部如何投身基层、为民奉献的事迹。驻村工作目前正是基层工作的热点之一,基层群众对驻村干部的所作所为十分关心。这个选题无疑就是抓住了群众真正关心的热点问题,自然会让观众能够兴致勃勃地去看。

学会讲故事

党教片必须要学会讲故事。无论什么类型的党教片,最好都借助故事化的形式来表达。再感人的理论事迹如果平铺直叙,也会显得干巴巴,而难讨观众的喜欢。要想把故事讲好,就要学会用高明的叙事技巧把故事讲得既生动有趣又内涵丰富,这样才会使观众带着“津津有味”的态度去观看、去接受。

具体来说,一、要选择一个巧妙的叙事切入点。切入点选对了,就等于头开好了,就容易迅速抓住观众,引导他们提起兴趣进行观看。二、要有一个严谨的叙事结构。故事的框架搭稳了,既能让观众感觉清晰明了,又能增强片子的可信度。三、要有一个合适的叙事节奏。节奏要根据主题做到张弛有度,这样观众才不会觉得“累”。四、要有丰富的剧情化元素,如矛盾、意外、悬疑、反转等元素,从而增强故事气氛。

《大夫书记郭贯华》讲述的是村书记郭贯华如何切实为群众谋福祉的事迹。全片故事化气息十分浓厚,片头就是一场意外事件的全景描述,切入点很巧,能迅速调动起观众兴趣。整体叙事也充满了悬念、矛盾冲突等∏樵素,而且节奏紧凑,一气呵成。

呈现美的画面

画面永远是第一叙事要素。任何类型的片子本质上都是用画面来叙事,党教片也如此。因此,要将画面作为最主要的叙事手段,将视觉呈现作为第一表达方式,让观众尽量只通过画面就能明了片子在讲述什么、想表达什么,与此同时,还能欣赏到画面本身的美感,带来精美的视觉盛宴。

具体来说:一、要尽量用长镜头、特写等镜头语言来表达主体叙事,通过这类镜头的运用,促使观众了解剧情走向,理解人物内涵。二、尽量少用解说音、同期声、配乐、音效等听觉元素,能用视觉手段表达清楚的就不要用听觉要素。三、要注意画面的整体构图尤其是运动画面的整体构图与衔接构图,让画面成为艺术美的表达形式。四、注意色调的运用,让色调更好地服务于主题及思想内涵。

《大爱援非》讲述的是中国医疗队在赤道几内亚开展医疗援助工作的经历。整部片子画面十分优美,像一部非洲风光片。非洲沙漠、草原等标志性景物时而出现,给观众以极美的视觉享受,再加上构图经典的中景画面的大量运用,让全片每一处细节都呈现出一种视觉之美。

戏剧元素丰富

要用丰富的时尚元素来营造浓厚的时代气息。伴随着科技手段的日益丰富,党教片也应该在制片手段上寻求突破,融入多样化的表现风格。在党教片中适当且合理地应用时尚元素,既可以让片子显得现代感十足,又能增强全片整体的艺术表现力,适应观众不断提高的艺术欣赏水准。

具体来说:一、要多向电影艺术学习借鉴制作手法。党教片属于电视片,而电视片脱胎于电影,电影是当前所有视觉艺术中发展最成熟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要学会借用其他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比如话剧、地方戏、皮影、沙画等。三、要学会利用新兴科技来丰富制片手段,比如动漫、VR等,都可以实现普通拍摄所达不到的拍摄效果。

《俺的豫剧俺的团》是讲述戏剧工作者如何下基层、如何为农民群众带来精神文化享受的故事。由于片子本身是讲述豫剧团为群众服务的事迹,因此就顺其自然地采用了大量豫剧表演画面来作为叙事主画面。这种借用地方戏形式巧妙为主体服务的叙事,自然能让观众一方面感受到这些戏剧工作者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可贵精神,另一方面也能欣赏到精彩的豫剧表演,可谓是一举双得。

深刻的思想内涵

党教片的核心价值是宣教价值。这是党教片安身立命的根本。片子拍得再天花乱坠,如果让观众感觉无所思、无所学、无所用,那也是失败的。真正经典的影视作品,都能触动观众的深层思考。因此说,党教片想让观众最终觉得看有所获,必须要具有能够引发观众思考的作用。

具体来说:一、必须要鲜明地表达出主题。党教片的主题一定是直白的,不能任由观众去随意猜测,而应旗帜鲜明地正面表达。二、党教片的主题,应该是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的,不能片子的各个部分各自为战,甚至某个片段和主题无关或关联不大。三、主题虽说是直白的,但也不能用喊口号的方式来表达,即直白不等于裸。四、党教片必须塑造情境,要用情感的力量来感染观众,引导观众去主动、自发、自主地去进行思想上的升华。

讲故事的动画片篇5

关键词:波兰动画;“反复嵌套”模式

有人说,美国是把电影当做商品来做,而欧洲是当学问来做。一句话足以阐述美国电影与欧洲电影的根本性区别。秉持着这种态度,在美国动画电影大行其道的时候,东欧动画在艺术形式上的多种探索以及对人性审视的深度使得其动画艺术世界异彩纷呈,独具魅力,为其在动画领域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不得不说的当属波兰动画。

在波兰动画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它摒弃了过多话语,主要通过形式和不同的画风(有的并不是画而是各种材料的组合)来达到主题表述。在其中笔者发现,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即为“反复嵌套”,通常表现为处于不对等状态的人物处境不断互换,或是同样事情反复上演,在更迭中稍作变化将观众引入更深的思考层面。

这种“反复嵌套”模式的来源何在呢?是什么导致了波兰动画中的“反复”思想?

一、成因探究

波兰创立之初,波兰历史上惨痛的三次瓜分甚至导致其一度在地图上消失。

政治方面,二战之后波兰的政治舞台就更迭交替。从战后成为苏联“卫星国”,至苏联解冻之风吹起,波兹南事件发生,哥穆尔卡上台,罢工、流血事件再度发生,盖莱克取而代之,盖莱克重演哥穆尔卡悲剧,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新的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旧政权上台,为巩固政权再次采取和旧政权类似的措施,激起重复的矛盾导致其最终又被更新的政权所取代。①

可以说波兰曾经的历史就是在亡国、复国中徘徊,波兰的政治舞台也是交替不迭。这样一再的历史重演似乎使得波兰人看待事物形成一种“反复嵌套”的观点,使得其在动画中得到充分体现。

除了历史与政治原因以外,“反复嵌套”模式也有宗教方面的影响。波兰人民信仰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信徒占总人口的90%以上。996年传入波兰,统治者皈依罗马天主教,史称“波兰的洗礼”。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天主教逐渐渗入到波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任何一种宗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样,天主教不仅作为信仰存在于人们心中,它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波兰动画的极大发展主要是在二战后,二战无疑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浩劫,而天主教的存在也在战后极大的慰藉了波兰人。许多波兰人甚至认为,“天主教就是波兰历经分割后能存在下来的首要原因”。②

天主教认为,死亡是我们现世生命的结束,永恒生命的开始。“每个人从死亡一刻开始,就在其不朽的灵魂上,将其一生呈报基督的私审判,领受永远的报应:或者经历一个炼净期,或者直接地进入天堂的荣福,或者直接自我判罪、堕入永罚。”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死亡是救恩的决定点,人一旦进入死亡就决定了他永远的得救或丧亡。

所以在动画片中,波兰的创作者们也是抱持着同样的观点来进行创作,由此也能解释为什么在波兰的动画片中,“轮回”的元素时时存在,这种轮回是形式上的重复却不是单纯的生命轮回的重复,而是在其中也有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递进关系。

二、具体影片分析

1981年动画片《Tango》很好的阐述了这种“反复”模式,片中场景、音乐都处于不变,而出场人物的动作也总是在重复,每个人都有既定的动作和出场时间,唯一的变化是逐渐增加的出场人数。全片没有任何流畅的故事讲述,却由于动画角色的“反复”出场,反映出生活中人们冷漠、麻木的状态。

在1967年的动画片《牢笼》中,“嵌套”模式表现的更为明显。故事讲述的是在牢笼里看守在无聊之余和被关押的人玩起了堆积木,最初他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引导犯人玩乐,而当犯人堆出的积木与他的观点不符时,他开始行使权企图控制犯人的思想。这是一个讲述强权之下思想禁锢的片子,但在片尾,狱卒略显得意的收缴了犯人的逃跑工具(自由的思想)后走出牢笼,他所处的房间也开了一道门,出现一个跟他一样的看守收缴了他手里的工具,而收缴他工具的看守又被另一边的看守所控制......形成一个无限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局面。这种形式在2010年动画片《本影(Umbra)》中也有体现,主人公来到另一个空间自己的影子被许多小人不断追寻,同时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故事也进入无限的嵌套循环中。

《牢笼》与《本影(Umbra)》虽然表达的主题不同,但通过运用“反复嵌套”的手法来表现,使得影片具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宿命感。“波兰动画时时流露出一种挥之不去的悲观主义和怀疑精神,这里有着一种属于人的世界的永恒的宿命。这种悲观主义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特殊历史背景下,波兰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文、工业、环境、社会阶层等问题。”④

三、“反复嵌套”模式对实践创作的指导意义

“反复嵌套”模式在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短片《Doodlebug》中,以及其后来广为人知的影片盗梦空间中运用更为纯熟,并成为导演的个人风格而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在《Doodlebug》中,诡异的背景音乐加上晦暗的画面一度让人想起波兰动画的观影感受。故事一开始一个男人就在竭尽全力的寻找一只“小虫”并试图拍死它,当最终“小虫”出现时我们发现,“小虫"和男人有着一样的外形并且也在试图拍死什么东西。这时男人很高兴的举起鞋子拍下并心满意足,但同时他的身后出现了一个更大的“自己”,也举起鞋子打了下来,至此影片结束。这种强烈的“循环嵌套”使得观影体验中多了代入感,以致影片结束,留个观众的依然是无限的循环。

在导演的另一部作品《盗梦空间》中,相同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结合CG技术的成熟,使得“循环嵌套”模式脱离单纯的动画形式表现,也成为一种叙事手法,通过循环往复的无限性使整个故事架构更为宏大,引人入胜。直到片尾观众以为影片结束,可是导演又安排了一个拍桌上旋转陀螺的画面,让影片首尾相接,以至于观影结束观众还沉浸于对影片的探讨和思考中。

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影片《低俗小说》,循环往复的模式让故事没有尽头,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哲学意味。再如影片《疾走罗拉》和波兰大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机遇之歌》,取了“反复”的概念,同样的故事重复讲述,但是稍作改变命运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四、结语

在我国近年来的动画片中,也渐渐出现“反复嵌套”模式运用的成功作品。如2009年出品的《李献计历险记》,讲述一个为了找回失去爱情而不断反复的故事,然而在影片结尾,这样的反复最终引导他走向“回归”。

一个反复模式下的精彩故事讲述使得故事变得更有内涵,而首尾相接的循环相互嵌套让故事在有限的时间中呈现无限的广度。在我们将来进行创作的时候,或许可以考虑从这一模式入手,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变化来让它为动画剧本的创作进行服务。但是这种模式的运用绝非照搬照抄,想要用此模式创作一个好的艺术作品,还需在未来的实践创作中进行磨合。

注解

①参考自欧阳东:《东欧大裂变》,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

②刘斌,师小涵:《波兰走出东方:从警惕苏俄到忧心欧盟》,载于《南方周末》,2012年03月15日

③《天主教教理》,河北信德社出版,2000年。

讲故事的动画片篇6

关键词:幼儿;动画片;选择;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一、问题提出

中国动画市场上“良莠不齐”的现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担心,可是国内的研究都集中在如何控制这些不良的动画片进入幼儿生活,却缺乏对“幼儿兴趣”的考虑,特别是对“幼儿自己做出选择”的考虑。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5~6岁幼儿50名,其中29名男孩,21名女孩。

(二)研究工具。编制《5~6岁幼儿对动画片选择倾向访谈记录表》。

(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幼儿目前主要收看哪种类型的动画片,之后制定《访谈记录表》,对幼儿进行一对一访谈并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对动画片类型的选择倾向。数据分析显示,幼儿接触国产动画片多于国外动画片,但在他们眼中,他们的选择还是明显地倾向美国和日本动画片,美国和日本动画片的受欢迎程度并驾齐驱,并远远超过了国产动画片。内容上,打斗类、诙谐搞笑类和科幻类受到了幼儿的普遍欢迎。

(二)幼儿选择动画片的性别差异。男孩偏好日本动画片,女孩偏好美国动画片;男孩对国产动画片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而女孩则是对日本动画片表现出较低的兴趣。表现在内容上,男孩偏爱打斗类动画片,女孩偏爱诙谐搞笑类动画片。

(三)幼儿喜爱动画片和动画角色的原因。在被访谈的50名幼儿中,大部分幼儿表示喜欢某部动画片的原因,是因为喜欢里面的某一个角色。分析期原因,发现幼儿对所喜欢的动画片更为关注角色的行为、外表、品质、智力,它们受到的关注程度由高到低是:行为外表品质智力。

幼儿表示不喜欢某些动画片,主要是由于动画片中出现了幼儿畏惧的东西。而不喜欢动画角色的原因主要是角色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对此的关注点也集中在行为、外表、品质、智力上。

(四)幼儿看动画片时的情绪。所有幼儿都表示,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时,都感到非常地“开心”;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幼儿表示,除了“开心”,看到恐怖的东西或听到可怕的音乐,还会感到“不开心”、“害怕”或“着急”。

(六)一半以上的幼儿能简单描述出故事情节。被访谈的幼儿中,有88%的幼儿能简单描述出动画片的内容,其中一半以上能回忆出故事情节,有的甚至能讲得很详细。12%的幼儿不能描述出动画片中曾经发生的事,其中有一部分表示记得故事情节,只是无法讲述,另一部分表示完全不记得其中内容。

四、讨论和建议――如何为幼儿制作或选择动画片

(一)向美日动画片学习借鉴。百般强调动画片的“教育意义”的国产片制作人,最希望影响幼儿的是角色的美好品质和超高智商,调查却表明,幼儿并不太关注“品质”和“智力”。

幼儿看动画片,最多关注的是动画角色的具体行为,塑造的动画主角的行为越突出,越有别于同部动画片其他角色的行为,越不同于其他动画片主角的行为,就越吸引幼儿的注意,也越受欢迎。其次是动画角色的外表,符合幼儿眼中“帅”、“酷”、“漂亮”、“可爱”的审美感受,主角夸张、突出的形象特征,画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更能吸引幼儿。此外,动画角色的语言,动画片的背景音乐、动画角色的配音等等,所有细节都要细细斟酌,全心全意为幼儿的需要服务。

单单靠“屏蔽”引进动画片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国产动画片必须以实力取胜。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更早更多地接触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国产动画片必须向美日动画片学习借鉴,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

(二)为幼儿制作或选择“娱乐为主,教育为辅”的动画片。不论是以教育为目的、以娱乐为目的还是寓教于乐,动画片始终吸引着广大幼儿,幼儿不会因为动画片强调教育意义而排斥,但动画片中形式各样的娱乐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幼儿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时,总是很“开心”,虽然动画片中有时会发生的令他们不快的事,但“开心”还是主要的,幼儿讲到自己的感觉时总是最强调“开心”和“高兴”,甚至是“乐坏了”。因此,动画片要赢得幼儿市场,吸引幼儿,必须以“娱乐为主,教育为辅”。

(三)必须考虑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幼儿一般是为了寻求欢乐而进入动画世界的,而并非为了寻找恐惧或某种刺激。制作人为幼儿制作动画片,或家长为幼儿挑选动画片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作为父母,做好在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下,慎重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动画片。

(四)利用动画片发展幼儿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88%的幼儿能简单描述出故事情节,这些幼儿不仅能描述出动画片的故事情节,并且非常乐意把这些故事讲得尽可能的详细,恨不得把看动画片时所有的快乐都拿出来与他人分享。

动画片要引起幼儿的注意,还要注意动画角色的鲜明,故事情节的生动,语言的趣味性。家长可选择此类动画片和幼儿一起观看,之后和幼儿一起回忆其中内容,让幼儿讲讲感兴趣地方。特别对5~6岁的幼儿来说,由于词语记忆逐渐发展起来,在促进记忆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五)男孩和女孩的选择倾向有所不同。5~6岁幼儿的性别意识以逐渐发展起来,因此不论是制作还是选择动画片,还应该考虑到幼儿的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1]方丰娟,吴昊.中国期刊.动画片中成长的一代――动画片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2005-Z1.

讲故事的动画片篇7

[关键词]国产动画中小学生广电总局

动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已有一百年历史,它是一种活动的、被赋予生命的图画,又称美术片和“卡通”。按制作方式,可分为传统动画和计算机动画;按题材设定,可分为艺术动画和科教动画;按表现风格,可分为写实动画、写意动画和抽象动画;按播放渠道和传播媒体,可分为影院动画、电视动画和网络动画等。电视动画是更接近大众的文化传播形式,本文主要以广电总局推荐播出百部优秀国产动画片为讨论对象,研究中国电视动画的文献品质与未成年人群体接受之关系。

一、国家广电总局推荐播出的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目

20世纪80代后期,电视文化就已成普及之势,五十集乃至百余集的外国电视动画片涌入我国。平心而论,这些国外动画片对启蒙和引导少年儿童的心智和情操,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但其唯乐至上的搞笑倾向以及暴力等某些不健康情节,同时会给缺乏判断力的少年儿童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和播出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根据广电总局全国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核况通告统计,15年来摄制了520部共超过30万分钟的电视动画片,见表1。

表11993至2007年国产电视动画片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官方网站的相关公告整理(1994年无)

通过表1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动漫业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电视动画片产量猛增,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粮。2004年12月,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中央电视台,总政治部艺术局,中直有关单位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实行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播出办法的通知》。从2005年第一季度起,至2008年第一季度止,分13批推荐了117部电视动画片。

国产动画片的竞争力与日俱增,如三辰卡通集团制作的《蓝猫淘气三千问》五个系列节目的电视播出、音像制品和图书出版版权、衍生产品授权已分别输出到科威特、韩国、以色列、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36个国家与地区,成交额为1136万美元,仅2006年成交额就突破660万美元。

二、百部优秀国产电视系列动画片举要

电视动画往往以系列片的形式分集播出,系列动画片一般以分集的形式叙述一个长长的故事,或由情节连贯又分别独立的小故事组成。限于篇幅,这里仅举18部电视系列动画剧本提要如下。

《小小律师》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宣传法律、寓教于乐;《围棋少年》以明末围棋神童江流儿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弘扬了中华围棋的文化精神和中国棋手的爱国情结;《东东》通过26个小故事讲述了初二男孩东东的成长经历,内容健康向上、语言幽默时尚;《小虎还乡》展现了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种种变化和冲突,是一部兼具感彩和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梦里人》是国内少有的一部面对青少年观众、表现高中生现实生活题材的动画系列片;《环保剑》则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讲述了一系列人类与污染恶魔作斗争的故事;《精灵世纪》在带领小朋友走进神奇的魔幻世界的同时,又将诚信的重要、亲情的温暖、友谊的可贵、团结的力量等成长的道理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小观众。

《蓝猫淘气3000问—平安出行》以宣传安全行车为主题,讲述了大明星蓝猫、喜欢飚车的兔耳狼和向往城市生活的QQ熊、安安一家等人物在搬家前往太阳城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故事;《消防大本营》讲述了活跃在城市中的消防官兵和一支以蓝猫为首的少年“119小分队”,积极宣传和普及消防知识、助人为乐的故事;《福娃奥运漫游记》是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精心策划推出的大型系列动画片,通过讲述奥运故事,传播奥运理念,弘扬奥运精神;《戏曲动画集粹》将动画艺术与戏曲艺术相结合,用动画的形式再现了《白蛇》、《贵妃醉酒》、《武松打虎》、《智取威虎山》、《对花》、《惊梦》等精彩戏曲唱段,画面精致唯美,能够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视听享受;《星际飚车王》成功塑造了拥有天才潜质、正直善良的赛车手阿雷的形象,并通过阿雷和他的朋友们参加赛车的故事,体现出正义、勇敢和团队的强大力量;《三毛从军记》既忠于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充分展现了三毛乐观、豁达、幽默、机智的品格;《乌兰其其格》以我国内蒙古草原牧民秋冬季游牧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乌兰、其其格姐妹俩在游牧迁徙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探险与猎奇、迷失与拯救的故事,作品画面优美,节奏流畅,富有浓厚的草原风情,展现了纯朴豪放的民族个性;《吉娃娃和他的伙伴们》以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为主题,讲述了小狗吉娃娃和其他十一个好朋友的有趣故事,适合低幼儿童欣赏。

《少年狄仁杰》通过少年狄仁杰成长路程的刻画和描写,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塑造了主人公热切追求公平和正义的优秀品格,有益于培养观众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大梦王小书包》以精心设计的故事内容、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风趣幽默的人物对话再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草船借箭》、《狼牙山五壮士》、《丑小鸭》等优秀小学课文内容;《中国古代科学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精致优美的场景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展示古代科学家们虚心学习、勇于实践、不畏困难、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不同年龄层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喜爱不同的节目内容并呈现不同的收视规律,科特勒将人群分为儿童(6岁以下)、少儿(6-11岁)、青少年(12-19岁)、青年(20-34岁)、中年(35-49岁)、中老年(50-64岁)、老人(65岁以上),对本文的研究颇有启发,前三类即属于“未成年人”范畴。

三、中国电视动画文献品质与中小学生群体接受论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对中国少年儿童电影的范围是这样限定的:第一,少年儿童应该是影片中的主角(当然也包括动物以及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童话中的王子公主或者灰姑娘这样的人物);第二,影片的内容应该是少年儿童参与的生活或者是以儿童视角观察的生活(如果没有这一条,成人的价值判断、审美标准就会强加给少年儿童);第三,影片的内容必须是少年儿童适合观看的。这虽然界定的是少儿电影的基本品质,但对电视动画尤其优秀国产动画推荐片目来说,也是比较适合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中小学在读学生达2.32亿人(包括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其中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348.83万人,在校残疾儿童41.93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初中阶段在校生5736.19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4527.49万人。这个规模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也对中国电视动画创作的数量与品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不断扩大,尤其是电视和网络文化的普及,少儿越来越成人化,个体差异也愈发明显,这些都是中国电视动画创作者应考虑的因素。为繁荣国产动画片艺术创作,切实推进国产动画片精品工程,自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实行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播出办法,各级少儿频道、动画频道与日俱增。另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挑战,促使有识之士站在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研究电视动画片的选题、创意和管理。2008年2月14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动画频道、少儿频道、青少频道、儿童频道和其它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频道要继续扩大国产动画片的播出规模,上星频道要着力创新思路,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开办国产动画栏目,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更多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国产动画片,为国产动画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自2008年5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不得播出的境外动画片、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以及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的时段(17:00-21:00)再延长1小时。中外合拍动画片在这一时段播出,需报广电总局批准。各少儿频道、青少频道、儿童频道和其它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频道在这一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自制的少儿节目,不得播出境内外影视剧。各动画频道在每天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国产动画栏目,严格执行每天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播出比例不低于7比3的规定。各级电视台引进境外动画木偶剧、动画人偶剧需报广电总局批准。所有国产动画片必须获得国产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方可播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关心未成年人、发展民族品牌和倡导民族文化。

毋庸讳言,尽管国产电视动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一流电视动画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诚如著名儿童文学家张之路评价中国儿童电影时所言:“在表现生活上,国外儿童片的本质力度更大、艺术表现力更强;在还原少年儿童的生存环境上,国外儿童片更加深刻、似乎从来不回避什么,忌讳什么;在成人与孩子们的关系上,外国儿童片侧重于“成长”下的磨练,中国侧重于在“爱”的名义下的呵护;同时,国外儿童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性与情趣也别开生面、非常清新,常常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给人以较大的想象空间。”为使少年儿童更喜欢国产动画片,应在动画思维、动画稿本、动画造型、动画场景、动画色彩、动画声音以及电视播出、音像制品、图书出版和衍生产品等方面,精心塑造中国电视动画的优秀品质: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文化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刘小林,钱博宏.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任频捷.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性倾向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4).

[3]孙永超.人口细分在电视节目策划中的应用[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4]《艺术学》编委会.艺术:视像与后现代思潮.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5]教育部.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8-05-05.

讲故事的动画片篇8

[关键词]新时代;动画剧本创作;民族化

“剧本乃一剧之本”,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剧本的重要地位,尤其对于制作复杂且成本高昂的动画片的创作来讲更是如此。因此,作为整个动画片基础的剧本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中国动画诞生以来,民族化一直是动画创作者们孜孜以求的主要方向。在国际上,“中国学派”更是以独特的民族风格享有盛名。然而,动画的民族化并不是仅仅体现在视觉形式上。动画故事剧本的好坏是整个动画片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如果想要创作出真正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就一定要把握好动画剧本民族化的问题。

中国动画曾经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特伟导演的《骄傲的将军》迈开了探索民族风格的第一步,其民族化的故事和情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动画片《大闹天宫》《山水情》《三个和尚》《天书奇谭》等,在故事题材的选取上也都体现了民族化。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故事创作资源,其中包括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谚语和成语故事等。很多动画片也都是从上述题材中改编而来的。例如,《铁扇公主》《猪八戒吃西瓜》《大闹天宫》和《金猴降妖》等动画片,都改编自神话小说《西游记》;《哪吒闹海》改编自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天书奇谭》也是由《平妖传》改编而来的。其中,《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片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恰如其分地融合了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用动画的形式向世界诠释着中国的民族文化。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亦当之无愧。

于是乎,人们为了追逐心目中的“民族动画”,掀起一股改编名著、神话故事等的热潮。但是,时代不同了,受众的审美心理也发生了改变。如果不能慎重选材,把握民族文化的实质和内涵,久而久之就会让观众审美疲劳,产生厌倦感。在当今这个文化共享,外来文化不断入侵的时代,做出真正有自己民族风格,体现本民族精神内涵的动画作品才是关键。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又将如何把握动画故事剧本创作的民族化呢?

一、体现民族文化内涵是关键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把动画作品中所传达的民族文化变成“世界语言”,让所有的人尤其是观众能感受到,并产生共鸣,才能让我国动画走向世界。中国五千年的积淀留下了巨大的文化宝库,给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故事来源。但是,在当今时代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挖掘也是一个困惑。动画的民族化也并非是死死抓住本民族的文化不放,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创作者首先应该突破几千年的传统和所谓的逻辑的思想禁锢。新时期就应该融入现代的精神,容纳百川,积极吸收其他可用的文化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把原作品机械套用到动画形式上。我们需要结合现代受众的心理,对故事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加工,改编。

如日本动画片手冢治虫的《我的孙悟空》《最游记》以及美国动画片《花木兰》,都是由我国传统故事题材改编而来的。虽然故事取材于中国,表现出来的却是其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思想内涵。日本动画片《最游记》采用了我国名著《西游记》中的人物角色的名字,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牛魔王、红孩儿等,但是在故事内容上却是“颠覆式”的改编,将熟悉题材陌生化。当然我们不敢苟同于这种颠覆原著的改编,也不提倡,但至少动画片《最游记》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日本的民族文化,如集体主义和忍者精神等。再如动画片《花木兰》被认为是一部激动人心、有趣、惊险且饱含幽默和真情的影片,它的成功制作成为迪斯尼公司最引以为豪的成就之一。而在它的背后还蕴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转移现象以及文化全球化的特点。经过这样的演绎后,显然剔去带有封建色彩的忠孝理念,使故事本身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富有时代感,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也将原本表面化的故事主题提升到探讨人性的层次上。而且,影片给我们塑造的木兰是一个有着西方独立思想的邻家女孩形象,这也体现了美国注重人性和独立的文化精神。这种充满现代特点的处理无疑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从而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亲切。《花木兰》也一向被认为是改编动画中成功作品的代表作。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没有完全照搬中国故事内容,而是赋予了影片本民族的精神内涵。因此,动画剧本应该注重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内涵。

二、注重对传统故事题材的挖掘与创新

中国五千年积攒下来的文化我们固然要传承并且发扬光大,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民族原创性。创新精神和观念才是我们需要弥补的。民族化与现代化并不矛盾,现代因素反而会给传统故事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对待传统故事题材的挖掘吸收上,我们应该拓展思维,决不能故步自封,身陷桎梏。只有把握好故事题材的传承与创新,才能使我国动画走得更远,更长久。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变化,受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也是随之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的动画创作应该是能体现民族文化内涵,具有人文精神情感的。

中国很多动画作品被批判为过度强调“教育性”,并没有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背负着过重的教育功能,而忽视了动画艺术的本质。在故事题材方面应该更注重故事的原创性、新鲜感。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发掘动画的民族原创性,只有原创才是动画发展的原动力。

传承与创新就好比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虽然是不同的概念,却不矛盾,像是源与流的关系一样密不可分。正如动画片《三个和尚》取材于我国一个古老的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可以说该片将现代和传统融为一体,导演阿达将西方的现代漫画表现手法巧妙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影片承袭了国画中的“留白”,又体现了漫画现代造型的夸张,达到了传神写意、似拙实美的艺术效果。从剧作结构上来看,作者在开头巧妙地将谚语的三句话省略,而且故事没有“顺着”观众的思维讲,而是出乎意料地以三个和尚认识到必须同心协力才能得救的道理结束。导演结合动画的表现特点,使用夸张及高度假定的艺术手法,借助想象、象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银幕寓言”,该片一直也被认为是“寓教于乐”的典范。在叙事方式上,更注重写意和诗化氛围的营造,这一点与中国戏曲的“写意”特点一脉相承。可以说《三个和尚》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成就在于它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巧妙地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结合在一起。在动画创作中如何能在表现现代感、时代感的同时又不失传统精神,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三、正视传统文化和现代受众的审美需求

新时代受众的观影心理已经发生了改变。受现代意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娱乐元素及陌生、新奇的事物更符合大众的审美趋势。而中国动画产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还需要立足于受众的审美需求,并且扩大受众面,打破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一误区。

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我国传统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改编使之能迎合更多观众的“口味”。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中的木兰这一角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将熟悉的题材陌生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吸引观众的,激起观众的好奇心。苏联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将本来熟知的对象进行陌生化处理,可以使对象更加生动可感,更能让观众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新颖别致的艺术,从而让人们对熟悉的世界产生新鲜感。影视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达到一种审美认识,而是要达到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要靠陌生化手段在审美过程中加以实现。①

同样的道理,受众对于耳熟能详的传统经典故事的好奇心也会逐渐消退。因此,新时代环境下,我们须克服老套的概念说教,从受众的审美需求出发,发挥想象力,大胆创新,创作出更富新鲜感,更具吸引力的动画作品。动画片《麦兜的故事》《麦兜响当当》在剧本创作中就立足于本土文化,没有刻意说教,而是以平民化的视角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极富感染力的故事。这两部动画片都没有很大的资金投入,更没有很炫的电脑特效技术,这个平凡但不平淡的故事,反而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因此也更受观众的喜爱。它既抓住了儿童少年的心,又能让成年人们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产生共鸣。新时期面对动画创作的日益市场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谁赢得了观众的“心”,谁就占领了市场。当然,考虑受众,并不是一味的“从众”。新时期背景下,要想创作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剧本,既要挖掘传统文化又要兼顾现代审美情趣还要追求艺术的创新。关键是立足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迎合大众的审美趋势,创作出具有亲和力、想象力的民族动画剧本。

四、结语

在当今这个文化艺术多元化,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把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髓和营养,更好地运用到我们的设计中。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留给我们大量优秀而美丽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我们进行动画剧本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同时我们看到,愈有民族性的,就愈有国际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国际的。就艺术的审美价值而言,凡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都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而要实现这些,首先应该解决动画剧本创作的民族化问题。因此,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动画剧本创作。好的剧本是一部动画片成功的前提,也只有这样,中国动画才能再创辉煌,发出更璀璨的民族之光。

注释:

① 蒋孔阳、朱立元:《西方美学通史——二十世纪美学》(上),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38页。

[参考文献]

[1] 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2] 徐振东.经典动画赏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磊,张云龙,芦玮.经典动画影片赏析[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 路盛章.中国动画发展现状及其文化品位[J].美术观察,2004(06).

[5] 张松林.美术电影要走民族化的道路[J].电影艺术,1979(02).

[6] 李笑寒.日本动漫创作中的中国传统文学题材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范文 下一篇:光棍节快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