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我到最后范文

时间:2023-09-29 01:48:05

陪我到最后篇1

起身走到窗前,为自己点燃一支香烟。不抽,夹于食指和中指之间,手指弯曲,呈现出一种寂寞的姿势。光照亮了我的左手掌,摊开掌心,掌心曲线纠缠,内心恐慌不安。。

“别人的女人”。

我可以这样叫你吗?也许现在我只有这样叫你才合适,毕竟你要的梦想的天堂,还有天长地久我都给予不起,因此你在那个落叶满地的秋天转身离去。虽然我曾一度痛彻心肺,一度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可那一刻距今已是很遥远的事了。。

留不住你的背影渐行渐远的消失,却也无法拒绝你到梦境中来。我想问你怎么知晓回家的路,猛然抬头看见你的眼,泪汪汪的像今夜的雨,湿透了我的心。那日后,我再也不提爱。在你左右,在你无处不在的卑微的爱着你。既然给予不了你要的,那么就还取你的自由,就如放生一样,在森森的潮湿记忆深处,只有我那仰望的脸,和你看向别处的身影。。

你现在还好吗?

我明白你已听不见我在心里有多么深情的呼唤过你,呼唤过唯有你才能懂的那个昵称。现在你的男人是怎样叫你的呢?你还是那么怕痒吗,睡觉时你喜欢将一条腿搭在我身上的习惯现在还保持着吗,你还是特爱吃我替你做的那道农家炖鸡吗?你男人是不是和我一样烧得好吃呢。

这时候,你的笑声和你的样子是如此清晰的在我脑海里回荡。而我心却酸楚的痛的不得了。无数个十指冰凉的深夜,我将自己安放于网络。于每个深夜,敲打下一个个没有温度的文字。与许多人相识,相知,相爱,但不交集。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心理畸形了,一边微笑,一边苍老。网友,只不过是过客,印证我的生命如此真实的存在着。。

此刻我们只是站在彼岸观望彼此等待下一场救赎后的沦陷。如飞蛾扑火如作茧自缚如花开花落如你我不计后果不问爱恨放下与否扑身前往城池沼泥之地。而在现实里我又摆脱不了对你的思念,不能不去面对你所给予我的疼痛,寂寞,失落。无法不去想起你在我的病床前那种心疼怜惜的神情,无法不去想起你牵着我手在大街上依偎而行,无法不去想起你的微笑你的眼泪你的声音。。

你是不是也想起过我?想起过那些别去经世永不再有的日子?

假如当初我们都不是那么固执,假如当初我们可以心平气和的沟通彼此的想法,假如我能多体谅你的苦衷而不是那么一意孤行要去南方,你还会离开我吗?你知道吗,你转身离去踩在秋叶上的脚步声是如此让我感到悲凉和无助啊!

如若没有那些而今悔也悔不回的林林种种,我们现在是不是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起过着快快乐乐的日子,一起走向誓言中的天长地久?

今夜的雨是不是可以洗去以往的沉痛,经过时间的稀释,象雾气般轻易消散在空气里,化着尘埃,嵌入岁月的年轮。或许,遗忘在我们轻薄记忆中的那些美好的,痛苦的,温暖的,冰凉的,未尝就是一件坏事。至少能让我绝望以后明白你已是别人的女人,从而祝福你现在的生活。而记录这些,仅仅是因为这个雨夜有些阴暗,潮湿,不可抑制。仅仅,丢弃心头素绕,而谁也看不见的影子。很长很长的斜挂在夕阳底下,今生永不相逢。。

也许人生没有遗憾就没有美,尽管这份仰天长叹的遗憾让人曾经痛不欲身,可是,如你是幸福的如你是快快乐乐的,那何尝又不是我所希望的?

我知道,我明白,那个年月,那个年月中我真心爱过的你都已成过去了!

陪我到最后篇2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此时天空光芒四射,刺人眼膜如梦似幻,好不真实。

“这是我的隐私,你为什么还没征得我的同意就私自打开来看?”还没等她解释,我就已经往门外跑去,不知怎么的,眼珠子轻轻地滑过面颊。

“婷,先回来,妈妈没……”声音逐渐小了,我已听不见她在说什么了,委屈已占据全身,心突然抽了一下,不由哭了起来。我不断地跑,只希望把这些委屈都挥霍掉,剩下的只是汗水,不是泪水。

不知不觉,来到了公园,累了,就坐了在草地上。想起她的所作所为,不禁就又掉下了几颗眼珠子。“凭什么,她的隐私我从来没有干涉过,但她为什么就……我也有我自己的隐私啊。妈,你能不能就尊重尊重我?”

公园里只有我一个人在,四周都很静,仿佛就只有我的细细哭泣声。我不想回那讨厌的、虚伪的家。独自一人坐在草地上,看着夕阳下山,天空被黑夜慢慢侵蚀。

不一会儿,月亮姐姐出来了,呵,她好像在对我笑。心情逐渐平稳下来,想起刚才的场景,不禁觉得可笑。我凭什么就去哭了,错的不是我,是她!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了,肚子开始咕咕叫,怎么办呢?应不应该回去呢?对了,我就是应该回去,错的是他,嘛拿自己的肚子开玩笑,吃饭是我自己的事情,不代表我认错了呀。

想着想着,就慢慢站起来,一步一步地向家里走去。

回到家,打开了门。凄冷的月色照进来,厅里像死一般寂静。四周看了看,还好没人。突然,一声嘶哑的声音唤醒了周围的环境:“回来了?饿了吧?”透过她轻轻的一句话,我就知道她肯定哭过。但我没有一丝同情她,她这是应该的,错的不是我!

“嗯”不屑一顾的回了一声,说完,从她身边走过,假装没看到她。不一会儿,弟弟随声而来了,说:“姐姐,你回来了,你去了哪里?妈妈到处找你了,她还哭了。”我心里就想“当初看我的日记时,就没有顾着我的感受,现在回来了,却假惺惺的哭。”冷冷地回了弟一声:“哦,那又怎样?”

无意间,轻轻转过头透着凄冷的月光,看到她面颊上那泪水滑过的痕迹和那被岁月摧残过的皱纹,心里突然被抽了一下,竟有一种写哭的感觉,难道我错了,让妈妈担心这么久?

妈开口了,用她嘶哑的声音说:“婷婷,你听妈妈说,妈妈没有看你的日记,妈妈只不过是帮你收拾房间,那日记本肮脏了,妈妈想帮你把它擦干净,妈妈没有看,妈妈真的没有看。”妈妈哭了,第一次在女儿面前哭了,哭得那么心痛,声音越来越沙哑。

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掉下来了,看着妈妈,我才知道刚才的我是多么愚蠢,可笑,从一开始,我就错了,妈妈她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把青春把精力都留在我和弟身上,而我却不知道原因就让妈妈受了这么多委屈,我错了,我错得太离谱。弟弟插嘴说:“姐姐,妈妈真的没有骗你,你看,桌上的菜都是为你做的,妈妈她知道你喜欢吃,而且我们都还没吃,妈妈说要等你回来……”

看着桌上的饭菜,眼泪流得更厉害了,就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以收拾,我缓缓开口:“妈,对不起,对不起,原谅我的任性,我知道错了。”“妈,我爱你!”

妈,我不会再让你再为我担心了,我会很乖很乖,我会牵着你的手,陪你走到最后。

陪我到最后篇3

事情的经过令人觉得有点荒诞不经。前些日子,李湘跑去山西介休,给某楼盘主持了一个开盘仪式。活动结束后,某些山西企业家就聚集在酒店,等待李湘一同用餐。李湘大概是有点精神疲惫,觉得本职工作结束了,没必要再参与这样的社交。主办方试图跟她沟通,说不吃饭,打个招呼,敬杯酒或饮料,再去机场也不迟。可李湘却没有答应,拎着行李执意要走。这时,山西的主办方火了,干脆把她往酒店门口晾个10分钟,然后塞给李湘两百块:“你自个儿打车去机场吧!”李湘倒也硬气,打就打呗,坐啥车不能去机场?但是后面的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据说主办方直接操控酒店保安,让整个酒店门口禁止停留任何出租车。把李湘的化妆师给吓得以为进入了黑煤窑,赶紧打电话报警了……

这种事情给谁撞上都要大喊倒霉的,毕竟我堂堂知名大主持人,养了十几年的尊贵星气,居然被一个房产主办方给砸得脸面全无。但是李湘的经纪人谭飞却不这么认为,他在接受采访时非常幽默而讽刺地说道:“李湘其实是幸运的。这趟去山西,老板只要她喝酒,还没让她进黑煤窑。”这话真是刮了那山西某些人的一大巴掌。而更有意思的当属娱乐评论员李承鹏了,他说话向来风趣,对这件事情的“比较肯定”的推断是:“我觉得这个老板应该是个交警。”

按说这李湘跑到山西推推楼盘,本来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但这一码子事情一出,给搞成了双亏。搞得大明星和山西人民一起没面子。

有人说,这事情,要怪――就得怪李湘不陪酒,人情社会嘛,陪一陪酒不就得了吗?明星中陪吃陪喝陪玩陪睡的人还多着呢,你不就陪一陪酒吗?台湾明星还有陪吃陪喝价目表呢!

但是,明星就非要屈就自己去给人陪酒吗?我陪不陪你们不是我个人的权利吗?万一我陪你们喝一杯,有记者说我陪你们干别的了呢,我不名誉扫地吗?

围绕着这档子事情,娱乐圈还给来了一个大争论,有些媒体给来了个专题,就谈这个事情的。女明星们就站出来说话了:

歌手周彦宏说这事情她遇多了,在南通不陪吃,结果被人丢在了一个小地方;在四川,也因这事情被人丢在了小山村里,据说一起被丢的还有费翔;在湖北,她因为拒绝陪这地方的小宣传部长吃饭,结果又给人撂下了。她说,这样儿被“黑”是常事儿,她似乎是习惯了。遇到这种事情的人还多着,柯以敏、孙菲菲、汤灿、曹颖无一例外都遇到这门子事情,就连章子怡的裸替邵小珊都声称自己遇见的事比李湘可怕得多了,居然有人给她扔烟头!

当然其中最牛气而最有正义感的当属后面几位了。

歌手叶蓓就说:我觉得吃不吃饭自己可以选择吧!这个跟工作没关系呀,愿意去就去,不愿意去就不去,干吗要威胁人啊!

舞蹈演员就更牛了,她说:这是不正当的要求,人家是帮你去主持,又不是陪你去吃饭!是两回事!所以,这些在前期都应该谈在合同里的,仅仅因为拒绝就那样,我觉得太不绅士了。可能中国人的观念觉得这是不给面子,但是事情是两回事,我跟你非亲非故的,为什么要给你面子呢?”

歌手何静还有几份男儿气概,她干脆来了一句:如果让我陪酒,那就打架!打架就打架,无所谓。

从这些明星们令人汗颜的言语之中,你会发现要明星陪酒的事儿还真是不少,大小明星都难以幸免。总有一些人拿着一些人情社会的潜规则在强迫明星去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而陪酒这个事情发生的次数可能最多了,已经让明星对这个陪酒的习惯都集体厌恶了。

这是一个人情社会,更是商业社会。正如所说,大家“非亲非故”,只是商业合作,陪不陪酒是明星个人的权利。愿意去喝则去喝喝你的好酒,不愿意喝我就回家喝白开水去。

当然有些地方的明星早把陪酒当成商业聚餐了,合同里或者私底下沟通好,似乎也说得过去。网上不到处疯传这样消息吗?什么吴佩慈陪酒125万元;林志玲最高饭局价破80万元;同国际名模林嘉绮吃饭,富豪出价高达60万元;台湾第一美女萧蔷陪着吃一顿,也到了50万元;徐熙娣的报价也达到45万元……

陪我到最后篇4

怎样的陪伴,

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亲子陪伴。亲子陪伴不是陪同,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陪伴。

实质上,合格的亲子陪伴应该是心理上的陪伴,是以平等的身份、对等的心态陪伴孩子,而不是端着家长的架势俯视孩子,一味说教,也不能事事控制孩子,或者替孩子代劳。

我个人认为,孩子最需要的陪伴应该是能够让他感受到心灵上的充实,还能感受到父母家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专注与愉悦的状态。这样的陪伴,即使是家长与孩子各做各的事,孩子依然能感受到自身心灵上的满足,也能感受到来自家长精神上的相伴与引领,这样的陪伴才能被称为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身在职场,

也能保证亲子陪伴的质量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并不意味着父母一定要做到传统印象中那般陪着孩子做作业、陪读书、讲故事、看电视、接孩子放学等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陪伴,更不用说亲子时间不多的职场妈妈了。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并保证亲子陪伴的质量呢?

习得矩阵运用能力

培根说过: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如果职场妈妈想要做到工作、家庭、育儿样样都不耽误,那么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而我比较推荐矩阵运用能力。

首先,职场妈妈可以将工作8小时之外的生活按照紧急和重要两大类来划分,从时间上区别,并将每件事情按照时间次序来安排完成,把亲子陪伴纳入事件矩阵中,根据每件事务的轻重缓急来组合搭配。

如果按以往的观念看待亲子陪伴,那么陪伴孩子与做家务就是两件独立又分割的事情,这样一来,妈妈们8小时之外的时间就更加少之又少了。但是,如果我们是从心理陪伴的角度来解读亲子陪伴的话,做家务与陪孩子就可以合并统一成一件事,也可以纳入事件矩阵中进行合理安排。

比如下班接了孩子回家后,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到做家务这件事情中来。此时,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边愉快地聊天,分享彼此这一天中有意思的事和心情,一边一起择菜、洗菜,在做家务和聊天的过程中,妈妈既可以在实践中分享自己买菜、择菜、洗菜的经验,让孩子从中习得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可以分享蔬菜的营养、种菜的知识等等,又实现不让孩子落单,轻松陪伴孩子,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孩子进行“食育”的目的。这样的亲子陪伴既完美解决了妈妈无法分身的燃眉之急,又充分起到了亲子陪伴的作用。

3个30分钟成就亲子陪伴

亲子陪伴虽然冠上了高质量这顶帽子,但要做到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掌握它的本质,妈妈完全可以把亲子陪伴灵活地纳入生活中的大小事务。从个人的经验来看,我比较推荐3个30分钟。换句话讲,就是不管亲子时间多么有限,都尽量拿出3个30分钟来。

第一个30分钟进行亲子互动,妈妈和孩子可以一起做一件事。

这件事可以是家务,比如整理收纳、洗菜做饭、为花草浇水、扫地拖地、收叠衣服等;可以是游戏,比如一起完成手工作业、下棋比赛或其他家庭游戏;也可以是运动,一起散步、慢跑、冥想等。总之,结束工作后相聚的这第一个30分钟务必拿来放松,清空彼此一天的疲累,分享各自的喜乐。这件事一定是孩子能模仿能参与,无需刻意留出时间就可以一起完成的。

第二个30分钟陪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是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可能是一起研究玩具新玩法,或者是孩子亟待解决的任何问题。这个30分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同时也能锻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30分钟一同做各自喜欢的事情,培养和发展各自的兴趣爱好。

这30分钟里,妈妈和孩子可以共同阅读、写字、朗读、画画、弹琴等等。这30分钟的陪伴一定要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与父母心灵精神上的契合与平等,在这个陪伴里,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真实的,快乐的。当妈妈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时,孩子一定能从妈妈身上感知到这种专注与自给自足的精神状态,渐渐地他和妈妈之间就能形成既独立又互相促进的关系。

特别

提醒

爱孩子,不是榱税押⒆痈谋涑晌颐窍胍的样子,而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同理,陪伴是为了尊重孩子,从心里看见孩子,感受孩子最真实最自我的存在,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孩子。

陪伴孩子,是为了以后即使我们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依然能感受到我们的关注与陪伴。现在陪伴孩子,是为了以后孩子不需要我们的陪伴,离开我们的陪伴孩子照样能生活自理、照顾自己、解决问题、享受生活。职场妈妈们,再不陪伴,孩子真的就长大了,让我们一起送给宝贝们一段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时光吧!

作者介绍:

陪我到最后篇5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 司法民主 司法公正 程序选择权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由依法选举产生的人民陪审员参与法院审判活动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实现司法民主、监督司法权力、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权威、提升社会公信力以及规范司法运行程序、提高审判效率、法制宣传教育、提升调解率等诸多方面的价值。然而,人民陪审员制度自实施以来,在司法运行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其制度价值未能在司法实践中得以较好实现,仅仅停留在应然层面。因此,加大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研究力度已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一个重点所在,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运行状况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民众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政治制度,在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监督法官依法审判、防止司法权力滥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陪审员陪而不审。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陪审员的相关权利,陪审员也不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法律知识及实践经验,无法对案件形成自身见解,并且陪审员在庭审中的讨论作用及其微小。①如果由于合议庭意见不一致,导致无法作出判决时,还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但陪审员并不能参与审委会讨论,对于最终的判决结果也不具有实质作用。

陪审员选任趋向精英化。作为陪审制度的价值而言,民主居于核心地位,并具有普遍代表性,其目的是通过民众智慧裁决案件,借以弥补司法的职业理性缺陷,因此,陪审制度应当表现为大众化。然而,《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四条规定,“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学历要求实际是对于人民陪审员作出的较高要求,限制了人民陪审员来源的广泛性,背离了陪审制度的立法本意。②

陪审员的办公经费以及相关福利待遇缺乏保障。相关规定指出,在参加审判活动时,人民陪审员应当享有必要的补助,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人民法院为了实施该项制度所必要的开支,应当列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人民法院的业务经费,并由同级人民政府予以财政保障。由于某些法院相关经费的缺乏,导致人民陪审员由于陪审工作所花费的人、财、物不能得到合理的补偿,影响了参与陪审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之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活动期间的补助标准缺乏相关依据,致使补偿标准相对偏低,并且各地域之间的差距较大。某些法院则按照陪审员的工作天数来计算,补偿标准是每天10到20元,还有一些法院则是根据案件数量来进行计算,但是补偿费用并不一致,从12元到100元不等。③陪审员的办公经费及其相关福利待遇缺乏保障,导致陪审制度并不能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贯彻施行。

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现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等方面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其制度缺陷也渐次显现出来,究其原因,可以理解为如下方面:

历史观念束缚。在我国的历史传统中,由于封建集权统治的长期束缚,社会民众的民主意识较为薄弱,权利观念较为淡漠。长期以来对于国家公权力的恐惧与崇拜,使社会民众对于审判权的本质缺乏清晰的认识,并不清楚陪审员可以与审判人员共同参与审判过程,并行使审判权,导致陪审制度的初衷无法实现。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演进与积淀,该制度才可能被民众所接受并逐渐深入民心。作为现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陪审制度虽然在国外的历史发展进程悠久,并且该制度起源于古希腊,形成于欧洲中世纪社会,但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属于纯粹引进的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较晚,并且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发展,仍需长期的路要走。

司法传统制约。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最终防线。在我国长期的司法传统中,“重实体,轻程序”占有重要位置,这也决定了特定案件的判决是否能够客观公正。在最终判决中,实体公正处于重要的位置,程序公正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案件的最终判决应当包含实体和程序两方面要求,但是陪审员属于非法律专业人员,法律知识较为欠缺。程序方面是否合法,属于法律明确规定的要件,对此陪审员较难以发表意见,审判员常常据此改变陪审员的意见,使陪审员实质上被架空。

在我国的诉讼模式中,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与演进,但是现行的诉讼模式仍然是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在庭审前,法官可以详细阅卷并了解本案情况,陪审员却不具有该权利。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特定案件中的陪审员与审判员享有同等的权利,但由于庭审时机会无法达到实质均等,对案件内容没有预先知晓的陪审员基本不可能在相对短暂的庭审过程中对该案作出较为客观公正与准确的判断,只能相信熟悉本案案情的审判员,并与审判员一起,对本案作出一致的结论。

在我国的司法制度中,审判委员会作为我国法院系统中具有独立性的特色组织,其组成人员中,并不包含人民陪审员,由审委会对于疑难案件进行讨论并作出判决的做法,导致庭审的实质不均等,剥夺了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的机会。

经济投入欠缺。目前我国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但在司法实践中,办案经费的投入依然较少,贯彻陪审制度所需要的资金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人民陪审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法律针对陪审员的费用问题做出了某些特别的规定,但是,正如我国的现实国情所反映的,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尤其是在广大中西部落后地区,陪审经费是否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的问题,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也成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司法实践滞后于法律规定的重要原因。

陪审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由于目前对于陪审员管理的各项工作,如管理、考核、经济补助、奖惩等各项措施都依赖于人民法院的管理,在具体案件的审判中,如果一个陪审员在各种案件的最终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过程中,长期与法官的认识不一致,并发表各种异议给法官最终结论“制造麻烦”,很可能在随后被法院剥夺继续担任陪审员的资格。④由此,在具体案件的审判中,陪审员丧失自身的独立性,常常和法官的意见保持高度一致,成为法院的“附庸”和“摆设”,并没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另外,陪审员在法律适用方面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常常担心发表错误的意见导致其工作业绩受到影响,所以最终常常选择保留其自身意见,这种做法也使得陪审员的作用被不应有的虚置和弱化了。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建议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与我国的国情、社会现状、法律规定等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密切相关的一项制度,完善其存在的诸多缺陷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对该项制度本身进行梳理,还将会涉及其他相应诉讼法律的修改与完善。

明确并恢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宪法性地位。只有人民陪审员制度所具有的宪法性地位的明确与恢复,才能成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如果法院根据各种理由阻止陪审程序的启动,便侵犯了当事人的利益,当事人有权依照《宪法》的相关条文,遵循特定的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要求停止侵害,其行为也将被视为违宪行为。由此可见,只有明确并恢复宪法定位下的这项制度,社会民众才能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尊重并认可人民陪审员,使诉讼法及其配套法律的相关立法完善具有实现依据。

在人民陪审员制度具备宪法性地位的前提下,进一步总结新时期下人民陪审制度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各项诉讼法律以及法院组织法的相关条文进行较为系统的修正,进一步规范和统一贯彻人民陪审员制度,并出台相关的法律,将人民陪审员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有效运作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

全面设立人民陪审员的选任资格与程序。在任职资格方面,人民陪审制度是社会民众广泛参与实行的“基层民主”,相关规定设立的学历条件将成为一种障碍,剥夺了多数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与陪审制度的运行本质相背离。⑤我国自1985年以来即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多数社会民众都具备初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完全能够理解与案件裁决相关的法律知识。所以,可以考虑将人民陪审员的学历要求定位于完成义务教育的层次,这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司法民主,又能够最为有效地解决案件纠纷。

在选任程序和任期方面,《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确立了在陪审员的选任程序中,法院所具有的主导作用。法院不但能够确定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名额,还能够审查人民陪审员的任职资格。所以,应当取消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陪审员选任名额的决定权利,并取消基层人民法院及其他司法行政机关对于人民陪审员任职资格的审查确定权。可以规定应当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成立人民陪审员选任委员会,并按照所在辖区的人口比例确定人民陪审员的数量,并对于社会民众的个人自愿参与申请,与单位推荐的候选人申请进行审查,并参照人民法院任命审判员的相关程序,对人民陪审员实行“一案一选任”,并严格执行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活动时的随机抽取原则,并防止人民陪审员在案件审判中的职业化,避免其异化成为“专职陪审员”。

在人民陪审员的任期方面,我国部分学者建议,应当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实行的陪审员“个案陪审”制度,虽然这样可避免陪审员与法官之间的关系过于亲密,确保审判的公正有序进行,但也会耗费大量的人、财、物,这种方式与我国的现实国情并不吻合。同时,人民陪审员5年的任期相对而言确实过长,应当对于任期进行合理的限制,例如,可以将任期缩短为3年,并且规定人民陪审员不得连选连任,以免在司法实践中形成“专职陪审员”或者“编制外法官”。⑥

健全人民陪审员的管理与责任机制。对于人民陪审员的管理,不能让法院来主导,也不能让司法行政机关来主导。可以将日常管理的权力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下设的人民陪审员专业选任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来统筹负责和安排人民陪审员的职务任免、日常培训、工作考核、奖惩办法、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工作,这样比较科学。日常的业务培训应当着重培养人民陪审员的基本法律思维与法律意识、对于陪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应当将考核分为日常考核与个案考核两类,在日常考核之中,应当侧重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所设立的人民陪审员选任委员会的意见,个案考核则应该着重考察人民陪审员在参与陪审的具体案件中的表现,由此评判陪审员的工作成效。考核之后,应当会对于一些表现较为优秀的陪审员进行嘉奖,嘉奖的形式可以体现为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对于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陪审员,可以取消这些人员的人民陪审员资格。这样不但能提升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对人民陪审员的各项工作进行约束。

当然,对于人民陪审员的各项责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追究:首先,人民陪审员应当依法履行陪审职务,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并认真履行陪审职责;其次,应当对于人民陪审员实行错案追究制度,从而增强其参与审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证各项审判工作的质量;最后,对于严重违反人民陪审员各项陪审工作职责的人员,可以依照情节,建议其所在的工作单位给予相关的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分责任、刑事处罚责任或者党纪政纪处分。

补充与完善人民陪审员的各项经济保障措施。陪审制度作为一项花费昂贵的制度,如果没有较为充足的各项经费保障时,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顺利实施就不可能完成。为了保障人民陪审员不会因为参与审判工作而影响其个人的合法应得的经济利益,从而影响到其工作的积极性,除了该陪审员所在单位的工资、奖金等各项福利不受到影响之外,还应当酌情对其给予一定的补助。

对于该项补助的标准,应当由人民法院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既定标准,进行统一支付。人民陪审员的补助经费应当由财政部门进行统筹规划,统一拨付,并专款专用。这样可以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对于该项经费的侵蚀,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人民陪审员制度顺利实施的经费发放难题。同时,人民陪审员的各项补助不应该一成不变,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逐年递增。另外,对于广大中西部的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保证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顺利实施,国家财政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予以适当倾斜。

赋予诉讼当事人对于是否适用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的程序选择权。在我国,具体案件中的诉讼当事人,对于是否享有适用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的程序选择权,是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能否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前提。在时,双方当事人应当有权申请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并且双方当事人有权在庭前程序中对陪审员进行选取,我国相关规定也赋予了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民事案件中的双方当事人,行政案件中的原告有权申请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

但是长久以来,在我国的司法传统中,轻视当事人主体的权利,导致立法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却得不到保证,人民陪审制度的适用由人民法院决定,大部分当事人并没有适用该制度的程序选择权。所以,建议法律修改时,应当规定人民法院在向案件当事人送达书或者开庭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具有申请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的程序选择权,使案件当事人享有接受人民陪审员对于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权利。

总之,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是人民原则的内在要求,是民众参与司法活动,实现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人民陪审制度承载着民意疏通等多种功能,是民意进入司法的直接通道,有助于提高司法的权威性与社会公信力,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的法治目标。

(作者分别为攀枝花学院副教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法院研究室研究人员)

【注释】

①张宜,朱里:“人民陪审员参与刑事和解可行性分析”,《人民论坛》,2012年第20期。

②何家弘:“陪审制度改革断想”,《中国律师》,1999年第4期。

③李秋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民陪审制”,《辽宁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④王敏远:“中国陪审制度及其完善”,《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

⑤丁银莲:“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现状研究―以新余市渝水区为例”,《人民论坛》,2011年第20期。

⑥高志钢:“论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关系”,《当代法学》,2002年第9期。

陪我到最后篇6

[关键词]陪审制度司法公正人民陪审员

一、当今世界陪审制度概况

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民众参与审判案件的一项司法制度,目的在于通过民众的有效参与来实现司法民主。现代意义上的陪审制度起源于11世纪初的英国,但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是以美国为模型的“陪审团”模式。

这种陪审团又分为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两种。

而大陆法系的陪审制度采取的是“参审制”。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由两名外行人与一名专业法官组成合议庭或所谓混合法庭来审理案件。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外行人与专业法官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同时参与对案件事实的判断与对法律加以适用的各个环节。陪审员有权与职业法官共同主持庭审活动的进行,共同解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问题,享有与职业法官平等的表决权;在当今的德国对各类案件均实行参审制。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更类似于这种参审制。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的历史沿革及现存价值

1951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中规定:“为便于人民参与审判,人民法院应视案件性质实行人民陪审制度。”1954年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了陪审制度,当时的人民陪审制通过吸收普通民众参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一步巩固政权、团结人民、共同抵御外敌而采取的一项措施,让人民有了当家作主人的感觉,成为我国实践司法民主的先声。当前坚持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审判工作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

陪审制度所体现的不再仅仅是一种诉讼制度和审判方式,更重要的它也是一项重要的民主政治制度。其主要理念内容是中国人民陪审制度是与中国政治体制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制度和司法民主制度。人民陪审制度作为社会公众价值观的声音,其政治作用具有格外的重要性,是公民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可以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民主,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方面,应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陪审制度的现存价值:一是陪审制度有利于司法公正。二是陪审制度有利于司法民主。三是陪审制度有利于司法公开。四是陪审制度有利于司法独立。五是陪审制度有利于司法廉洁。六是陪审制度有利于普法教育。

三、现行我国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

1.陪审员职责不明,角色错位。根据2005年5月1日颁布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决定》及相关诉讼法律规定,陪审员在执行职务时享有与职业法官同等的权利。但陪审员参审时享有哪些权利哪些义务,《决定》及其他相关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实践中,一些法院为了解决陪审与日常工作的矛盾,一批退休干部、下岗工人等成了专职陪审员,他们主要承担诉讼手续、送达法律文书等事务性工作,这种角色错位现象背离了陪审制度的本意。法官职业化后,这些工作将由法官助理专司,陪审员必须真正实现角色转换,充分履行陪审制能。

2.陪审案件范围不够宽泛。我国的《诉讼法》规定陪审制度适用一审案件的审理,却没有规定二审和再审程序中。再者,从审理阶段看,陪审制度仅限于审判环节,却没有运用于立案和执行阶段。事实上,立案环节涉及到当事人诉权的保护,是启动审判的前提,而执行环节则关系到当事人实体权益的最终实现,将这两个阶段排除于审判制度的适用范围之外,显然不利于陪审制度司法民主功能的全面实现。

3.对陪审员责任追究不到位,不利于司法公正的最终实现。实践中陪审员有的违法审判有的枉法裁判,但在《决定》中可以免除其陪审制度职务,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按照这一规定,对陪审员不履行或不当履行陪审制度尚未构成犯罪的,只能免除其陪审员职务,而不能追究其经济或行政责任。

4.“陪而不审”现象突出,影响了陪审功能的充分发挥。作为不懂或不精法律知识的陪审员,在庭审中往往不能正确认定证据问题,也不能正确认定法律问题,因而在合议时只能是盲目附合,听任审判员作出决定,“陪审”是只“陪”不审。这种“陪而不审”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庭审过程中,多数陪审员只是静坐,始终不说一句话,庭审完全由审判长进行。另一方面,在作出判决时,虽然法律赋予了陪审员与职业法官平等的表决权,但由于陪审员介入案件时间较晚,加之其对职业法官存在趋同心理,在表决时一般都会痛快地举手同意职业法官的意见。

四、我国陪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首先,明确责任,发挥实效。人民陪审员享有与法官同等的权利,在实践中,应该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人民陪审员的权利和职责,使陪审员的权利得到落实。同时,应该限定人民陪审员一年中参加审判的次数,以及每年法院应针对本辖区有过陪审记录的陪审员考核,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专职陪审员的产生。

其次,逐步推进,扩大范围。鉴于陪审制度的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陪审制度在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司法公正、司法廉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该扩大陪审的范围,将陪审制度扩展到二审和再审环节,以及立案和执行程序。可以在民主氛围浓,法律意识强,普法工作好的地区先进行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可以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确实效果好,有了成熟的制度措施之后可以普遍实行。

再次,承担义务,切实负责。陪审员在享有权利同时也应承担同等的义务,如果陪审员在审判案件中有徇私枉法情况,应当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比照职业法官承担相应的责任。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陪审员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改善消极被动的陪审现状。

最后,加强培训,提高水平。加强对人们陪审员专业知识的培训,这样不但能保证案件的公平公正的审判,同时也是很好的普法活动。受过培训的陪审员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就能快速的抓住案件重点,参与案件中,提高审判效率,用专业的眼独立分析是非曲直,避免职业法官“一边倒”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何家弘.陪审制度纵横论.法学家,1999,(3).

[2]赵宝栋.关于陪审制度存废问题的研究.天津商学院学报.

陪我到最后篇7

这里说的“陪”养,不是指天天陪着宝宝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而是指尽量抽出时间,用耳朵去倾听宝宝的声音,用心去感受宝宝成长的点滴。因为对宝宝最好的教育就是家庭生活,最好的老师肯定是父母。

“陪”养出的情商

父母一直“陪”养着的宝宝,因为有了父母的示范作用,他们常常也会充满感恩。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用心陪伴,似乎不需要我刻意再教她什么,她便从小就知道爱父母、关心父母,她平时遇到事情的那份冷静和睿智,常常让我们汗颜不已。比如我生气了,先生正想跟着发作,女儿马上就走到爸爸面前,用手捂住爸爸的嘴巴,跟他摇摇头,低声说:“妈妈生病了,你不要说话。”然后又走过来跟我耳语:“妈妈,你不要生气了,生气对身体不好。”

有一段时间我低血压,一次吃饭的时候,女儿说:“爸爸,你以后不能老是出去了。”我们正纳闷她要说什么,她接着说:“妈妈低血压,万一晕倒了怎么办?”如果我有点头晕,女儿就会给我倒水;如果我腰酸背痛的,她就主动给我捶背。有一次在快要吃饭的时候,我因为低血压差点晕倒,她马上把我扶到沙发上躺着,并把饭菜都端到茶几上,一口一口地喂我吃,她照顾我,就像她偶尔生病的时候我照顾她一样。去爬山的时候,遇到比较陡的地方,女儿都会提醒我们:妈妈小心!爸爸小心就像我们曾经提醒她的那样。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感受到了这份爱所带来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宝宝才会如此由衷地去体贴父母。

谁都有能力陪伴宝宝

有妈妈说,我不懂育儿知识,也没有能力教宝宝什么,所以,我花钱请了保姆和家教来陪宝宝。其实,陪着宝宝成长,并不需要教宝宝多少知识,只要坚持多关注宝宝,多给宝宝阅读一些优秀的绘本,让宝宝感觉快乐就可以了。

由于陪着宝宝,你会发现宝宝成长道路上的一些磕磕碰碰,并因为有了你的关注、沟通和引导,宝宝会走得更快更稳。陪着宝宝成长,你可以用你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宝宝的言行,这更是父母的一次再成长,我们因此改变自身一些不好的东西,并去认识一些新的事物。

陪伴的时间总能挤出来

多年前,我曾经看到一份对成功人士的调查。调查中问,如果时间可以倒转,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大家几乎意见很一致地认为,他们最想做的是陪着宝宝成长。确实,当他们以为事业就是生命的时候,他们很少陪宝宝,而当他们意识到身边这个生命更需要陪伴的时候,宝宝已经长大成人,你想陪都不要你陪了。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很忙,是一个很大的外企中国片区的一把手,公司里里外外她都打点得井井有条,同时,她也把同样是大忙人的老公的生活包括出差、住宿等等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她自己也经常需要出差,每次她都带着宝宝和保姆飞来飞去,白天开会,宝宝在宾馆跟着保姆,会一开完,她马上回宾馆陪宝宝。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她钱多,我才没那么多钱带那么多人飞来飞去呢。但是,又有多少人需要像这位妈妈一样经常飞来飞去呢?很多人是白天上班晚上可以回家的,你晚上回家以后有多少时间给了宝宝呢?周末休息的时候,你又把多少时间给了宝宝?

很多时候,有没有时间陪宝宝,仅仅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如果你觉得有时间陪宝宝,就算你再忙。肯定还是有时间的。如果你觉得没空陪宝宝,就算你不上班,你天天要看电视、逛街、美容或者打牌,还是不会有时间去陪宝宝。

陪我到最后篇8

[关键词]美国法律电影;陪审团

法律电影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好莱坞法律电影工作者通过对法律个案的通俗分析,对美国的法律文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阐释。美国法律类型电影根植于美国的司法体制。法律电影虽然无法完全还原艰难的司法程序,但其力求真实地再现运用法律实现正义的司法过程,表达了不同文化和职业背景的人或群体对法律正义的态度、情感和价值取向,极大地强化了美国人对法律的信仰。通过好莱坞式“英雄”的眼睛,我们见证了美国司法制度和法律人(法官、律师、检察官等)以及各当事人(原告、被告、陪审团成员)各自善尽戏中的角色。而本文主要通过美国的几部电影对其司法制度中的陪审团制度进行说明和论述。

作为法律电影的主角一种,陪审团在一些电影中有着全面的表现。比如《十二怒汉》《失控的陪审团》《判我有罪》《真相》。在一些美剧中,如《波士顿法律》《以法之名》《特别受害者》等,对操纵和影响陪审团有些技术上的说明。这些影片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十二怒汉》和《失控的陪审团》。

1957年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亨利・方达主演的《十二怒汉》,是探讨美国陪审员制度和法律正义的经典之作。剧情描述的被告是一名年仅18岁的男孩,被控在午夜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将被判处一级谋杀的死刑。已经有11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位觉得案情可疑,坚持已见提出异议,并且凭耐心与毅力逐一说服其他陪审员原意,中间经历了六次表决,被告终于被宣判无罪。这部影片所体现出来的美国司法中的陪审团制度,从法理上进行全面的表述,既体现陪审团的组织、运作过程,也体现出他们对整个审判结果的左右。

一、为什么叫“十二怒汉”

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是否对嫌犯进行、是否有罪的制度。陪审团审判是英美法系最具特色的制度之一,其起源可以上溯到古代罗马法。《十二怒汉》的意义是指12个素不相识的普通人为了一桩杀人案件,被这个司法制度挑选了出来组建陪审团。之所以陪审团是12个人,这是由当代美国司法体制决定的。美国陪审团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23人组成的大陪审团,其职能是决定对有争议性的重大案件是否应当立案。一旦作出裁定,大陪审团就自动解散,由检察官接手办案。在克林顿总统的“拉链门”案中,裁决立案的陪审团就是这种大陪审团。另一种是小陪审团,又称“审判陪审团”,通常由案发所在地区的12位普通公民组成,负责对刑事和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或民事侵权作出裁决,这就是本片12怒汉片名的起源。

这“12怒汉”来自不同的家庭和生活背景,从事不同的职业,有自身更关心的利益,有不同的人生经验,有自己的偏好和性格。这些以前素昧平生的陪审员在案件结束后也是各奔东西,各自过着自己以往的平静生活。彼此仍然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甚至他们可能一生不再谋面。影片的最后才依次现出每个人的脸部特写以及他们各自的名字。之所以他们都互不相识,是因为美国法律规定在挑选人员时,不满2l岁、不在本土居住、不通晓英语及听力有缺陷的人、有前科者没有资格充当陪审员。陪审员的挑选是公开进行的,每个成年美国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挑选时,法官和双方的律师都应在法庭现场,法官在开始筛选候选人时,要向候选人简单介绍案情。筛选的原则即将不利于自己当事人一方的候选人剔除。对提出来的候选人,双方律师都要对该候选人的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确定。在听审期间,原工作单位应保留该名陪审员的工作职位,但不发工资,由法院支付津贴,但数额很少,一般在8至15美元左右。《十二怒汉》中陪审员的津贴是16美元+免费的午餐。近年来,相当数量的公民非常缺乏担任陪审团的政治热情,这是陪审团制的硬伤。“美国司法协会表示,在某些城市逃避担任陪审员的现象非常普遍……逃避率往往高达50%。”

二、“十二怒汉”的六次表决及内涵

《十二怒汉》在经过6天冗长枯燥的听审之后,法官终于对陪审团裁决指示了。法庭上提供的证据也极具说服力:居住在对面的妇女透过卧室及飞驶的火车窗户,看到被告举刀杀人;楼下的老人听到被告高喊“我要杀了你”’及身体倒地的声音,并发现被告跑下楼梯;刺进父亲胸膛的刀子和被告曾经购买的弹簧刀一模一样。而被告声称从午夜Il点到凌晨3点之间在看电影的证词极不可信,因为他连刚看过的电影名字也说不出来。对于这个铁证如山的案件,裁决有罪应该是板上钉钉。根据法律,他们只要一致表决通过有罪,就可以完成使命。驱使他们尽快作出裁决的更重要的理由是:这些陪审员实在已受够这拖沓的审判了;他们被锁在这间闷热的小屋里,汗流浃背、焦躁不安;有人还惦记着自己的生意或下午的球赛。总之,这些更重要的理由归结到一点就是:这时的他们还没有真正进入“陪审员”的角色,所谓以公正法律的名义、所谓根据证据不过是他们只想例行公事然后赶快回家的托词。已经有11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最后一位觉得案情可疑,坚持己见提出异议,并且凭耐心与毅力逐一说服其他陪审员原意。整个过程跌宕起伏,中间经历了6次表决,表决方式有写纸条、举手、口头表示,其结果分别是:11比1;10比2;8比4;6比6;3比9;1比11,同意有罪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顽固坚持被告有罪的陪审员终于放弃立场,被告终于被宣判无罪。

《十二怒汉》中,充分体现了美国陪审团裁决原则。如本片开头时法官在陪审团进行评议前所做出的指导意见,向大家说:

“如果你们能够提出合理的怀疑,从而无法确定被告是否有罪,那么基于这个合理怀疑,你们必须判决被告无罪:如果你们找不到合理怀疑,那么你们必须基于自己的良知。判处被告有罪。但是,你们的决定必须一致。”

之所以重点强调这段话,是因为它体现陪审团在美国进行案件的裁决时所奉行的是“全体一致裁决原则”。陪审团在整个审判过程中都要认真听取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当双方做完最后陈述以后,法官会对陪审团做出指示,包括法律原则及其应当如何适用,陪审团必须根据这些原则对事实进行认定,并做出裁决。一般而言,陪审团做出裁决包括几个步骤;首先是陪审团评议。陪审团在评议时一般是与外界隔离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进行评议,这便是本片所看到的场景;陪审团评议后作出裁决,对陪审团做出的裁决,必须要求是一致的。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出现某位陪审团成员因为对案件不同的理解或者是其他一些个人原因,始终坚持与 大多数陪审团成员相反的意见时,那么裁决结果很显然就面临着难以作出的危险与困境,这样的陪审团在美国被称为“悬而不决的陪审团”。而在中国,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第7条第一款以及《民事诉讼法》第40条之规定。我国在处理民事案件上实行合议制度,而《民事诉讼法》第43条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11条明确规定了合议庭在合议案件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三、“十二怒汉”的责任与权力意识

建立陪审团制度的理论根据就是“任何权力都需要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的基本原则。陪审团不仅仅是诉讼审判制度,而且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一个重要权力机构。在西方尤其是英美国家,在诉讼中通常实行当事人主义,强调法院中立,注重当事人的作用,同时为防止司法偏执和专横,而设置两种对立和陪审团制度。陪审团作出的事实认定法官不得轻易;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的职权只是对上诉案件进行法律审查,而非事实审理、其作用仅在于监督下级法院对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是否正确。在基层法院的诉讼审判中,法官只是“陪审”的裁判、司仪和量刑官,作为陪审团成员,必须要有正确的责任意识与权利意识,《十二怒汉》对此就有充分的彰显。十二怒汉可以为7类人:1 富有人道,敬职尽责,注重证据,注重逻辑;2 敬职尽责,注重逻辑;3 敬职尽责,注重证据;4 因经历产生偏见,但尽职;5 因道听途说产生偏见,但尽职,6 不尽职;7 不尽职,无人道。表面上看,他们不能完成公平的审判,他们的决定将是错误的,不符合实事的。但影片展示的并非如此。这12个人开始认真对待事关生死的案子,他们需要说服别人和被别人所说服,而不是草率地作出决定,他们是经过长时间“愤怒的”争吵后才表决的。正如影片中那个坚决质疑的陪审员所说:“排除偏见并不容易,每遇到一宗案件,要揭露真相并非易事。我不清楚事情的真相,也许没有人知道,我只想为清白者辩护。我们所讨论的各种可能也许是错误的,也许我们使有罪的人逍遥法外,我不敢肯定。也许有人可以做到。但我们有合理的质疑,这对法律十分重要。”特别是当法律让他们成为法律的守护神之时。在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一个陪审员终于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拥有伟大的民主。我们被认可和信任为真正无辜的人洗脱嫌疑。我们拥有权力,这是我们强大的原因。”

通过影片可以看出,陪审团制度得以存在的前提正在于相信普通百姓对案件中事实问题的判断并不依赖法律训练,至关重要的是公平的司法程序和人们的基本理性及生活经验。陪审员独立于政府之外,独立于司法系统之外。独立于任何政治势力之外,他们的判断就是一般民众放在法律对陪审团的规定之下都会做出的判断。由此,我们才更深刻地体会这一制度所具有的好处和缺陷。正如那个坚强的陪审员所说:“普通人也会犯错误。”所以这个制度也许是比较脆弱的,脆弱得就像人的生命一样;但这个制度无疑也是强大的,因为它是人类为了更好保卫自身、为了延续自己生命而创造出来的,它捍卫了人类基本的自由和权利、捍卫了神圣的尊严和价值。

四、结语

上一篇:欣赏是一种美德范文 下一篇:我的朋友很少第三季范文