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感人事迹范文

时间:2023-10-02 01:03:05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篇1

物,再见了,母校,家乡的变化,感恩父母,我最敬佩的小汶川大地震背后的感人事迹补轮

忽然,迎面升起一轮红日,洒下的道道金光,就像条条金鞭,驱赶着飞云流雾。汶川大地震背后的感人事迹补轮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小姐上门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老师的毕业赠言,古人不远,我

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妈妈,临别时您到车站送我。看着您,我忽然感到一阵难过。您是四十岁刚过的人,可是头发已经开始花白了,脸上也爬上了皱纹。这每一根白发,每一条皱纹都是您为工作、为子女费尽心血的见证啊!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篇2

绵竹一所学校里,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消防战士们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从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命令也管不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篇3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遗址 遗址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月22日,总理在视察地震重灾区北川县时,站在龙门山半坡遥望被地震严重破坏的北川县城,留下这样一句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温总理的这个提议迅速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在汶川-北川地震重灾区进行地震遗址保护已被有关部门提上议事日程。下面,笔者以唐山地震遗址保护经验来对比分析一下汶川地震遗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一、唐山地震遗址保护的经验

1976年的唐山地震,是建国以来我国遭受最为惨重的一次强烈地震,地震使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受伤,唐山市受到全方位的、毁灭性的破坏。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唐山市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楼、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原唐山第十中学地裂等七处地震遗址被永久保存。1986年唐山市人民政府在唐山市中心建立“唐山抗震纪念碑”纪念唐山地震和广大军民英勇抗震的事迹。近年来,唐山市大力加强了对唐山地震遗址的保护:注重对地震遗址原貌的保存,强化地震遗址的科普及教育功能,地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唐山地震遗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其一,对地震遗址的保护工作明显滞后。唐山地震后,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和国家财力、物力、科技水平有限影响,很多非常宝贵的遗址、实物、资料在后来的重建中被当作废墟清理,地震遗址资源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其二,对现存地震遗址的保护工作尚需加强。唐山地震遗址损毁严重的趋势现在未有根本改变,其中唐山钢铁公司俱乐部遗址、唐柏路食品公司仓库遗址已被拆迁。现存的五处遗址中,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修缮,但是遗址的倾斜、倒塌、风化,人为损毁等现象依然严重。其三,对地震遗址资源利用的观念落后。多数地震遗址处在荒废中,缺少管理和维护。虽然去年唐山市规划局对“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遗址”进行了地震公园设计方案的招标,但是由于受场地和资料缺乏的限制实施起来不乏困难。管理者对地震遗址资源保护和利用更加有效的方法研究不足。

二、汶川地震遗址保护的必要性

“5.12”汶川地震给四川西北部造成重大损失,地震中心区各个县市的建筑物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其中,汶川县城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倒塌;受灾更重的北川老县城80%的建筑倒塌、新县城60%的建筑倒塌,曾经繁华的城镇,震后只剩下坍塌的房屋和瓦砾。除了地震对城镇建筑物的破坏外,广大震区还留下了大量的地震遗址和遗迹,侧翻在地的大客车、被砸扁的面包车、停在公路中间的大货车比比皆是;强烈地震导致的地面碎裂、岩体、山体、滑坡随处可见;救灾队员在废墟中找到的众多政府部门的文件册,学生的红领巾、受损的家具、电器等地震遗物。这些都是地震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的科学遗产,它记录下的悲惨一页既是珍贵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对此次“5.12”汶川地震历史的纪念、回忆和悼念,将真实的地震遗址、遗迹和档案及时加以保护以待日后的地震科学研究和地震遗址资源开发、利用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汶川地震遗址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思路

鉴于唐山地震遗址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经验,笔者对汶川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提出以下建议:

1.及时有效地开展地震遗址的保护工作。像北川县城这样有可能修建地震博物馆的地方,有关部门应对现有地震遗址的保护高度重视。5月21日,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已对该县城实行特殊管制,非救援和防疫人员,将不再被允许进入北川县城。一方面搜救工作已基本结束,另一方面确保地震灾害后县城原貌不被破坏。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此外应积极利用现在距离地震发生时间比较短,地震遗址、遗迹和档案容易整理的优势,尽快做好汶川地震文物的保护和收集工作。选择具有典型性、规模性和代表性的设施、物品作为地震文物进行保护。还要尽快对当事人、目击者的口述、回忆和照片等加以收集,为震灾留下齐全的第一手资料。

2.合理规划、开发地震遗址资源。利用汶川地震的遗迹遗址,在震区建立集地震遗址保护、地震科研、地震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地震遗址公园、地震博物馆等设施。地震纪念设施规划要注意点线面结合,建设的总体原则要在汶川地震涉及的龙门山断裂带修建地震纪念设施,重点应在一头一尾(汶川和北川),使地震纪念设施布局形成一个整体,更多地展示汶川地震的历史全貌。在对地震遗址资源的开发上应始终贯穿“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精神主题,明确开发地震遗址资源的使命在于启发人们去记忆无畏、大爱、协作、互助的抗震精神,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这样才是对此次地震灾害最有意义的纪念。

3.转变观念,发展汶川地震特色旅游。地震旅游在我国基本上属于空白。其原因很多,除了对地震遗址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外,观念上的陈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地震被称为不祥的预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痛使人们不愿去提及它,甚至是极力回避它、忘却它。地震作为自然现象,我们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它、了解它。汶川地震遗址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使来自国内外的人们能够亲身感触到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在凭吊亡者、感悟抗震精神的同时,又进行了有关的地震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很有纪念意义的。总之,发展汶川地震特色旅游从长远来看,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会比简单的恢复重建好。一旦此事变为现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汶川地震遗址将与举世闻名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九寨沟等著名景点一样,成为四川旅游的一个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陈龙等:唐山市地震遗址的生态保护与利用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8(1).41-42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篇4

一、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我们都知道,很多事情可以重来,可是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现在的小学生很多都是在“鼓励、表扬”中“赏识”教育中长大,不懂得什么是挫折,因而一旦上了大学或是走向社会,对周围的事情稍不满意便会应付不了,心理承受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严重的得上抑郁症甚至有的自杀。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针对这一点我借“汶川”地震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1、观看“汶川地震”的有关图片,为失去的生命悲哀。汶川刚刚发生地震时,我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他们在言语间让人丝毫感觉不到难过。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带着学生一起观看有关地震的新闻及有关图片。让学生看那一张张的学生证,一排排从废墟中挖出的小书包,一位位被废墟掩埋的小生命,特别是那只在废墟中紧握着笔要写字的小手……学生边看我边告诉他们:这一张张学生证、一个个书包、这只废墟中的小手,原本是和你们一样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可是眨眼间他们被地震夺去了一切,再也享受不到爸爸妈妈的温暖,再也感觉不到人世间的欢乐……所以活着是多么美好!此时学生没有了开始交谈的得轻松、麻木,开始为失去的生命难过,感受活着是多么幸福!

2、 沉痛悼念在地震中失去的生命,渗透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教育。国殇期间我不仅让学生在两点二十八分时默哀,而且每天晨读的前一分钟也要默哀。我觉得默哀是为学生营造一种“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氛围,让学生懂得自己不能亲自为灾民做点事情,我们默哀为失去的生命祈祷,尽我们的一点微薄心意。让学生渐渐明白:活着就要有责任、有义务、有爱心!同时默哀之后,我每次都朗诵“孩子,握住妈妈的手”和“妈妈,我来不及”这两首诗,每次我和学生都泪流满面甚至泣不成声……我看着学生一张张严肃、庄重的小脸,一张张泪花闪动的小脸,我郑重地告诉他们:我们坐在这里上课是多么幸福,活着是多么美好!因此将来不论遇到什么打击,都牢牢记住一条:生命只有一次,我要好好珍惜!同时我还渗透“挫折是财富”“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教育,就是希望以后的孩子不会再有抑郁症,更不会有自杀的念头,人人都能活得光彩而有意义。

3、利用教材渗透关爱他人的教育。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很多内容涉及了有关“生命、关爱”的话题,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把握这一教学契机。“汶川地震”时我们三年级正好学习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的第七组教材,而且恰巧写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区救援的事。”依据这一课,我让学生谈这次汶川地震中 “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救援队,同时观看收听外国友人给汶川捐款捐物的报道,感受理解这国际的“大爱”,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的同时会受到他人的关爱,外国有人对我么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中国人自己呢?再则,我利用“太阳是大家的”的这一课,让学生在感受全世界的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的同时,明白太阳下的小朋友并不都是幸福的。我让学生联系汶川地震中的孩子,联系有战争的国家,体会到太阳下的所有人都需要关爱、需要和平!一句话《让世界充满爱》。同时我把这首歌播放出来,让学生边听边看汶川地震中的一幕幕,学生深深受到感染,此时气氛特别融洽,感受着“爱”的教育。第二天,不少学生打印了歌词,我班学生人手一份,于是我们班里天天传出《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篇5

很快,救援工作展开了,警察们在重重废墟里搜索生命迹象,一小时过去了……6小时过去了,被压在废墟下的人不时地被救出来,看着这些幸存者,再看看那些警察叔叔,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地震了,各个地区都举行了捐款活动。在学校里,我回想起那感人的情景,在学校捐款仪式上,我庄重严肃的把300元人民币放进了爱心箱。回到家,爸爸告诉我,今天他到人民广场捐款,看到了这样感人的一幕:一个瘦的皮包骨头的乞丐拿着100元塞进了爱心箱内。这个人虽然穷,但爱国精神使得此刻的他比世界首富还富!!!

这一次大地震,使我长大了,我懂得了许多,也了解了许多。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什么才是真正的富,那个乞丐的行为是那样美妙,这件事将永远牢记在我心中!!无疑,那个穷人愿意自己挨饿,受冻,却不愿让汶川人挨饿,虽然,100元人民币也算不了什么,但那乞丐愿意为汶川人出一份力是宝贵的,汶川人是祖国的同胞,我们心连心,手拉手,共创一片美好的蓝天!

汶川的同胞,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永远不分离!!!

可怜的汶川人,在废墟下忍受这种痛苦,有的老人甚至因为饥饿而被饿死在废墟下。看着受难者们有的手残了,有的头受伤了,我不由想替他们忍受这种痛苦!

我看着报纸上那一条条感人的新闻,我想:汶川人没得吃,没得住,我们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哪能和他们比呀!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说不定哪天我们这也碰上地震呢!

5.12大地震,使汶川人身无居所,但我们,却仍过着美好的日子,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像我们一样,快快乐乐地生活!!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篇6

刘建秋:用生命连线

■通信产业报记者 张九陆

5月13日上午9时,正在四川阿坝州进行“村通工程”施工的刘建秋接到上级命令,其所率36人的工程队,立即就地转为抗震抢险突击队。刘建秋二话没说,马上组织全队进入临战状态,安排落实突击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14日下午6点,阿坝州移动通信抢险指挥部命刘建秋一行率抢险突击队迅即抢通马尔康经理县至汶川的通信光缆,尽快恢复该路段已中断两天的汶川、理县及107个乡镇的通信。接受任务后,刘建秋率突击队36名队员立即出发奔赴汶川。至15号晨6时,刘建秋和他的队友们冒着余震的危险,连夜抢通了马尔康至理县90余公里的通信光缆线路。

天刚放亮,奋战一夜的抢险队伍终于到达理县。刘建秋拖着疲惫的身躯,刚准备吃饭,便听说凌晨他们抢通的光缆又被余震破坏,上级要求立即恢复。考虑到刘建秋所率突击队已经累了一个通宵,指挥部打算另外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刘建秋闻讯后立即找到抢险现场负责的公司项目经理张勇,主动要求再上一线:“情况我熟,让我去!”望着一身灰土,满脸倦容的刘建秋,张勇不忍地说:“有问题没有?你还是休息一下吧。”刘建秋神色坚定地说:“没问题。”就这样,一口饭没顾上吃,刘建秋又随抢险队伍上了一线。凌晨2点半,经过连夜抢修,光缆通信得以恢复,又累又饿的刘建秋才和队友们一同返回理县。

5月16日晨,刘建秋带领着抢险突击队又赶赴一线抗震救灾,他们所负责抢修的光缆位于古儿沟至理县县城之间的高家庄路段,地势险峻,他们置险情于不顾,奋力抢险,此时此刻,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修复中断的光缆,打通到汶川的通信线路。

下午1点25分,理县突然发生5.9级强烈的余震,引发高家庄段山体大面积滑坡。一时间地动山摇,山石飞落,尘烟滚滚,遮天蔽日,在地震袭来的那一刹那,眼见离自己不远处的工友李维祥被飞石砸伤,刘建秋立即抬头朝正在布放光缆的20余名工友拼命大喊:“大家快往安全的地方跑……”话音刚落,一块飞石击中了他右臂,顿时血流如注,断骨嶙峋,穿透肌肤刺破衣裳,刘建秋一头栽倒在地。人们发现刘建秋和李维祥被飞石击中,立即招呼着,冒着如矢般飞落的石雨,把刘建秋和李维祥抬离了危险地段。

此时,恰巧路过此地的第三军医大学医疗队,立即对刘建秋进行了手术抢救,并迅即将刘建秋、李维祥送往理县救治。然而,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经抢救无效,5月17日晨9时,刘建秋停止了呼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时年仅36岁。

刘建秋在抢修阿坝至汶川通信光缆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不幸被飞石击中,英勇献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中国移动员工无私无畏抗震救灾的英雄颂歌。

刘建秋

职务:中移动成都通信建设工程局一处员工

空间:5月16日理县

事迹:在抢修通信光缆过程中英勇献身

汶川震后的第一个声音

■通信产业报记者 李传涛

5月12日下午,在四川阿坝汶川电信公司里,刘道彬正在三楼的机房中值班。突然,坐椅微微地晃了晃,他以为椅子是因为自己的动作而摇晃的。随后,他又感到地面在抖动。他抬起手腕看了看表,现在是下午2:28。他想:马上就会停下来的。

他几乎是从椅子上被震落的。地面就像是惊涛骇浪中的小舟,让人连站都站不稳,更别提挪动脚步了!

刘道彬眼看着墙角裂开了一道道的口子,踉踉跄跄地冲下办公楼,此时他看到楼下小小的院坝中,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他的视线穿越人群,向街对面望去……这里已不再是他以前认识的那个可爱的高原小城。眼前的汶川县已是满目疮痍,有人从街对面的废墟中爬出,哀号声、垮塌声、灰尘、废墟、尸体、凝血冲击着刘道彬的感官,冲击着他的心理。

触目所及,所有的景象都在摇晃,刘道彬冷静了下来,他顾不上双耳的轰鸣和难以承受的痛苦,也顾不上内心的悲恸,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有与外界取得联系才能救这里的人。”

然而,强烈的地震已经把汶川的通信网络完全摧毁了……在近乎绝望的时候,刘道彬想到了省公司为他们配备的那台海事卫星电话。

但那部海事卫星电话存放在另一栋六层高的办公楼中。那栋楼是比较老的砖混结构,抗震能力要稍微差些,目前已经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

但是,刘道彬还是抱着誓死的决心,毅然决然地冲向了那栋楼……

空气中能见度很低,刘道彬几乎是蹒跚着走进了昏暗的宿舍楼。余震不停、垮塌不止,这楼随时都有化为瓦砾的可能,刘道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将海事卫星电话从危楼中抢救出来。

为了寻找最佳通信信号,刘道彬将海事卫星电话背着,爬到了附近的小山顶上。他很快地拨通了中国电信阿坝州分公司马尔康监控中心的电话:“喂,喂?我们这里地震了,我们这里地震了!机房已经出现了裂缝,但还没有倒塌……喂……喂……”

这就是从汶川发出的第一声求援,虽然,这次通话不到十秒钟就中断了,但是,通信――这条关乎几万汶川幸存者的生命线没有断!刘道彬开始锲而不舍地继续拨打州公司的电话,直到手指僵硬、嗓子嘶哑,电话依然无法打通。

傍晚,时间刚过6:00,海事卫星电话忽然响了起来。虽然刘道彬这时已经疲惫得几乎无法起身,但听到电话铃声的他就像是听到了天籁之音,他兴奋地抓起了听筒。电话是州里打来的,在这次通话中,刘道彬详细地向上级汇报了汶川的现状。

5月12日当夜,刘道彬不眠不休地守在海事卫星电话旁,他受命将卫星电话带给了汶川县委书记王斌。王书记正是利用这唯一一部卫星电话与州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了联系,及时报告了汶川的灾情,让外界及时地了解了这里的情况,为州委、州政府快速组织救援提供了关键信息……同时,也让等待救援的人们有了盼头!

地震发生后的次日,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汶川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已全面展开。

某通信兵部队的首长专门致电正在抗灾前线的中国电信网络运行维护部董晓庄总监:“感谢贵公司的员工刘道彬同志在第一时间向外界传递了地震灾区的重要信息!希望中国电信给予刘道彬同志嘉奖!”

刘道彬

职务:中国电信汶川分公司员工

空间:5月12日汶川

事迹:从汶川发出了第一声求援

把生命线带进映秀

■通信产业报记者 许婷

5月15日18点整,中国联通抢险队员泸州分公司朱勇、胡勇,陕西分公司茹小安深入重灾区全力以赴抢险,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微型卫星地面站抢先开通了映秀镇的通信,四川联通是在当地首家恢复通信的运营商。

朱勇,一名普通的联通技术人员,在打破映秀信息盲区局面里,展现了一个值得讲述的他。经历了三天72小时几乎不间断的抢险奋战,朱勇看起来很是疲惫,眼球布满血丝,但是精神却很好,他一直重复一句话:我们做了有意义的事。

5月14日晚,在接到空降映秀的命令后,朱勇连夜达到成都待命,15日上午从凤凰山机场出发,空降映秀。朱勇回忆道,当时周围没有平坦的地方,全部是地震后的裂纹和高地,有随时塌方和余震的威胁,十分危险。原来的VSAT系统安装都要找平坦坚实的地面做基础,但是当时,为保证系统设置后的通信的稳定和通畅,没有选择,再难也要架上去!

当地救援指挥部也很支持他们工作,帮助把设备背了上去,三人没敢休息一分钟,立即开展设备安置,用了4个小时完成了整套设备的架构和调测,当晚18点就实现了开通。

据朱勇介绍,突进映秀他们随身带了2部手机,一部给了当地救灾指挥部,他们很感谢,指挥部终

于能和外界联系,这对后期的人员物资调配具有极重要意义。另一部用于让当地受困群众和记者免费进行对外联系,人们都很感谢联通,说没有想到联通能到这里来。

朱勇等人连夜组织受困群众排队打电话,每人虽然只能打1-2分钟,但是大家都像对待救命恩人一样对待我们。我们感觉为灾区人民做了很好的事,为缓解灾区人民的焦虑情绪做了实事。于是我们三人轮流换班,平均每人每天就睡2个小时,24小时为群众提供通信服务。

朱勇

职务:中国联通泸州分公司员工

空间:5月15日映秀

事迹:空降映秀,率先抢通当地通信

李全福:震灾中的真男儿

■通信产业报记者 张九陆

走近四川网通都江堰市分公司的通信抢险救灾队伍,我们发现了一个震灾中的真男儿,他就是李全福。在抗震救灾已经过去的六天时间里,带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他一直身处抢险一线。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嚼点干馒头,困了,就打个小盹。

李全福在都江堰市分公司刚刚成立之时便从事网络建设维护工作,对整个都江堰的网络资源情况如数家珍。灾难发生时,他正在办公室工作,剧烈的晃动刚过,他迅速镇定下来,果断意识到抢险救灾的责任已落到自己的肩上。

5月12日14时30分,灾后2分钟,李全福带着几名员工,冒着余震不断、房屋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坍塌的危险,徒步巡查了所有机房、站点和主要线路受损情况。当他正在指挥人员,抢救机房设备时,他的妻子突然急匆匆跑来,看着他欲言又止。从家人的表情上,他仿佛读懂了什么。妻子带给他一个万分悲痛的消息:他的表姐被掩埋在了倒塌的废墟中!听罢,这位40多岁的汉子,禁不住潸然泪下。此刻,一边是噩耗,一边是通信抢险的急迫形势,他将面临着至深的亲情与责任的抉择。又是一瞬的时间,李全福作出了决定。怀着巨大的悲伤,甚至顾不上回去看一下,把找寻表姐托付给妻子办理,擦干自己的眼泪,转身又投入了抢险救灾中。

5月13日凌晨2点30分,灾后12小时。李全福将都江堰分公司机房、站点、线路的受损情况全部摸查完毕,并立即汇报给了上级领导,为领导掌握灾情,做好抗震抢险救灾指挥调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5月13日,灾后第二天。他突然得知存放分公司油机的库房在频繁不断的余震中开始出现险情,立刻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同事冲入已被震裂的库房中,抢运出油机,为下一步应急通信中心的运转和都江堰主要通信设施的尽快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5月14日,灾后第三天,表姐的遗体从废墟中挖出,惨不忍睹。家人一度瞒着他,怕他知道了受不了,影响抢险工作。表姐火化的时候,他也没赶回去,而是选择了留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因为他知道:尽早恢复通信,将为抢险救灾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拯救更多的生命。

李全福

职务:中国网通都江堰市分公司员工

空间:5月12日都江堰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篇7

6月5日上午,我们院全体同学一齐在省人民礼堂听全国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报告会于9点半钟准时开始,整个收看过程无一人喧哗,能听到的只有热烈的掌声和女同志的抽泣声。报告团的37位同志都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叙说了师生患难与共的感人事迹,老师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无私的行动,诠释和升华了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同样,勇敢的学生们团结互助,顽强坚持,用青春热血和老师共同筑起了一座爱的丰碑。“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是死,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带领600名武警官兵冲过一道道生死险关,经过31小时生死挺进,终于抵达震中汶川。广东省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跟时间夺生命,跟鬼神做斗争,争分夺秒,全力救人,给灾区人民以生的希望。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在报告中说,我们的基层政府、基层党组织在地震中肩负重担,对人民负责,“党员就是种子,撒向哪里,哪里就有希望。”成都市公安消防总队支队长孙国利带领消防官兵迅速出击,全力救人,“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全体官兵共成功营救出981个生命……七位抗震救灾英模报告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通过英雄模范们朴实无华的叙说,我们感受到抗震救灾军民生死大营救的英勇悲壮,感受到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抗天灾的英雄气概,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报告会期间,我们眼含热泪,情难自已,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全面洗礼。 在报告团成员中,有的是武警官兵,有的是公安干警,有的是医护人员,有的是学校师生,有的是干部群众,有的是新闻工作者。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他们临危不惧、自强不息,舍己救人、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精诚团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他们不愧为党和人民的骄傲,不愧为全社会学习的楷模! 地陷天不塌,大灾有大爱,这场无情的灾难压不倒也摧不垮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这场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锤炼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工作、学习的源源动力,激励我们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篇8

整整两年了。那猝然而至的地动山摇,举国上下的生死营救,以人为本的国家信念,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影像,仿佛就在眼前。

再次值此这样特别的一个时间节点,我们倍加思念逝去的亲人,倍加感怀无私的支援。我们手捧白菊,深切缅怀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斗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我们胸怀感恩,深情致谢来自四面八方的无私援助和无疆大爱。

这两年,四川穿越灾难,坚强重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在全国党政军民的倾力支持下,坚强的四川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不畏艰险、艰苦卓绝,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困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夺取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这片曾经累累伤痕、满目疮痍的土地,如今处处春意勃发、生机盎然。

这两年,四川浴火重生,凤凰涅。面对历史上少有的遭遇和处境,少有的困难和考验,少有的压力和责任,少有的关注和关切,少有的坚强和奋起,四川自信自立,不屈不挠,奋勇前行,省委及时作出“两个加快”的重大部署: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这是四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诤诤宣言,是四川感恩奋进主动出击的冲锋号角,是四川动能的集聚爆发,是四川精神的集中体现。

翻开昔日中国灾难史,大难之后往往继之大乱;纵览世界过往救灾史,大灾之后往往乱象频生。但回首四川这两年,我们一路走来,谱写的是一曲曲愈挫愈勇的重建壮歌,绘就的是一幅幅愈描愈新的新生画卷,这无愧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成功抗击自然灾害的典型范本。

这两年,一段光辉灿烂的抗震救灾历史,一首雄伟壮丽的恢复重建诗篇,必将撞出时代的最强音,永载史册。

汶川特大地震以最极端的形式磨砺川人风骨,铸造坚强四川。擦干眼泪,挺直脊梁,大智大勇,700多个日日夜夜成就一部刷新四川历史的重建传奇

坚强是蜀人的秉性,代代相传,世世不息。中华五千年,成都是唯一没改城名、没迁地址的城市,即便它曾一次又一次地被摧毁,甚至“十室九空”、“举城瓦砾”,都没屈服,仍然笑傲世界。

坚强蜀人造就坚强四川。当汶川特大地震以特殊而且极端的方式再一次磨砺川人风骨的时候,又一次见证着四川更悲壮地站立,更豪壮地崛起,更雄壮地再生。

这是一组特别的数字,颇具传奇――

截至2010年2月,四川纳入国家规划的灾后重建项目29704个,已开工95%,完成投资65.5%;近150万套农房的重建任务基本结束,25.9万户城镇住房重建开工98%;3002所学校重建开工99.4%;1362所医疗卫生机构重建开工93.8%;38个城镇重建全部开工……

2009年, 四川39个重灾县(市、区)生产总值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7.5%。灾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了灾前水平。

相对气壮山河的生死驰援,相比艰苦卓绝的灾民安置,日复一日的灾后重建工作更浩大更复杂更繁巨。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后的重建工作先后就历经10年之久。

这些数字不再是一个个单纯的数字,而是四川波澜壮阔的重建史,一往无前的奋斗史,悲壮豪迈的心灵史。

汶川特大地震以最特殊的形式创“危”造“机”,因此它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四川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化“危”为“机”,科学重建

重建不是简单地恢复,而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恢复重建,不仅是原地起立,更是发展起跳。

震后18天,四川召开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

震后1个月,汶川地震灾害损失初步统计评估报告出炉,汶川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工作全面展开。

震后2个月,全面推进涉及83个县(市、区)、6985个安置点、47万多户、193万多人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先后5次启动实施2296处重大地质灾害点应急勘查、设计和治理工作。

震后3个月,1个总体规划、10个专项规划、43个行业规划、51个重灾县(市、区)实施规划以及88个一般受灾县(市、区)项目规划全面完成,四川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初步确立。

这是一项浩繁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四川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最先就确立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重建规划编制原则。之后,一路重拳出击:召开国际研讨会专题研究震中映秀镇的重建规划;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通过国际招标确定都江堰市的重建总体规划;集中行业内顶级大师和著名专家规划北川新县城……

据专家介绍,在高起点规划的引导下,灾区许多地方的发展将比灾前向前推进20年以上。

震后东方汽轮机厂异地迁建规划方案,充分体现了建设“更加先进、更加安全和更能可持续发展”和“管理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的国际一流电力企业要求。目前,东汽搬迁全部完成,2009年销售增长9.9%,产量和利润均超过灾前水平,创造了“东汽速度”,塑造了“东汽精神”。

这是四川崇尚理性、尊重规律、科学重建的最好注脚。

汶川特大地震以最惨烈的形式让“世界猛然发现了一个在危难时刻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伟大中国”。四川灾后重建更把这“人性光辉”诠释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回首这两年,抢险救援,突出生命至上;安置群众,突出安民为要;恢复重建,突出民生优先……

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创造了世界抗震救灾史上的一大奇迹,更是“以人为本”史无前例生动实践的写照。

从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夹击中杀出一条血路,四川立志把群众安顿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灾区建设好,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目标锁定“三年恢复重建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一批批项目快速开工,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举措开花结果:农村住房重建2009年9月基本完成,年底全部完成;城镇住房重建已完工78%,预计今年5月底全部完成;学校重建完工86.1%,今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全部告别板房校舍,重新回到宽敞明亮的教室;医疗卫生机构完工78.6%,预计今年内全部完成。

目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快速恢复和改善,基本实现了安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预定目标。

岷江之畔,滔滔江水奔腾向前;巴蜀大地,以人为本催生川人激情、豪情、真情,开启灾后重建的新征程、新提升、新跨越。

汶川特大地震以猝不及防的形式验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汶川样本”呈现四川,折射中国,推进重建步伐加快、提速增效

震后19天,总书记在防震棚黑板上写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6个大字。

震后37天,国务院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统一部署对口支援任务,创新提出“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铸就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汶川样本”。

随后,四川启动省内13个市(州)“无灾区帮助有灾区、轻灾区帮助重灾区、一个市(州)帮一个重灾乡(镇)”对口支援行动。

东部与西部,无灾与有灾,轻灾与重灾,守望相助,甘苦共尝,携手重建破碎的家园――

上海援建都江堰,注重突出“民生、公益、基础、功能”的思路;广东援建汶川,体现民生优先、城乡统筹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浙江援建青川,强化产业引进资金;山东援建北川,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北京援建什邡,用“奥运效率”提速援建项目;湖北援建汉源,坚持留下信得过的“湖北品牌”……

截至今年2月,四川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3338个,累计开工3040个,其中建成1744个;确定对口援建资金720.33亿元,到位431.14亿元;建设合作产业园区18个,签订投资协议420个,协议投资534亿元。港澳援助项目到位资金41.35亿元,已开工100个,其中完工3个,投入项目资金26.2亿元。

汶川特大地震在非常时期以超常规的形式锻造担当四川、责任四川。保障重建,和谐重建,阳光重建,四川灾后重建创造出新的人间奇迹

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四川灾后重建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2008年下半年,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刚刚展开,就赶上国际金融危机日渐蔓延和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又恰逢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重建中的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协调问题突出,不稳定因素增多。

再大的困难也要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干。四川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举措,着力解决恢复重建的要素保障问题、社会矛盾问题和廉洁勤政问题――

面对1.3万亿灾后恢复重建巨额资金缺口,省委、省政府迅即出台了“四压三停”政策,压缩党政机关10%的行政经费开支、压缩因公出国(境)经费、暂停党政机关办公楼购建立项审批等位列其中。

面对集中建设开工建材紧缺价格暴涨等问题,果断运用计划经济手段,建立生产要素特供保障机制,优先保障恢复生产和生产重建物资企业所需的煤、电、油、气、运要素供应。

面对重建中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纠纷凸显,大力宣传有关政策措施,及时公布民众所期待的信息,回应热点敏感问题,化解主要矛盾;彰显人文关怀,帮扶特困群体,突出感恩自强,重建精神家园……

正是这些朴实无华却十分管用的举措,新建的校园才传来朗朗书声,新就的家园才升起袅袅炊烟,新垄的耕地才留下滴滴汗水,也才有“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豪情与底气。

不等不靠不怨,坚定坚强坚韧,四川正创造着一个个重建新奇迹,凝聚起缔造明天、共创未来的深厚力量。

两周年,是重建家园的重要节点,更是加快发展的崭新起点。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四川“两个加快”正演绎成巴蜀大地最动人的乐章

5月,又一个初夏。世人将目光再次投向四川灾区的广袤大地,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用眼睛和心灵见证了毁灭。今天,他们重赴灾区,见证复生。

东汽的机器声轰隆隆地响起;都汶高速路犹如献给太阳的哈达伸向大山;成灌城际铁路如巨龙般铺呈川西平原;双流机场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宜宾、泸州港口工程等水陆空交通建设立体推进……

灾后重建,经年不懈。抢抓“两个机遇”,推进“两个加快”,是智慧与勇气的折射,方法与方向的结合,措施与目标的统一,当前与未来的谋定。重建新家园,就是建设新四川。有了家园之基,就能成就高地之巅。

大难历练四川,战役考量四川。事实雄辩地证明:四川有震不垮的意志,摧不毁的精神。再大的磨难,再多的困难,也撼动不了我们义无反顾地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坚定信念。

灾难孕育希望,信念昭示未来。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穿越灾难、继往开来最宝贵的财富、最强大的动力。这精神、这动力将激励8800万四川人民以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关键时期的超常努力,在“两个加快”的大道上,一路攻坚克难,一路捷报频传。

四川的灾后重建再次向世人展示了:我们党了不起,我们国家了不起,我们民族了不起,我们四川人民了不起!

上一篇:乡愁席慕蓉范文 下一篇:帝王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