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10 23:14:09

牡丹花的作文

牡丹花的作文篇1

“嗯。对了小樱,小狼怎么说回来就回来了呀?”

“哦......”小樱有点出神,“小狼说,他的母亲利用占卜算到日本会发生一件大事。”

“大事?”知世抱着枕头往小樱身边凑了凑,压低声音说,“和库洛牌有关呀?”

“听起来好像是,不过......不过......小狼也想回来嘛。”小樱的脸颊一下子变得绯红。

“呵呵呵。”知世捂着嘴笑了起来,而笑过一阵子之后,她突然又正经起来,“小樱......”

“唔?”

“你对他说了么?”

“说,说什么呀......”小樱的话音渐渐低得让人听不见了。

“说......”知世把嘴贴在小樱的耳旁,“说‘I love you ’呀!”

“知世!”小樱羞得用手捂住了脸,“你好坏呀!”

“斯比...... ”已经睡着的小可喃喃地说,“斯比,我,我喜欢你......”

“又在说梦话了。”小樱无可奈何地说,“他每天晚上睡觉时都要‘斯比、斯比’的,惹得我睡不着。

“咯咯咯。”知世又笑起来,“小樱,你要有小可的半点主动性就好了。”

“知世!”小樱埋怨地说,“睡觉吧,我关灯喽!”

“小樱——”一个男孩子的声音响起。

“我是在哪呀?”小樱问道,“好熟悉的声音呀。你是谁?”

男孩子的声音幽幽地说:“一个你最思念的人呀——你在你的梦中......”

“梦......”小樱说,“梦,我最思念的人......”

“来吧,想起我的姓名吧。”

“你是......小狼君?”

男孩子的声笑起来,“恭喜你,猜对了,那么,我要现身了。”

小狼的身影由模糊变得清晰,一点点展现在小樱的面前。

“你真的是小狼吗?”小樱心如鹿撞,急切地问,“你真的是......小狼?”

“真又何妨,假又何妨?是你使得我存在,而我埋藏在你的心中太久太久了。今天我来,只问你一句,也只给你一次回答的机会,你——爱不爱他。”

听着这难懂的话,小樱心中一阵困惑,“‘他’是谁?”

“呵,不要逃避你内心的想法了,你知道我说的是谁。”

“小狼君......”

“对,你已经有一点另我满意了,希望你的答案不要让我失望。”

小樱征住了,这确实是一直萦绕在她心头的问题,她爱那个人。可这话怎么说的出口呢......

“我看到了你内心的疑虑,我劝你不要回避自己真实的情感,否则......”

“我——”

“我来到这里是有时间限制的。请你快一点,不然,一旦你没来及给出我答案,灾难就会降临......”

“什么灾难,又是‘遗忘’吗?”

“小狼”的表情变得狰狞,冷笑道,“以其为基础,但比它严重得多,给你带来的痛苦也更多。没有时间了,给出我答案吧......”

“我——不,我还不想说......”

“情感的困惑呀。你失败了,小樱,不完整的情感会腐蚀每个人的心灵。小心情感所带来的灾难吧,真是遗憾......我所给你的机会你没有把握住,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牡丹花的作文篇2

牡丹,群芳之冠。

1959年,在洛阳说:牡丹花“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2005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会见中国荣誉主席连战时,中间摆放盛开的牡丹,这是精心安排的。

牡丹文化发萌于三千年前,盛于唐代。牡丹与一般花卉不同之处甚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所含蕴的民族文化的质素特别浓郁。如果说“文化是我们的指纹”,牡丹就是中国的指纹。它以其花绰约多姿、艳冠众芳,其史源远流长、博大深邃,其意折射华夏审美人格与心灵世界而魅力独具,并且产生了世界性影响,从而在文化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牡丹的民众接受度高,发展前景宽广,建立“牡丹文化学”,研究牡丹文化现象及表现形式,有助于牡丹文化的发扬光大,有惠于百姓精神生活,在今天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前赏牡丹,李白奉命写下《清平调》三首。句中“名花”指牡丹,“倾国”指杨贵妃,“君王”指唐玄宗,即在社会最高层面上对牡丹作出至尊定位。唐文宗赏牡丹,问程修已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程修已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国色天香”的美誉由此传流传至今。

牡丹,别称鼠姑、鹿韭、白术、百两金、木芍药。古代牡丹、芍药,统称芍药,《诗经》“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句中的芍药即牡丹。牡丹原产我国,其根皮即中药“丹皮”,载入《神农本草经》;也有的地方牡丹是“与荆棘无异,人皆取以为薪。”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时期。东晋谢灵运记载:“永嘉竹间水际多牡丹。”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北齐(550―577)杨子华画牡丹”。隋代栽培已具规模,《海记》:“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唐牡丹栽培中心在长安,北宋移至洛阳,南宋天彭独领,明代亳州擅场,入清曹州饮誉海内,如今遍及祖国大地。

花农勤劳,牡丹出新。或以药壅培,或批红判白接木,为与造化争妙!

牡丹迅速进化也惊动了英国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并写进了《物种起源》。如今,全国牡丹的品种已有500多种,仪态万方,色彩有九大系列,花型有十大类型。

牡丹在世界亦蔚成大观。唐代传入日本,称之为“唐狮子”,1656年传入荷兰,1787年传入英国,1883年传入法国,1820年传入美国。如今,已有20多国家栽种,奇技幻变,新品时出,并形成各自的体系。近年引进国外名种不下数十种,又为中国牡丹增添异彩。

谷雨三朝牡丹盛开,观赏牡丹自唐代起,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里巷小民,倾城而动。赏花、买花、赠花、贡花、赋诗,成为一种风俗。如今大江南北都有牡丹节,即使在的扎贡沟也办起黄牡丹节。

牡丹乃“国色天香,秀韵多姿”,历代文人、骚客、画师、大匠都对牡丹情有独钟,牡丹入诗入画,代有名家杰作,脍炙人口。诗,在中华历史上所居地位与所起作用非一般体式形制能够媲美,汉民族语文独特的“诗意”、“诗境”,不易尽解,为别的国度地域望尘莫及。检视浩瀚卷轶,寄情于牡丹,咏诗作赋,不可胜数,牡丹成了特有的情感载体。或欣悦,或悲愤,或励志,或忧国,牡丹被拟人化、人格化了,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事物纪原》:“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是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安得以富贵一语概之。”唐宋诗人王维、李白、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宋代诗人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以及现代康有为、柳亚子、张大千、赵朴初等,都有歌咏牡丹的佳作存世,诸般意趣,已然成为璀璨中华文明最生动、最精彩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人们为牡丹的培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样也是精诚所至。欧阳修(1007-1072),“在洛阳四见春”而著《洛阳牡丹记》。周师厚于神宗熙宁三月路过洛阳,“精蓝名圃,赏及牡丹”写成《洛阳牡丹谱》。爱国诗人陆游携家在蜀任职六年著《天彭牡丹谱》,此外,宋苏轼《牡丹记叙》、张邦基《陈州牡丹记》、李《洛阳名园记》、元姚遂《序牡丹》,明高濂《牡丹花谱》、王象晋《群芳谱》、薛凤翔《亳州牡丹史》,清汪灏《广群芳谱》余鹏年著有《曹州牡丹谱》、愚叟丘璩《牡丹荣辱志》等。此外,清蒲龄小说《葛巾》,塑造了葛巾和玉版两位善良淑慧的牡丹仙女。戏曲《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都将牡丹用于爱情故事。

雍正款 粉彩牡丹纹盘口瓶

顺冶 青花花鸟纹大盖罐

釉下彩牡丹纹罐 汤兆基

牡丹自北齐入画,很快便成为中国花鸟画的重要题材。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宝应于寺……北下方西塔院下,边鸾画牡丹。”宋开牡丹画流派。《宣和画谱》:载有御府所藏边鸾《牡丹图》、《牡丹白鹇图》、《孔雀牡丹图》等。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梁相国兢,善画牡丹。幼年从学,因睹学舍前槛中牡丹盛开,乃命笔仿之,不浃旬,夺真矣。”《宣和画谱》记载,藏于御府牡丹轴《牡丹鹁鸽图》等二十一幅,徐熙画牡丹、芍药也有五十幅。

宋翰林画院画家黄筌,双勾上彩法;布衣画家徐熙创“落墨法”,即“落墨以写枝叶蕊萼,然后敷色”。由此开后世流派之先河。元代,钱选画牡丹工致谨严,华丽雍容;王渊则用双勾画花点簇作叶,以墨代彩,雅致沉浑。明代画牡丹更成风气,吴门文人画派以水墨绘画成就尤为杰出,沈石田沉雄浑厚,唐伯虎清新高迈,文徵明飘逸隽秀。后辈陈白阳、周之冕的水墨牡丹,较其前辈更显豪迈爽朗,痛快淋漓。清初,、石涛、扬州画派诸画家,色彩清丽,粗放奇肆;而恽寿平则以没骨法独创风格,精工而不巧饰;至海上画派开创,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喜用西洋红写意,古艳中充满新趣;近代齐白石、张大千、于非等也都是善画牡丹的大师。

牡丹在传统工艺美术上的运用更值得大书特书。

中国向有“瓷国”之称,瓷器与国同名,国瓷因此增辉。瓷器特定材质也造就了粲彩的牡丹形象与时俱进的出新。唐代,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日臻成熟,形成“南青北白”局面,从此不同时期、不同瓷窑、不同工艺,几乎无一不有牡丹的呈现。

宋代五大官窑中,哥窑有牡丹花式盘、洗,南宋杭州官窑有牡丹花式洗、杯,民窑中的北方耀州窑、磁州窑等,南方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影青瓷等,牡丹纹饰更多也更有特色。耀州窑牡丹刀刻造型,直刀勾刻轮廓,斜刀减地托形,俗称“半刀泥”,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之誉。磁州窑牡丹彩绘造型,白地绘黑花,笔法生动,线、线、面的巧妙组合,不拘形似,富有泼辣豪放浪漫色彩。南宋龙泉窑牡丹纹饰多为模印贴塑,在釉层肥厚而又失透的情况下,采取胎土模压塑花法制成的牡丹肥厚浑朴。南宋吉州窑牡丹纹饰为白地铁锈色绘画,用笔简洁,故称“一笔点画”法。此时,少数民族生产的瓷器也多牡丹纹饰,西夏瓷尤为突出。西夏(1038―1227)由党项族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刻剔牡丹纹,占此种瓷器的80%以上,为天斧凿石,肆意强悍之一类。元代青花瓷成就最大。自现存的元代早期塔式盖瓶起,“缠枝牡丹”一直是元青花的主要图案之一。明清各种新工艺瓷器叠出,釉上单彩、双彩、三彩、五彩、素三彩、斗彩、珐琅彩、粉彩,匀见牡丹纹饰,丽斗艳,精美绝伦。康熙珐琅彩瓷器为宫廷秘玩,器物多为盘、杯、盒、瓶等小件,至今传世不到50件,而其中牡丹纹占60%以上,花色白、黄、红、紫、粉色、墨紫、绿,各色具备,形象突出,呈顶天立地格局。顺治、康熙年间青花瓷牡丹纹造型瓣片上密下疏,花头密叠,似动物犄角一对突出,故有“犄角牡丹”之称,造型源于牡丹楼子、台阁复瓣型花型。粉彩瓷增添“洋彩”后,绘画牡丹色彩多样,层次丰富,拟中国画工笔描绘,最为绚艳夺目。又如,光绪三十四年“秋操纪念杯”,彩绘牡丹的花形与器形融为一体,别开新面。

元代牡丹纹饰青花瓷已远销海湾诸国,明末清初更有大量中国瓷器通过海运途经进入欧洲,从1602―1682的八十年中,荷兰印度洋公司购买中国瓷器达1010万件,其中有多种牡丹纹饰的瓷器,就连显赫家族、军团、公司、团体的纹章瓷也用上了牡丹纹。

材质不同工艺美术更是万态殊芳。唐代牡丹纹茶色地对羊锦、辽代牡丹纹花地砖、宋代牡丹缠枝纹铜镜、男女喜戴的用通草、金玉、玳瑁制成的牡丹花帽、绛色牡丹纹三经绞纹花罗、元代牡丹纹金锦、明代黄花梨牡丹花瓶纹靠背官帽椅、明代剔刻红牡丹纹漆盘、清竹刻牡丹纹笔筒、匏制牡丹纹虫具、牙雕牡丹纹五联台屏等等,广泛应用于染织、编结、刺绣、漆器、金属、雕塑等大类工艺;技艺包括雕、塑、刻、铸、绘、刺、织、编、剪,各种工艺。

工艺美术大量使用的牡丹纹饰,是传统图案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寓意都为吉祥,借牡丹或牡丹与它物组合,以“假托”、“转喻”、“谐音”的形象来传情表意。如耄耋富贵:牡丹、猫、蝶组成的图案。耄为七十岁,耋为八十岁。耄耋也泛指七、八、九十岁的老人。“猫”与“耄”,“蝶”与“耋”同音。富贵寿考:牡丹、寿石或青松组成的图案,寓意富贵长寿。寿考,犹言高寿。朱熹《集传》:“文王九十七乃终,故言寿考。”功名富贵:牡丹、公鸡组成的图案,“公”与“功”同音,鸡为鸣,“鸣”与“名”同音。凤穿牡丹:牡丹、凤凰组成图案,寓意象征美好、光明、幸福。白头富贵:牡丹、白头翁组成图案,象征“白头到老”,新婚祝辞。

变形牡丹纹构成固定样式有宝相花和团花。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花花”。始于隋唐时期,相传它是一种寓有“宝”、“仙”之意的装饰图案。纹饰构成一般以牡丹、莲花为主体。花蕊和花瓣基部圆珠排列,象闪闪发光的宝珠,故名“宝相花”。团花,纹样呈圆形,亦称“皮球花”。由牡丹等吉祥花卉组成,或四周呈放射状,或旋转式。大团花和小团花并列应用时,称“双球花”。

在国际上,日本对牡丹纹饰的应用也并不逊色,有的地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学习。

牡丹图案纹饰的广泛应用,通过工艺美术艺术审美和日常实用两大渠道随各类器物走进千家万户,与大众及其生活方式建构起最为密切的关系,本身也对牡丹文化作了最大程度的普及。

牡丹文化历经一千五百余年积淀而博大精深。牡丹文化体现的是普适的审美价值,体现的是民族的风骨神韵,在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的一个个飞跃中,不断引向纵深推进。

牡丹花的作文篇3

[关键词]牡丹;唐代;栽培;观赏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190-03

牡丹花大且艳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唐代更是出现了牡丹热潮,许多诗词文章都表达了对牡丹的赞誉。舒元舆《牡丹赋(并序)》更评论道:“我案花品,此花第一。”但实际上,唐代这些富丽娇艳的牡丹并非最初就是如此。

一、先秦时无“牡丹”之名

研究发现牡丹是我国的特产花卉,自然界中的九个野生种均为我国特有。现代植物学研究普遍认为栽培牡丹起源于野生品种。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牡丹》和南宋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都认为牡丹隋唐时才开始出现。其实早在隋唐以前牡丹就已被记载,但因为古时牡丹都是野生牡丹,多长在深山中,还没有被人工栽培,其价值少有人知晓,所以文献典籍中很少提及。其实最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牡丹。《诗经・郑风・溱洧》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首诗中的“勺(芍)药”很可能就是实际上的牡丹。

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因为牡丹和芍药在先秦时都统称“芍药”。后来才有所区分,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引西晋崔豹《古今注》说芍药有二种,一种是草芍药,即现在的芍药;另一种是木芍药,即现在的牡丹。当时的野生牡丹没有现在这么强的观赏性,形态上和芍药的差别也更小。牡丹和芍药都为毛茛科、芍药亚科、芍药属植物。野生牡丹与野生芍药最大的区别是牡丹是木本,而芍药是草本。或者更准确地说牡丹是亚灌木。因为牡丹每年新生的枝蔓只有较少的一部分能够木质化,其余更大的部分还是草质,会要枯萎死掉。俗话“牡丹长一尺,退八寸”指的就是牡丹的这种退枝现象。而芍药是草本,季节一过,当年新生的枝蔓就会全部死掉,来年再从地下的宿根中发出新芽。所以本诗中用“芍药”称呼实际上的牡丹是可能的。

其次,这首诗描写的是郑国三月上巳日的情景。上巳就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人们在这天结伴去水边沐浴来拔除不祥,祈求幸福和安宁。先秦时是大规模的民俗节日,青年男女也借此机会互赠香草表达爱慕。上巳时刚进入暮春,大致为公历四月。俗话说“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照看芍药”。李时珍《本草纲目》牡丹条集解中指出牡丹是农历三月开花。唐诗如王贞白《白牡丹》也说牡丹谷雨开花。谷雨在清明之后,是农历三月中的节气。而李时珍《本草纲目》芍药条集解则说芍药是夏初开花。唐代吕温《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诗也提到芍药农历四月开花。这些都说明牡丹比芍药开花早,牡丹是暮春三月开花,芍药却是春末夏初开花。现代园艺上牡丹花期也一般在公历四月至五月,芍药则是公历五月至六月。依郑国即今河南一带的气候,上巳节开花的应该是牡丹,而不是芍药。所以推断野生牡丹在先秦时实际上已经被记载了。

二、秦汉时发现牡丹的药用价值

秦汉时牡丹和芍药已经被区分,也有了明确关于牡丹的记载。最初人们将牡丹与芍药相区别,是因为发现牡丹的药用价值。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就说牡丹最初除根皮人药外,其余都被当做柴烧。这不仅说明牡丹具有药用价值,也可以推测野生牡丹大概观赏性不高,所以并不为人所重视。

“牡丹”的名称首次出现是在东汉的《神农本草经》里。其中记载了牡丹的药性、作用、别名、生长环境等。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也有用牡丹治疗瘀血痛的处方:“口口瘀方:乾当归二分,芎劳二分,牡丹二分,……”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大黄牡丹汤”的药方。著名的六味地黄丸药方的原型是《金匮要略》中的崔氏八味丸,其中主要一味药就是牡丹根皮。由此可知,至少在东汉时,已经明确记载了牡丹,并已为药用。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牡丹”名称的由来作了解释:“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是说牡丹可以进行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是无性繁殖方式的一种。就是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而“牡”字有雄性的意思,所以“牡”大概指的是牡丹可以不依靠种子,进行无性繁殖的特性。“丹”,即红色。刚出土的牡丹根呈朱红色,这样的颜色为牡丹根特有。之后经处理,便得到牡丹根皮,称“丹皮”,是用途广泛的中草药材之一。牡丹花朵颜色各异,不应该仅用“丹”来指代。而牡丹最初被重视并与芍药相区别,乃是因其根的药用价值。所以“牡丹以色丹者为上”指的应该不是花朵的颜色,而是作为药物的根皮的颜色。

三、魏晋南北朝时发现牡丹的观赏价值

魏晋南北朝时,关于牡丹有更多明确记载。首先仍然作为药用,李时珍《本草纲目》牡丹条集解中,就有《名医别录》和陶弘景对牡丹的描述。

同时,牡丹的观赏性已经得到关注。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绘有一些灌木,从其中一处的花、枝、叶的形态判断,应该是牡丹。这是牡丹首次出现在我国绘画作品中。除了《洛神赋图》,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牡丹》也有北齐人杨子华画牡丹的记载。北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也提到谢灵运说永嘉竹间水际多牡丹。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可见在南北朝时牡丹的观赏价值已经得到人们的关注。

四、隋唐时出现专为观赏的栽培牡丹

《酉阳杂俎》中提到段成式在隋朝《种植法》中没有发现牡丹,就认为隋朝没有牡丹,这样的判断不够准确。《种植法》未记,可能是因为当时花卉很少被栽培种植,尚未列入农学范畴,所以农书中少有提及。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牡丹》说隋炀帝时才出现牡丹。《炀帝海山记》也记载隋炀帝营建西苑,下诏进献鸟兽和奇花异木,其中易州进献了二十相牡丹,并详列牡丹品名。有关隋炀帝建西苑事,史籍确有记载,如《隋书・炀帝上》、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隋纪四》。但其中都没有提及牡丹,更没有详细的牡丹品种名。据洛阳师范学院郭绍林考证,认为西苑种牡丹之说不能成立。理由一是《炀帝海山记》作者不详,原出宋记小说集《青琐高议》后集卷五,不是史籍。二是该文所记有关隋炀帝活动的礼仪习俗和历史事件等多与隋代史实不符。三是该文提到的诸多牡丹品种在唐代文献中没有被提及。四是据考察河北易县没有文献可以印证此事。结合唐代情况,推测隋朝时牡丹的观赏性已经进一步得到重视,但应还未被大量栽培。《炀帝海山记》中所列牡丹品种可能是后人根据后世已经出现的牡丹品种臆想出来的。

唐代时“牡丹”和“木芍药”仍然二名共存。如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牡丹》、唐代李浚《松窗杂录》、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都有唐人称呼牡丹为木芍药的记载。到宋代时人们才不再提“木芍药”,而仅称呼“牡丹”。这乃是牡丹经过培育,呈现出巨大的观赏价值后的结果。

唐代牡丹被大量栽培,出现了许多专为观赏而选育的牡丹品种,牡丹的颜色也变得丰富多彩,如唐代舒元舆《牡丹赋(并序)》载牡丹有赤红、月白、赭红、殷红不同颜色。段成式《酉阳杂俎》也提到兴唐寺的牡丹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深紫、黄白檀等多种颜色。唐代史料中被大量提到的牡丹颜色主要有红、白、紫,描写牡丹的诗词不胜枚举,如王维《红牡丹》、白居易《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王贞白《白牡丹》、元稹《西明寺牡丹》等。五代王周《和杜运使巴峡地暖节物与中土异黯然有感诗三首》有关于姚黄的记载。姚黄即千瓣黄牡丹,素有“牡丹之王”的美誉。既然五代能有这样的黄牡丹名品,那么唐代应该已经有了观赏价值很高的黄牡丹品种。

除了颜色的变化,牡丹花瓣也从单瓣变成重瓣。单瓣是指花瓣一至三轮,雌雄蕊正常、结实力强的形态。重瓣是相对单瓣而言的,其特点是花瓣、花轮数量增加、或者花瓣面积增大等。野生牡丹都为单瓣花,通过花瓣增加形成了重瓣花,极大的增强了观赏性。唐朝苏鹗《杜阳杂编》记载了穆宗皇帝殿前的千叶牡丹,“一朵千叶,大而且红”。《酉阳杂俎》也提到兴唐寺的牡丹中“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径七八寸。”“叶”就是花瓣,因为花瓣自然增加的数量很有限,所以牡丹雄蕊不同程度的花瓣化,是牡丹形成重瓣的重要原因。“一朵千叶”和“花叶中无抹心者”的重瓣现象就是花蕊瓣化的结果。而“重台花者”指的应是台阁花型的牡丹。台阁花就是两朵或两朵以上的花重叠生长,是高度重瓣化的牡丹。所以说明唐代已经出现了重瓣牡丹。

实际上重瓣是花朵发育异常的表现。因为花蕊瓣化,花瓣挤占花蕊位置,会影响授粉,且产生重瓣需消耗大量能量,不利于植物繁殖。所以野生状态下并不需要这一性状。一般情况重瓣程度越高,结实能力越差。有些重瓣程度太高的更会丧失种子繁殖能力,若想保持其重瓣特性,必须靠人工进行无性繁殖。而且在不良栽培条件下,某些重瓣程度高的花朵会退化成单瓣型。所以重瓣花大多是由于人们的审美需要,经人工选择产生的结果。从唐到宋的记载来看,重瓣牡丹一直存在,所以推测唐朝时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选育并保持牡丹重瓣特性的方法。

唐代牡丹不仅花美而且花香。宋朝计有功《唐诗纪事》记载某天唐文皇欣赏牡丹的时候,问程修己谁的牡丹诗最好。程修己说李正封的“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这两句最好。这就是牡丹“国色天香”的由来。唐代文人提到牡丹香的有很多,如唐彦谦《牡丹》、李山甫《牡丹》、白居易《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周繇《看牡丹赠段成式》、王建《同于汝锡赏白牡丹》等等,这些诗不只表现出牡丹香,而且是奇香、异香,比兰草、蕙草还要香。皮日休《牡丹》更称赞牡丹是人间第一香。可以想象唐代牡丹的香气该有多么芬芳浓郁。

但现在我们却普遍发现植物园里各种艳丽夺目的牡丹少有香味,即使有也绝没有唐诗中那么浓郁强烈。究其原因,可能是人为造成的。花香是植物为了吸引昆虫传粉和抵御草食动物进食形成的特性,对植物的生殖繁衍都具有重要作用。但香味的浓郁程度常常与植物的花期长度成负相关,即香味越浓郁,开花的持续时间越短。所以在花卉选育过程中,为使花期更长、花更大、瓣更多、色更艳等,导致很多花的基因被改变,使得花香浓度降低或消失。所以推测唐代牡丹应该确实是芳香浓郁的,但随着从唐朝开始历代对牡丹的栽培改良,牡丹的嗅觉欣赏性逐渐下降,失去了原有的香味。

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国力强盛,这样的国家给予唐人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塑造了人们外向张扬、蓬勃豪迈、昂扬进取的性格特点,也造就了他们注重浓艳丽彩、热烈辉煌、富丽雍容的审美取向。所以栽培的牡丹从颜色简单朝着缤纷艳丽的方向变化,花型也朝着花瓣日益增多转变,体现一种层层叠叠的雍容之美。这些无不契合唐人的审美取向。正是由于唐代对牡丹的栽培和选育,使原本的野生牡丹成为了真正的观赏花卉,具有了更强烈的观赏价值,甚至出现一股牡丹热潮。从皇家园林、士大夫府邸,到佛寺道观无不栽种牡丹。花开时节,赏花人群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刘禹锡《赏牡丹》、崔道融《长安春》、白居易《牡丹芳》等诗都反映了牡丹花开时的盛况,不仅写出长安赏花的热闹场面,也写出唐人对牡丹浓厚的喜爱之情。从宫廷到民间,整个社会都笼罩在“牡丹热”中。

综上所述,牡丹作为我国特有的著名花卉,从野生到栽培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唐代才出现真正意义上专为观赏的栽培牡丹。从此,美丽的牡丹走上了“百花之王”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傅云龙,吴可.唐宋明清文集(第1辑):唐人文集(卷2)[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2]Shi-Liang Zhou,Xin-Hui Zou,Zhi-Qin Zhou.Multiple species 0f wild tree peonies gave rise t0 the‘king 0f flowers’,Paeonia suffmfi-cosa Andrews[J].Proceedings 0f the Royal Society B,2014(281).

[3][宋]高承,[明]李果.事物纪原[M].北京:中华书局,1989.

[4][宋]郑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

[5]王秀梅,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2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7][明]李时珍.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8][清]彭定求.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9]傅云龙,吴可.唐宋明清文集(第l辑):宋人文集(卷1)[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10][魏]吴普.神农本草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11]张延昌.武威汉代医简注解[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

[12][汉]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

[13]陈平平.关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牡丹的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4).

[14][唐]段成式.酉阳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5][宋]刘斧,青琐高议[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6][唐]魏徵,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7][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8]李嘉珏,张西方,赵孝庆.中国牡丹[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19][唐]李浚.松窗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0]丁如明,唐五记小说大观(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1]赵印泉,刘青林.重瓣花的形成机理及遗传特性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9(4).

[22]费砚良,刘青林,葛红.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花卉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3][唐]苏鹗,杜阳杂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4][宋]计有功,唐诗纪事[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5][明]彭大翼,山堂肆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牡丹花的作文篇4

时至今日,人们对牡丹的喜爱丝毫未减,并因此催生出了以观赏牡丹为主的赏花产业,其中以河南洛阳的观赏牡丹最为著名。1983年至今,洛阳已成功举办了34届牡丹花会,并围绕花会形成了成熟的牡丹观赏产业。

近年来,在观赏价值之外,牡丹的药用及保健价值被逐渐发掘,正逐步形成深加工产业。

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将油用牡丹定为木本油料作物之后,牡丹深加工产业开始驶入快车道。 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内精美的石刻佛像与娇艳的牡丹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产业化办公室(以下简称菏泽牡丹产业办)主任朱瑞军告诉《t望东方周刊》:“国办文件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牡丹深加工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菏泽牡丹产业办提供给《t望东方周刊》的数据显示,目前菏泽的牡丹产品已成功进驻50多家全国性商超系统、700多个大型超市、1500多个上市门店,覆盖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

更为重要的是,牡丹加工产品销量的增加,极大地带动了菏泽牡丹产业的全面发展。菏泽牡丹产业办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菏泽的牡丹种植面积年均增加10万亩以上,截至2015年底已发展至42万亩,占全国牡丹总种植面积的40%左右。

截至2015年底,菏泽的牡丹生产企业达到120家,牡丹花卉专业村35个,牡丹种植专业户1万余户,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占全国新品总量的80%,对全国牡丹种植苗木的支持率达85%以上,苗木出口率占全国的80%以上。

以花为媒

中国的牡丹种植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湖北、甘肃、重庆、安徽等省市。虽然各地区在价值开发中各有侧重,但作为一种以观赏为主的植物,其观赏价值最早被大规模开发,其中又以洛阳为最。

洛阳市农工委提供给本刊的数据显示,1983年洛阳举办首届牡丹花会时,短短10天时间,就接待了来自全球7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赏花客250万人次。仅4月15日花会开幕当天,就有约8万名中外游客到洛阳赏花。

之后,洛阳以花为媒,将牡丹资源与当地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充分结合,牡丹花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

1991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洛阳牡丹花会更名为河南洛阳牡丹花会,由河南省政府主办。

2010年11月,文化部批准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部级节会活动,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文化部与河南省政府主办。对于洛阳牡丹花会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

洛阳市农工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之后,文化节期间洛阳的游客接待量保持平均每年6.8%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第33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洛阳接待游客达2174.76万人次,比2014年的1970.56万人次增长了10.36%,旅游总收入178.45亿元,同比增长16.69%。

尽管洛阳举办牡丹花会的初衷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但在历届牡丹文化节中,经贸活动始终都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第一届牡丹花会期间经贸洽谈成交额就达到了5802万元。

到1985年第三届牡丹花会,洛阳市政府明确提出“花会搭台,经贸唱戏”的指导思想,其后历年牡丹花会期间,洛阳都会举办一系列经贸会展活动。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第34届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不仅安排了投资贸易洽谈会,还组织了第三届电子商务园区峰会(洛阳)、洛阳机器人暨智能装备展览会、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名优产品博览会等会展活动。

洛阳市农工委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33届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共完成招商引资合同签约项目91个,投资总额达955.5亿元。 一名工人在菏泽市盛华牡丹产业园牡丹花茶生产车间分拣用于制作工艺花茶的牡丹花

不仅能看,还能吃

洛阳牡丹虽然享誉天下,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除了春季一个月的赏花旅游,数万亩的牡丹却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创造任何经济效益。

“以往的牡丹产业,更多的是围绕其观赏和药用价值而进行的开发。但目前的情况是,牡丹在这两方面的实际产值都十分有限,开发还非常不足。”朱瑞军说。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会长、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李育材也曾公开表示,“就经济效益而言,牡丹的观赏价值与其巨大的食用价值之间没有可比性。”

因此,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企业,都希望能尽量延展牡丹的产业链,增加其产业附加值,而对牡丹食用价值的开发成为关键。

2006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对牡丹籽油的检测结果显示: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DHA、亚麻酸、亚油酸。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中亚麻酸含量超过40%,是橄榄油的140倍。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富含亚麻酸的牡丹籽油逐渐显露出了推广价值。2011年3月,当时的国家卫生部将牡丹籽油列为新资源食品。“这就免除了企业大规模开发生产牡丹籽油的后顾之忧。”朱瑞军说。

之后,以山东菏泽地区为代表,许多企业开始着手研发牡丹籽油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目前菏泽规模最大的牡丹籽油生产企业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尧舜牡丹)便是在2011年9月成立。

但是,在朱瑞军看来,油用牡丹产业真正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是2014年之后的事情。

2014年12月,国家将油用牡丹定为木本油料作物,鼓励推广油用牡丹地种植,发展牡丹籽油。

同时,研究发现,牡丹的花瓣和花粉中含有黄酮类物质,以及氨基酸、活性多糖、维生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因此也成为企业新产品研发的重点领域。

洛阳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给本刊记者的资料显示,其2009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牡丹花茶,经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查测试中心检验:总黄酮含量为1.2%,氨基酸含量为1.8%,活性多糖含量为27.8%,维生素含量为0.47%,儿茶素含量为0.049%,这些指标高于普通茶品。

科技研发的深入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使牡丹产业由过去的单一观赏扩展到食用、药用、保健等多个领域,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最难的第一步

对于企业来说,在产业起步阶段进入市场,注定要面临许多困难。

首先是产品研发。对于牡丹深加工行业来说,每一款产品的推出都意味着巨大的研发投入和生产设备投入。

比如看似技术含量不高的牡丹花茶,需要解决除水分、去除二硫脂、去除脂肪、提香保香等问题。

由于牡丹花水分含量高达90%~95%,普通的制茶设备根本无法实现牡丹花制茶的要求,因此洛阳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牡丹花茶的专利所有人詹建国当年在进行产品研发时,不得不根据牡丹花制茶的特殊需要,自己一点点地摸索着改良制茶设备。从着手研制到最终成功,詹建国先后花费了6年时间,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

相比于詹建国的独自摸索,菏泽尧舜牡丹则更愿意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和专业研究机构合作,解决产品研发的问题。“我们自己的研发团队只有十几人,很多产品都是与专业研究结构合作完成的。”尧舜牡丹副经理翟瑞丽告诉《t望东方周刊》,但是这种模式的资金投入也并不低。

由于大多数的牡丹深加工产品都属于新产品,企业的产品推广和市场教育要面临更多难题。翟瑞丽说,提起牡丹,人们注重的是其观赏价值,而对牡丹籽油、牡丹花茶、牡丹精油、牡丹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鲜有了解。

“目前95%的消费者还不了解牡丹花茶的营养价值,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牡丹花瓣可以制茶。” 山东盛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盛华牡丹)总经理谭宝剑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此外,牡丹深加工产品的生产企业许多是涉农企业,而它们想要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还存在诸多困难。“牡丹种植和深加工的前期投入大,见效慢,起步阶段往往急需金融支持。”谭宝剑对此感到有些无奈。

然而,这个产业的潜力和机遇也很大。

翟瑞丽说,近两年牡丹的深加工产品,尤其是牡丹籽油的市场反应比想象中要好。

尧舜牡丹提供给本刊的数据显示,其2015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3亿元,是2014年的4倍、2013年的60倍,其中仅牡丹籽油一项的销售额就有720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60%。

“上游”种植是源

国家鼓励发展油用牡丹的政策出台后,不少省份相应的发展规划也陆续面世。

陕西省在其油用牡丹发展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年产牡丹籽35万吨,年产高档牡丹籽油7万吨。

山东省2015年1月公布的《山东省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达到全省牡丹种植面积400万亩,其中油用牡丹370万亩,年产牡丹籽110万吨,年生产牡丹籽油20多万吨。

而山东省最为集中的牡丹种植区菏泽市,则将牡丹作为其特色产业,大力推动。

但朱瑞军告诉本刊记者,“我们希望在菏泽牡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而不是只靠政府的力量。”

如牡丹深加工产业发展目前面临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菏泽市政府就希望依靠市场的力量解决它。据朱瑞军介绍,目前牡丹籽、牡丹花瓣等原材料供应不足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

以菏泽尧舜牡丹为例,目前其拥有1万吨牡丹籽油的年加工能力,如果按照每4?5斤牡丹籽可加工出1斤油计算,仅这一家企业每年就需要4万?5万吨牡丹籽。

翟瑞丽介绍说,目前尧舜牡丹每年从全国各地收购到的牡丹籽占全国牡丹籽年产量的90%。即便如此,其每年的收购量也只有3000吨,如果企业开足马力,1个月即可完成全年的加工生产。

因此,增加牡丹籽的市场供应,扩大油用牡丹的种植面积是当务之急。但是,目前企业和农户对油用牡丹的种植积极性并不高,存在较多顾虑。

一般来说,要想产生规模效应,企业就要种植500?1000亩牡丹,大型企业甚至要种上万亩,而农户平均种植面积须在10亩以上,有些要达到数十亩。

谭宝剑介绍说,一般油用牡丹栽植后3年才开始结籽并产生经济效益,周期较长。前期的租地、种苗、栽植、管理等投入比较大。“就每亩来说,第一年的投资一般在3500元左右,第二年减去种苗费用,投资也在2600元以上。这样3年下来的每亩投资近万元。和投入成本相比,前三年几乎是没有收益的。”

从2014年开始,菏泽市政府对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牡丹龙头企业和种植基地,给予每亩800元的政府补贴。同时,在牡丹田里套种其他农作物的模式开始在种植大户中逐渐推广,这样,当年便可见效益。

“之所以选择补贴种植大户,是想通过培养产业链上游的龙头企业,以市场效应带动中下游的种植基地和农户广泛进行牡丹种植。”朱瑞军解释道。

在“企业+基地”仍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基地就会主动“+农户”。农民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逐渐看到经济效益,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牡丹种植。

牡丹花的作文篇5

一、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档案资料特征

(一)多样性

1.在内容上,重大活动有:一是大型文艺演出。主要是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几家大型文艺演出团体,策划具有一定内容情节的戏曲歌舞形式,来表现牡丹花乡人民的劳动和生活,这类大型文艺演出活动表演特色鲜明,题材广泛,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二是地方名优产品展示。将菏泽市地方特色产品、民间工艺品等搬到特定的场馆展示,有的还将面塑、泥塑、条柳编、木雕、剪纸等制作工艺向游客现场演示,这类活动表演游客参与性较强;三是传统的民间民俗活动。如各地传统的庙会(金山庙会、仿山庙会、沙土庙庙会)等;四是县区活动展示;五是文化体育活动。这类活动通常以竞技性强、民族特色浓郁的武术、戏曲、书画等表演为主,如郓城水浒文化旅游节、鄄城孙膑文化旅游节、曹州书画院系列书画名家作品展等。

2.在载体上,不仅有大量的请示件、批复件、通知、策划方案、讲话稿、新闻稿等纸质档案资料,而且绝大多数还有活动现场录音、现场录像、各类活动照片等声像档案资料;在各项活动举行时,还有邀请函、签到薄、旅游纪念品等实物档案。如每年邮政局策划的集邮活动都有纪念画册、纪念邮票、VCD光盘二种载体形式。

(二)阶段性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一般是从4月1日到5月20日,期间每年都策划各项重大活动50项左右,基本上天天有活动。因活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以及活动载体各有不同而具特色,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即所形成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档案和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资料都具有阶段性特点。各个阶段和环节所形成的牡丹花会活动档案资料共同构成了每年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的全部档案。

1.活动策划阶段。即活动在筹备之前的活动方案构思设计阶段,它会形成牡丹花会活动的基础性档案资料,主要包括牡丹花会活动学习考察、大型活动调研报告、举办大型活动工作建议以及牡丹花会初步策划方案等。

2.活动筹备阶段。即牡丹花会活动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对牡丹花会活动总体策划方案的修改、补充、完善,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做好牡丹花会活动责任分工、确定具体时间安排等,这也是牡丹花会大量文件材料集中形成的重要阶段。主要包括:牡丹花会活动筹备工作动员会、调度会、新闻会和专题会议会议记录、会议纪要以及所有音频、视频资料等;有关牡丹花会重大活动的请示、批复,往来文书,合同、协议等;活动的总体方案、活动部署、组织分工、各项活动时间安排等文件;各活动场馆的入场券、门票、车辆通行证、工作人员工作证、邀请函、座席签、座次表以及签到册等档案资料。

3.活动组织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将产生牡丹花会各项活动富有成果性、宣传性的档案材料,收集有大量的牡丹花会活动录音、牡丹花会活动录像、牡丹花会活动照片等声像档案资料。

4.活动总结阶段。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活动全部结束后,各项活动主承办单位都要对所举办的活动进行单项总结。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组委会办公室将对全市牡丹花会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宣传和成果统计。

(三)价值含量高

牡丹花会活动反映了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组委会办公室的重点工作,其形成的一系列档案资料一般价值较高。历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的档案资料都为下一届牡丹花会的举办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牡丹花会活动档案的收集方法和措施

针对牡丹花会活动的特点,我们采取科学方法和措施开展收集牡丹花会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

(一)对于牡丹花会活动档案资料的收集要有超前意识,要提前介入,改变以往牡丹花会活动结束后才着手进行收集整理的传统方法。牡丹花会档案收集部门与牡丹花会主承办单位及时沟通信息,针对牡丹花会活动的特点确定牡丹花会档案收集范围

(二)充分发挥主动性。由于各项活动的组织机构均由不同机构组成且具有分散性,每项活动的内容不同。所以,在收集前,要深入了解牡丹花会各项活动内容,主动收集掌握牡丹花会活动相关材料,以保证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

(三)全过程跟踪收集。一是档案管理人员争取参与牡丹花会各项活动全过程,这是保证活动档案齐全完整的有效方法。二是对于牡丹花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设专人负责及时收集,从牡丹花会活动开始档案管理人员就全过程跟踪服务,随时指导牡丹花会活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四)做好检查验收。检查验收是保证活动档案资料齐全完整的关键环节,应该作为活动总结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牡丹花会档案应按照收集范围和归档制度的要求逐项检查收集是否齐全,指导整理归档后应与牡丹花会活动主承办单位办理相应的移交手续。

三、牡丹花会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目前,菏泽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为留有牡丹花会活动的历史轨迹制定了牡丹花会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作为快速发展的旅游业,随着活动的增多,以及在开展牡丹花会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声像、电子文件、标志性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些都是节庆档案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加强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是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组委会办公室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牡丹花的作文篇6

牡丹在中国拥有漫长的栽培和观赏历史,并逐渐形成了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和四川彭州三大栽培中心[1]。这三大栽培中心由于各自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人文背景的不同,又各有其特点。洛阳牡丹的主要特点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皇家气派[2]。而菏泽牡丹全是大田种植,现在栽培面积超过5000亩,种植260万株,有400多个品种,主要以其牡丹的杂交、催花以及大田平民式的栽培为主要特点。菏泽的牡丹既具有牡丹本身的雍容华贵和大气,又具有类似于水稻、包谷等大田作物的朴素和平和,平民化是其主要特点,被称为“百姓花”[3-4]。彭州牡丹则完全不同于洛阳和菏泽,主要的栽植地和观赏地都集中在丹景山上,从山下拾级而上可看到不同的牡丹品种和自然景致,而且最大、最美的牡丹是在山顶的金华寺内[5]。丹景山的牡丹饱含着自然、植物与宗教文化和谐相融的人文生态思想和天然野趣,其牡丹栽培与观赏方式与其他两个栽培中心具有很大的不同。彭州市1985年将牡丹定为“市花”,1986年开始举办牡丹花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旅游消费逐渐增加以及丹景山牡丹的影响逐渐扩大,丹景山的牡丹旅游呈现出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势头,每年牡丹节期间的游客访问量和消费量都在持续快速地增加,由此也引发了一些资源保护和经营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开发者和管理者的重视,并找到较好的补救办法。 一丹景山牡丹资源概况 (一)丹景山牡丹起源 丹景山成为中国三大牡丹栽培观赏中心之一既有其自然原因又有其人文渊源。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中国牡丹主要来源于对野生牡丹和芍药引种驯化及杂交育种,丹景山牡丹也不例外。而关于丹景山牡丹的起源,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其现有品种主要是中原牡丹西移、甘肃牡丹南移,经其驯化或杂交改良的产物[6]。据历史资料分析,天彭牡丹主要是由中原牡丹和西北牡丹引种后,那些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留存下来,和当地原有品种经过历代栽培选育而形成的。天彭牡丹的野生原种,主要为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可能亦具杨山牡丹的血统。该品种群植株高大,枝叶较稀疏;根系浅,生长势强;花梗长,花瓣基部有紫斑或红晕;花径大,花型演化程度高,多台阁花品种。这一品种群适应温暖、湿润多雾的气候,属“山地温暖湿润型”[5]。彭州气候条件特殊,丹景山更是日照少而空气湿润,非常适合牡丹的生长。独特而适宜的自然条件再加上早在唐朝就开始的喜牡丹、种牡丹、观牡丹的习俗,经过上千年的杂交育种栽培,培育出了许多只有丹景山独有的品种,在宋朝时期达到鼎盛状态,最多时达到一百多种。尤其南宋时期,天彭牡丹特盛,与洛阳齐名,并一度取代洛阳而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宋朝时的天彭牡丹不仅树大、瓣多、花大(胡元质云:花开有至七百叶,面可径尺以上),而且品种优良。散金般的“镶边牡丹”,泼墨般的“彭州紫”,红霞般的“丹景红”,玉片般的“玉楼子”等品种都是牡丹中的珍品。宋朝之后丹景山牡丹曾几度衰败,到建国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几乎完全沦落。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丹景山的牡丹栽培与观赏逐渐恢复,栽培的牡丹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牡丹旅游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丹景山牡丹栽培及观赏特点 1.丹景山牡丹栽培与观赏的天然野趣 丹景山作为我国著名的牡丹栽培和观赏中心之一,与其他两个中心最大的不同便是其栽植于山水之间闲云野鹤般的天然野趣。牡丹在中国被称为“天香”和“国色”,以其花大色艳及香气馥郁而出名,其整个花株均表现出雍容华贵的富贵气质。但正是这种具有贵妇人气质的牡丹,在丹景山却被栽植于岩石峭壁上或山坡沟谷旁,随着山形回转、石级变化或倒垂于悬崖边或蔓生在烂漫的野花丛中,这种植物本身的富贵大气与周围朴素纯粹的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和谐共生所产生的美是超越了任何一个单独要素的,是中国文化崇尚自然、崇尚美、崇尚人工与自然和谐融合精神的集中体现。据史文典籍记载:初唐四杰之首王勃遭贬入蜀,应故友九陇县令柳太易之邀游丹景山,留下了传颂千古的《益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对丹景山恣意描绘,大加赞赏,“丹溪漏月,碧洞栖烟。叶蹬三休,花严四密”即是其对悬崖牡丹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丹景山各色牡丹的栽植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且不同的地方其牡丹姿态又各有不同。丹景山牡丹观赏亦需依着山势拾级而上,在上山的途中,或在石级边或在距离石级稍远的沟谷山坡边,抑或是半山腰农户的庭院里,均栽有不同花色品种的牡丹,或疏或密,或零星或集中,时时有惊喜,处处各不同,别有一番景致。所以说,丹景山牡丹之美不单单美在牡丹或山川,而在于两者和谐共生、交相辉映的自然美。 2.牡丹与宗教的关系 丹景山牡丹的栽培与观赏自始至终是与宗教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据丹景山碑文载:“大唐金头陀沿旧缮新,因行宫以创大乘制”,庙名曰永宁院;清嘉庆《彭县志》载:“唐金头陀缮修,始植牡丹绝顶”。金头陀禅师在丹景山种植牡丹供人观赏,自此开始了丹景山独特的花卉种植、宗教朝拜相结合的旅游模式。即牡丹因宗教朝拜而存在发展,宗教朝拜及旅游因牡丹而倍添神韵与自然气息,相得益彰,互添光彩。丹景山牡丹种植和观赏始于唐而盛于宋。宋朝时期,统治者倾向于道教,丹景山佛教一度衰落,但道教却从此崛起,且道佛两家常因占地争财打官司。伴随着宗教的纷争,丹景山牡丹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从唐到南宋已有上百个品种,形成了“树大盈把”、“花大径尺”的独具特色的“天彭牡丹”,与洛阳牡丹同驰名于天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尚出身,颁令了许多保护僧庙的圣谕,于是佛教大兴,丹景山佛教和牡丹也因此再度兴盛。明清之际,战乱纷纷,丹景山一度衰落。晚清民国,外夷相侮,内部纷乱,国祚衰微。丹景山趋于衰落。伐木劫庙之事连绵不断,观牡丹之习俗,亦渐不如昔日。至19世纪70年代末,丹景山文化几乎泯灭。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旅游业兴起,政府建立了负责开发丹景山旅游资源的专门机构“丹景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拨款集资,沿旧缮新,绿化造亭,铺路树碑,摩崖刻字,广植牡丹,加之宗教界的通力合作,遂使丹景山日益繁盛。2002年元月成立丹景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将自1985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一度的彭州牡丹花会升格为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成都牡丹花会。至2011年,已连续举办了27届,拥有牡丹品种260多个,观赏面积300余亩,接待游人30多万人次。纵观上下五千年,丹景山蕴藏着丰富的古蜀文化资源,其间既包含着深奥的宗教哲理,又充满着花卉、山水等自然景致与人文和旅游活动和谐交融的山水宗教文化色彩。这种独特的人工栽培花卉与山水宗教文化相得益彰、和谐共处的现象既具有中国传统的山水旅游与宗教朝拜相结合的文化特征,又非常典型地反映出中国文化崇尚自然、得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目前为止,丹景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吸引了来自前南斯拉夫、德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无数海外游客来观赏旅游,成为了巴蜀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p#分页标题#e# 二丹景山牡丹资源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近二十年,丹景山牡丹栽培及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每年新增牡丹品种、数量及吸引游客数量均显著增加,在国内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但是,在牡丹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丹景山原生牡丹保护与外地牡丹引入之间的矛盾以及丹景山景区内原住民参与景区管理的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挥两个方面。 (一)丹景山特有牡丹资源日渐散失 天彭牡丹栽培及观赏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丹景山正是天彭牡丹的发源地。但在目前天彭牡丹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丹景山及天彭珍贵的牡丹品种却仍在流失。史上天彭牡丹发展最盛的时期是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天彭牡丹特盛,与洛阳齐名。陆游在《天彭牡丹谱》中记载了红、紫、黄、白、碧共计65个品种,但最近的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也只查到20个品种,且无黄、绿色品种。原有的品种资源散失严重,“刘师哥”、“红板楼”、“玉腰楼”这些曾在《中国牡丹图志•西北、西南、江南卷》中记载过的品种,在调查中也始终没有发现。历史上丹景山非常著名的“红腰楼”也仅在回龙沟牡丹园发现一株。很多保留下来的珍贵品种,因为当地人受利益驱使,近年来已不知去向,许多优良种植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不仅珍贵的牡丹品种不断流失,而且目前丹景山现存的牡丹很多也出现了品质下降的状况。很多品种的花径与往年相比都减小了1cm~2cm,特别是“金腰楼”这一品种,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得了国际银奖,花瓣数多达880瓣,花径最大可达25cmx20cm,花梗长14cm,但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花瓣500余瓣,花径17.1cm×10.4cm,花梗长8.7cm,远不及当年,其它品种也分别出现了一些退化[5]。 (二)外来引进品种对丹景山特有牡丹的冲击 近年来,为了促进牡丹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丹景山成立了专门的旅游管理处,专门负责丹景山牡丹栽培以及彭州牡丹花卉的经营,极大地促进了丹景山牡丹旅游的发展。目前丹景山和彭州牡丹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以每年5月份的牡丹节为主,为了增加牡丹节上牡丹的品种和数量,彭州旅游局以及风景管理处每年均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引进外来牡丹,这些外来牡丹品种除了在彭州市区专门建立了牡丹观赏园进行集中栽培吸引游客外,也会在丹景山进行栽种和补植。这种大力度的引进对恢复丹景山牡丹的数量及品种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也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了增加牡丹数量吸引游客的目的。但是这种急功近利式的快速发展方式却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外来品种的大量引进并没有建立在对原有品种全面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上,长期发展下去将会进一步加剧丹景山特有牡丹品种资源的散失及弱化,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失。因此,如何平衡旅游经济发展需要和本土牡丹资源保护的关系、更好地调整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可持续发展就是现阶段丹景山牡丹旅游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原住民在牡丹栽培管理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丹景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集牡丹种植观赏与宗教朝拜为一体的自然山水旅游点,在景区内一直有一定数量的原住民居住,而且这些农户都有种植牡丹的习俗,几乎家家庭院中都种有牡丹,甚至于有些家庭还保存有非常珍贵的牡丹品种。自从丹景山成立了风景旅游管理处,每年都会花费一定的财力帮助这些仍然居住在景区的农户栽种或补植牡丹,这些以家庭为基础的牡丹栽种给丹景山牡丹栽培和观赏增加了不少的看点,也为丹景山增添了人人爱牡丹、户户种牡丹的独特人文风情和景致。但是,由于丹景山风景区管理机构的管理方式和体制未能充分注重原住民的发展权利,也未采取比较有效的方式激发原住民的主观能动性将其纳入管理体系,因此目前在丹景山原住民和旅游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笔者在丹景山进行调查时曾走访过山上的农户,他们对风景管理处的一些做法心怀不满,尤其是在利益的分享上有一定的意见和分歧,而且对于拥有珍贵品种的农户,管理机构也未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未能有效避免珍贵品种的流失。比如丹景山景区对外是收取门票的,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每年门票收入非常可观。但这些门票收入都由官方管理机构收取和管理,并没有采取直接的方式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原住民,而只是采用默许他们引导游客有偿停车或在景区内摆摊设点进行小本经营的方式得到一定的收入。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决原住民就业、增加收入的目的,但总是呈现出低层次的无序化状态。加之由于农户的素质参差不齐且未经过统一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丹景山景区的形象,也对景区的有序管理和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三丹景山牡丹资源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丹景山牡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和基础是牡丹。因此,要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丹景山旅游,就需要更好地保护和开发牡丹资源。 (一)积极开展丹景山乃至整个彭州地区的牡丹资源调查和整理工作 丹景山和彭州特有的牡丹品种是古人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也是上千年来牡丹对当地自然生长环境选择和竞争的结果,是大自然和人工培育技术的共同结晶。因此,要切实保护好丹景山牡丹资源,避免这些宝贵的资源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流失。而要保护好这些资源首先就需要对丹景山的牡丹进行彻底和全面的资源清查,尤其要重视对散落民间的优良品种的搜集。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专门针对天彭牡丹的研究非常少[5],尤其是科学系统的资源普查和登记工作仍属空白。因此,应积极开展丹景山和彭州牡丹的资源清查和分类登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RAPD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作进一步研究,建立专门的丹景山牡丹品种图谱和品种资源种植园,作为搜集、整理、异地保存、观察研究品种的重要基地,以便于开展牡丹资源保护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研究。 (二)加大科研力度选育新品种#p#分页标题#e# 以丹景山特有品种为基础,在大力搜集天彭牡丹种植资源,对天彭牡丹品种进行保护性种植的同时加强引种驯化国内外牡丹品种,积极利用最新的育种和杂交技术,培育以丹景山牡丹为基础的新品种,并对选育出的新品种进行严格的品系图谱登记,避免再出现品种名混乱的情况。新品种的选育要建立在加大栽培管理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上,尤其要发挥丹景山牡丹资源和品质优势,开发诸如色叶、大花、台阁等观赏价值高的牡丹新品种和特色品种。且选育出的新品种要专门开辟新的种植地或牡丹园进行栽植,避免简单粗暴地将其补植在丹景山原有的牡丹栽培地,尤其要避免在丹景山特有品种附近栽种新品种,以切实保护丹景山珍贵的牡丹品种资源。 (三)发挥原住民的作用,促进丹景山牡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丹景山一直就有较多的原住民居住,这些原住民中喜牡丹、种牡丹的民风颇盛,而自古以来丹景山牡丹的栽植和观赏就与当地居民喜爱牡丹、栽植牡丹的淳朴民风是分不开的。即使在成立了丹景山旅游风景区以后,景区内也仍然居住有一定数量的原住民。原住民是丹景山的常住者,他们对于山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均非常熟悉也具有自然的感情。 目前丹景山牡丹的栽培面积已经达到200亩,而且这些牡丹亦并非是集中于某个地方,而是散布在整个丹景山景区内。对于这种大面积散生牡丹的管护,居住在丹景山的农户应该是最佳的人选。因为,作为花卉植物的牡丹每年的花期只有20天左右,对于官方的旅游管理机构来说,由于人力有限,主要的精力都难免会集中在牡丹的引种及花卉节的筹办,对于日常的管理很难做到兼顾到山上的每个地方和每株牡丹。而且由于种牡丹的传统习俗,丹景山有多位非常擅长侍弄牡丹的花农,掌握有珍贵的牡丹种植管护技术,这些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遗产和人力资源。 因此,将原住民纳入丹景山牡丹管护体系,通过发挥他们的作用做好牡丹资源保护工作将可以起到事半而功倍的作用。笔者认为这项工作的管理可以通过推行牡丹管护责任制来进行,首先将景区内公认的具有较高牡丹栽培技术的人推选出来作为技术责任人,然后将丹景山的牡丹划分为几个区域,按照就近的原则将这些区域划拨给这些人,每位技术责任人再按照就近的原则从每位农户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员作为具体的管护者。技术责任人和管护者在开始工作之前,要对辖区内的牡丹进行统一的调查登记造册,除了必须保证自己负责的牡丹没有遗失、死亡和长势变差的情况以及辅助景区做好每年的牡丹补植工作以外,还要注意对流失的珍贵品种的追回和经常进行牡丹的嫁接、杂交等方面技术的培训和交流,对于在杂交育种方面和珍贵品种保护方面做出贡献的要进行奖励。通过责任到人和奖惩机制,可以以最简单和最有效的保护好丹景山的牡丹资源。而这些管护者的报酬可以通过每年景区门票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支付。因为每户人家都有人进入了正规的景区管理机构,对于景区内的农户来说每家都受益了,也会更自觉地维护景区的利益。而原住民对景区的自觉维护和参与正是景区牡丹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证。 总之,丹景山牡丹资源及牡丹旅游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花卉、宗教和山水旅游的典型代表,具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而丹景山牡丹旅游的基础是牡丹,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牡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保护好这一珍贵的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牡丹花的作文篇7

历代诗人将牡丹看作美满和理想的化身而热情歌颂,仅唐宋两朝的诗词便有千首左右。牡丹诗词内容广泛,咏物、寄情、喻讽,各具特色,大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盛赞牡丹美丽,表达惜花心情

诗人盛赞牡丹的美丽,如唐代徐夤的“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尚书座上赋牡丹花得轻字韵其花自越中移植》),用拟人的手法,写牡丹的艳丽;“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开元寺牡丹》),唐代徐凝则用了鲜明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艳压群芳的特点。

白居易的《牡丹芳》犹如一幅国画,其诗云: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焰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

在诗中,白居易运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等,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描绘出牡丹花的丰姿神韵,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宋代李清照在《庆清朝慢》词中写出牡丹的容颜、姿态、神采:“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东君。” 群芳过后,牡丹如同拂晓新妆的美人,更加清丽妩媚。在风月丛中,与春为伴,傲然怒放。

人们赞颂牡丹的美丽,更赞颂她风格的高尚。“迟开都为让群芳”(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敢让百花先,敢殿三春后,不愧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徐夤《牡丹花二首》)。

牡丹雍容艳丽,玉笑含香,诗人们发出由衷的赞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更有“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汪洙《神童诗》)的名句。从唐宋吟咏牡丹的诗词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喜爱。北宋苏轼的《雨中看牡丹》组诗以感情和咏物贯穿全诗,各自独立成篇,却又浑然一体,勾勒出牡丹的美丽和由盛到衰的全过程。其一写苏轼对雨中牡丹的赞叹:“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其二写苏轼对晴日牡丹的爱怜:“午景发丽,一笑当及时。” 其三则是写诗人对牡丹零落的惋惜。

李商隐的《花下醉》表现惜花心情十分生动、形象:“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诗人们不仅爱花、赞花、惜花,而且种花。白居易有《移牡丹栽》诗:“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陆游也写了栽牡丹、赏牡丹的乐趣。“携锄庭下苍苔,墨紫红手自栽。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栽牡丹》)

2.借花借景喻人,托物抒情言志

唐宋牡丹诗词以花喻人,借花抒情,申述心志。李白《清平乐》三首极写牡丹的丰姿秀色,借吟牡丹来赞杨妃的美貌。“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美人名花融为一体,由此牡丹之名大噪。白居易曾以白牡丹自比,“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白牡丹》)。当时白居易授太子左赞善大夫,是一员闲曹,不为人重,正如白牡丹。他在《惜牡丹花二首》中写出了对牡丹的深情。那时,好友元稹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他虽仍为翰林学士,但权贵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他感到压力和前途渺茫,因而借牡丹表现对其衰败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再如李商[在风华正茂之时,见牡丹盛开,想到令狐楚对自己的赏识和栽培,挥笔写了下七律《牡丹》: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首联以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娇艳欲滴的牡丹给人的印象,显示牡丹的神韵。颔联生动地描写了牡丹在春风中枝叶摇曳的情景。颈联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彩和芬芳。尾联用“江郎才尽” 的典故,委婉说明自己的彩笔是恩师所授,再用巫山神女典故,说明自己要用花片写信,寄给恩师以表达感激之情。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句句用典,极力描绘牡丹的香艳美丽,深受令狐楚的赞赏:“小诗用事而不见用事之迹,流走自然,神采飞动,妙不可言!”(李庆皋、王桂芝《李商隐全传》)纪昀也说:“八句八事,却一气鼓荡,不见用事之迹,绝大神力!”(纪昀《玉溪生诗说》)李商隐还有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是唐文宗开成三年,他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归途经回中,见牡丹为风雨所败,触景生情,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寄托遥深。“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写牡丹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圃,一春生气,荡涤全无。结尾谓他日忆今朝,牡丹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就是他年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由此可见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后的无限惆怅。

宋代江西诗派的陈师道其诗用意曲折深邃,“九十风光次第分,天怜独得殿残春。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谢赵生惠芍药》)。诗中极写牡丹之美艳,很想折下一枝,簪在一位女子的发髻上,可苦于找不到配戴这朵花的人间第一美人。诗人怀才不遇不言自明。

南宋陈与义借牡丹形象写出深深的家国之念:“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牡丹》)。本诗为高宗绍兴六年(1136 )所作。“伊洛” ,指河南的伊河、洛水,代指洛阳。当时诗人流落在浙江桐乡北的青墩寿圣院塔下。离乡十年,人已老去,故乡犹收复无期,所以当他凝视着异乡的牡丹时,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驱群胡!”陆游则在《赏小园牡丹有感》中表明了决心收复北方失地的政治抱负。南宋辛派词人刘克庄的《昭君怨・牡丹》借咏洛阳牡丹,抒写忧国之情: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上片言洛阳牡丹,独步天下,胜于扬州的芍药,下片抒写惜花之情。名为惜花,实惜中州。旧国旧都的哀愁,借对洛阳花、广陵花的褒贬抑扬表现出来。

3.反映赏花盛况,彰显阶级差别

牡丹花事,盛在李唐,所谓“ 花开时节动京城” 。豪贵们耽于逸乐,“ 无日不看花” 。李贺在《牡丹种曲》中,有“走马驮金春草”的描述,“春草”即牡丹。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私欲,不惜重金购买,栽满皇宫。豪门贵族上行下效,追求耳目欢愉。再看那些青年男女,“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罗隐《牡丹》)。文人们也热情高涨,“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连平日喜爱的诗书也任凭尘埃覆盖,不去管它了。

宋代赏花盛况亦如此。李清照的《庆清朝慢》描写了民间的纵情狂欢和宫廷的高雅清赏: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京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赏花的人群熙熙攘攘,人们或乘坐“香轮”小车,或张罗“绮筵” ,歌舞相随,赏花作乐。池塘边,别馆旁,牡丹盛开之处被兴致勃勃的人群“烘”挤得分外热闹。当宫外游人渐散,喧闹消逝,宫内依然举“金尊” ,点红烛,“不管黄昏” ,尽情赏花。

诗人们透过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社会问题。如白居易的《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秦中吟》之十)这首讽喻诗,写了牡丹盛开之际,洛阳豪贵挥金如土争相买花的情景。一个“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长叹:一束红紫牡丹花就要十户中等人家的一年税赋。两相对照,表现了诗人对剥削阶级的深刻批判。诗人疾呼,要借助于造化的力量,“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 。

唐代柳浑则认为“数十千钱买一棵” 的牡丹“也共戎葵不较多”(《牡丹》),戎葵即非常普通的蜀葵,遍布田野。柳浑将之与牡丹作对比,有着丰富的潜台词。全诗不着一字褒贬,而表达了内心的好恶。

晚唐的王毂直言,“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垂阴” 。借花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并体现了一种平民化的审美情趣。

在欣赏牡丹诗词中,笔者思索,为什么唐宋人酷爱牡丹,赏玩热情高涨并形成一种习俗呢?细细探究,分析如下。

1.牡丹不仅端庄妩媚,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而且是富贵、吉祥的象征

盛唐时,由宫中兴起的牡丹热弥漫开来,影响整个社会。李肇《唐国史补》说:“长安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裴《白牡丹》)。唐人看重红、紫牡丹,这说明唐人对花木的欣赏注重浓艳华彩,其原因与唐代贵尚有关。唐代官员服饰,以颜色区分尊卑贵贱。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白衣则为未仕之人所服。因而唐人看花有贵紫贱白的倾向。

2.吟咏牡丹诗歌的艺术美,影响了士人对牡丹的喜爱

唐宋牡丹诗词写出了牡丹的神韵,美不胜收。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清平乐》三首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唐李正封描写牡丹的诗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尤袤《全唐诗话》卷三),含蓄、典雅,对仗工整,牡丹自此便有“国色天香”之称。

北宋苏轼写了近三十首牡丹诗词,如“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雨中明庆赏牡丹》)“笑舞春风醉脸丹”(《和孔密州五绝・堂后白牡丹》),写出了牡丹的明艳秀丽。南宋陆游则以蜂蝶繁忙恋花的情景,来衬托牡丹的花色不凡,“蝶穿密叶常相失,蜂恋繁香不记归”(《赏花美湖上》),多么出神入化!

总之,唐宋诗人吟咏牡丹诗词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加深和影响了士人乃至平民对牡丹的喜爱。

3.唐宋的插花风俗和艺术扩大了这种影响

唐宋插花分宫廷插花、佛事插花、民间插花三类。宫廷插花始于汉代盛于唐代。牡丹因其花型丰满,色彩丰富、气韵华贵、装饰性强,能体现盛唐之风,特别受到推崇。宫中举行牡丹插花盛会,程序严格,排场豪华。

宋代宫廷插花在周密《武林旧事》卷二中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堂内左右各列三层雕花彩栏,护以彩色牡丹画衣,间列碾玉、水晶、金壶及大食玻璃、宫窑等瓶,各簪奇品,如姚魏、御衣黄、照殿红之类几千朵……”

佛事插花用于佛教仪式和佛前供奉。所用的花花朵硕大、色彩艳丽,花姿端庄、花型严谨对称,花器华美醒目,以体现佛教的庄严与光明,表现佛教净土之境界。如唐代《陀罗尼经咒》绢画中绘菩萨像及礼拜之人,图上有成对摆放的系丝带的宝瓶,瓶中插满盛开的花。宋代《柳枝观音图》,绘美丽的观音手执柳枝闲坐,旁边有一大花盆中插放大朵牡丹,另有山茶、萱草相衬。

佛事插花的另一种是禅室插花,即佛家禅僧日常起居处陈设之花。其选用花材色彩淡雅,花器古朴,配以佛珠、拂尘等,表达空寂、绝尘、无我、纯净、慈悲的境界。如唐代卢楞迦绘《六尊者像》中,绘一罗汉旁置一竹制花几,上有花缸插大小两朵牡丹,花色纯白清洁,于寂然中体悟禅意。

民间插花是我国插花之源头,历史悠久,自唐以后得以普及。宋代称插花、挂画、点香、品茗为生活四艺,说明插花已深深地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4.唐宋时期男人簪花的习俗推动了赏玩风气

唐宋有男人簪花的习俗,以唐宋诗词提到的为例:杜牧诗“ 有恨簪花懒”(《为人题赠二首》),苏轼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黄庭坚词“醉里簪花倒著冠。”(《鹧鸪天》)

唐代,在许多庆典宴会上,男子有簪花的礼数。此风似倡自宫廷。唐代南卓《羯鼓录》载,汝南王李Q聪慧,深得明皇钟爱,一次随明皇游幸时,明皇摘下一朵木槿花,放在他的绢帽上。

两宋时期,统治者极为重视簪花,簪花也用于标示不同身份。宋廷专门规定,皇帝赐花百官,罗花最贵,栾枝次之,绢花又次,分别赐宰执以上官、卿监以上官、将校以下官。所赐花色,依品级高低而有所不同。不同场合,赐花热菀泊笥星别,尊卑有序。如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记云:“国朝燕集,赐臣僚花有三品,生辰大燕,遇大辽使在庭,则内用绢帛花,盖示以礼俭,且祖宗旧程也。春秋二燕则用罗帛花,甚为美丽。至凡大礼后恭谢,上元节游春,或幸金明池、琼林苑,从臣皆扈跸而随车驾。有小燕谓之对御,凡对御则用滴粉缕金花……又赐臣僚燕花,率从班品高下,莫不多寡有数。”

有时皇帝会打破常规,以示对某人的特别嘉奖。如宋太宗时,寇准侍宴,太宗令以千叶牡丹簪之,说:“寇准年少,正是赏花吃酒时也。” 又如,真宗曲宴宜春殿,出牡丹百余盘,千叶者才十余朵。真宗特命千叶牡丹各赐一朵给晁迥、钱惟演,真让二人受宠若惊。

《武林旧事》卷一记载:南渡后,一次皇帝群臣正月元日祝寿册宝,上下一律簪花。杨万里有诗云:“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宫廷看重簪花,民间蔚然成风。“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苏轼记在杭州观赏牡丹的情景:园中花千本,观众几万人,“饮酒乐甚,素不饮者皆醉。自舆台皂隶皆插花以从”(苏轼《牡丹记叙》)。

综上所述,牡丹的美丽和象征意蕴逗引了人们的情怀,诗人的华章丽辞更使得牡丹声名大振,唐宋时期的插花、簪花习俗更是巨大的推动力。

牡丹不仅走进诗歌,也走进其他领域,形成了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民俗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

牡丹花的作文篇8

关键词:牡丹;山东曹州;工艺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山东曹州地区的牡丹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大量具有较强能力的花农在此过程中都已经成为牡丹种植专业户,并就此将所有精力放置于牡丹观赏品种的培育方面。就当前来说,山东曹州每年的牡丹种植面积都超过了3000亩,而牡丹花的品种更是超过了500种,每年向外部供应的观赏牡丹超过了40000株。曹州的牡丹花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即观赏类、药用类和观赏兼药用类。观赏类牡丹则主要包括乌龙吴墨池、掌花案、青山贯雪、醉酒杨妃以及娇容三变等20多个品种。新闻纪录片《泰山南北》中说道,“山东曹州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山东曹州”。根据当前山东曹州的牡丹发展情况分析,该赞誉极为真实。

1 山东曹州当前的牡丹规模和品种

作为我国的国花,牡丹在我国已经有了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历史和14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朵艳丽芬芳、品种繁多、秀丽多姿、雍容华贵,长期以来都具有“花中之王”的美誉。而山东曹州作为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拥有极为悠久的牡丹种植历史。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已经有了牡丹,但是并未形成较大规模,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菏泽牡丹种植业得到了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山东地区为了加快牡丹产业发展,提升其经济性,政府部门增加了对牡丹产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牡丹种植面积,保证牡丹品种培育的科学性,最终逐渐建成了全球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牡丹种植园区。并通过编制松艺动物造型以及新老品种汇翠园的方式,形成当前面积达8万亩的牡丹种植园。

随着山东曹州政府对于牡丹园投资数量的增加,院中已经形成了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和园林式的院落。在温室大棚中种植的牡丹已经在春节前期运送至北上广以及香港、澳门等地进行展销,在严寒飞雪的季节,路旁牡丹盛开的景象受到了国内外民众的喜爱。从1992年3月山东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牡丹花会至今,该地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喜爱,中国花卉协会更是将山东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获得了政府部门的认可,也使得山东曹州牡丹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2 对山东曹州和其他地区进行深入比对

山东牡丹能够成为世界牡丹中心与当地的自然气候有极大的关联,更与当地的政治、文化以及经济有极大的关联。虽然牡丹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实际发展水平存在极大差别。山东菏泽属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当地气候和土壤等条件极为适合。另外,该地区长期处于历史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的中心地带,与之地理条件相似的河南洛阳也发展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牡丹栽培中心。而长期以来,关于山东曹州和河南洛阳牡丹的优劣便没有停止,而两地的牡丹品种也各有特色。从1983年开始举办的洛阳牡丹花会开始,该地的游客数量不断上升,甚至从国外专门前来一睹牡丹芳容,洛阳更是建成了专供游客观赏的王城公园、牡丹公园等多个牡丹特色园。根据不完全统计,在20余年的牡丹花会期间,每年都会有超过200万的游客前来观赏,而门票、餐饮等旅游经济效益,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地帮助作用。山东曹州的牡丹花会创办于1992年,而牡丹园也始建于2002年,虽然当地的游客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但是相对于河南洛阳牡丹花会尚有较大差别。根据相关研究表明,2001年河南洛阳地区的旅游产业经济收入,占牡丹产业的份额超过了95%,而安徽铜陵地区的牡丹种植则以药用为主,最终通过销售牡丹丹皮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铜陵地区种植的牡丹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可以清热止疼、消炎祛暑,是安徽省四大名贵药材之一。而广东地区的牡丹种植则直接接轨世界,通过鲜花切片和盆栽等方式获得经济收益。但是,由于山东曹州地区的牡丹观赏尚处于初始阶段,景点较少,游客通常一天便可以游览完成,因此周边餐饮和住宿行业的发展并不理想。近几年,随着山东曹州牡丹宣传和相关景点的修建发展,以牡丹为原材料形成的药物和食材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总而言之,不同地区的牡丹发展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别,而随着工艺品的不断发展,其已经成为推动山东曹州地区牡丹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牡丹文化资源为基础的各种工艺品也已经成为不断扩大当地旅游资源、加快牡丹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3 当前山东曹州牡丹工艺品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明确主题

以工艺品设计为主题推动当地的牡丹行业的快速发展。明确的主题设计不但包括自然资源基础和文化氛围,更包括社会文化沉淀。山东曹州在牡丹工艺品设计过程中应当以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为基础,形成具有鲜明特点且易被识别的特色化产品。作为旅游核心的牡丹应当成为艺术设计的主题。基于此,应当以牡丹为基础,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牡丹旅游主题,尽可能提升社会各界参与牡丹活动的积极性,并借助赏牡丹、吃牡丹等多种方式提升游客对于牡丹的关注度和基本认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更应当根据游客人群的差别形成与之对应的活动项目。

3.2 突出设计特色

上一篇:以放弃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吉祥物设计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