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课件范文

时间:2023-11-06 16:00:37

山行课件

山行课件篇1

关键词:矿山救护队员;培训内容;培训质量

0引言

矿山救援队伍是处理矿山灾害事故、实行军事化管理的专业队伍,在矿山行业中属于高危行业。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矿山救护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强健的身体素质和一流的技术水平,才可能在抢险救灾中实现安全、快捷、高效救援。要有效提高矿山救护队员的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是非常重要有效的途径[1?2]。但目前矿山救护队员培训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矿山救援队伍的发展,适应矿井安全生产需求。

1当前矿山救护队员培训中存在问题

1.1招录方面

《矿山救护规程》规定:新招收的矿山救护队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25周岁以下,从事煤矿井下工作1年以上,身体素质符合矿山救护队员标准。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萧条,煤炭企业经营困难,大部分矿山企业在招收矿山救护队员时,未能严格按照标准招录新队员,致使招录的新队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身体素质差异较大,招录的少部分新队员年龄超限、文化程度低、身体素质不符合要求、没有井下工作经验等,这都给矿山救护队员培训工作造成了一些困难。

1.2培训内容方面

矿山救护队员培训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制定的《矿山救护培训教学大纲》。培训单位及任课教师依据培训大纲要求,制定相应授课计划,根据教材编写授课教案。教师的教学一方面应符合大纲要求,以保证课程的基本规格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要在深入钻研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救护队员实际水平、现场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学大纲只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课程的基本内容,而教材才是授课老师的教学范围和基本落脚点。教材内容安排设计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培训质量的高低,教材能否为学员提供合理切实的学习内容,将关系到学员学习效果。目前,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所用教材普遍存在如下问题:①教材中实训、实验、实操内容较少。实训、实验、实操是提高培训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教材中增加必要的实训、实验、实操内容,才能加深学员印象、激发学习兴趣,使培训教学真正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功能。②教材中少部分事故案例时间久远,与现在矿井实际不符,起不到针对性、对比性、借鉴性的教学效果。③教材中涉及技能操作项目较少。一些技能项目,如:医疗急救、一般技术操作等,教材中没有编写,缺乏统一标准,致使相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授课教师讲解的不尽相同。

1.3培训教师队伍方面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具有丰富的理论和教学经验以及现场实际工作经验的老师,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基础。但从整个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来看,仍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教师没有矿山救护培训教师资格,课堂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灵活性差,课堂应变能力有限,调节课堂气氛能力不足;与学员沟通不够,不善于了解学员,上课只管讲,不管学员能否听得懂,完成任务了事;强制性课堂灌输,效果较差,这些都制约了救护队员培训质量的提高。

1.4培训实操方面

实操是矿山救护队员培训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让救护队员直观地了解、认识和掌握仪器装备原理、结构、性能以及操作方法、要求、标准、注意事项等,锻炼学员的动手实操能力。同时,通过实操训练及考核,还可以考核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仪器装备故障处理能力,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效。但是,大部分培训机构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实习场地和实操设备,仅依靠课堂上老师讲述,救护队员得不到动手锻炼机会,致使一些实操内容上课时救护队员听起来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培训质量和效果不理想。

2提高矿山救护队员培训质量的对策

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和信息传递行为[3]。为了能让矿山救护队员进一步通过教学、训练手段,更好地掌握标准,提高专业知识素质、技能水平和事故处理能力,使矿山救援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矿井的发展相适应,在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教师队伍素质、教学理念方式、教学配套设施、教学培训管理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矿山救护队员整体培训质量才会进一步提升,才能不断提高矿山救护队员综合素质。

2.1严格把关矿山救护队员招录

各矿山救护队要严格按照《矿山救护规程》规定,严格把关矿山救护新队员招录,把好救护队员入队资格关,尽可能挑选有井下一线生产经验、身体素质符合条件、文化程度高、年龄适宜的队员,避免和禁止一些“先天性不足”的人员被招进矿山救援队伍。同时,在矿山救护新队员培训时,各矿山救护培训机构要具有严格标准,对一些不符合矿山救护队员条件的人员予以辞退,为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打好基础。

2.2优化矿山救护队员培训内容

采用调查问卷、对矿山救护队员进行访谈、结合矿山救护队员在较大事件中的表现等方法,提前收集、制定矿山救护队员培训需求分析[4]。根据需求分析,依据矿山救护培训教学大纲要求,精选教材,按照“针对性、实用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本着科学务实、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教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要选择适合培训需要、贴近实际需求的教材。坚持针对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1)强化安全救援教育。强化安全教育是矿山救护队培训的重要内容,编制教学内容要坚持围绕安全救援、科学救援这一主题,通过对《煤矿安全规程》和《矿山救护规程》详细的学习,提高救护指战员遵章守纪的思想意识,增加收集近年来全国矿山事故应急救援案例,特别是发生救援人员伤亡事故的案例,编入培训内容,以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把救护队安全、快捷、高效的救援理念贯穿于培训全过程,不断提高救护指战员的安全意识,并运用于应急救援工作全过程。(2)依靠新科技,更新教学内容。随着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现实中的应用,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教材也应不断更新和完善。授课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技术、最新设备的应用情况,并贯穿于教学课堂中。同时,根据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制定授课计划、课件和实训、实验、实操内容。培训课件要贴近培训内容,要挑选近时期发生的正反2方面案例进行讲解、比较、分析和引导,达到矿山救护队员培训符合要求、贴近实际、指导性强、实用性高的目的。针对实训、实验、实操等技能培训内容,要编写操作项目标准,统一仪器装备操作、一般技术操作、医疗急救等技能操作方法和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实训和实验,要让矿山救护队员接触到实物,了解操作流程,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和实训,总结方法,熟练掌握标准,并不断提高。(3)改善仪器装备实操教学方式。增加矿山救护仪器装备及创伤急救操作的音视频教材,让学员对照影像画面按标准程序进行操作演练,改进单一理论讲述的教学形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熟练操作程度,对每位队员进行安全救援活动的强制性行为规范,提高其规范化、标准化的行为意识。(4)丰富模拟实战演练教学内容。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和严格管理,矿山安全事故大幅减少,救护指战员参加实战救援的机会很少,事故救灾能力锻炼不够,缺乏实战经验,致使队伍整体技术能力较弱,严重制约着安全、快速、高效的救援需要。因此,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不断改进训练模式,要贴近实战抓住演练,从严从难锻炼队伍,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战斗力。①面向实战,改善训练环境,转换训练手段,利用演习巷道,开展高温浓烟演习训练,提高指战员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结合矿井的灾害情况和事故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演练,提高救护指战员在高温浓烟、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窒息等复杂情况下的实战能力。②对煤矿事故进行现场仿真,模拟灾害场景,观察灾害处理过程,锻炼队员在现场如何正确使用救援装备、救援方法是否得当、安全措施落实是否到位等。通过现场考察、总结讲评,达到模拟救灾演练的教学目的。制定出符合实际且有利于救援队员现场救灾的方案、行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

3提高矿山救护队员培训教师队伍水平

按照国家局有关要求,各矿山救护培训机构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授课教师参加矿山救护师资培训,取得矿山救援培训教师资格,交流质量高的授课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提升授课水平。为适应新形势下矿山救护队员培训工作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也要在课件质量上做到图文并茂、音像俱有,尽可能使用视频课件,使参加培训救护队员在视觉、听觉受到语言和图像的双重冲击,身临其境,高度参与,从而提高培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鼓励授课教师制作优质课件的同时,尽可能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具有设备结构原理的3D动画讲解、3D全景可旋转角度零部件拆装等,能够让教师的讲授更加形象、生动,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加强教师与矿山救护队员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矿山救护队员的学习状况,拉近与矿山救护队员间的距离,通过矿山救护队员了解不同情况,达到教师和矿山救护队员之间思路一致、和谐共振,产生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如在讲解各类矿山事故处理时,可以先介绍一起事故案例的基本情况,然后请参培的矿山救护队员来阐述事故处理的方案和注意事项,最后由授课教师讲解事故案例处理时的不足,分析事故的原因、总结事故经验教训等,利用互动式教学手段,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营造轻松愉悦、相互交流的课堂氛围。

4结论

山行课件篇2

现代教育技术山区教学质量山区教育因存在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缓慢,如何让山区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山区学校面对的困难

1.山区学校大部分因受当地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办学条件方面相比城市学校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各种功能室建设的滞后,使山区学生在学习条件方面无法与城市孩子相比。

2.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给山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带来困难。一般情况下,教师培训、学历进修、教研活动等都会安排在交通便利、条件好的城市地区,而山区教师要想参加这些活动,就有许多困难。比如,济南市西营镇,离市区有30公里,到市区参加一次教研活动乘坐公交车要两个小时,来回4个小时,即使到市区听一节课也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效益低下。

3.相对封闭的环境,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缓慢。山区教师培训的及时性和覆盖面低,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环境,没有创新工作的氛围,使新课程的各种理念无法在山区教师的思想中扎根。

4.学生在闭塞的环境中,掌握的信息面更窄,思维模式、学习方式、价值观都是困在一个小圈子内,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扼杀了他们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山区教育中的作用

国家教育政策向农村教育倾斜,使山区教育设施有了极大改善,现代化教育设备的配置为山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

1.现代教育技术使山区教师接触到新的教育思想

互联网的使用,使农村能够很方便与外界沟通。国家实施的“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让许多山区学校接收到前沿的教育信息,对于更新山区教师的教学理念,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互联网的应用,更是山区教师“换脑”的助推器,一成不变的思想受到网络的冲击。前沿教育理论、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及时的网络培训、实时的双向视频系统,让山区教师的教学思想因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而改变。

2.现代教育技术的科技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思想

教师不必费尽口舌描述一个原理如何实现,也不必每次在黑板上费半天工夫画个几何图形,只要用多媒体就可以将它们声形并貌地展现出来。原来教师需要费力讲解的内容只需要用计算机演示一次就可以完成,这势必将打破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路,在课堂内安排更多的内容,更多侧重于学生,这无形当中便走向素质教育,实践了新课程的理念。

3.网络的互动性为山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

山区学校一般比较分散,而且规模不大,一所学校内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很少,有些教学点甚至只有一个人,这给教师的教研带来很大困难。没有交流的平台,很多问题无法解决。网络可以跨越高山河谷,让山区的教师可以和全国各地的教师一起探讨教育教学问题,让许多孤军奋战在山区教育的教师有了交流、学习的机会。

4.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拉近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通过网络、有线电视、多媒体等设备,山区学生可以享受到城市孩子的教育条件,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避免自卑心理;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培养他们的现代思维意识,缩小与城市学生的思维差距;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山区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一般在山区学校,教师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多媒体教学设备闲置率高。针对这种情况,济南市西营镇采取奖励与督促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反映情况较好的,每课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考核、优质课评选、骨干教师评选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有一定加分。另外,组织了教师课件评比、电教论文评选等活动。“三管齐下”,老师们很快掌握起多媒体使用方法,尝到甜头的老师使用多媒体已经成为自觉行为,连50多岁的老教师每节课也用起了多媒体。

2.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利用教育论坛、教师博客、专用网站等平台建立起的教研交流系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上传资源。这样山区的教师就不必行几十里山路去参加一次教研活动,省时、经济。外出参加培训因受时间、经费、课时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只能少部分教师参加,培训的网络化使更多的教师、更方便的接受到培训,扩大了培训范围;同时,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增加培训的灵活性。利用网络建立的电子备课库、课件库、试题库等各种资源库,成为区域教师共享资源的平台,让网络成为共享智慧的途径。

3.信息技术课和信息技术兴趣小组

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让山区孩子用上了电脑,接触到了互联网,新鲜的事物不仅开阔了山区孩子的视野,也让他们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山区孩子,学习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开始使用网络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开始了自主学习的实践。孩子们会利用网络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比老师还要全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把互联网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4.让资源部分代替教师

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教学点比较多,师资少,老龄化严重,知识层次相对较低,课堂教学能力相对较差。西营镇在藕池学校进行了试点,该校是济南市最小的教学点之一,只有1名教师,8名学生,任课教师已经53岁。在这所学校,老师尝试利用全国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由光盘中的教师代替现实中的教师上课,对于师生互动的环节,由教师在一旁作指导或对光盘内容暂停,师生讨论完毕再继续光盘内容。光盘中教师标准的普通话、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鲜明的教学风格给孩子们种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比以前都有了较大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山区教学点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教学点教师人数少,单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塑造学生健康身心的局限性。

5.计算机教室多功能化

山行课件篇3

关键词:教学存在问题 改革课堂教学 一体化教学

园林假山工程课程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园林假山工程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学生所学的园林假山工程知识与社会、市场的需要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提出了推进园林假山工程教学的思路,为园林假山工程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可行建议。

一、教学存在问题

园林假山工程教学课程大多是重理论、轻施工操作。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课程的内容繁杂、难度大,使得学生在知识理解和技能应用上很模糊,具体表现出来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胜任工作的需要。

1.教学重理论 轻实践

园林假山工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追求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完整上,这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设计,制图是有利的。但存在严重不足的是,因为技工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被分配到园林生产第一线,所从事的工作是设定操作工艺,而不是研究、开发、设计等,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很多用不上,而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很少。

2.教学方法比较简单

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传承,侧重培养理论考试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创新的阻滞和压抑,其一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有意无意地用来听老师理论灌输,而引导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开发和训练。其二学生不会提问,也不善于提问。老师很少教学生如何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学生心目中,有问题往往是学得不好的表现,一节课也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而告终,结果造成学生的作业只会照抄课本。其三多媒体课件可插入图片与视频,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且大大增加了信息量,无疑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推崇。然而,多媒体的运用只是逐步取代了黑板和粉笔,多数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多看几幅照片或观看“小电影”而已。

3.教师“肚子里没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老师是刚毕业的硕士、本科。这导致有的老师对本专业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广泛全面的了解,没有什么实践经验,讲课的时候“肚子里没货”。每开一门新课,学生们都会打听和议论任课老师的学历、动手能力、工作经验等等,如果没有从业经验或相应资质,学生就会不服气,学习就会松软。一些老师摇头感叹:学生挑剔老师的知识水平、上课技巧,老师尽管每次都用心备课,仍遭遇过学生议论。说老师讲的这些书上都有,我们想听实用点的。

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践操作课程,不知实践操作课程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常常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学科逻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的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践操作中用不到或已经陈旧过时,而一些实践操作中必须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的不深不透,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也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最主要的来源于实践操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单一,单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环境有差距

园林假山工程课程目前仍采用课堂讲解、老师示教、学生听教、老师总结、布置作业的教学模式,其严重制约了学生自己在教学中主体地位,往往被动学习。

而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中,将学生安排到他们所承担的园林规划施工项目组中,把实践教学过程渗透到实际项目的研讨设计、组织施工中。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学生亲临第一线,亲身经历实际规划施工项目完成的全过程。同时他们还可看到和学到许多他们在学校课堂看不到和学不到的东西,利于他们拓宽思路,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工作过程中与老师傅及其他成员间的合作,还使他们学会交流、协作,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这对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具有积极意义。这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尽快适应相关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5.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目前学校园林假山工程教学实习场地小的可怜,假山石料品种又很少,设备匮乏,这便直接导致了教学组织困难,学生动手锻炼机会少的结果,教学时数被压缩,实践课时也相应减少。且学校一般比较重视专业技术课程的实训设备投入,对于专业基础课的投入往往较小。因此,园林假山工程实验实训环节受到一定制约。

二、改革课堂教学

有的课堂教学只是在执行既定教案,缺乏对教案自觉的动态调整。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准备了解不充分,教学目标的设定成为教案完整的一种形式。教师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存在一定的脱节。

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拘形式,只要有利于教学目的,全部充分利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提高学生课程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相信“我有能力学好”,“只要努力就能学会”。当他们学习受挫,考试成绩不佳时,切忌进行不当的批评、指责,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绝对不讲,多用关心的姿态、和蔼的语气帮助他们,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一点关注,多一点启发,当他们回答对问题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表扬和称赞,慢慢改变他们的心理认识,增强自信,重拾和其他学科一样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他们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的讲课听不进耳,对学科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候,在教学中把握导入艺术,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诗词、直观画面、真实的照片等来激发学生产生与课本内容基调一致的情感。

2.感受实践操作快乐

每个人都有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目的达到,愿望实现时,就能感到满足和兴奋。当学生把石头堆叠成假山而受到表扬和鼓励时,则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推动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这不仅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更强的成功欲望,而且会把老师的评语、实践中的成绩当作自己成功道路上的新起点。

2.1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增加兴趣

园林假山是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体验成功,产生学习的动力。

2.2师生共同实验操作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碰到困难不敢问,怕老师看不起他们,老师在巡查指导时,就应耐心地指导,和学生一起操作,以缩短师生距离。

2.3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

老师一次交心的谈话,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鼓励,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逐步激发求知的动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3.利用园林假山工程技术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也提出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多钻研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结合传统教学手段的精华,扬长避短,实现两者优势整合,使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利用多媒体课件这种灵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能更好地表述教学信息,在教学中图、文、声并茂,生动形象地把堆叠假山操作视频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且加深记忆,减少学生的学习困惑与负担,并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方法。同时注意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问题:

3.1课件代替板书,无法突出课的重点。

3.2课件当主角,成为播放幻灯片课。

3.3使用过于频繁,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3.4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生搬硬套多媒体课件。

3.5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上课欠缺应变能力。

4.编制校本教材

现有的园林假山工程教材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学科体系进行编写教材,教材中涉及讲解性的理论知识过多,而实践操作技能编写得又不足,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不够。充分考虑本校传统及社会、市场需要相关行业特色,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研究,并和企业共同开发和研究出适合本校园林假山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学课本。校本教材应根据基于实践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开发与编写,以满足实践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要求。

三、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

1.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界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通过一体化教学,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训场地、企业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这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课时也得到了压缩。学生学习时,不但没有了以往单纯学习理论时的枯燥乏味,且很快掌握知识要点。

2.培养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双师型教师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采取理论教师下工厂企业工作,实习教师理论进修的方法,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利用暑假或双休日到企业参观学习,亲身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学校可采取优化师资配置,将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师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去,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让教师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同时也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另外,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技能,随着进一步深入一体化教学,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还应加大。

3.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园林假山工程的制作主要是设计制图、假山基础、堆砌山石等来完成,还与整个地形、地貌相协调,山石的选用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园林中经常使用山石的地方和用法,如孤赏石、峭壁石、散点石、驳岸石、石山洞穴、山石瀑布等。这些知识都要求学生掌握的,学生怎么掌握?这就要求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从当前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引起学生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考。因而,教师要不断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师生互动。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与现实生产相联系,富有挑战性,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去观察事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会对具体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4.充分利用现有公园景点和实习场地,加强教学实习

为了保证学生园林假山工程制作质量,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基本技能训练,制定分阶段假山堆叠考核的目标及具体要求,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地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眼界,园林专业的学生应定期参观现有公园景点,如郭庄、花港观鱼,吴山广场,中山公园的石笋、太湖石、黄石等和杭州少儿公园、杭州乐园、宋城公园塑山等等。另一方面,还积极与有关实习基地联系,组织学生走访参观用人企业单位,让学生提前接受工作环境的熏陶。

为了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我们让学生在校园内的实习场地进行假山石的堆叠,便于理论知识与参观成果的巩固。学生动手操作假山制作的技法,操作完成了假山制作工作中的假山石麻绳捆扎方法、手拉葫芦、杉木三脚架、堆叠等。同时运用假山造园和山水绘画原理,进行不同级别石材安置的位置,确认假山石的方向及埋人地面的深度,临时堆砌后观察堆叠变化,配景石上端稳定,确认辅助加固手段,拼叠山石的基本原则等等。学生通过本次实习了解了假山塑造的施工流程、掌握了假山塑造的相关施工材料及工艺,进一步拓展了日后从事园林假山造园工作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2.

[2]商继宗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李克东编著.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2第2次印刷.

[4]孟庆国主编.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8-01.

[5]董三孝主编.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6.

山行课件篇4

关键词 支教;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45-02

1 前言

2014年秋至2015年春,承载着均衡教育的使命,肩负着领导的重托,怀揣对山区教育尽一点儿绵薄之力的梦想,笔者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最边远偏僻大山深处的枫木乡小学支教。

在半年多的支教过程中发现,这里学校的硬件条件很差,在城里如火如荼的信息技术教育似乎在这里刚刚起步,大部分教师都是生手,于是笔者以普及信息技术为支教的一个切入点,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2 山村教师的期求

去学校不久,就有部分教师陆续来请教电脑上的一些知识,主要是Word文字编辑、PowerPoint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技巧,笔者也非常乐意同他们一道学习和探究,在同他们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心里非常渴望能得到这方面的学习。在共同的学习中,笔者认识了一位教师,40多岁,来自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枫木乡大山深处的一村小。笔者课后有意和他闲聊,不经意地问起他上课时的多媒体课件,他不好意思地说:“电脑操作不熟悉,不会做课件,也不会对下载的课件进行修改,上课时完全是搬用下载的课件……”于是笔者很诚恳地对他说:“你也不会操作PPT课件吧?”他很直接地说:“会呀,上课时不就演示了吗!”“是吗?怎么我没看见课件中精彩部分出来呢?”他说:“不会吧!怎么会呢?”笔者便邀约他一同去看看PPT课件。

在多媒体教室里,打开他的课件并演示起来,此时的动画、视频、音乐在大屏幕上一一展现出来。他惊奇地说:“课件上还有这些呀!”笔者说:“是呀,我刚才在你上课时就没看见呢!”他急忙说:“刘老师,你是怎么弄出来的,教教我好吗?”看着他那期求的目光,笔者就说:“我们一道学习吧!”

3 集中培训

通过与教师的对话、接触,回想学校领导在临走时的嘱托:学校经研究决定委派你去支教,不仅考虑到你平时工作认真负责,更多是考虑到你拥有“信息技术技能所长”,所以在支教期间,不仅要认真教学,起到表率作用,更要把你所拥有的信息技术技能展现出来,带动那里的教师,提升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想到这些,笔者便找到支教学校的领导,把自己的想法同他们进行了沟通。学校领导说:“我们的教师在这方面普遍较差,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不管他们愿意与否,都将安排统一的时间,以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只是辛苦你了。”“能为老师们做点儿实事,辛苦不算什么,这也是我们支教之责。”就这样,笔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对教师进行Word文字编排、PowerPoint课件制作、Flash制作和微课制作等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学习积极性很高,兴趣浓厚。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学校原则上是安排中老年教师参加,但每次培训,所有的教师都来了,笔者心里非常敬佩山里教师的那种好学、勤学的精神。

通过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自己必备的技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给课堂教学带来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出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的雏影,能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音频、视频文件,能超链接所需的内容,能用Flash制作简单的动画进行课堂教学,能对网上下载的课件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进行适当的修改,为我所用。

4 个别辅导

更多的时候,很多教师喜欢和笔者在一起探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笔者每次都是竭尽所能,相谈甚欢。如遇到都不懂的,就一道去网上查询,一探究竟。

更为感动的是,有一年龄偏大(50岁左右)的女教师,看着她吃力地用Word编排图文并茂的“乡村少年宫活动资料”时,笔者真不忍心,就有主动帮她做完之意,她执意不肯,并说到:“这次你帮我做了,下次怎么办呢?还是做不来。不如我做你看,不懂的地方你再指点指点,以后我就会做了。”听了她的话语,笔者心里很是敬佩,就一直待在她旁边,看着她拙笨地操作,时不时地指点指点,直至她编排完成。她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同时由衷地道谢。笔者更敬佩的是她身上有股连时下很多年轻人都不曾具有的执着和好学精神。

5 山里娃的好奇和渴望

当笔者第一次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时(四年级学生,班上大多学生来自更远更偏僻的村小;这里一至三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到居住地的村小就读,四年级集中到乡中心学校寄宿),他们看着大屏幕上那精美的画面、滑稽的动画表演,听着动听的音乐,一个个张大了嘴巴,神情专注得似乎达到忘我之境。看着学生那专注的神情,笔者真有点儿心酸,不禁想到:均衡教育如何实现?想到此次支教正是承载着它的使命来的,为此在课堂上凡是能用多媒体就尽量合理选择使用,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环境里学习,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同时播放一些如辽阔的草原、奔流的河流、名川大海、动物拾趣等视频文件,以此扩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大山外的世界充满好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余,笔者常和学生一道玩耍,经常用手机把他们活动的图片拍下,上传到QQ空间,让大山外的人们知道山里娃虽然生活得艰辛(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但也有快乐。当笔者自己第一次用手机把他们活动的情景拍摄下来,用电脑连接到电视播放时,他们看着电视里的自己,高兴得手舞足蹈,脸上露出满满的幸福(或许他们心里想:居然我也能上电视……)。

通过现代媒体的使用,让大山深处的学生感受了现代媒体给生活带来无穷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兴趣。

6 结束语

支教生活虽已结束,但当时的情景时常浮现笔者的脑海里,笔者平时常和那里的同事通过电话、QQ联系,相互了解生活状况。也有同事经常在电话或是QQ或是微信上询问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如是简单的操作问题,就坐在电脑旁,跟着笔者的口述进行操作;如果碰上复杂的操作问题,就邀请笔者远程控制操作,帮他们解决。

山行课件篇5

                                           ——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三重境界

张杰中学                 陈坚灿              15267553533

内容摘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简单朴实才是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多元观赏最有味;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动人之处是天然。

关键词:尚简  多元  高效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①。如果把课堂教学的过程看成是游览风景,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简单朴实才是真;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多元观赏最有味;第三重境界: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动人之处是天然。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简单朴实才是真。

数学教学第一重境界应该是“尚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新课程改革到今天,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课堂里讨论声此起彼伏,教室中表演时各领风骚,似乎一节课改教学没有讨论、没有表演,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我认为有些别出心裁的“导入”,没有童心的游戏,徒有形式的小组讨论等等单纯为了追求教学“出彩”的形式主义套路,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空,给人留下不扎实、不朴实的印象。我们要抓住数学最根本的东西,还数学教学本来的面目,扎扎实实简简单单地进行教学。

1、精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简洁,教师要善于艺术地处理教材,科学地处理教材,善于使用教材中最有价值的地方,合理裁剪,大胆取舍,不刻意追求新、奇、特,而讲学生易于理解的道理,教学内容简要明白,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

2、简化教学流程。教学过程要简洁,有些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让人感觉复杂深奥。教学流程的简洁与流畅,省去该省的,在生本理念的基础上设计教学。

3、清减教学手段。综观那些观摩课、评优课,有的教师为了博得评委的青睐,赢得观众的好评,往往在形式上大做文章:课堂上学生或唱或跳,或说或笑……还有的教师则热衷于运用多媒体软件和网络技术等。可以说,相声小品齐上阵,声电光影同登场。这使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使我们教学陷入了一种高耗低效的境地,或步入了技术主义的迷途。教学手段要简洁,为教学所用,反对花哨作秀。其实教学手段好比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适得其反,分散学生注意力。

4、简洁教学语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感性和理性世界,接受思想的洗礼,就必须设计生动形象、简洁到位的教学语言,注重情绪的点燃,情感的激发及思想的启迪,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深切的感受,深刻的认识。教学程序的安排讲究的是逻辑性与合理性,而教学语言的设计简洁又富感染力,更出效果。借用专家的表述:讲述性语言:如行云流水,一言一语经历练;问答性语言:如巧设机关,一问一答求互动;情感性语言:如春风化雨,一吟一咏润心田;激励性语言:如点石成金,一字一句拨心弦。

   “大道至简,真水无香”,那些故意将问题教得繁杂、花哨、玄乎的教师,教给学生的只有惘然和无所适从。真实、朴素、原汁原味的简约之美才是我们教学的归宿。“朴素是优雅的灵魂”,这样的课堂才能平凡之中见奇崛,平实之中透智慧。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多元观赏最有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学生是多元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中,课堂目标是单一的,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个目标要求,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别。

下面是朱周刚老师执教《打折销售》的几个教学片断。片断一,师:你看老师的衣服漂亮吗? 生:漂亮。师:这件衣服原价420元打8折,我花了336元买来的。板书420×0.8=336。简短的几句开场白便激起了孩子的兴趣。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等式编拟应用题。孩子们七嘴八舌,没用多长时间就完成了任务。生1:一件衣服原价420元,打8折,售价几元? 420×0.8=x。生2:一件衣服原价400元,售价336元,问打了几折?420×x=336。生3:一件衣服打8折,售价336元,问原价几元?0.8×x=336。

片断二,幻灯片给出: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 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教材例题)

如果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根据题意,完成下面问题: (1)每件服装的标价为:(       ) (2)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    ) (3)每件服装的利润为:(        ) (4)列出方程,并解答:(       )。学生试着独立解答所有问题,再组内讨论、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老师进行板书。同时强调两点:一寻找“相等关系”,二解出方程后注意检验求出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片断三,根据学生的情况,朱老师干脆把课堂甩给学生自己,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启发他们自己进行创造性学习,自己编题自己解题。组1:某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4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钱?组2:一种画册原价每本16元,现在按每本11.2元出售。这种画册按原价打了几折?组3: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书店所有儿童读物一律八折优惠,小明花了24元买了一套读物,请问这套读物原价是多少?

一堂课下来自始至终充满了欢乐、想象、创新和与众不同、争先恐后的热烈气氛,洋溢着五彩的智慧和鲜活的生命。让人感动,让人激动,让人沉静。“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多元教学课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三重境界: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动人之处是天然。

“美景如画须细看,最动人处是天然。”不管什么境界,课堂崇尚“简单”也罢,“多元”也罢,最讲究的是“天然”,“天然”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1、从洪水与堤岸之争说起。

“学生身体在位,无法替代学生的思想与智慧的缺位”。②我们在上课时总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人坐在教室里,眼睛盯着黑板,可学生的思想却在无边无际的遐想中遨游。我们时不时地把学生的心思“押”回来,但我们的批评与强制却无法拴住学生的心思。正如堤岸总想阻挡住洪水。可堤岸前的洪水却更急于冲破堤岸的束缚。洪水与堤岸之间的争夺再现于课堂中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为什么无心于课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课堂并不是学生的,学生并没有参与课堂。我们认为课堂就是一个剧场,既然学生当不了导演也无法成为主人公,也就只能当观众了。

2、课堂,带着镣铐的舞蹈。③

“以学生为本”已讲了多年,谁都会讲这句话,然而我们的课堂真的自主了吗?虽然表面上让学生自由发言颇为热闹,但明眼人都知道,学生只言片语地发言,一见苗头不对,教师马上接过,开始侃侃而谈,把课本的知识、自已的想法抛给学生,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何曾见过学生发言有理有据、滔滔不绝,为一个问题争论半节课?课堂,真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3、有效课堂是基点,高效课堂是目标。

浙江省教研室刘宝剑主任认为课堂有效是最基本的,高效课堂才是我们的目标,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构建“学大于教”的课堂模式。所以我们必须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探索“以学代教”的新路子,尽量减少教师对课堂教学时空的占有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干扰,隐身于“导学”之中,追求“大教无痕”的境界。心理学家罗杰斯表达的一种理念是: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会”从根本上说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内化学会的。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学,学习必须由学习者自身的内化来实现。而我们教师上课总想把知识、技能讲全面、讲透彻,于是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但是教师“多”教,学生并不一定就“多”学,反而因为教师的“面面俱到”造成认知上的顾此失彼、一知半解。

 

参考文献:

1《读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

3《叩问课堂》周彬若,华师大出版社

山行课件篇6

关键词: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1

Some Tips of Courseware Making with Authorware

Jin Zhimin,Chen Xing

(Shando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icians,Weifang 261053,China)

Abstract:Today under the trend of popularity of multimedia teaching,the ability of desig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is essential.Some experience and skills in design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will be mentioned as follows,which would much improve our ability and shorten our period in design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Keywords:Authorware;Multimedia courseware;Design skills

随着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广大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已成为普遍现象。在众多课件制作软件中,Authorware因其操作交互性强、逻辑结构清晰等优点而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谈几点使用Authorware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巧。

一、课件制作的前期准备

(一)选题。不是任何学科的每个单元内容都适合制作课件,这也应考虑效益。对于那些用常规教法能够较好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大量浪费人力、物力,用课件辅助教学。那些用常规教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而用多媒体课件能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的内容就应该是一个正确的选题。

(二)设计流程。用Authorware制作多媒体课件,事先一定要进行总体设计,编制出总流程和分支流程,根据每一个分支的主要功能来设计流程的具体内容,然后将设计图标拖动到流程线上,排列和设计每一个图标的内容。

(三)脚本语言。脚本语言的编写既要全面,又要言简意赅,避免制作过程中或制作完成后才发现问题,导致“返工”。

(四)素材。多媒体素材一般是指文字、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准备素材是制作流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素材准备不充分,会延长课件制作周期。

二、素材的处理技巧

收集和制作的多媒体素材并非都是拿来就能用的,有些必须先经过处理才能在Authorware中运用。下面就来谈谈素材的处理。

(一)图片处理。多媒体课件的页面少不了图片,为了使页面更加美观,可以使用Photoshop等软件对素材图片进行处理。Photoshop是当今最流行、功能最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制作出各种绚丽的特效。将使用Photoshop处理过的图片应用到Authorware中,可以增加页面的美感。采用JPEG压缩格式可以减小课件的大小。

(二)音频处理。音频来源主要有三种:录制的外部声音源、MIDI声音和CD-Audio,分别被称为波形音频、MIDI音频和CD音频。在Authorware中,我们通常采用WAV作解说词,MIDI作背景音乐。为了减小音频文件,可在Authorware中将WAV格式转换成SWA格式。

(三)视频处理。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对视频素材的编辑处理是提高课件质量的重要环节。比较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有:Adobe Premiere、Ulead Media Studio Pro 6和Ulead Video Studio(会声会影)等。其中,Adobe Premiere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软件,比较常用。它有丰富的剪辑剪裁、特效应用、场景切换、字幕叠加、配音配乐等功能,能满足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需求。经Premiere处理过的视频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但缺点是输出的AVI文件太大,为了减小视频文件,可使用“格式工厂”或“视频转换大师”等视频转换软件对AVI文件进行适当压缩和格式转换。

三、怎样将演示窗口之外的屏幕变成黑屏

有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播放视觉效果,需要将演示窗口之外的屏幕变成黑屏。那么如何制作这种效果呢?其实就是使用了两个函数:cover和uncover。具体方法是:首先从网上下载Authorware的外部UCD函数―cover.u32,然后将cover.u32所包含的两个函数cover和uncover加载到“函数”面板中,就可以通过计算图标调用这两个函数来制作黑屏背景效果了。要注意的是要在流程线开始处使用cover函数进入黑屏,在流程线的结束处使用uncover函数退出黑屏,如图1所示。

图1:将演示窗口之外的屏幕变成黑屏的流程设计图

四、其他技巧

除了以上谈到的技巧,还要注意:如果课件中使用了Camtasia录制的视频文件,还需将TSCC视频解码插件复制到.exe程序所在目录,以供用户安装;如果有各种压缩格式的AVI视频或其它格式视频,则可以将一个几乎是万能的视频解码器ffdshow复制到.exe程序所在目录,以供用户安装。同时应编写一个Readme.txt的使用说明文件,对以上情况予以说明并给出播放该课件所需的其它信息。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摸索和研究,就一定能总结出更多的技巧,而运用这些技巧,能使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水平大大提高,制作周期大大缩短。

参考文献:

[1]孙全党,张云杰,赵琰等编著.Authorware 6多媒体课件制作实例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8

[2]张磊编著.Authorware 7.0多媒体制作白金案例[M].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10

[3]符策群,蔺素珍,冯建平编著.中文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

山行课件篇7

《爬山虎的脚》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程老师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来实现对课文整体结构的了解,总体感觉预设与生成之间很协调。在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已经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对爬山虎叶子和脚的描写。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效果较好。

1.在反馈学生预习情况的过程中,教师能结合语段来进行生字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利用简笔画来引导学生理解生字“柄”和“茎”的意思,并及时进行书写指导,强调笔画的轻重缓急,以及学生的书写姿势。在学生进行生字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巡视指导,评出最佳作品,进行合理表扬,大家共同欣赏,有利于激发其他学生的写字积极性。

2.课堂作业的选作,结合了本课学习的内容,即实现了半小时课堂,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又巩固了本课时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边巡视指导,一边提醒学生学习方法,可见教师非常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又拓展了课外阅读,拿出叶圣陶老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欣赏,更进一步了解了他的写作风格。

3.读的形式比较丰富,形式多样,自读、对子互读、小组合作读,学生读得兴趣很高,教学效果很好。尤其是程老师在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动作的词,做动作,并让学生说说妙在哪里。学生说得非常好,程老师又进行朗读指导,一人做动作,全班齐读,学生能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山行课件篇8

锡山高中主张“成全人”,这是他们自己对教育终极价值和教育目标思考后的坚定回答。什么是终极价值?哲学上所谓终极价值是根本性的、终极目的意义上的价值,它位列于价值序列之首,成为所有价值的根本指向。锡山高中“成全人”的教育,就是成全和谐而全面发展的人,按照唐江澎校长的话说就是成全体魄强健、品行高尚、智慧能干、持俭耐苦、阳光乐观的现代公民。当然终极价值并不必然排斥其他价值,在唐江澎校长看来,“升学”本是教育应有的价值之一,是教育的工具性价值,不应列于教育的价值之首。有了这样的思辨、澄清之后,锡山高中反复强调,既不应该发生价值次序颠倒,将“升学”置于终极地位,使其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指向;也不应该制造价值对立,认为强调教育的终极价值便必然影响甚至排斥“升学”。在这样一个转型的时代,唐江澎校长与锡山高中在哲学层次上的清醒与理性思考,不仅廓清了认识的迷雾,更重要的是为走出行动的误区坚定了信念。

难能可贵的是,锡山高中不仅提出了这样的教育价值观,而且他们努力地让这个崇高而朴实的教育价值观落了地,照亮、照遍、照透了整座校园。

第一,在学校制度的整体设计上体现教育价值观。在课程制度设计上,这所学校的整体课程制度都在体现成全人的教育价值观。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锡山高中的课程制度有三个特点:一是制度建设从由上而下的推动,逐步发展到上下呼应,最后实现共同的体认。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一开始是由上而下推行的,但是随着推进的深入,课改在锡山高中接了地气,锡山高中人通过不懈地探索实践,最后让自己的课程制度体系既高度吻合了国家意志的要求,又契合了自身的学校课程整体设置。二是锡山高中的课程制度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构建,最终形成学校课程的整体制度。所谓从局部到整体,就是锡山高中从最初的活动课、兴趣小组开始,到校本课程探索,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再到后来课程体系尽可能的开放。发展到今天,它已是一个与国家课程打通,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融合了学校自身课程在内的整体课程制度。用唐江澎校长经常讲的话,这个“制度”把学校教育哲学表达出来了,是一个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学习、深度学习的课程制度体系。三是锡山高中课程制度从外到内地反映了学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认识。课程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从学生的角度讲,课程就是机会,机会就是课程。一个学生接受教育质量的高下,主要是由学校提供的课程所决定的。给学生充分的“课程机会”、“课程公平”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课程质量”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质量。教育要有走向全面发展的质量,要实现从统一性的公平走向个性发展的公平,我们需要有像锡山高中这样的课程制度,要有一个总体上体现学校价值观和教育哲学的课程表。锡山高中做到了,非常了不起。

第二,建立一个价值观共享的共同体。学校价值观提出来以后,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共享,也就是让大家都认可、接受,并共同丰富这一价值观。共享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姿态,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在锡山高中看到了这样一个共同体。试想一下,如果锡山高中的这一价值共享共同体没有形成,这所学校的教师拒绝了这种价值观的体认,采取了冷漠、观看的不合作态度,锡山高中怎么可能会有今天蓬勃向上的局面?关于锡山高中的价值观共享共同体,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认同感。首先是对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对培养目标的认同。认同是一种力量,当年,锡山高中率先开展校本课程实验,提出学校要培养具有合作探究精神的、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正是对这一培养目标的认同,华东师大的一批教授,搭乘火车来到乡下,睡在学生宿舍,参与锡山高中的教改实验。如果学校搞的是应试教育,华东师大的教授能来吗?不仅如此,在那一场最初的校本课程实践探索中,如果锡山高中的老师不认同,他们就不会与学校领导层通力合作;如果当时的家长不认同,他们就会极力反对学校的实践行为;如果学生不认同,他们就不会那么积极地投身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至于锡山高中后来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践、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探索、校园读书行动等等,没有对学校教育价值观的普遍认同,他们的任何一次教育行动都不可能获得成功,更不要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了。

二是开放性。学校价值观共享共同体是所有的跟学校、跟学生培养相关的群体,它的成员是变化的、不断更新的――具有天然的开放性。我还是乐意举华东师大的例子,正是锡山高中的教育价值观得到了大学专家教授的认同,正是学校的共同体建设具有开放的特点和性质,华东师大的专家团队才与这个共享共同体持续合作研究了18年。专家教授们把自己视为这个共享共同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除了在理论上对锡山高中进行悉心指导外,很多时候,他们会深入到某个年级、某个教研组,与老师们一起来会诊研究具体的课程实践问题,如课标分解问题、课堂观察问题、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探索问题,等等。

三是学习型。这个共同体内在的生命力就在于是学习型。锡山高中教研组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教研组建设为教师学习共同体。为了让教师过上学习的、合作的、研究的专业生活,2009年学校开始推行学科教研中心创建工程;2010年又推出了“百万百卷”读书行动,即5年内投入100万元,每位教师阅读100本书;2012年开展学科建设规划活动;2013年开展教师新技能学习活动;2014年又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所有的这些都可归为教研组建设,也可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这些都是教育价值共享共同体的统一行动,集中体现了这个共享共同体是一个开放、勤勉、奋进、向上的学习型组织。

四是对话式。共同体合作的基本方式是对话。我认为真正的共同体对话要达到三个“新”:一要有新的关系,要有讲民主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对话提升人的情感联系,锡山高中语文组学科宣言的诞生过程,曾在2014年第13期《人民教育》上有所介绍,就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共享共同体的新关系;二是新的共识,通过对话形成新的认识,锡山高中数学组原来的学科宣言是“走进课堂,斗志昂扬;上起课来,神采飞扬;走出教室,得意洋洋”,通过对话,他们形成了新的共识――现在的数学组学科宣言是“探究数形之奥妙,培养严谨之态度,锤炼娴熟之技能,深化理性之思维”;三是新的自我,对话就是你来我往,往前推进,通过对话,进行自我反思,促进自我提升,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人的发展方式,锡山高中一大批老师让人欣喜的专业进步正是对话促成的。这种具有三“新”的对话,才是真正的共同体对话。

第三,创建具有课程教学内涵的基础设施。怎样的学校基础设施才具有课程教学的内涵呢?让我们来看锡山高中的课程基地建设。锡山高中现在有人文课程基地、想像・创造课程基地、巅峰体育课程基地,以及云学习课程基地,这些课程基地都具有课程教学的内涵。我在多个场合讲过,我们的局长、校长们现在可能要重新去考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学校课程体系当中,环境的功能应得到充分的挖掘。我们过去讲教学四要素:老师、学生、教材、环境,但是第四个要素环境往往被省略。其实,在教育手段基本实现现代化后,环境已是一个非常重要、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教学要素。因为环境如今已经不仅仅是条件性的教学资源,还可能是过程性的教学资源。二是硬件建设应充分体现它的文化内涵。怎样在这个硬件建设当中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体现学校的价值观?我们看到了锡山高中人文课程基地底楼大厅里的雕像、布展的《学记》,这就是学校、学校教育价值观的硬件文化内涵。在考察锡山高中时,唐江澎校长带着大家参观人文课程基地演讲厅的时候,他特别强调演讲厅的正面没有设置座位,而把座位安放在两边,目的就是要演讲者“目中有人”,环境逼迫你在演讲中要不断地照应两边的听众。这一设计理念,其实就是要在这些基础设施当中,把“人”这个最本质的元素嵌在里面。三是基础设施应努力在共性中体现个性。这就像西方的建筑跟东方的建筑,它们的功能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是它的个性是不一样的,沿着这个思路往前走,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就要考虑学校个性的问题。锡山高中的基础设施有的已经显示出很强的个性色彩,比如击剑馆的建设。

第四,探索一条落实价值观的技术路径。有些口号,哪怕是名家名言,不管多么响亮,只有把它落到地上,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锡山高中之所以是成功的,就是他们把学校教育价值观落实了――他们探索并明晰了一条推行课改的技术路径。前两年在和唐校长聊天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这几年作为校长他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就是培育教师的人文精神,重点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有一件事就是明晰推进课改的技术路径。锡山高中强调精微变革,精微变革就是在价值观的统摄下,为了解决现实当中碰到这些问题,一步一步把事情做细做实,然后找到一个可操作的比较规范的技术路径。这里有个认识问题,有些同志一讲课改就拿应试说事,实质上是在搞“价值对立”。唐校长提出,要让学校优雅地去接受考试,讲这话是有底气的――这除了价值观正确之外,还要有一条落实价值观的技术路径。以我对锡山高中的了解和观察,他们有自己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这条技术路径既满足了社会现实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又保障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有效落实。他们的技术路径往小了说如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促进学习的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往大了说,锡山高中建设有完整且较为完善的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个性学习的课程体系,建设有保障的能够有效运转的课程制度,建设有价值观共享的专业共同体,并且,锡山高中有连续不断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共同体专业生活方式,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能够落实教育价值观的技术路径。

第五,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走进锡山高中,人们不能发现“成全人”的价值观其实也包括成全教师。他们自觉地从课程管理走向了课程领导,在这方面,锡山高中给我感受深刻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英雄气质。在讨论课程领导的时候,一些学者是反对英雄一说的,但我觉得中国基础教育,目前这个阶段应该还是一个呼吁英雄,并且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些英雄具备怎样的特质呢?我认为,有信念、有责任感、敢于冒险,是这种英雄气质应有的三个东西――如果有的人成为英雄是被动的,那就是有一种信念和责任感使他成为英雄。冒险精神实际上就是敢于创新的精神,当然,这种“冒险”是有底气,有技术路径作保障的。唐校长提出要在锡山高中培育、培养学科领袖――让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成为学科领袖。我觉得真正的学科领袖就是英雄人物,现在,我在锡山高中人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英雄气质,或者说他们身上受英雄气质的感染、影响是很明显的。

二是分布式的结构。锡山高中推进分布式的行政运行机制,校长室统一领导,各部门组织实施,综合职能部门和具体实施部门岗位职责清晰、运行高效。为统筹协调学校事务,锡山高中还通过校务会议、学校办公会、行政会议等序列的工作会议民主讨论、民主决策。在这种分布式的管理体系里,人人奋发向上,人人为学校负责,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课程管理中也形成了分布式组织结构,建成了完善的校内三级管理运行体制:第一级是学校课程领导委员会,负责课程规划和整体方案的构建;第二级是以课程教学处为中心,以教师发展处、学生工作处为两翼的课程管理和专业支持机制;第三级为学科组,负责学科的课程建设。校内三级课程运行制度把课程改革的责任落实在相应的行政体系中,保障了课程的有序组织和高效运转。

三是主动性与创造性。锡山高中本来创建的是语文课程基地,但英语组的老师们看到了硬件设施环境的变化对学生学习巨大的潜在影响力,主动要求参与到课程基地的建设中来,他们充分利用课程基地的演讲厅和辩论厅进行英语教学,并以此为契机,在学校的帮助下成功引进了哈佛演讲课程,不仅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拓展了课程资源,也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争取到了环境支持,更为英语学科组的整体建设主动开拓了专业空间。历史学科组同样在语文课程基地建设中发现了利用本学科建设的内容和机会,他们在课程基地国学馆和西学馆建设的过程中主动建言献策,承担了两馆中许多重要的内容建设,并在典籍布设等方面有创造性的贡献。这两个例子说明,锡山高中的学科教师已经视自己为价值共享共同体中重要的组成,他们已经从价值认同、课程理解的一方成为课程主动建设、主动创造的参与者和领导者。

四是专长的培育与发挥。分布式的课程领导非常强调的是,权利和责任要分布给那些在知识和专业方面有特长的人,要让他们成为“领袖”,去担当起这个责任。有的学校校长可能会想,我们学校哪里有这样的人才啊?分布式课程领导理论强调,要培养潜在的知识和专业方面有特长的人。校长们要有眼光,要敏锐地发现团队中那些潜在的具有“领袖”素质的人才,给他们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实践。我相信,假以时日,你就一定会拥有一批课程领导者。锡山高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在知识和专业方面有特长的人?如果学校没有校本课程实践,我想唐江澎校长就不会跻身于国内校本课程建设的领军人物之列,更不会有今天放眼看过去那么多在校本课程上有真见的锡山高中人;如果没有校本课程与艺术课程的整合,就没有锡山高中今天的想像・创造课程基地;如果没有对学校育人目标的价值坚守,就不会有今天的巅峰体育课程基地。每一项行动的结果,锡山高中都诞生了或多或少的课程领导者,即都出现了多少不一的在专业方面有特长的教师,他们的人才都是在这样的探索和实践中产生的,

第六,创造一种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锡山高中非常强调一种教师发展的生态趋向,这种生态趋向其实就是一种文化氛围。这首先是一个组织结构的整体风格,学校是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如同一个人一样,有他自身的整体风格,锡山高中的整体风格就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生活化的读书风气。

那么,学校文化体现在哪里呢?学校基础设施和课程制度当然能刚性地呈现着学校文化,但学校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之中。顾明远先生提出,活动成长学生。学校有活动了,学校的“空气”就流动了,于是就有了“风”,甚至可以这样说,一校之校风、教风、学风,就是这样来的。现在很多学校非常怕搞活动,一搞活动好像就冲击了教学,这是一个可悲的现象。我们必须认识到开展活动的重要性,为学生设计必要的活动,因为学生的不少能力都是在活动当中培养的。锡山高中把图书馆搬到了教室里,让学生拥有开放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机会,这个活动在有些学校看来简直是乱来,他们会认为学生读书、读经典虽然是好事,但最终会冲击教学和升学成绩。真是有些岂有此理了。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有一句名言:“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唐江澎校长说:“锡山高中要把天堂搬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这样的举动本身就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气度。现在,我们看到,倡导读书的锡山高中不仅学生学得好,教师发展也好。此外,还有一个是生活方式,学校文化说到底,最根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说读书成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比如说过一种拥有专业品质的教师生活等等。我跟锡山高中有的老师比较熟悉,有位老师跟我聊天的时候说,在他眼中,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行为的展开,而且是一种有品质的专业生活。这是一种多么有见地的专业理解呀!

我曾经把学校文化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校容校貌,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空间;二是我们所做的事(做什么);三是核心价值观及学校的教育哲学(为什么这样做);四就是你日常生活方式。当一所学校自然而然地践行“核心价值观”时,他的文化就成熟了;当这所学校的教师群体的日常生活方式都是一种高品质的专业生活时,学校文化不仅成熟而且具有了巨大的成全人的力量。锡山高中师生的日常生活因此而闪烁着光彩,这正说明他们用高尚的价值观照亮了整个校园,他们唱响“人”这首国际歌,正意气风发前行在“成全人”的康庄大道上。

上一篇:关于江姐的故事范文 下一篇:初中生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