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雷斯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10 11:08:33

老雷斯的故事

老雷斯的故事篇1

一座古老的教堂,一本影响深远的故事集,宗教的沉重和文学的传奇,这是英国东南部肯特郡的坎特伯雷小城独有的特色。这里是英国宗教领袖的所在地。这座人口约4.2万的小城有英国最古老的、最庄严肃穆的圣马丁教堂、纪念圣徒圣奥古斯丁的修道院遗迹,以及举世闻名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坎特伯雷大教堂的正式名称是坎特伯雷基督座堂和大主教教堂(Cathedral and Metropolitical Church of Christ at Canterbury),是英国圣公会首席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主教座堂。这座宏伟的大教堂及其教区,是催生英国基督教文明的摇篮,也是英国基督教兴起和发展的见证,因此被称为“天堂之门”。

坎特伯雷在英国历史上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意义。据史料记载,公元43年罗马人入侵前,坎特伯雷就已非常繁荣,与比利时和其他欧洲国家均有亲密的贸易往来,据说圣马丁教堂便建于这一时期。公元597年,来自罗马的传教士奥古斯丁受教皇的委派,带领40名修士赴英国传教。他来到当时撒克逊肯特王国都城坎特伯雷,当时的国王是一个异教徒,但王后伯莎是基督教徒,在王后的支持下,奥古斯丁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成为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他以圣马丁教堂为根据地宣扬基督教义,并在此建造了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和坎特伯雷大教堂,把基督教传播到整个英格兰,这三座宗教建筑为英国基督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那时起,这座基址上建起的教堂在英国的基督教会里承担了中心的角色,所以才被人们喻为基督教信仰的摇篮。

自公元598年圣奥古斯丁首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一千四百多年来,坎特伯雷见证了一百多位大主教的诞生。在英国,大主教的地位高于主教,管辖着广大的教区,享有教会最高的权力。坎特伯雷大教堂是英国圣公会的最高权力代表,因此,坎特伯雷大主教是全英教会的精神领袖。

12世纪时,坎特伯雷发生了一场王室和教会斗争的事件。中世纪教会势力强大,又有罗马教廷支持,常与王权分庭抗礼。为了削弱教会和贵族的势力,加强王权,1162年,英王亨利二世任命属下和挚友托马斯-贝克特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希望借此控制英国教会。但贝克特接替主教后,以大主教身份与王室分庭抗争,反对国王控制教会事务,拒绝承认王室特权,宣称只听命于罗马教皇,使王室与教会的矛盾白热化。国王对大主教不满,屡屡与其发生争吵。四位忠诚的男爵骑士一向将国王的意愿视为自己的责任,他们误把国王对大主教的怨言当成了命令,于是经过密谋,将贝克特杀害于大教堂。获悉贝克特死讯后,亨利二世懊悔不已,赤足走到坎特伯雷大教堂,跪在贝克特墓前,接受主教、修道院长和修士们的鞭笞。多年后T.S.艾略特的《大教堂凶杀案》即以此故事为蓝本。贝克特之死震惊了基督教世界。事隔三年,贝克特被信徒尊奉为“殉教者圣托马斯”;1172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追封贝克特为圣徒。从此,坎特伯雷大教堂中贝克特的圣祠成为基督教世界最著名的朝拜圣地之一,他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并传说他的遗物还具有治愈疾病的神奇力量。

于是,数百年间,难以计数的信徒络绎不绝地涌入坎特伯雷,朝拜这位“殉教者”,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宗教地位由此得到大大的提高,坎特伯雷也因此成为英国的“圣城”。

大教堂的建筑特色

坎特伯雷大教堂及其教区内有三个主要的宗教机构,分别是位于城内的大教堂,位于城外的修道院,以及位于城东的圣马丁教堂。除了这些主要建筑外,教区内还分布着一些小教堂和教堂墓地,共同构成了坎特伯雷地区壮丽的宗教建筑群。

坎特伯雷大教堂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区,是整个教区的主体建筑。大教堂规模恢宏,长约156米,宽50米,中塔高达78米。它始建于罗马时代,11世纪动工重建,后来又经历了几次续建和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由于建筑的各部分筑于不同年代,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高大而狭长的中厅和高耸的中塔楼及西立面的南北塔楼是哥特式的,有直冲云霄的气势;面对大门的东立面则是雄浑敦厚的诺曼风格。

大教堂的出入口是晚期哥特式的基督教大门,穿过入口后的庭院即可来到西面大门,进人大教堂中堂。大教堂的中殿和高坛的建筑结构垂直高耸,气势恢宏。中殿中,每根高大立柱拔地而起,垂直的线条和尖顶支撑起一个开阔的空间,整个建筑呈现强烈的飞拔升腾的动势,使观者油然而生触摸天堂的震撼力量和强烈的皈依向往。大厅非常宽阔,可容纳上千人,而厅中的细节又将教堂装饰得非常华美。立柱在穹顶交织成精美的图案,目之所及,每处都是精美绝伦的金色浮雕,有的粗犷有的细腻,令人折服:大厅侧翼摆放着过往大主教的石棺,墙上是贵族和圣徒的纪念铭牌;高大玻璃窗上的彩色玻璃镶嵌画是这里的艺术特色之一,题材广泛,描绘了从《圣经》故事到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是英格兰12-13世纪最杰出的作品,成为不识字圣徒们的《圣经》。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圆形的玻璃窗象征天堂,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经过了几百年的历史沧桑,玻璃窗画依然色彩纷呈,晶莹璀璨,犹如一个巨型的万花筒,华美异常。大教堂雄伟的外观,直升的线条,以及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各式轻巧玲珑的浮雕装饰和玻璃窗色彩斑斓的光线,营造了浓厚的宗教气氛,创造了一座神秘的“天堂神宫”。

堂内正中的高坛上,是奥古斯丁的大理石宝座,一代又一代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在这里举行就职典礼,坐上这把交椅,成为全英首席主教。中堂台阶最上层有一座石雕布道坛,以怀抱盾牌的天使和国王的肖像作为装饰。布道坛两侧是用白色大理石装饰的唱诗席,1174年由法国建筑师威廉设计修建,其鲜明的反差效果令许多大教堂建筑师趋之若鹜,这种艺术潮流席卷全英国达一个世纪之久,艺术史上称为“早期英国哥特式”。后来,一座建于1411年至1430年间的隔墙将唱诗席与教堂主厅分开,三位一体的教堂就出自这一时期。从高坛向大教堂深处,便是大主教贝克特的圣祠和黑王子爱德华的陵墓。在教堂的西北角,正对着笔直的门廊的古墙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十字架,上悬两把交叠长剑,剑锋下垂,所指的地方正是圣托马斯遇害的地方,灯光照射下,双剑在墙上投下两条长影,好像四把剑,象征四个杀手。

大教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东端的地下墓室,约建于1100年,用以纪念圣托马斯在此殉道,地下墓室中盎立着22根古典风格的巨大列柱,雄浑敦厚,不可动摇的形体显示了教会的权威,是教堂至今仅存的罗马风格的建筑。由其残存的遗迹,不难想象当时这座英国最大的地窖的宏伟规模。

坎特伯雷修道院是英国最大的修道院,可供150名修士隐修,包括庞大的回廊、会议厅、寓所、食堂、教堂和医院。公元7至8世纪这里曾是神学及学术研究中心。11世纪修道院内又建造了一座新教堂,用以安置圣奥古斯丁和早期几个坎特伯雷大主教。1538年修道院大部分被拆毁。1844年开始发 掘和保护,被认为是英国现有最重要的撒克逊时代的遗迹。

圣马丁教堂位于城东的山脚下,主要由中厅、圣坛和西部塔楼组成,是英国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这座建筑初看起来很普通,内部的细节结构却很复杂,是历史演变的见证。教堂始建于罗马时代,毁于战火后,又得以重建和整修,修复完整的彩绘玻璃上,可读出教堂历年来的大事记。圣马丁教堂的最大贡献是对美国教堂建筑的深远影响,许多美国教堂的风格都以它为本。

教堂区占据着城市东北部,设有围墙,一条小路从教堂区通往坎特伯雷老城。教区内的沉静肃穆与外部商业区的热闹繁荣形成鲜明对照。

坎特伯雷的人文底蕴

英国著名诗人怀斯坦・休・奥登(Wystan Hugh Auden)曾将坎特伯雷大教堂比喻为“灵魂的巨轮”,因为这座建筑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个基督教的摇篮,不仅造就了基督教的大教堂及建筑群,以大教堂为中心的基督教文化,还孕育了不少文人。

贝克特遇刺激发了文学家的想象力,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当代伟大的诗人、戏剧家T.S.爱略特的《大教堂凶杀案》便是以坎特伯雷大教堂里真实的故事创作而成。英国的丁尼生和法国的阿努伊也曾写下这位殉难圣徒的故事。与坎特伯雷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的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还有:被称为“英国戏剧之父”的托马斯・马洛在坎特伯雷出生并接受早期教育,如今他的全身塑像就矗立在市区马洛剧院外的广场上;现代著名小说家威廉・毛姆曾在此地一所寄宿学校度过少年时代,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记录了他在坎特伯雷的生活经历;简・奥斯汀作品中多次描绘的花园小径,就好像她自己多次造访坎特伯雷;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有坎特伯雷城的背景;济慈也曾到坎特伯雷感受中世纪的古风:还有丹尼尔・笛福、约翰・斯威夫特、约瑟夫・康拉德等十几位文学家都与这座圣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这座教堂有着紧密联系的还有英国文学的奠基人、英国诗歌之父杰弗里・乔叟。他的诗体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于1386年至1400年间写成,是最早把文学与坎特伯雷大教堂连接起来的作品。它还是用中古英语写出的第一部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全书17000行韵文,由朝圣者们讲的25个幽默故事组成,描绘了中世纪的基督徒们前往坎特伯雷大教堂朝拜圣托马斯的情景。书中所蕴舍的基督教文化传统拓宽并加深了故事集的文化底蕴,不仅推动了英国宗教的发展,也给英国文学注入了生机。

《坎特伯雷故事集》深受基督教传统的影响,基督教思想为这部纷繁复杂的巨著提供了一条主线,而《圣经》则为它描写人生百态、揭示精神实质提供了蓝本。乔叟以朝圣旅途为叙事框架,将信徒们独立成篇的故事串接起来,有圣徒传说、浪漫爱情、骑士传奇、动物寓言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几乎每个故事都大量直接或间接引用《圣经》或影射《圣经》故事,表达了对基督教基本教义的重视,对腐败的教会和神职人员的揭露和嘲弄。正如《圣经》展示人类失去伊甸园后回归上帝的艰苦曲折的漫漫旅途一样,信徒们从伦敦到坎特伯雷的朝圣历程也象征着人类寻找失去家园的精神之旅。

乔叟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创作主要以人为中心,并试图全面反映当时的英国社会,因此开创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这部作品集欧洲中世纪文化、文学之大成,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是中世纪英国现实生活的写照,而正是书中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实赋予基督教思想丰富的内涵,使乔叟作品中的精神探索意义更加深刻。

结语

老雷斯的故事篇2

关键词:叙述形式 倒叙手法 爱恨情仇 复仇恶魔 人性扭曲

《呼啸山庄》通过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叙述了希斯克里夫与恩肖和林顿两大家族的情感纠葛。故事情节大概是:呼啸山庄的老主人恩肖去利物浦带回了孤儿希斯克里夫,收作养子,百般疼爱,却遭他的亲生儿子辛德雷的百般虐待,而希斯克里夫与老肖恩的女儿凯瑟琳相爱,老肖恩死后,辛德雷把希斯克里夫当奴隶一样对待,并把凯瑟琳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希斯克里夫愤怒地离开山庄并发誓要报复。数年后希斯克里夫带着财富和地位回到呼啸山庄,进行疯狂的报复,先后使辛德雷、埃德加愤怒死去,并将仇恨延伸到下一代身上。最终他被爱所感悟,在一个夜晚绝望地死去。作者以巧妙独特的叙述手法将以爱恨为主题的故事写得生动细致。通过描述两代人爱恨情仇交织的复杂情感世界,展现了美好的人性逐渐丧失到最终回归的过程。

一、独特新颖的表现手法

小说在表现手法上新颖、独到,主要表现在:

在叙事手法上,作者以两个时间段、两种叙事方式进行小说创作。第一时间段为1775年老肖恩去利物浦带来希斯克里夫,到1802年洛克乌先生造访呼啸山庄结束,通过洛克乌先生夜晚住在呼啸山庄发生的一些鬼魅的事,引起他向管家纳莉的询问,纳莉向他讲述了三十年来有关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惨烈爱情的故事,以及希斯克里夫对辛德雷和埃德加的报复。作者主要采用倒叙的手法。第二时间段为1802年到1803年,洛克乌先生第二次造访呼啸山庄到希斯克里夫死亡,用顺序的手法叙述了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的相爱以及希斯克里夫觉悟后在绝望中死去。两个时间段分别用倒叙、顺叙的手法,将故事衔接得自然流畅、浑然一体。

在叙事技巧上,作者一反传统的借用直白的第一人称或浅显的第三人称来进行故事的叙述创造,而是借助纳莉作为见证人身份去倾诉故事,而洛克乌先生则从旁听者的角度倾听故事。这样好像把整个故事放在两人讲故事的氛围中展开,通过纳莉的诉说和洛克乌先生的倾听,以回忆的方式将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好像将读者设置在第三者的角度上参与到两人的故事对话中,去领悟故事的思想内容。

作者将故事地点放在两个山庄和一片长满丛草的荒原上,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展开描写,但小说涉及的范围却超出了时空概念。把过去三十年发生的事放在当下纳莉的回忆中去写,在时间上将故事从过去延续到现在;把希斯克里夫对上一代人的报复延续到下一代人的身上,从空间上将故事扩大化。作者巧妙地将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把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凄惨热烈的爱以及其疯狂的复仇表达得游刃有余。

内容上小说的主旨在于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惨烈的爱情矛盾所产生的复仇。主要表达是:

(1)希斯克里夫对凯瑟琳真挚的爱。纵观整个小说,在希斯克里夫的成长过程中,总受着辛德雷的虐待,还有旁人的歧视。只有老肖恩、女管家纳莉和凯瑟琳对他关爱有加,凯瑟琳不仅是他青梅竹马的玩伴,更是他受到欺辱以后慰藉受伤心灵的知己。在他心里凯瑟琳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当辛德雷成为呼啸山庄的新主人,对他更加虐待起来,把他像奴隶一样对待,剥夺了他受教育的权利,阻止他和凯瑟琳交往。面对痛苦的侮辱,他本可以将辛德雷痛打一顿然后离开,可他是深爱凯瑟琳的,依然留下来忍受着非人的折磨,他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为的是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当凯瑟琳嫁给埃德加后,他怀着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呼啸山庄,为心爱的人坚守着付出了辛酸与血泪,可最终伊人嫁他乡。这对希斯克里夫是多么大的打击,心爱的人被他痛恨的辛德雷嫁给埃德加,他能不痛苦能不报复吗?于是,当他带着财富和地位回到呼啸山庄时就把仇恨的目标锁定在了把他和凯瑟琳分开的辛德雷与夺走凯瑟琳的埃德加身上,他还报复他们的子女,使他们遭受他所经历过的一切。

希斯克里夫的报酬反映了他对凯瑟琳无尽的爱,他如果忘记凯瑟琳,那么在他获得财富和地位之后,他完全可以与另一个名门闺秀结婚,他可以在名誉、地位、财富中幸福生活着,爱妻教子。但他没有放弃对凯瑟琳执著的爱,为了这份错过的爱他要报复,在报复别人的同时也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2)卑微身世的社会现实导致希斯克里夫复仇。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世俗等级观念横行,金钱至上,身份第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精神受到无情的压制。希斯克里夫的复仇反映了卑微者不堪向社会命运屈服,大胆强烈的反抗。希斯克里夫原本是一个心地善良、充满人性的少年,他被老恩肖收养回来,本来经历了心酸的心灵充满了对爱和善的美好诠释。可他终究是个孤儿,并且出生下层、身份卑微,这被辛德雷看不惯而百般歧视。在老恩肖死后辛德雷又将他当奴隶驱使,他美好的心灵第一次遭受撞击。他本可以用善良的心对待这一切,可社会哪能容得下卑微的群体。在金钱地位判断一个人价值的时代,凯瑟琳也选择了财富和地位集于一身的埃德加,希斯克里夫受伤的心又被灼烧起来。他离开了自己饱受屈辱的庄园,名誉和不幸使他闯荡社会,他努力获取财富和地位。突如其来的转变使他对在屈辱中长大的经历刻骨铭心,他带着名利回到了庄园,向仇人证明他的能力,也向社会宣示着卑微者不再卑微。长期的爱恨交织着命运的仇恨,最终归根到了对社会对命运的反抗上,我觉得这也是希斯克里夫为何将仇恨延伸到第二代人身上的原因。

二、同《雾都孤儿》的比较

与同时期的小说相比较,不能不提到《雾都孤儿》。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以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和遭遇,他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两部小说在人物形象上有鲜明的不同,《雾都孤儿》中奥利弗在经历心酸痛苦后,特别是他身陷贼窝,始终不与贼伙为伍,保持着善良的崇高品质。而《呼啸山庄》的希斯克里夫在爱恨面前被仇恨的毒药侵害而无法自拔,以此疯狂地进行着自己的报复计划,沦为一个恶魔般的复仇者。

两部作品同样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却大不相同。奥利弗眼中的社会始终是进步的,是充满着善良与正义的,他始终相信善良会战胜邪恶,所以在每次身陷困境时都努力地挣扎,以德报怨,最终他的结局和他心里的理想社会一样完美。而希斯克里夫眼中的社会充满了仇恨和利欲,仇恨占满了他生存的整个社会空间,只有无休止的报复、仇恨才能反抗社会,才能与不公平的现实斗争,在他心里邪恶战胜了善良,无尽头的报复也使他暂时得到了心灵的满足,当他觉悟的时候,结果只能在痛苦和绝望中死去。

就表达内容而言,狄更斯所涉及的社会背景更为广阔和深远,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表达善的主题,而这种善良是在与邪恶的正面冲突中表现出来的,南希、罗斯小姐和费金、蒙克斯等人的较量反映了善最终战胜恶。而艾米莉在农村、山庄、荒原狭小的社会背景下超时空地表达了善恶转变的主题。希斯克里夫本来是善良的少年,在仇恨的驱使下变成复仇魔鬼,被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的爱所感悟而在绝望中死去,由善到恶再回归到善,在善恶的交替中揭示人性发展的善恶相辅相成规律。虽然两位作家的文学成就不同,狄更斯的文学地位比艾米莉的要高出很多,但单就这两部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而言,艾米莉超出了狄更斯。狄更斯从“小我”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奥利弗在经历辛酸困苦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获得幸福。他第二次身陷贼窝时的所作所为总以不背叛自己的恩人为标准。他在社会中是一个坚守自我,不被邪恶同化的角色。而希斯克里夫在从善变到恶,他的复仇过程总是单枪匹马的,他的复仇影响了恩肖和林顿两家两代人的生活。而由爱恨生出的复仇升华到对社会的反抗,无疑在号召着千万下层人民为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而斗争。故事发生地虽然在农村,没有《雾都孤儿》那么大的社会背景,可小背景衬托出了大背景,在那个时代有多少这样出生卑微的人在用复仇反抗的方式争取自己的地位和名誉,希斯克里夫激发着整个社会下层人民的反抗意识,所以是“大我”。

《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从希斯克里夫深刻的个体生命体验出发, 展示他内心深处的复仇动因, 不倦地将欲望、爱情、报复、挣扎、虚无以文学的形式展现给读者, 揭示出爱恨情仇下人性的虚伪与邪恶。通过他的悲剧, 小说揭露了不公正的社会对善良健康人性的扭曲和对纯真自由天性的扼杀,更揭示了人类自身的脆弱与缺陷, 从而成功塑造了希斯克里夫这位复仇魔鬼的人物形象, 虚构了他毁誉参半的一生, 刻画了他丰富而又神秘的内心世界,给读者以广阔的遐想空间。

参考文献

[1] 黄翠兰.浅谈《呼啸山庄》叙事形式的革新[J].南方论刊,2010(12).

[2] 任少云.《呼啸山庄》的叙事特征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10(6).

[3] 陈曦,刘立辉.《呼啸山庄》中人格类型的讽喻式书写[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4] 苏耕新.《呼啸山庄》中的地位呼唤与历史进程[J].国外文学,2010(4).

[5] 夏妙月.人性的丧失与回归[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6] 付江涛,白丹丹.论《呼啸山庄》的复仇根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老雷斯的故事篇3

“西提斯”号驶出利物浦港一个小时后,到了试验的海域,由于压舱物过轻,首次下潜失败了。这时,艇长依照程序规定下令打开鱼雷发射管的内层盖子,以便海水部分涌入,增加潜艇的重量,对于一个老艇长来说,这样的经历很多,他没有觉得任何不合适。出人意料的是,此时鱼雷发射管外层的盖子其实早已被打开,数以百吨计的海水顿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涌人潜艇的第一、第二间隔舱,重量激增的潜艇随即一头朝下,迅速沉入海底!

因为只是试验,所以“西提斯”号上的氧气携带量没有特别增加。雪上加霜的是,当时的空调性能低劣,由于二氧化碳中毒,艇员纷纷感到恶心和眩晕。当时,两名艇员自告奋勇地试图关上鱼雷发射管盖子,但是均宣告失败。艇员们将艇上60吨饮用水和燃油倾倒掉,以便让下沉的艇身部分上浮。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氧气消耗,艇上所有人员皆保持睡眠状态,静候营救到来。13个小时过去了,艇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了危险程度,艇长、司炉和另外两名艇员冒险打开舱门上浮,最终奇迹生还,艇上其余99人全部葬身海底。

事故发生后,所有的人都对事故的发生原因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是一艘旧潜艇,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设备故障,但“西提斯”是一艘崭新的潜艇,出航之前已经通过了各项检查,再就是无论是艇上人员还是技术人员的处置都没有错误,直到四个月后“西提斯”被打捞起来,当专家们查看了潜艇的所有部位,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早在“西提斯”号出海前数周,一名造船厂油漆工在给鱼雷发射管刷漆时,不慎让一滴油漆渗漏,粘住了一个用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测试阀门。结果,艇长伍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打开了鱼雷发射管的里外双层盖子,导致一场灾难降临,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新装置用于防止鱼雷发射管外层盖子被意外打开,为了纪念这一事故,该装置被命名为“西提斯栓”。

用生命换来的“西提斯栓”成了生命的“保护神”,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只是,我们不要忘记了,促使“西提斯栓”问世的仅仅是一滴普通的油漆,相比来说,“西提斯栓”出现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对我们来说,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我们自己就是一条船,不管是学习还是创业乃至家庭的经营、为人处世等等,都会是我们航行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安全,但是我们不希望拥有“西提斯栓”,因为这太沉重了,沉重得让我们无法去感性地面对,那么就请检视好你的每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就是那些细节。

老雷斯的故事篇4

关键词:霍夫曼艺术童话 《跳蚤师傅》 情节结构 社会生活

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往往是读者关注的焦点,而忽视了情节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在叙事功能上,由多种叙述单元组成的情节结构构成了小说的全部内容和形式,它比具体的文字更具有表现题旨的张力。19世纪具有世界声誉的德国作家E.T.A.霍夫曼在他的艺术童话作品中塑造了众多鬼神人物和神仙仙境,使其作品的叙事情节不可避免地带有“幻”的艺术表现特征,各种事件的组合发展顺序呈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跳跃性和非理性,表现为变幻莫测、相互缠绕的情节结构。霍夫曼的艺术童话《跳蚤师傅》是这种叙事结构的突出代表。作者在故事的叙事进程中自然衔接了诸多错综复杂和不断拓展的事件,往往呈现出一个事件发展到高潮时戛然而止,并开始了另一个事件的叙述。随着情节的发展,新的事件中接续未完的事件,事件与事件之间自由穿插使故事情节缠绕交错。但是,纵观整个故事情节,《跳蚤师傅》以爱情故事为显在的叙事情节,而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潜隐期间,加之童话因素所构成的奇幻情节,使作者的叙事动因成为本文探究的焦点。申丹教授认为,“在不少虚构叙事中,存在双重叙事进程,一个是显性的,也就是批评家们迄今所关注的对象; 另一个则是隐性的,为以往对叙事进程的研究所忽略。这种隐性进程隐蔽在显性进程的后面,往往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与显性进程在主题意义上呈补充性或颠覆性的关系。”[1]120因此,本文详细分析《跳蚤师傅》情节结构的发展脉络,揭示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审美价值,彰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作品所蕴含的时代文化特征。

一.爱情故事

《跳蚤师傅》的整篇故事情节是以爱情故事为显在中心线,描写了主人公佩雷格瑞努斯对郁金香公主虚伪爱情的认识过程,这也是佩雷格瑞努斯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跨越的障碍。因为他从小所具有的特异性格特征:惧怕与人交往,尤其是女性,当有漂亮的女性靠近他时,他会“额头冒汗”,“舌头僵硬”,“浑身颤抖”[2]11,因此,结婚意味着他能够跨越这道人生障碍,步入社会,开始正常的生活。但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并非连贯叙述佩雷格瑞努斯与公主的爱情故事,在叙事中间穿插了诸多作者对社会的看法和观点以及奇幻情节。在叙事情节上,故事首先讲述了他们奇特的相识。主人公作为一个成年人,他感受到圣诞节礼物带来的喜悦之后,并没有独自占有它们,而是打算将他们送给订书匠莱默希特家的孩子们。在钉书匠家门口,公主身着盛装,绝美地站在他面前,并以她的妩媚和使佩雷格瑞努斯冷汗直冒,不能自制,“她抬起右手那样抚摸着佩雷格瑞努斯的嘴唇,使他抑制不住地要去亲吻她,尽管他额头上已经布满了冷汗珠”[2]25-26。公主的美貌吸引着佩雷格瑞努斯,他们并不相识,但是这个高贵的女士自称寒冷和脚痛,又装着要昏倒,使善良的佩雷格瑞努斯出于怜悯之心将她抱回了家。在家里,这个看似将死的女人精神振奋,叫喊着让他交出扣押的人。她柔情蜜意、声色俱厉,最终失望地跑出门去。故事的第一个章节到这里截然而止。作者对这个突然闯入故事中的女性没有做前期铺垫和叙事交代,像是一个突然的插曲。接下来的爱情故事好似中断了一样,作者在第二个章节开篇讲述的是一个奇特的跳蚤表演,与上一个章节貌似毫无关联,并且在这个章节中,作者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跳蚤师傅被俘,稀奇古怪的跳蚤表演,以及公主甘马梅的不幸遭遇。爱情故事通过这样奇幻的情节安排延伸到了蚂蝗、跳蚤师傅和飞廉对公主的爱。但是作者神奇地将神话故事中的飞廉演变成了主人公佩雷格瑞努斯在印度认识的老朋友佩普施。由此,将神话故事中的爱情故事与人间的爱情故事串联在一起。在第三章的开头重新又提起了主人公与郁金香公主在那个夜晚的相遇,主人公正在为此焦灼不安,既希望公主没有逃走,又担心自己卷入解不开的谜团之中。此时,跳蚤师傅出现在主人公的身边,同样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叙述了郁金香公主如何来到人间,以及它被跳蚤驯养人捕获,看管起来,成为郁金香公主维持生命的唯一希望,并最终逃到佩雷格瑞努斯的圣诞木偶里被他搭救。由此,跳蚤师傅道出了公主对佩雷格瑞努斯爱情的真相,她是为了诱使他交出跳蚤师傅。由此,整篇爱情故事的主线上又穿插了这样一个神话故事。随后作者并没有离开爱情主题,当佩雷格瑞努斯听到公主叹息地呼唤他后,他“为激情而疯狂,只是一种无名的恐惧,使他无力做出决定,冲开房门,拜倒在天使的脚下”[2]76。直到小说的故事情节接近尾声时,主要描写的都是主人公对郁金香公主充满矛盾的心理。但在其中,读者并没有感到无聊,因为作者不断穿插了各种其他的故事情节,如佩雷格瑞努斯带着跳蚤师傅赠予的奇特镜片可以透视人的内心,他识破了老房客的花言巧语,只是为了骗取主人公的信任,重新占有郁金香公主,以及飞廉佩普施对郁金香公主绝望的爱情,和其他社会现实的批判情节。在跳蚤师傅的引导下,佩雷格瑞努斯逐渐战胜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在故事的结尾,主人公在钉书匠家碰到了他的女儿,她的纯真、善良、焕发自然光彩的美丽深深吸引了佩雷格瑞努斯,如“天使站在他的面前”[2]164,使他的心中充满了“幸福的力量”[2]164,他们最终生活在如神话般的伊甸园里。

二.心理历程

读者通过仔细阅读不难发现,《跳蚤师傅》的情节在显在的爱情故事情节之内,潜隐着主人公的心理成长过程。故事中,以佩雷格瑞努斯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变化为中心线讲述了他的奇特人生经历,以及他为了获得天堂般的幸福生活所经受的种种考验。作者在叙述中并未采纳成长小说惯常的叙事结构,按时间发展顺序讲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小说的结构形态呈现了反复迂回,不断倒叙的态势。在小说的开篇,作者首先描述了一个在圣诞节的除夕夜欣喜地期待着圣诞节礼物的主人公。文中女仆阿莉娜说:“我做得对吗,小佩雷格瑞努斯?――你真的从心里感到高兴吗,我的孩子?――你不想再走近些,看看这些漂亮的东西吗?你不想试试这匹新木马和这个漂亮的狐狸吗?”[2]8-9场景和人物心理的细微刻画使读者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在圣诞节获得精美礼物的孩子。但是故事情节的安排让读者非常吃惊,这个作者笔下幸福的孩子是一个36岁的成年人。随后作者倒叙了他特殊的童年,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他的行为和动作就不同于普通的孩子,在几周昼夜不停的哭闹之后,突然面目呆滞“像一个毫无表情的木偶”[2]14。在后来的成长中,他始终保持了自己特异的行为,父母因他伤心欲绝,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现在孤独地与一个老奴仆相伴,幽闭在与世隔绝的大宅里。在回顾了主人公的身世后,作者重新回到前面的故事情节,讲述了佩雷格瑞努斯送圣诞节礼物时结识了郁金香公主,而他畏惧女性的心理使郁金香公主式的引诱没能得逞。在关键时刻,故事情节中出现了奇幻的跳蚤师傅,并且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在购买圣诞节的礼物时,碰巧搭救了危机中的跳蚤师傅,从而获得了认识社会和真正爱情的机缘,人生获得了转机。他善良的心灵和对朋友的忠诚使他获得了跳蚤人民自制的神奇放大镜,可以透视人的内心。在跳蚤师傅的建议下,他只有步入社会才能认识真正的爱情。故事借用这样奇幻的情节,再次插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揭示了当时人性的堕落和官府的腐败。在讲述和郁金香公主不断纠缠的爱情中,作者穿插了一段主人公被捕入狱的情节。故事随后倒叙了主人公入狱的缘由。克纳尔潘蒂作为秘密警察又是某个小侯爵的宫廷管家,为了筹钱来到这里。当克纳尔潘蒂听说,圣诞节之夜在一个银行家举办的盛大晚会上一名高贵的妇女被拐走了,他立即审讯佩雷格瑞努斯并没收了他所有的证件。为了找到证据,诬陷佩雷格瑞努斯,秘密警察克纳尔潘蒂将他家的所有纸张包括厨房和厕所纸都收集了起来一一检查,他断章取义,诬告他。佩雷格瑞努斯利用跳蚤师傅的眼镜机警地回答了秘密警察蓄意设计的问题,使他颜面全无,遭到众人的嘲笑,从而终止了这场滑稽的审问。由于在孩童心理的主人公身上发生了这许多事情,使他的情绪异常激动,他离开城市跑到一片树林中,思索着发生在他身上的所有这些混乱的事件。跳蚤师傅批驳了佩雷格瑞努斯迟钝的目光和理解力,谈论了人类的思想、科学知识的局限性,赞扬了动物的思想和灵魂。此时,他听从了跳蚤师傅的建议重新踏入社会。故事情节随后转入了主人公进入社会后对各阶层普通市民内心世界的揭示,展现了一个被物欲驱使的社会。从此,他不再将自己幽闭在老宅里,故事的最后,与订书匠女儿罗泽姆的相识,使他认识了社会中的善良、忠诚、友谊和真正的爱情,他的心灵得到了成长。

三.奇幻情节

作者通过奇幻情节的安排,将爱情故事和成长历程相互穿插,使整篇故事情节杂而不乱,并充满了戏剧性。在叙述中人间和仙境的转换表现出了突然性特征。故事中通过跳蚤师傅、飞廉佩普施的讲述逐渐勾勒出了公主的身世。她为躲避国王和百花女王的爱情,逃到玛古斯塔。在那里被蚂蟥王子吸血而死,守护神忒特尔抱着公主飞向了远方。故事情节由此中断,并没有连贯叙述,而是从天上转到地上。很多年过后,一个巫师在从玛古斯塔带来的一束郁金香花蕊里发现了沉睡中的公主。在两个巫师的合力下公主恢复了原形和生机,但是很快发现在蚂蟥叮咬的地方血液不通,公主将要死去时,血液又通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作者并没有交代。而是又转换了另一个故事情节,跳蚤驯养人洛伊文霍克和神奇的日夜不停的跳蚤表演。一个年轻人佩普施在深夜去看跳蚤表演,在楼梯上却遇到惊慌失措四散跑开的人群,看到跳蚤驯养人精疲力竭地倒在靠背椅里,告诉他跳蚤师傅和少女多尔特耶都不见了。在佩普施的自述中,读者才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原来他是那个神话故事中的飞廉策厄瑞尔,生活在印度高山环绕的峡谷中,拥有世界上最聪明的魔力。当他闻到公主的气息立即爱上了她,是他用自己身上的刺刺死了蚂蟥,为公主复仇,但自己也如公主一样陷入了沉睡中。神话故事叙述到这里再次中止,故事情节通过意念性的转换从人间转到了仙界又返回了人间。

主人公受公主的诱惑在床上辗转难眠,跳蚤师傅在他的被单上将他唤醒,讲述了他与公主以及他的王国的故事,由此还原了神话故事起始的全貌。跳蚤师傅深爱着公主甘马梅。在公主危急时刻是他救了公主,并伏在领围上毫无察觉地随公主和守护神腾飞。但是其中一个巫师的观察镜的强光将他打落了下来,掉在了跳蚤驯养人的鼻子上,成了巫师的猎物。从此,巫师通过他残暴地统治了他的人民。在巫师那里,当公主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是他跳到阻塞的地方轻轻地一刺,使公主暂时恢复了生机,因此,公主隔段时间就需要他的帮助以保持生命的活力。正因为如此,公主将跳蚤师傅交给巫师更严厉地看管起来。但是跳蚤师傅还是寻找到了机会从那里逃脱了出来,幸运地跑到了玩具店,藏在佩雷格瑞努斯购买的小鹿和野猪的木偶盒里被他带回了家。跳蚤师傅的逃走,使巫师失去了对他的人民的奴役。在圣诞夜,订书匠家那个高贵的女人就是公主,她向他索取的正是跳蚤师傅。通过反复倒叙的奇幻故事将前面的故事情节串联在了一起。

在故事的结尾,情节通过意念性转换进入了一个神话世界,道出了整个故事的缘始。国王泽卡基斯蔑视自然,被魔鬼的魔力所蒙蔽,只看到了错误的外形,而没有看到自然所包含的真正思想。在玛古斯塔那个灾难的地方,在地下深处埋藏着护身符,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点燃它僵死的能量,即使他徒劳地牺牲了女儿,美丽的甘马梅。飞廉绝望的爱情对公主毫无补救,守护神忒特尔被迫载着她飞行。巫师在郁金香的花蕾中发现了公主,应用所谓的各种方法试图唤醒公主,却不知只有护身符才能办到。跳蚤师傅被赋予了神秘的透视力量,但却不能看到地下深处那颗失去了光彩的红宝石。只有最深刻地领悟人类天性的人才能唤醒那颗红宝石。佩雷格瑞努斯的成长,使他看到自己身穿华丽的印度国王的长袍站在一个有无数根柱子的大厅宝座上,他认出了自己,感觉那颗红宝石在他的胸中燃烧。佩雷格瑞努斯被称之为国王泽卡基斯,他打开了长袍,宝石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大厅。在光芒的照耀下,守护神化作了泡沫,蚂蟥逃到了地下,两个巫师自以为在致力于研究自然,窥视到了自然界中的奇观,那只是一个幻象,他们从来没有领会其内在的最本质的意义,他们的研究是一个永不停止的错误。此时订书匠的女儿以无法形容的妩媚,焕发着纯真的爱躺在佩雷格瑞努斯的怀抱里。

四.叙事动因

在上述详尽的情节展示中可以看出,《跳蚤师傅》充分体现了霍夫曼小说情节的复杂性。在故事中插入故事,在倒序中又有回忆,故事和故事之间通过意念性转换,地点的位移,情感的变换铰接在一起,并最终都串联在情感变化的主线中。同时,文中对社会生活的批判和对人类理想世界的揭示,表达着作者的心声。

霍夫曼的艺术童话表现出的这种混乱、交错的情节结构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对文学艺术的深切思考,同时也是作家受时代文艺美流的影响所致。首先这种叙述结构体现了在浪漫主义时期兴盛的“阿拉贝斯克”[3]22式的文艺表现手法。这种以其弯曲多变,纷繁复杂为特点的伊斯兰造型艺术风格在启蒙运动时期在美学上遭到了彻底的谴责和抵制。在古典主义崇尚系统美学时期,阿拉贝斯克式作为低级或附属的艺术方法得到了部分承认。正是由于其形式的变化多端使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浪漫主义时期获得了繁荣和广泛应用,成为新文本形式的表现特征。而这种混乱的结构表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认知的各个方面,是所有感知材料的集合,在文学理论上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美学要求即“总汇性”[4]107。它是一种所有形式和所有材料的汇集。这种总汇性不仅体现在霍夫曼作品的内容上,而在外观上,故事的主干以小说为体裁,包含了惊险小说、教育成长小说、艺术家小说、心理分析小说的特性,并呈现了戏剧、神话、诗歌、自传体等多种体裁形式。在具体的叙述中不时插入对读者的解释性话语、出版人的评论、人物的对话和自我思想的直接表白,这样的叙述结构使霍夫曼的作品在内在和外在都给人一种混乱,错综复杂的印象,但各个板块之间穿插衔接自然,秩序井然。虽然霍夫曼艺术童话的叙事结构如繁茂的枝叶,但在其掩映下有一个主干,形成了内部的体系,将各个叙述板块统串成一个整体。这一体系的核心和支柱紧紧围绕着作为感知主体的人,表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美学旨趣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转向。

另外,霍夫曼艺术童话所具有的这种多层次的情节结构与儿时接受的音乐和绘画教育有关。这样的杂乱情节结构如在音调中出现的各种嘈杂和不协调的音程。浪漫主义的音乐家认为,这种杂音是必不可少的,它反映了社会的不和谐。[5]234在霍夫曼个人教育经历上,其一生从未离开过音乐训练和音乐创作。这些音乐素养为霍夫曼在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功铺平了道路。在文学作品中,他不仅塑造了艺术家的形象,而且在文本的情节结构中糅合了音乐序曲,大调、小调等复合结构,使其呈现了复杂纷繁、相互缠绕的艺术特色。在绘画方面,霍夫曼在当时采用阿拉贝斯克式的情节受到卡洛特铜版画的影响,并在文中多次提到这样的叙述结构是在卡洛特大胆的线条刻画中获得了启发。因此,霍夫曼艺术童话作品的叙事结构是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杂糅。

与此同时,作家采用这样的情节结构也是他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索。浪漫主义时期,法国大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带来了社会、政治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深刻变革。德国社会的分崩离析,君主专制、社会腐败、道德沦丧,加之工业化的进程使人们在快速变革的社会中不知所措。霍夫曼小说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变化从各个方面反映现实生活,题旨也在这种多层次中表现为多元化,从而展现了人在当时社会的发展中无所适从的混乱境况。

从对《跳蚤师傅》的叙事结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霍夫曼艺术童话作品具有纷繁复杂的叙事结构,在显在叙事情节下,隐含着更深刻的叙事动因,即作者始终以人对世界的感受为中心,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全方位的现实世界。与此同时,它充分体现了作者面对物欲横流、四分五裂的世界以及人的纯真内心的丧失所发出的呼喊,并利用童话中“幻”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故事的结尾再造一个和谐共处的世界,表达了作者面对现有世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理想和信念。

参考文献

[1]申丹.叙事动力被忽略的另一面――以《苍蝇》中的“隐形进程”为例[J]. 外国文学评论,2012(2).

[2]Hoffmann, E.T.A. Meister Floh[M].Poetische Werke in sechs B?nden.Band6.Berlin:Aufbau-Verlag,1963.

[3]李伯杰.弗・施莱格尔的“浪漫反讽”说初探[J],外国文学评论,1993(1).

[4]施莱格尔.浪漫派风格[Z].李伯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5]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Z]. 蒋孔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老雷斯的故事篇5

也许是受喜剧片导演父亲的遗传,加上自幼就泡在片场,看惯了台前幕后中凝聚的人生百态,35岁的贾森·雷特曼从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谢谢你吸烟》到《在云端》再到《青少年》,他十分善于在轻松幽默的氛围包围中讲述一个略带伤感的小故事,片中也总会出现古怪精灵的青少年以及成熟到颓废的闷骚中年人,拍出的电影往往能反映一种社会现象引起共鸣。曾主演《在云端》的乔治·克鲁尼说雷特曼是他见过的“最会讲煽情故事的年轻导演”,而雷特曼出道7年间,他的几部独立制作的影片几乎每部都会收获各种最佳改编剧本奖项,甚至以苛刻闻名的影评人罗杰·艾尔伯特也对他赞誉有加,“他能将尘世忧郁转变成薄荷糖一样的清冽。”而在雷特曼看来,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电影宅男,害羞”,所以只能通过镜头来“一边调戏成年,一边安慰童年”。

同雷特曼所有的作品一样,他正在拍摄的新作《劳动日》同样是他改编剧本。影片讲述凯特·温丝莱特饰演的单身母亲带着儿子开车出门时帮助了一个搭车客,但是后来发现这个陌生人是在逃的罪犯,她和儿子逐渐了解了陌生人背后的真实故事,但是面对警察的搜捕,母子两个的境遇也变得越发危急……如何在惊悚中再次传递温情,雷特曼将面临一次不同以往的挑战。

埃德加·赖特:制造“豪饮马拉松”

老英国式的冷幽默加极具新时代气息的“化严峻为轻松,化轻松为煞有介事”的漫画影像风格,让今年38岁的埃德加·赖特绝对称得上是英国喜剧电影的新一代急先锋。早在2004年,当由赖特执导的《僵尸肖恩》在英国公映时,便有媒体大呼“英国喜剧没有死!”2014年,这位以一人之力挽救英国喜剧的笑匠,将继续自己的“血与冰激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世界尽头》(前两部分别是《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

《世界尽头》将是埃德加·赖特和“铁三角”——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第三次合作,剧本继续由西蒙·佩吉执笔。在西蒙·佩吉编撰的故事大纲里,因为想参加“豪饮马拉松”大赛,五个曾经游历世界上所有超棒酒吧的老伙计重新聚首。他们将在旅途中寻找传说中的酒吧“世界尽头”,并在此过程中浑浑噩噩的拯救了人类的未来……

西蒙·佩吉因为还要同时撰写《保罗2》的剧本,所以《世界尽头》的剧本目前还在创作中,本预计今年9月开拍的电影,周期只能延后。埃德加·赖特正在欧洲各国的著名酒吧实地考察,和赖特合作了三部电影的制片人埃纳瑞·帕克对英国媒体表示,赖特在考察完酒吧时还会亲自在其中喝醉一次,以考察此酒吧适不适合醉鬼。

马丁·麦克唐纳 :编剧,杀手,黑帮大佬

马丁·麦克唐纳和几位同代英国导演经历相似,都是戏剧舞台编导出身,浸淫多年后,凭借扎实的戏剧功底转战电影,首部长片《杀手没有假期》就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剧作才华——讲述黑道故事,却不见想象中的阴谋杀戮,一连串的笑料、巧合和伏笔,统统信手拈来,最后一一解扣在宿命的死亡中。《帝国》杂志评论该片时说道:“英国强盗片换了副新面孔,这是一次在熟悉类型中的完美创新:混乱的,边缘地,同时趣味十足。”

革新类型往往都是天才干的事,马丁·麦克唐纳新作《七个变态人格》的故事看起来比《杀手没有假期》更有颠覆性,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才思枯竭的编剧(科林·法瑞尔饰),他想要集中精力找到灵感完成一出名为《七个变态人格》的剧本。好友比利(山姆·洛克威尔饰)为人古怪,是个落魄的演员,失业在家以偷狗维生,他的合伙人汉斯(克里斯托弗·沃肯饰)是个虔诚的教徒,但过去却曾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比利和汉斯联手绑架了杀人不眨眼的大佬查理最心爱的狮子狗,妄图敲上一笔巨额赎金,而四处寻找灵感的马汀也卷入了这场狗狗绑架案中……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故事最终的结果会如导演亲口说的那样:“马汀在光怪陆离的洛杉矶地下犯罪世界里找到了他要的七个变态人格。”

理查德·柯蒂斯:我还是想搞笑

无论是作为编剧还是导演,从《豆子先生》、《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诺丁山》、《真爱至上》到《海盗电台》,理查德·柯蒂斯名下的作品都从未在口碑榜上失手过,他堪称是英伦性灵幽默在镜头前的最佳代言人。即使是斯皮尔伯格请他去做《战马》编剧,也有不少好莱坞制片人请他去做监制,他也并没有对好莱坞做出任何让步,就像美国《娱乐周刊》对他的中肯评价:“他把英国轻松悠闲的生活方式表现成为相对好莱坞光芒四射、充满魔力的生活方式更为优越的一种选择。”

老雷斯的故事篇6

【关键词】复仇 泄密 探秘 沉思

【Abstract】Hamlet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plays in the last three hundred and eighty years. This play is the finest of all the plays in English revenge tale tradition. It is the most serious and understandable one in Shakespeare’s drama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or traditional vengeance genre, in this drama, Shakespeare focused on the static thinking of the hero―Hamlet, and developed the plot among meditations. The divulgence and spying of all the secrets under the solicitation of the former King’s death composed the external structure of the drama, while the philosophical quest about the secrets of death, human nature and the universe makes an internal structure. This thesis uses Structuralist approach to show the core structure and the new breakthrough of Shakespeare’s Hamlet in the genre of revenge tales.

【Key words】revenge; divulge; spy; meditation

复仇,是人类几乎各民族都盛行过的历史文化现象,从神话传说、古希腊罗马悲剧便开始了对复仇主题的演绎,直至文艺复兴时期,复仇主题已经发展成一种相对系统化的文学主题。这时在英国产生了一种独立的戏剧类型――复仇悲剧。《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复仇悲剧家族中的一员,同时也是最具艺术魅力的一员。不同于复仇流派的一般叙事传统,即英雄复仇于行动之中,这部戏中,莎士比亚重点描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静态思维过程,并在其沉思之间展开其复仇之路。

复仇故事的一般叙事模式

传统复仇故事的情节展开多集中在主角复仇的行为上。此过程从得知仇恨,到决心报仇,并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达成复仇目标,故事情节随主人公的行动呈现出来。此类故事常在于表现主人公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其个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努力和不断进取,以及对坏人的坚决斗争,反映了强烈的风格。一个复仇故事的情节往往曲折生动,其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复杂,以一种飞速、急促和不可抗拒的力量,给予整个故事一个暴力、紧张而庄严的气氛。同时复仇也分为许多类型,包括为国家复仇、为国王复仇、为家人复仇、为主人公自己复仇和为朋友复仇,等等。

哈姆雷特的复仇模式

《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代英国复仇悲剧家族,且是最具艺术性和最迷人的一员,是一个把血腥、致命的复仇行为置之身后,而在沉思之中发展复仇情节的故事。该剧留给观众最深的印象是哈姆雷特的静态沉思,而不是动态的复仇行为。哈姆雷特徘徊于沉思和行动的矛盾冲突中的戏份在剧中占了巨大的篇幅。此外,这个矛盾冲突不单纯表现复仇这件事情,同时也涉及了深刻的哲思。

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目的、手段和工具,并不是在一个简单结构中的简单模式,相反,它非常复杂,是一段充满波折的复仇之路。在剧情的展开过程中,莎翁分地展示了复杂的戏剧冲突,其复仇模式,可以被归纳如下:

泄密和探秘:

一、对前国王去世真相的泄密――哈姆雷特就其父亲之死产生怀疑。

1.泄密的准备――先王鬼魂到处游荡,寻找机会说出自己死亡的真相。

2.告知秘密――先王鬼魂告诉了哈姆雷特全剧最大的秘密:他死亡的真相。

二、探秘行动――哈姆雷特要弄清楚鬼魂是否说了真话。克劳狄斯要弄清楚哈姆雷特是否已经得知真相。

1.哈姆雷特的探秘行动――执导剧中剧探试克劳狄斯,证实先王鬼魂故事的真实性。

2.哈姆雷特敌人的探秘行动――克劳狄斯安排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对哈姆雷特进行监视。

3.波洛涅斯的三次探秘行动――调查哈姆雷特发疯的真相。他坚持认为是由于他的女儿奥菲莉娅拒绝了王子哈姆雷特的爱而使得他发疯。

a.波洛涅斯首先安排国王和王后回避,当哈姆雷特在大厅读书时,让他们偷听他对其的试探性对话,从而说服克劳狄斯和乔特鲁德相信他的推断。

b.波洛涅斯指使女儿去与哈姆雷特谈话,他和克劳狄斯躲藏在窗帘后面,窥探事情的结果。

c.当哈姆雷特在王后寝宫接受召见时,波洛涅斯藏匿偷听,被哈姆雷特当成克劳狄斯而杀死。

三、新的秘密被公之于众――哈姆雷特杀死了波洛涅斯。

1.克劳狄斯把哈姆雷特送往英国――暗中指使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杀死哈姆雷特,但没有成功。

2.奥菲莉娅之死――雷欧提斯了解到他父亲和妹妹的去世真相,一个新的复仇计划开始酝酿。

四、最终的复仇――达成悲剧高潮

1.复仇的实现――哈姆雷特杀死了杀父仇人克劳狄斯;雷欧提斯杀死了杀父仇人哈姆雷特。

2.霍拉旭与福丁布拉斯的对话――所有的秘密全部透露给了公众。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不仅仅是简单地思考如何实施复仇行为,如何针对杀父仇人――手握王权的克劳狄斯制定并步步实施复仇计划。按照一般的逻辑,当假装精神错乱进行试探,并由戏中戏证实了父亲死亡的真相后,哈姆雷特本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杀死克劳狄斯,而他也有机会这么做。但哈姆雷特犹豫再三,放弃了良好的复仇机会。哈姆雷特一次次地思考,使自己陷入一个痛苦的牢笼。

他所发现的秘密,不仅是父亲被谋杀,母亲再婚,而且是关于死亡的秘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还有关于人类的秘密,关于我们是谁的秘密:“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

但是,这些想法并不能就如何实施报复给他明确答案。由于过多思虑,他没能在理想时间内、最佳状况下实现报复,因此他的处境非常被动。随着波洛涅斯的意外死亡,想要替父报仇的王子自身变成了雷欧提斯的杀父仇人,成为一个复仇的对象。哈姆雷特接受了雷欧提斯的决斗要求,并采取最糟糕的方式披露克劳狄斯的邪恶阴谋并杀死他的敌人。他不可能掌控和驱动整个报复行动的实施。在新的罪恶阴谋下,他只是对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潜在必然性采取回应,只有这样,复仇才得以达成。在被强迫的情况下,哈姆雷特并没有完全达到一般复仇故事中的那些复仇目标,也并没有得到关于死亡、人性、爱情等秘密的全部答案。因此,《哈姆雷特》更多的是一部经典悲剧,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意恩仇。

结论

传统复仇故事更多关注的是复仇事件本身,包括复仇者在达到复仇目标之后的命运走向。这种风格始终在激励观众产生一种痛快的“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感觉,以期影响并改善社会道德。至于复仇者的内心冲突则很少给予描述,从而使凶恶小人的毁灭全过程尽快得到充分演绎,以图满足观众对于“正义必胜”的激情,并且获得痛快地观赏体验。

而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莎翁的经典著作《哈姆雷特》中,从一个在现代人文教育中学习的单纯大学生改变并成长为一个肩负重任替父报仇的男子汉。在长期的成长痛苦中,他所有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个性都被呈现给观众,一个类似哲学家的王子生动地出现在舞台上。不同于传统复仇流派,莎翁把一个本应是动作电影般的复仇故事变成为一个人性的悲剧。这一悲剧不再侧重于犯罪、灾害和其他外部矛盾和冲突,而是以一个人的内心矛盾挣扎为中心,揭示了一个人对精神世界的自我探索和对外部世界的发现。在这个复仇悲剧中,复仇事件本身被放置在一个次要地位上,最重要的问题则是对复仇者自身性格冲突的充分展示。《哈姆雷特》让人们记住的是一个沉思中的丹麦王子,而不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复仇故事。哈姆雷特自身则是本剧中心,而复仇行动只是一种展现复仇者自身的手段。在这部剧作中,莎翁的独创性在于拭净了复仇之剑的斑斑血迹,并把它作为了一个探索人性和世界的“锐利武器”。我们还可以通过复仇者――哈姆雷特对生命、人类、和宇宙的思考,体验更深刻的人性真相。

参考文献:

[1]Edited by Roma Gill,M.A.Cantab,B.Litt.Oxon.Hamlet(Beij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Tyson,Lois.“Structuralist Criticism”.Critical Theory Today.(New York & London:Garland Publishing,Inc.1999)

[3][英]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M].朱生豪译.译林出版社.2001

[4]廖炜春.《哈姆雷特》与文艺复兴英国复仇悲剧[J].国外文学,1998,(4).

老雷斯的故事篇7

突然,耳畔一阵“沙沙”的异响,从树背后嚯的杀出一个人影,黑衣黑裤黑面罩,两只眼睛亮光光,手里匕首明煌煌,拦在温尼斯身前。

温尼斯平静的对来者一笑,在这种罕有人迹的山林中能遇到冒险者真是太让人快乐的事了。

对方丝毫不给面子的翻了翻白眼珠,道:“刷血色么,大哥。”

温尼斯只觉后背一阵寒冷,抬手擦了擦额头答道,“尚有要事,恕不能奉陪。”

“别逗了,你除了每天四处闲逛,还能有哈要事?”对方显然很不把“世界著名吟游诗人”这种头衔放在眼里。

“呃…我在验证一些史实,以便确保我的诗篇的准确性… ”温尼斯不住的擦汗。

“哈!那上次莫名其妙的把幽暗女王发配到银月城,这也叫准确?”

“这个么……呃,暂时借调也说不准……”温尼斯诚恳地说,“当然,传记也并非全是史实。而且……”

“得了吧,即使是传记你也遗漏了很多有故事的角色,例如血色狗男女,反抗军领袖范克里夫船长,以及狼人霍格这类杀小号专家,哪个不是有故事的人。我长这么大以来,对他们的印象依然非常深刻呢。还有那个因爱生恨的斯塔文……”小盗贼继续翻着他的白眼珠,瞪着温尼斯说。

温尼斯听罢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真没有想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会有一个如此在意那些故事和传说的同好,这也证明了他不是孤独的。温尼斯抹了抹笑出来的眼泪,认真的说:“那是为了迎合大家的口味,对一些有追求的人,必然要用他们所追求的东西来吸引他们的目光么。至于你说的这些人物,我想,我这里还有相当多的有关于他们的故事,呃……你想听哪些呢,我想我现在有点时间,可以给你讲讲。”说着,他从背囊里掏出那本“著名”的旅行日记来。

“真的么?”小盗贼的白眼珠越来越亮,他觉得自己的腿已经快挪不动了,于是拉着温尼斯坐在路边的大石上。

温尼斯不紧不慢地拿起六弦琴,唱道“美丽的艾泽拉斯啊,你让我为你陶醉,你给我探险的力量,你使我高声为你歌唱,在那些尘封的石板上,刻着无法磨灭的记忆,那就是我用以谱写故事的篇章。今日,那些沉睡的传说啊,即将被我们开启,那些记忆犹新的朋友啊,一一为我们指路,他们串起这艾泽拉斯大陆上所有的往事,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联盟和部落和弃儿 加摩尔

当你登临这个世界之前,在那一行细小的提示“不要虐待加摩尔”出现时,联盟的玩家可能会问“加摩尔是谁?”而部落99%的玩家会回答,“我知道!”

是的,这是一个蜷缩在奥格瑞玛旅馆角落里的12级牛头人,奥城中唯一中立阵营但却可以攻击的小人物。尽管他很安静的双手放在胸前,低头祈祷,但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当然问他也不会说――通常情况下,他不是对新玩家还以老拳,就是被老玩家一招放倒。以致于这个可怜的家伙,总以尸体的形态匍匐在旅馆里,最终成为所有部落玩家最爱虐的著名NPC――被杀亿万次的可怜虫以及手上沾满了亿万小号鲜血的屠夫……

关于他的谣传很多,甚至有人给他编了一个很凄惨的身世,并呼吁部落玩家能够出于怜悯而暂缓对其的杀手。据传,在部落和联盟合力抵御燃烧军团的战争中,一位美丽的暗夜女精灵与高大的牛头男战士,冲破种族偏见,结合在了一起。然而他们仅仅只拥有了片刻的安宁日子,便被联盟和部落的内战夺走了幸福。终于有一天,牛头战士被暗夜精灵守卫残忍的杀害,都没来得及看上他即将出生的孩子一眼。到这里我们都知道那个孩子是谁了,就是加摩尔。他继承了牛头人的体格和暗夜精灵的魔法,成为了一名德鲁伊,但他却无法与村子里的伙伴们一同学习和玩耍。当他问起父亲是谁时,他的母亲抑制不住悲痛而告诉了他一切。于是加摩尔决定远行,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和暗夜精灵一起过日子,他必须去寻找他的同类。从母亲口中,他得知父亲生前有位好友名叫格雷什卡,住在奥格瑞玛,于是他历尽千难万险来到奥城旅馆,并在这里安顿了下来。他现在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喝上两杯,然后默默的祈祷,为父母,为和平。

好吧,我必须承认这个故事听上去是那么的真实而感人,甚至比正史还要有影响力。也正是由于这个故事,引发了人们对加摩尔的无限好奇心,并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了对他的屠杀。当然,故事毕竟只是故事,在创造世界的神官们的历史书中也许还有其他的答案。据说加摩尔的境地,纯粹是刻意的安排。我们从与他相关的潜行者职业任务说明中,便可以获知一二――他是一个时常与海盗做生意的巨魔特工塔赞的助手,塔赞背包钥匙的保管者。这个家伙不是什么好人。据说他是现实中和暴雪有过节的一个地方官员,经常在暴雪的税务问题上找麻烦,于是,暴雪就把他放在奥城里当反派,并且可以被任何人宰杀……不过这也仅仅只是谣传,因为如果你杀掉他的话,是根本拿不到任务需要的钥匙的。所以,请善待加摩尔吧,他可是在为和平祈祷啊!

孤独的兽王猎人 雷克萨・雷玛

在TBC到来之前,雷克萨与他的暴熊伙伴米莎游荡在人迹罕至的凄凉之地上,那是他对自己的自我放逐。不过也有人说这完全是对部落玩家耐心的考验和扼杀,经常有部落的玩家为了取得他的证明,而骑着各种各样的坐骑,来来回回地沿着漫长的道路狂奔,最终却发现他很悠闲地蹲在某个土堆儿背后歇脚。等等,你确定找到他了么?也许当你兴奋的转身呼叫同伴的时候,他又“刷”的一下飞走了――因为他的孤独,因为他的著名,因为他是英雄,所以,他总是被人们恶搞,他出演的WOW视频剧集不下百部……

关于雷克萨的,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他是莫克纳萨食人魔族长基萨・号角与雷骨兽人氏族公主米纱・雷玛的爱情结晶,但他的出生却是不被两个部族所接受的。与其名字“不可抗争的命运”(食人魔语意)一样,在第二次兽人战争中,艾泽拉斯的两大兽人部族之间爆发了一次可怕的分裂,叛逃的莫克纳萨食人魔部族几乎被兽人剿灭。这一切就发生在雷克萨出生后的几年中,所以每当他介绍自己时都会说:“我是莫克纳萨部族的最后一名成员。”尽管,他时刻谨记着自己的种族,但在互相仇恨与杀戮的食人魔与兽人看来,他是个不该出生的孩子。或者, 用凡人的眼光来看,雷克萨尽管拥有父母给予的高贵血统,但他却是个“扫帚星”,克死了身边所有的亲人。先是他的母亲,在染上瘟疫后生下他便去世了,而他的父亲也在族长竞选中被对手杀死,就连带着他逃离氏族营地隐居的猎人养父,也在一次捕猎中与棕熊同归于尽,最后是他的部族遭到了赶尽杀绝……不得不承认悲惨的人有很多,但是比他悲惨的却是少数。也许,这也正是他选择独自游荡在杜隆塔尔荒野上的原因吧。但他并没有因这样的命运而垂头丧气,相反他坚持用自己正义勇敢的心证明了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智慧建立了丰功伟绩,并赢得了兽人的尊敬,为自己赢得了荣耀。

不过,他依然是孤独的。在帮助萨尔击败了食人魔部落酋长考哥尔,重创人类海军,化解了兽人的危机之后,面对萨尔酋长共建家园的邀请,他却说:“我的一生注定浪迹天涯,我属于那广漠的荒野”。也许你无法理解雷克萨的行为,但雷克萨的事迹值得我们尊重。而今,黑暗之门的从新开启,也给雷克萨以从新寻找自己族人的机会,这一次他不再是个任务配角,而是真正交给玩家任务的主角。

奥格瑞玛力量谷中心站着一位手持巨斧身穿力量套装的战士,名叫萨鲁法尔大王。没有读过魔兽历史的人,或许对他感到陌生。而经历过几代的开门任务,特别是安其拉之战中,身为卡利姆多联军的最高统帅,他站在阵前发表的那段慷慨激昂的独自,使人们对他肃然起敬。他说:“我是布洛克斯的兄弟,萨鲁法尔。我是卡利姆多联军的最高指挥官。一个兽人,一个真正的兽人战士,他一生的追求只有一个在与敌人的决战中光荣的战死沙场……”许多人被他的独白所震撼,并亲眼目睹他单挑12只安其拉狗头守卫的强大实力,由衷的赞叹,萨鲁法尔大王无愧于联军统帅的角色,更无愧于伟大的战士职业。而在此之前,他不过是奥城银行前的一个沉默寡言的NPC。经历了这次事件之后,联盟玩家对他的崇拜度空前高涨,经常排着队去奥城挑战他,但却从未听说过有击败他的记录。他的无限距离冲锋,加上被爆击后还以对手无视防御的“萨鲁法尔之怒”,可以一招秒杀9T3加一身BUFF的战士,简直就是无敌的代名词。

所以我们毫不怀疑,为何一个兽人可以领导联盟?因为,联盟国家中合格的领袖屈指可数,这些迂腐堕落的贵族,不问世事的神仙和失去家园的丧国者,远不如萨鲁法尔的强大实力更具说服力。

当然,萨鲁法尔的背景也很硬。从他的独白中,我们就能联想到,他的兄弟――那个拯救了整个艾泽拉斯大陆的兽人英雄,那个光荣战死沙场的老布洛克斯希加――他为阻挡燃烧军团的入侵而跳入永恒之井中,并挥动武器致死一击砍中了萨格拉斯真身,成为唯一给老萨留下创伤的勇士,他的牺牲也为玛法里奥赢得了时间,从而拯救了艾泽拉斯的危机。正是布洛克斯希加(据说“希加”是泰MM对他的爱称,所以他只允许泰MM这么叫他,因为他也是泰MM唯一用艾露恩的光芒为其祈祷过的兽人。)的大无畏,给人们留下了强大而不朽的信念,同样也激励着萨鲁法尔去继承他那可贵的兽人精神。兽人英雄布洛克斯,没有离去,他留下了他的战斧,以及和他血脉相承的兄弟。

所以安其拉开门时,萨鲁法尔的独自,表达了他对老布洛克斯的怀念。同时他也用自己无限冲锋、无限恐惧、无限怒气的本领,证明了自己不仅仅只是个继承人。在外域纳格兰的小路上,我们还可以通过任务了解小萨鲁法尔的成长轨迹。小时候的他就很有个性,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他独自去旅行,直到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我们可以想见,当老布洛克斯奋不顾身地跳入即将被摧毁的永恒之井中,独自TANK老萨5秒钟,用自己身躯、信念、力量、希望斩杀了无数恶魔时,小萨鲁法尔应该已经走出一片自己的天空了。

喋喋不休的钓鱼大师 纳特・帕格

身为艾泽拉斯最伟大的钓鱼专家,纳特・帕格的足迹遍布艾泽拉斯大陆,除了外域,几乎没有他没到过的地方,甚至是一些危险的副本。曾经有传闻说,WOW的任务设计师名叫“Pat Nagle”,正是纳特・帕格的原形,所以显然这家伙并非是因为钓了二三十年鱼而无所不知,他是有内参。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此人的历史地位也是不容质疑的。尽管他一身平民打扮,但看看他去过的那些地方,就知道他绝对是深藏不露。

关于纳特・帕格最著名的传说,是那本隐藏着惊天“神剑”秘密的“一本写满评论的《纳特・帕格的钓鱼技巧完全攻略》”。不过谁都知道,这只是说说而已。许多人为了证明这本攻略以及遗失的那几张残页的价值而绞尽脑汁,但是拼凑的历史不能说明就是真实的。事实上,在纳克萨玛斯开放以前,暴雪曾经透过许多方式向玩家暗示,这把所谓的十字军之剑实际上还未存在于游戏中。只不过……即使是TBC来临,人们也依然没有搞明白,大十字军之剑究竟为何物。与其研究那些没有的,我们不如关注一些有的东西,比如纳特・帕格的超级鱼竿、纳特・帕格的鱼类终结者……还有纳特・帕格本人。

作为一个著名渔夫,纳特・帕格可以说和水打了一辈子交道,钓遍各大水域,甚至连祖尔格拉布的泥坑也不放过,不过他也并非总会得手。比如,顺着他卷尺上的那句“放长线钓大鱼”,我们推测出祖尔格拉布水域里有“大泥鳅”,而当我们用老纳特的鱼饵引出隐藏BOSS后,却在这只多头龙腹中发现了老纳特的“鱼类终结者”,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东西竟然是根法杖!――想必是老纳特在用这根棍子敲晕加兹兰卡之前,不幸被它逃走了――对于法杖上那行字,我的解释是:钓鱼是小姑娘的运动,而真正的渔夫只用渔网和棍子来处理食物……

如今的纳特・帕格仍然是塞拉摩海岸线上的一个中立NPC,但谁也说不清是否未来在他的身上还会发生更多的怪事。在时光之穴的旧希尔斯布莱德老南海镇的码头上,我们可以找到年轻的纳特・帕格,这时的他整天絮絮叨叨的给一旁的哈尔・马克奥里斯特(南海鱼商)讲述他那些古怪的梦境,尽管哈尔对此不胜其烦,但我们却惊讶的发现,纳特所说的都是真的――虽然听起来有些扯,但他却成功预言了萨尔会当上酋长,阿尔萨斯会弑父,亡灵天灾入侵,海加尔山圣战等等,最恶搞的是,他还预言了自己会成为渔神,以及成为被无数玩家监视的NPC……呵呵,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我更愿意相信纳特・帕格是一位预言家,而不单单只是个渔夫――如果他的听众不是那个不解风情的哈尔的话……

父爱无边的圣骑士 提里奥・弗丁

这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一位伟大的圣骑士,一部传奇小说的主人公,以及一场即将到来的新战役的主角。隐居在东瘟疫的提里奥・弗丁,眼下是个任务NPC,他的任务陪伴我们度过了60级前的艰难时期,其中最经典的就是“爱与家庭”。对于那些没有做过这个任务的人来说,他们的WOW之旅是不完整 的。这个被评为WOW十大感人任务之首的故事,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永远不要放弃荣誉和信仰,圣光会与我们同在――当然,这句话也陪伴了提里奥・弗丁一生。

提里奥・弗丁在成为一名普通农夫之前,曾是高贵的白银之手骑士团成员,他的故事在魔兽系列官方小说《血统与荣耀》中有详细描写。在第二次兽人战争中,他以勇敢无畏的表现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荣归故里后他当上了壁炉堡的执政官。12年后的一天,老弗丁在巡视中偶然发现了兽人的踪迹,并与之激烈冲突,不料意外发生了,打斗造成的塌方将他掩埋。所幸他得救了,痊愈后的老弗丁找到了搭救他的兽人,这位隐居的名叫伊崔格的兽人战士,向老弗丁讲述了兽人高贵的过去,以及脱离堕落的兽人部族隐居至此的原因。伊崔格高风亮节的言行战胜了仇恨与偏见,赢得了老弗丁的共鸣。遗憾的是,兽人的行踪还是暴露了,刚刚晋升为弗丁助手的年轻骑士巴瑟拉斯,命手下抓住了他。当老弗丁看到被囚禁的伊崔格仍然遭受部下的虐待时,怒不可遏地向自己人发起攻击,结果被别有用心的巴瑟拉斯,以判国罪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这位高贵的,不肯在单挑中屠杀摔倒在地的对手的,尊崇骑士法则的老骑士,努力为兽人辩护,他希望用自己的言行为儿子树立榜样,但他却无法逃避制裁。最终,老弗丁被开除出白银之手骑士团,剥夺了圣光之力,巴瑟拉斯成了壁炉堡新任执政官(他就是天灾降临后,斯坦索姆里那个给死骑看门的僵尸镇长)。他对伊崔格了死刑判决。为了搭救伊崔格,老弗丁拼尽全力,最终在萨尔的部队前来营救兽人战俘的当口,将伊崔格救了出去。然而此时的伊崔格已经奄奄一息了。眼看一个生死之交即将死去,几乎绝望的圣骑士举起颤抖的双手向天空呐喊――奇迹发生了,一缕圣光从天而降……

此后的日子,伊崔格回到了萨尔身边,老弗丁则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一只有在儿子泰兰加入白银之手时,远远地看了一眼,他很高兴,儿子没有让他失望。所以,当阿尔萨斯的背叛赎渎了圣骑士的尊严,白银之手随着乌瑟尔的遇害彻底瓦解后,迷失信仰的泰兰心灰意冷,沦为血色十字军的傀儡时,老弗丁却依然没有放弃唤醒儿子的希望。

“种族并不能说明荣耀……我知道有些兽人,他们像最高贵的骑士那样可敬,我还知道有些人类,他们像最残忍的亡灵天灾那样邪恶。”老弗丁的警语使我们沉思。在新篇章《巫妖王之怒》中,这个满怀荣誉与信仰的圣骑士,将重组白银之手骑士团,继续用更多的故事书写他那可贵而荣耀的一生。

永不离线的女猎人 凯莉・达克

“不要在我的墓碑前哭泣,我不在那里,我没有长眠。我是凛冽的寒风,掠过诺森德的雪原。我是温柔的春雨,滋润着西部荒野的麦田……我是高歌的飞乌,留存于美好的人间……”当TBC来临时,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过她,人们忙着四处征战,却与她擦肩而过,她是那么的不起眼,甚至连一句台词也没有。但是当我回到暴风要塞,无意间接受了一个小女孩的请求之后,我注意到了她,因为这首写给她的诗太美了,这使我相信她一定是有故事的人――终于我找到了他的故事,一个永不离线的猎人传说。

在我的记忆里,暴雪不曾为玩家书写过诗篇,更不会轻易为普通人编辑任务。但这次,一个现实中的玩家却获得了这样的殊荣,并且他还有幸扮演了WOW中的一个NPC角色。凯莉的扮演者真名叫Dak Krause,他是美服Boulderfist服务器的老玩家,一名暗夜精灵女猎人(当然是反串的)。2007年8月22日凌晨,达克因患慢性白血病不幸去世,年仅28岁。早在一年前,他就已经得知了自己的病情,并且曾经撰写过一首小诗,就存放在凯莉的信箱里。在他去世后,他的母亲拜托其生前好友了这首诗。大意是这样的“星星似乎收起了光芒,它们不再为我闪耀。它们看似寒冷而淡漠,无法代替我温暖你的手。但是我忍住泪水,度日如年,拼命坚持着为你记录下在这里的每个瞬间:然而孤独很快即至,痛苦已经来临,你褪色的笑容,轻轻的从我的记忆里随风而去。”显然,这是他写给自己心爱的角色凯莉的诗,因为他知道,当他离开人世后,“她”也将消失在游戏中,他多么希望人们能够记住“她”。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如今,他的愿望真的实现了。

因为达克在游戏中是个古道热肠、乐观友善的休闲玩家,他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人,在整个公会乃至服务器中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所以,在他病逝后,Boulderfist Heros公会的玩家们自发的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和告别仪式。人们在暴风城英雄谷集结,一路游行至暴风城花园区,先后有近百名玩家参与其中,并按照美式习俗鸣放了21响礼炮。尽管这只是一个服务器中的小故事,但却引起了暴雪的高度重视,于是在最新的2.3版本里,这个按照达克生前角色暗夜精灵猎人Caylee设计的NPC出现在了沙塔斯城,并且透过小女孩Alicia给她写的诗,传达了暴雪对他的小小致意。据说,完成寻找凯莉・达克的任务之后,将有连续六个日常任务。全部做完后会获得为凯莉・达克谱写诗篇的机会。

她,仍然穿着她离线时的那套杂乱的装备,领着她的宠物豹,站在她曾经下线的地方,没有台词,却拥有一首暴雪为他谱写的最动人的诗篇,以及所有玩家对他的致意。

将财富武装到牙齿 里维加兹

地精是一个古老的高科技种族,他们的科技水平领先于其他种族几百年,上古战争时期他们就会炼制合金,当其他种族还在用铁锅烹饪时,他们已经为死亡之翼套上了合金盔甲。在第三次兽人战争以后,地精以中立的身份到处进行商业活动,很快“金钱至上,自私有理”的论调使他们分裂成了三大贸易集团。

其中最具官方背景的就是里维加兹的热砂集团。因为里维加兹是贸易王子的直系下属,并且是皇亲国戚――拥有地精男爵头衔,所以他理所当然地占据了最佳的贸易口岸――藏宝海湾,在那里坐镇他的生意。虽然地精是中立的,并且原则上喜欢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豢养鹰犬,黑水海盗就是里维加兹一手扶持的强大势力。身为覆盖整个艾泽拉斯金融业的热沙集团董事,里维加兹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这位拥有数条空中洲际航线和海面远洋巨轮,几乎操纵了整个艾泽拉斯的民用航运业的地精,还在其控制的三个城镇:加基森、藏宝海湾、永望镇,开设了连锁中立拍卖行。聚敛着整个艾泽拉斯的财富。他手下的黑水海盗更是肆无忌惮,丝毫不把商贸联会放在眼里。传说,里维加兹是唯一一个拥有通往诺森德航线的地精。而在外域,他也展示出了庞大的野心――据说他还在投资研制火箭用以征服火星。

老雷斯的故事篇8

1.《茶馆》

《茶馆》,中国话剧艺术的经典,老舍编剧,焦菊隐等导演。茶馆的历史变迁和掌柜王利发的命运,以及环绕着茶馆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折射出时代的动荡和社会的黑暗:这是必须埋葬的时代和社会!此剧历史跨度长,人物多。茶馆,对于全剧来说,不仅是一个环境,而是一个象征,一个具有诗意的象征。茶馆的三次历史变迁,征兆着历史,也征兆这历史必然被埋葬的命运。导演要打破幻觉,打破现实主义的自然生活形态,把生活升华为诗。如第一幕,那么多人物上场,他特别加上一个卖福音书的角色。由于他的走动,使全场形成一种韵律,一个画卷,加上北京街头叫卖的声响,犹如一首”交响诗“.这些诗化了的场面、音响和节奏,就是从中国戏曲的剧诗精神中得到启示运用到话剧中来的。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片生活“,而是经过高度典型化、高度美化的”戏“.《茶馆》中所有人物,特别是王利发、庞太监、松二爷等,他们的一笑一颦,举手投足,他们的台词,都非生活中的自然形态,而是经过提炼的,更艺术化、更美的表演,是在”演戏“.这也是诗化了的表演,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区别开来,有了话剧的民族特色。

2.《雷雨》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代表作,是中国话剧艺术经典。编剧曹禺22岁创作,导演夏淳。该剧运用”三一律“原则,写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一天之内发生的悲剧故事,表现20世纪初封建社会环境中 的社会矛盾和家庭矛盾,封建制度与思想对人的禁锢与摧残。《雷雨》所显示的,正是”宇宙里斗争的’残忍‘与’冷酷‘ .“ 《雷雨》对社会人生进行思索的视角是逆向的,它不是从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层面来展示一个警世故事,它是将粉饰在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上的温情面纱撕毁,审视人类复杂深邃的灵魂。当人被放置在激烈的戏剧情境之中的时候,意志和性格的较量,蒸腾出一片狞厉可怖的气息,两性之间的战争、被动选择与自我承担的矛盾、反抗动机与毁灭前提的逆转,形成《雷雨》中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悲剧情结,也触及到了人类带有哲学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引领观众作新的思考,繁漪与周萍、周萍与四凤双重****的故事,以及无辜的周冲、四凤之死,无奈的周萍之死、繁漪之疯、侍萍之痴,都不过是悲剧故事的表层,而真正的悲剧性来自于人对自我选择的被限定性的反抗,以及反抗的无意识所造成的对他者的冲撞,在反抗的合理性与冲撞的无理性之间,形成了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的悲剧性张力。这在繁漪的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它是世界性的艺术佳作。

3.《天下第一楼》

中国话剧, ”当代戏剧界第一才女“何冀平作。其作品看似娟秀淑女,笔下气象万千,语言老辣幽默,深刻隽永。她的《天下第一楼》名满天下,成为北京人艺的中兴之作,与《茶馆》《雷雨》等同列为人艺五部经典剧作。移居香港后,创作了《新龙门客栈》《黄飞鸿》《新白娘子传奇》等多部影视剧本,让人拍案叫绝。

《天下第一楼》,萧乾称之为色香味俱全的风俗画。”福聚德“的兴衰故事里流淌着对人生的感叹,盘中五味蕴涵着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何冀平写活了呕心沥血壮志难酬的卢孟实,看透世事愤世嫉俗的修鼎新,以及一生忍泪带笑最后含悲而死的常贵。”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如何冀平所言,人生的苍凉,命运的拨弄,尽在一个问号之中。情节跌宕扣人心弦,北京时代市井生活的深厚底蕴为人物语言、行为和性格增色。

4.《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英国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作,是沙翁四大悲剧(《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之一。故事讲述了在国外求学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因父暴猝回国奔丧,见叔父克劳狄斯已经登上王位,娶了母后,极其悲痛抑郁。父亲的亡灵向他讲述了克劳狄斯毒死自己并篡位的真相。哈姆雷特在复仇的过程中经历挣扎、失去爱人和兄长,在濒死之际一剑刺死了克劳狄斯国王。在剧中,”延宕“既造成了哈姆雷特在克劳狄斯祷告时错失为父复仇的良机,同时延宕又是《哈姆雷特》一剧不同价值冲突得以充分展开的过程。如此,延宕既是哈姆雷特悲剧性事件中的因果契机,同时又是各种价值要求实现自身的过程。延宕可谓是哈姆雷特悲剧的”悲剧结“.哈姆雷特身上体现着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他们的迷茫、矛盾和痛苦,成为世界文学史中不朽的典型形象。

5.《钦差大臣》

上一篇:采茶女范文 下一篇: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