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女王韩剧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59

逆转女王韩剧篇1

穷潘壳懒饲芭友的

男朋友

他们是谁

关于这部叫做《逆袭之爱上情敌》的网络剧是由柴鸡蛋原著耽美向小说《逆袭》改编的,目前仅推出了一季,总共8集,冯建宇、王青、陈秋实、蔡照为四位男主角,全部都是90后,最年轻的不满21岁。据悉全剧在腾讯视频上线4周点击量就突破200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达3亿。而故事的剧情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男生被女友抛弃后追到了女友的新男友的故事!对,没错,这个就是BL(boy’s love)男男向的耽美剧情。

某搜索引擎显示,从8月8日开始,逆袭之爱上情敌的搜索量开始疯狂增长,最高冲击到5万次有效搜索―与之相比,这个关键词的媒体曝光率却始终很低―基本是零!为了这部戏,粉丝们建立了贴吧,吸引了1.3万粉丝关注,并在短短一个月里,积累了4万个帖子。作者“柴鸡蛋”同时也是本片的制片,据说她是一个女孩子,准90后,在“连城”文学网站上连载小说,目前排名第二位。基本上写得都是BL的耽美文,依靠这些文字,她收获了3亿+的点击量,并获得了160余万次的推荐。最后是在过去一个月里,这部网络剧还在某电商网站,产生了数家衍生产品专卖店(明显是自发的),出售包括钥匙扣、T-shirt到未删减DVD产品等,并且产生了数以万计的销量。 死忠粉儿热捧他们为什么这样红

通过调查,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个粉丝群体,以女性为主,通过看BL的耽美网络文学形成了共同的爱好,并最终成为追剧一族。他们不关注传统媒体,用贴吧、微博等互联网3.0时代的社交平成交流并形成组织,他们在很短时间形成了一个积极、主动的粉丝群体,并最终制造出2000元一张的见面会门票奇迹。这批粉丝极少看电视,大多时间在网上度过,习惯使用电商购物。他们不会拒绝耽美和“腐”文化。人数少,但,忠实度高。

耽美文化被接受不是个案

他们已成女性娱乐消费热点

一位对耽美文化颇有研究的粉丝(好吧!就是我表妹)表示,其实炒作男男CP已经司空见惯,天涯洗版的《逆水寒》就一举把淡出台湾歌坛许久的钟汉良顶上了天涯四美,从而使之再度走红。从《古剑奇谭》,到TFBOYS,都多少沾了点耽美的光。日韩粉丝圈内赤西仁与龟梨和也、庚澈CP(韩庚希澈)都是经典案例,甚至连英剧《神探夏洛克》之所以在中国格外走红,也借了卷福和华生的CP风。 来自现场的神转折

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在上海虹桥机场看到内外都是人,粉丝们追逐着偶像的车赶到了机场,然后就将车门堵得水泄不通。四位男生分别从几部车上下来,然后闪光灯不停地闪起来,一路走进了机场。还有几个粉丝给心仪的偶像送上礼物。他们中间的大多数是年轻的女孩子,也有两个疯狂的男性粉丝,抢在最前面自拍合影―面对着数百人的队伍,周围的人都好奇地问,他们是谁?

逆转女王韩剧篇2

[关键词] 韩剧;品牌;整体特征;电视剧;艺术品质

韩剧既是对韩国出产的电视剧的总称,也是对韩国电视剧整体作为一个符号的代称。作为影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韩剧不仅是一种艺术产品,也是一种产品的品牌。作为一个品牌整体,韩国这些电视剧都是流水线上产出的商品,作为一种大众消费的艺术产品,它有着比较鲜明的品牌整体特征,这种特征是与消费需求互相融合产生的结果,也代表了一种模式化的市场需求的稳定性。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内容高度模式化

国内每年引进的韩剧剧目集数和类型不尽相同,但随着观众对韩剧的熟悉程度增加,对其民族风格和艺术手段的认识,逐渐开始进入了一种审美疲劳的低迷期。近几年的韩剧,除了技术层面的刻意求新以外,几种常见的题材类型、故事模式都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商品化生产制作的必然结果,也昭示了韩剧创作的局限性。下面我们对韩剧的题材类型和故事模式作以梳理。

(一)题材类型

韩剧的题材类型和播出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韩国三大电视台中,KBS的收视群体跨度最大,常常制作大型的电视剧;SBS的收视人群主要锁定为家庭主妇,所以播出的电视剧主要表现家庭生活;MBC电视台的收视群体比较年轻化,所以偶像剧的播出比较多。

韩剧的主要题材类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家庭剧。讲述几代同堂的大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这种题材是韩剧当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类。如《爱情是什么》《澡堂老板家的男人》《看了又看》,基本属于室内剧,大多数的情节故事发生在客厅、卧室、厨房,并且以琐碎的家庭日常生活和人物关系的矛盾作为故事制造点,温馨朴实而富有生活气息。《松药店家的儿子们》《媳妇的全盛时代》属于故事剧情比较突出,矛盾冲突相对稍微密集激烈一些的家庭剧,有悲有喜,更关注人物的命运走向。而《青青草》《传闻中的七公主》等剧的主人公则是年青一代,讲述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带动整个家庭命运走向的故事。

2偶像剧。爱情故事和励志故事的混合体。年轻人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事业的方向和感情的困扰,而偶像剧则正是为这样的年轻人编织梦想或弥补缺失。从《天桥风云》到《爱上女主播》《浪漫满屋》《玻璃鞋》《魔女幼熙》以及“恋人”系列,无一不是描述出身低微而又勤奋乐观的青年男女努力追求事业和爱情的故事。

3都市婚恋剧。近年来,描写中年人的婚姻爱情的剧作越来越多,内核仍是励志和偶像爱情模式,如《黄手帕》《我人生中的最后绯闻》《倔强的儿媳》。这些剧作关注的都是中年夫妻的婚姻感情状况,描写中年女性遭遇感情家庭危机之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周围人的帮助重新赢得了事业和幸福生活。

(二)人物设置模式和故事模式

韩剧的人物设置和故事模式仍然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家庭剧人物设置和故事模式。家庭剧的人物一般包括:一个传统家庭、一个现代家庭和一个普通家庭。这几个互有关系的家庭,或有血亲关系,或是邻居、朋友关系。老一辈的恩怨、情意,年青一代的身世秘密和爱情婚姻纠葛在这几个家庭之间展开。然后经过对重重障碍的突围,所有秘密揭开,问题解决,主人公获得完美幸福。如《青青草》《松药店的儿子们》等剧都在这个模式中交叉变化。

2偶像剧人物设置模式和故事模式。人物设置及关系一般如下:

完美女一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爱个性男一号

真爱│ │纠葛

完美男二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葛蛇蝎女二号

四个角色:双生双旦,又呈现复杂的交叉爱情纠葛,最为成功和影响深远的当属《爱上女主播》《浪漫满屋》《魔女幼熙》等。最终男女一号终成幸福眷属。

除了多角恋爱的爱情纠葛,偶像剧一般还有另一条感情矛盾的线索:父子矛盾(或母子矛盾)——随着男一号与女一号的爱情顺利发展,父子(或母子)矛盾也逐渐解开。

偶像剧的故事模式也基本一致:相识时互相误解——不断偶遇误会解开(或某种原因被迫同居——契约恋、欠债借住等)——日久生情——相恋——矛盾——误会——分手——和好。

3都市婚恋剧人物设置和故事模式。这类作品的人物设置也可以用一个图表来显示:

花心的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爱贤良的妻子

纠葛│ │真爱

野心女二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葛完美男一号

故事模式一般都是这个套式:贤良无比的妻子因为专注家庭家务,美丽消减,女二号的年轻貌美导致丈夫出轨。夫妻遭遇感情危机之后,妻子通过自身的努力重新工作并表现出才华和魅力,并得到完美男一号的帮助和爱慕。这时丈夫幡然悔悟,发现自己依然爱着妻子,并试图挽回妻子,经过种种误会,最后女主人公依然选择完美男一号开始新的幸福生活,这种类型如《逆转女王》《千次之吻》等。又或者丈夫受到了生活的惩罚,下场惨烈,如《黄手帕》《妻子的诱惑》等。

二、艺术审美特质的同质化

韩剧无论类型题材如何不同,审美特质却趋于同质,这些审美特质成为韩剧共有的标识,在品牌建立过程中,成为产品的卖点,进而成为吸引受众欣赏地看点。

(一)曲折故事情节

简单来说,就是将故事编织得曲折,人物性格的反差、矛盾冲突的密集、观众与人物了解信息的不对等营造悬念和内在戏剧张力。人物一步步接近目标和幸福时,往往会经历与初衷完全背道而驰的大的逆转,然后再一步步克服困难和障碍,最后实现理想,得到幸福。

(二)内敛感情表达

韩剧表现感情的时候,十分注意体现东方人的含蓄。眼神表情的细微变化,对白的简省,完全生活化的表现,避免突兀和直白。比如,在大的痛苦波折前故作镇定,父亲用严厉的教训来替代浓浓的慈爱,母亲则将对孩子的爱表现为夸奖的眼神。并且在表现感情时,十分注意分寸感。婆婆对儿媳,父子、兄弟、妯娌关系的微妙不同都表现得准确可信。《看了又看》和《传闻中的七公主》是这方面的典型范例。

(三)唯美意境营造

韩剧制作精良,讲求画面质感和美感,常常可以看到海边、山景及都市夜景作为画面背景。为了营造唯美氛围,韩剧中常常可以见到富有想象力的细节创意,如《爱上女主播》 中尹享哲给甄善美的所有同事送午餐,《浪漫满屋》中李英宰为了表达对韩智恩的爱,提出要在屋外的楼下搭帐篷野营。另外,韩剧还喜欢详细展示婚丧嫁娶的民俗和日常生活的美食美味,来增强画面和意境的美感,突出人情美,展现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尼采说:“艺术不只是对自然现实的模仿,而且是对自然现实的一种形而上补充,是为了征服它而放置其旁的。”[1]

(四)时尚元素包装

时尚元素是韩剧的重要看点。韩剧的卖点之一是俊男靓女,主人公的服饰非常考究时尚。韩剧的主要角色服装更换频繁。韩剧中还经常出现婚礼、祭礼、聚会等场面,为了配合剧情,主角常会出现礼服、韩服、西服等不同造型,增加可看性。除了注重服装,韩剧还有意识的借主人公身边的时尚用品,如玩偶、手机绳等饰品来增加情侣间的浪漫气息。为了营造整体时尚感,韩剧还喜欢给女主人公设计一种时尚浪漫的职业,如主播、演员、模特、歌手,时装设计师、作家,给男主人公设计在韩国非常高尚的职业,如律师、检察官、财阀二代、理事、专务等高级职位。正如日本学者藤竹晓所说:“时尚不仅是某种思潮、行为方式渗透于社会的过程,而且,通过这种渗透过程,时尚队伍的扩大,还包括不断地改换人们的价值判断的过程。”[2]这种时尚包装营造出一种童话般完美的氛围,对普通观众来说是一种向往生活缺失的东西的心理补偿。

三、价值观的单一和表面化

萨姆瓦说:“文化是一种生活模式。”[3]韩剧中表现的主流价值观,如仁爱、宽恕、善良、奋斗等,都有正面积极的励志作用,包含着传统儒家积极进取、仁爱、忠恕的价值观。体现着平普通百姓的人生和道德理想,具有普世性。所以几乎每个电视剧最终的结局都是圆满的,主人公们通过自身努力和互相帮助,各取所需,得到了爱情、亲情、事业和理想。这都是普通人所乐于接受的一种传统生活哲学,容易引起共鸣。

但在韩剧中,生活本身的复杂残酷往往被忽略,得不到深刻表现,因为制作者本着服务于文化消费的观念来创作,并不打算讨论沉重话题。所以,韩剧将生活的逻辑用有趣的故事尽量简单地揭示出来,就形成了价值观高度单一和表现生活表面化的现象。比如励志型的女主人公,大多是孤儿或离开父母,努力生活,乐观坚强;充满理想,有决心做一番事业。并且她身边的男主人公,一定是白马王子型的优秀人选,男主人公养尊处优,在女主人公的影响感召下,经过一番波折,产生事业心,并收获到爱情。《屋塔房小猫》《巴黎恋人》《浪漫满屋》《咖啡王子一号店》《灿烂的遗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又如都市婚恋剧中,失去家庭的女主人公一定都拥有温柔善良,贤妻良母的美德。而当她遭遇不公的时候,除了家人支持、自身努力,一定会适时出现比前夫更优秀的追求者,然后女主人公在这个白马王子的关爱之下,重新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赢得幸福。坏人则受到了致命的惩罚。

韩剧中另外一个主题,就是原谅和宽恕。在韩剧中,不管是无意中做错了事,还是有意识的犯罪,最后都会受到人生的或心灵的惩罚,而做出真诚的忏悔;而被害的一方,也总会将原谅当做自己获得心灵安宁的最好方式。这种倡导宽厚饶恕的正是东方民族性格中向善的一种流露。且不说《爱上女主播》中的甄善美原谅了一直害她并害死她的初恋情人的徐迎美,《浪漫满屋》的韩智恩原谅了害她失去房子产权的一对朋友,《黄手帕》中的紫英最终也原谅了抛弃她并抛弃他们孩子的李尚民,让孩子认了爸爸。按照韩剧中的逻辑,这种宽恕,实际上也是对受害者自己过去最好的治疗。它的根本,是儒家的忠恕之道,这种大众化的价值取向,易于观众认同,甚至可以超越民族和地域。

综上所述,韩剧这种品牌特征,从商品流通和消费而言,可以保证相对稳定的艺术品质,获得比较稳定的消费群体和拥趸。但艺术产品有别于一般的物质产品,求新求变求个性才能保持长久的艺术魅力。从艺术层面的享受而言,韩剧的模式化特征说明,这种艺术产品是一种缺乏生命力的商品,反复重复会消解品牌的活力和个性。研究韩剧品牌特征中优势部分,有助于解决如何打造艺术品牌的问题;而深入探讨韩剧疲软背后的品牌自身局限,也可以为当今的国内电视剧制作流程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105.

[2] 戴安娜·克兰.文化社会学:浮现中的理论视野[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1.

逆转女王韩剧篇3

    一、“王子与灰姑娘”模式构筑的爱情童话

    如果从男女主角的身份设置进行考察的话,韩国的青春偶像剧中最常见的故事模式就是“王子与灰姑娘”模式,呈现出浓郁的灰姑娘情结。在这种模式里,灰姑娘有两种类型:对于“逆来顺受式灰姑娘”来说,王子往往从故事开始就深深地爱着灰姑娘,整部剧情主要围绕两人之间的坎坷情路展开。如《天国的阶梯》中,诚俊和静书就是一对青梅竹马的玩伴,但两人总会遇到来自双方家庭的各种阻挠以及命运的捉弄,导致他们相爱却不能厮守在一起的悲剧结局。而对于“积极主动式灰姑娘”来说,王子开始并不爱灰姑娘,有时甚至对灰姑娘不屑一顾,但随着剧情的展开,灰姑娘善良坚强的个性渐渐打动了自负偏执的王子,到了结尾部分,灰姑娘最终收获了王子的真爱,呈现出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的场面。如《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中,金三顺就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灰姑娘,作为知名酒店社长继承人的振轩最初根本没将三顺放在眼里,但是在与三顺的接触中,三顺坚韧倔强、堂堂正正、勇往直前的性格带给了他不同的人生体验,他的心也最终从前女友转移到了三顺身上。

    灰姑娘的故事是“一个给人类带来希望的故事”。①任何一个尚未结婚的年轻女性,都会对爱情有着无数美妙的梦想,找一个英俊、富有、能干、钟情的丈夫,是每个女性都会有的理想目标。即使是已婚女性,也会在内心里隐藏或多或少的灰姑娘情结。所以,“灰姑娘”的故事模式恰恰触动了无数女性观众心底的隐秘地带,带领她们在虚拟的超现实剧情设置中进行假定性的“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原则,是电视观众的视听心理活动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循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心理法则。艺术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达到的自我实现,只能通过另一种方式来间接地发泄,那个方式就是艺术。艺术中的自我实现,是精神性的,局部的,选定的。普通电视观众有潜在的欲望,适度地介入节目,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表现欲”。②韩国青春偶像剧正是通过有意识地植入“灰姑娘”模型重新构筑和创造出一个“审美幻象”世界,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制造了一个个迷梦,诱使观众无意识地把自我投射到主人公身上,从而将她们对爱情财富的渴望和精心编制的世俗童话巧妙地缝合在一起。美丽的爱情童话清晰地向观众昭告着自己的至理名言:即使是平凡的女子,也有属于自己的王子,只要等待,王子终会出现。面对这种隐性的心理攻势,普通女性观众就会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不可自拔。因为她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完美爱情,在韩剧中得到了实现,韩剧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模式构筑的爱情童话满足了她们潜在的心理渴求,使她们获得了一种“替代性满足”,并进而成为弥补她们心灵缺憾的慰疗剂。

    二、日常化叙事中的世俗娱乐

    韩剧在中国流行的十几年,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十几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向消费型、享受型社会跨越,大众的审美趣味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③“它世俗化了、生活化了、享乐化了。大众消费的世俗趣味第一次成为审美文化的主导趣味”。④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精英文化无奈地退居到了尴尬的边缘位置,大众文化则风生水起,逐步成为占据优势地位的主导文化类型。传统的理想美和诗意美似乎瞬间褪去了昔日神圣的光环,取而代之的世俗美则意味着对崇高意义的放逐和对世俗心态的认同,因此,“娱乐风”应运而生。而娱乐功能是影视艺术与生俱来的属性,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开发与逐步完善而逐渐得到强化。而韩国的青春偶像剧作为一种大众文本类型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感官需求,认同了观众对娱乐和休闲的追求。具体表现在它自觉摒弃了宏伟的场面和庞大的叙事,没有中国偶像剧惯用的宏大的“家国”概念,没有过于严肃的话题、暴力血腥的场面,而是专注于日常化叙事中的世俗娱乐。在叙事中,它基本上从日常化入手,视觉造型都为常见的生活场景,在日常化的叙事中推动剧情发展,融入了普通民众的凡俗生活,讲述生活中的琐屑小事,用微小的细节表达情感,用细腻的情感打动人,构筑了一个个带有当代市民话语特征的世俗神话。它娓娓叙述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将专职负责谈恋爱的男女主角放置在日常化的生活场景中,借助一系列“悲”、“喜”元素打造出一幕幕情感娱乐盛筵。

    首先,滑稽调笑的喜剧元素。韩国青春偶像剧总体上风格轻松、节奏舒缓,叙事方式和矛盾冲突不甚激烈,能带给观众温柔舒适的感觉,使人得到极大的精神放松。韩国青春偶像剧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收视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则要归之于喜剧元素的广泛运用。比如,在韩国青春偶像剧中一般会有一些非常喜剧化的人物,这些喜剧化的人物在苦恋爱情剧中主要起着缓和悲伤剧情、调节观众收视情绪的作用。比如在《对不起,我爱你》中,女主角宋恩彩的母亲和两个姐妹,三个人性格各异,但都是非常脸谱化的喜剧人物,她们每次出现在镜头里总能带给观众无数的“惊喜”,使得悲伤的剧情显得不再沉重。在浪漫爱情剧里的喜剧化人物则更多,有时作为灰姑娘的女主角就是最重要的喜剧角色。在这样的电视剧中,形形色色的喜剧人物进行了夸张的神态、语言、动作表演,再加上特定情境中人物之间的摩擦碰撞就共同制造了电视剧的喜剧氛围,产生了很好的娱乐作用,逗引观众去笑,得到愉悦和解脱。

    其次,赚取眼泪的悲剧元素。在浪漫爱情剧中,悲剧元素主要表现在王子爱上灰姑娘以后,两人为争取在一起过程中遇到的小阻碍,通常这种阻碍来自男主角的某个家长。如《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中振轩的母亲,《我的女孩》中薛功灿的爷爷。由于这样的电视剧往往有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所以悲剧色彩不太明显。而在苦恋爱情剧中,悲剧元素则是重要的看点,在这样的电视剧中,王子与灰姑娘自始至终真心相爱,但总会遇到各种阻挠不能在一起,除了来自家庭关系方面的阻挠,还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比如血亲问题、致命疾病以及车祸失忆等。在电视剧结尾,男女主人公或者一人死去,另一人无望守候,如《天国的阶梯》;或者一人死去,另一人追随殉情,如《蓝色生死恋》。无疑,这种毁灭性的非团圆结局极具催泪效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既为男女主角分分合合的际遇产生心理波动,仿佛进行着起起落落的“情绪保健操”,又为最终的悲惨结局扼腕叹息以至痛哭落泪,观众们最终收获的结果则是缓解了心理压力,在娱乐化的情境中使得“怜悯”与“恐惧”得到净化,回归正常生活的舒适状态。

    三、对当下审美缺失的补充

    由于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心态失衡、道德滑坡等不良社会现象随处可见,并渐渐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取向和审美理念。韩国在历史上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时至今日,在我们不断“消解历史”、“颠覆传统”的同时,韩国却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使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精神传统得到了可贵的保持和延续,而“传统是一种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和审美力量的复杂存在,它永远不会为理性的解析所穷尽,而对传统的消费不仅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传统的重新发现和再解释往往成为现代文化的创造性来源”。⑤因此,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暴露了我们的审美缺失和韩国青春偶像剧的巨大优势。韩国青春偶像剧由于内渗着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同类电视剧目中便显得多了份厚重感和亲切感,极易给处于同源异质文化地域中的中国内地观众带来“陌生的熟悉感”。

    韩国青春偶像剧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贯穿着对美好人性的真挚礼赞。它弘扬和赞颂人性中的美好品质,决不夸大和渲染罪恶,力图将罪恶消解到最小限度,从而实现对人性之美和人格之美的力拔和张扬。它的主体是写人之善,罪恶仅作为冲突发生的起因,是用来激化矛盾和推动剧情进展的,随着剧情的深入,犯下过错的人物通过自我醒悟又最终消解罪恶。这种情节理念,正来自于“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中国哲学主张。换句话说,在韩国青春偶像剧中,代表罪恶的一方,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大奸大恶之徒,也不是剧情的主体,仅作为人之善的对立或旁衬结构存在于剧情中,它不仅衍生了剧情的时空关系,突出了戏剧性因素,而且在叙事策略上,也起到了完善剧情、还原人之善的哲学理念。在很多韩国青春偶像剧中都有这样的故事情节:造成男女主角恋情受阻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第二女配角,在剧情前半部分她总是想法设法阻止男女主角在一起,从而使得剧情在她设置的一个又一个障碍中不断进展。但是女配角所做的阻挠并不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如果我们站在女配角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反会发现女配角的做法合乎人之常情。到了剧情的结尾部分,女配角往往自食其果,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有时还会从魔鬼变回天使,真心帮助男女主角实现在一起的梦想。

逆转女王韩剧篇4

据报道,广东东莞蒙正国学馆“女德学堂”,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作为“女德”四项基本原则,消息传开,各界一片哗然。9月25日,蒙正国学馆“女德学堂”被叫停,但质疑之声却仍未消解。

所谓“女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女德无极,妇怨无终。”“女德学堂”除设置令人匪夷所思的女德原则外,更提出“要成为女强人必须切除子宫、,消除一切女性特点”的“女德精髓”。 据了解,这类女德学堂正风靡全国,打着“国学”的旗号,从北京、山东、河北席卷至陕西、广东和海南。

实际上,被女德绑架的现代主妇并不鲜见。正如《海南日报》一则评论文章所言,女德学堂遍地开花折射出某些现代女性,在家庭危机面前彷徨无助的窘境,寻求女德等洗脑说教来自我催眠。

从家庭主妇到光鲜明星,“被女德”的女人一直都在。回想当时王全安“双飞”被捉,张雨绮远隔重洋发表声明,“心情很复杂”,“但是还是要共同面对。”――大约只有中国才盛产这种“忠心人妻”吧。

“忠心人妻”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女人人生最重要最荣耀的事情就是成为某个男人的妻子,如果一旦荣幸成为了某个男人的妻子,那她的生存目的就应该全然是为了丈夫,为夫生为夫死,只要是丈夫做的就没有错,她为他呐喊叫好,最典型的话语体系是:男人都这样……我老公根本不花心,架不住外面的狐狸精太骚,往上扑啊……

江冬秀和胡适在一起,郎才女貌,举案齐眉,哪一样都不占。但这不妨碍她坦然地坐在胡家的客厅里,开心地摸麻将,斗情敌,爱老公。她对胡适有自己的底线:心,可以放飞;身,必须回来;赌王四太也有名言“男士好容易受到诱惑,做太太的唯有对丈夫形影不离,将自己变成跟尾狗”;某名导妻子更加”贤惠“,甚至还要替丈夫出轨拍手叫好:“那是我们家占了便宜啊,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多少年来,许多被称为人生赢家的女人都乐于以“忠心人妻”的面目示人,生儿育女事小,最重要还得替夫料理大小事务,能干者还得在丈夫不方便出面的时候挺身而出,降妖除魔,跟古时候的忠奴有得一拼。几千年中国酱缸里的男性文化可以将聪明能干的女性洗脑至此,倒真是不明觉厉,细思极恐。

所谓“好女人”,只是男人的利?

中新社近日有一则来自约翰内斯堡的新闻:为了鼓励国内的处女不随便与人发生,斯威士兰国王姆斯瓦蒂三世将推出新政:给保持处女之身的女孩每人每个月发放200兰特(约合20美元)。据称,此举是为有效控制艾滋病在该国的蔓延,不过也有人认为国王有“自肥”之嫌。

无独有偶,南部非洲国家斯威士兰前些日子举行一年一度的“芦苇节”选秀女活动。近10万名未婚处女手持芦苇,袒胸露乳,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接受国王姆斯瓦蒂三世的遴选。一旦被国王选中,这些少女将获得数十头牛的厚重聘礼,并有望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姆斯瓦蒂三世目前已经纳有14位妃子。

在男权社会,性是一种资源。所谓“好女人”,只是男人的利。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封建社会里,朱程理学把作为婚姻之内的产物,作为女人从一而终的一对一项目,事实上母系氏族社会里,一位美丽却又性冷的女人是不道德的,因为她拒绝用自己的身体来为氏族的兴旺和农作物的丰收做贡献,女人必须如同蚂蚁窝里的蚁后一样尽量繁衍,制造后代。

时光流转至当下,掌握了经济话语权的女性无疑拥有了更多的生活可能性,她们迈入了一个“解放”的年代。对女权主义者来说,性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权利。

“性罢工”在全球多个国家已成为女性集体抗争的新手段,更重要的是,这一手段屡屡奏效。其中,2011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之一、利比里亚女权领袖莱伊曼・古博韦也曾呼吁“性罢工”。

古博韦是利比里亚反战专栏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曾在2002年带头发动“性罢工”,呼吁利比里亚妇女拒绝和丈夫发生亲密关系,除非暴力和内乱的现象终止。当时的总统泰勒虽拒绝这一提议,但次年政府与反对派会谈时,古博韦要挟在公共场合脱衣,终于逼迫双方重回会议室,最终签署和平协议。

此外,哥伦比亚中西部治安最差的城市佩雷拉,曾发生黑帮成员妻子联合起来发出最后通牒的活动:放下武器或者是放弃性生活;非洲喀麦隆西北部村庄亚罕村的妇女2003年也曾发动一场长达3个月的“性罢工”,敦促她们的丈夫正视牧人放任牛群吃掉所种作物的问题。

“性罢工”屡屡奏效,我们却不免感叹:女人在争取平等权利的大范围行动中,竟然依旧要依靠身体?女人在政治抗议和社会运动中只能把性资源当做工具?实际上,女人最可怕的莫过于把自己全身简化为一个性器官,还拿上床当福利要挟男性。

真正的平等,是女性可以书写她们对世界的经验、感知与理解,并获得尊重

今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走红,在国内掀起了新一轮“韩剧热”,一度创下了韩剧在国内收视的历史最高;2005年,韩剧《大长今》火遍中国。当年令国人震惊的一条新闻是:上海某家庭主妇因为老公不让她看《大长今》竟愤而投河。

韩国的历史剧原本多沉重阴抑,以男性视角刻画历史悲情,常常执著于史实的争论,但这两部均是不折不扣的女人戏。《来自星星的你》中又能干,又英俊,又深情、顺从,近乎十全十美的都教授可以为了帮助女友,不当教授而去当她的经理人,各项工作竟然打理的井井有条;《大长今》不仅为天下女人造了一个完美男人闵政浩,还让一个尊贵贤明的大王思慕宫女而不得。

这样的情节表面看来是女权高涨,实际上却更反衬了现实中韩国女性的困境。因为无论都教授还是中宗、闵政浩都不是韩国男人愿意认同的角色,为女人放弃一切的痴情男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无力的男人”。虽然剧中未婚女主角经常以励志形象呈现,但是韩剧依旧没有忘记通过“未婚女主角”的家庭话语来传播最“正确”、“周全”、“善良”的韩国家族道德传统信息。

相较韩剧,好莱坞的导演似乎拥有更多刚性书写的话语权。

2009年,美国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凭《拆弹部队》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在八十多年的美国学院奖及好莱坞历史上写下了很多“第一”和“唯一”――毕格罗是有史以来被提名最佳导演奖的四位女性之一,也是获得此奖的唯一一位。毕格罗成为文化偶像,也是2010年《时代周刊》评选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之一。人们乐于谈论的,是她作为女性,常拍摄“男性特征较强”的商业电影类型(如动作片、犯罪片、战争片、恐怖片、西部片等)而非浪漫喜剧和家庭情节剧。

只是,这并非全部的事实。纽约电影学院与南加州大学关于好莱坞性别不均衡的数据调查结果令人无语:2012年美国票房最高的250部影片中,女性制片人、编剧、摄影师和剪辑师总共占总人数18%,仅9%导演是女性,只比1998年增长了一个百分点;自2002年至2011年,票房最高的一百部影片中,女性为主角的从16%下降到12%。角色需要全部或部分身体的,女性大大高于男性(29%与7%);少女部分身体的镜头比2007年增加了三分之一。

银幕上角色设定和观众期待为:男性角色,职业;女性角色,婚否。现实世界中,男女演员片酬亦有巨大差异。去年奥斯卡奖提名名单中,有140位男性,女性只有35位。而且看看奥斯卡的评委席吧!那里端坐的大多也是带有刻板性别和种族预期的老年白人男性吧?

逆转女王韩剧篇5

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应该说,大多数人认识并熟知王珞丹,都是从《奋斗》中那个痴情的、名字叫做“米莱”的女孩开始的。她的单纯、乐观、执着,以及处世的简简单单,在当时着实打动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之后,她又在《我的青春谁做主》饰演了那个天真而又顽强“钱小样”,以同样的风格博得了大众的赞同和喜爱。

之后,凭借这两部电视剧,王珞丹获得了很多奖项。从这两个角色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她基本代言了那种坚毅、独立又带着灵气的都市女孩形象,而这一形象也成了这些影视作品中最核心的角色。

谈及这些角色表演,王珞丹表示,“我可以代表它,但它不能代表我,我觉得自己身上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塑造更多不同的形象呈献给观众。”从她的本意来说,还是希望多尝试些不同风格的戏,任何外人都无法影响到她,不会让她更冒进,也不会让她干脆退让。

于是,这次在《后会无期》里,她一反常态,演绎了一个叛逆的怀孕“小姐”苏米。如此转变,的确让观众惊奇的同时也眼前一亮。

因此,虽然《后会无期》上映后口碑两极,但王珞丹饰演的苏米却赢得了一致赞赏,不仅因为那一头妩媚的长发,也不仅因为她演了个钓鱼小姐。很早之前,韩寒就说王珞丹的角色是个秘密武器,而王珞丹自己也觉得苏米是有“杀伤力”的。而这样的改变,她觉得是“时间到了”,她演过不少清新邻家女孩,其实她骨子里“很文艺”。

不断求新求变

纵观过去她所饰演的一些角色,谁也想不到王珞丹会演像苏米这样的“钓鱼小姐”。对此,王珞丹说:“实际上,我自己从一开始就想求新求变,我不希望束缚在外界给我设置的框架中,但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我给自己的框架比外界给我的还要小。所以,我要尝试跳出去。人生就是一个有失有得的过程,心理上的东西或许可以承受,但是很多用肢体表达的,我一开始都会去屏蔽掉的。”

“此次拍摄《后会无期》,整个过程也很愉快”,王珞丹说道,“而且和韩寒导演也认识很多年了,关系非常熟,整个剧组里的人也玩得开,有点像大学时排练作业。导演没有剧本,每天早上把当天的台词发微信给大家。虽然导演对台词很在意,她也有些即兴的台词构想。比如,当苏米在宾馆里当“钓鱼小姐”时,听到厕所中意外传出第三人的声音时,王珞丹的自创台词是:“你这种情况,是要加钱的。”

事实上,她本人很喜欢片词,最爱的大部分出自她的角色。比如“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从小到大我都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等,还有一句很喜欢的台词,是贾樟柯扮演的三叔说的:“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让她很是得意自己的年轻心态,“现在,我这个年龄还能保持对错之分,还挺庆幸的。”

感情是个人生活

戏外,因为跟导演韩寒的“拥抱”,王珞丹也再一次遭遇“绯闻”,但她坦言跟导演是多年老友,不会因为绯闻而影响感情。出道多年,对于绯闻,她也已有自己的面对方式。

“说实话,我个人不太会把感情去放在一个公众平台上,等待大家祝福或者是消遣,我觉得没必要,这是我个人的生活。现在的我已经变得柔和多了,要是早几年,我会说自己的生活我不想跟外界分享,现在我觉得可以随便聊点什么,慢慢的没有以前那么紧了,也放松了很多。”

事实上,近两年娱乐圈明星的感情生活问题也越来越透明了,正逐渐地曝光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他们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坦然面对,大方地分享自己的私生活。因此,如今的王珞丹也慢慢地开始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爱情观、婚姻观。

在外界看来,自从王珞丹跟孙红雷、张涵予这些大叔在戏里谈恋爱后,许多人都觉得大叔很适合她。对此,王珞丹自己也表示年龄大小没关系,重要的是内在。“我觉得心理年龄成熟与否对于我来说很重要,不是外在的。女孩子还是要像个小孩子一样会更好吧,更多承担、担当的事情应该交给男生。”

最近,娱乐圈喜事连连,女神纷纷出嫁。好在家里还有个姐姐,爸妈没有催她结婚。她相信遇到对的人跟时间没有关系,没有规定要在哪个时间段完成自己的终生大事。“有可能一见钟情,做个闪婚族。”但她是一个极度慢热的人,这种情况发生在她身上似乎不太可能,大概三四年,或许四五年,谁都无法预料哪天她结婚了。“现在我想再扛一会,女神都嫁了,还不让我扛一会,好不容易这次把我拍得像女神一样,让我来扛起这个大旗吧。”

王珞丹个人简介:

逆转女王韩剧篇6

关键词:《来自星星的你》;传播;文化动因;韩剧

上世纪末韩剧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曾一度以其势不可挡的潮流影响中国观众。近期韩流似乎以其更为凶猛的潮流再次席卷中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以下简称《星星》)相当火爆,“目前的平均收视率高达21.2%,瞬时最高收视率甚至突破31%”,[1]据有权威数据显示,“在中国《星星》网目前网络点击量已超过10亿次”[2],这种火爆程度让国产电视剧望尘莫及。而实际上如果细细分析《星星》火爆背后的诸多原因,不难发现其是在一系列成熟的传播文化动因中催生出来的结果。本文将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主客体三个方面来论述韩剧《星星》在中国传播的诸多文化动因。

一、 张力十足的故事内容和精良的制作

“韩剧在‘炮制爱情’的道路上坚贞不渝。具备当下价值观的女性遇到完美男性(男一或男二)是韩剧屡试不爽的灵药”[3]《星星》也不例外,它塑造了一个神经女神千颂伊来引发女性观众的“代入感”:千颂伊堪称是国民妖精、引领韩流的女神,但她同时也是一个没有常识、不爱学习、脾气大、虚荣心强、爱名车名鞋名衣、爱吃垃圾食品的女性,这些所有特质简直就是现代广大女青年都梦寐以求的,契合了具有当代价值观的女性观众的心理诉求。而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二姐”、“国民女神”遇到了完美外星男人都敏俊,他400多年前从外太空来到朝鲜,他视力如鹰、听力如狼,还具有瞬间移动、暂停时间、隔空移物等“超能力”;他满腹学识、无所不知,各种法律、人生哲思信手拈来,有着爷爷辈老教授的智慧;但更重要的却是他那精致帅气的不老容颜,腰缠万贯还收藏着价值连城的古董……这样精彩绝妙的人物设置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绝大多数女性观众对于爱情的幻想,又怎么可能不拴住观众的眼球?更何况《星星》故事情节本身引人入胜,集各种极具“吸睛力”的元素于一体,既有“悬疑”、“谋杀”、“超能力”,又有“穿越”、“爱情”、“娱乐喜剧”等等,并且所有这些元素混合杂糅的同时并没有破坏故事本身的合理性、流畅性。可以说,整部剧人物关系设定极具戏剧性引发力,而故事内容的发展又在“精彩不断”和“悬念从生”两方面给出了卓越的平衡力,既给观众间歇性的精彩“爽点”,又在剧情发展过程中不时安插下悬念“看点”,这种张力十足的浪漫爱情故事对于现代多数女性来说自然成了“攻无不克”的利器。

另外,《星星》从表演、造型、画面、音乐乃至字幕等各方面都极为用心,显示了韩剧专业而又精良的制作水准。“金秀贤出道时间并不长,但他无疑是韩国的票房灵药,从剧集《Dream High》、《拥抱太阳的月亮》再到电影《夺宝联盟》、《伟大的隐藏者》,但凡有金秀贤加盟的影视作品无一例外大热大卖”,[4]《星星》让炙手可热的金秀贤饰演男主角无疑是明智之举,他以其俊美的外表、多层次内心表演呈现了从冷漠、挣扎到多情的完美教授形象,将外星人身上冷峻的酷和多情的可爱融合于一体,演绎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而与之相呼应的女主角全智贤,作为有着十几年演绎经验的她来出演盛气凌人的女明星千颂伊自然能够轻松驾驭。在剧中全智贤不仅霸气外露尽情展现其成熟美艳的身姿,还毫不顾忌表演各种自毁形象的粗俗形态,如“衣衫不整拿着吹风筒在洗手间五音不全地乱吼一气”,将兼具神经气质和女神气质的千颂伊诠释的精妙绝伦,一会儿傲骄嘴硬,一会儿又无赖俏皮,蠢得不做作,美得有力度。同时,全智贤在剧中精致时尚的穿衣风格也是此剧的一大亮点,“每一集换装不下十次,从头到脚一丝不苟,每换一件衣服所有配饰重新搭配,女王范、少女风样样手到擒来”,[5]足以使《星星》成为一部时尚教科书……还有“多年来,韩剧OST(背景音乐)一直深入人心,网友称其为韩剧最大功臣,一煽情必有擦狼(爱你)”,[6]《星星》同样不例外,每一集一到动情时就会有Lyn演唱的《我的命运》无限循环,渲染氛围、动情之至!好故事、好制作乃是韩剧《星星》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的坚韧基石,也是其在传播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环节。

二、“韩流”持续预热和新媒体拉网式互动传播

韩剧自上世纪末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以其浪漫温情的故事内容博得了中国观众的认同,初来乍到的韩剧大多以主角得病、兄妹相恋等虐人故事赢得收视,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眼球。随后一部具有颠覆性的电视剧《我的野蛮女友》,以其全新的观念塑造了一个任性霸气的女汉子形象。自此,韩剧故事模式不断变化,接连不断的向中国推送一部又一部精彩电视剧,既有主打轻松搞笑讲述纯爱故事的《浪漫满屋》,又有充满坚韧隐忍、聪明励志精神的《大长今》……韩剧“招式”不断变化,在不断的创新中不仅聚集起极高人气,而且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评价,在中国市场上形成绝对品牌认同。

而近两年,这种品牌认同感似乎愈演愈烈,韩流文化再度掀起更高狂潮。2012年一首《江南style》唱响全中国,鸟叔“骑马舞”蹿红大街小巷;超人气组合EXO风靡少男少女,集唱跳颜俱佳优势轻松成为新一代人气偶像;去年接连两部电视剧《主君的太阳》、《继承者》的持续火爆;下半年引自韩国版权,并轻松成为同时间段收视之王的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更是“当仁不让地夺得聊天、相亲、斗嘴话题TOP1”,[7]接着人气“偶吧”李敏镐荣登央视春晚,演唱了一首别样风味的《情非得已》并成为春晚热门话题之一,成功抢镜。这股新韩流持续不断,其传播范围之广、影响速度之快更是前所未有,不仅成功俘获了大批忠实粉丝对韩文化的习惯性消费,而且也预热了新一轮的韩流风潮――《来自星星的你》。

自去年年底,这股“星星”之火便开始并逐渐形成“燎原”之势。《星星》开播之初,就获得较好收视,春节过后,“炸鸡和啤酒”、“叫兽依赖症”、“教授救我”等相关话题更是长期占据新浪微博话题榜,就连平时“高高在上”的大牌明星都开始对《星星》“欲罢不能”,纷纷模仿千颂伊拿着咖啡自拍的姿势来“摆俏”。据不完全统计,杨幂、赵薇、高圆圆、唐嫣、蒋欣、张歆艺等众多女明星都曾在微博公开自己正在追这部剧,还自称患上了“教授依赖症”。而根据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一书,引爆流行需要三大法则,而其中颇为重要的即“个别人物法则”。因此,中国女明星在韩剧《星星》的传播过程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于无意中对这部电视剧进行推销、宣传,并由此引发更多粉丝纷纷加入“观剧热潮”,也正是在这种借助微博等新媒体的互动过程中引发《星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流行开来。事实也正是如此,据新浪微博指数表显示,《星星》态势逆转出现火爆,是在年后“杨幂、高圆圆等微博中调侃《来自星星的你》引起关注,剧粉争相呼应,大V也开始纷纷制造话题,效应迅速扩张”。[8]

与此同时,关于韩剧《星星》的相关新闻报道“蜂拥而至”、抢占头条。剧中“下初雪就应该吃炸鸡喝啤酒”的一幕,让现实中的情侣们纷纷仿效,还一度引发餐厅套餐热卖,“提供冷冻鸡翅原材料的一家企业表示,因为禽流感疫情,春节之前大幅减少备货,对于近来激增的订单感到相当意外。”[9]不仅如此,更有“土豪粉丝买下情人节《新京报》整版广告向金秀贤示爱,剧中线衫义卖更是拍出5亿韩币天价”; 金陵晚报报道:“星星频现中文书,都教授让旧书加印”,“自电视开播之后,该书(指《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就引起热购潮,不仅仅在韩国,中国不少网上书店都一度断货。‘这书2007年就印刷过,之前几年的销售成绩也就500多本,不过这几天却卖了100多本。’南京新华书店告诉记者书店里的库存也不多了”……一时间,所有新闻话题似乎都与这部热播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是在这一拉网式互动传播过程中,《来自星星的你》不断“发酵”,并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三、中国观众审美选择和引进方价值选择的双重结果

尽管《星星》凭借着持续火爆的话题预热以及众多明星、媒体的自觉性宣传与报道,可谓占尽了“天时”、“人和”的优势,但如果没有“地利”的优势,恐怕也难以成就今天如此火热的态势。

所谓“地利”的优势是指中国当下文化环境要素,具体来说包括中国目前相对开放宽松的文化政策、影视行业的市场状况以及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心理诉求等诸多方面。自上世纪七八十年改革开放以来,在解放思想的时代背景下便开创了一个开放、宽松的文化政策环境,包括韩剧在内的美剧、日剧等流入中国市场。然而尽管如此,总体来讲国内影视剧相比美剧、韩剧则呈现创作水准较低、创新力不足等诸多诟病。著名媒体研究者张国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产剧很多时候,只是在很浅的层次中迎合人们的兴趣”。国产电视剧创新力不足,如果某一内容题材的电视剧受到欢迎,便很容易出现“扎堆”现象,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较容易引起观众“审美疲劳”继而引发反感。而当引进方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引进别国电视剧之后,获得观众认可的首先是一种“新的血液”,观众最初是因为“获得新的审美体验”的心理预期而主动选择观看一部韩剧,在这一基础上,新的故事、新的面孔、新的思想便自然而然“抓住”观众注意力。

同时在当前社会中,大多数人长期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以及巨大的工作学习压力中,这使得人们更加自觉的转向主题温暖、基调轻松的电视剧观赏。然而,现如今国产电视剧大多为严肃的现实题材,从“奋斗”、“青春”到“蜗居”、“裸婚”再到“养儿”、“养老”等一些列话题的电视剧近几年来几乎占据了整个国产电视剧题材的“半壁江山”,就像张国庆教授所说“好像身边坐了一个和你一起抱怨生活的人,短时间可以,长了谁受得了?”而《星星》却以其全新的外星人题材的故事,给观众炮制新的爱情幻想,为其枯燥的现实生活增添一个“新鲜剂”,契合观众审美心理诉求。

另外,国内影视公司在制作电视剧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诸如演员片酬、宣传成本、播放平台等各方面压力,使得其不得不在考虑自身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削减成本,而“相比起国内明星堪比‘楼市’的片酬,韩国明星的性价比远远高于国内明星”[9]在拍摄《神都龙王》时,导演徐克曾说“选金范出演贵公子,也是有缘由的。第一眼见他就觉得帅,养眼。此外,相对便宜,可以把更多的钱花在制作上。”与此同理,在某种程度上《星星》等极具特色的韩国电视剧的引进也是中国引进方价值选择的结果。

这样,《星星》凭借自身精良的制作水准以及良好的故事架构,及时有效的抓住新一轮韩流热潮,并在当下新媒体互动传播的机制下,成功在中国影视市场中绽放异彩!可以说,高质量的传播内容、多渠道有效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主客体的共同努力构筑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背后的传播文化动因。

[参考文献]

[1]摘引自《评论:、恋上完美外星人》,外滩画报,.

[6]同上.

逆转女王韩剧篇7

主演:房祖名/小薰/王太利/杨地

预计上映时间:2013年3月

是不是可以说,没有看过韩寒的青春是不完整的青春?

当年,男生人手一本韩寒,看得哈哈大笑,看到兴头上不时爆几句小粗口:女生则是互相传阅着郭敬明,一边看一边眼泪鼻涕哗哗流,念念叨叨“王,我来接您回家”,或者是傅小司、立夏,一个个模仿四十五度角仰望着天空,悲伤逆流成河。

不管韩寒郭敬明互相多么地不把对方当一回事情,但是毋庸置疑,两支笔写尽了所有人的青春记忆。现在,他们开始尝试以电影的方式,重新诠释笔下的故事:在郭敬明大张旗鼓、热热闹闹地导演起《小时代》的同时,由房祖名、小薰、王太利主演的韩寒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一座城池》也来了。

导演孙渤涵介绍,电影《一座城池》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寻求“80后”、“90后”共同的生活回忆。在片花中,以“我”、“他”、“他们”、“我们”作为叙述主线,将剧中主角“我”(房祖名饰演)、永久MM(小薰饰演)、健叔(王太利饰演)、王超(杨地饰演)进行串联,最终抛出的“你们呢”,则让观众们陷入对回忆和往事的沉思中。因此《一座城池》也被网友们赞为是在讲述“我们的生活”。

《一座城池》描写了一群不羁青年在大学时光里海阔天空的“光辉岁月”,讲述了一群人的荒诞生活。“我”和健叔因为一次群架事件从上海逃亡到了一个小镇,住进了长江旅馆,陷入了这个小镇极度荒谬的混乱中:宰人的出租车司机,日本料理店的音乐,化工厂的爆炸,健哥的受伤,突如其来的中奖,不切实际的发财梦,打砸哄抢的结局……这样的混乱就像是一个梦境,梦里的你被一个个鬼怪所扑到,你奋力挣扎高声尖叫却无济于事,只能束手无策地等待着醒来的那一刻。

《一座城池》就带着这样荒诞的歇斯底里,将青年人的无奈、茫然、彷徨与尴尬表现得淋漓尽致,所有每天都会发生但每天都不会发生的事,就这样在一个小镇上集中上演。韩寒把一个扭曲了的故事展现在你眼前,带着他一贯嬉笑怒骂的风格,让你笑着笑着却觉出了一丝苦味,感到了一丝沉重。因为你发现,这样的荒诞其实是另外一种真实。

“我”、健叔,还有各色各样的角色都是芸芸众生,都是小人物,以底层人的眼光窥视着这个社会的角角落落。他们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可以是每一个人。电影里的故事,都不是绝对的真实,却能让你在一瞬间折射、联想到身边的点滴,于是荒诞变得真实起来,虚构变得具体起来。他们迷茫、惶恐、丧失根基、无所依托,没有安全感与归属感,在困境中苦苦挣扎却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这样的情绪太过真实,是每一个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的感触。

带着一点讽刺,带着一点讥诮,这样的《一座城池》似乎真实得过于冷酷了――不,冷酷背后,是韩寒与导演的同情与悲悯。小说的结尾,韩寒这样写道“忽然,我感觉身上暖了很多,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体温。我转身,在她耳边说:‘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即使世界再悲哀,总有一个人陪在你身边,给你温暖,给你希望。这其实是另外一种真实唯有爱能拯救这混乱不堪的年代。

其实,与其把这部电影看做对社会现状的讽刺,倒不如把它看做一部解构版的青春电影更为合适。里面的一切情绪你我都这样熟悉:青春期的动荡、冒险、失望、荒唐、感慨,还有无处宣泄与不可诉说,渴望一走了之却又不肯彻底失望,心底始终怀着一份温柔的期待。

就像70年代有《发条橙》,90年代有《猜火车》、《阳光灿烂的日子》,2013年有了《一座城池》。晃荡在这个混乱的小镇里,荒诞也好,真实也罢,所有不被理解的故事,若是加上“青春”的注解,也就变得容易被原谅了。毕竟,青春就该这样肆无忌惮一回。

《北京遇上西雅图》

导演:薛晓路

主演:汤唯/吴秀波/海清

一名拜金女为了获得美国国籍来到西雅图代孕生子,却惨遭富豪男友的抛弃。窘迫时刻,来自北京的名医承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日久生情。最终爱情战胜金钱,两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俗套的剧情却因为汤唯的加入而变得极有看点,如果你被《色戒》的王佳芝、《晚秋》的安娜所惊艳,那么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天台》

导演:周杰伦

主演:周杰伦/王学圻

继《不能说的秘密》之后,周杰伦推出了第二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天台》。电影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拟的时空,融合了浪漫、动作、歌舞、特效等多种风格,更是被称为“前所未有的电影类型”。周董五年磨一剑,想必会带来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魔境仙踪》

导演:山姆・雷米

主演:詹姆斯・弗兰克/米拉・库妮丝/米歇尔・威廉姆斯/蕾切尔・薇兹

逆转女王韩剧篇8

【正 文】

韩剧大家都很熟悉了,甚至很多人天天都喜欢看韩剧,那么韩剧到底有什么呢?韩剧火在哪里热在哪里呢?

韩剧《大长今》的热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事件”。虽然中国的影视大腕们对该剧的知识性问题、韩剧的引进问题和媒体的宣传颇有微词,但《大长今》所受到的追捧已说明了它的艺术魅力,媒体再炒作也未必能让观众天天按时坐在电视机前。而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的电视剧自身过得硬,又何惧竞争?如果我们的作品中能将中华美食和中国医术拍得赏心悦目,广为传播,又怎么会让周边国家把中国传统的东西说成是他们自己的呢?

人的信念、精神、气质、形象到其语言、行为和产品的一致性,美就成为一种可以穿越各层面的“深度”

我以为,美必须有整一感。整一,既指艺术的有机性,也指某些审美材料应该有一种与之相应而特殊的意念穿越它们,才能生发出从外到内的审美之光,否则,我们欣赏的,只是美的材料碎片,而不是整体的艺术魅力。对《大长今》,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韩食和韩服的精美了。但奇怪的是,韩国料理在中国各大城市都可以品尝,他们的服饰早在上世纪的朝鲜歌剧《卖花姑娘》中已有领略,为什么一直没有被我们关注?原因就在于《大长今》中的料理与服饰,与主人公的形象及其人生信念,是高度整一的,它给人一种纯粹通彻的感觉。长今的人生信念是当“最好的”尚宫或医女,她的单纯、善良以及由她的这种信念所体现的“单纯的热情”如此完整,使之成为韩国影视艺术中“最氧气的女性”。而且,“最好的”在长今身上,还体现为她常常会以“创意”使她的料理和医术出奇制胜。让不喜欢吃大蒜的皇太后吃大蒜而不觉得吃大蒜,长今的“药丸”制作同样是有原创品格的。尽管可能一时不被人理解甚至会带来劫难,但这些难道不是长今为追求“最好的”而付出的代价?不愿付出长今式代价的人,就永远不会成为“最好的”。所以“通彻”就是从人的信念、精神、气质、形象到其语言、行为和产品的一致性,美就成为一种可以穿越各层面的“深度”。由于崔尚宫将“最好的”理解为“食材”和“权力”,因此再好的材料也只能做出虽然精致但却难有创意的御膳,所以我们看崔尚宫和今英,就不会注意她们的服饰和料理,而只会注意她们常常显得内虚不安、没有通彻感的眼神。

比较起来,要论服饰、美食、医术和权术,中国文化的原生性,电视剧《红楼梦》完全应该超过《大长今》。但在《红楼梦》中,虽然我们不缺乏食、饰、诗、画和美人儿,但我们的编导却缺乏一个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所化成的“精气儿”来穿越这些材料,带动人物的嬉笑怒骂,于是片中的美食与美色成了摆设,情节成了热闹。对贾府的“豪华”与“衰败”有什么哲学性的理解?怎么看贾宝玉这个“只喜欢女孩儿”的“顽童”的?可能我们的编导都难以解答。电视剧《大明宫词》在语言上依靠长句所产生的华美感,之所以给人留下模仿莎士比亚的印象,并出现山西农民武攸嗣说土语的不和谐状况,原因就在于:我们如果没有华丽典雅的精神素质之“根”,如何会自然地生长出华丽典雅的语言之“花”呢?如果人物的对话缺乏与民族精神、人物、情节、意蕴的整体关联,那么作品整体的美学效果就是破碎而失败的。破碎的美不是美的一种,而是对美的破坏。

“事件对人的遮蔽”是我们影视编导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东方的美应该有亲和感。《大长今》以韩国的宫闱生活为内容,却是以膳食、治病、亲情、爱情等“最直接的”文化内容来表现的。它的成功,不仅揭示了十几年来韩日等影视作品在东亚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原因,还揭示了近现代东方文学艺术经典的成功奥妙,那就是:日常化的人、情感和细节,应该是东方艺术的“最直接的表现性内容”。

在《大长今》中,无论是韩尚宫和长今遭“逆谋”陷害流放济州岛,还是长今最后的“揭发”,这些“事件”都只是“材料”,目的是为了让长今经受“不同的炼狱”而完成她的形象塑造,所以作品总是让我们看到事件中长今单纯无邪的善良眼神,从中考量个人与挫折、与灾难、与复仇之间真正的审美关系。比较起来,由于我们的历史剧受历史事件的限制,“事件对人的遮蔽”成为我们影视编导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不少作品是典型的写事不写人,即使是《孙中山》、《康熙王朝》这两部以人为中心的电视剧,也是如此。前者的广州起义、武昌起义,后者的翦除吴三桂、收复台湾等重大事件,塑造的都是气势恢宏的伟人人格,即便是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最生活化的日常感情,也因为被“伟人”观念过滤而“崇高”起来,这就难免要让人担心:离开了历史重大事件,他们会怎样生活?

用“日常细节的启示”穿越宏大事件和说教而获得哲理性启示

在《大长今》中,中宗皇帝、皇后、太后已经不完全是“最高权力”的化身,而更多的是以儿子、媳妇、母亲的形象出现。由于长今是以母亲的言行为其精神依托,所以她一次次转败为胜、化险为夷地证明自身的过程,也就成为皇帝、皇后、太后一次次思考自己如何做好“国家的父母”的过程。而“食”和“医”、“蔬菜中毒”、“牛奶中毒”这些生活细节,也就成为母亲关心孩子、皇帝关心子民的基本纽带。而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却没有一部真正写饮食文化、美食与亲情关系的电视剧,这显然与我们对日常和世俗生活“轻视”和“忽视”的人文观念有关。中宗皇帝最终被闵正浩的“爱就是成全对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所触动,放弃将长今纳为后宫这一细节,不仅是对我们“占有性”的爱的观念和“宫女是皇帝的女人”的权力观念的突破,同时也截然有别于中国电视剧中刻画皇帝的“威严——戏说”的两极性创作模式。试想,我们怎能从《康熙王朝》、《雍正皇帝》中,看到康熙和雍正受宫女启发教育的生活细节?哪个宫女敢像长今这样与皇帝朋友式的天天散步?而在我们的电视剧中,皇帝对儿媳的占有(《杨贵妃》),编导们是否有过以批判的意念观照,挖掘其中深层的内涵?“戏说”同样是对亲情和真情的漠视——它通过颠覆等级性的感情而把常人正常的感情也遮蔽了。在众多戏说剧中,我们看不出这个皇帝究竟是因为什么爱一个又一个女人,最后只能得出一个“风流”的结论。

《大长今》突破了直露的政治性、道德化说教,代之以日常膳食、保健中的哲理性启示,而且极为重视“非说教性”细节。最典型的莫过于长今冒死给皇太后出的“既是所有人敬爱的老师,又是家中的奴婢”的谜语了,而长今对谜底的解释,也是解说性的而不是宣讲性的。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太后一次次“静坐”在中宗皇帝的殿前,来迫使儿子收回成命,一个有时不太讲道理的使性子老太婆形象呼之欲出。而我们多数宫廷剧中,太后们都是“慈禧般冷漠”的教化面孔,“直接说教”俯拾即是,结尾时“义正词严的演讲”更是变得“非如此不可”。煽动作用固然会有,但却不及长今的谜语来得感人至深、启人至大。长今与闵正浩的爱情中没有一句“我爱你”,但所有的爱情宣言怎及闵正浩背着长今说“那你赶紧下来,我也来搬石头啊”的话语来得真切、动人和隽永?不知道我们的编导是否明白:崇高的观念与爱情是要通过生活感情、日常细节来表现的,这才更符合艺术法则。

长今之美:含蓄的坚执

韩国文化曾经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些人从“儒家传统美德”出发对《大长今》进行评价。比如用“温、良、恭、俭、让”、“忍辱负重”来把握长今,似乎长今的艺术魅力在于编导弘扬了中国儒家文化。但这样的评论,会遮蔽韩国艺术家对韩国民族精神的一种创造性建设——正是这种创造,激活了“整一”与“亲和”。

在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词汇前,我是以“含蓄的坚执”来把握长今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气质和品格的,这种美很难用儒家精华直接套用。比如用“俭朴”和“谦让”就不能概括长今,因为长今为成为最好的医女和最高的尚宫而奋斗,就谈不上什么谦让,其奋斗目标,也不是简单的、群体化的“大义”可以涵盖的。长今在宫廷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也不懂什么是“调和”与“中庸”,她的穿戴和饮食以及日常生活,更没有被表现成“俭朴”。生活方式和生活材料可以被一个人内在的世界所穿越,所以这些并不重要。在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上,她也没有“温顺地”随遇而安,而是以“我究竟做错什么了”的天问,选择了“我心我行”来“越过众人之墙”,这显然不是“众怒难犯”的中国式生存智慧和“个体受制于群体”的儒学可以解释的。长今面对害死自己母亲和韩尚宫的崔尚宫,复仇欲望自然十分强烈,趁给崔尚宫治病时报仇或主动揭发崔尚宫们的罪行,也不为过。但“含蓄的坚执”的人格之美,让她不是横眉冷对崔尚宫,也不是“以命换命”式的复仇,而是“坚持着不仅仅以复仇为目的”,坚执地让自己的信念体现在生活的各种场合。对长今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母亲的心灵得到安宁,如何让韩尚宫的形象得到恢复,而只有让崔尚宫主动的自首和忏悔,这一目的才能实现。所以她“含蓄的坚执”着的是“最健康的、最美好的”价值,这种价值可以体现在人、事、物等一切方面,像空气一样被我们呼吸、为我们所需。所以长今“我做错什么了”的天问,就等于是说我们是不是都有“不健康、不美好”的错?错可以改正,而不是应该被消灭,这才是“含蓄的坚执”的真正本义。只有如此,在长今身上我们才没有看到那种明显的沉重感、灾难感、屈辱感、敌视感,它们通通可以被长今“绵羊般含蓄的坚执”的眼神化解,像风穿越山岭和树木那样自在地生活在灾难和华贵之中。也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大长今》询问式的、含蓄的爱情对白:“我们以后只能吃草根过日子了,这样真的没关系吗?”/“没关系,真的没关系”/“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就因为是你所以才没关系”。 转贴于

而对于我们来说,由于文化上“反传统”和“弘扬传统”的冲突,造成了知识分子“坚守什么”的价值迷茫,使得坚持者会放弃自己的坚持(比如学界经常出现的反思);同时,坚持者由于是通过“拒绝”、“抛弃”来捍卫“什么”的,必然造成坚持者是以“义愤填膺”的形象出现的。他们既失去了长今式的对“拒绝对象”还有希望的宽和感,也不会产生长今式的“我错了吗”的自我质疑,从而出现“坚持坚韧”者与“温柔温顺”者的对立和分裂。因此,无论是以“好人”拒绝“坏人”的道德眼光来看待世界,还是像电视剧《浮华背后》那样对反面人物“阴险狡诈”的消灭式处理,都使我们的“坚持者”失去对世界应有的整体温爱感和含蓄感。从美学和艺术效果上看,只有一个内心充盈、自信、能平静面对荣辱生死的坚持者,才会让所有人产生敬畏感,也才不需要愤怒、咒骂就可以最终掌握世界。反之,“温柔温顺”如果失去长今式的信念和原则以及“为什么女人就不能抓兔子”的挑战常规的勇气,那么,温柔的黛玉(《红楼梦》)、容妃(《康熙王朝》)、王琦瑶(《长恨歌》)、枣花(《篱笆、女人和狗》)就是软弱和偷生的代名词。而刘慧芳(《渴望》)的两难选择,难道不是中国温柔女性们缺少自己的信念和执著的缩影?对中国女性来说,如何在“温柔温顺”和“忍辱负重”后面少一些悲泣、哀伤和无奈,我们的创作者,如何从哲学意义上回答好“中国女性为什么会只能如此生活”这个令人尴尬而“原创性”的课题,才是关键的关键。

上一篇:元旦手抄报内容小学范文 下一篇:写一篇清明节的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