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9-28 00:09:18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篇1

一、激发反思的动机

教学中要在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如在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经常问学生:“你还有其他解法吗?”、“你的想法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你的方法好在哪里?”等等。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抓住反思的契机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形成概念。为此,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常规活动的内容及程序,教师可分下列几个阶段活动的内容及程序为学生创设反思的机会。

1.学习新知识前反思

学习新知识前反思指向于未来学习,是对准备学习新知识进行的反思。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而是任意两位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促进新旧知识交替,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空间。

2.学习新知识中反思

学习新知中反思指向于当前学习,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当学生经历、体验了不同的探索方案后,再引导学生反思。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中,通过出示两组题目:

6÷3= 8÷2=

24÷12= 80÷20=

48÷24= 800÷200=

120÷60= 8000÷2000=

让学生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算式的结果,思考: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再引导学生反思:从刚才的探究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种思考方法对自己今后学习有什么启发?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从而获得统一的有价值的数学模型,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这些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地思考体会探索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学生在认识二分之一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利用现有的材料创造几分之一。在大部分学生已经用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创造出了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后,我提出了“刚才你是怎么创造这个分数的?是否正确?”、“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创造?”、“你还能创造出其他的几分之一吗?”等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对创造分数活动中的得失进行分类、取舍,理清自己的思路。在交流展示中,我还让学生针对所创造的分数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用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创造出的“四分之一”形状不同,却都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把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3.学习新知识后反思

学习新知后反思指向于过去学习,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进行评估,对学习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分析。

如课堂总结环节,是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的良好契机,让学生想一想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请你给这节课取个课题名称好吗?今天学的内容跟以前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等等。从而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教给反思的方法

1.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适用于学习过程中,诸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如在《认识周长》一课教学时,让学生认识周长含义的基础上,独立探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方法。

生1: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生2:周长=长×2+宽×2

生3:长方形周长=(长+宽)×2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哪种方法是最基本,最容易理解的?哪种方法计算最简便?促使这生对多种方法有感悟和体验,产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促使思维的不断发展。

2.自我总结

当某个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寻求思维规律。如学了这个知识点,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这个知识我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还有其它的学习方法吗?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与分析的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自我评价应该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主要、最经常的评价方式,组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四、养成反思的习惯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篇2

一、在反思中不断提高问题意识

要想有效反思,首先必须能够发现并提出关键问题和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寻找理论依据,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尝试实施。可当我开始试图给自己寻找问题时,才发现竟然找不到,关键问题,然而不适宜的教育行为却时刻都在我的身边发生着。这下,我才意识到,我平时在工作中只是按部就班的去做,很少去想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究竟会产生什么结果?有什么样的利与弊?当我焦急的把这一发现告诉石艳副园长时,她却微笑着对我说:你这不就已经开始反思了吗?我恍然大悟,其实反思就一种习惯,一种思考的习惯。于是我开始让自己学着思考、学着发现,比如我发现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很浮躁,秩序也较乱,我就向自己提出问题:是活动内容缺乏吸引力?活动材料是否缺乏挑战性?还是我教育组织不到位?抑或是其他7这些问题越多,我也会更多的从自身找原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而不只是一味地埋怨和批评孩子。

二、在反思中不断增进责任意识

以前我觉得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由于班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在所难免。为了不“乱”,我就会规定他们“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然而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我就会反复提醒,反复强调要求,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教育效果也不理想。通过反思,我觉得这种所谓的“天经地义”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于是我按照要求,尝试着把自还给孩子,在不同的环节根据具体情况,让他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责任意识不是领导要求我怎么做,而是我需要怎么做,教育反、思帮助我提高了责任意识,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轻松快乐的老师。由于不断地反思。对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我总是归因于自己的教育行为,审问自己的教育行为、从内心呼唤自己的教育良知,增强做个好老师的责任。

三、在反思中不断增强研究自主性

以前,我对幼儿园开展教学研究总怀有一种抵触心态,认为这是教育专家的事,教师能研究什么?不过就是为了完成领导的任务而已。可想而知,在这种心态下,我的研究能有多主动?通过不断地反思,现在我认识到教学反思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与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联系的,它不是教师的负担,而是教师的良师益友。为了更好地反思,我主动加强了理论学习,坚持写教学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主动地去翻阅资料,搜集素材,并加以整理,不断地积累教育经验,而这一切都是我自觉自愿的行为,不为了谁而做,于是我也十分享受这个过程,我把每篇教学反思都看成我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篇3

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标》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实现世界数学化。”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力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反思不但有利于学生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思考方式,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一)建立学习档案。给自己建立学习档案,是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途径。学习档案内容可丰富多样,如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等。

要求学生建立纠错集,专门把自己在数学解题中的错误汇总成册,旁边还须注明错误的原因,自己解题时的错误想法,应该如何审题、如何分析、如何正确思维、运用什么数学思想方法等。使学生在反思中不断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的严谨性、批判性,提高悟性,提升能力。考试后及时总结显得极为重要。每次考试之后,要求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作总结: 1)失分大户在哪里?2)是知识性错误,还是能力性错误? 3)是不会做失分,还是审题不清失分?4)是计算问题,还是解题方法问题?5)有多少分是可以挽回的? 6)怎样避免再次失分?

这样学生就慢慢地学会了思考和评价,其思维开阔了,解题能力提高了,出错率降低了。在不断反思和感悟中提高考试实效。

(二)在听课中反思。没有反思的听课是被动的、肤浅的。反思老师讲解,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1、在理解课题上进行反思。教学中在提出学习任务时,就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在记忆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的内容、类似的情境、类似的方法,从而猜想本课内容。2、在探究活动中提倡反思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数学中很多的概念、定理、公式需要学生实验、操作去发现,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反思,可以促进学生的“再创造”比如,我们在教学“直线、射线和角”一课时,探究角的概念:猜测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射线?验证――画一画验证猜测;结论――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此时教师并没有就此罢手:我们过一点画两条射线试试看是个什么图形?生操作后发现:是一个角。反思:角是我们已经认识过的图形,请大家回忆,刚才这个角是怎么画出来的?生回想了一下:过一点画两条射线。学生反思后得出的结论已经和书上的结论几乎一致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不仅理清了思路,巩固了知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通过自己的反思,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三)在解题中反思。在解完数学习题后,学生可以进行如下反思活动:

(1)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就是在解题活动结束后尽力去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心理活动,分析其中走了哪些弯路,碰到哪些问题;为什么会走这些弯路,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有没有规律性经验可以吸收;我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其中的差距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自己在解题的过程中有没有做过调整。千万不要小看对自己思考过程的反思,这是一种学会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学习潜能的培养,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的素质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体现。

(2)对解题的结果进行反思。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他的《怎样解题》回顾环节对此进行了精彩论述:你能检验这个结果吗?你能检验这个论证吗?你能以不同的方式推导这个结果吗?你能一眼就看出它来吗?引导学生在数学作业或数学试卷发放后,主动认真的来反思自己做错的原因,要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并能保证自己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学生解完数学习题后,引导他们反思问题解决的突破点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并启发他们重新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思考,进而鼓励他们做到一题多解;在解答好一道数学习题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方法,看自己的解题步骤有没有多余环节,可不可能再做得简洁一些,反思自己在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新的体会;在做完一些变式的题目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分析其中共同的部分和不同因素,抓住本质的联系,总结规律。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敏捷性和深刻性都很有利。

(3)对解题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数学思想方法没有独立存在形式,往往蕴涵在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之中。它的学习要靠教师的提示,更要靠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己去领悟、吸收和运用。在数学活动中,总是要涉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因此学生在数学活动结束后就要进行如下的反思活动:我的思维活动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这样的思想方法我以前在哪些地方用过?现在的运用和过去的运用有何区别和联系?我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规律?我对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我还能把它应用到什么情景中去?比较同一题的几种解法,总结它们所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什么不同等等。

(4)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反思。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根本不去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反思,事实上,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反思不仅可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而且可以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在解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对数学习题进行如下反思: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信息是什么?这道题与我曾经做过的哪些题有联系?它们在什么地方有联系?这道题是一道典型题,我应该总结它的题型和相应的解法。这道题可否推广、变形或得到比较有意义的特例?我对题目的意义有没有真正明白?等等。

例 已知点E, F, G, H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请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做进一步的思考。

学生很快解好了这道题,然后便坐在那儿不知道该干什么。

然后,我提示他,你能不能说出什么条件下四边形EFGH是矩形?什么条件下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他没经过思考直接的说,“当四边形ABCD是矩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时。”很快他感觉到不对,于是开始认真的思考。他得出当四边形ABCD是菱形时,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认为四边形EFGH没有一般矩形的可能(在平行四边形的框架下思考的)。我让他反思思考过程,并引导他分析真正使得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的原因是什么?他意识到了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最后我们得出使得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的原因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是否垂直?是否相等?而跟四边形ABCD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无关。

通过这样的认识,他也明白了要使得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只要满足点E, F, G, H为四边形ABCD的中点即可。如下图所示。

在这样的启发下他自己也提出了下列问题:

1.当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

2.己知点D, E, F分别是三角形ABC各边的中点、那么,

①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三角形DEF是等腰三角形?

②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三角形DEF是等边三角形?

③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三角形DEF是直角三角形?

④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三角形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通过这样的反思过程,他不仅得到了对这道题这个点的深刻认识,而且得到了一个很大的面上的认识,从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阶段性反思。在学完一单元或期中、期末时,学生应该进行一个阶段性的反思,也就是,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和计划等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例如学生可以进行如下反思:思考这一阶段或这一学期我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其中哪些是重点内容,它们的层次如何,这些知识我掌握得怎样,我能否做个知识结构图;这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哪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有哪些其他的作用;我有没有完成自己所定的阶段数学学习计划,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我的数学学习方法是否能适应数学学习的需要,如果不能,我应该做哪些调整等等。

(五)在反思后再反思。反思是没有终结的,在随时可能进行的反思中,可以对前面的反思进行再反思,使学生学会在反思交流中再次反思与推理,从而达到理流的更高层次。比如,教学“购买涂料”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共同探讨购买方案,再现方案的获取过程,将思维过程呈现给所有学生,随后大家一起来质疑反思这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六)写数学周记。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进步。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都可以通过写数学周记(或数学日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它使师生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桥梁。

目前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正是数学的反思性学习这一环节,而它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环节。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小处入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必将有利与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主编《当代心理学丛书》

2、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参考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篇4

一、说课说什么

说课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课前说课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除了这几个主要方面还可以根据不同课程说出自己的设计理念,还可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急措施等等。课后说课除了以上内容外,还要对所讲的课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方法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教学中加以改进。

二、怎么进行说课

1、说教材: 教师要说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只有教师对教材理解透彻了,才能制定出较完美的教学计划。包括三个方面:(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2、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9币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会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微格教学法:就是将复杂问题细分为若干小问题,降低了学习探究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3)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通过活动探究法和自学导师法相结合,体现了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参与整个课堂及课后的活动,既发挥了集团军的作用,学生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交流。我还会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究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如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这符合新课标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注意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入了解生物学概念。(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这样的教学实践,体现了新课标中力图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理念。

5、教学的再设计:方式与改进。 随着崭新的教师观的推出,反思已经成为我们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为我们总结出这样一条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针对这堂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对教学中的某一环节或是某一阶段进行反思,以便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2)换位反思。就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3)观察反思。教师通过学生的言行、学生的反应来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三、通过说课达到什么目的

通过说课这一过程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上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突破难点运用了什么方法。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板书设计。说教学程序,还要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篇幅。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篇5

一、创设民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敢问

我们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不提问,问及什么原因,说不敢。那么为什么学生不敢问,如何才能让学生敢问,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来学习科学课呢?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的民主意识缺乏、课堂教学气氛不融洽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或与学生接触中,对学生的兴趣与心理特点要有充分了解,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他们感觉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他们真正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上的好朋友。在课堂教学中,我对待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让他们处于一个民主而又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及问题与教师交流。对待学生要面带微笑,以风趣的语言、可亲的教态去感染学生;以耐心的倾听、肯定的称赞去鼓励学生,由此融洽师生情感,给学生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二、注重启发让学生善问

敢问和想问仅仅是善问的初级阶段,善问才是关键。也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这个“导航者”,要让每个学生善问。有的学生想问,但是不问,原因是他不会问,问问题的时候总是抓不住关键。有时候提出的问题没有意义,也就是说没有问到点子上,真正该问的却问不出来。出现这种情况,老师要善于发现,从他问的问题上就知道他想问什么,然后不但帮他解决问题,还要指导他如何去问。

(1)到生活中找问题。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稍作留意,便会滚滚而来。有些可能立时有解,有些可能一时无解,但记下来,日后也许会 “水落石出”。例如,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书包里的学问:各种书籍所用的纸是怎样制出来的,各种纸张各有什么特点;橡皮是什么制成的,橡皮为什么能去污……

(2)到实验中找问题。科学活动中做实验,并不仅仅是为了验证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什么。因此,我在每次实验之前或之后,都要让学生们想一想:这个实验可以怎样设计,实验时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实验观察是否认真,你是否有什么发现,除了这种实验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在研究“吸热和散热”这一课时,学生们在实验之前提出了很多注意点,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太阳的光照不强烈,探究活动就很难开展。这时,学生们就产生疑问:除了在太阳下研究外,还可以在哪里研究?经过一番讨论,设计出了在灯泡下、利用酒精灯、利用取暖器等进行实验的方案。

(3)到想象中找问题。人一旦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么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遨游世界、漫步宇宙。在科学活动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小蚂蚁如果跟同伴失散了,它会怎样;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喜欢生活在哪里;再过二十年,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我到了太空,我会做些什么……学生们在想象的世界里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有些很离谱,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关键是看他们动脑了没有,是否已经有了探究的欲望。

三、让学生不断反思挖掘提问深度

(1)反思探究过程。学生在一个探究活动结束后,老师应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认真反思,总结分析在探究过程发生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找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提问。

例如,在“氧气”一课的学习时,通过实验的方式制取氧气,并且对氧气的一些性质进行研究。在这个认识过程之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对整个活动认真回顾,对学生感觉有一些疑问的环节进行提问。有的学生问:“氧气是无色的,可为什么它制作的原料是红色的?为什么制取氧气时的试管一定要向下呢?氧气既然能助燃,那我们为什么不烧氧气灶呢?这些问题的提出都说明他们在不断地反思。

(2)反思探究结论。探究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产生的结果也要再探究与反思,总结答案的正确性与是否唯一性。例如,在“声音的传播”的学习时,分析鼓声怎样传播给纸屏后的小球时,一般会认为从左鼓面到右鼓面,再到周围空气,再到纸屏最后传播给小球。这个答案似乎是正确的,但也有同学对这个答案表示出疑问,给了另外的答案:从左鼓面到左鼓面中间的空气,到右鼓面到周围空气,到纸屏再到小球等等,还有其他的答案。也就是说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也有更多的传播途径,产生这些其他答案的原因就是学生对结果进行了反思。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够促进学生成才。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篇6

一、要善于自我提问,在质疑中解决难题

我们经常和学生说“学贵有疑,小疑则有小进步,大疑则有大进步”。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你才能更有效的帮助你钻研教材、寻求到适合你本人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多问一问:“学生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我该怎样去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学生可能会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你的备课思路回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二、要善于总结分析,在反思中完善教学

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这种感受,一个人同时执教同年级、同学科的两个班,无论课前怎样认真地备课,讲课时总感觉到第二堂课效果要好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每上完一节课后,不管有意无意大家都会总结课堂中的一些得失,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时进行调整,正是由于这些总结和调整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明白这一点之后,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都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对课堂上的出色之处,不管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还是某个引起了学生浓厚爱好的做法,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其内容是否清楚,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我都坚持较具体地记录下来,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同时加以完善,等待下次教学时拿来使用。而对于课堂上的疏漏、失误,我不但认真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而且还找其他老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经常性的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多想想我错在哪?我的教学毛病在哪?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教学中我诊断出毛病:对说明性的文章教学方法还不到位;有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缺乏耐心;易激动、少理智等。这些毛病我及时的发现了,我想我也会及时的改正。

三、要善于深入研究,在探究中寻求方法

课堂是我们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要让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因此,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反思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尤其重要。课后反思主要包括对教材的知识点落实如何?或对教材的再创造是否切合学生实际?课堂节奏感、密度大小适当吗?有没有让学生体验感悟?有否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反响如何?有关细节处理得当吗?有无改进提高之处?有没有对学生新的想法或观点质疑,充分鼓励并因势利导?对突发事件有没有机智应付?产生新的教学灵感没有?讲练结合得好吗?课堂小结如何?重点、难点突出、突破了吗?上课有没有激情?有否感召力?

如在执教《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时候,曾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老师问:“你们平时都看过《三国演义》,我们现在不妨通过课文多其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到时,我们看谁评的出色。”过一时段,有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手,说:“我喜欢周瑜,因为他有着过人的聪明,是个很好的将军。”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你觉得周瑜好吗?他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经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四、要善于合作沟通,在交流中积累经验

善于和别人交流、合作是自己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就象“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作为我们教师更要善于与别人讨论。我在每次上校、镇、区公开课时,我都会请很多老师到我的课堂上去听课,希望他们能给予我指导。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独到的见解,并且他们的每一个建议都有可能开拓我教学的思路,给予我反思的动力。我会积极根据实际需要和大家的建议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心得。就这样,我自我觉得每一次的效果都有点出乎意料。我想,通过别人的帮助、自己的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平时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假如我碰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篇7

摘 要:教学反思,只有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深处,成为体育教师精神需要时,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成为体育教师成长的平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并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出色地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才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关键词:教师;成长;平台;反思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科研意识,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学反思要抓住自己的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因此,教学反思,只有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深处,成为体育教师精神需要时,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成为体育教师成长的平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出色地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挖掘教师潜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使教师快速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一、体育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可以说,写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师平时所记录的一些体育教学感受或教学反思,为教师自身今后的成长、成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数据、案例和经验,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最真实的原始资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原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再研究。因此,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不断进步,且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实际上,写教学反思并没有什么窍门,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应当把它当作教师工作的一种习惯,生活中需要做的一件事。它有这么四个特点:

第一,教学反思表现为自觉性。教学反思不仅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教师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因此,体育教师要把教学反思的记录、写作,当作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次的点点滴滴的积累,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心得,厚积薄发,而不是为了应付才写。

第二,教学反思表现为叙事性。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应原汁原味记录下教育教学的案例,真实、有味,不必煞费苦心地“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不必用什么华丽的词语进行学术包装,就让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真实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第三,教学反思表现为超越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

第四,教学反思表现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自我反思,自我查找,自我总结,自我奋斗。它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个性化教学模式就会应运而生。

二、体育教师要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找准切入点,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才能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才能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教学反思写作表达方法主要有:

第一,随笔式教学反思――一种机动灵活、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方法。可以在课后记录,也可以在教案上随时留下痕迹,课上成功之处或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以作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反思随笔看似事小贵在坚持,日积月累就会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第二,课堂实录反思法――一种原生态的课堂再现教学反思方法。课堂实录反思法是指通过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整个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观看课堂实录时,应注意比较哪些地方按原教学设计进行了,哪些地方进行了调整,哪些地方甚至失控走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或采用另一种方法,会有什么效果,什么方法最有效等,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第三,教学后记式反思――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反馈方法。教学后记反思法是指把教学中感受深刻的细节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案例评析的方法。教后记的内容包括:① 对课堂里所发生的事情的个人感想;② 对教学中的问题的质询与观察;③ 对教学活动有意义的方面所进行的描述;④ 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所要采取的措施等。写教后记,挑剔教学中的问题,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通过教后记的撰写与分析,检查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触,以达到自我反省的境界。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反思;建构;知识网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53-01

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在某节课的“紧跟作业”中做的很好的学生,在面对测试中或其他自然情境中那些随机呈现的需要学生自主决定选择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时,却显得束手无策。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够到位,或者说,我们的学生还不会反思、或者不善于反思。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学的肤浅,他们的“会”只能说是对例题的模仿。他们的知识结构是每节课知识的简单叠加,没有通过反思建构起结构化、连接丰富而灵活的、提取顺畅的知识网络。因此,要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并能正常的迁移与创新,这就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融合。作为数学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一、学习新知前反思——在反思中迁移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是指学生对数学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反思,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在学习新知前,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在记忆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的内容、情境、方法,从而猜想本课内容的探究方法。如我在教学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后,学生掌握了剪、拼、割、补等方法,体验了“转化”的思想,在后面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梯形面积的计算”、“圆柱体体积的计算”中,我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反思上节课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回顾中迁移,在反思中猜想,非常轻松地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同时,学生也深刻体会到了反思的优势所在,对于他们来说,新知已不新,通过反思,完全可以自己学会。如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1、我们最早学过的是哪一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三角形呢?

3、圆的面积公式又是怎么得到的?

4、从后面这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看,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性?

5、圆柱的体积公式有可能通过什么图形得到?

6、运用学具合作推导。

二、学习新知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

提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部分教师感觉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把策略当“新知”,当成学生头脑中一无所有的东西,教学中马不停蹄罗列各类题型,学生埋头苦干于题海之中。这说明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过分注重解题的结果,忽视了策略的形成过程。老师没有理解策略不是“新知”,而是通过学生反思过去,对已有知识经验中零零碎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找出共性的地方加以概括得出上位概念。

例如四年级所学的画图策略,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可以说画图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解题附属品,不是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这样教学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只有当题目要求画图时,才不得不痛苦地去画图,而不是因为解题的真正需要而自觉采用这一策略,而且这种习惯会影响学生很长时间,甚至一生。比如,现在六年级学生在遇到“把一根长4米的长方体木头截成三段表面积增加24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的问题时,很少有学生会自觉地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来帮助理解“截成三段表面积增加24平方分米”数量之间的变化情况。

这是我在指导我校青年教师上这一课时的片段:

老师出示三个问题

1、怎样教会一个大班小朋友:4+5=

2、怎样教会一个一年级小朋友: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锯几次?

3、教会一个一年级小朋友:小明从一楼爬到二楼要2分钟,爬到四楼要几分钟?

生:教4+5等于几,我是先画4个小圆圈,再画5个小圆圈,合起来一数等于9个。

生:我是先画4朵花,再画5朵花,合起来一数等于9朵。

生: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锯几次?我是画一条线表示一根木头,然后分成5段,数一数是4次。

师:你发现这几位同学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初步概括的出上位概念——画图,解除学生因为对“策略”学习“陌生”而产生的的紧张感)

生:很多人都采用了画图的方法。

师:说说你为什么用画图的方法教小朋友?(学生从自己经验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好处)

............

师:还有哪些问题只要把图画出来,别人就能会的?(通过更多的事例,理解什么是画图策略,更深层次的体会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好处。)

师:看来画图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而且我们从幼儿园时就会了,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画图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出示例题,师:如果让你教你的同学,让他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你会采取什么方法?

............

此后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为什么要画图,怎样画图,怎样用图,感受画图的好处”这几个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画图策略的价值,并产生主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我当小老师”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画图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性以及画图策略早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学习中了。学生很自然地感悟到用画图的策略来记录条件不仅便捷,而且看起来更加直观形象,条件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借助图形,解题的思路很快就理顺了,画图在分析与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自然就彰显了。因此可以说“画图”的方法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传授给学生,而“画图策略”,它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无法传授,需要学生通过反思已有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具体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体验,去感悟,从而实现知识结构的重组。

三、学习新知后反思——在反思中延伸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一结束,教师立即打开课本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教师来回于学生中间,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在这里,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在学习新知后,我总是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进行评估,对学习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我提问:1、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2、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我能完成有关练习吗?4、这节课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5、我能提几个问题吗?我还想知道什么?而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一堂课的重难点,如果学生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要告诉他们应采取什么策略(看书、问老师或同学)。当然,我们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把本节课学过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使他们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在有错误时反思——在反思中感悟。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

有一次,学生在完成一道填空题:0.97÷0.12=8……( )时,大部分学生填的是“1”,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两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1与除数0.12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填“1”是错误的。

2、验算:8×0.12+1≠0.97,说明填“1”是错误的。

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1缩小100倍,得0.01。

上面的例子中,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知识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思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反思是一个必须的过程,生活是如此,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建构起结构化、连接丰富而灵活的、提取顺畅的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上一篇:相互批评意见范文 下一篇:另一个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